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3 23:31: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外汉语教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对外汉语教师

篇(1)

非汉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 一) 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限于课本,比如在学习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和讲解其中的关键词语。通过大量的例句,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或者可以找出这个词语的同义词,让学生做替换练习,让学生分清哪些词语可以进行替换,其意思并不改变,而哪些词语尽管意思相同却不能相互替换。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次朗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使学生在相似的语言环境中有更敏捷的反应。在海外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介绍中国的民俗文化、民间传说及中国国情等,全面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和学生所处地区的文化比较,找出其中与汉语相通或相似的文化点,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和技巧,把语言知识、语用知识和有关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习者的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

(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汉语环境下的学习者由于欠缺汉语沟通和锻炼,因此,很容易丧失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教师要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作为汉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不但要为全体学生制定总体的教学计划,还要“因材施教”。同时,对于学生应该“该鼓励则鼓励”。在保证课堂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应该多做游戏,多组织活动,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提高的自身素质

( 一) 加强国际意识,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海外的中国对外汉语教师出国之后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应该有“国际意识”,平等待人,自尊自重,体现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做到举止得体,行为优雅。

( 二) 尊重各国文化,批判性地“拿来”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尊重、理解他国文化,同时也要具有批判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三) 提高专业能力素养通晓本学科的内容、理论和概念,了解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一般知识。在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更要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愉快地与学生沟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篇(2)

一、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般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表达能力等三个方面,其中任何一种能力的缺失或者相对薄弱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在不断提高,随着专业化教育人才的增多,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不断壮大。在看到教学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特别是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目前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还不足: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作为语言教学,其内容的可变性强,可塑性也强,但是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仍然按照传统的课本套路照搬,缺乏在内容上的创新,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疲劳;另一方面,在教学方式上,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式多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是绝对的主角,对直接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而学生的参与度极低,语言教学的灵活性不能在课堂上有所体现,最终使学生对此门功课的学习缺乏热情。由此可见,目前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知识掌握能力有待提高。知识掌握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师才能更好的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生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目前对外汉语教师多是专业的对外汉语毕业生,在进入岗位之初,他们一般具有较大的知识储备量,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对外汉语的老师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目前教师的职业培训较少,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多停留在进入岗位之初,如此一来,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就与多变的社会之间存在了差距,很难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掌握能力的提高,也是未来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再次,对外汉语教师个人职业素养仍需改善。很多教师容易忽视个人职业素养,事实上,教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言,教师的职业素养除了一般的教师的服务教育、认真教学等要求之外,更要求教师的个人表达能力、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因为这些内容本身就与对外汉语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一些教师只注重理论教学,认为教师只要做好基本的教师工作即可,事实上,对外汉语教学,更多的也是传递一种语言的魅力,传递一种较高的道德素养,所以说,教师在基本的教学之外,也应该注重个人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面提到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实现:第一,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增加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培训,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策略,正如上面我们所说,今天的社会瞬息万变,即使在从业之初,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如果不能及时培训,接受新知识,也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知识掌握能力的培训,也就是培训内容中应当包括对外汉语知识,在巩固教师知识能力的同时,及时将新知识、新内容传递给对外汉语教师;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对教师个人素养的培养,除了基本的职业要求之外,也应该在培训过程中,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此外,在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入关于教学方法的培养,这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第二,开展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之间可以对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分享以及教学心得的分享,对教师之间的借鉴和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另外,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教师对个人教学能力的评定,通过不同教师的观点表达,教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中,也要注重对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与融合。

作者:郭教才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篇(3)

国际汉语教师是国家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教师队伍的人才素质、文化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政治态度都要承受国际的眼光和国家的考核。为了提高国际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培训工作至关重要。根据国家汉办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0版)》,参照国内外外语教师标准和培训大纲,学员应具有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职业意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胜任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工作。随着中国文化在国际市场的导向性逐步增强,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纷纷设立对外汉语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汉语言文化底蕴、熟练的英语口语、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并且毕业后能够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目前,对外汉语专业已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汉语言文字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国语言文字以及语言应用及语言规划等相关专业因与对外汉语专业有着相似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也日益得到就业市场和对外汉语教师的认可。目前,吉林省高校汉语言类专业根据层次差异授予学位,包括学士、硕士、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具体专业设置及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1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吉林省开设汉语言教学类专业的高校共14所,以师范类或文科类院校为主;②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具有这类专业的博士学位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授予权,东北师范大学还具有对外汉语专业的二学位授予权;③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具有这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长春理工大学拥有对外汉语专业的二学位授予权,吉林师范大学拥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授予权;④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这类专业的教授、副教授数量较多,长春、四平、白城3个地区教学师资和学生数量较集中;⑤民办院校华侨外国语学院紧跟市场脉搏,在对外汉语专业的师资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依托教学系统管理及师资水平,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同样重要。吉林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如表2所示。到目前为止,吉林省高校对对外汉语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托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必修科目、选修科目、课程实践、社会实习来开展的,除授课内容之外,其他方面与普通专业区别不大。部分高校会采取推荐实习、课程模拟等方式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达到统一。

吉林省社会培训机构对外汉语教师人才培养调研

2006年国家汉办停止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到目前仍然没有重新启动。随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师培训市场也在逐步扩大。在市场的驱动下,市面上出现了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对外汉语教师”类的培训及认证,目前全国汉语教师认证机构多达7家,授权不同的培训机构,吉林省范围内现有的授权公司和培训机构及培训详情如表3所示。社会培训机构一般采用周末班和网络班两种课程设置,课时设置在100学时-300学时之间,实践课30学时-60学时左右。在内容上,大多根据学员的不同背景、特点和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组合方案,实施分类、分层培训;在形式上,采取案例分析、课件设计、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习实践上,通过教学观摩、模拟教学、试讲等环节,培训学员的实际教学能力。网络班型大多采用面授、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各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认证明目也不尽相同,包括①国际认证协会———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书。认证注明为中国区唯一经美国国务院签印并由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认证认可的国际认证协会,于2011年在中国首次举行国际汉语教师资格测试考试。目前在长春有两家合作单位,分别是圣禹博凯国际教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儒森汉语对外汉语国际授课机构,四平市的合作单位是吉林伊格尔学院,在吉林也有合作单位。②国际汉语教师协会———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国际汉语教师协会(InternationalChi-neseLanguageTeachersAssociation,简称ICA)是专业从事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考核和外派的国际权威认证机构。ICA推出的“国际汉语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得到153个WTO成员国教育部门的共同认可;在国内经过中国外交部、国家人事部等认证部门认可;在欧美该证书是唯一经过英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等100多个国家的领事馆认证认可的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③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国际汉语教育学会于2007年研发了《国际汉语教育评价体系》,为各国汉语教学单位提供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方案、学习者语言水平测量系统、教师评价体系、教学评估方案、教材选择系统等服务。国际汉语教学执业能力测试通过者获得国际汉语教师执业能力证书。④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汉语教师职业培训证书体系。

