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毕业个人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5 03:46: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技校毕业个人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技校毕业个人总结

篇(1)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终结年级,也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中转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变化很大,尤其是小学的最后阶段,越到期末问题越突出,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如何对学生加强教育与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如何做好小学毕业班工作呢?

一、“爱”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心医”

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有所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崇拜和依赖老师,对老师的优劣有了自己的一套评价标准,喜欢老师把他们当作“小大人”看待,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粗暴的批评和压制感到反感。通过调查发现,六年级的学生欣赏有才干,工作作风民主平等的老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班主任应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式,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甚至是心理医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使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实效。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问题。成长中的少年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大多是学生暂时的心理失衡所致,尚未构成思想品质上的问题,如果我们不问缘由,就简单地批评责骂,必然会引致学生抵触、逆反心理的出现。在工作中,我们应多从心理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按“心理分析、沟通疏导、行为指导”三个步骤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心理分析”即就学生出现的问题,从心理变化和障碍上弄清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不是理所当然,不分青红皂白就给学生扣以品质问题的帽子;“沟通疏导”即教师作为心理咨询者,与学生对话,耐心聆听学生的倾述,进行心灵和情感的沟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结得以解开;“行为指导”即在认同疏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提出努力方向和具体可行的行为目标,以契约的方式肯定下来,导之以行,以新的面貌出现于班集体中,并进行跟踪追进,不断给予鼓励帮助,促进其不断进步。

针对毕业班学生心理波动比较大,一些学生有厌学、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的情况,班主任在这个时候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抓好毕业班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得施仁爱之心,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没错,学生虽小但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要想让学生爱咱们,咱们就必须得先关爱学生;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就必须得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物质上给予帮助,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爱护,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自己》一书中也说过:“儿童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爱。付出爱的同时也能回收爱。在学生眼里,我不是一个发号施令的老师,而是一个长辈、一个朋友,是他们可以分担烦恼的知心朋友。有了这种“爱”作前提,毕业班的所有工作就很容易开展。

二、不吝惜赞扬、鼓励的话,把表扬挂在嘴上,把问题记在心里,把话语放在耳边。

毕业班的学生因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可能比其他年级存在的问题要多,不好管制。有的班主任一味的批评学生,实行高压政策,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增加,结果适得其反。我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则是看到学生的一丁点儿优点,毫不吝啬的进行鼓励、表扬,“你在我们班是最棒的”这是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让学生发生大的改变。在班级各项活动中,鼓励学困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融入班级的集体活动中,在班级形成更团结的集体氛围、更浓郁的学习氛围,更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对于发现的问题,老师要把问题放在心上,哪怕是学生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在意;解决问题时要春风化雨,用道理,用老师的教诲、言语感化学生,“阳光,充满爱”沐浴学生的心灵。

三、帮助毕业生做好角色转换准备工作

小学毕业生,由童年走向少年,角色上发生了变化。他们一方面对原学校、教师和同学恋恋不舍,另一方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怀有一种好奇、向往之心。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在讲课时,有些知识不展开讲,告诉他们上了中学就会知道,让他们对中学生活充满期待。在平时教学中,结合课改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自学,并把自习课交给他们,让他们自行安排,尽早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小学毕业生思想波动很大,容易与不喜欢的学科教师发生矛盾。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目前所处的特殊时期,及时与学生沟通,使他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顺利渡过小学的最后阶段。

篇(2)

弹指一挥间,在技校三年的学习生活都将要结束了。我们即将面临社会的考验,我信心百倍。以下是我作为一名合格的中技毕业生自我鉴定:

我于20xx年9月进入xxxx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我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技校生活与社会生活是相互映射,所以技校阶段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是我们作为当代技校生的主题。

在校3年,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的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

篇(3)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技师院校的学生年龄大概在十六、七岁左右,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新生入学后,首先必须要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籍管理条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学生熟记于心,形成“规矩”,使学生一入校就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然后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严格的班规班纪,严格要求学生,一视同仁。便于对班级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做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

