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所有知识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9 06:05: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地理所有知识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地理所有知识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87-02

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强调记忆与背诵,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试成绩,学习情感体验较差,没有体现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长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会导致厌恶地理学习。思维导图又叫脑图,是一种利用图像促进思考的思维辅助工具。思维具有发散性,能将大信息量、结构复杂的内容用图形表示出来。思维导图的应用特点与初中地理知识内容总体特征相切合,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从繁多的知识点中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思维,帮助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

1.思维导图的创造与发展

思维导图由英国著名教育家东尼?伯赞提出,又称脑图、灵感触发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辅助工具,广泛应用于思考、记忆、学习等领域。思维导图是利用一个中关键词以辐射的形式链接所有相关的文字、任务或想法,各级主体以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传入我国,最初的教学应用目的是帮助学困生进行转化的,经过三十余年的本土化发展,思维导图由原来"图像记忆"与"自由发散联想"转化为"理解性记忆"与"结构化思考",融入结构化思考、逻辑化思考、辩证思考、拓展思考等思考方式,使其更加适合学科教学。

2.思维导图的应用原则

2.1 注重学习情感体验。思维导图需要制作者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良好的从属关系概念,学生在刚刚接触思维导图是难免出现从属关系颠倒、关键词漏落或错误、记忆混乱等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不断对学生进行正面暗示,告诫学生不能急躁,对学生的错误给予纠正与鼓励,让学生始终在愉悦、轻松、自信的心理环境中运用思维导图学习,避免情绪造成思维干扰。

2.2 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思维导图的运用目的是通过层级图,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紧密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章节,以气候为中心关键词构建思维导图,天气及各种详细气候是次级关键词,详细天气及各种气候特点、主要分布地区是三级关键词,以此类推,保证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示在同一张思维导图上,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2.3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受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性别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每个人的思维都不完全相同。同一知识体系可以用不同中央关键词的思维导图表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思维上的差异,在教学态度上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在教学手段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发展需求调整教学方式。

3.思维导图的运用方式

3.1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结构。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看重知识要点分析,忽略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初中地理有着大量的抽象知识点与需要记忆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关键词的形式,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不同颜色、符号组合表现出来,将知识点整理归类。通过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掌握高效地地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2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需要考虑所有与中央关键词有关的知识内容或要点,并且要进一步完善次级关键词,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通过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利用好思维导图,可在新课开始前给出一个中央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学习完善思维导图,以结构化、逻辑化的图形代替笔记,最后通过回顾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3.3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复习效率。思维导图的一大作用就是帮助记忆,学生可以通过回顾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串联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在复习《北方地区》一章节,书本知识点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复习,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以北方地区为中央关键词,以自然特征及农业、政治经济与文化、区域建设的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为次级关键词进行展开。先自己尽可能地回忆更多知识点,再查看教材或笔记进行完善、补充与细化,最后补充复习要点与拓展内容,最终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即复习过程,学生通过关键词记忆代替长篇知识要点记忆,实现高效复习的目的。

3.4 运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思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思考方式,具有发散性,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在新课讲授完毕后,教师可给出一个中央关键词,让学生自由思考与中央关键词的地理知识,以头脑风暴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同时思维导图本身具有丰富图形、颜色及链接,学生能通过链接迅速思考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这种思维是跳跃性的,长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有效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思维导图的本质是通过一定规则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要着重强调知识内在的固定逻辑结构。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导图在教学领域还不完全成熟,但其广泛应用前景是可以预见的,教师在实际应用中要不断探索,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其在教学中的积极的作用。

篇(2)

一、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将思维导图融入教学中

为了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适时将思维导图模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其中,利用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有点:一是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学习的脉络和思维;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学习方法;三是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掌握教学知识点。尤其是在教学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学习知识出现断层现象。

