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01 06:39: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林地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林地调查报告

篇(1)

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4、不断完善宜林地拍卖政策

为促进宜林地开发治理,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台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围场、滦平、曲周、玉田、唐县、迁西、元氏、赞皇等县都出台了关于加速开发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宜林地购买者依法拥有一定的经营自,允许继承、转让、租赁、抵押;(2)延长宜林地拍卖使用期限,由原来的30年延长到50年,最长的为70-—100年。(3)购买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卖后产生效益前的3-—5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或承包费;可以,依法适当减免农林特产税、土地管理费、耕地占有税、乡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或配套设施建设,如在宜林地开发区修路、引水、架电等。(5)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小流域治理或经济沟建设补助费可直接投资到宜林地购买户。(6)坚持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鼓励下岗职工开发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问题

我省宜林地拍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宜林地开发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积仍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尽管我省在拍卖宜林地,促进开发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数地区在治理宜林地上还没有突破,特别是有些山区县,大面积宜林地长期得不到开发治理,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二是拍卖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权拍卖现象,拍卖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卖宜林地没有整体方案,没有统一规划和长远打算,拍卖的程序和手续不健全,有的拍卖后没有签订拍卖合同,有的虽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合法。宜林地拍卖价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每亩仅1元。有些地区拍卖合同不合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卖金管理不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会计和审计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将宜林地拍卖作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捷径。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群众治理宜林地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从而限制了宜林地开发治理的进度;宜林地产品销路问题没解决,影响了开发的资金周转。特别是资金、劳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仍是制约宜林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是宜林地开发后的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从而给治理者造成新的“经济危机”。

六是有些地方,为了搞形式,不顾群众意愿,在宜林地拍卖中搞一刀切,将宜林地平均分配给农户,难以达到宜林地治理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为谋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卖轻治理的问题。

三、对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几项建议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通过宜林地拍卖,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宜林地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迁西县有4.5万户农民投资1800万元,购买了15万亩荒山和围山转工程的使用权,通过宜林地治理使该县的板栗产量由83年的700万斤增加到96年的1500万斤,全县417个村靠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实现奔小康,占全县的53%;围场县已经出现了靠宜林地开发脱贫的百万富户(按现有资源估价);由此可见,拍卖宜林地,对增加农村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换脑筋,加强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中找出路,从机制上寻动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开发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

2、不断完善拍卖政策,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合理确定拍卖承包期。目前导致宜林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担心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期限,可以消除群众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治理步伐,尽快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依法合理地给予购买者经营自,允许其在合同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允许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免一定的费税。特别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产生经济效益之前,减免税费的政策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初期无力负担应交的税费,适当减免,可以促使购买者集中精力投资治理宜林地。

(4)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资入户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热情,而且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5)鼓励下岗职工及社会力量投资治理宜林地。鼓励农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宜林地。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业。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协助开拓市场。对于当地农民无力开发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资源经营权或使用权。通过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生产资料向宜林地流动。使宜林地开发形成集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林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立技术、信息、劳务、物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与宜林地资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强拍卖管理,规范拍卖行为

针对宜林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在宜林地拍卖管理中应在以下环节中加以规范:

(1)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宜林地拍卖应掌握:有林地不卖;有争议的不卖;按规定经营,合同期不满的不卖,严防借拍卖宜林地之名,破坏森林资源和其它土地资源。

(2)合理确定拍卖价格。为了使拍卖行为纳入规范管理,各地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宜林地拍卖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拍卖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严格拍卖金管理。各地对拍卖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检查监督,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拍卖金使用情况。

(3)规范拍卖程序。宜林地拍卖前要搞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家喻户晓,要对拍卖对象和标的张榜公布,拍卖后要及时签订拍卖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司法公证。

(4)完善拍卖合同。为避免将来出现争议,各地要制订统一格式的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要充分明确,特别对违约的责任,及违约后的裁定方式要严格规定。合同签订后,有关各方要签字盖章,有关部门要及时备案。

(5)合理确定拍卖面积,适度规模、自愿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宜林地资源总量、农民的治理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承包、购买户的开发治理规模。要保证既能调动农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集体和本村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掌握:对条件较好,单户经营干鲜果品等经济林的,每户开发治理的面积以30-—50亩为宜,联户购买股份开发的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体户从事宜林地开发的,以50-—500亩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从事防护林或用材林开发的,单户以50-—200亩为宜;联户或大户及团体以200-—2000亩为宜。

(6)及时确权发证。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已经拍卖的宜林地要及时确权发证,对出现变化的,要及时在林权证或林地使用证上注明。

4、建立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流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特点的土地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或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允许流转的土地种类和范围,土地价格的评估,及土地资源的分类标准加以规定。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宜林地的拍卖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宜林地开发治理的原则,可以先治理后拍卖,也可以先拍卖后治理,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针对宜林地治理投资大,治理时间长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民群众经济实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联户购买股份经营的经营方式很有推广价值。这种方式,一是增强了购买者的投资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购买者治理开发宜林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形成。

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建立新机制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为基础,对群众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经营管理的宜林地资源要严格按合同执行,严禁集体强行收回转让,防止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脱贫致富。

7、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开发的同时,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严防借开发之名,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要引导群众遵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对明显不宜开发或开发不合理易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林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变经营方式,屡禁不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对资源转让取得的资金流失。对仗权承包或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篇(2)

宜林地主要指适宜植树造林的荒山、荒地、荒滩,宜林地拍卖是指宜林地所有者将自己所有的宜林地使用权以拍卖的形式转让给他人,取得一定出让金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承包经营形式。通过宜林地拍卖把土地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力量开发治理宜林地资源的积极性。

早在 80年代,针对林业“三定”以来,群众承包的责任山长期得不到治理的问题,有些地方就将集体的宜林荒山、荒地和荒滩(当时称“三荒”)承包或无偿分配给农民群众开发治理。但由于群众存有怕政策变等心理,开发治理成效不大。90年代以来,全省各地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把拍卖“三荒”作为扩大我省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990年省政府《关于动员全省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林业的决定》规定:对林业“三定”后在荒山、荒滩、荒地上营造的中幼龄林,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可以活立木为载体,实行营林劳动、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的有偿转让,或称“买卖青山”。1994年省林业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拍卖宜林“三荒”工作的意见》,对我省宜林“三荒”范围、拍卖的程序、拍卖价格的确定、拍卖年限及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拍卖“三荒”的优惠政策措施。全省出现了宜林地拍卖治理的,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拍卖荒山、荒丘、荒滩、荒地520万亩,共有78533户,366家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购买了宜林地,其中已有60%得到了初步治理开发。

总结各地宜林地拍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户公开竞争拍卖。对交通方便、立地条件较好,治理难度较小的宜林地,单户有能力治理的,采用单户公开竞争招标拍卖。

2、联户购买,股份开发。对宜林地面积较大,分布

相对集中,一家 一户难以治理的,由农民群众通过联户购买,股份开发,按股分红。入股的方式包括: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投劳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入股的股东包括农户、个体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

3、均分到户,拍卖治理。有些地区,为了避免在治理见效后出现“红眼病”,将宜林地按立地条件合理搭配,平均划分到户,由各户向集体交纳宜林地使用费或按收益分成。这种方式在迁西县围山转治理中普遍存在,由于围山转多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木,效益较高,这种方式较受欢迎。

4、改包为卖。为了维持以前形成的承包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进一步强化承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经双方协商,修改承包合同,合理作价,一次性卖给原承包者。对承包后逾期未治理或治理效果较差的,集体收回,统一作价,公开招标拍卖。

5、面向社会跨地区跨行业拍卖。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366家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购买了宜林地。目前,参与跨行业购买宜林地的主要有:城镇下岗职工、城市个体工商户、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等。团体主要有:厂矿企业、政府机关、宾馆饭店等,其购买的目的主要作为本单位的生产开发基地或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投资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农村宜林地的开发项目主要是发展林果业、养殖、旅游业、建立工业原料基地。

二、我省宜林地拍卖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主要做法

总结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主要做法是:

1、强化组织领导 积极稳妥推进

经过近几年来的宣传发动,各地对宜林地拍卖工作较为重视,多数地区把这项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在调查的县(市)发现,多数县的县委、县政府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挂帅,林业、水利、土地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宜林地拍卖领导小组,有关乡村建立了拍卖组织,精心组织拍卖工作。曲周县成立了由主管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工部、土地局、林业局、开发办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具体负责林地使用权拍卖工作的组织。