令人羡慕的技校就业形势,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与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更何况在许多地区,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我院应届技校毕业生就早已落实好单位,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让他们一进入学校就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那么学生的思想就相对稳定和安心在这里学习了。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班主任就必须充分依靠学生干部,调动全体同学参加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技校的班干部既要学习好,又要有责任心,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否则,只是学习成绩好,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我们班除了设立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卫生委员、学习委员外还设有寝室长、小组长、课代表等,分工明确,职任到人,落实百分量化考核,基本上能让大多数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形成一个人人向上的班级氛围。每周一开班会,每周班会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上一周的各自分管的情况,并推选一位本周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上台总结自己的情况,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下周给以改正,然后由我总结,从而形成了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四、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班级管理中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三是多到班上走动,包括寝室、课间操、食堂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深入学生能及时发现不良的思想苗头,并把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

篇(4)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选择合适的工作越来越成为引起技校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从心理学角度对技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有助于化解相关危机,保持技工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部分技校学生对就业环境和自我意识存在不正确认知,把社会环境看得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或者高估自己、低估环境,或者低估自己、高估环境,突出表现在自卑、自负、从众三个方面。

自卑是指技校学生认为自己的某些方面不如其他人的消极的主观体验。部分毕业生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不良因素,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悲观地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埋怨家庭和环境,在求职的时候一味地选择退缩性的自我防御,丧失了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在求职失败后,他们又以为找到了证明“我不行”的根据。当失败一次一次发生时,便加重了他们的沮丧感和不平衡感。自负指技校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具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部分技校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于职业教育大众化的现状,认为考上技校就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证,对就业的期望值较高。在择业时,只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不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在面试时,提出过分要求;求职失败后,又缺乏自知之明。自负的技校学生在碰壁后,要么趋于理智,要么转而陷入自卑的泥沼。在就业过程中,“月亮走,我也走”,便出现了从众现象。例如技校学生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只按照家庭的要求而选择到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或大企业、外资企业工作;或者在看到同学纷纷签约时,按耐不住躁动,仓促签约,最终不能做到“人职匹配”。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对技校学生就业影响最大的情绪是焦虑。焦虑是指机体对环境中某些即将来临或者需要做出努力去适应新情况时,在主观上引起紧张、不愉快乃至恐惧的期待情绪。对于寻找工作的技校学生来说,适度的焦虑可以增加其就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加找到满意工作的成功率。但过度焦虑却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的自我防卫状态,判断推理的能力下降,行为容易失控。毕业前,部分技校学生由于对择业前景无法准确预期,对毕业后的前途感到失控和失助,往往产生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情绪易激动,易产生过激行为;择业目标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每日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能力是人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它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特征的总和。就业能力一般涵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包括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应聘能力等。目前技校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一个原因,在于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就业能力缺乏。首先,部分技校学生在校期间得过且过,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缺乏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学校育人方式单调、呆板,只负责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部分学生缺乏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最后,技校学生就业能力缺乏与我国应试教育紧密联系,技校学生从小即以“考试”为指挥棒,缺乏综合素质的锻炼,而能力的培养是与人幼年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技校学生就业的心理素质呢?首先,要改革教育模式结构,增强技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应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从低年级便开始相关能力的培养,灌输正确的就业意识,高年级学生则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成熟度。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广开渠道,注意知行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如通过模拟招聘活动提升学生的应聘能力、社交能力等。同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组织,鼓励他们开展各种就业心理教育活动。

其次,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改变技校学生的错误认知。引导技校学生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对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确定实施方案。这样可以激发技校学生自身内部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需要技校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社会比较、心理测评等方式对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等有清楚的了解,还需要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这可以帮助技校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结合社会实际,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篇(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家也加大了投入,所以目前技工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而如何培养有知识、有技术、有修养的技校毕业生,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劳动者,则是技工学校的主要任务。技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与学习实质上是他们踏入社会的桥梁与过渡。那应该如何从各门课程入手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准备呢?这是一门艺术,也非常重要。而语文课是基础课,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本文着重从三方面浅谈语文科在技校教学中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 不能忽视基础教学

