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0 02:43: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镇防汛减灾工作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积极构建灾害应急防御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去年,发生了两次洪灾,在重大洪灾面前,全区上下思想高度重视,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区乡村三级联动,前期各项防范准备充分,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到位,全区没有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灾后恢复重建有序开展。总结抗洪救灾工作经验,主要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汛前防范到位、应急演练到位、人员责任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等“五个到位”。
今年以来,区级各相关部门按照全区防汛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动员,精心组织,明确防汛工作责任,深入开展防汛大检查,狠抓基层防汛体系建设,落实防汛抢险物资,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各项防汛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为安全度汛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前,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压力仍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气象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无论是全球还是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自然灾害的突发、多发、并发趋势不断增强,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趋势突出,防汛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降雨量正常略偏多,其中月偏多成,今年月降雨量只有毫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值(毫米)少毫米,汛期可能会出现明显降雨集中期,区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二)防汛隐患点多面广。主要表现为:一是河道防洪能力不强。境内有省级河道条、县级河道条。省级河道在境内长度为公里,其中二十年一遇的堤防只有公里,其余均为十年一遇及以下标准;县级河道在境内长度公里,仅有防洪堤公里(包括左右岸),其中二十年一遇标准公里、十年一遇标准公里,其余均为五年一遇及以下标准;县级以下河道总长公里,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部分河道废矿渣、废砂石堵塞比较严重,行洪困难。二是部分小水电站安全隐患大。经检查,镇电站没有完全整改到位,上的等电站上下游防洪堤标准低,对河道行洪有较大影响。三是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难以防范。有平方公里以上、有人居住的小流域条,共涉及个自然村万人。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其中滑坡处、崩塌处、泥石流处、地面塌陷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户人。一旦连续下雨或突发暴雨,极易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四是城区汛期排水不畅。城区五十年一遇标准防洪堤只有公里,城市排涝系统不完善,高水位时洪水容易倒灌,特别是铁路南侧排渠、路与东迹大道交汇处西侧地段,容易积水成涝。五是山塘水库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全区座山塘(其中塘座)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质量差,平时养护又不到位,有座需要除险加固。
(三)防汛能力亟需提升。部分乡镇和部门对基层防汛体系建设不够重视,防汛责任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防汛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汛物资、装备、队伍等保障体系有待健全,基层防汛长效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村两委换届,新调整班子对防汛工作重要性认识存在不到位现象,防汛经验不足,对面上防汛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部分乡镇和区防指成员单位主要领导有不少已经调整,防汛意识和业务能力还需增强。人员要抓紧调整并培训到岗到位。
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安全发展理念,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从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发,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防汛工作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面排查隐患,全面落实责任,全面加强防范,确保安全度汛。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全面落实防汛各项工作措施
今年防汛工作要以小(二)型以上水库不垮坝、标准洪水内堤防不决口、不发生防汛责任事故“三个不”为目标,抓住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突出“防汛大检查、隐患大整改、应急大演练、能力大提升”,不断完善责任体系、预案体系、指挥体系、抢险保障体系“四大体系”,进一步健全会商机制、督导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信息机制“四项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开展防汛大检查。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根据汛情变化,全面开展防汛工作大检查,要注重动态排查,突出对小(二)型以上水库、重点山塘、水电站、堤防等重要水利工程和河道、地质灾害隐患点、江心砂洲等的检查,不留盲区、不留隐忧、不留死角,确保灾害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点要进行分类梳理,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和方案。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安全隐患点进行复查。
(二)加强隐患大整改。对排查出的各项安全隐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确保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放心一处。当前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整改重点:一是突出河道废碴清理。深化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清理衢江以及芝溪、、上山溪等河道上的废碴,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区纪委(监察局)、法院、检察院要及时介入,严肃查处河道内滥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对无证采砂点坚决予以取缔,对批准的采砂点要规范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横路办事处上山溪毛家村段和横路村段的重点巡查,汛期严禁在河道上堆放砂石。二是突出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防范。坚持预防为先、避让为主,督促小流域预警员、地质灾害预警员按要求到岗到位。对山洪地质灾害隐患严重的条小流域,要加强水情、雨情的监测和预警,落实撤离路线和临时避险场所,一旦出现险情,及时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要对条小流域、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座塘等涉及区域进行深入排查,列出重点行政村、重点自然村、重点农户,区防指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因地制宜制定应对方案。三是突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座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山塘,根据隐患程度不同,制定除险加固五年规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四是突出城市防洪安全隐患整改。要抓紧完善城区内涝抢险预案,加强城区地下设施防洪安全的检查和指导,对城区主次干道的雨污水管道进行清淤整治,确保低洼地带排水通畅;要加快樟潭防洪工程和霞飞路以西片区污雨水管网建设。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本月底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消除隐患。对条件不具备、难以立即整改到位的,必须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
(三)组织应急大演练。要以山区小流域、水库下游和江心砂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汛应急预案,着力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5月中旬前,每个乡镇都要组织开展防汛预案大演练,以演练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实战能力,使群众会用、能用、善用预案。同时,要根据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预案,确保一旦出现险情,预案用得上、见成效。
(四)强化能力大提升。要注重人员、物资保障和基层防汛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防汛能力和防汛工作水平。区民政、水利、粮食、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加强防汛物资储备,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添置麻袋、照明设备、编织袋、帐篷等防汛物资,检修完善通讯、照明和电力供应设施。各乡镇要确立“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储备必要的防汛物资。要加强区级防汛专业小分队建设,模拟实战开展抢险训练,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应急抢险能力。要整合力量,严格考核,切实发挥水利员、国土员、巡查员、预警员、值班员、应急抢险员等“六大员”在防汛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进一步落实责任,努力形成防汛工作整体合力
防汛工作事关大局,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绝不能有半点疏忽。各防指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既要服从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又要根据实际,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防汛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要强化领导。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要切实做好综合、指挥、协调、检查工作,密切监视汛情动态,及时预警信息,督促防汛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汛期要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防汛工作,及时解决防汛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片联系乡镇(街道)和重点隐患工程整改制度,形成齐抓共管、联动互动的工作格局。要健全防汛指挥机构,形成区、乡、村多级指挥网络,为防汛抢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要强化责任。要进一步细化区防指成员单位、乡镇(街道)、村的职责,明确水利员、国土员、巡查员、预警员、值班员、应急抢险员等“六大员”的责任。区水利局、建设局要加强在建工程管理,主动加强同有关方面的联系,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雨情、水情、灾情,为党委、政府提供系统科学的决策依据;区财政局要负责防汛抢险资金的筹集和调度;区交通局要搞好抢险救灾物资的运输,做好安全转移所需车辆、船舶的调配;区民政局要作好救灾准备工作,做好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区国土局要组织好对山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测报、预防和治理;区卫生局要负责灾区疾病的防治准备,防止疫病流行。
安全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县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切不可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充分认识到水利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省水利厅、州、县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水利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安全生产会议精神,落实《安全生产法》,对全县水利安全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年初,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安全生产委员会,完善机构,确定了兼职人员,落实了责任,对2020年全县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水利安全生产意识,从思想上和认识上为水利安全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与在建水利施工单位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细化安全内容,明确了安全责任。
二、明确重点,集中排查和整治安全隐患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宣传教育
1.县水利局和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成立联合值班室,统一狠抓防汛抗旱和地质灾害工作,同时要求各乡(镇)成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
2.通过“3.11生态日”、“3.22世界水日”、“5.12防灾减灾日”进行发放图片资料和利用展板进行山洪灾害的防御知识宣传,使每个公民懂得并识别身边的各类风险隐患,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二)完善制度建设,细化责任分工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2020年县防汛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应急抢险、灾情报告、值班安排等任务。应急抢险、灾情报告、值班安排均落实了具体人员,明确了具体责任,为我县安全度汛切实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加强防范措施,全面排查整治隐患
1.先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全县山洪灾害易发区、江河防洪工程、水库水电站、重要城镇、在建涉水工程等重要设施进行了汛前隐患排查,坚持盯住重点、抓住难点、消除盲点,按照不同洪水等级,分别制定落实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2.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防汛责任人以及复核落实了217处山洪危险区域的行政责任人、监测责任人、预警转移责任人。
3.按照省、州防汛部门的要求,进行半月和每月隐患排查,累计排查隐患227处。
(四)加强防汛应急抢险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
制定防汛应急演练方案,并指导完成河口镇、八角楼乡的防汛应急演练,并且要求各乡(镇)在山洪危险区域组织群众进行演练,确保一旦发生险情,队伍能快速反应、有序战斗、尽力量减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全年开展防汛应急演练33次,参与演练干部群众人数2999人。
(五)争取资金,加大防汛投入
一是落实防汛工作经费10万元,山洪灾害群测群防经费10万元,山洪灾害项目运行维护费15万元;二是投入资金15万元继续抓好维护调试26处雨量、水位监测站点,确保山洪灾害信息报讯率达100%;三是投入资金4.8万元制作群测群防宣传册1500份、明白卡4000张、标识标牌125副,并陆续发放到各乡(镇);四是由县水利局牵头,共投入经费8万余元,对河口镇香格宗村河道“四乱”现象进行清理整改,八角楼乡密西沟、恶古乡等重要河道隐患排查10余公里。
(六)压紧责任链条,全力做好应急值守
一是严格落实地方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工作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逐级压紧压实县、乡、村、组合监测员的责任和任务;二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每天对全县未来24小时天气预报和水情、雨情等通报;三是值班人员每天对全县共601处灾害隐患点(217处山洪灾害点和384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人员进行一星期一轮的电话抽查,确保监测人员电话畅通、明确职责、在岗在位。
(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河道管理
1.利用“世界水日”、“水法宣传周”等宣传节点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及电视、广播、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水事法律法规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在各乡镇和建设施工单位进行宣传。
2.县水政监察大队从提升人员执法水平着手,积极组织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技能。组织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共和国水法》、《中华人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水文、水保、水资源等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履职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保障有力的水政执法队伍。
3.坚持河道正常巡查制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开展全县涉水事务管理工作。进一步严厉查处整治河道砂石,规范河道砂石管理工作,对违法侵占河道、修建堡坎、倾倒垃圾渣土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共出动执法检查车80余次,执法人员240人次,发放违法限期整改通知8份。
