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士培训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3 00:04:4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专科护士培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专科护士培训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c)-090-01

笔者2003年7月~2010年4月对18名新入科护士培训的总结分析,发现培训过程指导至关重要,过程指导中贯彻五个关键要素即样板、协同、观察、纠正、强化,能使新入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达到护理管理要求和操作标准。现将培训过程指导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2003年7月~2010年4月对18名新入科护士,年龄19~23岁;学历:大专15名 ,占83%,大专3名,占17%。均取得护士执照。

1.2 培训方法

1.2.1 样板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做给新入科护士看。样板即根据各项标准要求所做出来的模板,是新入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参照物。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将专科技术操作按本科室制定的计划内容,按标准逐项做出标准样板或实践操作示教样板,以最直观的方式让新入科护士明白专科技术操作金标准。1.2.2协同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带新入科护士做。协同即带领、陪新入科护士完成各项工作。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按专科技术标准做出操作样板后,要亲自和新入科护士按样板要求共同完成各项培训计划内容,一方面使新入科护士更理解样板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入科护士解决初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障碍。

1.2.3 观察护士长(或带教老师)看着新入科护士做。观察即通过对新入科护士专科技术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以了解新入科护士专科技术操作中的优缺点。

经过样板和协同后,新入科护士已具备一定的专科操作技能,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不能再帮着新入科护士去完成工作了,而要让其独立完成。这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一定要站在新入科护士旁边,选取不影响新入科护士工作操作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标注。

1.2.4 纠正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指着新入科护士做。纠正即根据观察新收入科护士工作的结果,指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纠正是确保过程指导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在纠正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纠正不足前要对新入科护士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和表扬,最好是当众表扬;纠正不足时最好对新入科护士单独进行讲解,同时多做演示动作,以加强记忆。

1.2.5 强化护士长(或带教老师)逼着新入科护士做。强化即按照样板标准坚持做下去,最终形成习惯。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必须逼迫新入科护士不断坚持去做,而且要根据样板标准做出考核指标,没达到标准的要进行处罚。这五个步骤有效完成后,新入科护士就可以达到护理管理要求和护理操作标准。

2结果

18名新入科护士,通过这五个步骤有效完成后,能独立完成专科操作,在护理部的专科操作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受到同事和患者的好评和称赞,提高了专科护理操作的质量。

3讨论

注重专科新护士的培训指导过程,提高专科技能,提高专科护士的操作能力,逐渐适应专科护理工作的专业性,顺利完成各班次工作。通过过程指导培训五步骤,使专科护理质量提升,新技术、新业务不断开展,在护理部组织的科室护理质量考核中,被评为优胜科室。

重视个体差异,重过程指导。由于新入科护士存在生理、心理、学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不同指导过程活动中的快慢、优劣之分,但护士长用心关注每位新入科护士,让她们自由选择五步过程指导中需加强的内容,多给予她们鼓励、肯定和支持,不当面评判。

这种培训方法的使用需要护士长的亲自参与和指导,以保证培训效果,对18位新入科护士调查结果,“过程指导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掌握专科操作技术”,“这种培训方法促进我们与护士长的沟通与了解”。 故这种培训方法值得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小英,吴丽萍,肖介文.烧伤科新护士综合护理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 33-34.

[2]王国权,范静.我院聘用护士的培训方法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7,7(8):40-41.

篇(2)

通过4周时间的实习,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熟悉手术室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一般规则,以及无菌技术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完成4周的实习内容。

2、 培训方法

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小讲课,内容从手术室的制度、环境及要求到各具体操作规范。

跟随带教老师担任巡回和洗手护士工作,熟悉环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中、小型手术的配合。

3、 出科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

理论考试由护士长拟定试卷进行无菌概念、消毒灭菌等手术室有关基本理论的考试。

考核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传递器械等基本技能。

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时间在实习的最后一周进行,并征求对带教老师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二、新毕业护士的培训

1、岗位培训为一年;培训目的是使新护士在一年的时间内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边工作边学习理论。

2、培训内容一是理论学习,具体学习为业余时间;指定高年资护士为指导老师,负责业务技术全面带教。二是实践,主要参加手术配合担任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

3、护士长定期检查完成工作指标情况,如定期考核操作和理论,一年内不少于3次。定期抽查笔记、上台洗手和巡回手术配合次数,同时抽查每月护理工作总结中扣分情况,以此作为一年来工作表现和各项工作达标的总结,并上报护理部。

