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10 14:59: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计划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统计信息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统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的竞争愈演愈烈,把好统计信息工作的质量关,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到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其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帮助统计工作能适应各种变化,让事业单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一、统计工作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

早在十二五时期,国家统计局对统计工作就提出了规范统一的科学发展要求,以规范统计工作的操作规程与业务流程,进一步使统计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只有这样统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证。经过反复实践证明,事业单位统计信息质量所起到的作用将越来越大。首先,要想有效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就离不开科学的组合方式、高效的统计制度以及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这样就能有效避免不规范与不科学的现象出现,从而有效确保了统计信息质量;其次,当事业单位的统计信息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之后,统计信息的实用性及准确性都将随之得到有效提高;此外,为了使统计信息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还将基层数据直接导入了国家数据库,这样便能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统计数据受外部干扰的程度。

二、事业单位统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统计工作的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统计工作的建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的感觉。在过去,大部分事业单位中都未单独设立统计机构,现在除了极少部分的高校,以信息中心兼职充当其统计机构外,其余高校根本不具备统计机构,一般统计工作都划归于财务室、院校办公室或是别的部门。随着高校办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人员与办公室人员能勉强完成相关的报表统计,已经实属不易了,再也无法对相关的一些调研结果与数据进行整理,试问这样的统计方式如何能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

2.缺乏完善的统计制度

之所以说我国缺乏完善的统计制度,是因为我国现行的统计立法,不能满足统一性和整体性的要求。例如统计法中对于统计经费、统计工作计划、统计工作执行与检查等方面,都没有明确的知识与规定。而且多数事业单位也未制定出完善的统计制度,若再加上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忽视,就更难保证统计信息的高质量了,长此以往将严重阻碍事业单位统计事业的发展。

3.基层统计团队力量不足且基础性较差

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开始于乡镇单位,它们是后续统计工作中的统计基础与数据源头,其统计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而乡镇单位有普遍缺少专职的统计人员,面对任务重、专职人员少的困境,统计信息质量将很难保证。再加上乡镇单位原本拥有的统计人员,由于单位中事情繁杂,为接受过正规的上岗培训及岗位频繁变动等原因的影响,造成统计人员普遍存在专业技能较差,以及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由此看来,基层统计团队的统计能力,完全无法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统计工作需求。

三、提高事业单位统计信息质量的改进措施

1.提高事业单位中对于统计工作的法制意识

增强普法宣传力度,提高事业单位中对于统计工作的法制意识,确保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能顺利开展。首先,提高法制意识应从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抓起,要使其敢于利用法律武器来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并始终依法对统计队伍稳定性与统计机构完整性进行有效保护;其次,事业单位在进行统计工作的过程之中,应始终与统计法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统计工作所具有的严肃性,不受外界任何因素的影响;此外,要想有效提高统计信息质量,还必须把统计执法当成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只有如此才能使统计工作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在事业单位中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统计管理制度

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过程中,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统计管理制度是势在必行的,不但要建立起统计管理制度,同时还必须严格执行统计管理制度,若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与矛盾,都必须及时进行协调及处理,以便将事业单位中的统计信息质量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同时,事业单位中的统计工作是可以与日常的管理工作相结合的,例如将统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与个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实践证明这样也能起到提高统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3.加强基层统计团队的综合能力

要想使基层统计团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就必须借助强有力的措施,以便快速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一方面坚持统计工作的原则与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基层统计网络,另一方面也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岗位,并切实做到以源头建设促统计工作发展。这样基层的统计工作才能拥有更加超脱的地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切实提高事业单位中的统计信息质量,是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统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还必须及时发现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便能以最快的速度提高事业单位统计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促进事业单位决策与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亚珍.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探索.财经界(学术版).2012.04.