(八)河道砂石管理工作
2020年,县水政监察大队加大执法巡查监督力度,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群众举报的形式进行巡查,共出动执法车辆80余次,执法人员240余人次,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已在省河湖管理局、州水利局申领一处四公里下游砂场采砂许可证,立案查处非法采砂案件1起。
(九)水资源管理工作
严格执行最严水资源管理,加大对水资源用户的清理,督促各用水单位缴纳水资源税。
(十)取水工程核查登记
在2019年完成全县27个项目共计130个取水口的核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县水政监察大队积极组织,有效推进全县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理取水许可证27个,于6月1日完成全部整改任务。
(十一)小水电清理整改
根据《州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县涉及水电站10座,7座退出类电站,3座整改类电站,确保2020年12月30日前完成整改退出类各项任务。
(十二)下泄生态流量管理
我县涉及下泄生态流量共计5座电站,以严格按照生态流量认定要求完成各项建设并投入使用,县水政监察大队将做好监督监察工作,使下泄流量措施在枯水发挥效益。
(十三)确保在建水利工程安全
三月至十一月,是高海拔地区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期,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紧张有序地进行。对目前在建的水利工程,领导带领相关股室人员多次到施工现场,仔细察看每一个施工环节,加强了对防洪险段洪水袭击、塌方、搭设脚手架等安全防范工作。根据以往工程出现的问题,与施工单位进行了沟通,严厉要求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能力,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加强对施工现场、工地办公场所和宿舍、施工临时设施等地点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现的隐患及时制止并逐级上报,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责任、限期整改。为此,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针对施工建设繁杂,隐患较多的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计划,明确安全责任人和具体的责任内容。下派的业主代表共同和监理公司在抓工程质量,促工程进度的同时,抓工程安全,在施工备料、水泥砂石料拉运,装卸等安全环节,负责各施工现场的安全,严把工程质量关。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程序,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避免偷工减料和弄虚作假,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
(十四)确保已建水利工程安全
我县已建水利工程,在全县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强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工程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洪堤工程的维修加固,遏制人为损坏工程设施的行为,保证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使已建水利工程发挥良好的效益。
(十五)加强内部安全,创造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
一是做好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全局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车辆安全工作,做好车辆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强化管理,坚决禁止驾驶人员酒后驾车和车辆乱停乱放。三是做好安全宣传,普及安全防范常识,从思想上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在节假日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随时准备参加防汛抢险和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
(十六)两项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是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清单制工作开展的第一年,截止目前制定了《县水利局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排险除患整治工作,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及隐患排查台账,排险除患工作开展以来,排查出三个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目前水利系统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已建水利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不健全,维修养护资金不明确,水利工程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缺乏工程维护经费和管理人员;二是群众防洪避险意识淡薄,擅自在河道中乱占乱建、非法采砂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人才缺乏,无专业的执法人员,现有执法人员身份不合法,无执法经费,直接影响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将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扬长避短,进一步加强全县水利系统安全生产工作,并拟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提高水利工程防御自然灾害能力,确保全县人民生产生活安全,继续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中小流域治理工程,提升乡镇防洪减灾能力,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步伐。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切实增强抓好防汛抗灾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年梅雨期间,我市先后六次遭受强降雨袭击,频率之高,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全市降雨强度超过50年一遇标准,少数地方超过百年一遇标准。等乡镇多次降雨,多次受灾,灾上加灾。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注重科学,敢于胜利,全力以赴迎战洪水,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在超额洪水面前做到了未失一堤,未倒一坝,未溃一垸,未损一闸,未死一人。实践证明,我市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抗洪抢险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对防汛抗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年防汛抗灾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这次抗洪斗争,主要有四方面的经验:
第一,反应迅捷,应对有序是我们夺取胜利的根本。市委、市政府在灾害面前始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性和警觉性。6月18日特大暴雨后,全市上下迅速反应,把防汛抗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市四防指挥部按照防汛抗灾预案,先后启动防汛抗灾二级、三级应急响应。市“四大家”领导全部到所包工程和联系乡镇指导防汛抗灾工作。全市184座水库防汛指挥长在第一时间全部到岗到位,始终坚守在水库一线指挥防汛抗灾。市直各部门迅速进岗到位,认真履行职责,抗灾工作做到了快捷、紧张、有序。
第二,精心谋划,科学调度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前提。市四防指挥部及时掌握全市水雨工险情,适时组织水利、气象等部门会商,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去年梅雨期间,先后下达68次调度命令,尤其是实施石门水库错峰削洪,极大地减轻了洪水的压力。全市水库错峰削洪5.3亿方,沿江涵闸抢排渍水3.2亿方,启动排涝泵站抢排渍水1.48亿方,水利设施抗灾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是我们夺取胜利的基础。面对洪灾,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调拨物资,安排救灾车辆,安置受灾群众,开展卫生防疫等,积极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战斗在前,起到了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抗洪救灾的强大合力。
第四,军民同心,顽强拼博是我们夺取胜利的保证。驻地部队和武警官兵在最危急的时刻,和广大群众一道抢险救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哪里最需要,哪里就出现他们,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先后投入武警官兵115人次,帮助转移受灾群众1400人。
总结这次抗洪救灾工作,我们得到什么启示?那就是面对洪灾,只要万众一心,众志必定成城!只要不畏艰险,必能排除万难!这是人民的抗洪精神,也是在发展经济,建设和谐中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全市广大干部要把这种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水火无情,天灾难定。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是天大的事。特别今年,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于8月在北京举行,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保持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对于维护国家形象、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我市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防汛抗旱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一)气候不确定因素增多,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地理条件特殊,历来为水旱灾害频发地区。特别是近几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市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增多,自然灾害呈突发、多发、并发趋势。年、年先后发生大洪水,去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今年年初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5月份长寿、洋梓等地又遭受冰雹袭击,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省水文部门分析,今年全省大部分地方降雨量正常略偏少,但少数地方呈偏多趋势,有发生较重局部洪涝灾害的可能。市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汛期雨量偏少,有旱大于涝的趋势。雨多成涝,雨少成旱,天行无常,气候多变,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迎接灾害挑战,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水旱灾害的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影响越来越大,有时还可能打乱全市工作部署。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统筹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因此,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抓防汛抗旱工作,为维护民生民利、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三)抗灾设施标准不高,给防汛抗旱工作造成了新压力。从总体上看,我市防洪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防洪标准相对偏低,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带病运行等问题。一是病险水库多。全市184座大中小型水库,有三分之一存在病险隐患,且大都地处偏辟,防汛道路不畅,防汛保安难度相当大。二是堤防险工多。全市15条堤防,除遥堤和围堤外,其余13条都达不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有8处3700米的崩岸也急需整治,这些险情严重威胁着堤防安全。三是排灌设施弱。全市46座涵闸有43座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沿江排涝泵站75%的机组带病运行,且大部分灌溉工程已运行30年以上,老化、失修、毁损严重,排涝能力弱,抗旱难度大,增加了工作压力。
(四)应急应变能力不足,给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我们经过几次大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广大干部群众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所提高,但部分地方仍然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应变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完善、物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由于干部调整,部分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对防汛抗旱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少数同志缺少防大汛、抗大灾的经验,给防汛抗旱工作带来新的矛盾。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认真分析今年防汛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些,把困难估计得充分些,把措施考虑得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扎实些,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不出任何问题。
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灾、依法抗灾
防汛抗旱既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要坚持科学防灾、依法抗灾,切实做到八个坚持:
一是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防汛抗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加强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优势和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使“防、抢、撤、救”各个环节形成有机整体,切实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协调有序、高效运转。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这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灾重于抗灾,抗灾重于救灾。要常备不懈、防患未然,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一中心,始终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首位,把防汛保生命安全、抗旱保饮水安全作为防汛抗旱工作的最终目标。
三是坚持强化措施、创新机制。防汛抗旱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各项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围绕强基固本,建立和完善预报预警、应急抢险、抗灾救灾等工作机制,完善各项抗灾措施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四是坚持科学调度、有效防控。防汛抗旱工程是防汛抗洪、抗旱救灾的基础,科学调控是发挥工程最大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防汛抗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继续抓好防汛抗旱工程的调度,有效防控洪水,科学调配水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
五是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近几年来,我市水旱灾害呈现并发格局,必须防汛抗旱并举,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在防汛上,要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流防洪安全;在抗旱上,要重点抓好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努力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
六是坚持群测群防、依靠基层。我市水旱灾害点多面广,一定要加强群防群控机制建设。要充分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尤其是防御山洪灾害,要认真落实基层领导责任制,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规避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确保生命安全。
七是坚持应急管理、迅速处置。要因地制宜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有效的防汛抗旱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快速反应,及时投入,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提高灾害救助和恢复重建能力,确保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及时修复,尽快恢复灾区秩序,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八是坚持增强能力、提高水平。要按照“建设一流组织机构、培养一流专业队伍、配备一流技术装备、实现一流工作业绩”的要求,加强市镇两级“防办”的能力建设,特别是乡镇“防办”,要配齐人员,保障经费,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演练,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反应快、作风硬的防汛抗旱工作队伍。
