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考核意见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30 22:28: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实习考核意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实习考核意见

篇(1)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校内实践课之后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下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活动获得职业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之路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即在三年制高职学生中至少第六学期要到企业进行"生产性顶岗实习"。随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探索"2+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原本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提前到第五学期进行,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提高了实习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占的比例。

一、顶岗实习期学生面临的环境、心理转变

1.身份的转变。我院在2010年试点探索了部分专业"2+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1级学生中全面实行了"2+1"模式的改革。在"2+1"模式下,学生两年在学校学校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并进行校内实训,最后一年到合作企业、实习基地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的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具有双重身份,既要接受学校的管理,又要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2.外在环境和人际关系的转变。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来到陌生的工作环境,面临一系列外在环境的变化,学习、生活的空间从教室、寝室转移到企业车间、职工宿舍,作息时间从学校的"课表作息制"到企业的"8小时工作制",人际关系由原先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主转变为与企业指导老师的师徒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为主。

二、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分散带来的管理困难。在我院,顶岗实习实行的是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就业意向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机械工程系2011级的691名顶岗实习学生共分散到37家企业当中,其中569人选择了学校联系的合作企业,还有110人是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在全省以及东部沿海一带发达省份加大了学校管理、指导的难度。

2.沟通缺乏带来的信息不畅。这其中包括学校与顶岗实习企业之间的沟通、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以及学校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的缺乏造成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了解的不够,甚至有的学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甚至不知道向学校相关部分或学校指导老师反映,从而导致利益受损。

3.顶岗实习前的准备不足。目前部分高校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仅仅停留在对实习企业情况的介绍和对即将走上顶岗实习岗位的学生的动员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对学生实习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的培训,导致了学生遇到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维权,不能适应艰苦的工作而频繁跳槽的现象。

4.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与学校育人目标和管理方式缺乏有效的对接。企业和高校追求的目标和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存在差异的,企业是要通过使用人才来达到利润最大化,追求的是经济效应,而高校是要通过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追求的是社会效应。

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教育、管理的几点建议

1.通过企业文化和管理前置,将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方式渗透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特别是校内实习实训的过程中。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采用目标责任制,将班级的目标和事务层层分解、承包,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团体责任感。再比如笔者所在的机械工程系创新性地将企业6S管理理念应用于学生宿舍管理中,注重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锻炼学生严明的纪律、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学生能更快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减少岗位磨合期的不适应现象。

2.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学校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除了学校领导和实习指导老师定期到顶岗实习企业看望学生之外,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考核学生的实习情况,还需要顶岗实习老师通过多种有效的手段和网络交流平台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并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明确顶岗实习老师在这方面的职责。笔者所在的机械工程系就明确规定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必须每周与两名指导的顶岗实习学生联系交流,定期上交填写有交流时间、学生姓名、工作单位、指导方式、指导内容的顶岗实习指导记录表,并保存QQ等交流记录。

3.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建设和过程式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将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实习的环节、过程、机制进行全方位的计划管理,对顶岗实习要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内容、进程、考核方式都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顶岗实习基地,本着互惠共赢的原则,企业参与到学院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比如一些高职院校与中德诺浩公司合作办学,开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提升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和评价应当采取过程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内容上不能只重视对顶岗实习报告或实习设计等的考核,还应当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纪律遵守情况、实习项目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和安全意识等方面。

综上所述,顶岗实习是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规律、提升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实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教育、管理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完善制度等多种手段平衡、协调学校、企业、学生各方面的利益,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学生对顶岗实习阶段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2)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是管理基础理论和管理技能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所服务的行业具有综合性、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随着物权法、新劳动合同法及新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用工制度更严格,急需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实际岗位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通往就业的桥梁。下面谈谈我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一些体会。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二月底到六月初,为期十四周。由于实习时间较长且连贯,学生岗位实际操作机会多,企业岗位安排灵活,对学生的考察充分。另外,学生之前已学完系专业教师与物企总经理和行业协会专家一起研讨确定的各模块课程,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室操作“物业管理系统”模拟软件及面对任务的准岗位员在岗课堂模拟训练,使学生对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已有一定了解。同时聘请的兼职教师如企业总经理和行业领导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座谈。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加之一年级的社会实践(二周)和二年级的专业认知实习(五周,不同类型管理规范的物业参观和实习基地岗位基本操作),为毕业实习作好了较充分的准备。

2.实习企业的选择。毕业实习须以就业为导向,除实习基地企业外,实习前还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具有一级和二级管理资质、社会声誉好、品牌优、企业文化先进的物管企业,它们管理着不同类型物业,如新建中高档智能小区、涉外小区、高层综合办公楼和商住楼、著名外资企业等。了解这些企业目前可供实习的岗位和要求。是否有新招聘学生的计划;如有新项目企业更合适。这样既满足企业目前需求;学生又能从头学起(从前期介入、早期参与和验收接管开始)。对他们学习和就业都有利,且实习费用一般都由这些企业负担。

3.校企联合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3.1 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前与实习物企充分协商后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同时聘请企业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作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老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细化实习考核表,包括实习的时间、进度、任务、岗位考核要求、考核成绩评定方法等,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岗位上得到充分地实际学习和锻炼,并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能切实体现学生岗位操作与理论基础知识的结合。

3,2岗位安排与实际操作。实习第一周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内部培训;内容包括企业领导介绍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经营理念等。部门经理具体介绍各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程序和安全事项等。第二周由部门经理或主管参照学生简历所述特点,将学生分散在不同岗位,并指定一位师傅在岗位上进行“传、帮、带”。学生上岗时佩带胸卡,以准工作者姿态、按企业作息时间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从基层做起,在岗位上直接动手、具体操作。譬如,在管理处前台接待业户,学会倾听业户各种意见。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学会与不同类型业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跟师傅去做催收欠费工作时,学习如何根据业户的经济情况、目前心态、还款金额、还款态度等做好宣传、解释、沟通和说服工作等;在工程部门实习时,参加现场维修服务,了解屋顶水箱、地下室水泵检修和业户室内水管堵塞的原因等,以及停车库、门禁系统智能管理软件操作,掌握电梯运行维护管理,了解安防和消防联动的现场操作程序等;装修管理中,劝导阻止敲承重墙、违章搭建和高空抛物,以及管理建筑垃圾等;在财务部门实习能熟悉公司现行的收费制度和物业管理财务软件的使用;参与公司物业报刊编辑和小区文化活动,特别是局域网上文化活动。如对宠物管理方法利弊进行网上辩论等{参加站岗安保、楼道保洁与花树绿化养护和回访管理。通过这些实际岗位实习。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而实际经验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考取企业认可的“物业管理员”上岗证等相关证书。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时,也拍摄一些实习现场照片,收集学生实习素材以及企业的基础资料,促进“双师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篇(3)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师多点执业的持续推进,医疗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管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为此,2007年2月29日,原国家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规定,出台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2],2010年12月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现阶段,如何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文件的精神,建立一套符合要求、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促进医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业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建立完善的医师准入后监管和退出机制有待于思考和探索[3]。2011年3月3日,原江苏省卫生厅下发了《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江苏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应有的作用。本文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在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中构建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分析。

