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04:59: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时事政治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寝室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内外因分析
1.内因分析和管理
寝室文化对学生生活在学校中3年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里不得不谈到学生寝室制度,首先,寝室制度文化的健全与人性化,是大学生在寝室基本生活的制度保障,大学生要想在寝室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必须要求每位大学生严格遵守寝室制度,这样才能在学习中投入足够的精力。而要求同学们能够共同遵守,则需要道德和价值观的认同,如果一个寝室卫生没有人打扫,同学的作息时间无规律,很难想象这个寝室的同学能100%投入到寝室文化中。其次,学会良好的人际交流,培养自身的人际交流能力,是同学们在寝室中必须慢慢思考和处理的问题。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第一次尝试处理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寝室成员的一举一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长远来看,如果一个学生在寝室不能和其他同学很好的交流,那势必会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所以,在创建寝室文化中,人际关系对于该宿舍也有很大的影响。然后,随着电脑的普及化,寝室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网络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合理控制电脑网络文化对于寝室文化影响,通过思想政治来正确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电脑网络成为学习的工具必须坚定不移。随着网络的出现,他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学生如果娱乐多了,会使学生们减弱学习风气,减少对于学习话题的探讨,那就更加不会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做人道理,做事情的原则了。
2.外因分析和管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创建寝室文化,加强学生党员、学生辅导员等先进学生代表也应起到带头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学习寝室,加强大学生寝室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寝室建设提供有力指导。追求和谐。共生理念是要求寝室公共环境和谐,制度和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和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强调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学生基础文明水准。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弱势现状及消极影响
1.经济弱势群体经济压力大,易自卑失落。大学生经济“弱势”群体,即所谓高校贫困学生。大部分贫困生生活费和学费的压力比较大,在理性消费、节俭开支的状况下更多的是捉襟见肘。但有时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经常穿名牌服装、不断购买和变换越来越贵的手机和电脑,贫困生容易产生严重的失落心理。2.身心弱势群体敏感脆弱,易诱发诸多心理疾病。身体残疾大学生自尊心、自卑感较强。心理“弱势”引发的各种危机更是层出不穷,也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大学时期的压力来自学业、就业及感情等诸多方面,高校学生由于心理危机走上极端的案例也很多。3.地位弱势群体适应能力不强,易患得患失。大学生地位“弱势”群体指由于学习知识、专业技能其他素质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在参加各类比赛,例如体育比赛、教学技能大赛、社团活动比赛等方面没有突出表现,和同学们相处不容易。他们受到的关注度较弱,在获得各种奖项和担任班干部方面竞争力都不大。这些学生常常存在失落感,自信心严重缺乏,导致他们的能力难以施展。他们不善于参加集体活动,做事又容易盲目从众。
二、和谐社会视域下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促使其自我教育。首先,父母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交不起学费、住宿费的经济弱势群体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占大多数,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强,缺乏自信,不能正确看待困难,情绪消沉。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带来的心理变化。其次,大力倡导“教育关怀”的理念。经济、心理、生理弱势大学生,有的人自尊心极强,拒绝他人帮助;有的人依赖性太强,自己不愿做一点努力;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典型案例的宣讲,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深刻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方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充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1)注重诚实守信教育。个别学生造假、骗贷,不及时还贷等行为都是失去诚信的行为。诚实守信是弱势群体大学生做人做事的根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例如,建立诚信档案,或者建立规范的诚信评价体系。在奖励方面要倾向于重诚信、守承诺的大学生。(2)进行挫折教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可能遇到挫折和困难,一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克服浮躁紧张的心理状态,用挫折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法,创建一个逼真的环境让他们进行心理训练,从而锻炼其抵抗挫折的能力。(3)推进创业教育。首先,要激励和发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兴趣、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其次,要指导他们认真选择创业形式、创业项目,制定科学、规范、合理的创业计划书,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全国的创业计划大赛,既锻炼了创业能力,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4)感恩教育。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学会感恩,一是感恩父母,无论经济条件如何,都要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二是对救助者的感恩。在自己经济状况好的时候能够主动帮助他人。三是对生活的感恩。只有对生活持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保持对生命与生活的激情。(5)成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弱势群体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一是自我设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势、劣势、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一个合理职业发展目标。二是自我行动。走上社会后,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岗位的要求灵活地调整目标。三是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包括检验、控制、纠偏等环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以保证具体目标的实现。4.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用心去关爱弱势群体大学生,走到他们中间,深入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其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能力。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激发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指导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三要不断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掌握新的教育方法,为弱势群体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帮助。
