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5 02:57: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篇(1)

有效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课程内容。因此,衡量有效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应该是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高低。

开展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目的和明确各个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程度;第二,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摆脱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如何开展初中地理有效教学

初中地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为学生开拓眼界、掌握基本地理常识奠定了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笔者认为开展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的是教育群体特点,教育方式要适应教育群体特点。初中生群体的特点是自律性差、好奇心重、专心程度不高。因此,采用讲解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枯燥,教学效果较差。而地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地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出发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的好奇心,再通过在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渗透知识点,这样的讲解方式容易吸引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在讲解季节变化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先自由发言谈一谈四季的变化特点,然后让他们思考四季是怎么形成的,最后再慢慢渗透地球公转的知识点。

2.借助多媒体设施,加强情景教学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发展,抽象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教学。借助多媒体设施,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地理相关影片或展示一些地理相关图片,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影片和图片直观的了解到各地的气候特点、地理形貌。通常,图片和影片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学生产生深刻印象后,地理教师再通过知识点讲解,让学生理解这些气候、形貌形成的原因,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笔者认为,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相比,初中地理教育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通过情景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展示世界各地不同的形貌、气候,展示南北极的寒冷、赤道的炎热,会让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奥妙多彩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自发的去探索地理知识。《国家地理》杂志和相关的视频以生动的方式诠释了地理学科,可以作为初中地理教学中参考的重要多媒体素材。

3.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体系

地理是一门知识点很多的学科,各知识点之间看似琐碎无序却又是彼此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网络,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可以在学习一个地区时,将这个地区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所在时区等情况综合起来讲述,让学生能够对一个地区的特点建立全面的知识体系。

另外,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与理科交叉的学科,有一些计算规律存在于自然现象之中,如公转、自转现象,经度变化引起的时区变化计算,纬度变化,坐标概念等。要将具有相同内在规律的知识点归纳在一起讲解。比如,先让学生掌握时区概念和时区变化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计算从中国的北京到美国的纽约时间的变化,以及北京到东京的时间变化等,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4.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理念。因此,在开展地理有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式的作业,如让学生自己查资料选择一个最美丽的地方和同学们分享,向同学们讲解这个地方的位置、地理形貌、气候特点等。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促进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也加强了学生们之间的学习沟通。

同时,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如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实地去考查周边某一地区,根据学习的地理知识分析该地的地理特点和形成原因,最后小组合作形成小组地理报告。另外,当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的解答不一致时,教师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们展开充分讨论,这样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开展初中地理有效教学,要注意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加强情景教学,丰富教学方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强知识点之间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地理在初中阶段,中考不作要求,学校不重视,老师上课只是把大概内容一讲,学生在书上一画,学生把它当副课看待,认为地理学习,只要看一看书,背一背,记一记就可以了。到了高中我们教师要转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和学法,介绍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重要性,高中阶段的要求,高考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地理的学习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和升入高等院校深造奠定基础。

二、调查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

在上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学生初中地理学习情况进行书面调查。认真阅读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

三、认真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

初中阶段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高中阶段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从内容上看,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进,广度拓宽,梯度增强,角度多维。只有认真学习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根据学生调查结果,并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内容,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四、教学过程的衔接

初中阶段,基础知识点比较多,但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很少谈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学生容易淡忘。进入高中以后,学生要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上初中教材,并在课前预习,在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中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如高中必修3“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部分,涉及到初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中的中国政区(中国在地图位置,主要邻国及领土组成;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名称、简称及在地图上位置);中国地形(五种基本地形及特征,中国地势特征,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名称及位置);区域差异(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概况,我国南北、东西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等知识点,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前提下去学习,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篇(3)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的数量(增至9门课)、容量增加了,在高考面前负担也加重了。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地理教师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见解。

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

初中阶段地理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初中地理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地理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地理课仍然是不被老师、家长、学生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一初期,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地理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地理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教材发生了一些变化。江西地理高考模块分别是:必修部分的必修一(自然地理模块)、必修二(人文地理模块)、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选修部分的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六(环境保护)。必修一当中一些系统地理中非常重要的原理和规律一直贯穿在高中地理之中,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高一阶段地理教材的知识是基础,是重点,也是难点,又是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比重较大的部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一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为今后两学年的地理教学做准备。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