四、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工作
今年,我市防汛抗旱工作总的要求和任务是: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三个重点(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和中小河流防洪安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努力实现“六个确保”(所有水库不垮坝;万亩以上垸堤不溃决;不发生大面积的严重内涝;城镇和交通干线不受淹;山洪地质灾害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连续干旱70天,大中型灌区能抗旱夺丰收)。
目前,我市已进入主汛期,我们必须以临战的姿态和只争朝夕的作风,从快、从细、从实做好迎战水旱灾害的各项准备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落实防汛抗旱保障措施,把握防汛抗灾主动权,提高今年防汛抗灾的安全系数。具体做好八项工作:
(一)加强防汛检查。在6月中旬之前,各地、各部门要由行政领导带队,对全市所有水利工程再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不漏工程,不漏地段,不漏部位。特别是对工程运行状况、险工险段、重点部位和病险工程,要在规定时间内检查督促到位,确保工程安全迎汛。
(二)狠抓整险除险。“汛前多除一份险,汛期少担十分忧”。去冬今春,各地结合农水利建设,对一些险工险段和水毁工程进行了整治,但仍然有一些险情未完全消除,有些工程还未完全完工。一是要抓紧施工煞尾。对整险工程未完工的,工程防汛责任人一定要现场研究,现场督办,加快进度,保质保量,限期完工,确保安全迎汛。二是要抓好隐患整改。对检查出来的各类病险隐患,要逐一落实责任人,制订整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进行整治。汛前无法完工的,要制定临时应急度汛预案,确保安全度汛。三是要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对所有在建的水利工程,防汛指挥机构要强化责任,督促在建工程项目法人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一起,共同编制汛期安全度汛方案,做到施工、保安两不误。四是要抓紧封堵沿堤水井。沿线500米以内的水井在高洪水位下极易出险,沿江各地要加强排查,逐一登记,落实保安措施。沿堤300米以内的水井,随着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要逐步实行封堵;300至500米以内的,要落实责任,备足物料,加强观察,随时做好封堵除险的准备。五是抓好白蚁防治。千里江堤,溃于蚁穴。各地要继续搞好普查,抓紧抓好白蚁灭杀。六是抓好泵站维修测试。重点要抓紧储备备用配件,随时开机抢排,解除农渍涝,满足灌溉需要。
(三)依法清障除障。人不给水出路,水必与人为殃。清除洪障,还道于河,是实现人水和谐相处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洪水管理的基本内容。目前,河道内乱采乱挖、植树、水库拦汊筑坝、堤坝和灌渠上植树、耕种、乱堆乱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且有加重趋势,必须高度重视。对影响行洪安全的行为,坚决依法制止;对影响行洪的障碍,坚决依法清除;对于影响拆障的人员,坚决依法追究。设障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防洪法》和工程管理的要求,迅速组织清障。清障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分级督办制,市里重点督办和大中型工程设施清障情况,各地要明确清障重点,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实效。
要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前段时间,沿江各乡镇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对河道采砂秩序进行集中整治,成效比较明显,滥采乱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下一阶段,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由各乡镇长负总责,对未撤离河道集中停放的采砂船只,杜绝汛期河道采砂,确保河势稳定和防汛安全。
(四)修订完善预案。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防大汛、抗大灾的要求,结合水雨工情及相关因素,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推动防汛抗旱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要继续抓好江河湖库防汛调度、分蓄洪区人员转移、山洪灾害防御、抗旱减灾等常规预案的修订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可操作。对已确定的各类预案,有关人员要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特别是涉及到安全转移的,要使带队干部和群众心中有数。编制防汛抗旱预案,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体系的作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雨洪资源,送走多余的水,留住有用的水。
(五)落实物资劳力。物资储备不足、专用设备欠缺,是我市防汛准备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地要采取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市四防指挥部下达的储备任务,购置和补充防汛抗旱物资,合理配备,加强管理。特别是大中型病险水库、堤防及重点险工险段,物料一定要备足,保证应急所需。要抓好各类通讯设施的维修管理,确保防汛抗旱信息畅通;对目前尚无可靠通讯设施的地方,要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凡防汛公路不通的地方,要组织劳力,开通简易通道。要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的实际,按照民兵建制,组建一、二、三线防汛抢险队伍,尤其是沿岸,抢险劳力一定要落实到位,加强军民联防和培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六)加强水库和河流防洪。我市防汛工作重点在,难点在水库,特别是点多面广的小型水库和中小河流。这些水库大都居高临下,加上平时管护不够,险情隐患多;大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少数根本不设防,一旦遇险,后果不堪设想。各地要逐库、逐河落实行政首长负总责的责任、指挥长具体组织的责任、技术责任人业务把关的责任、岗位责任人组织日常工作的责任、安全责任人的监管责任,多重责任,多重管理,多重保险。特别对病险水库,要高度重视,分类指导,因库施策,积极整治。要编制控制运用方案,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要加强水库日常管理,杜绝小型水库无人管理的现象,对已改制的民营水库,要加强行业监督和指导。要把防洪保安放在首位,完善措施,按章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七)加强山地灾害防御。我市山丘面积大,地形复杂,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可能性较大。这些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是山丘地区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山丘地区一定要把防御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把工作做细做实。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躲灾避险、自救互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建立以乡村和社区为基础、全民参与为保证的群测群防体系,充分发挥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机构的作用,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和预防。遇到恶劣天气,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及时险点险区暴雨预报,一旦出险,要立即报警,迅速转移群众,努力避免人员伤亡。
(七)积极主动调水抗旱。当前,正是农业生产的关健时期,水稻移栽、旱播种,都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各地、各部门要全力抓好现有水源工程的管理和应急工程建设,抓好抗旱水利设施的维修、配套和改造,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多引江水,留住湖水,收好水库尾水,力争多蓄水、蓄好水。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利工程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上的骨干作用,积极组织整修渠系,延伸灌溉范围,切实做到能灌则灌,应保尽保,绝不允许有水源供给的地方、因组织调度不力农作物。要科学制订水源调度运用方案,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提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团结用水。要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步伐,使水管单位更好地服务农业抗旱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效落实
防汛抗旱,组织领导、责任机制是关键。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是要强化责任。防汛责任制的核心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是《防洪法》的规定。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防汛责任制的分工,认真研究落实本地、本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做好防汛准备,履行防汛职责,服从大局,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防汛抗灾的强大合力。
(二)应急宣传培训加强,认识水平极大提高。为了牢固树立“突发事件无小事”的意识和应急责任意识,年初县政府下发了《县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后,我县立即将其纳入“五五”普法宣传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县电视台的《法制之窗》栏目将《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县政府办还组织编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手册》4万册,极大地普及推广了应急管理知识,帮助广大公众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营造了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氛围。学习宣传活动开展以来,我县人人皆知、人人皆学、人人皆懂,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全面提升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体系形成,预案管理逐步规范。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安排部署,年县政府办组织各乡镇、各部门编制了各类应急预案,年又重新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38件专项预案已开始执行;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也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法律、法规预案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县即将出台《县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将进一步规范全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管理工作,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目前,已开始着手修编各类应急预案,计划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全县各类应急预案修编任务。
(四)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我县有基干民兵3500人和抢险队125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主要承担抢险任务;在县应急办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按全县人口的2‰组建抗洪抢险、消防特勤、防震减灾、非煤矿山、医疗救护、治安巡逻、道路、供电、通信抢修等九种应急专业队伍1254人,编制为连、排、班。结合业务开展训练,培训骨干,提高素质,参与防灾。紧急时在此基础上由组建单位按全县人口6‰的比例进行扩编增到3763人,主要任务是消除灾害导致后果。在今年国庆期间,县公安局组建120人治安巡逻队在县城主要街道昼夜巡逻、各乡镇、各部门也加强国庆安保执勤、组建应急队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团县委组织150人的志愿者加入国庆安保执勤工作。
(五)整合各类应急资源,物资储备基本保障。县民政、经贸等部门加大了米面油、蔬菜、被褥等生活应急物资储备;卫生部门也加大了药品应急物资储备;电信部门购置了移动通信车,全县初步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及通信医疗基本保障体系。
(六)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公共安全制度健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风险隐患的排查工作,基本掌握了易发区自然灾害种类以及危害性、影响程度等基本情况;清楚了事故灾难隐患及源头,明确易发种类和数量,建立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事故灾难档案库,建立了公共卫生和食品药品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了社会安全隐患数据库,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隐患治理提供基础信息。
(七)预警监测能力增强,突发事件逐年减少。我县加大了在气象、地震、水质、防汛抗旱、医疗救治、交通事故、社会突发事件等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上的投入,预警监测能力有所增强,突发事件逐年减少。如气象局在我县各部门、各乡镇的醒目地方安装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有效地提高了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八)规划应急体系建设,增强预防处置能力。为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我县应急办起草了《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目前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做了修改,待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九)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完善应急预案。近年来,我县应急办先后组织了尧柏水泥厂、田家炳中学、城关中学、华西大学、县医院电梯特种设备等10多次应急演练活动,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增强了预案科学性、合理性,提高了我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但应急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合理。政府应急管理机构与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的关系及职能划分尚待进一步明确。各指挥中心之间存在信息滞缓和机制壁垒,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转枢纽中心。应急处置与日常管理脱节、应急力量分散,工作经验匮乏。
(二)信息和预警滞后。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底子不清,对事件的暴发频率、影响程度、危害性以及善后工作等具体情况缺乏科学判断和评估。一些领域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布点密度不够,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早期预警和科学决策能力亟待加强。
(三)应急力量较薄弱。由于应急管理投入较少,各类专业应急队伍人数占全县人口总量的比重过低,一些高技术应急装备的储备尚处空白,大型和特种装备严重缺乏,物资储备品种及数量偏少,急需构建完善应急力量保障机制。
三、准备实施的一批应急管理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是规划的支撑和细化,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是我县未来几年期间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
(一)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功能完善、联动有效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国家和省市级应急平台的对接。为各乡镇、部门安装应用软件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实现县乡互通互联,为应急值守、信息汇总、事态跟踪、指挥协调、专家研判等预防处置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县政府要配置移动应急指挥车、应急通讯车及车载移动通讯指挥系统,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实现突发事件现场事态跟踪、移动指挥与信息传递。
(二)预警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依托气象、地震、卫生、安监、防汛抗旱等业务系统和预警平台,统一技术标准,建设手机接收子系统、电视预警制做子系统、预警电子显示屏子系统、预警专用调频接收子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信息覆盖率。
(三)生命线工程监测项目。加强输气、输水管涵(渠)的适时监控,科学布局监控网点。在县一水厂、二水厂分别建设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相关设备,实现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自动监测、动态监测,以应对突发性的水污染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四)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项目。以公安、消防现有抢险救灾队伍为基础,建立一支陆地搜寻与救护队。依托尧柏水泥厂建立非煤矿山专业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依托西蓝天然气公司建立县级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泄漏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五)建设避难场所。在县城5个社区人口密集区建设5个避难场所。
