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营销策划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8 07:19: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保健品营销策划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保健品营销策划案

篇(1)

日前,笔者应邀前往中国某大中型医药保健品企业,进行为期两天的营销培训。培训的事进展顺利,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深,但这个企业马上就要上市的新产品的情况,却让我心里直打鼓!什么原因?原来该企业以前一直做药品为主,今年上半年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型生活日用品,而且事先请了著名的策划团队完成了产品上市前,从命名`包装`定位`广告到渠道设计`销售管理体系设计等营销策划工作,但事到临头,要磨枪上阵,火烧眉毛了,企业却仍然有许多重要和基本的工作还没有做呢!!!1,公司新产品马上要上市,广告策略(平面与电视)没有一点成形的意思;2,公司马上要开始向外推产品了,但公司最起码的经销商政策都还在零碎地讨论中;3,公司马上要向全国重点的两大区域派销售代表工作了,但公司销售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渠道模式最合适还没有搞清楚;4,该新产品在日用品市场上要改变一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上市工作面临着比常规竞品更大的阻力,但公司招聘的各区域销售代表大部分都是销售新手,极其缺乏实战经验和必要的基本营销知识……而该企业花大钱投资的新产品厂房和生产流水线已经全线就绪,箭在弦上,千钧一发,而且不发不行!!

笔者虽是应朋友之约前来培训,看了之后也不禁心里着急,替老板捏了一把汗。凭我自己十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我一看就心知肚明:该公司管理和营销能力不够,准备工作没有秩序和头绪!!回来的路上我悄悄跟朋友说,面临这样一种状况,良好策划的作用不知道还能不能够有所发挥?该公司为民营企业,八到十年间资产已达一亿,但管理却一直未及时升级,老总劳累成疾。我们去培训时,老总刚出院,对烟酒和下棋都要有所回避。面对这样一个兢兢业业`令人敬佩的成功企业家,我不禁要“皇帝不急太监急”地发出感慨,没有良好的销售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以及必要的各个环节充分的准备,再好的产品,再好的营销策划又有何用?!笔者是个直性子,本来在老板的饯行宴上想把心里的担忧对老板说说,但眼看着老板待复元的身体,体会着他对新产品的殷切期望,苦口婆心的一句话硬是没法说出口!只好祝愿他老人家吉人自有天相,不论如何,从心底里希望他新产品一上市就获得成功,并能如他所愿,使该产品成为该企业新的“拳头”产品!

在这次培训结束时,我一直想斗胆一问的一句话就是:“老板,今天你咨询了吗?”看来,中国企业光是做好策划方案还真不够。以前自己在企业做CEO时已经对此有所感触,但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次感受这么深!!老板啊,中国有多少老板,还躺在自己往日的功劳薄和成功史上晃晃悠悠,而新的形势`新的情况变了,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正在逐步失去作用,而我们的老板们还没有意识到应该向高人咨询。其行事方式确实让人心惊胆战,万分担忧。

二, 某医药保健品企业新产品上市之后

也是前不久之事。一个月前,一家新客户来找我朋友做策划,我刚好有项目与朋友共事,与该客户接触了几次,了解了不少事。该企业投资大,实力强,去年开发了一个新产品,而且请了著名的明星做广告模特与产品代言人,在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可谓不少,笔者在电视上曾看到过他们投放的广告,制作上还颇有新意。该公司在产品上市时,也做了大的会等大型宣传推广活动,又有明星和资本背景做支持,大家都料想产品上市后必然快速成功,因此,该企业领导和员工对该产品寄望颇丰。没想到天拂人愿,产品上市一年半来,一直没有形成强劲的现实购买力,广告没少打,可销售一直不见大动。管理层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但迟迟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行动,只好一天天一次次看看再说,一直等到销售实在不行了,让人受不了了,真正顶不住了,才经人介绍,找到我朋友做营销策划,试图从营销策划上玩出什么高招来救急。

这件事也让我感触良多。何也?如此:一是我们看到,事实上该公司的营销领导团队有实战有知识,不是人人都比较外行那种,这样一个比较好的团队应该自己具备较好的策划和管理能力,为什么还会出现上面讲的这种不良市场结果?二是该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言谈之间,表示他们早就觉得该产品营销有不妥,问题发现比较早,该管理团队又不是很弱的团队,为什么如此重大的事情却一直一拖再拖,徒增延误,屡丧时机?三是该公司在广告投入上花费如此之大,在人力资源上花费也不吝惜,产品虽然有点同质化,但也确实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诉求点,为什么在各个终端却卖不动,渠道和终端管理`执行力上是不是也有问题?四,据来人介绍,公司大老板平时对营销管理团队极其信任,几亿资金充分信任他们去管理和运作,这样的管理方法或模式是不是助长了某些东西,并且还潜伏着极大的经营管理危险性?五,公司大老板平时充分放权,不太“理朝政”,但每每事到临头,真正的决策者仍然还是他一个人,这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模式是不是可有点不大合适……

以上分析表明,该企业许多问题也许根本不只是单纯的营销或策划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的如何经营管理问题。但该企业不找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管理咨询,仍然只是想找策划公司单纯从销售或者营销环节上进行救治,明显地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纵然销售上的问题一时解决了,也解决不了该企业存在的根本性的管理体制上的大问题,因而始终潜伏着企业一朝失控`功亏一篑的危险性。该企业实力不小,人才也有,产品推广也卖力,面对如此客户,笔者又一次暗自叹息,不禁想多一句嘴,在他大老板面前大叫一声:“老板,今天你咨询了吗?你需要的不仅仅是期前的营销策划,对你来讲,更需要的是期前`期后`期中的踏踏实实的,更为深入具体又更为整体性的管理咨询!” 营销策划等于管理咨询吗?

经过了一二十年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决策人,也就是老板,接受了策划的概念,并且开始意识到好的策划对于企业的价值。但大多数老板,至今对于管理咨询却仍然一知半解,瞎子摸黑搞不清。其实,策划,例如现今比较流行的营销策划和企业形象设计,都只不过是企业管理咨询中的一小部分。策划不等于咨询,两者还真不是象许多人头脑中想象的那样,似乎或完全是同一回事。

何谓策划?顾名思义,策划策划,当然就是指策略规划。策划有单纯的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等等,也有比较综合的营销策划等等。最为常见的营销策划是新产品上市策划。其内容包括产品命名,包装设计,市场定位,产品核心概念提取,产品独特销售主张设计,产品媒介广告样稿设计,新闻炒作设计等等主要内容,但重点始终是产品独特卖点设计和广告设计。多数新产品上市策划方案都会提及企业销售管理系统的建立等等执行`管理方面的内容,有的甚至还会给企业提供一本销售手册;但始终只不过是整个上市策划方案的附丽,根本不是该策划方案的重点之一。好的营销策划,由于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产品销售中的某些专业性问题,能协助企业在短期内较快`较显著地提高效益,因此现在已经为多数老板们所接受,在中国各行各业日益受到欢迎。

但正如以上所说,营销策划虽然作用很大,为人所熟悉,但却绝对不等于管理咨询。所谓管理咨询,通俗地讲,就是你企业所做的任何一方面`任何一个层次`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如果出现了较大的`企业自己内部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你就需要管理咨询公司来帮你;意即你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做的一切工作,其实都可以是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的内容,它的服务范围远远大过营销策划的范围。简单扼要来讲,企业管理咨询包括管理信息咨询(主要是市场调研服务等等)`企业管理咨询(包括财务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营销咨询`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培训`员工关系处理`供应链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等)和企业战略咨询(企业再造`企业总体管理模式`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业务发展战略`企业产品营销战略制定等等)。而现今最流行的营销策划只是营销咨询中的一小部分。从营销咨询的层面来讲,营销咨询除了营销策划还包括:企业销售队伍的建立与建设,企业销售渠道模式的选择,企业销售政策的制定,企业销售人才的培训,企业营销计划的实施,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的控制,企业营销沟通,营销激励制度设计,销售管理制度制定,营销渠道管理,营销终端管理,营销危机管理,营销信息系统建立,顾客关系管理等等多种专业性很强的内容。策划之外,策划完了,还有如此多的工作要做,的确让不少不了解咨询的营销人和老板诧异。 中国医药保健品老板,今天你咨询了吗?

中国医药保健品企业一直是营销策划的先锋,不仅企业内部对策划人才极为重视,而且也为中国策划界培养和输出了不少人才。这些人才有的继续钟情于医药保健品,正在为某些医药保健品企业出汗出力,也有的已经种子开花,杀入了许多别的新兴行业或传统行业。一时之间,这批人呼风唤雨,给本来就活力十足的中国经济带来了一阵阵狂风暴雨,创造出不少企业神话和产品奇迹。别的且不说,光是太太药业`脑白金`养生堂三家企业,就给中国经济和营销界带来多大的影响和冲击力。在这三家当中,家家都是营销策划的高手,要是没有高超的营销策划能力和比较扎实的企业管理能力,医药保健品行业就会少去不少产品和魔力。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这么成功,就是成功了的企业也并不见得就有多完美。营销策划固然是企业发展和产品成功的一把利器,但光有营销策划,还不能确保你健康发展,持续成功,增长实力。这又回到了老话题,策划完了,老板们是不是就可以万事放心?

回顾近二十年来中国企业老板寻找外力外脑发展企业的历史,我们看到企业与广告`策划`管理咨询公司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分为四步曲:

第一步曲: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智业(广告公司`点子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培训公司)公司比较少,少数人有幸开始接触到西方的经营管理理论,认识到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才能的重大价值,开始零零碎碎地从事策划`咨询。这时的企业老板也正平地而起,摸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相信外脑有帮助自己的能力,凡事只相信自己,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我让你去吹”。这一个阶段企业老板的主题曲基本上叫做“我不相信,就是不相信。”大多数企业家认为策划`咨询人士光说不练,有点类似于骗子或大话精。广告`策划`咨询人士也不怎么专业。国外的大咨询公司,胆大点的刚刚试探着把脚伸进北京。国内的智业公司则根本还不成型。这第一部曲可称之为“单练单吹歌”。

第二步曲: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情况变了。智业公司开始能工作了,本土化的第一批专业人才也开始成熟了,国外的广告`咨询也开始摸着点中国企业的底了,企业老板也吸取了经验教训或尝到或看到了智业公司带给企业的甜头了,靠大胆创新`成功发财的例子也多起来了,这个时候老板与智业公司的关系主题曲变成了“我请你说说看,我买你的好点子,好创意”。这回企业开始相信智业的作用了,智业也能拿出一些象样的东西了,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老板们开始信自己,也开始信他人(智业公司)了。国内的智业人士大多出点子,产生了不少点子大王,也有人开办管理咨询公司并有业务了,国外来的咨询公司则开始逐渐有些大的项目做了。这第二部曲,主题非常明显,我们就把它叫做“风风火火点子歌”的点子时期吧。

第三部曲: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情况又有了变化。这一阶段,中国企业界人士普遍认识到广告`策划`咨询的巨大作用和市场的巨大潜力,做企业的开始愿意更多地寻求外脑援助,做智业的则不断提高水平。在这一时期,中国企业和智业同时得到大发展,广告`策划`咨询公司争先涌现。中国本土出现了象北大纵横`新华信`汉普这样的较大的咨询公司,国外的世界性的大咨询公司,纷纷在中国取得较大业务。广告`策划`咨询的概念广为人知,智业市场十分活跃和引人注目。虽然这一时期有许多上市公司`大企业请了咨询公司,广告更是已成为普遍模式,但该时期最为红火的却还是策划项目,尤其是广告策划和营销策划,企业接受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大问题。许多老板的心态变成了“管理有我但策划请你”的新态度。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经典策划案和著名策划人。因此,这第三步曲,我们叫它“大家都来策划歌”应该比较合适,简称策划时期。

第四步曲: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广告`策划`咨询`培训等智业市场的第一期市场教育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但市场培育过程则各地区`各城市`各行业`各人群发展不平衡。总的来说,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好点,大城市比小城市好点,新兴行业比传统行业好点,高学历人群比低学历人群好点。很多人开始把企业需要外脑看作是一种自然需求,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分工更精细发展的结果,而与企业老板的能力素质无关,就是再历害的企业老板和团队,也需要智业公司帮忙,原因在于局外人`第三者能够一直保持较为客观和清醒的立场,来看待企业的许多问题。这一时期只不过刚刚开始,人们唱的歌正在从“策划歌”向“真真切切咨询歌”转变。参照国外企业管理的发展轨迹,笔者大胆预言,今后三十至五十年,是中国咨询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国企业的咨询时代到来了!不重视或者不愿意进行管理咨询的企业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多困难和更多棘手问题。

篇(2)

黄总的公司是湖北一家专业美容保健品公司,经黄总介绍:“美颜参”是人参中的一种,与其他人参比较,“美颜参”有着新鲜山参的全部优良品质,“美颜参”有着不仅外观饱满,参白水足,还具有参和叶破,鲜嫩如奶,盈汁如乳的神奇特点。这么神奇?黄总向我展示产品,全冷藏保存,用刀割开,果然有白浆流出。香气黏手。

但是运作几个月来,产品并没有走向市场,零散销售成效不大。而第一年的考核期是有销售任务的。

做了这么多年市场,这样有款有形的产品,怎么就卖不出去呢?在我一系列的“质疑”之下,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1、产品定价太高,每盒定价过万元,黄总急于走奢侈品销售路线,可是产品品牌力的平台没有建立,产品价值体现太空洞。采用传统化妆品的模式(专柜和美容院)在销售“美颜参”,借助专业DM广告的全国招商工作进展艰难。

2、规格太大,为了能体现物有所值,现销售的“美颜参”是500克/包/盒。

3、宣销诉求不明确:产品好在哪里?具体有哪些功效?产品卖给谁?谁会买?在哪里买?

