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05:40: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例研修心得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课例研究的精髓之处就是“磨课”,把一节课的内容经过三四节课的讲解之后不断地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教师们以“课例”为载体,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
课例研修的一般流程是“三课两反思”模式,即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
新课改理念下的校本研修是基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出发的培训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培养,达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新要求,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健康的教学理念下,快乐成长。下文就校本培训研修问题进行浅略探讨:
一、校本研修的概念及其特点
校本研修指的是教师在校教学过程中,以学校为依托所形成集培训、研修、科研为一体的教师成长模式,校本研修能够真正的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解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推进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校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在教务工作中的多元互动。凭借校本研修的互动性以及开放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来,将不同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方法融合起来,以促进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层面的沟通与交流。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的内容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队伍建设,以科学的、先进的、完善的教育理念为依托,不断创新思想与理念,解决实践教学中所遇到的新问题,以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校本研修所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实际教学工作的教材研究与教学进度,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如何将创造性思维融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构建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框架,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的提升自身的从业水平,改变教务教学行为。因此,校本研修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并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理解“课程标准”,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之后,才能明确教学内容。“课程理解”不仅要使教师要吃透教材,更需要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领悟“课程标准”中的精髓,并真正的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增强教育教学的主动性与目的性,避免被动、盲目的教学工作。
再则,校本研修的研究对象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背景、经验、能力等诸多方面原因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因而校本研修的研究核心是学生,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来实现课堂教学,尽量避免学生产生被动与消极心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构建知识框架,而不是单纯的复制。只有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细致的观察学生的经验与能力,才能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构架,进提高对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校本研修的实施策略
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实践,因而校本研修工作也应以课堂为重点来强化教育改革。因此,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这一校本研修的载体。
(一)校本研修
(二)要加强针对性要加强校本研修
(三)的针对性,其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对新教育改革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校本研修
(四)要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实质性与普遍性,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能够在务实的基础上提高创新意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以语文的校本研修
(五)为例,教师要牢固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观念,打破以往单纯使用教材的状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开发利用课堂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二)校本研修
(三)要立足于教研主阵地
教育体制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载体,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而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育实践为基础,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并且将教育改革与课堂教学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在课堂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最终在回归到课堂实践中去。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原来照本宣科的教学变为形式多样的互动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运用网络等媒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校本研修
(四)要注重个体的反思自我反思、沟通互助与专业领域是校本研修
所研究的三项重要内容。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通过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而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自我反思是教师对教学实践工作的思考,只有加强反思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是确定教学方向的基础,也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必要条件,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对教学工作作出反思,并且积极主动的倾听学生反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工作。
(四)校本研修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因而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必须形成系统性。校本研修工作不但能够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还能对新问题进行提炼与升华,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与此同时,具有方向性的校本研修工作也能够促进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性,通过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在理论与实践上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不断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多角度来对校本研修工作进行分析,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并最终将其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