2、规范拍卖程序 保证公正公开

在宜林地使用权拍卖过程中,各地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制订拍卖方案。在拍卖前对宜林地进行摸底调查,统一规划。制订拍卖方案,交群众代表讨论,报乡和县有关部门审查。二是合理确定宜林地标底,公开竞争拍卖。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组成评估小组,根据宜林地的不同类型、立地条件合理确定标底,张榜公布,公开竞争招标。三是签订合同,进行公证。一般作法包括:统一制作合同样本,规范合同内容,包括四至界限、承包期、治理标准和时间,双方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签订后,进行司法公证,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土地和林业部门要及时确权发证。四是搞好拍卖金管理。多数地区的宜林地拍卖金管理较为规范,主要作法是村有乡管或村有村管,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治理和改善农村的社会公益事业。有的县将宜林地拍卖金 纳入村有乡管范畴,能够用活用好。

3、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的范围、面积、期限、价格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对宜林地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宜林地主要包括:荒山(约占全省宜林地面积的90%以上)、荒地、荒滩。有些地区对限制拍卖的宜林地也做了规定;宜林地的拍卖期限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如迁西的围山转、平原地区的路、渠、废耕地拍卖期为30年以下,立地条件一般的宜林地拍卖期为30-—50年,立地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地一般确定为50-—70年;拍卖面积根据本地宜林地资源存量、购买者的治理能力,宜林地的分布特点及村民的意愿由村委会研究决定,一般控制在10--100亩,购买1000亩以上的大户主要分布在承德市。关于拍卖价格的确定,一般由村委会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宜林地的立地条件等级、交通条件等确定底价。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宜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相对而言,迁西县的做法较为规范,对一般宜林地,由村集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考察,根据治理难易程度、适合栽植的树种、预期效益及群众认可程度等情况确定价格;对拍卖的围山转,由村委会委托县农经部门集体资产评估事务所,根据面积、株数、树势及效益等情况,进行资产评估。拍卖“三荒”和围山转须一次交清拍卖金,并逐年按每亩不低于5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均包到户的围山转,逐年按每亩50-—80元交纳资源使用费,竞争承包的,实行逐年缴纳承包费(含资源使用费)。

4、不断完善宜林地拍卖政策

为促进宜林地开发治理,各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台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如围场、滦平、曲周、玉田、唐县、迁西、元氏、赞皇等县都出台了关于加速开发治理宜林荒山、荒地的政策性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允许宜林地购买者依法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允许继承、转让、租赁、抵押;(2)延长宜林地拍卖使用期限,由原来的30年延长到50年,最长的为70-—100年。(3)购买宜林地可以分期付款;可以

在拍卖后产生效益前的3-—5年内,免收土地使用费或承包费;可以,依法适当减免农林特产税、土地管理费、耕地占有税、乡村提留等。(4)宜林地拍卖金主要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或配套设施建设,如在宜林地开发区修路、引水、架电等。(5)各类林业工程项目投资、小流域治理或经济沟建设补助费可直接投资到宜林地购买户。(6)坚持谁购买、谁治理、谁受益;鼓励下岗职工开发治理宜林地的。

(二)存在问题

我省宜林地拍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

一是宜林地开发治理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全省宜林地面积仍有3000万亩,主要分布在山区。尽管我省在拍卖宜林地,促进开发治理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多数地区在治理宜林地上还没有突破,特别是有些山区县,大面积宜林地长期得不到开发治理,难以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

二是拍卖行为不规范。有些地方存在仗权拍卖现象,拍卖缺少透明度;有的地方拍卖宜林地没有整体方案,没有统一规划和长远打算,拍卖的程序和手续不健全,有的拍卖后没有签订拍卖合同,有的虽然有合同,但合同容很不完善。

三是宜林地资源的价格评估不科学,评估结果不合法。宜林地拍卖价格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每亩仅1元。有些地区拍卖合同不合理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形成新的分配不公;有些地方拍卖金管理不善,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或收回后管理混乱,没有建立起会计和审计监督机制;有的村干部将宜林地拍卖作为自己以权谋私,发财致富的捷径。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群众治理宜林地缺乏技术指导和服务;用于宜林地开发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在群众投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扶持或贷款从而限制了宜林地开发治理的进度;宜林地产品销路问题没解决,影响 了开发的资金周转。特别是资金、劳力、资源、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问题。仍是制约宜林地开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五是宜林地开发后的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造成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治理之后,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从而给治理者造成新的“经济危机”。

六是有些地方,为了搞形式,不顾群众意愿,在宜林地拍卖中搞一刀切,将宜林地平均分配给农户,难以达到宜林地治理的预期效果;有些地方为谋取短期利益,存在重拍卖轻治理的问题。

三、对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几项建议

为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宜林地拍卖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实践证明,通过宜林地拍卖,开拓农村市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宜林地开发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迁西县有4.5万户农民投资1800万元,购买了15万亩荒山和围山转工程的使用权,通过宜林地治理使该县的板栗产量由83年的700万斤增加到96年的1500万斤,全县417个村靠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实现奔小康,占全县的53%;围场县已经出现了靠宜林地开发脱贫的百万富户(按现有资源估价);由此可见,拍卖宜林地,对增加农村投资和消费总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更新观念换脑筋,加强领导和引导,从政策中找出路,从机制上寻动力,因地制宜,把宜林地开发作为振兴本地经济的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

2、不断完善拍卖政策,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1)合理确定拍卖承包期。目前导致宜林地长期得不到治理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担心政策变化。合理确定宜林地拍卖期限,可以消除群众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治理步伐,尽快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依法合理地给予购买者经营自主权,允许其在合同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经营,允许继承和转让土地使用权和治理成果。

(3)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减免一定的费税。特别是在宜林地治理的初期产生经济效益之前,减免税费的政策十分必要。因为,目前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治理初期无力负担应交的税费,适当减免,可以促使购买者集中精力投资治理宜林地。

(4)林业、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宜林地治理的工程项目可以搞一些直接投资入户的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热情,而且能够加快工程的进度,提高工程的质量。

(5)鼓励下岗职工及社会力量投资治理宜林地。鼓励农民、城镇职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投资开发宜林地。在符合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遵守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前提下,鼓励他们投资开发治理宜林地,发展林果业。林业部门要积极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积极协助开拓市场。对于当地农民无力开发的宜林地,可以面向社会通过招标、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等形式转让资源经营权或使用权。通过开拓多元化投资渠道,促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生产资料向宜林地流动。使宜林地开发形成集环境保护、文化旅游、林果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体系。同时,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宜林地治理开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建立技术、信息、劳务、物资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促使各类生产要素与宜林地资源形成合理配置。

3、加强拍卖管理,规范拍卖行为

针对宜林地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在宜林地拍卖管理中应在以下环节中加以规范:

(1)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严格界定拍卖范围,宜林地拍卖应掌握:有林地不卖;有争议的不卖;按规定经营,合同期不满的不卖,严防借拍卖宜林地之名,破坏森林资源和其它土地资源。

(2)合理确定拍卖价格。为了使拍卖行为纳入规范管理,各地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宜林地拍卖评估机构,合理确定拍卖价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要严格拍卖金管理 。各地对拍卖金的使用和管理要加强检查监督,建立严格的会计审计制度,定期检查拍卖金使用情况。

(3)规范拍卖程序。宜林地拍卖前要搞好宣传发动,使群众家喻户晓,要对拍卖对象和标的张榜公布,拍卖后要及时签订拍卖合同,并对合同进行司法公证。

(4)完善拍卖合同。为避免将来出现争议,各地要制订统一格式的合同,规范合同内容,合同中对双方的责权利要充分明确,特别对违约的责任,及违约后的裁定方式要严格规定。合同签订后,有关各方要签字盖章,有关部门要及时备案。

(5)合理确定拍卖面积,适度规模、自愿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宜林地资源总量、农民的治理要求和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承包、购买户的开发治理规模。要保证既能调动农民群众治理宜林地的积极性,又能保护集体和本村农民的合法权益。一般掌握:对条件较好,单户经营干鲜果品等经济林的,每户开发治理的面积以30-—50亩为宜,联户购买股份开发的或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个体户从事宜林地开发的,以50-—500亩为宜;对立地条件较差,从事防护林或用材林开发的,单户以50-—200亩为宜;联户或大户及团体以200-—2000亩为宜。

(6)及时确权发证。林业、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已经拍卖的宜林地要及时确权发证,对出现变化的,要及时在林权证或林地使用证上注明。

4、建立土地资源流转机制,促使宜林地治理形成良性循环。为了使已治理的宜林地资源进入市场流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省特点的土地资源流转法律制度或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方式、允许流转的土地种类和范围,土地价格的评估,及土地资源的分类标准加以规定。