四、下一步应急管理工作措施
(一)加大宣传、强化培训。要继续抓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培训工作,力求使《突发事件应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计划用一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县公务员和企事业领导进行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同时,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和专业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和救护培训,进一步明确责任意识,加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统筹考虑全县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加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重点领域、突发事件易发行业的应急能力建设,注重区域布置,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基层防办是县级河务局防汛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又是同级政府黄河防汛指挥部的办事机构,主要是肩负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的方针、水情、工情、灾情、河势情况;反馈防汛动态;督促检查防汛五落实情况,及时准确地向各级首长提供防汛指挥决策依据。
一、长垣防办自身建设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结构
长垣黄河河务局防汛办公室为常设部门,现有工作人员7名,修防高级技师一名、工程师一名、助工二名、技术员三名。具有大专文凭的有六人,平均年龄30岁,是一个知识化、年轻化的防汛队伍。
(二)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有关规定,黄河防汛工作要按照规范化、正规化制定有关制度,建立健全保证防汛工作正常进行的指挥决策系统、调度系统、实施系统,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并针对防汛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建立健全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常抓不懈;形成有章可循的各种规定和工作制度,并遵照执行。按照正规化、规范化要求,提高防办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全局意识、服从意识、学习意识和参谋意识。长垣局防汛办公室本着严格、细致、全面的原则,在4月份修订完善了长垣防办各项防汛管理制度: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防汛工作职责;防办主任、副主任岗位职责;防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汛情、工情、灾情的联系报告制度;防汛检查制度;防汛例会、会商制度;防汛工作纪律;防汛值班制度;办公设施管理制度;防汛物资储备与管理制度;机动抢险队管理办法;防汛工作总结制度;全员岗位责任制;控导工程班坝责任制;调水调沙责任制;防汛督察办法;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防汛抢险安全规定;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局域网络管理制度;防汛分级分部门责任制服;防汛动态联系汇报制度;防汛带班制度;防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准备情况、汛情、工情、灾情等联系汇报制度;县黄河防办成员单位防汛工作职责;黄河防汛办公室职责等。
(三)硬件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防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按《黄河防汛办公室建设办法实施细则》主要配置有:办公室73.44m2,防汛会商室97.92m2,计算机操作间24.48m2,值班室24.48m2。电话机四部、传真机一部、微机四台、电视机一台、摄像机一部、数码照相机一部、复印机一台等,备有电话记录薄,来文来电登记薄、工情险情登记薄,灾情登记薄等;配置了水情、防汛基本资料、文档传输计算机网络,无线电通信手段等。基础资料齐全,有所辖河段防洪工程体系图,抢险料物一览表,洪水演进表,防汛手册,工程现状,滩区、滞洪区社经情况及撤退道路、避水台、救生设施,生产堤情况等。
(四)防汛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在黄河防汛工作中的不断应用,黄河防汛工作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观测和通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缩短了报险时间,为防汛抢险争得了主动。信息是防洪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形势,科学制定防汛调度方案的依据。采用信息技术建设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强化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主动性,是防汛抗旱的需要,是减灾防灾的重要非工程措施。
目前长垣县局计算机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完成了局各部门的综合布线,配备了网络交换机和网络服务器,开通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局域网,不仅能通过专线上联省局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内网,而且能通过租用中国移动光纤出口接入互联网。信息资源建设初见成效。工情信息数据库录入任务已完成过半。建成防汛大屏幕投影会商室、电子水情显示屏。建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添置了较为先进的网络设备。
(1)杨小寨闸实现了涵闸远程监控,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使引黄涵闸放水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对引黄涵闸进行时时监控,为黄河防汛增添耳目,为黄河不断流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应用,为黄河防汛提供保障。
(2)应用了水情查询、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软件、极大的缩短水情信息、暴雨、洪水信息的获取时间,为我们及时提供良好的决策环境,也为防汛减灾赢得时间,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争取主动。
(3)运用了网络电视会议系统,实现了上下指挥部之间的异地电视会商;防汛指挥系统是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系统,形成会商网络,使各方与会人员犹如身临会议现场,实现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会商。能使防汛指挥人员和专家及时直观地了解基层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方案,保证防洪工程安全。
(4)周营上延控导工程自计水尺的建成,可以方便、准确地遥测水位,自计水尺将在以后得到较好地应用,加快了防汛信息的传递速度。从而为水位资料整编进一步研究黄河演变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奠定了基础。
三、防汛队伍建设与人员培训
(一)队伍建设
防汛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是防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防办工作人员素质的有效径。
防办人员要适应防办防汛工作需要具备:一是工作人员要具有全局观念。责任心强,热心于防汛工作,具备防汛工作必须的专业知识,熟悉防汛业务工作和辖区内各工程情况,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操作计算机熟练等;领导者熟悉掌握国家和上级有关防汛工作方针、政策法规,掌握辖区内防洪预案和工程运用条件,工作领导有方,安排科学合理,注重工作时效性,具有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等。二是工作完成要及时准确,所报材料要翔实,打印清晰,防汛工作部署得当,措施得力,落实具体,所提防汛参谋意见要及时、合理、正确等。三是要有服从意识。防办工作的特性是执行上级和本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各种指令,对领导的决定、指示,要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不得推诿、歪曲、扯皮,更不能置之不理;对领导布置的工作,要全面领会,具体细化,不能根据个人的感情任意取舍;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完成,事事有回音,不能丢三拉四,顾此失彼;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汇报请示,不能自作主张,越位行事。特别是当领导的决定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或相反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决定,这就是“服从意识”。当然“服从”不是“盲从”,防办工作人员还要及时反映领导尚未意识到和认识不尽完善的问题。四是具有参谋意识。防办工作人员由于经常和防汛有关单位联系工作,还要当好领导的参谋,因此需要较强的参谋意识,要从工作出发,认真履行自己参谋职责。在掌握大量翔实依据的基础上,以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围绕防汛中心工作,熟悉领导工作方法,主动谋大事、想大局、当高参。
(二)业务培训
防办人员要有学习意识。现代社会各个领域都在飞速的发展,具体到防汛工作,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在防汛指挥高度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多。例如:在大洪水期间,领导决策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掌握的水情、工情、灾情等信息,通过可视化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信息数据(洪水演进、泥沙变化、河势摆动、闸门分洪等)转化为容易使人接受的语言、图像,给人非常直观的感觉。近两年,洪水预报数学模型的开发,特别是二维仿真数学模型的开发,对各级洪水的处理具有指导作用。防办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需要经常不断地求知求新,自觉地及时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缩小工作水平与工作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不但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还要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争取在思想、理论上都到岗到位。
通过学习和培训要达到:
1.情况熟、业务精
防办人员要对本辖区内工程历史、结构、现状、抢护、靠河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抢护措施做到心中的数;对不同量级的洪水演进情况、漫滩情况、水情表现情况了如指掌;对防洪道路、群防队伍、社会料源、滩区群众状况要熟悉;对防办日常工作要得心应手。
2.较强的专业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
防办涉及到水文、水工、测量、泥沙、水力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业务知识和防汛常识,需要在工作中广泛收集、不断积累、否则,就很难对水情、险情、工情进行分析。制定各种防汛预案和度汛措施。
3.具备一定的统计知识
每年的防汛信息涉及到大量的统计数据,所以防办人员还要对统计指标、统计范围、统计内涵,统计口径进行了解掌握。
4.具备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基层防办要和地方政府、部队、群众打交道,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把要传达的信息完整的表达出来就很难达到上传下达,及时反馈信息。再者,防办来往文电很多,特别是在洪水时期,电话多、传真多、文件多,而且时间紧,情况危急,要上报各种请示、方案、下达许多指令,措辞要求严谨、精炼、逻辑清楚。决策果断明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就很难完成文电处理工作。
二、专项资金管理
长垣河务局一切资金由财务科统一管理,按照财务各项管理制度规定,设有专人负责防汛资金。严格按照资金的管理程序进行管理,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水利基金和防汛抗旱经费使用管理等有关办法,专门设帐,专人负责、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三、防办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防办建设,长垣县局的防办建设初具规模。但是,按照正规化、标准化防办建设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防办自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防办自身建设步伐,突出表现在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设备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够规范等方面。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我们发展和实现正规化、标准化防汛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具体表现为:
1.防办建设认识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大幅度加大黄河防汛投入小
浪底水库投入运行后,黄河下游大堤经过四次加高加固,特别是经过年以来大规模的堤防建设,使黄河整体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就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放松黄河防汛工作。对防汛工作还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指挥的建设机制,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防汛信息传递都采用现代
化设备,现代防汛信息化涉及面广,投资大,防汛信息化建设没有正规的、稳定的资金渠道;由于缺少运行维护经费,有些系统已不能正常的运行,不能适应和满足现阶段防汛指挥的要求。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信息源开发严重不足,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普遍落后,至今全局的信息网络在用网高峰非常缓慢,特别是第三次黄河调水调沙实验,正常的文档共享、传递都不能实现,严重影响了防汛工作。
3.防办专业人才缺乏
防汛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制约防汛工作的发展。由于对防汛专业人员培养的忽视,导致了长期以来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比重小,知识老化,既无数量,又无质量,严重影响自身业务的开展。难以适应现代防汛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防汛建设的落后局面,提高防汛专业人员的素质已迫在眉睫。
4.防办办公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
水文测报、通信联络相对薄弱,基层水位观测仍然采用人工进行,自动水位观测尚处于调试阶段;办公设备陈旧,功能落后,容量小、运行速度慢。特别是在第三次黄河调水调沙试验工作中,任务多,计算机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最近数码像机因运用时间长而老化电池盖扣老化,由于购买时间长,牌子老现在没有配件。这些原因不能为各项防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对防汛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5.防办人员待遇有待提高
长垣局从上到下全局职工都知道防办工作不好做,都不愿意到防办工作,从防办出来的人没有一个人再想进防办。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今年四月份,防办需要人员,但局机关里没有一个愿意到防办工作,只好面向社会招聘。防办工作多,一年四季都忙,汛前忙准备,汛期忙值班、汛后忙总结、忙防凌等一系列的工作不间断,工作忙、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且责任重大,一个电话、一个传真、一个文件都要谨慎办理,在防办的每一位职工都要有相当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稍有疏忽就酿成严重后果。
忙对于防办工作每一位同志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怨言,值班每天1.2元,还不够吃一碗面条,这还不说,还经常不对现。防办工作多,时间紧、任务重,不得不经常晚上、星期天加班,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防办人员建议应该多劳多得,多少给点加班费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特别是防汛值班和防凌值班一天24小时不能离开,值班时常要通宵,没有夜餐,也没补助费,长期下去,防办人员身体、心里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有人统计过,由于防办工作繁重、突发事件多在防办工作过的人员占早亡的比例很大。
每年汛期防汛值班,因为是夏天,每天值班防办人员就从自己家带来毛巾被、床单、枕头等自己用的物品,可是到了冬天还要防凌值班,每次值班再从自己家带来两条被子,很不方便。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由此看出,加强防办建设进程,是新世纪防汛面临的迫切任务,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加大防办自身建设,定能达到黄河岁岁安澜,为民造福的目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防汛知识培训力度,提高防汛水平。由于现在是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停留在原来的业务水平上是远远满足不了工作需要,防汛是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较多的部门,需要及时对防办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新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由于基层的技术水平有限,对防汛软件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特别是多媒体制作人员没有,每年防汛检查汇报时,多媒体制作要找别部门的人员制作,计算机一些简单的故障就无法正常工作,计算机应用水平达不到防汛要求,满足不了防汛需要,建议上级多组织有关防汛业务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训。防办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参加培训,保证培训时间,注重培训效果,并对培训工作进行考评,以此来不断改善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防汛办公室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要加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二)防汛经费使用管理意见