1.学习观念转型

教师在高一第一节地理课上就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把原先思维中基本概念,哪怕是一知半解的概念作为基础,让学生尝试接受高中系统地理模式,使其逐渐适应高一地理学习。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地理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地理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由原来地理是副科转变为地理是高考科目,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地理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

2.考试观念转变

考试观念对现在学生和家长的影响很大,是否属于必测、必考的科目直接关系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程度。要让学生了解到高中地理学科考试在文科中是必选科目,考试成绩能否达到B级以上直接影响其是否被本科学校录取。即使是理科同学,也必须要参加每年举行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普通类考生,成绩需要达到C级以上。初中生进入高一之后,对地理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地理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

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转型

初中地理的教课形式和应试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甚至于造成部分学生轻视课堂学习,只是把它作为“学科调味品”。有的地理课堂甚至于被其他科目占据,老师、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一下,因为在学生看来地理可以不看、不记、不理解,考试时在书本上找一找即可,使初中地理课出现间断性、应试突击性的现象。

高中地理课要求学生重视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会思考、会探究。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问几道“我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注重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

学习地理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如阅读相关书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获取知识,拓展知识面。

二、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篇(4)

一、扎实个性化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个性化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个性化备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在一体化讲义基础上的教学流程与实施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的即时反思与总结。其中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是前提,教学流程与实施的设计是关键,教学反思是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的保证。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明晰。在备课的过程中,由于重难点经常是一起提及,所以在分析时往往把两者混淆在一起。但是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突破在上课过程中是有区别的,我理解为是重点中的难点,更讲究方法和技巧。

教学流程与实施的设计。教学流程与实施的设计主要包括旧知督查、知识建构等环节。旧知督查,重点在于迁移性试题的设计,把对知识点的直接考察转换为联系实际的试题。知识建构重点是引领学生思考活动题的设计,对整个课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训练反馈重点在于针对学生的易错知识点,通过检查反馈能真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总结归纳的重点是知识模型的搭建和思维方法的总结,以期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反思与总结的实施。反思与总结的环节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时反映出来的问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灵感思路,整堂课的表现与效率,课后学生的询问情况等,整个知识体系的融合。反思与总结要即时也要有延展。

二、提高学习地理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能持续的保持,对于地理教学的实施有很大益处。个性化地理课堂是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做了以下的思考和实践。

1.用小实验模拟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中有很多实验可模拟,一方面,自然地理的部分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地球自转、公转、大气运动。有的教师用乒乓球做模型,有的拿地球仪做模版,在地球自转部分很实用。我的地球公转的模型设计是:用铁丝将三个不同大小的球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动态模拟地球绕日公转和月球绕地球公转,效果良好。

我在教学人口、城市知识点时,师生互动建立了一个区域模型。将学生分为小组(6—8人),制作完成模型的不同部分。在模型中设置城市、乡村、过渡带;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交通线路网、绿化带等,设置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必修二和必修三知识讲解时,既形象生动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

2.用地图和图片承载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载体。地理试卷大多是以图形和图片作为载体,结合地理知识点来考察。所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从各种资料、媒体中搜索收集地图资料,既让学习有了新的载体也刺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地图册也是学习的好帮手,初中地理教材中就有很多地图形象生动,如中国干湿区分布图、广东珠三角的基塘农业实例等,还有很多实事材料、如神九等。将这些材料都运用到课堂中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打造个性化地理课堂

新课改的初期阶段,课堂模式在不断创新。某一阶段,教学主管部门要求课堂应该按照某种固定模式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能形成个性化风格课堂,但是这样的模式不一定与自己适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研究与时间,我有了以下的一些思考。

