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5 19:44: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编制工作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是明确编制程序,强化预算执行管理程序化。 严格“二上二下” 规范程序,“一上”是各单位上报基础数据,“一下”是财政部门根据单位上报的基础数据测算并下达各单位的预算控制数,“二上”是各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并上报财政部门,“二下”是财政部门汇总各单位预算后形成草案报请县人代会审查批准,再根据县人代会批准的预算草案批复各单位部门预算。严格的时间要求,明确分工职责,规范的流程,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程序化。
三是明确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印发了《2014年襄垣县部门预算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襄垣县财政局关于做好2014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的通知》,全面细化与预算编制相关的机构、人员、工资、资产、项目等基础性信息数据,充实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质量,要求政府采购预算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并分别对其具体内容和编制规则作了详细说明。印发了《襄垣县财政结转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襄垣县预算单位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实行零基预算编制,改变了以往基数加增长的分配,减少了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增强政府资金使用合力。全面加强政府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政府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财政预算衔接力度,促进四项预算互联互通,统筹安排好政府各项收支。
五是规范基本支出供给政策,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全面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强化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加强对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核查,严格控制财政供养在职人员总量,规范超编人员的定额公用经费供给。坚持正本清源,进一步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人员经费支出依据政策要在年初部门预算中足额安排,不留缺口,严格执行公用经费定员标准。推进以备选项目库为核心的项目预算滚动管理,抓好项目建设及入库项目的审核、论证、遴选及排序,加强项目储备,建立预算编制、追加安排项目与备选项目库有效衔接的联动机制。2014年项目预算全面实施项目库管理,年初预算和年中申报追加的项目预算均纳入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从备选项目库中遴选。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
在去年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和部门“三定”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对政府部门“三定”执行情况进行及时评估,是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的延续,是巩固和深化机构改革成果的一项创新举措。我们通过及时开展评估,进一步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政府部门严格执行“三定”规定,加快职能转变,全面准确地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改革要求落到实处。22个政府工作部门(除公安局“三定”未实施外)在8个方面对本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自评,重点看规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领导职数是否严格执行,部门间职能划转是否到位,转变职能和强化责任的要求是否落实,部门职责关系是否理顺。区编办重点抽查评估了这次机构改革具有大部制典型的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对两个部门的“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过细的调查和督导,多层面召开了干部职工座谈会,认真听取了相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对“三定”执行情况进行了了解,查阅了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机关人员名册、干部任免文件、《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等台账,并对“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探索了机构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挖掘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阶段改革完善也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区编委会通过形成了区政府机构改革评估报告报市编办。
二、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到位,提前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摸底工作。
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扎实稳妥推进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下发的改革指导意见,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市、区常委会研究确定的关于乡镇政法机构、编制、职数的落实,及时拟定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不失时机进行布置和实施,确保了全市乡镇机构改革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检查验收。
为了策应全国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上半年,我区及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调查摸底。根据上级文件和部署要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更新了实名制信息库相关信息,保证了信息库数据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报表进行了核对,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汇总,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走访调查了部分事业单位,了解了工作人员相关信息和思想动态;通过调研,调整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公益职能进行了定位,对工作任务不足或已完成阶段性特定任务的单位予以撤销。规范了事业单位行为,从机构编制管理的角度,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上半年,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严控机构编制设置的文件,特别是省人民政府出台了《江苏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令,专门发文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审批权限予以明确,这充分说明机构编制从上至下越来越重视,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编办坚持严管理与保运转结合,坚持严控行政、调剂事业、放活用工的原则,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置上,实行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内部调剂”,重点向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事务发展的公共机构建设上倾斜。