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劳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19 09:46: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生劳动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生劳动总结

篇(1)

1 引言

语文素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也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通过语文素养的培养,可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故在初中生教学中,提高汉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把他们塑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的综合性人才。

新课程标准提倡利用有效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周庆元认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积极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倾向。随着新课标的逐步贯彻执行,如何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之一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学者的重视。

2 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推行新课标,基础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化,但我国教育评价标准大多仍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种以应试为目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出一下问题:

语文教学目标单一,教学的目标仅仅是中考。教师教授语文知识多是背诵记忆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锻炼,无法体会语文的人文性,更不会对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有所裨益。

教学内容教条化,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将语文知识划分为多个考点、重点,学生只是机械的重复训练。海量的语文知识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掌握。

教学过程模式单一,从小学开始,语文教学的模式基本上包括复习旧课,预习新课,词句讲解,练习巩固和布置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性。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如学生自选学习内容,自主学习等,由于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思维混乱,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语文鉴赏品味和素养的目的。有些教师重视“精神培养”,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课文内容和基础知识走马观花,这种忽视语文的工具也削弱了语文的使用价值。

3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有学者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划分为四个阶段,无趣阶段-有趣阶段-乐趣阶段-志趣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初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的一种发展态势,对不同阶段、类型的学习兴趣,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表现有:

(1)在上述的学习语文的四个阶段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厌恶、迷茫、功用性、吸引和愉悦感等多个感觉,这些情绪状态都会影响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女生比男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厚。由于初中的女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女生的心理成熟度、记忆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也较强,故女生往往对文学的诉求更强烈,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大。

(3)各年级学习兴趣不一。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各异,各年级的语文学习兴趣表现也不相同。初一学生刚脱离小学阶段,其在语文知识的听说读写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初一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初中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故事哲理等选文,表现出愉悦感、吸引感一般高于初三学生。而初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和语文考试失利往往加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厌恶感和无助感,他们更重视语文的实用性。

4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措施

(1)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应精心设计语文课的开头,如故事导入法、典故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创设情境打入发等等。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可激发初中生的求职欲望,如在教导诗词的时候,可以教学生咏唱诗词,也可用音乐伴奏,感情充沛地进行朗诵。然后再来讲解诗词,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设情景,对话模式。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多采用课堂对话的方式灵活教学。如围绕课文主题分组辩论,或组织小品表演,或利用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全面理解文章思想、评价人物、口语实践等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总结语文的学习规律和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有计划有层次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进而获得成就感,激发深层次的语文学习兴趣。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应注意教学设计的难易度和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4)情感交流,朗诵指导。为了是学生体会语文的课文的意境和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应对语文充满了热情和兴趣,教师由心而发的喜爱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可以影响学生心灵,可提高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重教课内容的条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保证正确的读音和停顿,传神流畅的朗读。

(5)合理运用多媒体。现代语文教学技术十分注重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可满足图像、文本、动画和声乐等不同感官需求,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在45分钟的课堂中,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使用多媒体。在课前、课中、课后灵活选择不同的多媒体介质,带动课堂的气氛。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越俎代庖,如课堂时间教师不上课,放映与课文无关联的电影,这样无益于语文教学。

5总结

学习兴趣是动机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改变初中生学习语文课的厌恶感和迷茫感,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应重视总结归纳教学策略,积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乐趣。只有初中生对语文产生了学习乐趣,才能不畏困苦,主动战胜学习中的困难,积极提升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夯实鉴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素环.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

[2]杨永琴.如何激发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30-001

一、更新观念,真正意识到培养初中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1.“科学素养”的内涵

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科学(7-9年级)、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科学学科的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的理解基本相似。《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Science,Technology andSociety,STS)。

2.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未来公民,是后备人才,我们必须为他们个体成长与发展搭建良好的科学平台,使他们的个性发展能够更好地融入并跟上社会化、国际化的高速列车。

3.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3.1国际方面: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重要趋势的一个教育因子是: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监控和评估。在这些监控与评估中,“科学素养”方面的评估占重要部分。

3.2国内方面:2006年,中国启动了“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科普事业和科学素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同年颁布的《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确定四个重点人群为优先对象:包括初中生在内的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和公务员群体。