没有可操作的模式等于是苍蝇掉在玻璃杯里,有光明但是没有出路。再则说从产品上看,这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奢侈品,奢侈品的那种雍容华贵,质地精美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这样的产品怎么能卖出去呢?黄总点头称是。那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事以至此,还能怎么办呢?作为中小企业的关注者,我经历了太多产品的生生死死,明明知道是不长久,可总盼望奇迹出现,出现了危楼用木板撑一下,能过坎就行,市场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产品,换个名儿或是换个包装再“忽悠”出场,结果很多老板就是这样在“将就”中死去。也许,这也是中国中小老板长不大的原因吧。

我一直在思考,好产品既然大家都认同,关键是要找一条适合这种奢侈美容品的销售之路,围绕产品提升亮点,为奢侈找到理由,更要为奢侈找到渠道。

模式决定发展,我分析了一下:

传统商超渠道——走专柜,集中做品牌展示,国产品牌根本就没有实力,一般化妆品根本就是沦为跑龙套的角色。

广告轰炸——首先就是制作投放成本巨大,把几个亿投在央视“砸”,也不一定有效果,最重要的是要给产品找到一个好的模式切入点?

招商加盟——国家特许加盟条例也才(2007年)刚颁布实施,国内众多企业还处于转型摸索阶段,条件不成熟。只有像美国的次贷危机一样“打一个漂亮的包”再抛售给投资者,现实证明这是一场灾难。

直销——目前很多化妆品公司和产品纷纷采用这种模式,以面对面深入沟通,通过现场试用和会员积分实现销售。

为什么不采用会销模式呢?我的这个想法浮现脑海:产品具有独一性/消费者群体高度集中/购买力保证/销售氛围营造/产品现场展示/利润价值高… … 哪一样都可以与会销对接,“美颜参”要想走上会销之路还要做很多准备,我要挖掘它更深层次的卖点,还要重新打造它的奢侈光环。奢侈品在传统会销模式中并不常见,以医药保健品为主的会销企业的主要人群是面对广大中老年消费者,而“美颜参”以天然草木植物精华,面向的是高端消费中的女性群体为主,这对于一直以来以量求质,以高科技技术阐述机理的会销推广能让“美颜参”逆风飞扬吗?为此,我彻夜难眠。

“美颜参”洗尽铅华,将在会销模式中华丽转身。

策划工作正式开始。第一步就是要解决“美颜参”的奢侈背景,如何进一步提炼使其具有高贵品质和奢侈需求呢?我陷入苦想,一日偶看到日本剧的片尾字幕,灵光一闪,“美颜の参”出现在脑海,这个日文“の”常出现在我们眼帘,“の”也是汉字中“之”的意思,日本的化妆品说明书上也常出现。在产品包装上若以这个“の”为产品名,肯定会增强消费者对产品背景的无限瑕想。我马上把这个名字告之黄总,黄总同意了。

在对“美颜の参”的宣传诉求上,我们重新策划:

1、 揭开“美颜の参”渊源的历史背景

人参史:我国是人参当之无愧的参主国,应用人参历史有四千年,人参自古以来就是皇

室贡品。

功效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以及《神农本草经》等许多古籍医书都有记载。

《本草正义》称之 “富有养液,而为补阴之最”。

趣闻逸事:此参一直与楚国王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楚王好细腰”的典故;杨贵妃肤如凝脂,丰乳峰臀的传说。公元1611年韩国古代医典《东医宝鉴》就对此人参的美容功效还有着详实记载。

2、谁是身边“美颜の参”的使用者?

1)动辄上千美元一盒的这种野生山参在日本都市女白领圈子里几乎司空见惯。

2)具香港娱乐报道,孙燕姿每次筹备演唱会必用人参红枣汤等药膳进补。香港明星袁咏仪公开表示,她怀孕时,妈妈教她用水冲蜜糖和人参喝,所以产后的袁咏仪中气十足。

3)性感女神李玟李玟最近公开了自己的美丽秘诀——常喝“活力美人汤”,这是学中医的妈妈特别用野生山参为她煲的美人汤,喝下后可以调养气血、增强免疫力及体能。

“美颜の参”的功效机理阐述

通过引用德国埃朗根大学维尔德和彼德曼教授在最新的《柳叶刀》医学杂志中关于女性雌激素理论,得出结论:刺激女性生理荷尔蒙的正常分泌,呵护卵巢保养正是女性的美容成否的关键!

提出:女性怕什么?——容颜衰老、体形改变(乳房下垂)

以揭示女性的年轻密码为亮点,提出“美颜の参”以自身特有的一种高活性异黄酮物质独特富有的植物性雌激素是天然成分,它能通过三重刺激吸收:植物性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补充女性人体自身的生物细胞活性成分。可以从内到外的刺激女性卵巢新陈代谢,恢复女性养颜护肤弹性结实乳房的妩媚姿态。

产品定位:

1、第一个真正具有内服美容资格的天然、纯生滋补品。

2、兼具保健功能的天然草本精华,适合长期服用。

产品分水晶版:9888/盒;白金版:16888元/盒;钻石版:28888元/盒

在宣销方面准备:

包装策略——精美华贵、品质保证:我们认为包装是关键性因素,新颖独特的包装,可大大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宣销手册策略——

1、主题精炼、简洁,规格2P,折叠式设计

2、产品名、重要文字采用中、韩、英三种文字注释

价格策略——

产品的价格区别就是强调““美颜の参”的生长年限”,多一年与少一年,在药理作用和价值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要教员工在销售时向顾客特别说明。

此外,为了增强 “美颜の参”的奢侈品质和尊贵内涵,我还设计两个绝无仅有的“产品玉牒”,一是原产地证明书和年份确认书,主要用途是放在产品盒内,也可作为销售时的宣销资料展示使用。二是在包装盒上打上镏金数字编码,提出以纯野生限量版在美容行业以罕见的“收藏品”的销售方式在国内与东南亚市场同步上市。后来销售证明,这种表达方式深受购买者的喜爱的推崇。

一切就绪后,会销就进入实质性阶段。

首先是解决顾客在哪里?对于奢侈品消费者来说,肯定是不能靠大街上收单,客户资源收集,会销人员素质和沟通能力对我们策划方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高档品牌消费者

主要为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高收入的中青年女性——包括灰色收入人群,属于消费水平较高,但比例很小的一个群体。她们非常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品味,对风格独特的高档产品情有独钟,以此来体现自身的身份和品味。

中高档的消费者

主要为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职业型女性,俗称小资或中产者。开始注重形象以及身份,年龄段皮肤的实际特征(25岁皮肤开始衰老)主要消费零售价格在500-1000元之间的合资国际品牌化妆品。

中档的消费者

主要为月收入在5000元之间的普通白领以及高级技术蓝领。该群体因为受过一定的教育,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对于时尚和美容信息比较敏感,有一定品牌形象和品质的产品。

在邀会方面,我们先从白领人群开始开始,一则是学习经验,二则是有效的利用资源。日后逐步向高层次推进。

名单收集从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公司网络资源(黄总公司原本就是做高档化妆品业务),选择目标人群,邮寄产品宣销资料。

通过与高档品(奢侈品)公司联姻,参与广告推广和相关市场活动,可以使公司迅速介入目标消费人群,实现产品的准确传播。已经成功取得了服装、化妆品、汽车品牌的“金卡”消费者的信息。

向湖北省内处于最高档的女性会所和美容院发出邀请函,通过开会的形式推介产品。从中筛选出部分客户。

主要选择上以行业公司的老板以及外资公司高管、白领和石油、电力、银行、工商、税务、航空、教师、医生等群体为主。

好产品自然会有消费者需求,可是卖产品的人呢?我们制定了专职的会销人员的选拔标准:

1、个人形象气质好,形体优雅,谈吐沟通能力强。

2、有过的高档化妆品或奢侈品(如金银手饰、手表、箱包等)销售经验。

人员几经挑选,我们安排了两周的时间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闭培训,从对奢侈品的认识,奢侈品牌,到市场分析,女性的生理构造,美容知识和沟通技巧等进行一系列的洗脑,会上还聘请国际营养师及美容健身专家做专业气质训练和美容指导。并规定在工作期间,每个员工必须佩戴项链、耳环、钻戒等饰品。黄总还为每个员工发放了不低于2000千元的化妆品。

第一次预演在某酒店的一个套房进行,有17个客户到场,会销人员6名,以沙龙Pary的形式,大家边吃边聊,主持人由一位资深香港美容师担任,虽然对“美颜の参”的知识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她一口的港台口音,不拘一格的交流方式颇受客户欢迎。当谈到“美颜の参”原生态有乳汁分泌时,有的客户还发出会心的大笑,当产品被装在一个有无数射灯的大玻璃台上隆重推出时,现场氛围令人炫目,奢侈尽显… …

案例点评

本案评分:60分

通过这份不完整的营销企划案例,我们从其中可以清晰地看见浓浓的“传统保健品策划”的套路和味道,既便如此,笔者认为在这份奢侈品营销策划案中还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缺失和问题:

1、 以偏概全。首先作为一个产品项目的整体前端企划,在这个项目策划案中非常不完

整,只考虑到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以及导市手段等几方面因素这也是非常不科学的。首先,无论何种采用营销模式,作为一个项目的完整营销企划案,则应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策略、渠道策略、终端策略、促销策略和项目预算以及财务分析等指标;其次,不仅缺少导市期各个环节的展开论述和说明,还缺少试点市场、样板市场的运营策略以及具体执行操作手册(含具体相关预算以及时间表);最后,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说清楚运作这个项目选择会销渠道比电视购物渠道更具竞争力。

2、 头重脚轻。在这份策划案中,更多地着墨于如何挖掘和整合产品资源,结合产品的

目标属性,构筑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在项目的具体落地执行和可操作性以及系统经验复制方面缺乏说明,尤其在这个策划案的结尾处,给人感觉给像是一个产品见面会或是新闻会,我们只知道了做这个项目多难、条件多么艰苦,项目还是进行试点了,至于成功与否,则不管我的事情了!最起码一点没有说明白或是交待清楚做这样的会意义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推广价值?能否在接下来的业务工作中得到具体的经验推广。

篇(3)

[中图分类号]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110-02

近年来,医药院校招生规模和专业在不断的扩大。为了适应市场特点,提高我国医药产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的竞争力,许多医药院校纷纷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专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药市场营销人才。辽宁中医药大学也在2005年正式招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药品营销策划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则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中药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会计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之后,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营销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一门以实训为导向的应用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它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和项目作为课程的支撑。而由于药品本身所具有的行业特殊性,决定药品营销策划课程在实践教学的案例和项目来源方面更加存在着资源不足和来源狭窄的问题。经过笔者多次对于该课程实践教学新形式的探索,总结经验,认为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出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

1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虽然目前在药品营销策划的实践教学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被广泛应用。但是,中间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首先,教材建设比较落后。目前,我国的营销策划还处在像西方国家学习阶段,缺少中国特色,且教材中的多数都是关于国外著名企业的案例。即使是一些国内企业的案例,也存在着时间陈旧等问题。另外,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来说,能针对行业的特殊性,与行业特点结合起来的教材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就算有,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其次,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和时数安排较少。目前,大多数营销策划课还主要是课堂讲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在上面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实践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策划的热情,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最后,教师与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实战经验。目前营销策划的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到学校任教,没有参加过实际的营销策划活动,缺乏实战经验。再加上有些学校疏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一味的强调课堂效果,用传统的评价指标去评判教学效果,这就使得教师与企业越来越脱节,与市场越来越远,这样做出的营销策划案是经不住实践推敲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加强和改进。

2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的关键是找到好的实践项目。以往主要是通过到企业寻找模拟策划项目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医药这个局限性窄的领域,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模拟策划项目并不容易,即使找到合适的模拟策划项目,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将实践教学从企业模拟项目转向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要求学生通过对市场的了解,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设计营销方案,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营销策划书。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本课程实践模拟策划项目来源稀缺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能力。通过创业项目策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策划文案,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与写作能力。通过点评和评选,优秀的还可以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借此为学校营造出一定的创业氛围。

3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3.1根据兴趣,随机组合

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创业项目策划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参与者控制在6~8人参与项目,由学生自行组织,教师提出组队的建议。同一小组成员中尽可能包括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人,成员中要有人熟悉计算机文字处理。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一项任务,完成任务所需时间取决于任务性质,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协调小组的各项工作。

3.2共同探讨,确定项目

创业项目的选择由各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商议决定。小组成员以创业者的角色和心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个人愿望,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市场,提出自己的设想,通过集体讨论,确定选题。策划构想可以非常简单,比如周末在闹市区推销保健品;也可以复杂点,涉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营销,比如开办针灸推拿保健院或药膳公司等。

3.3同心同力,完成策划

在课程教学开始时,就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的选题。在讲授完课程的理论部分以后,进入项目策划过程。从市场调研到市场分析,再到市场定位、4P营销策略设计,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策划项目的完成情况,提供必要的咨询,一个创业项目最后至少形成一份营销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背景介绍、市场内外部环境分析、营销战略制定,在此基础上进行营销组合、营销活动具体安排、营销活动经费预算等。策划书字数不得低于1万字。如果条件准许的话,学生可以提出创业计划,组织、注册并经营自己的公司。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及时检查学生策划项目的完成情况,提供必要的咨询,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策划过程的阐述;其他组就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发言小组所有成员解答疑问,最后由教师与考核小组就各组活动的组织表现、内容完成情况、成果展示效果等进行认证、评选和考核。

3.4参加比赛,验证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运作,每一小组都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满意的策划书,而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就是学生验证自己成果的最好的平台。我们会先进行初赛,在校内进行筛选,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参加这样的大赛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竞赛中选的部分应用性强的创业方案,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这样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创业氛围。

4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成效

自将大学生创业项目策划融入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以来,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策划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策划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当全部课程结束后,学生就会完成一套营销策划书。到目前为止,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已经完成了《“消鲠饮”营销策划》、《爱宝小儿感冒药营销策划》、《薏米酱油营销策划》、《针灸推拿保健院营销策划案》等30余份营销策划书,部分作品经过完善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另外,通过课上及课下学生之间的合作,使学生拥有了良好的沟通能力、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很快就能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本。从用人单位角度说,如果用人单位接收到这样的学生后,也相应的不需要过多的培训,节省了单位的新人培训成本。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E.H.施恩(Edgar H Schein)教授曾指出:“从学校走向工作的过渡是十分艰难的。”在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工作之前,通过课上的创业项目策划,不但丰富了课程的实践教学,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业意识,为今后的就业拓宽了新的渠道。同时,这也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底蕴雄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过硬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雪,冯夏红.《药品营销策划》实践教学的探索[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5):271-272.

