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0 03:44: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口腔医生接诊量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R181.3+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c)-123-03
A control study on the basic status of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s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aoyang District of Beijing
SHANGGUAN Suoyi, SHI Peng, LIU Jing, ZHAO Ji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tatus of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s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aoyang District and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in stomatological prevention.Methods: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and its medical staff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aoyang District were studied by questionnaire. The differences of number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able,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practitioners, working lifetime, professional title, earning, daily received patient number and emphasized major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the second order and second above hospitals were compared. Results:①The numbers of practitioners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able of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s in the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econd order and second order above hospitals(P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s; Stomatological department; Oral disease prevention
口腔疾病的预防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民族的未来,而口腔预防工作的开展与各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情况及医务人员的素质紧密相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北京市朝阳区口腔病防治工作的具体情况,促进朝阳区口腔预防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决定对朝阳区医疗机构进行系统调查,以了解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及其医务人员的基本状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口腔科及其医务人员,共调查70家医疗机构300名医务人员。
1.2方法
于2007年12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共寄出70份调查表,每份调查表设计了口腔科可正常使用的综合治疗台数量、医生学历、职称、从事口腔工作的工作年限、人均日接诊患者人数、侧重专业及医护比例等问题,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百分比的方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医院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回64份调查表,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份,占44%;民营及企业医院21份,占33%;三级医院9份,占14%;二级医院6份,占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平均为3.1人(87/28),而二级及以上医院口腔科医生平均为9.3人(333/3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医院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数量平均为2.7台(75/28),而二级及以上医院口腔科综合治疗台数量平均为4.3台(273/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平均人数及综合治疗台平均数量明显低于二级及以上医院口腔科。详见表1。
表1 各医疗机构口腔科人员基本状况及综合治疗台数量调查
2.2 人员情况
共收到医生信息反馈268份,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6份,占25%;三级医院119份,占44%;二级医院33份,占12%;民营及企业医院51份,占19%。
2.3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学历情况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院比较,大专学历人数较多(P
表2 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学历情况调查(例)
2.4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工作年限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院比较,医生工作年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5 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职称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院比较,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人数较多(P
2.6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人均日接诊患者人数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院比较,人均接诊5人以下人数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接诊5~10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数较多(P
表5 各医疗机构口腔科医生人均日接诊患者人数调查(家)
2.7各医疗机构口腔医生专业调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二级及以上医院比较,除从事修复的人数较多外(P0.05)。见表6。
表6 各医疗机构口腔医生专业调查(例)
2.8 本次调查的医护比例
本次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普遍缺乏,医护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1,二级医院为2.5∶1, 三级医院为2∶1,民企医院为1.7∶1。
3 讨论
鉴于口腔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口腔疾病的治疗费用对于国家和个人都构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口腔疾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口腔病防治的基本策略应该是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相结合。由于口腔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是口腔病预防的重要阵地,口腔疾病的防治结合必须在社区落实。口腔健康教育已被证明是一种在提高口腔卫生知识和改变卫生行为方面十分有效的方法[1],本次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人数及综合治疗台数量明显低于二级医院及以上医院口腔科,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基础薄弱,且硬件设施较差,如要开展口腔预防工作,需得到上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增加医生及综合治疗台数量。
从事口腔预防工作的人员素质决定今后口腔预防工作的健康走向[2],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是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3]。口腔科医生学历构成状况:本研究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学历较低,以大专及本科为主,而二级及以上医院学历普遍较高;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人数较多,中级技术职称人数较少。医生学历及职称偏低会影响口腔科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口腔预防工作的正常开展。故有必要在科室引进人才时,在学历及职称上严格把关。
从日接诊人数的比较可以看出,二级及以上医院临床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开展口腔预防工作难度较大,在时间及人员上难以保证。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任务相对较轻,且较少有教学科研任务,人员及综合治疗台数量基本上能够保证,故非常适合开展口腔预防工作,但要统筹规划,加强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
美国的牙医毕业考试合格后发给牙医执照,培养出来的牙医大都是全科医生,即口内、修复及口外样样能干,这对个体行医的牙科医生来讲是非常必要的,独立开业后每年还要参加一些学术活动,进行专业培训,还要定期到社区为那些低收入的人士提供免费的牙科服务,并同时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宣教工作[4]。在美国,牙科医生在私人牙科小诊所服务的人数和在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服务的人数比为8∶2[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在工作年限上与二级以上医院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所从事的口腔专业类别较其他医院更广,提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在处理口腔科各专业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工作经验上并不亚于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生,这些都为做好全方位的口腔预防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医疗手段从“单纯治疗型模式”转为“综合预防保健型模式”,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心亦从“医疗”转向“预防”,大力发展“自我保健医学”。因此,作为建立在口腔自我保健基础上的预防口腔医学的服务则必须要从“以患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人为中心”,从“个体为中心”转向“群体为中心”。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基础要“以医院为基础”转为“以社区为基础”,“以医疗卫生部门为基础”转为“以全社会协调参与为基础”。这种转变是与医疗卫生工作中心的转移相一致的。其中以社区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上述的战略转变,医生的职能必须要发生相应的转变[6]。
本次调查显示口腔科护理人员普遍缺乏,医护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1,二级医院为2.5∶1, 三级医院为2∶1,民企医院为1.7∶1。由此可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严重缺乏,因此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护理人员比例,对口腔预防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希望能够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参考文献]
[1]Wang HY, Pertersen PE, Bian JY, et al. The second national survey of oral health status of children and adults in China [J].Intenational Dental Jounral,2002,52(4):283-290.
[2]沈家平,吴有农.论口腔预防保健的职业道德[J].广东牙病防治,2002,10(4):274-275.
[3]李奉华,彭解英,贺达仁. 重视社区卫生服务是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的方向[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3):935-936.
[4]程敏.感受不同的牙科[J].广东牙病防治,2002,10(4):272-273.
