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09:35: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程审计工作思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环境审计工作之所以需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实就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我国社会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继而导致了环境保护问题难以消化,所以需要采用多元方法进行我国的特殊环境问题的处理。同时,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由多个部门完成,环保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项目设施的管理与运营等多方面的问题相对复杂,需要通过开展多元环境审计工作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和污染治理工作常常是跨地区和跨行业的,需要面对多个对象和较大的工作范围。所以,审计工作想要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性,就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此外,目前的环境审计工作不仅缺乏人力,开设的项目也不够多。同时,审计的领域较为狭窄,而审计机关的内部分工又相对较细,基本无法满足环境审计的工作需要。因此,只有建立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继而使多种力量得以聚集,并使多种举措得以实施,才能够满足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专业性要求。
二、格局的构建策略研究
(一)树立多元环境审计理念
从根本上来讲,想要进行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的构建,就需要先树立多元环境审计理念。一方面,在环境审计主体和审计形式变得多元化的同时,人们对多元环境审计的必要性也要有所认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审计工作得到创新和发展,继而使环境审计工作的内容得到深化。而环境审计的内涵得以丰富,才能确保环境与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认识到实现多元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即了解实施多元环境审计对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而在此基础上,各种审计力量才能得到调用,以便使环境审计工作得到全方位的开展,继而使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多项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
(二)确立科学的工作思路
在开展多元环境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主体需要确立科学的工作思路,以便使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一方面,审计主体需要在明确审计任务的情况下制定审计项目计划,从而以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的构建为主导,完成对环境审计工作的合理安排和全面部署。在环保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等方面,需要确保各专业审计能够得到全面覆盖。另一方面,在制定和实施审计项目计划时,需要先了解环境审计的内容。面对多元化的环境审计内容,各审计主体需要将多种审计内容当做是必审内容,并且严格要求各专业审计在实施审计项目计划时关注与这些内容有关的事项。
(三)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为了开展多元环境审计工作,相关部门还要建立与之相协调的工作机制。一方面,需要先建立相应的审计机构,以便使各项审计工作得到落实。具体来讲,就是地方各审计机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成环境审计协调领导机构的建立,并由该机构负责提出当地的环境审计计划,并负责协调各单位完成审计项目。同时,该机构还需要及时总结审计工作经验,并向相关部门定期汇报工作。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制定机制加强与政府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继而使环境审计工作顺利的开展[3]。而各审计机关应主动与各环保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并通过举行会议反映环境审计查出的问题。
(四)加强工作资源的整合
为了尽快落实多元环境审计工作,审计机构还要加强工作资源的整合。一方面,需要合理进行审计人才资源的整合,以便加强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在机构内部,需要合理进行审计人才的调配,并为审计工作配备工程、计算机等领域的人才。在机构之外,则要聘请相关专家为审计工作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审计机构需要建立专业的信息系统,以便实现对环境审计信息资源的整合。在完成审计问题的整合后,则需要向上级部门或相关部门反映,继而实现审计成果的转化。
关键词:
环境审计;PDCA;流程设计
一、引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环境审计在面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下,要不断发挥其力量来增强对环境保护相关活动的持续监督和评价。利用PDCA对环境审计进行流程化设计,摸清环境审计工作主线,从而围绕这一主线展开环境审计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环境审计工作效率,明确环境审计工作思路,确定环境审计工作目标。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工作包括四个流程:计划(P)—执行(D)—检查(C)—改进(A),PDCA循环即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持续循环下去。利用PDCA循环对环境审计进行流程设计,首先制定PDCA循环的第一步P,然后执行环境审计的具体工作D,再评估环境审计工作目标实现情况C,最后总结环境审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方案A。通过PDCA循环对环境审计工作进行流程设计,可以有效明确环境审计各个步骤之间的联系,发现环境审计工作中的漏洞,形成环境审计工作主线,进而可以提高环境审计效率。为环境审计目标实现提供合理建议。
二、PDCA循环理论下的环境审计计划、工作执行流程设计
(1)环境审计计划制定(P)。计划作为审计活动的先导,是政府审计的基础工作,具有对全局的统筹与驾驭能力。而环境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环境审计计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制定审计计划时要明确环境审计任务,各级审计机关应以多元化环境工作格局为主导,统筹安排、合理协调,全面部署环境审计工作。利用循环理论进行环境审计流程设计,首先对环境审计计划进行制定,环境审计计划是环境审计的前瞻性工作。在实施环境审计计划工作时,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要求专业审计在项目计划制定过程中关注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环保资金使用制度、环保项目建设运营等情况。(2)环境审计工作执行(D)。各级审计机关要严格执行审计计划,根据审计计划开展审计工作,主要从环保政策制定执行情况、环保资金征收使用情况、环境治理工程建设运营情况方面开展环境审计工作。第一,开展环保政策制定执行情况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促进政策有效发挥为目标,加大对环境污染防治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和目标合理性状况,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不衔接、不适应以及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为政策的及时调整、完善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环境政策执行更加合理有效。第二,开展环保资金使用分配情况审计。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对于环境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各级政府根据计划确定环境污染控制任务,将治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促进资金合规合理有效使用为目标,加强对环境污染专项资金投入、使用、分配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使环境保护治理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三,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以促进项目顺利建设和运营为目标,对环境污染防治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确保建设资金合规安全高效使用,促进环境治理项目的高效建设运营。
三、PDCA循环理论下环境审计目标实现情况流程设计
对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使环境审计切实有效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目标的实现。对此执行循环理论的步骤(C),落实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对于审计部门,各级审计机关要统筹安排,协同处理。以努力实现各项环境治理计划为目标。通过财政审计、行政事业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等途径,对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审计。合理评价环境污染治理目标实现情况,确保环境审计目标独立性评价,为环境保护治理提供有效审计保证。
四、创新审计方法,构建多元环境审计格局
最后进行工作流程设计(A)。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环境审计方法、明确环境审计思路,整合环境审计工作资源并最终建立环境审计协调机制。在此过程中,一要建立明确环境审计思路,统筹安排、合理协调、综合制定审计计划。二要积极开展审计合作,加强环境审计监督,加强审计交流以及资源共享,建立平行化、地方政府协同联合审计机制。三要建立审计工作人力资源。培养专业化环境审计人才。四要建立信息化环境审计平台,综合环境审计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环境审计的应用,为进行全程跟踪审计提供网络支持。
五、结束语
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利用PDCA对环境审计工作进行流程化设计,可以有效简化环境审计工作,提高环境审计工作效率。从四个维度进行环境审计工作的设计,由此形成环境审计工作流程化。有利于环境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明确环境审计工作思路。更有利于环境审计人员针对不同环境审计项目应用不同环境审计工作方法。从而使环境审计真正起到环境监督和保护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道国,邵云帆.多元环境审计工作格局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1,03:31-35+41.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精细化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internal audit;fine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4-0186-02
