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3 09:52: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减法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能利用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解决有关问题;
3.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4.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向量加法运算及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转化成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同时由于向量的运算能反映出一些物理规律,从而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的定义,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教学难点: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上节课,我们定义了向量的加法概念,并给出了求作和向量的两种方法.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板书课题:向量的减法)
2.探索研究
(1)向量减法
①相反向量:与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记作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注意:1°与互为相反向量。即
2°任意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
3°如果、是互为相反向量,那么
②与的差:向量加上的相反向量,叫做与的差
即
③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的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④的作法:已知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则。即可以表示为从向量的终点指向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⑤思考:为从向量的终点指向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是什么?()
师:还可以从加法的逆运算来定义,如下图所示,因为,所以就是,因而只要作出了,也就作出了.
要作出,可以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则.
师:若两向量平行,如何作它们的差向量?两个向量的差仍是一个向量吗?它们的大小如何(的几何意义)?方向怎样?
生:两个向量的差还是一个向量,的大小是,是连接、的终点的线段,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练习:(投影)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2)相反向量就是方向相反的向量.()
(3)()
(4)()
参考答案:√、×、×、×
(2)例题分析
【例1】已知向量、、、,求作向量,
师:已知的四个向量的起点不同,要作向量与,首先要做什么?
生: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
作、,则,
【例2】如图所示,中,,用、表示向量、.
师: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
由作向量差的方法
得
练习:(投影)
对例2进行变式训练
变式一,本例中,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与互相垂直?
变式二,本例中,当、满足什么条件时,?
变式三,本例中,与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变式一:当为菱形时,即时,与垂直.
变式二:当为长方形时,即.
变式三:不可能,因为的对角线总是方向不同的.
3.演练反馈(投影)
(1)中,,,则等于()
A.B.C.D.
(2)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②;③;④;⑤.
A.5B.4C.3D.2
(3)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B;(3)[3,13]
二、设计意图
主要让小学生对加减法有比较准确、清醒的认识,掌握加减法的表达形式与运算方法,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算式。
四、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棒、卡片、图片以及其他各种学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数字,从1数到5,然后再从5数到1;其次,将带有数字的卡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正确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按顺序填数字:()3()5,()3()1。
2.探究新知
(1)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察,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①学生表演:让1名学生走到2名学生身边,再将2个气球与其他2个气球放到一起。②学生看视频说出其含义。学生1:有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还剩下2名同学……老师总结: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还有1个气球与2个气球放一块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还有2名同学。同样,原来的3个气球,拿走1个气球,还剩下2个气球。③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与体会。④让学生自行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完整的叙述。
(2)学习加法算式。①将同学或者气球的数量抽象理解成数字1或2。②老师:将1和2放到一起,就代表加起来的意义,数学中用符号“+”来表示。③原来的1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前面,后来的2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后面。④指导学生数一数,回答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板书写下“=”,然后在等号后面写下数字3。
(3)学习减法算式。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3。板书:3。老师:走了1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1。板书:1。老师: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就是在3名同学中拿走1名同学。(边讲解边用手势表示)那么在数学中应该用符号减号“-”来表示。板书:减号(-)。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走了1名,还剩下几名同学?学生:2名。老师板书“=”,在等号后写下2。这种问题就应该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计算,读作:3减1等于2,用算式表示为:3-1=2。老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4)发散联想。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1+2=3的加法事例。
学生1:我有2个橡皮,妈妈又给我买了1个,现在我有3个橡皮。
学生2:我有1个香蕉和2个苹果,所以我有3个水果。
……
老师再引导学生,(指着气球图问):这幅图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2+1=3。
(5)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你是如何计算出4-2=2的?学生1:通过分解方式想出的,4可以分为两个2,所以4-2=2……让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
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感知联系
1、操作感知:
(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
(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
(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
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联系。
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
d,揭题:加减法的联系。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已经学过的知识,更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前应提供相关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思出有源。)
(二)学习新知,理解联系
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
(1)按给出条件编题。
按“少年军校共有学生304人”“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
①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③少年军校一共有学生3则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列式解答。
(让学生从具体的现实生活的“问题”中,感知到加、减法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是有必定联系的,为学生理解概括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以及它们的联系,提供了充实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展开。)
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联系。
(1)少年军校有男生156人,女生148人,一共有多少人?