[5]于秦曦,张震康.社区口腔诊所开设和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口腔方面的健康和审美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在医学技术以及口腔修复治疗技术逐渐完善的同时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现阶段口腔修复的患者主要的问题是牙齿缺失和牙列不齐等几个方面,但值得注意的影响患者的不仅是生理功能,已经扩展到心理精神方面。具体来说在面对不同口腔问题患者会出现焦虑和自卑等情况,因此研究口腔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工作需要从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入手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对口腔修复进行了研究。
1 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焦虑与抑郁情绪
可以说在口腔修复患者当中焦虑的情绪是最为常见的,其主要原因包含着两个方面:其一是外界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是在别人的歧视下而造成的。其二是自身压力,由于口腔的牙齿问题影响到外貌的美观、发音已经咀嚼能力等。最终导致口腔修复患者在心理方面可能出现孤僻、情绪低落、焦虑以及抑郁等情况。总之,牙齿不齐或者缺牙患者与同龄人的心理状况相比较来看缺少的是自信。在严重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导致沉默寡言以及交流受限等,最终由于抵抗不了多方面的压力而发生自闭现象。
1.2 恐惧心理
除了焦虑与抑郁的情绪外,还有可能产生恐惧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对于口腔修复技术以及医疗环境十分的陌生,害怕在修复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或者疼痛的现象。当然除了恐惧心理外,有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固执心理,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修复强制性要求医生制定不合理的修复方式,进而令医生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1.3 悲观与顾虑心理
很多口腔修复患者由于在之前的修复过程中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痛苦,那么对于口腔修复产生了一定的阴影,因此难免会产生一些悲观的心理。此外,很多患者认为在口腔修复以后就会很快和正常人一样进行日常生活,但是修复之后很大程度的一部分人都表示没有想象的好。特别是在义齿在牙托部分贴在上腭或牙槽脊上的异物感让患者很不舒服,特别是在发音、咀嚼的过程中极为难受,进而导致口腔修复患者出现悲观的情绪,同时对义齿失去信心,经常考虑这种问题到底能不能解决。
1.4 急躁心理
由于口腔修复的过程是漫长也复杂的,因此在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急躁的心理。同时,一般情况下患者都希望能够专业能力强的医生对自己进行治疗,并且希望能够治疗一步到位,但遇到特殊情况难免需要多次治疗,这也是造成口腔修复患者的急躁。
2 口腔修复的心理护理措施
当前口腔修复的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有接诊时、修复过程以及修复后三个阶段。
2.1 接诊时的心理护理措施
患者在需要对口腔进行修复之前首先由护士接待,因而护士应该用负责、认真以及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患者,积极对患者的病情询问后安排就诊,在患者询问时应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口腔修复的重要性、口腔内义齿的优缺点进行讲解。在接诊中对患者情绪稳定的同时,尽可能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达到逐步减轻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目标。
2.2 修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措施
护士在对患者接诊后,在修复之前需要医生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治疗。耐心向患者介绍口腔修复中的方式、疗程以及特点等内容。在修复前向患者阐述后期可能遇到的症状,只要患者积极配合这些不适都是可以避免的。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医生与护士的配合,护士通过说服、示范的方式让患者达到医生的要求,顺利完成对患者的治疗。
2.3 修复后的心理护理
护士是患者口腔修复后心理护理的重要角色,在修复后需要护士耐心的向患者介绍义齿的配戴方式、后期注意事项。在患者不恰当的配戴而产生的不适,护士一定要用耐心负责的态度向患者解释,重点放在真牙与假牙区别方面来解释。并劝告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配戴。遇到不适情况一定要及时来医院就诊。最后,需要患者掌握义齿正确配戴的方式以及口腔日常护理方式。
3 提升护理效果的建议
3.1 提高医生本身素质。
医生的能力对于口腔修复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给患者一个轻松、舒适的就医环境。在治疗时要用良好的医德医风面对患者,让患者对治疗产生信息,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
3.2 尽量尊重患者意愿
患者往往都会出现急躁、焦虑的状况,对于自身的情况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治疗,从医生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将修复方案与患者进行沟通,尽量在满足患者意见的同时互相尊重,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后期治疗时双方都满意。
3.3 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合理的口腔修复方案对于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医生需要从患者的身体状况、口腔状况、心理状况以及经济状况综合分析后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且应当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治疗过程及修复后使用的细节,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疑虑,让患者放心治疗。
总结
总之,在对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其性别、年龄以及经济状况等都是影响其自身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状态必然会对口腔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等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假如不能够处理好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就会导致修复效果差等情况出现。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对口腔修复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进而达到口腔快速修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健.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应用[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口腔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口腔医学生的塑型、发展以及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关注口腔疾病与医疗技术本身转向注重口腔治疗的品质与舒适。因此,在口腔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把加强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夯实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实现现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并予以高度重视。
1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一种修养或能力,即做人的境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在特定的教育引导之下,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口腔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多在椅旁完成,医生独立性强、医患交流直接。口腔实习生刚刚结束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开始接诊患者,既有对初入行业的新奇感、激动感,又有对诊治不确定的紧张感、不安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一“牙”障目,不见全身,忽视患者的切身感受。而口腔诊治过程中的环境、气味、声音、冰冷的检查器械等等因素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牙科焦虑或者牙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2],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又面临诸多医疗风险[3]。这种医生的“新”、风险的“高”和疾病的“痛”、患者的“怕”相互矛盾,制约了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疾病的康复。因此,作为教员,我们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要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强调学生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对患者的烦躁和不安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尽可能缩短诊疗时程,实现诊疗全程医患的和谐相处。医学生在口腔诊疗服务中如果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患者能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爱,情感上既得到满足,心理上也找到依赖,在这样的基础上会更加积极配合接诊医生的治疗,从而增强疗效,增加医患关系和谐。因此,提高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口腔医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将良好的爱伤观念和精湛的医术渗透在诊疗全程中,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与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