1 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推进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途径 审计质量是审计职业的生命。只有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得出精准完善的审计结论,提出科学中肯的审计建议并被采纳,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随着审计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审计信息,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必然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必须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审计管理工作中,将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具体环节做精做细,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2 精细化管理是保证企业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管理手段 精细化管理理念摒弃了传统的粗放行为,追求精品模式,推行零缺陷管理。倡导每个审计人员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做到无缺陷。反之,如果缺乏责任心,对工作细节的把控不严,每人失误一点点,失误的累加将会造成审计工作的严重缺陷。
1.3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规范,而规范能够促进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通过更加具体明晰的工作指令,更加完善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性,克服随意性和效率低下。只有大力推行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通过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建设精干高效的审计团队,不断完善审计沟通渠道,建立规范有序严谨高效的工作秩序,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审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2.1 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所谓精,就是通过不断提炼和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所谓细,就是穷其根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由此可见,“细”是精细化的必要过程,“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必须通过观念的转变和工作思路的创新,才能将精细化纳入到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并加以推进。精细化管理要求持续的自我改进,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和素养,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发挥审计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促进整个审计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2.2 创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审计工作有了良好的审计环境作为支撑,才能够有所作为。良好的审计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管理者重视,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在思想和行动上给予审计人员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第二是审计部门负责人睿智和正直。审计部门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因此要求其具备正确的审计理念和丰富的审计经验,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三是高素质的审计团队,审计工作对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其在相关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审计建议要科学准确,而且要需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审计环境。
2.3 树立审计项目精品意识,将精细化落实到审计工作的实践中去 只有通过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思想上要求审计人员树立精品意识,在工作中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精细化管理带来的高质量和高效率,才能切实将精细化落实到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从而最终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2.4 注重高质量的审计沟通 审计沟通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与企业管理者沟通,可以充分了解他们对被审计单位的关注点,同时也为审计工作指明了重点审计事项和审计方向;通过与同级职能管理部门沟通,可以较为详细地知晓被审计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在进行审计时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被误导或出现审计失误等问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可以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并取得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审计组成员内部沟通,可以就发现的问题达成共识,并协商一致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5 细化审计程序,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评 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审计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进行细化,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要引入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评的机制。不能仅仅为完成审计任务、指标去完成审计。审计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问题、发现的问题是否一针见血、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科学中肯、被审计单位是否采纳以及审计后整改交办如何,都是需要审计人员重点把握的环节。只有完善对审计项目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增强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从而实现审计工作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2.6 重视审计团队建设,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完成各项艰巨的审计工作任务,必须有一支业务精通、凝聚力强的审计团队。审计团队建设可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审计部门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为整个审计团队作出表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氛围。②倡导大家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审计工作不应过度强调自我能力和个人贡献。③加强思想沟通。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组长应及时掌握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并将自己的审计理念、要求、想要达到的效果及时贯彻给每个审计人员,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相互不理解,甚至造成误会和矛盾。审计人员也要充分理解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组长的意图,对自身工作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努力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④避免一言堂,一人说了算。审计部门负责人或审计组长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或是在执行审计项目任务时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征求审计人员的意见,以开放的心态听取审计人员提出的建议,不可武断地妄下结论,这样才能相互尊重,增强团队凝聚力。⑤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倡导比学赶帮,及时更新业务知识,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审计工作质量和个人综合素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7 坚持以审促改,落实审计整改 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但出具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发现了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审计报告经领导审阅同意后,审计部门根据领导对报告的批示,结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对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处理意见,并要求被审计单位规定期限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将审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落实。并且一定要求被审计单位给予明确的书面回复,切实将财务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及内控管理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整改落实到位,杜绝“查归查,做归做,再查问题还一样”的情况。
3 结束语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并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只有引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科学规范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不断促进审计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樊子寅,瞿凤云.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3(9).
