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7 06:08: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情感化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二、情感分类及特征表达
情感是人经过长时间的生理和心理共同变化而产生的,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产品本身并不具有情感,但是它可以引发、刺激人的某种情感,亦或是可以承载着人的某种特定情感。1.情感的分类在色彩理论中存在着原色概念,原色即是三种无法再分解的颜色:红、绿、蓝,而将三原色调配在一起后,可以配出其他各种颜色。心理学家因此探寻了元感情,他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列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元情感模式,但是结果却大相庭径。在心理学中,最简单的分类方法是将情感按两个标准加以区分:(1)愉快或痛苦的情感;(2)体验的强度。Trevor将“基于愉快和痛苦而做出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好坏判断”称为情感价值。以愉快或痛苦的情感为横轴,以体验的强度为纵轴,可以看出在不同情感和体验程度下的情感反应归类(图1)。当听到悦耳的声音时,感受到的是中等程度的愉悦感,当声音变得急促与刺耳时,感受到的就是强烈的不愉悦感。通常,愉悦的情感能让用户顺利地与产品进行互动,不愉悦的情感可以提醒、警示用户。对于产品设计,情感的愉快或痛苦,强或弱并没有真正的好坏之分,重要的是,产品能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合理地利用情感价值,以达到用户期望的目标,符合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带来惊喜。2.产品的情感特征表达虽然产品在实际上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其长期表现出某种情感,可以认为是一种个性特征,产品的情感表现可以分为外在情感和内在情感。外在情感是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接受到的信息,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所感知到的情感。外在情感包括形态情感、色彩情感及材质情感等。形态情感是指产品在不同的环境中与其相互联系,并表达出的特定语意;色彩情感是指产品的色彩配置能符合人的感性表达;材质情感是指不同材质以其独特的属性与人的心理之间可以产生对应的情感信息。Trevor提出内在情感是外部和内部刺激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它源于人内心重现的某种物体或体验,亦或是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思考和感觉,而非源于那个物体或体验本身。它与社会文化、教育、身份地位、过去的经验和未来的期望等有关,是有意识感知到的情感。内在情感包含文化情感、经验情感等。产品设计的文化情感,体现在产品设计上是一种文化品质,它影响着人对产品的态度。经验情感是指能让人联想到过去的体验并将其重现的情感,很多小孩子都对吃药丸反感,因为药丸的味道基本上都是苦味,苦味让他们牢牢记住了这种强烈的体验,当再次要吃药丸时,内心重现这种害怕、排斥的情感体验,而糖果的甜味给孩子带来的情感恰恰是相反的。因此,有人专门设计了糖果药丸来让孩子缓解这种情感体验(图2)。
三、产品设计中情感对注意力及行为的影响
情感会改变注意力的专注点和集中强度,也会影响行为积极性和趋向。产品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吸引用户注意力,引导用户行为,达到用户期望的目标,满足用户需求。1.情感对注意力的影响产品吸引注意力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人在目标不明确、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吸引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人是被动的。产品通过某种途径表现出的某种感官特性引起(刺激到)用户的某种情感,继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此产品上,情感的强烈程度影响用户与产品的互动时长和互动方式等。例如人们对娃娃脸的偏好,设计师们会利用可爱的吉祥物与他们的访客建立联系,访客对娃娃脸形象的喜爱程度影响他们对产品的使用情况(图3)。第二种情况是,人在目标明确、有意识的情况下投入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人是主动的。用户是在目标的驱使下使用产品,情感程度非常强烈,促使用户对产品投入大量或快速集中的注意力来完成目标,但是在与产品互动的过程中,情感还会相应得发生变化,再持续得引起注意力的变化。因此,产品需要提供简单、便捷的方式来帮助用户完成目标,减少用户的负担,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对产品留下好印象。2.情感对行为的影响如图1所示,一般来说,第一象限中是强烈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会作为一个信号,鼓励人们继续当前的行为,行为是趋向的。例如鼓励、惊喜及给予身份等会引起用户的情感,刺激用户喜欢上产品,与产品保持情感上的联系,与产品产生更多的互动。例如轻博客产品“Lofter”,Lofter通常采用下滑来浏览文章,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用户对某个句子的喜爱而在上面点击多次,或是偶然的双击,会出乎意料地在指尖滑出爱心形状(图4),这种可爱的小惊喜让用户在浏览时产生愉悦的心情,愿意阅读更多的文章来体验这样的趣味性操作。消极的情感通常会带来消极的影响,产生的行为大多是回避的。对产品来说,给用户带来持续的消极情感会终止用户与产品的互动。缓和消极情感,或巧妙地将消极情感转化会积极情感,是产品能够延续生命的机会。2006年7月,Flickr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服务中断事件,引起不便,很多用户产生了负面消极的情感体验。Flickr却借此开展了一次临时涂色比赛,他们贴出通告解释了这次故障的原因,然后让用户在这张通告上做一些创意设计,获胜者可以赢得一个免费的Flickr账户(图5)。这样的做法成功地将带有消极情感的用户变成了内容的参与者,激发出他们的积极情感。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负面情感都是不可利用的,例如YanLu设计了一个带小金鱼的洗手盆(图6),小金鱼在蓄水盆里游动,水位随着水的消耗而下降,利用了人们对小生命的恻隐之心达到节水的目的,提醒用户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自尊、自信和自豪。饮茶可以思源,英国人李约瑟博士,将中国的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第五项发明。茶象征着中国人民廉、美、清、和的品格特点,被奉为21世纪的饮料之王。中国茶具的设计,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性。既然茶作为东方的产物,其器具的设计从造型、材质、图案及功能也极富东方文化特点。