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12:03: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校长交流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是狠抓思想认识提升。组织学习公安部公交管[2012]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交通事故管控工作的思想认识,结合当前开展的“三超一疲劳”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各项交通安全严管措施,坚决杜绝一次死亡3人(含)以上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二是狠抓重点车辆监管。全面加强对营运客车、学生接送车、危险品运输车的监管,组织警力会同安监、教育等部门,对全县辖区学校校车进行一次摸底排查和安全检查,详细掌握辖区学生接送车辆数量、车辆所有人、驾驶人、运行时间和路线等情况。对手续不全、车辆安全性能不达标的运输车辆一律禁止其上路运营,对非法营运校车,一律坚决予以取缔。同时,严格落实校车户籍化管理措施,将所有校车纳入营运车辆户籍化管理,建立健全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信息通报制度,并以书面形式定期向交通、教育等部门进行抄告,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交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源头管理。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在辖区设立检查站,对学生接送车实行逢车必查、逐车登记,强化路面管控力度,严厉查处营运客车交通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出动警力330人次,警车50台次,检查校车65台次。
三是狠抓行车秩序整治。加强恶劣天气时交通安全管理,针对冬季恶劣天气和近期多雾天气增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应急预案和警种联动管理预案,全面落实部门恶劣天气勤务和管理措施,杜绝因天气原因而造成群死群伤的交通事故发生。
四是狠抓道路隐患治理。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回头看”,与辖区乡镇协作对辖区交通安全隐患再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并建立“一患一档”,确保隐患排查工作落到实处,坚决防止走过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形成书面材料向党委政府进行汇报。加快道路、桥梁及重点部位的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进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五是狠抓安全宣传教育。以“文明交通安全行动”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文明驾驶、平安出行”主题,深化“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并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挂一条宣传横幅、贴一套宣传挂图、送一份交通安全提示、看一盘交通安全VCD、上一堂交通安全课、开展一轮文明劝导活动,并加强对活动的督促检查,规定安全宣传事后统一录入“交警队信息平台”,开展情况一律纳入部门考核范畴。积极开展城区交通秩序“文明劝导”活动,活动中,共向行人、司机发放文明交通宣传单500余份,劝导行人、车辆70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进一步提高市民交通文明素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一、校长论坛交流平台
由责任科室牵头安排,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需要,内容可以从热点、难点问题,从教师学生管理,从教育办学观念,从教学教研工作,从常规教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某位校长主讲,其他校长质疑提问、辩论,可以设定主题,人人发言探讨分析,可以让校长谈谈自己办学最成功一、两点体会进行交流分享,或对最困惑的问题集思广益进行分析。地点可以在学校之间进行轮流,在交流经验体会,共同探讨,思维碰撞,取长补短的同时,安排互相参观校容校貌、设备设施、学校各项活动,使校长们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管理都能在主观上客观上得到真正的交流、思考、积淀、借鉴、提升。
二、跟岗学习交流平台
跟岗人员可以作如下分类:学校行政人员、级组长、科组长、骨干教师。可以分批安排在不同学校(肯定是弱校到强校),跟岗时间一至两个星期为宜,一名带岗老师带五人左右,跟岗形式应为常态跟岗,不搞虚架子,即带岗老师按自己工作常态全过程展示给跟岗学员,包括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甚至检测都用常态方式展示,每天安排时间给学员之间进行思考讨论及向带岗老师询问。
三、管理工作交流平台
管理工作交流的重点放在管理制度纸质材料的交流,这一点很重要,学校制度建设是否科学,是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否有针对性、导向性、激励性,其作用不可忽视,学校办不好,很大程度是制度的作用发挥不够或制度制定不好无法发挥作用甚至起到负面作用。因此管理工作的交流重点放在制度的制定、建设上,管理工作交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方式进行:
(一)分人员交流: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等。
(二)分材料交流:事先确定相对应的交流材料目标,到会人员人手一份。
(三)制度热点内容交流:会上要求人人发言,对一些热点、有成效性的主要制度条文作介绍交流。
本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曾几何时,老师们对教学兴趣不大,对“科研”却趋之若鹜。为什么?无非一可以出名,二可以搞到科研经费,但由此带来的负作用就是教学质量的下降。总理在视察北大时说:要让教育家办教育,学校应以教学为中心。这是很发人深省的。
以教学为中心,就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现代社会有个了不起的发明:光纤。无论远近,信息交流可以在指间分分秒秒进行,快捷又方便。章必功校长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优势,从2005年4月30日开始,建立了校长公开电子信箱,五年多来,共收到信息30369件,其中公开信21075件,不公开信9294件。