建议

经上述分析,吉林省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包括省内高校及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和师资、教材及课程等方面的设置都比较成熟和完备,但仍显现一些问题,主要有①省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分布不均,与韩国、俄罗斯等交流较频繁的延边等地区对外汉语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没能得到重视,并且师资相对薄弱;②对市场洞察力相对较敏感的民办高校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动力,原因不仅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对外汉语的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有待加强,还在于对外汉语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有待拓宽,以增加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吸引力;③对外汉语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体现在实践课程明显少于理论课程,这种情况的出现也缘于省内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较少,倡导向社会培训机构借鉴和学习;④专业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教学形式单一,并且整个领域内学生的基础教育不够扎实,尤其是培训机构的培养方案,甚至进行以拿证为目的的教育。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应均衡分布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专业的师资为让更多的省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专业的师资平均分布,建议采取教师轮流制,教授专家级教师轮流到不同地区的高校进行讲座、授课及指导,增加学术权威的受益群体。使全省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水平均衡发展,以便于不同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相应优势的充分发挥。另外,鼓励权威教师到教学相对薄弱的院校进行兼职,指导其他教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水平。#p#分页标题#e#

应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对外汉语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艺术,并不是只要根据书本知识就能学到手的。为此,高校应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实战舞台,在实践中吸收和消化课本知识。对现有留学生实行导员制,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对留学生进行汉语辅导实践。甚至要求高校加强对外交流及姊妹校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与吉林省相邻的国家,发挥地缘优势和教育优势,将实践机会放眼于世界。

篇(4)

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即我们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大好的春天。无论从每年进入各中国高校或培训机构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数的增多还是从逐年的“汉语桥”比赛如火如荼的举行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要把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门语言,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学生的语言面貌进行“塑造”和“加工”。一名优秀而又有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在唤起外国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巩固海外华人与祖国的联系方面功不可没,而一个高素质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在为国家建设一个和平宽松的外部环境方面甚至在创造经济GDP上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汉语历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从语法方面看:汉语一直被认为是孤立型或分析型的突出代表。语法关系由词序或独立的虚词来表达,不象形态语言那样通过词干本身的变化或各种词缀来表达。汉语的这种意合性特点常常使留学生一筹莫展。从语音上看,汉语是声调语言,对以非声调语言为第一语言的留学生来说,汉语的声调和语调是他们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此外,汉字更使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共同圈国家的留学生望而生畏。所以,汉语本身的难度肯定会使学生产生许多学习上的问题,而且此类问题最多也最需要教师讲解清楚。

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二是能力结构,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源泉。基础理论知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是,一个人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我们经常会看到满腹经纶的老师在课堂上却口笨舌重,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对外汉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本文所讲的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结构。

二、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

要想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水平,教师的能力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首先老师的能力应体现在课堂上,因为课堂是老师和同学接触的主要场所,也是老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那么课堂上老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语言能力

这里的“语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口说的语言;二是体态语。

语言是教师进行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任何老师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单单口吃清晰,说话有条理也是不够的,对外汉语教师还要具有更加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力。幽默是对外汉语课堂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可以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使汉语知识信息的传输得以顺利进行。

体态语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工具。一名教师的体态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运用体态语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冲破种种顾虑,主动参与、大胆发言,这样的课堂气氛是每个教师所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教师所能营造出来的。有经验的教师,并不刻意地去营造,而是顺其自然,把握最佳时机,有些教师求成心切,频繁地借用体态语来夸张,结果却适得其反,教师忙了半天,学生却无动于衷,觉得老师太显轻浮,有失庄重,影响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另外,教师形象本身也一种体态语,形象良好的教师(包括清洁、得体的服饰,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会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接受所讲授的内容之前就接受了教师。这样教师便可以在此基础上运用其他途径加深与学生的感情,以便在需要时协助营造课堂气氛,获取高希望值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创造良好的形象以及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极其重要。

体态语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正如孙雁雁所说“体态语涉及了生理学、心理学、空间关系学、身势学、视觉交往学等很多领域,对其全面掌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对体态语进行横向的比较外,还要注意纵向的比较,把握好语境,准确使用好体态语,以便对教学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组织与协调能力

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在一个班集体中进行共同的教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才能保证集体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真有较高的组织能力。具体表现有如下两点:

其一表现在汉语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上,既有学年学期的总计划,也有一月一周的短安排,甚至每天每节课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并按预定的目标开展教学工作,且随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汉语知识的顺利传授。

其二是课堂组织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好教师能轻松驾驭课堂教学,很快组织起学生讨论,调节好课堂气氛,让学生既有着轻松地心情又有完成任务的压力,这也是汉语口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有目的地重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对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冷场或者失控现象教师应有必要的准备,对不同的情况有相应的对策以确保课堂的节奏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教师还要学会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动力,但这还远远不够。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左右学习动力,制约学习效果。“所谓情绪,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心理状态。良好的情绪可使人以较高的效率获得知识”。语言学习本身是很枯燥的,尤其需要良好情绪的参与。那么身为的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造一个个兴奋点,培养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气氛,第一个方法是通过老师自己的丰富的表情。表情丰富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可以没有任何顾虑畅所欲言,这也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效果。可以想像一个表情呆板的老师上课时也一定会使他的学生受影响,让学生听起课来也毫无激情,这也是对外汉语教学最忌讳的。

另外,老师要不吝惜任何表扬的机会,这是鼓励学生的方式,也是调节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受到表扬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更加活跃,这对带动整个课堂气氛有着很好的作用,表扬也是一种很好的刺激学生学习的方式,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三)机智与创新

其实,机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包括老师在整个教学法选择上的机智,老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对教学法的灵活、机动的运用,就是教师机智的一种体现。同时机智也包括老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处理问题的机智。教师运用教学机智既能把语言要素的教学与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统一起来,又能维持好整个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关于创新,如果一个对外汉语教师总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所做过的工作,停留在过去数年所教过的教案上,对新的东西漠然置之,失去创造力,他讲的东西,学生一定不会感兴趣。正如郝晓梅所说“创造能力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使学生尽快掌握所学内容,使一节课富有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创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的创造力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传授知识,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逆向联想、分析,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激活学生知识迁移的本领,获得有价值的活知识。这样能使学生的个人志趣、批判思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和激活。