这些举措,都充分说明了国际、国内对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也由此可见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二、在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中对初中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实践

从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实践来看,笔者以为在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中对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一要结合我们的科学教育目标,二要组织好科技小组的有效科技教学活动。这就使初中生在科技小组的“团体”里的学习得到最大可能的科学素养培养。

1.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科学教育目标

根据我国的国情,科学普及的实施过程中科学素养的要求可分为四个层次:生存科学素养生活科学素养文化科学素养参与公共事务的科学素养。据此,结合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实践,笔者以为在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中对初中生进行科学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知识技能类目标。包括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逐步形成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能力,增长发展潜能。

1.2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包括理解科学的基本观念,能初步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初中生兴趣所在的科技活动的科学特点,养成对兴趣所在的科技活动的爱好,爱思考、重实验、好探讨,养成有规则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1.3社会性目标。包括具有积极的团队精神、科学伦理道德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好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2.根据科学教育目标,进行校内外科技小组有效的科技教学和实例训练

笔者以为,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可以借鉴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简称为STS,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结合自己科技小组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小组科技活动实践。

通过“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实践,我们能够总结出这样一些具体方法,进行有效的科技教与学和实例训练,从而达到对初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之目的。

3.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方法

3.1教师与初中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活动(学习)的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握小组科技活动的大方向,同时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情境的最大空间。

教师根据自己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提供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科技主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在小组内共同研究。由初中学生自己选择活动题目,同时运用现有资源来寻求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信息,这样就能使这项科技活动更加吸引初中生,使得原本就因为兴趣而选择参加科技小组活动的主体渐渐发展成为爱好。

3.2教师对初中生科技活动作“科学技术”“理性”等方面的必要指导。此时,学生已经选择好自己的科技主题,并立即着手搜索相关的科学知识资源,或是已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务必要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科技活动任务,点拨他们用来解决自身科技问题的过程技能,让学生能够对比自己的思维,正确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

3.3教师要给初中生提供“展示”和“反思”的空间。很多科技小组活动面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尴尬境地,因此教师的适时点拨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时活动的“坎坷”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和“反思”的空间。

4.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注意点

在校内外科技小组活动中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素养,它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活动的几点注意事项:

篇(3)

一、引 言

教育学指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初中生所处的特殊学习阶段,其学习动机表现出积极性与消极性并存、长期性与波动性共生,感性和理性同在. 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要求初中生树立正确、积极、高尚的学习动机. 初中数学教师应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学习动机树立的深远意义,切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正确、积极的学习动机.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现情

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发现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动性,既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又表现出消极应付的一面.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学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初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不能根据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科教学目标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明晰的前进目标、追赶的学习标杆,片面的将学习活动作为应付式的劳动实践,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能结合自身目标理想,进行深入细致、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知、思维探索等实践活动,学习动机上方向性不够,纯洁性不够. 如很多初中生数学学习实践活动,是在家长殷切要求和巨大压力下开展和实施. 二是主动学习探知能动性不强. 部分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不能保持积极探知、能动思维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过分“依赖”教师或其他学生,习惯于“吃现成饭”,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析,从而导致其学习探知活动“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三是探究研习深刻性不强. 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 但部分初中数学教师未能深入贯彻和落实能力培养要求,导致初中生未能深入认识和理解学习能力锻炼和树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导致部分初中生学习探究出发点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对知识点深刻内涵和数学案例深刻意义不能深入探索和研析,导致其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三、培养良好数学学习动机方法策略

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主导,是实践探索的“明灯”. 教育实践学认为,学习对象良好学习动机的树立,需要正确的学习目标“指引”. 初中生作为特殊学习群体,心理上的特殊性和情感上的波动性,更加需要明晰、正确的学习目标.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在每节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恰当、适宜的目标“任务”或追赶“对象”,使学生学习上有目标,追求上有对象,行动上有“动力”.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新知教学中,教师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课教学目标要求,针对不同学习群体学习实际,设置“学生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理解平行四边形被对角线分割的三角形的面积周长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的学习要求,同时,鼓励中下等类型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把中上等学习群体作为“追赶”的“目标”,保证其学习动机更加明晰,更加主动.