四、结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校本培训研修是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养能力提升的途径之一,也是使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主要手段。学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研修内容,对教师进行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培训,使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心中,让教师真正理解课改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反思、写教学随笔、教学札记等方式,使教师成为心理健康,知识丰富,温文尔雅,气质非凡的美丽、幸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任登中.校本培训研究与实践[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3
1、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的卑怯现象
对每一谈话者的发言,我们感到都是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整个谈话场面此类发言层出不穷,我们置身其中,不觉心有所动:别人的水平那么高,见解那么独到、深刻、精辟,我是无法比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说出来闹了笑话,败了别人的胃口,淡了场面的品位。结果越想越别扭,错过了许多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
其实谈话有若干人组成,每个人都会围绕话题认真思考,发表一孔之见。这是他认识最深刻,最急于发表出来,感觉上最应与别人交流的东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处,这是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要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并作积极思考,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发表出来也会对他人产生启迪作用。
如果仰面看人,自惭形秽,小觑自己,怎能不出现卑怯现象呢?某校文学社经常组织文学沙龙活动,别看这些青年学生稚气未脱的样子,但谈起文学话题,个个高谈阔论,不乏精彩之论。某女生自入社以来很想与同学们交流,可每次活动她都在别人的高见面前丧失信心,有些意见到了嘴边又犯起嘀咕,打了退堂鼓。其实这个女生在文学上还是有见解的,创作上也有所收获。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产生错觉,出现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识到这些,同样会发表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2、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人千姿百态,其说话也各具特色,它的方式、角度、特点都不尽相同,说话形式的差异表现为说话时的争奇斗艳,这就形成一个人的说话优势。比如有的口齿伶俐,有的严谨清晰,有的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在别人这些优势面前,有人可能会想:我能有这样的说话能力吗?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听听我的发言,岂不大煞风景,让人难堪。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
其实这是心理上对别人说话优势放大所致,是被对方镇住了,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说话劣势与对方优势进行参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我,认真说话,同样会赢得别人的良好反应。
有一个年轻人说话一板一眼,虽语速缓慢,却很清晰,富有节奏感,还是很能打动人的,我对此很欣赏。可他在我面前总是说话不多,那卑怯的样子让我大惑不解。后来我才知道,他十分仰慕我说话的幽默俏皮、轻松灵巧,感到自己相形见绌。他只看到了别人说话的优势,却忽视了自己的优势,由此产生卑怯心理,实在大可不必。
3、在别人心理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说话表面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上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而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面貌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
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说话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地位、身份、关系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他在部属面前谈话就具有心理优势,说起话来,思路大开,气畅语酣,妙语连珠,能充分发挥,通常能超过平常水平。此时我们会感佩不已,觉得对方说话水平就是高人一筹。自己未等开口,早已先泄了气,应有的水平也削了一半,只好怯怯懦懦洗耳恭听,勉强说几句也气弱语虚,缺少底气。
二、说话卑怯现象的克服
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心理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相应变化;同理,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产生怯懦现象时往往不由自主,难以控制,通过生理上一些调节措施,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紧张的心理消除、缓解。
有个青年在公众场合说话出现卑怯心理时,采用漱口、扭拧皮肤等独特方式缓解和转移自己的卑怯情绪,效果也很显著。一次面对几位专家,他开口发言时口舌哆嗦,他喝了几口水,狠扭了自己几下,顿时卑怯心理没了踪影。
2、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做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
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比不上的。一个女孩对一个善搭腔会交友的青年羡慕不已,但她暗示自己:我会分析善演说,他比得上我吗?结果在这个青年面前不再有卑怯心理,守住了方寸。
3、加强对对方的认识,提高自信心
说话的卑怯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对对方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悲观地评价了双方的关系,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要加强对对方的认识,切勿对对方过高认定,更不要神化,要还其本来面目,把他看作一个平常人。
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发言时也以讲民主为宗旨,不要人为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这样还谈得上卑怯心理吗?有个青年教师生性懦弱,在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面前常有卑怯现象。如果他能把对方看成平等的交往对象,视作自己的同事,卑怯现象当会彻底消除。
4、克服表现欲望,注重表达效果
有时我们说话产生卑怯现象,并不是小觑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欲望造成的。说话之初一心想着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别人口才卓绝、见解精到时,心理上产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绪受到冲击而一落千丈。
对此,要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不要期望值太高。这样心态平稳,卑怯意识也无从谈起。有个教师参加省里的一个教研会,发言时挥洒自如,从容自若。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人何以如此练达?关键是他心态平稳、正常,没有过高的期望。
5、增强责任感,消除退却情绪
患者,女,38岁。因胸骨后疼痛3 d入院。主诉受凉后感觉头痛、头晕、倦怠,随后出现胸骨后刺痛伴胸闷、心悸。查体:体温37.8℃,心率100次/rain,血压:12.0/6.0 kPa,心电图:心肌受累,低电压,VI-V3导联呈Qs型,T波倒置,V5-v6导联St段压低。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给予营养心肌药物、丹红、抗生素、抗病毒等药物静脉滴注,并口服消心痛,病情不见缓解。1 d后,患者出现胸闷加重,呼吸困难,心音低钝,脉快而细弱,心率:120次/min,血压进行性下降至9.0/7.0 kPa,皮肤湿冷、烦躁、尿少。立即给予氧气吸入,静脉输液,一路补充液体增加血容量,另一路给予多巴胺,浓度为40mg/250 mL,静脉滴注维持血压,同时定时给予西地兰0.4 mg,速尿40 mg静推,以强心利尿。2d后病情好转,血压13.0/8.0 kPa,休克状况基本改善,经给予抗生素及促进心肌代谢药物治疗,住院46 d,康复出院。
2 观察与护理
2.1 休息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但应注意患者肢体的活动,适当变换和翻身,嘱患者深呼吸,以防发生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合并症。在精神上,应避免一切不良刺激,消除紧张情绪,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2 注意输液速度及药物反应
