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11:05: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语文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制作课件后,就让学生沿着他们预先设定的模式、线索和思路进行限制性的学习,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和思考。此法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过度使用信息量
计算机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为充分体现计算机的这项功能,在制作课件时,会罗列大量的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信息,这些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信息就会令学生应接不暇,进而会影响他们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注重技术,过于花哨
单就目前的课件制作形式来看,有些教师往往矫正过度,反而又步入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使用大量的音响、图片、动画等,使所制作的课件背景错综复杂或按钮奇形怪状等,这种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制作方式,不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还降低了他们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关注程度,进而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件制作和应用的对策
1.注重提高自身的课件制作能力
教师在公开的语文课上,所使用的教学课件多数是由计算机教师帮助制作的,导致课件不能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本身课件制作能力就不强,在平时也不注重素材的准备和积累,进而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平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同时还要注重制作课件所需素材的积累,并积极地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吸取好的经验教训,如此才能使自己具备较强的课件制作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2.注重文本语言
语言文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对语言教材进行充分的认知和掌握。长此以往,就会培养他们养成乐于学习的好习惯。虽然语言文字的表达呆板、单调,却蕴含着无穷的寓意和魅力,这些效果无论哪种媒体都无法完成。可以这样说,学生只有对文本语言有足够的感受和领悟能力,才能有效地汲取艺术的营养。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做语文学习中的主人。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活跃教学的气氛,教师能够要求学生走到讲台的前面,借助电子笔来标注知识,以此体现学生所体会与理解的文本,这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成果进行展示,充分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应用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歌谣、游戏、动画、视频等拖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秋天的雨》的过程中,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学生呈现Flas,且配上音乐,进而创设快乐和轻松的学习气氛。如此,学生结合文字与画面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纷纷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对齐文字,装点门面
课件内容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大屏幕展现出来的,学生接受课件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所以课件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视觉心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只是将语文教材中的大量文字搬到大屏幕上,做成“复制课本”的课件,看起来有很大的内容量,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很少。学生面对大量的文字很容易感到疲劳,没有发挥课件的价值。
1.2 无的放矢使用课件,忽视效果
使用课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优化教学结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胡乱地使用课件,违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1.3 采用满堂灌输,全程解说课件进行教学
新时期出现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但是有部分教师便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件的播放能够代替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上课的内容全部放在课件中,在课堂上通过图片、解说、录像等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或者是教师对着课件进行教学,将课件中的内容复述出来。课件在教学中只是辅助工具,不是教学主题,使用课件进行教学时也要和学生实现互动。
1.4 照搬使用他人语文课件,盲目使用
有些教师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便在教学中搬用他人的课件进行教学。使用他人的课件总是在跟随他人的思路进行教学,无法施展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路。自己有些方面的思路和他人课件中的进程思路、表达方式、教学技巧相差较远,再加上教学对象存在差异性,课件中的弊端很容易暴露出来。所以教师照搬使用他人的课件效果往往不佳。
2 巧用语文课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 巧用语文课件,明确学生课堂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比较重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
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并合理地使用课件去引导学生接受和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课件的设计和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忆江南》课件的设计上,要考虑自己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所以在背景的选择上尽量选择符合小孩子心理特点的亮色,每一章幻灯片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课件内容量上也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正确的使用课件能够让学生更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提升教学有效性。
2.2 巧用语文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用课件就是为了让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贴近,适度使用,适时使用,寻求到好的契机,才能发挥好的效果。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解,防止课件中形式内容过多,引发学生抵触心理。课件设计上要有适当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防止内容过度枯燥,但是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在学习中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比如,在课程《飞夺泸定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文中描写出来的奋不顾身的场景,教师在课件中可以加入关于夺桥这一部分的影视资料,让学生在枪炮声中感受的勇敢,然后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截取几位夺桥的动作,让学生对文章表现出的情感有更深的理解。
2.3 巧用语文课件,丰富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一般比知识更加重要,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创造插上翅膀。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件,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