[2]杨俊.对建筑施工企业审计问题的若干思考[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6).
如今,大部分地区在乡镇这一级改变了以往造册发现金的惠民资金兑付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的惠民资金发放系统(俗称“涉农补贴内网”),运作方式是由乡镇涉农职能部门报送农户信息到镇财政所,再由镇财政所将这些信息录入到系统,确认无误后由上级一次性通过资金发放系统直接将各项惠民资金兑付到农户所持的账号上。这种方式减少了以往容易出现的挤占、挪用、截留现象,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给与之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难题”,首先,基层的审计工作基本停留在“看账本、看票据、看资料”的“三看”水平,而以上述方式统一发放惠农资金后,乡镇财政所一般只在系统上操作,不设配套的账票,对这部分资金的审计逐渐演变成简单看汇总表,无法核查其中的科学性、合理性,甚至连真实性也难以核实,无法洞悉其中的问题;其次,基层审计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审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审计方法方式相对落后,对这种电子化资金运行模式显得不太适应;最后,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对通过系统来运行的资金无法跟踪审计,资源不能共享,落实审计困难重重。
要改善上述“审计困境”:一是与时俱进,确保审计工作在思路、技术、方法方式上不落后于审计对象,大力推动审计工作的创新,改变以往落后的工作方式,在新的工作模式下发掘工作方法,确保能及时发现资金在合法合规性及科学合理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及时吸收和培养技术人才和业务能手,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向基层倾斜,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术业有专攻的审计队伍;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技术投入,并适当探索与第三方(尤其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加强技术合作,把基层审计工作逐步引向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二、对农村项目资金的审计
为发展好乡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国家近年来扶持了一大批致富项目,对农村注入了大量的项目发展资金,可很多地方对这些项目资金的审计却有明显的短板,体现在重资金经实效,看重资金的手续、票据,疏忽于项目的实际效益,没有把审计工作从资金监督提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改变思路,把对项目资金的审计重点由事后审计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并重,在资金运行的开始阶段,审计部门就应该加入到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当中,从审计角度提出意见,坚决杜绝中看中听不中用的项目,为国家节省资金;二是提高审计部门的话语权,审计部门的作用不应只体现在“事后”处罚,应当适当参与到项目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不应把自身工作局限对财务收支的审计,而应该把项目和有关政策能否最终落实作为重点;三是审计部门应出重拳“打假”,一些地区以上马项目为名,行套取资金之实,往往在票据的合法合规性上无懈可击,但是多数项目都最终“流产”,无人关注实际落实情况,资金浪费巨大,项目却不了了之,而审计部门由于相应的手段不完善,体制不健全,对于这种行为不能及时获取线索,对于变相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行为无法及时发现。凡此种种,需要重新审视基层审计工作,建立一套与基层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促使项目资金到基层能用的真、用的实、用的有效益。
三、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
农村地区的工程建设往往由村集体包揽,主要集中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有资质的工程承包方,这些工程一般由村干部主导,镇一级部门负责监督,这样的运作方式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对后续管理和维护也无法有效监管。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的困难是:基层工程资金运行本身不规范,手续混乱,没有相关资质,该履行的手续受制于农村实际条件变相凑合,票据混乱,管理粗枝大叶;很难甄别工程的真实性,比如有的村上开展路桥工程,最后审计时就是一堆票据,由于工程多,审计人员不足,逐一到实地查看工程显得力不从心,实地查看时审计工作者也只能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指哪看哪”,个别地方甚至一条路一座桥就能应付好几年的“实地查看”;相关财务规定不符合基层实际。要加强对基层工程资金的审计,审计部门要从上述问题入手,与镇上、村上一道,不断完善工程资金在农村基层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审计对象的划、资源投入、组织实施、效果评价、政策调整各个环节;要学会运用新的思路破解难题,比如在工程的真实性甄别上,可以大胆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探索利用卫星高分辨率对地成像技术来监测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也可以通过畅通各种举报渠道来掌握工程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假大空工程;要与基层上下联动,充分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协助完善有关财务规定,避免审计上的规定与底层实际“两张皮”而使审计工作无法开展。
四、对村级财务的审计
1.将“管理加效益”的内部审计定位加以融会贯通内部审计的定位是“管理加效益”,而促进管理的目的最终也是效益,这里的“效益”是广义的。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损失浪费,增加组织的效益,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交通运输内部审计工作应将两者加以融会贯通,并在内部审计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2.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监督与服务都是内部审计的职能,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存,并且相互促进。监督是本,服务是源,有效服务才能体现审计的价值,没有服务,审计就没有活力。要树立“监督与服务并举”、“监督就是服务”的理念,实际上,监督到位就是服务到位,监督有效就是服务有效。既要对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薄弱环节予以充分揭示,又要本着对交通运输事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干部负责的要求,帮助被审计单位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整改建议。
3.正确处理内部审计与相关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与单位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要处理好与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以及有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财务规章制度的落实需要审计部门督促检查,同时对审计后的整改过程中,也需要得到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经济责任的审计中,审计结果和决定也要及时反馈给人事部门,作为考核、任免干部的依据。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行为的线索,审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给纪检监察部门。内审与其他一些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必须正确处理。要正确处理好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与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要实现有效的监督,同时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关系。优化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内审与外审的相互补充。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积极做好沟通协调、配合支持、整改反馈工作,实现信息共享、结果共享,有效避免重复审计。推进单位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机关共建的做法。充分利用好社会审计资源,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信誉好的社会审计组织,为交通运输内部审计服务。
对加强交通运输审计工作的想考
1.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和做好交通运输内部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一是主动争取。首先态度上就必须要积极,要多请示汇报,让领导充分了解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就顺理成章了。二是要为领导当好参谋,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充分的利用内部审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提建议。三是努力做好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围绕领导及群众关心的问题做好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同时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职能。只有做好了自身应该做的工作,领导才有重视的充分理由。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的地位也就会相应提高,但是要真正的提升内部审计的地位,关键还是要靠自身扎实的工作,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也就是“为”和“位”的辩证关系。同时,在审计进行中,还要争取得到被审计单位领导的支持。要向被审计单位领导多多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项目奠定基础。