1.以有效载体为教学前提的新授课模式

新授课的内容不同就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必须借助教育载体。一个好的载体肩负着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更有对课堂承上启下起主线的作用。运用最多的载体是地图册,在这里我更提倡让学生收集资料,不管是湘教版、人教版还是鲁教版,每个版本上都有设置学生收集资料的活动题,鉴于课时和安全考虑这样的活动题大多都没有实施,但是这样的省略却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学生失去了动手锻炼的机会,所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果只是坐在教室中进行就变得纸上谈兵,这样的高校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只停留在理论角度,所以教师经常会感叹出“现在的学生能力太差”的结论。地理学科也应该建立实验室,包括室内实验和课外实验,实验的运用尤其是在自然地理知识讲授中多用。比如,大气圈、天气、气候等等。单纯的用PPT演示,图片丰富多样,学生缺少了实践感知,题目会做了,原理不能真正的弄透,使学习缺少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实验既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感性认识也对理性认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并为大学输送会学习地理的人才,真正的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以知识建构为主的复习课模式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复习阶段知识的建构很重要。例如,必修一模型的四章,每章小结会将知识网络呈现出来,在掌握的基础上把每节的内容小结充实进去。必修二、必修三按照此方法同样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内容的具体填充。新课是微观学习的过程,复习的过程更注重对知识的宏观把控,有助于学生领会教材知识点间内在联系,并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有助于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必修一的自然地理、必修二的人文地理都是必修三地理知识的载体,在区域的基础上将自然和人文知识结合的方法。

知识的运用是建立在掌握的基础上,高中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制的,那么通过适当的读与练还是有效的办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是地理复习时的真理。记忆是浅层面的方法,通过记忆的理解才能有效的学习。

课堂练习的选择上要注意,在课时很紧的阶段用优题带动知识点的滚动,既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又能巩固知识,见效很快。

篇(5)

1 以衔接为出发点,改革化学内容结构

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分层讲解,而对于有的知识点却与其他知识点分离,要进行单独的讲解,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系统化,使得这个知识点难理解和难记忆。因此,做好知识的衔接,改革化学内容结构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

1.1 以“织网”方式进行知识点衔接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高中化学的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初中化学知识的介绍只是属于常识性的,并没有构建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其知识结构的主干是以物质分类进行介绍,每一章或者每一节的知识也只是针对重点来讲解,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独立的,很少有联系。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其知识的主干是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能量变化、元素周期律。高中化学必将要从初中知识的点扩展到面,将知识点加以补充,将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地联系起来,变成一种知识网。以实现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可以从化学知识中构建一个系统的体系。有些化学知识在初中没有涉及或者缺少,在高中化学中有所体现,那么高中化学讲解时就要与初中相联系,以作为知识点的补充,比如,在初中化学中没有学习由溶解度的内涵而进行溶解度的计算,那么就要在高中化学刚开始就要将其作为衔接展开教学,为高中化学的开端奠定好基础;在初中化学中没有将氢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那么在高中必修1第四章就需要进行一个衔接,为非金属元素的讲解奠定好基础;又如初中忽略对盐、碱、酸、氧化物分类的知识点,那么就要在必修1第二章中进行相应的衔接,联系物质的分类进行讲解。再如,SO42-、Cl-的检验被初中化学忽略了,那么就需要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进行补充和衔接,为学习必修1的知识奠定好基础。

1.2 以“阶梯”方式对教学难度进行调整

我国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初中化学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难度,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其难度还是很大,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后,因为基础薄弱,使得高中化学的学习难度增加了,也为学生制造了压力。尤其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使得高中化学无法将难度降下去,这就又提升了初高中化学的难度。而且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为考试而进行教学,对于中考和高考的考点进行讲解,而忽略其他知识点,这就使得化学知识体系的不完整,知识体系处于分裂和脱离的状态,也就是无法实现知识点的联系,因此,做好知识点的衔接,对难度进行调节是必要的。以“阶梯”方式实现教学衔接是一种重要的改善方式。要循序渐进地增加化学知识的难度,这样学生才能容易接受。比如,在初中化学中降低了氧化还原反应这个知识点的难度,以得失氧的角度简单介绍氧化还原反应,而在高中就要逐步提升难度,首先,氧化还原反应以化合价的高低角度来认识;其次,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得失的观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进行配平的方法,这样逐一提升了氧化还原的难度,最终不但让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配平的方法,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生也较容易接受。