作者:曾昆 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1.1有助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现在的大学生“生在蜜罐里,长在红旗下”,从小生活在家庭、学校营造的良好环境中,对国家的真实国情缺乏了解。通过社会实践能够让他们对我国发展的真实现状有最直观的了解,让他们能够真正有所想、有所感,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2]。
1.2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所谓社会实践,就是将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在实践中来检验、发现自身理论学习的不足之处,用实践来指导理论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逐步加快,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大学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教科书的更新会远远滞后于社会的需求,这导致学生刚学到的有些知识在他们离开校门的时候就已经落伍,这就要求学生到社会中去验证自己的所学,并让他们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在社会中更新自身的知识。[3]
1.3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今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一直备受呵护,家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室环境,从小到大很少遇到挫折,这导致他们平日里自视甚高,可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显示出信心不足、垂头丧气。因此,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成为如今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症状,这些学生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经常会难以适应社会的环境。而社会实践就为他们提供一个缓冲的机会。社会实践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让他们在实践的挫折与困难中逐渐锻炼其意志,培养其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使其毕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存环境。
1.4有助于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时候不是独立的,需要在一个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去共同努力协作完成任务。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逐渐了解到每个人的优点及其对团队的价值所在,了解到团队中每个人的职责,了解到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其中逐渐学会如何去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与同事的关系、与指导老师等的关系。通过团队学习,大学生会树立应有的责任心,学习别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素。
1.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调查显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差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与大学生自身素质不匹配这两方面。[4]择业观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匮乏,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理性、更长远的择业观。调查显示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集中在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个性特长等方面。社会实践能够让学生对更早的知道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他们能够较早地针对企业要求拓展自身素质,在将来的就业中占取先机。
2.当前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自80年代开始,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和各个高校的努力下,社会实践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越来越贴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老师认识不到社会实践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认为社会实践只不过就是学校交代的一项没有多大意义的工作,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应有的指导。而部分学生则不知道社会实践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最重要的,而去参加社会实践只是浪费时间,经常随便找个单位盖章敷衍了事。由于这些原因,导致社会实践在好多学校和学生那里失去了其原来的价值,而成为一个应付的差事。
2.2学校与企业的脱节
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学校主要进行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究,而企业则更注重工程应用技术的开发;学校注重学生的培养,而企业则更注重其生产秩序和生产任务。这些差别导致在大学生实践安排的时候学校难以与企业寻找到共同点,实践工作难以推行下去。
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社会实践工作的一些建议
3.1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工作重要性的教育
学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使老师和学生明白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总根本上转变认识和态度,强化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参加的方式由被动的应付进行转变为主动的争取参与。只有师生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态度上转变,才能切实有效地将社会实践工作推行下去,社会实践工作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3.2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要建立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保证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制度化、有序化地进行。这就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共同配合协作进行。企业要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也要认识到大学生在企业实践对企业带来的好处。通过“官产学”共同协作,逐步建立起长效的社会实践机制。
(一)“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的“微”就是小的意思。“微时代”是以各种微媒体为载体的新兴网络时代,微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微网站以及各种APP应用软件,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和微信平台能够作为“微时代”的代表,是因为这两个媒介所传播的内容短小精炼,便于人们用极短的时间阅读浏览,还因为新闻消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微时代”不仅仅指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存在的新兴时代,还指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微”活动的时代。
(二)“微时代”的特点
1.信息者地位平等