教师首先需要丰富学生的表象,利用课件很快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当中,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积累相关表象;其次就是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内容,作为训练学生想象力的材料。
我们依旧以《飞夺泸定桥》为例,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可能很难联想到泸定桥的险峻,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描写的画面,在课件中可以穿插与泸定桥相关的画面,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词句,如“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似的”、“震耳欲聋”等词句,让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境,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加深体验。
2.4 巧用语文课件,促使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感受,巧妙应用课件,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知道学生的喜好和对知识了解的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也使教师能和学生建立起朋友般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以课件作为基础,师生共同讨论,让学生积极反映在课件教学中出现的疑问,教师再从中获得经验总结。因此,师生互动后的课件应用,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媒体被应用到教育中来,课堂教学也因多媒体的介入而丰富多彩起来.带有视频的课件形象、直观、生动,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的视频作为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一些现成的,但教师如果想在视频中融入自己的设计内容,或者说将一些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那就需要对资源进行再编辑,Premiere软件是编辑视频的一款理想软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件;视频;非线性编辑;Premiere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72-02
引言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不完善,又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接受新知识时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赵洲桥》一课,文中关于桥的描述文字是很抽象的,学生除了要解读生字的含义,还要在头脑中形成桥的影像,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光凭语言讲授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如果通过播放相应视频来呈现生动的情景画面,再加上一些声音和文字,就会使知识形象化,更有利于小学生的理解,这也符合了小学生直观的认知水平,也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所以,带有视频的课件在教学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环节中,要深入钻研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这些有用资源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有效地整合到教学课件中,而Premiere软件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1 Premiere软件的一些相关知识
1.1 非线性编辑技术
非线性编辑技术是相对线性编辑而言的,线性编辑是指按照摄像机拍摄的画面顺序原封不动的将视频进行编辑,而非线性编辑是指可以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对画面进行任意顺序的组接,可以实现交叉或者跳跃式编辑,同时,编辑过程中还能加入诸多的处理效果,例如特技、字幕制作等.非线性编辑技术是影像编辑常用技术,也常常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视频制作上.非线性编辑的软件有很多,Premiere就是非线性编辑的软件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会用Premiere软件制作简单的视频就可以让自己的课件丰富起来.
Premiere是Adobe公司出品的一款用于进行影视后期编辑的软件,由于Premiere并不需要特殊的硬件支持,所以,它是数字视频领域普及程度最高的编辑软件之一.很多对视频感兴趣的人在电脑里都装了这一款软件.
1.2 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
以Premiere软件为例,非线性编辑的工作流程,主要分成如下4个步骤:
(1)收集素材
教学课件中的素材大致分为视频、图片与声音,制作课件所用素材可以从网上下载共享资源,也可以亲自拍摄视频或录音,如果对于画面的质量要求不高,用高像素的手机就能完成视频的拍摄.如果想使视频画面质量高一些,家庭用的照相机或者摄像机也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不管是下载还是自制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存到电脑磁盘上后,要检查其格式是否能被Premiere软件所接受,现在比较常用的视频格式有:MPEG、MOV、AVI、WMV、flv、MP4等;常用的音频格式有MP3、WMA等,在导入素材时,一旦发生格式不匹配,可以用格式转换的软件(例如格式工厂)先将其格式进行转换再存储.收集好的素材要与新建立的Premiere节目文件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这样,才能保证已经导入Premiere中的视频素材可以正常显示.
(2)导入素材
Premiere的默认操作界面主要分为项目窗口、素材窗口、监视器窗口、时间线窗口、信息与特效窗口及工具面板等,在菜单栏列有九个常用的菜单.
准备好素材之后,打开Premiere软件,在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入命令,导入制件视频所需要的素材,在Premiere项目窗口中可以将素材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我们编辑使用.
(3)编辑
具体编辑时,可以将视频与音频素材拖放到相应轨道上,Premiere软件可以将视频与音频进行合成或者分离,还可以利用剃刀工具对视频或者音频进行截取,将不需要部分清除掉,再将有用部分按照设计进行组接.
编辑还包括特技处理和字幕制作,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这些特效可以产生令人震撼的画面效果,而非线性编辑软件功能的强弱,往往也是体现在这方面.字幕是视频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针对一些抽象的视频画面,加上相应的字幕或者解说,可以帮助观众增加对画面的理解.利用Premiere制作字幕很方便,并且还有大量的模板可供选择,用Photoshop软件所做的各种字体字幕也可以导入到Premiere中与画面进行合成.
(4)输出
节目编辑完成后,可以按需求输出不同格式的视频、音频或图片.
2 利用Premiere软件制作教学视频的案例
在课件制作中,涉及到的动态影像素材,如果直接应用很难尽人意,而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加工处理后所生成的视频动画,就能按我们制作课件的需求达到演示作用,能使一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同时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秋天的图画》,因为在城市长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在秋天季节去农村的田地,对秋天的理解仅限于周围环境的信息加工,所以秋天中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十分模糊,所以,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天的特点,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在秋天季节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去认识秋天.如果没有条件进行实践活动,老师可以利用premiere软件制作视频课件,让城里的孩子们对农村的秋天了解的更多.
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或者照相机,在秋天季节拍摄一些农村风光与农民秋收的视频素材,用premiere进行简单的编辑,配上音乐和字幕,一幅幅秋天的画面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学得更直接,更容易,也更有兴趣了.用premiere软件制作《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文视频的大致过程如下:
2.1 设计课件脚本,准备素材
教学课件的质量高低与前期设计密切相关,对整个课件的制作有了统筹安排之后,收集素材才会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收集素材,节省准备时间与精力.