例如,在讲解“力”时,老师应该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

在确定三个主题中心之后,再阐述三种力的概念、性质和作用效果。同时,根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计分支,一层一层的向下延伸,逐渐形成一张系统关于力的网络图。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能够让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到整个系统结构图中,从而让学生头脑中能够有更加清晰的系统,让大脑得到开发、分析和记忆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以实验为载体,理清知识脉络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便需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前后相连的物理知识有效连接起来,从而构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物理结构。其中,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模式,有利于让学生从整体看待物理问题,将核心内容更好地表达出来,准确体现出各个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因此,思维导图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合理地将所有知识点连接起来,有效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对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时,老师便可以合理利用不同的物体,设计可行的实验,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到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同时,老师再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共同对思维导图进行全面评价和完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知识结构,加强记忆(如图1)。

三、考前复结,提高学习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复习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缺陷,全面理解物理知识,从而最大限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尤其是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主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便可以在初中物理复习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将复杂的学习知识点统一纳入到思维导图中,让学生能够根据关键词进行知识拓展,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从浅层物理知识逐渐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快速理解各个知识点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压强和浮力时,老师便可以先给出核心词语,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绘制出一张能够概括这一主题的知识思维导图(如图2)。

四、应用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以光现象教学为例

在初中物理课程光现象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模式,应坚持从整体教学入手,开展相关教学功能拓展,合理把握教学结构体系,全面做好整个教学环节的细节工作,促进各章节知识点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保证知识结构的逻辑性。首先,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全面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再以此作为正确引导。其中光现象主要包括人造光源和可见光源、不见光源等,光反射现象和光折射现象、光色散现象。

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够让学生意义分解问题知识,然后再将分解的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在指出各种光现象之后,再对学生全面分析光传播路径,要求学生深入探究光直线的传播现象。其中,光直线传播主要涉及到直线传播和不同界面曲线传播,便于学生能够快速区分光速和光应用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将小孔成像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再让学生根据老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全面掌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点,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模式应用到初中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扮演辅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核心建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有效解放,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总体上稳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绩效,促进阶段性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77-02

初中英语是所有科目中的主要学科,也是学生以后工作以及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无论是参加工作还是以后的学习都离不开英语。所以对于学生来讲,英语知识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英语知识备受大家的关注,面对这样的情况,英语教师应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情景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看好的教学方法。但是经过调查与分析,很多情景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被学生应用。所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理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情景知识而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填补传统教学的缝隙,让学生感受全新的教学情势,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情景对话以及情景知识的认同以及兴趣。

1 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情景知识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兴趣完全取决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模式,所以要更好地学习英语情景知识,教师要有新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总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茫然。同时英语情景知识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讲有很多重点需要掌握。但是情景教学并不是很好理解的,因为理解不是很容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就会变得不感兴趣,最后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现代教育技术融进英语情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学生看到更有趣的知识就会更热爱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学校学习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学生精神涣散的问题也更少。”[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情景学习兴趣。

2 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情景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在讲解情景知识的过程中,英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解情景知识很难使学生更好地明白英语知识。在情景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景知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怎么样讲解都很难让学生明白情景的氛围。而多媒体完全可以做到情景再现的过程,有了情景图片的展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情景知识。即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明白情景对话或者对情景知识不感兴趣,看到多媒体营造的学习氛围也能愿意去学习。

如以下情景知识[2]:

W: I have heard that it’s going to be really cold this winter.

M: Well, you didn’t expect it to be warm, did you?

W: Of course not, but I just heard the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s prediction for the next 90 days. They said it’s supposed to be much colder weather than usual.

M: Yeah, maybe. Personally, I think those long-range forecasts are useless.

W: I am afraid that I can not agree with you.

M: Oh, come on, it looks like you are talking about what’s going to happen three months from now.

W: Well, you are half way right. They aren’t very good for rainfall. But they are a lot better for temperatures especially for this time of the year.

M: Really, so I should take them seriously about the cold but not count too much on a lot of extra snow?

W: Ah-ha.

