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2 13:29: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糖果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糖果教案

篇(1)

新课标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学到有价值的。

数学知识,教师如果还是用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就不能学到他所需的有价值的数学,而且,新教材里的知识结构,是通过探究、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归纳、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构成,是让学生依据自己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的学习。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而学生自主的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能办到的。

学案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学会自己课前阅读课文,作好自己已学懂的知识和未懂知识的笔记,提出未懂的问题,以待上课时能通过听教师上课时的讲解或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培养自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案学习的过程中自觉的和同学、教师进行合作探究,互动学习,完成学案学习。

学案教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核心意义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呵护、培育、唤醒、生成、伴随学生成长的历程,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优化了课堂,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到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经过做大量的思想工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案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让学生体会到快乐自主的学习。

二.展开学案教学,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育素质

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具有良好的心态,就能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心理上需要感到安全,需要教师及时的关心、理解、帮助、呵护,有教育家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教师在进行学案教学时,必须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鼓励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许,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案教学,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地位上来教育学生,教师要充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备课时,教师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而不是只考虑自己该如何去教,不能单纯的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如何让学生在知识、智慧、能力、情感、意志、人格、气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并能正确的评价学生,让学生认同学案教学能让自己学到有用的知识。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得好:“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意思是说:施行教育时必须依据个人的不同资质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资质和才能小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资质和才能大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不堪造就而要遗弃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学案教学中分出学生学习的层次,分别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愉快地学到他能接受的知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发,学案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去认识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轻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精心设置疑或,诱导思考启发学生去探讨解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备课时,努力地去发掘知识点,发掘知识的链接,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并让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逻辑性。

三.展开学案教学,以“比”促“改”,完善考评,推动专业成长

篇(2)

关键词 教学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2-0044-04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过去的一两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和媒体的大量关注。翻转课堂起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在化学课上的尝试。他们录制了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观看,初衷是帮助缺课的学生,但他们逐渐发现这种“学生回家自学,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学生也很喜欢。由此,两位化学老师开始思考如何在班级里面开展这种翻转式教学。2011年,萨尔曼?罕和他创立的可汗学院将翻转课堂推向了世界。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了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天河区“天云项目”中,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完善。

国内外案例分析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笔者选取了若干个国内外代表性案例,分析其具体实施流程。

(一)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1. 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内部高中数学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2011-2012学年,这所学校的约翰逊老师在三个数学班级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在正式实施翻转课堂前,他预先制作了15个教学视频,并准备好了每次课给学生的资源包、随堂测验以及阶段性测验,同时也提前设计了翻转课堂实施时的每一次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他只需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调整即可。做好了充分准备,约翰逊老师才开始翻转课堂教学——学生们在家中先看教师录制的10分钟~20分钟的针对教材知识点的教学视频;之后会接受与该视频匹配的相应测验;学生做完之后可通过教师的资源包来进行拓展性学习,期间可通过Moodle平台与教师或者同学讨论学习和测试的结果;回到课堂上,教师则在拥有液晶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和iPad的教室进行问题解决,解决完之后教师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问题并给予解决和评价。[1]

不难发现,约翰逊老师充分的准备为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保障,丰富的技术环境则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支撑。从时间线上来说,学习过程大致分为两部分: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通过教学视频之后的试题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新内容,测验结果的及时反馈可以告诉学生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可以进一步学习,之后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拓展资源包进行拓展性学习,而此时教师则通过Moodle平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第二天到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会再布置适当的拓展性学习或测试,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 伟谷州立大学数学实验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这所学校的罗伯特副教授在大一新生的数学实验课上采取了翻转课堂式的教学。课程开始前,每一位学生需申请一个博客,该课程每周有2课时,大约80分钟。他是这样翻转课堂的:课堂外,学生需先观看由他借助录屏软件录制并到博客上的6分钟~8分钟的主题视频,对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学生再根据教师提供的与该学习主题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学生被要求完成相应的练习来巩固学到的内容,同时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将完成的任务提交到博客上;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先用5分钟做几道多项选择题,以此了解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教师会花5分钟~10分钟来解决学生课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再将剩余的6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做与主题相关的实验,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

罗伯特副教授的实施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真正使学生成了学习者,而且学生愿意继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这归功于罗伯特副教授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特征以及该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设计。

3. 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布里斯学校微积分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该校的教师史黛丝罗桑在她的AP微积分课上实施了翻转课堂式教学:学生在家观看她使用平板电脑录制并上传到iTunes的讲解视频,学生可快进、倒退或反复看视频,若有疑惑还可以与朋友交流讨论;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3]

史黛丝罗桑实施的翻转课堂是基于平板电脑的“家校翻转”:在家,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教学视频内化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自己遇到的疑惑,当然也可以请教朋友;第二天在学校,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进行解决,如有时间会再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

(二)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我国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成熟,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在我国,最契合翻转课堂特征的是重庆市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而笔者所参与的广州市天河区“天云项目”中教师的翻转课堂实践也可视作翻转课堂实施较为成功的案例。

1. 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的实施走在我国的前列,他们的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分钟~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

2.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为了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幸福,2012年,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开始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课前,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看完之后通过做测试来验证自己的掌握情况,测试提交之后,平台会立刻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来继续学习仍有问题的内容。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通过iPad打开翻转课堂平台,详细查看每道题的错误率、错误答案等,然后选择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之后,教师会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

