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管理制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4 07:19: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药房管理制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药房管理制度

篇(1)

在医院药房的管理过程中,建立适当高效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在这种情况下,在医院药房管理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中的合作分析方法,对提升医院药房管理水平有着非常积极地作用和意义,应该逐步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了两个药房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药房的大小及药物流动非常相近,而且两个药房的工作人员数量、男女比例以及学历分布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选取的两个药房中的一个进行常规的管理,也就是说对这一药房的原始数据进行简单的记录,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相应的分析,药房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方式并不进行任何改变。而另外一个药房的管理中,需要根据药剂科的基础管理工作设置原始流,将其各种原始记录作为基本的原始数据和资料进行统一收集,然后利用循证医学原理中的合作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处理,发现数据资料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一段时间的管理后,随机的抽取两家医院的患者,对其进行药房印象的问卷调查,对获得的结果进行特定的分析比较。问卷结果在80-100分之间为优,60-80分之间为良,成绩在60分以下的为差。

1.3 数据处理 将上述调查结果中的数据全部输入到SPSS18.0软件包中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利用X2进行检验,取95%可信区间,P

2 结果

调查的结果为:常规管理组的调查总人数为53人,优、良、差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15(28.30%)、25(47.17%)、13(24.53%);循证医学组的调查总人数为65人,优、良、差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25(38.46%)、39(60.00%)、1(1.54%)。从上述这些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常规管理组中的优良比例占到了75.47%,而循证医学组这一数据的比例占到了98.46%,后者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这说明循证医学原理的合作分析法可以明显提升药房管理水平,使其变得更加严谨。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

3 讨论

循证医学原理严格遵守着客观的科学依据,利用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评价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在医院的药房管理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原理中的合作分析法对各种原始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使医院的药房实现更加合理的管理。通常循证医学管理实施的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搜集相应证据、证据评估以及实施证据。

具体到药房管理中时,对药房各种原始记录和基本数据、制度、指标等进行的管理是整个循证医学的基础,而各种原始数据作为基本依据,对药房原有的管理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进,最终使药房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得到更明显的提升。

在药房管理中应用循证医学原理时,需要对以下的数据进行基本的记录:差错记录表;差错记录分析表;不规范处方记录;不规范处方记录分析表;退药记录分析表;退药记录表;住院药房咨询分析;门诊药房咨询记录表;住院药房咨询记录;门诊药房咨询分析表;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合理用药调查表;门诊一般处方分析表;门诊窗口纠纷记录;出院带药问卷调查表。对上述这15种基本的记录进行详细记录,可以使医院的工作人员以及患者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实现医院对药房各种管理的不断改善,从而提升人们对医院的整体印象。

并且在将循证医学原理运用于药房管理时,根据医院的原始记录制订了以下25项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门诊中药房药品的管理制度;门诊西药房的岗位职责以及操作规程;门诊西药房药品的管理制度;门诊中药房的岗位职责以及操作规程;住院药房的工作制度;急诊药房的岗位责任以及操作规程;发烧药房的岗位的责任以及操作规程;住院药房的药品管理制度;手术室药房的岗位责任以及操作规程;手术室药房的工作制度;药库药品的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临床科室基数药品的保管制度;药库人员的管理制度;摆药室的操作规程;制剂室的工作制度以及操作规程;药师下临床的工作制度;临床药学的工作制度;药物咨询的岗位职责;消毒岗位的操作规程;药剂科药品的质量管理制度;品、的使用管理制度;药剂科的安全管理制度;药剂科中预防“非典”的应急预案;药剂科主任的工作制度;药剂科主任的岗位职责。

由数据显示,在对药房管理时进行了15项基础记录以及制定了25项标准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将循证医学原理运用在药房管理中后,人们对于医院药房的评分有一定的显著性的提高,并且在对药房进行管理时更为严谨。对于由数据所显示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提出,并且进行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

所以,对医院药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使用适当并且有效率的管理制度十分的有必要。而将循证医学原理合理的融入医学管理中,对于医院药房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篇(2)

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完成药房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门诊药房在药剂科主任领导下编写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制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流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违者必究。定期进行讲课培训,不断强化业务能力;通过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降低调配差错率;各工作区域分工明确,井然有序,各岗位工作人员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积极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细致、准确快捷,窗口服务主动热情、态度和蔼,与医生和护士主动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 药品管理

