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22:57: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班健康教育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关注;关爱;幼儿;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70-02
在当今的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如果任其发展,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如何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他身心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所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的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保育和教育原则,如此,则有利于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健康行为方式。结合我的教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觉得,自始至终的关注关爱幼儿的心理健康,必将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总结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我摸索出一点心得体会,试就此提出来求得大家的指教。
1.制定周详的计划,作为实施集体健康教育的有利前提条件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2.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1 身体发展方面:小班幼儿大多数小肌肉群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不会系纽扣,有的串珠、撕纸等动作不够灵活自如等。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为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小肌肉群的训练,如:美工活动、胶粒游戏、桌面操作和体育游戏等活动。不但促进了幼儿小肌肉群的发育而且发展了幼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其次,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这就使幼儿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2.2 心理健康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通过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开设各种游戏区域活动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目前,幼儿健康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就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培养,对于这些片面的认识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和防范。我们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还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应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这是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
2.3 生活能力方面:小班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都柔嫩,其身体素质还相当薄弱;同时,他们又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天气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物。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不喜欢喝水,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针对这些情况,我将健康教育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作为了实施健康教育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如:随时提醒幼儿及时主动地喝水,督促形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餐后组织幼儿进行漱口、擦嘴、散步等活动,从而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的健康自主意识,增加他们对自我健康的认识。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3.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应急反应慢、因此常在游戏中产生散队,走失、碰撞的现象。为此在开学初期,我们就开展了"跟着 ×× 走"等游戏,让幼儿明白小动物都跟着爸爸妈妈,从不掉队,走路时不推挤。从而要求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也要时刻跟随着父母,以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交通隐患也给予了我们惨痛的教训和启示。于是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游戏《红绿灯》:首先将场地布置成街道的样子分配好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到,扮演司机的应该注意车子和车子不能碰撞,扮演行人过马路的时候走斑马线,认清行、停指示灯,过马路时要看清是红灯还是绿灯,红灯行,绿灯停。
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对幼儿健康、顺利的成长,避免外界的伤害,及时有效的保护自己和他人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因此,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还需要幼儿园、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任务得到更好的提高!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还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养其心理素质。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也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等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着一代人的成长。愿每位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都来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幼儿心理学》
[2] 《幼儿教育学》
(一)总目标
(二)具体目标
(2)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包括自主坚强的人格、对他人关爱的品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快乐向群的情绪情感。
(三)各年龄阶段目标
小班: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乐于探索的热情,积极参加各种游戏活动,乐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大班:遇事多动脑,思考问题懂得求异,参加竞赛活动懂得重在参与。
小班:学会独立穿衣、吃饭等,乐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
大班:喜欢指认、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标记,懂得一些粗浅的自我保健常识。
小班: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纠缠成人,离开父母不哭,遇到不高兴的事不生气,不哭闹,愿意与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受了委屈、挨了批评不迁怒于人,遇事与小朋友一起商量。
小班:敢在人多时或陌生人面前讲话,能在大人的提醒下与客人打招呼。
大班:敢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总结经验重新再来。
小班:知道事情没有做好不哭,能耐心听大人分析,重新再来。
大班:学会做事一心一意,为达到目的而坚持到底,勇于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启示
在幼儿园中,在引导幼儿行为上,教师对幼儿的过失性行为往往采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很少作具体细致的分析,常把它一概归为思想品德问题,极少进行心理学上的分析研究,矫正技术、技能也十分贫乏,往往采用否定性词语来矫正幼儿的言行,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幼儿,从反面对幼儿进行限制和干涉较多,正面教育和引导不够。
幼儿的情感,尤其是幼儿初期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着情感早期发展的特点,容易转移、容易冲动、容易外显和容易受感染等。情绪的过分抑制除了对理性思维产生影响之外,它也明显地妨碍技能活动的效能。因此,教会孩子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与幼儿进行沟通不仅需要考虑一些技术问题(如奖赏或惩罚技巧),同时,还需要体验他们,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去。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设身处地和将心比心是取得同感的最好方法。