在应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时,既要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肌负担,又要维持血压。应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输液速度,并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剂量和滴速。使用强心和利尿药物时,必须密切观察患者脉率,详细记录液体的出入量,以观察病人水肿情况。
2.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呼吸变化: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予半卧位,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氧气吸入畅通,增加氧流量,使血液含氧浓度增高,改善缺氧症状;
(2)血压变化:在心功能未恢复之前,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每15-30 min测量1次,并详细记录。给予升压药物时,要注意升压药物浓度及速度,使血压维持在13.8/9.3 kPa,切忌忽高忽低造成机体对升压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延长休克期,应保持血压的恒定,做到三勤,即勤观察(液体滴数)、勤测量(血压)、勤计算(升压药物的浓度);
(3)心率变化:如不及时纠正心率加快,会加重休克。因此,应密切观察脉搏节律,强弱变化,并对病人进行心电监护,以动态观察心脏的电学变化。
2.4 皮肤护理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就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对于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在体育成绩方面的提高,还应该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为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我国的体育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才可能有质的飞跃。所以,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于选修了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现状,探究出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真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但目前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不够理想,急需提高。
一、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现状
1、老师思想守旧,教学设备落后
首先,大学体育专业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学习体育或者体育教育专业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也经历过自己学生现在经历的阶段。他们从老一辈教育者那里沿袭下来的就是刻苦练习,努力达到专业目标,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等等。于是,他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教导他们的学生,只求成绩,而忽略知识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在知识创新教学方面的器材设备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对这一方面的建设不上心,教学经费绝大多数都用到训练和比赛上。当学校的知识创新教学设备落后是,学生们很难学到知识,他们对于科技的认识也会不足,从根本上来讲会缺乏学期创造能力的基础。
2、缺乏知识涵养,只是重视体育专业培养
大学生必须认清现在的形势,要认识到自己不单单是要把自己的体育专业学好,而且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涵养。因为只有有了扎实的文化作为基础,才能拥有坚强的内心,在大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现在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学习的还是那些一成不变的训练课程,而对于基础文化课程的要求很低。在他们的生活中,体育练习是最重要的,每天想的就是怎样提高成绩,而学习基础文化知识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在缺乏文化基础的前提下,他们所拥有的创新能力也是难以达到要求的,前途堪忧。
3、学生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
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通常是有学习意识的人。同样的,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们缺乏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解读他们的心理,他们心中觉得此时的任务是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意识中,取得好成绩对他们自己的前途有利,能够满足他们的价值观。于是,要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他们的意识,让他们觉得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是对他们得事业和学习都有利的。
二、针对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计策和具体应用
1、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力量,注重知识学习
在硬件条件方面,学校可以采取措施,将更多的教学资金用于购买更好的教学设备。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同时,可以对学生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只有给体育专业的学生们营造了这样一种学习的环境,才能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培养出创新的精神。例如:学校也可以引进一些实验器材,当学生们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可以进行实验研究,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度。然后,学校可以聘请教授科学知识方面的老师,而不是只让体育老师教导学生。因为教授科学知识方面的老师可以给体育教育事业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些新的老师可以用他们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给学生们不同的东西。例如:选修体育课程的学生从他们的教练那里得到的理论是只要有目标就冲着目标努力。而新的授课老师可以让他们懂得,在学习、锻炼、生活方面要懂得先思考了再做,并不是蛮干,要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最后,通过好的教学环境和专业的老师,可以培养出更有专业知识素养的体育大学生。
2、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
过去,我国对于提高体育选手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采取了相当多的对策,这些对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体育健儿也在各种各样的国际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注重体育成绩的时却忽略了体育人员在文化和创新力方面的培养。当国家意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之后,也同时认识到了创新能力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现在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在高中阶段都进行的是专业的体育训练,于是国家政策就规定他们可以以较低的文化分读较好的学校。这样说明,国家和教育部门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还是不够高,以至于在大学课程的安排上也是以体育锻炼为主,而在其他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涉及很少,也没有开设一些设计实习课程。于是,他们缺少了很多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所以以后国家和相关部门可以适当提高对体育教与学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督促学校开通更多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并且,可以定时定期协调学校,考察学生的创新方面的能力,把这一方面的能力作为考察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们认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相信,长此以往对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也有所帮助。