一、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建立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依法执业的需要

医师定期考核是指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规定根据医师执业标准,对医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关行政处理的医师管理制度。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是该项制度的落地,是国家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4]。

(二)建立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依然以手工统计为主,然而,执业医师队伍庞大,医疗专业设置复杂,使得手工统计难以实施[5]。手工医师定期考核的考核方式大多以同行评议或自我评价等形式出现,考核内容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考核对象为部分临床医师,因此,应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势在必行。

(三)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根据《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及《江苏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临床医师的工作业绩分为具体的22项考核指标,实行积分制量化考评,总分为1000分。这些指标贯穿了临床医师的整个诊疗过程,分别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了临床医师的工作业绩。该指标体系将临床医师的医疗工作时间分为病房工作时间、门急诊工作时间、查房次数和外出会诊;将医疗工作量分为次均门诊人数、诊治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数;将医疗工作质量分为诊治疑难危重患者比例、三四级手术比例、病案质量和处方质量;将依法规范执业分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合理用药、培训次数、上级检查完成情况;将医疗安全和加分项目分别单独列出。依据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的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从医院信息系统(HIS)等其他信息系统中自动调取指标数据,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客观和公平,考核效率大大提高。

二、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成效

(一)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自2013年上线以来,已经完整运行了1个考核周期(2年)。该系统的考核对象覆盖了全院所有临床医师,每个医师都可以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入系统;采取系统自动导入、HIS抓取和手工填报三种方法采集数据,统计并评分。HIS数据采集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保证各个系统独立运行。目前,系统收集临床医师831人,其中内科医生434人,外科医生397人,平均得分784.33分。

(二)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成效

医师定期手工考核240例,平均得分(904.10±74.13)分;医师定期信息化管理系统考核1590例,平均得分(784.33±165.57)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4,P<0.05)。医师定期手工考核的得分主要是以主观评分为主,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得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系统自动提取的医师工作量,通过统一的评分标准和计算公式计算后纳入考核系统,排除部分主观因素。将系统上线前后的考核得分对比后发现,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均分比之前明显要低,各医师之间的得分差距也比之前大。说明该系统上线后,改变了医师定期手工考核以主观填报为主的考核现状,通过系统自动抓取数据的方式考核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合理和客观,其不仅拉开了医师之间的得分差距,而且实际反映出医师平时的工作业绩。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医疗安全也有影响,在该系统上线前,出院人数23.4万人,投诉率为0.22%;系统上线后,出院人数32.9万人,投诉率为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0.05)。自2013年系统上线后,医院的投诉率有明显下降,表明医院医疗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考核的具体实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考核人员的覆盖率为100%,考核得分大多为系统自动抓取,统一了考核标准,改变了过去靠主观打分进行考核的状况。该系统的上线提高了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质量,提高了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准确性、客观性和公平性,为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的应用和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提供了数据支撑。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全院医师的临床工作从工作时间、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医疗安全等方面进行考核,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中医师的考核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未来,通过建立区域性的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联网系统,对各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进行工作业绩方面的考核,再将各医疗机构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可以了解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在该区域各医疗机构中工作时间和工作数量的分配情况,对个人与医院、医院与医院之间的利益分配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医师定期考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上线,使得医师定期考核结果的应用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贝文,谢洪彬,王跃龙,等.建立医师定期考核制度研究项目概述[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14-15

[2]卫生部关于印发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Z].2007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Z].2010

篇(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b)-0162-03

中、高级职称临床医师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力量,医院“只进不出”的职称晋升模式,使很多业技术人员职称到手后不思进取,停滞不前[1]。建立有效的聘后管理机制能在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形成有效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在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后继续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2-3]。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绩效考核,内容较笼统,缺乏客观衡量标准,指标未量化且考核方法单一,考核过程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激励、鞭策作用[4]。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专家访谈、专家会议和专家咨询,建立了医师聘后量化指标考核体系,旨在使考核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具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对临床医师实施规范化的综合评价,为人才的进出和提升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指标选取

在大量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制定了指标选取原则:①注重实绩;②能级层次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可操作性原则。初步拟定的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由其延伸出的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45个(内科医师)、49个(外科医师)。

1.2 编制咨询问卷

问卷首页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并说明德尔菲(Delphi)法原理,主要内容包括专家基本资料、有关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征询表,最后设置开放式问题,咨询专家对该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1.3 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组织山东某三甲医院7名专家讨论初拟考核指标体系,提出修改建议,并对指标的内涵进一步界定,汇总后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形成第一轮征询调查表。

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25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专家对各级指标提出增加、删减或修改等意见并评估各指标权重。每轮调查要求专家在收到问卷后3周内回复。

专家遴选标准:①副高及以上职称;②本科及以上学历;③ 10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有较高的积极性;⑤有时间参加本研究。参与会议的7名专家不纳入咨询专家范围。

1.4 数据统计

1.4.1 判断依据的量化 指标重要性程度:Likert 5级评分法,很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赋5、4、3、2、1分。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较熟悉、一般、不太熟悉、不熟悉,依次赋系数1.0、0.8、0.6、0.4、0.2。判断依据分为实践经验(大0.3、中0.2、小0.1)、理论分析(大0.3、中0.2、小0.1)、国内外资料参阅(大0.3、中0.2、小0.1)、直观选择(0.1)。

1.4.2 统计方法 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表示;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表示;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该指标判断系数和其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各指标的重要性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指标的权重用均值表示。将收集的数据用SPSS 16.0软件处理。