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者起着最直接的作用。目前,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的职责,是新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德教教育的新要求。小学班主任的渗透式心理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短缺的问题,打破了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老师的单薄局面,而且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教学观念,促进了小学班主任的工作重点,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渗透式教育是一种自然的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积极地参加到心理健康渗透式教育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心理教学与日常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培训学生技能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这种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同时又是中队辅导员,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同样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班级日常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以形成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班级活动,学生能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龄前幼儿的健康领域发展目标作出具体的要求,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时隔几年之后,幼儿的现状如何呢?笔者发现,当前幼儿的健康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问题呈现
1.锻炼时间主要在园内
不少家长告诉笔者,孩子放学后回到家已接近晚饭时间,晚饭后看会儿电视,孩子玩会儿玩具就该睡觉了。因此,玩玩具、看电视就成为不少孩子的“运动”方式,幼儿的锻炼时间非常有限。因而,在院内的户外活动则几乎成了孩子唯一的运动。
另外,由于私家车普及,幼儿基本由家长车接车送,平时很少锻炼,加上家长舍不得孩子大汗淋漓,怕累着晒着,因此,幼儿的运动量普遍不足。
2.睡眠时间普遍不足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充足的睡眠。科学表明,三四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保证11~12小时的睡眠,并有2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而在调查了解中,笔者发现睡眠是影响幼儿健康的最大问题。
城里的幼儿每日晚饭结束通常已过八点,饭后稍微玩会儿玩具,看会儿电视,等洗漱收拾结束到睡觉已是晚上十点之后。第二天家长上班早,幼儿也早早便被叫醒。这样算起来,幼儿的睡眠只有七八个小时的时间。
3.电视迷、网络迷现象严重
长期接触电子产品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视力水平,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也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如今电视或电脑早已渗入幼儿的生活,成了幼儿“最好的伙伴”。
有家长告诉笔者,自己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看电视,每天回到家,大概会看半小时左右的动画片,晚饭后也会看一些电视节目或儿童节目,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少要两小时。而孩子连续看电视、玩电脑20分钟以上,就会对健康构成危害。
4.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心理健康也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多数家庭中四二一的家庭模式让这些独苗们变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小皇帝。在生活和与人相处中,他们自私、霸道,不懂得分享,以自我为中心。
笔者所在班里甚至有家长表示,家长全心为孩子付出,孩子却一点儿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谅父母。笔者认为,如果不及时调整幼儿自私、霸道的心理态势,将会导致严重的后续问题。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消除各种心理健康隐患。
二、解决措施
针对我院幼儿健康领域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索解决的方法。
1.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园内体育锻炼活动
(1)文化底蕴下的传统游戏
我院毗临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体育公园,幼儿园所在地又是著名的奥运冠军之乡,这为幼儿创设了富有底蕴的运动环境。借着这一背景,我们精心改编了一批质朴、活泼的传统游戏,如,跳格子、丢沙包、踢毽子等,确保幼儿有足够的运动兴趣。
(2)树立男教师的“运动榜样”作用
我院三名专职男性体育教师主要负责全院户外活动的组织和相关技能的培训,这是我院的优势所在。相对于女教师而言,男教师有更好的体能和耐力,在户外活动中有更敏锐的观察力,也有更系统、更科学的运动技能技巧。结合这一特点,我院设计了“我是特种兵”“西游记”等主题性户外区域活动。通过幼儿熟悉的故事,有目的地设置四到五个半自主的运动区,在男教师“运动榜样”的带领下不断激发幼儿喜欢锻炼、会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针对不同年龄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体情况、心理特点、能力水平不尽相同,需要配合不同的活动方式。根据这一特点,我院划分层级教学活动,在小班年段开展体育集中教学活动,将基本的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和运动安全知识用集中体育活动的形式教授给小班的幼儿。大中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变化,有更多的精力参与跑、跳、攀爬活动。因此,我院在中大班开展晨间“户外运动性主题区域活动”,增加中大班幼儿的活动时间和内容。
2.家院配合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开展一系列活动,希望通过家园共同努力,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1)开展“幼儿健步走”活动
我院结合本园实际情况,选取“健步走”项目作为将活动融入日常教学的措施之一。
我院每周开展一次“大手拉小手,健康一起走”亲子活动:大班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自行设计较长路线的“健步走”,中班幼儿和家长围绕幼儿园走一小圈,小班幼儿则量力而行,和家长在幼儿园内活动。
(2)动员家长配合工作
幼儿的睡眠时间主要在家庭中进行,因此,需要家长的积极努力。笔者曾召开“为了幼儿健康,确保充足睡眠”的主题家长会,会上播放幼儿因缺乏睡眠以致患病、身体虚弱的视频。并通过大量数据、案例分析晚睡的后果,同时将长时间缺乏充足睡眠的孩子和确保充足睡眠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状态进行对比,让家长明白充足睡眠的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让家长自发、自动地监管幼儿的睡眠,保证幼儿健康。
3.体育锻炼辅以饮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健康快乐的幼儿
(1)健康饮食的配合
幼儿能否健康成长,和健康的饮食息息相关。好的饮食习惯、科学营养的饮食才能养育出健康的幼儿。
我院提前一周制作科学的食谱,确保幼儿成长必须的营养。除此之外,我院还结合季节不同,对饮食安排作出调整。如春季幼儿生长迅速,我院在饮食中加入充足的牛奶、骨头汤、豆制品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钙质;冬季幼儿活动量相对减少,我院在饮食中安排杂粮、粗粮,防止幼儿便秘。
教学详案
[课时建议]2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爬的练习,发展幼儿四肢和躯干的肌肉力量,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
2.鼓励幼儿大胆、勇敢地参加运动,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强的心理品质。
[活动准备]
肉骨头玩教具,小猫、小兔的家,小狗头饰,小狗粘贴,胶垫网,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活动准备
准备活动,幼儿随儿歌内容模仿小狗做动作,使身体充分活动开。
师:小朋友,我是狗妈妈,谁愿意做我的狗宝宝呀(给幼儿粘贴小狗头饰)。和妈妈一起活动一下身体吧(幼儿边说儿歌边活动身体)。
二、循序渐进,突破目标
1.不同方式朝指定目标爬行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好,妈妈带你们去森林里玩,路上会遇到可怕的动物和不好走的路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跟在妈妈后面听妈妈的话
师:那就跟妈妈走吧,你们看前面是谁的家?