例如中国人所喜爱的紫砂茶具,就地取材,烧结密致,胎质细腻,可以汲附茶汁,蕴蓄茶味,夏天盛茶,不易酸馊;冬天沏茶冷热剧变不会破裂。这些都是作为茶具所特有的。紫砂壶外形,古朴典雅,外形有仿莲藕,竹节、和商周古铜器等形状,舞无处不在散发着东方韵味。一些文人画家也会将一些作品依附于茶壶茶杯之上,这便是赋予茶具一种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的情感。咖啡,是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代表。当西方人第一次接触咖啡的时候,他们把这种诱人的饮料称为“阿拉伯酒”,当保守的天主教徒诅咒咖啡为“魔鬼撒旦的饮料”的时候,他们绝不会想到他们从“异教徒”那里承袭来的是一种很珍贵的东西。现在,西方人对于咖啡的饮用无论是从咖啡的品质,还是饮用方式、饮用环境和情调上,都还保留着古老而悠久的传统和讲究。咖啡器具的设计与中国的茶具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对于咖啡而言,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它的口感。一些手冲壶上面会带有一个温度计,随时掌握咖啡的温度,以追求它独特的口感。咖啡的品尝会更加的丰富,奶油、牛奶、方糖都可以成为它的佐料,这或许更像西方人的特点,不喜欢单调的生活,想要给生活加点“料”。咖啡器具的选择,取决于你要喝什么样的咖啡,咖啡的种类不同,制作方式也不同。咖啡器具的设计相对简洁,很多都是纯色的陶瓷杯,印有简单的字母或着LOGO。西方人对于咖啡文化的需求不需要可以去维持,咖啡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2.异同
茶和咖啡分别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前者更注重一种意境,后者更注重品质,但它们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精神内涵。茶有茶道,追求和、静、怡、真,这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是分不开的;咖啡有咖啡情趣,意大利追求热情,美国追求自由,法国追求创造,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饮用方式,不同的国家对于咖啡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茶文化就很纯粹,没有那么多的类别。在器具设计上均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古朴典雅,具有一种柔和的美。而西方咖啡器具的设计,更偏向于简洁大方,没有太多的装饰,体现一种理性的美。
2现代竹家具本能层面情感化设计
现代竹家具本能层面情感化设计主要通过设计语言形成竹家具独特的外观特征,当人们在第一时间看到竹家具时就能被吸引住,通过感官的初级体验,产生一种最直接的心理感受,从而对竹家具的形象产生最直观的印象。对于竹家具这种具有三维空间的设计实物而言,人们最主要通过视觉与触觉感受竹家具的“好”或“不好”,只有当人们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时,才会得进一步认知竹家具的功能与使用方式、设计意图等等。因此,家具设计师应重视从竹家具的材质、造型等基本形象因素入手,使人们在欣赏家具时就产生开心、轻松等直观的、积极的心理感受,以获得本能层面的认同。如图1所示的竹矮柜,设计师就是充分利用了竹材自身通直细密的纹理形成设计创意,其通过三开门板形成了竹材纹理的对接,浑然成整体,彰显了竹材材质的自然特色,又通过打磨的手段在柜面板局部形成抽象画,以丰富视觉层次深度,使人们一看到它就能产生自然亲切的直观心理感受,从而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起人们购买使用的欲望。
3现代竹家具行为层面情感化设计
现代竹家具行为层面情感化设计主要以竹家具良好的使用功能为基础,注重家具的容易使用性与更好的人机性,当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人与竹家具的交互,使人们得到操控家具的舒适和乐趣,获得一种独立自主的心理满足,感受到自身行为与活动有被关心、被尊重,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因此,家具设计师应从竹家具的多功能与情趣性着手,注重竹家具的一物多用,同时融入适当的娱乐成分,赋予家具更多的灵活性与细节,使人们于使用过程中,产生到自主同时被呵护的感受,以获得行为层面的认同。如图2所示的竹储物架,设计师以多功能、模块化为突破点,通过模块的功能部件处理,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于不同位置停放模块化的功能部件,使储物架不仅具有封闭的储藏功能,还具有开放的展示功能;同时,其形态也得到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控制。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家具使用功能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更获得了因自主操纵家具形态变化而带来的生活乐趣。
4现代竹家具反思层面情感化设计
现代竹家具反思层面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师通过竹家具的设计语言与功能符号对所传递的信息进行编码,使用者在欣赏、使用竹家具的基础之上,再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解码,即理解处理后而产生相应的感受与情感体验。它是情感化设计的最高级层次,而往往所引起的反思情感因人而已,是由其独立个人的反思水平所决定[5];另一方面,现代竹家具反思层面情感化设计注重信息的传达,只有当使用者接收到相应的信息,通过深层次的联想与想象,引起情感共鸣,才能算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真正成功,而这里的信息不仅仅指的是产品对于使用者个人来说的特殊意义(如纪念物、礼物等等),而更多指的是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信息对于使用者的共性意义。换句话说,反思层面的情感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教化意义。因此,设计师在进行竹家具设计时,应当注重社会意义、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入,形成使用者与家具的更深层次互动,产生最高级形式的情感共鸣。如图3所示的竹座椅,就向使用者传达了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社会理念与时代精神,其通过家具基材的近100%利用,避免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余料浪费,同时简洁的造型与结构,降低了零部件加工的所产生能源消耗,成为了“少即是多”的设计典范,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消费之上价值观的反思,引导人们对健康、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