2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利己行为、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导致人们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及人文关怀冷漠[4]。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的医学教育情况相似,尤其在临床实习阶段,更强调学生的医学技能培训,与此同时人文素质的培养却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口腔临床实习中缺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如《卫生法概要》《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大多设置在基础课期间,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教员专业多为人文社科类,自己缺少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的切身经验。在后期的口腔医学理论课程中,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被中断,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出现脱节,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相比而言,患者的社会需求、心理状态等问题较少涉及。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临床操作技能,相应的医学人文教育更是罕见,几乎没有人文素质提升的实践课程,使得他们缺少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养。学生只是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与患者有接触和沟通,但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因素存在差异,加之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医患交流沟通方面出现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其人文素质和职业情感得不到良好提升的同时,也会对医患关系的建立以及医疗秩序的维护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2口腔医学生对人文方面素质培养的理解欠缺。
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学习重心开始从理论向实践、由模拟向实操转变。他们知道自己临床能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次次的诊治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急于独立接诊、急于掌握技术,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理解和实践。有的学生以为只要将疾病治愈就是有能力,有的学生以为自己衣着得体和注意职业形象就是对患者尊重,还有的学生以为对患者礼貌客气就是关怀,这些理解都不够全面。口腔疾病已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且加上在治疗过程中的环境、声音和气味,易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严重者能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紊乱。口腔医学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口腔,忽视了其他部位,而且在对患者实施检查时,部分学生牵拉力量过大或反复叩诊等等不规范操作细节,无形中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的满意度较低。人文精神理解的欠缺和偏颇导致部分口腔医学生甚至冷漠、程式化的对待患者,让患者对口腔医生的素质产生了质疑[5]。
2.3口腔医学教育者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他们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成为许多教师的教学重点,而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决患者心理需求、实现人格尊重却被不同程度忽视。有的教师还担负有科研和工作量任务,并且面临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种种困境[6],繁杂的工作使得他们仅仅对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基础道德底线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爱伤观念和整体观念、尊重和敬畏生命等人文素质。这种带教教师重视程度的不足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医学生带着“阿喀琉斯之踵”似的人文素质缺陷进入职业生涯,让人惋惜。
3加强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人文素质作为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医疗领域和社会的关注。如果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缺失人文素质教育将严重影响未来个人的发展以及口腔医生群体整体素质。而在这一阶段通过有效的举措,有针对性的加强实习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融入到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去伴随其行医终身。
3.1转变现有口腔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应该贯穿教育始终。人文素质教育也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接诊时注意礼貌和给予患者情感顾及,而是要教育他们理解真正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求实、向善、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7]。首先,要引领学生接诊时注重自身形象、着装、语调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体现专业与素质、知识与修养、医术与医德、科学与医术的结合,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询问病史环节,指导学生要面带微笑、话语亲切,尽量采用开放式询问来掌握病史等。在医患沟通环节,利用病情告知、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等交流机会,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时恰当并且详实交代病情、科学的评估疾病预后或风险、利用语言技巧规避化解矛盾[8-9]。在治疗过程中,关心的语言、必要的搀扶、在腿上盖上毛巾毯、擦去患者脸上的水迹、血迹等,这些细节都折射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治疗结束后及时随访,耐心解释病情和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备受尊重和呵护,从而更能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馨。
3.2优化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培训
许多学者已经提出口腔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入人文素质教育[10-11],但这些作为岗前训练的主要内容加以学习和训练也非常必要[12]。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为例,在实习学生入科初期先给他们介绍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便于后期更好的融入环境。我们还会要求所有实习学生参加聆听医院“每周一小时”活动邀请的临床教授或人文社科类专家讲解《医患沟通技巧》《医师法》《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科室还开设《接诊的艺术》《口腔科病人的管理》等讲座,帮助学生强化医学伦理观念、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13]。此外,通过组织实习生参加“爱牙日”义务宣教、进入幼儿园及社区为小朋友们涂氟等志愿活动,来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的情感;通过医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拟就医等方法训练学生怎样有效进行交流,怎样表达和给予关怀,从而使学生把人生观教育、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与人文关怀情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4]。
3.3加强口腔实习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礼记·文王世子》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一线临床带教教师的人文医学素质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口腔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上,“德才兼备、医德为先”要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同时,要组织教师定期人文素质培训、参加基层和社区义诊、参与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6,10]。此外,在口腔医学的实习带教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摩自己是如何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整个诊疗过程中,通过以身作则、榜样表率的行为带动感染学生,并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践,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3.4完善口腔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1 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口腔教学基本上包括三个部分:理论授课、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理论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和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对此如何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治疗方法。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对疾病本身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对该类疾病的诊疗过程有比较清晰的思路。那么,一旦到临床实习阶段,不至于面对患者无所适从或者偏离实际太远。
