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4 20:58: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干部培训学习方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培训时间:
第二批:xx月13日上午8:30—11:00
第三批:xx月14日上午8:30—11:00,xx月20日上午8:30—11:00
第四批:xx月21日上午8:30—11:00,xx月25日下午2:00—5:00
第五批:xx月27日上午8:30—11:00,xx月28日上午8:30—11:00
三、培训地点:第五批具体地点另行通知;第二、三、四批在青年楼一楼培训室进行培训。
四、参与人员:
第二批接受培训人员为主席团成员以及各部正副部长;
第三批接受培训人员为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学习科技部,网络新闻部五个部门干事;
第四批接受培训人员为女生部,文体部,外联部,维权部,自律部五个部门干事;
第五批接受培训人员为校学生会全体成员。
五、培训内容:
1、 高校学生干部的地位和作用。
2、 为什么当好学生干部,怎样当好学生干部。
3、 高校学生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4、 学生干部工作的方法和艺术。
5、 如何树立良好的学生干部形象。
6、 学生干部应如何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三者的关系。
7、 各位培训指导老师的主题内容(学生干部工作作风的问题、大学生社交礼仪问题、学生工作开展问题、共青团工作问题)。
六、培训方法:培训采取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的形式,先集中学习后讨论。培训结束后,每人要上交一份培训心得体会,并作出在学生会的工作、学习计划。培训时间原则上安排3-4天。活动结束后我们将评选出优秀的学习心得体会xx-15篇,并做成板报张贴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
七、 说明:
1、第一批为全校学生干部培训,另有培训方案,故本方案不作考虑。
2、第三、第四批人员主要由主席团成员培训;第二、五批人员由特邀老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两个层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剖析与环境分析,明确自身在组织中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设定职业目标、制定实现自身职业目标的策略并根据自身所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目标的过程;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提供必要的职业咨询及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来指导个人制定职业目标、帮助个人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装备采购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管理是对装备采购干部职业规划的全程管理,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
一、装备采购干部特点分析
装备采购干部肩负着为军队采购性能先进、质量可靠的武器装备的重任,是完成我军装备采购工作的主要力量。其主要特点有:
(一)学历层次较高
装备采购干部是指工作在装备采购领域的高素质的军队干部,其绝大部分都是经过正规的大学学历教育后步入装备采购领域的,其中不乏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技术骨干人才。装备采购干部普遍具较高的学历层次,掌握了较为深厚的装备采购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装备采购业务素质,对军事装备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知识能力全面
为适应装备日益高技术化的发展趋势,装备采购干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和工程技术知识,而且必须掌握军事高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装备采购制度建设与改革的需要,装备采购干部必须具备以装备知识为核心,以经济、管理、法律等知识为补充的复合型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的发展要求,装备采购干部必须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发展前沿,及时把握装备发展和预测武器装备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上这些,都对装备采购干部全面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来源比较广泛
装备采购干部来源比较广泛,所学专业、工作经历和参训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培训工作既要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基本统一要求进行培训规划,又要照顾到“个体”的特殊需要,尽量满足个体职业发展需求,使参训的装备采购干部都能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岗位要求和自身发展需求标准。
(四)工作经验丰富
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这使得装备采购干部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之上,对问题的认识也受到自身立场和经验的影响。对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教学应充分考虑装备采购干部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积极引导装备采购干部发挥自身丰富经验参与学习与和经验交流,营造互相促进、积极影响的学习氛围,提高参训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装备采购干部职业发展阶段分析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需要,根据人在职业生涯中普遍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经历不同,可以将职业生涯划分为若干不同的阶段。
装备采购干部的职业生涯大致可以分为职业适应阶段(22-26岁)、职业发展阶段(27-31岁)、职业稳定阶段(32-45岁)、职业停滞阶段(55-60岁)和职业持续生产阶段(60岁以上)五个阶段(以22岁完成大学本科教育进入装备采购领域为假设)。职业适应阶段一般指刚刚进入装备采购领域的前五年,是装备采购干部全面了解装备采购领域工作内容、掌握装备采购工作技巧的过程;职业发展阶段是装备采购干部迅速成长的阶段,在该阶段装备采购干部已掌握了广泛的装备采购专业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创造性角色;职业稳定阶段是装备采购干部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他们逐步成为装备采购领域任务的主要承担者,甚至充当领导者的角色,更加注重自身职业成就,乐于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职业停滞阶段是装备采购干部转业知识和智慧发展步入“高原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装备采购干部逐渐退离领导岗位或退出装备采购领域;职业持续成长阶段是指装备采购干部退休后仍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工作在装备采购领域,利用自身广博的装备采购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装备采购工作经验对装备采购工作加以指导
三、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模式
装备采购干部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培训质量,增强培训效果,必须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建立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干部培训模式,使整个培训工作能够形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的动态管理系统。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要体现“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的基本思想,同时要充分考虑装备采购工作对装备采购干部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的需要,以此为基础构建装备采购干部培训的模式模型。
(一)培训需求分析