用摄像机或者照相机录制视频,录制视频时要注意景别和角度的选取.
除了准备视频素材外,还要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素材.
2.2 导入素材,进行编辑
按照课件脚本的设计,将准备好的素材导入到新建的premiere节目中,方法:新建一节目,在其“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入”命令,导入我们需要的素材.如果素材很多,应在项目窗口中建立多个文件夹,将视频、音频和图片分类管理.
按照脚本的设计思路,将素材按顺序拖入到相应的轨道上,素材的截取可以利用“剃刀”工具来完成,利用“选择”工具将不需要的部分清除掉,再将有用的部分按顺序组接到一起,在premiere软件中可以随意改变素材的位置.部分截图如下:
premiere软件优势之一是可以实现素材的合成,premiere软件有若干个视频轨道和音频轨道,可以将多重轨道上的视频和音频素材进行合成,图片素材是放在视频轨道上的.优势之二是可以为素材加特技效果,其中包括转场特效,即素材之间的切换效果,实现上一素材消失与下一素材进入的完美过渡;还可以对素材本身进行特技处理,例如素材的淡入淡出效果与素材的颜色与亮度处理等,利用premiere软件的特技功能,还可以使静止的图片运动起来;如果对素材的景别不满意,可以通过放大或者缩小画面比例来改变景别,这些特技效果大大增加了视频画面的质量.
视频制作中要重视开头与结尾的处理,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引起观众的观看欲望,好的结尾则会让观众意犹未尽,截图3是开头的一个画面,截图4是结尾的一个画面,开头与结尾做到了首尾相互呼应,即收获之时还要孕育希望.
编辑完成后,在监视器窗口播放整个视频,反复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2.3 输出视频
选择文件菜单的“输出”命令,在设置窗口选择我们需要的视频格式输出视频.制件出的视频可以单独作为课件使用,也可以插入到教学课件中使用.
3 小结
在制作课件时,我们习惯到网上去查找资源,但有时候,一些素材很难找到,或者找到的素材也不太适合我们所需,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如拿起自己的摄像机或照相机,亲自去拍摄一些镜头,因为这些素材来自于身边熟悉的生活,所以内容更加鲜活,再利用Premiere Pro软件进行恰当处理,一定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教育教学所需.带有视频的课件更生动感人,比那些空洞的说教或呆板的素材所实现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在课件制作中,能够恰当利用Premiere软件进行视频制作,获得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本文通过阐述Premiere软件的一些相关知识及Premiere在小学语文视频课件中的应用,倡导小学语文教师尝试用premiere制作课件中的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画面,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我们坚持从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新视角掌握Premiere制作技巧,就一定能开发出更多优秀的课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婷婷,张璐.Adobe Premiere Pro 2.0影视编辑标准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4-5.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64.
语音学习属于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语音学习好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悟学习中的内涵和人物,可以说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的阶段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进行语文教学等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物倾注非常多的兴趣,对自己不乐于接受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浓重的叛逆的心理。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于学生本身爱玩的天性,把教学与玩乐之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进行玩乐的时候渗透语文知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缔造了图画和音乐以及声音融为一体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可以给他们从当前的课堂里,去理解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对新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去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播放,学生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自然的就会进入到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对《黄果树瀑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先对瀑布流水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种声音是何种场景,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是雨滴,而有的学生则说是城市河流,还有的学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却持续地播放流水的声音,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运用当前所拥有的词汇完成描述,学生就会产生壮观和轰鸣以及宏伟等相关的词语;最后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我把黄果树瀑布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进行播出,学生当时就能够体会到瀑布自身壮观以及宏伟的感觉,在视觉以及听觉强大的震撼下,对黄果树瀑布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记忆犹新。这样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获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简化难点知识教学
小学生刚刚对语文知识有所接触,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阻碍。多媒体课件能够对语文中的知识难点加以化解,使得学生在进行直观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理成章地对文章的含义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对难点知识加以攻克,从而得到语文知识的提高。比如我在对《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文章里产生了很多的新接触的生词,我这个时候就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老师提出的字谜中的内容去对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和读音进行猜测,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生字和生词进行熟练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很多的阻碍,因此其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相对要容易一些。在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认识到与百姓亲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师就应该在课件上为学生播放以往进行挖井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过去打井的场景,从而对由衷的抒发出强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师比较操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自身在语言上还欠缺一定的语言组织力,所以无法准确的对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达,这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抗拒习作的心理。因此教师就应该多多的使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刺激学生在感官上的体会,真正的令他们的心灵中的情感找到表达的出口,产生写作上的灵感和欲望。比如在对《我的妈妈》这篇作文进行习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从多媒体上去进行关于写我的母亲等课文的赏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品,使得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使用课件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领悟到在生活里母亲疼爱我们的方方面面,让习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写。
四、巧用课件强化课堂师生的互动力度
在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的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教学的课件,才能够使得课件真正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太过频繁的运用课件,会使得课件变成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够被明确。合理的使用课件,就是要积极的突破以往进行教学上对课件进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单一的去进行课件的播放,而是积极的运用课件去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强化。将课件作为主要的一种辅助工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活泼,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对《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的动画,以此去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动画观看的时候,能够针对其中的相关情节去和小学生完成讨论。在不同的故事环节中,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课堂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烈氛围,令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沟通的场地,从而推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获得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当前的教师需要拥有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活动相互连接起来的能力,按照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长特点,去对小学的语文课件进行考量。推进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季海燕.巧妙渗透,激趣拼读,感悟运用:浅谈小学英语语音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1,(09).