既不违反规定,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例如:为切实加强饮用水安全,在环保局环境监察局内新设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监察分局;为加快建设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服务体系,新成立区社会福利院(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为了保障老百姓“菜篮子工程”的安全性,已启动成立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进一步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主体资格,并将“区兽医卫生监督所”更名为“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促进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动“文化盐都”建设事业,在区文化馆增挂了“盐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为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在深入乡镇卫生院调研的基础上,重新核定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为加快建立我区新型对外劳务管理体制,规范外派劳务市场秩序,成立了“区外派劳务服务中心”;为切实做好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的供养工作,确立了乡镇敬老院事业法人地位,并把院长纳入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管理。同时,对那些职能已转移或大大弱化的机构,我们及时予以了撤并,妥善分流了相关人员,比如撤销了区三产办,将区生猪屠宰办改为挂牌机构,调整设置了区商务综合监察大队,整合了机构和编制。
四、加强调研,注重效益,积极探索农村中心社区建设。
衡量一个地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好坏,最根本的是看促进该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还是起到阻碍作用。今年我区实施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紧接着又布置了乡镇机构改革。如何在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工作中,既把上面交办的任务完成好,又把对下的好事办理好,真正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面对这个命题,我们积极思考,纵横比较,充分调研,确立了“用经济区模式加快发展,用集镇区办法加强管理”的农村中心社区发展模式。成立了以被撤并镇原政府所在地为主要区划的农村中心社区,规模上按照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1-2万人的标准设置。遵循“镇辖区管、财政单列、专项考核”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源促进镇村协调发展,力求达到两镇合并“1+1>2”的发展成效。在机构编制管理上,农村中心社区下设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具体承担社区的公共事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所需编制和工作人员均从所在镇中调剂,调剂人员的编制性质不变。在被撤镇的原财政、公安、国土、供电、教育、卫生、金融、邮政等单位作为所在镇相应部门的分支或派出机构予以保留。中心社区管理模式运行半年来已取得积极效应,受到市主要领导肯定。
五、放大职能,强化管理,不断提增机构编制行政效能。
(一)继续推进“三责联审”工作。年初,我们与组织、审计部门专题研究确定全年“三责联审”项目,共6项。今年上半年,已对区人社局局长孙发金同志实施了“三责联审”。我们严格按照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工作规程,通过听取汇报、民主测评、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个别访谈等形式,认真审核了机构编制责任,肯定了该局机构编制的工作和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形成了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二)将事业法人登记工作重点进一步向监管转移。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对事业单位进行年检,从形式要件的审查提高到更实质性的审查。主管部门加强对事业单位年检工作的监督检查,登记管理机关对年检合格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年检不合格单位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保证年检工作的质量。对单位住所、法定代表人与核准登记不一致的,督促办理变更登记,特别是对区政府机构改革、乡镇区划调整后,涉及到合并、撤销、转移的单位的各项变更进行监督。对新设立的事业单位法人,核准登记前,实地检查登记事项是否落实,选择已登记的2家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实地监督检查,努力探索科学的监管机制。
(三)深入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在去年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工作程序,严格入出编审批制度,定期维护实名制信息库,按期编制机构编制报表,强调用编计划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主动加强工作联系,多次协商解决干部任免、人事调配、工资审批等与机构编制联系密切的事项,相互配合协同动作办事,形成实名制管理工作合力。
(四)转变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区编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将“三化”专项整治融入到创先争优、创星树牌、反腐倡廉等活动中。及时组织全办人员学习相关会议文件精神,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把自查整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召开办务会,研究确定自查方案和整改时间要求,全面安排部署排查工作。深入做好思想发动,认真排查 “机关化”倾向、“一般化”要求、“表面化”状态等“三化”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通过个人自找,科室互找,领导帮找,仔细排查在服务发展、执行制度、为民办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进行整改,确保排查的问题整改到位。通过完善服务承诺、考核考评、内部管理等工作机制,从服务效能提升着眼,从影响服务效能建设的细微之处抓起,注重工作成效,提升办事效率。
下半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继续面临着挑战,事业单位改革、审批权限上收、经济社会转型等一系列涉及到机构编制的工作都需要落实到位、服务到家,作为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压力很大,需要倾尽全力,做好工作。为此,我们打算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探索机构编制管理新方法,在服务发展上取得实效。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优调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运用机构编制调节手段,向重点领域、要害部门倾斜。突出改善民生,突出社会管理,多搞调查研究,多出意见建议,为全区“快增快转、进位争先”、实现“双新盐都”作出机构编制部门应有的贡献。
(二)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一是解决我区乡镇机构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二是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长效方式,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将乡镇职能真正转变到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提供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上了。三是突出中心社区建设,在乡镇机构改革规定的总盘子内,进一步合理设置与中心社区发展相适应的机构编制。