3. 天河区“天云项目”中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在项目实施中,很多教师都尝试了“家校翻转”的翻转式教学。项目组对参与教师每个月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后教师要选择一次课进行翻转式教学,并提交相应的任务给项目组。培训共进行了三次,所以教师们的翻转教学实践也基本都进行了三次。方老师是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唯一一位初三政治教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以及家校的客观情况,她将翻转的整个过程放在课堂内,并将所教的课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A型课是学生的自学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引、微课、课本、学习任务等学习资源,学生按照学习指引独立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也可通过平台记录下不懂的地方和问题反馈给教师。B型课则是由教师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师通过平台统计出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整理出学生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由教师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解决、教师答疑)来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再通过设置课堂测试,加强学生对常考点和易错点的理解和巩固。如有时间,最后会布置一些拓展训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方老师的课型组织是AAB、ABB或AB型,这要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自学完成情况来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除了本文所介绍的国外翻转课堂案例外,还有很多被大家熟知的翻转课堂实施案例,比如,美国高地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的翻转课堂实践、密歇根州的东大急流城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柯林顿戴尔高中的翻转课堂实践等[4],这些学校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不仅促进了它们本身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从国外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教师制作学习视频、基于某种设备的平台支持、教师对课堂上活动的设计。

而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基本流程是:课前教师录制视频给学生看,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根据检测结果设置第二天的课堂问题解决方案,课上进行问题的解决,再进行课堂检测或者拓展训练。从国内外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可看出,其实施有鲜明的技术特征,要么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平板电脑技术在一些公共的视频平台上开展,要么基于一定的硬件设备在合适的翻转课堂实践平台上实施。

笔者认为,有过多年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 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较好地呈现出了国外翻转课堂的操作。国内研究者王红、赵蔚等对此翻转课堂结构模型图进行了翻译(如图1)。

通过国内外文献研究,在RobertTalbert所总结的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再结合我国翻转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笔者构建出了更为详细的基于翻转课堂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并借助项目契机,将该模式应用于广州天河区天云子项目(ICT项目和翻转课堂项目)的实施当中来检验其效果。

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6],该模式的设计也是基于此提出的。在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家长是翻转课堂教学中参与的三种角色,他们共同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教师是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执行者;而家长则起着监督、伴学的作用。

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课前负责给学生布置自学内容,包括清楚地告诉学生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完成什么的学习指引,同时也要包括给学生布置的微课或者其他学习资料以及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或者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则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当学习完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可通过与学习内容匹配的测试来检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由于学习是在学生家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可根据学生的学习与任务完成情况,配合教师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调整或者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课中,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稍微有难度或者考查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如果有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则可以请教教师。教师也可选择让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确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内容,并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如果学习问题掌握了,则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教师可重新创建环境来解决学生的问题。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堂测验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在课堂时间结束后,应该进行下一个新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课前时间段,教师、学生、家长“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任务。课堂结束时也不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问题由于时间或者其他原因课堂上未能解决等,在课后教师则负责为学生的复习活动进行指导,所以笔者在这里加入了课后阶段。

在上述翻转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及时有效跟踪是翻转课堂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虽然没有一定的平台支撑,翻转课堂也可以进行,但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来提高教学的效率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模式就是在翻转课堂实践平台的支持下构建的。教师可通过翻转课堂实践平台,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并统计出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由于家长在学生自学时可伴学,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及结果反馈、学生与教师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家长都可以详细了解。平台的使用是贯穿整个翻转课堂教学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介绍“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项目是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应用融合,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的两个子项目,这两个子项目分别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的汪晓东博士和焦建利教授主持。项目组结合两个项目的内容通过多次研讨,决定将两个项目融合后同时进行。“基于ICT技能训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所培训的内容是“颠倒教室——数字化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的基础和支持。在提高教师ICT技能的基础之上,教师才能进行高效率的网络搜索,从而利用网络有效资源来帮助自己的翻转课堂教学,此外,ICT技能的提高也是教师制作、设计优秀微课的保障。

两个子项目融合之后,主要对参与教师进行了微课和翻转课堂培训,微课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学会自己制作优质微课,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资源支持,而翻转课堂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们了解翻转课堂并能在教学中进行实践,而笔者构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实践中应用、修改和完善的。

本文在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以及笔者所参与的项目实践构建出基于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笔者在翻转课堂项目中既是设计者也是参与者,所以较充分地考虑了翻转课堂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而且模式中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活动都进行了详细的标示,活动安排也较细致,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参考性。在构建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将该模式在项目试验学校进行应用,从而不断改进,使其更具体、更完善。在本栏目的后续文章中,会向读者介绍几篇本模式具体应用的案例,希望为翻转课堂研究者及实施者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Johnson, Graham Brent.Student perce ptions of he flipped classroom.2013.

Robert Talbert. Learning MATLAB in the Inverted Classroom.2012.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篇(3)

关键词 :外国课堂教学 案例 技校英语课堂 教学设计

自觉不自觉地,我们的教育改革总是把西方尤其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当做自己的蓝本。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就必然地要面向世界。教育需要一种姿态——放眼世界的开放姿态。不过这种姿态应该是严肃而不是猎奇的,是深入钻研而不是浮光掠影的,是立足的而不是食洋不化的。

许多人在谈到国外教育和我们的素质教育的时候,都会认为:要游戏,要轻松,要快乐;不要讲解,不要学习负担,不要考试。然而,这种貌似理想的教育观念虽然成为时尚话语,却无法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转变为现实,往往成为了学校的口号和文章中的摆设。不幸的是,这种结果导致大多数教师形成了一种观念:国外的东西是美丽的,但只是空洞的美丽,来到中国肯定会水土不服。因此拒绝学习和转化外国优秀的教育理念、方法。以下是笔者借鉴外国课堂教学案例对技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感悟。