药品质量管理与改进是药房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对用药的安全性和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注意每个工作流程和节点的管理,从药品请领,储存保管、调配发放等各个环节做到分工明确、步骤清晰、责任到人。近效期药品管理,按照药品效期预警制度,除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医院信息系统实施批号管理外,采用三色管理法对药品的效期进行管理,即在效期药品检查表上有效期在三个月的药品用红色标识打印,有效期在4--6个月内的用黄色标识打印,有效期在7--9个月内的药品用绿色标识打印。同时,在药品的货位上也相应放置着三种颜色的“近效期药品警示牌加以提示,提醒调配人员注意。这样既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又要把药房和医药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对药房的所以基数药品进行实时监控,加强监管,合理存放,保证无过期药。特殊药品的管理,品、由专职人员负责,实行“五专”管理,做好各项记录,并按照相关规定调剂使用。每日做好各项记录,日清日结,保证账务相符。设立专管员,负责品和第一类的领用、日常管理工作和品基数的定期核查工作。保证处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坚持品空安瓶的回收制度,空安瓶丢失,破损无法回收者要有科室证明,门诊的管理,每季度由专人检查。检查包括;药品质量、储存条件、批号、效期、账务是否相符,加强监管,合理存放,保证无过期药品,小结品管理情况,制表并上报部门主管。药品经济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提高药房管理效率,保证药品的账务相符,我院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有药品的调配均经其I确认发药,并定期抽查部分药品的库存量,与系统记录进行核实,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实行每月末清点,全面掌握情况确保账务相符,并填写《清点报告》包括以下内容;清点日期、部门、负责人、分别计算的盘盈盘亏金额前5位的品种详情、账务不符的可能原因、责任人、改进措施和处理意见等报告后应附账务不符的品种目录和盈亏数量,金额。

药品码放规范化,制定合理的库位码 库位码的编排,库位码即为本部门中现有的每个药品编排唯一的号码,根据药品的情况对药柜进行合理的摆放和科学编码,确定库位码有一个英文字母和6位数字组成。首位英文字母代表各个剂型,如B开头的为冰箱货位,D开头的为大宗药品货位,j开头的为针剂货位,z 开头的为杂项货位,t 开头的为片剂和胶囊货位。6位数字中的第1、2位代表药房的一组药柜,第3、4位数字代表药品在这个药柜的摆放层数,第5、6位数字代表药品在该层中具体排列的位置。例如库位码为j030402,代表该药在针剂柜第三组药架的第四排第二位。使用库位码准确定位,优化调配路径,快捷方便,避免出现回头重复取药,提高了调配效率且有效降低了摆药差错率。

3 新的药学服务理念,促进药师角色转变

过去药师大部分精力用在药品调剂工作上,与患者接触少,药师的专业知识发挥不充分。现在提高了工作效率,药师有一定的时间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药学服务。让资深药师指导合理用药让患者治疗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药师立足本职做好不 合理用药的发现和提示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强对问题用药的辨析能力。

篇(3)

第二条放射性药品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放射性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运输、使用、检验、监督管理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卫生部主管全国放射性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能源部主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二章放射性新药的研制、临床研究和审批

第五条放射性新药是指我国首次生产的放射性药品。药品研制单位的放射性新药年度研制计划,应当报送能源部备案,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后,报卫生部备案。

第六条放射性新药的研制内容,包括工艺路线、质量标准、临床前药理及临床研究。研制单位在制订新药工艺路线的同时,必须研究该药的理化性能、纯度(包括核素纯度)及检验方法、药理、毒理、动物药代动力学、放射性比活度、剂量、剂型、稳定性等。

研制单位对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必须进行可测限度、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方法学的研究。

放射性新药的分类,按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七条研制单位研制的放射性新药,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者验证前,应当向卫生部门提出申请,按新药审批办法的规定报送资料及样品,经卫生部审批同意后,在卫生部指定的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第八条研制单位在放射性新药临床研究结束后,向卫生部提出申请,经卫生部审核批准,发给新药证书。卫生部在审核批准时,应当征求能源部的意见。

第九条放射性新药投入生产,需由生产单位或者取得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研制单位,凭新药证书(副本)向卫生部提出生产该药的申请,并提供样品,由卫生部审核发给批准文号。

第三章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

第十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向能源部报送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并抄报卫生部。

第十一条国家根据需要,对放射性药品实行合理布局,定点生产。申请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的企业,应征得能源部的同意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筹建手续。

第十二条开办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具备《药品管理法》第五条规定的条件,符合国家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并履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手续,经能源部审查同意,卫生部审核批准后,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无许可证的生产、经营企业,一律不准生产、销售放射性药品。

第十三条《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期满前6个月,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分别向原发证的卫生行政部门重新提出申请,按第十二条审批程序批准后,换发新证。