幼:是小猫和小兔的家。
师:妈妈准备了一些好吃的送给小伙伴,一会妈妈看哪个宝宝能用自己后背驮着礼物送到小伙伴家,记住在送时可不要掉到地上,送完后要回到妈妈身边。谁愿意去送,先告诉大家你想给谁送,它喜欢吃什么。
2.听要求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
(1)听信号向前快爬
师宝宝小伙伴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你们的小肚子饿了吧?那我们快快去找骨头去。
(2)听信号向前爬
师:看前面有一座小桥谁愿意告诉妈妈怎样过桥才不会掉下去?
幼:一个一个慢慢过桥
(3)听信号向后慢爬
师:呀,妈妈发现前面有一只大灰狼在睡觉,我们慢慢的向后退不要吵醒它。
(4)听信号向后快爬
师:不好了大灰狼睁开了眼,快快往后退别让大灰狼追上。
3.调整幼儿活动量,狗宝宝休息
师:“砰”大灰狼被猎人打死了,宝宝现在安全了,大家在草地上自由的玩一会吧,伸伸胳膊,伸伸腿,晒晒宝宝的小肚皮。
4.钻爬练习“小狗找骨头”
师:宝宝,妈妈看到前面的草丛里有许多肉骨头,可是有一张网挡住了路,谁能告诉妈妈怎么样爬才能吃到肉骨头。
(1)教师引导幼儿身体贴在垫子上,才能在网下爬过,并让幼儿试爬。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温暖、受宠的家庭一下到了幼儿园这一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惶恐、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绪,这是入园焦虑的体现。主要表现为:离开熟悉的家人导致的分离焦虑;环境由平衡到不平衡状态的突变而导致的心理不安全感;对不能继续以“自我为中心”所致的不适应感;害怕幼儿园的纪律约束和规则要求;家园作息时间的不同步使幼儿感到惶恐;自理能力有限导致的羞愧和不安感(主要表现在进餐、午睡和排泄方面);初入园还没有建立起对陌生成人和环境的信任感等。
由于所处家庭环境、知识能力、爱好兴趣等不同,幼儿个性心理、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对幼儿的初入园适应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其入园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幼儿适应的不同策略很有必要。《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我通过寻找有效措施、设计相适应活动来缓解小班幼儿的精神压力,以提高不同群体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愿意来幼儿园,可行性尝试策略如下。
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培养幼儿个性品质、自我保护意识及规则意识。
小班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规定幼儿在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中应做到、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来、离园要与老师、小朋友互问好、说再见;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活动结束要整理好玩具、做到物归原处;初入园时进行爱集体教育;平时,提醒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不做漏嘴巴,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分清前后里外。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慢慢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环境和方式不同,孩子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用心观察、针对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二、开展适合我班身心发展规律的区域活动。
1.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区域活动能促进幼儿肌肉发展,锻炼幼儿小手的灵活性。针对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差、不爱动手这一特点,在角色游戏区里,设置给娃娃喂饭,练习幼儿正确使用小勺;给娃娃团饭团;给娃娃穿衣服、系纽扣、拉拉链等活动。在聪明屋里有插花片、穿线板、变形机器人等;在建构区投放各式大小不一的纸盒、纸片、纸筒、易拉罐、积塑、积木,供幼儿拼插、搭建、垒高高;认知区特设漂亮的鱼宝宝,使幼儿在给鱼宝宝插鱼鳞的同时不仅学会手口一致,还对色彩有所认识。孩子们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小手的灵活性,提高动手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小班幼儿好动、自我约束力差,尤其刚入园幼儿,而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自由探索的空间。如角色游戏区的设置,既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相对宽松的心理氛围,又满足了幼儿对家的依恋,还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和充足的操作时间,使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能力、兴趣自主自选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小班幼儿情绪性强,有意注意差,正处于由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的阶段。区域活动可满足幼儿交往与相互学习的需要,又不至于发生过多争执,同时还可进行区域间的合作交流。如美工区小朋友做好的棒棒糖、饭团、面条、串串等可以送到角色游戏区去招待客人、玩过家家,通过与同伴的交往,他们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自信、大胆。
三、保护和发展幼儿的个性特长。
1.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比如:在体育活动中他们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量,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或是还剩两格就往下跳等。要想杜绝这些不良现象,只有通过生活和游戏活动,以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充分利用体育器械及自然物对其幼儿进行身体锻炼,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的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在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使其自身的能力、身体素质在游戏、生活中得到发展。
2.正确看待幼儿之间的差异。通过观察发现幼儿间的种种差异,确定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使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相应发展。如美术活动“多彩的泡泡”,对这些入园不久、大多还没掌握正确握笔姿势的孩子来说困难不小,为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细化教学目标,分层次准备适宜的材料,让能力偏弱的幼儿观察泡泡、吹泡泡,处于中间状态的幼儿描泡泡、印泡泡,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试着画泡泡。这样不但满足了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而且使每个幼儿都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认真观察幼儿表现,走进幼儿内心世界。走进幼儿,关注幼儿的言谈举止,发现幼儿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变化。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关注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表现,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尤其是听到情绪焦虑的孩子突然唱起了: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我很感慨。