2.转变观念,创新审计工作思路。一是交通运输审计部门要主动开展工作。审计工作部门不能上级和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不安排就坐等。要积极主动,重点向前移,工作向下沉。二是要创新审计理念。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作为权力制约机制,作为惩治腐败的重要力量,作为人民利益的维护者,要在依法审计、符合程序的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达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干部综合素质的目的。三是要不断改进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程序办事,做到审计行为规范;遇事先讲道理,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尊重他人;不讲大话粗话,不伤害别人感情,做到和谐相处;如实反映审计情况,实事求是处理问题,做到客观公正;遵守审计纪律,做到严以律己。要把审计的各项规范要求和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理念融入到审计工作中去。四是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审计员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一本人于今年调至分公司从事审计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履行好岗位职责,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在分公司借调一年期间的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思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袭,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
二、强化技能,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结构及审计环境的飞速变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是取得本职工作成果的重要方法,为此努力掌握审计业知识和广博的理论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从事审计工作以来,参加了分公司系统内三个电厂的物资专项审计,还实施了对分公司所属电厂的资本性支出专项审计、井冈山电厂的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监督、井冈山电厂热值差专项审计及井冈山、瑞金电厂的厂内费用及损耗专项审计,出具审计报告10篇,提出审计建议或意见40余条,得到分公司领导及同事的肯定。除分公司系统内的审计项目外,还圆满地完成了平凉电厂的任中审计、股份公司借调的上海电力检修公司离任审计和瑞金电厂绩效审计,每一项审计工作,特别是随股份公司去审计,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审计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审计工作,使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全局意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如还不能充分运用中普审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不太了解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流程等,造成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更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审计工作发挥作用。
审计员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二我校审计工作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了各项审计业务,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更新审计观念
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对学校资金运作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就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更新审计观念。今年初,省教育厅下发了积极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文件,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为适应这一变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清形势,自觉地成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实践者。二是更新审计内容,在年度工作中增加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项目,使同志们能逐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的工作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内审工作
在新的形势面前,审计工作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必须要转型和创新。本年度中对我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机构;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委托合同;对内审人员进行了项目分工。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中,我们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参与了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的比价采购审计;工程进度款的审核;隐蔽工程的验收;已完工程量的签证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等重要环节。通过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关口前移,同时为工程决算积累了原始资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参与招投标项目,物资采购验收项目,维修工程验收签证项目16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60余份;涉及资金近5000万元。通过以上工作,充分发挥了内审工作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使我校的内审工作在维护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建维修工程项目审计,全年共开展基建维修项目76项,其中:委托审计14项,自审项目62项。全年审计资金总额1939。83万元,定案资金总额1832。16万元,审减额107。67万元。一年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用用我们的辛勤工作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科研工作是高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集中力量加强了对科研专项资金的审查和监督,开展科研经费审鉴7项,使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根据领导的安排,对我校50年校庆捐赠资金和学生突发事件的费用列支进行了专项审计,依照财务管理办法和内部审计准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写出了全面详细的设计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配合完成了年终班子及中层个人考核工作;干部竞聘的监督工作;人员招聘录用工作;职称评审监督工作;学校新生的录取工作;各种考试的监督工作;各项评先树优的考评活动。通过以上工作的参与,规范了办事程序,避免了不正之风。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强化廉政意识,坚持审计业务公开透明,发扬和保持了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强化审计业务,提高综合审计工作能力。年中所有人员参加了会计和审计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实现审计工作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四,工作体会和努力方向
经过实践体会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搞好内审工作的关键。在认真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对内审工作的重要事项,都及时给领导汇报,以取得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另外,内审工作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反馈监督。总结一年的工作,成绩是主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审计业务开展的不够全面,审计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理清思路,求真务实,使内部审计工作再创新业绩。
审计员转正申请工作总结范文三016年是集团公司推进行业改革、拓展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年,也是财务审计部创新思路,规范管理的一年。财务审计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行业发展思路,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整体工作部署和财务审计工作重点,团结奋进,真抓实干,完成了部门职责和公司领导交办的任务,取得一定的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完成__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部就财务、审计方面的工作作出总结如下:
一、20__年财务审计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财务方面的工作
1、增强财务服务意识
20__年,我们一如既往地按“科学、严格、规范、透明、效益”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服好务作为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财务审计部建立健全和完善落实了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由于公司的性质发生改变,要求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要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根据市局(公司)的财务制度,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汇编了集团的财务制度。
为了更好的发挥财务职能,我们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强化财务的预测、分析及筹资功能,加强对重大投资资金的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2、预算管理得到稳步推进