2.深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机构编制,充实人员,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二是真实、完整、清楚的整理好参保农民各项基础数据,配合省厅搞好城乡居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确保数据录入工作的及时、完整和准确;三是加强城乡居保监督落实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预定目标。
3.继续深化社会保险体系发展。以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五险统一征缴工作取得新进展。优化工作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实施“一条龙”和“一站式”服务,大力推动社会保险工作。
4.加大政府帮扶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小额贷款扶持力度,将小额贷款扶持对象延伸各类创业人员;争取政府担保基金落实到位,力争放贷量按进度完成;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潜力,全面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人才优先为本,抓好人事人才工作
1.研究出台适应新形势的人才政策。根据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借鉴省、市及先进地区在引才留才方面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订引进人才及人才管理的政策文件。完善事业单位凡进必考制度,以进一步优化人才的使用环境。
2.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根据我县人才需求信息,做好面向外省市招聘人才工作。采取人才交流会、网上招聘等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办法,加大对各类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其他紧缺急需人才,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努力做好工资、退休审批工作。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工资福利文件精神,规范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做好全县工资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退休人员的审核审批管理工作。
4.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一步探索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加强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指导,促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顺利完成。
5.切实做好干部安置工作。积极探索干部安置办法,确保圆满完成安置任务。同时,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和省关于切实解决部分企业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文件精神,努力做好企业干部的稳定工作。
三、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继续贯彻落实好公务员法及各项配套法规,积极推进非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工作,健全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推动公务员管理系统建设。围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严格公务员考核管理。
2.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培训教育力度,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公务员科学判断形势、善抓机遇洞察力,破解难题、抓好落实的操作力。
3.进一步健全公务员考核机制。根据省公务员法实施的相关配套文件精神,对我县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工作进行细化、量化,通过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机制。
四、加大劳动监察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1、按计划性质分
新品开发计划、销售计划、成品入库计划、兰坯产品入库计划、工艺外协小件入库计划、白坯产品入库计划、自制小件入库计划、物资领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
2、按时间分
月度生产计划:是全月总量计划,广本汽车部品、嘉本田、建雅马哈产品下达全月总量计划,其余产品只对每周总量作大致安排。
周生产计划:对月计划总量进行分解,对本周的日生产进度进行安排。
调整计划:对月生产计划量进行增减、对周计划进度进行移延、对未列计划品种进行追加的调整安排。
二、计划编制程序
见《产供销作业计划编制程序图》。
三、计划保证措施
(一)、采购周期及生产周期
1.采购部在接物资领用计划后,随时保证主体材料和管子材料的供应,8小时以内保证排气管上的附件供应,24小时内保证其他外购件供应,3天内保证纸箱供应。
2.生产周期共96小时,其中白坯生产作业周期为55小时;兰坯生产作业周期为30小时;装配工段作业周期为11小时。
(二)、生产能力
1.计调中心和制造部协商拟定单品种最大日产量、系列产品最大日产量,及关键工序和瓶颈工序最大生产能力,作为阶段性的作业指南。
2.周生产计划必须满足单日计划总量不超过5500件(包括嘉本产品,但不包括小件),周计划总量不超过35000件的总原则(周日平均计划量5000件,星期天计划量不超过3000件)
3.调整计划必须满足单日计划总量不超过5500件的原则。
(三)白坯入库时间的规定
白坯库正常上班时间为早上8:00至晚上2:00,遇特殊情况需延长时间由制造部书面通知仓储部。
四、计划编制规定
1.月度生产计划
a、销售开发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编制月度新品开发计划;
b、销售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编制广本汽车部品、嘉本田产品、建雅马哈产品月度销售计划;
c、计划调度中心根据月度销售计划,综合考虑成品库结存情况,编制广本汽车部品、嘉本田、建雅马哈产品的成品入库计划、白坯产品入库计划、纸箱及装配小件领用计划;
d、计划调度中心根据市场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编制白坯生产预投计划;
e、采购部根据白坯产品入库计划、预投计划、纸箱及装配小件领用计划,综合考虑物资结存,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白坯产品入库计划和预投计划于每月25日下午3:00时交制造部和采购部,制造部据以编制物资领用计划,制造部将物资领用计划于25日下午4:30交采购部,据以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2.周生产计划
周生产计划计划期为次周二至次次周一。在编制周计划时,对本周四至次周二的生产情况视同按计划100%的完成,按市场需求和成品在库情况下达下周计划。计调中心于每周四下午3:00将白坯产品入库计划和自制小件入库计划传递至制造部和采购部,将纸箱及装配小件领用计划传递至采购部;制造部据以编制物资领用计划,制造部将物资领用计划于每周四下午4:30交采购部;采购部根据物资领用计划编制物资采购计划。
每周六下午3:00时由计调中心、制造部、采购部在销售公司会议室对已的下周计划进行协调。
3.调整计划,由计划调度中心随时据实际情况(品种增减,数量增减,进度移延等)编制后交制造部,调整计划同时体现总量和日进度要求。当日调整计划应在当日下午4:00时前交制造部,4:00时后下达的调整计划作次日计划。
五、计划的有效期
1.公司有效计划为周计划和追加计划,月度计划仅作为制造部和采购部作生产准备的参考资料,不作为入库数量的考核依据,但*合资公司、建雅马哈和嘉本田公司的月度计划,仍为有效计划,并按月度计划执行和考核。(由于周转箱差缺,对雅阁产品按销售进度进行考核)
2.周计划有效性规定:当日内未完计划量在本周内完成或在计划期截止日之后两天内(即次周三17:30时前)完成均为有效计划,允许按正常计划产品办理入库。但是,计划完成率考核仍然按当日完成情况执行。
3.追加计划的有效性按其入库时间在哪一周来确定其考核和有效性按那一周的周计划执行。
六、调减计划规定
1.无销售市场的计划无条件取消。取消计划应由计调中心书面通知制造部和采购部。