5、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

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宜林地的拍卖治理工作,在治理方式上要本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有利于促使农民脱贫致富,振兴当地经济的原则;有利于加快宜林地开发治理的原则,可以先治理后拍卖,也可以先拍卖后治理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于本地的治理方式。针对宜林地治理投资大,治理时间长的特点,结合目前农民群众经济实力薄弱的现状,我们认为联户购买股份经营的经营方式很有推广价值。这种方式,一是增强了购买者的投资治理能力,二是提高了抵抗投资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了购买者治理开发宜林地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四是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的形成。

要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在建立新机制的同时,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以为基础,对群众依法或依照合同正常经营管理的宜林地资源要严格按合同执行,严禁集体强行收回转让,防止一刀切,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加快治理步伐,尽快脱贫致富。

7、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要强化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完善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促进开发的同时,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严防借开发之名,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要引导群众遵照林业部门的规划进行治理开发,对明显不宜开发或开发不合理易造成资源环境破坏的,林业部门有权责令其改变经营方式,屡禁不止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肃处理。各级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对资源转让取得的资金流失。对仗权承包或以权谋私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篇(3)

二、调查结果

1. 学校基本概况:吉林地区共有10所特教学校,其中有4所培智学校、2所聋哑+培智学校、4所综合学校。除吉林市特教学校建于1949年外,有4所建于70年代、3所建于80年代、1所建于90年代、1所建于2012年。

校园总占地面积为79958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45967平方米;共有5个实验室;10个多媒体教室;46个专用教室(语言治疗室、康复训练室、感统训练室、物理治疗室等);视听阅览室面积为160平方米;379台计算机;25808册图书;8册盲文图书;康复器械总价值为5179857元;固定资产总额为48016319元;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财政投入)年均15932776元;社会收入(如捐赠等)年均1230000元;其它收入年均322000元。

2. 学生基本概况:吉林地区特教学校共有1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总数为985人,本地学生883人,外省市学生102人。其中,学前班100人,小学584人,初中198人,高中103人,盲生1人,聋生249人,培智学生548人,多重残疾163人。35名学前班学生尚未定性。学生住校人数为473人。高中部学生2013年毕业人数为90人,升学人数为71人,有19人就业。

3. 教师基本现状:学校在职教师总数为361人,其中男教师112名,女教师249名。有学科教师276人,专业服务教师(如言语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物理治疗师等)4人,行政及工勤人员69人,兼职55人,还有9人为外聘教师。教师人事编制:正式在编教师361人,非正式编制9人。教师学历结构为:中专及以下32人,大专78人,本科247人,研究生及以上4人。教师职称结构为:无职称10人(主要为非在编教师),初级98人,中级198人,高级64人。教师最后学位专业为:特殊教育专业毕业57人,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304人。

以下各项数据为279位教师填写的问卷统计结果:教师的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有32人,31~40岁有83人,41~50岁122人,50岁以上有42人;40岁以下、41~50之间、50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31%、12%,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的教龄情况:未从事的有93人,1~5年的有36人,6~10年的有31人,11~20年的有76人,20年以上的有43人;有从事普通教育经历的教师占74%;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龄情况:3年以内有42人,3~5年有38人,6~10年有65人,11~20年有87人,20年以上47人;有近50%的教师有10年以上的特教教龄。每周的课时数情况:3节以下27人,4~7节22人,7~12节91人,12节以上139人;80%以上的教师工作满负荷或超负荷。

近两年接受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情况:没参加过80人,参加1次有106人,参加2次有48人,3~5次有24人,5次以上有21人;有70%以上的教师近两年参加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级别情况:参加校级培训的147人次,参加市级培训的69人次,参加省级培训的128人次,参加国家级培训的30人次。培训范围较广,层次较高。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形式情况:参加研讨交流的有165人次,参加短期培训班(1~2周)的114人次,参加中长期培训班(1~2个月)16人次,参加脱产培训(半年以上)2人次,参加函授培训4人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27人次,其它形式培训19人次。近两年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内容情况:参加公共基础课程(如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改革、班级管理等)培训的有82人次,参加专业基础课程(如特殊教育概论、各类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行为矫正技术、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康复学、特殊教育管理、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的有176人次,参加专业技能课程(如盲文、手语、特殊学校教材教法、特殊儿童教学设计、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听力言语训练、定向行走训练、各类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等)培训的有69人次,参加职业教育课程(如传统手工、剪纸、民间工艺制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各类特殊儿童的劳动技能训练等)的有12人次。培训内容专业性较强,与教育教学需要紧密结合。

教师的月收入情况:1000元以下5人,1000~2000以内7人,2000~3000元84人,3000~4000元163人,4000元以上20人。工资在3000元以下的接近35%,平均工资相对较低。对自己收入是否满意情况:基本满意的有115人,非常满意的9人,不满意的155人,有56%的教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

“十二五”期间,主持或参加的课题级别情况:有62人没参加,有90人参加市级课题,有86人参加省级课题,有57人参加国家级课题,有78%的教师参加了各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有157人很喜欢自己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有108人基本喜欢,有14人不喜欢,95%以上的教师喜欢特教工作。有246人很关心学校的发展,有26人一般关心,有7人不关心,有88%的教师非常关心学校发展。有255人很关心学生发展和前途,有20人一般关心,有4人认为无所谓,91%的教师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有192人非常希望参加特殊教育专业进修,有69人希望,有18人无所谓,绝大多数的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愿望和需求。有197人认为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有很大指导作用,有75人有一点作用,有7人认为没有作用。有145人能够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特殊教育教学理论,有129人偶尔,有5人从不。有93人经常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并以理论的形式体现出来,有165人偶尔做到,有17人从不。有31人认为目前所拥有的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有162人认为基本能,有86人认为不能。有131人非常希望接受相关的特殊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有125人希望,有23人无所谓。如果有机会参加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有22人最希望学习公共基础课程,有89人最希望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有144人最希望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有43人最希望学习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评价方面,有162名教师认为非常满意,有116人认为基本满意,有1人认为不太满意,体现了广大教师对自我工作的高度认可和自信。有207人能够经常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有71人偶尔,有1人从不,说明广大教师非常注重自我发展、自我提升,对工作、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155人经常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省,有117人偶尔,有7人从不,说明多数教师注重教学反思,具有现代教师的职业习惯。有33人认为 “搞教育科学研究很好,就是太耽误教学工作了”,有87人基本同意此观点,有159人持反对意见,说明多数教师具有正确的科研理念和科研态度。

在对“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师本职工作相矛盾吗”这项调查中,有14人认为是,有100人认为有些矛盾,有165人无矛盾。在搞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有122人深感缺乏专家引领,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129人感到有一些,有28人感到得心应手,说明特教学校的科研工作还需更多的专家引领,充分发挥科研带头人的作用和职责。在工作方面,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2人认为教育经费不足,146人认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困难,有83人认为工作负担太重,有2人认为人际关系复杂,共事合作难,有20人认为没有学术引路人,有22人认为教学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有19人认为学术论著发表困难,有70人认为缺少进修机会,有12人认为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在工作上还存在许多困惑和无奈。教师在生活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有148人认为经济收入低,29人认为住房条件差,59人认为缺乏社会保障,有35人存在家庭情感危机,有84人身体健康存在隐患,有71人感觉工作压力,有44人担忧子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20人面临其它困难,说明教师还存在许多生活压力和困难。

三、调查结论

1. 特教学校在吉林地区分布合理,地区内没有空白点。特教学校在吉林地区的分布为市直学校1所,9个县市区各1所,整个地区分布没有空白点。多数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其中,吉林市特教学校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师生人均占地面积为59.4平方米,占有绝对优势;教学设备及专用教室齐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各项收入师生人均达到12990元,教育经费比较充足;师生比例为1:2.73,处于特教学校师生比合理区(1:2.5~1:3.1)。上述各方面充分说明吉林地区特教学校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学校男女教师的数量比不足1:2,男教师数量偏低。教师的年龄结构,中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不存在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外聘教师数量较少,教师岗位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3.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虽然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仅占在编教师的15.8%,有74%的教师有从事普通教育的经历,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平均教龄却相对较长,10年以上超过了1/3。另外,各所学校均普遍重视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选取多项内容、面向全体教师进行的各级各类特殊教育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基本满足了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需求,确保了特殊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高效的发展。

4.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教学校拥有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他们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深刻,具有正确的科研理念。“十二五”期间,绝大多数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自觉追随专家的脚步,用科研的视角审视和思考教育教学上的各种现实问题,并自觉运用科研方法不断探索、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特教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科研基础。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懂业务、重自修、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责任心和爱心的教师队伍。他们喜欢这份特殊而又繁重的教育事业,他们关心学校的发展,更关心学生的发展前途;他们对自己有着强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学习、钻研特殊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并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得到更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他们善于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和剖析,也善于团队互助与合作。他们的工作满负荷甚至超负荷,但从无怨言。在他们身上既有普通学校教师的美德与素养,更有对特殊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和大爱。