一、注重探究学习——善于观察,将生活融入教学

在英国的课堂上,教学往往从事物本身入手,而不是刻意地将其分割为所谓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他们会将一些看似枯燥的原理、定律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吸引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案例:融会理化和艺术,鸡蛋壳实验是英国BBC公司从事科学目标管理工作的索非先生提供的教学案例。索非以复活节为契机,教学生如何用鸡蛋制作一个蛋壳装饰品。教学中既有化学知识,也有物理和美术知识。

第一步,让学生用蜡笔在蛋壳上涂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涂画,让学生观察蜡与蛋壳的化学反应;第二步,让蛋壳浸在有醋的容器中,学生观察其反应;第三步,测测鸡蛋壳有多硬,整个过程简便易行而富有趣味。

他依据的原理是,蛋壳中的碳酸钙和醋中的弱酸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最后在蛋壳上生成一些能观察到的二氧化碳的小泡沫。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并不一定非要把教学设计得非常复杂、精细才有意义,才值得学习和推广。有时候简单的、和生活联系更紧密一些的设计,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能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案例,笔者联想到当我们在给技校生上《英语》课中的Unit6 How to make fruit salad时,可以让学生将水果带到课堂中,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制作水果沙拉。

教学设计的思路大致是:第一步,各小组代表将自己小组所带水果的英文名称写到黑板上;第二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水果沙拉;第三步,小组每位学生各写出一句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骤(英文);第四步,成果展示及点评;第五步,教师总结及知识点巩固。只要留心观察,教师就可以发现有很多内容都可以引入英语教学当中。

二、注重合作学习——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不擅长记忆一些内容,其中就包括记忆词汇。而不少教师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生词本上抄写多遍,如果写错,就罚学生再写,有时会让写上百遍。这样做有什么效果呢?学生一味死记硬背,不仅学习效率低,而且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合作完成竞赛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记忆。

案例:词汇记忆不再枯燥——“口令”竞赛游戏。英国英语教师马修尝试在课堂教学中模仿电视节目上的“口令”游戏设计了猜词游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规则如下: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组,让他们面向黑板而坐,每组各选出一名代表,背向黑板而坐。游戏开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要学生猜的单词,请每组再选出一名代表负责传出能解释该单词意思的口令。小组每个成员不准使用外语和特定名称,更不能打手势或学动物叫,总之,不能为同伴提供任何暗示。最后,各小组成员帮助代表猜出黑板上的单词,小组所有成员必须赞成那位代表给出的口令。英美国家的教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词汇和抽象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技校专业英语课堂的巩固、温习环节中。专业英语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教师如果能利用游戏的方式复习所学知识,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商务英语》课堂中,教师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教师在PPT上显示一句英文解释和一幅图片,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以抢答的形式说出所指的是哪一个单词,并将单词拼写出来。如让学生猜“luxury”这个词,教师可以在PPT上显示:high-quality and expensive goods和一幅集世界各种名牌标志的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由代表抢答。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游戏是智力开发的最好形式,学生玩游戏时,大脑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三、注重自主学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英美国家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经很长时间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他们积累了很多实用的教学理念,他们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把技术看做可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他们不仅仅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还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思路来重新思考教学设计。

案例:让高科技真正成为教学的“道具”。

这是一位英国学校主管多媒体部门的教师提供的案例。这是一堂英文写作课——“描述在巴黎发生的故事”,教师让学生在学校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第一个任务是要学生利用微软的画图程序将巴黎重点圈出来,让学生思考这个地方发生了什么,并做出具体的描述;第二个任务是让学生确定故事发展脉络,以段落为单位思考故事的发展,学生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第三个任务是当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大致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时,教师可以向他们讲解文章结构:开始、发展、和结尾;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完成写作内容。

目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并且,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多媒体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的教学工具了,而是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中的重要教学工具。

例如,教授《英语》Unit9 Getting Around时,教师可以用一节课,让学生们自己完成一个任务。教师在讲完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参考书上查阅资料准备一份介绍世界某一著名景点的PPT,并且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全班学生展示和讲解。这样一来,就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使教学游离于教育技术之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情景教学——善于营造合适的教学情境

克里斯说:“人们只有通过感觉学习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敏感地了解自己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教育是在各种情境中完成的,情境的好坏决定了教育的成败。在造作的情境中学生学会的是撒谎,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境中学生获得的是恐惧,在真情四溢的情境中学生的精神被升华,在令人沉醉的情境中学生以学为乐。一个不善于营造合适情境的教师,是不能被称为优秀教师的。

案例:带学生一起回到铁器时代——在亲历体验中“复活”历史。

如何让学生亲身感觉远古时代,让他们知道铁器时代的人是怎样生活的?在我们的历史课上,教师一般会以陈述的形式来介绍历史的情况,如果可能,会向学生演示一些铁器的插图。在英美的课堂上,如果遇到这些内容,教师就会把学生带到野外,到铁器时代的遗址上,或者是到博物馆,让他们在铁器时代专家的带领下了解这个时代的特色。为了把铁器时代活灵活现地体现出来,教师甚至会穿着亚麻布制作的衬衫和裤子,外面套着针织羊皮。教师会模仿铁器时代人们说话的语气,让学生亲手触摸手工处理过的“铁器时代的物品”。

例如,教授《汽车营销英语》中推销汽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汽车实训室上课,如果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汽车4S店,让学生亲身体验接待外国客户和用英语进行营销的乐趣。教师将课程设计成有些学生办演 “销售人员”,有些学生则办演“外国客户”,要求学生利用课本中的相关句子或是自己准备的接待的对话用语,完成向客户推销汽车的任务。技校学生大多文化理论基础较差,学生多不喜欢在教室里面上理论课,教师如果能把课设计在教室以外的场地进行,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结