所谓基础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仍要抓好字、词、句、段的训练。

由于技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多属于中下等的学生,他们往往因自己上普高、考大学无望后才被迫进入技工学校的。他们一般语文基础较差,有的长期以来还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拼音不过关,错别字多。作文和说话用词不当,语句不通,说话不连贯等毛病。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不会写作文,或作文篇幅短,思路不畅,话不成句、词不达意的现象。这些都是语文基础差所造成的。基于这一现象,语文课教学抓好字、词、句的训练已是势所必然。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文化水平如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知识水平应用得怎么样。因此,技校语文教学切不可认为小学、初中已把字、词、句作重点学习,他们已过关,或认为应由学生自行解决,技校语文可置之不理,那显然是不可取的。本人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始终没有放松对基础性的训练,把字、词、句仍作为每篇文章学习和训练的重点,反过来,学生掌握了字、词、句的意思,对课文的疏通和理解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还通过学生的作文,采用微批的形式,对作文中的那些错别字、不通顺的句子或词不达意等毛病及时指出,讲评。对个别比较难懂的词语,还要求学生通过造句的方法来加深理解。实践证明,学生经过一年的训练,语文基础知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

2 应重视实用性

鉴于技校学生毕业后即面向社会这一特点,因而语文教学应重视实用性和应用性,即教学应与生活相结合。要做到这一点,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2.1 以课堂为阵地,配合课后指导,采用多种形式,抓好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社会交往和求职应聘均离不开口语表达。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知识水平重要的外显形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表达能力的欠缺极易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的技校学习阶段,口语表达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而语文教学也理所当然承担起这一重任。

2.2 联系专业特点,加强应用文写作教学

技校语文教学教材已编入相当多的应用文范文,语文老师除讲授这些范文外,还可根据需要及专业特点,加以补充,如求职信,自荐信等则要求各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财会专业则可突出经济类应用文的写作;农林类专业可突出总结、实践报告的写法等。

2.3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许多造访、待客之道,有的礼节沿用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教育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使用交际礼仪,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渗透和指导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实现语文教学实用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校在语文教学突出实用性方面我认为做得比较好、到位。能根据学生和专业特点,制订了教、练、评的计划。教就是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练是指让学生在学习中反复练习,如进行自我介绍、演讲比赛、班会发言、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练中得到提高;评就是由学校组织老师考查评价学生,每位学生需进行自我介绍、语文基础知识问答,朗读语段及口头作文四个部分的考查。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也为他们走出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应突出人文性教育

3.1 什么是人文性教育

所谓人文性教育,是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指的是学生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质和品质。一个人素质的高下,他的人文素质、审美情趣、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有人说现在的80后、90后整体道德水平下降,不讲奉献、专门利己、很少利人、心胸狭窄、趣味庸俗等。不可否认,现在的青年人身上确实存在这方面的不足,尤其是技校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技校抓好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作为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传播人文理念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语文课可以通过优秀的课文(作品),“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等,从而使人保持精神平衡、和谐和身心健康,达到避免在社会中出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序、失范、失礼。

3.2 那如何对学生加强人文主义教育

3.2.1 要配合教材,抓好课堂教学,加强和重视文学教育,体现人文性。新编的职高教材,选编了大量的优秀中外文学作品,约占总量的50%,优秀的古文比例也显著增加,这对突出人文性和趣味性教学非常有利,作为语文老师应以此为契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教育与渗透。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07-02

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进而有效指导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有自己可以做的工作,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自己获得一定的回报,来更好的生活,因此在教育和技校学生两个方面,就有一个调整和认知的因素存在,教育要结合市场的需要,技校学生更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我们提升了自己的就业筹码,为未来的竞争打下了基础,赢得了优势。

一、社会就业形势分析

在教育普及的今天,每个人都有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与条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特别像我国这种情况,就业岗位少,就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因此国家每年都要将就业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就业已经关系到了国计民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践技术的运用,出现了综合性教育和职业技工教育两个发展方向,我们很大程度上接受的是综合性的教育,同时也在接受职业技工教育,综合性的教育偏重于理论和管理方向,而我们职业技术教育则偏重于实际运用和实践的方向,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技工教育的面向实践能力,更容易切合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的工作需求之中,更能得到企业和雇佣者的青睐,但是如果企业想维系好管理的优势,会往往招聘综合性学校毕业的学生,因此,每个同学都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并且有效的定位,进行自我的选择,找出自己应该走的路。