四、坚持正面引导,使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相符合,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首先,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经验及个体差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支持的心理环境,多鼓励,因人而异地指导幼儿,使幼儿表现得自信、主动、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客观、具体、明确地评价幼儿。如利用入园、离园、开放活动等时间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及时肯定幼儿的优点。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幼儿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幼儿能正确地自我评价,逐步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14-0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结构,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心理素质的高要求,都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是心理形成的启蒙期,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非常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具体的富有操作性的策略却很少,从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目前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比较笼统和单一,从心育活动组织形式来看,说教较多,难以促成幼儿内心的感悟和自律的形成。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情境体验是心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指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有一定形象为主体的,便于幼儿身临其境的场景,通过幼儿的参与,获得内心的感受,从而达到优化幼儿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情境体验式心育的多种方式和策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幼儿整体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特色的建设。
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探索有利于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培养途径,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幼儿心育提供有效的方式参考。
创新点:本课题研究以情境为心育的切入点,重视环境对幼儿心育的影响,将体验放在首位,重视幼儿的身心参与,避免了心育的说教式教育,这样的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实现有效教育的保障。
(二)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情境之中,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因此,情境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
在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老师主编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中,曾提出“由于学习者的年龄越小,生活阅历越浅、逻辑思维水平越低,越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和理解学习的内容,于是‘体验’成为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别关注的话题”。因此,体验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情境体验式心育的多种方式和策略,形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幼儿整体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对于幼儿心理教育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情境的分类和创设的方法。
2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活动组织的策略。
3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游戏的特点和内容。
4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主题活动的内容和组织策略以及情绪创设的方法。
5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操的特点和选材、创编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和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丰富课题理论知识。同时,总结本园现有的资源,整合社区资源,精选适合本园的资料和教育资源。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我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发展需要和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纳入研究内容。
(三)运用个案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实施情境体验式心育多种方式的实践研究。
(四)运用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借助所掌握的幼儿心育的知识,对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教育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和集中式案例分析,然后整理归纳,总结所获得的经验,最后将其再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五)运用个案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
研究体验式心育的成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纵向比较,了解情境体验式心育的成效。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探索了体验式心育中情境创设的分类和创设的方法
第一,情境的分类
在情境体验式心育中,我们将可以创设的情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
1 从教师的指导角度进行分类
它可以分为预设情境和生成情境。预设情境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心育目标而事先创设的情境。生成情境是指教师从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根据某些事件,把握其中的教育契机引发的情境。预设情境和生成情境之间不是孤立的,两个可以相互穿插,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
2 从设定的心育目标角度进行分类
心育内容有很多,所以,教师要对其有侧重地进行梳理,以一个目标为主线,选取其中富有操作性的内容。
3 从实施中的活动形式角度进行分类
情境的创设除了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呈现,心育中常用的情境一般包括问题情境、冲突情境、选择情境等。
4 从情境真实程度的角度进行分类
它可以分为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就是通过材料或者表演再现某个事件或者场景。在幼儿心育中,我们应尽量多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模拟情境是在缺少条件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补充和再现。相比之下,真实情境优点在于幼儿体验深刻,利于其社会性的认知和发展,弊端在于难于控制,准备和操作起来较复杂。模拟情境的优点在于便于创设和控制,能有重点地凸显所设定的教育目标,弊端是幼儿的认识易停留于表面,其效果依赖于幼儿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
5 从幼儿活动的形式进行分类
从广义的范围讲,幼儿本身就生活在情境之中,一日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情境。它可以大致分为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两种。教师可以借助预设或者生成的方法进行创设。
第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 实景烘托法
即以实物为中心,创设一定的背景和氛围,让幼儿在特定情境下活动,或者将幼儿带人到一个真实的情境。
2 图画再现法
即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不在眼前的情景,或者以形象生动的图画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暗示。
3 音乐渲染法
从心理学角度讲,音乐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音乐渲染活动中所需要的气氛,引导幼儿进入一定的情境。
4 表演体会法
表演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心育的有效形式。因此,我园开发了心育表演游戏,通过改编经典童话或者创编身边的故事,形成剧本,让幼儿从表演中获得心育。其作用可概括为:第一,通过担任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情绪变化。第二,通过参与整个过程,感受参与、合作的快乐。第三,通过给观众表演,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品质。
5 语言描述法
这是一种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某种情景,带动幼儿情绪或者激发幼儿想象,使幼儿用心体验的一种方法。比如小班的玩具经常会被丢到地上,教师就编了一个故事《哭泣的玩具》,用生动、拟人化的语言描述了玩具不能回家的心情。幼儿听了很感动,就主动做玩具的好朋友,送玩具回家。
6 情绪感染法