在实验教学阶段,学生基本都是在仿真模型或离体牙上操作。示范及操作的灵活性和随意性较实际患牙要容易,学生对一些操作步骤的领悟更直接,记忆也会更深刻。所以,老师在此阶段认真严谨的教学以及对学生操作过程的严格要求、把关是学生良好过渡到临床实习的极其重要的一环。没有实验操作的严格训练,那么到临床实际操作阶段,学生势必会出现怯于动手、动手之后接受缓慢、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收效甚微,达不到实习要求。所以,负责实验教学的老师有必要要求学生在实验室能够规范化地完成一系列操作步骤并能深喑每一操作过程的原理。这一过程相当于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热身阶段。有过初步的接触后,动起手来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学生在临床实习时因为没有经历而迟迟不敢动手,影响教学进度,也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培养。
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不同医院可能有不同的带教模式。具体到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是病人多医生少。带教老师必须完成临床任务。出现的问题是:老师都忙于处理病人,顾及学生的机会就少。在此情况下,为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要求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扎实过硬;同时学生进入诊室时先有一段时间的观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及时熟悉老师的诊疗过程并适当协助老师做一些辅操作,同时完成病历的书写并书写达标。初接诊时选择诊疗相对较简单的病例予以操作,并监督其完成诊疗过程,此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规范其操作手法。基本操作规范后让学生自主接诊患者,但要求其每次操作前必须向老师请示,老师复查诊断正确、治疗方案合理后方可进行处理。这样,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很好。当然,如果能有更合理的措施保障老师专职带教,那么实习效果将会提高更快。
2 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习效果上有区别
在带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届的学生以及同届不同班的学生或者同班的不同学生,其临床实习能力均有差别。人们常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从历届实习情况来看,如果某届学生理论成绩普遍较好的话,其临床动手能力、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以及考研成绩均很突出。而对于同届不同班的学生来说,也有同样的结果:好的班级学生操作能力普遍都较强。这说明教学和学风明显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实习能力。当然,学生自身的差异也有存在,但非主要因素,而且任何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质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实习阶段突飞猛进,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过渡。
3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学生如何能更好更快的进入临床扮演起医生的角色,更灵活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认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非常熟悉并充分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教材上的每个章节都是专家们的经验之谈并经过充分验证的,非常经典。对学生来讲很具有借鉴性。
(2)初进诊室时,自己首先要对整个接诊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观摩期间要对老师所接诊的每个病人的病史、诊疗过程熟悉,并时时将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理论课的讲述相联系并进行批判性比较,找出差异及时理解。带着思考问老师、查书本,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迅速将理论和临床有机的结合,提升他们从学生到医生的跨越。
(3)接诊过程中要做到胆大心细,切记不懂装懂一意孤行。临床实习是一个实践过程,面对的是真实的患者。本身患者对实习生和年轻医生就有排斥心理,动作稍不规范或问诊杂乱无章、没有条理不能让患者满意很容易被拒绝。如果说在诊治过程中再出现失误那么对患者无法交代对自己更是自信心的打击。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切勿盲目。对自己不确定、不熟悉的病例,一定要及时请教老师。任何所谓的面子或是突发其想都是不允许的。
(4)每实习一段时间后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复习一遍。这样,将有助于对过去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同时对自己的临床实习又会起到促进作用。
(5)经常和老师、同学讨论病例,交流自己的实习心得,互相取长补短,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6)良好的医德是做人的根本。和蔼可亲的言语、自信诚实的交流以及发自内心的对患者真诚的关怀是和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2]。
在实习期间很多同学忙于找工作和考研,多少会对实习有所耽误[3]。但是,我们相信一个人如能对自己的前途整体上有个良好的规划的话,他一定会非常重视临床实习过程。俗话说:“过了那个村就没有那个店”。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初涉职场的阶段是人生最艰难也最需要人引导的阶段。作为医学生更要清楚医学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实习阶段有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培养,同学们应该好好把握,不要浪费这难得的学习时机。
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临床实习过程是一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还需要学生努力的学习。毕竟,这一过程在作为医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希望同学们珍惜。
参考文献
随着人口结构继续向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社区医生也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行动不便,全身病情复杂的病人,牙医不再仅仅是为行动方便的、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看牙病,更是为更多的患者解决口腔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口腔科医生也要首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排除患者性命攸关的问题,再考虑治疗口腔疾病。年轻医生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医疗的安全。综合性医院的口腔门诊,存在大量的全身病情复杂的患者,住院医师们能有机会对此类问题见多识广,迅速增长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以后的行医安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口腔科门诊的分科轮转中,包括在牙体、牙周、颌面外科及修复科等等的轮转中,住院医师接诊了大量的门诊患者,在每天高强度的诊断治疗中,熟练和提高临床技能,做到常见病练速度,疑难病练诊断,从而全面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口腔医学中的正畸专业,由于病例的治疗周期过长,在国内是除正畸专业研究生以外的其他口腔医学生几乎不参加实习的科室,但正畸是口腔医生为患者制定口腔综合治疗计划时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正畸专业已成为大多数口腔全科医生的临床能力的短板。为此,我们安排住院医师在口腔正畸科一定时间的轮转,让他们对正畸有直观的认识,积累临床经验,为日后的“口腔综合治疗计划”开扩思路,使之更为科学。教师专业选择我基地在口腔医学的各个专业为住院医师选择了从事临床工作十年以上、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的临床带教教师,几位教师不仅擅长自己本专业的二级学科,而且在口腔医学的其它二级学科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是能力较为全面的口腔全科医师,这样就避免了因教师在专业水平的欠缺而影响对住院医师的通科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住院医师把各专业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对待疾病高屋建瓴,诊断、鉴别诊断的水平和临床综合思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分科训练中,我们向住院医师强调要诊断明确,提出“寻找主诉牙”的理念。患者的口腔中往往会存在多个牙齿有问题,症状最突出的牙齿也不一定就是引起疼痛的病原牙,向住院医师强调要在复杂口腔疾病的乱麻中梳理出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然后再择期系统治疗其它病患牙。在为患者制定口腔综合治疗计划的同时,我们向住院医师强调不仅要全面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全部口腔疾患,更要结合患者的全身基础病的情况,按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为患者制定出治疗的先后次序,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可靠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将疾病的治疗及三级预防理念渗入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临床操作能力训练的标准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治疗过程以临床操作为主,因此对医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某种程度上,口腔科医生既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又是高强度高精细度的体力劳动者。我们对于基地的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训练是以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纲领,要求住院医师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差错发生。住院医师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处理大量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技能日趋娴熟,并向着精湛的目标迈进。定期专题讲课,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室定期为住院医师组织专题讲课,由基地内专家和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内容涉及学科前沿,新技术新疗法,精细解读临床某些操作的细节等。带教老师尽可能地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少走弯路,尽早建立学习型职业生涯模式。另一方面,基地也安排年轻的住院医师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讲课或病例汇报,并鼓励他们开展课间讨论。住院医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理论知识,自觉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受到极大激发,严谨的学风也日渐形成。对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住院医师在成长过程中,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与临床技能的训练具有同样的重要性[4]。