特教学校拥有一支身心健康、乐观豁达、自尊、自重、自信、自强、自爱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从容、自如地面对和驾驭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尽情享受着快乐、收获着幸福;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永不停歇追求的脚步;他们精力充沛,善于进行自我身心调试,每天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不平凡的工作中。

5. 特教学校教师也有自己的烦恼与无奈。工作方面,工作负担过重、职称晋升困难、学术难、缺少进行机会、缺少学术引路人、教学科研配套服务跟不上、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都是特教学校教师当下所面临的主要困惑。

生活方面,主要烦恼依次为:经济收入低(有35%的教师工资处在3000元以下水平,另外,即便工资较高,但付出与所得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对接,因此,工资偏低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一大烦恼与无奈)、身体健康存在隐患、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担忧子女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家庭情感隐患等。

上述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教师工作能量和才华的释放与发挥,也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特教学校健康发展的障碍。

四、讨论与分析

吉林地区特教学校覆盖全地区,教学场地宽敞,教学设施配套齐全,教育资金充足,师生配比合理等各方面条件均具有较大优势,足见吉林地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确保了地区内特殊儿童能够就近就地享受到最好的特殊教育,也让特殊儿童和家长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无私的关爱,为创建和谐吉林、和谐社会增添了新的和谐元素。

篇(4)

【关键词】 集体心理辅导;职业压力;90项症状清单;临床护士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the message of mental health in clinical nurses and to analyze the group counseling on mental health of clinical nurs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ation group in our hospital to participate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100 clinical nurses in the collective group counseling before, just and one week after the end of counseling,used the list of 90 symptoms (SCL-90) self-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and were assessed. Results Clinical nurse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Youth norm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Group counseling in easing occupational stress of nurses have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Conclusion Mental health of clinical nurses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you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roup counseling could ease occupational stress.

[Key words] group counseling;occupational stress;symptom checklist 90;clinical nurse

压力(stree)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持续高水平压力使机体内难以适应和调节,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心身疾病。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病人、病人家属、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使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导致护理工作的职业压力明显增高,特别是急诊、ICU和儿科等临床科室。有报道护理工作者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和由此导致的护理差错达到60%以上[1] 。我院坚持了对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通过集体心理辅导,并且通过抽样调查100例护理工作者的集体心理辅导前、课后和课后1周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观察集体心理辅导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参加集体心理辅导的临床护理工作者,随机数法抽样100例参与调查。100例参与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2.58±5.36)岁,平均工作年限为(6.87±5.93)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被调查者在集体心理辅导前、集体心理辅导刚刚结束后和结束后1周,使用上海惠诚公司的测试软件包,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估,将其中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与全国青年常模[3]及集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ANOVA)取α=0.05,P

2 结果

通过SCL-90的评估,发现在集体心理辅导之前,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均有显著的增高,躯体化63%,强迫76%,人际关系56%,抑郁69%,焦虑69%,敌对性58%,恐怖54%,偏执65%,精神病性70%和阳性项目80%。尤其是强迫、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的表现突出。在集体心理辅导后立即行SCL-90评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虽然有所增高,但是较集体心理辅导前有显著降低。在集体心理辅导1周以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已经没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集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是有效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阳性项目在集体心理辅导前、刚结束集体心理辅导后和集体心理辅导后1周的SCL-90评估分值的降低是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详见表1。表1 护士集体心理辅导前后SCL-90的抽样调查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注:*P

3 讨论

工作压力越大,护士的生活质量越低。护士工作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职业,其服务对象是各种患病的人群,工作性质具有高应激性,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高的工作压力会对护理人员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护士本身的生活质量[4]。现在认为导致临床护士职业压力较高的因素主要是存在护理工作负荷过重,护理工作的风险性高,同时护士职业不受尊重,大多数临床护士为女性,这很可能就是造成强迫和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临床护士还要同时面对复杂的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和护理自身职业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又存在同工不同酬,使很多临床护士找不到归属感[5~7]。从而容易产生以悲观失望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但是在现阶段我们还很难改变社会的现状,集体心理辅导对缓解临床护士的职业压力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集体心理辅导对临床护士职业压力1周后的缓解作用如何还有待评估。

(致谢:感谢怀化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实习队梁议文和张为楹同学为本文撰写所提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4 余华,许秀峰,宋建华. 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4-27.

篇(5)

二、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分析

根据综合农业区划工作要点和县级综合农业区划的要求,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林业土壤种类及其分布,林业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划分立地条件类型,对自然、经济、生产技术等条件综合评价。提出林业分区划片的各区林业发展方向,森林覆盖率规划,林种、树种结构和布局,增产途径和关键性措施,达到充分利用林业土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具体要求:在农业土壤普查中完成林地、荒山土壤普查任务,提出县级林业土壤分布图和土壤普查报告;在农业资源调查中,完成林业资源调查任务,提出森林分布图和林业资源调查报告(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专业、专题和林业经济等调查报告);在综合农业区划工作中完成林业区划任务,提出林业区划报告,绘制林业区划图。这是制订规划设计的基础材料,是调整林业生产建设布局的可靠依据。

三、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的程序

根据林业区划和县试点工作的要求,应把土壤普查———资源调查———专业区划统一串起来,由一个队伍负责完成较适宜。好处是:既分工又合作,一个整体,有利于搞好林业区划工作。整个程序大致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3.1成立林业专业调查组

在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按专业归口,任务到局,组成林业资源调查区划队,队伍要少而精,任务具体落实到专业组,一般可分为:林业土壤普查组,负责山地林地土壤普查任务;土地资源组,负责地貌、地类、土地资源类型调查;立地条件型组,负责荒山、林地立地条件型、林分类型的调查,编制造林规划设计服务;森林资源动态组,负责调查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动态及其发展的趋势;林业经济组,负责调查各分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林业建设投资、经济收入分配,林业技术经济指标,林业生产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林业区划组,负责各专业综合、专题调查,林业区划工作。

3.2搜集现有资料

搜集近年来各种林业资源调查、专业调查、专题调查资料,地形图、地质图、森林分布图、各种区划图,准备各种调查用具、表格、技术资料等等。并由县林业局抽调熟悉林业情况的干部、技术人员、老工人参加座谈讨论,提出一个粗线条的林业区划初步方案,拟定林业调查研究提纲。

3.3外业调查

按各专业组进行调查,尤其应注意生态经济、林种结构、林业优势等专题调查。例如要选择多林变少林、无林或少林、无林变多林的典型,调查其变迁史、原因、趋势、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林区气候、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度和危害程度,农林牧生产、生活水平、收入分配、人口变化、五业结构、农村景况;要调查各县的林业优势具体项目、产值、比重,林满、树种结构和布局,提出发展林业生产和如何发挥林业优势的建设性意见。

3.4内业工作

检查验收外业调查材料,分别计算、统计汇总、综合分析、研究林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修改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编写调查、区划报告,绘制专业图表。各专业组既协调又不完全协调的关系,各专业组各自编写报告提纲,阐述各自的条件、基础特点、分布规律,生产潜力,关键问题和措施,绘制各专业用图。

3.5调查区划的成果审议

由县林业区划队,提出初步成果,报请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专门学术会议审议,同时,征求干部、群众代表意见。农业区划提供森林资源条件、评价以及发展方向。

四、做好城市林业调查工作的建议

4.1要确保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区划工作的质量

建议各县选择好林地土壤普查、林业资源调查、林业经济、林业区划等专业组的组长,组长应该由技术水平较高、业务熟悉、责任心强、有组织管理和业务分析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城市林业调查是一项带有科研性质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学科、多专业。特别是编写林业区划初步方案的技术人员应该是由有多专业综合能力,对实际情况特别熟悉,又能写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4.2要研究最合适的森林覆盖率和最合理的林种结构

建议根据以下原则选择:树立生态平衡观点,增加森林覆盖面积,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山地60%、丘陵40%、平原15%~20%的覆盖率是有可能实现的;树立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观点,选择最佳林种结构,增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比重;树立发挥地区特长的观点,发展有竞争能力的传统产品,例如八角、玉桂等;要有一树多用的观点,既是用材,又是水源、薪炭树种,搞好林种内部的优良树种结构。

4.3搞好专题调查

选择一、二个多林和少林的典型组,进行多专业、多学科的综合考察,研究森林多与少和无林区的自然地理景观、农林牧生产、人民生活、自然灾害、气候变迁、水土流失、动植物资源等变化;总结经验,提出今后农林牧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每个县都应该树立一、二个如何扭转生态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典型。