1.4.3 指标纳入标准 纳入指标同时满足重要性赋值均数>3.0和变异系数

2 结果

2.1 咨询专家情况

2.1.1 基本情况 参与本研究的32位专家均来自山东某三级甲等医院,年龄:32~59岁,平均(46.8±3.8)岁;工作年限:10~43年,平均(24.7±5.4)年;学历:本科14人(43.8%),硕士8人(25.0%),博士9人(28.1%),博士后1人(3.1%);职称:高级28人(87.5%),副高级4人(12.5%);有行政职务26人(81.3%)。

2.1.2 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 两轮咨询各发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均值为0.9125。

2.1.3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第一轮专家咨询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最小值为2.73,最大值为4.83,平均4.57;第二轮咨询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最小值为3.48,最大值为4.91,平均4.72。两轮专家咨询中指标变异系数最小值为0.06,最大值为0.33。

2.2 指标筛选结果

经专家会议讨论后在“职业道德”中添加“医德医风”,删除“教学”中的“院内学术讲座”。第一轮专家咨询删除不符合指标筛选标准的“开展新技术”,有专家对“日均门诊人次”提出异议,建议改为“收住院人次”。第二轮咨询专家意见基本统一。经专家会议法和两轮专家咨询共删除2项、添加1项、修改1项,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1个和三级指标44个(内科医师,见表1)、48个(外科医师),外科与内科医师不同部分见表2。

3 讨论

3.1 多种方法的使用

本研究有机地结合了文献回顾法、专家访谈法、专家会议法和Delphi法,保证了所选指标体系大而全。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和专家访谈,结合该领域以往研究成果和专家经验,全面制订指标,增加指标数量,同时制定了指标选取原则,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标选取的正确性[5],而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综合了多名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在指标的筛选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5],保证了指标的质量。本研究所选专家来自同一家医院,熟悉该医院情况,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和权威系数均值高,说明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代表性好,所得结果可靠。

3.2 指标的选取

医师个人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医院的整体竞争力[3],因此在制订对临床医师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时应结合国内外医疗环境,以医院的发展目标为导向,指标体系要全面反映临床医师的综合情况,涵盖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同时,指标的选取在遵循可比性原则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根据各岗位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如结合外科工作特点,外科医师的考核指标较内科医师增加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术前平均住院日。指标选取遵循可操作原则,如删除“院内学术讲座”,由于医师较多,每人院内学术讲座一次不切实际,且对工作意义不大的讲座参与人员较少,建议将其删除或改为“院内外学术讲座”。指标选取遵循可量化原则,尽量选取客观的可定量的指标,定性指标应能转换为量性指标,如按照不同的程度按等级赋值。

3.3 指标的权重

本研究四个一级指标中,医疗业绩所占权重最大,这与卫生部要求卫生行业技术人员评价以工作业绩为核心相符。医疗业绩是医师的业务指标,它是医师人才思想、品德、知识、才能的综合反映,衡量一个临床医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考察其工作实绩的大小。结果还显示高、中级职称医师不同指标的权重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级别临床医师职责不全相同,难以用一个标准考察评价,考核要根据人才能级层次和岗位职责选择不同的标准,如高级职称医师经验丰富,对学科的发展起着带头和引导的作用,要求注重开拓性,因此考核体系中科研教学、疑难危重比例的诊治指标所占权重大;而对于中级职称医师则更强调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其在临床工作中能独当一面,因而中级职称医师医疗业绩指标权重偏大。

3.4 关于聘后量化考核实施的思考和建议

3.4.1 公开和反馈考核结果 明确规定聘后量化考核的流程和相关人员职责等,向全体职工公开,同时建立考核申诉制度,保证考核公平、公正,使接受考核的人员对考核工作并表示理解和支持,以便考核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将考核结果公开并及时全面地向被考核者本人反馈,有助于个人自我总结和评价,使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对今后的努力方向有引导和激励作用,促其全面发展。公开考核结果还可以在临床医师之间形成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促进医师队伍建设[6]。

3.4.2 保证考核结果的有效性 目前很多医院没有很好地利用考核结果,考核只是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对于考核结果的片面应用使考核的作用受限[7],只能短期内激发员工积极性。为保证考核对医师个人发展起到持续有效的促进作用,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医生执业档案,将考核结果作为医生聘用或解聘、入编、考评、职称晋升、职务提升、分配等的决策依据[8],真正体现优胜劣汰的原则。同时在制订考核体系时结合医院的性质和长期发展目标,使考核工作具导向性,引导医师成长,同时充分尊重医师的主体意识和需求,调动各级医师的主观能动性[9],促进科室和医院宏观决策执行效果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推进整个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3.4.3 考核的时效性 考核周期太长起不到激励作用,太短则会增加临床医师和管理人员的负担,因此要设定适当的考核间隔,建议每年考核一次,同时将聘后量化考核与医师定期考核、执业医师考核结合,避免反复考试占用临床医师过多时间[10]。

本研究结合文献阅读、专家访谈、专家会议法、Delphi法确定了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并且有导向作用的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为医院评聘、晋升等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方向,但本研究所选专家均来自某三甲医院,指标筛选过程中结合了该医院的发展情况和要求,因此在推广使用时建议根据医院的不同对指标体系作出适当调整。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咨询专家的地域范围,以利于广泛征求来自不同的有代表性医院的专家意见,建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医师聘后量化考核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国良,车伟平.对高级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J].中华医院管理,1999,15(3):140-141.

[2] 张静荣,张建,华琦.优化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 增强医院整体竞争实力[J].中华医院管理,2006,22(10):719-720.

[3] Karlijn O,Marjan JF,Onyebuchi AA,et al. Doct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n daily practise:does it help doctors or not? A systematic review [J]. Medical Education, 2007,(41):1039-1049.

[4] 邵志民,田晓洁.医院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路径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50-53.

[5] 李亮.评价中权系数理论与方法比较[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6] Edwards MT. Clinical peer review program self-evaluation for US hospitals [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Quality,2010,(25):474-480.

[7] 杨芬,黄继宏,黄小奕,等.医院医技科室工作量考核标准化的探索[J].卫生经济研究,2007,(6):35-36.