[2]王卫红.营销策划教学创新技能与策略探讨[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1):81-85.

[3]王成慧.创业教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0(17).

[4]朱华锋.建立营销策划课程独立内容体系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

篇(4)

然而,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从社会化营销到内容营销,从精准投放到算法推送,营销界和传媒圈充斥着一样的喧嚣嘈杂。这些营销界的老炮儿们,最近活得还精彩吗?

谁会干掉叶茂中的创意

在他自己看来,算法摧毁了营销人的看家本领――“起标题”。

过去叶茂中给企业想一个广告语可以用两三年,现在不一样了,针对不同用户需要推送不同的标题。“比如总统大选特朗普当选,我的广告标题就可以放‘七十多岁,要不要补点什么’这样的保健品,而推给年轻人就完全两样,比如王宝强的新闻,广告就又是一个放法。”

在叶茂中看来,这正是以央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以前没有下功夫去解决的问题,“想看娱乐的人打开电视看到的却是政治新闻,一个想看政治新闻的人,翻开报纸却是娱乐八卦。在香港你可以看到很多八卦新闻花边小报,这种投其所好,今日头条做到了极致”。

关于算法到底是辅助人工还是颠覆人工,传媒业一直有争议。但在营销大师叶茂中看来,算法确实能干掉人的创意,道理很简单:“我一个叶茂中能满足多少需求?机器能够带来多少增量?”

低端的需求也要去满足

叶茂中口口声声说的“增量”,是相对于过去营销机构的业务增长模式而言的。

过去做营销策划,o论是刷脸还是凭口碑,往往是抓高端客户和大客户,然而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好比二代地产商很难像父辈那样拿到又大又好的地皮了”,叶茂中说,现在的思路是下沉业务,“低端的需求也要去满足”。

为此,叶茂中策划公司与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产生了合作。在这个以设计和影视制作服务交易著称的平台上,小微服务需求多如牛毛,一个logo设计需求开价可能只有50块钱。但叶茂中算了笔账,猪八戒目前有五六百万家小微媒体,以百分之一算,自己能拿下五六万家客户,平均到365天,每天要回答多少个营销问题?这不仅仅是商机,更给出了无数创意的来源。

这种合作模式也被叶茂中称为“异业联盟”,过去做高端策划不发生关系,甚至是竞争对手的,都可以拿来嫁接流量。叶茂中还策划启动了一个叫“微咨询”的平台,专门用于对接小微客户的流量,目前已经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过去都说没老叶玩不转,现在平台化都要抢着进来”。

随之而来的,营销机构的人员设置和生产流程都得调整,“一个是人海战术,一个是可复制”。目前在叶茂中营销公司,一方面以叶茂中为核心的团队继续服务高端策划,剩下的增量由更多的年轻团队来执行,公司引进了不少90后包括北大新闻系高材生,公司副总裁也由85后担当。

老叶羡慕顾爷

在叶茂中的营销词典里有一个概念被反复提到――冲突,“比如说开会我坐在第一排很想看手机却不方便,这种很难受的感觉就是一种冲突,冲突必须要解决,给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一个盈利模式”。

“就像一个女孩子拎一个包,如果只是装一个东西买个几十块的就可以了,那为什么要买几十万元的包?这就是心理的需求,在有限和无限之间造就了无限的冲突,这就是营销的根本所在。”叶茂中提道。

在叶茂中看来,自媒体比如顾爷、咪蒙的广告能开到几十万元,就是因为解决了新的冲突,所谓新媒体不是指一种手段,而是能够解决新的冲突。

能感觉到“老叶”还是羡慕一些青年自媒体人的,如顾爷,这种普及美术知识风格,逼格很高,受众又精准,客户都是国际高端品牌;“绝对不敢小看,谁都可能十年后成为百亿富豪,我能找到目标人群,但未必能找到冲突在哪,而他们能”。

互联网营销没那么好

电视时代崛起的营销机构,正在面临互联网营销人抢走蛋糕的事实。

对此,叶茂中表示,前两年确实有很多客户会感到焦虑,考虑要不要分一部分预算投给互联网。现在来看这种焦虑已经没有了,10%的人投放,90%的人会观望然后跟进,理性了很多。

在叶茂中看来,不少互联网营销注水比较严重,“花了十块钱买了一块钱的效果”,自媒体广告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没有期望的那么好,“就像有人常问我,这幅画是真的假的,其实没有一幅画是假的,不过是署名错了,王某某画的画,署上了张大千的名字”。

篇(5)

从1987年到2002年,郭立文率领下的哈慈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上拼搏了15年,使其成为这个行业中罕见的长寿者。这个神话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11月,郭立文和他的家族将持有的哈慈集团的全部股权转让他人,由于哈慈集团以48%的股权拥有对哈慈股份的绝对控股地位,此举意味着郭彻底退出哈慈。郭的退出是无奈的,因为那时的哈慈虽然依旧有一副庞大的身躯,但躯体已然空荡。 产品接力:跑出来的哈慈帝国

回顾哈慈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哈慈的发展是靠磁化杯、五行针、V26、驱虫消食片等几个拳头产品,靠其独具特色的营销方式获得良好的销售业绩而串联和支撑起来的。但同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哈慈的这几个拳头产品各自都没有摆脱保健品产品短命的怪圈,其生命周期都不长,循环上演着暴发暴跌的悲喜剧。当哈慈再也没有能力上演暴发喜剧时,整个公司就不可遏止地滑向企业短命的宿命。

哈慈杯的贡献:品牌和队伍

哈慈起家的法宝是郭立文津津乐道的 “营销方式”,即由发小报、报告会、关系推销、会议推销、单位集团购买、信函推销、柜台促销和人员直销等构成的一整套地面推广。其中用大量、有计划和讲技巧地散发小报来提高知名度和传播产品信息的做法是哈慈开的先河。

1987年,郭立文借来两万元,哈慈在一所中学的地下室里诞生了。初期,哈慈出了不少小产品,其中以郭立文的专利产品吊瓶式女性冲洗器最为重要。这个时期,郭立文带着几个人一直靠直销,艰苦地谋求生存和发展。

直到1994年哈慈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那年,哈慈推出了以磁疗保健概念为支撑的哈慈杯,并一举风靡全国。哈慈杯不仅为公司带来数千万的利润,更重要的贡献是初步创建了哈慈品牌,奠定了哈慈销售队伍的基础,哈慈后来的28家分公司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建的。

在这个时期,哈慈还没有办法用巨量广告轰炸来拉动销售额的实力和能力,而郭立文戏称“发报反过来念就是暴发”。 认知途径 一类城市 二类城市广告形式 比例(%) %)电视广告 79 80报纸广告 8 5药店商场的广告单张 4 2朋友家人介绍 4 2医生介绍 2 2电台广告 1 2汽车广告 1 2路牌灯箱广告 1 1

不过,在1996年上市前夕哈慈的日子并不好过。哈慈杯毕竟是非理性市场和非理性消费年代的产物,加之其进入门槛太低,当模仿产品大量以低价充斥市场的时候,它的销售业绩迅速下滑并引发了哈慈的第一次比较严重的生存危机。

五行针的热销:哈慈走向品牌营销

五行针的前期营销可圈可点:首先是定位准确,目标人群定位在老年人,产品定位在缓解老年人因各种病因造成的痛症。五行针的广告运作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在形式上率先采用在全国卫视非黄金时段播放长片专题广告;在广告内容上涵盖品牌形象、保健机理、产品功能和使用方法。

1996年9月哈慈股份成功上市无疑给公司注入了强心针,接着就是1997年五行针的成功将哈慈推上了事业的新高台阶。

一个好的保健品应该具备功能确切、功效持久和使用方法简单等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五行针身上都能得到体现。

五行针的产品力非常强,产品内涵和形态很好,内涵上将磁疗概念与消费者耳熟能详和深信不疑的中国传统针灸文化有机结合,形态上简单易行的使用方法,使高深且必须专业人士操作的针灸疗法走入寻常百姓家。

五行针的前期营销可圈可点:首先是定位准确,目标人群定位在老年人,产品定位在缓解老年人因各种病因造成的痛症。哈慈还非常巧妙地将传统针灸的“阿是穴”原理导入产品传播,以“哪儿痛就针哪儿”一句话就轻易打消了消费者对不能准确认穴的顾虑。

五行针上市初期,哈慈依然采用了深入社区所和干休所办讲座、组织老年俱乐部、召集健康报告会多种地面推广的方式。在促销方面以现场针疗示范、先试后买等可以直接表现产品功能和功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销售业持续上升且形成了消费者的口碑传播。

但这种营销方法没有坚持下去,因为当时的哈慈需要像哈慈杯哪样的突出的业绩来支撑绩优股的形象,因此走上了以广告拉动销售的道路。

五行针初期的广告运作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在形式上率先采用在全国卫视非黄金时段播放长片专题广告;在广告内容上涵盖品牌形象、保健机理、产品功能和使用方法,10~30分钟的广告长度将比较复杂的产品机理和相关信息完整地传递给消费者。

创造性的媒体策略和新颖的广告形式很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哈慈品牌和五行针的产品知名度短时间内就提高到95%以上,五行针的销售也出现井喷。1998年上半年五行针曾经创下了日销售回款1180万元的惊人成绩,年回款突破3亿元。从1995年到1998年,仅哈慈五行针的累计销售额就超过10亿元。

五行针的成功使哈慈品牌不仅具有了知名度,而且开始拥有了消费者的信任,为哈慈奠定了走向品牌营销的基础。

但哈慈在五行针的后期营销上走错了路,将五行针的保健功能向重大疾病的治疗功能方面转移。郭立文亲自编撰了五行针《38个治病良方》,教导消费者自己动手用五行针治疗疾病,并推出了五行针治疗糖尿病的专题广告,并配合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推广。五行针的功能延展实在是过头了,给人的感觉是包治百病,哈慈甚至宣称正在进行用五行针治疗爱滋病的试验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但过分的功能延展,不仅未能带来销量的增长,反而导致消费者对企业动机和产品核心功能产生了高度怀疑,五行针销售业绩开始迅速滑落:1999年五行针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2000年滑坡已经不可遏止,2001年销售回款降到8100万,2002年降到4000万的低点。

V26:拔得国内减肥品牌头筹

在五行针下滑的同时,V26顶上来了。

V26减肥沙淇晶是哈慈系统内唯一没有采用哈慈品牌的大产品,是哈慈的两个国际著名产品之一。V26在美国的原型产品并不是功能性的减肥产品,而是一种补充和均衡综合营养元素的代餐食品,具有限制热量摄入并达到控制和减轻体重的作用。哈慈直接从美国引进原粉,在国内设厂分装和销售,引进这个产品后将其定位为功能性减肥食品,以此切入国内火热的减肥品市场。

当时国内的减肥品主要是减肥茶,推广方法上基本上都采用快速减重的功效承诺,灌输所谓比别人更先进的功能原理,以及散布使用者减肥效果显著等信息进行诱导的套路。实际上,单靠减肥产品的作用,使用者在短期内无法达到显著的减肥效果,因而消费者对减肥产品的抛弃性很强。

V26策划了一个“梯形减肥计划”概念:告诉消费者正确和健康减肥实际上就是一个“体重下降身体适应变化体重下降适应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延长消费者使用V26的耐性。形成了V26“洋品牌+功效承诺+三位一体减肥法”的推广套路。

在分销方面,V26也有创举,采用拍卖省级经销权的方式迅速建立了全国分销网络,迅速回收了大量现金,

针对这种情况,为V26策划了一个“梯形减肥计划”概念:告诉消费者正确和健康减肥实际上就是一个“体重下降身体适应变化体重下降适应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延长消费者使用V26的耐性。同时策划了由“健康食谱+有氧运动指导+周期性食用V26梯形减肥”构成的“三位一体”减肥法。这样形成了V26“洋品牌+功效承诺+三位一体减肥法”的推广套路。

在分销方面,V26也有创举,采用拍卖省级经销权的方式迅速建立了全国分销网络,迅速回收了大量现金,因此获得了《中国经营报》首届年度十佳策划案。

1998年底,V26以卫视网黄金时段品牌广告和主流报纸平面的巨量广告开始轰炸市场并一炮而红,上市第一年就成为国内减肥品第一品牌并贡献了4亿元的销售收入。哈慈对V26一度给予很高的期望,期望将产品做成年销售收入稳定在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并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个期望值的依据是同样的产品在美国已经销售30年了,至今仍保持着年销售收入5亿美金的水平。但正是哈慈高层的几个决策性失误葬送了V26在中国市场的光明前景。

2000年3月,V26在全国推出国产装低价位产品,引起了消费者对其品质的极大怀疑,这种怀疑蔓延到了V26进口装身上,进口装受国产装之累,迅速退出了市场终端。而国产装、青少装本身的销售成绩也乏善可陈。进入秋季后,V26销售全面下滑。这一年,哈慈为V26投入了1亿元广告费,但收入仅为1亿多一点,V26正式宣告失败......