二是培树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源动力”. 良好的学习情感能够催生出学习对象更加正确和纯洁的学习动机. 笔者以为,正确的学习动力,需要良好、积极、能动的学习情感进行“支撑”. 因此,教师在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动力进程中,要注重学习对象积极能动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善于利用新改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和生动的情感素材,为初中生提供声情并茂、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让初中生学习情感与教学情景产生“共鸣”,碰出“火花”,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如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发展历史悠久特性,通过向学生讲解我国在三角形三边关系研究方面的显著成果,并展示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提出的“勾股定理”的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状态下,主动学习探知相关内容. 又如在“相似形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借助于现代化多媒体器材,根据该节课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某兴趣小组测量旗杆高度”的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逼真、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中,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深入探知其知识点内容和案例问题.

篇(4)

一、前言

写作是使用文字表达情感,反映客观现象,传承知识和信息的脑力劳动过程。与职业作家、专职写作人员的写作不同,初中生的写作是根据教师的指导、要求进行创作的一个过程。从考试的角度出发,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考试中,写作分数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一般在30%~40%之间。从初中生以后发展来看,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良好的写作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日常教学中,初中生普遍存在对写作缺乏兴趣、厌恶甚至抵触写作等问题,个别初中生甚至对写作产生了心理阴影。笔者总结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初中生的写作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初中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写作语言不生动

初中阶段,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语言内容的僵化是限制写作水平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学生由于平时不喜欢看书,对于一些优美的语句缺乏积累,在写作过程中缺乏一些华丽的辞藻,使得整篇文章如流水账一般。

换句话来说,初中生目前基本能够做到写作语言的流畅、完整,但是文字比较枯燥,不够生动,也就是常说的文章“不接地气”,写作语句没有出彩的地方,缺少语言的美感。这样的作文在考试中只能达到及格水平,离高分相差甚远。

(二)文章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良好的写作思路是优秀作文写作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清晰逻辑的思路,才能够保证作文写出来生动形象,具备一定的生命力。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在文章写作思路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学生写作思路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系统观,没有掌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写一句想一句,导致文章缺乏系统性。

总之,文章思路、重点不清晰是初中生写作常见的问题,在写作中没有中心思想,随想随写,作文的前后没有呼应,该重点写的地方没有重点写,文章详略安排上不够恰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写作思路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三)文章立意较浅,容易跑题

立意是文章之本,初中生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立意一定要符合所给题目要求。现在有些初中生还没有意识文章立意的重要性,审题不严,不加思考就下笔写,写作容易偏题、跑题,考试中这种类型的作文荼鼗嵋起改卷老师的反感。

三、对初中生进行有效写作指导的措施

(一)推荐学生多读课外读物,丰富写作素材

写作的核心就是对语言文字以及积累的各种素材的理解运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字词句是写作的基础,识字多,词汇积累就会丰富,遣词造句才能顺利进行,立意行文才会行云流水。如果初中生日常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够,写作素材匮乏,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好文章的。初中生记忆力比较强,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教师不应该强制学生去读某些或者某一类的课外读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外读物,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积累有特色的写作素材,为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现在网络文学非常热,每天都有很多各种类型的网络文章、小说发表,有的教师对网络文学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不能全盘否认,更不能限制学生的阅读,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推荐比较好的网络文学,这也是初中生培养阅读写作能力、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今后要想更好地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世界的各项功能来完成[1]。”

(二)认真进行作文选题,激发初中生的写作积极性

学生能否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反映自身写作的真实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作文题目的选择。一次成功的作文训练,不只是要看有多少学生得到了高分,更重要的是要看能否成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喜欢写,愿意写。题目设计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操作的激发学生写作需求的手段[2]。教师首先要拓宽作文选题的题材。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但是好奇心强,也比较容易接受趣味性的东西。因此,教师在选题时应该让题目尽量变得有趣。具体来说,作文题目要尽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新颖,并且有一定的思想冲击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其次,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教师布置完题目后,要注意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把握题目,而不是让学生闷头自己去写。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写作本题目时遇到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作文训练的效果会更好。完整的写作过程包括写前准备,学生在动手写作前对作文认真的思考[3]。那种随便布置完题目就等着学生交作文,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批改作文的训练方法效果其实并不好。