弗洛依德认为本能是人的精神活动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性本能是本能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本能情感的主要源动力。现实中,社会文化道德规范使性本能被压抑,但并未使其减弱或消失,外界足够的刺激便可将其唤醒并产生相应情感。广告中使用一定量的性感元素来刺激消费者感官,可以使广告和消费者之间产生积极的化学反应,有效激发消费者本能情感。Triumph内衣商业广告,见图1。画面中没有的性感美女,甚至没有完整的人体形象。设计师只是用简洁的曲线勾勒了女性的局部特征轮廓,但在“完形压强”的作用下,受众会积极地对缺失部分进行补充和想象,最终头脑中出现鲜活曼妙的女性身姿,并由此获得更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快乐满足。同样的手法在奔驰S-class汽车广告中也有运用,见图2。这则广告旨于表现产品独有的八气囊安全保障,但设计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技术语言进行说明,而是从感性角度着手,利用女性与气囊在形象与意义上的相关性,引发消费者对舒适和安全的联想[4]。可见,性感元素在广告作品中应该是一个引子,吸引观者的注意,并促使其主观投入。不同的受众最终由差异化的经验和理解获得不同的自我情感体验。
1.2足够的炫示性
信息膨胀的消费时代,各类广告无处不在。这时只有足够独特的设计构思才能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满足其审美求异的心理,进而驱动和激发消费者本我情感,促进广告信息的有效传达。所以,足够的炫示性成为商业广告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炫示性的塑造与传达广告设计也逐渐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重要环节[5]。这里的炫示性除了形式的新颖独特外,还包含概念内涵上的“显眼”。如动感地带广告中提出的“我的地盘我做主”就明确地表现出对个性、激情的炫示与张扬,充分地迎合了其目标群体年轻人的情感需求。苹果IPOD系列广告对此也有明显的体现,见图3。广告反常规地放弃对产品细节的展示,转而表现使用者藉由产品而获得的享受音乐的状态,角度独特。广告中各类舞者的动感表现唤醒了人们的热情,也激发了人们对音乐、对快乐的情感追求。同时,画面利用各种对比因素来刺激感官、吸引注意。如亮彩色背景与闻乐起舞的黑色剪影人物、黑色剪影人物与白色“小方块”及飘逸的耳机线之间的对比等。除此之外,色彩的强烈对比与产品细节的模糊处理也有效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其进一步关注或消费。
1.3负面情感的处理
通过良好的形式或情境设计来激发消费者幸福、快乐、舒适等正面情感是商业广告常采用的手法,对消费行为也有较积极的刺激作用。但适时将一定量的负面情感引入广告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负面情感较之正面情感有着更强的动机力量,会驱使人想要尽快地脱离或改变现有状态,需求更强烈,情感驱动力更强[6]。Pony运动鞋的商业广告,见图4,呈现的就是一种“痛苦”感,从身体的“痛苦”到心理的痛苦与不适。消费者面对这样的画面,会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似乎自己已感觉到脚部的疼痛。这种不适的负面情感会产生强烈驱动力来寻找改变,广告也随之道出主题,“选择Pony,选择舒适”[7]。这样一个简单的广告画面其实就是实现了消费者从负面情感获取到释放,进而体验正面情感的过程,比起直接的正面情感体验,能量积聚更迅速,动力更强。此外,广告设计中将正负面因素并置也是一种不错的处理方式。如在减肥用品广告中利用减肥前后体型或服装尺码的夸张对比,使消费者产生并放大对肥胖的“焦虑”感,进而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2理解层面的情感化设计
理解层面的情感主要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对各类价值的判断、态度及选择,是一种超我状态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感性特征,现实消费中,消费者时常忽略事物本来的物质特性,而更倾向其符号性意义;这种情感又是一种理性的情感,一种反思层面的情感,它建立在消费者对事物内涵、价值、象征等复杂因素的综合理解基础上,与消费者个体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设计师常通过营造特定的文化意境,设计特定的文字或图形符号吸引消费者关注、理解并消费,而消费者在解读和消费符号的过程中也获取了独特的精神。
2.1植入恰当的文化符号
消费社会是一个符号消费的时代,商品的差别化在功能商品向符号商品的转化过程中产生。消费者借由差别化的商品消费来体现自身与他人及环境的多维关系和价值。商业广告也逐渐从着重宣传物的实用价值向重视表现其符号价值转变,常通过植入恰当的文化符号来传递产品信息、建构品牌形象及使用情境。这些符号可能是文字、图像或是色彩,其意义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被塑造出来的,以消费者的思考和理解为基础。设计时,设计师将一定的意义符号化。一般来说,这种意义是符合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是正面的,与超我追求一致的。实际消费中,消费者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广告中的符号进行反向意义解读,当二者基本匹配时,消费者便与设计师在情感上获得了共鸣,信息也实现了有效传播。李宁“东方的,看我的”系列广告就采用了“太极”、“水墨”等典型中国文化符号,营造出了独特的文化意境,既强调了品牌属性也暗含了做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品牌的目标。中国消费者有相应的文化背景,对此可以顺畅解读。解读过程中消费者爱国热情、道德感等超我情感被激发,良好的品牌记忆也随之形成。福特汽车也曾在广告中给福特车穿上唐装,旨在通过唐装这个代表性的符号来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打动消费者。可见,植入恰当的文化符号可以引起受众思考,引发丰富的情感体验,起到事半功倍的诉求效果。
2.2体现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
所谓参照群体,指的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参照群体可分为渴望群体、规避群体和成员群体三个群体:渴望群体是指个体想要成为其成员的群体;规避群体是指个体想与之划清界限的群体;成员群体是指个体是其成员的群体[8]。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社会中消费者对参照群体的关注度远超过自身。他们会不自觉地内化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将其行为方式、消费建议作为有价值的信息源。所以,参照群体对社会文化涵义的形成与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商业广告中对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进行合理的体现会对消费行为构成明显的引导,消费者也会在参照相应群体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及同类群体的认同,从而引发其理想化的情绪满足。名人及各领域的专家常被大众选择作为渴望群体。消费者期望通过与其消费同样的物以获得相同的价值表现或生活体验,如拥有一样的美貌、成就、身份地位或健康无忧的生活等。所以商业广告中渴望群体的价值表现可以对消费者形成强大的情感驱动,产生良好的商业效益。但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名人特征与品牌文化内涵的匹配度,同时,不能滥用名人或伪专家做虚假广告,以免引发公众信任危机。普通人叙述型广告也是一种情感化设计思路。广告中普通消费者即成员群体的情感呈现可以使广告更贴近现实生活,也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情感认同。而规避群体特征常以间接的方式在广告中出现,起到反衬的作用。