外国课堂教学确实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不能一味崇洋,也不能一味批判,而是应取彼之长,活学活用。外国课堂教学能触发我们对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考,合理借鉴可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为祖国技工教育事业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孔凡哲.课堂教学新方式及其课堂处理技巧:基本方法与典型案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79-03

大学教育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还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与学行为的生机勃勃的教学过程[1]。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过程性考核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课程教学的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进行了有效探索,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为此,学校建设了三套不同的信息系统,为实现过程性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讲授型课堂居多

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师生互动性少,学生学习能动性不足,普遍存在到课率低、学生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2.大课堂

大课堂教学人数多,为组织好教学,教师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用于学生考勤、请假及到课率的测算,在作业布置、收发及纸质形式的过程性评价中,存在批阅作业,组织考试、阅卷、统分工作繁杂、周期长的问题,同时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负担。

3.目标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主要以目标性考核(期末考试)为主,最终的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大,一般70-80%。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20-30%。而平时成绩的给分,因学生众多,教师主观随意性过大,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主要依据教师的主观评价,缺乏透明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平时成绩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有部分课程为规避这种不公平性,完全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从而更造成了评价的单一性。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有效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在这种无效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教学不满意,产生厌学的情绪,为应对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得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目标。

为确保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药科大学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

二、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学过程性考核模式

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在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的实施中,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中国药科大学设计、开发、建设了三套系统,即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过程性考核思想的指导下,其技术支持包括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图1所示的三个系统中任意一个,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出题,学生登录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题结束后,系统自动判分,并自动统计得分情况;教师通过这个结果,能轻松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及时将答题情况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知识点讲解,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提高课堂效率。

师生的交互过程以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学生的答题、得分情况,分数统计等信息由系统自动保存,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量化记录,并且可依据课程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进行权重设置。此模式可应用于所有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等)等的过程性记录。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该系统的引入优化了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并使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简单易行。同时,记录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可控性,规范了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三种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介绍

1.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简称C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在其教学过程中最早应用,借用计算机投票系统组织大班教学,及时了解学习反馈[2]。该系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收集每个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者问题测试的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课堂互动及过程性考核的效果,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得分情况。2008年以后,这种新型的设备及教学模式在美国高校及世界著名高校迅速得到普及。国内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引入该类型的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由学生终端、数据采集基站、教师多媒体电脑等设备组成。教师在教师机上安装互动软件,该软件是基于PPT的一个插件,通过PPT软件进行各种题型的设计,课堂上教师播放PPT,并开启互动,学生通过终端选择答案完成答题反馈。结束之后,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及时展现在PPT上,实现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由系统记录并可以导出保存。通过该系统收集的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及重点,提升教学效果。

系统优点:基于近距离无线技术的通信方式,学生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基站、学生终端就可以随时组建系统,不依赖于互联网,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环境。整个互动反馈(答题)过程能够迅速、实时、直观的展示,过程和结果能直接通过PPT展示给学生。

系统缺点:每个学生必须人手一个学生用终端,增加了学生的费用负担;另外对终端的管理、ID分配及发放比较麻烦,必须要将终端ID与学生学号一一做好对应,学生容易遗失;接收反馈的范围仅限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内等。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课堂点名、随堂考试、随堂调查、发起对教师的评教等功能。

2.课堂互动考核AP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校园WIFI的开放,教师教学的课堂纪律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提高自己讲课的生动性上下功夫,就只能对学生下禁令,但是“堵”起不了作用。对于此种现象,宜疏不宜堵,基于此,中国药科大学通过对“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开发了基于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课堂互动考核APP系统。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课堂互动考核APP的功能实现上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基本一致。该系统基于Internet,由学生端APP、教师端APP、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端组成。教师在后台管理端出题、组卷,进行考试时间、题目分值等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手机APP中点击“开启考试”,系统生成随机密码,教师现场告知学生。学生登录手机APP中的考试模块答题,答完题后,输入随机密码提交考试。教师可设置按答题情况立即反馈到学生APP上,也可由教师课后批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考试结束后,教师管理端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对于一门课程的多次考试,教师可以对每次测试设置权重,最后得出加权后的平时成绩。

系统优点:将在课堂上禁止学生玩手机改为疏导学生利用手机为教学过程性考核服务。该系统的课表数据、学生数据自动与教务系统同步,教师只需要在系统出题并做简单的设置,相对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操作更简单。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不需要单独购买终端,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和管理成本。另外任意一个教学班以及教师自动组成一个即时交流群组,采用类似微信的交流模式,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交流讨论与答疑,不受课堂范围限制。

系统缺点:依赖于互联网或校园WIFI,学生必须都有智能手机能够安装APP。此系统还会造成一种“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假象,因此对教师关于此种模式的认知及课堂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此外学校管理部门需要改变思想认识,对此类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教学过程性考核的新模式进行规范。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点名、随堂测试、随堂调查、评教,课后师生实时交流讨论、答疑等。

3.网络考试(题库)系统

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是基于课程题库的一套正规的考试系统,其考试模式与普通的集中安排考试接近,考试地点在学校机房。该系统的重点在于课程题库的建设,教师可在题库中建立数千道试题,可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配对,以及文字类型的主观的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型等题型。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该系统基于校园网,主要在学校机房完成考试工作,由学生考试端、教师端、服务器等组成。教师收集大量的试题,根据课程章节建设好题库。针对某一次考试,教师建立考试方案,对考试时间、批次、安全控制(禁止学生在考试期间打开某些软件如浏览器、QQ等)、抽卷规则等进行设置。创建组卷规则,包括题型、数量、分值、难易程度等。创建好规则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定数量的试卷,将此考试方案分配给课程相关的学生。考试过程中,学生屏幕为全屏状态,学生考试完成后提交试卷,对于客观题型,成绩及时评出。如果有主观题型,需要教师在电脑上通过管理端评分。评分结束后通过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导出各种成绩、试卷报表。