校长其实是个大忙人,校内校外,活动排得满满的,阅读来信大都是中午和晚上下班之后,回复有长有短,但他坚持几年不间断地“鸿雁传书”,正如他给学生回信中所说:我对“拼命”的理解就是尽心尽力。他努力给校园营造一个鲜活的公共空间,师生之间互通声气,学习生活变得有趣,有生气,有活力,和谐校园已不再是一个口号。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进行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竞相出台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教育振兴计划。英国2001年中小学学生/计算机是7:1,小学11:1;所有中学都有2Mbps带宽到桌面。美国中小学的学校联网率1999年就达到95%,各种教室的联网率达到63%,2000年平均每5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新加坡1996年推出全国教育信息计划拟投资20亿美元使教室连通因特网,做到每两位学生一台计算机,在师资培训上实行政策倾斜,给每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化和生存环境的数字化,在校长培训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社会所需。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中的应用是校长素质所需
信息能力正成为和阅读、写作、计算同等重要的能力,信息素养成为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国家正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管理和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是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但笔者于2003年10月对来江西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参训的校长进行过信息技术素养状况的调查发现: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校长只占3%,只有 17%的校长在工作中经常使用计算机,校长上网的目的大多数在于浏览新闻、百科知识、娱乐。总体看来,校长对计算机的应用水平还处在低层次,利用计算机、网络来管理、教学的意识不强,信息技术素养还比较低,需要补上信息技术这一课。
二、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中的应用分析
(一)加强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培训
信息素养是21世纪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作为中小学的校长更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因此,在校长培训中应开设信息技术方面的课程,对中小学校长进行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以提高其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基本科学知识:如信息的表示与处理、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构成与历史、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程序设计与应用等;二是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如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信息获取处理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的技能等;三是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用途及影响:如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和问题、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前景等。
面对信息技术如此丰富的内容,在校长培训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必要什么东西都学。有道是知道一样东西能干什么比知道如何去用更重要。对于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应如此。校长主要的职责在于执行上级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管理学校而不在于教学,因此,对校长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应在于宏观上认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了解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可以用而且必须用,至于基本的操作技能则倒是其次。总之,在校长培训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应以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用途、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为重点,使校长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及其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在学校的应用。
(二)发挥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教学工具的作用
计算机及网络所具有的存储、事务处理、多媒体等功能和资源共享、通讯便捷、双向互动、重复多变等特点,使其可以在校长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重要的管理和教学工具。
1、信息技术作为管理工具
校长培训工作中的管理组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实现传统管理中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一下这些方面的管理:(1)报到注册管理:网络通讯的实时、快捷、方便及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可以有效克服传统右键反馈慢且费用高的缺陷;而且报道注册的网络化,有利于后续工作方便的进行数字化处理;(2)课程管理:校长培训中,培训专题变化频繁,课程教材更新快,外请专家多且讲学时间难确定,传统的课程表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利用相应的课程管理软件就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课程的有效管理;(3)教学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还能记录、收集、监控学员的学习过程,从而辅助教师组织和管理教学,这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l);(4)数字化档案管理:建立校长培训工作的档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员培训材料、各科成绩、课程安排材料、培训总结等材料都需要存档,但传统的档案往往存在难于管理的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则使得档案的管理、查找、调用变得异常轻松。