在轮转中,我们引导住院医师以临床型科研课题为探路石,学习如何查阅文献,摸索着撰写论文,并提高科研意识和对课题的敏感性,把科研思路当成思维习惯,时时刻刻贯彻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对临床病例日积月累的总结,住院医师们开始撰写论文并积极投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将会对他们的科研生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医德医风、工作作风的培养“以人为本,爱伤护伤”是我们主要倡导的医生职业道德标准。工作中要求住院医师尽量按无痛原则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对于有心理健康缺陷的患者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使住院医师能够理解责任心和爱心是医疗工作者的第一必备素质。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医生,我们要求住院医师在工作中逐渐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负责、自律的良好品质,和谐的同事关系,优秀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提出:住院医师应从点滴做起,向着大师方向努力。住院医师只有在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对住院医师法制观念的培养医患关系紧张是目前社会难以解决的难题,依法行医是保护医生和患者双方利益的基础。医院每年末召集住院医师大会,对当年诊疗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讲解;口腔科基地每年举行多次小讲课,对住院医师进行口腔医疗纠纷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住院医师不断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执业,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考核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轮转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阶段考核均由教育处统一安排,对住院医师的培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此外,针对口腔医学以临床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套适合住院医师每天使用的考核表,详细规定了每项操作所应该花费的时间,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并要求住院医师对每个患者的操作进行如实填写。这样坚持下来住院医师就能总结自己每阶段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效率,发现自己的进步就是从点滴积累而来,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认同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中我们要求住院医师治疗主诉牙同时为患者制定“全口综合治疗计划”,在完成对主诉牙的治疗后,通过复诊预约,为患者陆续治疗口腔中其它牙齿、牙周等疾患,从而完成对患者全部口腔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现阶段我国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基本还处在为患者治疗主诉牙的阶段,绝大部分牙医还不能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口腔治疗,更谈不上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国口腔医生数量少,临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牙医综合治疗理念尚未建立。我们认为,未来的口腔医生应该是患者所有急迫和不急迫的口腔疾患的守护神,通过“全口综合治疗计划”的实施,医生做到治疗、预防双管齐下,进而改变患者的就医模式,将牙病的三级预防不再停留在口头上,从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卫生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口腔全科医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口腔医生,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作者:李菁 杨瑛 潘丽恩 黄晓峰 张方明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儿童牙科畏惧症(D)是指在儿童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本文通过对68名儿童口腔科患者D的调查研究旨在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对其防治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1年6~1月收治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68例年龄~1岁其中男9例女1例。疾患均为下颌乳磨牙中龋无自发痛。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智力发育障碍者。
研究方法:治疗前采取问卷式调查对患儿情况进行填表登记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牙科不良治疗经历、口腔卫生状况、儿童本身气质类型和父母对治疗的态度。口腔卫生状况由经治医生根据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评定儿童气质类型和父母态度由同一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主观判定。治疗后由诊治医生采用以体征为依据的Venham六级分类法进行评价。评分1级以上视为D患者。
应用P1.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检验进行比较P
结果
68例就诊患儿中D患儿558例发生率8.6。不同性别患儿之间D发生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5)学龄前组(~6岁)和学龄组(7~1岁)D发生率分别为8657和776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者D发生率79较差865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在儿童口腔疾病诊治过程中所出现的忧虑、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哭闹甚至拒绝治疗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而就诊率却不及1其中就诊合作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调查中我院儿童牙科患者D发生率86与其他调查基本一致。其中大多数1~级的可合作型(65)需强制措施完成治疗的~5级166。性格因素与精神状态也是D发生率不同的因素之一。过于敏感的人对痛刺激能产生强烈的反应而意志坚强情绪乐观的人更能忍受疼痛就很少发生D。正如本调查显示开朗活泼的儿童比内向胆怯者更容易接受口腔治疗。
本调查还显示患儿口腔卫生状况、有无不良牙科经历、患儿父母对待治疗的态度均可影响D的发生实际上这三方面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口腔卫生情况较好的患儿家长多数有很强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且具有良好的家教不溺爱使儿童有一定的自制力更容易与医护人员交流沟通。相反家长若不重视口腔保健对乳牙的治疗不认可孩子易患口腔疾病甚至不积极治疗就诊时病情往往较严重这样易引起治疗时疼痛造成不良牙科经历也就容易发生D恶性循环最终损害儿童口腔健康。所以口腔卫生情况好、没有不良牙科经历而且家长治疗态度积极主动的患儿D发生率较低。
患儿的心理干预及行为管理是有效预防D的手段。很多人认为儿科医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耐心其实不然儿童口腔科的接诊技巧才是获得治疗成功的关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笔者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医生缺乏接诊技巧不能取得患儿信任合作是导致大量患儿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儿童口腔科医生应主动研究心理学并根据儿童心理、情感和思维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消除其恐惧心理并获得儿童治疗合作。
参考文献
接诊的值班医师恰巧是介入科专业医生,经过简单的询问检查,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初步判断王女士病情非同一般,是死亡率极高的支气管动脉破裂,需要立刻进行支气管动脉肺栓塞术以控制出血。
医院立刻为王女士启动急诊绿色通道,紧急将她送往介入科血管造影(DSA)手术室。通过造影发现,王女士肺部有四根血管已经破裂,需要立刻进行止血包扎。如果是在没有介入科的医院,则需要进行紧急开胸手术探查出血点,并对血管进行封堵包扎,危险性和手术难度可想而知。而通过血管造影介入手术,风险大大降低。介入科主刀医生立即给王女士进行介入治疗,对王女士的左侧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在影像科动脉造影的监控下,小心翼翼地将左、右两支气管动脉进行了止血封堵。然后置换导管,再次进入右锁骨下动脉内进行止血封堵。经过造影复查,出血点封堵成功,患者的大咯血被止住,安然回到了普通病房。
对王女士大咯血的抢救成功,显示了介入影像科高超的技术和实力。但医生指出,王女士如果不注意日常生活的种种预防和保护,病情有再次复发的可能。有过咯血史的病人应当十分注意避免生活中的小感冒、咳嗽,因为严重一点的肺部感染等都可能造成再次咯血。呼吸道疾病一般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有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部分肺炎,以及肺部血管畸形。
医生介绍的预防咯血7要素。
1.预防感冒。外出时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服,防止受寒感冒。
2.注意饮食,饮食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首选。
3.“管理空气”。房间经常通风,保持适宜温度(一般18℃~25℃)和湿度(一般40%~70%)。