系统优点:基于课程题库的考试系统,题目丰富,可以组卷生成大量的试卷来确保每个学生的考试试题不一致性,杜绝舞弊行为;通过系统设置可以阻止学生用U盘,打开浏览器、QQ等软件,可以组织高要求的正规的阶段性考试,尤其对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的统一过程性考核适用。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表显示功能,能保留每个学生的答题试卷包并导出保存。

系统缺点:需要集中组织学生到机房考试,受机房数量限制,学生考试及教师操作均需要在电脑安装客户端。

系统应用情境: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考核(如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甚至期末考试,也适用于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题等。

四、结束语

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程考核引入了上述三套教学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配合提高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的占比的策略,在推行加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课前预习、随堂、课后的全面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其课程考核成绩不再是期末突击就能拿到高分,必须通过平时努力学习,认真听讲,才能有好的成绩;对于教师,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的动力。课程过程性考核力度的加强,必然形成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促进课堂交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篇(5)

背景:深圳市于2012年9月开始改《科学》为分科教学(原来的《科学》包括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内容),生物和地理仅在初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学业水平测试(俗称“会考”),会考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作为高中学校录取参考。生物仍然摆脱不了副科的尴尬地位,课时安排非常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减负增效,这就必须充分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所谓“学案”即导学方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集体设计编写的,指导学生每一课时进行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所使用的书面的助学方案。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利用学案拓展思维,建立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共同提高,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的一些教学实践研究。

一、学案的设计

1.通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教师在认真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从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标、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学习习惯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确定每节课时的学习目标要求、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合作探究题、学法指导、配套的当堂达标检测练习题、知识拓展等导学内容,形成学案草案。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兴趣、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减轻负担的目的。在学案草案的编写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目标化原则

学习目标:要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习、探索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有目标的学习才是高效学习。

(2)时间化原则

时间安排:遵循每节内容编写一个学案,避免几个小节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

(3)问题化原则

学习内容:不是课本所学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能力和生活经验,设计成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和探究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

(4)方法化原则

学法指导:即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点拨等,学案不仅需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而且需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优化融合,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师应从课标、教材、考纲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精心设计,让学生掌握方法性、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5)参与化原则

全员参与: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创设一定的情境,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激起兴趣,引起共鸣,提高效果。

(6)梯度化原则

达标检测: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要精心设计有“层次”和“梯度”的当堂达标检测练习题,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循序渐进,让大多数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2.在第二次集w备课时,再对草案予以补充,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讨论后形成完整的学案并印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反复不断调整、修改、补充,以求不断完善。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

在具体操作上,每一节课时,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需求、当地的生活实际,多层次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整理出一个较高水平的学案,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该学案的要求自主学习,并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发现问题,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合作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在小组内或全班进行小结描述,这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有时效果会更好,甚至可发现新的问题,全班学生再进行讨论,达成共识。确实还有困难时,教师再当堂及时给予点拨,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熟练掌握生物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学案向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内容全面,重难点突出,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整个学生群体都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机会,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真正使“自主互助”学习方式贯串于整个课堂。学案在内容编排上与教学进程同步,并且按照进度做好顺序编号,使用时,实施“前提补偿―自学展示―达标导学―达标检测―矫正深化”等环节(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自学导学五环节教学模式)。

1.前提补偿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前预习、思考,试着解决学案的第一部分――“前提补偿”。“前提补偿”的内容主要是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以及依据学生易学易懂的知识和课堂上不教的原则,所设立的本节课的部分知识点的基本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

2.自学展示

学生利用学案自学教材,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到处巡视观察,进行适当的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演讲,上台学生讲得不当(不完整)之处,其余学生提出质问或修改补充,这样可以提高W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上课前一定要认真预习教材,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可以,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并要求学生把自学中遇到的、有疑问的内容做好记号(记录),带着问题去交流、去合作探究、去听课。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呈现,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所学基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3.达标导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而拟定讨论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前后排4人)合作探究的模式,并针对自学中的疑惑展开讨论交流,与老师及同学展开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指出他人的不足,互相补充,不断充实自己的答案,对于通过学生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及时汇总,进行精讲、释疑、导学,帮助学生解决。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概括小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并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充分利用问题的结论,把章节的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整理出富有逻辑性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程序。讨论过程要发挥实效性,教师要及时关注每个小组的交流,深入到学生中参与交流,避免个别小组搞形式主义。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达标检测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习目标的落实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必须通过检测来了解。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当众批改、校对、订正,让学生通过检测来消化、巩固知识,也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感受,并调整教学节奏,为矫正深化作准备。讲评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并根据检测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果。

5.矫正深化

教师根据学生在前面的自学、讨论、探究、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总,加以解释,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梳理,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再次思考,发现突破点、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规律,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或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对比、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归纳学习方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产生飞跃。

三、“学案导学”的优势

通过四个多学年的教学实践,我切身感受到“学案导学”的许多优势:

1.“学案导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导学、助学依据,为教师施教提供大纲、蓝本;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力图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对于重点和易模糊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在学案的引导下(学案都是在每节课前才发下去的),学生看书、讨论有了目的性,有章可循,提高了学习效率。

2.“学案导学”能较好地完成了学科知识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围绕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依据学案,不管是自主思考,还是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还是教师给予引导、点拨,都能有效落实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增大课堂的容量。

3.“学案导学”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增效,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上解决,原来的课后作业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课堂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及记忆知识要点,这样,学生对生物课更感兴趣了,主动求知的欲望增强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