装备采购干部需求分析是开展培训活动的首要环节,是在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前通过各种方法与技术来决定谁需要培训、培训什么内容、何时进行培训的过程,是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和进行培训评估的前提和基础,对培训的其他环节具有导向性的作用。
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装备采购干部培训需求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装备采购工作需要对装备采购干部提出的培训要求,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和装备建设工作本身对装备采购干部发展提出的要求,属于外部需求范畴;二是装备采购干部从自身发展需求对自己提出的培训要求,是外部需求和学习内驱力共同形成的一种内部需求。以装备采购事业发展需求和装备采购干部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结合为基点,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进行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分析、岗位分析、个人分析和职业发展分析,牵引装备采购干部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培训设计与实施
作者简介:吴增华(1963-),女,江苏海安人,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余东华(1956-),男,湖北大冶人,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助理,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7)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59-02
科级干部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是公司各项业务的直接推动者和指挥者,在公司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在未来五至十年内,将加大“两个转变”力度,加快“两个一流”建设步伐,当前的核心工作是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来推动企业管理的变革。为完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艰巨任务,国家电网公司迫切需要打造一支素质高、实力强、作风硬的干部队伍,将管理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的战略布局上来。
湖北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对科级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改变了以往零敲碎打的培训方式,首次尝试将大批科级干部进行集中、系统化的培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培训三千名科级干部,每年轮训十期,每期培训百名科级干部。本项目培训人数多,时间跨度长,开了电力企业科级干部大规模培训的先河。
在时间跨度长、办班密度大、参加人数多的情况下,要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如何制定具有前瞻性、科学管用的培训方案,使之在三年内只需适度滚动修订,不必做重大的调整;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办法,改进和创新培训班级管理模式,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实施;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前后期的学员在新知识的获得上保持统一的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一、精确分析培训需求,保证培训方案的前瞻性、科学性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采取各种办法和技术,对组织及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从而确定培训必要性及培训内容的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是针对性选择培训方式和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的前提,因此,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是统领整个培训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培训中发挥着先导作用。
为办好本次培训项目,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征求了9个部门的意见,走访了2家地市公司,搜集了分析问卷258份,对科级干部培训需求进行精确分析,最终确立了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培训方案。
1.科级干部培训需求分析
科级干部培训是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重大培训项目,科学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科级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以以下三点为指导:首先,企业需求应优先于学员需求,企业的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明确的,而个人的需要是模糊的、波动的。其次,培训项目设计应以公司发展需要和重点工作为出发点,明确科级干部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最后,培训应立足于科级干部行为模式的转变,工作质量的提高,讲求实际效果,而不能流于一般化。
在本次培训需求调研中,调研工作组针对4种不同对象,设计出5套内容不同的调查问卷,提供了含有4个模块30多门供选择课程名称的“课程菜单”。项目设计人员通过对调研访谈信息和258份调研问卷的认真分析,研制出既符合公司需要,又能够覆盖60%以上受训者普遍选择的正式实施课程表,为形成具有前瞻性、科学管用的培训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拟定前瞻性、科学性培训方案
依据培训需求调研结果,湖北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制定了本次科级干部三千人大规模培训的方案。
(1)配置六大模块课程,匹配高端品牌讲师。根据科级干部的能力现状,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总结出基于公司发展战略需求、业务发展要求的课程设置思路,即以理论和政策为先导,以战略和管理为重点,以文化和思维为补充。依据项目调研结果,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两个转变”的转型要求,人力资源部和培训中心经过反复商讨和修正,确定了宏观经济、党性修养、三集五大、管理人力、企业文化和系统思维等六个模块的培训课程。
为保证课程讲授的适用性、专业性、针对性,培训项目充分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邀请到了两岸专家学者与学员交流授课,讲师阵容强大,汇集湖北电力公司内部讲师、宏观经济学家、著名咨询公司合伙人、知名企业高管、知名高校教授、职业培训师等。
通过配置针对性课程,匹配高端品牌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前瞻性、科学性,帮助科级干部明确使命,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准确掌握公司改革创新的精髓,并将领导力渗透到工作中,以新的管理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
(2)丰富培训形式,以乐促教。丰富的培训内容需要有丰富的培训形式作支撑。为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次培训抓住成人学习的特点,在形式上进行独具匠心的创新实践。培训改变以往单一的面授课程的方式,加入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看电影学管理、成长风向标等,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座谈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进行有机组合,寓教于乐,使培训实施更加实效。培训期间,组织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活力十足的体育活动,以丰富学员的培训生活,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以乐促教。
二、完善培训实施管控,确保培训顺利实施
