小学二年级数学结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11 22:20: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结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二年级数学结总结

篇(1)

一、适度使用学具。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苹果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给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做家务》一课,我利用班级座位的资源进行2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在《文具店》《小熊购物》等情境中,我把他们都设为是我们班学生开的店,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三、充分利用游戏。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我通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班上不同季节生日的同学人数,加深对统计的理解与运用。在《租船》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己按要求找伙伴搭船,结果思考剩下两个小朋友该怎么办,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利用学校资源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识。如统计各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统计一年级入学年龄,虽然难度有点大,但学生都很认真去完成,从小让学生学会认真对待任务是可行的。 

由于本人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虽然我们班的期末成绩不是很不好(可能是运气比较好些),不过还是觉得愧疚。因为从试卷反映来看,学生的知识要点掌握得并不是很牢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反思自己任教一学期来的感受: 

一、把握不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在备课时候,只注意说把整节课的环节、内容都备好,上课不出现休克,学生问的问题不会难倒我。而没有再进一步考虑,这一个例题,学生如果更多的回答不到点上,或者回答不出来,我该如何去引导他,这是备课时的最大失误。 

二、上课的气氛不是每次都很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不是每次都很积极,这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合作、深入思考的问题不突出,局部的参与使其他同学容易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倾听。 

三、教学环节不够紧凑,课堂前20分钟内无法把课讲完,造成整节满,学生此刻的精神就容易分散,造成教学效率不高。 

四、缺乏方法,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辅导后进生上,已经觉得做了充分准备了,可是讲给学生听的时候,她是怎样听还是怎样不懂。这时候,自己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可能是有点急于求成吧。也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得不彻底的缘故吧。 

五、感觉自己的声音除了讲故事能生动外,上课就没那么此起彼伏,抑扬顿挫了。 

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我都正在致力努力地学习中,特别是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我会争取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因此我给自己寒假及下学期的艰巨和重大任务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这点,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当中做得最不好,因为对教学时间掌握不好,以至到后面,总结的时间都没了,另外,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这能更大的发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共2页,当前第1页1

(2)及时复习。温故知新,牢固掌握。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对这点,我读初中的时候也因为没有把知识融会贯通吃归亏。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及时进行补缺补漏,还可以采取面批的方法,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而且批改作业时, 只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篇(2)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    )方,(     )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   )方”,“小马的(

)方是小猪”, 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     ),一头指着(    )。 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       )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       )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千位的左边是(      )位,右边是(       )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      )位,它的千位是 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

3、在8536中,8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3在(

)位上,表示(

)。6在(

)位上,表示(

)。

4、由三个千,五个一组成的数是(        ),由9个一,两个百和一个千组成的数是(

)。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0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 有数,就写“0”占位。

6、10个十是(      ),10个一百是(        ),10 个一千是(      ),100个一百是(        )。10000里面有(       )个百,1000里面有(       )个十。

7、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

8、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 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 从小到大用“

第四章————测量

1、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相邻单位

之间的进率是“10”;

2、1米=10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1米=100厘米,1 分米=100 毫米,1000米=1 千米;

3、长度单位比较大小,首先要观察单位,换成统一的单 位之后才能比较;

4、长度单位的加减法,米加米,分米加分米.......就是把

相同的单位进行加减。

第五章————加与减

1、口算整百加减整百时,想成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加减整十数的算理也相同。

2、计算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2)、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但是不要忘记退位时要减1;

3、在估算中,如果估算到百位,就看十位数是多少,如 果十位上的数大于5,则百位进1,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78,就变为700;如果十位上的数小于5, 则百位不变,十位和个位舍去,变为0,如估算607,就

变为600;

4、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如:(     )+156=368(用368-156计算)

280+(      )=760 (用760-280计算)

5、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如:(

)-156=368

(用156+368计算)

980-(   )=760(用980-760 计算)

6、加法的验算方法:

(1)交换加数的位置,看和是否相同,

(2)用和减去其

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7、 减法的验算方法: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注意:运算时不要抄错数,也不要直接把验算结果抄上。

第六章————认识角

1、每个角都是由1 个顶点和2 条边组成;