(四)工整规范的板书能力

由于对外汉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尤其是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板书是非常重要的,常规来看板书是画龙点睛的启示而是提纲挈领的深化,学生通过教师的板书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但是对留学生而言,教师的板书更是一种“模板”,是他们学习汉字的笔顺、构架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因此板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应做到正确性,计划性、启发性、规范性。刘在他的《对外汉语教育引论》中提出对对外汉语教师板书的三点要求:

①汉字一定要正确、规范。笔顺应与教材一致,字形要美观,至少要端正,给学生以示范的作用。②板书要很好地设计。黑板当中五分之三用于书写新课内容。两边各五分之一,一边用于教学中临时性的板书,另一边专门用于记录学生的病错句。③板书要鲜明、醒目,适当运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通过板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激发联想、发现知识,经过精心安排的板书,能更加突出地显示规律,启发思维活动的能动作用,启迪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干净整洁的板书是学生模仿的标本,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板书应周密考虑、合理布局、言简意赅、字好图美,犹如舞台上的布景,给学生在视觉上以美的感觉,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使学生自觉地去鉴别美、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

(五)耐心与宽容

教师是一个付出耐心的职业,而对外汉语教师要比其他的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体现着很强烈的文化差异,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学生的不同文化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

以上所说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所做的是一个只是“输出”的工作,课外则是教师进行知识“输入”的时间,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输入”最多的知识,是对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的考验,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外应该比在课上更加活跃,首先要积极社会活动,多参加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学术讨论会,从中吸取知识。因为当代社会是开放式的信息时代,教师不能做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参加社会活动,主动获取各方面信息,比如经常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了解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还有当前学术界有那些动向。

另外,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具备自学能力,为了推进科学文化的发展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教师要不断增大自己的知识量,使自己具备的新知识在自身知识结构中越累越多,关注时代以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关注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并注意把所学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用于实践,进一步深化自身知识结构,开展科学研究。

三、结语

本文讲得是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结构,它是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也是一名立志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努力争取做到的。当然,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并非易事,除了以上要求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等待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

参考文献

[1]陆俭明.汉语教员应有的意识[J].世界汉语教学,2005(1)

[2]张和生.北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

篇(5)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汉语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能力联系起来,即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两方面的条件:在知识方面,必须掌握系统的语言学知识,包括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知识;具备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了解一定的文化和文学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学技巧、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熟悉现代化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为外国人师者”,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既是外事战线的一员,又代表着中国教师的形象,其一言一行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具有对外汉语教师的身份以外,他们还代表着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中华民族,代表着有五十余年光辉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直接面对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其课堂就是窗口,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可以说都是在进行涉外活动。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除了具备以上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个人形象魅力。

《现代汉语词典》对“魅力”词条的解释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无论是师范院校招收学生,还是学校招聘教师,都要经过面试。其原因不言自明,就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其基本形象如何,是他能否走上讲台的第一要素。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在展示他的美,主要包括:

一、视觉形象美

美国形象大师乔恩·莫利经过26年对服装与人的行为和态度的相关度的研究发现,个人的着装可以影响外界对他的评价态度。美国的著名形象设计大师罗伯特·庞德说:“服装是人展示的工具,能够通过它来为你打开胜利之门,通过整体的塑造来向世界展现你的可信度权威和被喜爱的程度”。在中国的俗语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人靠衣装马靠鞍,看来不管在哪里都有服饰对人修饰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作用。尽管在这个发展的社会中不应该以貌取人,不应以衣着评判人,但是从直接的关于人的外在形象调查结果表明,有76%的人很容易从一个人的衣着来评价一个人,并由此得出与这个人的交往态度。因此个人的服装成了社会中强烈和显著的信号,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服装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是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来推动人与人之间的顺利交流。在教学场合,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比仅仅是局限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渊博方面,而是与教师的个人修养等各个方面,当然教师的服装修饰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是提高教师的自信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有调查研究表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服饰美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增强自信,因为一个人的服饰不仅影响了别人对他的态度,也影响了这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所以, 教师的穿着要大方得体,表现出充满信心,那么,从上讲台那一刻开始,她所散发出的那份自信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一般来说,不同的教师服装和打扮往往能够给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并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反映。第一,教师衣着能够反映出教师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自信的精神。衣着整洁、样式简洁、色彩搭配合理、每天更换衬衣,往往反映了一个教师做事有序、行为处事简洁明快和干练,注重卫生和健康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衣着是教师个人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外部符号,而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又感染着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的心理状态。第三,衣着不仅反映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差异,而且衣着本身可能影响教学效果。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而且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化身,以美的形象、美的行为去感染和塑造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内在的美,而且要有外在的美。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美丽比一封介绍信更具有推荐力。漂亮的外表、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得体的衣着打扮都具有很强的人际吸引力。社会心理学家的许多试验也证明,人的仪表对他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与长的漂亮、英俊、有魅力的人打交道,整齐干净大方的仪容仪表也总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而与丑的人或不注意个人卫生邋里邋遢、抽烟酗酒的人交往,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外国学生刚刚来到中国,对中国的教师、教学充满着好奇,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十分注意。他们急切需要一个语言学习心理模式的模拟对象,而汉语教师恰好能起到有效的参照作用,帮助其形成适合汉语学习的性格气质。

二、听觉形象美

语言是教师是否具有感染力的关键。有感染力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第一就是准确、简洁。 表述不清楚或者是啰哩啰嗦的教师显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要言之有情。白居易曾经就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师的语言不知不觉中都会渗透着自己的感情因素,这就需要透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有时候还要配合视觉形象如表情、眼神、动作、肢体行为等方式来协同传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秘的角落。”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的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所以,必须加强语言调控,讲究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与合理组装,追求节奏的和谐。如声音的变化可用来暗示不听讲或影响其他学生听讲的学生安静来。在讲解或叙述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配合体态语来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第三是诙谐、幽默。因为这也是教师情景智力的一种展示。“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一份《来华美国留学生对汉语教师的评价标准》中明确地提到了以上相关两个方面,即(1)外貌气质:甜美迷人(sweet, pretty)。(2)说话声音:大而清晰。“She perhaps has the loudest,and clearest,voice(a good thing). After her class,I always found myself feeling more confident.”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师中的特殊行业,在留学生眼中,其形象魅力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而“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审美已无处不在,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个人的形象美也不再是可有可无,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在知识体系不断完整,业务技巧不断娴熟,人格修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还应该不断在语言美和声音美的个人形象魅力上有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逢春,王晓坤. 对外汉语教师综合素养略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04.