(三)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点评

在日常教学中,写作点评环节容易被教师忽略,部分教师的作文评语比较粗略,个别教师的写作评语比较严厉,这容易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写作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写作点评环节的重要性。点评是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发现作文训练环节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训练方法的重要依据。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教师在对作文进行点评时,要尽量避免使用比较严厉的词汇,而是用委婉的方式,善于发现每篇作文中的亮点,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另外,在作文点评环节,也可以引入互动方式,让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分析。这样,学生在阅读其他学生文章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鉴赏能力,对阅读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提升。

四、结束语

写作是初中生语文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初中生的写作训练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日常写作指导中,教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文选题、作文点评等方面,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特点,促使学生在快乐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限定。

【参考文献】

篇(5)

有关初中毕业生鉴定总结我性格开朗,在校期间能自己遵守学校及班级纪律,热爱运动,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热爱班集体,能为班集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虽然即将毕业,但是以中考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旅程的开始,相信明天会更好。

初中毕业生鉴定阅读范文本人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尊敬师长,与同学和睦相处,关心热爱集体,乐于帮助别人,劳动积极肯干,自觉锻炼身体,经常参加并组织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

本人品德兼优、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篇(6)

课堂教学活动,其本质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碰撞的发展前进过程。教师“导”的效果,需要通过学生的“学”进行验证和考量;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导”进行促进和提升。随着以学习能力培养为核心价值观的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关系的配置,成为一个亟须解决和深入研究的话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出现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或学生的“学”脱离教师的“教”等现象,导致教与学之间活动效能事倍功半。下面笔者就科学配置课堂教学中“导”与“学”之间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作论述。

一、以导促学,教师的“导”应成为促进学生积极“学”的“推手”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学习对象主动学习、深入学习,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有生力量”。初中生在学习探知数学学科的进程中,既有着主动进取探索的积极一面,又有着畏惧退缩的消极一面,并且容易受内在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制约,出现消极懈怠的不利局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习对象的学习情感状态,不联系教学实情,“自顾自”地实施讲解活动。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扬长避短”,成为“医治”初中生消极情绪的“理疗师”,成为“促发”初中生积极情感的“激励师”,借助于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语言激励、积极评判、场景设置等形式,吸引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初中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课教学中,在新知导入环节,教师在与学生的谈话交流中,发现部分初中生的学习欲望不强,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对该节课的预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利用该节课教材所呈现的“生活应用”特点,通过设置情境“红旗路小学准备购买银杏和绿松两种树苗共500棵,用来美化校园,已知银杏的价格为25元/棵,绿松的价格为30元/棵,通过询问知道,银杏、绿松成活率分别为95%和90%,如果购买树苗用去了14000元,试问银杏和绿松各买了多少棵?”,诱发初中生的有意注意,吸引初中生的眼球,让初中生切身感受数学教材内容的内在美,从而在有效“导”的进程中,提振初中生主动“学”的精神,增强初中生深入“学”的意识。

二、以导引学,教师的“导”应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的“指南”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水到渠成的简单活动,而是充满困惑的艰辛“劳动”,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苦和坎坷,从而影响阻碍“学”的进程和效能。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需要采用以导引学的方式,指引学生科学探究,认真思考,探析问题,从而逐步掌握和获取数学知识的“精华”和解决问题的“精髓”,让初中生对所获所得既能够“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将初中生学习活动引向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导”和“学”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以教师的指导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放手不管,让学生自由发挥,脱离教师的可控范围,应该做到“以教导学”、“以导引学”,推进初中生学习探知的进程。如在“如图所示,已知有一个O,它的直径长度为10厘米,弦AB的长度为8厘米,点P是弦AB上的一个动点,试求出OP的长度取值范围”案例教学中,教师就利用教师主导地位的指导特性,采用以导引学的教学方式,组织初中生开展探究、解答该案例实践活动。初中生探知问题条件内容,意识到该案例涉及“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点,初步觉察出解答这一问题案例时,需要借助“圆的性质”、“垂径定理”等数学内容。初中生结合问题解答要求,根据给予的问题条件,其分析过程为:根据问题条件可知,应该采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进行重新构图,根据题意,可以先过O的圆心O作OEAB,连接OB,根据垂径定理内容,可以知道AE=BE=1/2AB,此时构建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从而求出OE的长度,由此得出所需要解答的内容。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分析过程,强调指出:“在此题解答中,要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建出直角三角形。”