156+148=304(人)
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
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
③自由讨论——什么是加法?
④教师收集意见,并与学生共同形成结论。
——把两个加数合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男生156人,女生有几人?
少年军校有学生304人,其中女生148人,男生有几人?
①为什么用减法算?
②“304”“156”“14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
③引导讨论:既然加、减法间有这样紧密的联系,我们已对加法下了定义,可以用加法给减法下定义。
④投影出示,学生填空。
已知()与(),求()的运算,叫做减法。
⑤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学生真正理解加、减法联系的基础上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作为一个演绎系统的逻辑严密性)
(三)巩固训练,掌握联系
1、基本训练。
(1)试一试:根据487+256=743,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743一487743一256
学生直接说出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填未知数。“练一练”4。
学生填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3.变式训练。
(1)改写:786+1132=1918
(改写成相应的另两个减法算式)
(2)改编:
一辆汽车上午行驶168千米,下午行驶183千米,这一天共行,了多少千米?
①列式计算。
②改编成两题减法应用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
(二)逐步摸到“破五减”的拨珠规律。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破五减”的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大算盘。
学具:每人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按以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准备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做,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做一道订正一道)
①35+6=②41+632=③145-15=④97-21=
⑤43+24=⑥46-21=⑦156-35=⑧555-123=
(二)设疑引入
师说:同学们前7道题,用算盘算得非常快,为什么第8题不会做了?因为减去123,不能直接去下珠,像这样的题到底该怎么做?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也就是继续学习“珠算减法”。(板书课题)
(三)指导探索尝试讨论
1.教学例10:5减去1,该怎样拨珠?师说:5减去1,到底该怎样拨珠?先想5-1=(),再想怎样拨珠?(5减1等于4,因为没有下珠,只能把1个上珠拨去)
师说:如果把上面1个珠拨去,等于去掉了5,符合题意吗?大家再想想,除了把1个上珠拨去还应该怎样办?请同座位同学讨论。
(通过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明白了,只拔去1个上珠不行,本来只要求减去1,所以除了拔去1个上珠之外,还要把多拨去的4个下珠再拔上来)
让学生初步悟到,当从算盘上不能直接拨去要减的数时,就要从上珠的5里面减去,但要注意把多拨去的再用下珠拨上来。这些内容只是悟一悟,不要求叙述出来。
师问:谁能重新说一说5-1怎么想,怎么拨珠?(先想5减去1得4。再想拔珠方法,因为5减1得4,所以拔去5,拨上4)
教师在5-1=4的后面板书:拨去5,拨上4。
师说:请大家边小声说边计算5-1=()
当学生掌握了5-1=()在算盘上应该怎样拨法后,还要继续教手指是怎样拨珠的。
师说:5-1手指拨珠方法是用中指弹去上珠的5,再用拇指拨上下珠4个。请同学跟着老师练习拨珠。
2.教学例11:5,6各减去2应该怎样拨珠?
师问:5-2=(),怎样从一个上珠里减去2?应该先想什么?再想什么?(先想5减去2得几,再想拨珠的方法)
师说:请同座同学讨论5-2=()的拨珠方法,并互相启发,在算盘上试一试,(5减2得3,拨去1个上珠5,拨上3个下珠)
师: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
师问:为什么拨去上珠后,还要再拨上3个下珠?
(本来是5减去2,但拨去上珠后等于减去了5,要把多拔去的3再拨上来,所以必须要拨上3个下珠)
师说:5-2怎样注意手指拨法呢?