经过2000年的大举广告攻势后,V26在2001年开始全面衰退,到2002年初几乎退出市场。这个畅销美国市场20多年的洋品牌在中国只火了不到3年。

驱虫消食片的昙花一现:把哈慈带进制药50强

V26在挣扎中,哈慈又推出了驱虫消食片。

驱虫消食片是哈慈进入药业的标志,它的历史使命是要将哈慈品牌迅速导入药业领域,为哈慈大规模进入药业铺路奠基。

驱虫消食片只是一种胃药,当时消化类药品市场上已有成熟的江中健胃消食片等大品种当道,启动这个市场相对比较困难。

但哈慈的策划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市场机会,即国内OTC市场正在兴起并逐步壮大,用自己已经十分娴熟的保健品大市场营销模式同样可以在OTC市场上有所作为。

同时,哈慈发现当道的大品种并没有在市场细分上下工夫,留下了一个儿童消化药市场的庞大空间,同时“驱虫消食”是非常好的概念,尽管孩子们肚里的虫子并不多了,但其父母们对自己儿时吃宝塔糖驱虫的印象无不深刻,而他们才是产品的真正顾客。

策划并没有到此止步,在进一步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哈慈人有了重大发现,就是父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吃饭不香与消化不良有着自然的联系。于是哈慈将这个场景引入产品推广,制作出了哈慈历史上最优秀的广告作品,即蒋雯丽主演的驱虫消食片30秒电视广告片。“你吃,你吃不吃”,蒋纹丽声嘶力竭的话音一下子获得消费者共鸣。这版广告后来被媒体评选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广告。

于是,在2000年哈慈的全国招商中,同样以大量广告开路推出驱虫消食片,又一次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业绩。驱虫消食片上市初期创造了月回款逾亿元人民币的业绩,上市当年销售回款1.7亿人民币,使哈慈一举进入我国制药行业前50强。

可是,驱虫消食片又是昙花一现,2001年其销售收入就降到7000万,2002年则只有区区数百万。驱虫消食片成为哈慈营销奇迹的终结者。

2000年后,哈慈还陆续上市了几个产品和项目,但都是黄昏落日光芒不再:

在药业方面,哈慈先推出了补充儿童钙铁锌的健儿三宝口服液,实现了4000万回款,但已无法承担延续哈慈业绩的重任。继而上马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的“百药上市”计划,结果轰轰烈烈上马惨惨淡淡收场。

在保健食品方面推出了康复快系列产品,同样是全国招商,同样是广告开路,同样招商成功一个月内回款近6000万,结果败的最惨,短短六个月就因为销售无法启动而草草收兵,货款全数退还。

在医保器械方面推出健脑降压梳,这个产品的营销倒是改变了既往的路数,先选择在青岛、郑州、成都等地试点,计划在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国复制。可是试点的内容依旧是广告,结果是失败,结局是不了了之。

多元化思路:从纵向接力到横向扩张的失败

哈慈高管层普遍认为保健品就是一个暴利行业,来得快去得快是不可打破的行业规律,经营保健品只能作为资本积累的手段,不能作为企业长期成长的支柱。他们在思想和潜意识中接受了保健品短命的宿命观。

制药、农业、旅游,哈慈三面突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郭立文实际上已经从同行的遭遇和哈慈自身的几起几落看到了保健品经营的诸多弊端,体味到了经营保健品的艰辛,他始终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一再告诫哈慈高层管理人员要在成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前途的困难并事先做好应对的准备。

但在探索突出重围的途径时,哈慈并没有从总结自身营销和管理的经验教训出发,没有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与提高营销力等角度去考虑和行动,而是选择了多元化的道路。因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是很危险的。

在寻求进入相对稳定的行业以获得长期持续成长的平台上,哈慈看好和决定进入的是制药业、农业和旅游业,并为此投下了巨资。

在药业方面,哈慈先后收购了黑龙江双鸭山制药厂、望奎儿童药厂、合肥制药厂、内蒙古扎兰屯制药厂等数家制药企业,构成了哈慈药业的制造平台,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上海哈慈一医医药公司、哈慈望奎医药公司等,构成了哈慈药业的下游通路平台。

在农业方面,哈慈先后总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绿色猪肉项目、大米和相关食品项目、绿色蔬菜项目和茶叶项目等。

郭立文还出资3000多万元兴建了黑龙江金国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旅游项目和商品的开发销售,目标是在他的旗下再缔造一个上市公司。

这时郭立文信心爆棚,2000年春节,在哈慈例行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他非常自信地宣称哈慈必将打破宿命,定能持续高速成长并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成为进入世界医药保健产业500强的巨龙。其信心的来源是哈慈形成了以药业这个永远的朝阳产业为龙头,以医保器械和绿色食品为两翼的大产业布局。

粗放经营,投资遭遇全线失败

作为拥有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哈慈, 奉行多元化战略和产业重点转移本身无可厚非,但哈慈在多元化的实施策略和执行层面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哈慈在多元化的实施策略和执行层面犯了根本性的错误。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盲目上马,过度铺张;二是盲目自信,采取了低成本收购劣势资源、高成本自行扩张的笨办法;三是妄自高大,用做保健品的原班人马和运作模式通吃新行业。

有个笑话讲国内企业无理性的粗放经营特征,说“拍胸脯上项目、拍脑瓜定计划、拍大腿做砸了、拍屁股走人了”。哈慈就是这样无理性的进行产业扩张,几乎同时向医药产业、农业领域、食品行业和旅游业大举进军,而且上马的项目都没有经过认真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看着好就上,觉的行就干,罔故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不管公司资源是否适应和配套,不论新行业自身的特征和要求。

前期成功的光环使哈慈人拥有“我必行”那样少见的勇气和自信,认为靠着自己的“好策划和好队伍”可以在任何领域大放异彩。因此,哈慈不惧怕走低成本收购劣势资源,高成本自行化劣为优的扩张之路。

哈慈药业是典型的例子,其收购的几家药厂都是濒临倒闭的小厂,缺乏拳头和特色品种、没有渠道和网络资源、缺乏医药经营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收购的过程很快且价格低廉,但哈慈为此却付出了异常高昂的代价。操盘新项目的班子都是哈慈“老人”,这是一群为哈慈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但同时也是经验主义严重和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干部,他们无不将哈慈运作保健品的模式和思维方式惯性地带入新行业。

哈慈进入新行业后,面对新问题、新事物,它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人才结构和思想观念等丝毫没有与时俱进,凭着经营保健品的三板斧在新行业中包打天下,结果可想而知。

由于项目本身的缺陷和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哈慈上马的非保健品项目除了七河源大米因经理个人的能力和东北大米固有的市场号召力而保持着相对稳定的销售和微薄的利润外,其它的产品或根本就没有上市(如茶叶项目),或上市即死亡(如绿色蔬菜项目),或收回投资遥遥无期(如绿色猪肉项目),或惨败市场导致巨额亏损(如药业、旅游和旅游产品项目)。

哈慈在这些项目上沉淀了大量资金并造成严重亏损。过长的产业线和经营失败使多元化成为哈慈的承重负担,哈慈部分高管人员曾几次提出收缩战线、集中优势资源和资金回归保健品主业的建议,但没有被采纳。郭立文始终认为哈慈有能力搞好这些产业的营销, 同时担心战线收缩会严重影响哈慈在资本市场和地方政府面前的形象,造成资金来源不畅等更为严重的后果。

就这样,哈慈在产品营销失败和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双重打击下陷入了从产品短命到企业短命的“宿命”之中。 哈慈营销:自食结构失衡的恶果

哈慈的营销不是一个完整和周全的体系。哈慈最擅长的三个环节是产品上市的前期策划、招商和广告投放,这是其创造业绩的三板大斧;哈慈不擅长的是产品研发和营销管理,这是阻碍其产品持续稳定成长的软肋。这种产品研发和营销管理两头轻、广告推广策划中间重的失衡的营销结构,正是导致哈慈产品暴发暴跌的重要原因。

哈慈的营销模式可以概括为:开发出产品发掘出产品卖点制定出超高价格制造出传播概念创意出表现手法制作出广告作品制定出足以诱惑经销商的销售政策全国招商并铺货、同时狂打广告拉动首批销售产品功能延伸和传播以扩大目标人群品牌信息传播拉动广泛人群。

郭立文在总结哈慈成功的经验时总是津津乐道一句话:哈慈靠的是“好产品、好策划、好队伍”。但是,哈慈恰恰在这三个环节上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哈慈的营销并不是一个完整和周全的体系,而只是在营销的部分环节上出彩,在其它环节上却非常薄弱。哈慈最擅长的三个环节是产品上市的前期策划、招商和广告投放,这是其创造业绩的三板大斧。哈慈不擅长的是依据市场需求研制和开发产品,产品的延伸开发和品牌建设、渠道策略和规划、市场管理、网络建设和管理、客户服务,以及企业综合管理等,这是阻碍其产品持续稳定成长的软肋。这种产品研发和营销管理两头轻、广告推广策划中间重的失衡的营销结构,正是导致哈慈产品暴发暴跌的重要原因。

新产品开发:一个人的战争

哈慈是非常重视产品开发的,有专门的产品研发机构, 头号发明家是郭立文,他在哈慈期间先后获得了许多发明专利,开发了许多产品。但是,哈慈研发产品并不是遵循以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公司战略方向和资源特征来开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没有形成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发产品的有效机制。

哈慈开发新产品的模式是郭凭自己的能力发明出产品,或者凭自己的眼光收购专利技术和产品后,研发机构给予这些产品理论上的支持,并交由策划部门找出卖点和形成推广方案。在这个情况下,哈慈产品研发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尴尬的,它只起到了为老板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被动作用。因此,哈慈的产品研发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无法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效和持续的保障。

必须承认郭在产品开发和收购等方面有他非常独到的地方,自己发明的磁化杯,以及收购或的五行针、V26和驱虫消食片等都堪称得意之作。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哈慈数以百计的产品线中,也只有这四个产品创造了成规模的效益,其它的都不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在驱虫消食片后,哈慈的“好产品”断档直接导致其再也无法用单一产品的成功营销来延续公司寿命。

营销策划:唯我主义者的“胜利”

哈慈有半个好策划,这半个好策划就是在挖掘产品卖点、创造传播概念和广告表现手法上做足文章。哈慈在策划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中之一是在策划的前期花很大工夫研究产品。郭立文堪称表率,他总是狂热地学习、思考和工作。他出差到任何地方都随身携带书箱,大量阅读与产品和营销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他总是教导手下一句话:“做好一个产品必须首先成为这个产品的专家”。郭的工作精神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在策划上更是不厌其烦,如琢如磨、仔细斟酌,往往一个简单的作品都要亲自反复推敲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种学习和认真的精神影响了哈慈许多人,哈慈经常在策划方面有所创新和建树是和这种精神有直接关系。

但是,哈慈的营销策划不是以人本主义,而是以唯我主义为出发点,不是首先考虑产品是否能或者如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是制造能吸引消费者眼球和腰包的概念并通过广告的强力灌输来拉动销售。

哈慈在策划方面很少与专业公司和广告公司合作,少有的几次合作尝试也都以不愉快告终。郭本人在策划上也不相信市场调查、不依赖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不看中策划和广告公司的专业素质,他只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判断。因此,哈慈在策划上过于依赖个人的能力和主观经验,造成营销思路的局限和既往经验的惯性蔓延,同时也缺乏营销的全局观和整体性。

品牌深化:产品核心功能的迷失

哈慈往往能够为产品找到鲜明的导入市场的卖点和传播手段,并以此迅速打动一小群并非理智的消费先锋,由于中国市场的人口基数巨大,即便只是启动这一小部分人群也足以产生巨大的销售业绩,哈慈产品营销的暴发式奇迹概源于此。但是,消费先锋在目标消费人群中毕竟只占少数,更大的人群属于观望并在实际看到产品的真实功效后才会产生购买。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广告不是影响和启动其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形成对产品的正面口碑传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和稳固品牌的影响力才是决定性的。

哈慈在启动后续消费人群的策略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误:首先是在传播手段上依然一味采取广告轰炸的形式,结果造成高产品知名度和低实际购买率的巨大反差,造成营销成本急剧上升和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其次哈慈不是从加强顾客服务将现实顾客转化为口碑传播的途径,也不是从深度挖掘产品核心功能的角度进行产品力延伸,而是企图从功能延展的方向上强化产品力,同时扩大目标消费人群。

五行针的衰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功能延伸在销售上并不成功,道理其实简单,五行针打动消费者的地方主要就是哪痛针就到哪的阿是穴疗法,既能缓解疼痛等不适,又方便操作。但当哈慈宣传要用五行针来治疗糖尿病和爱滋病时,那么复杂的穴位不是谁都能找准的,况且又有多少人敢不找医生而自己动手治疗诸如糖尿病之类的重症?推广方向与消费者行为方式的重大差异必然导致营销行动的失败。而过分的功能延展还导致了消费者对企业动机和产品核心功能产生怀疑。有消费者针对五行针治疗糖尿病的说法就这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糖尿病都能治好,中国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该落户哈慈了吧”。这种疑虑无疑极大损害了哈慈形象。

哈慈一直寄希望于通过五行针等好产品建立和巩固哈慈品牌,并在品牌的旗帜下低成本地丰富产品线。但哈慈并没有领会到品牌的精髓,也没有意识到建立和巩固品牌远没有只是通过大量广告向消费者强行灌输那么简单,更没有意识到过度的产品功能延伸实际上时时刻刻在损害自己。所以,哈慈难说达到了品牌的高度,因为哈慈在消费者心目中是知名但难说可信、知道但有点遥远。

营销渠道:圈钱游戏种下的隐患

渠道建设是哈慈营销的软肋。哈慈是招商的高手,上市一个新产品往往能一下子就收回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货款,这在全国医药保健品招商只有5%成功率的数字面前简直就是奇迹。

经销商在营销链条中的核心作用是快速和饱和式的分销产品,企业招商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健全和健康的销售终端网络,因此衡量经销商实力的首先是其网络资源和针对网络的服务能力,其次才是资金。但是保健品企业多数都将经销商的作用倒置了,把经销商是否有钱放在首位,希望用一个能够吸引人的产品和天花乱坠的策划书把经销商的钱先圈到手,再把圈来的钱投入广告启动销售,哈慈也基本上是这个路子,这种招商模式往往也为产品销售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同时哈慈所有产品无不是超高价格,哈慈定价从来不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和产品的实际价值,考虑的只是要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来投入广告推广和吸引经销商的腰包。高价格一直也是阻碍哈慈产品扩大销售规模和持续成长的障碍,哈慈应对价格障碍的方法还是制造概念,将产品包装为物有所值的样子,这只不过是唯我主义的一厢情愿,结果是被实际的和日益理性的消费者击得粉碎。

不过相当长的时间里,哈慈有历史上成功的光环罩着,招商策划也高人一筹。但这种招商方法的结果是产品的销售网络经常因为经销商分销能力的不足而不健全,甚至经销商根本不分销而坐等终端和消费者在企业广告的拉动下上门进货或购买,更惶论其配合企业进行终端服务和促销了。由此造成的渠道缺陷直接导致营销成本和市场机会的浪费,企业也始终无法建成稳固和高效率的销售网络。