篇(6)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Guangxi rock" partition scheme, through multipl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upper Paleozoic, establish unified assemblage zones. The establishment of graptolite, tabasheer, corals, brachiopods, dragonfly five categories a total of 21 home and eve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biological (combination) belt, where graptolite Biology (combined) with 4, TENTACULITES biological (combined) with 4, brachiopod assemblage 5, coral species (combination) with 3, from species (combination) with 5.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area in the late Paleozoic strata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Keywords: Upper Paleozoic; chronostratigraphy; South China

P736.22+4

云开地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包括梧州、苍梧、藤县、岑溪、容县、北流、玉林、兴业、博白、陆川、合浦等市县的全部或部分辖区,地理坐标东经109°30′~111°30′,北纬21°40′~23°40′。涉及4个1∶25万图幅中的33个1∶5万图幅(其中与广东省交界的5幅及广西境内的旺茂幅,仅限于广西境内),总面积约14235km2。

文章主要参考“1∶5万云开片区总结”,依据“广西岩石地层”划分方案,通过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建立云开地区上古生界统一的生物组合带,建立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表1-1)。分述如下:

区内晚古生代生物群较发育,主要有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有孔虫、三叶虫、瓣鳃类、海百合茎、植物及鱼碎片等。其中以海相生物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等5个门类生物最为发育,可建立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见表1-1)。为区内晚古生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1. 笔石生物地层

区内笔石生物群发育于盆地相钦州组中,以早泥盆世洛赫科夫期至布拉格期发育最为完整连续,自下而上可划分为4个笔石生物(组合)带。

1.1 早泥盆世洛赫科夫期

1.1.1.Monograptus cf. uniformis带

分布于钦州组底部,以带化石的出现为底界,其共生分子还有Monograptus microdon,M. cf. angustidens等。

1.1.2.Monograptus praehercynicus—Neomonograptus hercynicus组合

分布于钦州组下部,除特征分子Monograptus praehercynicus与Neomonograptus hercynicus外,尚共生有Monograptus sp.,M. microdon,M. aequabilis,M. a. notaequabilis,M. decoratus,M. pacificus,Neomonograptus cf. fanicus,N. ex gr. falcarius,Dendrograptus sp.等。

1.2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1.2.1.Neomonograptus himalayensis带

分布于钦州组中部,以带化石的出现为特征,其共生分子还有:Monograptus sp.,Neomonograptus sp.等。

1.2.2.Monograptus yukonensis带

分布于钦州组中部,以Neomonograptus himalayensis的消失及Monograptus yukonensis的首现为特征,主要共生分子尚有:Monograptus sp. (ex gr. yukonensis foangensis),M. sp. (yukonensis),M. telleri,M. aequabilis notaequabilis,Neomonograptus sp.,N. falcarius等。

2. 竹节石生物地层

丰产于盆地相泥岩与硅质岩即钦州组、小董组及榴江组中,《广西泥盆系》(广西地矿局。1992)将竹节石分为19个化石(组合)带,其中见于玉林地区的有1. Paranowakia bohemica带2. P. intermedia带3. Nowakia acuaria带4.Cuerichina strangulata带6. Nowakia praecursor带9. N. cancellata带等。但在区内已知剖面中,自早泥盆世布拉格期至埃姆斯期及晚泥盆世弗拉斯期,仅可见到4个竹节石生物(组合)带。

2.1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2.1.1.Nowakia acuaria带

分布于钦州组中部,以Nowakia acuaria的出现为特征,其共生分子主要有:Nowakia sp.,Viriatellina sp. 等。

2.2 早泥盆世埃姆斯期

2.2.1.Nowakia praecuesor带

分布于钦州组上部,以Nowakia praecuesor的首现为标志,其共生分子主要有:Nowakia sp.,No. longlinensis等。

2.2.2.Nowakia cancellate带

分布于小董组中,以Nowakia cancellate的大量出现为标志,与之共生的主要有:Phacops transversalis,P. cf. guangxiensis,Styliolina sp.,Hemipsila tangdingensis等。

2.3 晚泥盆世弗拉斯期

2.3.1.Homoctenus acutus—Homoctenus ultimus组合

分布于榴江组硅质岩中,以Homoctenus acutus及H. ultimus为代表,与其共生的主要分子有:Homoctenus sp.,H. cf. acutus,H. cf. tikhyi,Viriatellina sp.等。

3. 腕足类生物地层

区内腕足类生物群非常丰富且分布广泛:从滨岸碎屑岩相—碳酸盐台地相—盆地相中均有产出。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腕足类生物组合。

3.1 早泥盆世布拉格期

3.1.1.Orientospirifer nakaolingensis组合

Orientospirifer nakaolingensis为那高岭组标准分子,本带以丰富的Orientospirifer种群为特征,其共生分子主要有:Orientospirifer sp.,O. wangi,O. cf. wangi,O. cf. nakaolingensis等。

3.2 早泥盆世埃姆斯早期

3.2.1.Dicoelostrophia—Acrospirifer tonkinensis组合

分布于郁江组中,以Dicoelostrophia 与Acrospirifer tonkinensis为代表,主要共生分子尚有:Acrospirifer sp.,Orientospirifer sp.,Atrypa sp.,Undispirifer sp.,Howellella sp.,Glyptospirifer sp.,Euryspirifer sp.等。

3.3 早泥盆世埃姆斯期—中泥盆世艾菲尔期

3.3.1.Zdimir组合

分布于北流组中,以Zdimir为代表,与其共生的主要分子有:Xenospirifer sp.,X. fongi,Athyris sp.,Acrospirifer sp.,Atrypa sp.,Devonochonetes kwangsiensis,Indospirifer sp.,I. maoerhchuanensis等。

3.4 中泥盆世吉维特期

3.4.1.Stringocephalus组合

为唐家湾组与东岗岭组标准分子,以Stringocephalus种群的大量繁盛为特征。常见分子有:Stringocephalus sp.,S. obesus var. grandis,Atrypa sp.,A. desquamata,A. d. var. magna,Undispirifer sp.等。

3.5 晚泥盆世弗拉斯期

3.5.1.Cyrtospirifer-Tenticospirifer组合

分布于融县组与天子岭组中,以Cyrtospirifer与Tenticospirifer为代表,主要共生分子有:Tenticospirifer sp.,T. gortani,Cyrtospirifer sp. 等。

4. 珊瑚生物地层

区内晚泥盆世法门期—早石炭世地层中生物群落不甚发育,仅可建立3个珊瑚生物(组合)带。

4.1 晚泥盆世法门末期

4.1.1.Cystophrentis带

仅见于额头村组中,以丰富的Cystophrentis种群为特征。

4.2 早石炭世

4.2.1.Pseudouralinia带

分布于尧云岭组与英塘组中,除带化石外尚共生有:Lophophyllum sp.,Donophyllum sp.,Zaphrentites sp.,Caninophyllum sp.,Caninidae sp.等。

4.2.2.Kueichoaphyllum sinense组合

分布于寺门组中,以Kueichouphyllum sinense为代表,主要共生分子尚有:Diphyphyllum sp.,Arachnolasma sp. 等。

5. 类生物地层

区内类动物群广泛分布于晚石炭世—中二叠世地层中,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生物(组合)带。

5.1 晚石炭世

5.1.1.Profusulinella—Fusulinella组合

分布于大埔组与黄龙组中,以Profusulinella的首现为本带开始,以Fusulinella的绝迹为本带结束。共生分子尚有:Ozawainella sp.,Staffella sp.,Pseudostaffella sp.,Fusulina sp. 等。

5.1.2.Triticites带

分布于马平组中下部,以Triticites的首现为标志,终止于Pseudoschwagerina的出现。共生分子尚有:Schwagerina sp.,Pseudofusulina cf. kraffti,Ozawainella sp.,Schubertella sp. 等。

5.2早二叠世

5.2.1.Pseudoschwagerina带

分布于马平组上部,以Pseudoschwagerina的首现为本带开始,并以该属种的消失为本带结束之标志。共生分子尚有:Schwagerina sp.,Quasifusulina sp.,Rugosofusulina sp.,Staffella sp.,Millerella sp.等。

5.3中二叠世

5.3.1.Misellina带

分布于栖霞组中,以Misellina的首现为标志,主要共生分子有:Misellina sp.,M. claudiae,Nankinella sp.,Schwagerina sp.等。

5.3.2.Verbeekina组合

分布于茅口组中,以丰富的Verbeekina种群为特征,其共生分子尚有:Schwagerina sp.,Neomisellina sp.,Pseudofusulina sp.等。

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上古生界海相生物笔石、竹节石、珊瑚、腕足类、等五个门类共21个可与国内甚或国际对比的生物(组合)带。为区内晚古生代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沉积相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1∶20万梧州幅、容县幅、玉林幅、贵县幅、灵山幅区域地质测量报告,1965-1971.