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最传统的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校长培训中,也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作为教学工具所应有的重要作用:(1)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信息化教学模式如教学模拟、智能导师、微型世界等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相得益彰;(2)使教师能获得丰富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而且用计算机备课使教学内容的修改、取舍变得异常简单;(3)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而采用一些在传统环境下不好使用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视频案例教学法、演示法、WEBQUEST法等;(4)在教学手段上将改变过去教师使用粉笔加黑板的历史,而代之以具有媒体功能的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从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5)在教学评价上,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员的学习过程,考察学员的学习过程也成为可能,从而克服传统培训中以考核学员学习结果为主而存在的不足。
(三)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作用
1、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存贮和处理信息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利用网络所提供的搜索工具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所需的资源;各种各样的专题性教育网站和教育资源库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弥补了传统课堂内容单一的局限,有利于扩展学员视野。而且,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如存储、拷贝、编辑等。这样学员就不必象以前那样上课只顾拼命做笔记而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因为课后只需一张软盘花几秒中的时间就可将讲课内容“抄”下来。利用计算机,学员还可以进行科学计算、数据统计、图表制作、视频编辑以及文字处理等,从而加深对某一内容的理解并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学习和发现学习
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整体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盘活城乡教师资源,为城乡学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创设必要条件。学校是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场所,课堂是学校教育事业取得成效的核心主阵地,教师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核心。要充分发挥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发展教育事业中的第一杠杆作用,这个杠杆支点的第一个层次应当确定在完善交流轮岗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管理机制上。
落实名师工作室培养目标责任制。对于那些交流轮岗的教师,根据地域、年级学段、任教科目、教研水平、工作能力、自我发展需要等,以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名师工作室学习活动。对名师工作室提出相关要求,落实名师工作室培养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目标考评,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对那些积极组织培训活动,成绩优异的名师工作室进行通报表彰。对那些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培训活动,认真进行自我反思,虚心学习他人长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任教学科成绩好的轮岗教师,以文件方式公开通报表彰,记入个人轮岗考评档案。
建立健全轮岗教师考评机制。县教育体育局建立县域轮岗教师花名册,标注原学校、轮岗学校、任教年级、任教科目,发到相关学校和轮岗教师手中。县教研室具体建立每位轮岗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参与名师工作室培训活动及效果、担任公开课主讲及辐射效果、在省市县教育教研会议交流内容、参与省市县教研论文评选获奖结果、班主任工作实绩、代课考试成绩、家长和学生评价等。
完善交流轮岗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管理,发挥档案管理对交流轮岗教师的正向激励作用。对交流轮岗教师档案材料的收集,要以正面材料为主,收集交流轮岗教师做得好的内容,及时向交流轮岗教师个体通报档案收集材料内容,激励交流轮岗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对交流轮岗教师提出明确的专业化成长目标要求
对交流轮岗教师提出明确的专业化成长目标要求,是以教师交流轮岗撬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杠杆支点的第二个层次。
对参与教师交流轮岗的省市县骨干教师提出专业化引领要求。通过教师交流轮岗为他们搭建专业化发展新平台,让新学校成为他们专业化素养的用武之地,彰显他们深厚专业化底蕴的生命价值,使他们在教师交流轮岗中通过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使自己专业化成长向纵深发展,开阔眼界,突破专业化发展高原期,跃上新的更高的发展平台。
对农村学校普通教师提出专业化成长新要求。农村学校普通教师到城区重点学校交流轮岗,要把以教师交流轮岗撬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杠杆的支点放在提升他们专业化素养这一根本目标上。县教研室要设立专人进行专题教研,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最需要什么,设置教研专题,对到城区交流轮岗的教师提出具体明确要求。在交流轮岗期间定期进行信息反馈,督促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通过交流轮岗使自己的专业化素养获得较大提升。
原学校校长要对到城区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提出明确的专业化成长要求。对于到城区重点学校交流轮岗的教师,校长要和他们进行个别谈话,鼓励他们到城区重点学校积极工作,勤奋学习,不甘人后,创造优异教学业绩。同时,希望他们虚心向城区学校的同仁学习,借鉴城区学校优质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获得较大较快提升,为自己教育人生积淀深厚的专业化素养底蕴,为国家和人民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三、关爱交流轮岗教师内心专业化成长需要,把好事做实做细
关爱交流轮岗教师内心专业化成长需要,把好事做实做细,是以教师交流轮岗撬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杠杆支点的第三个层次。