二、情感化设计的艺术表现
禅宗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与淡泊超然的人生哲学,能赋予当下艺术与设计实践活动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价值。我们固然处在一个哲学概念创新的时代,通过对禅宗美学自然本体论的研究切合当代艺术设计,从全新的角度呈现符合社会意识需求的、崭新的审美形式。在禅宗美学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做到自我清净,心中有念,使主体(心灵)与客体(自然)处于同一、恰当的状态下。在这层视野上选择设计所需材质:以简洁质朴的表现方式去达到所要表现物体内在的、本质的、精神的智慧美。禅宗美学自然观追求淡泊简素、朴拙到近乎不完满来表现的美(如图2)。色彩选择应摈弃绚丽灿烂之色,以清新素雅或纯色(白)为主,这种含蓄、清净之色所表达的美感恰恰是最富有魅力,纯真而朴实的。材料应选择天然古朴的木制品或棉麻,甚至是一粒沙,一颗石的美感,呈现出静谧,虚无的审美情趣。这种美是稍纵即逝的,亦是亘古不变的。正如其自然本体论所强调的心性化的自然美感,是由观到感,观中生感,感中生观,通过敏锐的观察和理解,来对自然美的和谐作出反应,从而展现出内在的生命之美,实现人与宇宙和谐统一的诉求。在形态的设计上并无固有的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禅宗美学注重“万物归一”的整体观照,即全面地知晓,完整地观察。无论是一幅画或是一件工艺品,都要将其形状、大小及颜色与整体和谐相比较,真正领会它的美。如我们所感受到的自然界事物或风景是美的,不单单是因它独有的形式,更多是因它是以一种创造性的和谐方式“组合”在一起,从而使人发现或创造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和谐,并以此作为欣赏的前提或分析的依据。这样更有助于形成对美和崇高的敏锐意识,从而体验到特定“画面”背后生命韵动的和谐之美。只有如此,对自然生命和人类情感的体验之妙才能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人是通过语言沟通来交流,物与人则是通过物品功能、形态的传达来交流的。人在创造物品功能的同时,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形态,表现其“性格”,使之有生命。我们在使用物品的过程中,会得到种种信息,引起不同的情感,当设计使物品在外观、色彩、肌理等对人的感觉是一种“美”的体验或使物品具有“人情味”时,它就不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同时也是交流的媒体。
包装设计是为了达到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吸引消费者、促进销售以及增强商品视觉美感等目的,而在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的操作活动。从这一概念可以得出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扮演多重角色,要想让它“活”起来,设计者应赋予情感、给予其生命。那么,我们如何去认识商品包装的情感化设计?一般应有三个层次:商品包装的外观表现、商品包装的内在行为、商品包装对人的思维情感的影响,这三个层次就是我们所称为的本能水平设计、行为水平设计、反思水平设计。三种水平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应是本能设计、行为设计、反思设计,最终反思设计又反作用于前面两者。
一、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
商品包装本能水平的设计是处于意识和思维之前,设计与商品的最初效果有关,基本原理来自人类本能,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是一致的。WWW.133229.Com在本能水平上,视觉、触觉处于支配地位。商品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形体,设计者应根据不同形体来设计不同包装,通过外包装来展现商品体积和造型,使人产生第一印象,感觉包装就是商品的一部分,牢不可分,这属于视觉感应。包装是商品外观的必要元素,承载着信息沟通的作用,自然要求寻找共通的视觉语言。
有了视觉感应,当然不能缺少触觉感知,外形和形态是重要的,物理手感和材料质地也是重要的。包装使用的材料有不同质感,使人在触摸时有各异的感觉,形成心理感受,所以要根据商品的特质选材,适当材料的运用可以加强商品和其包装的融合度,达到更好的感观效果。商品包装的本能水平设计讲的是即时的情感效果,必须看起来好看、摸起来舒服,感性特征在起作用。
二、商品包装的行为水平的设计
商品包装的功能有物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物理功能是作用于物而不是作用于人的功能,也称为保护功能。包装的保护作用总在第一位,没有保护,包装失去意义。心理功能是物品能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受,从而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也称为销售功能。生理功能是物品应具有的便于被人操作的功能,也称为方便功能。包装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上,首先应该适应工艺操作,便于商品生产制造,然后要便于商品流通,使之堆放牢靠、装卸省力。了解包装的功能,这是对设计者首先的要求。
只有合理的设计才能充分展现包装的可用性,使人感觉没有包装就没有商品,当然,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了解人所需要包装存在的价值。商品包装的保护作用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都可以做得很好,而市场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在有限的市场份额中,商品要想吸引消费者,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设计者就必须赋予其包装独特的“促销能力”,以独特感人的形式让商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样种类的商品,精巧特别、深入人心的包装具有充足的竞争优势,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才能取得成功。
依据人们如何看待商品包装,设计者应考虑包装开发的形式:改进(使之更好)和创新(全新的)。包装成功与否,设计者独特的创作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要求设计者收集整理别人成功的经验,分析利用各类材料,洞察部分人难以察觉的事物,为设计出成功的包装做好准备。商品包装固然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但设计者同时要克服主观上的习惯和偏见,以全新的角度对待其设计,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打开促销的大门。