每年的防汛经费有多少,怎么使用,防办一般不知道,为此,为防办工作带来许多被动,建议以后防办负责防汛费用使用计划,掌握部分防汛办公经费,可对应急度汛工程项目提出具体安排意见,对其他防洪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合理意见,防办人员工资、津贴、加班费、值班费要有保障,收入要逐年有所提高才能提高防办人员工作积极性,对防办人员的待遇建议上级以正式文件规定下发,来保证防办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基层搞科研,一缺少技术人才,二缺少资金,这严重阻碍了防汛科技的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资。
(三)增加、更新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梅汛期服务准备充分,措施落实。梅汛期前,我们首先做到了思想、组织、技术、设备、制度五落实,对入梅、出梅等重要天气了多期"重要气象信息内参"。为更好地服务各地各有关部门的防汛决策工作,今年我们建立了县、乡镇自动传真或电脑终端防汛网络,淘汰了气象警报接收机,改用电脑自动传真和气象网站传递气象信息,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我们及时与各乡镇和服务单位进行了协调,并加强检查指导,做到了传输设备的畅通,确保气象预报接收顺畅。
2、高温干旱期人工增雨效果明显。今年高温时间长,其中大于等于38℃高温酷热天气达到了17天,创历史新高。随着高温干旱的逐步加剧,我们共向县委、县府书面了5期重要气温信息,及时分析前期气候,预测未来天气,当好领导决策的气象参谋。同时,密切关注和关心全县旱情发展趋势,积极行动起来,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组织预报、测报人员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抓住有利于实施增雨作业的天气,及时向上级报告,共争取实施人工增雨三次,对缓解我县的旱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预报服务准确及时。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天气预报准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2月15日,###县第十一届党代会召开,为配合会议筹备组的工作安排,我们精心组织业务人员,认真分析天气系统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了党代会期间的天气预报。在3月份的人大、政协会议期间,11月份的生态文化节、山地极限赛、"走到一起来"文娱晚会以及"百位中日书法家作品展"等重大活动中,我们都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准确优质的气象服务,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4、预防非典时期,我局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和预防措施,确保一旦出现非典,气象预报仍能正常开展服务。
二、内容创新,公众气象和专业气象服务广受好评
1、电视气象服务贴近生活。根据群众对"电视气象节目"的反映,投资20多万元,更新制作设备,招聘播音员,改版气象节目,增加天气分析、生产、生活、健康提示、地质灾害、后天天气、雨量实况等特色内容,观众反响良好。
2、公众气象服务内容丰富。在开展3-5天逐日滚动预报,旬、月、汛期等中长期预报,人体舒适度、紫外线、中暑、着衣等指数预报,森林火险等级、旅游景点、降雨概率、百叶箱外阳光直射及水泥路面气温等特色预报的同时,今年我们协同国土、水利、民政等部门一起对地质灾害和防汛防旱重要地点进行了检查,在##市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开展了气象条件诱发地质灾害可能性的等级预报,从5月28日起在电视气象上播出。全年共制作了各类公众气象预报8000余份。
3、专业气象服务特色明显。分别建立了移动、联通网上手机短信服务平台,替代原气象警报器开展服务,对重要用户采用传真和气象网站服务。移动手机短消息气象服务在为用户提供气象预报的同时,还根据天气气候状况提出生产、生活、健康方面的温馨提示,使短信用户倍感气象服务的实用性和亲切感,深得用户好评。
三、重视业务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2005年,我们坚持气象服务工作"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工作要求,投入资金在气象自动站建设上迈走了第一步。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提高测报预报人员的业务水平,做到软硬件两手抓、两手硬。制定完善了预报人员的值、守班、联防制度,会商、分析、总结天气形势。原创:预报人员思想上重视,工作上做到24小时不间断,尤其是在关键性和灾害性天气时始终有工程师把关。通过努力,业务质量稳中有升,气象测报取得了错情率为千分之零的优异成绩,气象预报24小时和48小时降水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92.3%和93.6%,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到80.0%,分别超过上级指标14.4%、18.5%和15.0%。
四、服务招商,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服务职能
1、气象窗口服务尽心尽职。在县办证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窗口,局内设服务接待室,实行首问责任制、承诺服务制、文明礼貌接待制。出台了"凡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气象资料分析服务一律免收服务费,凡外资工业项目防雷安全图纸审核、检测服务费减半收费"的优惠服务措施,为县委招商办、章村高山蔬菜、韩国杨兰、报福生态建设等20余个项目提供气象资料分析免费服务,全年共受理即办件服务项目490件,其中外商投资项目即办件42件,按时办结率100%,先后被评为表扬窗口和红旗窗口。
2、切实做好安全管理服务。加强了气象减灾、防雷安全、低空飘浮物的安全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了气象灾害服务工作流程,努力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损失;开展了防雷安全宣传月活动,对矿山炸药仓库、鞭炮厂防雷安全设施和油库、液化气站防雷安全进行了专项检测和检查;加强了气球施放安全审批和管理,确保航空飞行安全,杜绝气球爆炸伤人事件发生;全年安全检查检测项目达450个,是去年的2倍。
五、拓展农网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农村经济信息网服务富有成效。农网新增了农业资源数据库、农村就业、专家在线、市场警示、电脑园地等栏目,日更新信息近200余条,浏览量突破11万人次。农村就业栏目自四月份开通以来,已就业信息4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就业培训信息40余条,通过网络信息招聘成功300余人次;打响我县的生态品牌,推出网上农业招商引资栏目,推荐了竹木工艺品开发、竹种苗基地等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0余个;积极开展网上交易,农产品供求信息600条,得到相关回复70余次,交易额在1100万元以上;继续加强与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坚持协作办好"**农业大市场"、"农科园地"、"农家乐园"三个栏目,扩大农网信息覆盖面;完善农技110咨询答复,加强农业技术指导,1-11月份,农网接到农民电话咨询530余个,网上咨询116个,回复率为100%,一些新技术、新品种也通过专家在线栏目得到了推广;加强对乡镇农网工作人员的管理,组织了全县17个乡镇的24名农网工作人员参加了计算机操作培训,对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中表现突出乡镇和工作人员进行了表彰;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协助办好网上农博会,使我县近40家农业龙头企业的120余种农产品在###省网上农博会上得到了展销。原创:
2、"121"为农服务免费电话答询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在全省同行中率先开展"农民之友"和"农村就业"信息信箱,设立了"病虫情报"、"市场行情"、"就业技巧"等栏目,采用专人录音方式,使农民能及时获得最新的就业及农技、农业供求信息。1-10月份,"农民之友"和"农村就业"信箱拨打分别达2248个和768个,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六、加强学习,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1、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强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紧紧围绕十六大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组织学习了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进一步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落实到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中来,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加强与文明办沟通联系,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今年五月,我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得以验收通过。
1.德州市水利科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科技兴水战略,在水利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中,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水利,水利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水利建设、管理与运行实践,开展针对性研究,在许多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过去五年中,全市水利系统重视水利科技工作,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水利科研,共获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和推广奖35项,其中省级奖10项,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涉及基本建设、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等方面。免费论文。比如先后研究引进推广微灌、喷灌、低压管道灌溉、射频卡供水、用水决策系统、单井出水监控系统等先进技术数百项,为全市水利事业跨越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免费论文。
1.1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
我市结合重点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开展了“低水泥掺量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抗冻型渠道防渗中的应用研究”等多项攻关课题,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及节水灌溉等水利重点任务开展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在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微灌技术、水田高效节水与精量灌溉、末级渠系结构物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些成果在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市农业的稳产、高产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建设,开展水库、灌区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及部分工程的施工,水利地理信息系统研发已取得初步成果。同时还加大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工程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1.2国内技术成果,推广应用成功
积极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活动,先后组织召开了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新材料研讨会、新型水泵水力模型研究成果推介会、水利勘测设计行业新技术应用交流会等,邀请相关专业的建设单位、科研院校、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搭建交流平台,一些新技术新产品已在我市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大量应用。
1.3科技创新,成绩显著
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管理,健全并强化各项制度,各级水利部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主线,把实现水利现代化为目标,把水利发展的需求作为研究开发的基本出发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好的成绩,
2.德州市科技兴水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2.1统筹规划健全,战略实施机制完善
德州市对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水利科学技术服务推广中心(站),重点乡镇建立了以水利站为依托的水利科技推广站,村建立科技服务队,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科技网络。对技术职务实行竞争聘任,对技术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使能者上、庸者下。
2.2具有战略实施的科技人才
“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紧密围绕节水、节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治水思路,坚持科技创新,突出成果应用。免费论文。推进水利科技进步,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人才。自2000年以来,我市先后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多次,共计培训技术人员1500余人,目前全市水利系统有科技人员200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5人,工程师296人,具有丰富的水利工作经验,较高的业务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
2.3具有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发展战略是21世纪水利工作的总目标。实现这一总目标 ,除了政策、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外 ,水利科技人才的培养、聚集乃至其潜力的最佳发挥将是十分重要的。
3.德州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科技思想观念与新时期水利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确立,水利科技优先发展的政策尚未全面落实,水利科技工作的地位不够突出,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升行业水平的意识不够强烈。
3.2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不够深入,“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水利科技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科技创新缺乏有效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科研低水平重复、技术储备不足、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脱节等现象还比较突出,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未得到有效发挥。
3.3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不够协调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化经济的大形势中如何正确面对外部冲击,借助外部力量进而提高我市水利工程施工、勘察设计、节水等技术的科技水平,以及水务产品的技术准入等都是今后我们所要面临的新问题。
3.4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力度不够大
水利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水利技术市场机制还未形成,水利建设与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科研与效益脱节、成果与转化脱节等问题还依然存在,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高。
4.今后工作的建议
4.1水利科技工作必须走大科技路子
随着国家科技投资体制的改革,仅靠水利科技专项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而水利其他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水利科技工作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渠道相结合,实行项目带动科技战略,在项目中解决科技投入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解决水利生产实际问题。
4.2大力发展科技项目,为水利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利科研项目要围绕新的治水思路,围绕水利事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与生态、防灾减灾、农业节水等,特别是要围绕我市即将开工或已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十百千”平原水库工程、人畜吃水工程、灌区改造工程等,采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强化技术攻关与创新,争取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为建设水平一流、质量一流的重点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4.3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水利发展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指导水利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只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确保水利加快科学发展。