基础教育事业坚强根基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化素养。要实现把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撬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杠杆支点的有效性,其根本在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全社会合力关爱交流轮岗教师内心专业化成长需要,把教师交流轮岗作为撬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支点这一好事做实做细,真正落实在轮岗教师的心上。
认真听取交流轮岗教师的心声。确定交流轮岗教师交流学校意向时,应征求当事教师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心声,关爱交流教师内心专业化成长需要。同时,要考虑交流轮岗教师家庭住址、子女上学、身体状况等现实困难,从实际出发,让交流轮岗教师感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
一、教师合作学习的传统
在我国,教师之间开展互助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逐步建立了中小学的学科教研组制度。[1]在同年级建立备课组(年级组),每门学科各个不同年级的备课组共同组成该学科的教学教研组。各省(市)和县(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教研室,由此形成了一个纵(学科教研组)、横(年级备课组)结合的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中小学的学科教研组制度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最便利、最快速、最直接的帮助,对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新一轮课程发展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得到共识,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研修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小学的学科教研组制度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形式,在新时期不仅没有衰退,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强化。这一制度的背后渗透着合作学习的理念,变得越发清晰和系统,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成为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合作学习理论在校长培训中应用的意义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教学理念。[2]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全体学生共同进行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师生教学相长的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促进者(fa-cilitator);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用斯莱文的话说,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形式相互帮助进行学习的各种教学方法。[3]
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在校长培训中应提供全体校长共同学习的机会,加强校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校长们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这种培训模式中,培训者是培训的设计者和促进者,培训以校长为中心,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培训形式。这种培训模式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校长培训的实效。
(一)有利于校长摆脱经验和视野的限制。
传统的校长培训习惯于发挥培训者与培训对象的单向作用,专家讲座是最流行的培训形式,专家传递信息、解释理论、分享思想等都是单向甚至单一作用于对象,校长被动地倾听信息并作个人的思考,偶尔也有机会参与研讨,慢慢地形成了比较封闭的受训系统。基于合作学习的校长培训中,校长不仅依赖个人的经验去理解和吸收专家思想,而且有更多机会聆听到其他校长的理解与思考,从而整合于自己的思想体系,超越个人经验和视野的限制,这种多向互动的模式对校长个体专业成长有积极意义。
(二)有利于校长间互相学习、分享经验,解决实践问题。
每一位校长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自身就是宝贵的培训资源。校长们大都经历了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从普通教师到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对教育实践理性认识的财富,这些财富本身为校长今后学校管理问题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合作学习中,校长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智慧,而且思想在这里得到了碰撞,产生了更多的火花。学校管理问题大都是复杂问题,每一位校长的思考是基于个人经验的,也就是站在个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机会,让校长以不同视角来探讨同一问题,解决实践问题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并更加全面。
(三)有利于校长形成与发展合作技巧。
合作学习促进合作,因为它重视并能促进“交往――交流智力”的发展,这是加德纳的八维智力之一。[4]这些是社会中的重要技能,也是校长工作中的重要技能。而合作学习正是校长形成团队精神,产生集体荣誉感的有效培训模式。学校很多活动都是集体活动,只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只能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学习可以让校长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能培养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把这种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带到今后的学校管理工作去。
三、合作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校长培训实践
基于对合作学习上述积极意义的认识和对传统的校长培训合作缺失的反思,合作学习在校长培训中的提出和强调也是必然趋势。
(一)校长培训中合作学习的目标。