篇(6)

1、布局合理科学原则

布局合理是指教师在板书排版中要做到疏密结合、均匀协调、重点突出,有效的利用板书的资源,方便学生在最少的信息源中获取最有用的信息而完成学习目标、教学目的。

2、突出重点难点原则

教学内容未必就是教学重点,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来做板书内容。板书内容要体现重点原则,对于一定要呈现、有必要有必要呈现的内容才作为板书内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尽量的减少可有可无的内容。

3、书写规范原则

教师板书的过程以及说是一个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还不如说是一个给学生示范的过程,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递知识的使命,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书写技巧以及思维逻辑的使命。因此,教师在板书的过程中必须要规范正确,不能出现错字别字、倒笔画现象。

4、丰富形式原则

丰富多彩的板书形式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消化重点难点。教师要熟悉运用提纲式、对比式、词语式、线索式、图画式、分析综合式等多形式的板书。

二、对外汉语教师的板书修养

板书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手段,灵活有效的使用板书形式则会让教育活动事半功倍。一般而言,对外汉语教师要掌握以下几种板书形式:

提纲式板书。所谓提纲式板书是指将教学内容以提纲挈领的形式展现出来,省略细枝末叶。文章教学中,各段的大意就是纲要;知识点教学中,各部分的。就某项知识来说,知识的要点提纲和结论就是。如可以把《请稍等》的板书设计成如下形式:

他第一次点了什么和服务员怎么回答?

第二次呢?

第三次呢?

最后呢?

第二,线索式板书。通常是以时间先后为序。这样的板书一目了然,更能让学生掌握整件事情的线索和脉络。如:《旅游计划》的板书可设计如下:

丈夫的旅行计划:北京济南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武汉……

妻子的旅行计划:庐山桂林重庆宜宾乐山峨眉山成都西安……

第三,表格式板书。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清晰明了的展示事物的特征。例如“四季”的板书可设计如下:

第四,图标式板书。所谓图表式板书就是指用图表将教学内容进行直观的展现出来。图表式板书可以将繁杂的文字内容简洁化、明了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第五,扩充式板书。由汉字到词语再到短语最后到句子的扩充,让学生更能明白句子的结构。例如:

合适

很合适

这件衣服很合适

这件衣服不长不短很合适。

第六,总分、分总式板书。从总到分,从分到总,这样的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清晰直白。例如:

第七,替代式板书。保持句子完整性的同时,保留句子的有些部分,替换有些部分。例如:

S 在 n n

故宫在天安门北边

腾冲云南西边

书桌子上边

我他右边

第八,对比式板书。将相近的语法点或相近的词语的异同展示出来。

就早快容易顺利

才晚慢不容易不顺利

(1)8:00上课,他7:30就来了。(早)

8:00上课。他8:30才来。(晚)

(2) 我看一遍就记住了。(快)

篇(7)

2.2 知识资源库设想(以语言知识为例)

2.2.1 语音

语音是学好汉语的基础之基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因此,语音对于语言来说是一张脸、一张名片,准确、自然的语音才会让人得到正确的信息。

(1)各个音素舌位图(包括视频)。虽然教师知道各个元音舌位图、辅音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但对学生来说则十分陌生。最直接有效地方式是以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那么舌的位置、唇的形状、除阻点都显而易见了。

(2)难点教法。比如,对哪个国家学生发音容易产生哪些问题都要有个归类,这样在实际教学中碰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的训练。

对于普遍性的教学难点,如zh、ch、sh、z、c、s 、j、q、x;送气不送气;前鼻音、后鼻音,总结有经验的教师的不同对策,以文本或视频的形式放到网站上,供年轻教师学习。

(3)练习。语音教学除了技巧和方法之外,更需要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来巩固。比如元音、辅音、声调、变调、轻声、儿化等,都需要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练习,最简便的方法之一是汇集现有不同系列的对外汉语课本上的练习并且加以添加、删除进行整合。

2.2.2 汉字

(1)常用部件。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的整字,那么部件必然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其中一些高频部件或独体字具有超强的造字能力。另一方面,部件有表意或表音的功能,所以有必要把由某一部件组成的字进行归纳,以便于教师选取、举例,进行课堂扩展和训练。

(2)部件或独体字的字体演变。汉字具有表意功能,但演变至今有很多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意图。那就需要教师掌握常见的有强大组字能力的一部分进行识记、书写,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搜索引擎。

2.2.3 词汇

词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是可以用来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系统网络,而且是一个开放型的、不断在变化生成的基本网络。所以,词汇部分更加多变灵活,对教师的考验也是最大的。

(1)一些统计数据。虽然词汇是开放、变化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一些定量的数据来构建起基本的框架和意识。比如说,构词能力最强的字有哪些?哪些词是高频词?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机构做出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就制定了800字表和1500高频词语表。

(2)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同义词辨析资源库,那么如果新手碰到问题的话就可以直接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选几本受欢迎的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词典为底本,如,杨继洲主编的《1700对近义词语用法对比》和朱丽云主编的《实用对外汉语重点难点词语教学词典》,放在网上的最大好处就是便于查找、补充和修改。

3 语法

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它制约着句子组合的合法性与否。它同语言各要素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自身体系之内也有许多的规则制约。所以要建立语法资源库是巨大而艰难的,但其功绩也是显而易见的。

据调查分析,大量教师认为可以仿照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来做这一版块:词类;句子成分;单句教学;复句教学。并且每一部分,除了总、分介绍之外,还包括了“学生常见偏误”和“教学建议”。但是要做好这一工作需要众多学者、老师一起努力、补充,也需要大量的语料来例证。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C].世界汉语教学,1996.

[2].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M].语文出版社,1997.