销售管理:脱离市场一线的乌托邦

销售管理和销售作业是哈慈营销的硬伤,这个硬伤不仅使哈慈营销的根基不牢,也使哈慈的营销行为建立在主观意识的空中楼阁上,缺乏对市场的实际把握和科学依据。俗话说成功营销三分靠广告七分靠销售,道理在于销售是基础。

哈慈前期采取项目公司的运作机制,几乎每上马一个大项产品就成立一个项目公司,各公司自行建立和管理销售渠道,各自拥有销售队伍。其中最大的销售队伍是哈慈集团所属的全国28家分公司,专门负责五行针等保健器械的销售,是哈慈老牌和支柱性的销售机构。28家分公司是哈慈杯和五行针销售的主力军,哈慈其它项目公司在各地的招商和销售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分公司的支持与协助,它们为哈慈事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且初期也是能吃苦耐劳和非常勤奋的团队。举个简单的例子,所有老分公司经理都能熟练的演示五行针针灸保健治疗,能非常准确和熟练的介绍产品和针灸知识,能准确认穴,作到了成为产品的专家。在哈慈大市场营销的环境下,分公司经理又承担了在各地联络媒体和制定广告计划的任务,个个锻炼成了广告“高手”。

但是作为销售分公司,他们却疏于市场管理和终端建设,疏于一线销售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疏于渠道建设和管理。也许你不相信,哈慈分公司的许多经理只认识大经销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卖给了谁,不知道产品销售趋势和市场状况的真实情况,因为他们后期已经不去走访市场了。也许你更不相信,分公司的很多业务员甚至找不到当地销售哈慈产品的药店和商场。郭却认为哈慈的销售队伍是全国最优秀的,因为他们个个都是卖货的能人巧匠。郭经常不相信专业市场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却非常相信前线经理提供的情报和信息,他也许始终没有认识到,在缺乏基本营销知识和缺乏对市场切实把握的情况下,前线经理给了他多少误导。

在这种情况下,哈慈根本谈不上市场的精细耕作,谈不上掌握市场和控制市场,销售上两眼一摸黑,跟着感觉走。其实,哈慈各主营产品的通路相似形非常明显,药店是多数产品主销售终端,项目公司实际上造成了渠道资源和公司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2000年中,哈慈看到了这个缺陷并进行了营销渠道整合,将哈慈股份各主营业务产品的渠道和管理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哈慈营销总公司,营销总公司实际上成为哈慈的策划中心和营销管理中心。销售上则以28家分公司为基础,由分公司承担哈慈各主营产品的管理、分销和经销商支持与督导。

这次整合是由哈慈一帮少壮派策划和实施的,他们原本想借此机会整顿哈慈的销售管理,提高销售管理和作业水平,并建立一套以终端销售信息为基础的销售信息网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还分别举办了分公司总经理和销售经理的集中培训,向他们灌输业务员定期拜访客户、终端陈列理货、销售动态调查、销售报表等常规销售作业和管理的知识及其操作要求。

篇(6)

对于只要稍微了解市场行情的人来说,大家都知道现在进入矿泉水市场无疑是无利可图的,各种大品牌已经占领了大份额的市场,而地方性的小品牌也牢牢占据着区域性二线市场,整个行业呈现饱和的状态。但是,当我们拿到“K卡-7”的产品介绍时,大家不禁眼前一亮——这不只是单纯的矿泉水,它的实质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饮用水的概念。K卡-7的水源形成于距今6500万年左右的白垩纪时代,水体中含有丰富、均衡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科学家试验鉴定,对人体具有很好的理疗保健价值,能够预防心血管及很多其他疾病,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疗养保健价值的矿泉水。

但是,光有产品打不开市场,消费者不可能每个人都去仔细看产品介绍,摆在货架上甚至不会有人注意。怎样让这样一个陌生的国外品牌被中国人了解,怎样用最鲜明的性格标注这个非传统的产品,怎样定位这种高品质饮用水的消费人群,怎样发掘潜在市场,怎样让经销商们对它有信心,诸多问题摆在大家面前,需要一一攻破。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战争,所有的策划人员蓄势待发。

健康的奢侈品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新产品推广招商问题,而其实它太不普通。K卡-7是一种全新的饮用水,完全区别于传统纯净水、矿泉水。它的出现将打破饮用水市场的传统概念和结构。但是,在推入市场之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K卡-7将要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细分市场?对于哪一类人群来说它会最有吸引力?为此,策划人员到许多超市、商场的饮用水货架进行实地调查,得出准确结论:高端市场几乎还是一块处女地。

据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城市健康人群占16%,非健康人群占14%,亚健康人群占70%(其中轻度患者约占40%,慢性患者约占30%),城市人口的生活节奏加快、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健康状况也受到严重威胁。这其中,中产阶级人群的健康状况尤其值得担忧。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这个问题。生活质量是中产阶级所非常关注的,对于他们来说,健康显得格外珍贵。策划行业是一个全新的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创造财富!投资少,风险小,利润高是营销策划行业的真实写照,营销策划行业利润普遍可以达到50%——300%的利润。网址:mK.sohu158.com加盟麦肯光华,大树底下好乘凉,个人想要创业成功,投资开策划公司可以让创业者名利双收。与此同时,我们所面临的社会正在转为一个社会联系和阶级限制逐渐削弱的陌生社会,人们为了展现自己的社会身份,为了把自己和别人区别开来而进行的商品消费行为成为现代消费中的重要内容,中产阶级更是被认为成为这种现代消费的主力军。而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更甚。为什么翻盖手机能在中国如此流行?就是因为很多人觉得打完电话时合上手机的声音很气派,这就是很多中国人的消费心理。

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就能完全确定,K卡-7将是针对以中产阶级为首的特定人群推出的高端消费品。

霸道有理

麦肯锡“2006年中国新消费者特别报告”把年收入在4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家庭界定为上层中产阶级家庭。目前我国中产阶级数量在3000万左右。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总数将达到1亿户;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人。所以,做成功了,K卡-7就会是经销商财富的源泉!

一边为了体现这种市场价值,一边有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关于开采源头饮用此水的居民长寿的论证,又有联合国营养组织以及中国营养协会、中国保健科学会等权威机构认证:称其为世界上唯一具有保健疗养价值的天然矿泉水,我们完全有根据打出“世界第一水”的名号。鉴于它是刚刚准备打入中国市场并定位为高端市场,宣传风格必须大气,让经销商们闻之便能体会到一种实力和信心,并且能让拟定的潜在消费者体会到产品本身的霸气和优越感,我们将招商口号定为“世界第一水,营养中国人”。

“拿来”非传统

市场定位解决了,产品的概念定位却迟迟没有解决。K卡-7不同于一般的纯净水和矿泉水,这一点突出体现在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上。但是,它也又不是保健品,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饮用水。给它一个怎样的概念名称才能既不脱离本质又区别于传统水的类型,让消费者能够意识到,我们传达的不单是一种水的新鲜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态度?矿物质水这个名称已经被一些品牌用过,并且K卡-7所蕴含的营养成分要比市场上普通的矿物质水丰富得多。为了一个既能体现产品价值又有与众不同的名称,策划人员煞费苦心。

我们最想强调的是:K卡-7不同于普通的矿泉水,它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鉴于此,我们曾经想到了著名的反向命题法,不管是经典的“非可乐”七喜,还是时下妇孺皆知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都是反向定位的成功案例。但是,只针对漫山遍野的矿泉水提出“非矿泉水”明显是不合理的,一个是矿泉水这个概念远不如可乐一样具有针对性和经典性,二是K卡-7虽说和传统的矿泉水有很大的区别,但它归根结底不能完全脱离这个概念。那么,“非普通矿泉水”K卡-7的概念名称如何解决呢?

要为产品找到差异化,更要让消费者对于这些差异化一目了然。脑黄金当年的广告是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就象房地产的期房卖梦想一样。中国人的消费心理,起源于中国民族心理的无意识以及民族变迁,消费者喜欢买什么样的产品就取决于你是不是给他一个他想要的梦。那么K卡-7卖的就该是健康的梦。这个梦要在自身的概念名称上完全显示出来,就要说得直白,说的让人怀有梦想,再针对K卡-7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素”,“全营养素水——不只是矿泉水”这个概念应运而生。

贵族归来

高端的市场定位决定了K卡-7非同寻常的品牌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应该符合我们所定位的细分市场的公认价值标准。雀巢咖啡在大陆的销售量和品牌知名度高于麦氏,而台湾则正好相反。咖啡这种产品在80年代中后期进入大陆,麦氏经过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咖啡的消费人群向往西方受过高等教育,于是他们定位在了群人,将核心价值定位为“分享”,他们的口号就是“好东西要和别人分享”。而雀巢经过市场调查得出结论:在中国喝咖啡的是一些暴发户。于是他们的核心价值就成了“味道”,口号是“味道好极了”。不论市场调查的准确性比较,我们深知了解所针对的消费市场的普遍价值观是定位核心价值的关键。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者更直白的说中国的小资们,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是什么?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一种自我身份的展现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关注着品位,他们实践着时尚,他们崇尚贵族般的气质,于是,“品位、贵族、时尚”成了策划人员公认的K卡-7的核心价值。

既买贵的又选对的

对于招商来说,价格必然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作为一个刚刚踏入中国市场的全新产品,K卡-7的价格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第一印象。西蒙曾经指出产品定价是决定你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是品牌营销的一个关键,但是我们知道竞争力并不等同于低价。我们想到了广州本田的老总说过的一句话:“我非常后悔广州本田的定价过高了”,但是反过来说广州本田的成功也正是因为定价高了,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星巴克作为“中产阶级除了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场所”,将店堂都选在CBD或者五星级酒店旁边,所以一杯卡布奇诺的价格可以买一瓶雀巢。作为高端产品的K卡-7,使其定价明显高出市场上其他饮用水的价格,是成就其高端市场的手段。普通的矿泉水、纯净水500ml的超市零售价都在1元左右,而像屈臣氏也只有不到3元。一方面K卡-7的保健价值确实非同类产品可比,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让经常购买这种饮用水的人群有一种消费后的自豪感和自我展现,总体来说基本需要两倍于市场价格作为招商时的价格政策,最后500ml的定价为5.7元。

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制定了一系列定位之后,怎样让经销商接受是一个关键。正如我们的招商口号:“世界第一水,营养中国人”,我们要让所有的人感觉到K卡-7的强势和自信,并且以一个世界级公司的知名度和商誉来吸引经销商,所以我们要传达给的一个概念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我们把“完整精细的商市场运作培训计划,周密的前期市场启动准备,整套产品销售、市场拓展所需的物料,范围最广、最权威、最有效的媒体推广计划,全面完整、定位准确、简单高效的市场方案”放在了招商收册中,这些都将是对经销商最好的吸引力。并为K卡-7设计了招商的具体模式,其中包括无可挑剔的退货政策和区域保证政策,这些都是显示一个国际级企业的实力的最好武器。

篇(7)

直到《销售与市场》向我发出邀约,为她的10周年写点文字,我才突然意识到以往的想法终于可以变成现实了。其实现在仍然很忙,工作时间紧,压力也很大,但也许只有在《销售与市场》10周年庆的大日子里,才能逼着我动手;不过,也确实难得有这个机会能为老朋友做点事情,能让我完成一件想了很久的事情,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要说上一两句感谢的话。

当接到“见证中国营销”这篇命题的时候,竟然涌上一种莫名的情绪,是感慨还是兴奋,我说不清楚,但却一下子把思绪从繁杂的工作中拉了出来,竟然使一些浮躁的情绪慢慢恢复为宁静。“见证”这个字眼,总是会让人不由自主联想起过往,我想,每个经历过中国营销发展过程的人士,都会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如今,我已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闯海者成长为营销咨询事业的创业者和合伙人,这其中实在有太多的感悟可以回味。说到见证中国营销,我更希望以自己的经历,划出一条我眼中中国咨询业成长的轨迹,而其中,则渗透着对中国营销蓬勃而又混沌状态的感悟……

灵光一现的点子,灵光一现的中国专业服务

关键词:太阳神  CI  点子公司

也许人在一生中经历过的某段过程或者某件事情真的会有宿命。我现在从事的是咨询职业,也以此为我的终生事业,而我在踏出校门的第一年,曾经想做的、感兴趣的,也正是专业服务行业。十几年了,我的人生事业轨迹划了一个圈,又回到了起点 —— 一个积累了十几年经历的事业起点。

在那个时候,对于中国营销而言,是个名副其实的启蒙年代,引发我对专业服务行业产生兴趣的,是当时以一套经典的CI传播蜚声大江南北的广东太阳神。可以说,在那个仍然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市场经济处于自发状态的环境中,太阳神的横空出世,给了全中国的营销人士一个崭新的亮相,而这,都是缘于广州新境界广告公司的神来之笔。从专业服务的角度来看,由于新境界的卓越表现和太阳神的巨大成功,中国专业服务业的登场还是极为轰动的,并由此引发了长达数年的CI热,然而很可惜,中国的咨询业却未能在这种闪亮登场中顺利诞生。

也许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世,注定要经历磨难。如果当时中国的企业能够理性,广告公司能够理性,太阳神和新境界的成功就能够引领中国的专业服务行业迅速成长,也许能早几年催生中国本土的专业咨询公司。然而事与愿违,在整个业界弥漫着对CI报以崇拜心理的氛围下,众多广告公司和设计公司纷纷进入,都期望着能够再造与新境界一样的辉煌,整个空气中都是浮躁的空气。这种蜂拥而至的盲从,并没有推动广告公司和设计公司维持住高水准的专业表现,从而迅速透支了企业对CI的激情和对专业服务公司的信任,使得整个专业服务行业在以后长达近10年的时间内都无法真正取得企业的信任。