M: But what did you say about this time of the year? Do some seasons really give them more problems in making a forecast?

W: Autumn is the worst; apparently weather patterns change so much then. Just think how variable our weather has been the last three months.

M: That’s true. It probably would have been hard to predict all those changes back in the summer. You are beginning to convince me of the value of weather forecasting. How come you know so much about it?

W: I get my information from an expert at the Weather Bureau.

M: OK! I trust you!

这样的情景教学摆在面前,很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如果教师运用图片的形式来展示给学生对话的情景以及对话的人物加上环境,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加上教师在一旁的讲解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情景知识。营造和谐的氛围,学生一看到图片就会喜欢情景对话,就会提高学习的热情。

3 现代教育技术是丰富学生知识的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使学生的知识有所丰富,它们的局限性非常的大。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景对话要求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景环境以及情景风格,所以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多的情景对话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景对话。这样丰富知识的手段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师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在情景对话方面获得更多的知识。可见,现代教育技术是丰富学生知识的重要工具。

4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更好地解题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就很难解答问题。情景对话在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展示给学生情景对话范围以及情景对话中的一些固定的句型。如教师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些固定的或者类似的例句,如“Where are you going”“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这些例句的展示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情景知识的理解,进而帮助他们去解答情景问题[3]。

教师将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很好地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将情景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情景知识的根本性的意思,这样就能很好地促进对知识的解答。

5 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知识系统地归纳以及复习,并且将复习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这样让学生更好地看到知识的重点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完全帮助教师将情景教学中的所有知识点都集中展示出来。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讲述法讲解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情景对话中的所有知识点。

6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初中英语情景知识展示给学生,并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讲解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反思多媒体辅助下的情景教学,进行教学评价,争取找到一些更好的教学模式。

7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情景知识的理解。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情景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开展好情景教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情景知识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庄伟琴.创设情境,建设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173

篇(4)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应高度重视,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作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入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相对来说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且具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

例如,讲八年级上册地理“多种多样的地形”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各种地形基本因素的了解情况,可以通过中国地形分布图来找出自己老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归纳总结出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的一些基本特点。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采取严厉民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都有了极大的变动,地理知识的获取并不一定是从地理课本中得到,还可以是网络、媒体和野外等其他渠道中获得。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关系微妙的调整,保留以往教师的威严和严厉,同时要对学生的见解合理的采纳,民主与学生交流、探讨。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这样既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与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

三、图文并茂与读图识图相结合

地理这门课程是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往大的方面说,我们研究学习的这个空间是整个宇宙,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研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气候和温度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光有课本是不行的,还要老师做一份精美直观的课件,这样图文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读图、识图,地图对于同学们有很大都在帮助,因为地图可以容纳十分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之中可以包含这块土地的气候类型,经度纬度以及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使用地图,会让同学们枯燥乏味的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地理考试当中有大量的读图识图题,所以让同学们掌握好地图的使用是地理老师在教学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四、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课堂地理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知识点一多,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混淆,容易出问题。所以不管是在教学当中还是课堂练习过程中都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让知识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要有举一反三的思维导向。例如在做选择题时,不只是要选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错误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答案,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篇(5)

牛津英语教材符合教育改革要求,需要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提出一些新颖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本文基于牛津初中英语的学习模式研究构建高效课堂研究,从三方面探讨如何选用初中英语学习新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并秉着实践原则,提出探究式学习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开放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转化式学习模式提升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模式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或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1]。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牛津英语教材,充分提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质疑、自由交流、探索精神的机会,并获得知识、智能及情感等方面的提升。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基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教师采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在课堂中通过启发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掌握初中英语所有知识点,并运用到实际交流学习中。如讲解7B第四单元中“Amazing things”时,教师给出一个表格,激发学生兴趣去思考表格中呈现的问题,这样诱导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并成功构建高效课堂。如Look at the table, try to talk about your thoughts.