教师是幼儿交往中的重要他人,因此,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感染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情绪,创设一种情感氛围,从而感染幼儿,帮助幼儿体验的一种方法。比如快乐情境的创设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积极的回应、身体的接触、友好的态度等等。
(二)总结了情境体验式心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在组织一节情境体验式心育活动中,其中有两个核心元素要重点把握,一个是情境中的体验,一个是体验后的理性提升,只有体验而毫无提升,或者只有枯燥提升而没有情感体验,都是很难达到教育效果的。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一过程,使情感体验和理性提升密切衔接,发挥作用,我们总结了八个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为了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需要在活动前后做许多铺垫,在这些铺垫性质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儿童的感受才真正深刻”。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情境就是为了幼儿某些心理现象出现而创设的,是为幼儿的迁移和分析做铺垫。
2 原始体验产生冲突
没有经过教师刻意的要求和引导,让孩子真实地反映内心的行为是一种原始体验。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保持事件发生的真实性,使其更加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从而突出矛盾和冲突,激发幼儿深刻的情感体验,引发幼儿思考。
3 理性思考积极讨论
当出现认知冲突时,幼儿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思考的动力,寻求问题答案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帮助幼儿理性分析其中核心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再次体验感受改进
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因此,要实验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就要进行第二次体验活动。活动结束后,幼儿首先体验到的是成功感,也就是比第一次更加有效,体验到找到方法后的愉快情感。
5 对比效果开拓思维
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地方,即引导幼儿把第二次体验活动结果与第一次进行比较,再次领悟方法的重要性和精神方面的感受。当幼儿领悟其中的道理后,再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能不能在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或者在交往合作中应该需要怎样的完善,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让幼儿积极开拓思维,不仅克服难点,还要做得更好,即怎样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6 三次体验效果感悟
当幼儿在协商讨论出结果后,再进行第三次体验活动,这一次与第二次又有不同。第二次还在忙于解决“难题”或者是处于懵懂的阶段,而这一次就是一个冷静思考、理性操作的阶段,效果和精神状态又与第二次不一样,比第一次更加专注,更加沉着和冷静,由原来对于表面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化和内化。
7 生活迁移应用拓展
当三次体验活动结束后,幼儿已经完全理解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社会活动中的教育目标。然而,这些仅是体验的过程,社会领域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使幼儿更加社会化,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这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幼儿把体验过程中的认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其更加适应社会。教师可采用图片、讨论、举例、判断等方式进行。
8 实践强化隐形延续
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而是以后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参与与强化,形成一种规则和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活动结束后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认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自身做起,让活动继续隐形延续下去,即活动小结和延伸的目的。
(三)研究了情境体验式心育游戏的特点
心育游戏是情境体验式心育方式的又一重要形式,它与其他游戏有很多不同点,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它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体育游戏是心育游戏的载体
首先,体育游戏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其次,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因为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幼儿具有勇敢、坚强、自制、意志力等良好的品质;第三,通过体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把体育游戏作为心育的载体,让幼儿在此情境下,体验各种心理感受,从而促进心理的发展。
第二,关注心理是心育游戏的核心
心育游戏不同于普通的体育游戏:首先,游戏情境的创设来自于幼儿心理的发展需要,比如大班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就会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幼儿相互合作的游戏;其次,教师的指导更重视幼儿的感受,比如跨跳障碍物,我们关注的不是挑战高度,而是幼儿克服恐惧心理,自信心的获得,在此幼儿的感受、体验和心灵的成长是第一位的。这是心育游戏围绕的核心。
第三,幼儿参与是心育游戏的关键
选择体育游戏为心育游戏的载体,正因为它的参与性、有趣性、符合幼儿好动的心理特征。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参与,都会有心理的感受,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因为,心理品质的培养更多地是内在的、潜在的内化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因此,幼儿参与是心育游戏的关键。
第四,身心并重是心育游戏的目的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注重身心并重才是心育游戏的目的。
(四)设计了情境体验式心育主题活动
我们以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绪为目标,以培养幼儿快乐的感受、友好的交往、积极的合作、真诚的分享、努力的成功、满怀的自信为内容,设置了六块情境,其中包括:1.开心情境;2.成功情境;3.自信情境;4.分享情境;5.合作情境;6.交往情境。心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是一节教育活动就能解决的,更需要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因此,我们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实施点,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开发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心育主题活动,现以中班自信情境为例,介绍其主题框架(见表格)。
(五)开发了情境体验式心育操
早操是幼儿每天进行的锻炼方式,如何利用这一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为此,我们开创了心育操,它是借用体操的方式,通过音乐的选择、歌词的渲染、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化、幼儿间的互动与合作,达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优化幼儿品质目的的一种韵律操。
首先,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音乐是心育操的主旋律,因此,我们更多地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比如小班应该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快乐情绪和初步萌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因此,我们选择音乐《您好》《我爱你》;中班需要激发幼儿自信的情感,我们选择了音乐《我真的很不错》;大班则以培养幼儿勇敢品质为主,我们选择了《不怕不怕啦》。
其次,歌词的渲染也很重要,幼儿既被歌词感染,又可以边唱边做,情绪更加积极向上,单纯的音乐和口令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比如小班心育操《我爱你》的歌词:“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小草,我爱你,大象”,幼儿唱起来朗朗上口,甚至还能创编歌词和动作,在温馨快乐的氛围中得以熏陶。