2.取消后的损失及资金占用的责任划分:按55小时界定原则,即允许白坯入库时间后55小时以内的算销售开发公司责任,55小时以后的制造部责任,若制造部能分清属于采购部责任,由采购部承担。
3.取消计划的处置规定
a、仓储部接销售部门的调减计划时,检查减计划物资的入库情况(白坯),按55小时原则界定责任,传递书面资料告知销售开发公司、制造部,同时作台帐记录。
b 制造部接减计划时,按55小时原则界定责任,通知质管部和计调中心对已投入物资作判定,按损失最小和易于保管原则就地封存,同时书面资料告知销售部门,并作台帐记录。
c 销售开发公司需对减计划书作编号管理,建立减计划台帐,每月对减计划造成的不良资产拟定处理方案,方案包括原因分析、责任部门、处理措施、损失预算等。
4.制造部明知由于采购原因可能造成某产品计划失效时,应先与销售部门确认该产品延期入库后有无销售计划继续消化,若无,则找采购部门确认所造成的不良资产后就地封存,所封存资产计入采购部占用,传递书面资料告知采购、销售部门,同时作台帐记录;如有后续销售计划,则按继续组织生产,以便下期入库。
七、关于自制小件的规定
1.自制小件的定义:由制造部利用边料或由钢材库房领用材料自制,及制造部从仓储部外协库领用需组合加工后直接进入装配工段或需工艺外协加工的小件。
2.自制小件由计调中心根据生产难易程度和市场稳定性自行掌握储备量。
3.自制小件的工艺外协加工由计调中心负责。
4.自制小件经工艺外协加工入外协库后,还需加工的由制造部加工。
八、其他
制造过程中工序协作(需由外单位协作加工)由制造部负责。
一是在社区矫正工作方面,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启动以来,每年与县关工委联合慰问服刑人员,对其家庭提供相关帮助,使其安心服刑,维护我县社会和谐稳定。二是安置帮教工作方面,加强重点对象管控,推行派出所、司法所、村居、家庭“四帮一”帮教模式。
二、着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提升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工作水平。
人民调解工作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和独特优势。我局认真贯彻执行《人民调解法》,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坚持调解优先、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司法所干部和乡镇、村级人民调解员要深入中、小学,紧紧围绕涉及广大师生切身利益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工伤事故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分析研判,及时做好信息、图片影像资料、精品案例的报送工作。要创新调解方式,鼓励开通人民调解员微博、QQ群,建立网上“人民调解室”。努力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8%以上,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信息录入率达100%。
三、着力开展法律服务到一线活动,加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表明立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并迅速发展为主导性舆论。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使舆论导向实现正效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二、要做好我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宣传报道,做好对内宣传
在新闻的焦点上,我们要求新闻将加大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力度,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惜篇幅,深挖深究,形成重头报道,力争一期新闻,在群众心中打一个烙印。我们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总要求,明确责任,准确定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每天发生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农民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通过声音、通过电波传递给广大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求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适应“三贴近”要求,改进节目结构,扩大农村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三、切实提高峄城区的知名度,做好对外(上)宣传
1、在现有基础上,认真分析上级台的用稿需求,查找问题,寻找对策,同时加大在省级电台的上稿力度,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工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自主创新等主题,及时宣传和挖掘我区各单位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作法,加强对我区各项工作的报道力度,切实提高峄城区的知名度,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县。
机构编制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是机构编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和努力追求的方向。近几年来,全省机构编制工作在“三化”建设方面,尤其是在法制化、规范化方面力度大、进展快、成效显著,出台了《青海省行政机构设置管理条例》、《青海省事业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了以《新增人员编制审核制度》、《任用领导干部职数审核制度》、《财政统发工资审核制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为相关配套运行机制,规范了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相对于法制化、规范化来看,机构编制工作的科学化方面仍显得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机构设置和编制核定方面,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标准,主观性、随意性比较大;二是对机构编制科学调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发挥机构编制作为执政资源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保障作用,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水平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机构编制管理有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之分。我们通常认为,机构编制的宏观管理就是制定政策、核定机构编制总量和对省、州(市、地)、县(市)的机构编制进行总量控制。微观管理就是在既定的机构编制总量限额内,进行机构编制数的再分配及随着社会发展做进一步调整的管理过程,也就是设立具体的机构和每个机构分配多少个编制,并实时进行监督管理、动态管理。由此我们可以说,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科学地核定机构编制总量;科学地设置机构和编制分配;根据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对机构编制进行科学调整。就管理范围而言,中央编办和省编办主要处在宏观管理层面,而州、县编办则处在微观的管理层面(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省以上编办也有微观管理的内容)。设定机构编制总量工作,虽然不属于我们基层编办的职责权限,但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何科学地设定一个地区的机构、编制总量,就要首先确定选择哪几个因素作为生成机构编制总量的依据。中央编办发[2005]8号文件明确指出:根据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环境变化和财政能力状况,综合考虑各地人口、面积、行政区划、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研究全国行政编制总量。在现实工作中,以学生人数为标准来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就是一个客观的依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不少人也提出以人员经费占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作为衡量行政、事业人员编制总量的依据,尽管未经证实这是否具有多大的科学性,但至少是一个客观的标准和依据。