4.锻炼身体。要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1在牙周科已实习近八个星期了,在这段时间里自己真正接触到了临床实际中的牙周治疗,收获很多。
从临床技能来说,基本掌握了牙周局部检查及记录,洁治,喷砂等操作。龈下刮治也实践了几例,为今后打下底子,对常用刮治器的使用及其基本特征有了更深的认识。刮治时找好支点使用及正确的用力方法很关键。作为助手有幸观摩了五六例牙周手术,包括牙龈瘤的切除,侧向转位瓣,冠延长术及翻瓣术,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牙周手术的流程,所用器械(印记镊骨挫骨膜分离器)和常用的缝合方法(8字缝合,褥式缝合,悬吊缝合及间断缝合)。通过观察和一些实践进一步理解了根管治疗术,牙体充填的过程及其要点。另外,也学会了处理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通过x线片得到某些诊断点,如根尖区的阴影提示根尖周疾病,牙根根管全长增宽提示牙根纵裂,通过牙槽骨吸收情况初步确定其病变程度。
在临床思维方面,书写病历时老师要求我们列出治疗计划,这是一个训练实习生理解系统治疗的很好的方法。在治疗牙周病病人时,始终记得清除细菌的重要,洁治一周后复查,探诊发现深袋,再用刮治,必要时置派力奥等缓释剂,这些治疗方法都以除菌消炎为核心。这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控制菌斑的重要性。在检查病人时要仔细,不能被表象所迷惑,以为牙石不多就错误的认为其没有牙周病,曾接手一个主动要求洁牙的病人,初步认为口腔卫生状况良好,而在洁治过程中发现下前牙及6的邻面有异常(出血多超声头可深入龈下5-6mm),遂建议患者拍曲面,最终影像怀疑为侵袭性牙周炎。这个病例我一直谨记。老师还教导了一些细节上的的东西,如上药前为保证药效局部要擦干,洁治时主要靠的是超声的空穴声流效应,不应过快移动洁治头,实践中要认真做到无菌,对医患双方都是保护。
另外,接诊时努力做到倾听病人主诉发病过程及要求,态度诚恳,使病人信任自己,接纳自己,不能确定的地方请教老师,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以上简要谈了些自己的实习体会,就我自身而言,日后工作中会很重视牙周健康,因为它是很多牙科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总的来说,很感激这段宝贵的实践,学习过程,感谢老师们的指导教诲。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2时间稍纵即逝,转眼已是四月,实习快接近尾声。回顾这一路走来,心里满满丰收的喜悦,每天都在进步中,日子过得安静又实在。想起刚来时候的自己,带着对实习生活美好憧憬和期待来到实习医院,心中怀揣着满满的激情;不觉十个月都快结束,收获颇丰,下面我对自己的实习生活做个总结。
在这充实而辛苦的十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发现自己懂的专业知识是如此之少,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在今后工作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巩固已学的知识,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科医生。
想起自己从实习室在仿头模上练习一下子过渡到在病人口中操作,从一名医学生一下子成为坐在病人面前的口腔科医生,刚开始有些兴奋,又有些忐忑不安,还记得第一次接诊病人时的紧张,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病人感谢时的欣慰感觉,还有出现错误时的挫败感,这些都是我人生的宝贵经验,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在进入口腔科的第一周,带教老师就带我对口腔的一些器材设备及操作工具和材料进行了解和熟悉,记得刚开始接触这些东西,心情总是格外的激动和欢喜,对这些设备总是不停的观察。然后才开始实习工作,开始的几天带教老师也没有让我动手工作,只是让我在旁边学习,做助手调材料等,有什么不懂的就向他请教,他每次都会帮助我讲解,闲下来的时候还会跟我讲一些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技巧,慢慢的我对工作上的流程也熟悉了,对动手工作也有信心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也开始动手实践工作。开始的时候最经常就是帮小朋友们拔乳牙,每逢周六周日就超多小朋友过来门诊拔乳牙,我认为,拔乳牙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很多时候小朋友们都是扭扭捏捏的不让拔,后来哄了好久他们才张开口让我们动手。接下来较经常做的就是洁治,医生们都不爱洁牙,老是推来推去的,我觉得洁牙对我们这种刚上临床实习的准医生来说这是的机会,因为可以掌握到基本东西,对以后操作上也有很大帮助,但是同时也要改变一下我们观点,洁牙不难,但要基本上洁净牙齿就难,所以我们洁治的时候就要细心认真,要给病人的服务,让他们放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对一些口腔常见疾病的治疗在我的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也一一上手。
在我实习的十个月时间里,我所接诊的病人中的大多数都是十分配合的,我对他们认真服务,态度热情而诚恳。我觉得自己治疗完一个病人,就像是完成一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过程有可能很漫长很耗费时间和心思,但是最后看着做出来的成品,自己心里却体会到了的喜悦。当看到患者治疗结束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时,当患者对我的服务给予中肯的评价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伴随着的还有沉重的责任感。
实习期间,我除了在门诊接诊一些口腔常见病例外,我还会跟着口腔外科的老师们上手术室做助手学习一些口腔外科的常见疾病的手术(如:上、下颌骨骨折,囊肿,外伤清创等),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是熟悉门诊常见病例,我们还要接触一些的特殊病例,这样,我们以后遇上了也知道应该如何处理。
在实习的时候,我们应该多看、多问、多记、多做。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在学校都学到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到临床上要多看。各种病例、症状、体征、鉴别诊断,有些和书本上可能还有些不一样,口腔科医生不仅是学习口腔这个范畴,因为一个人不光患有口腔疾病,其全身还可能有其他疾病,有些和口腔疾病是相互联系的,要有一个整体观念,所以在实习中应该认真的观察和学习。所以想要学到的东西,那么就只有自己动手实践,这样自己才会印象深刻,而且工作时也会有很大的把握和信心。毕竟经验都是慢慢的积累而来,工作时,宁愿慢一点,不怕反复,足够耐心,把病例做好,完成以后自己总结一下,还有哪些做的不满意的地方,下次改进措施,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工作经验才会不断的提高。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3五年的大学生活,造就了我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性格,抱着“以学为本”的宗旨,我努力从各方面来完美自己,不仅系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知识,注重外语和计算机的学习,也从政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提高自身修养。我深信,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市场的不断冲击,折射出社会需求的更是一种复合性人才。
大学五年中,我时刻鞭策自己求知、求实、求同,在各方面完善自己——这也正是我的人生准则。多年的求学生涯让我收获了一份自信和积极的人生。忆往昔,吃苦使坚毅、奋斗使我完善、岁月使我成熟。五年的校园生活磨砺了我坚强和豁达的心灵。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将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初出茅庐,一定有很多稚嫩和不足之处,但我自信、乐观、积极进娶工作踏实。如果有幸能在贵医院工作,我将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团队合作的精神对待同事,以乐观坦诚的态度对待生活。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4一年的住院总工作结束了,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总住院医师不仅是科室的一个重要职位,是联系本科室和其他科室的一个有用的桥梁,同时更是一种荣誉,各科室住院总的辛勤劳动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更赢得了病人的信任,这是一个医生最大的荣誉。另外,住院总工作可以提高自身素质。例如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科室及机关的关系;相关科室关系;科室领导与普通医师关系;床位医生与教授的关系;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住院总工作还教会我去尊重别人,注意聆听,有效沟通。在处理急诊病人及突发事件中的沉着冷静,敢于承担,综合分析,及时汇报。能力这些都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在读书中难以得到的,感谢这个职位,两年住院总,我无怨无悔。
一年来,本人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没有因私请过一天假,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口腔科的各项工作中去。协助科主任完成病房的业务管理及日常规章制度的监督实施;协助病房三位教授完成各项手术;及时处理院内会诊,每有急会诊或值班医生报告病房急症,我总是冲在临床第一线,辛勤的劳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成绩的取得是医疗质量管理科和口腔科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没有领导的信任不可能很好的开展工作,没有领导的信任也不会有锻炼的机会。本届总住院医师工作结束后,我将到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门诊工作,主要职责是口腔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包括拔牙及牙槽外科中小手术等。我一定不辜负领导希望,把从事住院总工作中所取得的本领应用于新的工作岗位中去,把临床工作做得更细、更具体,更好地为科室服务,为病人服务。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520_年在忙忙碌碌和不知不觉中走过半年了,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口腔科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科室成员发扬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对过去五个月的工作做个总结,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请院领导及同志们给以指正。
一、人员情况
口腔科现有成员7人,大学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4人,在编7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见习医师1人,护士1名。
二、取得的成绩