简单来说,我们技工学校毕业生就是“不可挑三拣四,避免眼高手低,需要脚踏实地,逐渐积累经验”,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基本原则,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每一个就业岗位就是我们走向发展的起点,提升自我的平台,就业之前,我们不能仅仅看到现在,更要看到未来,不能要求马上有自己的满意工作,更需要自己在实践中去慢慢调整,最终在就业中胜出。

二、技校学生的就业准备——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

就我来看,综合性教育与职业性教育的分离,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这样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培养的技校学生基本都是不全面的,无法去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之中,需要技校学生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增加自己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实际操作能力往往是更重要的,“人最怕的是不在社会中学习”,所以技工学校学生首先要掌握好自己正在学的知识,这是实现能力的第一步,随后,技校学生要投入到实践当中,在实践中反观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提升和优化。

技校学生实践技能大于理论性,技校学生在重视自我技能的同时,也要掌握好理论,将实际需求与市场契合,因此技校学生就业前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需要一边学习书本知识,一边展开丰富多彩的操作技能的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顺利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技校学生的就业定位与自我充实

认清自己是每个技校学生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只有这样才会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只有这样,才会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专业适不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有多大,这就需要技校学生做好自我的定位,这里面首要的是兴趣,然后就要全力的投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充实,这种充实表现在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专长,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改进与日俱增,在现在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方法,相比较以前来说,具有更加简洁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更符合工作实际,而教育的一个不足就是,课本知识和实习设备更新较慢,推广较慢,而且无法及时更新,课堂中缺少必要的引入,技校学生无法从宏观上把握最新的知识教育和操作能力培养。这种滞后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上,更加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上,而其原因有二,一是理论性的比重大,所以比较好更新,二是教育的操作性具有理论化的趋势,不是直接针对一线,明白原理,而无需做到事必躬亲。从这个角度来说,技校学生不能仅仅满足现实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更要不断的进步和自我更新,去吸收最好的理论,学习最先进的技能,不断充实自我,做到站在时代最前沿。技校学生在实际的就业准备之中,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要能够融合一些新方法,结合实际的工作需要,去进行工作,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经验和理论体系,找出自己不足之处,不断地改进,作好知识和技能的双重准备。

四、树立正确的就业态度,调整好就业心态

任何一个岗位都是自我发展的起点,也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技校学生在就业当中定好目标之后,需要一步一步的去走,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退缩,从而不断走向成功。正确就业态度就是“不可挑三拣四,避免眼高手低,需要脚踏实地,逐渐积累经验”,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招聘,不是去养你,而是需要你去做出贡献,不是让你去享受,而是让你去奋斗,这样创造价值,才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技校学生要有一个敢于在人前的低头的态度,因为你没有经验,唯一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做起,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积累自己的经验,提升自己的就业资本,然后才能有自己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必须做好思想品德的修养,方能发挥才能,做出贡献,这是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技校学生要知道,现在并不是未来,现在也不可能就是结果,只要自己努力,最终的目标就在自己脚下,只有在人前低头,以后才会在人前抬头,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过程,就是一个吃苦耐劳的过程,在实践工作中,锻炼和培养技校学生,这是一块试金石,因为实际工作中有好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且这样更能看出技校学生的素质和水平,有些不足的地方,在实践中就可以进行纠正和完善,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也是教育中需要亟待加强的地方。

综上所述,技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个目标,认清自己以后的定位,并且结合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去展开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发展策略,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充实自己,奠定自己的就业实力,从而树立自己的信心,在未来的竞争之中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就是不断努力的结果。只有从现在开始,一步步的去做,逐渐地积累,所谓天道酬勤,同学们必将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然而在此之前,你们必须做好吃苦和受累的准备,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需要你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一、技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喜与忧