老师可以给出两个句型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出例子如“ I think climbing is as exciting as diving. Diving is more dangerous than climbing.”学生可以表达出“Div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of all.”

二、开放式学习模式

开放式学习模式教师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学习环境,采用多种现代方式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更加活泼并富有个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开放式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对知识结构等方面做出调整,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情感,才能帮助学生完成开放式学习。如教授7A第五单元“Going shopping”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式环境,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在熟悉本文课程知识后,学生可以灵活运用“What can I help you?”,“I am looking for milk or pencil.”,“How much is it?等句型。课堂后,教师布置简单开放、灵活的课后作业,学生可以与父母购物时记住几样物品,并用英文列出3-10样商品名称。再如,8A第一单元中“Friends”中,教师可以挑选有特点的同学,让学生组成小组各自介绍同学的特征,这种开放式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知识。如教师可以引出提问“now you’ll see three persons in a group. I’ll describe one of them, listen carefully, then try to choose the right one.”

三、转化式学习模式

转化式学习模式是学生根据教师启发,通过转化思路把复杂问题或知识点简单化,使之容易理解并掌握该知识点。转化式学习模式是转化思想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合理运用所学英语知识点。转化式学习不仅是知识转化的桥梁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英语的思想。如教授8B第四单元“Wild Animals”和第五单元“Bird-watchers”时,学生通过老师展示的图片了解到动物濒临灭绝的现状,并引出其原因如“Greenhouse effect, ozone depletion, water pollution”等,这样可以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图片引入获得更好地理解。再如,教授7A第六单元的服饰词汇后,可利用Integrated skills Part A的图片进行巩固练习,这样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巩固之前所学内容。

四、结语

牛津初中英语在新课改要求下,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和教师采用合适的学习模式,就能达到前所未有的合作默契,并把课堂效率最大化,达到最佳教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便于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得滥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下面笔者将多媒体在初中地理辅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说明如下:

1课件容量大,“机灌”现象严重

有些地理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更有甚者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课件容量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将课件内容一一呈现,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很短,留给学生讨论、做笔记的时间很少,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少。而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电脑,频繁地变换幻灯片,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出现严重的“机灌”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9.5%的学生反映信息量大,34.8%的学生提到教师操作太快,认为地理教师课上有4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操作电脑的学生有28%。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2对教学主体不清

教学设计的任务由教师来完成,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导者;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目前67%的地理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很少人考虑教学方法的需要,更无从考虑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关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中有35%的学生反映师生互动少;只有一半稍多的学生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交流、展示的机会较多。针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在农村中学由于班额小,分组讨论活动进行的较好;城镇中学每班人数基本达到六七十人,多者有八九十人,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开展得较少。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操作多媒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3唯媒体独尊,忽视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它的优点很多,但并不说明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它是唯一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前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是难以代替的。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而近50%的学生反映不用。说明目前有不少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不同的知识不考虑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而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所有知识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课件内容需优化

课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它是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优质的课件内容应符合教情,更要符合学情。要内容充实,设计科学,简洁实用。但目前地理教学所用的课件质量并不高,具体情况如下。据调查,一半多的地理教学课件来自网上下载,而借鉴别人,只作简单修改的占的比重更大,导致课件内容与教材脱节,缺乏新意;课件内容是纯文本的地理知识的总结,过于枯燥、呆板;课件内容局限于教材,不够丰富;课件内容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没有进行整合,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颜色过于单调,知识点不醒目,字体有时偏小;等等。课件内容制作粗糙,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更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篇(7)