[8] 陆慧菁,李琳,杨广黔.医生绩效考核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6):39-40.

篇(5)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57-02

绩效考核是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有益于提高管理效率和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以及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一、公立医院科室绩效考核分配模式和方法

1.三种模式。医院绩效考核的传统模式有两种:按科室收支结余即成本核算模式进行考核与分配、按工作量进行考核分配。按收支结余会由于过度强调效益,而忽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科室也不愿更新设备、引进人才、更多的科研投入。并且由于科室特点和国家定价的原因,收支结余小的也并不能说明对医院贡献不大,如急诊科,感染科等。按工作量如门诊量、出院人次、病床占用率绩效可以鼓励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不能利于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传统模式指标过于简单,无法充分考核各科室的绩效,无法全面反映科室医疗风险及劳动强度。

近年来的医改过程中,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和北京市卫生局的文件要求,绩效考核办法要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发展方向和评价标准,逐步形成新的考核模式,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置上凸显公益性,即以工作量和成本控制为基础的计奖依据、核算基础,以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等为绩效指标,最终目的为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绩效考核体系。新的模式利于医院朝着重视质量效益转变。

2.绩效考核方法。根据众多文献研究和医院实际,现在医院常用绩效考核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法(MBO)、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BSC)等。每家医院应综合对比分析,集合多种考核方法的优点,结合实际发展需要,设计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绩效考核方法。

二、我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奖金核算办法也是采用传统的按工作量和收支结余核算科室奖金,指标为工作量指标和收支结余指标,重点是围绕收入支出核算奖金,以经济考核为主起到激励和提升业绩的空间有限。特别是在实行医保预付限额后,超过限额诊疗所产生的费用就从收入变成了负担。另外,由于医生和护士工作性质不同,要反映医生护士各自的工作量水平和服务质量就不能简单地以收支为核算指标。

因此,我们结合医院的发展战略及理念,探索适宜自身发展和医改形势下的绩效考核模式,制定了医院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新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建立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制定绩效考核指标遵循的原则。首先要满足SMART原则,指标要有明确性、可量化、可实现、现实的、时限性。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笼统;能衡量,数据是可以获得的;可实现的,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根据医院现实的区域定位及功能制定;有明确的考核周期。同时医院绩效指标的设计与制定要体现医院的战略目标、管理思想。在制定评价指标和权重时不同岗位应有不同的重点。

2.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要紧紧围绕医院的战略目标,同时运用关键业绩指标、平衡计分卡等相关理论方法,经分析我院设定具体评价的导向是社会满意度高、管理运营有效、可持续发展,因此绩效考核体系从三个维度展开:体现经济效益的运营情况、体现社会效益的医疗质量情况、体现持续发展能力的科研教学能力。运营情况考核指标为效率、效益、费用控制三个方面;医疗质量情况分为医疗工作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科研教学能力考核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表1)。

绩效考核一般定为月度考核及年度考核。月度绩效反映运营情况和医疗质量情况;年度绩效考核中增加了科研教学工作的考核。就月度考核而言,重点要区分住院、门诊和医技科室,因为三者的工作性质不同,除了效益和医疗服务指标具有共性外,其他指标在二级三级指标设置上都有所区分。另外护理人员是医院人员比重大工作性质又有别于医生的群体,对护理人员进行单系列考核,单独考核其工作量和护理质量。

(1)住院科室考核指标。目前住院科室工作效率指标有病床占用率、人均出院人次、人均手术人次;费用控制上的指标有住院科室的次均费用、药占比及材料占比。医疗工作质量方面有病历质控(考核病历质量)、病历首页填写质量(考核主要诊断正确率、主要手术填写正确率)、有关合理用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反指标,考核抗生素的使用)、结合当前开展的临床路径工作设立临床路径使用情况指标(考核临床路径的入径率、完成率)。一些约束性指标每个科室内容不同,每年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2)门诊、医技科室考核指标。门诊科室分为开单科室和治疗科室,开单科室如消化科门诊考核指标为抗生素使用率、处方合格率、病历质量、按时到岗率,费用控制上指标为门诊科室门诊次均药费、药占比。治疗科室如针灸科、理疗科,考核指标为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控制质量、治疗前会诊率、治疗后随访率等。

医技科室在成本核算中是结余最多的科室,主要是靠医院设备创造收益,如果以收支核算会相比临床科室有失公允;为了不影响医技部门的积极性,对医技科室的考核应更倾向于工作效率以及增收节支。

(3)护理人员单系列考核。由于护士和医生工作的不同性,需要对护理人员实行单系列考核,体现护理的技术含量、风险与责任,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在设定护理考核指标时还要考虑由于护理岗位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因此按不同岗位分为病房护理类、CU类病房、门诊服务类、门诊医技类。病房护理人员考核指标为I级护理所占比例、人均护理工作量比值、护理质量评价、患者满意度,CU类病房如ICU(重症监护病房)增加抢救率,院内褥疮发生率。门诊护士考核指标为门诊人均工作量与同期人均工作量的比值、在岗情况、护理质量评价等。通过这些量化指标对每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评价,考评结果用于绩效奖金分配、评优评先、培训等奖励。

3.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考核指标确立后,要合理设置相应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可以用一些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权重也体现医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侧重点。公立医院要适当降低以收支结余为考核重点的指标权重,否则医生重视的是创收多少,社会效益意识淡薄;需侧重医疗质量权重,加大医疗安全的考核权重,重视患者满意度,提高反映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成长性指标权重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四、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分配挂钩。依据科室综合考核分数,住院科室和住院科室相比,门诊和门诊比,医技和医技比,同时奖金政策向一线科室倾斜。护理人员按岗位进行排名,同时奖金分配向脏、苦、累、风险高、技术服务难度大的岗位倾斜,如病房护士要高于门诊护士,病房CU类护士由于抢救病人劳动强度大,需要适当给予补贴,门诊服务岗的护士应低于门诊医技岗的护士,先进科室的护士长给予相应的奖励。绩效考核结果还与科室主任考核相结合。

五、绩效反馈

沟通与反馈是确保绩效管理工作按照预期的计划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强有力保障。医院门诊办每月公布门急诊每个科室及每个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目标值,公布不合理使用的科室个人明细,超出目标值的科室要整改。医保办每月公布门诊、住院科室控费指标的考核结果。护理质量检查反馈表填写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价等。