口腔科就诊患者量与去年同期相仿,较好的完成了医院绩效管理的各项指标。20_年1月至5月业务收入为15.1万元,其原因与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业务学习,共同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管理,使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各项指标均达到医院绩效考核的标准,抗菌药物控制比例更是远远低于最高限数。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努力拓宽业务面,为口腔科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技术、新业务是科室发展的源泉,也是科室生存的根本所在。
三、工作经验
口腔科诊疗工作与其他科室有所不同,与患者的沟通是否有效成为患者选择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关键因素,只有经过与患者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很好的完成各种治疗项目,并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多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让患者感受到你是真正在为他着想的,即便个人业务技能水平不是很高,同样能在群众当中树立起好的口碑。
四、存在的问题
各成员团队意识相对薄弱,专业上的交流较少,主动学习的劲头不足,直接影响到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个别成员的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在诊疗操作中存在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个别成员在与患者沟通和服务态度以及工作效率上有待加强,成员对科室的归属感还需要大力培养。
五、今后工作思路
(一)加强科室内部管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范围,开展新项目,向服务要效益,向新技术要效益。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耐心细致与患者沟通。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口腔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让无牙颌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和满意的效果,心理学在修复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有所不同,老年病有其特点和需要特殊的医学照顾。如何为老年人进行全口义齿修复,越来越应该引起重视。心理干预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方面。笔者在临床上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使老年患者逐渐认识、了解全口义齿,最后完全掌握其使用方法,使全口义齿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1.病例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3年元月,共选择65岁以上老年患者,需全口义齿修复病例103例,其中男49例,女54例,进行分组,心理干预组70例,常规组33例。且均需进行全口义齿修复。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进行义齿修复,不与患者过多沟通。心理干预组在进行修复前后、复诊时向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修复知识心理治疗,耐心细致地介绍义齿的优缺点及使用注意事项。①修复前,在轻音乐的环境中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医患之间的拉家常式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另外由于很多患者对义齿的概念不清,对义齿的期望值过高,认为一旦镶上义齿后,进食、发音应立即恢复正常,且应十分舒适,而认识不到义齿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然后认真仔细介绍义齿的优缺点。②通过修复前的检查,及时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将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介绍。③初戴时,嘱患者义齿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给患者介绍,另外介绍义齿的维护和如何注意保持口腔卫生。④复诊时,在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修改的同时,应鼓励患者坚持戴牙,应让患者明白义齿发挥功能时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练习,最后完全能达到修复的目的,恢复口腔生理功能。
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均由同一医师接诊,同一技师制作义齿。
在这些过程中,应注意:医生的语言形象往往相当程度左右了患者的信任依赖度,也影响患者对义齿使用的信心。治疗成功不仅取决于操作的复杂性和医生的熟练程度,而且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态,除了对患者关心外,要善于因人而异地对待患者。
2.结果
两组患者经义齿戴用半年后进行随访,结果如表。两组在义齿适应时间方面,p
附表 两组患者适应时间、复诊次数和对医生的信任度比较
注:应用spss统计软件(Ver10.9, spss inc.),经秩和检验,二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1)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口年龄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和健康问题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生理和病理变化老说,机体功能大多减退,包括咀嚼功能和消化功能;组织呈退行性改变,肌肉松弛,下颌颏部皮肤下垂;65岁以上的老人,85左右有各种慢性疾患,5―10患有大脑功能紊乱。老年人的疼痛感觉、味觉和咀嚼能力等均有改变,听力、视力也减退;除此之外,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生理结构与心理均有增龄性变化,由于各人的背景不同,他们的经历,文化和素养,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另外,由于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大多数老年人伴有精神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如孤僻、疑心、固执、对身边人的不信任,常有不安全感、缺乏理解沟通能力等[1]。老年患者在就诊前和就诊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如何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医生在义齿修复方面成功与否,既有医生的技术因素及技师制作义齿的技术因素,又有老年人的心理因素,建立心理相容型的医患关系是修复成功的因素之一,一旦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医生对修复体的设计也易被患者接受[2]。在诊断和治疗时要特别仔细、耐心,讲话要清楚,操作要轻巧,避免损伤,医生要关心患者并尽量减少其痛苦,并充满活力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义齿的构造、作用、使用和维护,认识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等,同时也是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2)常规组患者由于对义齿概念模糊,修复后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虽多次修改,仍失去信心,认为医生水平不高,要求重作,甚至弃之不用,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许多医患矛盾和纠纷。因此,心理干预对老年人义齿修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3)树立全心全意为老年患者服务的思想,接诊患者要热情,治疗患者要认真,解答问题要耐心,对待患者要关心,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使老年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3],顺利完成全口义齿治疗的重要方面。
(4)正确的心理干预,可使口腔门诊老年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的疼痛阈值,增强患者自信心,从而顺利完成全口义齿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2-0028-03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l of general practice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in rural areas
YUAN Meijuan1, ZHU Shanzhu2, GU Jie2, CHEN Haiying1, JIANG Hua1, GU Xiaoqing1(1.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Fengxian District, Shanghai 201401, China; 2.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teaching level of the teachers, Xidu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has established Zhongshan -Xidu General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relying on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in May 2015. After one year practice, the initial success has been achieved.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necessity, setting and standardiz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Teaching Out-Patient Clinic.
KEY WORDS general medicine; teaching model; out-patient clinic
随着我国全科医师制度的普及、发展与提高,社会及民众对全科医师的需求日益迫切,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关键取决于全科师资的综合素质。有研究指出,要做好社区带教工作,首先要有一支稳定的、综合能力强的师资队伍[1]。目前,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包括临床教学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两个环节。临床教学基地通常由大学附属医院承担,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但社区基地的教学却存在较多问题:①多数全科师资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即使是社区业务骨干或重点培养对象,他们的临床经验、医疗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也参差不齐[2]。②许多社区教学基地的带教老师是通过岗位培训、转岗培训或职称考试取得全科医师资格,实际对全科医学的了解比较局限,以至于不能很好地落实全科教学计划[3],且传统的教学均以老师为中心,存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现象[4]。③现有全科医生的社会认同度、自我认同度较低。全科医生沦落为“只会开药的医生”。这种情绪也影响到师资带教热情[5]。④全科师资数量上的不足和结构和质量上的缺陷[6]导致其教学积极性差、教学质量欠缺、实践性教学能力薄弱和社区普遍存在的教学观摩场地设置不合理,成为了制约我国全科医师培养的瓶颈。