三、护士的培训

1、对护士的培训要求是毕业后1~5年,她们工作热情高,接受能力强,应尽快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晋升上一级职称的水平。

2、考试和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由护士长制定标准和准备试卷。在晋升护师之前对各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要达标。

四、护师的培训

1、负责本科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并指导和帮助护士学习本科业务知识。

2、负责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指导。

3、高年资护师负责带教、指导实习护士的工作。

4、撰写学术论文,年底向科内写出专科总结。

五、主管护师的培训

篇(3)

1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概念和简介

以患者为核心,以优化院内血糖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缓解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糖尿病各类急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为目标,在护理部直接领导下,由内分泌科护士为主体,联合其他糖尿病相关学科护士、医生及临床药师、营养师、康复师等人员共同组成的住院糖尿病患者护理团队。

2我国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建设与管理主要模式

2.1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织结构及职责

2.1.1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织结构

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讲主体形式如下: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护理小组设组长2~3人,为科护士长及内分泌科护士长,核心组成员若干名,为资深内分泌专科护士,资深专科护士应具备以下条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接受过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训认证,糖尿病专科工作经验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

2.1.2联络护士的职能

联络护士负责本科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指导护理计划的制定及护理措施的落实; 对本科室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本科室糖尿病相关调研及随访资料的收集整理, 参与医院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活动, 每月负责总结本科室的糖尿病护理情况, 每月定期交组长处汇总[5]。

2.1.3核心组成员的工作职责

核心成员负责参与讨论并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参与相关工作流程、规范的制定,定期组织学习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新进展和操作技能,参加院内糖尿病专科质控检查、反馈。

此外,专科护士还应承担糖尿病护理咨询随访门诊的工作。

2.1.4组长负责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整体管理和统筹

负责组织日常工作和小组工作质量控制、反馈和改进,总结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工作并向护理部及院级领导汇报,同时也应将医院及护理部的各项要求传达给小组成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的组长还应负责专家顾问团的邀请和协调工作。

2.1.5专家顾问团的职能

专家顾问团为糖尿病护理小组提供培训。专家顾问团不仅对护理小组进行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此外,在糖尿病护理小组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可向专家顾问团求助,专家顾问团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2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工作内容

2.2.1护理人员的培训

院内多科联合护理小组开展对全院护理人员的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技能培训是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2负责全院疑难糖尿病患者护理问题的会诊

对所在科室特殊、复杂的糖尿病患者,由联络护士书写会诊申请单。糖尿病护理小组接到会诊单后及时安排专科护士到所在科室患者床边进行一对一的专科指导,并将具体会诊意见及内容书写在护理会诊单上。

2.2.3开展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

主要由糖尿病专科护士承担,为门诊患者提供糖尿病健康教育咨询;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糖尿病患者电子档案,书写门诊护理病历,分析患者的个性化问题,制定随访计划并实施,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工作,协调非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工作,促进多学科协作,共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恰当、有效的管理[6]。

2.2.4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及管理

患者的教育形式,可采用一对一教育、小组授课、大课堂教育、看图对话、运动会、联谊会等等多种形式。

2.3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价

首先,多科联合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工作应由组长每月负责汇总总结,向护理部汇报,并组织核心组员对每个月的工作进行分析讨论,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并制定改进措施及下个月的工作重点、具体工作计划和目标。第二,组长每月总结的内容应包括完成护士培训的情况、患者教育的情况、护理会诊、护理查房、专业学习交流的情况等工作量的统计。第三,糖尿病护理小组工作实施后的具体效果是组长总结的重要内容,也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3目前我国多科联合院内糖尿病护理小组所取得的效果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患者健康教育、护理队伍培训、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成效。

3.1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水平,培养人才

对院内多科联合糖尿病护理小组及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糖尿病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全院其他专业护士获得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通过培训考核、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护士主动更新知识,并且能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科室,并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带动科室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业务水平。有文献报道,在开展了糖尿病联合护理小组工作后,临床糖尿病护理查房的质量和护士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2提高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

有文献报道,某医院从全院各病区选取护士1~2人共63人组成糖尿病联合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后再由其对本病区护士进行培训和指导,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管理。结果糖尿病护理缺陷从2008年的六起下降至2011年的零起。得到结论 糖尿病联络护士的设立有利于提高非专科的糖尿病护理水平降低护理风险[7]。