一、重点工作。
1、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六个一”活动情况。
本学年,我校各班及各村小班级,首先,根据县教育局开展学生“六个一”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写好计划,并在平时活动时做好“六个一”活动记录,每学期末有总结。
除此之外,我校各班级也开创性的开展“六个一”活动,如,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课前进行一分钟演讲;每天记一句名言警句;每天跟父母交流一次等等,把“六个一”活动具体化,并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中。
学校各班设立了“六个一”活动成果角,自己班级设立六个一活动角,所有成果自己保留,以备中心校检查评比。(中心校检查,每学期两次或两次以上,其检查结果,做为老师评价的依据。)
本学期开始,运行星级班级管理评价,各班每周的团队检查结果,做为班级星级管理评价的依据,按星级评价,期末汇总,算出各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分。记入老师的班级管理星级考评分。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方面。
本年度,学校加强了德育制度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升、降国旗制度;主题班团队会制度;家长会制度;家访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等。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狠抓制度的落实、执行。收到较好的效果。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情况。
本年度,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实践基地(图书室、实验室、校外活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各项活动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总结。
通过班团队会、演讲等多种形式,使主题教育活动各有侧重,构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特别是结合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中队会观摩活动,全镇教师全员参与,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
4、德育队伍建设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德育工作要点的要求我校围绕开展“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活动的开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项活动与教育、教育相融合,整合,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真正收到实效。
5、学校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本年度,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农安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把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校心理咨询信箱,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变化,给学生提供心理释放的“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困惑。强化德育的质量和效果。
6、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本学年,我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点,以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形成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大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文化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凝聚师生情感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学校继续实行值周班级和班级干部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通过搞好班级布置,增强班级的文化气息和氛围,通过学生办班报、手抄报,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方式,活跃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引导学生、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7、家长学校创建方面。
根据农安县家庭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章程,并按章程的要求,成立了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班级家长领导小组,由3—5名家长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二次会议,听取家长代表对学校工作的反馈意见,让家长参与学生重大决策。家长通过联系卡,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工作。
本组共有教师11名,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工作服从安排,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教师们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二、本学期年级组工作的特色
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教育的好差反映了班级管理的水平。这学期一开学,我们就非常重视一年级学生的常规教育。一年级两个班利用课间操的时间,练习站队、广播操、礼仪训练,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各班都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班规,并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加以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本学期年级组工作特色总结如下:
1、开学初,二年级两个班进行了寒假作业展评。
2、一年级两个班在第三周召开家长会。
3、第五周,二年级在校园内进行的寒假综合实践活动展示。
4、一二年级礼仪训练见成效。
5、一二年级在少先队建队节时一年级每班十人入队,二年级剩余学生全部入队,并且一二年级组演出节目时集体背诵《弟子规》。
6、一二年级组九月、十月共出两次板报,两个年级办板报的形式各不相同,一年级的多为老师和学生一起办,二年级的多为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完成,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7、每周大扫除,由于本年级组学生太小,都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卫生大扫除。
8、第十周一二年级组举行了“故事大王”比赛,孩子太小,组织很困难,但是台上的同学表现能力强,家长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
三、班主任班级管理有妙招
一年级是学校的起始年级,学生的管理难度很大,但是 班主任老师却有好办法:
一年级(1)班:
1、班主任安排家近的学生带钥匙,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2、进班后先交作业后打扫卫生,老师检查卫生及时。
3、中午小班会,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
一年级(2)班:
1、班主任时刻紧跟班,早到校为学生树立榜样,一个月后,由学生带钥匙。
2、早晨学生到校后能及时的打扫卫生,老师检查到位,作业收缴速度快。
3、中午小班会,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
二年级(1)班:
1、班主任每天早晨到校后,能迅速组织同学进入早读,课代表领读,值日生迅速打扫卫生,作业收缴有序。
2、坚持每天检查室内外卫生,及时进行讲评。
3、一直鼓励学生自己办黑板报,从写字到绘画都是由学生完成,虽然板报的名次不理想,但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4、中午小班会,由魏昱嵩同学领读《弟子规》。
5、学生制作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6、班主任为班级制作“彩虹之家班级成长档案”,记录班级的活动。
7、班级实行小组竞赛制度,每周一次评奖。
二年级(2)班:
1、班主任每天按时到校,迅速组织同学交作业,安排值日生打扫卫生,早读有序。
2、中午到校,能够迅速组织学生进行卫生打扫。
3、课间操跟班及时,讲评及时。
4、实行班干部负责制(试行)实现了事事有人管,既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