(用中指先拨去上珠5,再用拇指拨上下珠3个)
师说:请大家独立边说边拨5-2=()
(板书:拨去5,拔上3)
师问:6-2=()(边说边板书)该怎样拨珠?请同学们自己在算盘上试一试。
(同学拨珠时,教师要重点地进行行间巡视,发现个别同学不知如何拨珠时,要给予点播)
师说:6-2,下珠不能直接拨去要减的2,怎么办?能不能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经过教师这样一指导,不少同学恍然大悟)
师说:请同学们再自己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可以同座位同学互相商量一下。
师问:哪位同学到前边来,边拨边说自己拨珠的过程?
通过教师指导点播,同学们尝试讨论,努力探索,最后明白了,6-2=(),拨珠时下珠不够直接拨去减数2,要从一个上珠5里面减去2结果得3,所以拨去一个上珠以后,还要再拨上3个下珠。(在6-2=4的后面板书拔去5拔上3)
3.教学例12:5,6,7各减去3,该怎样拨珠?
师说:同学们已经会拨5减去1,2,又会拨6减去2,利用这些刚学会的知识,自己试着拨5,6,7各减去3,有信心吗?(边说边板书:5-3=(),6-3=(),7-3=())
同学们动手拨珠时,教师要进行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拨后请三位同学分别到前边来,边拨边叙述拨珠过程,并说出手指拨珠方法。
教师重点提问:7-3为什么拨去一个上珠后,还要拨上2个下珠?(因为下珠不够直接拔去减数3,要拨去1个上珠5,这样多拨去了2,所以要把下珠拨上2个)
在小结例12后,板书:拨去5,拨上2。
4.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学生自己学习例13:5,6,7,8各减去4应该怎样拨珠?
师问:同学们,用学会的知识,能不能自己学习5-4,6-4,7-4,8-4?(同学们满怀信心地回答:“能!”)
前两道题,先让同学们自己拨,然后请两个同学各自说说自己拨珠的过程。(板书:拨去5,拨上1)
后两道题,请两个同学直接到前边来,边拨边说。
通过学生独立拨,请个别同学到前边来拨,教师可以发现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根据掌握情况调节课堂设计。
(四)引导归纳总结规律
教师指着例10~例13各题,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拨珠规律。
这时板书是: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如果下珠不能直接拨去减数时,要拨去1个上珠,还要相应地拨上几个上珠,拨上下珠的个数和减数正好组成5。也就是当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从1个上珠的5里面去减,它们的规律是:
减1,拨去5,拨上4(1和4组成5)
减2,拨去5,拨上3(2和3组成5)
减3,拨去5,拨上2(3和2组成5)
减4,拨去5,拨上1(4和1组成5)
师说:同学们肯于动脑筋,发现并总结出拨珠规律。今后遇到在减1,2,3,4下珠不够减时,要用“破五减”的拨珠方法。(把课题补充完整)但要想正确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律,还应反复多练。
(五)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做一做(用珠算做)
555-111=567-333=
566-222=5678-444=
2.回过头来做第一层次复习时最后一题
555-123=(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很快做完)
3.在算盘上拨上下面各数,分别减去12,34
2345,3456,4567,5678。
4.口算下面各题(学新知时也别忘口算)
54÷9=70+180=120-60=
74-59=8+34=660+22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破五减”的珠算减法,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突破难点,要精心设计教学层次。本节课共安排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识,将已学过的加、减法珠算进行复习。
第二层次:设疑引入。上一层次复习的最后一题555-123,是本节要学的新知识,由于学生思维上遇到了障碍,引起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第三层次:指导探索,尝试讨论。要注意渐进层次精心设计。重点放在前两个例题,然后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己学习后两道例题。
(二)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计算
32+40+6=47-10-8=
师问: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设疑引入
变两道复习题为:32+46=47-18=
师说:这样的题我们学过笔算,如果用口算的方法来算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例11.64+25=
板书例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讨论:想什么办法,把这道题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题。第二个加数25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计算?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这样口算:先算64加20得84,再算84加5得89。
也可能这样算:先算60加20得80,4和5得9,再算80加9得89。
还可能这样算:用竖式的形式口算。
比较: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看哪一种方法简便。
通过比较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这时教师重点板书和提问第一种方法的口算过程。
板书:64+25=89
想:64+20=84
84+5=89
提问:为什么要把25分成20和5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2.28+37=
想:28+30=+=
第2题可以让学生试算,边算边思考:把37分成几十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想出口算步骤。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直接想前边板书的32+46该怎样计算,口算步骤是什么。
小结: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计算,你能说说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吗?(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21.58-26=
师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该怎样口算呢?请你试着说一说、算一算。
板书想的过程:
想:58-20=38
38-6=32