[2]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大桥幅、良田幅、旺茂幅、新地、糯垌幅、文地、石角(西半)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77-1982.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5万玉林幅、隆盛幅、沙田幅、米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6.

[5]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石南幅、成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89.

[6]广西地矿局第六地质队.1:5万陆川幅、六靖幅、平定(西半)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91.

[7]钟铿,吴诒,殷保安,等.广西的泥盆系[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8]广西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岑溪幅、水汶幅、杨梅幅等7.5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95.

[9]李酉兴.桂东、桂东南晚泥盆世弗拉斯期的竹节石.微体古生物学报,1995,12(1):67~78.

篇(7)

1引言

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应当有效管护好国有林,减少因火灾、森林病虫害、偷砍盗伐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制定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加大国有林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力度,通过实施国有林中幼林抚育,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华坪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国有林分布情况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东部,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段北岸。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0°59′~101°31′,北纬26°21′~26°57′之间,东及东北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接壤,南与大姚县和永仁县隔江相望,西至西南与永胜县交界,北及西北与宁蒗彝族自治县相连。县人民政府驻地中心镇,距丽江市220km,距省会昆明420km。

采用2009年《云南省华坪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及2011年公益林修编成果为基础材料进行调查。

2.1土地资源

华坪县土地总面积3213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679927万亩,占总面积的834%,非林业用地面积533473万亩,占总面积的166%。

22林业用地构成

华坪县林业用地面积267992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049514万亩;疏林地面积24405万亩;灌木林地面积44773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01476万亩;苗圃地面积00088万亩;无林地面积156714万亩。

23森林蓄积

华坪县活立木总蓄积量886735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881593万m3,占总蓄积量的9942%;疏林地蓄积2720万m3,占总蓄积量的031%;散生木蓄积1152万m3,占总蓄积量的013%;四旁树蓄积1270m3,占总蓄积量的014%。

24野生动植物资源

(1)动物资源。据2000年1月编制的《华坪县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华坪县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蟒、金雕、林麝等3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岩羊、林麝、红腹锦鸡、白腹锦鸡、林雕、雕、绯胸鹦鹉、游隼、鸳鸯、蓝耳翠鸟11种。

(2)植物资源。据《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华坪县林业专业调查报告》,华坪县木本植物有89科251属48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攀枝花苏铁1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龙棕、红椿、毛红椿4种。

(3)国有林区分布情况。华坪县国有林分布在东风林场、跃进林场、天星林场、塔山林场和地方森工的坝山、关塘、云盘山、芝麻庄、坪、黑山国有林区以及县属国有林区菩萨山国有林区、果子山、蘑菇山、马步山国有林区。

3华坪县国有林管护存在的问题

31林农交错,森林管护难度大

华坪县是山区县,农地以山地为主,农地中间有森林,森林当中有农地的现象十分普遍。随着人口增长,耕地需求量不断增大,农地“蚕食”林地现象依然存在,造成森林管护更加困难。

32森林管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森林管护工作上,人均管护面积比较大,管护人员的通讯、交通设施配备不全等,森林管护工作缺乏后劲。目前的管护虽然签订管护合同,使管护工作大都停留在看林的低水平层面上,使管护工作性质单一。

33国有林中幼林抚育滞后

在管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应注重培育森林资源。华坪县国有林区中、幼林面积大,林分长势不良,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突出。应对符合抚育条件的林分开展抚育工作。

34资源林政管理工作难度大

华坪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需要大量木材,由于受利于驱使,不法分子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偷砍盗伐,违法收购、运输木材的现象屡禁不止。

4华坪县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护措施及建议

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经营、积极发展、持续利用”的思路,出实招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确保营林根基稳固和森林资源安全。

4.1加强领导

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完成的好坏作为考核各级管护所、点管护人员的重要内容。

4.2完善承包管护责任制,健全森林资源管护制度

加强森林管护工作制度建设和政策与技术培训,制定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实行森林资源的经营管护责任制,有效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有效开发林下产品、增加管护人员收入、预防森林火灾和病虫鼠害发生。在国有林区合理区划、合理分配管护区、完善合同、建立健全经营档案、“严管”与“放活”相结合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工程资金的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正常运行、合理使用,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4.2.1设置管护标志,明确管护内容

在国有林区域界线上设置固定性管护标牌,林区入口设置警示性标牌,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区设置管护标牌,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区设置大型封山育林固定标牌。

4.2.2联防管护

组织国有林区周边村民召开国有森林资源管护座谈会,聘请国有林周边村民参与国有林森林资源共同管护,做到联防、联心,协手共同做好国有林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目的。

4.2.3保护野生动物

签订《拒食野生动物》承诺书,设立警示牌,在国有林区形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保护候鸟行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违法行为,确保林区和谐稳定。

4.2.4严格按“两类”林区划分类管护

根据2010年国家级公益林分级区划和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华坪县国有林国家级公益林14.97万亩,国有林省级公益林0.08万亩,国有商品林17.9万亩。对国有国家级公益和省级公益林实行重点管护,对重点管护实行封山护林,严格执行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政策,禁止毁林开荒、取土、取沙、采石、挖矿等,实行野外用火许可证制度,护林员全年地面巡护,根据相应的合同授权对违反规定者处罚和上报;对国有商品林实行一般管护,通过人工商品林采伐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商品林的培育与利用。

4.3加强林政管理

加大资源管理和林政执法力度,确保国有林区安全:一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大森林资源管理的检查监督力度,依法实现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坚决杜绝超限额采伐。二是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林政股、林业工作站、稽查队、防火办等主力军作用,实行联合执法,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在全县范围内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林地侵占、林木盗伐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积极部署做好森林防火预防、应急演练、值班值守等工作,加大对高火险期、重点地段的督导检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在国有林区增设森林防火宣传牌、开设林火生土隔离带,增加扑火设备、运兵车等设备,增强林火的防控能力,形成较完整的森林火灾防扑体系。三是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坚持凭证运输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木材流通。四是全面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报。围绕森林公园、通道绿化基地等重要区域组织专项普查,对危险性森林病虫进行严密监控。

4.4积极开发林下资源

华坪县国有林区有丰富的林下植物资源,管护人员除了森林管护外,还可开展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开发主要有花卉培育、药材种植、果品种植加工和林下种养殖业等方面,切实提高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不断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境内牛肝菌、鸡纵、香菇等野生菌生产量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通过采取人工促繁和保护野生食用菌生长环境等措施,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4.5继续实施国有林森林抚育

一是加强森林抚育,调整树种组成与林分密度,平衡土壤养分与水分循环,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缩短森林培育周期,提高木材质量和工艺价值,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管理,改善林分状况,提高林木质量和资源总量。力争达到人工林优质高效、绿色通道景观优美、林区生态林结构稳定的抚育目标,二是加强森林抚育经营管理,改善林分状况,提高林木质量和资源总量。

5结语

森林资源虽说是可再生资源,其消耗速度一旦超过它的生长速度,生态必将失去自然平衡。为了森林资源生态系统不被破坏,制定完善的管护措施,加强国有林森林资源的管护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篇(8)

烧畬种蓝

畬,是“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的意思,另外也可解释为刀耕火种,烧畬即烧荒种田,是一种我国传统的耕作方式。烧畬种蓝就是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烧成的富有有机质的灰烬作为基肥,在此基础上种植蓝靛。种植蓝靛植物需要肥沃的土壤,而这些有机质灰烬能够迅速增加土壤中各种有机矿物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耐力,促使种植在这种土壤中的蓝靛植物快速、茁壮的生长。《天工开物》中的种植菘蓝的方法应该就是烧畬种蓝法。广东山地较多,平原面积狭小,使广东难以发展类似于北方地区的大田种植蓝靛植物的模式,广东相对于我国东部和北方地区又开发较晚,生产力相对落后,采用“烧畬”进行农业生产是当时最为实际的生产方式。而广东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山林地带自然植被发育良好,有充足的可供焚毁以作粪肥的植物资源,这也为“烧畬种蓝”这种蓝靛植物种植模式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烧畬种蓝”这种较为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多山的粤东、粤西、粤北的主要种蓝模式。