2 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衔接

由于初中化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力图帮助学生找到教学方法,治安要简单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然而高中化学不仅提升了化学知识的难度,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也比较抽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因此,初高中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那么学生由初中过渡到高中,很难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然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2.1 应用教学方案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案的应用不但为教学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之前,教师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然后根据此方案进行教学。首先,在新课开始之前,让学生进行预习,以整体掌握即将要学习的知识脉络,构建一个学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样教师在讲解时就会容易很多,学生针对自己预习没有弄懂的问题可以着重听讲,同时可以为实际的化学知识运用奠定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化学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并设计一个学习方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主动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设计教学案时要特别设计哪些初高中相联系的知识点,做好衔接。

2.2 运用情境教学方式

篇(6)

问题一:多――新课本容量大,有些章节内容过于庞大,课时不足,特别是必修一按四川省的开课计划根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新教材的内容多以图片为主,文字材料很少,直观了许多,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而知识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专业知识比较强,内容就很难说明。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要求2课时完成,无形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课时的安排就无法相符。而有一部分知识比较新,广大一线教师在理论上能够了解,却没有接触过。如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作为大学教材的知识,教师也少有机会感受地球内部各个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讲到了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大部分基层教师没有接触过遥感图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教学和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特别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会导致他们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对策:课时自行调整压缩,地球运动部分知识花4~6课时,必修1第三章和第四章知识点则压缩时间;借助多媒体;用生活中的实物类比教学。讲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用煮熟的鸡蛋,从鸡蛋的结构给学生展示;学习地理信息技术遥感图,可将四中遥感图片(GOOGLE地图)(图1)分发给学生学习交流。

问题二:难――教学内容难以把握,课本上没有涉及;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说明的知识,教材中出现是否要讲,程度如何把握?

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要深到什么程度?是否按高考深度并拓展?考试难度怎么定?高考如何考地理?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是否必须开展?如何开展较好?课程进度能不能赶上?考试时是否涉及案例研究?在这次高中地理新课改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被删减掉了。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中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对比图给去掉了。这个对比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平时上课时很难给学生讲解清楚,再把这个图去掉,学生就更理不清头绪。再者,现在的一些辅助资料和平时出现的题目中,有时候还会把这个问题作为重难点来考查。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对气候知识的介绍用P39~P40不到两页的内容,而气候是整个高中地理学的核心知识,也是高考的主干考点。这就需要教师补充大量关于气候的知识和资料。还有必修1第三章问题探究――研究利用南极冰川解决阿拉伯缺水问题;必修3第一章问题探究――新加坡,第五章问题探究――南水北调。

对策:严格按照四川省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如进行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时,为了比较气压值的高低,需要跟学生及时补充初中物理有关气压的知识。而对于老教材中涉及的大气垂直分层,新课标不做要求,且教材中未涉及,可以不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问题三:缺――农村教育边缘化,课程资源缺乏,教学资源不能适应课改要求。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方式,也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地理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四两拨千斤,深入浅出地教学,让学生明白一些复杂的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如必修1关于气压带风带部分的知识、水循环、常见天气系统部分知识等。2013年泸州市优质课比赛,谢燕老师所讲的常见天气系统,就利用动画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了这一过程,效果显著。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学习轻巧。而目前多媒体在我校没有普及,仅有2个多媒体教室,像泸州二中、泸化中学、天立中学等城区学校要求必修课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也配备笔记本电脑,可以及时在网络中找寻相关的教学资料。

对策:我校省级科研课题《农村中学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提倡教师多利用多媒体上课,抓住一切资源,采用视频教学等直观形象的手段。我校每年评选科研课题,地理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并多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问题四:灌――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为了赶进度,又出现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目前,班额较大是我省课改的一大阻力,上大课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而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对策:采用歌曲导入法教学,我校胡高洪老师开展了针对歌曲导入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科研课题研究。

