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8 19:39: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安全与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
在危及信息系统安全的诸多因素中,计算机病毒一直排在首要的防范对象之列,日益增加的无孔不入的计算机网络病毒,就对网络计算机安全运行构成了最为常见、最为广泛的每日每时、无处不在的头号威胁。计算机病毒发作轻则在硬盘删除文件、破坏盘上数据、造成系统瘫痪、造成无法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教学管理,校内信息等难以弥补的延续后果。
2.人为的无意失误。
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随意将自己的帐号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信息系统安全带来威胁。
3.人为的恶意攻击。
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这类攻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重要数据信息的完整;另一种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情况的攻击都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露。
4.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当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然而这些漏洞的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己方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安全措施
针对学校里使用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要构建完善的校园系统安全体系,网络安全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应用防病毒技术,建立全面的网络防病毒体系;应用防火墙技术,控制访问权限、实现网络安全集中管理,必要时采用内网与外部网络的物理隔离,根本上杜绝来自internet的黑客入侵;应用入侵检测技术保护主机资源,防止内部输入端口入侵;应用安全漏洞扫描技术主动探测网络安全漏洞,进行定期网络安全评估与安全加固;应用网络安全紧急响应体系,做好日常数据备份、防范紧急突发事件。
1.建立网络防病毒体系。
在校园网络中要做好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首先要在校园系统内部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网络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的防范意识,使用正版的计算机防毒软件,并经常对计算机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2.建立防火墙体系。
防火墙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的黑客访问某个机构网络的屏障,也可称之为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在网络边界上通过建立起来的相应网络通信监控系统来隔离内部和外部网络,以阻挡来自外部网络的侵入,使内部网络的安全有了很大的提高。
3.建立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实时入侵检测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对付来自内外网络的攻击。其次是因为它能够缩短黑客入侵的时间。在需要保护的主机网段上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实时监视各种对主机的访问请求,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台,这样全网任何一台主机受到攻击时系统都可以及时发现。网络系统安装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后,可以有效的解决来自网络安全多个层面上的非法攻击问题。它的使用既可以避免来自外部网络的恶意攻击,同时也可以加强内部网络的安全管理,保证主机资源不受来自内部网络的安全威胁,防范住了防火墙后面的安全漏洞。
4.建立安全扫描系统。
安全扫描技术是又一类重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有效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对网络的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网络管理员可以根据扫描的结果更正网络安全漏洞和系统中的错误配置,在黑客攻击前进行防范。如果说防火墙和网络监控系统是被动的防御手段,那么安全扫描就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黑客攻击行为,做到防患于未然。
5.建立计算机灾难恢复系统。
灾难恢复系统是为了保障计算机系统和业务在发生灾难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得以恢复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它包括备份中心、计算机备份运行系统、可根据需要重置路由的数据通讯线路、电源以及数据备份等。此外灾难恢复系统还应当包括对该系统的测试和对人员的培训,这将有助于参与灾难恢复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能够更好地对灾难的发生做出合理的响应。
一、计算机网络常见的管理维护问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和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计算机网络主要包括网络工作站、网络服务器、局域网交换设备、网络互连设备、传输设备、网络外部设备和网络软件等几个部分,描绘了一个比较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当网络的规模较小的时候,比如对于由一个HUB连接起来的位于同一地点的几个或十几个主机而构成的LAN,管理员可以通过亲临现场等多种方法检查网络的布线、设备的开关等情况以便了解网络状况,确保网络的畅通和正常工作:但是,当网络的节点成千上万,或者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时,就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给网络的正常运行及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大的困扰。计算机网络常见的管理维护故障包括:(1)计算机彻底断网,表现为IE、QQ、FTP等所有网络功能全部丧失;(2)FTP无法连接,表现为部分FTP无法访问,比如ftp://xxxy.lzu.edu.cn/等站点;(3)服务器DOS分区无法启动;(4)电缆方面的问题;(5)进行网络配置和检查的时候会发生断网;(6)交换机出现短暂的不能工作。
二、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怪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所以网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罗辑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有两种:网络传播和通过硬件设备传播。二者中对计算机网络影响更大的是前者。病毒的网络传播又分为因特网传播和局域网传播两种。因特网传播包括,通过电子邮件传播;通过论坛传播;通过浏览网页和下载软件传播;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传播;通过网络游戏传播。局域网传播指的是,如果局域网发送的数据感染了计算机病毒,接收方的计算机将自动被感染,可以导致整个网络中的计算机在短时间内被感染。
二是操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操作系统开发设计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绽,都给网络安全留下隐患。(1)操作系统结构体系的缺陷,就会让黑客针对操作系统的不完善进行攻击,使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服务器系统立刻瘫痪。(2)操作系统支持在网络上传送文件、加载或安装程序,包括可执行文件,这些功能也会带来不安全因素。(3)操作系统有些守护进程。这些进程可能是好的,但是也有些进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况,就会发作。
三是数据库存储的内容存在的安全问题。数据库管理系统大量的信息存储在各种各样的数据库里面,包括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数据库主要考虑的是信息方便存储、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虑的比较少。数据的安全性是防止数据库被破坏和非法的存取;数据库的完整性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
四是防火墙比较脆弱。防火墙只能提供网络的安全性,不能保证网络的绝对安全,它也难以防范网络内部的攻击和病毒的侵犯。并不要指望防火墙靠自身就能够给予计算机安全。防火墙保护你免受一类攻击的威胁,但是却不能防止从LAN内部的攻击,若是内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联合起来,即使防火墙再强,也是没有优势的。它甚至不能保护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检测到的攻击。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墙造成一定隐患。这就是防火墙的局限性。
五是其他方面的因素。计算机系统硬件和通讯设施极易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灾、风暴、建筑物破坏等)对计算机网络构成威胁。
三、应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维护与安全问题的措施
一是加强机房的管理。计算机机房的管理相当烦琐复杂,且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要找到一劳永逸的方法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却可以想办法尽可能减少问题发生。比如,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的各项管理制度,用一系列合理规范的制度来管理约束机房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明确各方的职责,让机房在制度中的良性运行。
二是限制系统功能。(1)通过限制系统可提供的服务功能和用户对系统的操作权限,以减少黑客利用这些服务功能和权限攻击系统的可能性。(2)通过使用网络安全检测仪发现那些隐藏着安全漏洞的网络服务。(3)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只允许特定的人能解读密文,即使泄漏对一般人而言,也不解其义。
三是保证安全的物理环境条件。主要是指,(1)计算机系统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腐蚀度、虫害、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和严格的标准。(2)机房场地环境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安装场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机房的安全防护。机房的安全防护是设备所在的建筑物应具有抵御各种自然灾害,防止未授权的个人或团体破坏、篡改或盗窃网络设施。
四是杜绝传染渠道。针对病毒的两种传播方式,即网络传播和通过硬件设备传播。为此,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下网上行为:不要轻易下载小网站的软件与程序;不要光顾那些很诱人的小网站,因为这些网站很有可能就是网络陷阱;不要随便打开某些来路不明的Email与附件程序;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公司提供的防火墙,比如赛门铁克的个人防火墙软件,并注意时时打开着;不要在线启动、阅读某些文件,否则您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者;经常给自己发封Email,看看是否会收到第二封未属标题及附带程序的邮件。对于硬件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主要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参考文献:
在信息化呈爆炸式发展的今天,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途径把人们深深地嵌入到互联网之中。电子阅览室是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出现在图书馆领域中的新生事物,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拓了更广阔的图书馆服务领域,更新了以往的服务理念,革新了传统的服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和雏形。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因其服务对象、服务任务、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的特殊性,其服务宗旨、服务方向和服务手段、应该与社会上的网吧及家庭上网有所不同。只有在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把握准确定位,明确职能,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探索一套对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进行有效管理的办法是十分必要的。
1.我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1.1 周密部署,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
深圳市下发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件后,盐田区文化局组织有关部门迅速开展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以及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全区读者的实际需求,明确了建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上,盐田区文化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区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着手筹建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已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
1.2 加强管理,实现免费开放与免费培训
盐田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自2004年建成,完全向读者免费。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九点至晚上六点,中间从十二点至下午二点闭馆二小时;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中间不闭馆休息。2009年上半年,区图书馆对电子阅览室进行改造,所有电脑硬件配置得到改善。改造后的电子阅览室集电子阅览、读者培训两大功能于一体,开放机位数100余台。按照文化部关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与服务的最新要求,引领绿色上网,还对电子阅览室的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增加了新购的专题资料,中外文数据库总数达到50多个,增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国家中心推送的多媒体资源。为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性和普遍性,电子阅览室将实行完全免费服务方式。读者凭借书证进入电子阅览室,刷卡后一人一机,对号入座,每次限定上网一小时,到时间,再次刷卡进入。与此同时,电子阅览室还专设了48个机位用于公益培训,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中老年人、少儿、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等不同群体的读者进行培训。目前本室配备多媒体电脑89台,通过光纤接入 Internet,为读者提供馆藏数据库检索浏览服务、1700多套音像资料欣赏服务、网络信息检索和浏览阅读服务等。
2.我馆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子阅览室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强调图书资料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储和利用,是大量电子信息进入图书馆的一个有效窗口。但是目前我馆的电子阅览室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如下:
2.1 馆员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生多;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少,懂得信息技术者更少。由于技术力量所限,无法及时将科研资料、论文成果等数字化,不能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读者信息化服好务。
2.2 电子资源利用率低
我们在电子阅览室,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电脑前坐满了读者,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候上网,场面颇为壮观,但仔细观察其上网的内容,就会发现几乎全都是QQ聊天、观看娱乐节目、或看电视、电影(大多是韩剧、穿越剧等)更为甚者竟还有人浏览黄色内容的,玩电子游戏的大有人在。真正来学习、检索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的读者却寥寥无几。
2.3 室内环境相对较差
目前的大致情况是:我馆的电子阅览室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的入群:一种是地地道道的三无人员,没地方住、没地方吃、没地方去,整天都泡在图书馆,长期的有7、8个人,他们在图书馆一晃5、6年了,每天一开门,就是他们几个老面孔。一种是白天休息,晚上上班的人,就在电子阅览室玩游戏,挨过白天,等待晚上的到来。另外一种就是利用图书馆电脑搜索信息,联系业务。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长期不洗澡,全身恶臭,加上双休日、节假日来馆上网的人猛增,势必造成室内人员拥挤、空气污浊、环境恶劣。
2.4 设备的开通率不高
影响电子阅览室电脑开通率不高的原因是:首先,资金投入不够,电脑配置较差,大部分是政府机关淘汰、更新捐赠的。其次,读者使用不当造成电脑的损耗,电脑经常处于维修状态;电脑使用太过频繁,导致鼠标、键盘等出现问题;电脑病毒的侵入。再次,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是最重要、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5 信息检索能力较差
目前,我馆读者群的信息素养差,提高专业学习和增强生存技能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技能训练,对情报信息反应迟钝,更没有主动搜索信息的意识和深层次挖掘信息的能力。因此,面对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读者对此茫然失措,望而却步的现象比比皆是,与“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差甚远。
2.6 误把免费当成网吧
电脑上原来装有阻止读者玩网络游戏的软件,一打开游戏,软件就会自动把游戏关闭。但读者从网上找来解码器破解了这种软件,有的还删除了电脑里的共享读书工程等学习资源。电子阅览室本应是学习的乐园,但走进来却看到读者们沉迷在格斗、枪战游戏中,把电子阅览室当成了免费网吧。
3.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针对我馆电子阅览室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上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为了更好地保证电子阅览室正常有序运转,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读者上网使用规则等,使读者与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章程操作和管理。
3.2 营造幽雅温馨环境
良好的环境氛围是电子阅览室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电子阅览室如何为读者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这就要求电子阅览室在设计上要保证宽敞的空间和空气流通,室内卫生要做好,读者个人也要讲究卫生;要在环境上体现人性化原则,要将人文精神贯穿于阅览室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电子阅览室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的舒适度,为读者提供适当的空间大小、适宜的环境色调、高雅的装饰与绿色布置等。通过这些给读者宁静而又亲切、典雅而又宽松的感受,让读者拥有一个舒适幽雅、赏心悦目的阅读环境。
3.3 电脑设备时常维护
电子阅览室的电脑及设备要定期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要及时报修,对出现的故障和处理的方法要做专门的记录,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为了保证电子阅览室的正常运行,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维护是做好电子阅览室管理和服务的前提。
3.4 培养信息检索能力
广大读者是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对象,在明确“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前提下,加强对读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检索能力。开展信息检索技术培训,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都体现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电子阅览室可成为对读者进行电子资源教育的课堂和实习基地,是培养读者信息检索技术的场所。
3.5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电子阅览室管理工作的重点,互联网充斥着各种新奇的观点、想法,漫游网上的读者能够方便地接触到过去的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对于读者有着极大的诱惑。且读者的好奇心和使用计算机的水平长参差不齐,有意或无意的非法操作频频发生,计算机系统崩溃,网络瘫痪的事令人防不胜防。因此,电子阅览室建立后,一定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警惕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对读者的负面影响,还要警惕一些人对网络的攻击,对散发的电脑病毒采取预防措施等。
3.6 制订网络法律法规。
目录,我国有关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总体上有待补充完善,部分法律法规条文模糊,不少内容属于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一些具体针对网络管理问题的法规法律效力有限,内容涵盖面小,难以从整体上给出较为全面的控约手段。我国的互联网法律和互联网行政法规中,除对经济处罚有较为详细、明确的规定外,设有明确规定刑事责任的内容,遇到严重互联网犯罪行为,基本上是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这给预防、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带来不少法律上的障碍,在处罚的考量上,往往以罚款为主,以刑事处罚为辅。
3.7 努力提高管理素质
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管理好电子阅览室的决定因素。馆员除具备一定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外,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技能。这是做好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前提条件。馆员要做好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就必须熟悉各种电子出版物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因此,必须重视如下一些素质的培养:一是富有创新意识;二是具有网上信息搜索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三是具有向读者提供信息和培训读者的能力;四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五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这就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制定培养计划,支持馆员参加各类专业学习,从而使电子阅览室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赵培云.中国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应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1(6).