第十四条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已有国家标准的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卫生部征求能源部意见后审核批准,并发给批准文号。凡是改变卫生部已批准的生产工艺路线和药品标准的,生产单位必须按原报批程序经卫生部批准后方能生产。

第十五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配备与生产、经营放射性药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安全、防护和废气、废物、废水处理等设施,并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放射性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建立质量检验机构,严格实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产品出厂前,须经质量检验。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产品方可出厂,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

经卫生部审核批准的含有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药品,可以边检验边出厂,但发现质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时,该药品的生产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立即通知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同时报告卫生部和能源部。

第十七条放射性药品的生产、供销业务由能源部统一管理。放射性药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医疗单位凭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放射性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单位凭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发给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申请办理订货。

第十八条放射性药品的进口业务,由对外经济贸易部指定的单位,按照国家有关对外贸易的规定办理。

进出口放射性药品,应当报卫生部审批同意后,方得办理进出口手续。

进口的放射性药品品种,必须符合我国的药品标准或者其他药用要求。

第十九条进口放射性药品,必须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者卫生部授权的药品检验所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对于经卫生部审核批准的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的药品,在保证安全使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边进口检验,边投入使用的办法。进口检验单位发现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当立即通知使用单位停止使用,并报告卫生部和能源部。

第四章放射性药品的包装和运输

第二十条放射性药品的包装必须安全实用,符合放射性药品质量要求,具有与放射性剂量相适应的防护装置。包装必须分内包装和外包装两部分,外包装必须贴有商标、标签、说明书和放射性药品标志,内包装必须贴有标签。

标签必须注明药品品名、放射性比活度、装量。

说明书除注明前款内容外,还须注明生产单位、批准文号、批号、主要成份、出厂日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有效期和注意事项等。

第二十一条放射性药品的运输,按国家运输、邮政等部门制订的有关规定执行。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随身携带放射性药品乘坐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第五章放射性药品的使用

第二十二条医疗单位设置核医学科、室(同位素室),必须配备与其医疗任务相适应的并经核医学技术培训的技术人员。非核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未经培训,不得从事放射性药品使用工作。

第二十三条医疗单位使用放射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放射性同位素卫生防护管理的有关规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环保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医疗单位核医疗技术人员的水平、设备条件,核发相应等级的《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无许可证的医疗单位不得临床使用放射性药品。

《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前6个月,医疗单位应当向原发证的行政部门重新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换发新证。

第二十四条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在研究配制放射性制剂并进行临床验证前,应当根据放射性药品的特点,提出该制剂的药理、毒性等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卫生部备案。该制剂只限本单位内使用。

第二十五条持有《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的医疗单位,必须负责对使用的放射性药品进行临床质量检验,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等项工作,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二十六条放射性药品使用后的废物(包括患者排出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置。

第六章放射性药品标准和检验

第二十七条放射性药品的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药典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报卫生部审批颁发。

第二十八条放射性药品的检验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或者卫生部授权的药品检验所承担。

第七章附则

篇(4)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3500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2800张中药处方设为对照组,来源于中医针灸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等门诊部门的中药处方[5]。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处方管理,研究组实施中药处方分析制度管理。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中药处方管理,进行中药调配予以核对,考虑用药禁忌等,研究组实施中药处方分析制度管理。中药处方分析制度管理:(1)强化素质教育和业务: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业务骨干药师进行言传身教,引导药师进行规律性学习,学习相应的处方管理规范;(2)岗位细化:中药处方调配较为复杂,费时费力,工作量较大,中药房针对审方、调配等流程予以合理分配,强化药师间的合作,轮岗制,调配和核对药师均由两人组成;(3)分析差错:定期对处方调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每月进行一次会议,针对问题予以解决,找出有效地解决措施,归纳总结,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制定褒奖制度,调动药师的积极性,提高管理力度;(4)药师和医师的交流:针对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等情况进行记录,药师定期和医师进行沟通,检查书写是否存在问题,定期进行评价以及汇总;(5)药物摆放合理:入库药物严格把关,针对重要予以较好的保存和维护,保证中药房的温度以及湿度等,每天进行记录,药盒贴好对应的标签,定期对药物进行检查避免生霉;(6)处方书写的规范:尽可能使用电子处方,避免因为书写有误引发的问题,书写的处方字迹应该清晰,药师要和医师进行沟通;(7)调配操作制度的完善:根据岗位的基础职责、工作流程等健全相应的管理系统,针对中药房的工作,严格控制质量,每天进行安全管理检查的记录,有处方管理、中药维护等;(8)强化审方:药师根据处方核对书写是否正确,处方是否合理和规范,调配过程予以审核,检查药品质量是否存在问题,配伍是否存在禁忌等。依照相关法律以及规章制度,有《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6-7]。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药物搭配不合理、诊断不符合规定、药物用量有误、煎煮脚注用法、超时限用药、两处以上不合理、调剂人员未签字[8];对比两组中药处方,处方调配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分别有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处方错误、药物使用不规范,使用表格予以统计[9]。处方不合格率=不合格处方/总处方×100%。