[2]陈启春.正确使用课堂教学用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3).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 语音学习属于小学语文进行学习的主要基础,只有语音学习好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的领悟学习中的内涵和人物,可以说这对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小学的阶段积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怎么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小学的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巧用多媒体课件,营造宽松学习氛围
在进行语文教学等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小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比较有兴趣的事物倾注非常多的兴趣,对自己不乐于接受的事物会产生一种浓重的叛逆的心理。我们教师就应该针对于学生本身爱玩的天性,把教学与玩乐之间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塑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在进行玩乐的时候渗透语文知识。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营造出一种比较宽松的学习气氛。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缔造了图画和音乐以及声音融为一体的新的世界,突破了以往课堂上的局限,可以给他们从当前的课堂里,去理解到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在对新课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去对有关的视频动画进行播放,学生自身的情绪就能够处在一种亢奋的状态,自然的就会进入到语文课文学习的状态中。比如在对《黄果树瀑布》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使用多媒体的课件,先对瀑布流水的声音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种声音是何种场景,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说出是雨滴,而有的学生则说是城市河流,还有的学生提出是瀑布;而我却持续地播放流水的声音,使得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运用当前所拥有的词汇完成描述,学生就会产生壮观和轰鸣以及宏伟等相关的词语;最后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我把黄果树瀑布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课件去进行播出,学生当时就能够体会到瀑布自身壮观以及宏伟的感觉,在视觉以及听觉强大的震撼下,对黄果树瀑布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非常自豪的心理,且记忆犹新。这样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效率就会获得很好的提升。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简化难点知识教学
小学生刚刚对语文知识有所接触,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很多阻碍。多媒体课件能够对语文中的知识难点加以化解,使得学生在进行直观体验的过程中,能够顺理成章地对文章的含义加深理解。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在学习上的欲望,使他们可以主动地对难点知识加以攻克,从而得到语文知识的提高。比如我在对《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文章里产生了很多的新接触的生词,我这个时候就能够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课件,运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学生去对老师提出的字谜中的内容去对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和读音进行猜测,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对生字和生词进行熟练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不会碰到很多的阻碍,因此其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也会相对要容易一些。在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并且真切的认识到与百姓亲得好似一家人的感情,教师就应该在课件上为学生播放以往进行挖井的相关视频,使得学生可以真切的体会到过去打井的场景,从而对由衷的抒发出强烈的敬畏之情。
三、巧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写作一直都是教师比较操心的环节,因为小学生自身在语言上还欠缺一定的语言组织力,所以无法准确的对其所看到的有趣的事物加以表达,这在进行习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障碍,长久下去就会产生抗拒习作的心理。因此教师就应该多多的使用教学课件,让学生多多的去感知,使画面与声音能够刺激学生在感官上的体会,真正的令他们的心灵中的情感找到表达的出口,产生写作上的灵感和欲望。比如在对《我的妈妈》这篇作文进行习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选择从多媒体上去进行关于写我的母亲等课文的赏析,然后再放一些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等音乐作品,使得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妈妈伟大而无私的爱。这种使用课件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被勾起,使其领悟到在生活里母亲疼爱我们的方方面面,让习作真正的有材料可写。
四、巧用课件强化课堂师生的互动力度
在当前课程改革之后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的课件已经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联系沟通的主要桥梁。教师只有适当的使用教学的课件,才能够使得课件真正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很多教师太过频繁的运用课件,会使得课件变成教学上的主体,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能够被明确。合理的使用课件,就是要积极的突破以往进行教学上对课件进行使用的方式,不再单一的去进行课件的播放,而是积极的运用课件去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进行强化。将课件作为主要的一种辅助工具,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够使得小学的语文课堂更加的活泼,更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获得很好的提升。
例如我在对《揠苗助长》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就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个相关的动画,以此去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动画观看的时候,能够针对其中的相关情节去和小学生完成讨论。在不同的故事环节中,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讨,把师生之间的互动贯穿在课堂活动中的多个环节,从而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激烈氛围,令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针对语文知识进行沟通的场地,从而推进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的提升和进步。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获得更大提升。建设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获得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当前的教师需要拥有把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活动相互连接起来的能力,按照小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成长特点,去对小学的语文课件进行考量。推进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