雍正《连平州志》记载:“山多田少,民昏于作劳,稻两熟。十月获毕,接种油菜大麦等类,来春甫刈,耕犁合起,一岁计三收矣。平原无剩土,峻岭高陂亦锄秅,片片若鱼鳞,即深山无人烟处,犹烧畬种蓝,伐木种香蕈。”“山多田少”是对连平当地的真实描述,“深山无人处”的茅草树木被焚毁之后形成灰烬,富含营养的有机质,可作为粪肥使用,在此基础上种植蓝靛植物一般能生长良好。韶州府种蓝,同治《韶州府志》记载:“二月种,五月收,产山石间,宿根在地,可供两年,采而沤之为靛,其值颇高”。可见韶州府当地是在山石间种植蓝靛植物,原本多山林的韶州,于山石间种植蓝靛植物必然得毁林开荒,这种种蓝模式与烧畬种蓝也有很大关联。而种植的蓝靛植物是根可以在土地里越冬,第二年春又能发芽长出新《的菘蓝。佛冈境内也可能种蓝,道光《佛冈厅志》记载:“阴阴山在观音堡界,雄奥幽邃,产山茶故名,又出蓝草,近村多以磓茶刈草为业”。渊佛冈直,军民志孕员缘怨冤惠州博罗县“邑多崇山峻岭,木皆可为材必外索,而土人祗以薪,罗浮之种蓝,象山之烧炭,焚刈不遗余力,山几秇矣。嗟乎,灵区异境顾令,若此其濯濯也。”可见当地为种植蓝靛植物而烧山毁林,境内的罗浮山由于烧畬种蓝及磓薪、烧炭等农业生活生产活动,导致“山几秇矣”,“若此其濯濯也”。

烧畬种蓝在契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时也能展示它的高效,烧畬种植蓝靛植物也确实能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便利。宣统《高要县志》记载:“蓝,草本,《作深青色,磓《沤池中,化成粘胶,可作染料,土人呼曰青靛,出九坑,岁售广利者数十万斤。”道光《恩平县志》记载:“靛,渍蓝成之,甚为山农之利。”这也促使农民不断种蓝。官府对蓝靛种植课以比农桑用地都要高的税赋,除了有保护粮食作物用地的意图之外,也是蓝靛价值高昂的侧面反映,各地方志中就有相关记载。据乾隆《潮州府志》卷二十一“赋役窑科则”中也明确规定“蓝靛地每亩科靛八两。”这里就明确给出了乾隆朝蓝靛地的纳税额度。又据乾隆《潮州府志》卷二十一“赋役”记载:“农桑地每亩徵银九分七厘一毫零三忽,徵米三升一合而勺二抄五撮零三粟五粒一截四湖三糠。蓝靛地每亩徵银二钱四分四厘五毫零六忽,徵米七升五合三勺八抄零三圭五粟七粒一截。”将蓝靛地征收的税额和农桑用地的税额进行比对,不难发现蓝靛地赋税要远高于农桑用地,侧面说明了“蓝靛值昂”。清光绪《潮阳县志》:“农桑地六十二亩一分九厘五毫,每亩科丝折米一斗一升一合二勺,共米六石九斗一升五合五勺。蓝靛地一亩一分二厘,每亩科靛折米二斗八升共米三斗一升三合六勺。”潮阳县的蓝靛地纳税同样比农桑地高。#p#分页标题#e#

但大面积的烧畬种蓝会实实在在地带来一些生态和环境问题,比如山体被砍光、烧光,导致山体濯濯如童山,以至于朝廷颁布一些禁令,限制农民烧畬种蓝,保护当地山林和涵养水源。清代清远县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光绪《清远县志》卷五记载:“老熊笔架等山坡。康熙五十七年,赖梦奇籍照种蓝农民何茂显等呈控经知县孙绳祖批云,笔架蛇子老熊坑查旧案,原秈润水官山,自应仍行封禁不许砍伐种蓝,所给赖梦奇之照,即令缴消复饬差逐散示禁在案。”由此可见,早在康熙年间,当时的官府就意识到了烧畬种蓝的危害,官方对一些重要的水源山林地实行封禁以保护当地的水源安全。当民众在被封禁的山林里烧畬种蓝的时候,当地官府对相关的违法行为和被破坏地带进行了查封,甚至缴销种植蓝靛植物所必须的相应生产资料,以打压当地的违法烧畬种蓝行为。但是由于种蓝利润非常高,所以仍然有农民不顾朝廷禁令而违法乱禁烧山种蓝。据光绪《清远县志》卷五记载:“花尖馬鞍二山坡噎噎乾隆四十二年廖姓砪违禁烧山种蓝,生监朱汉朱湘等在聊秔知县丁云铭李广府牌行封禁。”光绪《清远县志》卷五记载:“嘉庆二十一年,山民复招聚工丁焚山种蓝,监生钟开俊、生员黄嘉会、绅士三十余人,具控知县李承莲示禁在案。”在嘉庆二十一年的这起违法烧山种蓝的事件中,当地士绅表现十分积极,和官府一起来处理蓝农的违法种蓝行。但这并没有阻止烧畬种蓝的行为不再发生。两年后的“嘉庆二十三年,山丁邱锦连等籍旧蓝根仍行栽种,监生钟开俊等复控经现署邑侯张阴饬令邱连等务将旧日蓝根铲除净尽,不得复行伐木烧炭种蓝害田等弊。仍给示遍谕绅耆勒石,永行遵守”。为彻底地打压烧山种蓝的非法乱禁行为,当地官府决定这次“务将旧日蓝根铲除净尽”,以此来彻底清除当地的烧畬种蓝行为。苛捐杂税繁多,而种植蓝靛植物巨大的获利空间,使得农民在烧畬种蓝与山林封禁保护水源地和森林的斗争中,迫于生计往往偷偷烧畬种蓝。这种矛盾也导致在朝廷不断强调山林封禁的情况下,陆续又有百姓违禁烧畬种蓝。烧畬种蓝主要分布广东的山区,这些地方的人民倚照当地地形地势,因地制宜采用烧畬种蓝模式进行蓝靛的生产,可以节约在肥料和劳动力等方面的巨大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然而烧畬种蓝不是最为理想的种蓝模式。烧畬种蓝对于森林植被尤其是水源地植被的破坏十分巨大,和其他毁林行为一起容易造成水资源的非正常枯竭,所以一般不被当地官府所允许。

林蓝套作

山林在被砍伐后,重新种上树木在前几年都较小,对水土的保持能力不强曰树木与树木之间的空地足够用来种植其他的农作物。蓝靛植物喜阴,一般植株都不是很高,而不断成长的树林能够为其遮挡一部分阳光,易于蓝靛植物的生产,而且蓝靛植物一般需要大量施肥,蓝靛植物不能吸收的肥料,可以很好地被树木吸收,反过来促进树木的生长。蓝靛植物在生长周期中需要多次锄草松土,这也有利于树木根系的生长。广东多山的地貌,也适宜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这些都为广东形成林蓝套作的农业模式提供了可能。

广东林蓝套作主要是马蓝、槐蓝与松树、杉树之间的套作。林蓝套作确切见于民国时期的一些资料。据民国时期林纯煦、卓正丰、何庆功、冯英才等人完成的《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续编》中有关于“云浮县”种蓝的记载:“蓝靛以西山特别区为多,每年出产约在千担以上,每担值银七元至十四五元,南北二区亦有少许出产,其蓝靛有山蓝火蓝二种,山蓝《大约一寸左右,《边略似锯齿形,其干高约尺余至二尺,种植地以山间植衫之空地为多,间亦有种于田间者,为多数皆在种杉之山,于初二三年时均种山蓝。火蓝则《小,干高约五六尺,多种于田地,亦有种于山间者,种植期在春分前后,行条播法,种于山间者,或以草木灰为基肥,以后则除草一二次而已,种于田间者,则施水肥三四次,直至生长已茂《变黑色之时,然后刈之,每年刈四五次不等。”从中可以得知云浮当地种植马蓝采用了与杉树套作的模式。种植杉树的山间空地足够用来种植马蓝,随着杉树的长大,可以为马蓝遮挡多余的阳光,而且也达到了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效果,而种植马蓝需要浇水施肥,这也可以使马蓝无法吸收的肥料被杉树给吸收,反过来促使杉树的快速生长,所以马蓝和杉树套作这种立体的森林农业可以产生很好的效益。而且种植蓝靛植物时,需要在蓝靛植物生长过程中多次锄土,既促进了马蓝生长,也有利于杉树根系的扩大。但马蓝不能一直与杉树套作,等到杉树长大之后,这种农业模式就可能不再那么有效,所以“为多数皆在种杉之山,于初二三年时均种山蓝。”