1.4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中药处方分析

对照组,不合格率1153(41.18%);研究组,不合格率876(2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中药处方不良事件次数

篇(5)

【关键词】中药有毒炮制

近些年,随着中药应用范围的广泛,一些因中药所致毒性事件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毒中药、中药毒性问题也成为了人们讨论和研究的焦点。为确保患者中药用药安全,必须加强对中药尤其是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和质量控制。其中炮制是消除或减少有毒中药毒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炮制,有毒中药还能达到最佳辩证用药,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疗效。在长期的有毒中药医疗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关于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现作以总结,以期为同道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1水制法

水制法去毒其原理是根据某些有毒中药所含毒性成分能溶于或易溶于水而应用。水制法主要有浸泡法、水飞法。

1.1浸泡法

浸泡法去毒即用长流水进行长时间浸泡,以达到去除毒性的目的。如生天南星,其有剧毒,但其毒易溶于水,故通常在进行各种炮制前都将用水浸泡,并每天换水,直到生天南星白心消失,生尝稍微有麻辣感为止。采用该种方法炮制的有毒中药还有生草乌、生川乌等。

1.2水飞法

某些有毒中药其有效药物成分不能溶于水,而其毒性成分能溶于水,如将这些药物加入水后进行反复研磨,将可将其毒性去除。这即是水飞法的应用原理。最常用水飞法去毒的有毒药物即雄黄、朱砂等,其中雄黄有毒成分三氧化二砷易溶于水,而有效成分二硫化二砷却不溶于水,故将雄黄加水后磨成粉末,可将其中毒性成分去除。且有实验结果认为,加水越多,其毒性成分越少。

2制霜法

制霜法去毒具体炮制方法即将某些种子类有毒中药进行压榨,通过压榨去除其毒性油脂,并成为松散粉末类药物。其主要针对种子类有毒中药,如巴豆、千金子、木鳖子等。巴豆中含有巴豆毒蛋白、巴豆油,这两种物质中前者能溶解红细胞,使细胞破裂坏死,后者据相关文献报道,20滴巴豆油即能致死,而通过压榨能将大部分巴豆油去除。但在应用该法炮制时要注意戴上口罩、胶皮手套等,以避免制霜过程中发生接触性中毒,同时制霜法炮制并非压榨越厉害越好,应检测其含油量,并以含油量15%为宜。

3加热法

加热法去毒即通过加热将毒性成分分解、破坏或变性、升华,以达到毒性去除目的。采用本炮制方法的有毒药物主要包括马钱子、蜈蚣、红娘、斑蝥等。其中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木鳖碱等,当砂烫、油炸马钱子时,温度上升到270摄氏度后,马钱子中马钱子将极大降低,制炭后木鳖碱将全部去除。而蜈蚣中组胺类、溶血性蛋白在加热后因变性失活而毒性大大降低,红娘、斑蝥含有斑蝥素,能对皮肤产生强烈刺激作用,进行米炒后可发生升华而散失。但值得注意的是,马钱子中木鳖碱同时又是其有效成分,有研究认为,一次服用木鳖碱含量为6mg的马钱子中成药,能在保证服用安全的同时获得治疗疗效。

4净制法

净制法指的是通过净制的方法去除或减少有毒药物的毒性部分,即直接将有毒部分分离摘除,该方法通常多应用在动物类有毒中药上,如去头、去翅膀、去足等。如蕲蛇头部有毒腺,毒腺内有大量溶血性、出血性毒液,故入药时应将其头部去除。如蛇虫、红娘等应将头、足、翅去除。如蛤蚧眼睛为毒性部位,入药时也应去除。此外,部分植物类有毒中药如白首乌也可采用该方法,白首乌外皮中含有有毒金属,去皮将能大大降低该有毒金属元素含量。

5加辅料法

有些有毒中药其毒性成分可加入辅料炮制后去除,但根据药物药效不同,其加入的辅料也不同。一般辅料通常有白帆、豆腐、醋等。

5.1白帆制毒

白帆能溶于水,并水解为氢氧化铝,而氢氧化铝成凝胶状,其带有一定电荷,具有吸附能力,如用于炮制半夏,氢氧化铝可吸附半夏有毒成分而减少其毒性。

5.2豆腐制毒

豆腐含蛋白质丰富,且其蛋白质可与鞣质、生物碱、重金属等结合并形成沉淀而使药物毒性降低。同时豆腐蛋白质加热变性后还能形成多孔性凝固蛋白,能吸附有毒成分而达到解毒目的。豆腐制毒通常用于藤黄、硫磺炮制中。