5、实行班干部负责制(试行)实现了事事有人管,既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管理能力
6、实行班干部轮岗,让一些胆量较小或性格内秀的孩子担任小组长或课代表,让他们融入班级大家庭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班干部的职则促使他们和别的孩子交往,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正的措施
存在的问题:
1、德育活动:还需要在德育活动中寻找新的创意,找寻适合学生的新颖活动。多制定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2、常规方面:一日常规常抓不懈,特别是起始年级。 (1)
同栏目文章: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改正措施:
1、多与本年级组的教师沟通,多了解学生,组织适合学生的新颖的德育活动,找创新点。
2、加强一日常规工作,班主任做到紧跟、勤跟班。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74-03
当前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农村家长对孩子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教育孩子的能力欠缺,不能对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施加积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幼儿生活卫生习惯普遍较差,没有养成初步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遵守公共卫生习惯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幼儿园这一关键期开始,家庭给予儿童的影响更多、更大,“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本研究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研究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究家园合作培养农村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实施策略。
一、农村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内容与目标的确立
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与内容的确立,主要围绕《纲要》健康领域总目标,以本园幼儿健康行为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制订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年龄班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以及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同时确定各年龄班的培养工作侧重点:小班重点教会简单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卫生常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班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生活技能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生活卫生常识水平,重点抓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中班阶段初步形成;大班重点要坚持抓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巩固工作,防止认知和行为的脱节,避免出现生活卫生常识水平高而习惯差的现象,使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基本定型,并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教育目标和内容框架的构建以及养成教育课题活动内容系列的形成,为养成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农村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策略
养成教育的培养策略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展开研究,幼儿园着重于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的教育模式的探究,家庭则是在幼儿园的指导下着重于以练习、巩固、优化、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合作模式的探究。
1.基于园本养成:搭建开放的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平台,培育健康的幼苗。
(1)明确养成教育的指导思想。既然将促进幼儿的健康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过程就不应使幼儿感到压抑或受到伤害。成人的观念及教育方式关系到教育的成效,更关系到幼儿的幸福感,因此,在培养良好习惯时,要避免训斥、斥责、威吓等消极的教育方式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的前提和基本原则。
(2)构筑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将习惯培养分解为三个步骤和顺序,即学习知识技能――复习巩固强化――逐步形成习惯,从不同途径让幼儿感知体验、加深理解、反复练习,把整个培养过程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促使幼儿主动发展。
第一,集体教学――学习生活技能、汲取健康知识。集体教学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幼儿不太容易理解的健康常识、不太容易掌握或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等,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集体教学包括专门设计的健康教学活动,也包括综合渗透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活动以及主题中的教学活动。
第二,游戏活动――复习巩固技能、促进习惯养成。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游戏的形式学习比其他形式更加有效,有益于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益于幼儿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对幼儿健康态度、行为习惯的改善和养成。我们充分利用各类游戏,寓教于乐,以达到复习巩固、促进习惯养成的目的。
第三,日常生活――练习动作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来园、盥洗、喝水、进餐、睡眠、离园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实施渗透的教育策略。具体做法是:①常规训练。制订园本《一日生活常规要求》,将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和内容分解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用“常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幼儿每天从来园到离园的一天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练习的机会。通过日复一日,经常性的重复行为练习,不断刺激幼儿大脑皮层,形成动力定型,促使幼儿以正确的行为方式逐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轻松自如、活泼愉快地生活在集体之中。②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活动中,隐含着许多的教育时机,因此需要教师有灵敏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善于抓住、捕捉教育的时机,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促其积极练习,提高技能。我们要求老师们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在与孩子交往中做个有心人,随时捕捉教育的良机。
第四,环境创设――增强多元互动、巩固健康行为,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可感知的物质环境。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给幼儿正面积极地暗示,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行为,起到支持和教育的作用,其效果往往比教师的直接说教更有效、更持久。通过创设温馨、有趣的墙饰,无声地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教育幼儿使其增强生活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促使幼儿改善健康态度、逐渐养成健康行为。此外,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尊重孩子们的意愿,重视孩子对自己发展的能动作用,让幼儿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满足孩子们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环境中物化教育目标,创设有趣的墙饰、标志和操作环境,使幼儿始终有兴趣地、主动积极地去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在与环境、同伴、老师的相互作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