[2]李安平,试论高校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2001(5).
[3]杨爱荣.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及管理[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
[4]汤纳新.对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馆情报世界,2005(7).
一、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应用现状
1、传统财务理念与会计核算模式,影响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
我国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普遍起步较晚,许多院所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财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不深入,致使财务信息化应用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多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
此外,科研院所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信息化软件实现。目前,多数科研院所正处于科研事业会计核算模式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转型阶段,仍有较多的个性化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通用的财务信息化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业务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实施与应用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影响财务信息化的运维与推进。
财务管理是一门比较专业的学科,科研院所信息化内部实施人员大都没有财务管理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参与到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项目中去,在软件应用培训、业务问题的处理、系统的配置以及日常运维管理等方面,就有点力不从心。
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信息化观念新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深入实施等都将成为空想。同时财务管理论文,科研院所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会计人员信息化应用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院所财务会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
3、财务信息化的信息安全风险的大大提高,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信息安全性对于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院所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信息流失。其次,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后,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经营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监控,导致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院所的整体运作。再次,如果科研院所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Internet TCP/IP协议,就容易被拦截侦听、身份假冒、窃取和黑客攻击等,这是引起安全问题的技术难点。上述种种管理与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信息安全风险,影响科研院所对财务信息化的深入使用。
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化建设对策
1、财务信息化要求管理观念彻底更新,采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是—个极其复杂的多系统组合,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于它带来了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变革,不能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科研院所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要克服延续下来的潜在的惯性思维,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院所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广开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财务管理模式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协同集中管理。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科研院所需设置一个中心数据库,在院所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联论文的格式。当采购系统、科研与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有物资流发生时,中心数据库通过内部网自动收集并传递给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动态核算,然后把处理过的会计信息传回中心数据库,决策系统和监控系统随时调用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这样,整个科研院所的科研、生产以及经营活动全部纳入了信息化管理之中财务管理论文,各部门之间协作监督,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同时也能解决个性化核算项目的问题。
2、打造新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与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是科研院所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财务信息化的关键在人,院所是否具有一批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与技术人才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引导,在院所内部促成一种学习、使用信息化的良好风气,加强团队之间的交流探讨,梳理业务流程,整合财务信息化管理知识,深化财务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短期培训与人员自学相结合等方式,辅以薪酬、奖励等考核激励模式,促进财务人员融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财务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对于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财务管理的具体业务。财务管理是入门容易精通难。但是,对于财务信息化技术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掌握的就是入门知识而已。因为技术管理人员不需要利用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只需要了解一些业务的具体处理方式,如采购进货成本是如何结算的;先进先出、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月加权平均成本核算方法有什么区别,该怎么操作;凭证的填制规则以及凭证更改的流程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了解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才能维护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在了解财务日常处理业务的基础上,技术管理人员应该知道,各项业务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处理流程。只有熟悉系统处理的基本流程之后,才能够当财务用户在处理具体业务遇到问题的时候,给与他们帮助,而不需要去请教外部的实施顾问,而且,这也是技术管理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与测试的前提条件。
3、建立完善财务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降低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不是与其他管理系统相独立的子系统,而是融入单位内部网与其他业务及管理系统高度融合的产物,其安全实质上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科学严格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到系统认证、运行管理财务管理论文,从组织机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从系统操作到文档资料管理,从系统环境控制到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都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制度上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是采用防火墙、VPN、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身份认证等网络安全技术,使在技术层面上对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三、结束语
关键词 ERP系统 财务管理 利弊相间
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它建立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基础之上,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达到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生产控制及物流管理等链条上每一环节都实现科学管理。
财务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关系到其发展成败的重要问题,财务运作上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安排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将财务管理看作一个有关企业自身生与死的命脉所在。ERP系统应用于全球各个企业内部当中已近20年有余,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运营机制也全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财务管理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ERP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应用而产生的利与弊问题,也逐渐成为现代人不断讨论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科学分析系统,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为现代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提供了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有效地加强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与控制,提高了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财务监控力度的提升,ERP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效地实施了对财务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加工、再加工,有效地将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切实地转化成为实际的操作应用。