5.3醋制毒

醋为酸性物质,其有利水、解毒、降低毒性等功能。如甘遂、芫花等不经炮制前因其较强毒副作用而应用受限,如将其用醋制法炮制,其毒性将显著降低。有研究报道,煎剂、水浸剂生芫花毒性是醋酸炮制的芫花毒性的一倍;醇浸剂芫花毒性更高,是醋酸炮制芫花的7倍以上。因为这些中药中含有甘遂醇等三萜类物质,其能产生较强巴豆样利水作用,而这些有毒物质能与醋酸反应生成衍生物,故醋酸能降低甘遂、芫花等产生的不良反应而对其疗效无影响。

6水火共制法

水火共制法即用水、火一起来炮制药物,将其毒性成分去除或减少。具体包括煮法、(氵+单)法等。

6.1煮法

(氵+单)具体方法即将有毒药物放入容器内,并加入适量清水进行长时间煮沸,以去除去毒性。用该法炮制的有毒药物包括川乌、藤黄等。煮法能使生川乌毒性物质双酯型乌头碱转为苯甲酸单酯型生物碱,该物质毒性要比前者降低150~500倍,再继续进行煮法炮制,双酯型乌头碱将转为氨基醇类乌头原碱,该物质毒性为双酯型的12000~4000分之一。故煮法对某些有毒中药而已是去毒的最有效方法。

6.2(氵+单)法

法即将有毒药物放置在沸水中,净煮一段时间后分离种皮。该方法主要用于杏仁等,由于杏仁中苦杏仁苷能在杏仁苷酶及适宜条件下水解为杏仁腈,并进一步分解为氢氰酸。而进行(氵+单)法炮制后,杏仁苷酶将变性失活而不再能产生氢氰酸而对人体造成毒性。

总之,有毒中药炮制的方法较多,而各炮制方法对具体有毒药物的减毒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炮制的最本质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少有毒药物中的毒性成分或部位。但通过炮制,有些有毒药物其药效不受影响,而有些药物则在进行炮制同时,其药效也将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有些药物其毒性成分本身又是有效成分,而其炮制过程则将有一个控制量,以确保其安全同时保证其疗效。故中药的合理规范炮制是一个需深入研究的方向。为保障患者中药用药安全,必须加大对中药的合理规范炮制方法学研究,同时也有待于将各种新科技设备引入中药炮制,以提高中药炮制的现代化水平并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 梁英,潘英明.巴豆种子油的GC―MS分析[J].光谱实验室,2004,19(6):748.

[2] 王琳琳等.有毒中药饮片炮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8,19(3):228-231.

[3] 吴宇坤.浅谈有毒中药的加工炮制[J].陕西中医,2008,29(8):1065-1066.

[1]伏祥团.有毒中药的合理炮制方法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6:4l.

作者单位:150060 黑龙江天龙药业有限公司

(上接第327页)

西医则是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抗病毒的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维生素B治疗神经末梢,但取得的临床效果不是非常理想,根据本文研究可以知道,虽然总有效率达97.1%,但取得有效的临床结果的患者远远低于观察组患者。中医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调理身体的内分泌,帮助体内达到平衡。其中本文的药方中的车前草、、泽泻等是针对患者体内湿热,目的是祛走体内的湿热;黄芩、焦栀子等是清肝胆之热;而全蝎入药则是用于止痛,疏通经脉;生地则是起到行血护阴的功效。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可知,龙胆泻肝汤对于带状疱疹是有很多的治疗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6)

第三条医疗机构药房实行规范化管理,促进医疗机构改善药房、药柜条件,确保药品质量。

第四条医疗机构对药房硬件设施的改造要按照《*省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运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的确认。由医疗机构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申报,经县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行政部门现场检查、验收,县医疗机构规范化药房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后,由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规范化药房建设达标证书。

第六条医疗机构必须在依法核定的诊疗科目范围、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药品使用范围内,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工程师或者取得乡村医生执业注册证书的乡村医生的处方调配药品。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配备相应的药学技术人员为药品质量负责人。村卫生室药房从药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技)毕业文凭。

第八条医疗机构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并已通过GMP、GSP认证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采购药品,并签定购药合同和药品质量保证协议书,建立供货单位档案。

第九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验收记录,记录应注明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有效期、生产厂家、供货单位、购货数量、购货日期、验收结论、验收人员等内容。