好的导入就代表着一个良好的开端,它不但能够开启想象的空间,而且还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更是沟通教学目标与实际的桥梁。利用图文导入,对学生或者老师都是一个新鲜的挑战,图片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够轻易地震撼人的心灵,直击心底。学生可以感受图文那种强大的震撼力,感受图片直观、形象、生动的体现以及文本中文字所蕴含的强大的、旺盛的生命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出现,无疑使得图文导入更加的具体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会使得课堂的气氛越来越活跃,效率越来越高。因此,利用图文导入的方式开始一堂新的语文课时,不但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同时也借助于生动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大自然的优雅、魅力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文形式了解平时所看不到的大自然景象,另外对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进行着重地分析,配以特色的图片,可以将自然的端庄、灵活、俏皮等特点牢牢的刻在学生心中,从而也就促使学生想要迫切的了解自然,那么对课文的学习也会更加耐心专注,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二、借助音乐导入,渲染气氛
音乐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帮助人类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缓解压力,一些舒缓的歌曲还可以使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一些劲爆的舞曲可以帮助人环节压力、振奋精神。所以将音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中,必定会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
将与课文相配的音乐制作于语文的多媒体课件中,这样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会为本堂课所要讲的内容奠定一定的基础、渲染出文章中所要蕴含的氛围,使得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无论是现在的流行乐、乡村音乐亦或是其他的音乐种类,都需要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耐心,去寻找与所讲课文相匹配的音乐。例如在讲解《林冲棒大洪教头》时,我们都知道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108条好汉锄奸惩恶的故事,所以就诞生了《好汉歌》,若将《好汉歌》加入到课件中,进行这节课的导入工作,首先听到这首歌孩子们就知道这是讲的《水浒传》中的故事,其次这首歌也给要讲的内容渲染一种正义的气氛,这绝对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三、视频导入,引人入胜
视频显然是结合了图文与音节而制成的,使得课堂不仅做到真正的有声有色,而且更加有情有意,视频元素的加入,使得语文课件不再直白空洞而是变得欲语还休、引人入胜。那么,很显然,将与课文相适配的视频文件加入到语文课件中,可以很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会使得文章更加引人入胜,让学生究根寻底。
然而在寻找与课文相适应的视频文件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视频的安全性,不能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或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等等。另外,由于小学生所掌握的生字量并不是很丰富,所以利用视频导入课堂的形式也会缓解学生这方面的压力,将枯燥无味的课文转换为生动有力的音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本,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踏上求知的旅途。如老师讲解《嫦娥奔月》这堂课时,其实小学生对于嫦娥已经是非常熟悉了,都知道那只是一个神话传说,并不知一个真实存在的故事,老师可以将嫦娥奔月的动画片插入课件中,用于导入这堂课,将画面直接、形象的出现于学生眼中,在嫦娥真正开始奔月的那一刻,学生就会犹如身临其境,仿佛真正地看到嫦娥在奔向月球一样,这对学生带来的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会让他们产生继续了解下去的兴趣与信心。
新的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使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开展,从学生出发,切实为学生着想,让学生由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逐渐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能独立面对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并非教师的地位降低了,相反,教师更应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来应对学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以能让学生及时消除学习中的各种疑问。同时,教师还应具有宏观调控课堂的能力,敏锐地觉察学生的各种情绪,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教育,尤其是对于学习主动性不高,或者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更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即是课堂的主人翁,自己可以借助自身的能力,促进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另外,以学生为主体还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各种愿望尽量满足,以让学生在一种更加亲切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语文课是一门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深入体验来提高教学水平的课程,应在语文课文学习中,通过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并把握课文的主旨和精髓,尤其是对于一些散文和记叙文体裁的课文,通过情感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并提高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把握。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两篇散文《背影》和《荷塘月色》时,就可以很好地借助情感渗透,通过让学生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来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有效的理解。讲解《背影》一课时,可在课文的每个段落,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现“我”和父亲之间深深的情感。如,在描写父亲买桔子的段落时,可主要通过让学生体会描写父亲一连串动作的词语,如“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特别是写爬上月台的词语“两手攀着”“两脚上缩”“身子向左微倾”来感受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在学习全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体会“我”四次流泪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来感受“我”对父亲深深的理解和感动之情。如,第一次流泪:“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伤心的眼泪;第二次流泪:“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这是感动的眼泪;第三次流泪:“等他的背影混入到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离别的眼泪;第四次流泪:“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是思念的眼泪。讲解《荷塘月色》一文时,应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上进行把握,通过将文章开始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文章核心段落对荷塘月色的诗意描绘结合起来进行体验,感受到文章所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融合的一种情感,重点应让学生把握住“淡淡的”这种情感基调。可见,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的体裁适时运用情感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完成对课堂知识的领会,这对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比例上应该合适,以使40分钟的课堂时间能得以高效利用。首先,“教”的时间应合适,教师应在课前通过认真备课,使课堂的讲解时间尽量充实饱满,避免题外话过多,或者详略不当,浪费时间且起不到有利效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尽量使得教学内容凝练化、紧凑化,不可将授课战线拉得过长。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来掌握学生注意力时间的长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状况的时间段,安排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由教师主导的即兴课堂提问抢答、教师即兴课本情景再现等和由学生主导的课本情景即兴演绎、课本内容即兴问答竞赛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且能使得“教”的时间更高效。其次,每节课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一般以5-15分钟为宜,通过学生自己对已授课堂知识的复习,进行自主消化吸收,并能就重难点部分向老师进行提问,尽量让知识当堂充分消化,避免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留下“后遗症”。学生在“学”时,教师应给予合理的指导,切忌让学生过于自由,使得实际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起不到“学”的应有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语文课堂效率。