初中生在教师指点下开展解析问题活动,教师并有意识地要求初中生总结归纳这一问题的解答方法,初中生针对解析过程中的“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关键环节,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得到其解题方法为“采用构图法,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三、导学结合,“导”“学”活动应成为实现师生共进的“利器”

笔者认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互补互进、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体。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教师和学生这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采用导学合一、导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指导中渗透学生的“学”,在学习中融入教师的“导”,在科学、高效指导下,促进学生深入、有效地学习。同时,以学生的有效学习展示和呈现教师的指导实效。

总之,有效教学活动的取得,需要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高效“学”。教师只有科学配置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将教与学之间进行有效渗透,相辅相成,使教师的“教”成为学生主体高效学习、成长进步的科学“指南”,使学生的“学”成为展示有效课堂教学的“明镜”。

篇(7)

一是“于耳” 首先是听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语言中常见的语法错误,说话大声清晰,停顿恰当,有条有理,让学生能听懂。其次是乐听,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情感。初中生更乐于接受美的事物,教师运用富有美感的语言进行教学,更能引起初中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二是“于脑” 初中阶段,教师语言不能仅仅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简洁直白,更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开拓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符合初中生的心智发展需要。这样才能使得教学内容不仅仅停留在听的阶段,而是真正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分析,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三是“于心” 初中语文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课程。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的特征,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把教师要传达的知识和情感铭记于心。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熏陶感染的作用。

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产生影响,是通过教学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学生还需要教师教授和引导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强。语文教师要秉承“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把握,实践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一)立足于教师自身,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把握好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就是要做好教学过程设计,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1.课堂导入中的语言艺术

教学过程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课程导入。在我看来,初中语文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初中生的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比起小学生更能够专注地学习,但比起高中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又还不够,他们更倾向于对感兴趣和热衷的事物的专注。然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一上课就进入课文学习,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没有被吸引,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上课就容易走神,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导入的语言艺术,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上好整堂语文课好做好铺垫。

2.课堂授课中的语言艺术

锤炼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思考的导言是一堂优秀初中语文课的第一步。除了导言,教师还要善于把握好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艺术,这样,才能让课堂散发语言的魅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同时也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授课时可利用课文内容的关联性,采取联系和比较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初中生对知识系统学习、比较学习的能力还不够。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行示范教学。例如在上新课程的同时,联系旧知识,进行纵向的联系和比较,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更为系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也可以采取横向比较法,如相似或同样的主题,不同的作家创作出来,其内容侧重点和艺术风格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比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课堂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3.课堂提问的语言艺术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不够,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把学生偶尔开小差的思绪拉回到课堂上来。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不能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也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提问,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提问,从学生的回答中,也可以获得其知识掌握程度的反馈,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的进度。初中语文教师锤炼好提问的语言艺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课堂总结中的语言艺术

初中生的学习概括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的辅导帮助。初中语文课离不开总结这一环节。教师用精练、有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课堂总结,能帮助学生理清整堂课的思路,分清重点难点,有效地进行复习。课堂总结还可以留下思考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结束语“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人,也经受不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娘的爱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教师巧设悬念,让学生听完课后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学生下堂课的听课兴趣。

篇(8)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13

当前,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应试教育制度的缺陷等对初中生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网络媒体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面对挫折时容易轻视生命。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视对初中生开展挫折教育。因此本文拟从挫折产生的必然性入手,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探讨对初中生开展挫折教育的途径。

一、初中生挫折产生的必然性

人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同自然界进行抗争,抗争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种种需要和行为,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阻碍与干扰,不能获得需要的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因此,挫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从微观上看,初中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往往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同时由于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在学业上将会面临对个人至关重要的升学考试,因此他们遇到挫折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加上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父母和教师的管束会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极不稳定,遇到困难或挫折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易走极端。

二、对初中生开展挫折教育的途径

1.要有防范意识,注意收集信息,及时引导学生心理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生活、学习节奏等方面都明显加快,同时由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初中生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学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要考虑防范措施,合理地确立各种目标。教师在通过合理的目标激励学生时,应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可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过大,学生达不到,就会引发心理上的挫折感。因而教师要注意观察、收集初中生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当发现学生将产生或已经产生挫折心理,并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时,教师应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调整,从而引导学生能正确地面对所遇到的问题。

