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5 00:35: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备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设备管理

篇(1)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先进的设备管理是制造型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创建设计优良的设备系统,提高现有设备的最高限运用,实现安全性和高质量,防止错误发生,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成本和全面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以一设备站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加强和完善设备管理。

一、设备站简介

该设备站于2008年8月8号成立,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转,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设备站组成:商务部、租赁部、维修部、物资部、设备站TIIP分站。人员组成:中方管理人员9人(其中专科或本科7人)、成员15人,兰卡员工337(其中管理人员12人)。使命:为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愿景:成为 “管用养修”一体化服务商。价值观:感知责任、优质回报、合作共赢。服务理念:加强效能管理、提供优质服务。设备站精神:团结、拼搏、奉献。秉承公司核心价值体系打造设备站特色文化。设备站有两个目标:发展目标与管理目标。

(1)发展目标:培养一批从事海外工程设备管理人员,培育CHEC-设备站品牌。两年内整兰卡资源,三年内争取一个或多个设备国际品牌。

(2)管理目标: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不断更新,确保设备完好率、提高利用率,发挥设备效能,提供优质服务。

二、设备站设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设备正常安全运行,保持其技术状况完好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而编制的一些规定和章程。一般应包括:设备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的规定,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备前期管理制度,设备改造、更新管理制度,进口设备、重点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统计、考核制度,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压力容器等特殊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的使用、操作、维护和检修规程,管理规范,备件管理办法等。

设备站建立了一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站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制度、设备站固定资产管理细则、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

(1)设备站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制度。包括线路改造、油库改造、污水排放、消防设施等这些方面的管理改进制度。线路改造:按规范制作配电箱、线路布置。油库改造:从地上露天改为室内地下(防火防盗)。污水排放:新建下水管、排污池,满足地方要求。消防设施:配备灭火器材,增强消防意识。环保绿化:提供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兰卡服务人员。

(2)设备站固定资产管理细则。

能算作固定资产。设备站主要从事办事处大型机械设备,固定资产原值在5000美金以上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项目部主要从事碎石机、钻机和1000美金以上5000美金以下的小型设备和机具、衡量仪器、实验室仪器、测量仪器、交通工具、房屋等固定资产;工程船舶办事处管理。

(3)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站自从建站以来,到目前为止无一例设备损坏、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这也是全体员工(包括项目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重要性

不断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要求全员参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设备站编制《安全、健康、环保管理办法》和《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在项目施工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对照设备站《员工安全宣教手册》做好兰卡员工的宣教工作,增强安全意识,确保设备安全施工。

2.安全教育形式

1)采用电视、宣传栏、安全标语。

2)现场安全教育:由中方人员和兰卡工程师,根据现场施工环境,采用不同地点、不同人员、不同时间、将有关安全宣传资料,传阅到每位员工。

3.设备调度和大型设备的安拆

设备调度:项目部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设备使用计划安排,办事处工程部统一协调,设备站做好设备的维护、维修计划,最大能力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发挥设备的最大效益。完成情况:TIIP沥青站的 拆卸、转运、维护、维修、安装、调试、正式运转;南部高速项目沥青站也已完成调试。

三、设备站管理的具体方法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技术管理与设备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由设备主管部门承担;设备的经济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有如下几方面内容:

1.设备的合理购置。设备的购置主要依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原则。一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合理购置。①设备的效率。如功效、行程、速度等。②从精度、性能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③可维修性。④耐用性。⑤节能性。⑥环保性。⑦成套性。⑧灵活性。

2.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若将安装调试好的机器设备,投入到生产使用中,机器设备若能被合理使用,可大大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超负荷、拼设备现象发生,使全员参加设备管理工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有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疲劳等,应及时检查处理,防止设备过早磨损,确保在使用时设备台好,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之中。

3.设备的检查与修理。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工作精度、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通过修理和更换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只有通过检查,才能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维修方式,并能及时消除隐患。

4.设备的更新改造。应做到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包括设备更新规划与方案的编制、筹措更新改造资金、选购和评价新设备、合理处理老设备等。

5.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要使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就必须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加强巡回检查、防止并杜绝设备的跑、冒、滴、漏,做好节能工作。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与防爆设备,应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规定进行使用,定期检测与维修。水、气、电、蒸汽的生产与使用,应制定各类消耗定额,严格进行经济核算。

篇(2)

2003年3月制定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共有三章十五条,明确了我局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对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的调拨、报废、借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该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我局设备管理有法可依,规范了相关管理规定,理顺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我局相关管理工作。

随着外单位在我局主机房托管设备数量的增加,2005年4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中心机房托管主机暨新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2005年5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邮政信息技术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实施和科技项目研制阶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从制度上确保设备在在建阶段管好、用好,为验收后能投入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2002年由管局立项,我局开发研制了《**邮政信息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5用户网络版管理系统,具有台帐管理、数据维护、报表统计等多个模块,能打印一维条码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便于资产清查。