三、商品包装的反思水平设计
这个层次实际上指的是商品包装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消费者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意识、理解、情感、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反思水平的设计涉及到许多领域,它注重信息、文化以及商品或者商品效用的意义,能够决定一个包装设计的成败。现代商品包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优秀设计层出不穷,被大众接受的也数不胜数,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设计者除了应在包装外形、功能与实用性上下工夫,还应针对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要求着重考虑。往往商品本身并不能引起太多的审美反映,而其包装运用反思设计技巧,可使用户情感、思维产生强烈波动,这是反思设计发挥了深层的作用,可见反思层次的重要。设计者可以利用商品包装心理策略,以消费对象年龄、习惯、文化水平、经济能力、接受能力等来进行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心理才能稳操胜券。
商品包装的视觉冲击力是本能水平上的一种现象,这完全是对物品外表的反应,而其是否影响广泛、反响强烈来自反思水平,美超越外表,来自有意识的反思和经历,受知识、学习和文化的影响。诸多事实证明,在审美上令人感觉愉悦的包装设计,其商品较容易被购买使用;与人的情绪和情感沟通良好的包装设计,其商品容易使人长久情感依赖并引起更和谐的结果。
反思水平设计的精髓是“完全都在人们的头脑中”。反思水平活动常常是决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包装的总体印象,在总体评价时,小失误可能被完全忽略,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心理接受度可以完全改变其它消极经历。认真关注消费者提出意见的设计者通常是把这些人当作最忠实的支持者,以人为中心来设计是赢得忠实支持者的方式,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水平的力量。反思水平的设计不仅与人长期感受有关、与提供的个人感触和热情的交互有关,还与设计者的理解度有关。设计者要考虑所有层面,做到思维反思、意识反思、设计反思,根据人们消费心理的多维性和差异性去设计商品包装,最终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了一种精神寄托和依赖。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阐述表明了商品包装情感化设计系统的复杂,但我们可以相信,设计的感性成份越多,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产品的附加值就越大。情感化设计对设计者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上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理性化的设计者,更需要同时具有多种知识以及拥有责任心、道德感的设计者,它无疑是对设计者素质的挑战,当然,也是机遇。
参考文献:
二、功能与交互:行为情感设计
大脑活动的行为层次指的是大脑活动控制身体日常行为的运作部分。行为情感设计和使用有关,其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到实现功能上。只有产品本身的功能有吸引力,才会让人喜欢它。诺曼提出,优秀的行为情感设计具备四个要素,即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正如“瑞秋猪”(Rachel)铸铜雕塑给公众带来的正能量。该作品由美国雕塑家乔治亚•盖博于1986年8月17日完成,是根据1985年Island县展览会的冠军猪制作的铸铜雕塑。作品在喧嚣的街区,人们通过嵌入地面并刻有文字的猪蹄印便可寻到“瑞秋猪”的身影。作品从诞生至今一直是西雅图市面最受欢迎的公共艺术品之一。现在“瑞秋猪”已经形成了一种城市文化。每年以“瑞秋猪”的生日为契机,城市都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各种以“瑞秋猪”为原型制作的衍生纪念品也深受大众和旅游者的喜爱。为了使得“瑞秋猪”雕塑的功能更有吸引力,艺术家还在“瑞秋猪”雕塑上设计了一个投币孔,通过它每年为社区的近1万名低收入居民筹集到6000至9000美元。“瑞秋猪”雕塑把公益、装饰、城市雕塑等文化元素完美结合起来。这件作品通过受众观看作品的不同视角,改变主客关系,使人们获得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当人们参与到以“瑞秋猪”为主题的各种庆典活动和慈善活动中时,其实已经拉近了观众彼此的关系,使得作品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进行交互,让观众成为作品中的一部分,参与到作品本身中,淡化作品与人的界限,使二者交互融洽,成为一个群体。“瑞秋猪”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独有的文化体验,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作品。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城市雕塑,更是联系人们的纽带。这种温馨的交互最终去中心化,让个体的人不再孤立,而形成一个群体,在心理上、情感上真正得到满足。
1.1舒适空间
利用疏林草地形成四周开敞、外向、无隐蔽性的空间,环境噪音在30~80dB,适合集体活动,让人在空间中心胸开阔、自由自在、舒适,营造一种自由诱导和勃勃生机的景观。
1.2亲切空间
利用植物围合尺度在25m左右的空间,给人一种亲切、自在、安全、领域的感受,使人在交往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对方,适合小群体聚会与交流,营造一种熟悉、轻松、热情的景观。
1.3亲密空间
利用植物围合尺度在2.5m。
1.4温馨空间
利用植物围合形成舒适的个人空间,选择有花可赏、芳香植物来营造一种温暖馨香的感受,适合个体、亲人交流活动,营造一种浪漫、舒适、温馨的景观。
2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要素
当今世界,人类从理性领域向欲望领域、从客观转向主观与心理。空间现在不仅仅只是空间,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娱乐的形式,设计者不再是只考虑功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感官体验。植物空间情感化因素是指一个空间在感官和情感的层面上让人融入进来,形成一种深层而持久的联系。人们把情感化要素分为:人、植物空间、情感体验。
2.1人
在人和空间中,人们只重视空间,而忽略人的心理与情感,事实上,人是空间的建造者和设计者,也是最终的使用者。人是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是环境中的人,环境是人的环境,人和环境交互作用产生出满足人需求的效应,这种需求包含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2.1.1人的生理需求