在“微时代”人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信息,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消息没有过多的限制,可以随意抒感,可以描述所见所闻,也可以转发他人的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微时代”中信息者地位平等。
2.信息及时、传播迅速广泛
由于微博、微信的性质,各种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周边的新鲜事,消息发出后人们会迅速的进行评论与转发,新闻的传播速度比以前不知要快上多少倍;人们还可以单纯的抒感;如果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就可以邀请大家进行讨论;哪怕是随便一张图片刷一下存在感,也能够体现出“微时代”中信息及时传播迅速的特点。
3.民众参与度较高
“微时代”的特点是微博、微信者人人地位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微语录,创造自己的新闻空间,形成自己的文字空间,拥有自己的粉丝。信息字数限制在140字以内,并不需要完整的文章构思,优雅的文采,所以适合绝大多数的民众,即使文化程度不同,的信息内容也有区别,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每种文化程度的人都有自己的“微”圈子,圈子中的人会互相理解,进行评论与转发,这也体现了微媒介的价值。
二、“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
(一)“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情感表达、人际交往的需要
通过各种“微”媒体与他人互动,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扩大人际交往范围。“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性强烈,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尊重。微博和微信等平台能够让他们自由发表言论,记录生活片段,展示自我的真实想法。无论发表的内容是什么,都是他们追求个性发展的表现。大学生在“微时代”通过“微”媒体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是件很容易的事,在微博和微信中有“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这些功能能极大的扩宽人际交往的范围,去结识新的朋友。
2.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微时代”的到来成功打破了以往信息垄断的格局,网络平台的出现为大学生提供了完善的信息网。信息网络的发达使广大学子更加关注时事,关注祖国发展动向。“微时代”创新了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更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绝大部分学生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取并传递正能量;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导致现实人际交往障碍、情感表达困难
“微时代”网络的发达使得学生们交友更广泛方便。现实生活中,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制约导致学生们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想法;而在网络世界,同学们便可以畅所欲言表达真实想法。但是学生们又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微博、微信上,易变成“微博控”、“微信控”,无暇顾及与现实世界的交流[3]。一个寝室的同学建立微信群,即便在一个屋子里却用微信群聊,聊完还是各干各的事情。长此以往,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流时会感到困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障碍,不敢也羞于在人前表达自己情感,长此以往会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易患手机“依赖症”、“拖延症”,形成厌学心理
现在人们不管是走路、等车还是乘地铁,都手拿手机刷新着微博、微信朋友圈,形成习惯后人们就离不开手机患上手机依赖症,大学生更是如此。“微时代”下大量的网络信息,微媒体应用占用了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只要一做课后作业或者复习功课,就先习惯性的拿出手机,浏览一遍消息,之后才能做作业。一些社团交往活动,日常吃饭,洗衣服等事,也都是一拖再拖。这种“拖延症”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焦虑、烦躁、厌学等心理。
三、“微时代”背景下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途径
“微时代”背景下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微”平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微博、微信平台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相比,采用目前最为流行的微博、微信网络平台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大学生愿意看微博和微信。微博和微信信息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字数一般不多,所以学生愿意用一小部分时间浏览阅读,只要学生愿意去阅读,网络平台坚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微博和微信就会在学生间普及,自然而然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积极维护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微博、微信平台
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微博和微信平台后,要进行维护,维护工作包括新内容,对同学们的疑问、评论、留言等进行回复,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微博、微信平台的开放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监控学生思想心理动向的窗口,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同学们的评论和留言及时回复,会解决大学生的一部分困扰,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活动,传播正能量
网络具有直接、快捷、传播范围广泛等优点,所以可以利用学校官方的微信和微博平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利用这些媒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活动消息推送到最多的学生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可以将学生从虚拟世界带回到现实世界,让大家面对面沟通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网络平台可对活动进行实时报道,同学们可以留言发表评论,交流活动心得,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张哲思 张晶 宁丽慧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微时代”的来临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使其能够接触更多、更广的信息。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的出现,将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事件、娱乐热点、身边新闻等动态信息迅速传播到用户手中,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丰富课余生活。但是,学生在利用这些通讯平台汲取信息时也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如西方敌对势力所散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价值观、理想信念以及道德素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坚定正确的价值取向,理智、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师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讲授、报告、谈话等。教师的讲授一般是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教学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打折扣。