四、采用有趣的教学形式以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首先,可根据教学情况,多尝试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进行语文授课时,可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能对课文的重难点部分进行更充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鲁迅小说《孔乙己》时,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孔乙己四次出场的情景,通过学生的表演充分展示咸亨酒店这个浓缩了旧中国黑暗现实的典型环境的象征意义,充分展现孔乙己这个旧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性格特征,充分表现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充分理解“笑”中所蕴含的悲剧内容。其次,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展开语文教学,通过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整节课的授课效果。比如,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可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所写的“悲剧”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的悲剧也会是伟大的?同样的悲剧在人类社会中还有哪些?以问题为线索展开教学,教学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理解斯科特一行在悲剧命运中所展现出来的无私的爱,强大的集体主义精神,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和诚信、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充分理解人类在探索自然、社会和人生发展的历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巨大代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还能保证整节课的课堂效率。再次,应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语文课件,或让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教学活动中,更高效地进行学习。语文作为一门涵括了很多故事、图画的课程,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展开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能更恰当地诠释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与教学相关知识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最终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采用分层次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法是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出发,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兼顾到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并能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考核目标等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均能在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价值,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课文《背影》为例,对于较高层次的学生,除了让他们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外,还应让他们熟悉朱自清的其他文章,以及其他作者的表达类似情感的文章;中层学生应让他们充分把握课文情感,并能自己独立体验一至两篇类似情感的文章;较低层次的学生则应通过学习,能正确体会课文中的父子情。分层次教学法可以最大可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分层教学,切不可使所划分层次出现封闭性,而应随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升级奖励,以鼓励学生积极争取进步;对于已经处于最高层次的学生,则应促使他们相互之间展开良性竞争,还可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较高层次的学生对较低层次的学生进行帮助,促使学生语文整体成绩不断趋向平衡化,并不断获得整体提高。
新课标下建构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应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比例、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分层次教学法,以及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等方式,不断促进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以及语文学科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勇.优化教学过程 拓展教学形式——浅谈新课标下建构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1,(01).
[2]唐德应.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05).
二、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教师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教师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语文教师应要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这样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利于学生立体思维。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在于运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内心体验,采用这种感情强化刺激手段,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屡次减负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呢?
一、课程改革的副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设置了三级课程管理,在一线教师不很科学的解读下,名目繁多的课程让人眼花缭乱。师生忙得团团转,却不明确到底在干什么,为了什么。教师、家长心中所谓的“主科”学习得不到时间保证,只好大量布置家庭作业。如此,学生不堪重负。
二、家庭教育的急迫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好成绩,找好工作。于是,家长们对送孩子上辅导班、特长班,买复习题的行为趋之若鹜。忙了一天的孩子回家做复习题,累了一周的学生,周末上特长班。这样的家庭教育急迫之下,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岂能不重?
三、教师的考核机制不配合
素质教育满校园,不再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要看学生的成长发展。现在的期末测评试卷上不准出现成绩,不准向学生公布成绩,但教师期末的考核中仍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成绩论“英雄”。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教师考核,又怎能不让师生埋首于过重的课业中呢?