[3]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普遍认为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要用有限的语言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必须运用一系列教学策略,提高语言质量。按照Stern(1992)的观点,语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理论原理层、原则层和具体行为层,“策略”属于原则层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就是受教学策略支配的具体行为,也是教学策略的表现。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策略之一,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策略的正确选择,对于以提问来驱动的听力课更是如此。听力课历来被学生认为是各课型中最没意思、最难,而且收效不大的课,研究听力课的提问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四个初级班作为考察对象,以一个精听部分的完整讲授过程为考察范围,对四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了课堂观摩和录音转写,并对十三个初级班的学生和听力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在描述初级听力课堂教师提问策略使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可懂性输入原则和相关心理学理论,总结出初级听力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我们考察的实际情况,提问策略一般包括三大部分:提问的分配策略、择时策略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做出的反馈策略。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此只讨论前两种策略。

一、提问的分配策略

本文中提问的分配策略主要指教师对提问对象的选择,在分配提问对象时还包含着对时机的选择,即是先说问题再点名还是先点名再说问题。

(一)先说问题,然后指定个别学生回答。

这种策略广受推崇,很多研究者都建议大部分问题应该是先问再点名,杨惠元(2007)甚至把该策略列入有效提问的标准之中。这种策略的优点是既能引起全班的注意,又能检查个别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掌握情况,因此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提问策略。问卷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采用这种策略,而老师们也认为这是自己最主要的分配策略。

(二)先说问题,然后指定两个学生进行问答。

这是我们观摩的一位老师采用的特殊策略,我们称之为学生互问。在说出问题后,她并不是指定某一个学生回答,而是让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学生。如①:

T:他一般晚上几点睡觉?他一般晚上几点睡觉?**1,请你问**2。

S1:他一般……他一般晚上几点睡觉?

S2:他一般晚上……两三点睡觉。

老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时只是师生两两对话,而老师引导学生互相提问的做法却让两位学生同时参与了课堂活动,增加了学生开口的机会。另外,该策略让学生不但学会了回答,而且学会了提问,交际能力的锻炼更加全面。学生问卷统计结果也显示,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这种策略,但使用这种策略的老师不多,我们认为这种策略是应当推广的。

(三)先说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自愿回答。

我们考察的四位教师中,有一位教师主要采用这种策略,效果不太理想,常常只有个别活跃或高水平的学生主动回答,大部分学生沉默。这种策略的频繁使用会造成学生开口机会不平均,班级气氛沉闷的后果,而那些被抢走开口机会的学生势必会产生挫败感。我们认为,当问题的答案较简单,较短,具有唯一性,而且教师需要了解全班情况时,才可以使用该策略。比如:“课文里她几点起床?”“听懂了吗?”“准备好了吗?”这样的问题比较适合学生自愿回答,其他情况下最好指定个别学生回答。

(四)先点名然后提出问题。

Orstein(1990)指出,这种策略会使没被叫到的学生完全处于无焦虑状态,不再积极思考。如果课堂气氛比较松散,那么整个课堂很容易变成教师和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被提问的学生也会比较紧张,有时甚至会过于紧张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自信心受到打击。

我们观摩的四位教师中,有一位教师大量使用了这种提问策略。该教师常常对一个学生连续提问,由第一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问题。比如:

T:**,你们家谁亲自下厨?

S:嗯,我的……服务员。

T:嗯,你们叫服务员。(笑)你妈妈亲自下过厨吗?

S:嗯,亲……

T:亲自。

S:亲自下厨。

T:亲自下过厨。嗯,什么时候,你的妈妈什么时候亲自下厨?

S:但是我的妈妈告诉我的服务员怎么做,然后……

T:就是你的妈妈在厨房里告诉她怎么做,不是亲自做。

S:嗯。

T:哦,不是自己做。

S:但是不是,但是要做我爸爸的菜,应该是我妈妈做。

T:要给你爸爸吃的话,妈妈亲自做。

老师连续向这位学生提问了三次,但其他学生并没有因为事不关己而漠不关心,而是兴致勃勃地关注着。我们推测这主要是由于老师提问内容跟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而且问题都比较短,每个问题之间联系紧密,节奏紧凑。另外这位老师提问的频率很高,因此给每个人的机会还算比较均等。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策略虽有风险,但如果处理得当,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提问策略,因为这让交际变得连贯,而且培养了学生进行成段交际的能力。

我们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这种策略:(1)需要提问走神的学生,先点名引起他的注意,以免让学生尴尬和浪费课堂时间;(2)某个问题是专门为某个学生设计的,比如有位老师讲“味精”这个词时,就问班里一个家里开饭馆的学生:“**,你家开饭馆的时候,做饭放味精吗?”(3)班里学生整体比较疲惫时,指定一个学生进行提问可降低其他学生的紧张度;(4)需要变化一下提问方式,以增加新鲜感。

问卷调查表明其他教师偶尔也会采用先点名再说问题的策略,其目的主要是提醒走神的学生注意。

以上这三种分配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配方式,尽量做到几种分配方式交替使用,给学生一些新鲜感。教师们都表示会交替使用几种分配方式。我们观摩的四位教师中,有三位都交替使用了这三种分配方式,效果都不错。但在一位新教师的课堂上却集中使用先说问题然后指定学生回答的策略,结果是该教师的课堂被几位学生垄断,那些不活跃或者水平较低的学生基本没有开口机会,学生开口率的差异非常大,气氛也比较沉闷。

二、提问的择时策略

提问的择时策略是指教师对于提问时机的安排,具体到听力课上就是听前提问还是听后提问。在这个问题上,亚洲学生和欧美学生的倾向不同:欧美学生有一半以上喜欢老师听前说问题,这样他们可以边听边想;而亚洲学生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希望老师这样做,更多的学生希望老师听后说问题。

多数教师的做法是在学生听辨新材料时采用听前说问题的策略,而在学生比较熟悉材料时采用听后提问。这表明他们比较清楚听前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线索,从而降低难度,提高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检索监听能力;而当听辨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时,可以增加难度,采用听后提问。

有位老师让学生听完一段新语料之后才说问题,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把厨房里的什么事儿都做,对不对?”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要先从听到的几句话中筛选出最后一句“厨房里的事我包了”,还要理解“包”的意思才能回答,难度未免过高。事实证明,班里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出来了,其他学生均不作答。我们认为,在听辨语料的初期,听前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概括性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线索,使其更好地理解语料;当学生已经听了好几遍,对语料比较熟悉的时候,可以增加难度,先听再说问题,并且问题要考查学生对细节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学生普遍反映听力课回答问题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课文太长,记不住。我们认为听力课要训练的首先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当语料太长时,教师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小段,每次听几句话,这样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解上。

三、调查问卷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一)学生对听力课重视度不够。

我们在分析学生问卷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情况,在听力课难的六个原因中位居第二的是学生没有预习,这说明学生对听力课的重视不够。听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要求。

(二)教师对提问理论的了解太少。

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了解提问理论是很有必要的,但事实是绝大部分教师对提问的理论知之甚少,而这些为数不多的理论大多来自经验总结。不可否认,经验对于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理论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对于那些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应加强关于提问相关理论的培训。