近几年来,技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技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不高,一般都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就业应聘时能提供给招聘单位的在校时的各种作品,或者是获得各种竞赛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较多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然而,根据我们对本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对口就业率很低,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的不到30%,不对口的就业率占50%,而认为“专业不对口,但有部分关联的”比例为20%。二是就业稳定性差,因为专业不对口,频繁“跳槽”的很多,当技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被问到“您期望在目前工作单位的服务年限”时,有近80%的回答是“边做边找,工作压力太大,有更好的单位就‘跳槽一。三是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的挤压,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技工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学习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只要有一定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并不比那些上课玩游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差,有些用人单位注重的是计算机某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够用就行,不需要很全面很专业。因此,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改革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们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确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弄清楚用人单位需要怎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人才。

根据我们对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知识结构方面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基本知识;文字编辑、图像图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及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库应用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主要有:对计算机系统熟练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编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微机系统的安装、检测、维护、维修的能力;对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的安装、管理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按照强化基础、拓展特长、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来实施培养,具体的总结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

1.一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2.两个阶段

用人单位对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计算机专业口径尽可能宽,这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将学生在校前两年划分为“合格+特长”即“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学生特长”两个培养阶段进行。

夯实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教学时间为一年级。在教学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精选教学内容,严格按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实训教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要求尽可能选修一至两门专业选修课程。

3.三个强化

(1)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好奇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3)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现代企业的员工素质也要求我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

4.四个更新

(1)教学方法的更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知识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在更新。

(3)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从互联网上进行可持续的学习,完成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

篇(8)

职校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其自身品德和人格的塑造,还制约着他们人生目标的确立与自我成就感的提高。因此,把心育与德育结合起来,是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造就中职生幸福人生的基础。

一、职校生入学心态与就业期望现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技校的学生就被贴上了“有色”标签,无论在家长的意识中,还是对他们自己而言,选择了技校,就如同走进了最后的“收容所”,无前途、无目标、无方向,在学生自贬价值的前提下,教育的问题与困难可想而知。为此,笔者针对技校学生入学情感态度及就业心理期望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见表1与表2。

从表1分析不难发现,心理情感的导向已决定了学生对自己价值和受教育价值的态度。改变只能从根源做起,教育的影响需要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入手。

从表2分析不难发现,学生价值目标的期望比较低,缺乏自信,无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就业心理素质修养亟待提高。德育和心理教育的结合亟待“破茧”和探索。

通过问卷调研发现,技校生入学及毕业心理和态度的关联,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心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未来。一个健康、阳光、积极的心理,决定的就是一个光鲜、灿烂的人生。可见,心理教育辅导对职技校学生是何等重要。学校应该思考如何将其德育、技能教育等有机结合,产生更佳的教育成效。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

正因为当今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生培养的新诉求,迫切需要变革教育传统理念,所以针对当前技校常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并注重方法的完善和经验的推广,在心育和德育结合的途径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1.用典型案例唤醒受挫的心灵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初中时在学习上已严重受挫、缺少关注和重视的技校生,心理引导最重要的是方法就是积极鼓励,从零起步,慢慢从自我否定走向自我肯定,唤醒他们沉睡许久的自信。因此,新生的第一堂心理教育课的主题就是“学会爱自己”。笔者以时下案例故事为真实生动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换不走的东西,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爱自己,就要爱跟你有关的人和事,因为这是你的责任。”接下来笔者让学生通过“跟海盗船长换金币”的经典游戏,总结人生不能靠赌博来决定输赢,运用智慧和自信去努力拼搏,才是美好人生最可靠的保证。最后,笔者跟学生分享故事《生产流水线的空肥皂盒》,见表3。

由此,笔者启发学生:学历文凭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职校生也有成为高级蓝领的资本,关键的是是否相信自己。通过大声互动问答,让新生感受这种氛围,让积极自信的情感引领他们开始新的征程。在心灵的驱动下,态度和行为自然会得到积极改观。