3.3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专业的健康教育,使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增多,加强了护患沟通,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到健康教育中,使护患关系更符合人际关系的社会性,护士与患者地位平等,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护患关系得到良性的发展,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提高护理专业价值

随着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对临床护士的专科护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护理与新的护理知识体系及新的护理技术融为一体,使护理的专业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展现。通过加强糖尿专科护理小组的管理,使专科护理的价值得到综合体现, 使护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通过多科联合的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结合护理专业问题,建立标准规范,制订科学流程,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3.5其它

国内外均有文献明确支持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花费、平均住院日及重复入院率。

4总结与思考

综上所述,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也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统一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认证,各省市、各医院培训的专科护士水平不一;已经完成培训考核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也面临不少困惑与障碍,例如缺少支持、岗位定位不明确、缺少工作评价工具和衡量指标等,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发展和发挥。

受国内专科护理发展水平及专科护士水平有限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多科联合糖尿病护理小组与国外的专科护理体系及多科联合护理团队的体制及效能并不一致。我们要更好的发挥专科护士的效能、更好的发挥多科联合护理团队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进一步思考,结合临床需要建立完善专科护士培养认证体系,引进和发展专科护理评价工具,促进各单位合理使用专科护士 ,使专科护理水平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Albine M, Harry van der B, Guy W and Cor S. 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ticipants in a Nurse-led, Shared-care Programme in the Netherlands [J]. BMC Public Health, 2008, 8, 91.

[2]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 [J].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101.

[3] 梁颖, 李焱. 院内非重症高血糖患者血糖管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30(9):780-782.

[4] 万青, 肖菲, 刘芳 等. 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89-90.

篇(4)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40-03

目前国际公认的疼痛管理标准要求护士必须熟悉疼痛评估以应对疼痛患者的管理。在对所有患者做出疼痛评估的同时,要有效记录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疼痛管理主体已由麻醉医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1]。但在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中,护士在校学习阶段几乎未涉及与疼痛管理相关的知识,同时进入临床工作后所进行的相关培训亦十分有限。有关调查显示,约40%的门诊患者存在急慢性疼痛,而住院患者的比例则高达88%甚至100%,这提示了疼痛治疗与管理的重要性[2]。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设置疼痛专科护士的相关培训经验,以达到提高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及技能水平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4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5岁,平均(28.1±2.6)岁;工作年限为2~16年,平均(6.1±1.3)年;学历:大专3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2012年12月之前未进行疼痛专科培训,2013年1月之后进行疼痛专科培训。

1.2 干预方法

1.2.1 培训方法 由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包括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专家教授数名。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①疼痛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与疾病的关系; ②疼痛评估与记录;③疼痛临床管理;④常用镇痛药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⑤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与护理;⑥舒适化医疗;⑦围手术期镇痛;⑧姑息医学与癌性疼痛;⑨疼痛管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⑩疼痛与心理。实践培训内容包括:①沟通技巧、医患关系;②根据患者对专科培训结果设定相应的实践考核目标;③各种仪器使用的实践操作能力;④临床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角色之间的转换能力;⑤对于药物使用的原则、患者相关信息保密认知度。

1.2.2 明确疼痛专科护士职责 每周应进行不少于1次的下列工作:①评估患者的疼痛治疗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实践验证,解答疼痛相关问题;②记录特殊案例;③给护士提供疼痛治疗的实践操作机会;④借助多种形式宣传疼痛治疗信息;⑤协助医院进行疼痛教育培训;⑥获得疼痛培训相关认证以及定期参加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