第十条购进药品必须有合法的票据,票、帐、物相符,药品购进记录保存时间不得少于3年,药品有效期超过3年的,保存至药品有效期后1年。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不得购进、使用假劣药品,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发现假劣、质量可疑药品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监部门,不得擅自处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不得邮寄、伪造处方,不得柜台开架自选和义诊、义卖、咨询、试用及其他方式经营或者变相经营药品。

第十三条药品的储存和摆放条件应与药品储存要求相适应。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要按GSP的要求设置药房;村卫生室要有10平方米的药房,有防尘、防潮、防污染、防虫、防鼠设施,需避光、冷藏储存的药品,应当采取避光、冷藏储存措施。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近效期药品的管理,对在半年内将过期失效的药品,在药房、药柜上要有明显的有效期警示,警示率达100%。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使用特殊药品,必须遵照《品和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品、一类供应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品、一类购用印鉴卡》后,方可购买和使用。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对于品、必须实行“五专”(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的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定期检查落实。

篇(7)

恶性肿瘤患者41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胃癌21例,男13例,女8例;大肠癌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2~73岁,平均55岁;病程2~30个月,平均13个月。预计存活时间3个月以上。治疗前1个月未用过化疗,所有患者KPS评分60分以上,血常规及心、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无化疗禁忌证。

治疗方法:留置两条静脉套管针,1条静滴止吐药、营养药、奥沙利铂130mg/m2>/sup>+5%葡萄糖500ml静滴2小时。另1条静脉通路四氢叶酸 200mg/m2>/sup>+生理盐水250ml静滴2小时,氟尿嘧啶500mg+生理盐水40ml静脉推注。氟尿密啶750mg/m2>/sup>,加入微量泵中持续泵入48小时。3周重复用药,中位疗程数5。自第1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与化疗同步进行中药煎液浸泡,每周期浸泡7天,共进行5个周期治疗。中药煎洗方:黄芪30g,当归10g,桂枝6g,桃仁30g,红花30g,艾叶15g,川芎15g,丹参30g,鸡血藤30g,络石藤30g,海风藤30,透骨草30g。将上药煎汤取液约500ml,将煎好的药汁放入1次性袋子中,后放进1个能控制温度的电动足浴桶中,其热水温度保持在38℃左右,通过水温提高袋中的药温,水药隔开,先浸泡手,再浸泡足,2次/日,每次20分钟。

神经毒性的评估标准:参照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分级标准[1]制定:0度为无反应;1级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遇冷引起),7天内完全消退;2级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21天内完全消退;3级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21天内不能完全消退;4级为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伴有功能障碍。

结 果

41例患者均完成5周期化疗,29例未出现神经毒性,9例出现1级反应,3例出现2级反应,经再次浸泡7天,症状消失,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讨 论

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以神经毒性较为显著,主要损伤末梢神经。国外临床报道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的神经毒性发生率高达68%,国内文献也有报道发生率高达90.5%[2]。因此在化疗第1周期即开始应用中药煎液浸泡治疗。现代中医学家认为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相当于中医“痹证”、“痿证”、“不仁”等范畴[3]。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证属气虚血瘀,筋脉失养。治疗宜益气养血活血、温筋散寒通络。中药煎洗方中黄芪、当归、鸡血藤、丹参、桃仁、川芎、红花益气养血活血,桂枝、络石藤、海风藤、透骨草、艾叶温筋散寒通络,从而使筋脉得养,病证解除,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肿瘤化疗患者多有明显消化道反应,服药困难,中药煎液浸泡易被患者接受。中药煎液浸泡治疗还可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避免了因血管病变而致口服药物难以达到病变部位的弊端;浸泡时将中药煎液入药袋后再置于盛水的电动足浴桶,可确保药物的浓度与温度。本方法简便有效,无痛苦,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civil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s currently the focus of attention. With the expanding scale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team quickly increase the power of many construction team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weak, technical staff lacke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properties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various test methods and quality assessment.