通过反馈和结果评价,科室主任能及时了解目前科室的绩效完成情况及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能及时发现绩效考核方案的问题与不足,不断优化完善绩效方案,提升和改进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实现医院整体业绩的提升。

我院实施绩效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患者医药费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大幅度下降,服务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提升。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是在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引入DRGs系统整体分析,补充CMI指标、时间效率和诊疗费用效率指标等,使考核结果更加公正、客观。

参考文献:

[1] 董丹丹.医院绩效考核方法研究[J].中国医院,2012(4)

[2] 高悦.朝阳医院,顺应改革做绩效[J].中国医院院长,2013(19)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12-0038-04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尽管如此,本卷仍然较好地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数学)所规定的考试要求,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较好地关注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活动经验的检测,创新意识也有明显的体现。对本套试卷的具体评析和教学建议分述如下。

一、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评析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继续保持在知识交汇处命制试题的原则,注重对探究性问题的考查,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和学习潜能的考查。本套试卷与往年试卷相比,在分值的分布、不同类型解答题在试卷中的位置和解答题的考查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较好地实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

(一)稳中求变,重在理解。

2011年数学试卷仍然是12道选择题,6道填空题和8道解答题,共26题,总分值仍为120分。本卷在整体框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对一些重要的内容和同类问题进行了较好的变式考查,具体表现为:

1 典型问题的连续性。初中数学中的许多典型问题,都是每年中考数学重点考查的内容。除了方程、函数思想,统计意识,猜想、探究、计算、证明类试题外,单纯探究规律性问题,以其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数学思考的深刻性、探究方式的广泛性等特点,成为河北省中考数学每年都坚持考查的内容;另外,由于高中新课程中新增了算法初步的内容,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呈现问题,既为将来高中的学习做好铺垫,也培养了学生程序化意识,此类命题方式,也成了河北省中考数学近几年所坚持的一种成功模式,具体表现为:

(1)探究规律类问题。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中,每年都会以不同的呈现方式、新颖的问题视角,对探究规律性问题进行考查,较好地检测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2009年的第12题――探究正方形数和三角形数之间关系的问题;

2010年的第12题――探究骰子翻滚和旋转所构成变换的规律性;

2011年的第18题――根据新定义的“移位”概念,探究“移位”的变化规律。

(2)程序框图呈现问题。在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中,均有一道采用程序框图来呈现题目要求的试题。这种设计既体现了将具体问题程序化的过程,又增加了试题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数学学习水平。例如:

2009年第11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一次函数解析式的获得过程;

2010年第20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了光点的运动过程;

2011年第12题――用程序框图给出两个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获得过程。

2 同类试题的转化性。在河北省中考数学相邻两年的试卷中,几乎每年都有几个“姊妹题”。它们都是对重点内容的同类变式,但同样需要学生对内容的真正理解才能正确解答。这种命题方式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稳定性。例如:

(1)数轴与特殊四边形的有机结合。2010年第14题:如图1,矩形ABCD的顶点A,B在数轴上,CD=6,点A对应的数为-4,则点B所对应的数为_______。

2011年第14题:如图2,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________。

(2)两个正多边形重叠部分的周长。2010年第10题:如图3,两个正六边形的边长均为1,其中一个正六边形的一边恰在另一个正六边形的对角线上,则这个图形(阴影部分)外轮廓线的周长是_______。

2011年第14题:如图4-1,两个等边ABD,CBD的边长均为1,将ABD沿AC方向向右平移到A'B'D'的位置,得到图4-2,则阴影部分的周长为_______。

(二)变中求新,突出能力。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的“稳”是相对的,“变”才是根本的。整套试卷在分值的分布、解答题的位置和考查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试卷的整体难度并没有增加,特别是两道压轴题的难度反而有所降低,命题者想提高平均分的意图。以及“使当前数学教学通过‘题海’训练的办法来达到降低试题难度的习惯受到应有的冲击”的目的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具体调整如下:

1 调整试题内部分值的分布。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在总分值120分不变的情况下,对试题内部分值的分布进行了调整。如选择题7~12题,由原来的每题2分调整为每题3分,各增加了1分;解答题21~24题,每题比去年减少了1分,压轴题25题比往年减少了2分,改为满分10分,目的是向基础知识部分倾斜分数,保证学生整体的平均分有所提高。

2 改变解答题的呈现方式。为改变过去解答题程式化的试卷结构,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的八个解答题的位置相对于往年的试卷变动较大。例如,将几何的猜想探究证明题,由原来24题的位置,降低难度后前移到23题;将创新型试题(关于圆的探究题),由原来23题的位置,移到了25题,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3 变换解答题的考查内容。为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和复习质量的提高,尽量减少一线教师试图通过猜题押宝来提高考试成绩的做法,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的八个解答题,在规定考查范围内,围绕着支撑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思想和方法,对试题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例如:

(1)19题:过去每年均考查数与代数部分单一的知识点(2010年直接考查解分式方程的能力;2010年以前侧重考查分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而2011年则改变为考查二元一次方程和整式化简求值的复合题,比原来此位置的试题明显加大了综合的力度。

(2)20题:往年均以几何中重要、核心的内容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1年则从作位似图形出发,考查学生运用勾股定理求四边形周长的能力。如果学生对几何中非重点内容――位似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牢固,第二问所提出的问题将无法解决。因此,本题考查的侧重点还是以几何中的核心内容为主较好。

(3)21题:把纯概率问题作为8分的解答题进行考

查,替代了往年重点考查学生统计知识为主,并恰当渗透统计与概率之间联系的试题。这种做法与课程标准对概率内容的要求和概率知识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比例不太吻合,有加大概率要求的倾向,值得商榷;同时,本题中的注解(若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当做指向右边的扇形)部分,也极易引起学生的误解(部分学生将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也看做了一种情形)而产生错误的解答过程,如果采用如下的注释:若指针恰好指在等分线上,需重新转动转盘,就会避免学生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4)22题:将传统的列分式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赋予新的视角,替换了往年单纯考查函数知识为主的试题。这种做法,关注了对数学模型化思想本质的考查,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注重在所有基础知识上下功夫,而不是在考试形式上费心思,具有较好的教学导向作用。但是,本题在题干和两个问题的呈现上,存在逻辑矛盾,应引起命题者的关注。