篇(2)

引言

统计是国家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统计工作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和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受限于目前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技术问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1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职能组成部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统计工作则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国家进行统计管理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无论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来说,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能为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有效、全面的统计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重要的依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和整个国家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还能为行政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统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积极组织开展科学有效的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并对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统计工作健全有效的进行,这将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其整体规划目标的实现。

2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统计工作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但统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并没有及时跟进。我国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例如,目前除了少数高校设立了信息中心,将此作为统计机构外,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独立的统计机构,这些高校往往将统计工作安排给办公室、财务处等其他职能部门。再例如,各公益事业的医院的统计工作也是困难重重,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各业务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需要更多的指标,原本大部分医院的统计工作人员就比较少,这进一步加重了医院统计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医院仅能勉强完成日常报表,并不能进一步开展相应的专题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这大大降低了医院统计工作的有效性。

2.2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

相比于国外,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统计立法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例如:《统计法》的内容还不是很全面,针对统计部门的经费保证、统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监管等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规定。二是我国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并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统计制度,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统计原始记录、基础数据库等等。由于统计工作的相应制度还不完善,加之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没有给予统计工作足够的重视,使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虽然文化程度很高,但相应的统计素质还比较差。例如: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人员都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统计专业或者将近专业的统计人员数量非常少,具有统计职称的人员更是很少,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统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3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

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制度,有助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学科学合理的进行,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建立起相应的统计工作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更具规范性,这也会增强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与此同时,也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更好地落实统计结果的责任制,明确相关统计工作的人员的责任,保证问题出现时,可以有法律可以依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参与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都对结果负有责任,这样有助于增强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3.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

在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有效性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面貌。因此,相关统计工作负责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定期参与专业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有助于壮大和提高整个统计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质量。

4结论

新的经济形势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近些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完善,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统计制度、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级统计机构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深入开展统计分析,部门统计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到2011年底,数据库已加载数据报表10801张,共有统计部门和其他部门指标3759个,总数据量达到164万笔,统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新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民众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以及统计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出统计信息、咨询以及统计的监督职能,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国家统计局《“十二五”时期统计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指出:坚持把规范统一作为统计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规范统计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推进统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马建堂局长在2011年12月23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指出:要进一步规范部门统计调查行为,积极为部门行业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实践证明: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规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首先,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就必须进行科学组合,建立精简、高效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制度,以极大地避免指标设置的不科学、不规范现象,彻底清除现行报表中的重复指标、再生性指标,减少统计环节,瘦身统计队伍;其次,规范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后,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打破专业割据,从而可以实现跨专业(部门、行业、产业)的数据综合开发应用,大大提高统计信息的效用;再次,使基层数据直接进入国家数据库,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外部对统计数据的干扰,确保统计信息质量。

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显现的弊端

(一)统计工作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对于统计工作建设更是雪上加霜。本来大多数事业单位就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比如,目前除少数部属高校设立了信息中心作为统计机构外,其他高校均没有单设统计机构,这些高校将统计职能附属于办公室、财务处或其他部门。再比如,作为公益事业的医院统计工作也是步履维艰,在医疗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各卫生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所需的各类统计指标也越来越多,很多医院身兼多职的统计人员工作量进一步加重,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能勉强完成日常报表工作就很不错了,无法开展相关的专题调研和数据整理,发挥统计信息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二)统计工作制度尚不完善

与国外相比,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统计立法缺乏整体性和统一性。比如,《统计法》的内容还不够全面,如对统计部门的主要经费保证,统计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检查等一些重要条款没有包含进来。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手工或电子的)、基础数据库在单位综合部门或各职能部门没有建立或健全。由于统计工作制度的不完善,加之一些单位的领导者对于统计的不重视,认为统计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形成了许多事业单位统计人员文化程度较高,但统计业务素质较差。比如,高校统计人员虽然都是本专科甚至研究生毕业,但统计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者寥寥无几,具有统计职称者很少,统计专业水平偏低,很难适应教育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基层统计队伍力量薄弱,基础性差

乡镇单位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源头,统计工作量很大。乡镇单位统计员兼职多,任务重,绝大部分乡镇单位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是身兼数职。农村所有的统计任务、都由乡镇单位统计人员来承担。乡镇单位统计人员调动频繁,不利于统计业务素质提高。当前乡镇单位基层统计人员由于各自单位临时任务多,以致岗位变动频繁、在岗周期短、稳定性差,大都未经过专业专门训练或上岗培训,业务素质差。乡镇难见到村级报表、村级难见到统计报表,农村最基层村级统计令人担忧。在当前全面统计报表仍占据主体地位的农村统计,村一级统计报表应该是农村统计的数据最源头,统计人员一般是有村会计(或村秘书)兼,基层统计力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的农村统计工作需要。