四、课堂效率的低下
减轻学生负担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其根本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无趣和低效。只有教师认真备课、上课,认真钻研教材,课堂学习效果好,学生的问题就少,作业就少。相应地,师生的负担就轻。反之,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和应付考试上,学生的课业负担苦不堪言。
1.学校语文教学要大胆改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是学好教材中的课文就能行的,语文课堂的学习无非是以课文为例教会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正确的语文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终身阅读能力奠基。所以,我想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大胆改革。教材内容要选择性、创造性地使用。再者,语文作业的大胆革新,教师都反映语文作业类型多,不仅学生写得累,老师批阅得也累。在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主题式、活动式日记提供了学生写的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乐写,也就不觉得苦了。每学期规定的八篇习作,我不再让学生抄到作文本上,而是注重习作的体验过程,最后编辑整理成主题作文集。每次学生都要求我读他们的日记、习作,他们望着我的时候,不仅是他们,对于我也是一种教学的享受。
2.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转变教师教学思想是“减负”的根本。有的教师一听说要“减负增效”认为这是矛盾之想,其实不然,教师的职责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重复讲出来,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确立自己正确的教育思想,减负增效是可以实现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摒弃对好学生褒奖有加、对后进生横眉竖眼的做法,而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体会到尊重、信任、理解和关爱,受到激励、鼓舞,点燃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不可否认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也就是我们要“因材施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以不同的学习标准评价学生。
在阅读积累的评价中,组长不但要背得流利,还要背得有感情。需要帮助的学生能背过便可以通过,如果背得好,那就可以得到奖励了。
4.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语文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语文课程开发策略与过程。
关于“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但不管是理解为“校本的语文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语文课程的开发”,都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的,其前提、目的、主体、要求都是一样的,都以学校的语文教育思想为开发前提,开发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需要,开发主体都是语文教师,都要求开发策略与过程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有机体。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为满足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自主理性地形成、改造和重组学校文化的系列活动。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可能同步发展,也可能各有先后甚至发生冲突;要实现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良性持续的互动,必须先理清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一、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影响学校文化建设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除了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之外,同时还能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品质,影响学校特色的形成或重建。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其过程涉及文化的选择、产生、冲突和发展演变等,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可能是积极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具体体现在校本语文课程的开发结果、开发过程和开发策略可能或强化、或修正、或促进、或阻碍学校文化建设。
1. 开发结果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从其开发结果来看,是国家课程的合理有效补充,是将进入学生学习层面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不单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更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在满足学生语文学习发展需要的同时,其开发结果从学生层面来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程选择,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内容,客观上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对课程和课程文化的理解;从教师层面来看,丰富了教师的课程文化成果,体现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文化自觉,开发结果的优劣还会影响教师的开发热情和信心,从而影响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进程;从学校层面来看,既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数量,反映了学校的课程领导水平与课程价值取向,体现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水平,又影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
2. 开发过程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作用,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从其开发目的和过程来看,是为了提高学校语文课程对时代、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语文发展需要;是有目的的教育行为,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有目的有选择性地传播文化的教育行为,是一个文化传承、生成、改造、重组的过程,是具体的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过程,是在师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共同解释下完成的,其开发过程是一种文化选择和重组(课程内容)、文化传递(课程实施)、文化反思和引领(课程评价)的过程,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取向与方式方法,从量上会影响学校课程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从质上会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拥有了课程的自主权和创造权,开发的起点与终点均为满足学生的语文发展需要,体现出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主体意识,有助于推动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文化建设。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过程中,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统一整合,丰富了学校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促进学校形成共建、共享、共进的课程文化。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基于师生对话、学校与学生对话,其开发过程有助于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教学文化的构建;基于问题,其开发过程有助于促进基于问题的教学文化的彰显;基于教学反思,其开发过程有助于促进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过程,客观上加强了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有助于促进学校形成民主、平等、互动、共进的教学文化,形成民主、平等、自主、合作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过程中,对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域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选择、批评与吸收,有助于促进学校文化的多元共生,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
3. 开发策略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策略需思考的问题有,到底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该怎么开发,为什么要开发,目前讨论较多的问题有以下两个。
一是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一定要建立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之上吗?选择要,那就意味着学校需先有自己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校本语文课程开发选择这一策略,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催生倒逼的影响。选择不要,那就意味着先有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然后让其开发内容和过程推动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创生。
二是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到底该“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选择“自上而下”,从学校范围来看那就要求学校要有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等,也就是要先有自己明确的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然后再进行校本语文课程开发;选择“自下而上”,从学校范围来看那就是先进行校本语文课程的独立开发,然后在学校层面对其进行审视、评价和取舍等,进而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价值追求等。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不管采用哪种策略,与学校办学思想和学校文化都关系密切,对学校文化建设必然产生或催生倒逼或选择创生的影响;都从客观上促进学校课程文化由控制、刚性走向开放、弹性与个性,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多元化、个性化。