开展学生活动。2011年11月13日,我校开展了“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泸县四中地理绘图技能大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地理。我校校园网有本次活动的新闻及图片。

二、地理新课程改革中的反思

四川地理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没有回头路,改革过程中出现困惑、困难、问题、挫折在所难免;无论多么矛盾、多么艰辛、多么复杂,我们地理同仁要坚定信心,相信课改的初衷“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教育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点是绝对没错的。我们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和提高教学水平。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反思:

① 学:积极深造和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做一个学习研究型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篇(7)

现在大部分中学地理课堂依旧是传统的“旧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大批量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而导致有些学生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效率低下,从而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改变教学现状,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国内外有关专家近年来对思维导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是由关键词或者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它和大脑本身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如果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比如,教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是本章最难的部分,涉及初中地理、立体几何、物理知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等,有的学生初中地理没学好或者没学,立体几何也还没学,高中物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还没有学,所以学生要学习这一节是很困难的。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本节的学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但预习不是简单地把书看一遍,笔者将本节的思维导图印发给学生,如图。

通过思维导图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本节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难点重点有所了解。上课时,通过比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述地球运动的意义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并结合思维导图来完成,这样借助思维导图,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课堂上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地理板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上,板书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很多时候的板书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多以线性板书呈现出来。而传统的线性板书形式强调表达完整,书写内容较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同时,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笔记,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必修二农业以农业第一课时为例,通常的线性板书如下面左图:

直线的、单维的、单调的线性板书形式难以刺激学生自然的发散性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右图的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3.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复习以往的地理知识

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小高考复习期间,对必修2“农业”和“工业”这两张知识点的复习,笔者借助思维导图,上课之前在黑板上把板书框架画好,上课时边讲边填写,通过这样的对比联系,老师上课顺畅,学生记忆比较快捷,让学生抓住“具体的地域类型”和“区位因素”这两大主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在课后活动中利用思维导图,巩固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设计的知识脉络图为教学基础,将教学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点,教学中的重点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等等,在图中标出来。并对这些重难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而对于重难点之外的其他知识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引下,以课题为基础,建立多组课题。通过小组之间合作、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得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题中一直保持激昂状态,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五章地理环境的正理性这一节,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先把学生分成四小组,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讨论,然后各小组根据阅读情况画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思维导图。最后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把思维图展示出来,有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就是图中的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质是水文、地貌、土壤、植被、气候统一的演化过程。

三、结束语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42-01

一、如何引导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和维护良好的注意力,情绪和动机状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达到愿意、乐意、会学、善学的效果,并能正确评价学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学会使用教材。初中地理教材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本工具,又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学生能够重视教材,在课堂上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做自学笔记,回答问题等不同的途径来完成课本的教学任务,初中地理教材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程度,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考虑,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教材。

2、学会使用地图。利用初中地理教材上的地图获取信息,使学生能够有计划的、有步骤地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建立空间观念,形成了脑中地图,无图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地图上独立获取知识的地理能力。、

3、充分利用地图。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应充分利用地图,把地里知识落实在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的直观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各种完整的地理表象,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足的“原料”。经常读图、用图。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更加完善,到需要时,脑子就像放电影一样自然,准确地显示出一幅幅“有血有肉”形象生动的图像,由学生自己看图、读图,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后解答问题,教师引导后得到正确结论,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激活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

二、用科学的方法记忆知识点

1、对比记忆法。对比记忆法的优点是能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前建立联系。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来帮助记忆。比如,中国的河流有长江和黄河,虽然它们的所在地、长度、流经面积都不一样,但由于它们都是中国重要的河流,因此,可以通过对比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它们的相关参数。

2、归纳记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既要系统地学习知识构架,还要背诵它散乱且繁多的知识点,比如:各种时区、经纬度、气候类型等。如果不善于通过归纳来学习地理课程,那么,它会让你耗尽力却依然云里雾里地没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会听课,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能力的发挥主要是在课堂上,地理知识的获得和巩固也是在课堂上,可以说,课堂是初中地理教师发挥教学水平的的主要阵地,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天地,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堂听课讲究技巧性和实效性。