基于合作学习的校长培训至少需要实现三个重要的目标:学校管理实践问题解决;对多元化的包容与接纳,合作技能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主题的选择主要围绕校长学校管理实践中典型问题展开,这些问题解决的经验交流与探讨,无疑为校长目前或将来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模拟性或真实性问题解决的探讨极大地提升了校长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发生在小组内不同校长之间,有来自于农村或城市、中学或小学,高级或初级等不同类型、层次学校校长组成的合作团队,这种客观存在着的差异会使合作变得有挑战,校长之间只有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与接纳才能更好地完成共同的任务。
合作学习中合作技能的发展是目标也是手段。一方面,合作学习中校长之间全方位交流与互动促进合作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合作技能提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果。当然培训中习得的合作技能将会迁移到校长今后的学校管理合作实践中去。
(二)合作小组的分工与合作。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科学的分组分工为校长合作提供前提。同时,分组还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提高校长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荣誉感。为了使组内团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要在组内选出一名校长任召集人。为了避免少数人主宰整个小组,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按不同学校类型及层次把校长分成若干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深入。由于校长属于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的学校,有了更多共同的学校背景,因此合作学习的目标变得更为统一,合作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当然,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不同的学校背景的校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互相启发与借鉴。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每个校长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为小组的共同学习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为了理解和掌握一个内容,以及最后完成全组的学习任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讨论问题,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他人那里学习到自己不懂的内容,向他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同他人辩论,填补相互间在理解方面的不足。
(三)合作学习在校长培训中实践层次。
1.经验分享
校长们具有丰富的经验是不容质疑的,但没有公开之前,这些经验只是个人的财富。在合作学习中经验分享有利于把这财富公开化,变成更多人的财富。经验分享的前提就是校长对自身学校管理经验与教训的系统总结与反思,选取比较典型而具有价值的经验,这个过程本身有利于校长专业成长。经验的分享重在共享,每位校长把自身学校管理经验公开,由于基于不同视角,使经验变得多样与丰富;每位校长也同样可以吸收他人在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基于这种认识,培训前要求校长根据自身及学校状况提前做好书面准备并汇总成册,为后续的有效交流奠定基础。
2.专题研讨
校长个体经验的对象有差异也有共性。在个性经验交流的基础上寻找校长共同的关注点将有助于合作学习的深入。专题研讨就是在系统筛选校长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将校长共同关注的学校管理问题作为研讨对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校长关注的差异是专题研讨分组的依据,同时也提供校长依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的机会。校长们围绕共同的话题,结合自身经验展开深入的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围绕同一问题系统思考与探索,为校长解决学校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相信校长一定会把这种合作学习形式移植到今后学校管理问题的解决中去。“有效管理”“有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等都将成为校长的关注,当然,随着研讨的深入专题还可以变得更细、更专一。
3.合作研究
合作研究是合作学习的高级形式,面对的是未知的问题,更具挑战性的同时也是具有高度影响力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缺少现成经验。校长们根据社会与学校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趁势预测,寻找现在和未来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研究对象。这种研究对校长的要求不满足于现成的经验、知识,更需要凝聚团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合作研究依托小组课题的形式开展,也可纳入各种形式的正式课题申请中去。合作研究的成果具有更高水平和更高的价值,理应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交流,培训中设计的校长论坛就是不错的选择。
(四)培训者是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促进者。
在传统的校长培训中,培训者充当主要角色,这种角色的定位,使他们认为只要扮演好了这种角色,培训者就不辱使命,就自然会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然而,却忽视了接受培训的校长角色,在这里接受培训的校长才应是主角,培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接受培训校长学校管理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而不是其他。因此,培训者要做的是如何使校长成为学习主角,如何为校长提供学习支持,如教学过程环境的创设与提供一定的支持,这才是培训者所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对于培训者来说,维持与推进合作小组学习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合作前,要求培训者在小组中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培训者为每一合作组配备相应专业方向的专家,并给予适当点拨,引导校长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为合作学习提供情报也是培训者对合作学习的促进。校长的合作学习不纯粹依赖于经验,毕竟经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超越经验的束缚必须进行更广泛的理论学习,结合校长讨论的专题及时提供校长需要的资料变得极为必要。培训者通过一些数据库收集和处理为校长合作学习提供了针对性的理论供给,也为更深入与理性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学校网站――长春市第164中学――土顶中心小学。(1)“中小学携手教研之路”博客圈;(2)土顶中心小学“丑小鸭”习作园地博客圈;(3)教师研修博客;(4)学生习作博客(待建)。