本次轮训项目时间跨度长,每期培训人数多,培训实施管控成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项目从组织管理、项目汇报、培训评估三个方面加强管控,有效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实施项目管理制,加强学员自主管理
(1)项目管理制。培训班实施项目管理制,以管理项目的方式进行培训班的管理工作,更加注重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的管理。根据培训班实际需要,培训班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由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全过程集成管理,组织和指挥工作组成员准时、优质地完成项目各项工作,保证项目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衔接。
(2)学员自主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在组织管理模式方面,培训班创造性建立学员自主管理模式。每期培训班中,通过自荐、竞聘等方式成立学员自主管理的班委管理团队,包括班长1名,学习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主要负责培训期间学员的活动组织、学习管理等日常工作,并协助开展培养考核工作。
此外,班级还成立了多样化职能小组,如快乐小组、宣传小组、学习小组、支持小组、纪律小组等,让每一位学员都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到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中来。
学员自主管理制有效激发了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民主、平等、竞争、分享”的班级氛围,同时有效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增强了学员之间的凝聚力。
2.采取三级汇报体系,及时沟通培训信息
培训采取系统的三级汇报体系,即每天针对培训实施情况的日汇报和针对项目整体实施规划的中期汇报和总结汇报。培训现场负责人每日向项目组成员汇报项目实施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交流,寻求改进和提升措施。中期汇报总结项目前半阶段的实施状况和后半阶段的实施计划,帮助项目组了解项目实施的效果,管控后期风险。总结汇报汇报整个项目的实施状况,进行项目成果的沉淀和项目后期跟踪等,形成培训档案,为以后的培训工作做借鉴。
3.完善培训评估机制,强化培训效果考察
培训评估是对培训效果做出评判的过程。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员、讲师及培训组织实施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培训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估培训的效果,克服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不断提高培训的效果,确保培训的实用性,在促进培训效果落地的同时,也为湖北电力公司的培训项目管理积累客观数据与实战经验。
本次项目采用180度评估问卷、试卷测试、论文撰写等方式,对学员、讲师、培训组织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估。
(1)对学员的评估。对学员的评估是培训评估中最重要的环节。以掌握学员基础信息为起点,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知识测试和论文撰写,了解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促使学员主动学习,并将所有评估结果纳入学员成长档案。
(2)对讲师的评估。对讲师的评估采用180度评估问卷进行评估,由学员、培训现场负责人员分别完成,评价内容包括讲师授课内容、授课形式以及授课期望等。这些评价结果可作为留档资料,为今后培训项目中的讲师及课程选取工作提供指导。
(3)对培训组织实施的评估。安排学员、讲师以及培训现场负责人三方对培训组织实施运用180度评估问卷进行评估。考察内容包括: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的感知;讲师课前准备的周全性与课程进行的执行性;培训现场负责人对需求响应的及时性以及项目配合的有效性。
三、加强宣传策划和自主学习,保证培训效果的延续性
本次培训时间跨度大,办班期数多,为保证前后期的学员在新知识的获得上保持统一的标准,确保培训效果的延续性,需加强宣传策划和自主学习。
1.加强宣传策划,扩大培训影响力
为提升本次培训项目在湖北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影响力,将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典型和亮点、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方法的新经验等进行了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报道。通过公司内部发文、张贴宣传横幅标语、制作宣传橱窗板报、撰写宣传简报、剪辑电子相册、新闻报道等多种手段,使培训有影、有形、有声、有色,在公司内部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态势,扩大培训的影响力度。
通过宣传使没有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培训产生强烈的向往,了解培训实施动态,使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跟上知识的更新。
2.借助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学员自主学习
后备干部的培养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近三年,市教育局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从在职校长的培训到后备校长的培养,再到后备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都有了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而后备校长和后备中层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更彰显市局对人才的重视,对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精心布局。2013年,我们从全市优秀的副校长中选拔了十名后备正职校长培养对象,从全市优秀的中层干部中选拔了二十六名后备副校长培养对象。2013年11月,教育局在职教中心举办了后备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委托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从2013年开始,教育局分五批次安排正职校长、后备校长干部、后备副校长干部分别在恩城一小与鳌峰中学跟岗学习。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不仅解决了有人可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干部奋发向上的热情,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后备干部培养须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统一。后备干部是教育人才链中的重要环节,是将来继承和发展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必须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强调思想与能力,形式和内容,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力求所有培养对象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2014年10月,我校迎来了第一批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培养方案。通过校长授课,名师讲堂,课堂实践,交流学习,模仿施政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后备干部的综合能力。校长授课不但是鳌峰中学的校长进行授课,还邀请我市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校长进行授课,让后备干部博采众长,从中得到更深刻,更系统的经验。名师讲堂主要是由鳌峰中学的名师与后备干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后备干部更加了解第一线老师的思想心迹,了解名师成长的历程,让他们在今后的施政中如何培养更多的名师积累丰富的经验;课堂实践是邀请后备干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和授课。通过这种形式,让后备干部更加学直观地了解鳌峰中学的教情、学情,了解鳌峰中学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成果。