“没有地图就有没地理学”,教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必须准备相应的挂图,不仅有助于教师讲清知识点,更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学生要学的知识点不是特别多,死记硬背的少,这样借助地图就基本上能帮助他们掌握大部分相关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读图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地域概念。所以地图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非常关键。对教师来说,用好地图是强化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教师要重视地图教学,重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课堂上不能没有地图,不能离开地图教学。我们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地图,使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具有学地理、读地图的能力。在十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如果必要我一定会带地图进行教学,或是做一些简单的教学挂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二、通过地图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动力。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把注意比喻为通向心灵的“一个唯一的门户”,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它才能照射进来。可见,注意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地图所负载的信息容量非常大,而且具有多样化、动态变化、主题突出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从地图上获得想要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如对于喜马拉雅山的成因,我们要引导学生看地图,让学生知道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跟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有直接关系,并且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相互碰撞的直观过程,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相信这种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和直观性正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

三、通过文字和地图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记忆的能力

地图的直观和形象是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但没有文字说明的地图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文字和形象的地图联系起来,这样所学地理知识才能按一定的规律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准确地记忆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一定的强化训练后,以后只要地理教学以这种形式出现,学生的头脑中立即反映该地理事物,从而能迅速和准确地表达出来。比如在讲述七大洲和四大洋时,我不仅要求学生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顺序,还要求在读的时候用手指出所对应的位置,用手指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大致轮廓,这样不仅能记住名称,还能记住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加强读图训练,通过强化读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阅读地图不仅要认识地图上有什么东西,更要善于发现藏在地图语言中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不仅要认识地理事物的位置和特点,更要学会在地图语言中分析地理事物在时空的变化规律。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才能帮学生充分理解地图所概括的丰富内涵。当然要让学生学会这种水平较高的读图能力,我们平常就要通过教学常态化地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地图、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点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把地理知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远离机械式背诵的误区,以更灵活的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我先展示《中国行政区》的挂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先认识和理解,再挂出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甚至是位置,然后让学生在地图填充册上,通过勾画省区界线,填写名称,同桌之间互相指图提问,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避免了死记硬背,这种练中学、学中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基本上一节课的时间就能记住大部分。

篇(8)

一、当前地理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当前的地理教学出现新的内容和方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老师地理教学低下,导致学生地理成绩下降的情况。

新教材的使用,删去了很多旧教材中繁琐的知识点,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例如:增加了很多阅读和活动,这样对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去了很多不适应。新内容改变了以往的旧知识模式,很多教师和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改变。

我们都知道,初中的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试问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怎么能学好高中地理呢?

面对高考,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各个学科都要全面复习,有的学生不能有效分配学习时间。另外,高考试题的日趋灵活性,有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改变。

很多学校认为学好语,数,理,化才是最重要的,在管理上就忽视了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看地图并运用到做题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1、更新教学设计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设计往往一味地强调教师的主体能力,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是从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加以考虑。高中升学任务繁重,围绕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学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教师讲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所授知识接收理解的速度也比较慢。如此一来,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效果也很难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而学生也常常由于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错误把握,导致他们学习出现被动,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设立的教学目标要从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始,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有关的地理知识,激发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想象力,切实提高对地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效

现代教育观念下,学生需要通过自身的体验、生活实践、自主性学习活动来达到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地理知识点的框架式讲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地把学生引入到对地理学习中去,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参与思考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形成课堂内的有效阅读。然而实践教学中许多情况下恰恰相反,有的教师只是从教学任务的角度考虑,往往忽略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无法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从而形成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学习相脱节的现象,根本达不到学习的实际效果。

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在讲授方法的筛选上力求达到较高的水平,切实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要不断把讲授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教师首先对有关地理知识要有深刻的把握,要从地理学习的总目标出发,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三、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关键

1、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的容量多少两个方面。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学习信心;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要符合“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努力才可以达到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内容的容量多少,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目标”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合理,是否真正的可以陶冶他们情操,对思想进行教育。

2、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不是所有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的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以达到最好的教学预设,考虑综合可能发生的一些特殊情况,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重视对学生的差异性的了解

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在兴趣、能力、情绪、学习态度以及智力等方面。所以,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的思想情绪,尤其是现有知识水平,还要能预测到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设置多个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