2. 在信息化建设功能发挥上,侧重了三个层面。
(1)学校网站――学校全面工作向前发展的展示窗口、教学资源积累的平台;(2)“中小学携手教研之路”博客圈、土顶中心小学“丑小鸭”习作园地博客圈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学生习作展示交流平台;(3)教师研修博客、学生习作博客(待建)――师生自主研修、发展、交流的平台。
3. 在信息化管理上,畅通了三个环节、五个步骤。
(1)三个环节:教育局政务平台、上级职能部门的QQ群组――中心学校信息管理领导小组――学校对村小的QQ群组。
(2)五个步骤:信息员接收文件、信息――教导处登记转交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批示后转交――主办科室人办理――教导处主管领导收回经批示办理结束的文件通知。
4. 成立信息化管理、网络研修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协同合作。
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学校长任副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任组员;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学副校长――负责中小学具体工作布置、安排、总结、汇报;负责“中小学携手教研之路”圈子网络教研工作。组员1,技术指导、信息接收与上报工作。负责学校网站维护工作;组员2信息登记、请示批复、转交科室办理、收回文件批复;组员3负责“土顶中心小学丑小鸭习作园地”博客圈工作;组员(4―7)协助副组长负责各组的网络研修工作。负责督导信息上报工作、学校网站内容更新工作。
通过以上信息平台的搭建与管理,奠定了我校信息化办公、网络化研修的基础,把我校引入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入口,为我校实现现代化教学,打造农村精品学校提供了保障。
二、依托区域网络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我校凭借“吉林省教育社区”这个省级网络教研大的平台,由骨干教师技术引领,学校领导带头示范――“校长博客”;组织教师建立教师个人“博客”和博客圈子――“中小学教师携手教研之路”。
学区内的圈内成员根据不同的学科类别,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品社科学、“音体美”等五个网络教研小组;组内以教育教学中提炼出的问题与困惑为主题,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小主题论文等形式,分组分学科进行交流与评价。
在开展网络教研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相结合,在各个教研组开展了绿色教研活动。即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避免为教研而教研。
我校通过“博客”、“论坛”,校长带头,骨干教师率先参与学科教研,促进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断互研和自研的形式,记录教学中的反思、心得、叙事,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从而也潜移默化地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教师自身也会在写博、读博的学习交流中找到了自己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实现教师个人专业的发展和学科追求。
区域性网络教研的基本模式:理论构建与校本小主题研究。模式链:“发现问题并学习研讨一提炼为校本小主题并组织实施一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网络教研、交流研讨、课例实践一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区域性网络教研在博客中的实际操作步骤是:
1. 问题与困惑。
2. 确立的主题及实施计划。
3.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师论坛等相关主题研究材料。
收稿日期:2006―09―15
作者简介:黄宁生(1955―),男,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从事成教及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
抓好农村校长培训,对促进农村校长队伍建设,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需要。我们应该针对特点,抓住规律,科学组织,为农村校长提供合适的培训。
一、农村校长培训的组织形式
调查显示,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农村校长们对培训的组织形式有不同期待。要针对不同校长类型,如任职年限,理论水平层次,分管职责分类指导,分层要求,结合培训目标,设计相应组织形式的培训。
对新上岗的校长以分段集中的形式进行任职资格培训。由于该培训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使得新任校长过多时间离岗在外,不利于他很快进入校长角色承担起管理工作,所以可将300学时分割为两段或数段来完成。中间有一定时间让学员回到学校开展工作并自学,这有利于校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培训效果的提高。
对近郊农村的校长以短期专题研究形式进行提高培训。提高培训以问题研究为主,一次培训研究一个主题,解决一个校长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时间不要长,5天左右完成。可分两段进行,第一段2~3天理论学习,半天至1天参观考察。第二段待学员做好准备在一周后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这种组织形式的特点是“短平快”。但对于远地农村的校长学员,用于往返的时间、费用与培训效果的“性价比”较低。
对正职校长利用假期集中培训。农村学校正职校长平时在岗位上难以“脱身”,假期里集中培训比较合适。根据培训内容需要,时间可在7~10天。一般放在7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之间,避开学校招生工作及假期活动。
对有一定建树的校长以“导师指导,分散研修,同伴合作”的形式进行高级研修。这种组织形式适合于有一定业绩和研究能力的农村校长,为他们进一步提升搭建学习平台。学员先经过一段集中理论学习,确定个人研究专题后回单位进行研修。将就近学员组织成学习小组并为学员选派导师作定期指导。其优越性是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形成研究成果获得提升;小组内的“同伴合作”,发挥了学员作为学习资源的作用,学员之间沟通交流,相互启发借鉴,探讨问题的解决;并且“同伴合作”时间和形式可以由组员灵活选择,减少工学矛盾。