“微时代”为学生搭建了讨论话题的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传统的交流方式,但是往往会存在学生不愿意与教师谈话的现象,教师利用谈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难以保证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微时代”打破了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彼此的看法,同时也能够评价他人的观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有关规定、社会风尚以及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宣传时,主要采用板报、广播电视报道等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没有参与到整个事件中,无法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开发性、多向性以及互动性的影响下,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会提高,而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使得他们被这些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吸引,并成为网络媒体的重要群体,学生汲取的知识以及了解的时事动态早已经超出了课本的范畴。如果教育者没有利用好多媒体网络技术,掌握的信息量会滞后于被教育者,就会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优化队伍结构,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知识,更好地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
(四)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对学生来说,由于新兴网络多媒体技术具有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的特点,因此,他们可以不受限制的对某一具体事件进行、转发以及评论。由于大学生的思想不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对社会热点问题理解不全面,因此,对于一些网络信息是否危害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并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利用网络信息煽动大学生做出一些示威游行、聚众闹事等不良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利益。网络媒体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用户,这也给网络舆情的监控与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为学
二、“微时代”背景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搭建“微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用一些前言技术,同时还要结合时代特色,有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首先,教育工作者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和掌握一些“微媒介”的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缺陷,从而在实践运用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学校内部还要建立“微媒介”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将“微媒介”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校相关领导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构建“微媒介”技术平台,并做好基本的人员配置工作,保障技术平台有足够的技术人员进行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如学校可以构建一个微博平台,组织一支专门的队伍进行平台的运行维护与监督管理,保障微博内容的生动活泼,以及应用一些创新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制定“微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和教材,利用“微媒介”的方式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做好“微行为”素质修养引导工作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作为教育对象,只能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微时代”的来临,打破了这种单向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微时代”的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当前的实时政治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探索思考能力。同时,学生要学会甄别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摒弃那些不健康、不积极的信息和文化,提升自己对不良言论以及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微时代”中树立远大理想。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微时代’信息技术,能够结开阔眼界,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鉴定自我理想,培养正确的人格,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借鉴“微时代”网络媒体优势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采取讲解、报告、宣传等方式,突出强调理论性教学,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利用新兴网络媒体技术,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采用一些视频、音频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多媒体互联网有着开放性、及时性、便捷性等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社会热点、时事政治,让学生参与讨论,适时地引入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流文化,让学生公平、公正地看待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
“微时代”的来临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中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对教师队伍的结构以及素质都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调整思想政治队伍结构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因此,要不断地引入年轻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活力;积极地引入一些多媒体网络技术人员,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开发适合学生的网络平台。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能够及时甄别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同时要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论文关键词:大学排名;政策;影响
一、大学排名概述
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经济形态的变化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变革。纵观OECD各国,“以知识经济的方式与非OECD成员国开展竞争”需要更好地创造、传播和探索“科技知识和各种智力资源,以保持持续的增长力和生产性”。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基石,作为传播、生产知识的重要机构——高校,也受到各国的重视。然而,很多国家却面临着“人口危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特别是博士生。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之争渐渐转化为生源争夺。这种全球性的竞争,也反映在各国的大学越来越重视大学排名这一能提升自身知识生产和吸引生源等能力的手段。