3、灌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开展兴趣培养的活动和社会实践
大学要培养出有创新性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改变对人才的观念,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让学生既拥有专业的体魄,有拥有扎实的文化底蕴。首先,学校可以在本校开展创新比赛,选取某个话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并参与其中。然后,学校可以在学校多建立特色社团,让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能力。在特定的节日里,这些社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交出自己工作的成果,进行汇报演出,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观赏。最后,学校可以联系校外某些单位,与他们联合起来,给在校的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到其他的学校,在专业体育老师的帮助下,辅助教授体育课。在教授体育课和观察其他人的过程中,让他们思考怎么样去上一节有趣又有效的体育课,这样就可以无形的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不管以后这些学生是要继续从事体育事业或者体育教育事业,这些社会实践都是很有帮助的。
三、总结
总而言之,培养选修体育课程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当前仍然存在师资力量不够、缺乏培养创新能力意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新教学设备、提高师资力量、注重知识学习,提高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要求,灌输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意识、开展兴趣培养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面来提高体育其的创新能力。希望相关单位能够提高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及早采取措施,有计划性地制定出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只有拥有了具有创造能力的大学生,我们的体育事业才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以后的体育教育者才会拥有更好的素质,训练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比阅读和口语交际教学更难,付出努力却收效甚微,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理想。我国学者曾做过一些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写作中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都存在不足。因此,了解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以及影响作文能力提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即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少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着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大凡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的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影响表达;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影响表达;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的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首先,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曾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其次,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优美的笔调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第三,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曾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第一,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第二,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第三、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公认: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着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曾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也说,我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式,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式,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一、传统体操教学的问题
体操运动不但能塑造人的身型,更能够培养人的坚强、勇敢、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是结合学生身体素质,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来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传统的体操教学是以教师做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点再由学生练习的教学方式,突出了教师在课堂的主要位置。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用“强迫性”的教育方式对待学生,虽然上课秩序井然,但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其主要问题有:体操教学方法单一无力,教师引导不足,动作难度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二、在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就是不仅使学生对体操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开发潜能,使其得到全面的发展。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才能,而且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同时也是人类进步的主题。在坚持“科教兴国”基本方略的实践中,致力于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让他们自己去积累知识,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真正培养出来开拓进取的创新型人才,才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在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样非常重要,体操教学通过自身特有的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新的形式下,以新的形式,新的教学思维,改革体操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赋予体操教学新的活力。
三、体操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良好的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
1.构建“主动参与,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并让这些时间和空间发挥应有的效益,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这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众所周知,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会使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强他们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中我们有很多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例如:体操动作中“手倒立”是一个基本动作,我们在学习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这时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小比赛,谁倒立时间长谁获胜。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在这时简述动作的要领,使学生更加切身的理解动作要领。