三、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的统计法制意识

加强普法宣传,提高事业单位的统计法制意识,保证社会事业统计工作的健康开展。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排除对统计数据的行政干预,要敢于依法保护统计机构的完整性和统计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各级事业单位统计部门要把统计法律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不论在报表上报时,还是在统计数据的与开发中,都要坚持以统计法律法规为标准,以统计方法制度为准绳,捍卫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再次,坚持执法。把统计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统计基础长期得不到改善、统计数据质量长期得不到提高的事业单位作为统计执法的重点,严查深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实现统计工作的根本改善。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统计管理制度

在规范事业单位统计工作过程中,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统计的业务指导和对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统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行业统计管理制度,如《广播电影电视行业统计管理办法》、《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制度》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事业单位统计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统计业务上指导有关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统计的作用。

各有关事业单位可以将统计工作与本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原始数据登记制度和统计台帐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字质量检查制度和审核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业绩挂钩。还应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数据评估制度,实行数据质量责任制,全方位加大审核和评估力度,以确保事业单位基层统计工作数出有门,报出有据,真实地反映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实情。

(三)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的素质

强化基层统计能力,要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基层统计能力(工作职能、统计监督力等)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显著的提高。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统计网络,乡镇一级设置专职统计人员,加强“源头”统计基础建设,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同时,在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新的历史时期,可以对教育、文化、大型综合医院以及重要的科研单位统计实行“派出制”,可以使统计处于更加超脱的地位。

鉴于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状况和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现状,这种管理体制可以更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由有关市县经济主管部门,由同级统计机构派驻人员,负责该单位(行业)的统计工作,其编制、人员、经费、业务工作由同级统计机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调查,节约调查经费,减少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提高统计信息的效率与质量。

总之,规范统计基础工作是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统计资料的规范化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资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础统计工作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并将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龙海燕.浅议企事业单位统计工作的特点及其作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5)

篇(4)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网络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统计工作也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了改革,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无法再适应社会发展,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统计工作格局,及时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网络是一种无形的沟通工具,它能跨越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进行双向沟通,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网络技术,不仅是对现代社会形势的正确认识,也是为了在发展中谋求更大的进步。

一、关于“三上企业”的一套表制度

“三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和资质以上的建筑、房地产企业。“企业一套表”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向国家统计机构提供调查数据时,将需要调查的全部内容集中部署并统一收集,以企业网上直报为主的新的统计调查制度。采取一套表制度,能准确获得企业经营初始数据,减少统计环节中出现的变数,提高了统计信息的处理效率,并实现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便于企业提供完整、有效的统计数据。

一套表工作制度的实施要注意五个问题:一是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抓紧时间在单位内部成立企业一套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统一安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加强协调,督查督办。监督本地区企业单位实行一套表制度的情况,促进各阶段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强化培训,提升能力。单位内部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对开展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及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统计工作者整体素质技能是关键。四是加快进度,更新名录库。建立单位统计数据库,收集到的数据都要进入数据库保存,并实时更新维护好基本单位名录库。五是实战演练,试填试报。为了更好地做好一套表工作,单位还要定期进行实战演练,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一套表制度的执行性。

二、网络时代统计工作出现的新特征

网络是新时代的衍生物,前人也没有实践经验,为此,我们不得不根据单位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找出解决统计工作疑难问题、提高统计质量的办法。

1.统计内容更加全面

信息网络技术依靠计算机而存在,现如今,统计内容逐渐复杂,工作难度逐渐加大,这就需要有点有面完善的统计系统,将应有的统计信息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才能更好地完成统计工作,只不过,我们有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前那些复杂繁琐的工作依靠计算机可以轻松完成,如电视收视率统计可以由数字网络直接统计得到等。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日益频繁,而国家之间的经济来往是最为密切的,这让统计内容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政治的每个角落,有效完成与他国的沟通。