上海交通大学的全球大学学术排名和泰晤士报的世界大学排名等大学排名在全球影响甚大。比如,在2004年排名之后的数月间,欧盟曾召开了一次会议,就忧心忡忡地警示欧洲各国:“欧洲的大学已不仅落后于美国的大学,甚至落后于别的国家”。这一结论主要建立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全球大学学术排名中,仅有10所欧洲的大学跻身全球大学前50名,而美国则有35所。在随后的几年里,很多国家的政府机构和大学都对这一排名各种声明,有的甚至提出外交交涉。
但同时,这些大学排名生逢其时。全球性的竞争已呈扩大化趋势,而大学排名则成为理解哪个国家经济何以强大的很好的途径和工具。各国政客对这些大学排名亦步亦趋,以此作为政策调整和决策的依据,以期能在排名中获得更好的名次。纵然人们对这些大学排名存有诸多争议和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世界性的大学排名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二、大学排名的影响
大学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对于质量保障和学术声誉保持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世界性大学排名的影响和重要性。具体来说,大学排名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择校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已把学生转化为消费者的地位,大学排名则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参照来源。当然,大学排名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国内的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是进入离家地理位置较近或更容易进入的大学,对他们而言,则会更多地参照当地的大学排名。比如,日本的朝日新闻大学排名、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大学排名、澳大利亚的“优秀大学导航”和“墨尔本世界大学排名”。当地的学生会把这些大学排名作为进入某些大学难易程度和大学水平高低的参考。而对于国际留学生而言,其实,留学生在各国高等教育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数量占其本科生的20%。这些国际留学生了解国外大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国际性的大学排名或专业排名,这种方式更直接、快捷。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激增的竞争,使得大学和政府机构都要利用大学排名针对某些特定的学生群体实施不同的策略。现在很重要的一个生源竞争的策略就是用财政和奖学金的方式,相应地,大学排名中名次在前的大学的学生在奖学金的竞争上就会更加激烈,而政府也会优先以奖学金的方式资助那些进入排名前列的大学的学生。总之,很多学生会利用大学排名作为申请进入某所大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用人单位也会参照大学排名,在雇佣员工时会依照其所毕业院校的学术声誉、专业/学科排名。
2.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
在欧洲,大学排名是很多大学里高层领导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大部分的高校多由副校长或政府机构召集大学排名的分析会议。63%的受访大学承认曾因大学排名而采取某些战略上的、组织上的、管理上的、学术上的行动,只有8%的大学声称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的美国大学校长声称不关注这些大学排名。
大部分的大学把大学排名作为一个标杆或基准,出于学校管理的原因来挑选某些特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设定。很多大学会很细致地分析大学排名中的评价指标,并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对以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弱势,然后进行经费配置,往往会把关键评价指标分派给某些院系、机构或个人进行贯彻。大学排名恰好可以给大学进行激进式变革或加速改革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框架,它使得对大学的管理更加企业化,决策更有据可查。
对很多大学而言,大学排名实际上起到了质量保障的作用,特别是在那些质量保障机制较弱的国家。这也反映出民众对于院校自我评价缺乏信任。高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满意度、教学质量、学习环境与设施等等。认证与排名虽然实施过程不同,但二者却密切相关。认证提供了一种国际公认的质量观,那些没有通过认证的大学就会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认可而被孤立起来。
3.大学机构重组
大学排名也影响了大学组织机构的构成,一方面是某些机构的整合,比如合并学科相近的院系,或联合校外的学术组织。另一方面是某些机构的分化,比如通过设立某些研究系所、中心或研究生院等方式把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分开。后面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其目的不是为更高效,而是激活更多的人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以赢得更多的项目经费、生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现在高校的招生更加专业化,也更加重视市场推广和营销,因而这些部门需要与日俱增的经费和人员雇佣。很多大学都会设立配备精良的发展规划与研究办公室,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营销所需,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研究大学排名,以期提升学校的名次。许多大学会把大学排名作为学校对外宣传的噱头,往往把排名的情况在学校网站上明示,或在对外演讲时宣讲,甚至成为游说政府机构的手段。 4.发展方向的倾斜
大学排名对大学发展的方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包括课程:增加专业硕士学科课程以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模仿美国或欧洲的专业设置。很明显,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如何重新平衡教学与科研、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重新着力对那些更易出成果的领域进行资源配置。无论哪一种高校,都更加重视科研,虽然还不能取代教学这一根基性的工作,但它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
艺术、人文和社会学科鉴于成果显性相对较弱,因此这些学科非常容易成为学科调整的牺牲品。同时,应用性学科,如工程、商科、教育,也面临着类似的压力。很多高校都在对资源配置进行重新考量,如何对那些能提升大学排名位次的学科/专业进行重点投入。他们有可能投资那些原本较弱的学科/专业,以使其变得更强。而有些传统强的学科/专业由于对于大学排名的贡献度较小,可能面临着被裁的危机。比如,很多大学开展重视发展生物科学,因为这一学科相对更易出成果,因而对于大学排名的贡献度也更大。因此,很多校长可能利用行政权力对这一学科格外重视,给予更多的经费投入。
三、国家与大学发展策略
大学与国家政策、全球化的关系非常复杂。虽然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近些年发生了很多变革,但政府主导高等教育管理这一现状仍然不可辩驳。政府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相应地,也规定了达成这些目标的工具和手段,以及评价这些手段是否可行的标准。每所高校都试图实施独特的发展策略,但每种发展策略都需在国家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范畴内运行。
1.国家高等教育决策
大学排名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国家经济实体的一种重要衡量手段。尽管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排行榜和泰晤士报大学排行榜都存在过分强调科研的弊病,但各国政府还是非常重视这些排行榜的影响。它是一种声誉之争,而声誉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科研,科研强才能吸引优秀人才。
很多国家的政府机构都提议大学要保持竞争力、要对市场和学生负责、确定各自的发展定位、要成为世界级的大学,政府的这些倡议都是基于大学排名的影响而作出的。而政府对提升本国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名次,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发展策略:
一种是新自由模式(Neo-liberal Model),它是集中精力创造更大的声誉上和功能上的差异性,以保持国际竞争力。德国、日本、法国、俄罗斯及我国都是这种情况,只有为数不多的世界一流大学(一般在二十几所)通过建立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和研究生院来发展其研究实力。这是一种纵向的发展策略,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着力支持少数几所大学提升科研实力,以期能有几所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获得较好的位次。