交流学习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小组的讨论,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进行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提出一些问题或意见;另一部分是组织学习小组外出参观学习,既参观小组成员的学校,又参观省内外一些名校。这样做的目的是开阔学员的眼界,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模拟施政是我校为后备干部特设的一个培训项目,要求每一个后备干部模拟担任鳌峰中学校长,全权负责鳌峰中学一天的管理。校长这一天应该做的工作都放手让这个“校长”完成。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让后备干部亲身体会校长的工作,锻炼后备干部统筹全局的能力,效果很好。实践证明,通过三周时间的培养,学员无论思想认识,业务水平还是治学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后备干部的培养应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当前,我们对后备干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培训班和跟岗学习两种形式来实施。由于跟岗学校水平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一些基础理论和常识性经验还是可以传授的,但对于前瞻性的教育理论研究,系统性的教育管理经验明显不足,难以给学员予更高层次的指导。对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的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干部培训机构,建章立制,统筹规划,整合各种有利的资源为我所用,这样我们的干部培训才真正走上正轨。
后备干部的培养应建立两项制度。要想使后备干部的培养不断走向深化,就要制定后备干部考核制度及后备干部提拔任用制度。在考核方面首先要做好候选人的选拔考核,让真正有思想,有活力,有水平,有上进心的年轻教师进入到后备干部的行列;其次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做好考核,有针对性地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再次是实践能力的考核。后备干部跟岗学习后,是否能借鉴先进的经验,是否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创新,有作为。这是检验后备干部一个重要的指标。另一项制度是干部的任用制度。我们要明确:今后学校的行政班子的提拔任用原则上从后备干部中择优录用。这样一来,后备干部就成了年轻人心中的“香饽饽”,后备干部培训中心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黄埔军校”。
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圣西门说:“只有天才的人才能发现天才的幼芽,发展这些幼芽,并善意地给予他们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我们想发展我们的事业,就要重视我们的人才,重视我们的人才,就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这些人才。
作为企业党校,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针对能力培训已经成为短期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模块的设置,教学模式的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着力培养实战思维、增强培训实效,实现教学互长,引导参训学员善于从案例教学和工作经验的具体“技”和“巧”中悟出宏观的“论”和“道”来,依靠这些优势和特色,党校不断创新对重要培训班次的中青年骨干和基层管理骨干的培训方式,提出了“2+1”互动式培训、问题式培训、案例式培训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充分实现企业干部队伍素质提升、领导干部管理思维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员智力,提高学员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具有高层次学历、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干部培训教学中显示出了很强的生命力。
一、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一定培训目的,把企业的真实事例、运营模式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立案办法、程序,将有关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并得以在相关的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归纳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但是,学习者必须愿意并且能够分析案例,然后进行沟通并坚持自己的立场.这是由于受训者的参与度对案例分析的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党校干部培训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大案例教学比重,2015年前省级以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为企业党校创新案例教学提供了核心的保障。在具体运用上,案例教学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促进教师充分研读教案、了解学员,鼓励学员独立思考。传统的讲授教学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资料、信息的单一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教学需要在教师充分的教案准备、案例选择思考、学员把握组织的前提下,要学员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通过每位学员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经验的交流.实现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形成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的内动力,提高培训效果。
2.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促进教师变被动讲解为主动设计。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者,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有长期的管理实践经验,更清醒地认为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在培训期间,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料、社会信息受到现代信息传播的广泛熟练运用,几乎变成讲你知的我比你掌握的更多,讲你不知的我比你更熟悉,严重挫伤教师的授课自信心,影响授课质量和效果,而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3.重视教师与学员双向交流实现教师与学员的教学互长互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清楚多少、听懂多少,都无法客观的考核依据,以科学完成讲授内容为终止授课,缺乏学员的主动感性。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和教学规划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需要授课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课前准备、课中互学、课后小结,可以迅速提高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二、案例教学法的创新措施
本期培训班是我校首次针对退二线干部开设,这一创举,富有开创性,极具针对性。全县共83人退二线领导干部参加了本期培训班。此次培训过程中,学校安排了《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回顾与展望我县工业发展》、《哲学与人生》、《保健养生》等课程,组织了一次就当前退二线领导干部管理问题和如何发挥余热问题的学习讨论和为期三天的外出考察活动。此外,学员们还在培训期间参加了为期半天的军事训练,锻炼了意志,增强了组织性、纪律性。
二、本次培训班的主要做法和收获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今年是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中首次针对退二线领导干部开设培训班,县委领导和组织部对这个班高度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此,县委党校进行了充分酝酿,广泛征求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意见后确定了办班计划和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县组织部部长李建龙做动员,并做中心发言,组织部副部长潘立平及校常务副校长黄时卿都在培训班上作了中心发言。此外,组织部和党校在日程安排、教师授课、外出考察等方面都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确保了本次培训班的顺利举办。