2、按角的大小,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所有的直 角都相等,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 的是钝角。要 知道一个角是什么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注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4、正方形有四个直角,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有四条边, 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5、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有2 个锐角,2个钝角,对边

相等,对角相等。

第七章————时、分、秒

1、钟面上有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 个小格,一共有 60 个小格;

2、秒针走一小格是1 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就是1 分钟;

3、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 小时;

4、时针走一大格是1 小时,走一圈是12 小时;

5、时、分、秒相邻单位的进率是 60;1 时=60分    1分=60秒

6、比较时间,首先要观察,统一单位之后再比较大小。

篇(3)

一、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二年级两个班共9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性,所以平常的教学就比较省力。部分后进生的成绩也有极大提高,且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培优补差方案的显著成效。例如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数学成绩还算不错,两个班平均分均在91分以上,优秀率提高,且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二、经验反思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最难兼顾的是优等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我严格执行“培优补差”方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优等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优等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后进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不足之处

1、继续提高教学能力。在参加县优质课大赛的过程中,我有幸聆听了众多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堂,从中收获了很多有用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自身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多吸取有用的知识,多反思,多改进。

篇(4)

1、备课。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三人分工协作,共同探究,相互磋商,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每堂课下来,及时探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程序,以便让学生更能理解和把握每一单元的知识。

2、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每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开展组内随堂听课和公开课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活动之前,总是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期本组由杨守琴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搭配(一)》,制作成录像光盘去省市参与比赛,虽然目前还不知结果如何,但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是值得的。

三、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本学期中我们年级组开展了多次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都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们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法,学情分析、反思心得、集体备课,以此来矫正疏漏,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本学期每位教师都有任教所有学科教学计划、教案、作业设计、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听课15节以上并做到每课必评,年级组参加校级公开课1节。学校通过检查发现大家都备课认真,作业批改仔细,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真正做到了课前有准备、课后有反思。

篇(5)

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

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它教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析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篇(6)

二年级的学生,明显地比一年级学生进步了许许多多,课堂上知道认真听课了,不懂的问题敢于问老师了,勇于探索新知了,也懂得小组合作了;但做小动作的,说悄悄话的,交头接耳的现象却时有发生。面对一双双调皮的眼睛,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如何更好地进行课堂组织教学。首先,我想到的是激励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口头表扬,如:个人表扬:“某某坐得真好”,“某某听得多认真啊,老师都为你高兴”,“某某反应最快,是这节课最聪明的孩子”等。集体表扬:“第一小组同学回答最响亮”,“第二小组同学坐得最端正”等等。类似的表扬语,适时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天生好动,自控力差,管不住自己。遇到这样的同学,课下我会单独找他们谈心,鼓励他们课上认真听讲。末了,我总会说上一句,“老师相信你能做到”。课上,每当我发现平时好动的同学有了积极的表现时,就会抓住时机给予肯定,我努力营造一个快乐数学课堂的氛围,让孩子喜欢我的数学课。

二、教学方面

本册教材无论是在新授课中,还是在练习题中,都配有大量的情景图。处理好每一个新按授的情景图,每一个练习题的插图,是学生学习新授巩固新知的重要环节,让学生“读图”是必不可少的过程。由于大多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我就让学生先“读图”两分钟,再根据图编一个小故事。优等生先做示范,把编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其他学生模仿,同位之间互听互编,层层递进。不到半学期,大多数学生看图编故事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到了下半学期,我就鼓励学生把编的故事试着写下来,并把好的故事读给全班同学听,他们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由于学生读懂了图意,并能编成小故事,根据图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迎刃而解。

感到遗憾的是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找规律这一单元教学中,对规律的掌握不是很到位。还有估算的教学中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整十的估计上,没有提高到整百、整千的高度上来,这可能在我当时新授教学中没有刻意的去强调有关,又或者与学生对大数的感觉还没有很好的感知。解决问题单元,大部分孩子能够较好地掌握思想方法,但是现在新课标的教学内容,超纲比较严重,对中下学生的理解掌握有较大的问题。总复习中学生的情况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刻含义。

篇(7)