4.“学案导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印制学案时,按照进度做好顺序编号,课后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订正,教师或小组长检查、督促,再整理成错题集,这样,学案就成了学生课后复习时不可多得的一套完整的精典资料,方便复习时,知识的重现。它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知识结构,简明扼要又突出了重点,还隐含着易错点和易混淆点,能够帮助学生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且在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地呈现生物学知识,以达到知识学习的长期、有效,甚至终生难忘,提高复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使学生终身受益。令我感动的是:2014届的学生黄××、付××同学在初二会考总复习时,还拿出初一时使用过的学案来复习;2016届的学生蔡××也拿出了其姐姐(上两届的学生)初二会考的总复习课的学案来复习。

5.“学案导学”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案导学,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学案,自己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

四、“学案导学”的不足

1.由于部分学生始终认为生物是副科,可学可不学,课余根本就不可能安排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加上学生对资料的积累、保存认识不够,常常是今天发的学案,明天上课可能就没有了,造成老师不敢随便将学案提前发,也怕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课外的课前预习根本就谈不上。“前提补偿”就只能在课堂上实施,耗费了不少时间,对其他环节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2.使用“学案”时,有小部分学生利用课本飞快地填写答案或抄袭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答案,而不是利用学案来自学教材,更谈不上思考和探究。课堂上就无所事事,而是去找同学聊天。

3.在达标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个别学生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借此机会高谈阔论,话说了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造成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明显,所以,教师必须到处巡视观察,进行适当的辅导、点拨,并参与学生的讨论(辩论)。

4.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所限,学案中的矫正深化环节经常比较匆忙,没办法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5.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学案,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案内容,没有真正去深入探究、思考、讨论,造成学案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这有待于今后的不断改进。

6.七年级学生至少需要一个月训练、磨合,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并不是每节课都机械照搬,一成不变,而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学情进行灵活取舍。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使用学案,让学案发挥应有的作用,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方面的关系,既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减负增效,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篇(6)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交流与接触愈发频繁。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他们面临巨大的挑战:许多西方大国企图利用其文化上的优势,对其他国家实行文化渗透,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因此,为了捍卫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加强文化安全建设。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高校进行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人民传播我国优秀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抵制西方大国的文化入侵,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重西方文化,轻中国文化”的不良现象,这极不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进展情况。

一、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现状及必要性

近年来,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积极向学习者灌输西方文化,讲授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鲜有教师关注中国文化成分,换而言之,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被打入了“冷宫”,很少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文化教学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和“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出现,【2】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总之,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文化输入意识薄弱;重视英美等“精英文化”,摒弃多元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忽视母语文化;学生无法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表达母语文化等。【3】

众所周知,任何交际都不是单向进行的,而应该在交际双方循环往复。跨文化交际亦是如此。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将本土文化用英语恰当表述的能力。不难想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只有西方文化的大量输入,而缺乏适量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长此以往,大学生势必会形成崇洋的思想,导致自我身份意识模糊,民族自豪感降低。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也要懂得本民族文化,二者并重”。【4】古今中外外语界泰斗无不是在外语和本国语两种语言和文化的浸泡下成长起来的。我国的钱钟书、傅雷、许国璋、梁实秋等无一不是从小熟读诗歌散文,具有深厚的母语文化功底,然后习得外文,最后成就一番事业。他们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应该有机结合起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学习外语,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部分。【5】因此,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成分,培养学生有效地使用英语传播我国优秀文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国际竞争与合作愈发频繁。在此过程中,各种文化间的碰撞、摩擦也是无法避免的。由于各民族历史、经济发展、社会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交流逐渐演变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全球化这种形态进行的新的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这严重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6】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高校作为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场所,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文化安全建设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强调西方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传播中国文化的必要性。总之,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教学。

二、大学英语课堂中国文化教学的原则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文化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文化平等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1、文化平等原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西方文化输入和中国本土文化教学。我们强调加强本土文化教学但不等于否认西方文化的重要性,也不是说母语文化优于目的语文化。我们应该明确,文化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只是不同社会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信仰、法律,及该民族人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激励学生以宽容、辩证的态度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既要避免崇洋思想的产生也不能“为中国文化独尊”。只有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才能消除教学中的文化歧视,促进文化间的相互了解,为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2、实用性原则。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与专门的文化教学不同。专门的文化教学其内容更为广泛,涉及面更广;而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本土文化教学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此外,教学中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7】只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所学内容实用、可用,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循序渐进的原则。文化的积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因此,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绝不能操之过急。过量的文化输入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难以吸收,从而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文化教学应该与语言知识的学习相结合,相辅相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适时、适宜的进行中国文化教学。

三、中国文化教学方法

1、对比法。在文化教学中应该提倡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化差异,形成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的文化敏感性。对比的方法效果很明显,因为异同的反差能有效加深学生记忆并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8】通过文化对比,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促进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Unit One为例。该单元涉及到西方节日:万圣节(Halloween)。教师可以

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的“鬼节”与之联系,进行对比教学。在介绍完万圣节的相关习俗后,鼓励大家集思广益,回忆“鬼节”的传统习俗,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随后,教师将“鬼城”——丰都介绍给大家。通过这样的教学,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母语文化知识:既了解了传统节日,又对旅游景点有了大致的了解。

2、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母语文化素养。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提供了众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教师可以以所学教材内容为基准,以专题的形式,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多媒体操作技能;既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3、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日常饮食、名胜古迹、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都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假期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旅游经历与大家分享;可以安排duty report,鼓励学生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母语文化相关的知识及时介绍给大家。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题讲座等。

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应该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积极提升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实施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该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底蕴,提升专业水平,更新教学理念,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楷模。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2

[3]郭姗姗,潘冬.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9):96-98

[4]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5]苟丽梅,姜焕文.“母语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阐释.【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4-107