2.统计速度更加快捷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充斥着网络,人们也习惯了将网络用于自己的生活。同样,网络时代的统计工作也发生着很大的改变,统计工作变得更加快速和准确。现代统计分析工作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处理,一次性完成系统工作,提高效率与准确性。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还能对统计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监督,及时观察统计信息的变动,保证统计信息的及时性。除此之外,计算机还能对统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人们及时调整统计工作计划,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网络技术与统计工作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网络资源密不可分

网络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它为社会各界的信息统计工作提供了最先进、最现实的技术,由于网络是互通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统计信息供给者与信息需求者之间不再是单方面的联系,而是双向的,并始终保持这种沟通与交流,这一现象的出现有效改善了统计工作的环境,相互的沟通让统计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科学,同时也有效减少了由于沟通不善而造成的数据误差。

2.用互联网统计信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互联网用户已超过4.77亿,且每年都在不断增长,互联网成为人们收集信息、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而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互联网将有可能取代电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的第一媒体。为了深化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基本上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相继开展了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互联网信息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统计部门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方式之一,由于在网络上的很多信息是经过审核以及认真分析处理过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在符合保密要求的情况下,可将有价值的公众信息到网上,为更多人提供服务,使统计信息真正成为一种资源,发挥更有效的价值。另外,统计部门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以及利用价值提供有偿服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还能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网络存在很多不安全性,例如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等,这些不法行为有可能篡改统计资源,为了保护信息的安全可靠,有必要加强计算机安全管理,如实行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黑客跟踪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提高网络的抗冲击能力。

四、如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1.加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探索统计思路,注意安全性

人是完成所有统计工作的核心,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加强统计网络平台的建设保障,同时,应实现对基层统计管理者的技术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接触、熟悉网络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只有建立一支强大的统计工作队伍,才能做好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管理工作,必须要提高全社会统计人员的统计修养,使统计信息真正能为公众服务,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

网络平台十分复杂,日益增加的信息数量会让网络环境变得难以控制,安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保障信息安全就尤为重要。首先,我们要从技术、制度方面入手,确保统计信息的安全,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各大工作平台安全、数据备份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加强各类文件的保密性。统计工作者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规范去完成统计信息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实行调查对象单项资料、商业秘密等的保密工作。我们还要对网络本身的安全进行研究,为不同保密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等级的授权服务,做好权限管理,完善网络系统中统计工作的安全性。

2.营造信息化氛围

有了信息化的平台,还应加强在信息环境下的工作质量,只依靠信息统计系统是很难完成工作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支持,才能促进统计工作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领导要全力支持,国家也要从项目、计划、资金等方面进行协调;加强全社会的统计意识培养,贯彻统计信息化的理念,配合信息化的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统计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提高,这是减少违法行为,优化统计环境的关键。政府应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化的渠道,深化统计工作执法力度,保证信息化的统计工作具有安全性与权威性。

3.优化服务质量

统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不仅关系到领导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未来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主动参与统计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统计数据。同时,还应支持部门管理者的领导,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中心矛盾,化解矛盾,为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尽职尽责。

4.现代统计预测

现代计算机技术已发展成熟,统计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也得到了应有的技术保障,因此,统计人员要掌握现有的统计信息,以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为依据,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事物发展的未来演变做出科学的预测,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的新思路。

事业单位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比较全面,基本实现了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贮存和快速检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就应不断加强统计信息收集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分析的科学性,确保数据能反映真实情况,为领导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统计工作完善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红宇.信息时代的统计发展趋势探讨[J].北方经济,2003(05).

篇(5)

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管理及其他有关环境保护事项。

环境统计的类型有:普查和专项调查;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定期调查包括统计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等。

第三条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制定环境统计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环境统计科学研究,部署指导全国环境统计工作,汇总、管理和全国环境统计资料。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的环境统计工作。

第四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将环境统计信息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环境统计信息系统,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的统计机构,提高环境统计信息处理能力,满足辖区内环境统计信息需求。

第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统计任务和本地区、本部门的环境管理需要,在下列方面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一)将环境统计事业发展纳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机构;

(三)安排并保障环境统计业务经费;