奉贤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家,全科医师247名。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于2013年11月成功创建为奉贤区唯一一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教学基地,不仅承担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5+3),还负责助理全科医生培训(3+2)和在岗全科医生实训。中心教学任务繁重,急需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和创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1994年成立全科医学科以来,始终致力于探索全科医学的毕业后教育(即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7]。2015年5月,中心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雄厚师资力量,利用现有的教学观摩场地和设备,尝试开展中山-西渡教学门诊,并摸索教学门诊设置、运行和管理方法。
1 全科教学门诊模式建立规范
以本中心为例,开设全科教学门诊需要在教学设备、教学人员、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监督4个方面设置相应规范,以促进教学门诊的标准化和可持续性。这些规范在相似的区域和条件下是可以复制的。
设置规范标准不意味着拒绝创新,实际上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各中心开展全科教学门诊时均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1.1 教学设备
教学门诊需配备全科诊疗室及教学观察室,全科诊疗室不小于15 m2,配备诊查床、壁挂式血压计、测温仪、眼底镜、耳镜、遮阳帘、洗手池、音频采集设备。门口张贴告病员书,便于患者了解全科教学门诊功能、模式,如就诊中需涉及录音、录像,应签署病员知情同意书。教学观察室场地不小于10 m2,配备单向观察玻璃、1台连接声音处理器的电脑及可播放大屏幕的视频设备。
1.2 教学师资、学员
带教师资为三级医院全科专家和中心高年资主治医师,应符合下列条件:大学本科学历、具有3年以上专业工作经历、临床业务素质良好,具有临床教学热情和一定的临床教学能力,能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教学对象:①5+3规培医生,即先接受5年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的社区实践阶段是全科医生执业上岗的实战阶段[8]。②3+2乡村医生,即3年医学专科教育加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的助理全科医生[9]。③本中心低年资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带教医生统称为学员。
1.3 教学方法
1.3.1 教学门诊带教
就诊时间:教学门诊接诊时间固定为每周半天。②预约方法:采用预约及随机挂号模式,以初诊患者为主,为保证病种来源与多样性,预约的外科、妇科、儿科患者由医务科协调中心其他全科医师一同接诊。③接诊要求:三级医院全科专家及中心全科医生师资共同带教5+3规培学员、3+2乡村学员和中心低年资全科住院医师。原则上1名师资最多带教2名学员。由学员轮流独立接诊,带教师资进行提醒、指导,如遇疑点、难点,请教三级医院全科专家,全科专家负责观察接诊过程。接诊每例患者时间一般为15~20 min,一般半天可接诊8~10例患者。④总结反馈:接诊结束后进行病例讨论,2名学员简单归纳各自接诊病例情况,由全科专家阐释疑难点,带教师资对学员接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指出其理论、思维方式、处置的缺陷和不足,使其逐渐养成全面、客观分析病情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学员提升临床专业知识和接诊技能,遇到类似问题能够触类旁通。
1.3.2 教学录像回放
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对2名学员的接诊过程进行录像采集。在当天接诊结束后选择具有疑点、难点、知识点的教学病例进行教学录像回放,通过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再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有利于学员提高临床接诊能力。
1.3.3 教学PPT学习
对接诊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布置下次小讲课题目,以PPT形式展示,于下周接诊结束后由学员进行小讲课,一般每人5~10 min,参加人员包括中心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全科医生。
1.3.4 教学病例整合
每次教学门诊结束后,2名学员应就接诊病例进行病例总结,即门诊病历书写+相关知识点发至带教老师邮箱,由其阅读、反馈并整理后分别发至教学办公室及全科专家邮箱。
1.4 教学质量考核
通过每3个月的教学门诊-教学录像回放-病例讨论-病例总结-小讲课的全科教学模式,对2名学员进行考核,着重考核学员接诊患者是否熟练、诊疗是否规范、医患沟通是否良好,具体评分参照全科医生门诊接诊能力评分表。为保证考核质量,可由第三方担任考核专家,如可邀请区级医院临床教学基地教学师资担任主考。
2 全科教学门诊实践结果
2.1 教学门诊接诊情况
经过2015年5―12月的实践,为期35周的教学门诊共接诊患者233例,初诊病例156例。其中心血管系统患者67例(30%);呼吸系统患者36例(15%);消化系统患者14例(6%);内分泌代谢系统患者48例(21%);神经系统患者12例(5%);泌尿系统患者8人(3%);外科患者19例(8%);儿科患者9例(4%);妇科患者5例(2%);其他包括皮肤、口腔、风湿性疾病、血液、躯体形式障碍、睡眠障碍患者等15例(6%)。
制作小讲课PPT课件60份,涉及心血管系统13份;内分泌系统12份;呼吸系统7份;泌尿系统4份;消化系统3份;外科如急腹症、关节炎、甲状腺癌术后替代治疗等6份;另涵盖皮肤科、神经科、血液科、临床化验指标意义等小讲课15份。病例讨论时间900 min,教学录像回放500 min。
接诊病例中平均每次预约患者5~6例,实际如约就诊3~4例。每例患者平均接诊时间28 min;就诊患者处方总费用11 890.7元,人均药费51.0元; 总检查费用8 155元,人均检查费用35元;药占比68.5%,比同期普通全科门诊下降10%;转诊病例38人,占比16%,比同期普通全科门诊下降20%。
2.2 教学门诊问题
2.2.1 病例数少
按半天可接诊人数为10例统计,33周接诊患者应为330例,但目前实际接诊量仅为233例。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学员问诊时间过长,问诊技巧欠佳,缺乏逻辑性;②学员对电脑系统操作不熟练,延长接诊时间;③教学师资对带教过程尚不熟悉;④社区接诊病例多为慢性病患者,一次就诊主诉过多,就诊目的宽泛,造成问诊困难;⑤老年患者与学员普通话交流有障碍,导致问诊困难,延长接诊时间;⑥预约制度存在缺陷,患者随意性较大,未能如约就诊。
2.2.2 病种单一
从数据中可看出,儿科、五官科、妇科患者仅寥寥数例,无外伤病例。儿科、五官科患者稀少可能与中心检查设备、专科药物缺乏有关;妇科、外伤患者往往需配备有单独检查室、换药室,而所需诊室与教学门诊所在地有一定距离,造成接诊不便。但最为本质的原因是全科科室功能并未完全转换,仍按照原有专科模式进行就诊,有文献报道,我国的全科医生队伍高素质人才较少,知识结构比较陈旧[10],因此有部分专科患者较少在全科诊室进行就诊。
3 全科教学门诊发展方向
教学门诊的开设志力于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思维,加强学员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全科师资带教水平,实现教学相长。规范化诊疗能切实降低患者就诊医疗费用,全科专家坐诊能吸引患者到社区就诊,有利于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第一阶段的探索与实践中,中山-西渡教学门诊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与好评,目前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可进行如下措施:①完善预约制度,预约后应于就诊前1~2 d电话确定就诊时间,对于屡次未按预约时间就诊的患者纳入黑名单,减少预约患者随意性;②与其他全科医生互通信息,如接诊中遇到疑难杂症可预约转诊至教学门诊,如此可避免教学门诊的病种单一问题,拓宽学员知识面;③加强预检分诊,如遇到外伤换药病例可分诊至教学门诊,由其中一名学员去换药室进行换药,如有需要,外科医生可协助带教;④增加儿科及五官科的药物品种采购,可聘请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协助带教;⑤诊疗室添加多功能检查床,有利于妇科或其他外伤患者进行检查;⑥加强学员全科门诊接诊时间,如有单独执业资格,应尽量单独接诊;⑦加强师资理论培训及实践技能训练;⑧定期召开全科教学门诊小结会议,将就诊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⑨应及时听取各方建议,可进行学员反馈表、师资反馈表、病员反馈表的收集,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着重与普通门诊对比);⑩设立教学管理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完善全科门诊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师资带教热情。
随着全科理念的深入,社区全科教学势必成为常态,教学标准将趋于同质化,望我中心的这一模式能带来创新思维,有助区域内兄弟单位借鉴。
参考文献
[1] 郝永红, 冯海凉. 社区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1): 11-12.
[2] 韦长元, 李绍森, 葛莲英, 等. 从临床医师到临床教师的培养[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2): 105-106.
[3] 赵洁, 张渊, 黄艳. 上海市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11): 943-945.
[4] 景汇泉, 李军, 孟群.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9): 1036-1038.
[5] 杨静, 鲍勇. 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2, 32(10): 1364-1367.
[6] 杨辉, Shane Thomas, Colette Browning, 等. 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标准研究―学徒式培训的启发[J].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10(13): 1046-1051.
[7] 寿涓, 祝珠. 中山医院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及评估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1):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