一是细化预算内容。根据各分、子公司20__年及20__年明细账详细分析了收入、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执行情况,按科目进行了分类统计,为各分、子公司的20__年全面预算奠定基础;二是提高预算透明度。预算方案根据各分、子公司反馈回来的意见适当调整后,经总经理审议通过后形成正式文件下发至各分、子公司,使各单位对本公司的预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三是增加预算的刚性。我们注重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情况,不定期的向预算委员会反馈情况,对于超预算等问题严格审批程序,对申请调整的事项,需经过专门的论证分析后,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执行。一年以来,预算的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分、子公司的预算观念也较以前有大大的提高和增强,为做好20__年全面预算工作积累了经验。
3、充分利用税收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对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我部积极办理了__物流公司、__运输公司的税收减、免、缓工作,并由此取得了市国家税务局准予__物流公司、__运输公司减免20__年度企业所得税合计177.29万元、营业税29.48万元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批复以及20__年度__物流公司、__运输公司所得税减免的批复,为集团公司取得了实质性经济收益。
4、切实加强财务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规范财务管理、优化财务审核程序、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和发挥职能部门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财务审计部将财务集权管理调整为财务人员试行委派制,并采用按“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财务审计部主要具体负责集团公司各类资产的财务监督、财务分析及财务报告和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会计凭证的稽核等业务,充分发挥财务审计部的职能作用。
5、强力整顿财经秩序
根据市局(公司)财经秩序专项整顿工作的安排和财务收支自查工作方案,集团公司围绕市局“规范行业经营行为,促进烟草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创造和积累更多的财富”的工作思路,以“摸清家底、揭示隐患、促进规范、推动发展”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市局(公司)的自查要求,认真开展财务自查工作。财务审计部从严从细,自上而下对“帐外帐”、“小金库”和虚列(乱列)成本费用、收入分配失真和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进行了自查,并实施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财经秩序整顿相结合,按照“边整边改”的原则,将查出来的问题根据时间、性质等分门别类,从中查找经营和管理上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指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通过此次的自查,切实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6、加强资金管理的作用
为了规范集团经济运行秩序,加强各分、子公司的资金管理,降低和杜绝资金的使用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集团健康发展。集团公司从__年8月份起将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纳入市局(公司)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我们为了保证集团资金管理中心能顺利、及时进入市局(公司)结算中心,按照市局(公司)结算中心要求,对各分、子公司的年度和月度资金收支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经营费用及财务费用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审核和汇编。与此同时,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强调各分、子公司要加大催收货款力度,保证集团公司正常的经济运行。
(二)审计方面的工作
1、根据市局财务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对财务审计部工作的提出要求
(1)继续巩固推行财务管理模块,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在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要求我们财务人员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管理,每周必须下各核算的公司了解业务运行情况,发挥主观能动性,多为经营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和建议,这一要求作为20__年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来考核。
(2)全员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要求。
(3)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力度,发挥专项审计工作的作用,从而降低经营风险。随着集团公司快速发展,企业的资产越来越大,效益和权益的积累也越来越多,内控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会计不能只抓核算,更重要在管理,内部管理失控,就会造成企业资产浪费,严格遵守国家和集团的规章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不流失;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产运行质量,从资产监管中要效益,实现集团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2、全面迎接国家审计
为了迎接国家审计署的全面检查,根据市局(公司)审计重点,我部门20__年12月31日的财务收支进行了复查,并结合内审工作实际,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及时为集团公司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对审计将涉及财务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布置。
3、财务的审计、监督岗位
我们为加强集团公司财务工作的审计和监督职能,今年面向社会招聘了四位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充实加强财务的审计、审核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明确了四位同志的工作职责和范畴,要求尽快修订完善本部门各个财务岗位责任制及考核办法,为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制定并学习了《财务审计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
为了更好地履行总经理赋予的职责,加强(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稽核检查力度,规范集团财经秩序和调动广大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财务审计部特制定了《财务审计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通过大家认真地学习和讨论,积极思考,并赞同严格按照目标考核办法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二、存在的问题
20__年,我部财会审计工作在许多方面均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是需要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
2、是加强对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3、是财会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4、是财会人员政治素质和工作作风尚需改进。
当前,油田内部审计围绕审计工作转型和提升审计层次,对管理效益审计越来越重视,开展的管理效益审计项目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部分审计人员对管理效益审计的认识不足,尚未超越财务收支审计的思路和模式,面对此类审计项目,展不开工作思路,审计方法陈旧,导致此类审计项目的精品不多,审计效果不突出,甚至出现个别审计项目失败等问题。本文围绕如何调整思路和对策,创新方法,特别是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等关键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调整油田管理效益审计的工作思路和对策
企业管理效益审计是由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查、分析、对比、评价,以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监督活动。它作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计活动,是未来企业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下一步审计工作转型和提升审计层次的需要。顺应这一发展要求,我们油田内审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调整审计工作思路和对策。
(一)准确定位、加强理解,创造和谐的审计环境
目前,油田内审人员正积极树立“内审增值”理念,努力强化服务意识,突出管理效益审计的思路。管理效益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管理效益审计从财务审计入手,在搞好财务收支的基础上,先披露违纪违规问题,再披露管理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油田各单位也应转变观念,必须认识到审计行为真正的目的是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自身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应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共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相互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明确、注重内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管理效益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他们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主要做法是提出改进管理工作的建议;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重点,立足于企业内向服务,对于企业主要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真正服务于被审计单位,充分发挥企业内审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优势,扩大视野,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运用各种分析性审计程序,以定量为基础,加以定性分析,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转变为分析评价内部控制,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注重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审计服务质量。