四、结语

提问作为听力教学中一种主要的教学策略,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提问策略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本文针对初级听力课堂教师提问策略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应多使用先说问题再指定个人回答的分配方式。说问题时最好连说两遍,第一遍语速较慢,第二遍语速稍快,让学生在听懂问题的基础上逐渐适应正常语速,同时要用目光扫视全班,让全班学生都注意,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几种分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交替使用,避免单调。另外,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互问来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在听辨语料的最初阶段,教师可在听前提出一两个概括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语料大意。若语料较长,最好将其分成小段进行听辨,主要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当学生对语料较熟悉时再增加每次听辨的语料长度,主要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一般来说,如果让学生一次听辨的语料较长,就最好避免细节性问题;如果要提出细节性问题,则应缩短学生一次听辨的语料长度。

(三)由于课文录音的语速是固定的,学生听第一遍时难免会觉得说得太快,听了几遍之后可能又会觉得缺乏挑战性。教师可用自己朗读的方式变换语速,以弥补录音语速单一的缺陷。一般来说,在最初几遍可用稍慢的语速来降低难度,后来逐渐加速到正常甚至比正常稍快的语速,以此来让学生适应中国人说话的正常语速。

注释:

①本文所用例子都是教师课堂录音的真实转写,其中“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Ss”代表全体或部分学生,“S1,S2,S3”等代表个别学生,“T+Ss”表示教师和学生一起说,教师语言中的“**”代表学生的名字,括号里的“笑”等代表教师和学生的动作,下同。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用语研究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其研究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课堂用语是对外汉语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教学沟通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样本。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课堂教学气氛都与教师的课堂用语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教师的课堂用语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用语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极大程度影响着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效果,从国内关于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从教师的个人经验出发,以新、老教师进行对比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很难完整地看到对外汉语教师从新手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也很难系统地了解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下呈现出的特点。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将通过在学院实践学习,深入课堂,重点针对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教学时所使用的课堂用语进行研究,总结汉语初级阶段新手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特点。

二、前期研究

从近年来国内的相关研究来看,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的研究不胜枚举,饶勤(1998)最早在《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一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是一套“低就”的语言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速缓慢,偏离自然语速;所用词汇根据教学需要而在表达上受到变形和缺损;语法结构简单,强调规范性和完整性;具有功能性、示范性、传递性等特点。而彭利贞(1999)和孙德金(2003)认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主要有双重性、受限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可看出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还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加深,教师的课堂用语也会逐渐变化呈现出动态性、阶段性等特点。

基于以上特点,郑重(2012)在《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语言的考察和分析》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在初级汉语教学中侧重于使用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和大量的语气词,而形容词的使用较为单一,教师习惯性地使用短句,而避免使用长句,语句的倒装、追加补充等现象常常出现。

然而对一名新手对外汉语教师而言是否能很快地接受这些特点,是否能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节,在面对真实课堂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会有哪些变化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

本文所选取的语料均来自于云南大学某一研究生在进行学院实习时的课堂教学过程,所上课程为初级综合课,教学对象是来自美国佛蒙特大学的留学生,所用教材为《博雅汉语初级篇》,笔者通过课堂实录进行语料的收集。在不影响课堂教学的环境下进行课堂录音。共采集五次语料,总时长为208分钟。

该名新手教师已经上了一个学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法课程,学过一些教学法理论,有着一定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对相关的教学法和初级学生的水平都有相应的了解,但从未有过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

(二)研究方法和语料的收集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初级汉语课堂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包括教师课堂组织语言和课堂教学语言。笔者将以个案研究的方法,采用人工收集、人工输入,对新手教师在初级教学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课堂实录,将教师课堂用语用录音笔记录下来,再转写成文本,最后由笔者进行整理分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有一定的监控意识,但语法敏感性不强

从收集到的语料中发现,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监控意识,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这种监控意识的产生则体现出教师课堂用语的受限性。孙德金在其《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研究刍议》中指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具有受限性的,这种受限性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和话题内容等方面。对于初级学者而言这种受限性体现得很明显,因为初学者对汉语的了解程度不高,所接触的汉语内容都是新的,这就限制了汉语教师用目的语进行教学时所采用的词汇和内容。新手教师对这些理论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都尽量使用学生所能理解的词语,从而限制了教师正常的语言习惯。而这种语言并非固定的,教师需要根据话题的情景和内容,将表达的内容从词语、结构、内容上做相应的替换。比如:

师:哦,他对中文感兴趣,那你问问xxx,她为什么来昆明?

生1:xxx你为什么来昆明?

生2:我的中国家住在昆明,所以我来昆明。

师:嗯,她的中国的……她中国家……她中国的家,她中国的家在昆明,所以……中国的家人住在昆明,家人,家是在昆明,不是住,住一定是人住,家人住在昆明,中国的家人住在昆明。

从样本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第一感知是有语法错误的,而并未立刻指出错误,而是通过自己重铸,通过结构替换将学生的话重新组织,给出正确的句子示范。换了两种形式让学生感知自己的错误。最后进行解释为什么不能说“我的中国家住在昆明”,用学生所能理解的简单词语“人”来讲解,再重铸一遍句子。但我们可以看出该新手教师是通过自己的直觉感知在重铸语言,经过几次尝试后才给出正确的句子,由此可看出新手教师具有一定的监控和纠错意识,但语法敏感程度并不强,表达过程不太清晰明了。

(二)有简化语言的意识,但缺乏预测性

刘指出教师语言是对外汉语教师为了实现交际的目的,对语言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使用目的语教学的系统变体。无论是词汇还是句子都要选择浅显易懂、简洁明了的。“一般只使用基本词汇和替代词汇,少变化;多用结构完整的单句,较少用复合句或从句,陈述句多于疑问句。”[1]这些都要求教师的课堂用语是简化的语言。可以看出,新手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刻意地将自己的语言转变成简单的句子,少有复句出现,而复句产生的频率往往是在操练关联词时比较多。在提问语的句式表达上,都是正面提问,先以闭合型的提问为前提,有整体的感知,后进行开放型提问,让学生有所扩展和运用。由直接提问到间接提问,由浅入深地增进提问的难度。比如:

师:你觉得阅读难吗?

师:你觉得写汉字难,还是阅读难?

师:那你觉得阅读难还是翻译难?

师:你觉得翻译比阅读难吗?

师:你觉得学习汉语的时候,什么比较难?