实施校长培训的校本培训。这要求因人、因校设训,即以校为本,针对每位参训校长及所在学校自身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例如,培训者帮助每一个学员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分别指导、分别要求这种形式培训费用低,适合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的农村学校,但要求接受培训的校长增强自主意识,自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实现提高。
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网上培训。其优越性是培训信息量较大,费用和时间较省。不足之处在于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时互动性欠缺,并且在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无法实施。
农村学校校长培训的各种组织形式可以兼容。对于某一校长培训班,条件许可时,可将几种组织形式组合起来使用,以提高培训质量。
二、农村校长培训的方法
培训方法应当不断创新,但必须“实事求是”,不可偏离“适合培训对象”这一轨道。在选用培训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可操作性较强。
针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农村校长培训常用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理论讲座法――请专家开设理论讲座。这种讲座一般应当是结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即使是理论引领,也应与农村学校的发展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专题研讨法――有效组织下的学员交流研讨。应注意3点:第一,研讨目的明确。预先使学员明确研讨主题、目的要求,让学员有备而来,有“理”而论;第二,多向互动交流。在研讨中努力实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让学员因异而争,因歧而辩;第三,重视目标导引。主持人要事先备课,掌控讨论局面,还要启发思维,引导提炼观点,避免偏离主题。
参观考察法――学员可以直观地感受学习内容和材料,在现实情境中多维度地观察学习。参观应有充分的准备,事先提出研究问题,让学员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并与对方单位人员进行讨论交流,返回后写出考察报告。
论坛交流法――学员可以在同一时空里集中聆听多位发言者对某一专题研究成果的交流,获取不同理念、经验和认识,每个学员都可以发表自己通过学习、思考或实践提炼出的观点,推介自己的方法。论坛应在学员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学员做充分准备,否则不能保证质量。
实践反思法――学员围绕学习专题,以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案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撰写笔记。有条件的利用网上博客,建立个人学习网页,还能与其他学员展开交流。
挂职实践法――学员到其他学校去挂职锻炼。校长挂职锻炼较为适合新上岗的校长或后备干部。可短期如一个星期,也可长期如数月。学员在挂职学校应有专人带徒指导。挂职时间较长的可让学员单独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以实践促进学习;挂职时间较短的可采用“跟班考察”的方式观察学校各方面工作,观摩学习、进行问题解剖,接受“师傅”的指导。
课题研究法――在培训专题的范围,指导学员结合工作实践选定研究课题,以“问题驱动”学习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不同的方法各有特点,如能将各种方法合理搭配,有机组合,将能收到更好培训效果。
三、农村校长培训的课程内容
不同地区的农村校长培训需求有不同。调查显示: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校长比较关心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划发展、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和学生心理、教师的评价、财务管理、教育信息化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村校长较多关注怎样实施新课程、教育基础理论、学生德育、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控制农村教师流失、留守儿童的教育等。不同层次的校长培训需求也不同,所以在编制培训内容时,先对学员需求进行调查咨询,把握脉搏,找准编选课程内容的支点。
课程内容除了可在教育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和学校管理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新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专题中选取之外,还必须抓住农村教育特点,考虑以下内容: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学校管理研究,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建设农村特色学校研究,农村学校后勤管理研究,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培养研究,农村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等。
在安排“考察学校”内容时,根据大多数学员所在学校的发展水平,选择状况相近的农村学校作为样板,让学员在与自己“同类”的学校中看到榜样,真正学到“可信的”、“可学的”、“可操作的”东西。对授课教师,要将调查到的学员需求开列给他,要求备课和讲课时,紧紧抓住农村校长需求来进行。
需要特别指出,农村校长培训课程内容满足学员的需求,并不是说“凡是学员要的就给,凡是学员不要的就不给”。培训内容的安排要符合该项目的培训目标定位,要有利于学员综合素养(包括理论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管理素养等)的提升,要适合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适合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适合校长所在学校工作需求,这样制订出的课程计划,才有针对性、前瞻性,才能将理论学习、知识拓展、能力培养贯通起来,既解决农村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又促进农村学校校长的专业发展。