[6]陈树文,郑士鹏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安全体系的构建 【J】中州学刊 2012(3):100-104

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71-03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和总目标,要求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信息素养不断提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也提到,学生的学习不是机械的知识积累,而是在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中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学生的学习是自身经验在某种环境中自内而外的构建,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以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为导引,实现学生学习中的意义建构。而现实的情况大多不是这样,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操练教师指导的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了限制。因此,探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新方式非常有必要。

在实际网页设计中,点线面的应用十分普遍,尤其是图片的插入,用得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网页的艺术效果和对浏览者留下的观感。《合理运用点线面设计网站首页》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插入合适的图片装饰网站首页,利用各种形状来制作网站的导航。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后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运用在Photoshop中外加图片并添加图层蒙版以模糊边缘来装饰首页的主体;②掌握利用Photoshop中的各种形状工具来绘制各种图形装饰首页;③学会外加字体,利用字体来装饰首页。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通过观察几个网站首页,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点、线、面在网站首页中的作用;②能模仿网站首页例子,运用简单的技术,制作自己的网站首页;③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教程以及操作步骤等资源,自主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制作网站首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②利用精心的设计和制作的作品,使学生热爱生活。

(2)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插入合适的图片装饰网站首页;利用各种形状来制作网站的导航。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审美观融合到网站首页设计里。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成效受到他们自身的特点、风格和基础等制约的,要想教学有效,就应该关注教学对象——学生的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高一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好,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字及图像加工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Photoshop软件加工处理图像信息,Photoshop运用有一定的基础。学生经常上网,对网页并不陌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对如何制作网页还不是很清楚。

3.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所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的目的是规范学习内容的宽度、深度,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等。本课的教学内容为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的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中的第一部分“信息集成”里的“开发制作阶段”第一课。信息集成这部分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信息集成的一般过程,包括选题立意阶段、设计规划阶段、开发制作阶段、评估测试阶段。本章书是以制作网站为例,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信息集成、和交流的能力。本课是开发制作网站的第一课,让学生用Photoshop软件设计网站的首页。

(三)教学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实现不同的教学成效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本课中主要采用如下策略,也包括教学媒体的选择。

策略一:范例引入、激发兴趣。找了几张合理运用点线面设计的网站首页图片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如何设计网站首页。

策略二:自主探究。教师把本节课的知识点的主要操作步骤都做成视频的形式,放在教学网站上,供遇到困难的学生自学探究。

策略三:任务驱动、实践创新。本课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网站首页的创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根据学习目标对教学活动过程和结果做出价值判断与学习导引,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在本课中网站首页评价指标项主要包括:①能把图片放入首页中,并进行模糊处理与背景相融(20分);②能运用形状工具制作出美观的导航(20分);③网站标题美观大方(15分);④能运用各种元素装饰首页,达到整个页面的平衡美观(15分);⑤风格统一,与网站主题内容匹配(15分);⑥界面美观、布局设计独到,富有新意(15分)。评价方案与标准提前告诉学生。评价实施采用“网络教学评价系统”。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

三、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验信息技术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效果,笔者选择所在学校高一年级的若干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实践,本次教学实践在多媒体课室进行,时间为一课时40分钟。笔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自然观察和提交作品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反应进行了现场记录。教学实践结束后,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和几位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听取他们对教学实践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课堂上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记录,以及和教师的交流与对学生的访谈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几大特点:第一,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二,难易适中,学生觉得和自己已有知识体系有关,学生不会觉得太难,通过思考可以回答。在一节课4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率都比较高,达到85%以上,说明本次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兴趣,有效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课题引入时,教师展示两组网站的首页进行对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美化好的网页更能让人赏心悦目,增加访问量,让学生有美化网页的冲劲,学生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后面的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学生大都能够做到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得也比较热烈。但由于学生存在着知识的差异性,教师及时针对这些学生进行指导,基础较好的学生继续探究后面的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保持得很好,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访谈,学生和听课教师认为这种方式很新颖,学生比较感兴趣,注意力集中,高效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探索打下基础。

总体上来看,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非常满意,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对是否有助于理解知识和技能掌握等都持肯定态度。另外,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程度分层次教学,设计简单图片处理例子,让学生易于模仿,并加以引导和帮助。综合观察访谈和作品提交情况可以看出,本节课问题情境的设计比较合理,课堂教学也比较成功,学生基本学会了如何用photoshop处理文字、小图片或形状工具等,学生也掌握了网页排版和美化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可以把自己的审美观融合到网站首页设计里。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动手实践的快乐中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卜湘玲.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述评[J].太原大学学报,2005,(9).

[2] 李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篇(8)

所谓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为基本依据,选择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讨论和剖析,并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对案例教学法运用在《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护理专科生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学员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为(20.11±1.2)岁;观察组年龄19-21岁,平均年龄为(20.15±13)岁。两组在学习成绩、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2)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法,而观察组则运用案例教学法:①案例准备。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将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基本依据,并且在案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重点、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完整、准确、实用以及科学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设计问题时,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②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每组4-5个人,选择合作能力强或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负责管理整个小组。教师应该将案例提前发给每个小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案例内容,并且通过图书馆书籍、查阅课本、网络资源以及参考资料等多种途径解决疑点和难点,由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探讨,提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同时,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每组指派小组成员到讲台上汇报讨论结果,由小组成员负责补充,待每组汇报完毕后,由老师统一进行总结,内容包括主要知识点、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③模拟案例。操作前,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耐心给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相关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要求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关心患者,做好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的自主学习能力平均得分,包括四个项目,分别是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以及自我控制,每个项目2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

(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5.5统计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对比,以P