(四)按时完成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规、规章规定布置的统计任务,采取措施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得随意删改统计数据;

(五)开展环境统计科学研究,改进和完善环境统计制度和方法;

(六)建立环境统计工作奖惩制度。

第六条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如实提供环境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二章环境统计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归口管理环境统计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司(办、局),负责本司(办、局)业务范围内的专业统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承担环境统计职能的机构,设定岗位,配备人员,负责归口管理环境统计工作。

第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统计机构)的职责是:

(一)制定环境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归口管理环境统计调查项目;

(三)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和预测;

(四)实行环境统计质量控制和监督,采取措施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收集、汇总和核实环境统计资料,建立和管理环境统计数据库,提供对外公布的环境统计信息;

(六)按照规定向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统计资料;

(七)指导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调查对象的环境统计工作;组织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开展环境统计科研和国内外环境统计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九)负责环境统计的保密工作。

第九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其职责是:

(一)编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提交同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并按规定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收集、汇总、审核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统计数据,并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上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口的相关职能机构,同时抄报给同级环境统计机构;

(三)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对本部门业务工作提出建议。

第十条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环境统计职责是:

(一)完善环境计量、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活动及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

(二)按照规定,报送和提供环境统计资料,管理本单位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环境统计资料。

第十一条环境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环境统计工作中依法独立行使以下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或者阻挠:

(一)统计调查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有关调查会议,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环境统计资料,检查与环境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要求更正不实的环境统计数据;

(二)统计报告权:调查人员必须将环境统计调查所得资料和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机关和统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

(三)统计监督权:根据环境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环境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十二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统计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变动环境统计人员的,应当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环境统计资料的交接工作。

第三章环境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三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定环境统计调查项目,必须事先制定环境统计调查方案。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供调查对象填报用的统计调查表及说明、供整理上报用的综合表及说明和统计调查所需人员及经费来源。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可以定期调整。

第十四条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应当经本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应当由本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后,经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编制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凡可从已有资料或利用现有资料整理加工得到所需资料的,不得重复调查;

(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年度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度统计调查;季度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

(三)编制新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充分征求有关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五)地方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其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完成期限及其他有关内容,不得与国家环境统计调查方案相抵触。

第十六条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统一编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及有效期限。

未标明前款所列内容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属无效报表,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填报。

第十七条环境统计调查表中的指标必须有确定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和计算方法。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性环境统计调查表,并对其指标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计算方法和汇总程序等作出统一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环境管理需要,补充制定地方性环境统计调查表,并对其指标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和计算方法等作出规定。

第十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批准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开展环境统计调查。

环境统计调查中所采取的统计标准和计量单位、统计编码及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变动。

第十九条在环境统计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应当按照自动监控、监督性监测、物料衡算、排污系数以及其他方法综合比对获取。

第二十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重要环境统计数据的逐级审核和评估。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现场核查、资料核查以及其他有效方式,对企业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审查和核实。

第二十一条国家建立环境统计的周期普查和定期抽样调查制度。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适时校正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周期普查外的其他年份,组织开展环境统计定期抽样调查,并根据环境管理需要,适时开展专项调查。

第四章环境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二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环境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

第二十三条环境统计资料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计划,考核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依据。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开展各类环境保护考核,需要使用环境统计资料的,应当以环境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使用环境统计资料进行各项环境管理考核评比,其结果需经同级环境统计机构会签。

第二十四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其组织实施的其业务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所获得的调查结果(含调查汇总资料及数据),报送环境统计机构。

前款所述的环境统计调查结果应当纳入环境统计年报或者其他形式的环境统计资料,统一。

第二十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定期公布本辖区的环境统计资料,并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

第二十六条环境统计机构应当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提供《统计法》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外的环境统计信息咨询、查询,可以实行有偿服务。

第二十七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环境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第二十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环境统计资料档案。环境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九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环境统计机构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改革和完善环境统计制度、统计调查方法等方面,有重要贡献的;

(二)在完成规定的环境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环境统计资料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进行环境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

(四)在环境统计方面,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有显著效果的;

(五)在环境统计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

(六)忠于职守,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进行评比和表扬,每5年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进行专项表彰。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制发环境统计调查表的;