人的生理需求是指人的衣、食、住、行等需求和对七情六欲的追求,然而安全的需求是人们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如人类生存的环境(土壤、空气、光照、水、温度)。在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中创造适合人们需求的植物环境气氛是最基本的要求。
2.1.2人的心理需求
根据心理学家们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情感需求、控制需求、包容需求等。在植物情感化空间中设计满足人们人际交往的空间、个人空间、领域空间、活动空间等。
2.2植物空间
2.2.1植物
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姿态、色彩、质地、高度形成各种空间,在组织空间、划分空间、丰富景观层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植物的线条、形体、颜色、质地、声音和气味等特性对人的理智-情感反应产生某些可预知的影响。人类主要通过眼睛获取外部信息,色彩是视觉传递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人们利用植物色彩表达丰富的情感。植物景观中色彩包括叶色(花叶、常色叶、秋色叶)、花色、果色等。生命力和时序性是植物特有的特征,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人们利用植物特性营造植物情感化的空间。
2.2.2空间
当今社会正在从一种建立大物质化的空间转向文化空间,这种文化突出的是情感互动。空间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情感,思索空间能够帮助实现高层次的情感需求。人既需要私密性也需要相互接触交往,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包含私密性和半私密性与半公共性和公共空间的空间。植物空间中,主要通过竖向围合给人特殊的感受,竖向有大乔木围合空间,下层无小乔木或灌木形成组团,人们身处这一类型空间会有一种畏惧、严肃、自我存在感弱的感觉;竖向有中、小乔木围合的空间,让人产生兴奋、分明、好奇、惊讶的感觉;竖向无乔木,仅用地被围合成空间的外部轮廓,形成一个简单的空间围合,通过对底面强有力的装饰将景观有效地凸显出来,给人一种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心理感受;竖向用灌木围合形成空间的外部轮廓,这种简单的空间围合形成思想的形式、细节注意力的集中,让人在这个小空间中有较强的占有欲;通过竖向设计使空间产生特定的情感。总的来说空间能够吸引人,留得住人,空间大小与人的密度合适,空间设计注意动静结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形成具有活动感、秩序感、安静感的氛围。
2.3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即外部世界的信息是通过人们的感官获取的,这些信息影响人们的心理模式,是人们通过对所见、所闻、所听的事物产生的情绪变化。植物空间中情感化设计是根据人们对视觉、嗅觉、触觉刺激的感受,加之对环境的感知、记忆、想象并加工转化成对环境产生的共鸣,使人产生放松心情,拥有安全感和存在感,从而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2.3.1视觉
视觉是各种环境营造对视感官的刺激作用,所表现的视知觉效应。人们对事物的第一感受是通过眼睛所见,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在大脑中形成情感意识,给予看见的事物一定的评价,形成一定记忆、联想。植物空间视觉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质地、空间、时序特性呈现出来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视距对视觉产生较大的影响,如人在0.5~1.0km的距离之内,可以清晰的分辨植物细部的特征。30km的距离可以分辨植物总体轮廓、姿态、颜色、外形。在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中注意视线的焦点,以及植物的主景、配镜与人的距离,以及植物本身的体量大小的安排。
2.3.2触觉
触觉是五官中最直接的感觉,是人们获得空间信息的主要感觉通道。在植物空间中利用植物的质感形成触觉,植物的质感分为粗质型、中质感、细致感3类,园林空间中粗质感给人一种强壮、刚健、粗鲁、疏松、模糊之感,当与中质、细致组合一起,形成强烈对比,产生“跳跃感”,从而引人注目。细致型看起来柔软纤细,在植物空间中有扩大空间之感,在紧凑狭小的空间使用效果显著,给人一种文雅、密实、恬静、愉悦、温柔之感。植物的质地给人不同的质感,诱导人去触摸植物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应。
2.3.3嗅觉
随着芳香疗法的兴起,利用芳香植物来增进健康、缓解压力与疾病,让人精神振奋,许多融入香气的空间,使用率增加。芳香植物刺激人的嗅觉,从而给人带来一种无形的知觉,能够加深人对环境的体验和记忆,也可以作为视觉的引导。较多的园林植物具有芳香,植物芳香分为花香植物、分泌芳香物质的植物,而香味有浓有淡,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应。距离对嗅觉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嗅觉距离在1m的范围内感知到不同气味,2~3m的距离能够闻到比较浓的气味。嗅觉特性对人际行为和空间影响表现在,人闻到喜爱的芬芳时,会主动靠近,遇见异味、会拉大距离。在植物空间设计中要根据植物的芳香浓淡,气味的好坏来安排植物与人的距离。
2.3.4听觉
听觉是人类社会生活必要的交流渠道,而且最重要的是听觉使人们感知环境而产生安全感和参与感。人对声音有记忆和联想,在植物空间中配上潺潺流水,能让空间更加动人,在植物选择中注意借风、雨形成景观,让空间既不是太寂静也不是太吵闹,创造一种舒适的噪音环境,让人的心理状态达到一种舒适的感受,从而加强人与空间的沟通。另外在植物空间中还利用音响激发人们情感效应。音响具有直接和深远的感觉效应、能够引起回忆、引感来激发人们。
3植物空间情感化营造
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为一种意味深长的方式将空间与使用者联结起来提供方法和手段,关注人的2个方面:一是超于物质满足,二是体验情感收获。植物空间情感化营造主要从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植物选种、植物配置形式等方面来分析。
3.1设计原则
3.1.1满足人的知觉需求
人的主要知觉是通过感觉、组织、辨认、识别形成的。在植物景观中,植物独特的生命性和时序性给人一种运动的知觉,它通过空间和时间上整合形成了五维空间感的独特景观,给人视觉、触觉、嗅觉带来不同的感受。利用植物的线条、色彩、质地、气味对人眼、耳、鼻等器官产生的不同感觉进行植物空间设计,从而影响人的心理情绪、感情的变化。植物空间中把具体的文化或情感故事场景再现,或是利用一种解说的形式让人们对文化、情感了解从而产生共鸣。