2005年3月根据管局科技处统一安排,我局开始使用由南区计算中心开发的《**邮政生产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该套系统设备管理台帐信息内容丰富,记录了设备的全部信息,弥补了设备购置与使用环节脱节等管理空白点,为后期的设备管理工作积累了详细的基础信息。

针对我局储蓄营业网点多,设备维修量大,在实际使用动态管理系统过程中,对于设备维修信息回填工作量加大等特点,我局及时与项目组沟通,修改相应程序,完善了相关功能,现该套系统已完全能满足我局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使用该系统不仅规范了我局设备管理流程,而且得到了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认可,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目前运行状态,使今后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实现了设备一生的动态管理。

三、

狠抓制度落实,因地制宜,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我局狠抓落实,从小事做起,注重平时设备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每季度对库房进行盘点等,截止到11月底,储蓄网点巡检和处理各种网点故障2396次,巡检ATM机180台次。通过这几年的设备管理工作,我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1、我局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遍布全市、郊区533个业务使用单位,点多面广。

2、储蓄网点营业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等特点,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

3、虽然储蓄网点设备资产归属为信息局,而使用单位却为各储蓄网点业务人员,因此对我局而言很难控制设备安装后不变动,易造成设备台帐数据信息不准确。

4、信息局中心机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保险系统等各应用系统主机单台价值高,安全性能要求高,不能出现一丝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生产,对邮政业务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局承担工作任务的加重,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上述这些难点,三年来积极探索我局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向设备管理要效益,具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严格按设备管理流程对设备进行从入局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从设备入局伊始便由网络运行部进行入库登记,由库房管理员与经办人一同进行验货,并将入库单与发票一同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见到发票(发票上须有局设备管理员签字)和设备入库登记表方能为设备购置部门报账。设备领用时,做出库登记,必须由该部门设备管理员前来领取设备和设备条码标签。通过规范该流程,能确保设备一入局便进入设备管理流程,避免前期购置与设备使用相脱节的管理盲点,在整个设备使用生命周期里,由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维修、调拨等信息进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员的作用,确保设备终生管理到位。

(二)对关键环节设备的维护采用定期巡检与维修相结合方式进行

因我局负责维护的储蓄主机、电子汇兑主机等设备是邮政大型生产系统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我局除在工程建设上考虑双机互备方式,避免单点故障外,还与设备供货商签定维护协议,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健康检查,由维护厂商出具书面报告,并由我局工程师签字认可。若一旦出现硬件故障,除在局内准备一定数量的备件外,维护厂商须及时响应并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及时维修,以保证业务生产不中断。

对于我局主机房配套设备,如空调、UPS等专业性极强的设备,我局也是采用此种方式。与专业维修公司签订维修协议,不仅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缓解专业工程师紧缺状况,也能避免因贮存相当数量的备品备件而占用资金,占用库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定期维护,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不仅提前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有效地保障了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于储蓄网点营业设备采用以自修为主,外修为辅的方式,保证了网点设备使用完好,为储蓄业务发展做好支撑

储蓄网点有终端、计算机、存折打印机、报表打印机等设备,有些设备使用率极高,设备维修量很大。信息局成立之后,储蓄网点设备维修沿用储汇局以前维修方式,设备出现故障后送外修,送外修一般需有上门开机费和更换零配件等费用,有时外修周期长,不能保证网点正常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局2003年初终端维护部成立了维修组,主要负责网点营业设备的维修,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探索维修工作方法。

经统计,我局2004年维修打印机783台,打印头365个,终端251台;2005年1¬至10月维修打印机1349台,PRⅡ打印头239个,终端79台。以PRII存折打印机和OKI报表打印机为例,2004年这两种设备自修共节省99万余元,2005年1月至10月共节省89万余元。实践证明,通过自修不仅锻炼了技术队伍,缩短了维修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自主研制,走大修改造节约之路,为广大邮政储户提供便捷服务

2005年7月经管局批准,由我局终端部自主研制开发了《ATM出钞加热模块》,该技术改造项目主要解决ATM自动柜员机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而使出钞故障增加的问题。据调查

目前各ATM自动柜员机生产厂商均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既便是对该模块进行改造其收费都较高。在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工作后,我局决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ATM加温模块进行改造,仅此一项就为局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加装此模块后ATM自动柜员机的开机率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五)加强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每年对全局设备管理员进行一次培训。就有关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等知识进行讲解,使设备管理员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为更好地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加强设备检查考核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能

针对综合网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机房配套设备等日常运行工作纪录、设备状况、故障库积累等情况,由网络运行部每月对生产部门进行二次检查。目前,已组织了28次检查,并在我局自办刊物“京邮信息技术通讯”上登载。对于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并纳入绩效考核。除此之外,我局还每年接受国家局信息局组织的安全检查。今年9月22日至23日,作为华北区组长单位,我局组织召开了“华北区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安全运行座谈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五省市邮政信息局的领导和代表。

篇(3)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0599

国内刊号:11-2503/F

邮发代号:2-39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4)

1前言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不仅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确保企业安全的前提条件。发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电力企业坚持自力更生方针,走向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是沿用传统的以周期为标准的计划性检修制度,还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设备实际状态为标准的状态检修制度,需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