其次,ERP系统实现了通过计算机联网对整个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特别是对该企业在其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保证了财务信息集中分析处理,避免许多人为错误造成的偏差,减少了许多财务混乱、浪费、流失等现象的出现。同时,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应用的更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随时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一次性系统性的处理,同时又可以将这两类账目进行同步过账,简化了财务管理中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繁琐的对账过程,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分析功能和多角度财务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对制定相关财务报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ERP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对于企业成本核算和往来款项管理起到了极大有利的影响。当一个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管理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就能够监控到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等等各方面的全过程,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有效地实现了财务与供、产、销整体系统的集中,形成并实现了财务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为企业相关投资方向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此外,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往来款业务的核销和账龄分析,从而保障了对整个财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
首先,由于ERP系统属于现代化计算机管理体系,会受到网络黑客、木马病毒等的入侵,一旦该企业网络受到非法攻击,将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当中,财务数据也会造成丢失或被窃,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次,该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运行领域内的一项技术,时刻要面临系统维护和系统更新工作,如若在系统更新或者维护上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系统在财务处理及管理上的运行障碍,给财务管理和处理工作造成损失。
再次,就我国现在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而言,大多数企业管理还停留在半自动化的工作状态,这就使得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对相关财务数据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各个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不同,市场结构差异等,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带了一定的难处。
当然,对于不利之处就要积极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利之处,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加强企业自身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确保其内部ERP系统免遭非法入侵,从而有效地保障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企业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认识,对该系统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第二,在任用专门的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时,应认真选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性人才,从源头上确保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应有效用,减少因人为等原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第三, 时刻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解决,对于系统的更新升级也应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系统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正常运行。
第四,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正确的ERP系统,以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程度和力度。
无论怎样,ERP系统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下的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憾,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其缺憾就要积极地应对并出具体解决方案,使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第一,高速度——商务瞬时化,没有终点,产品快速淘汰,先进入市场即得益。敏捷性和跟随变革的能力是其基本要求。
第二,共同发展是电子商社的核心。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中,增长的关键是建立创新的商业社会关系写作。公司构建互补网络——一部分由自身建设,大部分由其他公司建设,这样形成了协同社会,或称之为“商业生态系统”,共担风险、共享回报。
第三,在组织之间由Intranet联结,在业主、供应商、顾客之间由Extranet联结,在组织业主、家庭和客户之间由Internet连接。企业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集成。即建立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传递方式由“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转变为“企业信息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
第四,最终用户是真正的“生产消费者”。顾客不再仅仅要求产品满足其需求,他们对价值创造的每一步都有很强的控制能力,而且也为增加整个系统的价值做出贡献。
电子商社是全球数字化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现行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冲击和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一、对会计信息处理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系统下,会计凭证作为记录经济业务的最小单元,经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会计报表,对外提供会计信息。
在电子商社中,以上会计凭证所记录的信息远远不能满足其快速反应性及用户个性化需求。于是应将传统的以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转化为以事项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写作管理论文。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对事项信息进行必要的积累分配和价值计量,最终将事项信息转化为适合于使用者决策模型需要的各种会计信息。以事项为单位,对会计信息分类、汇总、重组,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不同处理,从而因信息使用者不同而实现多元重组。在这种模式下,人们被动接受单一的财务报表转换到自主选择财务信息,从而实现了财务信息系统质的飞跃。
二、对会计信息报告模式的影响
传统会计报表只能对外提供一种“历史”的信息,无法动态反映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现实情况。采用事项会计核算模式之后,企业实时提供有关事项信息并实现了由信息使用者自己加工信息,进行信息多元重组,则可以打破会计报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界限,可以得到一天、三天、一个月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单个分部、几个分部、全部企业的个别信息和汇总信息。会计报告模式可以使用表式、图像或声音等。这种会计信息报告模式,即实时报告系统Real-timeReportingSystem。
运用实时报告系统,可以将正确的信息即时流入关键人手中,管理者可根据订单组织生产,产品完工即时交货,做到准时生产和接近零库存的境界。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在线数据库上“涵括”的网上所有企业信息,得到同行业其他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正确预测企业今后趋势。企业外部信息需求人士可以动态得到企业实时财务信息,从而相应得到正确决策,减少决策风险。
三、企业组织机构的变化
在传统会计系统中,财务部门往往是围绕单一顺序的会计循环而设置,并且经常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采集相互重叠,造成效率低下。在电子商社中,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融合,出现模糊分工状况,企业各部门的组织结构适应网络需要进行再造,过细的分工得到不断的综合和集成,以往由会计部门处理的一些核算业务将按其业务发生地点归到生产、营销等部门去处理。
同时,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构成“商业生态系统”。由消费者、供应商、领先生产商及其它相关竞争对手,他们相互作用并为一个特定的市场生产商品、提供服务。成员们共同发展他们的能力,并对扩展和补充其他成员的能力做出贡献,即每一个成员在完善与改良自身的同时也关心并协助其他从事相同工作的成员。公司不但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完善消费渠道,还必须联合起来加速新的业务系统和细分市场的建立与扩展。
无论电子商社的内部与外部,在错综频繁的数据输入与输出交换中,相关利益集团之间与企业分部之间实现协同发展。
四、电子商社环境下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一)电子会计数据法律效力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29-02
近年来,“一张图”工程取得如下成果:一是建立了全国所有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本底数据库(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二是将依法批准的基本农田范围形成全国所有县的基本农田数据库。三是2008、2009年通过多源数据采集,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库。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及年度利用快速变更维护新机制,建成了一批覆盖全国的不同比例尺,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级数据库,全国四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累计近6000TB的海量数据,基本完成了国家、省、市三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体系的建设。但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各类业务及专题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科室独立存储和管理,并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业务数据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也成为推进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
1 课题意义