这说明机构编制总量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综合性指标,是一个动态的变量,而不是盲目的、主观的、随意的、历史形成的、一成不变的总量。目前海西州行政机构、编制、领导职数总量是以2001年行政机构改革方案的确定数以及之后省编制部门下达的增加数为限额;事业单位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是以《青海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省政府2O02年第26号)施行期为界限,按2002年底的实有人数以及之后省编制部门下达的增加数作为总量限额。从以上两个总量的形成可以看出,机构编制现状是长期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体制框架下形成的。对以这样形成的总量,我们至少应当有两点清醒的认识:一是这不是一个科学的总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调整,实现其科学化;二是在目前情况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去遵守、去执行、去管理,这是我省机构编制工作平稳、有序、可控的基本保障。
机构编制微观管理科学化就是要科学地设置机构、科学地分配编制;根据社会发展和客观实际变化进行科学调整,这是基层编办工作的内容,是州、县党委、政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的抓手。这项工作中最能体现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政权建设中的组织保障作用,最能体现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我们必须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青办发[2006]49号),切实搞好机构编制微观调整工作。
二、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所遵循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过去我们常说,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其关键点是我们抓的时候抓的太多,放的时候放的太宽,没有形成张弛有道、规范运行的良性机制。省委、省政府[2006]49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总量控制、科学调整、优化结构”的指导方针,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是管住、管活、管好机构编制工作的法宝。总量控制,是为了防止机构和人员的再度膨胀,管住机构编制;科学调整,是盘活现有机构编制资源,管活机构编制;优化结构就是构建合理的组织构架和人员结构,管好机构编制。其中“总量控制是基础,是前提,是大局;科学调整是要求,是手段,是措施;优化结构是目标,是方向。只有做到总量控制才能维护好这几年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果,才能降低行政成本,才能使机构编制管理走出“膨胀――精简――再度膨胀――再精简”的老路。只有做到科学调整,才能使机构编制不断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建立有利于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才能体现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的要求。
(一)遵循的原则
1.坚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机构编制管理的目标是为国家政权建设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树立前瞻意识,主动掌握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转变职能,提高效能的原则。各级行政事业机构编制调整都要坚持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对业务相近、职能交叉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归并,理顺层级之间的关系,科学设置机构。既要降低行政成本,又要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保证各部门和单位的有效运作。
3.坚持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在继续做好日常管理与审批的同时,更加重视宏观管理,更加重视调查研究,更加重视监督检查。要善于运用弹性调控手段用好用活现有编制,有增有减,动态调整。对于弱化或取消职能的机构,要相应减少编制或撤消机构;对于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要尽量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相应调整。
4.坚持合理配置,激发活力的原则。在控制好总规模的同时,一要给予基层政府机构编制工作适当的管理空间和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二要正确处理好各种机构间的相互关系,强化部门之间的职责协调机制,促使各部门各就其位,相互补位,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形成科学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充满活力的组织架构。
5.坚持统筹兼顾、平稳有序的原则。既要重视从机构、编制等“硬件”的配置上提出建议,又要重视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软件”的创新;既要重视人员编制的精简和控制,又要重视适应工作需要及时调整机构编制;既要重视阶段性目标和近期任务,又要重视长远规划和长远发展;既要解决机构编制工作的突出问题,又要让基层和群众切身感受到工作带来的实际效果,使群众满意。
(二)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1.机构设置、编制调整一定要符合本地区客观需要,着眼与长远发展,切勿看目标追求上下业务对口,切勿追求左右看齐。
2.为了防止机构编制再度膨胀,机构设置要控制在现有的总量范围之内,必须坚持“增一减一’’的原则。就是说因职能变化确需增设机构的,必须在不突破现有机构总量的前提下,撤消一个职责或有交叉,职能或已弱化,任务或已不足,功能或已不全的机构。
3.新设置的机构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设置执法类机构要有法律依据。
4.行政机关编制(指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的调整,应在本级机关之间、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乡镇与乡镇之间调整使用,但各类编制不得混用。
5.事业编制的调整,重在优化布局结构,增强服务功能。可在全额拨款、差额补贴、自收自支编制各自的总量内调整。鼓励全额拨款向差额补贴、差额补贴向自收自支的单向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自收自支方向发展和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走向市场。但不允许自收自支向差额补贴、差额补贴向全额拨款逆向调整。
6.行政和事业编制的调整,要坚持加强基层,充实一线,只允许上级向下级顺向调整,而不作逆向调整,也不能将事业单位编制调整到机关使用。
7.编制调整要坚持空编调整的原则。没有空编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连人带编调整。
8.专项编制不得外调。专项编制意味着专有、专用,不能向其它单位调整。如政法专项编制不得调整到其它党政群机关使用,中小学教师编制不得调整到其它事业单位使用。
总之,要通过统筹规划,科学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和定编定员,逐步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结构规范、符合区域特点、服务功能完善的公益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结构,逐步解决严格控制总量与工作需要的矛盾、严格控制总量与人员流动出口不畅的矛盾、人浮于事与人手不足的矛盾。
三、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机构编制工作向科学化发展