Key words: civil hous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住房是一件最重要、最特殊的商品。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主题。权威资料显示,全国消费者组织去年受理质量投诉7916件,占全年房产投诉总量的52.7%。在这些涉及价格、面积计量、广告等领域的投诉中,质量问题仍然占据着商品房投诉的首位。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是建设和谐的房地产市场的关键环节之一。

1 土建房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很多,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应严格控制建材质量。把好质量检测关,要充分发挥建设监理作用,全面治理住宅质量通病。在检查手段上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检测仪器。要把握好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建设(开发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办事,提高质量意识。

关于其监管内容,具体表现为:抓好设计和招投标的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很多,有对施工的监督管理,有对人员的监督管理,有对材料的监督管理,有对设计的监督管理,有对机械的监督管理,有对施工工艺的监督管理,有对环境的监督管理等等。目前,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占很大比例,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对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同时,必须对设计阶段进行监督管理;另方面要抓好工程的源头,搞好招投标阶段的监督管理,突出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建立和健全各种保障制度,真正做到从设计到工程竣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抓好用人的监督管理:质量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因而规范参建人员和监督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是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首要任务。对材料的监督管理:材料(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其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对基础、主体等结构质量的监督:工程的结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要将基础、主体等结构质量作监督重点,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结构质量的安全;对选配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监督管理:施工机械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施工机械的质量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对施工工艺和方案的监督管理:施工工艺和方案,是进行科学施工的措施和手段,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工艺和方案,包含建筑施工整个周期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验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对建筑施工的工程技术环境、劳动环境等进行监督管理;招投标的监督管理:《建筑法》规定,工程建设项目要实行招标、投标制度。但是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改革的发展,或者出于工程建设主体各方自身的利益,对这一制度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而名义上的公开招标,实际上的私下议标。有的业主为了达到把工程发包给某个施工单位的目的,利用自身的便利条件,双方私下作出交易。有的承包商与业主串通,找几个陪衬单位参与竞标,工程到手后本身不具备相应资质就找个公司挂靠。其后果一是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二是给监督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互相扯皮和经济纠纷增多。

2 加强土建房屋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2.1 完善监督检验机构。建章立制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基础。要依据法律法规对业主的建设程序是否规范、各方主体资格与所有承担工程是否相适应、主体各方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保证体系的建立是否完善、工程建设资料是否真实和完整、各方主体的职能及其从业人员是否到位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全过程受控。

完善检验机构,广泛深入地开展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方法鉴定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结构构件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情况。通过检验,试配合理地使用原材料,推广新技术。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检验基础薄弱,检验机构不全,检验人员数量质量都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检验仪器不足,有些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根本没有检测手段,无法对产品进行严格检验,在施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没有试验等,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为了有效地检测工程质量,近几年,各地、州、市建设局都建立了检测机构,正式开展工作与工程质量监督站进行检测和质监相互配合,开展监督检验工作。

2.2 严格重视材料监督管理。各种材料在施工前必须经过检验,材料的技术性能符合规定的要求后才能使用。各施工单位对原材料必须先检验后使用,违者后果自负。由于建筑行业比较混乱,伪劣建材不时地流向市场,给我们的检测工作带来不少麻烦。然而我们必须连同施工企业,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控制,使用前检测,用后放心,打击伪劣建材产品的出现,一经发现通知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对不合格伪劣建材产品进行销毁,保证材料合格,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

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中对材料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是:进行市场调研、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进行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应严格控制建材质量,把好质量检测关。要充分发挥建设监理作用,全面治理住宅质量通病。在检查手段上增加科技含量,采用先进检测仪器。要把握好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建设(开发商)、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方责任主体,必须依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办事,提高质量意识。

2.3 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因此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客观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客观制度等工程技术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劳动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才能达到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质量的好坏,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质量管理。因此,作好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既要完善各类注册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又要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农民工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才能使得房屋土建工程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篇(9)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产房工作制度、分娩室制度、产房保洁监控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一次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并制订成册,人手一册。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预防感染的发生,使控制产房感染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2 产房的环境

产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温度26℃,湿度50%—60%。布局合理,严格区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做到洁污分开。地面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产房桌面、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1次,且必须用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的标志,每日用后清洗、晾干备用。使医务人员从区域划分上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3 产房的环境学监测

产房每天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照射2h。产妇分娩送回病房后再照射1h,每2周清洗过滤网1次,每月进行环境学监测,符合二类标准(≤200cfu/m3)。对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洗手间、器械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1h,灯管表面保持清洁,每周用酒精纱布或棉球擦拭1次,每季度进行灯管强度监测(>70uW/cm2),以确保消毒效果。若监测不达标,立即寻找原因,进行整改。

4 进入产房前准备

工作人员进入产房须戴帽子、口罩,穿专用工作衣,换拖鞋,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产房,孕妇及家属进入待产室说明注意事项,戴帽子、口罩,换拖鞋,拖鞋要求每日刷洗,用含氯消毒液消毒30min,晾干备用,污染时随时更换。