二、学校既有文化对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影响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每一种文化作为一个价值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往往决定着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品格,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选择。
学校文化制约和影响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学校文化建设制约和影响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质量水平等,可能有正面的影响(就是推动),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就是阻碍)。可以想象,学校文化如若缺乏科学和民主精神,校本语文课程的开发势必难以科学合理和丰富多样。
学校文化建设制约和影响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建设制约和影响校本语文课程开发技术和手段;二是制度文化建设制约和影响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进程和质量;三是精神文化建设为校本语文课程开发提供精神文化信息,影响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方向、质量和特色。
三、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应融通统一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要理性对待学校文化建设,自觉接受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力争与学校文化建设融通,实现和谐统一发展。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只有扎根学校文化,自觉传承与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也应该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与校本课程开发共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要实现校本语文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通统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结合。
1. 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语文课程开发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校要开发出适合本校的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校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将其融入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其开发的结果才能具有适用性和针对性,也才有可能创造出学校特色。
在将学校优秀文化传统融入校本语文课程开发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力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语文课程。
杭州高级中学和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在进行校本语文课程开发时,注重梳理挖掘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并自觉地将其纳入校本语文课程,分别开发出了《杭高名人传》《解读北大名人》等校本语文课程,既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又有助于师生对学校实现文化认同,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凸显学校特色。
2. 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关注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巩固
高品质富有特色的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其开发实践过程和结果倒逼不少学校开始重新审视和认真提炼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学校文化,努力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校本语文课程开发对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的影响,不应仅停留在自发层面,而应具有自觉意识。
上海市提出,学校至少要有一个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富有特色的课程或项目,继而形成相应的特色课程群,形成面向全体学生、层次递进的特色课程体系,从而创建“特色普通高中”;广州市也提出,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引导普通高中成为特色学校,并在实践中探索以学校的特色发展引导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1.语文教学的性质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我们在学习文章时对文章的品评是很重要的。以往的教学模式,只要是设计问题就必然让我们的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地品评文章,完成活动要求。
2.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往我们无论如何利用设计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这一目的时,感觉学习的面都很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学习主动性不够,没有任何能力的提高,收到的是高时间量的付出、低效或无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听了许多节语文课都是这种感觉。如果让语文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要形式,那么收到的效果就会有所不同。这样,每一堂课的语文活动都能起到锻炼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3.学生的天性也希望能够在愉快中学习。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怎么变学生都不太喜欢,因为它毕竟是在剖析文章,是理性的解读。但如果是语文活动就会有所不同,我想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定都乐于参与。既然参与了,那么不知不觉中他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
教师对于设计语文活动的把握一定会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要灵活机动得多,掌握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设计活动中来,学习主动性会更高。
其次,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诸如演讲、导游、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表演课本剧、赛诗会、游戏、书法品评、习作品评、名人访谈等等活动。有人会说:“我们平时也在用这些方法。”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过去我们只是偶尔用或很短的几分钟用,现在我们却是用它来代替了整堂课的教学。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为例,在教学课文时,第一课时的阅读过程我们可以用写悼词纪念总理为活动的开端,让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来向总理告别。再请学生朗读课文,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能够体会到人们的心情、课文的内容了。再谈谈作者哪里写得好,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因为他们有心理上的体验。
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好的文章能让读者的心理产生共鸣吗?我们的设计就是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平台,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有所收获。 第二课时的识字教学可以开一个书法品评会。
不难想象,这样的活动无论是在读文还是学文,也包括认字、书写、写作方面,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素养一定会有极大的提高。
再次,如何来开展语文活动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
在教学一年级语文时,我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方法是让学生在他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中找自己想学的字来学习,学生找了将近120个字,除了过去认识的大约还有七八十个是生僻的字。然后我让学生画苹果,把自己认识的字画出来,学生特别高兴。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根据字义做动作让大家猜(当然这个活动要先在小组里表演,这样准备才充分),结果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些字,而且还会轻松地组词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有一堂识字课,在学完词语后我让学生编故事,学生兴趣也很浓。
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雨铃铛》一课时,我开展的活动是诗歌朗诵会,学生有感情,有动作,背得还相当熟练呢!诗歌的意境美全展现了出来,又有什么必要再分析呢?结尾的时候让学生续写诗歌,一年级的孩子同样写得很棒。这不是语文素养是什么呢?
有人会认为那都是识字、诗歌等简单内容的教学,我们的习作、阅读是没有办法进行活动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学习老舍的《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当导游,虽然仓促,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草原的几个特点学生还是找到了,而且,文章写得好的部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用上了,能写出导游词,难道不是学生的进步吗?《一夜的工作》,我们开展的活动是评价,结果越评到最后学生越感动。《小抄写员》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讲故事,这样,叙利奥的心理活动、品质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而且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抓住重点,对缩写文章还很有帮助呢!声情并茂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也同样是一种语文素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