教师板书后,可多让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要照顾到后进生。
板书:2.72-49=
想:73-=-=
第2题可以让学生把想的过程直接填在书上。然后师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看着前边板书的算式47-18,直接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算出结果。
师问: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2+4054+3036-2032-46
54+3836-2452-1052-18
2.看题列式口算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是什么?你学会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总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3.课堂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6+4237+5254+2845+19
15+6576+2334-2398-76
56-3790-7542-3974-16
(2)填得数
(3)填括号
58+()=79()+22=65
28+()=41()+19=78
86-()=42()-15=13
67-()=35()-26=2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部分口算的知识基础是:两位数
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所以在课堂设计时为了突出本课
的重点,先出了这样一组题做复习准备。32+40+6=47-10-8=,然后把这
组题改变成32+46,47-18,为学习例题做了铺垫。讲授例题时引导学生把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用学过的口算方法解决新的口算问题。讲授例题时,还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
、比较几种口算的方法,最后选出比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先加(减)
(二)使学生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步骤.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三)通过比较例4和例5两种应用题的异同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1.听算,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得数.集体订正.
12-914-86+78+6
11-912-815-913-8
8+89+718-99+4
2.看图列式计算.
师: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4:一共养多少只兔?
(1)正确读题.
(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教师在原题上画批.
(3)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只
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出结果.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4)列式计算7+5=12(只).
(5)口答:一共有12只兔.
集体订正后师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就要把7只白兔和5只黑兔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解答)
师:现在我们把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改变一下.
2.出示例5:学校养和一共12只.白兔是7只,黑兔是几只?
(1)读题.
(2)指名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并到前面在原题上画批.
(3)根据条件和问题出示兔图.结合图教师提问:根据这道题的意思,谁能猜出黑兔是几只?(黑兔是5只)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答出:黑兔和白兔一共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的7只,剩下就是黑兔的只数.也可能答出:黑兔和白兔的和是12只,又知道其中一个数是7只,求另一个数.所以黑兔是5只)
师强调说明:白兔的只数加上黑兔的只数一共是12只.白兔有7只,去掉白兔,剩下的就是黑兔的只数.(学生口述想的过程)
师:求黑兔有多少只,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4)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
12-7=5(只)
(5)口答:黑兔是5只.
教师再把例5改为:学校养和一共12只.黑兔是5只,白兔是几只?(抄在小黑板上)
请学生依照前面的解题步骤分析后,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怎样求白兔的只数?为什么用减法解答.(同时板书算式)
3.对例4和例5两道应用题比较.
师:这两道应用题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结果:
相同的地方是:学校养7只白兔.
不同的地方是:两个已知条件中的一个不同,问题也不同,解答方法也不同.
师:什么时候用加法解答:什么时候用减法解答?(求两数和,用加法.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4.小结: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师: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应该怎样想?(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出示下图后,依次出示下面三小题.
(1)小兰家有9朵白花,6朵红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2)小兰家有白花和红花一共15朵.白花有9朵,红花有几朵?
(3)小兰家有白花和红花一共15朵.红花有6朵,白花有几朵?
指名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问号应在图中什么位置.
列式解答,说说是怎样想的.
讨论后两道题与第(1)题的联系,进一步熟悉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投影出示下面应用题,读题后直接列式解答.
(1)体育组有排球和篮球一共17个,排球有9个,篮球有几个?
=(个)
回答:篮球有____个.
(2)小英要剪12个,剪好了8个,还要剪几个?
=(个)
口答:还要剪____个.
3.p.12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填算式.