(5)23题:在近几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中,均在此题位置上安排了“创新型”试题,这种模式在2011年进行了改变,将原来24题位置上的几何猜想探究证明题,合理融入了尺规作图的要求,使常规的探究证明题变得鲜活,富有生气,同时还适当降低了推理证明的难度前移上来。这种做法更有利于教师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6)24题:将考查一次函数和统计知识有机融合的试题,替换了以往的几何猜想探究证明题。本题结合保鲜品的运输问题,借助图表、图象和统计图呈现信息,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确定函数解析式和解不等式的能力,以及结合平均数和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合理决策的能力。本题较好地实现了把一次函数和统计知识有机整合的目的,较好地考查了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合理决策的能力。本题如能对图表中运输单价、冷藏费单价的单位加以注释,将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挥。

(7)25题:将原来典型的创新型试题,加大探究力度后,由原来的23题后移到“压轴题”的位置,起到了降低以往压轴题过大运算量的目的。

本题是考查“课题学习”要求的成功范例。它以简洁的题干和清晰、准确的图形,通过“思考”和“探究”栏目,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提出问题,以扇形在平行线之间的旋转变化为背景,以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深刻理解为结论,灵活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以及三角形全等、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自然而深入地考查了学生在图形变化过程中寻找不变量的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题的正确解答需要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论证及求解的过程,这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渗透在解决问题的每个环节之中。事实上,本题中无论是填空,还是解答部分,一旦学生对问题情境和概念理解之后,就能快速、准确地运用相关定理获得正确结论,计算量较小。作为“压轴题”,本题较好地改变了以往学生仅凭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也能拿高分的现象,成功实现了减少过于繁杂的计算和过难几何论证的目的。

(8)26题: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往年的考查形式和呈现方式出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题以运动变化的抛物线为背景,采用层层递进的设问方式,将代数与几何的基础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考查了二次函数与点的关系、矩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的求解方法等知识,以及学生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能力。本题形式新颖,综合程度较高,不让猜题押宝者有可乘之机,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较好地实现了区分不同数学学习水平学生的目的,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二、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2011年的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突破了已有的框架和模式,真正实现了以能力立意为核心,在知识交汇处命制试题的原则,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加强了对探究性问题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正确引领了数学教学的方向。下面结合本套试卷所蕴含的教学导向,提出如下建议:

1 抓好基础,提高技能。

本套数学试卷全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内容涵盖了课程标准中的全部一级知识点和主要二级知识点,并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合理渗透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之中,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繁杂的运算和较高逻辑推理的要求。整体上看,本套试卷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容易题和中等题达到了80%以上。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经历中了解知识;在体验中理解知识;在探究中掌握知识;我们的系统复习,必须要以课程标准为总纲,考试说明为指针,教材为依据来进行。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而不“超纲”,突出重点又不“遗漏”,始终坚持夯实“双基”的理念不动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不改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及时归纳,形成系统。

在2011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中,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版块知识有序呈现,课题学习的要求恰当渗透其中,较好落实了以学定考的要求,关注了整卷的和谐性和试题之间的有效搭配,使考查功能之间形成合理的支撑,较好地实现了试题在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相互校正随机误差的功能。

当前,所有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均采用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混编的形式呈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必须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用好、用活教材,真正发挥出教材的示范作用。注意将课本中重点例题、习题进行变式与引申(在中考试题中有相当多的题目是课本例题或习题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切实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形成过程,并要做到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将知识内容及时条理化、系统化,实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3 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在2011年河北中考数学试卷中,“活题”较多,大多数试题都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和不同视点的设问,实现对数学思想方法不同程度的考查,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思考和数学活动过程等方面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的教学和复习,在关注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猜想、验证的思维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切忌就题论题、就事说事的教学方式,扎扎实实地让学生经历“举一反三”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目的。

三、对2012年中考数学备考建议

2011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试卷,对试图通过采用“题海”训练的办法来达到降低试题难度的做法真正受到了冲击,因此,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必须要摈弃枯燥的“题海战术”,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这一目标在课堂上如何才能实现呢?以下做法,仅供参考。

1 问题设置――以教师为主。

教师要沉入题海,精选符合学生实际、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求的问题,呈现给学生。

2 问题解决――以学生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

让学生各尽其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的从自己的同伴中受到启发,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一题多解或多解归一的目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如何在具体问题中得到应用的。

3 问题拓展――师生一起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或部分学生抛砖引玉的问题,使学生在已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拓展出新的问题,实现一题多变,落实多题归一,开拓思维空间。

4 归纳提升――师生一起归纳概括、总结提升。

此环节非常重要,教师必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要围绕着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纳提升,使学生凌乱的知识得以梳理,发散的思维得以有效的回笼(此过程也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结束前,可以在课内任何一个需要总结的环节中实施),真正实现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反思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篇(7)

二、考核办法

1、实行百分制考核。各考核项目均设基本分,完成任务得基本分,未完成任务按比例减分,成绩突出的,可适当加分。对市镇重点工作、交办工作实行超额完成任务或为完成任务按比例加减分。

2、考核在次年度的1月初进行。由镇各有关部门分别对照“三考”标准,按实绩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工作由党政办牵头,由镇农经部门负责考核结果的汇总,报党政办审核,最后提交镇党委、政府审定考评分和绩效工资标准。

3、各村居要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人,注重工作绩效。

三、奖惩措施

1、村居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以表彰文件或证书复印件为凭据),分别加1分、3分。同一工作获不同层次表彰的,以最高层次记分。

2、村居干部的工资分两部分:一是基础工资(另发文件)。二是绩效工资。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镇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各村(居)绩效工资总额。对总分在90分的,村居干部可享受绩效工资。91-100分,每增1分人均加奖10元;101分以上,每增加1分,人均加奖20元;89分以下,每减少1分人均扣10元。各村(居)绩效工资分配应适当拉开档次,村居党总支部书记一般可高出本单位绩效工资的20%。考核总分前2名的村(居)主要干部一般可在本单位原绩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上浮10%,此金额在企业上缴村居积累中支付。

3、机关小集体人员绩效工资按照东委发[]19号文件执行。标准参照村(居)平均绩效工资确定。

4、对考核总分在全镇前2名的村(居),镇党委政府授予“目标管理先进村(居)”称号。

5、以下为控制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每被否决一项扣5分。凡被“一票否决”的村居,主要负责人不得评为先进。