2.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校形成合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于子女的教育家长是越来越重视,然而过度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是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其中,挫折教育也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和一些家长的接触中,发现一些家长走的是两个极端,一是采取各种手段吓唬、逼迫自己的孩子,本意是想激起孩子的进取心,但最后往往变成了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二是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儿委屈,面对教师善意的批评横加指责。因此,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要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要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形成家校合力。一是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向家长宣传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理解挫折教育的本质,获得家长的支持;二是向家长传授挫折教育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并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使家长正确认识自己在挫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挫折教育,避免出现家庭教育抵消学校教育作用的现象。

篇(9)

School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ZHANG Shaorui

(Chaozhou Chaoan District Dongfeng Middle School, Chaozhou, Guangdong 515634)

Abstract Thanksgiving and responsibilities ar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two basic elements, for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personality plays a vital role.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gra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rough the actual interview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gratitude and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reason, and summed junior high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raining related to the actual sense of gratitude and responsibility measures. Articles for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junior high moral character classes, establish good moral standards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junior high class; ideological and moral; thanksgiving; responsibility

1 感恩与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质量的形成与发展。”感恩与责任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能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基础。对初中生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和自立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感恩与责任教育,能够使初中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老师,奉献家庭及回报社会,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水平。综上所述,对青少年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心态,是十分必要的。

2 初中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现状及其原因

2.1 初中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现状

为了科学、客观地统计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笔者选取了30名来自初一至初三不同班级的学生及其家长,并采用访谈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现状的调查。在对学生的访谈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从来不帮父母分担家务”,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对父母说过谢谢”、“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当问到在家里承担的责任时,好几名学生明确回答:“除了学习,没有我要承担的责任”。在30名受访的学生中,只有4名学生表示:“曾经做过很少的一点家务”而在对家长的访谈中,绝大多数家长都表示“孩子缺乏感恩心理,没有责任感”。与此同时,多数家长也承认“忽视了孩子感恩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没有对孩子进行专门的感恩与责任教育”。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当前初中生的感恩与责任教育比较匮乏,多数学生不具备感恩与责任心态。

2.2 当前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上述情况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我国许多家庭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家庭因素。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是家里面的独生子女,从出生起就备受家庭成员的瞩目。过多的宠爱使孩子觉得父母的爱理所应当,自然不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不会去感恩他人、感恩社会。而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使父母将学习作为孩子的唯一要务,而对他们在家庭责任方面要求较弱,这就使孩子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身责任感的现象。其二,学校因素。学校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场所,然而当前应试教育造成的“重智育、轻德育”现状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即便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部分教师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感恩与责任品质的培养。 即便进行了感恩与责任教育的相关活动,也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其三,社会因素。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生活在缺乏感恩文化与责任观念的环境中,对初中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此外,当前网络中一些错误、负面的意识形态也影响着初中生的思想发展,造成他们感恩与责任意识的缺失。

3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感恩与责任教育

3.1 对父母的感恩与对家庭的责任

对父母的感恩和对家庭的责任,是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在八年级(上册)《爱在屋檐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联想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受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通过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发言,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如:“夸夸你的父母”、“想一想你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说说你能为家里做的事”等。最后,还要教育学生孝敬家里的长辈,即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在八年级(上册)《我与父母交朋友》中,通过讲解“严也是一种爱”、“交往的艺术”,让学生明白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恩心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3.2 对教师的感恩与对班级的责任

对教师的感恩和对班级的责任,是初中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八年级(上册)《老师伴我成长》中,教师可通过“我知我师”教师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认识到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例如,课上让学生发言讲述“我最喜欢的老师”、“老师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课下让学生收集赞美老师这一职业的诗句,诸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等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辛,激发他们对教师的感恩心理。在七年级(上册)《新学校,新同学》时,可以让每位学生讲述自己对班级的责任,谈一谈自己为班级、为同学所做的事,如运动会上为班级获得好成绩、劳动中勇于承担重活、日常学习中帮助他人、下雨天送同学回家等等,从而增强他们的集体责任感。