另一种是社会民主模式(Social-democratic Model),它是通过发展多样化的高等院校来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澳大利亚、爱尔兰、挪威等国家属于这种模式。这是一种横向的发展策略,政府部门不直接参与大学的科研发展,而是在教育系统内倡导多样化的发展,不同类型的院校在相对稳定的定位基础上,实现良性的竞争,从而使整个国家高等教育实力增长,最终可以提升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名次。
2.大学发展策略
如果国家教育发展政策都对大学排名很重视的话,那对大学而言,更无法逃避大学排名的影响和作用了。可能有些校长会说他们根本不会受大学排名的影响,只会把大学排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种参照。而有些校长则非常明确地表示受大学排名影响很大,学校会在很多工作中依照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要求来做。
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国内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过于强调服务功能,侧重于对就业政策和相关信息的宣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必须促进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1.导向性。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极有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中出现认识偏差,无法正确树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认清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特征、心理特点与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盲目的政策宣教,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对于就业的认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打消他们好高骛远或自暴自弃等不良就业情绪。
2.专业性。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专业性是促进相关工作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新的高校教育形势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专业性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主要包括: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内容的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工作中展现政策的敏感性,以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内容的专业化,从而促进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与进行。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指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业阶段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学习阶段、就业期间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必须紧紧围绕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思想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在新的社会经济与高校教育背景下,为了全面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目标,必须在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笔者结合多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组建专业化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在高校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结合现阶段的形势和需求,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特别要注重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人员构成、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等都应纳入到高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中,对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不断强化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总体能力与水准。另外,在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组建中,既要保证人员的数量,又要保证人员的专业化,定期对于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他们思想觉悟与政治水平的提高,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要求。
2.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中“象牙塔”式的封闭氛围已经逐渐被打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就业问题的理解也普遍存在较多的认识偏差。所以,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与方法联合应用的策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发展需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力争摆脱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封闭型教育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开放型教育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促使学生更加勇于面对社会与现实。
3.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就业岗位与就业方式更趋于多元化,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在新时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尽量避免理论宣教过多而缺乏实践的状况,那样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表面化,而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在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新方式、新方法,而且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影响力,从而在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学生接受更为专业、正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服务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进而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前提下,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全面提高,这对于大学生的今后发展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河北省社科联科研题目:《扩招背景下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10387)。
课题组成员:冀玉然 段淑娟 路成林 杨乃彤 夏向阳 罗占军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钟义红,黄丽娜等.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6).
[3] 王伟利.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7(11).