2.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强度,淡化技术动作,培养学生自主求知意识。体操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消耗的体力较大,容易造成疲劳,产生抑制。这时,我们应该合理的安排运动强度,对技术动作的要求变得宽松些,学生在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才会产生创造性思维,才能保持一种求知的心。在教学中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要指导学生,使其充分理解技术动作,培养其自主求知的意识。
(二)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充分认识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外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为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活动中,教室应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还应该认真教会学生掌握在思维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体系教学经验中,五大原则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更应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不断检验和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的进行自我评价。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的目的就是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的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为学生认识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达到自主创新的目的。
四、结论
改变传统体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对高校以后的教学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全面化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自己特殊的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给予体操教学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6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12)01-0176-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s of Xubijing Injection on 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cvO2) and Lact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MING Ziqiang,YU Linming,LV Yinxi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Xinchang People's Hospital,Xinchang 315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Xubijing injection on O2UC、ScvO2 and Lactic acid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Methods:Sixty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reatment group (n=30) and control group (n=30). Both of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Xubijing injection simultaneously.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5% glucose injection. Artery blood and central vein blood were drawed for blood gas analysis before and at 2,4,6 and 12 hours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Central venous oxygen extraction rate were tested.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tion differences in ScvO2, lactic acid and O2UC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ll P>0.05). The levels of Scv O2 at 4,6 and 12 hours after treatment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ll P
Key words:Septic shock; Xubijing injection;oxygen utilization coefficient;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Lactic acid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严重感染患者经足量液体复苏仍持续低血压(收缩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5年1月-2011年4月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2±10.2)岁;原发脓毒部位:重症肺炎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例,重症胆囊炎5例,泌尿系脓毒3例,弥漫性腹膜炎2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2±18.1)岁;原发脓毒部位:重症肺炎17例,重症胆囊炎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泌尿系脓毒3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两组性别、年龄、入选前24h内APACHE Ⅱ评分、原发脓毒部位等均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均衡良好,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席会议规定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①临床上有明确的脓毒症;②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存在;③收缩压60mmHg至少1h,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④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少尿(lh,或有急性神志障碍。
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参照1991年8月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席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①体温>38℃或90次/min;③呼吸频率)30次/min,或PaCO2(32mmHg(4.3kPa);④血白细胞>12×109/L或 0.10。具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即可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厥脱证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主症符合:神萎倦怠,面气短,四肢欠温或暖,口渴汗出,气息微弱,舌质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数(气阴耗伤证);或神恍惊悸,面色潮红,汗出如油,口渴欲饮,饮不解渴,身热心烦,四肢温暖,舌光干枯无苔,脉虚数或结、代(真阴衰竭证)。
(2)年龄≥18岁。
(3)预期ICU住院时间≥24h。
1.3 研究方法
1.3.1 设备和药物
(1)设备:动、静脉血气分析及血乳酸测定采用美国GEM3000血气-内环境监护分析仪(美国试验仪器公司)进行测定,分析包由美国试验仪器公司提供。
(2)药物:血必净注射液(由天津红日药业集团提供,批号:国药准字Z20040033)。
1.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对照研究方法。
1.3.3 试验步骤
(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按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复苏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抗脓毒、严格控制高血糖、氧疗(包括机械通气)、输血、血液净化等,经右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拍摄X-ray片确认中心静脉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