(二)虚报、瞒报、拒报、屡次迟报或者伪造、篡改环境统计资料的;

(三)妨碍环境统计人员执行环境统计公务的;

(四)环境统计人员、的;

篇(6)

三、统计工作基本任务。统计是制定民政工作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民政科学管理的基础。其基本任务是:对民政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四、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必须依照《统计法》和统计制度,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确保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

第二章统计机构人员及职责

一、单位确定由领导负责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入领导工作日程,具体指导,定期研究,经常督促与检查统计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领导要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执行《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准确、及时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加强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

二、统计部门负责人,代表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的职责,执行统计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

1、组织协调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填报国家统计调查、部门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和本单位统计调查任务,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

2、统一管理本单位的统计调查表和各种基本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台帐;

3、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贯彻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现代化。

三、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本部门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填报本部门业务主管机关颁发的统计调查任务;

2、负责向统计机构或单位领导,提供与本部门有关的统计资料;负责向其他部门提供统计任务所需的与本部门有关的统计资料;

3、建立健全本部门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对部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

四、专、兼职统计人员必须具备完成统计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对未取得统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要进行培训,提高素质,取得《统计上岗证》。

五、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提供资料;检查统计资料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反国家法律和破坏国家计划的行为。

六、统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统计人员对单位领导负责,各基层单位领导对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第三章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

一、统计台账和统计报表是民政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和台账,做到账面整洁、账目清晰、指标完整、数据真实,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

二、各类统计报表按照各类现有的统计报表制度执行。上报年报表的同时应当报送书面统计分析报告。

三、统计报表上报,统计人员必须与相关科(股)室相互配合,核对无误后,数出一门对外报出。

四、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由统计负责人审核、签字,并经本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

五、严格按照统计部门制发报表上报,不得随意制发统计报表,统计数据。

第四章统计资料管理

单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由统计部门负责人统一管理,统计人员在向上级机关和单位领导提供统计资料、报表的同时,必须报统计部门负责人一份。

一、实行统计报表审核制度。统计人员上报的统计资料由统计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在交单位领导签字后上报。

二、由统计人员报送的统计资料、统计报表年终送档案室统一管理。

三、单位的民政事业统计、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归口财务部门管理。

四、单位各级领导制定政策、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工作成效;进行奖励和惩罚、信息、上报资料、发表文章需要统计资料时,必须以统计负责人签章提供的统计资料为准。

五、统计部门负责人必须严守保密和借阅制度,保管好历史、现行的各种统计数据和资料。

篇(7)

由于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完整、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重要的作用,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而不必身临其境才能实现对企事业单位的分析,这使统计分析成为了实现良好监督的重要手段。统计部门掌握大量风准确的统计资料,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大量信息,如企业的运转情况、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在统计部门获得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对企事业单位良好的监督功能,能够承担起监督企业单位对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生产和发展的完成情况.统计分析人员根据统计分析将结果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则是实现监管人员对企业单位进行监督的方式。这样,监管人员即使没有深入企业单位内部进行调查研究,也可以根据统计分析报告对企业单位进行监督。

一、信息与核算

1.信息资料的取得

信息资料的取得以原始资料为依据,在实物量和劳动量指标下,对统计数据的统计进行原始数据的封存管理,以便统计资料用于财务和其他部门。对于原始凭证和票据都需要妥善的保存,按照价值量指标进行最终的数据整合,统计出当日、当月的生产量。

2.核算分析方法的运用

统计上的静态指标反映在动态分析上,采用核算分析的方法对专业的统计数据加以分析,以此提供给决策部门进行预测和决策等控制分析。按照概率预算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对统计指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统计指标,为资产的收益和费用的使用进行关联状态分析,基层企业统计分析的产量和资金包括实物的流动,按照统计分析的时期指标进行考量。