3.1.2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植物空间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设计的,让人在其中感知植物传递的信息、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对这些感知活动产生记忆的唤醒。在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中要满足不同人际交往的需求,对植物空间尺度、空间的开合、空间视线渗透不同,充分考虑人的差异性,创造多样性空间。由于人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人形成较多的行为习性来适应环境,如抄近路、识途性、向光性、私密性、从众习性、领域性、聚集效应等,在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性特征进行合理的组景、划分空间。
3.2设计方法
3.2.1多样性的空间
空间开合有致,设计不同的空间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根据视线的分析组织空间的私密和开敞,私密空间要注意安全性,开敞空间提供活动场所、巧妙利用借景形成具有文化、地域特征的景观特色。在人的视线焦点处种植观赏性强的植物吸引游人驻足停留,留下深刻的记忆。
3.2.2植物文化的空间
选择有特色的植物,如利用一些具有文化寓意、故事、国花、市花的植物-传统十大名花、四君子、岁寒三友等,能够展示其特定的情感,人们身在其中,感受到文化气息,增加了人与植物的交流、互动[5]。
3.2.3可持续生态植物景观
随着绿色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出现,在植物空间情感化设计中形成生态性、可持续性、多样性景观尤其重要,如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场所,满足生物多样性,形成一副人、动物、植物融洽相处的画面。
3.2.4地域文化植物空间
把当地文化应用到空间中,形成充满地域文化的植物空间,展示其城市的个性化,来满足不同人群对精神层面的追求,让其在空间中能够找到真实的自我,给心灵一种高层次的洗礼。
3.3植物种类选择
植物,作为植物情感化空间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利用不同植物的枝干、树冠、形态、叶色、质感、花色表达不同的植物空间语言,这些独特的语言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满足人的刺激需求,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从而对植物空间产生感情反应。植物选种要从以下去考虑。
3.3.1四季有景的植物
植物种类选择四季有景可赏,丰富植物的多样性,让植物景观多姿多彩,同时突出主景,不同的空间给予不同的植物来展示特色,吸引游人停留驻足、交流,提高空间的使用率。
3.3.2低成本的植物
选择一些生态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绿量高、维护成本低的植物,选用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展示当地地域植物景观。
3.3.3文化寓意的植物
选用有植物文化树种来形成空间,同时给植物标识,达到教育科普意义,满足人对植物的好奇心,让人在其中感受空间的情感变化。
3.3.4色彩丰富的植物
在植物空间组景中,选用四季色彩丰富的植物,同时植物色彩搭配是也需要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在寒冷地区和寒冷的季节,多配置暖色调的植物,给人温暖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天搭配冷色调的植物,为环境增添了宁静的气氛,满足游人的心理需求。整体的植物设计,注意基调、主调、配调和重点色的运用,做到自然和谐,突出重点,让人产生情感反应。
3.4配置方式
3.4.1植物多层次配置
进行乔、灌、草合理搭配,形成丰富的立面效果,营造了具有积极视觉场力的景观,做到春花夏荫秋实冬姿,整体绿化率较高,空间类型丰富、层次分明、物种多样性高。
3.4.2利用视觉感受配置植物
用大乔木形成顶平面界定空间,小乔木作为视觉的主要观赏点,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渴望,用花灌木形成视线焦点,各种花色、叶色的植物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热闹震撼的感觉,地被和草坪作为底平面,软化了空间,营造了一种亲切、舒适的软环境供休憩。
人既是产品的设计者,又是产品的使用者。设计中的情感化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需品。设计师注入产品中的情感通过产品传达给使用者,从而促使他们喜爱这种产品。情感沟通是设计师在产品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通过信息载体将设计师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显示过程就是产品的编码过程,而使用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解码过程。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反映中获得了一定的线索和启发,从而设计出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产品。
1.2产品体现了设计师的情感
设计师通过自己设计的产品表达其情感,与艺术家通过其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相同的。产品的设计过程可称为艺术的表达过程,艺术表达审美是通过将其转化为某种情绪状态,该产品不仅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思考和情感的载体。值得注意是,对于功能和情感产物的不分离,从某种程度来讲,只有将外观、功能与情感结合起来的产品才具有真正的审美价值。在现代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大量的设计师开始将情感融入设计中。
1.3情感化产品的传达
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其产品是指定人的行为情感,在使用过程中这种产品将通过其造型、色彩和材质等传达设计师的情感,进而通过这种心理经历引起人们的情感化体验。人的情感和对待事物的感受是审美心理反应的一个过程,同时,观众的审美倾向也有所不同,这与观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而观众的偏好对设计师设计产品有直接的关系。设计产品时发送一个特定的信息并激发了观众喜爱的情感,人们便会乐于接受这种产品;相反,引发了观众深恶痛绝的某种情感后,他们会对这种产品产生怨恨之情。
2影响情感化设计的关键因素
2.1造型对情感化设计的影响
外观造型已经成为影响情感化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意大利阿莱西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设计的安娜开瓶器装置使用了卡通人物形象,纤细的身形并配有鲜艳的裙子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来自卡通人物的享受;波士顿公司设计的订书机细化了抽象元素,以动物身形设计,采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搭配,使产品充满活力,可爱到极致;飞利浦公司设计的电话采用昆虫形象,用2个触角来接收或发送信息,达到了生动、形象的目的。