二是立足班级实际,注重培训实效。就当前我县县情来看,全县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经济进入大发展阶段,推进“两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难题亟待破解,合力仍需进一步增强。就退二线领导干部队伍现状特点来看,退二线领导干部都在领导岗位工作多年,其作为一线中坚力量长期处于工作的最前沿,兼具“指挥员”和“战斗员”双重角色,政治敏锐性和组织协调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善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多数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虽然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是仍是干部队伍中的宝贵资源。因此,退二线领导干部培训班的举办,意义重大。但另一方面由于退二线领导干部大部分年龄处于50—55岁,其身体状况是保证其工作的革命之本,因此,在本期培训安排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从政治理论、县情分析、保健养生等方面设置了课程,并组织了学员到上海世博会、周庄进行考察学习,培训工作扎实有效,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了组织部门和学员的好评。
**镇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对全镇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短期培训。此次共开展培训7场,应参加培训人员733人,实际参加培训人员677人,参训率达92%,超额完成县委组织部下达的培训党员干部的培训任务。同时,还对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如实登记备案。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是成立由镇党群副书记任组长,由组织、宣传、科协、农科站、兽医站、团委、妇联等13个单位组成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协调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符合本镇实际的培训方案,并对培训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学知识、学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起良好的“学技能、促增收”的氛围,确保培训活动顺利开展。二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为搞好培训提供保障。镇党委、政府下力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在人力少,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抽调人力、安排车辆,还从紧张经费中拨款投入到党员培训活动中,确保了农村党员培训的顺利开展。此次培训宣传动员到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形成规模大、人员多、接触面广的格局,涉及村党总支7个、党支部27个,参与的党员干部达677人。
二是整合培训力量,确保培训扎实有效开展。对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积极整合农村现有的培训资源和力量,创新机制,坚持为农服务的方针,在开始培训前,首先着手加强培训师资力量,精心搭配人员,解决培训工作至为重要的一环。邀请县科协副主席唐贵仁、县委党校资深讲师马自文、县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驻**工作队长左云波及队员杨国才和县畜牧兽医站赵永清、张云贵,并抽调镇相关部门人员协助为大家授课。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理论丰富和实践技术过硬的优势,保证了讲课的质量。
三是精心组织,按需施教,注重实效。**镇在深入调研,详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理清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思路,根据已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需求,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日程安排表。以镇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发动各村、组、各单位密切配合,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并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需要,围绕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农民极为关注的养猪技术进行讲授,形成了县、镇、村、组四级组织共同参与,多种培训内容共同推进的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格局,使党员、干部愿意学、学得好、用得上。
通过教育培训:一是提高了我镇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为扎实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得到了提高,新技能运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增强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扩大了农村党员的视野,不少党员在培训中观念得到不断更新,革除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此次共开展培训7场,应参加培训人员733人,实际参加培训人员677人,参训率达92%,超额完成县委组织部下达的培训党员干部的培训任务。同时,还对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如实登记备案。这次大培训活动很受欢迎,不少农村党员都要求此项培训活动要长期坚持下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26-03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之所以在国内外培训中受到欢迎,因为其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相比较,更符合干部学习特点。
1.学习主动化。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他们学习培训的动机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主动获得新信息,通过思考、交流、比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就其他学员提出方案发表见解,特别注重学员的参与,把学员的思考和辩解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而传统的理论讲授、“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员的现实要求。
2.内容案例化。案例教学不是“理论+例子”,进行阐述和例证,是以分析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和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方法则是对实践进行抽象、概括后总结理论和规律。
3.方式互动化。案例教学建立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探讨,倡导分歧,思维共享”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员都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大家一起讨论案例,相互交流认识成果,教师既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也从学员中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交流看法、交换意见,获取新信息,拓宽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结论多元化。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告诉学员案例中决策者的实际做法,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事件、人物和问题等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对问题的看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学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发散性分析。