(1)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低于100%。

(2)依法行政。因村居不作为被行政诉讼或工作过失或被投诉查实的。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生民转刑案件、刑事案件的。

篇(8)

结构观是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是对物质本质和化学反应本因的深层次认识。这一科学方法源自“内因在事物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哲学论断。有什么样结构就该有什么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就“衍射”什么样的结构!有机化学是这一科学观念充分体现。

[例1]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β-紫罗兰酮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____。

图1

A.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 H2反应

分析:该题β-紫罗兰酮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的性质等基础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A分子无苯环,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C分子中的官能团决定了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 H2反应。

二、转化观

“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是高三一轮复习阶段认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利用图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及其转化关系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做好第一轮复习,更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学习思路。

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例,用化学脉络图可表示下列转化关系:CaCaOCa(OH)2CaCO3;CCO2H2CO3Na2CO3NaHCO3。化学脉络图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和完善化学知识的认知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化学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化学概念或知识网络,借此形象化的方式表征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某一化学主题的理解。

三、强弱观

(1)在化学反应中往往表现为:①活泼(非)金属置换不活泼(非)金属;②强酸(碱)制备弱酸(碱);③溶解性强的制备溶解性弱的;④强氧化(还原)剂制备弱氧化(还原)剂。

(2)当同一个体系中,一个反应物与另外多个反应物反应时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即优先规则。①有序氧化(还原)。例:少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②有序放电。阳离子在阴极放电顺序为:Ag+>(Fe3+)>Cu2+>(H+酸)>Fe2+>Zn2+>(H2O中的H+)。阴离子在阳极放电顺序为:金属阳极(Cu、Ag等)>S2->Cl->OH->含氧酸根离子。③有序中和。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当加入一种碱(或酸)时,酸性(或碱性)强的物质先被中和。④有序沉淀。若某一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能与所加试剂形成沉淀的离子,则溶解度小的物质先沉淀。向KCl、NaBr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AgNO3溶液时,先析出AgBr,其次为AgCl。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在大量存在NH+4、Al3+、SO2-4、CH3COOH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气体产生。

B.常温下,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 (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C.NaHR(H2R为二元弱酸)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HR-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D.向0.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2-4)>c(NH+4)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应用与原理之间的关系的认识。A中与NaOH反应的顺序是:CH3COOH、Al3+、NH4+、Al(OH)3。B.化学反应自发向生成稳定体系的方向转化,即放出热量(焓变小于零)并且混乱度增加(熵变大于零)的方向转化。C中HR-具有双重性,酸碱性取决于HR-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D中OH-先与H+中和,再与NH+4反应一部分。

四、守恒观

在溶液中存在离子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得失电子守恒。在某些复杂多步的化学反应中存在元素守恒。

[例3]常温下,向10mL 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

图2

A.A点的pH为1

B.B点时2c(H+)+c(CH3COOH)=2c(OH-)+c(CH3COO-)

C.在AB之间:c(CH3COO-)>c(Na+)>c(H+)>c(OH-)

D.C点时:c(H+)+c(Na+)=c(OH-)+c(CH3COO-)

分析:本题以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为载体,考查溶液中盐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基本原理的应用。该题的思维容量较大。(1)由于CH3COOH是弱酸,只能部分电离,所以C(H+)小于0.1 mol·L-1,A点的pH大于1。(2)B点对应的溶液组成是CH3COOH和CH3COONa。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两式合可得。(3)C中根据图像可以确定在AB之间c(H+)>c (OH-),而c(Na+)与c(H+)的大小无法确定。在AB之间溶液的组成是CH3COOH和CH3COONa。极限法在A点c(H+)>c(Na+)=0,在B点c(Na+)>c(H+)。所以在AB之间也可能存在c(H+)>c(Na+)。(4)C点溶液的组成是NaOH和CH3COONa,D考查了电荷守恒。

五、分类观

将大量的物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化学学科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就能形成了带有学科特点的分类角度和分类方法。对于数以千万计化学物质,利用分类观,能把繁多的物质通过分类构成一个有序的逻辑体系,有利于把握物质之间的本质区别和联系,进而探讨各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从整体上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提供内在线索,这也将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

篇(9)

2.把握时代脉搏,关注重大主题。试题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并与教材知识巧妙地结合,具有清新感、时代感。

3.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河南形象。试卷中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试题较多,如:第4题开展“爱心顺风车”活动,第5题学习河南道德模范人物,第12题考查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河南在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为华夏文明作贡献方面取得了哪些可喜成就,有助于弘扬中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

4.关注学生成长,体现命题的人文性。试题密切联系中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突出了知识重点,从试题的呈现形式来看,材料选择、情境创设、题目设问、语言表达都贴近了学生的年龄、心理、生活、认知水平等实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试题设计理念和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5.答案不拘一格,鼓励创新思维。中考试卷中的开放性试题形式各异,分值比重大,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作答,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助于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选择题。总体情况较好, 没有偏题怪题,题干中心突出,设问与题干紧密相关,正确选项具有排他性,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对时政内容以及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失分主要在第3、5、7题,失分原因主要是误选或漏选。如第3题, 一些考生不了解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片面认为依赖农家书屋就能确保农业丰收。第5题得分率较低,主要原因是一些考生对河南英雄模范人物认识模糊,对“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奶奶”柴小女、“最美功臣”李文祥哪些是河南人把握不准。第7题得分率最低,主要原因是一些考生对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认识不清,还有一些考生错误认为改革开放外部环境没有优化而少选。

2.辨析题。考查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相当多的考生掌握不住答题要领,没有结合题首所给材料,没有对题中两句话的每一个层次逐一进行分析,仅抓住一两点去回答,得分普遍偏低。本题必须从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性(或国家对PM2.5监测的重要意义)、造成PM2.5的主要原因、全面做好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工作、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的原因、空气质量的提高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等方面进行回答才能做好,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与思考题。第10题第2问得分率较低,多数考生不能把试题中的两个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抓住一点就匆匆作答,有的答出控制作业量和作息时间不能说明材料一而失分。第11题重点考查药品安全问题,以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内容,这些是考前学习的重点,多数考生学得比较扎实,回答全面、准确,得分率较高。