2.2色彩对情感化设计的影响
通过对人们审美的观察发现,色彩可以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因此,产品色彩信息的传输往往更直接、有效。在产品展览上,颜色是产品表现的有效手段。在生活中,并不缺乏通过色彩制造商机的例子,比如法国巧克力通过紫罗兰般的色彩赢得了市场;苹果公司因IBM兼容微软操作系统带来的挑战陷入危机,1996年,苹果公司生产的电脑在材料和色彩上大胆创新,采用半透明的颜色和材料,使人们在工作之余有种别样的享受,这种设计使得苹果公司从困境中脱身,苹果公司将全透明的材料大胆地在电脑上使用后,使其成为华尔街的新宠。
3对现代工业设计情感的关注
3.1情感化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现代社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设计领域提出了绿色设计这一概念,其来源于对人们破坏环境的反思。绿色设计旨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具有系统的想法,即从材料选择、功能结构和产品运输等方面考虑对环境是否造成影响。因此,设计师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肩负重任,需要密切关注环境的整体质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3.2情感化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财富,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使各民族感到自豪的是其大手笔的文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独特的哲学观、美学标准和语言。在工业化进程中可发现,民族传统不是一种负担,而是对设计的一种丰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引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抄袭和使用,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再创新,也是传统工艺思想和技能的进一步推广。
3.3情感化设计对个性化的关注
近年来,因产品使用人群的差异、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和地域特色的影响,使产品设计系统化、多元化的设计想法成为设计师密切关注的重点。对于多样化的社会人群,设计师应考虑的是个性化的产品设计。
超越二维平面与三维立体的就是人与空间进行情感对话的四维空间,是一种现实触碰不到的空间。例如:人做梦时在脑海中浮现某个场景,置身于其中既真实又模糊。人在回忆以往的场景时会历历在目。这些都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固有的三维定式。至于空间设计中的“四维空间”就是使人触景生情。在具体的设计中,充分利用空间的造型的形态、尺度、色彩等,与人的内心情绪产生共鸣,是人们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层次。
2.“四维空间”的意义
随着科技进步,人与人的交流趋于平淡,多数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论在街上行走,还是在餐厅就餐;无论在共场所,还是在家休息,都会发现很多人在低头玩手机。这一方面说明虚拟的网络空间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真实世界中的空间设计远远落后于虚拟空间的设计。因此,运用“四维空间”设计理念进行环境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不仅是满足人们对环境的精神需求,也是为未来社会保存和创造历史遗产过程。
二、“四维空间”情感化设计的营造手法
1.保留历史痕迹
一个社会的进步必然会遗留下一定的历史痕迹,如:建筑、符号、材质、颜色等等这些都是营造“四维空间”所需要的设计元素。每当人们路过老旧建筑物时都会感慨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凝视着老旧建筑会回想过往场景,即使辛酸苦辣也会一笑而过。这种心理上因新旧建筑物的对比而产生潜意识相思之情,也就是所谓的触景生情。无论是在建筑、空间景观中,利用旧的材质,老旧的装饰物,甚至是废旧的机器都可以在空间上做到打破现实空间与时间,产生虚拟的过往空间并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这是营造“四维空间”比较直观与易于应用的手法。
2.情感交流与尺度
情感交流与互动是营造“四维空间”的最终目的,人的内心情感交流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应该从空间尺度、视觉交流、听觉交流、嗅觉交流、四个方面进行空间情感化整合。其中的交流指的是人的感官和行为与空间互动所产生的情感波动。
(1)视觉交流
从人类的行为学角度出发,当人们自然运动的情况下以水平方向上行走为主,速度约为每小时5km。在行走观察周围环境时人的水平视域比竖向视域要宽很多。在视觉向前看,可以观察到两侧各自近90°水平范围。同时为了能清楚的观察路线,一般视轴线向下偏10°左右,并且在环境空间中实际上只能看到建筑物的底层、路面以及街道空间当时发生的事情。进而应当在人们视域舒适的范围内做到视觉与周围空间形态与色彩的互动,达到人们长时间的驻足与停留使内心情感融于空间氛围。
(2)听觉交流
人的听觉具有较大的工作范围。一般在7m内,人的听觉是非常灵敏的,在35m的距离仍然可以清楚的听到演讲内容。但超过35m的距离听觉能力便会降低,能听到大声的叫喊,却很难听清楚内容。距离1km甚至更远只能听见炮声或者喷气飞机的噪声。在不同的环境空间可以营造独具特色的声音,如:自然环境的声音、人为环境的声音、欢快的声音、悲伤的声音、等等。不同的音色与音调都会调动人们的情感。当人们在空旷的环境中会产生恐惧与孤独感,但空间中有欢快的音调也会打破人们内心的恐惧,随着音乐的跳动回忆快乐的往事。因此在空间中应当随着内部环境的主题造型与色彩搭配声音营造舒适的微空间,进而达到放松的心态。
(3)嗅觉交流
嗅觉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感知不同的气味。在小与1km的距离内,能闻到别人皮肤、头发和衣服上散发出来的微弱气味。在2km到3km的范围内可以闻到香水或者较浓的气味。超过这个距离范围,人就只能闻到很浓烈的气味。在民间有句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可以看出嗅觉在空间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甚至可以促使人们产生一种怀旧情怀。
三、“四维空间”在情感化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四维空间”设计不仅在室内空间予以提倡,甚至在平面、景观、建筑、工业设计都应该合理的利用这种设计理念。在以本土化设计为基准的同时应当寻找身边可利用的设计元素,这样的设计会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行为与内心世界相融合。当人们候车时不再无聊的玩手机而是与他人交流。当人们行走公园时不再乱踏草坪而是悠闲的散步。当人们回到家中不再索然无事而是回忆美好的往事与亲情的感受。这都是“四维空间”引导人们行为与情感交流的力量,因此“四维空间”情感化设计是空间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