【分类号】G623.5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概念性知识,才能巩固和提升自身的整体数学水平,才能优化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认知,才能有助于学生更长远的数学学习。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注重理论性教学,以及学生自身对概念性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等,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及小学生自我的认知能力,必须注重提升和优化小学生的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工作,及时纠正小学生在概念性知识学习存在的主要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系统且非常深奥的,如果小学生不能理解性地学习概念性问题,那么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势必会形成概念性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概念教学过于笼统,学生理解受限

在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主导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学进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使得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和理论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概念性知识的真正含义,自然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同时,学生作为概念知识的接收者和理解者,在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运用,也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如在小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的过程中,仅仅是按部就班地通过计算、理论教学等来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容易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使得学生死硬背“平均分”公式,在实践中直接套用,造成概念性错误。

(二)学生概念知识的认知中存在“舍近求远”

概念知识是小学二年级的重点内容,由于概念是一种认知,因此教师在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这使得不少小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强的类比性,即通过其他概念的引入和对比,来形成对所学概念的认知。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却容易“舍近求远”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如“吨”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习惯性地运用立方米等相关概念来进行对比和衡量,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助于强化记忆,但却不利于直观性地感受“吨”的概念。在概念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直观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如通过等比缩小“吨”的重量,借助于实际物体的体验,可以直观性地体验“吨”的变化,进而演变成为不同吨位之间的换算。

(三)概念遗留问题较多得不到及时的完善

概念知识是一种认识,一旦学生形成概念错误,要想通过纠正等其他手法来改变学生的认知,那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小学二年级概念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因无法体验,或者死记硬背中出现的差错,从而造成持续的概念性错误。如“最小的一位数是1不是0”,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位数的过程中,将这一概念混淆,将位数等同于最小的数,就容易出现严重的概念性问题。

二、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解决对策

概念性错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严重影响着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的架构和学习,因此,一旦学生出现概念性错误,必须及时分析概念性错误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纠正和纠偏学生概念性错误。

首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实行寓教于乐的概念性教学方式。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参与、体验等,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强化对学生的认知。如“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围圈抱团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按双数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命令下,两两抱团。通过这样游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

其次,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概念本身属于一种抽象的东西,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应该注重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共同思考和讨论,共同研究和分析。同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体验,将学生身边的事物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概念认知能力。

总结:

在概念教学中,小学二年级学生因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及后天学习方法不当等,往往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概念性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强化学生对概念性问题的整体认知,必须分析概念性问题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篇(8)

一、合理分组

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区分不是很大,差距不大,但每个班里的学生因情况不同,在智力、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我以就近原则,让学生前后位四人为一组,进行适当微调和异质分组。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性格、成绩等在四人一组的小组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具体是:优等生为组长、良好学生为1号、一般学生为2号、学困生为3号。

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由于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处在养成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常常表现出“逞能”“好显摆”等现象,小组讨论一旦组织不好,课堂就会混乱,无法开展正常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需要组长负起责任来,认真分配学习任务,大家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我在开始组建学习小组时就给学生规定了每个人在小组内发言的顺序: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首先发言,接着让1号学生发言,2号学生接着1号学生发言,3号学生在最后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如果3号学生也就是学困生不太会发言,我在教学中要求3号学生要重复其他学生的发言,给他锻炼的机会,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做,小组活动时分工明确,学生活动有序、有效。

二、明确学习要求

要提高小组学习的效果,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知道小组讨论要求和任务之后,由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讨论的实效性,也使那些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如,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时,在学生自主编7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7的乘法算式,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编出7的乘法口诀,在编的时候由小组长负责记录,最后小组所有同学共同完成全部的乘法口诀。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小组讨论开展得有序、有效。

三、教师及时指导

篇(9)

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我国,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大都采用以例题开展教学,以练习题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布置大量的课外练习题和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的方式,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因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既要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再结合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设计人性化、规范化并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数学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课内练得少,课外练个饱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课堂时间极为宝贵,尽可能地为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往往是讲得滔滔不绝,而很少留时间让学生去练习,最终留下大量的练习题只能在课外完成。殊不知,既花费了精力收效甚微,而且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学生课外负担的加重,又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意味着学生要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久而久之养成了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二是学生在课外做作业时所遇到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和解决,久而之久只好通过抄袭的手段完成作业;三是课外作业越多,则意味着错误越多,进而增加教师的批改量,增加教师自身的负担。