二、农业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无定法,唯有合适。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同国家、不同培训机构都努力形成最适合的案例教学形式,如美国哈佛大学经典型案例教学、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现实型案例教学。我国干部培训机构自引入案例式培训以来,结合中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实际,不断对案例教学进行本土化,以期能够使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围绕各级各类农业干部培训特点,探索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案例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
1.讲授式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直接对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归纳总结。这种形式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在内容上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过多讨论和分析的案例。讲授式案例教学在农业干部培训中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讲授式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分析,因此,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这样可以让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案例分析过程被教师代替,这样对激发学员的主动思考、分析问题都有一定的影响。
2.讨论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员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研讨、交流和分析过程,让学员获得启示,而不是结论。比如,在农业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多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掌控教学节奏,引导学员围绕主题深入研讨。讨论式案例教学与我们培训中开展的“学员论坛”有相似之处,但“学员论坛”更注重学员之间经验成果的分享,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不够。
3.模拟式案例教学。模拟式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情境编成脚本,让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入相应的场景,再现案例发生的情景,引导学员身临其境,对案例进行交流、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土地仲裁员培训和农业应急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角色和特殊情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专门的场地和道具;教师和学员也要花较多的精力进行策划、组织。另外,这种方式对角色把握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经验不太丰富的教师而言不易掌控课堂局面。
4.辩论式案例教学。辩论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参加辩论的学员根据案例问题,组成“正方”和“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问题进行辩论,教师紧扣主题,引导学员集中讨论,现场点评。案例辩论的气氛比较激烈,针锋相对,能够时刻激发学员处于高度集中思维状态,应对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时刻控制辩论方向不偏离主题。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农业法律培训课程中。
5.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是让案例中的当事人与学员进行直接对话,现身说法,与学员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交流,直接触动学员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邀请基层农业一线工作者到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中现身说法,介绍案例经过,讲解背后的故事,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问。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走访农民,增进对农民的情感,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往往是正面案例的当事人容易将教学现场当作优秀事迹介绍,而忽视挖掘成功背后的经验、启示;反面案例的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三、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中国化的案例教学之路还刚起步,还存在案例教学形式与课程主题不匹配、好的教学案例来源缺乏、学员不习惯案例教学模式等问题,影响了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案例收集整理。西方知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有专业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队伍和标准化的案例管理使用流程。比如,哈佛商学院成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部门,专门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各种调查、教学实验、案例编写,并形成了一整套案例选题、收集、编写、申请专利、更新、发行、管理的程序和实施步骤,开发形成了一大批实效性强的教学案例。而我国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案例编写流程和专业的案例教学编写人员队伍,教学案例的数量亟待增加。
2.案例课程设置。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实践表明,只有便于团队学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培训内容适用于案例教学,如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更新、政策解读、制度讲解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在课程时间上,由于领导干部培训多为短期在职培训,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因此,在整体培训项目课程设计中,每门案例教学课程往往只安排半天时间,与国外1-2天的案例教学课程相比,学员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被压缩,影响了案例教学启发学员思考的效果。
3.学员的参与程度。受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习惯影响,中国的领导干部更习惯少说多听式的学习方式。即使是最活跃的学员,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与西方的领导干部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不能一味模仿国外的案例教学方式,不提供参考材料,让学员自己去寻找案例分析理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加强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的引导,通过提供相关理论分析资料,促进学员结合实际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师还要科学设计研讨环节,激发更多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四、增强农业干部案例教学效果的思考