4.4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推进关系当前影响长远、体现科学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5强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为核心,统筹水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治理、节约和保护。开展取用水权初始分配,明确各行业、部门、单位的用水总量指标,初步建立符合安徽实际的初始水权分配制度。
4.6尽快建立水利科技咨询服务技术中介机构,建立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和水利技术市场,并让他们在水利项目评估论证、职称评定、资质认定、科技成果与事故的鉴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研究建立水利决策(工作、项目)科技先行、科学决策的有效机制和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技的先导作用,发挥好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单位和科技人员的作用。
一、科学务实,积极作为,2011年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1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新区、片区两个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科学务实,积极作为,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中,建设系统和新区、片区两个开发建设指挥部,承担了大量具体工作,广大干部职工付出了艰辛努力,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两城”成功创建立下汗马功劳。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市投入资金26.85亿元,优先落实安居工程用地2309亩,新开工建设项目71个、245万平方米、28389套,完成计划的111%,连同结转项目竣工17343套,竣工率达到68.1%,超额完成全年建设任务。其中: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800套、87.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790套、4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0.5万套、25万平方米,新增租赁住房补贴378户,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用房1.1万套、131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提高了住房保障标准,由原来每户年收入2.7万元,提高到人均可支配收入1.35万元,并实现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并轨。全年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17.6亿元,同比增长28%;发放贷款16亿元,实现业务收入2.1亿元。在去年2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了会议;4月和8月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调度会上,我市都作了典型发言;国家住建部齐骥副部长来检查工作时,对我市保障房建设公示制度给予充分肯定并安排了中国建设报予以宣传推广;省人大视察时,对我市的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实现房地产信息系统省市县三级联网,具备了个人住房信息异地查询、市场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三项功能。完成房地产投资175亿元,增长16.3%;商品房施工面积1173万平方米,增长21.6%;新增商品房预售面积770万平方米,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面积730万平方米,增长18.6%。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房屋征收机构,较早出台了《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规定》及配套制度。物业企业管理服务更加规范,启动了物业质量保修金征收工作,专项维修资金共归集1.33亿元,累计归集4.42亿元。
(二)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9.6%,城镇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71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人口和面积达到172万人、173平方公里。一是小城镇建设实现新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开会部署,深入调研,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采取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扩权强镇、领导联系、挂职帮扶等措施,推动率先发展。重点镇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其中4个已经市政府批复。全部设立经济园区,新上工业项目208个;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资230多亿元。其中:傅庄街道财政收入过2亿元;义堂镇、汤头街道过1亿元;李庄镇打造百亿家电园区;大店镇设置了“三办”、“五中心”、“四平台”;兰陵镇成立了全省首家镇级国有独资投资公司,设立了城建规划分局;义堂镇组建了全省首个镇级消防中队;地方镇建设了全市首家镇级老年公寓,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唱响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的“四步曲”,实施组织部、农房办、社区办、整治办、文明办“五线”联动机制,突出沿河村、沿路村、镇驻地村等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住房品质,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创建生态文明乡村。2011年,全市在建和竣工农村住房13.7万户,改造危房2.7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08%。三年来,共完成农房建设投资443.8亿元,配套设施投资402亿元,集中建设农村社区1343个,建设农房36.4万户,改造危房7.5万户,拉动居民消费47亿元,腾空土地10万亩(其中可复垦耕地5.25万亩),完成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3.2万户、农房抵押贷款4.5亿元。全省农村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南片区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作了重点发言。在我市召开的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上,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高度评价,蒙阴经验在新农村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是中心城区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各项重点项目推进顺利。新区、片区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兰山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河东汤泉旅游区建设按计划顺利启动,形成“三点抱城”之势,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会议中心西楼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竣工落成,三河口祊河隧道、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体育场片区、南坛片区、沂景南片区、运输公司片区等一批旧城改造提升项目,拆迁还建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三)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城市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排水及污水处理工作有序开展,新建排水管道33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6座,规模89.77万吨/日;新建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63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滨河路拓宽,沂蒙路、金雀山路、陶然路、东兴大街改造提升成效明显。新增道路长度143公里,我市第一座全互通式立交桥—双岭路立交桥建成通车。亮化工程向细节延伸,中心城区新安装路灯3437盏,173条开展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完毕,群众反映很好。“气化”全力推进,建成天然气高压、次高压管线8条,总长度337公里,除平邑、蒙阴外,其他县区全部接通天然气主管道。建设供热管线8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城区供暖覆盖率提高7个百分点。新增供水管道13.35公里,年供水总量达到5050万吨。组织了燃气安全应急救援演练和城市防汛应急演练。390个农村社区完成“三上”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建设中更加重视地下空间利用,结合人防工程共新增利用城镇地下空间87200㎡;腾退地下停车场2处,多项人防结建工程开工。
(四)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加强审批管理。一是城乡规划编制成果颇丰。《市总体规划》已通过部际联席会审查,即将获批。编制完成《市近期建设规划》和《五区统筹规划》,东风东关、体育场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文化医疗、农贸市场等专项规划。4个县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29个省级中心镇、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100个特色村和1130个中心村的完成规划编制。二是城乡规划审批进一步规范。共召开24次市规划委员会例会,审批项目795个。大力实施“阳光规划”,对规划设计成果和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过程公示;大力实施“效率规划”,增设了专家委员会,实施项目预审和现场办公服务制度,开设“绿色通道”,提高了规划水平和审批效率。三是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加大批后监管力度,有效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另外,规划展览馆共接待国家、省、市参观团体3700余个、15万余人次,成为展示大美的重要窗口。去年4月份,全省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我市城乡规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五)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一是创新县城管理工作初显成效。在费县召开全市创新县城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其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管理模式,各县积极借鉴,加大力度,建立了管罚一体的城市管理体制,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城市管理队伍。《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费县经验,省住房建设厅杨焕彩厅长对我市创新县城管理工作专门作出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开展市区城市管理责任区、环境卫生责任制考核,每月一通报、一点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沂南县、苍山县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建好队伍,莒南县出台《城市管理暂行办法》,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两城”同创为契机,以和谐城乡建设、创建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户外广告样板路等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城区市容环境集中整治、乡村生活垃圾集中清理百日会战活动,大力推进干线公路、城区外环路和水域环境集中整治,全面提升环卫保洁水平。中心城区共清运生活垃圾36万吨,道路保洁机械化清扫率和冲洗率达到40%,建筑垃圾处置率达到90%。新增临时停车泊位8000个、收费停车场25家,打造户外广告样板路16条,查处违法、违章建设1260余起。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进程。全市共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8座、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3座,实现了“一县一场”;建成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135座,在建32座;完成了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工程,市粪便无害化处理场投入运行,启动了市餐厨垃圾处理场筹建工作。加强环卫保洁队伍建设,提高环卫保洁作业标准,改善环卫工人福利待遇,试行环卫保洁“一体化”作业方式,市场化、物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四是扎实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突出抓好了二级平台建设、系统升级、案件处置、优化服务等环节,现有6个县区、18个部门、27个专业平台上线运行,发现问题6.9万个,处置结案4.5万个。
(六)建管并举,园林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完成园林绿化投资5.9亿元,新增绿地面积407万平方米。一是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沂南县、苍山县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达到8个,9个乡镇荣获市级园林小城镇称号,54个单位荣获市级花园式单位、小区称号,带动提升了全市园林绿化整体水平。二是城区绿量明显增加。开展绿色廊道建设,对全市180余条(段)主干道进行绿化补植,新增乔灌木1164万株,形成了“景不断链、绿不断线”的道路景观效果。开展老城区绿化补植工作,投资2500万元,补植各类地被植物2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公园、绿地32处。三是滨河景区进一步繁荣。开展了大树栽植提升、橡胶坝除险加固、水上违法整治等工作,举办了世界杯滑水赛等活动,武河湿地升格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景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达到了人、水、绿和谐的新境界。四是管养工作实现跨越。按照“养护管理同城同标准”的原则,出台《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8个规范性文件,强化督导检查,提升养护水平。以防控美国白蛾为重点,加强了园林病虫害防控工作。
(七)扎实开展建筑节能和“禁实”工作,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成绩显著。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新标准,完成节能建筑267万平方米,标准执行率达到98%;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45个、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6.3%;太阳能和浅层地能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完成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应用项目57个、面积214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推广任务的214%;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全市138家粘土砖厂全部拆除,168家非法页岩砖厂拆除155家,节约土地2万亩,节约燃烧标准煤3.2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吨/年、二氧化硫排放500吨/年,全省治理粘土砖厂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加强节水研究和宣传,积极推动了节水器具和新技术应用。
(八)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建筑业快速发展。编制了《市建设工程管理责任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五大主体责任。完成勘察设计项目1500余项、500万平方米,实现收入12.6亿元。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证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共办理施工许可项目462个、面积1309.3万平方米;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263个、面积596.2万平方米。创“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项,“泰山杯”奖8项,“装饰泰山杯”奖5项;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1个,省级安全文明示范工地6个,省级安全文明优良工地19个。大力推行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制度和农民工工资储备金制度,共受理拖欠投诉273起,同比下降28%,清理拖欠工资1343万元,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制度被省住建厅予以推广。征收建设行业养老保障金1.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4%,拨付1亿余元,惠及职工近3万名。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市建筑业发展。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50.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0亿元,同比增长50.5%;缴纳税金12.9亿元,同比增长51.7%;完成外出施工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66%。