二、数据质量控制

1.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

对于数据质量控制需要整个统计系统部门内的所有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制度执行,对于出现错误的统计而导致数据层层失真的现象需要及时的纠正,以确保每个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单纯的依靠数据统计的一线人员无法使得数据在初级阶段得到很好的控制,必须在这个监督体系控制下,参与监督和数据采集样本的人员共同合作,针对数据控制中的传输问题,尽可能的将数据错误的发生消除在第一步骤上,解决全员性的数据质量控制问题,需要建立基层统计的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维护下,对数据采取负责制,按照工作质量标准,以合理的分工进行数据控制。与数据统计相关的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职责是确保数据的第一准确的保证,由统计体系引导的数据控制和数据合理性分析都会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加强的工具。数据的录入和采集按照企业的基本要求,实行每日采集,交接班制度的数据执行到位,按照数据分工明确,数据分析到位的指导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做到不遗留一个数据,不发生较大的数据错误,对于已发生的数据错误要及时的按照体系要求进行整改。

三、企业统计工作制度执行

1.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企业统计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可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并配备专(兼)职统计员。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和有关统计制度,增加统计法制意识,准确及时报送政府各类统计调查报表。依法办理统计单位登记和变更登记手续,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年度统计单位清查核对。企业统计员应按规定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得任用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统计工作。

重视统计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搜集整理统计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相关统计工作台帐,按照统计档案管理要求规范管理年度统计资料。积极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参与企业管理,主动提供企业发展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2.企业统计员工作职责

统计工作中,按照统计法规的要求实行统计资格执业上岗的要求,统计员须具备从事统计工作的从业资格,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实现对统计工作的全面掌握,在提高本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统计知识的继续学习。由企业制定的统计工作计划,须按照计划的具备实施步骤积极制定统计业务核算和统计记录方面的具体帐目。在此,须做到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没有出入。经各项制度执行的统计数据报表,不得迟报以及虚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源须按照企业的综合管理进行分析处理,从统计资料出发进行分类的数据整理工作需要在生产可行性报告上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分析报告。各项报表的统计档案的管理需要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在提取报表时须经企业负责部门审核同意。

参考文献

篇(8)

(一)业务目标完成情况

1、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1)完成xx年年1月机关公务员“滚动升级”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薪级”审批工作

根据贵阳市人事局、财政局《关于办理机关公务员“滚动升级”和事业单位“薪级工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筑人通〔xx年〕42号文件精神,8月7日,在市人大六楼会议室,组织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分管工资工作领导及工资经办人员,召开“市xx年年工资工作会议”,安排布署今年的正常晋升工资工作。

截止到8月30日,已全面完成我市97家机关事业单位中8038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审批。从9月1日起,对已审批的数据作进一步的抽查和复核,并于9月14日全面完成复查和统计工作。从汇总的情况来看: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称)、技术等级变动、岗位调整增降资和重新确定工资工作

(3)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工勤人员见习期(试用期)满后转正定级工作

(4)市属参与工效挂钩企业工效挂钩结算工作

xx年年6月,按照企业工效挂钩结算有关规定,完成市属参与工效挂钩13企业工资效益挂钩决算工作。

2、按照上级安排,按时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审批工作

(2)完成全市587家机关事业单位8379名在职人员、2342名离退休人员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的审批工作。

(3)截止目前,上级部门未对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规范管理工作进行安排。待上级部门安排布署后,我们将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3、认真执行退休政策,做好退休人员管理,稳步推进二次人才开利用工作

(1)按照管理权限下文批准57名工作人员退休,办理手续64人(含组织部下文在我处办理7人);办理高龄补贴43人、建房补助3人、遗属生活困难补助36人。

(2)按照黔府发(xx)45号文件规定,按时完成全市587家机关事业单位2342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审批工作。

(3)二次人才开发利用工作

年初,拟定《市xx年年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工作计划》和《市xx年年二次人才开发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和《方案》安排,积极组织退休老专家开展专业技术活动2次。一是组织我市农业系统退休专家到百花湖乡开展“科学养鸡技术专题讲座”。二是组织卫生、农业、教育三个专家咨询团12名专家代表、6名返聘代表召开我市首次科技人才二次开发工作专家座谈会。

4、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工作

5、工资统计工作

(1)截止目前,上级部门未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年报工作进行安排。待上级安排布署后,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2)截止目前,上级部门未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年报工作进行安排。待上级安排布署后,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6、机关事业单位技术人才管理工作