二、结果

观察组的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自我控制以及总分分别为(22.4±3.1)、(24.1±2.3)、(21.9±2.1)、(20.7±3.2)、(94.5±4.5)分;而对照组的合作能力、学习动机、综合素质、自我控制以及总分分别为(18.5±3.6)、(20.3±2.9)、(19.2±2.6)、(17.4±3.7)、(85.4±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9)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10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parison of effect of losartan and amlodip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thods 20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03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group took losartan orally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ook amlodipine orally, 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gener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LVPWT, urinary microalbumin, blood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serum uric acid and fasting blood suga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P

[Key words] Losartan; Amlodipine;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糖尿病是R床上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1],在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的存在[2],两者在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对于单发病例来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3],所以临床上治疗该种合并症时,不仅要控制好患者的血压,而且要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保护,如若不然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在该研究中分析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临床疗效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该院的206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4例,年龄在49~79岁,平均年龄(47.33±3.16)岁。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随机分组:干预组103例,常规组10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常规组:使用氯沙坦进行治疗。1次/d,50 mg/次,疗程为2个月。干预组: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1次/d,5 mg/次,疗程为2个月。在患者治疗期间,每周对血压监测2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4]。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t检,计数资料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3%,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相关指标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PWT、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均较本组治疗前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5],不仅如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所以降低血糖、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6],在临床上使用单一的药物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该研究中分析探讨氯沙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治疗中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6%,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23%,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氯沙坦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线用药,其均有保护心、肾、脑的效果;氨氯地平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其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终止肾小球基底膜发生脂质过氧化的连锁反应,对肾小球的滤过膜起到改善功能的作用,有效的减少尿蛋白的排放。

综上所述,使用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上显示其都能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是两者对患者左心室的厚度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善方面各有各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祁佳,陈伦,张宇锋.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J].山东医药,2015,55(28):12-14.

[2] 陈传靖.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2):1537-1538.

[3] 朱艳,仇晓峰.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选择与警示[J].中国药业,2015,24(4):51-54.

[4] 陆菊明.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3 年版) 更新要点的解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10):865-869.

篇(10)

中图分类号 R271.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053-02

先兆流产指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属祖国医学“胎漏”、“胎动不安”范畴,是妇女妊娠早期的常见病[1]。胚胎着床后31%发生自然流产,其中70%为早期流产[2]。本研究对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益肾安胎汤联合黄体酮胶丸或单用黄体酮胶丸治疗的10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2月妇产科门诊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0~35岁,孕周5~10周,其中初孕25例,有过1~2次自然流产史的10例,有人工流产史的10例。对照组50例,年龄21~34岁,孕周5~10周,其中初孕21例,有过1~2次自然流产史的8例,有人工流产史的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病史、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1)有停经史,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确定为宫内妊娠且与停经月份相符。(2)有阴道少量出血,或有下腹痛,腰背酸痛。(3)无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糖尿病等内分泌异常,无慢性肝肾疾病、消耗性疾病、严重贫血、血栓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4)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5)TORCH优生四项(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病毒)检查均为阴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给予心理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信心增强。治疗组给予益肾安胎汤(组方:菟丝子颗粒剂0.5 g/10 g/袋,续断颗粒剂2.0 g/10 g/袋,杜仲颗粒剂1.0 g/10 g/袋,烫狗脊颗粒剂1.0 g/10 g/袋,山药颗粒剂0.5 g/10 g/袋,生莲房颗粒剂0.5 g/10 g/袋,鹿角颗粒剂0.5 g/3 g/袋×2,仙鹤草颗粒剂1.0 g/15 g/袋,桑寄生颗粒剂1.0 g/10 g/袋,仙茅颗粒剂0.5 g/10 g/袋。上方1剂/d,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联合黄体酮胶丸(100 mg×12片/盒,

1片/次,2次/d,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治疗2个疗程(7 d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用黄体酮胶丸。观察治疗2个疗程(7 d为一疗程)后两组患者的腹痛、腰背酸痛情况;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有无妊娠物排出;血β-hCG和孕酮的指标变化;B超孕囊发育成长情况,孕囊形态、位置、有无胚芽、有无胎心搏动等;用药后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如在观察期间出血增多且多于月经量,腹痛加剧,有妊娠物排出,或B超提示胎儿停止发育等随时行清宫手术。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大小与孕周相符,胚胎发育正常,连续测定血β-hCG的水平,其值每天增长速度达标。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超检查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胚胎发育正常,连续测定血β-hCG的水平,其值每天增长速度达标。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或加重,甚至流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5/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3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先兆流产的病因很多,染色体异常是流产的主要原因,其次还有母体全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异常、严重营养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环境中不良因素、生殖器官异常、创伤等。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上重视心理疏导,使患者情绪安定,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同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益肾安胎汤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黄体酮胶丸为微粉黄体酮的口服制剂,其中黄体酮的化学结构与人体卵巢分泌的黄体酮相同,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是维持妊娠所必须的因素,具有保证胚胎发育、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降低子宫紧张度、维持妊娠等作用。外源性黄体酮主要通过补充因先兆流产时绒毛出血、结构变化、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减少而发生的内源性孕酮水平降低,降低子宫的激惹性[3]。先兆流产在中医上为胎漏、胎动不安,益肾安胎汤中桑寄生、菟丝子、续断、杜仲补肾益精安胎[4]。全方共奏补肾健脾养血,固冲安胎之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可使孕妇安全健康地度过危险期。

总之,益肾安胎汤联合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比单纯使用黄体酮胶丸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万娜.当归对先兆流产大鼠模型流产率及血清β-HCG、血浆TXB2含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1,24(11):32-34.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7.

上一篇: 实习教学论文 下一篇: 半年单位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