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每天专人检查无菌物品有效期,到期重新灭菌,周一、周四消毒灭菌并更换无菌缸,所有无菌物品、消毒物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严格会阴冲洗消毒,接产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新生儿脐带采用气门芯结扎,碘酒、酒精消毒,脐腹带包扎。产包、床单、中单、臀垫均为一次性,用后装入黄色塑料袋,焚烧处理。产床每次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铺一次性床单。接产器械用后先清洗、酶浸泡,水溶性器械油擦拭,包装,高压灭菌。

6 隔离产妇的管理

对疑似患有传染病的孕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分娩时在隔离分娩室,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以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产房严格进行终末处理,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

7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产房护理人员经常接触产妇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很容易被感染,因此,产房护理人员在执行各种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消毒洗手规范,养成自觉按规范洗手的良好习惯。使用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装置,操作前后使用洁芙柔消毒凝胶进行手消毒,接生时要求做到外科手消毒(≤5cfu/cm3),并每月监测手消毒效果,以预防与控制感染的发生。

8 被锐器刺伤的防护

工作中不慎被锐器刺伤或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处理措施并上报,同时进行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体会:通过加强产房医院感染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工作人员转变了观念,达到了产房清洁、消毒、隔离的目的,防止了疾病的传播,保障了母婴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篇(10)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药品分销的主体,其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有效,加强药房管理至关重要[1]。此外,医院药房是一个医院良好形象的窗口,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于医院在社会的认知度有选择性的作用。而医院管理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房管理水平的高低。笔者从自身的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对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加强药房管理的改进措施,现总结如下:

1基层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药房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

基层医院药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及知识结构都不能满足药房管理的需要,影响药房管理质量。药学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强,工作只限于调配处方等基础工作,而对于药品管理的必备的专业知识明显掌握不足,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提高,如果患者对某种药品提出问题咨询,药房人员不能给出专业的解释或满意的回答,还需求助临床医生,这样造成患者对医院的认可度不高。由于其工作性质,基层医院的药房人员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药房工作只限于调配处方、领药、做帐等,大多基层医院药师知识结构单一,药物信息采集渠道存在较大局限。

1.2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基层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奖惩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对药品质量不能定期检查,近效期药品有时没有做到先进先出,特殊药品如毒、麻药等没有按规定保管,药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内部制度不太健全,药品在购进验收过程未履行规范,有的仓库人员对贮存管理不重视,药品的效价难以保证。

1.3药房信息化水平不高

基层医院药房经营服务模式一般都是采用窗口式的服务模式,药学信息不畅通,有时院内医务人员对药房一些药品的购进信息、效期药品信息及新特药信息均不甚了解,不便于临床用药,也不利于药品周转。而患者要想了解药房某种药品有无,也要通过在药房窗口询问获取。与一些综合性大医院取药相比,患者在药房取药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排队时间,而且体力消耗较大,这样容易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产生不满意情绪。

2药房管理的改进措施

2.1提高药房人员素质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尽职尽责,认识到自己的每项工作都与患者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待患者态度要诚恳、热情周到,要用“心”去服务,让患者感到亲切、心情愉快、暂时忘却病痛[2]。其次要提高专业素质。药师应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不仅具有药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医学、护理等相关知识,并有较高的药物信息采集、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较高的人际交流技能,能更好地与医师、护士沟通,参与合理用药。再次,必须加强药学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自学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到大医院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国内外医药学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吸收更多的知识为广大患者服务。最后,要吸纳高层次人才。积极吸纳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医院工作,提高医院的实力的同时也提高药剂人员业务水准。

2.2完善药房制度,规范化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药房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正常有效实施。要借鉴其他医疗机构先进的药房管理经验,制定出适合基层医院的药房管理制度,包括:药品拨进验收制度,药品调剂制度(四查十对),品、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退药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同时要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等,要求从药品报告购进、保存及供应三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到位,定员、定岗,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使药房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提高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药房也要制定本部门相应的奖罚制度,根据药房人员的执行情况及量化考评指标,使药房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3运用网络管理系统,提高药房信息化水平

网络管理系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医疗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药房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药房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对全院的医务人员以及病患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以此减少医护人员以及病患在药品使用中的错误做法,实现医学资源的共享,同时提高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同时,医院药房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使医院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有机结合并有效控制,同时增强了采购的透明度、安全度[3]。此外,医院药学信息现代化将直接提高临床药师服务的效率,还能节省患者及家属的很多时间。

3小结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医院药房是药品进出的窗口,加强药房管理,保证药品质量,转变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积极开展药学服务,提高合理用药,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是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药师应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时刻把病人的用药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医、药、护、患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完善药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规范服务的接受社会监督,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徐少平.基层医院药房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科,2007,4(2):285-286.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上一篇: 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 下一篇: 优秀班干部申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期刊推荐 润色服务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