1.2.3 培训经验总结 主要包括疼痛评估、心理调节、康复指导等内容,还包括对疼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导、疼痛评估与临床护理、急性疼痛的应对措施、疼痛药物选择及使用等。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入组人员疼痛专科培训前后的疼痛相关理论知识和疼痛相关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其中各项目总分均为10分,所有得分均由护士长对入组人员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干预理论知识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及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实际干预手段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从2007年开始逐步增设疼痛科,并逐渐得到发展。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疼痛科仍在组建中,或以依附于其他科室的形式存在,疼痛科护士所占整体比例较小[3]。目前疼痛护理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且患者的需求对疼痛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培训的护士大部分已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疼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4]。如何通过对重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培训,是现阶段提高护士群体疼痛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务之急[5],因此需要多进行疼痛护理相关培训教育,建设疼痛护理专科,壮大疼痛护理管理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疼痛专科的管理质量[6]。护士现有的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较为陈旧是目前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7],且护士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担心持续使用镇痛药会造成患者上瘾,认为患者诉求与实际不符,对镇痛药物的安全性有质疑;认为部分疼痛无法处理,对与镇痛药的区分并不明确而造成误区;护士的态度也会对疼痛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8]。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并从行为上进行改变,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疼痛护理培训针对护士在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认识误区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设定,对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9]。培训后,护士对疼痛有了正确和系统的认识,能够针对患者疼痛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与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本研究培训时间为3个月,并分别在3个及以上科室进行实践培训,尽量选择疼痛患者较多的科室,如肿瘤科、骨科、烧伤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等,且在疼痛科病房和疼痛专科门诊至少轮转1个月。本研究由专家团队参与一起进行至少10次查房,并针对重点科室的典型病例展开讨论分析,如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的手术后疼痛和创伤性疼、肿瘤科和中医科常见的癌痛、疼痛科常见的慢性疼痛。在学习培训期间,护理人员均有机会跟随专家出诊,参加疼痛护理培训班的学习,同时邀请国内知名疼痛专家介绍相关经验及疼痛专科发展方向。对每位护士进行指导,根据其个人素质和工作环境提出今后职业规划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等[10]。

疼痛管理水平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护士是疼痛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在疼痛专科护士发展的高要求下,怎样通过培训快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11]。本研究的疼痛护理专科培训是根据本次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定调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培训,从而提高了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专科护理培训管理,能显著提高其疼痛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利,曹娟妹,李惠玲,等.参与式培训在肿瘤患者居家疼痛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21):1928-1930.

[2] 陆群峰.德国疼痛护士的专业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4-885.

[3] 郭向丽,周玲君,沈峰平,等.对护士与护理学生疼痛感受和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32-1134.

[4] 张东云,江雪莲,黄莺,等.规范护士培训在无痛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6):380-382.

[5] 杨健,柳,牛张元,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0-513.

[6] 杨健,张元菊,王静,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9):2362-2364.

[7] 赫洋,薛敏.疼痛教育在护士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46-147.

[8] 周玲君,崔静,刘梦婕,等.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16):75-76.

[9] 刘俐,谢徐萍,钟晨曦.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696-699.

篇(5)

关键词: 基层医院; 专科护士

    1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对专科护士培训认识不足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规模快速扩大,但是基层医院专科护理的发展历史却很短。医院领导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好的设备、好的医生是最重要的,而专科护士的培养只要通过上级医院进修即可解决,忽视了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及系统的理论培训。

    1.2  护士素质参差不齐  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护士数量已超过130万,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尚不足26%,而且护士知识结构极不合理,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经验亦差别很大,以我院专科培训基地为例,第二期51名学员中进各专科前45.2%没有临床工作经验,45%只有单科工作经验,只有9.4%具有内、外科工作经验,临床经验不足、知识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3  专科培训师资缺乏  由于基层医院获得专科护士资格者为数极少,其培训师资多由高职称的医师和专科工作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组成,这就容易导致培训内容与专科护理理论脱节,而带教老师同时承担临床护理工作导致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培训工作。

    1.4  临床实践缺乏多样化  基层医院专科护士培训进入临床实践后,主要靠老师 “师徒式”的言传身教,造成学员在临床实践中专科护理技术培训实践不足。

    1.5  缺乏教学资料、教材和专科护理实践标准  基层医院由于不是教学医院,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如教学专用模具、专科实验室等;缺乏统一的专科护理教材及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各自按照自己护理工作标准及流程进行临床带教,导致不同培训基地教学质量不统一,学员临床实践标准也各不相同。

  2  改进对策

    2.1  领导重视与政策支持  基层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组成由院长为组长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委员会,聘请医院办公室、总务科、科教科、财务科、伙食科及一线科室等参与此项工作。院方给予资金、场地、教学用具、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的支持。

篇(6)