2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天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2.1目前计划检修的不完善性

1)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堆了事。

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设备的安全运行。

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2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地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发电厂检修规程》也提到:"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战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3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电站,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峡阳水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数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整,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12天),每次小修的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周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我厂#2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3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2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3机先进行大修。三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3.1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累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1)分门别类地将全厂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台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2)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3)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有选择地采集现场的一些实时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工,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数据信息库;

4)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图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

5)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3.2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厂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转子的测量,温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我们就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我厂的调速器为进口产品,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我们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3.4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

我们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3.5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篇(5)

中图分类号:G3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GMP管理在药厂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给药厂的设备管理带来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机遇,不但更新了药厂设备管理的理念,而且提高了药厂运行的效率,从而很好的服务于医药生产。但是GMP管理如何能够很好的实现和医药企业设备管理的对接,这就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从而找到适应的切入点。

二、GMP与药厂设备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新版GMP即将出台及与国际相应规范的接轨,制药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MP对直接参与药品生产的制药设备作了指导性的规定,如: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和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可见设备管理与药品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GMP管理侧重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对设备管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设备管理如何与GMP管理相适应是设备管理部门及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能力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分析设备管理体系和结合工作实际,对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管理相适应的对策作一简述。制药设备管理是一个规划工程,要从GMP要求出发,将设备“一生”纳入综合管理范畴,深入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即设备资产管理、前期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管理、故障管理等。

三、正确理解GMP对药厂设备管理的内涵

对设备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药厂在实施过程中也制订了设备操作、维修、使用、安全等,建立了设备档案和相应设备管理制度。但在实施、理解和具体操作上。有些企业还比较薄弱,这就应正确理解对设备管理的内涵,并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果对此不清楚,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是无法展开的。有的企业技改后,买来新设备,由于对设备结构和原理不清楚,操作培训不到位,只好摆放在那里,造成闲置。应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每一台设备都有其相应的性能、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超出其范围就可能损坏。如管道是否为耐温、耐酸、耐碱、耐压、流量、口径等等。只有弄清楚明白,才能正确使用。

其二,应熟悉设备的保养和清洗方式。磨刀不误砍柴工,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养,和对设备运行中异常情况的及时判断。另外生产中有许多药品直接接触设备,因此还涉及到设备的正确清洗问题。

其三,应熟悉设备的操作和注意安全。每台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先开什么,先关什么,什么状态下不能启动,什么情况属于紧急刹车,甚至有的要预热,有的要变频调速,操作时注意事项是什么?安全方面有哪些注意点?这些都非常重要。

其四,应熟悉设备的易损件和检修周期。每台设备都有检修周期,运行一定时间后的维护保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要等到出了故障才修,修理又备件,造成停产的被动局面。

四、设备管理的主要过程

设备管理主要分三个部分,即设备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1、设备的前期管理。

包括规划、调查、设计或选型、制造或采购、安装调试、投产使用。在前期管理中,必须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直至设备移交生产等各个环节协调管理、组织并安排好,实施好第一步,对提高装备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所列举的各项中,应把选型工作放在首位。

2、设备的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设备从使用开始直至开始频繁出现小故障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对大部分设备而言运行较为平稳,很少出现较大的问题,但这一时期是今后较大故障的酝酿期,若没有较好的保养、维护,设备将很快进人衰老期,因此,中期管理的任务是加强维护、巡回检查以及日常整修工作。

3、设备的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要有设备状态信息、设备更新报废信各种信息必须建立在设备使用部门、维修部门、采购部门制度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生产全过程中,能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符合G酬[P,并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五、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相适应的对策

1、对全体员工进行GMP宣传教育,将GMP制度化、经常化在药品生产中人员是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所有员工必须不断地接受培训,员工培训应成为一项有计划的经常性工作。通过培训加强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对药品生产的质量意识。

2、采取SOP操作规程来进行设备管理

在GMP管理的实施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实际工作中推行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即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必须完全按照SOP进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影响药品质量。在设备管理中推行SOP管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一方面,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规范工作方法,便于跟踪管理。另一方面,在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可以规范工人的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3、严格执行设备的大、中修计划。为了确保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对于设备的大、中修计划,必须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切实落实执行。作为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和设备状况应于每年年初制定合理完善的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并根据维修计划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采购和加工工作,以确保设备大、中修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于维修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生产任务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计划无法实施时,设备管理部门应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重新安排实施时间。

4、逐步以预维修制替代事后维修制

为满足GMP管理的要求,改变事后维修为主的落后的设备管理方式,预维修制替代事后维修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所谓预维修制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设备各部位进行状态监测,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的发生趋势,从而在设备故障还没有发生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隐患。因此,通过在设备管理中以预维修制逐步替代事后维修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保证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加强设备的管理及故障管理