8+5=9+7=
+=+=
13-8=16-9=
1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解答的应用题,这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教给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尤其突出了数量关系分析,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通过充分让学生口述“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5、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智慧星、糖果
学具准备:0――5的数字卡片、尺子、描0的卡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课堂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
二、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播放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概括:
1、猴妈妈给小猴留了几个桃子?
2、小猴看见桃子又做了些什么?把你刚才看到的在小组同学中互相说说吧!(学生小组讨论总结)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分别用数字2、1、0来表示盘子里的桃数。
小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师边说边指大屏幕,语气缓慢)
(板书:0的认识)
4、互动游戏,发散思维
1)、说数:说出讲台上有几位小朋友?
三、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师、(课件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概括:
1、这是什么呀?你认识吗?
2、请你认真看看,尺子上都有什么呢?(有数字和刻度线)
3、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4、动手实践,联想生活,体会“起点”
四、学会书写0
1、学生说说0像什么?
2、示范怎样写好0?(师借助课件直观教学,学生认真观察)
3、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4、学生在描0的卡片上写0,请学生说说写0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5、选出个别作业全班评说优缺点。
五、教学0的有关加减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同时还学会了写0,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0的加减法。(板书:及有关加减法)
1、(电脑出示)小鸟图,请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拓展:老师出示两朵小红花奖给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老师手上还有几朵花?你会列算式吗?板书:2-2=0
6)、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呢?板书:1-1=00-0=04-4=05-5=0
2、(电脑出示)青蛙图,请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 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0=4
5)拓展:看老师表演,你能根据老师的表演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列算式吗?板书:0 2=2
6)、请你帮老师算3个算式:0 0=?5 0=?5-0=?(为什么)
3、齐读板书中的算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任何数。
六、巩固练习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0,还学会了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不好?
1、给数字娃娃排队
你们桌上有一些数字娃娃,它们可想让你们给它们按顺序排排队了,你们愿意吗?小组讨论按什么顺序排呢?商量好后排在桌上。排好顺序后派代表队上台演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2、数金鱼(出示电脑图)
瞧,鱼缸里的鱼多美呀!数一数,用哪个数来表示鱼缸里的金鱼数量呢?
3、看图列算式
认真观察苹果树的变化,用什么算式来表示?3-1=23-2=13-3=0
4、答题游戏
看算式说得数,抢答看谁答得快
0-0=1 0=1-0=2-0=0 3=
0 0=4 0=4-4=0 5=5-5=
七、师生总结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1节:小数的加法
主备教师
崔秀珍
学科
数学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2、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难点: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助学单、课件、当堂检测卷
教与学活动
调整与
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从这些物品中任选两件,算一算共需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完后,共需多少钱。
5.20元
2.30元
1.20元
3.40元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法。
二、展示预习成果、探究新的知识。
(一)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件出示课本90页主题图,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预设:
生1:买1顶线帽子和1副线手套,一共多少元?
12.55+5.65=(元)
生2:买1顶皮帽子和1副皮手套,一共多少元?
45.8+10.35=(元)
生3:买1顶线帽子和1副皮手套,一共多少元?
12.55+10.35=(元)
生4:买1顶皮帽子和1副线手套,一共多少元?
45.8+5.65=口(元)
(二)你认为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是什么?
探究用竖式计算小数进位加法:
(1)12.55+5.65=18.20(元)(2)45.8+10.35=56.15(元)
12.55
45.8
+
5.65
+
10.35
18.20
56.15
(3)12.55+10.35=22.90(元)(4)45.8+5.65=51.45(元)
12.55
45.8
+
10.35
+
5.65
22.90
51.45
生1: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点对齐。
生3: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
你还想知道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师:注意:得数末尾有0时一般把0去掉。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末尾有0时一般把0去掉。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四、当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34+5.62
28.73+12.51
6.93+0.52
24.84+2.14
13.09+3.06
3.8+3.09
1.
通过类比将两位数横式、竖式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减法的横式、竖式计算中,并掌握之。逐步养成类比与推算的能力。
2.选用不同的材料、模型,探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中不断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
三位数减法的横式计算。
2.