从机构编制工作的内容来看,越来越多的涉及到党和政府的领导方式、执政体制、运行机制、职能配置。可以说,机构编制工作就是通过合理地设置机构、科学地界定职责、恰当地配备编制、及时地推进改革,来促进和保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健全党的执政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要任务的落实。
推进机构改革,就是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就是科学调整的具体体现。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事物、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新经验层出不穷,机构编制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以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充分认识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成果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断增强理论思维,不断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
1.引言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指导人们按照既定的环境目标和措施合理分配环境资源,约束排污者的行为,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环保工作就十分重视环境规划,它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环境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信息的收集、分析、模拟和预测,专题调研,建立环保工作的目标,以及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和保障措施。笔者参加了攀枝花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攀枝花市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十二五”规划以及攀枝花市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和修订,认为搞好环境规划编制工作,除应遵循编制规划的基本原则外,还需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地区差异性、重点项目建设、多部门协作、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
2.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2.1环境规划应做到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各地已明显感受到能源、资源、环境给发展带来的压力,若要在未来继续实现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成本,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之路。因此,环境规划编制工作不仅仅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常规环境问题提出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必须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长远考虑,为“十三五”环境规划乃至后期逐步探索环境保护新思路创造条件,以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环境规划应考虑地区差异性
各地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源、人口和社会结构的不同,形成的生态环境系统也有区别。在规划时,除按照编制规划的一般技术要求外,还应结合当地环境生态特征综合分析,突出地方特色,抓住主要环境矛盾,使制定出的环境规划符合当地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有可能如期实现规划中制定的环境目标,才能解决当地实际存在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2.3环境规划应体现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推出,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而生态环境又对项目的建设条件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现阶段,部分地区要求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把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预测钢铁、水泥、造纸、纺织等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考虑这些行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方能科学合理地测算五年的污染物排放量。环境规划中合理的做出重点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制定相应的措施,协调重点建设项目和环境条件之间的矛盾,不仅关系到环境质量的改善问题,也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建成的问题,同时这也是评价一个环境规划完善与否的标准。所以,对于大跨度时间的环境规划,对期间预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必须仔细考虑其环境条件和环保措施,环境规划中要给予充分的保证,确保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环境规划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更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充分体现。
2.4环境规划应强调多部门协作
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个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范围较宽,环境保护规划中所涉及的部分内容并非属于环境保护部门管理范围,因此环境规划不是环保部门的规划,而是代表地方政府确定的本辖区环境保护的一个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前期需要调查、收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背景或现状资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产业结构、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规划,以及农业、林业、能源、水利、矿产、渔业等行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资料。为此编制环境规划要主动与发改、经济、建设、国土、水务、农业、公安等部门沟通,把他们的规划中涉及的环保项目纳入环境规划,防治规划脱节和疏漏。环境规划中也应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环境规划做到目标到位、任务到位、责任到位。
2.5环境规划应加强教育培训
环境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涉及极大范围的人力资源,他们将参与环境规划制定、讨论、实施的全过程,起到参与、促进、监督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作用。然而有些领导把环境规划看的一文不值,认为是搞形式主义,规划只是“纸上划划,墙上挂挂”,也有些领导过分看重环境规划,把它看成具体操作手册,对其横加干预;还有部分规划编制人员在编制过程中过分注重规划的编制技术,而对规划的实施考虑不够,从而使得本应是政府行为的环境规划变成了编制人员技术行为,增加了规划实施的难度。
3.结论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和依据。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地区差异性、重点项目建设、多部门协作、教育培训等五个方面提出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使环境规划更具有总体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环境规划真正起到促进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l]傅国伟.当代环境规划的定义、作用与特征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1):72-76.