由此我常常想,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在冥冥中主宰着世界。对专业服务业而言,能不能持续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就是一种规律,新境界的成功其实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可惜当时并没有多少专业公司能够想明白这个道理,只想着钱是如何得好赚,却使中国的专业服务业从一诞生开始就陷入到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几乎在稍后的同一时期,CI热余波未消,在整个中国经济萌动的态势中,当时一种崭新的事物又粉墨登场:点子公司。在我的感觉中,点子公司的存在状态有点和特异功能相似,因为当时的众多企业无不指望着依靠一个点子改变命运:或扭亏为盈,或起死回生,或大展宏图……正常的企业经营反而不为人所重视,因此,当时凭着几个点子提高了某几个企业销售业绩的点子大王,受到了整个社会传奇式地推崇。一时间,全国各地以燎原之势纷纷诞生了无数的点子公司,有多少人都想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成为点子大王,那个时候,对点子生财的浮躁心态比CI热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美国兰德公司当年的一句话“中国将出兵朝鲜”都被当作点子的经典之作而大加传扬。

国人真的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在短时期内将一种新鲜事物迅速捧上神坛,然后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它打下神坛,让人感受大起大落的人生,点子公司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在事实上寥寥无几还算有点效果的点子过后,企业纷纷感觉到了一种虚无,点子公司也感觉到活儿也并不那么好干,于是又展现出秋叶纷纷的萧瑟局面。在中国专业服务业诞生的过程中,呈现了一种戏剧般的效果,因CI而给人惊喜,又因点子而被世人誉为“骗子”,这种大起大落,给中国专业服务行业带来了一种灾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无法在企业心目中得以“正名”。那个时候何谈咨询,连个影子都看不到。

红红火火的策划,懵懵懂懂的中国咨询启蒙

关键词:恩波智业  首届策划成果交易会  十大策划人

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问我:你们是不是在做策划?或者问:你们能不能给我们搞一个能引起轰动的策划?在他们心目中,咨询俨然等同于策划,可见策划一词在众多企业中的认识程度。

在中国专业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策划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属于策划时代。由于超越了单纯点子的不可捉摸性,并且要进行策略性的思考,策划在其实际功用上已经大大超越了点子,它一方面是基于点子而发展,另一方面又超越了点子,呈现出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结构,同时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策划已经逐步受到西方市场营销学思想的影响,一些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开始进入中国专业服务公司的实践中。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也算是为咨询的诞生培养了一点环境。

在我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曾经也有过在策划公司从业的经历,并有幸为当时如日中天的太阳神策划过一次颇为成功的区域性大型公关促销活动,现在想来,也算是自己进入咨询业的预演吧。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一些新鲜的观点开始进入国内企业和专业服务公司的眼界,比如现在整合营销传播大师舒尔茨当时的著作《广告运动策略新论》、里斯和特劳特的《品牌定位》以及《市场销售战》等全新的理念和思维就已经登陆中国,只是没有引起当时业界的充分关注。但是藉着这些全新的营销理念,我的观点和思想体系开始逐步淡出策划领域,更加关注于企业的整体营销策略和体系的执行,更加注重策略的整合性,而非局限在战术层面的策划。

当时策划的势头很盛,90年代中期尤以王力的恩波智业最为知名,凭借着为郑州亚细亚所做的一系列公关策划,树立起了策划业界很响的品牌,由此又更加引发了国内策划行业的迅猛发展。无论企业界还是专业服务界,众多人士都无不以策划人自居,无不以策划人自傲。在这种策划业的盛世之下,记得是在95年,北京召开了中国首届策划成果交易会,主办者意图为企业和策划人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但非常可惜,据说这届交易会的交易额为零,原因是买卖双方各存一手、互不信任:买方说要先看到具体的策划,否则怎么知道值钱呢?而卖方则说知识无价,如果不先支付费用,策划一旦公开,就如同被捅破了窗户纸,策划就再也不值钱了。这种局面其实非常能说明当时策划在盛名之下所面临的尴尬状况,策划作为行业来讲还非常不成熟,更多是作为一种职业而存在,而且整个策划业的运作体系和规范还处于空白状态。

时间再稍往后,策划业界出现了一批精英分子,尤以当时的“十大策划人”为核心,各人都有几个颇为自得的策划案例,在当时为众多策划人起到了榜样和激励作用,直至今天部分当年的策划精英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尽管业界对这些策划大腕褒贬不一,但客观来讲,他们为中国专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看来,当时的策划界实际上大部分是以职业的状态存在于企业之中,以行业状态呈现的职业策划人或公司较少,在这种态势下,中国的策划人推动着企业在这片广袤的市场大地上展开极为激烈的厮杀,其中保健品行业、食品行业、家电行业等尤为突出,对中国企业的整体营销水准有很大的促进。但即便如此,真正意义上的咨询业仍然未能现身,甚至还未形成明确的概念,最多只能说处于启蒙时期,整个时代仍然是属于策划的“侏罗纪”。

无所不在的炒作,难以出头的中国咨询业

关键词:生命核能  三株  巨人

在中国营销十几年的历程中,从初级阶段进入到成长期,其间度过了无数风风雨雨,演绎着无数企业及企业家的浮沉与挣扎。在这段不长的历史中,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每个阶段各有其发展特点,每个企业的浮沉也各有其原因,但无论如何其中总浮现着一个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企业兴衰的助推器。这就是——炒作。

炒作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产物,它的起因有其合理性,反映了一定的需求,但炒作的行为一旦发生,往往就不由自主脱离理性的轨道而开始盲目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市场被炒作的时候,它离衰落也就不远了。炒作贯穿着中国营销发展的历程,直到现在,它仍然被大量的企业所青睐。

最典型的莫过于保健品领域内的产品炒作,各种不同原料、功能、概念的产品层出不穷。90年代中期,当年马俊仁活跃世界体坛的时代,广东今日集团对“生命核能”的炒作可谓独树一帜,购买配方、全国首创拍卖经销权的模式、大规模的广告投放,给保健品行业带来了新鲜的手法,可惜由于产品策略定位错误和运作模式不清晰而过早夭折。随之而来的是空前的“三株”时代,通过其对活菌制剂的热炒,再加上小报投递、义诊和病理宣传等三大炒作战术,把营业额和销售网络做到了令人瞠目的庞大规模,可惜一夜之间“强橹灰飞烟灭”。其间,巨人“脑黄金”曾经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开炒作,首次进入保健品行业就以12类产品强势启动市场,给人带来强大的冲击,可惜因为一句“让一亿人先聪明起来”而惹恼了中国人,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原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一颗新星未能升起来;不过,倒是后来的“脑白金”延续了这条生命,以同样另类的炒作取得了瞩目的业绩。

保健品行业活跃着一支“内蒙兵团”,他们最擅长的就是炒作。只要看中一个产品,他们就会重金买下独家经销权,然后重新进行包装,在短期内投入大量的广告,成则大赚其钱,败则及时收手,由此引发保健品行业的大起大落。在保健品行业,自从医生被企业请出来搞咨询和诊断以后,义诊这种形式就遍地开花,随处可见医生在广场上或小区里一本正经地为病人诊断着,同时也推荐着某一类产品。同样,当小报挨家投递的形式出现后,老百姓的家里就没有少过报纸,而且日益增多,有关部门不得不禁令。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量相似的营销手段充斥着市场,好创意不久就泛滥得让人生厌,自然又多了一批短命产品和短命企业。

概念炒作往往是从产品中产生,仅在保健品行业先后就有活菌热、补钙热、补脑热、补血热、基因热等炒作,在食品行业则有过AD钙热、双歧因子热及近期维生素热的炒作,而整个消费品行业内的各种热点可谓炒作不断。每次炒作风潮过后,行业混乱,企业衰落,投资环境恶化,以及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都将形成一个大萧条期,而某一类产品或行业都将不再受到市场的认同尤其是消费者的认同。保健品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的消费者对保健品普遍反感,他们对任何一个保健品品牌都不再轻易地相信,这无形中就损害了行业的长期发展利益。

不仅仅是产品,还有不少行业都有过炒作热潮,比如房地产热、保健品热、VCD热、网络热,每一次热潮都引发了大批企业蜂拥而上,大量资金集中流入,大批人员拼命挤进,声势空前高涨。在这种状态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专业人士都非常浮躁,尤其是从事策划职业的专业人士尤为踊跃,处处都是搞方案、卖点子的人,行业内混进了一大群一知半解的人,结果搞得整个专业服务行业乌烟瘴气,最后成了“骗子行业”纵观整个炒作时期,咨询业其实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即便是今天,某些热衷于炒作的行业仍然不能接受咨询。在这里,我要向期望基业长青的中国企业发出一个忠告:过度炒作是一个误区!是一种投机行为!别在沉迷其中,否则中国营销的悲剧将屡次重现,而中国咨询业也将永远没有明天!

众说纷纭的学院派,中国咨询业的萌芽

关键词:学院派  MBA  培训

在中国营销的发展过程中,整个90年代的大部分时期都难以感受到咨询存在,在策划最盛的时代,在炒作成风的时代,注定了咨询业只能在夹缝中生长。所幸的是,中国还为咨询业提供了这种夹缝环境——归属于教育界的高等学府。正是在这种“象牙塔”的环境之中,中国咨询业开始萌芽——从书本中萌芽,从大量的理论中萌芽,从研究学者中萌芽,从整个教育的领域中萌芽。国内最早咨询业务的开展,其实就是借助于高等学府的独特地位和教授自身的知名度,从课题研究开始慢慢过渡到承接一些企业的特定需求,从导师带学生过渡到成立附属于学府的公司。整个咨询业就这么悄然而生,而此时,校园之外的人们,对咨询的了解仍然知之甚少。

中国咨询业从校园中诞生其实有它的必然之理,因为它讲究的是科学,是系统工程,是严谨的逻辑分析,是大量的数据运用,而纵观咨询业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处处弥漫着感性、投机、炒作、策划的身影,谁会真正去关注战略和管理?谁会去关注真正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没有。整个社会都被浮躁推动着,大家都在盲目地跟风,都在盲目地认同,谁又会真正去理性思考呢?也只有在象牙塔之内,还能为有思想的学者留出那么一块净地,慢慢诞生出中国咨询业的雏形。

当然,也正是如此,使得中国最早的咨询业披上了浓厚的“理论”色彩,并顺理成章地诞生了所谓的“学院派”咨询公司。历史在某一时期总是特殊的,中国咨询业诞生的这片环境,当然也就决定了它的先天不足:不能源于实践而又复归于实践。在实践还不能为理论提供生存的环境时,理论只能以它所理解的方式存在着,处于婴儿期的中国咨询业,就这么以它的理解影响着中国的企业——尽管它的声音是那么微弱,力量是那么弱小。当时学院派所做的咨询,理论化的色彩极为浓厚,自然对于某些实践性极强的领域无法展现其实力——尤其是营销领域,做咨询的多是一些教授,一辈子都在跟书本打交道,对企业的了解都是来源于书本和有限的企业调查,一旦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市场,又如何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呢?因此,能够真正为企业带来价值的教授少之又少,他们仍然只能依靠学术和地位上的优势支撑着咨询业的发展。及至到后来咨询业逐步发展起来,咨询慢慢被业界所认知,知识和信息的获取也积累到一定程度,便爆发了咨询业中的“学院派”和“实战派”之争,很多企业都对学院派嗤之以鼻。但随着中国咨询行业发展的深入,高等学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学院派的教授参与企业实践的时间和研究也多了起来,而相反,某些从企业出身的咨询顾问,做出名之后反而回到学府担任客座教授之类的角色,两者之间开始慢慢融合,企业对高等学府在咨询业中的作用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学院派主导的咨询业发展过程中,有一种角色难以忽视——MBA。在国外,MBA是在企业实践和高等教育都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融合产生的一种需求,是对企业未来领导的培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而在中国却是以不同的路径发展着: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不少讲授MBA的老师,对企业的实际运作并不了解,只是用书本上的理论指导着学生,而学生也不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接受着知识。最终,MBA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敲门砖”和人脉关系上,真正的意义反倒被忽视了,由此给企业留下了名不副实的负面印象。

在中国咨询业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到它的背景其实是源于教育领域,而非企业实践——当时中国企业也根本没有容纳咨询的土壤。因此,在中国咨询业的构成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培训形式而存在的——尽管培训严格来说属于教育产业而非咨询产业,但在初期,培训对于咨询的推动作用还是相当明显的,企业往往在听了某位教授或知名人士的培训后,便产生了请他们提供咨询服务的需求,而后来咨询业也将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广形式而大为发扬。

回过头看,中国咨询业的产生就是这么悄然发生着,仔细想想,我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咨询、了解咨询的,似乎也没有什么确定的时间界限,仿佛就是在不经意之间,咨询就进入了我的头脑和思维,然后又在不经意间成为了我的职业和事业。

难以评说的土洋之争,热闹非凡的中国咨询业

关键词:洋咨询  麦肯锡

和其他行业相同,谈到中国咨询业就不能不谈国外的咨询业,在这个国际化的时代,强势经济力量的渗透无孔不入,对中国而言,又需要有这种强势力量的刺激和推动。中国咨询业也不例外。

在国内咨询业开始萌芽的一段时间,洋咨询并没有为国人所关注,它们更多的是以一种隐身的状态存在于投资中国的著名外资企业之内,延续着这些跨国公司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90年代后期,洋咨询在一夜之间突然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而其中尤以麦肯锡最为引人注目。通过麦肯锡与中国本土优秀企业——广东今日集团1200万元的高调合作,无异于在业界投下了一枚巨型炸弹,由此引发了咨询业在中国的一次震撼,而中国本土企业也从此才真正开始关注起了咨询。可以说,中国咨询业进入发展期的推动力,是由全球顶尖的咨询公司与本土优秀企业共同打造而成的。从那时起,咨询以其高智力行业的形象展现于国人面前,并以其诱人的前景、令人景仰的地位、高额的收入引发国内从业者的追捧;同时,波士顿、罗兰贝格、安达信(现已解体)、毕马威(现为毕博)、德勤、安永、普华永道等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也忽然一下子出现在国人眼前,展现出全球顶尖咨询公司的专业形象。