从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实际看,可以从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及强化课堂引导、提高学员参与程度等方面人手,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特点,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
1.教学案例选择。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其适用范围。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培训班次、专题内容、学员类型等具体情况,了解学员学习期望,才能使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的和学员需要;另一方面,案例的难度要适应学员的能力水平。如果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或主题超出大部分学员知识能力或研讨范围,将导致学员无从下手,只能被动听从教师脱离实际的灌输,使学员失去参与研讨的兴趣。反之,如果案例内容过浅,其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难以激发学员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所以,选择案例要难易适度,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培训目标。
2.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同样的培训内容,因采用的案例教学形式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案例。同一案例教学课程,如采用讲授式教学形式,则可以选择描写某地在这方面形成一整套做法及经验的案例;如采用模拟式教学形式,选择的教学案例就应该是详尽描述包含比较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心态和利益博弈的事件;如采用现场访问式教学形式,可让学员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争辩,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根据教学案例资源情况,选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形式。
3.加强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由于案例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要对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利用好课堂时间。一是科学安排时间,特别是要根据学员人数、案例计划讨论时间长度确定每名学员发言时间,增加学员的发言机会。二是设计教学方向,通过考虑以什么样的问题或陈述展开讨论、提问的顺序、如何结束讨论和预期的讨论方向等问题,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把案例教学课从头到尾串下来。三是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研讨过程有序进行。可以通过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成员,指定研讨主持小组长,规定讨论发言规则,营造开放宽松、相互学习的讨论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将同一单位或相同岗位的学员分散在不同小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以避免思考出现同质性,促进发散思维。如果培训学员的职级不同,尽量将同一级别的干部安排在同一小组,避免出现高级别领导干部“一言堂”情况。
4.激发学员的研讨积极性。一是让学员熟悉案例教学。案例教师可通过提前介绍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让学员清楚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担负的责任,使学员做好进人积极讨论案例状态的准备。二是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为了使讨论的问题能够达到一定理论深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案例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当发现讨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三是客观评价学员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员,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员观点时,要把握好尺度,以免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建立完善干部案例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民办 政工干部 培训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国家包揽办学的局面已经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行政主管部门鼓励社会机构及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事业中,形成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已有674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近30%[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 。]。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支不能忽视的重要力量。民办高等教育动用的是社会力量,没有占用国家财政性经费,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民办高等教育采用的是完全的聘任制模式,与传统的公办教育财政“事业编制”模式不同,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着更大的自主性。这有利于民办高校迅速适应社会变迁,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将人资效益最大化。然而在实际办学中,由于社会力量过于强调“成本-效益”的最大化,很多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重产出轻投入,在教职工的培训与开发上,并没有实现科学管理,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持续发展。
一、高校政工干部需要的基本素质
高校政工干部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高校全员育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工干部须具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和创新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罗国智,谈新时期高校政工干部的素质,凯里学院学报,2008,26(2),116-117。][王菲,关于提高高校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1),48。],方可满足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工作的需要。
1、政治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高校政工干部开展工作的基础。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良好的思想作风,是高校政工干部日常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
2、思想素质
高校全员育人决定,高校教职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优良的品德作风出现在广大青年学生的面前,获得学生的信任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3、能力素质
高校政工干部工作综合性强,要求干部精通本职工作。既能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又善于沟通交流,同时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政工干部所需要的业务素质,较高校其他岗位更加庞杂,对政工干部的能力要求也更高。
4、知识素质
高校政工干部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日常工作开展的时候,需要同时面对学生各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在本职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面以外,还需要了解学生成长、学生发展以及困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问题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同时,引导和指导学生个人发展,从而在青年学生中树立足够的威信。