在护理队伍中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人群是年轻护士,因为年轻护士对护理规章制度、医疗法律、法规不熟悉;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教育起点低,知识结构不完整,纵向知识不合理,横向知识缺乏[1];另外年轻护士护理技术不过硬也是当前护理纠纷的一个常见原因[2]。

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神经外科年轻护士

2 方法

2.1培训项目:包括风险意识、敏锐观察力、急救能力、、专科基本技能和理论培训。

2.2培训内容和要求

2.2.1 培养风险意识,防范各种护理缺陷发生:(1)年轻护士一入科即将专科护理高风险的环节告知她们,让她们尽早掌握学会预防。(2)护士长要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及时预见专科工作中的高风险环节,制定严密的工作指引,指导年轻护士掌握。(3)组织护士进行护理核心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标准的学习。(4)培养她们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慎独是护理道德追求的一种境界,良好地慎独精神不但保障患者的安全,也可保证护士职业生涯的安全。

2.2.2 敏锐的观察力的培训:护理观察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系统性、广泛性、和目的性的认知过程。护士通过护理观察可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地依据,为护理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提供重要的护理信息,因此护士的观察能力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通过每天护士长查房、每周大手术或危重疑难病例讨论讲解瞳孔、生命体征、意识、肢体活动在病情变化时的不同表现以及观察的方法,各种分泌物,引流液的观察方法,患者精神异常的观察方法,使她们逐渐掌握。(1)通过对瞳孔、意识、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头痛、呕吐等情况的观察及时发现颅内高压的迹象,及时脱水、手术减压;(2)通过对痰液性状和颜色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呼吸道感染某种病菌,为治疗提供依据。(3) 通过对患者周围环境的审视能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采取妥善的护理措施,防止意外发生。(4)通过对患者皮肤及全身状况的观察及时评价出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程度及皮肤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压疮的发生、发展。(5)通过对患者精神状态的准确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的精神异常,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自伤、自杀、走失等意外的发生。

2.2.3 急救能力的培训: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变快,所以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急救能力,因此入科后逐步对她们进行熟悉急救药品、抢救制度、急救器械、急救仪器的培训,然后模拟训练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癫痫大发作、窒息的急救程序,要求年轻护士必须参加在班时科室所有急诊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每次抢救结束后让她们写好急救总结,在抢救工作总结分析会上发言,总结在这次急救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足,今后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护士长及组长对她们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使她们的急救能力逐步提高。

2.2.4专科基本技能和理论培训:除了通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晨间讨论、床边提问及专人示范等进行专科基本理论和技能培训训练以外,我们还采用一对一的帮教方式,选派科室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护士进行带教,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系统性训练[5],使她们逐渐掌握

3 结果

3.1 经过系统全面的防风险教育及观察力培训,使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3.2经过系统观察力培训,年轻护士都熟练掌握了专科疾病的各种观察技巧,能在病人发生病情变化早期,捕捉到异常信息,挽救了生命,降低了残疾程度和致残率。

3.3 经过系统急救能力培养,每个年轻护士都能在危急时刻迅速反应、有条不紊的配合医生按急救程序进行抢救,并成功抢救多例呼吸衰竭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

3.4经过培训每个年轻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专科护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讨论

4.1培养风险意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神经外科疾病变化快,早期发现及时手术患者会完全康复,延迟发现就给导致患者留下各种残疾、,或植物生存状态和死亡;而且一旦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酿成严重后果,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和经济赔偿,影响医院的声誉甚至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养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和慎独精神非常重要。

篇(7)

护理技术操作属于护理学范畴,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性操作,与此同时,护理技术操作掌握熟练程度、准确度以及规范性与患者安全、疗效存在直接联系[1]。目前,为提升骨科护士护理专业能力,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得到关注与重 视[2]。本研究以我院骨科100名护士为对象,采用“四步骤”培训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名骨科护士,均为女性,护士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0.4岁。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名。所有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100名护士在人数、年龄、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针对实验组,采用“四步骤”培训模式。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成立骨科护士专科能力培训小组。明确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总体目标计划,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开展项目专题会议等活动,细化项目任务。与此同时,成立专科能力培训小组,其中,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临床带教老师。②举办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师资培训。基于小班培训模式下,高效开展临床护理教学师资培训工作,以教学形式、方法、基本技巧以及步骤等为重点,结合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两种手段。待完成培训后,若符合专家考核和评审标准,则可担任临床护理培训新模式教学工作,且获得临床教学准入资格证,即“护理专业临床教学师资合格证”。③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以骨科技术需求为指导,结合骨科护士专科能力,制定培训目标,正确评估骨科护士岗位知识和技能内容,拟定具有特色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护理专科能力培训计划,达到与临床实践规范相一致的效果。④“四步骤”技能培训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以骨科护士培训计划为指导,采用“四步骤”培训模式开展培训工作。其中,“四步骤”培训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①,临床教师仅演示不作详细讲解,护士学员对其进行观摩。②临床教师在演示的基础上,对操作程序进行讲解,护士学员在观摩的同时思考。③临床教师仅对操作程序进行讲解,护士学员需以临床教师的解说为指导进行实践操作。④护士学员在进行实践操作的同时,自我进行操作程序的讲解。护士学员完成操作后,在自我评价的前提下,借助其他学员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临床教师并作出总结性评价。