(2)治疗组给予NS150mL+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日,连续7天。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以同样速度静滴。两组在试验观察期间不给予其他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治疗。
(3)两组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2h、4h、6h、12h分别经中心静脉导管抽取中心静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及乳酸。
(4)于相同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摄取率(O2ER),按公式O2UC=C(a-v)O2/CaO2[5],推导为:O2UC=S(a-v)O2/SaO2。式中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v)O2: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差。观察一般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 果
2.1 统计结果
2.1.1 两组用药前后ScvO2比较 见表1。两组用药前Scv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2h、4h、6h、12h的ScvO2水平与同组用药前比较均有所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1.2 两组用药前后乳酸比较 见表2。两组用药前乳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2h、4h与同组用药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4h治疗组乳酸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1.3 两组用药前后氧利用率(O2UC)比较 见表3。两组用药前氧利用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2h、4h、6h、12h与同组用药前比较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可更大程度增加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氧摄取率、提高SCvO2,降低乳酸浓度,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3讨 论
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微循环的功能改变和组织的代谢障碍,其本质是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因此改善组织灌注,纠正组织缺氧,改善组织氧代谢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核心。氧代谢参数是评价感染性休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近期研究[4]表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及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复苏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全身组织的灌注己经发生改变,即使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仍处于正常范围,此时可能己出现ScvO2降低,提示ScvO2能较早地发现病情的变化。2008年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管理指南》中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将ScvO2>70%作为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的终点目标之一,提示ScvO2对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是,由于影响ScvO2的因素较多,所以,ScvO2须与其他氧代谢指标结合对感染性休克的氧合状况进行解读。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ScvO2明显增高,且用药后4h、6h、12h的Scv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同时点的ScvO2水平,提示在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可较大幅度得升高ScvO2水平。其机制可能是: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淤药,血必净注射液能拮抗TNF-α、内毒素[5] 及IL-1、IL-6[6] 的释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7],增强单核细胞人类II细胞抗原(HLA-DR)表达,促进免疫功能恢复[8]。清除氧自由基,改善组织灌注及微循环,从而能够控制全身炎症反应、对全身各组织器官起到保护作用,为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本研究观察发现:两组用药后2h、4h血乳酸浓度均继续升高。一些临床研究[9]也证实,尽管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复苏治疗后,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应和氧摄取均有所增加,但患者仍然存在高乳酸血症。由于血乳酸的浓度取决于糖酵解的速度和乳酸被利用的快慢,严重感染时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糖酵解或抑制乳酸清除,使单位时间内乳酸清除速率低于糖酵解的速率或使糖酵解速率快于乳酸清除速率,而使血乳酸增加。近期的基础及临床研究[10]也证实了上述机制,严重感染时可通过以下途径影响血乳酸水平:①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的活性,抑制葡萄糖有氧代谢,使无氧酵解增强;②乳酸清除减慢;③丙酮酸产生增加。另外,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虽然两组用药后2h、4h乳酸浓度均升高,但治疗组用药后4h的乳酸浓度低于对照组,血必净对乳酸代谢的影响机制可能为:(1)血必净改善了脓毒性休克乏氧、低灌注,抑制无氧酵解途径,使乳酸产生减少。(2)血必净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从而保证了肝脏、肾脏对乳酸的清除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利用率均处于较低值,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即出现线粒体的功能的损害,其机制与缺氧导致大量氧自由基产生,引起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损害,以及感染对线粒体的直接毒性作用有关[11]。本研究结果亦证实:感染性休克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氧利用率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机制可能为:血必净能调节细胞因子的释放[12]、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线粒体,增加细胞的氧摄取。
由此可见,在西医常规复苏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患者,较单纯西医常规复苏治疗能更大程度地升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SCvO2,降低乳酸、增加氧利用率,从而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氧代谢状况。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J]. Crit CareMed,1992,30:864-874.
[2]蔡柏蔷.危重症患者组织氧合状态的监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3):135-133.
[3]刘清泉,李雁,冠兰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3):53-58.
[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006)[S].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7-13.
[5] 雪琳.S IRS和MODS防治新对策的实验研究-血必净的药效学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720-722.
[6] 曹淑华,高红梅,王永强,等.血必净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2005,12:94.
[7] 曹书华,王今达.血必净对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组织内皮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489-491.
[8] 张畔,曹书华,崔克亮,等.血必净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单核HLA DR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9:21-23.