从以上样本中,我们看出该教师在操练“难”字的时候先以是非问为基础,变换为选择型问句,在选择型问句操练的过程中,替换选择的项目,接着改变提问的形式,由“是……还是……”句型替换为“A比B……”句型,最后以开放型提问让学生自行运用。如此而来,提问的难度从低到高,学生会根据问题的不断变化而激发学习兴趣,不会就此觉得枯燥乏味。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掌握。

但该教师在提问过程中缺乏预测意识,没考虑到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错误,从学生听到教师提问指令后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什么样的句子,这些句子的错误根源是什么。比如教师在操练“班”这个词时遇到的如下的现象:

师:在佛蒙特大学有太极拳班吗?

生1:佛蒙特大学太极拳班。

师:你参加佛蒙特大学的太极拳班吗?

生2:我参加佛蒙特大学的太极拳班。

师:佛蒙特大学有音乐班吗?

生1:佛蒙特大学有音乐班。

师:你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什么班?

生2:我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电视班。

师:电视班?是做电视的班吗?

生2:不是,是电视班。

师:电视班,哦,那你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什么班?

生1:我参加过佛蒙特大学的电脑班。

从上面的样本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在操练“班”的时候,学生的反馈让该教师觉得很奇怪,却未能马上知晓学生句子错误的所在,而采用回避的态度询问另一位学生。其实,学生对“班”和“课”的概念都理解翻译为“class”。

而“班”所指对象往往是人,比如“大班”“小班”“两个班”,但“班”也指教授的内容,如“太极拳班”“美术班”“兴趣班”。而“课”所指对象常常是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书法课”“计算机课”“现代汉语课”,等等。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乏预测意识,对学生的母语负迁移的预测性不强。因此,在学生给出“电视班”的时候,该教师自身觉得这个词汇有问题,但并不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科德指出偏误分析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使用一种特定的语言,科德称之为特异方言,又称过渡方言。这种语言并非完全的目的语,但有着自己的系统和语法。而其系统性意味着可以对学习者的语言,包括其偏误都能进行预测。[2]这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偏误来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将会遇到的困难,而这种预测意识是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三)生词的复现率不同,但每个生词在操练语段中都能重点重现

人要记住某个信息,主要靠记忆。第二语言的学习也需要记忆,而这种记忆能力体现在对第二语言知识的保持和再现。有的研究认为人要记住一个单词需要重复10次以上才能记住。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生词复现率的提高会增强生词的记忆。生词的复现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生词运用的频率。根据我们的样本以教师教授《博雅汉语初级篇Ⅰ》中第30课生词为例:

由图表所示,实词性的词语重现率大于功能性词语,教师在操练的过程中有所侧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增加或减少生词的复现率。例如“半天”这个词是一个抽象名词,一种意思表示一天的一半,简称半天,而另一种意思是表示时间很长,说话者带有不耐烦的情绪,如“我等了你半天,你都不来。”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是第二种意思,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抽象的概念,是难点,需要多加练习。而“光盘”这类实物名词对于学生而言容易掌握,在操练过程中就会有所简略。

然而,根据语料的分词分析,笔者发现该教师的每个生词的复现率是操练语段中最多最为核心的。笔者抽取课堂生词操练中前、中、后三个生词“收拾”“全部”“终于”,通过中科院分词系统NLPIR对样本语料进行分词分析得出如下图示:

从如上的图示,我们可以看出除标点符号以外,“收拾”“全部”“终于”三个词在操练语段中的重复次数是最多的,这说明该新手教师对生词操练的重视度和把控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五、总结

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交际,教师的课堂用语是为了实现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目的语。然而,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对教师课堂用语的要求就有所不同。教师的课堂用语需要“因材而定”“因时而变”。对新手教师而言,不应以经验不足而否定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应该重视新手教师在理论知识学习后如何进行实践的情况,观察其是否内化前期培训的理论知识。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新手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汉语初级课堂中应注意的相应特点。但不可否认,由于执教时间较短,缺乏教学经验,因而缺乏语法敏感性和预测性。根据这一现象,可建议在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时,重视学生偏误的了解和积累,重视汉语语法的学习和掌握。

笔者希望通过对新手教师汉语初级课堂用语特点的研究,能够更加了解教师课堂用语的运用,寻找更有效的输入语言方式,提高教师课堂用语的使用效率。

注释: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50―351页。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07年版,第82页。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

[2]刘颂浩.第二语言习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吴丽君,王祖嫘.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4]卜佳晖.汉语教师课堂语言输入特点分析[D].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5]郑重.汉语初级阶段教师课堂语言的考察和分析[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饶勤.对外汉语教学语言特点及量化分析[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02).

篇(10)

可以看出,对外汉语网络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较缺乏,这一方面有较大研究空间。

一 调查目的和调查结果统计

关于网络资源这个概念,本文采用刘畅的定义:“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学习者会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对其汉语学习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的学习资源,包括基于网络的汉语课程,互动性的学习社区和基于网络的学习工具等”。虽然在1999年有学者指出“多媒体――21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资源”, “毫无疑问, 网上汉语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最理想、最方便、最经济的远程教育方式”,网络的优势,网络教学的便利和网络资源的诸多好处显然早为人所知,但这十几年来,对外汉语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为此笔者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共发放问卷37份,回收37份。受访者中男性6位,女性31位;年龄分布:20~29岁4位,30~39岁14位,40~49岁12 位,50~60岁7位;从教地点有北美、澳洲、重庆和西安。调查问题共12个,主要有关于教学环境、对网络资源利用现状、教师信息素养、对网络资源态度、网络资源了解和扩展渠道等问题。

(一)调查结果

1 教学环境

调查表明,有45.1%教室可以联通互联网,有19%教室不便上网,另有35%不能上网。

2 关于网络资源使用时段分布

课前使用者达51%;课中使用者占12%;课后使用者占12%,多时段兼用者占25%。为学生推介网络资源一项,推荐者占70%,但推荐很少者达61%;有30%表示没有推荐。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哪方面教学,多选者众,最多的是“辅助文化教学”,达51.6%,汉字教学辅助也有48.3%。与学生使用网络交流一项,有48.3%表示有,22%没有。其中五十岁组占没有群体的43%,交流最多年龄组是三十岁。

3 关于教师网络资源占有量

80%的受访者了解的可用于汉语学习网站仅1~3个,了解超过10个的有9.67%;仅了解一两个软件占54.8%,完全不了解的25.8%。有83%没有听说非专业汉语网站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汉语。关于教师网络资源的培训和交流渠道,90%表示很少有机会参加网络资源交流或培训,6.45%一年有一次参训机会,3.2%半年有一次相关培训。