为保护国土资源,国家了很多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但如何做到令行禁止,又如何使最基层的数据能真实的反馈到国土资源部,以使国家制定出更有效、更完善的政策,便成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1)通过“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建设,将各项审批与各类数据库密切关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弄虚作假,同时减少了国土资源管理人员腐败的可能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日常审批和管理数据通过综合监管平台实时入库,按设定的更新机制及时更新。
(2)“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能够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实时性、准确性,以此作为调查评价、监测工作和数据分析的基础,来调查、分析结果正确性。通过“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对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及开发利用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能够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调控资源供应总量、布局、结构、时序的依据。
(3)“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具备监测和预警功能,通过对各项审批、各类市场、土地利用计划、供地率、违法违规等指标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并分级、分类预警,帮助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的问题,改进相关法规。土地督察机构可充分运用“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的数据成果,提高土地督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能够避免一个批文多地使用等违法事件的发生。
2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研究目标
依照“金土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四川省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带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改变,全面提升县级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数字国土”信息化建设。县级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土资源各类数据为核心,依托地籍数据库成果、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成熟的数据库管理、GIS平台和网络系统,按照统一的标准,建立具有信息管理、数据综合分析、数据分类查询、综合统计分析及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体系,形成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采集、更新、传输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与技术体系,为国土资源管理业务提供顺畅的信息渠道。
2.2 建设内容
2.2.1 h级“一张图”数据库建设
收集、整理全区的土地征收、土地供应、土地利用、耕地保护、土地储备、执法监察、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土地规划、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开发复垦、城乡地籍、业务数据、遥感影像、变更调查等各类专题数据和基础数据,构建西充县“一张图”国土资源数据库。并采用统一标准及技术体系,及时、动态更新各类专题数据和业务数据。
2.2.2 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GIS及数据共享利用技术,将“一张图”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内容按要求、按权限到用户桌面,为用户提供数据浏览、查询、定位等功能,统一数据资源,实现“一张图”数据库及服务系统的充分利用和共享。
2.2.3 综合分析利用及监管服务系统建设
紧密结合业务需求,针对县委县政府、领导及业务管理需要,采用数据挖掘与GIS空间分析利用技术,提取国土资源各类信息,以地图、统计图、表格、报表等多形式的直观展示,为领导分析决策提供信息保障。
2.2.4 移动及离线应用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移动GIS应用报告及数据共享利用技术,将核心、重要的数据进行离线打包,在移动办公设备中采用轻量或移动GIS技术进行加载,为用户提供数据查询、地图浏览、信息展示服务,并可输出到大屏或进行投影,在项目决策、项目分析与选址、用地规划与审批等提供即时服务。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掌握国土资源状况、改进国土资源监管方式、提升国土资源信息服务能力。通过县级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形成覆盖全县土地“批、供、用、补、查”,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为更好的实现一系列任务的同时有以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建立“一张图”核心数据库
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下,按“一张图”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处理,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等工具以及其它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主要内容有卫星遥感影像、行政区域、地形数据、中心城区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乡镇规划等。“一张图”核心数据库还包括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农转用、土地征收、土地供应等数据)、执法监察管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土地矿产动态巡查、低效闲置用地清理等数据)数据库等。
2.3.2 开发B/S架构在线地图浏览服务及C/S结构编辑管理系统
按照满足国土资源核心数据管理共享服务和维护的要求,开发“一张图”B/S架构在线地图浏览服务及C/S结构编辑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县土地资源相关数据的集中浏览、管理与更新维护。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检查、入库、处理、更新、交换(输入输出)、元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备份、系统监控、数据迁移、日志管理等较为完备的功能。实现以图形、表格、GIS和虚拟化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准确、动态地展示全县国土资源信息。
开展成果应用服务。在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及“一张图”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张图”成果,开展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一是将不同业务环节、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通过空间位置关联起来,为领导决策、业务管理提供综合性信息。二是将地理信息服务(图形浏览、定位查询、空间分析等)进行功能封装,为建设用地等各项行政审批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图形数据支撑。三是开发土地利用分析、市场分析和内外业一体化土地执法等专项应用服务。
2.3.3 建立运行环境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及核心数据库运行网络环境,完成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业务内网建设,逐步实现县到市的网络互通;二是建立县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主机系统和存储系统进行升级,完成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建立计算机信息安全综合防护体系,确保全县“一张图”数据运行安全,并建立全县国土资源数据生产、汇交、管理、更新、应用服务制度,规范数据生产和汇交流程,建立数据更新机制。
3 课题的研究方法、设计及试验方案,可行性分析:
3.1 课题的研究方法
文献复查法、个案研究法、咨询法、需求分析法、实地调研法。
3.2 设计及试验方案
3.2.1 设计原则
本课题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实用性及操作等因素,并为今后的发展、普及、改造等因素留有扩充的余地,具有以下原则:
(1)易用性原则:在技术上,应用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系统的最终使用用户是土地资源相关部门以及普通的大众。由于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在设计系统的同时会考虑系统的简易性、通俗性。
(2)一致性原则:在设计完整的业务流程过程中,充分安排好各环节的衔接,保持数据流与业务流的一致。系统将用户权限等统一纳入管理,整个系统所有数据采用统一的编码、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统一的用户界面。
(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的数据内容会一直随着系统的运行发生动态的改变。除了一些基础数据库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之外,随着土地资源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升级,其他各类数据库以及业务管理模式将可能会发生改变。同时,各种办公的流程以及和这些流程相关的表格也会发生变化,在设计系统时会适应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预留一些扩展升级用的接口。
(4)安全性原则:在设计系统时会遵循安全性原则,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用户权限以及数据的保密等情况,并能够提供数据的备份功能。系统会严格按照相关的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和规定,采用安全措施,保证业务部门的数据安全,防止系统外部的非法访问。
3.2.2 技术路线
本文立足于数据管理论、信息论、综合监管系统论及现代管理学、国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技术设计与综合应用示范互为补充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方法的全面分析,界定国土资源监管的基本内涵,并提出土资源监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土资源监管的目标及主要内容和环节,面向国土资源管理与决策分析,针对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国土资源监管的需求,构建国土资源监管的模型,提出实现国土资源监管的基本思路和监管模式,形成国土资源监管的理论框架。基于形成的国土资源监管理论框架,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构建实现国土资源监管的技术架构,并根据该技术架构设计和集成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南充市西充县为综合应用示范区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其理论的科学性和技术的合理性,以期望真正能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国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3.3 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一张图”数据库系统由于建设意义巨大,得到了国家的资金支持,建立数据库系统的人力和设备条件充足,保证了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数据库建成后,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技术可行性:GIS平台和网络系统应用比较普遍,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建设难度不是很大,进而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3)具备的优势: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岗位优势,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技术的支持。