4、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如在学气的热力环流一节内容时可以使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怎么样流动,根据已知的知识冷空气重,热空气轻来判断气流运动,进而扩展到城市风、海陆风的学习。

四、结语

教育呼唤创新。创新以人为本,教师要勇于尝试,积极地吸取新思想、新理念、新信息,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才能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培养出一批适应时展的,具有创新能力并充满智慧的人才。

篇(9)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58-1

一、地理复习应立足教材,注重构建学生的地理知识网络

地理复习课课时比较少,不可能像上新课那样重现全部知识点,教师应注意利用有限的时间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知识网络,结合《中考说明》对教材知识的评价要求,在复习中准确定位,《中考说明》中未涉及的知识要大胆舍弃,这样复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地理教科书共分三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教师要纵观整个教材内容,体现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别要注意地理环境中的位置、自然、人文等要素的综合,突出地域特征,比较地区差异,分析产生特征和差异的原因,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

例如复习时,本人将西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纳入一个复习板块,要求学生能结合地图说出两者的位置、地形、气候、农业、资源等有何差异?经济发展又有怎样的联系?基础知识要求记住重要的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状况,一些重要的地名应能落实到图上。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可能联系实际,在“博”的基础上要求“活”。

二、紧扣中考说明,制定整体复习计划

地理复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综合练习;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纵观这几年的中考命题,大多是以些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为主,怪题、偏题较少。因此,教师在复习时不必面面俱到,一定要有详有略,有主有次。

例如西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复习,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三、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地图去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认真掌握,答题时看清图像、图表所表现的内容,认真分析图中的组成要素,特别是图例和注记等容易忽略的内容,做到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

例如上述练习,教师提问乙图地形特征为“ ”。我们只要仔细读图就能发现图中有山脉的图例和“塔里木盆地”,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三山夹两盆”这一答案。图中山脉图例和塔里木盆地就是我们提取出的显性材料。

四、规范练习,多角度思考

必要的练习可以促进知识形成和转换,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训练。教师要善于对一个材料、同一个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全面把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后评析”非常重要,可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答题技巧和方法,要仔细研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特别是主观性试题,教师要研究不同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准答题角度,研究怎样运用学科术语恰当组织答案。

还是上述练习:“乙图地区 资源丰富,为了弥补甲图地区能源不足问题,实现两地区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设了 工程。”我们知道新疆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而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不足,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国家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因此,第一空可以填“油、气”或“天然气”,第二空则填“西气东输”。此外,我们还应指导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图,如工程起止点的城市、主要跨域的地形区、给东西部带来的好处等。

五、关注时事热点,与时俱进

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等重大事件,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适应了中考文科综合科目的需要。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多通过教材体现出来。

2011年南京市栖霞区二模题:

篇(10)

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生活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认识结构的重组。学习是学生的经验体系在一定环境中自内而外的“生长”。所以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找准学习起点才能更好进行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起点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分。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则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上已具有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计算和实验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点”上,运用自己的跳跃方式“跳一跳”,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方法:

1.根据认知内容的知识链,确定学习逻辑起点。

在教学开始前的预设阶段,我们要钻研整套教材和内容标准,理清学生知识握学生的逻辑学习起点。内容标准解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构建目标链,按照课程总目标―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教学目的顺序构建目标链;然后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认知内容”分析知识链―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最后是依据内容标准的“行为动词”分析能力链―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能力。教师每教一个知识点,都要搞清楚学生在此之前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以后还有哪些知识与此相关。如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教学中,其内容标准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它的认知内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的知识链:“岩石形成――岩石相互转化――地质循环”。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学过地壳变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元素等内容,学生已经能“认识岩石”,“比较”岩石特点,“观察”岩石形成过程,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了。那么怎样以旧带新呢?就是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以有知识经验,密切联系旧知,精心设计复习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和旧知联系的连接点,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以有的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分析异同,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组织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探究规律,拓展提高。

上一篇: 财务会计实训报告 下一篇: 党员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