如同一条鲶鱼的突然加入,中国本土咨询企业在这种刺激下开始了其成长的历程。应该说,中国咨询业要感谢那些洋咨询们,如果没有他们以其顶尖的地位引发了国内企业的尊重,那么中国的咨询业恐怕仍然还被笼罩在“点子”和“策划”的阴影中。

然而,洋咨询在搅动中国咨询业风生水起的同时,也伴随着两种力量的冲突与竞争。当看到洋咨询几乎全部占据了中国咨询业金字塔高端的市场份额,国人的自尊心开始产生作用,一段时间内爆发的“土洋之争”,直接将矛头指向洋咨询——他们到底有多懂中国企业?除了动辄几百上千万元的咨询费和厚达几百上千页的咨询报告之外,洋咨询们到底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做些什么?随着这种冲突的明显化,麦肯锡又进入了大众的眼帘:福建实达电脑在花费几百万元经麦肯锡咨询后,实施三个月竟以亏损几千万元的代价偃旗息鼓。当这段消息见诸于报端后,便迅速在业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这股势头甚至逼迫一贯坚持“不谈论客户”原则的麦肯锡召开了新闻会。巧合的是,当时中国足球界正好聘请“神奇教练”米卢担任主教练,而国足的业绩并不理想,业内人士干脆对米卢和麦肯锡作了一次对比,表达出对只讲理论、不管实效的不满。

在“土洋之争”的环境中,一方面麦肯锡以前所做的案例纷纷被翻出来加以批驳,如平安保险、王府井、光明乳业等,另一方面国内少数几家知名的咨询公司也开始了与洋咨询的客户争夺战,于是媒体上频频出现本土咨询公司的大名,并且逐步与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相提并论,更为可喜的是,它们已经可以在洋咨询们的面前“虎口夺食”了,一些大项目开始为本土咨询公司所拥有。

那段时间,中国咨询界热闹非凡,极大地促进了咨询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看来,“土洋之争”其实并没有结果,洋咨询也没有因为失败案例的曝光而有所损失,它们照样备受中国企业的尊崇;但是如果从中国咨询业的发展来看,这场争论吸引了众多本土企业的眼球,提升了他们对咨询业的关注度,也顺便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培训课,使中国的企业家们多多少少对咨询有了认识。从我们公司自身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的企业家对咨询的认识不断加深,而且越来越客观,他们既对咨询表示出极大的认可,但又不认为它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已经开始以比较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咨询。同时,在这场争论中,尽管缺乏实效是中国咨询业抨击洋咨询的核心,但洋咨询在案例中体现出来的严谨、系统、逻辑性和庞大的知识体系,也为本土的咨询公司上了生动的一课,并且在日后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借鉴。可以说,这场争论不仅让本土公司开始认识咨询的本质,也使洋咨询们认识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状况和需求,在项目中也逐步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其实是一件值得认可的事情。

龙蛇混杂话实效,大浪淘沙的中国咨询业

关键词:实效  实战派

当我与合作伙伴创立咨询公司时,并没有经过十分细致地调查,以致当我们进入这个行业之后被吓了一跳:2001年全国据不完全统计的咨询公司竟然超过13万家,而上海就将近1万家。但是在经历一段时间后,说实话,我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实在是不敢恭维,因为整个行业非常浮躁,到处都充斥着投机行为。我们公司在2001年曾经对国内咨询业的现状有过一段分析,简单介绍如下:

1. 良莠不齐:各个公司之间的专业水准高低不一,客户贬多于褒,“点子公司”和“策划公司”时期遗留下来的印象仍然有较大影响。

2. 分工很细但缺乏标准:调研、人力资源、管理培训、营销策划、管理咨询、信息咨询等,还要加上一些借着咨询名义开展业务的出国咨询、房地产咨询之类的公司。

3. 行业管理不规范:包括收费、服务、法律保障等都还没有明确的行业规范,基本上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4. 普遍规模很小:由于绝大部分公司的运作不规范,往往都是赚钱不难,但发展缓慢,无法做大。

5. 专业能力薄弱:整个行业仍处于新生阶段,既通理论又有经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太少,无法满足咨询公司和企业的需求,从而造成行业的水准偏低。

6. 企业需求逐渐增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外资企业不断地进入,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着生存危机,由此借助于专业咨询公司来提升整体营销、管理素质的需求开始加温。

7. 咨询公司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极少数具备核心能力的公司,主要依赖自身人员拓展业务;另一类则是大量资源整合性的公司,本身缺乏核心能力,主要依靠某些知名人士或有背景的人士开展业务,主要是公开课培训。

在这样的环境中,咨询公司如何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咨询公司的价值应该如何体现?这两个问题成了我当时苦苦思考的焦点。对这两个问题的深入思索,对我们公司的长远发展实在是意义重大,因为通过思考理清了我们的战略发展思路,使我们将“实效”作为了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原则,现在回过头看,我们能够在那样的环境中被客户接受并认同,完全是靠着实实在在为客户做事,帮助客户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不断努力而生存下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投机取巧。

仅举两个例子:我们在2001年为杭州传化集团日化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时,曾经被一家业内同行评价为“全陪”:连续三个月在传化公司蹲点,贴身解决客户的营销问题。而我们在2004年为福建雅客食品提供咨询服务时,就为了说清楚三句话,编写了2套各100多页、50000多字的实效操作手册,为雅客食品打造一支极富执行力的团队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咨询服务中比比皆是,正是在这种实效精神和价值之中,至汇营销咨询在客户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不断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加盟。

在对实效的坚持下,我们的客户名单日渐丰满:从最初的中国休闲食品知名企业—杭州小王子食品、中国米粉行业第一品牌—杭州未来食品、中国洗涤行业知名企业—杭州传化花王,一直到现在的中国糖果业领先企业—福建雅客食品、中国肉制品领导企业—草原兴发股份、中国液态奶知名企业—南京奶业集团、中国炼乳行业第一品牌—浙江熊猫乳品等诸多业内知名企业,其中不乏合作2-3年的老客户——而至汇营销咨询公司的历史也不过3年半。如果没有对实效的坚持,一定不会有客户对我们的认同,反过来,客户的认同又更加推动着我们不断深入去创造实效的价值。

篇(8)

促销活动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已经有很多的成功案例,像联邦再青椿美容面具真人游行秀,朵而胶囊新主持人大赛等,这些优秀的活动策划不但以其新颖的形式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注意(提高了知名度),而且活动有效突出了产品的独特之处(引起兴趣),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实现购买),促销效果远远超过了媒体广告。

那么,怎样巧妙的策划一个好活动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其他产品的案例做个粗浅的总结,望能抛砖引玉,和营销人士探讨促销活动的策划方法。

一、好的活动策划必须善于借势。

“借势”指的是策划的时机和契入点,就是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能够很巧妙地借助节日、当地的人文景观、社会话题、时事活动、媒体舆论焦点、政府专业权威行为、突发事件、名人、文艺活动等,利用人们对这些事物的关注,将自己的企业或者产品巧妙的融合进来,轻松赢得人们的注意力和好感,提升知名度和销量。打胜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促销策划要引起轰动同样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如非典期间,蒙牛首先宣布向国家抗非典行动捐献巨款,媒体迅速报道,一时间举国上下对蒙牛赞誉有加,在牛奶严重同质化的时代,赢得了消费者的好感,这是借助了突发事件。

某企业在成都糖酒会期间,得知市政府将在此期间举办龙舟赛,多年来还是首次,市民无不踊跃关注。当别的企业忙着在主席台、栏杆上布置几块广告牌时,该企业在赛段两边共1.6公里长、3米高的河堤上挂满了巨幅的企业绿色徽标、绿色标准字,形成了与清清河水共一色的巨型景观,引起主办者、围观者和媒体的好评如潮,经过以这次活动为主的系列策划后,该企业花生露的知名度在成都由零提高到48%,当地销量在公司中的排名由全国第34位猛跃至第7位,这是借助了政府的权威行为。

二、好的活动策划必须能充分展现产品的优点。

活动策划的目的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立刻或者在后期能提升产品的销量,所以一个好的活动策划应该能充分展现出产品的独特之处,而不单单是送赠品抽奖什么的让消费者图个便宜。

欧米嘉电热水器的促销活动是一个非常巧妙又充分展现产品特点的难得的好策划。

电热水器的功能是洗澡,但是消费者普遍担心会不会触电的安全问题。所以策划公司紧抓住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安全性”大做文章,以“洗澡面对面,安全看得见”为口号,以“美女当众洗澡”为宣传点,紧紧抓住了消费者想看出浴的好奇心,当然大家看到的美女是穿着泳装出场的,这种极其特殊的方式突出了该热水器的“安全”。

当然笔者也在国美电器门口看到了海电热水器展示其安全性的活动,就是让热水哗哗的流啊流的,促销员不时伸手到水里,向围观的人讲解安全性。这与上述活动相比,巧妙性明显不足。

笔者策划的服用某口服液的康复者竞登黄鹤楼的活动也巧妙地、直接地表现了产品的优良功效。

黄鹤楼位列中国四大名楼之首,雄居蛇山之颠,俯瞰江汉,气势磅礴,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唐诗所描绘的黄鹤楼的意境让人浮想联翩。某口服液针对的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这些人由于冠心病、脑血栓、偏瘫等疾病危害,行动不便。通过让服用某口服液的康复者参加登黄鹤楼比赛,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让广大的病患者亲眼看到产品的神奇效果,深信不疑,纷纷购买。

三、好的活动策划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优势,让竞争者望洋兴叹。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好的活动策划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资源优势,目的一是让自己的活动操作游刃有余,把活动搞得尽善尽美;二是防止竞争对手的跟进,什么好的方式一旦大家都跟风就会搞烂了,如果只有自家能搞而其他人搞不了,那么自己通过这种活动建立起来的优势别人就很难拥有。

如隆力奇畅销后,各种蛇粉纷纷上市,严重扰乱了隆力奇的市场,也让消费者对蛇粉产生了类似当年对鳖精的信任危机。江苏隆力奇集团果断组织了消费者代表游蛇园活动,参观了养蛇基地苏州东方蛇园和现代化的生产厂房,消费者参观场面和游园观感在媒体登出后,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这是众多作坊式的蛇粉生产厂家不敢也无法做到的,这一招奠定了隆力奇蛇粉市场的霸主地位。

山东某啤酒厂一啤酒新品小麦啤酒上市策划时,某外省专业服务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广告公司推出了“开门见喜”活动,以喝啤酒中摩托车、彩电、自行车、手表等巨额奖品为诱惑,准备收复失去的市场。笔者认为这种性质的促销和业内通行的每个瓶盖里中3角钱的游戏并不能表现新产品的特点,提升品牌形象。

笔者提出了“小麦啤酒非常之旅”的抽奖活动方案,宣传口号是“乘小麦号航班,免费游新、马、泰”。策划的出发点是,该啤酒企业隶属于马来西亚某跨国集团,可以分批抽取幸运顾客参观马国的集团总部,这对提高该品牌啤酒的销量很有作用。

况且邀请消费者出国游览,在山东啤酒市场首开先例,能够做足宣传话题。可能存在的不利情况是,消费者认为中奖率太低而热情不大,但因为同时辅之于中奖率极高的“快乐之星”,也将大大提高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参观总部,能让消费者对该品牌啤酒的实力非常震撼。而更有价值的是系列宣传策划:

⑴借“非常之旅”吸引广大消费者注意。

⑵在抽奖与中奖过程中,采访中奖人。

⑶大张旗鼓送中奖人出行。

⑷在广播节目中通过电话采访在异国游览的幸运者(在文艺电台早间节目中,司机收听较多)。

⑸旅游归来访谈记,可以就异国见闻、对集团的感受、对啤酒的认识等话题进行座谈。

总之,“非常之旅”是很值得大做文章的,而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山东本地啤酒企业,这样的活动绝对是跟进不了的。如果中摩托车、彩电什么的,离啤酒也太远了,很可能喧宾夺主。

这个策划案得到了企业市场部经理的赞同,但很可惜此时企业内部发生了认识震荡,市场部经理离职了,这个方案也没有执行。

四、好的活动策划必须提高品牌的形象

活动策划的目的是宣传,这和其他各种促销手段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活动的策划也必须从属于营销的系统规划,服从于整合营销的传播策略,以提升品牌形象为根本原则,贯彻大卫奥格威的名言“每一次广告都是为品牌做加法”。

农夫山泉借中国体育代表团征战奥运之际,在全国媒体上展开了“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军团喝什么水?”的大讨论,请全国人民为奥运健儿推荐一种好水,结果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要喝农夫山泉,因为它是矿泉水。如果农夫山泉直截了当地说矿泉水多么多么好,可能也就是个广告的效果而已,结果却借着大讨论,把农夫山泉给忽悠起来了。

活动策划如果只是为了知名度,不顾及正面形象,那么极可能只得到三分钟的爽,过后就万劫不复。

如南京某房产公司向刘姓女影星赠送豪宅,由于刘负面报道不断,在群众的心目中人品不佳,这个事件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度反感,该房产公司受到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强烈批评,真是惹火烧身。

五、好的策划要新颖,以前没有搞过,或者以前虽有同类活动,但没有什么影响。

现在的促销活动对天时比较紧趋,不过由于做得太滥,很多节日活动已成了应景之作。像各种节日(如母亲节、中秋节),就是些搞抽奖、优惠、赠送之类,政府和社会团体举办的活动(如某些国际疾病日、纪念日),就是派两三个人发发资料之类,内容缺乏新意,活动的效果越来越差。不过,如能搞出新意,节日还是很好的时机,因为人们在节日的消费心理和平时是有差别的。

21金维他红火羊年大行动就很有新意。在农历小年腊月23日的前一天夜里,吉祥使者3人一组,到各居民小区,将一个“健康如意结”挂到数万个家庭的门楣上,然后悄悄离去。得到神秘礼物的家庭,如果是21金维他的消费者,带上一个礼盒的外包装,到指定地点领取第二份更珍贵的神秘礼物。整个活动充满悬念和新意,被期待、受关注,又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再加上炒作得力,极大地吸引了市民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社会焦点。

篇(9)