(一)制药设备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中应严格执行设备SOP规定,做到“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人、定时)和“三级过滤”。对于油、脂的选择,设备及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及部位,合理选择符合标准的剂。加强制药设备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节约能源、减少维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药品污染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设备故障可分为设计故障、运行故障两类。设计故障受设备制造者的水平、制造质量、技术水平的制约,是设备在设计、选材、制造、装配等方面的不当造成设备固有缺陷引起的故障,是设备前期管理所带来的故障。运行故障则是由于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日常保养、维修检修以及自然磨损等因素所造成的故障,是设备在运行管理中所带来的故障。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应对此故障进行分类:譬如按发生故障部位、发生的原因、报警显示方式、性质、执行器、干扰等来分。根据上述分类判断故障原因,进而确定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效率及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六、结束语:

随着GMP管理对药厂设备管理的良好适应与切入,毕竟推动药厂的设备管理走向更加高效的路径,也会使药厂的管理更加科学、文明,从而发挥出管理对药厂经济效益的推动作用。

篇(6)

设备的日常维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维护标准。主要有两种:点检标准和标准,这两项标准的正确制订,对设备的高效使用产生直接影响。①、点检:点检就是通过对设备运转部件作正确详细分析后,制订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声音、腐蚀、泄露等),然后采用各种手段,例如听、看、摸、嗅等,对这些部位按测定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运转正常性判定。重点部位需采用高精度仪器,如振动测试仪、磁粉探伤仪等,这是发现设备事故并将其消除于萌芽状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设备管理部门应不惜重金,培训点检人员,配备高精仪器。②、标准:绝大多数设备故障是因不良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应重视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制作这些标准时,应该从运转部位速度、间隙参数、受力情况、温升以及设备工作环境、性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免在实际过程中,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起不到作用并造成污染和人力物力浪费。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点检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因地、因时、因经验制订,不可盲从。标准制订结束后,应会同生产人员、维修人员会审后,再投入生产使用并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程操作,切不可马虎从事,定要严格执行奖惩等各种制度。(2)全员参与管理:在很多企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他们虽然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不如维修人员清楚,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比维修人员要熟悉得多,加之他们常年累月就在设备跟前,因此,异常事故发生前,往往是他们先发觉,并且得以避免。但正因为他们不是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所能发现的,也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对于比较隐蔽的,就难以及时发理,这就要由设备管理人员制订标准,交由他们负责。详细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严格监督执行。生产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随时监督。

2.设备维修

设备从试车生产开始,至报废为止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性能衰退期。其使用寿命是由无形磨损程度、维护保养质量决定的。(1)提高相关人员素质:第一、采用自学、进修、授课等方式,综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大家理解科学管理,运用科学管理。第二、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维修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时间及内容。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振动、腐蚀等,原有精度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应适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前期应作好准备工作,包括修前检查(目的是掌握设备具体现状,充分做好修理的有关备件、工具等工作)、备件准备、网络制定、标准制定、财务预算等,确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资金完成检修任务。(3)设备绝不能带病作业,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制定抢修方案,脱险后在进行后续补修,绝不能带病作业,对于重要部位,应制订严格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给以指导和正确约束。(4)维修质量检查: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应一起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项目包括结构检查和精度检查。结构检查即检修修后设备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等。精度检查即检查修后设备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精度检查是一项细致和重要的工作,经验表明,如果精度达不到,维修部位很快会发生同样故障,因此一定要耐心进行这项工作。

篇(7)

二、设备前期管理

1.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为了实现科学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力争达到理想效益,就需要投资,企业投资大部分将转变成为企业固定资产,而设备在固定资产中占绝大部分,所以,投资的主要方向是设备投资。设备前期管理,对企业的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决定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影响着企业今后数年生产经营成本,设备技术先进程度的适合性,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否能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影响着企业设备的运行率和利用率。总之,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企业设备技术的性能,关系着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也决定了企业投资效率和投资回报。设备前期管理(非生产制造设备企业)内容是:从拟购置设备的立项到安装试运行。在转入企业固定资产前,企业设备管理部门须参加这个阶段的工作,为设备转入后期管理做准备。其主要工作:设备立项后的调研,对拟购置设备的市场情况、同类设备在其它企业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信息的收集、归纳、分析,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综合论证,在此基础上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为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提供决策资料,根据反馈建议对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充实完善。从系统工程理念看待,设备前期管理与设备后续管理形成了较为完整、切合实际的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的良性循环系统,由此建立设备寿命周期投资最经济为目标的设备管理体系。