[9] Joynt GM,Lipman J,Gomersall C D, et al. Gastric in tramueosal Ph and blood lactate in severe sepsis[J]. A nae sthesia,1997,52:726-73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21-03
为了在高校全面落实发展观,把教育重点放在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上,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这一举措对于提高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措施的实施并非偶然,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高校过于注重教师作为个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而护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学科门类的不断综合,再加上广泛引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教学过程变得繁杂,不是单单依靠某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完成教学和培养人才的任务,而是要充分地依靠群众和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互相信任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科建设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同时还能够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是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现存的问题
1.认识误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教学团队的功能和内涵认识较为模糊。例如有的学校将其视为行政机构,在团队建设中就过于重视权利和层级的分配;有的学校认为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群体组织,于是在建设中就缺少了明确统一的目标管理措施。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了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远远达不到原有的预期。
2.缺乏团队精神和带头人。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大多是独自面对着特定的教育情境,相对孤立封闭,教师之间彼此隔离防范,缺少协同合作的氛围和气息。个别教师性格清高,面对着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也是碍于知识分子的情面不愿意向别人请教,更谈不上合作研究了。也正是这种团队意识的缺乏,在教学中很难产生重大成果。另外,一个团队中起核心作用的是带头人,而在一些新建地方院校中仍存在缺乏团队带头人的现象,甚至在有的院校依据着科研成果选的带头人不能带头的现象。还有的带头人缺少奉献精神,觉得指导其他青年教师浪费时间,不如多发表几篇文章,导致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缺乏了传、帮、带的过程,自主发展困难较大,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导致团队松散。
3.重申报,轻建设。只有通过了申报评选程序的教育团队才能够获得立项。一旦获得了省级或者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项目申请,不仅学校可以赢得荣誉,还能够能到可观的建设经费,因此,不少兴建地方本科院校对于申报项目有很大的积极性,想方设法积极立项。但在获得批准之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往往大打折扣,形成了积极申报草草建设的尴尬境地。
4.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教师在职称晋升上缺少一定的自,只能依照刚性的晋升标准准备必要的科研成果。学校为了提升自身“实力”,全力扶持教师力争多出科研成果。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由于较难引进和留住高职称的人才,学校对教学和科研这二者在业绩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明显失衡,使得科研突出但教学效果一般的教师占据优势,那些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甚感不公。这种制度也导致了教师攀升了科研的积极性而降低了教学的兴趣,教学团队也失去了对教师的吸引力。
5.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只有有了人力、财力、物力及团队文化的强有力支持,教学团队才能够健康有效运行。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导致对教学团队重视不够,同时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和支撑,团队的活动无法展开,难以发挥其整体优势,尚未形成教学改革中的合作机制。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也有专项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缺少监管制度,导致资金很难运用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理论
1.“教学团队”概念。团队本是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概念,指的是管理层与员工之间所组成的共同体,利用成员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信息、资源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之后逐渐引申出很多的团队,例如销售团队、教学团队等。教学团队指的是由教学任务相近的教师们为了完成共同教学、建设目标而组成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由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负责带头,有着合理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沟通,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定期开展教学内容的改革教研与经验交流工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教学团队建设内容。教学团队建设内容框架可从内部环境、支持环境和教学建设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选拔和培养团队带头人。本科院校团队带头人应是本学科中拥有较深学术造诣以及创造性学术思想的专家,致力于本学科建设,在教学一线坚持授课,治学严谨、品德高尚,有着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贯彻“质量工程”理念,将所有团员的共同愿望作为团队建设的总目标,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目标。其次是团队队伍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可根据各个学科的实际情况,将研究所、教研室、教学基地、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作为建设单位,把相关的系列课程和专业作为建设平台,形成一个知识和职称、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团队结构。最后是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团队成员之间通过讨论、对话和备课以及观摩教学等方式进行多层次的沟通,实现整个团队当中经验和资源的共享与增值。
3.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教学团队的构建,应遵循着以下三项原则来实施。首先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建设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应紧密结合科研工作,激励高水平的教师加入团队,并充分地发挥出其优势,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质量工程”下的教学团队建设,应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知识与素质的锻炼与培养,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自学、实践、交流、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实现资源整合。在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过程中,应鼓励跨学科、跨学校的方式来建设团队,同时辅以多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路径