在长期的培养过程中,少不了成人的检查、督促,也避免不了严格要求或适度的批评教育。但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有时比物质环境的影响更为深刻。因此,我们始终积极构建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过程中,保教人员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营造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建立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让幼儿在宽松、温馨的氛围中快乐地生活。在培养过程中,要求教师牢记:幼儿是一个有情感的整体的人,其情感直接影响认知的发展。
(3)探索多样化、科学的评价方式。要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评价,尝试评价标准的多维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不断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以凸显评价的发展,有效引导幼儿发展。
在一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现状。在一日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观察所获得的幼儿的行为表现是评价的重要依据,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更加有效地收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发展的信息。我们的做法是:观察所有幼儿和个案观察相结合;以文字记录和图表记录相结合;分类记录典型的和非典型的行为;汇总多种观察资料来提高观察报告的可靠性;结合不同情况下的证据提高观察报告的效度。在这样多元、动态的评价中,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持续地观察和评估他们的发展潜能,不断地调整教育策略,调整环境和材料的适宜性,并给予适宜的支持,有效地引导幼儿发展。
通过阶段性评价了解幼儿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根据各年龄班的培养侧重点和各阶段的培养内容,建立相对应的阶段性幼儿发展评价方式,使得教师和家长能清晰的了解幼儿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并依据评价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制定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中班近期培养重点是良好的进餐习惯,教师设计了《进餐行为记录表》,并引导幼儿自我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方式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记录表记录着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体现了良好习惯养成的成效。它既可以让大年龄幼儿运用自我记录的方法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自己的行为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使教师不断审视自己对幼儿的关注重点和评价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
(4)在总结性评价中检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是对某项教育计划或方案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考核,而是通过评价了解幼儿是否在课题研究中有所获得、有所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审视自己的研究行为、管理者思考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在进行总结性评价时,我们用多种方式获取幼儿的发展信息,以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除了相对集中的测评外,各年龄班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反馈问卷表还综合运用了以上所述的各类评价方法以及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评估法等,获取真实、有效的幼儿发展信息进行评价,从而验证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有效性,最终检验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达成度。
2.夯实家庭根基:优化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家庭环境,家园合力夯实健康的基础。首先,为保证家园同步教育,围绕研究目标制定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各年龄段家长工作计划,分阶段系统地指导家长在家庭里开展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家长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使教师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提高了针对性、有效性,同时确保了家园教育的整合性、同步性和交融性,提升了家园健康教育的效能。其次,为帮助家长优化育子环境,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拓展家庭教育辅导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家长活动。
(1)完善家长会类型,强化辅导功能。完善家长会类型,充实家长会内涵。在原有的每学期一次家长会基础上补充增加了围绕课题实施而召开的不同类型、不同内涵的家长会,包括:以转变家长的健康教育观念、丰富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辅导型全体实验班家长会;以宣传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意义、内容和要求为主的辅导型分年龄班家长会;以了解孩子阶段性习惯养成情况为主的信息反馈型沙龙式家长座谈会;以交流家、园教育策略、教育经验教训为主的多元互动交融型经验交流会等。
(2)充实家园联系栏,提升辅导效能。基于农村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健康教育知识贫乏,我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健康教育的知识,把每阶段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目标、内容和要求等粘贴在联系栏里,让家长了解,并要求家长在家里进行同步培养。例如培养小班幼儿保护牙齿的习惯,我们在联系栏里粘贴了《让孩子正确刷牙、习惯刷牙》的文字资料,从“从小刷牙,终身受益”到“牙刷、牙膏的选择”,“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习惯培养要点”以及“孩子刷牙周记卡”全方位地指导家长在家庭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并配以正确刷牙方法的图示。
(3)开展示范性观摩活动,提高感性认识,学习教育技巧。为了让家长从整体上了解孩子的表现以及幼儿园开展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其感性认识,并从中领悟到新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技巧,每学期分段开展各类示范性观摩活动,包括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生活活动,让家长观摩幼儿在园的生活流程和常规要求以及教师的教育方法。观摩活动前,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的和完整的活动计划,并指导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观察,事后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参与精神,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家长提出下阶段家庭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延续和巩固养成教育,以达到示范的目的。在幼儿园多渠道、多策略的帮助和指导下,家长们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对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与幼儿园渐趋一致。具体的做法有:
第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有些家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把孩子的房间设计的美观、合理、舒适宜人,还仿照幼儿园的区角,为孩子创设了娃娃家、美工角,有的家长更新观念,为孩子提供了单独的小牙杯、小毛巾、洗手液等,还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专门添置了小床,让孩子学习独立就寝,从而促进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