4.活动与探索题。第12题考查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同时举例说明河南在创新发展中原文化、为华夏文明作贡献方面取得的可喜成就。多数考生能够结合试题所给内容并结合时政热点知识进行分析,得分率较高。第13题考查把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目的,以及根据同志提出的五点希望,结合自身实际,让考生回答如何成长为一个新时代需要的“雷锋式”青年。多数考生第2问能够从树立理想信念、刻苦学习、提高素质、艰苦朴素等方面回答,得分率较高。第1问难度较大,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综合能力,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借鉴。一些考生不能理解纳入这一评价体系的目的,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较差,得分率较低。

三、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突出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明确知识点,全面夯实基础。立足课本,全面复习,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篇(10)

我国的医药产业在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势头下,近年来也持续保持着高速率增长,特别是在中药产业,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原始创新与知识产权。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还不是一个医药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中药学)高层次人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而中药学(药学)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变化、转变战略,通过调整人才培养布局、完善学位类型结构,积极开展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应对。外国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中药学(药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现代社会和市场对药学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国际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几个发达国家为例,在美国,药学教育已呈职业化,设有医院药学硕士学位、医院管理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学位、Pharm.D.等多种专业学位[2]。2000年开始,美国所有的药学院校实行职业型药学博士(Pharm.D.)学位。据统计,2006年在全境获得Pharm.D.学位的9,500余人中,仅有440余人获得研究型博士学位(Ph.D.)和理学硕士(M.S.)学位[3]。德国高等药学教育培养的也是职业性药学应用型人才,2004年,84.45%的德国药剂师在社会药房工作,其他工作于医院药房、制药企业等,少部分在科研单位工作[4]。英国和日本也越来越注重药学服务、药学监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6]。由此可见,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中药学(药学)高层次人才的模式现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的主体。

1.2国、内外药学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考核体系

国际先进药学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将临床药学教学设置的课程按学科性质分成4大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相关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临床药学课程”。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药学实践方式为连续实践方式与间断实践方式相结合。在其专业课学习的4年中,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3]。英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实践大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很多学校不但给学生提供去医疗机构临床实践的机会,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而且很多实践带教老师都是临床工作的药师。例如,曼彻斯特大学M.Pharm.学位的教学实践是由国民健康服务机构中的药师给学生提供临床指导帮助;伦敦大学许多M.Pharm.学生毕业前都有机会花一段时间去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更远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巴斯大学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层次学习,除了临床实践外,学生还有机会和3-4名组员一起,由1名老师监督指导,接受长达1学期的实验研究,培养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与技术[5]。日本为提高药学服务型人才的教育质量,不断探索药学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将药剂师的培养年限延长至6年。在改变学制的同时,也相应调整了课程设置,其中重要的一项变化就是强化6年制的实习教学,将原来2-4周的实习周期延长至24周,实习成为6年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实习期间主要修习药剂师从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参与医疗的能力、钻研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德国也特别重视药学实践,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结束后,要参加为期8周的见习,再学习两年专业知识之后,开始一年的实习阶段,前六个月在社会药房实习,后六个月在医院药房、联邦国防军药房、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所等处实习[4]。我国学者近年来也相继开展了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的研究,如中国药科大学张永泽教授等开展的关于药学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研究[7],为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最终设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点并以此作为借鉴,对设置药学专业学位提出若干建议[8];江西中医学院基于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探索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9],这些工作均为中药学专业学位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港澳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贸易和进出口,因此港澳应用型药学人才主要是培养药剂师。在培养过程中,香港更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要求必须参加香港规定的临床实践。香港药剂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参考了英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这点与我国国内注重药学专业人才化方面的知识不同。另外,在药剂师职业资格考试中,香港更多要求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10]。

2我国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从首批高校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尤为突出,值得关注。

2.1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认识深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加快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战略目标,随即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是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60%的导师、管理干部及学生不了解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性质与内涵,甚至有20%的导师、管理干部根本不知道中药学专业学位。座谈结果发现,部分导师和企业担心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时间达不到社会要求;而学生中也存在非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但由于未获学术型学位录取而被动调剂到专业学位的现象的存在;另有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位知之甚少或并不感兴趣。

2.2缺乏显著性特点,难以与学术型学位有效区分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由于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上截然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应体现出显著差异。例如,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要更倾向于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考核指标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和训练质量设计;导师指导则应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不同区别对待。但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专业学位教育尚未达标:课程教学教材还沿用以往学术型学位课本,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授课一同进行;考核指标仍以理论考试成绩、论文课题数量、授课讲学时次、实验室经历等科研相关要素为主;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内容多数导师与学生还存在着疑虑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药学专业学位的顺利开展。

2.3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有待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上多数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因而对于专业学位的设置考核标准、具体环节的要求知之甚少。且行业内外并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模式的构建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还未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影响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与质量的最大因素。此外,基地的建设与规范也是制约专业学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产、流通等领域缺乏教学设施的建设与规范较为突出。

3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

综合以上资料,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的迫切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上文提到过由于设置时间尚短目前行业内外均存在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因而,全国中医药院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学位设置背景、招生入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评定授予、就业服务范围、社会需求导向等多个角度面向校内、校外,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认识。使申请报考人员、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干部、二级培养单位、用人机构充分认识到培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规划指导中医药行业领域人才结构的新思路、新布署,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药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实现我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接轨国际、走向世界的根本要求。

3.2分类指导,体现差异

在相关人员逐步提高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认识的同时,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药学专门人才的根本目标出发,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要贯彻落实分类指导,体现差异的原则。本着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技能素养的核心,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创新性的特点,综合不同学科知识,重视人文社科教学,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切实加强技能考核评价;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课程讲授、案例讨论、专业实习、技能培训,实行分段管理、循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遵从以学科为中心转为以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划分标准;教学硬件环境采取走出校园、走入企业、早上单位、早下一线,依托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生产、经营、监管一线单位,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领岗实习、订单培养;坚决实行双导师制,切实增强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培养方案制定以校内、外导师为主体,导师组集体讨论设计,校内导师重点负责专业理论积累、学术能力培养、毕业论文写作,校外导师重点负责操作技能训练、项目现场指导、实践环节考核等。

上一篇: 化学调查报告 下一篇: 法学个人实习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