与杉树套作的情况也同样见于《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续编》中有关“广宁县”的调查,而且当地还有蓝靛植物与松树套作方式存在。民国《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续编》对广宁县农业状况的记载有:“蓝靛,亦工艺植物之一,分大《细《二种,种于松杉之间。种法则在春分前后将地松碎每距离二尺开一小坑,将种子条播其上覆以薄土俟其生长而三寸即行间拔令其每株距离约二三寸许施肥一二次至大暑前后收获。”。可见,蓝靛植物与松树和杉树都可作间作。结合云浮县林蓝套作的情况,记录中所种的蓝靛植物“大《”的应该是马蓝,而“小《”很可能是槐蓝。林蓝套作的模式虽然在广东并不多见,但是颇具特色,也具有良好的多方效益。林蓝套作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光照等自然资源,增加经济产出。同时,在山地种植树木也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显而易见,这是一种复合式的立体山林农业,相比较“烧畬种蓝”而言,无疑更具有经济和生态效益。

篇(9)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入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树立大通道、大绿色的理念,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绿化促美化、以绿色促文明、以绿色促致富为核心,坚持绿化、美化、经济化原则,以面路一重山造林、治理“青山挂白”为抓手,以省道主要交通干线绿化为重点,加快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步伐,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港城崛起。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工作小组,负责编制全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正文、设计表、设计图;负责各乡镇编制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的技术指导,业务咨询;负责协调林业、国土、交通、公路、建设等部门齐心协力完成规划任务。

三、规划范围

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包括现己建成通车的省道两侧边沟外缘起10m—30m,因地制宜,宜宽则宽、宜窄则窄。道路边沟或隔离栅外缘100m范围内沿线村庄绿化、沿线可视范围内的“青山挂白”、一重山等造林绿化。

四、规划任务

对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块进行全面调查,根据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编制造林类型表及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各地应参照附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确定建设地点、内容、规模和进度安排(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即年至年,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年度安排)等,进行投资概算与效益评价,制定实施的关键性措施,编写规划设计报告。

五、规划内容

一是对道路控制线外两侧绿化带规划,分别旱地、低洼地和排水不畅的水田、排水良好的水田,高架桥两侧、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按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种植方案规划设计;二是对一重山造林规划,分别无林地、疏林地,按适地适树进行造林或补植套种规划设计;三是对道路两侧“青山挂白”的规划,分别对坛口、挂白点治理采用不同种植方法进行设计;四是对村庄绿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创建绿色家园,开展村庄四旁绿化种植珍贵树种进行绿化规划设计;五是对造林绿化技术进行规划;六是对种苗需求量进行规划;七是对管护工程进行规划;八是对施工组织进行规划;九是整个工程建设投资概算,十是提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保障措施。

六、工作步骤

(一)搜集资料

1、各乡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生态公益林界定报告及2006年资源数据;

2、各乡镇最新统计年鉴;

3、各乡镇有关部门专项规划报告;

4、底图: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采用道路设计图(1:2000),村庄绿化采用村庄规划图(1:2000),“青山挂白”规划采用1:2000的实测图,一重山规划采用1:1万地形图和林业基本图。

(二)外业调查

1、调查规划方法:采用现地调查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规划内容

(1)道路两侧绿化带规划调查应记录各地块的基本情况,如地名,道路名称,地类(早地、水田、低洼地、厂区前沿、居民点前沿等),绿化长度、宽度、面积,公里桩号,填方量,是否采用挖沟起垄等特殊措施,立地条件,排水条件。风力大小,造林地块与路面高差,年度安排等。

(2)一重山规划调查采用1996年—199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材料,对一重山的无林地、疏林地等进行现场全面核对,对主要小班因子发生变化的地段进行补充调查。技术规定参照《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编制》(2006年)执行。应记录的因子:乡镇、村、林班号、大班号、小班号、小班面积、造林面积、地类、林种、生态林等级、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病虫害种类、程度、树种组成、郁闭度、年龄、每亩株数、造林类型、森林经营措施类型、年度安排、备注等。

(3)“青山挂白”坛口治理规划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石壁、乱石堆、泥石堆等)、面积、垂直高度、水平宽度、造林类型、山权、林权、海拔高。立地质量、年度安排等。

(4)村庄绿化规划为村庄规划图中的绿地范围、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四旁”等地,应落实地点、片号、类型(片林、带状、公园等)、面积、长度、宽度、造林类型、年度安排等。

(三)内业整理:通过内业整理,完成项目建设分地类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道路两侧绿化带分道路名称分类型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填方量和特殊措施面积统计表;项目建设分类型面积统计表(分年度);项目建设单位面积工程量表;项目建设指标表;项目建设单位面积投资表;项目建设总投资表;项目建设分年度投资表;省道边沟外缘两侧绿化带造林类型表;一重山宜林地造林类型表;一重山森林经营措施类型表;“青山挂白”治理措施类型表;村庄绿化造林类型表。

(四)编写规划设计报告书。按照《省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大纲》要求,正式编写××县(区、管委会)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使用说明书。

(五)制图。按照《大纲》要求,编制项目建设分布图(以县区为单位,比例尺1:60万—1:20万);绘制各类植物配置图,编制道路两侧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青山挂白”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村庄绿化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2000);绘制一重山造林设计图(比例尺1:10000)。

(六)提交成果。

(1)以乡镇为单位提供规划设计报告(含正文、附表、附图等),并分乡镇和道路名称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2)电子文档格式:文字以·doc格式、图以.jpg或.dwg格式。

七、部门分工

绿色通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地方为主,部门分工”的原则,政府牵头组织,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合力推进。省、县道绿化由交通、公路部门按管辖范围各自负责,在公路两侧红线范围内组织规划设计;道路外侧绿化带由林业部门规划;沿线一重山绿化由林业部门为主负责;乡村绿化由建设部门规划;“青山挂白”治理由国土部门规划,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配合进行规划。

八、时间安排

(一)7月5日之前,完成市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培训。

篇(10)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01-01

彭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全县上下一定要保持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责任心,把林权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及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合力攻坚,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 认清形势,增强林权制度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强大动力

为了从根本上增强彭阳县林业的发展活力,必须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彭阳县林业生产机制和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林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1-2]。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惠民工程”

彭阳县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经济潜力巨大。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重新调整农村分配关系,实行“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将为全县林果产业提供发展空间,有利于实现林业多元化投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明晰产权

改革,可从根本上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经营主体不实、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 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林权改革各项工作

2.1 严把工作程序

严格按照“宣传动员、调查摸底、公示林权现状、外业勘界确权、签订承包合同、审核建档、发放林权证”等几个步骤来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实现全过程“阳光操作”。乡镇主要领导要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工作进度,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林改工作进行政策指导[3]。

2.2 严格明晰产权

对已承包的集体地,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承包关系;对尚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地,要采取家庭承包经营、集体股份合作经营和其他经营方式明晰产权。在生态移民迁出区、县城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等范围内的集体林地,各乡镇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可采取集体股份合作经营和其他经营方式;对权属有争议林地、林木,要依法调节,落实经营主体[4]。

2.3 认真做好勘界确权

产权明晰后,要实地勘界、登记,将林地进行准确的定界和勾图,做到地块、地类、面积和四至界线“四统一”,使登记内容和相关数据齐全规范、准确无误,图、表、卡、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2.4 切实加强档案管理

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改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各乡镇要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贯穿于林改全过程。

3 落实措施,确保林权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2012年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年,全县林权改革要紧紧围绕“明晰产权、勘界发证、明确责任”三大任务,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要及时召开乡、村、组干部会议,立即安排部署林改工作,确保10月底前完成12个乡镇36个重点村的主体改革任务,其余村组要同步推进,12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

3.1 责任上再落实

各乡(镇)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林改工作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干部直接抓、技术干部蹲点抓的工作机制,形成林改工作整体合力。

3.2 宣传上再强化

各乡镇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对林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为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广泛宣传林权改革的各项政策,以及改革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群众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增强群众参与林改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农民群众对林改政策的知晓率达到98%以上[5]。

3.3 质量上再保证

林改工作质量是通过验收的关键。各乡镇要认真贯彻执行区、市、县林权改革的文件精神和会议精神,严格按照规定动作和程序要求,一道程序也不能少,决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工作质量。

3.4 力量上再保障

当前,全县林改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充实林改工作人员,要增派懂业务、责任心强的林业技术干部和工作人员参与到林改的各项工作中,保证林改工作顺利进行。为了确保任务如期完成,县有关部门专门安排了林改工作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资料印刷、设备购置、宣传培训、车辆燃油和干部工作经费补助等,以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4 参考文献

[1] 徐济德,许传德,黄东,等.福建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5(12M):12-16.

[2] 李然,严立冬.我国林权改革制度窥见[J].当代经济,2005(2):59-60.

上一篇: 审计学习计划 下一篇: 十一月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