5、创新素质
青年学生作为高校政工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其特点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政工干部开展工作所面临的具体社会环境,也是在不断转变的。一味的招办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必然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工作的需要。政工干部需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结合实际工作,优化创新自身工作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民办高校政工干部培训现状
民办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与公办高校还存在一定差异,如在公办高校一般要求新进教职工均须参加岗前培训,而民办高校往往岗前培训比较欠缺,且主要针对的是教师队伍。因此,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政工干部培训现状与高等教育事业整体情况还有一定差别。
1、岗前培训被轻视
岗前培训作为新进员工的重要培训,是新员工熟悉岗位性质,了解岗位要求,培养岗位相关素质的重要课程。但在当前国内民办高校,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却很难有效开展。一方面,新进员工岗前培训是一个系统的培训过程,培训内容多,培训时间长。这个培训过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大。民办高校由于投资方对成本投入的控制比较严,因此在岗前培训方面难以具备与公办高校相当的培训成本投入。因此在必须控制培训成本的前提下,往往选择优先培训青年教师队伍,而让政工干部通过日常工作逐步熟悉业务锻炼能力。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在自身师资储备方面还难以与公办高校相比,因此在培训师资方面也面临人手不足、能力不够等情况。这样的结果造成了,青年政工干部在工作开展的初期并不熟悉业务情况,也具备业务基本能力。青年政工干部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工作岗位,发挥其岗位应当发挥的作用。
2、继续教育机会少
目前高校政工干部培训工作主要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各省组织政工干部培训班对全省高校的政工干部进行集中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般分给各高校的培训指标较少,与高校政工干部的整体规模不相适应,且每年培训次数较少,造成各高校政工干部培训机会较少。公办高校会结合自身情况,组织或举办其他类型的培训进行补充,但民办高校由于师资、成本等多方面原因,难以开展有效的继续教育活动。从而形成民办高校单纯依托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培训、校内政工干部培训机会少的局面。
3、培训模式单一
政工干部素质要求繁杂,因此政工干部培训内容较多。民办高校依托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班,仅能够满足学校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培训一方面的要求,而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训要求难以落实。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很难适应现代高等教育事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对民办高校的全面发展形成制约,同时也不利于民办高校政工干部队伍的成长,使政工干部逐步丧失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三、解决对策
1、全面规划政工干部培训方案,构建完善的政工干部培训体系
政工干部面临的事务综合而复杂,政工干部的培训要求不亚于教师的培训要求。因此民办高校应充分重视政工干部的培养,由相关部门共同设计政工干部职业生涯全程的培训规划方案,形成岗前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涵盖政治、思想、知识、能力及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培训体系,全面培养政工干部岗位所需的各项素质,促进青年干部的成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给予培训充分的政策、资金支持
一、周密制定方案,深入动员部署。20*年1月6日召开了全县组工干部参加的“学习提高年”动员会议,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部署安排。组织组工干部制定学习方案,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学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加深对开展“学习提高年”活动重要意义的理解。通过深入动员,重点引导组工干部树立三种全新理念:一是破除“要我学习”的旧观念,树立“我要学习”的理念。组工干部肩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历史重任,学习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一种政治责任,是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具体体现。必须牢固确立自主学习意识,把学习当作第一要务,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二是破除“少小求学,老大图闲”的旧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能力素质要靠学习来支撑,开展工作要靠学习来指导,工作亮点要靠学习来培育。组工干部必须牢固确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理论创新中推动组织工作创新,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三是破除“工学矛盾”的旧观念,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干好工作需要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工作的过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注重学习,工作就会有新思路、新举措,就能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反之,势必造成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就会贻误工作,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必须牢固确立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自觉摒弃把学习当作负担的片面认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在学习中推动工作,在工作中强化学习。
二、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效果。围绕“抓学习、强素质、促创新、提能力、比贡献”这一主线,通过系统、认真地学习和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组工干部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全面推进组织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以基础工作求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为载体促创新。坚持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把创新成果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尺度。一是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每名组工干部要总结和介绍2个以上创新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并找出几个因循规蹈矩影响工作的典型事例,认真剖析,提高对组织工作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深入开展组织工作“亮点”工程。各室、中心围绕岗位职责,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宣传新典型,使工作更有特色,亮点更加突出,成效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