2.设备的立项、选型和购置

企业新增设备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企业一旦对新增设备进行立项,设备管理部门当务之急的重要工作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与企业发展的总目标,撰写引进新增设备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该报告大致为:(1)企业当前情况;(2)新增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国别、实施时间;(3)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先进设备技术的对比;(4)新增设备技术的成熟性、先进性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5)是否与现行生产工艺相符;(6)是否能缩短生产周期,产成品质量在现有工艺水平上提高的程度;(7)设备的维修便利性(包括零备件的供应情况);(8)新增设备预期可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9)投资金额及安排计划;(10)资金来源;(11)投资回收期及还贷计划;(12)社会效益主要包括:目前市场需求情况,新增设备是否与国家环保法规相悖,安全生产的工作环境,降耗减排指标,产成品主要服务对象,机台操作工的配备及技术培训安排等;(13)新增设备负责人、联系人。可行性分析报告在主管厂长的指导下,形成初稿后,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送至设备使用、设备管理、生产经营、质量监管、生产安全、环保、财务、人力资源等部门会签,对各部门提出的建议,再进行综合平衡,经主管厂长审查后,报厂部办公会议决定,最后由厂长、企业法人签字批准、存档,并交设备管理部门按计划落实。外购设备的选型,则根据厂长批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从企业生产工艺整体出发,遵循木桶理论,既要生产上适合,技术上先进,满足市场需求,又要经济上合理,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设备管理部门通过初选、筛选,做到有针对性的与设备制造厂家或设备供应商沟通谈判,并与设备、生产经营、生产工艺质量监管等部门共同评估,选择出最切合实际的设备机型,报请主管厂长审批,由厂长、企业法人或授权委托人正式与厂家或供应商签订《设备购置合同》。该合同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合同法规,须注明设备生产国(地区)、设备制造厂家、设备型号、设备数量、技术资料、外包装规格、履约期限、到货地点、设备运输方式、意外情况的约定、违约责任、付款方式等。

3.设备使用初期管理

根据企业工艺要求及设备安装技术规范,将经开箱检查认可的设备,安装在指定的机位上,进行找平、固定,已达到安装要求,通过调试、运行、验收,使其满足生产的要求,此称为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由设备制造厂家或设备供应商按照《设备购置合同》的约定,将设备运抵企业现场后,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依据《设备购置合同》的相关条款,与厂家或供应商一起开箱检查。清查零件、专用工具、附件,说明书和技术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完备、有无缺失,检查购置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有无被损坏、磕碰、锈蚀,检查随机携带的设备安装图、电气工程图与设备实际情况是否相符。若无异议,由上述部门签署安装确认书(表)。当设备安装完毕后,就可以进行设备的测试,这项工作由设备使用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共同组织进行,设备的运转测试分为空转和载荷(工作状态)测试。空转测试是检测设备在安装后精准的确认及设备的稳定可靠性,设备传动、操作、油路等各子系统在运转时是否正常;载荷测试是检测设备在工作状态下的运行情况,产成品是否满足质量标准,误差分析与处置,须测试到设备在运行状态下,所有安全装置是否能正常开启、闭合;工作现场可否达到环评规范。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能测试出设备所有的功能,这为今后设备维修奠定了基准。设备在安装运行测试完成后,由测试部门与厂家或供应商共同签署设备安装认可文件,并正式移交给设备使用部门。设备使用初期的文件资料的管理主要内容:购置设备前的所有文件、信息资料,会议纪要,可行性分析报告及批准的文件;设备到企业后直至移交给使用部门前全部文件信息的收集整理,包括设备使用初期运行状态时的观察记录,误差分析及处理建议、改进措施,做好设备的原始记录,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和台帐等。

三、设备运行管理

设备运行管理是对设备为企业创造产值、利润的专业管理过程。

1.设备的资产管理

设备资产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物质基础。设备在购进并得到安装许可和调试验收认可后,设备管理、设备使用部门须协助财务部门及时将购置的新设备纳入企业固定资产;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资产的验收、编号、维修、出租、盘点、清理报废、淘汰更新等管理工作;使用部门负责设备资产的正确使用、安全保管和认真维护,对有效发挥设备作用,为企业创造利润直接负责;财务部门负责对设备购置后,各种相应的凭证、批件、合同副本进行审查核准,补齐应办的手续并存档,协助各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与设备折旧的计算,为企业综合平衡提供依据。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根据自身管理工作的需求,须建立完善的设备基础资料,如设备资产的卡片、编号、台帐、设备档案等。与此同时,做好资产的变动管理,即对设备闲置封存、移装调配、借用租赁、报废处置等管理。

2.设备的使用、维护

设备的使用管理就是对从安装调试合格进入正常使用起,直到该设备退出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监督,使设备达到减少磨损,保持其应有的精度和性能,让设备稳定的处在相对较长的良好工作状态,以获得最佳经济效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使用方法、人员操作、工作规范、工作持续时间不定、维护状况及环境因素等影响,使其技术状况不断发生改变和设备工作能力衰减。若要控制和缓解衰减的进程,可运用“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管理方法进行现场管理,为设备创造一个符合生产环境标志产品的氛围,并且恰当安排生产,提高操作工人自身的技能,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规范设备日常的使用。在维护设备时,主要由操作工人负责,在空车运转状况下,查有无异况,安全装置是否完好无损,查装置内油量、油质是否需要添加、更换,正反转是否正常,若发现故障不能排除,则需马上报设备管理部门,由他们安排专业维修人员检修。