4 对网络资源态度问题

超过83%认为网站对汉语学习有帮助,但58%认为作用不大;认为非专业汉语学习网站对学生学习或许有用的人达80%之多,有6%表示没有什么用。对网络资源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评价,认为好和一般的各占45%,有9.6%认为作用发挥很不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有58%认为网络资源与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配套和同步。

(二)调查结论

综合调查所得,教师运用网络资源的时间较广,从备课到上课乃至课后都有涉及,但课前占多数;从资源运用范围看,使用广泛,不过辅助文化教学和汉字教学是多数。教师的信息占有量并不乐观,信息素养不足,而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非常少;对网络资源的态度并不积极,尽管都认同网络资源优势,但并不认为网络资源在目的语环境中依然重要者占多数,且持这一观点者并非都是老教师,说明该观点与年龄无绝对正相关关系。

二 调查结果分析

(一)客观原因

调查显示,有35%的教室不能接通互联网,这是一个显见客观原因。当然也不否认现有汉语网络资源也存在一些问题,如“1权威资源少,资源质量难保证;2 资源内容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3资源更新频率慢,新鲜资源少;4 学习主体分类不清,网站受众缺乏标识”等。“再加上目前还没有广泛地将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和研究成果纳入到汉语教师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否采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全凭自觉,从政策与制度上缺乏引导与支持。”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导致教师不积极利用网络资源的客观原因之一。

(二)主观原因

教师对网络资源并不看好的态度是影响利用的主观原因之一。身处目的语环境中,常常使师生都过分夸大了目的语环境的作用。仇鑫奕说,“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通常是看中了这里的目的语习得环境,然而,来华后能充分利用环境优势的人却不多……难度大,吸引力不够;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在外国人的日常口语交际中不太实用。” “因此虽然置身于汉语世界,但学生熟悉的汉语品牌读物十分有限,亟需教师作适当的引导。”

首先,学生在初到中国时,汉语知识和能力都较薄弱,如果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可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汉语的习惯,为以后学生在离开中国之后仍能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目的语环境中丰富的信息往往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无法筛选出其能接受并能继续学习的资源,因此来中国前积极利用网络学习者到了中国就放弃了网络学习,这与教师的引导有很大关系,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已有良好学习习惯促进网络资源使用。

当然,“利用现今社会网络传播情境具有的条件辅助对外汉语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经过教学实施者的精心选择和全程指导才能确保不偏离既定目标”,并且“在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这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量,而相当多学校教师的课外指导时间和工作多数没有计入工作量,这类看似额外的工作难以确保教师具有积极性。

三 相关建议

要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离不开一些必要条件,如加强学校硬件中对教室和学生宿舍的网络建设,“但开通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学校屈指可数,用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资源仍相对匮乏,还需要进一步扩充与丰富。”但毕竟人是最具能动性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如何应对这一局面呢?

(一)端正认识,转变观念,形成积极态度

教师和相关领导都需要端正对目的语环境的认识,正确认识和看待网络资源。正确看待目的语环境的作用,才会促使教师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过分夸大和依赖目的语环境。教师转变了认识,才可能从行动上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正确评估网络资源,并意识到搜集利用并提炼网络资源工作的复杂和辛苦,领导才能在制度层面做一些改进来促进教师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要重视“人件”的建设,“人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科教师、学生、技术统筹人员、管理者等都对数字化教学形成积极的态度。”调查表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主动提升信息素养,积极参与网络资源建设

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关注不应局限于专业汉语教学网站,毕竟专业汉语教学网站承担的任务太多,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教学的要求,我们应有开放的眼光,关注一些非专业汉语教学网站,如quizlet、flashcard等完全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还包括一些网络学习工具和可以被利用的其他语言网站或软件,等等。正如有教师指出,“网络资源众多……可见,对‘资源’的高度提炼是使网络汉语教学资源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即我们所学习的汉语网络资源,不仅要丰富,更要利用使用”。

很多对外汉语教师对专业知识比较热心,却对新兴网络资源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 “未来教师必备的素养”“是汉语教师的必备能力”,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尝试,教师才可能去掌握最新信息。了解资源离不开教师知识更新,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交流可以有力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化。教师之间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目前主要依靠教师之间自觉进行,即使是中山大学国际学院这样的学校也如此,这一点与海外汉语教学界有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形成鲜明的对比。不可否认,海外较缺乏汉语环境,集体网络资源交流和培训对教师网络信息素养提高大有好处,笔者在美国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郑艳群早就提出,“当前已有众多汉语教学信息资源,但尚无汉语教学领域的资源框架标准,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资源进行评估并结果,将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有利于汉语教学开展,保障教学质量,加速汉语教学过程,也避免重复性劳动,节省人力物力”,建议各地区定期为教师开展网络资源的介绍交流,这能扩大资源影响,也能促进教师间交流和合作。

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网络资源建设中来,有个别教师认为网络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人员的“专利”,有意“自轻”。其实“对外汉语教学资源的建设,可以通过三种渠道来完成:直接购买;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教师参与设计或自行开发。”有学者提出,“我们不但要了解IT业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技术,还要向他们提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积极与信息技术教师合作,开发和建设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四 促进网络资源利用的意义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促进汉语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常用quizlet. Flashcard等网络资源来检查和督促学生识记字词,确实促进了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与学生的网络交流无形中也会促进学生学习,因为“在网络交流中发言时需要使用某种输入法,其中不论是使用拼音输入法,还是使用以笔画为基础的字形输入法,对强化发音和字形的记忆很有帮助。”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是信息时代对汉语教师的基本要求。要满足当今社会对汉语教师的要求,就必须补上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课程。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要用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对待日益更新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只有具备这样的心态,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信息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需求。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是真正实现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途径。当今汉语师资缺乏,要想真正巩固汉语教学的成果,必然离不开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相信有学生在离开中国后仍然有继续学习汉语的愿望而苦于缺乏指导,如果能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能远程指导,那样必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扩大汉语影响,把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做得更扎实。

参考文献

[1]刘畅.汉语网络学习资源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语文,2013(11):16-20.

[2]杨慧芬.多媒体――二十一世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手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9(1):51-54.

[3]徐娟,孙德鑫.基于WWW的远程对外汉语教学课程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1999(6):12-15.

[4]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46-103.

[5]周渡.利用网络情境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J].社会科学家,2011(10):134-136.

[6]徐娟.论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的硬件、软件、人件与潜件[J].现代教育技术,2010 (2):55-57.

[7]徐娟.论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J].外语电话教学,2007(8):63-68.

上一篇: 项目计划书 下一篇: 土木大类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