[2]徐肇忠.城市环境规划[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出蛉、孙炳彦.浅谈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J].环境保护,2002.9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政府、市教育局提出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构筑全方位、立体型、多层次的教育系统治安防范体系的要求,大力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活动,使我校师生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工作目标
1、使各学校教育秩序稳定,健全各学校维持稳定的工作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不发生震荡社会,破坏教育系统形象的恶性案件,不发生影响重大的,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不发生师生去上级政府滋事、非法聚集、串联等活动。
2、保持在校学生无严重刑事案件发生,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降低在校学生轻度违纪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感。
3、师生各种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加强预防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中。
4、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结合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雏鹰争章、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等活动,大力开展“平安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等评比,使校园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5、健全综治网络和队伍,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健全门卫值班制度。
6、进一步搞好学校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使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措施
1、扎实开展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以提高青少年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法制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不断拓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学校法制教育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
2、深化落实维护学校教育稳定工作本部及下属学校要进一步落实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研究解决维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准确向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创安维稳的有关信息,做到不瞒报、漏报,对发生事故将从严查处。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拒”活动,教育师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杜绝师生参与赌博和迷信活动。及时妥然处理教师群体中的各类矛盾和学生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反映,认真落实教师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中的各项措施。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虚心吸收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
3、深化整治斗争发挥党支部的纪检作用,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学校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加强群众对领导的监督。认真搞好校务公开、政务公开。严格规范教育收费制度,提高学校领导办事透明度,切实保障家长的知情权。
4、强化学校治安防范工作积极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办公室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设置兼职安全员,进一步健全门卫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学校,落实来人来访登记制度。经常检查学校各重点防范场所的消防安全设备、防盗报警器,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做好学校防抗灾救灾工作,维护学校师生生命及学校财产的安全。
四、工作措施
利用网络、会议、黑板报、校园广播等手段广泛宣传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提高广大教师对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成立学校创建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每学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做到学有重点,学有所得。
(2)加强师德教育,搞好教师信用建设工作,加强对师生的诚信教育,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师的社会形象。
(3)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做好“三困生”的结对和帮扶工作,发挥“帮困助学基金”作用,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
(4)继续做好学校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定期检查学校安全和综治工作。
同志们:
按照会议的议程,接下来我代表四部门就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程序和填报要求等情况作相关说明和具体部署。
一、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将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人员编制核准和中层职位备案使用为主要手段,实现具体机构设置与批准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适用范围为各乡镇(街道)党政机关、县级机关各部门以及各类事业单位。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内容包括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机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名称、性质、类别、规格、隶属关系、主要职责、内设机构、经费形式、相关文件文号、组织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机构变动的历史沿革等。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种类、编制数量、领导职数、相关文件文号、经核准的编外人员计划控制数等。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职务、职级、出入编情况、入编类别等。也就是说,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包含了各单位的所有机构信息、编制信息和人员信息及动态变化情况。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主要由一个平台、两项制度、三个抓手构成。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由机构编制管理协调配合机制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机构编制管理协调配合机制是指机构编制、组织、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相互制约,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把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的机构编制审批、动态管理,组织、人力社保部门负责的人员录用、调配,财政部门负责的部门预算、经费核拨,人力社保部门负责的工资审批、社会保险等管理环节相衔接的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网上工作平台和数字化信息台账,通过机构、编制、人员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统计、交换、汇总和共享等应用功能,发挥分析决策作用,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信息化、实时化、准确化。
编制使用核准制度和中层职位使用备案制度
编制使用核准制度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重点,目的是防止和杜绝超编、混编、无序进人等现象的发生。编制使用核准制度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空缺编制补充人员时,应事先向机构编制部门提出用编申请,经机构编制部门核准后,再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录用(聘用)、调配等手续,然后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入编或信息变更手续,最后到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办理工资调整、社会保险、经费核拨等手续。中层职位使用备案制度目的是防止中层职位设置过多,杜绝擅自增设、变更机构配备中层职位等现象的发生。中层职位使用备案制度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中层职位配备人员时,应向机构编制部门备案,接受机构编制部门的监督检查。
在这里,我特别说明一下,以前对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只批准了内设机构,对中层职位的配备数量未作明确要求;部门下属事业单位设立时也未明确行政负责人职数。此次,为规范中层职位设置,《暂行办法》对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经批准的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中层职位,实行职位使用备案制度。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在编工作人员2人以内的设1个中层职位;3-5人的可设2个中层职位;6人以上的可设3个中层职位;人数特别多的可增加1个中层职位。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3人以内的设1个行政正职职位;4-7人的可设1个行政正职职位、1个行政副职职位;8人以上的可设1个行政正职职位、2个行政副职职位,人数特别多的可增加1个行政副职职位。该项规定实施后,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要进行规范,未经批准设立的内设机构、挂牌机构不予认可,自行设置的机构要取消,确因工作需要调整或增设内设机构的,必须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超职位配备的人员要通过竞聘、轮岗、自然减员的方式逐步消化。