1、“读”

初中地理教师安排指导,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读图,教准确地勾画、标注出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图像中的重要界线、范围与注记等,使学生读图的良好而规范的习惯,掌握读书、读图和自学的基本方法。

2、“动”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动脑、动口、动手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恰当安排,有机地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内,让学生“动”起来。“动”的核心是思维活动,是学得生动活拨,而不在于形式上的站起、坐下、齐声答问次数的多少。

3、“练”

是指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巩固强化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启发训练思维,形成各种能力的训练,练习要讲求准确性和创造性,首先落实基础题。在做题时,一般按照以下的思维训练:(1)审题。即明确要求,抓住核心,找出关键字眼;(2)剖析题意,回忆知识点,联想地理图;(3)突破难点、关键、形成思路,明确解题方案,完成答案;(4)对题目进行引申和变换,从而开阔思路,探索规律。设计题目切忌一看就会,似曾相识,初中地理教师应精心设计,安排“练”的材料,“练”的时间,把“练”贯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评”

是指学生或初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口答、笔答、训练、操作等练习答案和结果的评析、评价、评讲。初中地理教师应抓住一切学生练习训练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进行评讲或由教师对学生答案进行评析,以便及时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牢固掌握哪些易混易错的重难点知识及规范化的答案,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四、如何对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改革

1、如何实现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也有师生互动,但是这种互动不过是简单的问答式,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原有水平上徘徊;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备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根本不理想,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主动参与发言,特别是提出不同的见解。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502

一直以来,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以“副科”的学科地位存在的,师生对地理科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普遍薄弱,与高中的地理学习以及高考的要求严重脱节。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的匮乏成了高中地理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许多人为或非人为因素所致的差异,只有洞悉这些差异,才能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点。

1.知识内容:浅显深奥

初中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内容较为浅显;高中地理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而是学习系统地理和应用地理,知识有些深奥、难懂。

例如“地球的运动”的内容,在初中地理《2.1.3经纬网 地球的运动》(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需简单理解有关概念、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不同、四季划分等现象;而在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人教版必修1)中,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等,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如线速度、角速度等,其中的很多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

2.学习范围:书本生活

初中地理学习侧重“现象”,学生一般达到“2W”即可,即知道“是什么(What)、在哪里(Where)”这些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就行;而高中地理则重“原理”,不仅要知道“2W”,还要搞清另外的“3W”,即“为什么(Why)、何时形成(When)、将来怎么变化(Will)”。后者紧紧和自然、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显得比前者更重要。一句话,高中地理就是生活。只有深刻地了解自然社会生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对于从初中刚升上高中的学生而言,地理的学习有着强烈的“跨度感”,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才行。

例如“气候”的学习,在初中地理《4.1天气与气候》(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知道主要气候的主要分布区域,会根据图表判断气候类型即可。这些要求看看书本即可达到。而在高中地理《2.3天气与气候》(人教版必修1)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如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等难以理解的地理术语也随之出现,更加要求学生借助现实生活去感悟、理解与掌握这些地理知识。

3.教学方式:记忆探究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主要受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所限,多属于“经验记忆型”,即以教师讲解、谈话和学生背诵地理课本内容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即使课改后,也仅仅在口头上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实际操作中还是主要靠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而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读图分析、l现并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学习方式由初中的被动接收变为主动获取的“探索理解型”,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才能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学好高中地理。

例如,初中地理《2.1认识地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基本数据,熟记地球仪经纬线特点、南北半球、地球公转自转等简单知识;但到了高中,仅靠记忆是不行的,关键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理解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人教版必修1)一节,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设计实验―观察―检验―评价―得出结论一系列环节,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等相关知识。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笔者所在地区目前高一使用的人教版地理教材,与初中使用的湘教版新教材并不配套,导致地理教学衔接中出现许多问题。