(2)完成71名机关事业中小工种技术等级集中统一培训报名工作。

(3)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681名技术工人综合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4)完成62家单位639名技术工人调查统计,按时汇总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篇(9)

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依法治州纲要为总领,全面落实全省和全州统计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深入推进依法统计,紧紧围绕统计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统计执法检查,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

二、狠抓普法,提升法治意识

今年是统计“六·五”普法的最后一年,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统计重点工作任务,严肃查处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件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并结合调查、普查、执法检查等时机,加强对全县各级、各部门、驻雅企事业单位的统计普法宣传,切实提升法制意识。

三、加强监督,规范管理

1.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认真“贯彻落实《州统计局依法治州纲要》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备案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履行对部门统计的管理职能,理顺报表关系,取缔非法报表,规范统计秩序。

2.强化对统计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程序,实行错案追究制、备案报告工作制,强化对统计行政执法的全过程监督,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和自律性。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按照《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要求,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大力推动统计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庙”,全面宣传贯彻学习《统计法、《省统计管理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

1、深入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在每周星期五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坚持个人自学,在学好《宪法》和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外,要重点学好《统计法》、《省统计管理条例》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并进一步完善统计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形成人人学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2、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活动。结合“12.4法制宣传日”、“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等各类载体和平台抓好宣传工作。并加强与县广播电视局、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大众媒体,以及宣传画、宣传栏、宣传单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以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等统计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把恪守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和统计法律法规渗透到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年报会、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经济普查及统计执法检查等工作中。结合一套表网上直报、名录库建设、统计从业资格等工作的专项检查、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等核心业务的任务布置、人员培训、数据采集、质量核查、资料公布的工作过程中,突出抓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统计人员的统计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四大工程”建设的支持配合程度,自觉履行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和为统计工作提供保障的职责。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

1、是积极参加州统计局组织的培训活动。

2、进一步加强全局人员的办案业务知识的学习,采取自学和业务培训的方法,不断提高统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

篇(10)

首先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了解新准则体系框架,掌握和领会新准则内容,要点、和精髓。全面按新准则的规范要求,熟练地运用新准则等,进行帐务处理和财务相关报表、表格的编制。

二、新年度,财务室将从:财务会计工作、惠民专项资金方面、信息与统计方面和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各项工作。

1、做好财务基础及核算工作,同时加强财务室与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联系工作,积极参与到医院的经营活动中去,做到事前了解、事后分析,加强财务数据预测和分析工作,发现问题及差异时及时与各科室沟通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2、创新思路,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查疏堵漏,把工作做深做细,加强财务收支监管力度,确保医院收入不外流,医院资金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转使用,使医院效益化。

3、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虚心向有经验的同志学习,认真探索,总结方法,增强业务知识,掌握业务技能,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力求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切实可靠的财务依据,能够真正发挥财务人员应有的作用。

4、加强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基本药物补助资金和村医补助等惠民专项资金的管理和合理使用,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各项经费收支均依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会计制度》及院内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管理,20xx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依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会计制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5、对各个部门需要采集单位和个人的信息,要及时配合和完善好工作;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也要认真、仔细,做好台账和季度、年度的统计工作,确保上报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6、加强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的管理:加强配合医院领导的决策,对固定资产的结构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建立新增新建购置资产的审批制度, ,建立报废及转移资产的交接手续,对资产建卡建档的管理体制,确保资产的合理配量,高效运作。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医用物资及药品:积极与药房和物资管理部门进行对账,确保账目与实际库存物资一直,每年进行库存物资的盘点清查。

三、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医院财务管理制度,落实固定资产购置处理、开支审批等制度,确保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做好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各期的财务分析是一种帮助领导了解医院当前财力状况比较理想的上报方式。在财务分析中,财务人员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应实事求是地反应当期财务状况,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向领导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看法,供领导决策和参考。

四、加强对出纳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1、指导出纳做好银行存款和现金日记账,加强现金的收付和银行结算的管理。

2、督促出纳做好各种费用开支的核算,及时进行记帐,编制出纳日报明细表,汇总表;严格支票领用手续,按规定签发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上一篇: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每周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