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指挥部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和密切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理念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得益于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城镇化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比先进发达地区相差近10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县城和小城镇支撑乏力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仍相对薄弱。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总量仍相对不足,市政管网不够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健全,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五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按实际供热计量收费尚未大范围推广。六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仍很繁重,配套资金压力较大。这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振奋精神,乘势而上,扎实推进全市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小城镇建设大突破、民生质量大改善的关键一年。国家和省市安排的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创新、新旧城区开发建设,项目多、投资大、工期紧、要求高,是近年来工程量最大的一年,任务十分艰巨。做好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对构建和谐、加快富民强市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今年工作的艰巨性、紧迫性,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迎接新的挑战。做好今年的住房保障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国家宏观政策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发展思路,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将明显增加,国家确定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有关政策,为我们克服困难、加快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看,省里将组织实施100个省重点项目,安排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1万亿元,省政府近期将制定出台支持沂蒙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实施《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推动鲁南经济带发展,将给我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我市情况看,经过这些年发展,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城乡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建设系统干部群众士气高涨、团结和谐、干事创业,凝聚了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今年总的工作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保障改善民生三大重点,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在城乡建设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四重四强”原则,即:更加重视民生项目,进一步强化安居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更加重视城市内涵,进一步强化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更加重视和谐发展,进一步强化服务与管理的统一;更加注重品味质量,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住有所居为目标,扎实做好住房保障工作。一是统筹建设,规范管理,不折不扣地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今年省下达我市的任务是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9280套(户),竣工9000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81户。省里要求9月底前要全部开工,三分之一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三分之一进入楼层施工,三分之一开始基础施工。今年新开工数量虽然比去年少,但是加上去年结转续建项目,在建工程规模将达到3.3万户,任务实际上更加艰巨。市房管局要尽快分解落实,各县区也要尽快落实到具体项目,及早完备手续,确保项目早开工、多竣工。要落实好建设用地,对保障房用地继续实行计划单列、优先保障、应保尽保。要多方筹集资金,充分利用好沂蒙革命老区对接中部政策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地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土地出让净收益、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向保障房倾斜等政策,加大信贷支持,满足工程建设资金需要。要加强分配管理,严格准入程序,确保分配公平。研究探讨轮候期限,使符合条件的家庭能在合理轮候期内获得保障房。完善退出机制,控制户型面积,引导保障对象在收入提高后退出,制订和实行有利于退出的动态租金标准,真正让困难家庭受益。要创新运营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严格落实土地供应、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运营。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认真贯彻〔2011〕45号文件,制定配套政策,出台公租房管理和保障房上市交易管理办法,规范保障性住房的租售和使用管理。统筹解决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转户人群、企业困难人员的住房问题,使其平等享受城市发展成果。二是严格落实调控政策,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调控政策,综合运用房地产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支持自住性住房需求,着力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场信息,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合理的社会预期和有效的监管调控体系。要有序调节住房供应,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70%。切实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积极争取金融部门信贷支持,更好地满足群众自住性、改善型住房需求。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健全完善前期建设条件意见、中期预售把关、后期综合验收备案的全过程监管体系,重点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严格监控房地产企业资金运作。三是抓好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今年,国务院将修订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更好地发挥这块资金的作用,我们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先期研究,吃透精神,抓好落实,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拓宽资金使用渠道。要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依法强化归集工作,重点做好规模以上城镇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各类社团组织在职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要督促未建、不缴、欠缴单位按规定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审计检查和内部稽核,完善贷后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二)以城乡统筹为出发点,加快小城镇、农村社区和中心城区建设。一是小城镇建设要力争有较大突破。去年是我市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第一年,应当说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都有了明显起色,势头不错,但是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近邻江苏省,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小城镇有24个,而我市12个重点镇中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只有3个,有的还不到1000万元。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我市近年来重视程度最高、推进力度最大的一项决策,市里出台了非常强的激励措施,并从领导力量、包扶措施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各县区务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进一步自我加压,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城镇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争取今年有大的突破,打造繁荣生机小城镇。要建好工业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项目,带动人气、商气、财气聚集,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第二战场。要建好农业示范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创办基地,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要建好小区宜居园,加快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完善道路、路灯、排水和供热、供水、供气等设施,吸纳更多的人进入小城镇生活。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举办小城镇建设培训班,请先进地区的小城镇负责人传经送宝,请专家学者传授先进理念,组织外出考察观摩、学习先进经验。要加大督导考核。《市重点镇建设发展考核办法》已多次征求意见,现已进入签发程序。其中一条,就是将12个重点镇的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并将占到20%的权重。五•一前后,市委、市政府将组织一次小城镇建设观摩会,不仅要看小城镇建设,还要看创新县城管理的亮点,看一个实施“三上工程”的新建社区,看一个沿河、沿路、矿山塌陷区农房纳入重点优先改造的亮点,这项工作张务锋市长在兰陵会上已经作了安排,全市经济工作会上又进行了强调,会前张务锋市长又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各县区、各镇提前做好准备。
二是打一场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年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要按照重点攻坚、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继续全面推进,新建农村住房9.5万户,改造危房2万户。首先,要实施重点攻坚,把沿沂河、沭河、祊河两岸和国省道沿线的村庄以及矿山塌陷区旧村居纳入优先改造之列,迅速取得整治效果。市农房办和有关县区要制定方案,摸清底数,编制规划,明确计划,努力创造条件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条件确实不成熟、今年暂不改造的,要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进行美化,使村居面貌焕然一新。其次,要全面提高新型农村社区住房品质。坚持经济、实用、美观、节能的原则,切实提高农村住房设计水平,推广应用省、市农村住房优秀设计图集,引导群众建设“百年住宅”。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实施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第三,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和长远生计,妥善处理拆迁、用地、补助等问题,统筹建设老年房,切实做到宜楼则楼、宜房则房,不搞“一刀切”。春节后,我将带队到有关县区督导检查。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持好、快、稳,搞好新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提升改造,掀起新一轮建设。加快兰山区西部新城、镇山风景区和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建设,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区联动发展。依法开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工作,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加快拆迁进度,推进东风东关、南坛、体育场、沂景南国棉八厂、运输公司、兵学城、西关王六居、巨灵集团、机场等片区开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要加快市政设施建设。按照建设300万人口大城市的标准,落实城区大排水规划、全市域污水处理规划和城区亮化规划等专项规划,抓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三河口祊河隧道要科学施工,保证质量,加快进度,争取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今年全线贯通。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书法城二期工程、动植物园、开罗大桥等公共文化设施,要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施工,打造标志性工程,书圣阁主体工程要在园博会开幕前完成建设任务。完成南环路、西环路和机场扩建二期项目建设,打通兰山路、考棚街等断头路,特别是结合运输公司片区改造,加快与隧道南端相连接的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加快停车场建设,优化城市交通。利用前期考察、研究成果,积极推进雨污合流城区初期雨污水调蓄池(管)建设,解决城市内涝和雨季污水对、沂河污染问题。要提高公用设施服务水平。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和管线改造,推进供水户表改造和自备井封停,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确保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继续推进“气化”进程,完成市区至平邑、沂水至临朐、新泰至蒙阴的高压、次高压天然气管道建设。在新区建设地下管线示范区,搞好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积极开展地下管线普查、档案归集和查询利用,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各县城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魅力县城。
(三)以创建“和谐城管”为抓手,全面加强城乡管理工作。“和谐城管”,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促进和谐的管理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由政府唯一主体向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模式转变,由重管制控制向重协调共赢转变,构建有序高效的城市管理和运行模式。构建和谐城管,必须做到管理为了人民、管理依靠人民、管理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大城管”工作模式。调整、理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成立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联动处置、考评奖惩;以市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整合相关部门数字化城市管理资源,大力推进二级管理平台和终端建设,建设覆盖城区的城市管理动态监控网格,构建“城管委领导协调、数字化平台指挥调度、城管办督导考核、责任单位落实处结”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各县数字化城管系统要于2013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出台《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县城管理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环境卫生责任考核制度;科学界定市、区、街、居四级城市管理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各县也要参照市区的做法,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创新县城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城乡管理效能。适时召开创新县城管理工作现场观摩会,全面推广费县“大城管”工作经验;开展争创县城管理先进县、城镇管理明星镇、环境卫生示范村活动,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充实壮大城镇管理队伍,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县城管理特色,着力在体制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环境整治、彰显特色、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实现“四点对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创建和谐城管。春节后将召开全市和谐城管动员会议,部署开展和谐城管创建活动,实施市容秩序整治、市政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提升、建筑施工管控、违法建设清拆、交通秩序整治、户外广告精品、园林绿化景观、数字化城市管理和创新县城管理等十大工程,唱响和谐城管主旋律,树立“当好城市仆人,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打造人民满意的和谐城管品牌;坚持合理布局、方便市民、整洁有序、规范管理,加快编制集贸市场、公共停车场、便民服务摊点、广告设施等专项规划,推进便民市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方便。增加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互动性,推进市民献计城管、呵护城市好行为宣传、市民不良习惯曝光、志愿者城市护卫队等活动开展,全面提升居民的城市意识。四是提升环卫质量,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今年10月底前,全市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处日处理能力8吨以上的压缩式生活垃圾收集站,实现“一镇一站”。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村居生活垃圾收集站点、配备环卫保洁队伍,建立乡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奖补制度,健全“户集、村收、乡镇运、市(县)处理”的“一条龙”工作体系;深入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尽快启动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场建设项目,探索、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机制,中心城区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置试点;扩大“一体化”环卫保洁范围,在县区试点托管、半托管与自我服务相结合的环卫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环卫保洁物业化、市场化水平。五是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强建筑垃圾运输和建筑工地管理,建筑渣土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和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加强火车站、汽车站、广场、游园等窗口部位环境整治,全力推进路域环境、水域环境整治和城乡重点区域广告标语集中整治,打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窗口形象。