2.用情感的体验激励失落的心灵

有人说:情感是最好的激励和交流方式。面对长期不受关注和重视的学生来说,冷漠麻木、自卑是最正常的情绪反应。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运用情感教育方法,在心理上抚慰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内心沉寂许久的希望,重新自觉评估为人做事的态度和标准。笔者学校将感恩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出“感恩关爱”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故事、视频、图片等生动素材,讲述“如山父爱,如水母爱,如蜡烛般师爱”。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体验中品味心灵的震撼,感受亲情的可贵,以唤醒和激励他们曾经为爱和自尊失落的心灵。同时,学校结合特殊节日,倡议“爱在行动”。如在母亲节的时候,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对单亲家庭孩子跟踪心理辅导,通过学校广播电台设立心灵之约节目和亲情热线点歌等,让感恩之心在校园里传递。通过这些活动,激发的是阳光、健康的心态,让情感的体验能激励学生,帮助他们找到前行的动力。

3.用自主管理培养学生德智兼备

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固然是成长的本源,但任何事物都须遵守其生存和发展规律,没有“管理制度”,没有积极参与和发展的平台,没有成长“土壤”,没有校园文化的沉淀,没有和谐、充满正能量的氛围,学生的精神塑造和素质培养是没有根本保障的。因此,技校应以心理教育为基石,努力探索与德育的完美结合,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活动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比赛,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要求上进、自我约束,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实现自主管理,完成塑造崭新自我的培养目标。此外,再配合一系列德育管理措施,让自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相得益彰。有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技能教育的完美结合,以及多管齐下、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和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增强,心育促进德育实效才会更显著。

三、取得的成效与反思

经历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学校在技校心育和德育结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变化很大,进步明显,企业反馈良好。相关数据见学生问卷调研(表4、表5)。

从两张表格来看,学生和企业都对技校学生教育有中肯的评价和反馈,心育与德育结合的实践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培育技能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反思。如: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和企业的满意度;如何让教育适应企业对毕业生的高要求和高期望;如何丰富和完善心育与德育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在理论上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等。

综上所述,当前对技校生的培养是百花齐放,各有所长,但让他们心智与品德兼备是大家的共识和目标。将心育和德育结合,有机整合多种教育,才是职校人才培养特色和活力的保障。

篇(9)

引言:面对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强调了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技工院校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劳动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向的社会定位和职业教育的功能也决定了职业人才的培养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掌握好通用职业素质,可帮助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可帮助学生在不断变换的工作条件下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同时,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较好的通用职业素质,能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

一、通过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由来

面对就业市场上职业结构的变化、岗位的轮换,需要人们有更高的能力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种更高的能力不是通常的生产技术或专业知识,而是一种非技术、非专业的要素,这种要素能够跨岗位、跨职业甚至跨行业,正是这种特殊要素的存在才使得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具备了一种可转移的和普遍的适应性。这种重要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它与职业理念一起构成了所谓的通用职业素质。

通用职业素质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因此,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联合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了“技工院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课题组,研发出了一套适合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准备在全国技工院校进行推广,而我校有幸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学校。

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介绍

(一)教学内容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讲授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核心能力包括自我管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环境适应、信息处理7个要素。职业理念是人们从事职业过程中形成的职业意识,职业的指导观念,由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两个要素构成。

(二)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应对将来职业发展的能力,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高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保障就业成功性和稳定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利用理论介绍、行为训练、课堂分享和计算机训练这四种手段的有机组合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价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评价,采用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后的状况,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需要的通用职业素质。

三、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体会

(一)此课程教学方法新颖、实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填鸭式教学,它更多的是采用户外体验式教学、电脑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更多的是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也由被动学习变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极高。

(二)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学生提高最明显的就是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

此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训练项目都是需要学生组成团队来共同完成,一个训练项目的成功与否也是以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完成来衡量的,这就在最大程度上灌输给了学生团队的概念。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服从,也了解到了团队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大,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团队,一个真正的整体。

(2)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信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此课程的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先体验后总结,这就给了他们锻炼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先从各个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的收获,然后在之后的课堂分享中再把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表达出来,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学生做完活动的总结阶段,老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自己时要有优点、缺点以及今后要怎样改进,而总结别人时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不要把活动中的不足都推卸给别人,要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另外,此课程中的一些活动并不只有唯一的解决办法,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创新空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对今后继续开展此课程的一点儿建议

(1)行为训练中的活动项目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由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灵活,以及技校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某些活动项目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另外,针对技校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此课程最好能分别制定出适合三个年级学生分别使用的活动项目,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2)需要进一步对教师进行师资培训。