(4)具有较好的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以及论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本文是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理论成果(课题编号:201401345)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6日
一、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美国阳伦-H-利普斯、托马斯-R-马瑟查尔、简-H.林克合著的《电子银行》,美国玛丽-J-克洛宁所著《互联网上的银行与金融》这些著作对网络银行的业务特点、竞争优势、风险问题等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对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及控制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Mayr J.Cornin.在《Banking and Finance on the Internet》指出,加强网络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内控制度,从网络银行内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上防范和消除网络银行风险。新加坡Tan Chwee Huat在出版的《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in Singapore》中指出,网络银行的风险具有开放性、易变性和流动性等特点,一定不能忽视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主要依靠国家中央银行的指导和各商业银行的通力合作。
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网络银行的风险监管基本上采取宽松的监管原则,主要通过补充新的法律、法规,使原有的监管规则继续适应网络银行环境,并针对网络银行及其风险的特点,制定、颁布相应的立法建议和监管指南,建立了较完善的网络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二)国内研究状况。网络银行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开始于2000年前后,但与其迅速发展的形势相比,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尹龙是国内研究网络银行比较早的学者,他在论文《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督问题的研究》一文中,对网络银行的风险特点和监管措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网络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监管策略。张成虎在发表的《信息技术风险监管――银行监管的新领域》一文中,对银行技术风险进行了定义,分析了技术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国内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问题提出了对策。张军亮在论文《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与监管体系建设》中通过分析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难点,提出了从三个层次建立风险监管体系。徐静在《关于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的思考》中,指出网络银行在我国迅猛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的发展不可避免要带来风险,监管部门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例如建立健全我国的网络银行监管制度,借鉴国外网络银行监管经验,改变传统的银行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积极培养适应网络银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总体而言,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理论还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状态,这与网络银行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
二、网络银行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系统技术风险。网络银行的技术风险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密码、口令简单。网络上的许多风险的起源是使用了简单的、静态的口令。网络上的口令可以通过许多方法破译,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通过监视信道窃取口令和口令解密;二是系统本身漏洞。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从一网的计算机客户端使用“跟踪路由”命令的话,就可以看见数据从客户机传送到服务器要经过许多不同的节点,这些节点最容易受到攻击;三是信息易窃取。大多数网络上的信息没有加密,或简单加密,以至于文件传输很容易被窃取。同时,网络防火墙的设置比较复杂,许多系统在设置过程中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从而被不法人员利用获得信息;四是监视系统。当客户使用文件传输协议或远程登录终端模拟协议连接远程账户时,他输入的口令是没有加密的。所以,通过监视携带口令和用户名的IP包可获取他们,并使用这些用户名和口令到系统。
(二)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指来源于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大缺陷而导致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主要涉及网络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网络银行与其他银行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商业银行职员对业务的漫不经心和客户的疏忽也有可能导致网络银行严重的操作风险,从而危及网络银行的总体安全。网络银行可能会因为客户欠缺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而面临相当高的操作风险。另外,商业银行职员和客户不能够充分理解网络银行采用的不断更新的软件,进行误操作也会给银行或客户自身带来操作风险。
(三)银行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指网络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为经营不善而使利润下降的风险。网络银行能否获利,主要取决于客户数量的多少。只有不断增长客户数量和提高客户信任度,才能确保网络银行的盈利能力。因此,经营风险又可以分解为注意力分散风险和服务对接风险。注意力分散风险是指网站因为吸引不到足够的点击量,无法形成一定数量的固定浏览群体,从而使潜在的客户流失,造成银行收益下降的可能。服务对接风险是指网络银行不能提供足够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在线支付服务,造成客户转移,使银行的营业额下降,最终导致收益损失的可能。
(四)行业法律风险。网络银行的法律风险来源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规章和制度,以及在网上交易中没有遵守有关权利义务的规定。网络银行业务牵涉到商业法律,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务披露制度、隐私保护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和货币发行制度等。当前,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网络银行、网上支付的专门法律还没有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所以,利用网络及其他电子媒体签订的经济合同中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也使得银行、司法机关在打击网上金融犯罪时难以采取主动措施。
三、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模式不合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套针对于网络银行监管的模式,现在用的监管体系都是沿用了传统银行的监管方式,因此出现了监管的手段跟不上网络银行发展的现象。网络银行业务相当大的一部分具有同质性,又经常出现在同一个平台进行。这就与传统银行业务按照机构或者产品划分的监管方式有着很大不同。所以传统的银行监管模式很难适用于现阶段的网络银行。同时网络银行涉及到的监管机构相对较多,目前,还没有一套科学的协调机制。不同监管机构的监管理念、监管职能、监管手段等方面各具特点,因此会出现相同的网络银行业务得出不同的监管结果。在进行传统银行业务与网络银行业务的融合过程中,较多的使用电子记录、电子凭证、电子数据等方式,从而不能准确预测资金的流动,不能够满足网络银行监管的要求。
(二)监管水平较低。由于网络银行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导致我国的网络银行监管部门职能设定不是很清晰,缺乏熟知网络银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计算机网络和传统银行业务的监管经验的监管人员,所以导致监管专业水平较低,业务能力不强。监管机构和人员对于风险的预测、分析、控制的能力薄弱,所以较难适应新时期网络银行监管的要求。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银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以其独有的便捷性,给传统银行带来极大的冲击,同时在传统银行有效的相关法律运用到网络银行上就显得不是很适应。科学的网络银行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包括金融理论、通讯理论、计算机理论、网络技术理论等内容。这些内容共同作用才能使网络银行业务的安全有效进展。但是,目前我国关于网络银行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现阶段我国有关于信息安全保障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法律仍然不够,对于网络银行的业务规范相关法律几乎没有。2001年,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的十几家银行共同建立了我国的金融认证中心,解决了网络银行认证方面的一部分问题,但是其影响力只限于签发相关的金融系统的证书,没有真正形成权威的认证体系。所以,目前出现了商业银行自己发放认证证书,并且参与虚拟交易的现象。银行的监管机构所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及行政法规仍不满足网络银行监管的需求。例如,2006年所颁布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仍然没有关于技术风险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定。
(四)缺乏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市场准入是控制网络银行风险,维护交易安全的第一道关。把好准入关,就能够将那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安全风险的网络银行排除在外。根据《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络银行的准入适用的仍是审批制。从我国当前网络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对现有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的,施行严格的审批制是十分必要的,可有效的降低网络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风险。但是该规定所具有的时间性、程序复杂性与网络银行业务开展的多样性,变化性及迅捷性等特点是相互冲突的,导致传统银行从事网络银行业务条件过高,市场进入成本较高,不利于网络银行业务的开展和运行。
同时,网络银行处在日新月异、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同样也受到优胜劣汰规律的制约,一旦不符合市场要求和经营条件的,也应当适时退出。如何减少其在退出时造成的损失和负面影响,需要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而我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制度。
四、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体系的对策