1.如何实现地理知识的梯度衔接是主要问题

纵观现行的初高中地理教材,不难发现知识内容的衔接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仍以“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有一幅很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并在图下附有公转特点等说明文字,很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属于介绍性的,中考中也很少出

[基金项目]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初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衔接研究”,课题编号:JYYB2014190。现此章内容。但在高中地理中,这一章却要求学生“十分精通”,在高考中关于此章的难题经常出现。学生对类似的巨大变化感到不适应。

总体上看,初中地理大多使用感性材料,内容通俗易懂,成因或规律性知识不涉及,知识点间无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容易忘记。而高中地理涉及许多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以理性知识为主,探讨其成因和变化规律,系统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更强。这也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知识衔接的梯度问题的原因。

2.如何加强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是关键问题

比较一下现阶段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程标准可知,二者在理念上存在着不同。前者主要涉及社会与自然两方面,并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教材内容的编排相对简单;后者在初中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人文和科学两个领域,目标更加明确,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首个理念提出来,需要学生从了解、知道地理知识,提升到探究、分析与应用地理现象等。

从初中地理课标理念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到高中的“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同样要凸显“生活中的地理”,但高中却要体现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强调融入社会、自然,体验环境与生活,提升自我的应变与适应能力等。所以,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标理念的无缝衔接,在高中经常穿插一些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让学生自觉培养地理素养,培养生存能力等,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3.如何面对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的错位衔接是现实问题

具体到现实教学中,虽然现在不提倡“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但是仍要面对当前的考试。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应试能力培养中,普遍存在教学的错位衔接,这也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之一。比如,地理试卷中已经或将要出现“现场问答题”“野外考察题”“角色扮演题”等,以发挥学生的地理潜能,增强试题的趣味性;又如,地理试题中有很多涉及人类、自然方面的热点问题,尤其在资源、环境和保护、人口、粮食等方面,更加突出……这些考查题,在平时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少会涉及,但在试题中却常见。因此,地理教学与地理考题之间的错位,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现实问题之一。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点

初高中地理知识有许多衔接点,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并且以此为教学突破口,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地理课标要求,全面把握这些衔接点,从而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例如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与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内容中,就存在许多衔接点:七年级的“城市问题”与高中选修4的“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八年级的“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与高中选修4的“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七年级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在村庄演化为城市过程中,规模、建筑风格、人口以及生活方式发生的改变,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高中地理“城市区位”活动中的“解释城市在中纬度、河口及滨海平地河谷分布密集的原因,据图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形成与自然经济区位的关系”等等。初中地理教师尤其要在这些衔接点的教学上下些功夫。

2.抓住初中地理教学的“区域”这条主线

初中地理教学以区域地理为主,并以区域作为地理研究的基本单位,而高中许多地理原理内容的引入与探讨要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具体案例加以说明,即地理现象的发展变化要依托一定的空间位置来呈现,可见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教W中,要抓住“区域”这条主线,地理教师要通览高中地理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对初中地理内容进行拓展或加深,为学生将来的学习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对初中生的读图定位分析等能力进行培养,要求学生从地图中找出相关区域的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板块、半球等各个位置,形成空间表象,建立空间概念,为高中阶段将要增加的大气环境与洋流位置等空间形态和结构等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降低其难度,让学生将来在高中能体会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途径

地理知识涉及面较广,包含很多学科的内容。高中教师往往会列举相当多的非地理学科的知识或常识,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而初中生的地理知识面不宽,对较为常见的地理常识也不是十分了解,对曾经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常常遗忘,这就增加了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难度。

因此,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学好地理教材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地理实践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使得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更容易。例如,让学生观察分析码头港口的选址、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城市规划中商业区的布局等。有条件的初中学校可结合区域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文化,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地理校本教材,这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也大有帮助。

篇(10)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学好此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使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我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①是兴趣,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应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

②是基础,难度不一定很大,但要紧扣课本,认清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③是地图。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喜欢地图。

二、“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三、“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

四、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五、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上一篇: 民主生活会发言 下一篇: 单位读书月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