(三)转变思路、准确切入,努力防范审计风险
在过去的审计实践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企业效益审计与传统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相比,不单需要从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转变,更重要的是审计人员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寻找问题的切入点也要转变。一是要从宏观层面去认识和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把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为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二是要善于从全局着眼,从微观入手,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发展的问题。同时,管理效益审计必须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为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和管理信息失真,管理效益审计的结果可能出现重大偏差,甚至导致审计项目失败,所以审计时要以承诺书形式明确被审计单位责任,要求对方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使管理效益审计结论建立在翔实可靠的审计取证基础上,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四)加强培训、苦练内功,打造一支高素质队伍
搞好管理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熟识国家的法律法令和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熟悉国际、国内内审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工程技术、法律、税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类型,加强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着重拓宽审计人员的思路,使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发现与财务审计不同的问题,能够以联系发展的观念看待和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从理论上准备,实践上探索,提高审计人员开展效益审计的工作水平,以更好地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内审人员也要跟上潮流,必须加强、勇于实践、认真学习宏观的方针政策、财经、审计、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外,还应了解相关的生产工艺流程,成为具备多方面专业知识的通才。
二、创新油田管理效益审计的技术方法
企业管理效益审计的模式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不同,其审计方法也必须与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特点相适应,现行经济效益审计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审计查证方法、审计分析方法和审计评价方法。下面从管理效益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阶段灵活运用恰当的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
(一)准备阶段
1.精心组织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项目后,要按照审计项目的具体要求,首先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尽快使审计人员由外行变为内行,对被审计单位工艺流程要与熟悉业务的权威人士深入座谈了解,必要时通过专家授课等形式快速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由于管理效益审计的特殊性,所需搜集的内容将比其它审计更全面、更复杂。在资料采集的过程中,可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如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询问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现状、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2.制订详细的审计方案。由于管理效益审计是一种综合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审计标准,因此需要编制更具体、细致和目标明确的审计计划及实施方案。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管理效益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的思维上,要跳出财务收支的审计模式。在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要侧重于审查评价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者必须兼顾。
3.合理调配审计资源。时间安排方面,要有充足时间获取证据,进行分析、评价,但又不能过长,否则会增加审计成本。人员配备方面,要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由于管理效益审计内容远远超出传统审计的范围,对此审计人员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除了财务会计专业人员以外,还需要工程技术、计算机、管理、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二)实施阶段
1.注重审计取证的时效性。审计调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管理效益审计中十分重要的方法。在管理效益审计过程中,审计证据主要包括实物证据、口头证据、书面证据、分析性证据。按照业务流程要经常深入现场,现场取证要注重审计取证的及时性,防止时过境迁,无法取证的局面。例如:我们在一个管理效益审计项目中创造性的制定了《管理效益审计现场检查记录》,检查完,针对存在的问题,让有关人员现场签字,确保了取证工作一步到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运用综合方法测试与分析。要注重审计方法创新,除了运用财务审计的方法外,还要运用其它方法,如经济活动综合分析方法、经济预测方法及现代管理方法等分析、计算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其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以考察是否做到了经济、效率和效果,分析经济效益欠佳的原因、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以及改进方案。
3.反复征求审计意见。当审计证据基本收集齐全,并完成测试与分析,应反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审计结论符合实际,易于操作,为取得审计实效奠定基础。
(三)报告阶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报告不同于财务审计报告,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实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而是为了揭示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高低及其原因,并做出评价,提出建议或措施。撰写效益审计报告要突出五个特点:
1.体现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重要性。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效益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中判断是非、衡量和评价效益高低优劣的准绳,是进行效益评价的重要依据。针对每一项问题,可以先指明所依据的审计评价标准,再指出问题所在,进而对比说明得出评价结果。
2.着重深入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助于找到问题之症结,进而提出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在报告中应明确某一个审计结果的成因,因为这些成因是形成审计建议的基础。
3.确保审计分析的准确性。针对不同评价内容选用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方法描述,尽量引用已获得的指标数据证明结论,对可以定量分析的内容尽量引入指标数据予以说明,而对于社会效益评价等内容则采取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相关评价指标分析为辅的方法进行描述。
4.增强问题描述的生动性。为说明某一结论,可以引用易于解释和直观生动的表格、分析图表、图片等,如将实际数与标准并列比较,显示其差额或差异率,也可以用更直观的图表法来增进文字、数字的传达能力;此外,还可以使用照片用于说明某些特定问题,便于阅读者理解。
5.注重审计报告的建设性。效益审计的价值在于其建设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是效益审计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判明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从帮助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效益、改进工作的角度提出客观、合理、可行性强的审计建议。
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内部审计模式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内部审计模式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总体思维与基本构想,是组织和部署审计工作的整体框架,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方向和基本方式的根本因素,对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性作用。内部审计模式一般由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内部审计定位决定了内部审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促进审计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的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体现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二、明确内审定位,创新工作思路