三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口算
36-9=
24-7=
65-27=
43-14=
情景引入:
师:我们的上海每年都在长高,今天我们就先来看一看这些年来上海的变化。
(出示四幢高楼的数据)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出示:静安希尔顿饭店比上海国际饭店高多少米?143-78= (米)
师:你能不能来算一算这道题。
学生用横式计算,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根据之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很多的方法来计算三位数的减法。除了用横式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尝试把算式写成竖式,不用计算。
师:说一说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生: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师:请你试着计算一下,算完的两个同桌相互说一说。
①从哪一位开始计算?
从个位算起
②不够减的时候应该怎么办?退1作10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从个位算起,3-4不够减,从十位借1作10,13-4=9。再算十位,借了一个1现在是3-8不够减,从百位借1作10,现在是13-8=5.百位上原本是1借了1现在是0,最高位的0不写。
学生小结: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跟进练习
书P36页竖式计算1题
(算完同桌相互说一说算法)
2、探究二:
出示:静安希尔顿饭店比上海金贸大厦矮多少米?421-143= (米)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同桌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小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减两位数一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跟进练习
书P37
1题
3、探究三
师:某大楼高78米,联谊大厦比该大楼高多少米?
学生写竖式
师:你在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个位上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是0,不够借。
师:现在十位上不够借,怎么办?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
生:十位上的数借不到再从百位上借,先借来10,再借出1。
师:现在十位上是几?
生:0+10-1=9
跟进练习
书P37
1题
小结:在做三位数减法的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从前一位上退1作10,与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判断
吕小兰
教学内容:
西师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认识了小数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真正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还认识我吗?跟老师打个招呼,
师:孩子们,今年有个最热门的词叫“中国梦”听说过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能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吗?现在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小刚的梦想,看看小刚的梦想是什么呢?可惜要知道他的梦想还得接受他的考验呢!
(二)合作探究不同数位小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1、探究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算法及算理。
课件:我上月收集的废品卖了10.32元,本月收集的废品卖了19.6元。
(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上月和本月收集的废品一共卖了多少元?
本月收集的废品比上月的多卖多少元?
上月收集的废品比本月的少卖多少元?
(2)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怎样列式(板书:10.32+19.6=)观察这道小数加法和刚才这道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新情况,会用竖式计算这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抽生上台写)
(3)
先独立思考后小班交流,再全班交流算法并探究算理。
①怎么不把末位的2与6对齐呢?
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就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了。
②为什么一定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
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中,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情况下,两个相同计算单位的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师:还有没有结合这道题从另外的角度分析的呢?(钱的数量)10.32元中这个“2”表示2分,“6”表示6角,如果2+6=8,这个8表示什么呢?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只有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情况下,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2、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相同之处。
2、探究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算法及算理。
课件:本月收集的废品比上月的多卖多少元?
(1)怎样列算式:(板书:19.6-10.32)这是几位小数减几位小数呢,又是一种新情况,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吧
(2)比较对错两种算法,从中探寻算法及算理。
师:你们的算法和黑板上同学一样吗?我刚才发现就有同学和他不同,是这样算的。(课件展示)这两种算法究竟谁对谁错呢就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班交流
①观察比较哪种算法不正确,说明理由。
②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计算不易出错。
生:右面这道错在…….我的好办法是19.6后面添上0
师:这个0可以添上吗?为什么?别看这个小小的“0”,把它添上了,这种新情况就转化成了大家熟悉的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计算了。
3、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孩子们,我们共同做了这么多不同情况的小数加减法,你觉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新知,尝试练习。
师:刚才我们走进小刚的梦想,从中还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们要走进梦想乐园,看看其他孩子的梦想是什么?
1、飞飞的梦想:我当小司机.
5.83-
0.7
12-0.43
(
12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为什么要在小数末尾添2个0?)
2、芳芳的梦想:我当小老师.
5.55-0.02,
5.55-0.2
5.55-2
被减数都是5.55,减数里也都有2,怎么结果不一样呢?
3、亮亮梦想:我当篮球明星
亮亮身高1.35米,叔叔比亮亮高0.65米。叔叔身高多少米?
(1.4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