3.设备的维修、配件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零部件自然磨损渐渐加大,设备的技术状态将逐步衰减劣化,导致设备的功能和产成品的精度难以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要求,甚至发生设备安全事故、故障,这就须对设备进行维修,使其恢复原有的功能和精度,并且力争使维修费用与设备停修对生产的经济损失之和为最小。在日常工作中,设备维修一般有预付维修方式和事后维修方式。预付维修方式又分为统计检测维修和定期维修。(1)统计检测维修,是以设备日常维护的大量管理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为基础,找出易损件的规律,在一些设备零件劣化造成事故前,适时进行维修,更换劣化零件,恢复设备的有效功能和应达到的精度。既充分合理利用易损件的使用时间,又能让设备在相对较长时间内确保良好状态,最大限度的减少停机的时间,这对企业的重点设备极为重要,如印刷企业的四色胶印机、高速轮转机和胶订联动生产线等大型设备。(2)定期维修,这是以设备运行时间为周期的维修方法,以达到预防保养,这仍然以设备日常保养管理记录统计分析基础,找出本企业主要设备易损件劣化的规律,制定定期维修计划,融合统计检测维修方法,避免维修过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企业设备动态维修规律。事后维修方式。一般是设备特别是重点设备,突发故障或其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客户质量要求(客户不做让步接收)造成停机,采取事后维修方式。往往是遇到此类故障,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带来措手不及的困难和被动局面。对于一些设备结构简单、使用率低、维修技术容易,能及时获得维修配件,发生设备故障后不会影响生产,也可采用事后维修的方式。

4.维修类别

维修类别是根据维修规模、技术要求和工作量大小,分为大修、项修(中修)、小修。大修是设备工作量最大的维修计划,首先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提交大修计划报告,阐明需大修设备的现运行情况,经企业年度设备技改工作会议研究,报厂部(公司)办公会议批准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与维修公司签订《设备维修合同》和《购置配件合同》,确定维修资金及维修时间,以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落实参与大修人员。大修须对设备进行解体,修复基准件,更换劣化零件,修复设备水(液)、电、气动系统,翻新设备外观,全面清除维修前的缺陷,进行整机测试,恢复设备规定的功能和精度。可以说,大修设备全过程不亚于引进同类新设备的整个工作程序。项修是根据设备运行的具体情况,其生产的产品已难以达到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劣化部件进行针对性维修。小修主要是根据日常设备管理统计分析出易损件劣化规律,适时更换和修复即将失效的零件,以保证设备的正常功能与精度,减少停机时间。

5.设备配件

配件是设备维修的重要材料,其可以及时有效的为设备维修提供便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改变了配件的采购方式,企业可以在网上采购所需的配件,并通过物流系统送至。这样即节约了经营成本,又节省了时间,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至于颠覆了对配件存储的观念。设备管理部门要在保证企业主要设备正常运行,保证设备尽可能减少停机时间,找到企业配件储备与占用企业资金的动态平衡点,把配件资金控制到合理供给的最低限度,使企业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率。

四、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设备管理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十分重视设备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由于设备管理人员是生产性脑力劳动者,他们所付出创新的效果,往往反映在其他职工的行为上。所以,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德才兼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工作勤恳苦干、一丝不苟,钻研技术、耐得住寂寞、不计个人得失,实事求是、克己奉公,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学历是衡量设备管理人员文化水准和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应唯“学历”论,知识不等于“学历”,而知识则来源于不断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作为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可以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中培养,也可以从工人技师、生产一线中优秀的高中级工中充实;设备管理的专业技能,是多种能力的集合,一名合格的设备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设备管理的“应知”,而且还要熟悉设备管理的“应会”,既能动脑,研究分析问题,又会动手,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乃至棘手的问题;设备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体能,能适应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在不断提高自己智商(IQ)水平的同时,需增强自己情商(EQ)的能力,与其他设备管理人员一起,带动生产一线的职工,团结协作,共同做好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

篇(8)

采供血工作由于流程繁杂、过程多,因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多,每件设备都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的好坏。小到一个血压计、电子称,大到低温离心机、全自动酶免系统,只有所有的仪器设备在可靠的情况下运行,才能保证血液质量,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我站年采血量12吨以上,大小仪器设备300多台件,后勤保障科负责设备的管理,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们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仪器设备使用缺乏计划性,统筹性

如同类型仪器设备多的科室,工作人员随意启动使用,这样使设备管理者难以掌握每台设备的准确使用信息,即使仪器设备信息失控,无法作出合理地仪器设备维护校准计划,难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仪器设备使用混乱也会形成意外的用电高峰,增大电力设施设备的负荷,造成电力设施设备损毁的人为事故。

2使用者与管理者的职责

使用者管理者职责分得过清,日常工作中仪器设备使用者只管使用,不管维护,不知道维护,认为维护是管理者的职责,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容易形成使用不得要领,日常维护不到位,缩短仪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影响正常工作。

3仪器校准界限不清

仪器校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应该定期的对仪器进行校准,管理人员对设备校准的方式方法界定不清,如部分昂贵仪器只有1台,无备用设备,新进设备是否需要校准,由什么部门进行校准,概念不清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以供探讨和交流:

1进一步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培训[1],保证设备管理顺利进行

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员对全站员工进行仪器设备知识的强化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的重要性,明白设备同自己的关系,弄清楚操作职责,掌握操作要领,正确使用并维护仪器,通过培训,近1年来仪器故障率较往年有明显下降,仪器管理人员也增加了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知识,懂得如何真正管理好仪器设备。不仅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而且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仪器设备进行认真分类编码,制定唯一标识,建立了仪器设备档案。认真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制定合理可行的维护校准计划进度表,责任到人,每月考核,将维护校准计划落到实处,保证仪器设备适时维护校准。

2编制设备仪器使用计划

明确标识当前允许使用设备,随机检查,大大减少了乱用设备现象。从而提高了每台仪器设备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维护校准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使其能有效的落实。减免了不必要的用电高峰,电力设备运转良好。

3集中评估确定仪器设备校准方式方法

由后勤牵头,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对所有仪器设备用途、地位做出评估、确定。对关键仪器设备或者大型唯一性设备仪器外送或请专业公司专业人员到站上定期维护校准,一般性用途仪器设备有站内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员工进行校准维护。①可缩短维护校准时间,减少备用仪器;②减少维护校准费用,近1年来较以往减少数万元,从而降低生产成本;③利于制定并实施维护校准计划。

4建立定期巡检制度

实行管理维护人员定期到各科室巡回检查。这样管理维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设备仪器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判断处置,可以防微杜渐,同事也加强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间的沟通,利于彼此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9)

关键词:设备;;五定

1 设备的重要性

设备是工业生产的载体,海上石油平台生产更完全依赖于平台设备的运行。良好的设备运行取决于良好的设备。所谓设备是指用第三种物质(液体、气体、固体等)将两摩擦表面分开,避免两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减少摩擦和磨损。摩擦、磨损是机械零部件的三种主要破坏形式(磨损、腐蚀和断裂)之一,是降低机器和工具效率、准确度甚至报废的一个重要原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七个方面:(1)作用,(2)冷却作用,(3)洗涤作用。(4)密封作用,(5)防锈防蚀,(6)减震卸荷,(7)传递动力。良好的设备是减少设备磨损、提高设备效率、节约材料和能源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海洋平台设备作为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

2 做好“五定”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胜利海洋采油厂始终抓主“五定”、“三过滤”这一主线,努力做好现场设备管理。设备“五定”制度指的是对工作实行“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科学管理,其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如下:

(1)定点是指首先明确每台设备的点,它是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定点的要求是:①各个设备都要按图规定的部位和点加、换剂;⑦设备的操作工人必须熟悉有关设备的部位和点。

(2)定质是指要确保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它是保证设备的前提。要根据卡片或图表的要求加、换质量好的材料。定质的要求是;①必须按照卡片和图标规定的剂种类和牌号加、换;②加、换材料时必须使用清洁的器具,以防污染;③对油实行“三过滤”的规定,保证油质清洁度。

(3)定时是指要按照卡片和图表所规定的加、换油时间加油和换油。对大型的设备按周期取样化验。定时的要求是:①设备工作之前必须按照要求检查设备系统。对需要日常加油的点进行注油;②设备的加油、换油要按规定时间检查和补充,按计划清洗换油;③大型油池要按时间规定取样检验;④关键设备按检验周期对油液取样分析。

(4)定量是指按照规定的数量注油、补油或清洗换油。这里特别需要指出一定要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的油箱液位补充。定量要求:①日常加油点要按照日常注油定额合理注油,既要做到保证,有要求避免浪费;②按油池油量的要求补充;③换油要按照油池润量,循环系统要开机运行,确认油位不再下降后补充至油位。

(5)定人是指要明确有关人员对设备工作应负有的责任。定人的要求是:①当班操作人员负责对设备系统日常检查,确认正常;②当班操作人员负责日常加油部位实施班前和班中加油。

在“五定”管理的“定质”中首先提出的是确保材料的品种和质量。合理使用油。要想做到合理有油。必须对油指标、分类、牌号等有所了解,在理解、明白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正确选择油。设备所使用的剂按形态分为液体油、气体剂、半固体剂和固定剂。我们常见的油品质分类标准有:API美国石油协会标准,SAE美国汽车工程协会标准,ISO国际标准委员会标准。我国从1987年以来,逐步等效或参考ISO的有关标准制订了材料的系列国家标准。GB/T7631.1《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根据应用场合将剂分为19组。

正确选用材料是搞好设备的关键。材料的选择要根据摩擦副的运动性质、组成摩擦副的材质、工作负荷、工作温度、配合间隙、方式和装置等条件合理选择。一般设备出厂时,设备操作说明书会推荐适宜的材料。原则上要按照所要求的品种、牌号使用。当需要自行选择设备油时,主要参考如下质量指标;

(1)粘度是表示油的粘稠程度的指标。粘度是决定油膜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选用油的主要依据。

(2)油品的牯度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的性能叫油品的温粘特性,用粘度指数(Ⅵ)表示。油品的粘度指数越大,说明在温度变化时其粘度变化越小。液压油、内燃机油、齿轮油等油要求有较大的粘度指数。

(3)闪点是油的安全指标。即在规定条件下,将油品加热,蒸发出的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与明火接触产生闪火时油的最低温度。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含轻质馏分油的多少,是油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闪点高于工作温度的20℃~30℃。