审计定位决定着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经过内审工作实践,我们对内部审计的定位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认识:内部审计是企业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是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围绕企业的内在需要,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管理服务。实践中,应当通过审计这一特殊的工作方式,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实现“审计―控制―管理”的协调统一。
为了体现内审定位,必须在审计工作指导思想和观念上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审计定位实现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二是审计目标实现以查错防弊为主向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评估的转变,为企业提供保证与咨询服务;三是审计方式实现以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转变,进行全过程审计监控;四是审计职能实现从就事论事的单纯性审计向综合分析评价、提供咨询服务的转变,逐步扩大审计内涵,丰富审计信息;五是审计成果实现以追求单纯数字成果向追求审计综合效果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内审工作的综合价值。
审计思想观念的五个转变,实际是要求审计人员重新审视内部审计定位、审计职能和审计成果的体现,重新明确审计目标、审计方式、审计程序的内容,在思想观念和审计方式上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推进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的转变。
三、改革审计基本方式
为了体现现代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在审计实践中应当通过改革和调整审计方式,逐步建立“事前参与、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程审计监督格局。
(一)立足内部财务信息的审计监督。针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网络化已普及应用的实际,通过改革现行财务审计的基本方式与手段,探索和推行财务审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网络在线实时审计”等,逐步实现“动态监控、过程跟踪”的财务审计格局。这种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对财务信息进行事中监控的基本方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的保证作用,应当是财务类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二)立足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对企业资金特别是对企业流出资金的载体――各类支出性经济合同,通过探索开展合同签约前审计、招投标审计,实现“事前参与”;通过结算付款前审计,实现“事中监控与事后评价”。这种以资金流为基本点的审计方式,是防止企业效益流失,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果的直接体现。
(三)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行为的审计监督。通过探索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风险评估等,对企业重要经营领域进行管理审计。诸如经营成果考核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等,对企业重要经营行为实现“事后评价”,从而将内审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重要环节,直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通过改革上述各个领域的审计基本方式,使内部审计覆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实现全过程的审计监控,能够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的基本定位与指导思想。
(四)保证措施。为了使内部审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式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必须实施强有力的审计保证措施。实践中,应当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来达到这一目标。
所谓“制度化”,是将内部审计的有关规定在企业规章制度体系中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如企业审计管理办法、财务审计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合同审计办法等,直接明确审计的有关规定;二是通过与其他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在企业专业领域或其他管理部门的专业制度中明确审计规定的条款、环节。如在合同管理办法中明确审计条款、在干部管理办法中明确经济责任审计条款、在经济责任制管理办法中明确经营成果考核审计条款等,作为审计制度的补充或辅助。这两种方式相互响应、互为补充,将内部审计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制度层面实现全覆盖,为审计工作开展奠定制度基础与依据。
(一)管理审计的涵义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是建设运行期间。审计主体跟踪建设基本程序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指标,运用审计技术从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行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工程进度款、竣工验收等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监督,同时还对项目管理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内部审计以帮助组织增加价值为目标,通过建设管理的内部审计,充分揭示建设项目内部组织管理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促进管理水平与投资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审计管理的涵义高效的运作来源于良好的管理,内部审计对建设项目的管理进行评价和监督十分重要,审计工作的本身也需要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建设管理服务的作用。内部审计管理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利用审计资源,履行内部审计职责,实现审计工作目标。无论管理审计还是审计管理,最终的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帮助组织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项目管理审计的工作思路
(一)管理审计要以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为核心建设项目管理目标是在保证“质量、进度、效益”和谐统一的条件下,最大限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咨询与服务是内部审计的一大特色,管理审计的目标与项目管理的目标一致,投资效益审计则是贯穿管理审计的一条主线。内部审计独立于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之外,通过对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检查,对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与评价,评价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程度,挖掘潜力,化解管理风险,改善管理环境,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从而起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
(二)管理审计要将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最有效的审计手段内部审计人员熟悉项目管理状况,在建设项目实施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跟踪审计,比事后审计更能及时地发现与解决问题,从而起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审计的目标。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是围绕建设程序的全过程跟踪的审计,跟踪审计则是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审计资源缺乏也是跟踪审计突出的一大矛盾,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跟踪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必须负责对咨询单位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并由综合能力较强的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对其审计工作全面掌控。
(三)管理审计必须坚持“全面审计、重点突出”的工作原则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大、工程技术复杂,参与建设的部门和单位多,有限的审计力量已无法对建设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因此,内部审计必须采取“全面审计、重点突出”的工作思路,选择投资大、专业技术复杂等重点工程项目,抓住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工程决算等对工程造价控制最有效的关键环节进行审计。
(四)管理审计必须将工程结算审计纳入审计范围从审计实践来看,工程结算审计更容易暴露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对以后的管理工作更能起到警示和规避的作用。实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审计,大部分审计师误认为投资审计的重心和时间前移,工程造价在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工程结算审计被淡化,不应再作为审计重点。但实际情况是,由于管理水平的缺陷仍然无法遏止大量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工程审减额居高不下,结算审计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它仍然是管理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工程结算审计纳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对送审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结算价款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审计,还要对组织管理部门以及委托审计单位是否应尽其职责进行审计,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建设项目管理审计的评价标准