1.教学理念。所选择的教学理念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要想整体提高教学团队建设的水平,就需要选择既能体现本专业的最高水平同时又符合教学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教学理念来作为支撑。教学团队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质量,继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用先进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高校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容易形成自身的专业之见,缺少教学长远规划和改革创新思路,依赖于教学经验,缺乏教育改革深化的动力。所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过程也是一次变革教学理念的过程,需要团队做到不满足于现状,积极探索改革,坚持用科学理念指导教学。有了先进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团队的研究水平肯定是一流的。
2.教学突破口。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要重视团队建设,还要选择好教学突破口,这是涉及教学团队发展方向的一个大问题。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讲,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前沿性的教学问题中还欠缺全面深入的把握,在这类院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选择具有一定新颖性和学术价值的且适合教学的教学团队;其次就是要根据新建院校培养人才重心下移的特点,在选择教学突破口时重点着眼于区域性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现实,力争培养极具学科特色和带动学科发展的教学团队。既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定位为应用型,那么,就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并且使其成为极具特色的教学突破口。
3.高水平管理。建设专业的学科教学团队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机制,且需要较多的人员和较长的周期及较宽的工作面。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一方面是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同时还要肩负着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重任。所以说,高水平的管理对于建设一个专业的教学团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要将管理影响教学建设的意识和目的贯彻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团队管理的机制和模式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到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特殊性。管理工作在协调教学机制的运行、教学人员的流动、教学绩效工作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团队建设者要对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如果将整个团队比作是一部机器的话,那么要想维持机器的良好运转,管理就是不可或缺的剂。而随着院校规模扩大化和职能多样化的发展,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和多样,教学团队的管理问题也愈加地突出。同时能够保障教学团队建设质量的就是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相应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因此,加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就要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
4.明确目标与任务。团队目标在教学团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目标反映出来团队的存在理由、活动界限、团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功能和地位等等。只有在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教学团队成员才能够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不断交流互动,以碰撞出新的火花,实现团队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团队建设水平。在这期间,团队管理者还要观察了解成员个体间的要求和期望,适时设置共同目标以引导和激励成员的集体意识。
5.评价机制。目前,在很多高校中存在着对教师职称和考核工作由第一责任人决定而其他合作者处于被忽视的尴尬境地的情况,在客观上阻碍了教师之间的合作。针对这一情况,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构建一种利于团结成员共同合作的机制鼓励和促进团队建设的发展。这一机制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要求,高校应将团队和个人的业绩进行双向考核且均作为参评依据,将团队业绩和力量作为评价机制的重要导向。这一评价机制与传统机制不同,原有的评价机制只是单纯地看重个人的绩效业绩,而这一新型评价机制同时侧重个人和团队二项业绩的绩效,以此来引导成员尽量追求团队力量和绩效的最大化。在评价机制的操作过程中,学校除了奖励教师个人的业绩之外,还要采用基于整个教学团队绩效的奖励和评价方式。由过去的重视个人业绩考核转向团队整体业绩考核,由过去重视过程管理转向现在的重视目标管理,由过去重视年度业绩考核转向重视团队间的业绩考核。宗旨是鼓励教师加入到教学团队的建设中来,激励教师们共同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团队凝聚力。在评价的方法上,要设法消除教师之间的不恰当的竞争,要促进教师真实地表现自己、主动地接纳别人、积极地帮助他人,以实现教师间的真正的合作。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关系着区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质量工程”背景下,院校不仅要更新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理论,同时还要在实践路径等方面积极构建符合团队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并进一步加以完善,使其能够促进和鼓励本科院校教学团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04).
[2]陈新刚.高校绩效考核工作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7,(2).
[3]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05).
[4]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N].鲁东大学学报,2008,(02).
[5]黄玉飞.对高校教学团队的考核与管理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02).
[6]杨涛,王兴林,童文胜.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之路探索[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7,(11).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语文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也与班上的各位优秀的教师一起进行了交流,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班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一、提高教育思想,开阔改革视野。
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让我把埋着苦干的头抬了起来,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每位专家老师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老师的讲座,阐述了他(她)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组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二、对于教育教学角色的重新定位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