3.3 对生活的感恩与对社会的责任

对生活的感恩与对社会的责任,是每个青少年应尽的义务。在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中,教师可启发学生感恩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必须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们,他们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八年级(上册)《同济携手共进》中,让学生感受朋友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帮助,从而让学生懂得感谢同学、朋友及身边的人,并承担对他人应尽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作用,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学素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4 在思想品德课堂培养感恩与责任意识的措施

4.1 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学生。在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感恩与责任的重要性。并真正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探索既符合感恩与责任教育特点,又易于初中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通过课堂讨论、主题班会、命题作文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感恩与责任意识,切实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4.2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思想品德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感恩与责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切实做好感恩与责任教育,教师应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探寻和实践,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利用初中思想品德的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道德水平的培养。注重时事热点中感恩与责任教学资源的挖掘,并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提升自己观察、总结、阐述的能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切实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对初中生进行感恩与责任教育的目的。

4.3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

篇(10)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一初中时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是完成一个人的人生观的最主要时间。我对自己的三年初中生活无怨无悔。我认为我的初中过得非常的充实。 在学习知识上,我刻苦学习,成绩获得老师与长辈的一致好评。并且广泛阅读课外书,尤其是社会学科,曾经在数个青少年杂志上发表文章。

在生活中我团结同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老师的好帮手。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在学习上不懂的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认真钻研深难题,对知识的渴求,我养成了自学更深的知识的好习惯,并且会学、善学。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初中三年转眼过去,进入高中以后,我要继续努力,并克服自己的软点,积累好知识,为以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二我是一名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的初中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里我有了很大进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在学校里,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学习上刻苦努力,思维活跃。希望今后努力学习的同时,能更加好问。相信我会迎来自己崭新的一页。

在家里,我孝敬父母,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关心体谅父母,使得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使我能更好地投入学习,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在社会上,我讲文明,懂礼貌,在车上主动为老人和小朋友让座,得到了不少街坊邻居的好评,我以后会继续努力。

面对未来,我充满希望,相信只要有真心付出,就一定能有所回报,我会在下个学期里继续努力,为不久的中考作好充足准备。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三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一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一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初一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一年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一年的初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一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四在这初中三年里,学校、老师、家长、同学给予我关怀和教导,使我学到许多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是一个聪明、善良、懂事、好学的人,在学校我能做到团结同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和事情。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是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做人之道。

在家里,尊敬父母,耐心听取家长的教导,帮助父母做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虽然我在学习上思维没有其它同学灵敏,但我勤奋好学,比别人多做多练。性格开朗、活泼、天真、成熟、温柔的我擅长有唱歌、跳舞、古筝、运动。

在特长里,我曾拿过五个荣誉证书。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广播音员。有理想有目标才能让人进步,我会继续发扬我的长处,努力改正自己的短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朝着目标前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五我历任班干部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的个性特长,积极参加了校园各项文艺活动,活跃在校内的各种文艺舞台上。此外,擅长打排球等各种球类,担任过长时间的排球队长,参加了历年的班级各种比赛。我关心了解时事,具有国家和民族自豪感,遵纪守法,举止文明,正直守信,有团队精神,热爱劳动,乐于帮助他人,并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勤钻研,肯思考,能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善于摸索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六在初中阶段的三年时间里,我成长了许多。

在学校里,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爱护公物,能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不迟到,不早退。我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强进取,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体育的成绩上,经过锻炼有所进步,但还不是很优异.所以还是要加把劲才行.在家里我会帮助家里人做家务,勤劳节俭。

总结三年来失败的经验,以及老师和家长的建议和教导,改正自己不足的方面 ,争取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七本人性格开朗、办事稳重、善于思考、自学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我自上初中一年级以来,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无论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有了的一定的进步。本学年我曾被评为xx县“优秀共青团员”XX县的“三好学生”.下面就是我一年来的具体表现。社会实践使我不断走向成熟,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人际关系的扩展,思维方式的变更,造就了我日趋成熟的思想,培养了我务实进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初中生三年自我评价范文八本人在校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朋友。我学习勤奋,积极向上,喜欢和同学讨论并解决问题,经常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课内外活动。在家尊老爱幼,经常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是家长的好孩子,邻居的好榜样。初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思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希望以后能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人,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上一篇: 餐饮采购个人工作计划 下一篇: 市场培训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