(一)国家的宏观层次标准与经济指标、市场价格标准国家的宏观层次标准包括:《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税法》等;经济指标、市场价格标准包括:各市建设主管部门的建筑经济指标、材料市场价格、已审计完成的工程项目经济指标以及审计部门经过市场调查建立的材料价格库等。这些资料虽然不具有法律依据的地位,但也是管理审计评价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
(二)建筑行业、地区或系统内的各种管理条例及规章主要包括工程管理方面的规定,工程计价方面的规定等,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各省依据《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工程量清单计价项目指引、工程计价表,各省、市关于文明施工费、劳动保险费、质量监督费等规费及教育附加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文件规定。
(三)建设项目的目标、内部控制制度、预算、计划、合同等微观性依据建设项目的目标指决策时确定的工期、质量以及投资目标;在项目实施前及过程中建立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作为评价项目管理活动及项目管理人员行为的依据,这些制度包括:《项目各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项目施工管理及工程签证管理办法》、《材料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以及《廉洁自律管理规定》等;建设单位委托咨询单位编制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等则是评价项目投资控制的依据。
四、建设项目审计管理的实施
(一)建立审计管理控制制度强化审计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程序和行为,规避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内审机构除对工程内审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和业务培训以外,还必须依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以及《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制定完整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如《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建设及修缮工程审计实施办法》、《建设及修缮工程委托审计项目安排实施细则》、《审计工作纪律与职业道德》等。
(二)规范和监督审计程序推行项目负责制与三级复核制,审计项目实施前,要确定项目负责人,严格执行项目负责制。审计工作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及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南规定程序实施。工程审计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即先由审计人员审计,再经审计项目负责人审核,审计处负责人审定,最后将审核无误的审计报告报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的审计报告报有关上层领导,发工程管理部门。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是内部审计部负责人的责任,内部审计部负责人不一定对所有的审计工作直接监督,但可以指派有经验的内部审计人员来开展审计检查,对于涉及金额较大和敏感的审计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应直接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监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监督过程应从审计计划开始,持续在审计检查、评价、报告和跟踪的各阶段,直至审计项目的全面完成。
(三)加强社会审计的管理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不能排除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结论风险性的存在。既要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力量优势,又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对委托工程审计的规范化管理,是有效预防和化解工程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水平的必要手段。内部审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负责安排委托审计事项,通过签订委托审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具体包括审计事项、质量标准、项目完成时限、审计资料的移交保管、审计费的计算方法与付费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式以及其他各项权利和义务。内审机构应派出综合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优秀内审人员,指导社会审计编制可行的审计方案、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法、收集合法和恰当的审计依据;对社会审计作出的审计结论进行严格地审计复核,依据委托审计报告编写内部审计报告,向项目管理的决策者提出审计发现和建议;按照投标承诺的审计时间、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项目的完成情况对社会审计进行评估和考核,考核情况作为下一期集中招标选择社会审计单位的一个评定标准。实践证明,加强对社会审计的监督和管理,内部审计对建设投资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部审计开展建设项目管理审计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趋势,内部审计要调整、更新审计思路,紧随现代内部审计发展步伐,及时将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上来,并将加强建设项目审计管理作为提高审计水平,有效实现管理审计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审出成果,审出效益,真正做到“有为”而“有位”。
参考文献: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度变革,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发展的战略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应进行以几方面的创新。
一、 审计意识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监督工作,必须树立"八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统筹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民本观念,以人为本是科学的发展观的核心,树立民本审计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审计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的重要保障,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国家审计的核心和本质,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定位。
二、 审计战略创新
做好创新就要通过深化改革,重塑现有的审计制度,建立一整套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财务报表审计与管理业绩审计相结合,国家审计与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现代审计制度,以充分发挥现代审计的监督,评价和监证的功能,现阶段要紧紧围绕促进实现国家的良冶开展工作,把发挥"免疫糸统"功能作为审计工作的着眼点,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最终目标。
三、 人才观念创新
审计机关应立足长远,改革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刚性的培训和终身教育机制,采取年度业绩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以资格认证为中心的人才机制。
四、 审计战略创新
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因此要把审计创新摆在战略的高度,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结合实际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二要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积极采用现代先进审计技术方法,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必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联网,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三是积极开展效益审计的同时,继续打造精品项目效益审计和大要案两手都要抓,都要抓出新成效,同时,抓好审计工作还要体现以下"四个创新":一是创新审计观念,要抛弃那些不适宜陈旧的审计观念,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二是创新工作思路,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握好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三是创新审计内容,要在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促进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新路子。四创新审计方法,要逐步实现由单一的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绩效审计、财经法规审计等多种相互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
五、 审计管理创新
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审计机关要建立学习机制,把"要我学"到"我要学"和"工作没有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转变。
六、 正确认识审计创新
一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政府中心,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应产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二是注重实效,强化整顿,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审计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屡查屡有,屡改屡犯"没有达到审计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