1.3质量管理与考核方法 以“护理专科技能培训评价表”为依据,对护士技能进行考核,通过“患者满意调查表”,分析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对比分析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士技能考核成绩 基于不同培训模式下,对比护士技能考核成绩,采用“四步骤”培训模式的实验组明显优于采用传统培训模式的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资质认证、培养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正处于探索与尝试的过程。鉴于此,符合我国骨科专科护士培养制度的制定成为骨科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点[3]。

针对传统培训模式,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①师资队伍质量低,带教教师缺乏固定性。②带教内容散乱、繁杂,且系统性不强。③培训方法单一,护士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培训效果不佳。④培训过程,以实践操作为主,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读解,例如,骨科护理科研等[4]。

在此背景下,“四步骤”培训模式得到骨科护士培训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针对“四步骤”培训模式,其具有针对性强、内容广、形式新颖灵活等特点[5]。在培训过程中,引导每位护士均参与其中,转变传统培训模式下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基于"四步骤"培训模式作用下,指导护士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促使护士掌握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进而提升技术操作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患者满意度与护士技能考核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四步骤"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护士专科能力,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阎霞,闫莉."四步骤"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专科能力的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5,18:123-125.

[2]胡三莲,钱会娟,何丹,等.上海骨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护理杂志,2015,14:68-70+76.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31人。根据我院外科手术的性质和特点,将护理人员分设为神经外科组、骨外科组、肝胆外科组、普外科组、泌尿外科组及腔镜器械组。

1.2 手术室专科护士标准: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在成为专科护士之前,需进行相应的专科知识的强化培训及考核,使其达到具有实践、教育、协调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具备有6~10年手术室工作经验,职称为主管护师或业务能力强的护师。热爱护理事业,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1.3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和作用

1.3.1 专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参加专科手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为病人和手术医生提供优质的、高效的护理服务,指导和帮助本专科护士提高护理配合质量。

1.3.2 专科护士应积极参加本专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向新护士传授手术配合经验,知晓专科手术发展特点及思路,根据手术发展特点开阔思路,带动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本专科手术配合工作,利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促进专科的不断发展。

1.3.3 专科护士负责制订和实施专科培训计划,并对教学计划的组织、落实、协调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护士长一起负责本专科护理质量的考核。

1.3.4 专科护士负责定期与专科医生沟通,请各专科的手术医生讲解手术步骤、器械用途、手术要求;请麻醉科医生讲解专科手术麻醉的配合要求。听取医生对专科护士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评价,以及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与手术室工程师一起及时发现仪器、设备的问题,及时维修,以免因为仪器设备出现的问题而影响手术的进行。

2 专科护士的培训

2.1 由专科护士负责人和护士长一起制定专科护士培训计划,并且对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实施和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同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价。

2.2 培训中采取理论授课、教学录象、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她们善于发现专科手术中配合的要点,鼓励她们参与思考、实践,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不断促进专科护理的进步和发展。

2.3 培训方法是由专科护士骨干以一带一法进行跟班带教,一段时间后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是否能独立配合专科手术,培训期内要掌握专科手术配合,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了解该专科医生个人的手术习惯。培训期结束后被培训护士要做个人总结,专科护士负责人要对她们进行考核,考试方法可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方法,考试成绩要归档保存。

篇(9)