“打造产品力”、“立足经销商价值链”和“忘掉传播,样板市场先行”等都是盛世六合在中国当前情况下的招商经验。后招商时代如何招商?关键的策略是什么?我想结合国内一部分策划公司同行和盛世六合自己的经验,从招商的作用和优势、后招商时代的成因、招商的项目的核心要素、样板市场的打造、立足渠道的价值链进行系统策划、成立职业化的招商推进部门、系统完善的招商传播和推广等七个方面来阐述。

招商的作用和优势

营销通路运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与败。企业太需要良好的营销网络,做营销策划和市场咨询的一个核心就是帮助客户做渠道,招商是企业营销过程中的渠道战略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必由之路。

按照传统经营模式,企业如果要到一个新的地区开拓市场和业务,由于对新地区的市场不熟悉,必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对企业构成了非常大的挑战,而招商可以实现资金、资源的最优整合,对企业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招商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可以快速组建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充分利用经销商现有的本地市场网络和天时、地利、人和等无形资产,达到他为已用、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市场地级以上城市320个(含直辖市与省会会城市),县及县级市2126个,想利用自己的力量,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市场是有难度且极具风险的。

二、可以快速将产品送抵终端。让市场网络扁平化,在最快的时间内让产品和终端消费者见面,同时把过去被层层剥皮的中间利润集中让给经销商和消费者。通过优势商的募集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市场拓展的速度。

三、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精力。通过充分的让利和放权,鼓励经销商在企业统一战略框架下自主投入,用足、用活经销商在当地的优势资源,让其无形资产有效地转化为有形资产,承担部分风险,同时企业本身也可以规避一定的风险。

四、可以快速回笼资金。合作协议签定后立即交款发货,通常不存在三角债务等传统市场营销中存在的弊端,尤其是比较好的项目可以采取首批定量提货,可迅速招募大量资金。即使在目前的招商背景下,我们在直接协助一家建材企业的常规产品招商过程中,仅上海和江浙三地区域的招商,直接回款就超过了400万。这对于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来说是十分关键的。

正因为招商有如此多的优势,很多产品研发能力较强,但经济实力与市场拓展能力欠佳的中小型企业,都急切希望通过招商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继而扩大生产,以使其经营形成良性循环。

2005年,中国步入后招商时代

招商正像中国的批发市场,是中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招商在中国最初发源于保健品、药品的营销,而后迅速延伸到食品、酒水、地产、工业品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渠道资源整合手段,招商最大的价值在于快速的建设、优化、提升渠道网络并启动区域乃至全国市场。

招商作为新的事物出现后,确实在最初的时候获得了市场极大的追捧,例如婷美内衣、雅客V9糖果、V26减肥沙琪这些通过一场招商会就募集数千万甚至几个亿的资金。成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案例进行广泛的传播后,全国上下数以万计的企业迅速模仿,很多广告公司都把招商作为一个可以快速盈利的工具,也不管招商企业好坏,先让企业招了再说。

由于招商快速募集资金的特点,一些经销商就把其作为一种圈钱的手段,把货甩给经销商后不管不问;而很多企业招商急于求成,从不考核经销商的实力,谁先打款到公司账户谁就是经销商。在这样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产品是否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已不重要,是否能够动销也不重要,只要有漂亮的项目包装,能够吸引经销商进货就可以了,所谓的市场支持只是一些无法兑现的承诺。

随着招商市场的膨胀,人们对招商新鲜感的降低,传统招商形式遇到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招商企业主的心态越来越浮躁,急功近利,随便搞一个产品,没有资金、没有队伍、没有经验、没有思路,甚至于没有像样的经营场所,就声声要招商,期望一夜之间全国市场一片红;企业主的商业信誉、诚信度每况愈下,愈来愈差,圈钱和骗钱甚至于成为相当一部分招商企业的主要动机和公开阴谋。

2005年,中国招商已经进入后招商时代,各个招商的企业招商投入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招商成本越来越高,达到企业无法承受的地步。

招商的项目本身永远是招商最核心的要素

在很多策划公司的宣传中,做什么项目并不重要,关键是只要请了这些策划公司,再传统和产品都可以成功,似乎策划和技巧可以决定一切。各种各样的概念、技巧层出不穷,“招商之队”、“中国功夫”、 “新闻1+1”“5+1”招商模式、“三叠十八浪”、“降龙十八掌”等很多不可思议的概念和名词统统成了接业务的招数。

产品最终只有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经销商才会有利益,招商的最初意义是企业构建营销通路的一种方式,利用经销商的资金、渠道、地缘关系,快速地铺货并回笼资金。企业不能把招商作为圈钱的工具,但目前中国的招商很大程度上已经变味,变成了一个过度传播和过度概念包装的行为。

任何人都知道,企图以策划点子和广告传播的方式来获取渠道的做法是难以持久的,但短期的利益诱惑又使中国企业欲罢不能,这种做法的大行其道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是商业伦理上的堕落。这种做法的得势,严重的损害了整个社会对于中国招商市场的信心。

产品永远是最核心的要素,招商只是加快产品上市的手段,企业的健康发展要依靠的是好的产品和经销政策。有些企业随便搞一个产品,没有资金、没有队伍、没有经验、没有思路,甚至于没有像样的经营场所就开始招商,这种做法使得企业完全变成了“江湖设局的托儿”,而且也是能怎么吹就怎么吹,方法、技巧论满天飞,这和做托有什么区别啊?而真正的核心的项目本身情况早已被降到无足轻重的位置,招商是营销形式而不是营销目的,目前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企业又如何会成功?盛世六合认为,中国企业高达95%招商失败很大程度上与这种做法相关。但很多所谓的行家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招商失败后居然还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出在招商的环节中具体的广告、促销等环节中。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严重地危害了整个招商市场的良性发展。

先忘掉传播,从打造样板市场开始

2003年一家外贸出口规模达到5亿的浙江企业找到盛世六合营销策划公司,这一企业资金实力雄厚,产品在国内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希望我们能为其进行全国性的招商策划。我们当时和这个企业说,国内市场的招商必须先成功的运做两个成功的样板市场,在打造样板市场的过程中来建立一个职业化的内销团队。在我们的协助下,该企业选择上海作为直营样板市场,选择杭州作为商样板市场。在2003年两个样板市场获得成功后,2004年全国市场的招商几乎没有费什么大的力气。

2005年9月,我们在介入金指码指纹锁全国市场策划后,先期集合公司的主要市场力量开始杭州直营市场的拓展,历经半年,直接获得杭州坤和亲亲家园、杭州东方金座等近十个大型房产开发小区的合同,直接工程合同超过2000万左右。在杭州,象亲亲家园等一个工程的指纹锁销量就是3000把,这样的实际应用工程,给经销商们带来的绝对是一个极大的震撼。在极其成功的样板市场号召下,企业没有开始招商前,就已经吸引了南京、上海、苏州甚至远在福建宁德等地的商,他们纷纷来电来函要求区域市场。而后从2006年4月开始国内市场招商,很多非常有实力的商(相当部分原来是一些国际电梯品牌的商)都前来抢夺权。从很多的案例经验来说,我们经常和企业交流,认为样板市场是极端关键的环节,只有经历了成功的样板市场的打造,暴露了企业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在后期的市场运作成功。

很多招商企业不做样板市场,认为样板市场是做给经销商看的,只是一个招牌,这完全是一个误区。样板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公司自己亲自运作既锻炼市场一线的帮控队伍、培养人才,在打造样板市场的过程中可以把市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坦率的说,谁能保证没有实施过的策划案就一定能成功?

立足渠道的价值链进行系统策划

企业成功打造样板市场是一个前提,如何能进一步成功招商的关键是立足渠道的价值链进行系统策划。简单的说就是帮助潜在的经销商做项目的投资赢利分析和项目实施的执行计划。

为了企业的获得稳健、迅速的发展,最应该关注的是渠道价值链的问题,招商成果只是企业内部某些因素外化的结果。招商企业如果无法理顺这中间的内在关系,单纯的追求招商成果的做法是不可能有真正效果的。

对于经销商的整个经销价值链分为︰上市辅助渠道设计渠道推广操作执行市场扶持投入产出持续经销七个步骤。

上市辅助︰做好市场调查、市场论证、SWOT分析、卖点提升、品牌定位、渠道设计、市场策略等事宜。

渠道设计︰根据产品和项目的特征,结合现有营销环境(相关行业政策、竞争状况、消费者购买行为等),把握未来营销发展趋势,设计的渠道模式,要保证消费者能在理想的卖场买到产品(服务),力求方便、快捷、准确、适应性等原则。其间通过市场策略(市场战略、战略定位),解决“如何进入市场”的问题。

渠道推广:解决网路构建和渠道拓建两大主题。透过金字塔式的招商体制进行网路构建,通过扁平化的渠道模块进行终端渠道拓建与规划,其间做好样板市场的培育与扩建,运用“1+1”(新闻+广告)传播模式进行营销活动传播突围。

操作执行:根据产品(服务)及市场实际,策划具有实操性、前瞻性的操作方案,全面协助经销商市场推广,其间,做到方案简单易行,能短、平、快地启动市场并能热销。

市场扶持︰为保障操作方案的全面实施,除了协助经销商财力、物力等支持外,还定期和不定期辅以常规的人力、咨询扶持,以及制定市场保护措施,确保经销商利益,真正实现捆绑经营,做到授人以“渔”。

投入产出︰采取积极的利润分配策略,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体制,做好投入产出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各流通环节都能获利。

持续经销︰实行“渠道增值,持续经销”,保障经销商持续盈利。通过对经销商现有经销区域进行深度分销,推出推广品牌衍生产品。增加经销产品(服务)。拓宽合作领域等途径实现增值合作。

进入后招商时代的中国招商企业结合产品特点立足渠道价值链的打造,招商还是大有可为。

成立职业化的招商推进部门

在招商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招商项目的同质化严重,例如文具产业仅宁波的生产企业就达到2700家,想要通过传统招商争取到优质商的难度可想而知。市场的核心力量取决于渠道,目前一些批发市场大的商通常已经可以做到数千万的销量,这些优势的商有很强的网络和推广能力,几乎每周都有几个国内大的厂家拿着产品寻求。这些商不用去找产品,只要在办公室挑产品就可以了。这些实力强,规模大的经销商商一定要靠厂家主动走出去,到当地市场上去找。

盛世六合在金指码指纹锁的招商中,发现做指纹锁最好的商是各大名牌电梯商和安防产品商而不是传统的锁具和门业商。这些经销商着一些知名品牌,有很强的网络、人员和推广能力,但指纹锁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类通常很难让商感兴趣,企业只有结合路演招商才有可能快速的完成国内市场网络的建设。

在中国市场地域广大,地级以上城市就有320个(含直辖市与省会会城市)。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发市场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是无法完成的;其次,招商的实施是一个非常专业、系统的工作,需要专业精英团队;第三,进入后招商时代,依靠原来的报纸上广告一打,接接对话就可找到好的商的做法已经成为历史了,因此企业完全有必要成立招商部门。

在招商这个系统的工程中,人的因素是非常关键的,虽然说成功打造好了样板市场,也合理设计了渠道的价值链,但即使已经完成这些工作,也不能取代一个强有力的招商实施队伍。从未来的市场发展来看路演式招商可能会成为趋势,招商企业不是在自己的总部招商。而可能要彻底实现在总部遥控到当地面对面洽谈。

要加快市场的拓展,选择合适的区域经销商,招商企业必须建立精明强干的招商队伍,这个团队的组建是企业招商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除了专业招商的企业之外,一般的招商企业在团队建设方面是弱项。对于招商企业来说组建招商队伍过程中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

成立专门的职能招商部门,从组织架构上予以重视和确立。作为核心职能部门,专职负责招商,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招商工作最终完成后,招商经理转为销售经理或市场经理。

人员到位。高素质的招商营销团队,直接关系到企业招商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招商的成败,作为一个合格的招商人才,必须做到既懂营销战略、战术,又懂商务谈判、灵活应变的。

培训到位。招商最怕认识不统一,人人都有一套评价体系和谈判标准,对产品、市场和招商各抒己见、各行其事,造成内部信息混乱,招商效率低下。通过培训统一思想,统一全体成员的内在共识和言行标准,步调一致,共同推进。我们在很多实战中也发现,经过系统培训,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会得到快速的提升,招商人员快速融入企业招商的氛围中,并在更短的时间内推动招商的良性高效发展。

系统完善的招商传播和推广

招商不是靠吹出来的,目前非常浮夸的宣传不能说是策划,我们认为这只能说是中国市场特殊阶段的一个产物,招商不需要吹牛但非常需要策划。

在中国招商不能走两个极端,既不能把招商等同于策划和点子而无视产品这一最根本的因素,但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策划的作用。

所以在招商过程中保持合适的态度、进行合适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招商企业必须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把招商项目在市场中的环境状况,企业背景、产品的特质、消费者心理等招商构成的要素总结出来告诉经销商,要真诚地让“经销商”清晰地了解情况,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信任与合作。盛世六合汪英泽认为,对于经销商来说最关心的是下面的五点,(1)产品是否有前景,是否有产品力;(2)是否具有实际样板市场的操作,并具备一个一定实施能力的销售团队;(3)推广支持是否周密可行,支持力度是否够大,能否到位;(4)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是否有钱可赚;(5)企业是否有实力、有信誉,承诺能否兑现(包括营销支持、协销承诺及经销商风险控制承诺等)。招商企业在和经销商接触的过程中,就要围绕以上5点展开,做好经销商工作。

在广告传播方面,虽然招商企业广告投入产出比逐年降低,很多招商广告雷同,并有夸大宣传之嫌,但是作为招商企业的广告主,只有寻求有效的招商广告传播手段,从项目设计上进行突破创新,注重差异化广告传播,才能让自己的招商项目在招商广告这一层面,获得更多投资者的关注。盛世六合为金指码指纹锁的“2006脱颖而出计划”设计了一个蝴蝶图形作为招商的项目图形,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极受好评。

最后在策略制定后的招商实施阶段,制作详尽、丰富、漂亮的招商宣传、市场运作资料,对招商活动的成功运作也至关重要。

上一篇: 跨栏跑教案 下一篇: 工程调研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