xxx小学是xx区一所名小学,坐落在xx区中心位置南坪,学校有59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157名教职工,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骨干教师30名,是xx区教育均衡发展,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示范性小学。是一所充满生命活力,以儿童水墨画为特长,以幸福教育为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学校秉承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培养言行儒雅,博学善思的小学生,学校为师生幸福人生搭建了成长的七彩桥,即幸福校园,幸福花朵,幸福园丁,幸福源泉,幸福乐园,幸福社区,幸福在线,让老师感到工作是幸福的,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幸福的。xx宝贝,幸福成长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XX年接收了一所厂办子校现花园校区,XX年接收了房开商配置的上海城校区,目前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具备了优质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明显优势,特别是进几年来学校发展很快,形成鲜明的幸福教育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南岸区领先地位,学生美术、书法、科技作品,体育、英语、音乐技能竞赛多次取得国际,国家级和市级奖励,学校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赞许。
学校先后取得了国家教育质量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等国家级荣誉,xx市红领巾示范学校 ,xx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市级荣誉。
二、学习工作情况:
根据学校领导的安排,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陈雅琳副校长分管教学教研以及图书课题管理等工作,陈雅琳副校长调离之后,协助李佳副校长,魏莉副校长分管德育和体卫艺工作。工作期间坚持按照教育局党委的工作要求,遵守学校作息时间,边工作,边学习,多做事,多反思,注重提高自己。
(一)勤奋学习,努力工作
我总共参加学校行政会4次,中层干部及组长会6次,全体教工大会4次,参加班队活动9次,学校各项活动8次,听课28节,个别访谈几十人次。另,参加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组织的课改六年经验交流活动,聆听了成都教育科学院院长陈大伟教授的《课程改革六年的得与失》主题讲座;参加了南岸区教育系统第18期校长论坛,聆听了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龚春燕教授的讲座《学校创新与科学发展》;旁听了重庆市珊瑚实验小学组织的全国知名专家、尝试教学理论的创立者邱学华老师的讲座《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怎样做?》,旁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诗意语文的创立者王菘舟老师的示范课和王菘舟老师主讲的诗意语文,领我走进快乐课堂经验交流活动;参加了天台岗小学组织的幸福大讲堂3次,其中有重庆市教育科学院原院长唐果南教授主讲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和领导一起外出,参观了江北陪新小学,南岸川益小学,怡丰小学,青龙路小学等学校,使自己开阔了眼界,收获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同时,在参加各种活动时,经常思考这些学校办学成功的原因。
(二)虚心请教,注重积累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师德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的师德修养与职业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
2.通过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使各校教师都能转变教育理念,能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以全新的方法走进新学期的课堂,尽快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逐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3.通过班队知识学习,使参训人员进一步熟悉班队集体建设的具体操作方法,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规范化。
4.通过教学业务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参训人员人人明确教学“六认真”要求,向教学“七认真”迈进;个个懂得参与教育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把握教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权。
5.后勤工作人员通过师德培训,进一步确立服务观念,摆正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安全防范,确保服务质量。
三、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互学互动,观摩现场,表态发言。
四、组织领导
组 长:陈正美
副组长:朱建刚 蒋四良 胡关乔(主持学习活动,本校教师点名)
成 员:宋前方(负责培训班场地、物资、会议材料安排工作)
侯颖华 陈德芹(来宾接待)
陈发超(伙食安排,茶水供应)
王 平(文秘服务)
吴雪芹(音响服务)
五、培训地点
张家港市绿丰学校多功能活动室
六、日程安排表
时间午别内 容 安 排主讲人主持人8月21日上午
1.开学典礼
①市教育局领导致开幕词
②团市委领导讲话
③教员代表发言 (新凯学校
④学员代表发言 (绿丰学校)
⑤学员体表发言 (渭塘涟水小学)
2.全体人员合影
3.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4.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
钱洁雅局长
李 彬书记
蒋四良
吴雪芹
周仁丽
蒋四良
市局袁科长
市局赵科长
陈正美下午
1.三校教师暑假作业展评
2.《加强个人品德修养 做一名高素质的教职工》
罗会词
孙振中
蒋四良8月22日上午
《教学“六认真”工作具体要求》
港口郑校长
胡关乔下午
《学校教科研知识讲座》
凤凰钱校长
8月23日上午
1.《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 当一名称职的班主任老师》
2.《认识少先队组织 开展好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孙振中
朱建刚下午
1.《办公软件电子表格应用技巧》《word文档排版常识》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
[詹晓玉(新凯) 李雪梅 张传俊(绿丰) 成诗琼(渭塘)]
蒋四良
有关老师
8月24日上午
1.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数学教学
市局候主任西张卢校长
蒋四良
下午
1.书法教学
2.
3.学唱歌曲《国歌》、《队歌》、《团结就是力量》
泗港陈校长
大新夏校长
吴雪芹
8月25日上午
1.学校安全工作要点
2.体育课教学
3.音乐课教学
4.评选优秀学员(按校评选)
市局陆科长
市局孙忠义
孙振中
各校校长
胡关桥
下午
1.举行培训班休业式
①市教育局领导讲话
②学员代表学习心德交流(每校1名)
③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④暑期培训班工作总结
2.培训班结束
市局领导
学员代表
陈正美
陈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