(4)倾点和凝点是表示油低温流动性的指标,凝点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将油品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最高温度,倾点指被冷却的油品能流动的最低温度。倾点代表油的低温工作性能。在北方海上平台设备选用具有低倾点的油,一般油的倾点要低于最低工作温度15℃~30℃。油的倾点也影响内燃机的低温起动性能、磨损和燃料消耗。

除上述主要油指标外,还有水分、中和值、酸值和碱值、氧化安定性、残炭、抗乳化性、等指标,这些指标在设备油品的选择、检验等都是重要的参考。

“五定”中为了保证设备油的品质,要求对大关设备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取样化验油品质。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在设备管理制度中规定:在用大关设备每200小时化验一次油样,备用设备每500小时化验一次。另外中心一号2台燃气轮机、中心二号2台天然气压缩机组每月取油样送技术检测中心做铁谱分析。

篇(10)

通信电源作为通信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部任务是向设备提供持续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因而被称作是通信网的“血脉”,是通信系统能够顺畅运行的可靠保证。

1.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法检测交流供电系统中部分电源设备电气性能及带载能力

1.1无法检测油机输出功率及带载能力

由于没有交流假负载,导致工程竣工后无法对输出的额定功率与带载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检测,而给工程的验收造成不便;有的油机房加装降噪设备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噪音的影响,但是却影响了油机的输出功率,对油机输出功率的损失量、降噪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中的设计要求,以及保证油机的合理损耗功率都无法正常检测。另外,日常运行过程中,在对油机进行过大规模修理后,对于输出功率以及带载能力是否符合要求的检测也无法进行,以至无法了解工程验收及运行维护对柴油发电机组输出功率与带载能力做出检测,无法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

1.2无法检测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数据

随着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各支撑网的建设速度也明显加快,要求必须保证交流供电的质量,因而固定网通信局中交流不间断电源―UPS及DC/AC逆变电源设备的使用频率明显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上用于检测上述设备性能的交流假负载还没有正式生产和流通,而给通信工程竣工验收和后期的运行与维护的例行检测工作带来困难,无法获得通信用交流不间断电源数据。

2.无法检测直流供电系统中部分电源设备额定容量及电气性能指标

2.1无法掌握通信网运行使用中的阀控电池容量及寿命

近几年来,我国通信行业中阀控电池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国内外常见所运用的生产工艺存在一定差异,因而使得电池质量也参差不齐。有质量问题的电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使用寿命短,工艺水平不高,在网上仅允许一年后,电池容量就会明显下降;而有的电池电压则过低,浮充电时看似正常,但仅放电10-20分钟后,电池组的电源就会显著下降,由此可以看出电池存在着容量非常小的问题。在正常供电中,由于维护单位无法详细了解电池的实际容量,所以一般不带着实际负载在线做电池容量试验,再加上不具备用于检测电池容量的设备,所以网上运行的电池组容量及寿命都难以通过例行检测而予以确定,电池作为通信供电中的最后环节,一旦发生任何事故,都会给供电造成影响而发生中止,由此可以看出及时掌握网上使用的电池组剩余容量有着重要意义。

2.2无法检测开关电源、直流变换设备电气性能指标

因通信运营部门缺少直流电源设备参数检测设备,导致新装开关电源及DC/DC直流变换电源设备工程竣工验收与日常运行的维护检测中,无法进行设备电气性能指标的检测,不仅给工程的验收造成不便,同时给后期的运行维护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3.加强通信系统电源设备管理的对策

3.1提高对电源设备的重视

在通信系统中,电源设备与其他设备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从功能上来说,电源设备实际上属于机电设备而不是真正的通信设备。因此,在通信系统中,电源设备通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组织机构方面,还是资金投入方面,都无法得到足够的保证。但是作为整个通信电信网中的电能供应源,通信电源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不是通信网中的主流设备,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的设备,因此需要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为通信系统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

3.2加强对电源的专业化管理

应当设置专业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用以对通信网上的电源设备进行管理、建设和维护。实际上,通信电源专业是一个较大的专业,包含着多种系统与学科,因此在管理上要求必须是相关的专业人才。在进行通信电源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容量的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局、运行维护等多个环节,其中尤其要加强设备选择、方案设计等环节的管理。

3.3严格控制电源设备的选购

在选购通信电源时,不仅要求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如可靠性、多种自动保护功能、宽电压、在线运行模式等,以保证选择的产品符合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所要求的标准,而且还需要考虑系统的故障率、防雷和电涌措施等。综上,选购通信电源时,必须从可靠性和合理配置备份设备等角度综合考虑。同时,为了便于后期的更换与维修,设备最好采用模块化、热择拔式。

3.4提高通信电源技术装备水平

通信电源专业技术维护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现有电源设备做好维护与管理工作,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对设备做好调查与研究工作,以积极高效地解决通信供电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通信电源专业设备的装备水平,及时更换故障率过高和可靠性低的电源设备,以保证通信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科]

上一篇: 幼儿园安全工作安排 下一篇: 小学教务处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