2.数量大、质量差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所做的练习题很多,可数学成绩却怎么也难以提升甚至还会倒退。这主要是由各种重复性的练习较多,而综合性的练习则较少而导致的。例如,某位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师给学生设计有关《乘法口诀表》的作业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每天抄写乘法口诀表N遍,而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方法,不仅会使学生乏味,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关于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答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数学作业的设计。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合理性、科学性,并精心设计每一道数学练习题;二是所设计的练习题应具备新旧知识的交替性和综合性;三是根据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设计不同级别的数学练习题,让其自由选择;四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设计,通过整合教材资源,由易到难适当地增加题目的难度;五是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为教师自身减负;六是所设计的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应尽可能少而精练。

篇(10)

小学阶段是每一个孩子的思维开始成长的阶段,许多发展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的发展对整个人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对于一个人的思维来说,在小学阶段便树立理性的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这个时期,发挥数学阅读在思维构造能力上的巨大作用,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维摆脱幼儿时期的幼稚,从而走向科学理性的思维. 但在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阅读的忽视,或者说缺乏数学阅读的引导,导致了数学阅读几乎没有发挥出其在构造思维、促使人的思维走向理性上的作用.

一、在小学一二年级通过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当孩子们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中,最初的一二年级还处在幼儿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会识字,也只掌握了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例如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货币等比较简单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 在这个时候,应该通过数学家生平的有趣故事吸引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数学家生平的书籍,或者数学家的一些传记,例如《高斯传》《希尔伯特传》等,让孩子们在这些伟大数学家的童年故事中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推荐孩子们的数学阅读完毕之后,可以在班级举办几次数学故事大赛,以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在数学阅读上走向更加理性的思维阅读上去.

在数学家生平故事的阅读上,教师可以在孩子们读完《高斯传》之后,讲述高斯在小学阶段发明的“1 + 2 + 3 + 4 + … + 99 + 100”的计算方法,并在高斯的童年故事中让孩子们对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学家生平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并在接下来的三四年级中引导孩子们进入数学故事的阅读打好相应的基础.

二、在小学三四年级通过数学故事初步训练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理性思维

三四年级的小学阶段,孩子们已经摆脱了幼儿时期的一些思维方式,而从三年级便正式开始的英语学科的学习,也表明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平. 这个时候的数学阅读,应该从故事的阅读转向思维的阅读,但数学思维的阅读依然可以通过数学故事来展现,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数学故事应该从数学家的生平故事转向数学学科本身的故事.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鸡兔同笼”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们在阅读这些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是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去的,这正是理性思维对人们认知能力的要求.

三、在小学五六年级通过数学思维的阅读引导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初步形成

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大致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们正在从儿童时期进入青少年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们进入更深的数学阅读上去.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科普性质的数学书籍,特别是有关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方面的. 在学生们阅读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让孩子们谈谈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差异,并进一步地在这些差异中体会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所带来的不同思考,总结出这两者在思维能力培养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这最后两个学年的数学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的数学学习状态,因此,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这是在数学思维阅读之后,把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用到数学解题能力上的关键一步. 这在学生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因为理性思维要求学生们能够从问题出发,去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的具体问题,在小学学习阶段,解题能力的高低便是这一能力最好的体现.

小 结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思维的形成阶段,通过阅读,尤其是数学阅读,让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针对孩子们在小学中各个阶段的成长特点,需要用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孩子们的数学阅读. 例如,在小学一二年级,可以通过数学家的生平故事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这个阶段的数学阅读基础打好之后,在三四年级,可以通过数学故事初步训练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理性思维;而在小学最后的五六年级,针对小学生从儿童阶段到青少年阶段的过渡特点,可以通过数学思维的阅读引导小学生理性思维的初步形成. 只有在这一步步的引导中,按照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规律,逐步深入层次地安排小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才可以让小学生在数学阅读中走向理性,从而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公司半年总结报告 下一篇: 生活班长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