(一)健全网络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只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够做好风险监管的工作。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需要制定科学的、规范的网络银行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网络银行的各种业务,从而降低网络银行风险。我国在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中承认以数据电讯的形式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与此同时,在2004年又出台了专门的《电子签名法》力争完善相关法律。但是现阶段,我国仍然缺乏对网络虚拟交易税法、信息安全相关立法、网络交易隐私权立法等多方面法律的制定。在国际范围内,各个国家之间缺乏金融与司法的有效联系,从而不能够适应网络全球化的需求,对于跨国网络金融犯罪的国际条例仍然约束力不强,所以我国要力促健全国际与国内的网络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力促实现网络银行的依法监管目标。
(二)加强网络银行监管机构建设。我国的网络银行风险专设机构的建设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央行为主体建立完善的网络银行监管机构。从传统的银行监管机构中抽调对计算机网络、银行业务、金融体系等技术理论过硬的人才建立一支监管能力强的网络银行监管队伍。并且对机构中的骨干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负责对网络银行风险预测与指导下属机构业务。与此同时各个地区需要设立相应的网络银行监管机构,将我国的网络银行风险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监管。并且定期的组建网络银行的法律以及电子商务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依照我国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的发现问题,提供意见,并且将建议及时地提供给中央银行,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制度改革。由此可见加强监管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是此环节的重点。
(三)创新监管思路,提高监管部门业务水平。网络银行业务引领了我国的银行业走向网络化的道路,现阶段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仍然不够成熟。所以在进行网络银行风险监管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够阻碍网络银行的正常发展。在预测以及控制风险的过程中要保护网络银行的竞争、不断地创新监管思路。提倡强化主管部门对网络银行的业务监管,简化网络银行创新业务以及审批业务的冗繁程序,彻底的简化网络银行业务的审批方式。
(四)加强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加强市场准入方面的监管。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做法通常是对在现有组织框架下开展网络银行的不需要审批,由其自行发展;而对设立独立的开展存贷款业务的网络银行法人,则需要审批。英国监管当局认为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不宜从事网络银行业务。对于我国而言,在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初期,基于对其业务未知风险的防范,审批制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能将那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安全风险的银行排除在外。我国可以进一步在总体上确立审批制度的前提下,制定灵活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适当放宽市场准入主体条件,对进入网络银行业的主体予以有条件的开放;逐步放宽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网络银行兼营证券、保险的业务,逐步实现银行功能的全面化;适当简化审批程序。长远看来,审批制会加大网络银行的市场准入成本,因此应当尽可能的简化审批程序,降低进入成本,以避免影响网络银行的业务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加强市场退出方面的监管。当前欧美国家对网络银行的退出处理非常谨慎,一般要求网络银行制订可靠的信息备漏案、参加储蓄保险计划。网络银行退出时以市场兼并作为主要的措施。网络银行的退出不仅关系到银行的有形资产处置,还涉及到多年积累的无形资产,比如客户交易信息、消费信息、个人理财方式等数据的处置。因此,对网络银行的退出设计应当谨慎,作出妥当的安排。对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我国网络银行的市场退出机制包含以下四点:一是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使网络银行均参加储蓄保险,以抵制市场风险;二是制定可靠的信息备份方案,减少信息数据处置不当带来的损失;三是确立网络银行审慎退出的监管原则,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四是以市场的办法解决网络银行的退出,提倡选择企业并购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议名称:俄罗斯莫斯科国际电力电子展览会
会议地址:俄罗斯国际展览中心
展会概况:世界各国著名的电力电子企业均普遍看好俄罗斯市场并云集该展会,参加该展是中国电力电子出口企业开拓此市场的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展览范围:电力产品;电子控制系统、电缆走线管、电缆接线盒、电气绝缘材料、漆包线、电磁线圈、变压器、电缆及附件、接口技术、布线系统、户外箱体、整体安全机房、电气工程管理设计软件、仪器仪表、建筑电器、墙壁开关、照明产品、太阳能及其它新能源产品;电气产品
6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国际RFID、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广交会展览馆C区
主办单位:中国物联网产业推广中心
香港货品编码协会
亚太RFID技术协会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
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
展会概况: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网、自动识别、云计算技术和应用为主体展示内容;为中国物联网、云计算产业链一次最完整的展示;充分体现了传感网、RFID、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商务以及整个行业的特色和当前需求。
展览范围:RFID产品;自动识别产品;智能卡产品;其他物联网相关产品;云计算平台构建技术、芯片和软件平台开发、云服务解决方案、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营、云计算通信网络设备和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外包、数据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标准等方面
联系人:朱忆
电话:13539794711;020-23379151
邮件:
6月18-22日
会议名称:第二届海峡物联网产业博览会暨海峡电子信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科学技术部
国家教育部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福建省人民政府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展会概况:展会为论坛、技术交流、产品推介会。(一)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政府部门、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运营商代表、企业用户及相关新闻媒体参与,就如何振兴海峡两岸电子信息联网产业等问题开展研讨。(二)技术交流对接:邀请电子信息物联网企业及相关行业领域内的专家就领域内的若干热点问题及先进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展示电子信息物联网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同时征集相关领域内国内外论文,并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优秀论文在技术论坛上宣讲。(三)企业产品推介:会议展览期间,将适时为企业安排产品推介专场,进一步推广企业技术与产品,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
展览范围:消费电子(绿色家电、视听、3D电视、IT产品等)展区;平板显示、LED照明及显示技术产品,触摸技术展区;集成电路IC、电子元器件展区;智能通讯网络系统产品与技术,智慧装备行业,智慧家居生活产品与技术展区;物联网技术产品应用,云计算,互联网展区;教育电子产品与教育信息化展区;汽车电子产品与汽车信息化展区;绿色环保产品与研发设计展区
会议组委会地址:福州市鼓楼区福飞南路92号
电话:0591-63175563;13685001810
邮件:
联系人:曹先生
网站:
6月19-22日
会议名称:新加坡通讯展
会议地址:新加坡
主办单位:Singapore Exhibition Services Pte Ltd
展会概况:CommunicAsia展会已逐步发展为亚洲地区资讯通信科技产业规模最大的服务平台和顶级盛事。除与EnterpriseIT一道共同展示资讯通信科技创新成果以外,它还是云集买卖商家,促成双方交易和实现最佳投资回报的理想平台。同期举办的展会还有enterpriseit2011(第8届国际企业资讯科技展览及研讨会)、broadcast-asia2011(第15届国际广播科技与设备展览会及研讨会)、interactivedme2011(第5届国际互动、数码媒体与娱乐展览及研讨会)。
展览范围:3.5G/LTE/4G、宽带、超小型化移动基站、光纤到户、基础设施与网络技术、网络电视、移动上网、移动通讯与应用、定位服务、无线技术、卫星通讯,天线等。
联系人:wendy
电话:0755-25338299
邮件:
6月20-23日
会议名称: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软件及信息服务交易会
会议地址:大连世界博览广场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辽宁省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科技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贸促会、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连市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目前国内最高规格、最具实效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IT行业年度盛会。
展览范围:软件部分: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集成电路(IC)设计;信息服务部分:服务载体、服务外包、评估认证咨询培训、数据处理、软件维护、软件测评、定制开发;新兴信息技术部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数字技术、互联网应用、 商业智能、新电子商务、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新媒体。
电话:021-62990137-811
6月26-28日
会议名称:2013亚洲移动通信大会暨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主办单位:GSM协会
展会概况:向移动通信行业专业人士和热衷移动产品的消费者展示尖端技术、产品、设备和应用;云集资深移动通信业界专业人士,提供见解独到的主题演讲,特色专题讨论会和世界级的互动交流机会;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该活动学习和拓展当前移动应用程序市场的相关知识;针对以移动技术为核心的营销和广告规划之创新活动,连接市场营销专业人士及运营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邮件:
6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东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东莞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广东省贸促会
东莞市人民政府
香港粤展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同期活动:中国国际智慧城市暨物联网技术高峰产业论坛、数字电视内容服务创新论坛、光纤入户发展论坛、智能社区创新论坛、城市智能交通技术与实践论坛、智慧城市管理论坛、个人数码产品论坛。
联系人:王富进
电话:13342865079
邮件:
2013年7月展会一览
7月11-14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国际智能手机及苹果周边产品展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电子商会