此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在行为训练和课堂分享两个环节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适时进行启发和引导。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进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的师资培训。

以上就是我对学校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一些体会,我认为该课程的开展确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指引。我相信,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在全国技工院校系统的普遍推行,将会大大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技校学生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站稳脚步。

篇(10)

用活一批阵地,为青年成长成才架梯子

针对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操作能力差的实际,在巩固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新招聘青工进行岗前实践操作培训。一是依托三级培训基地的优势,制定详细的实践操作计划,分层次、分专业、分工种、分时段、分批次进行现场模拟和实践操作,青工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合理选择,弥补自己工作技能薄弱点和急需点。同时,根据现场不同情况,依靠培训基地联合教室和研讨室的高标准多媒体教学设施,模拟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实让每名青工在上岗前了解到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道操作程序,每一项注意要点,确保其上岗前熟悉操作规程,上岗后严格按章作业。自2008年以来,参加各类实践操作培训青工累计达5174人次。二是深化“青工岗位技校”创建活动,为各“青工岗位技校”配备投影仪、笔记本、业务书籍、机电开关、迎头放炮模型、风钻、锚杆机等学习和操作设备,青工可以分门别类、因己所需、自行安排、自行学习。为全面了解青工自学情况,采取每旬抽查的形式,对青工学习情况进行抽查,抽查采取相互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高青工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积极性。“所有青工既是同事、“同学”,又互为“师生”,相互学习和交流,相互切磋,强调广大青工学习和训练自主性的调动和互动性的加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同时,为技校生和劳务工开办了“青工周末课堂”,针对青工平时上班时间紧、工作忙的实际,创新学习形式,通过周六、周日时间组织青工学习岗位应知应会知识和安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弥补工作中的业务差距,提高业务水平。自2008年以来,先后依靠青工岗位技校培养青工1326人。

搭建两个平台,为青年成长成才压担子

一是设立职业生涯规划。为使新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加快人才培养,自2009年9月份,率先对新招聘大中专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每年新招聘大中专生和技校生到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入矿培训后,由团委组织开展大学生座谈会,邀请往届大学生讲述自己切身经历,用榜样作用增强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然后由人力资源部和所在区队根据他们的兴趣为其设定成长路径,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同时定期组织职能科室人员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适时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入矿后,他们的成长不再是以前的单靠个人努力的“自然成长”,而是由单位为其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全程、专业、系统的规划和导航。正式分配单位之后,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分到基层区队进行一年的基层锻炼,初期为3个月的见习期,见习期满后,由矿召开大学生评价鉴定会。矿根据个人专业、专长,结合评鉴意见划分为“技术型”和“管理型”两类人才,由组干科委牵头进行分类导航设计。据了解,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下,2009年招聘的14名大学生中,现在5名从事基层区队管理岗位,8名走上了科室管理岗位。大学生留住率由2007年的52%,上升到现在的98%。二是抓好挂职锻炼。把“大学生下基层挂职锻炼”作为提高新进大学生适应能力培训的有效载体,凡新进大学生都要先在基层区队以见习的形式交叉挂职锻炼。挂职时间结束经矿考核合格后,再根据所学专业、个人能力、挂职表现等进行适岗分配,使新进大学生在基层一线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作风,提高他们协调处理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新招聘大学生缺乏现场管理经验的实际,回采专业积极积极引导大学生下基层、进班组进行岗位锻炼,担任班组长助理,同时,建立《大学生基层区队工作实施方案》,凡是大中专毕业生任班组长助理的,对本人月度增加班组长津贴300元,对区队一次性奖励2000元。大中专毕业生具有两年以上班组管理经验的,作为优先选拔管理人员的重要依据。2010年,回采专业共选拔13名大学生挂职担任班组长助理,经过一年的基层班组管理实践,有2名经过公开招聘,成为了工区技术员,6名走上了生产科室管理岗位,1名成为工区的正式班组长,1名在外建矿井担任技术负责人,2名成为了所在工区的安全网员。

上一篇: 综合部经理述职报告 下一篇: 立法理念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