实名制管理的主要抓手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主要以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编制使用核准单和中层职位使用备案表、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为抓手。《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户口簿”,是反映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状况的纸质信息台帐。《编制使用核准单》是编制核准使用的凭证,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申请进人的前置条件。《中层职位使用备案表》是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规范任免中层职位的备案凭证。《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入编、信息变更的凭证,作为单位办理相关人员工资、社会保险、核拨经费等手续的必备依据。
二、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工作程序
(一)初始登记工作程序
为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要按规定时间对本单位机构和实有人员进行初始登记,主管部门初审并汇总后报送机构编制部门,形成初始数据库。这项工作共有六个步骤。一是采集。各机关事业单位对本单位机构和实有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信息进行数据采集(以2012年7月31日这个始点为准),按要求填报《机构编制信息采集表》和《人员信息采集表》,形成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报主管部门汇总。二是初审。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采集情况进行初审,要求在8月10日前汇总并加盖主管部门公章后按管理权限报送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三是审核。按人事管理权限由组织部或人力社保局对《采集表》进行审核,在8月20日前完成,然后报编委办备案。四是公示。编委办备案审核后,即时返还各单位,各单位将《采集表》在单位内部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五是上报。各单位将公示情况和《采集表》上报主管部门汇总后,于8月30日前再次报送县编委办存档。六是发证。县编委办于 9 月30日前向各单位核发《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
(二)正常实施后工作程序
从8月1日起,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将正式实施。实施后,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发生变动时,工作程序将按实名制管理相关制度执行。与原先相比,对部门在人员配置、干部任用等方面都增加了限制,目的是为了规范机构编制管理,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县两办印发的《安吉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机构编制变动后办理程序
机关事业单位发生机构、编制设立、调整等事项的,接到机构、编制设立、调整等文件后,应按管理权限,在15个工作日内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其中,新设立机关事业单位的,应当持相关文件到机构编制部门领取《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发生变动的,应当持相关文件和《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机关事业单位因撤销等原因不再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围的,应当持相关文件和《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2.进人办理程序
机关事业单位今后涉及进人这项工作的,办理好有四个步骤。一是用编申请。机关事业单位需使用空缺编制补充人员的,需在每年3月、10月底前,事先向县编委办提出用编申请(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申报),用编申请应说明使用编制的理由,并填写《编制使用核准单》。二是办理录用。经县编委办核准后,用人单位持《编制使用核准单》按规定程序向组织、人力部门提出申请。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在核准使用的编制内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办理录用、聘用、调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人手续。三是入编登记。新录用、聘用、调配人员,相关机关事业单位须在15个工作日内持《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编制使用核准单》、《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介绍信到县编委办办理入编手续。四是办理工资审批等业务。用人单位持加盖县编委办公章的《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中的出入编表到组织、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办理工资审批、社会保险、经费核拨等手续 。
3.减员办理程序
机关单位出现人员调出等情况,要及时办理出编手续,也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出编登记。机关事业单位出现减员的,须在15个工作日内持《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和《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到县编委办办理人员出编手续。二是办理相关调整手续。完成出编登记后,再凭加盖县编委办公章的《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的出入编表到组织、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办理工资、社保、人头经费等相关调整手续。
4.其他信息变动办理程序
这主要是除上述出入编信息变化情况外,机关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其他信息发生变动的,也要办理变动手续,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变更登记。机关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其他信息发生变动的,如公务员晋升非领导职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整岗位等级、职称变动等,都应凭有关职务任命文件、岗位聘任文件等相关材料,在15个工作日内持《机构编制实名管理手册》和《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由组织或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后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经批准的内设机构和下属事业单位中层职位任免,凭任职文件和《中层职位使用备案表》、《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到机构编制部门备案。二是办理相关调整手续。完成变更登记审核备案后,再凭《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中的职务岗位变动表或其他信息变动表到组织、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办理工资、社保、人头经费等相关调整手续。
三、开展机构编制核查
为配合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推行,此次一并布置机构编制核查工作,核查的目的是全面摸清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底数,盘活现有机构编制存量资源,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通过核查,实现机构编制底数清、人员编制性质清、财政供养人数清,进一步挖掘机构编制潜力,把一些配置不合理的编制调整到急需的重点领域,更好地发挥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努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本次核查的范围包括全县各乡镇(街道、灵峰度假区)、县级机关各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核查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机构设置情况的核查,主要核查机构的名称、规格等信息是否准确、完整,与审批文件是否一致;二是编制情况的核查,主要核查编制的类型、数量等信息是否准确、完整,与审批文件是否一致,重点核查超编以及中层职位配备情况;三是实有人员情况的核查,主要核查实有人员各项指标信息的完整、准确,掌握内退、停薪(带薪)留职、长期病假、事假不归、擅自离岗、跨系统外借等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以及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人员情况,摸清乡镇(街道)、县级机关部门行政岗位使用事业人员的情况。四是编外用人情况的核查,主要掌握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实际使用数量等情况。
四、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中相关表格填报要求
关于表格填报的问题,我简要说明一下。这次下发的表格,一共有两套9张,一套是信息采集表,共4张,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各2张表,即机关单位和事业单位各有1张《机构编制信息采集表》、1张《人员信息采集公示表》。另一套是实名制管理的相关表格,共5张,分别是《编制使用核准单》、《中层职位使用备案表》和《人员信息变动登记表》(3张)。具体在会议第二阶段作详细辅导。这里,我提三点要求。
(一)要规范填报
这次下发的表格比较多,大家要加强学习研究,在填表之前,要看清表格内容,在表格的填报上,部门和单位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大家可以与县编委办联系。这里,我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软件系统解释一下。实名制管理系统采用的是省编委办开发的软件,现正在试运行,市里准备二次开发,于2013年初在全市县区应用,到时可以做到软件管理系统与纸质审核程序同步运行。目前我们只能分两步走,先按实名制管理相关制度、程序运行起来,再根据系统开况适时启动实名制管理系统,正式启用前我们会专门组织业务培训。目前,我们先按照今年布置的工作流程来操作。
(二)要如实填报
这次数据采集时,请各部门一定要事实求是,如实填报,我们也会尊重历史。这次初始登记的数据要求在单位公示,这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用编公开原则的具体要求,保证单位人员享有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大家一定要切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当然,对涉密的信息不能公开,对敏感的信息也可以不公开,总之大家要把好这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