展会概况:由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也是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旗帜性展会。本届博览会期间将设置苹果周边及供应链产品展区,搭建资本与产业创新,工业生产与消费个性化需求的交流平台,利用展览展示、高峰论坛、网络互动、社会化传媒手段将消费电子企业终端消费需求进联系人:许可
电话:13544546065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2013年中国西部国际指挥调度、卫星导航技术设备展览会
会议地址: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国家工信部军民结合推进司
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信息中心
成都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展会概况: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全程跟踪、支持。从突发事件的上报、相关数据的采集、紧急程度的判断、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应急支持、辅助领导决策,即在短时间内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并提供妥善的应对措施预案;借助网络、CALLCENTER、可视电话、无线接入、语音系统等各种高科技通讯手段,及时协调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本届展会将突出指挥调度及卫星导航高科技为特色、以推动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化发展为宗旨。
展览范围:指挥调度技术与设备;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导航与安全系统
联系人:贺伶俐
电话:18081177538
邮件:
7月18-20日
会议名称:第23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暨上海国际微波理论、电磁兼容、射频及天线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
展会概况:主要包括电磁兼容、射频技术、微波技术、雷达技术和无限通讯技术等领域。近700家制造企业参展。
展览范围:材料、基板;防雷产品及应用技术、电磁兼容检测、电磁兼容认证、相关RF产品与技术等;元器件;测量装置及加工装置;软件及模拟器;工程技术及生产委托
联系人:高攸纲
电话:010-62282343;62283322
2013年8月展会一览
8月1-3日
会议名称:2013深圳国际便携产品创新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通信学会
展会概况:从2G到3G再到4G,从功能到智能再到云终端,从T9到全键盘再到多点触控,从600M到1.5G再到四核,从30万到500万再到1200万像素,以及MEMS、3D、NFC、无线充电、防水&hellip&hellip移动终端市场可谓瞬息万变。数以万计移动终端企业的设计、制造、采购与决策人员每年汇聚于Mobile Win Show2013,寻找更多助其创新及控制成本的供应商
展览范围:盘点和展示最新技术与应用;应用处理器;无线技术;电源系统;移动显示专区;制造技术专区;无线充电专区;电子材料;整机与外设专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五届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
会议地址:深圳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
国际物联网贸易与应用促进会
展会概况:2013深圳国际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博览会,是一个关于物联网完整产业链、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传感网技术、短距离通讯技术、最新移动支付技术、电子标签生产解决方案、读写器开发最新技术、中间件的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物联网技术在交通、工业自动化、智能电网、智能家居、物流、防伪、人员、车辆、军事、资产管理、服饰、图书、家用智能化、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全面解决方案和成功应用展示的高级别国际盛会。
展览范围:RFID产品线;智能卡产品线;智能卡读写设备提供商;生物识别;安防监控;传感器、传感网络节点;核心控制芯片及嵌入式芯片;通信技术与产品;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系统集成和软件;物联网示范应用
电话:021-62990137-812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中国广州4G通信展览暨应用大会
会议地址: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目前世界两大4G技术为TD-LTE和FDD-LTE。TD-LTE是中国主导的3G标准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它与另一大标准FDD-LTE采用基于LTE的同一套标准体系,两者共平台设计可以共享研发资源和成果,共芯片终端便于实现全球漫游,从而共享全球用户规模。
展览范围:4G网络和商业模式;无线宽带政策与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LTE-Advanced;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最新手机装置与策略;固定和移动网络部署;光通信;IP核心和回输技术方案;互联网创新与移动新媒体;运营转型战略和战术;家庭基站;物联网;三网融合;4GWORLDCHINA目标市场;电信运营商;手机服务提供商;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产品提供商;系统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通讯测试设备;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通讯接入产品制造商;信息通信研发;系统设计;科研机构;大学;金融和投资机构;政府和产业组织;互动娱乐产品开发商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广州国际信息与智能化应用技术展览会
会议地址: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
主办单位:保利地产
广州市保利国贸投资有限公司
展会概况:国内首个聚焦信息技术行业级应用的专业性展会。
展览范围:面向工业、商业、服务业的信息与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工业信息与智能化;商业、零售信息与智能化;服务业信息化;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信息安全技术及服务;物联网技术的企业级应用;嵌入式软件及系统;企业级通信网络技术应用;企业级硬件及多媒体解决方案;ICTSmart city 智慧的城市;面向公共管理、居住生活的信息与智能化;数字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ICTSmart more 即见的未来;新技术、新产品、新概念;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各类应用app;3D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3S技术;绿色IT(计算机高效节能、环保技术);新潮消费电子、多媒体娱乐、游戏、数码产品配件等;智能城市案例、智能园区案例;院校研究成果展示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15-17日
会议名称:2013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
会议地址: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青岛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在首届软博会里,展商数量为177家,同期举办的2012软件产业发展与融合创新高层论坛与2012青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招商推介会,成效显著,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国内重点软件企业、高成长性软件企业,展示企业最新科研成果。
展览范围: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软件信息服务;互联网服务;物联网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嵌入式软件及智能设备制造
电话:021-62990137-811
8月22-25日
会议名称:2013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
会议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市投资促进局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
展会概况:专门面向苹果系统平台的行业展会及会议,为参会人士提供娱乐、培训、通信及企业级应用的深度体验。
展览范围:个人电脑及周边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最新最具创意的软件、硬件、配件、相关技术等
电话:021-62990137-812
邮件:
8月25-27日
会议名称:2013第八届中国西安国际科学技术产业博览会
会议地址: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主办单位:西安市人民政府
展会概况: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技术研讨、产品推介、商务考察等方式为各省区市政府、高新区、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全力打造中西部最具代表力的科技成果展示窗口和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展览范围:政府形象及成果展;全国开发区、科研院校科技成果展;低碳环保与能源工业技术专题展;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专题展;半导体照明技术产品专题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阐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项目,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项目
电话:021-62990137-807
8月27-29日
会议名称:2013韩国国际IT技术融合博览会
会议地址:大邱国际会展中心
组织机构:大邱广域市
庆尚北道
韩国电子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将进一步整合全球市场机会,举办一系列跨国采购、产业链对接、采购招标等贸易洽谈活动。同期还将举办全球瞩目的“2013第十二届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IMID)”“IT综合产业研讨会”“信息技术研讨会”“IT电子进出口洽谈会”等相关配套活动,特别是IMID国际情报显示学术大会是世界三大显示技术大会之一,大会每年都邀请世界显示技术领域里500强企业高层参与此次盛会。
展览范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移动设备;3D传感器液晶显示屏、冷光屏、FED显示器;电子元器件组件;生活类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消费类电子;智能工作
联系人:姜淑秀
电话:0532-88895116;18661656996
邮件:
8月28-30日
会议名称:2013年巴西国际消费电子展
会议地址:圣保罗市北方展览中心(Cidade Center Norte)
展会概况:该展览做为南美唯一的同业展览会,得到巴西及国际知名企业的广泛支持。
展览范围:家庭各类消费电子产品、个人数码电子产品、电脑及电脑周边产品、网络产品、消费类电子配件、电子零件、LED显示模块及光电产品、互连技术及产品、电源设备、车载电子产品、全球定位系统、通信及无线产品、移动电话、其它相关电子产品及技术等。
联系人:朱力
电话:020-82590932;15920144576
邮件:
8月31-9月5日
会议名称:2013年德国柏林消费电子展(IFA)
会议地址:德国柏林国际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德国娱乐与电子通讯工业协会
展会概况:是欧洲及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通讯及信息电子技术产品领域最重要的国际性展览之一,为欧洲及全球的电子消费品销售商和采购商提供了聚集了解和展示新产品最佳机会和理想场地。
展览范围:在线电子消费品,卫星接收机、解码器,投影仪、数码相机、录音录像载体、家庭影院;移动媒体、通讯设备和远程通讯设备,汽车多媒体、导航系统;数码照相机、摄像机,硬件、配件及外设,软件、系统软件和有效程序、多媒体应用系统、在线软件、通讯软件;手机和在线服务、家庭网络、无线装置、遥控和遥感装置、家庭小型商场的报警装置、录像系统的记录装置、监视设备、家用电器的监视、时序安排和遥控设备、自动控制的数据系统;卫星服务装置、测量设备、IP网际协议、互联网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