作者简介:
一、引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处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剧烈变化的时期,在大学时期的受教育者,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很强。因此,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我们必须针对大学生做好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发展欠平衡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较多,各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上认识深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存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收到的效果甚微。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发展欠平衡,在把学生培养成符合时展的专业化人才上有明确的要求,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要求不能很清楚的表现出来。另外,高校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程教学和管理有时脱节,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相联系,例如,有些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重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很少开设或基本没有,心理辅导机构不够健全,手段较为落后,方法较为陈旧,不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学生一旦有了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疏导,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健康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发展有待完善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发展较为缓慢,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不能及时、准确的回答,在某些方面所给出的现有回答说服力不强,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产生了模糊不清的认识,不能够充分理解问题的实质。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靠机械的说教方式,填鸭式教育,而不能使其对象得到启发,学生纷纷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的理论单调乏味,在指导实践方面,作用也不是太明显。而学生们所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进步和环境形势的瞬息万变,以最新最快的速度反映的中国化成果,致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所降低。
(三)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欠佳,相应配套设施有待改善
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效果,常常在以下两方面表现欠佳,一方面是在学校的内部组织上,大学校园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平台,然而,当下大学校园虽然很重视活动的举行,却常常忽视了活动的质量,出现了能参加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展现,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能参加的学生事不关己,己不劳心的局面;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外部运作上,学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不能有效的发掘校外资源,外联工作力度较小,例如邀请名家讲座,邀请知名校友给在校学生作报告等类似活动。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不足,硬件和软件建设不能适应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发展程度而实现相得益彰,主要表现在下拨学生工作经费方面不能及时有效,预算费用也较低,不能很好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国家、社会、高校更加紧密协调,发挥更大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事关为国家民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伟大工程,使命重大,任重道远。国家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社会应给予更多关注,高校应高度重视,三者通力协调,形成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共同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谋划策,献智献力,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真正让当代大学生受到教育,受到启发,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线,创造良好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高校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佳场所,对大学生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中国精神的优良作风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课堂上教育,课下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的形式,例如让学生们参加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乐观向上。
(三)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水平
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育队伍,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教育水平。大力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的比例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引导政工干部队伍自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要提供给辅导员应有的进修和提升机会,以便其增长本领,增加才干,更好的满足学生对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满足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富于创新的采取相应对策,为培养出一流的社会有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沉淀下来渗透在民族行为和意识当中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道德情操和礼仪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体现在相关的经典著作、文化用品等客观物体之中,也体现在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性格特点、知识构成、习俗礼仪等主题之中。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资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结晶。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儒家的“仁政”思想、“人性本善”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都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和坚定的信念都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永远比教会学生知识更加重要和艰难。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枯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里有着众多的学习方法:孔子强调的思考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兴趣学习方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善于学习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到思维限制。大学生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可以学习到海纳百川的思维和心胸。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有着法道佛儒墨等学派,相互之间和谐联系,共同存在,可以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
要想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是第一位。要以课程建设为主体,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需要反复地仔细挑选,开设各种课程,首先需要开设一个基础的文化欣赏和学习课程,之后开设不同的文化课程,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要。比如经典文化著作选读,先秦代表著作欣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不断地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
2.加强校园的文化活动
大学生每天学习和生活都在校园里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一个人文的校园环境,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接受度。因此,除了在课堂上使用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在校园之中,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演讲、竞赛、征文;观看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开展文化和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让大学生在每天生活中耳熏目染,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3.加强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使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路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常客,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接受新的生活方法非常快速。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加大网络平台和图书馆的使用。学校图书馆应该加大对学生们的读书兴趣的了解。根据专业的不同,推荐不同的读书目录,指导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和阅读经典的思想历史名著,并且结合社会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
4.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举办各种活动属于软件设施,还应该加强对于校园硬件设施的美化。校园的图书馆、教室、操场、寝室、篮球场等地方,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在操场树立孔子的石像,在教师和寝室悬挂名人事迹、书画作品,张贴文化知识海报等。
四、结束语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中华优秀文化浩瀚众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精彩的文化价值,通过加强学校的文化课程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的文化活动,加强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等路径,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
【参考文献】
[1]李建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研究[J].学园,2014(2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