(四)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调控作用,加强实施监督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结合贯彻省政府《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深化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统筹规划,做到“五规合一,同向同步”;深化中心城区规划,做好罗庄区“一城五基地”、河东区“一区托五城”分区规划,重点编制商城、河东区沿河加快发展带、兰山区西部新组团、镇山风景区和新区二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各县总体规划的修编和报批,实现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增加对村镇规划的投入,大幅度提高小城镇和中心村详细规划覆盖率,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编制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建设规划;加大交通规划研究力度,缓解市民出行难、停车难问题。二是努力创新规划理念。继续做好“水之城、商之都、文之邦”三篇文章,深化、细化、强化城市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内涵;加强对城市色彩规划、亮化规划的研究,在规划深度和精细化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低碳规划,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做好规划展览馆的维护和更新,开设城市地下管网、地下空间利用专区,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市民参与城建、护卫城市的意识。三是全面提高规划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阳光规划”、“效率规划”制度,保证规划审批的快速高效、公开公正;结合《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实施,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尽快在乡镇、街道设立规划管理所,在村、居指派规划联络员,完善城乡规划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进一步加大规划批后管理力度,做到“严、细、实”。“严”即对于规划实施情况检查要严,着重对平面位置、楼间距、高度、层数、退让距离、外立面装饰、配套设施等多项技术指标内容进行检查,与规划不符的坚决不予核发竣工验收合格证。“细”即对规划批后检查和资料收集要细,从工程放验线到竣工验收等各类表格、坐标数据、图纸等都要认真仔细地审查收集。“实”即对建设项目现场检查要实,要走到、看到、问到、测量到,掌握情况全面,发现问题准确,采取措施及时。关于规划实施监督和违法建设查处,市规划局和城管局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共同组队、联合检查、联合处理,要健全定期检查与日常巡查机制,严厉查处未批先建和违规变更规划行为,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一是加快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建设领域关键技术学习、掌握和推广力度,重点引进消化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环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实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抓好建设类执业师继续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扩大一线农民工培训规模。二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认真做好“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加大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力度,确保完成全年114万平方米的工作任务。健全供热计量资金筹措、产品准入、工程监管、能耗监测、热费改革等工作机制,加快供热计量项目建设;凡是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取消按面积收费,实行按实际用热量两部制收费。加快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关键技术装备引进推广和产业化。努力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三是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方位实施绿色建筑各项措施,申报、认定一批绿色建筑。建立“禁实”长效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在保证页岩多孔砖主导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粉煤灰砖、混凝土砖、粉煤灰加气砌块、轻质墙板等新型墙材。以CL建筑结构体系的试点和推广为重点,推进建筑节能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四是健全以环保型公交车、电动汽车和公共自行车为主体的节能型城市交通体系,努力创建“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五是继续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水价改革,加强节水管理,努力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六)以举办省园林博览会为契机,带动提升园林绿化工作。一是全力以赴,办好第四届省园博会。与前三届相比,今年9月10日在我市举办的第四届园博会将首次采取落地形式建设永久展园。目前,已确定50多个室外展园,是自省园博会举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展会。为办好园博会,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切实抓好园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丰富博览会内容,体现“水绿相映,生生不息,文化与自然共生”的园林主题。要扎实做好运行保障,确保园博会顺利、有序、高效进行。要加强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和扩大园博会的影响力。其中很重要的是搞好园和县区园的建设,以充分发挥东道主的带头作用,彰显我市园林绿化水平。从调度的情况来看,已有9市明确表示主展园投资在200万元以上,我市作为东道主,园和各县区展园建设标准也不能低,投资也不能少。今天,就算一次园博会筹备的全面动员会,受务锋市长委托,我正式就各县区园建设问题,在这里作出部署安排,请各县区要尽快成立专门协调推进机构,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迅速与市园林局对接,并制定工作方案,积极落实建设投资计划,从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充足的保障,尽快完成设计并通过组委会审核,3月上旬要进场施工,7月底前建成并全面进入养护。要大力加强安保工作和工程质量,确保实现平安园博会的目标,真正把园博园建成园林精品工程,把本届园博会办成永不落幕的园林盛会。二是齐心协力,做好迎接国家园林城市复核工作。今年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复核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准备,中心城区、平邑县要分别确保实现增绿170万平方米、50万平方米。年内所有县城要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要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制度,严格绿线管控,严把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关口,开展“绿色使者进社区”活动,借鉴西安市的做法,建立城市绿地管护公示制度,聘请社会监督员,接受群众监督,彻底扭转绿地“变菜园”、“变硬化”现象。三是开展绿荫行动,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深入贯彻全省绿荫行动,力争提前一年全面完成。要选择冠大荫浓、生长较快、病虫害较少的大规格乔木作为行道树,搭配适宜本地生长的灌木,形成绿色和谐、层次分明、乔灌结合的绿色廊道。要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面积适宜、功能齐全、贴近群众的公园、游园和“街心花园”,形成点面结合、布局合理的公园绿地系统,适应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出门见绿、500米见园”的出行、游憩要求。要继续推行拆墙透绿、见土钉绿、以绿盖硬,把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共享,年内力争新增花园式小区、单位100个,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屋顶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林荫停车场300处。四是着力建设民生园林,进一步放大滨河景区综合效能。要全面实施滨河景区景观提升工程,围绕群众需求和绿化、亮化、彩化、美化“四化”原则,增植各类高大乔木、各种彩叶树种,并利用LED彩光源或地灯、射灯等做好建筑和树木的亮化,打造滨河景区垂钓区、休闲区、运动区、健身区,着力增加便民甬道、座椅、健身器材、公厕等服务设施,在景区内形成更多的文化精品园、滨水景观特色园,让群众进得来、坐得下、留得住、玩得好。要加快水上运动之城、水上娱乐之城、水上文化之城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争创4A景区。实施小埠东橡胶坝上游基础截渗和坝袋更换工程,确保第一大坝的使用功能和景观效果。五是精心实施清水工程、湿地工程,保护好“一澈清水”。落实《中心城区水质保障考核办法》,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完善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坚持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原则,编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方案》,进一步扩大湿地建设成果。重点实施小埠东坝下湿地、柳杭湿地、角沂湿地修复工程,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打造城市湿地群。(七)以规范管理、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做大做强建筑业。一是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规范基本建设程序。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联动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勘察设计市场,繁荣建筑创作,把好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关,抓好抗震设防工作。严格落实招标信息、投标资格审查和专家评标等制度,进一步加强招投标控制价和竣工结算备案管理。结合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完善工程项目信息和参建单位信用信息系统,强化对建筑市场的动态监管。二是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5号令),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质量责任体系和政府监管方式。强化建设工业产品备案管理和市场监管,组织好建设机械类产品节能认定。加强对图纸会审、按图施工、材料监督抽检等关键监督工作节点的控制,加强对深基坑(高边坡)、地下工程、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等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管。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年内中心城区所有工地全部实行出车轮胎冲洗制度。三是妥善解决清欠、和劳保金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劳务资质管理、工资支付监控、劳务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银行卡支付等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增强全市建筑业发展整体实力。一是提高本地企业竞争力。实行分类引导,专题研究,重点扶持,鼓励与外地大型企业组成联合体承接工程;在人员培训、人才引进、市场准入、资金融通、政策咨询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引导企业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做精施工业务,拓宽服务领域。二是规范外来企业发展。建立健全外来企业准入、清出制度,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高端建筑企业落户。严格注册登记和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三是大力发展外出施工。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激励制度,积极扶持劳务企业发展,拓展外埠市场,努力巩固建筑业大市地位。四是丰富房地产市场品种。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商业地产、办公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推动地产开发模式多元化。根据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策划建设一批集商业、贸易、商务、文化娱乐、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
三、落实责任,创新机制,为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城乡建设事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领导关注,群众关心,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机制,扎实高效地做好各项工作。最近,张少军书记分别到新区指挥部、片区指挥部现场办公并作了重要讲话。张书记的讲话不仅对这两个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全市城乡建设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认真学习体会,全面贯彻。由于去年以来,城乡建设事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困难,主要是房屋征收工作难度加大,资金筹措困难增多,加之我市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些关键时期,所以,希望同志们要更加重视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积极进行有益探索,工作中既不能简单从事、粗暴蛮干,也不能畏难发愁、束手无策、止步不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改变工作效能、解决新问题,推动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一)进一步抓好工作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工作纳入科学发展大局,做到目标同向、行动同步,细化工作责任,逐级分解量化任务,明确工作标准、节点进度和完成时限,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具体到岗位、人员的执行责任体系,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推行“一线工作法”,到一线调研指导,在一线搞好服务,在一线检验成效。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工作推进合力。
(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要针对制约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瓶颈因素,理顺体制机制,创新思路办法,务求工作实效。完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创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着力规范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行为。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并落实好各类城乡规划。完善推动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含量。完善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督导检查。要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奖惩机制,加强对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房地产市场调控和节能减排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对工作进展快的,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影响大局的,要启动效能督察,必要时约谈主要负责人。市政府已经与各县区签订了相关目标责任书,具体工作都已做了部署安排,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调度和通报,及时汇总并报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