血液透析室是高风险、 高科技、 劳动强度大的科室,对护理人员要求较其他科室高,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高。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09年正式成为四川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为有效提高护士专科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专科护理服务。因此, 针对血液透析专科特点,在临床培训过程中,制定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计划。对护理人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科已培训学员90名,均为女性,年龄24—45岁,平均38.6岁。本科15名,大专69名,中专6名。主管护师38名,护师50名。护士2名。工作年限3-15年,平均6.8年。其中有透析工作经历的68名,初次接触的22名。学员临床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A组45人,平均年龄38.2±0.4岁;其中中专3人、大专34人和本科8人;有血透工龄34人,无血透工龄11人。B组45人,平均年龄38.4±0.2岁;其中中专3人、大专34人和本科7人;有血透工龄34人,无血透工龄11人。两组学员年龄、学历、职称、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专科培训的方法:我科是血液透析科,分两种带教方法培训学员90名,分3批进行培训,均为女性。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2专科护士人员分组,由于护士带教师资不足,凡具带教资格的老师和学员随机分为两组方式带教。A组为一对三的带教,一名老师带教3名学员,全程带教的模式。B组为一对一的带教,一名老师带教一名学员,全程带教。

1.2.3分组带教法:护士在每个专科培训班时间为3个月。培训第一月为专科理论学习时间,要求全体学员参加。由专科教授和主治医师及有授课能力的护理人员根据培训教材讲授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技能,及目前国内外的血液透析专科新技术和新业务。第二,三个月在血透室分两种带教方法进行操作培训,要求学员通过培训能够规范掌握所有能够提供培训透析机器的操作及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能够进行透析过程中病人的护理和病情观察以及透析突发事件的处理。通过带教培训,使得专科护士不仅通过系统的、全面的培训,提高血液透析专科知识水平,而且能够有效掌握规范的血透技术操作和提高对病人的管理。

2 考核与评价

各批次学员均根据考核手册规定,对培训内容中的专业知识进行闭卷考核,专业技能采用现场抽考,并对每项成绩做好记录。操作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标准参照《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评价》进行。以一百分为满分。分为合格,不合格,良,优。

3 结果

本院血透专科护士培训3批学员,在培训结束时。A组学员考核优秀5人,良好25人,及格15人,不合格0人。B组学员考核优秀25人,良好15人,及格5人,不合格0人。研究组学员的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A、B两组学员操作成绩比较

组别

人数(人)

平均成绩(分)

优秀率(%)

对照组(A) 45

78

11

研究组(B) 45

89.8

55.6

注: P

4 讨论

制定规范的配训计划,通过对两种带教模式学员的考核和分析,总结出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更适合血透专科护士的带教培训。血液透析室是高风险、高科技、劳动强度大的科室。透析过程中病人极易发生多种急性,重症并发症,即使在病房工作了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护士来到血液透析室,对血液透析室的工作还是很陌生。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较高。一对一的带教不但更具针对性,而且更能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带教老师也可以放手不放眼地对学员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规范的指导和带教。更能直接影响学员对血透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专科技能的规范操作。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血液透析的专科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更新。由于培训时间短,又需要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地提高专科护理能力,所以一对一的带教更能使得培训学员在较短时间内对专科知识和技能的规范操作有更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

通过三期血液透析专科培训学员,分两种带教模式进行操作培训后的反馈和考核,可以总结出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培训出的学员,其规范化的专科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因此为保证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规范的专科护理服务,培训基地应主张一对一的对学员进行全程带教。同时针对血液透析的专科特点,各血透室也应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为血液透析专科培养和储备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叶锦荷.探讨血液透析护士的专科分层次培训.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年第6卷第4期:83 (下半月版).

[2] 苏小妹,杨柳枝,贺珊.对临床护理实习生实施分层次带教的教学效果[J]现代医院, 2010,(09) .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从我院现有的急诊和重症科专科护士中,选取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培训对象共30例,包括护师24例,主管护师6例,科室为急诊科10例,重症科20例,年龄25~42岁,平均(30.1±1.2)岁。

1.2研究方法:

在我院建立起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并根据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

1.3评价标准[2]:

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情况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是由我院护理评估与培训管理委员会制定,主要包括护士考核的理论成绩(30分)、护理技术(30分)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40分)三个方面,满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检验标准??=0.05。

2.结果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培训后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技术以及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等方面均要好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上一篇: 高中班主任工作计划 下一篇: 园林专业的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