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5 15:22: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篇(1)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我们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的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篇(2)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青少年儿童的压力增大,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约1/5有抑郁倾向,自闭自私,沟通交流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问题。在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70%的家庭教育不合格,但80%的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疾患未被重视。根据有关报道发现:我国多个城市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某地区对3000名4-6岁的幼儿心理的调查,8.8%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5%的幼儿忧虑、紧张。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分析幼儿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养,致使在儿童中普遍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胆怯、多动、吸吮手指、情绪障碍等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影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导致家长过分重视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旦受挫,或考试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轻生,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自利,心胸狭隘的心理。有的家庭对孩子严格过分压制,使孩子心理长期处于抑制健康发展状态。一旦爆发或者发泄,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2.学校教育 学校受社会竞争压力影响,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让孩子超负荷学习,增加压力。而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的甚至造成适得其反。

3.社会因素影响 社会的竞争压力造成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贫富差距,竞争压力,等社会环境影响,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冲击与刺激。

4.自身的原因 有的孩子眼高手低,一味攀比,追求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物质,受挫后自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而走向极端。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心理教育的意义

1.幼儿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幼儿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品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分,但他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人格结构来看,道德品质是人格的一部分。通过教育社会化的过程,个人认可和同化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并根据这些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是。传统学校教育偏重与政治思想和道德认识的灌输,未将道德品质当作一种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使不少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要克服儿童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应进行德育改革,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在这一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利地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并为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幼儿园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因此。各地幼儿园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研究,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相继拉开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正确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有利于幼儿的自身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多方面因素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方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3.不应该把幼儿心理问题单独局限于儿童自身。心理问题的考虑需要考虑到他们与别人的关系,而不应该把问题单独局限于儿童自身。—美国学者,为了探知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自己父母、家庭 究竟有哪些要求,走访了20多个国家,对1万多名肤色不同、经济条件各异的儿童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孩子们对父母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要求并非是经济和物质条件,他们对吃、穿、用、玩的东西似乎不太在意,相反却很注意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以下类型的家庭就严重阻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1)关系紧张型;(2)放纵型;(3)过分保护型;(4)过分严厉型。

四、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方法与对策

注重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培养的重要性,幼儿园环境与幼儿心理健康培养,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年龄差异,注重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创设,这样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放开手脚活动。 其次,幼儿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素质的基础。正 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应把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更应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心理而做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请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儿童健康心理教育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游戏性、渗透性、成功性、持久性、日常性原则,更多地考虑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注重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整体环境因素,为儿童提供大量的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活动的空间以无穷多样的艺术活动,陶冶儿童的情操。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动手以及思考能力的发展,为素质教育打好基础。

2.学会欣赏;成人对孩子的鼓励与赏识可以使孩子变得积极、自信、乐观。

3.要让孩子们学会与同伴交往,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我们经常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谦让、积极合作,这样容易取得同伴的信任和获得成功。

4.让孩子们学会承担起贵任,培养幼儿健全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包办代替,而是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困难,坚持到底,直到成功。培养他们做事的坚持性和自制性。

5.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拓展的空间;心里学家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来改变幼儿的不良健康心理。

篇(3)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5—0047—01

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会对孩子的抚育更加重视,尽一切可能保证他们全面健康成长,但是,现在有不少家庭和幼儿园重视幼儿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譬如,成人以恐吓的方式提醒幼儿不要接近危险场所,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有的家庭对幼儿在情感上过分溺爱,在生活上过分包办,在管教上过分严格或放纵,对子女期望过高,使幼儿任性骄橫,缺乏自主、自立、自理和自制能力,还有很多家长倾向于重视幼儿的智力和才艺培养,多让幼儿学习弹琴、绘画等,幼儿缺乏应有的游戏时间,会产生厌学情绪等等。这些心理卫生问题都会影响幼儿心理的正常发展,因此,做好幼儿的心理卫生保健,特别是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幼儿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卫生健康。”

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一、科学地制订幼儿生活制度,培养其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重点是做好一日生活的组织与引导,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对饮食、睡眠、游戏、教育活动等都要进行有序、合理地安排,使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奏,动静结合,科学进行,并使整个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保持正常、稳定的节奏。这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增进幼儿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的活动是以一日生活为基础进行整体安排的,如入园、晨检、早操、游戏、体育、午睡、盥洗、餐点、劳动、娱乐、户外活动、离园等。一日生活的安排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管理者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时,要考虑他们的特点,要科学地安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组织幼儿的游戏、体育、午睡、盥洗、餐点、劳动、娱乐、户外活动等,要有规律,使幼儿在稳定的、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生活与学习,这有利于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包含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居住环境、饮食条件、各种物质材料和用具等,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精神环境包括生活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环境中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幼儿园的园风、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及品德修养等。

篇(4)

这么多来自外界的错误方法导致孩子幼小的孩子心灵有了阴霾,如果没有及时的解决,很有可能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幼儿早期的经历与它的成长息息相关,很多人的心理障碍是童年埋下的伏笔。

童年经历的创伤没有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受到压抑,感到痛苦。潜藏在幼儿内心的负面情绪一旦受到挫折,就会被现实所激发。就会给孩子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无论是幼儿园 、家长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重视。

二、如何加强建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档次较高的幼儿园,任课教师学历高、素质高。经过调查还得知,有些是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优秀老师,许多还是研究生,他们善长从教育学、心理学中选取合理信息,正确运用在教育幼儿的心理工作中。但是,也存在一些教师素质相对较低的幼儿园,往往由于教师自身经验不足,学历不高,而产生总体素质低的现象。她们往往在教育孩子时出现一些弊端,缺乏耐心,缺乏细心,对幼儿教育缺乏科学的掌握。有的教师甚至经常对孩子进行恐吓“关黑房”“不能见妈妈”等恶言相向,来让孩子听话服软。还有些幼儿园受到条件的限制,找不到合格的幼儿教师,或者教师流动性大,导致幼儿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

因此,一个幼儿园,建设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非常有必要。这使得幼儿教育的总体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具体的可以采取这些手法:经常性的给幼儿教师开设一些心理学课程,聘请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开设专题讲座,选派一些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学方面的深造。想要提升我们的幼儿教师水平队伍,只有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才能使得我们的教育能够朝理想化方向迈进。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有时候,脾气一上来会经常的打骂孩子。这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灵关爱,甚至为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心理学中有一个“南北风效应”,有一天,北风遇见南风,北风就说南风阿,我们来比谁有能力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吧?南风就说那我们来比比吧。北风一上场就给行人来了个寒冷刺骨寒风阵阵的咆哮,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加紧,因此来抵御北风的侵袭。接着轮到南风上场了,它给行人缓缓地吹,一点点的渗入他们的四周,天空也由此而渐渐的出现了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而觉得春回大地,陆陆续续地打开纽扣,一层层地脱掉厚重的大衣,南风因此而获得了胜利。故事中的南风能够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很好的顺应了人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尊重对方,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打骂式和数落式、唠叨式等北风式教育很难到达效果。

给孩子多一点“人情味”上的赞扬,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包容,多一份体贴,更多的温情,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来自他人的关注和欣赏,因此,教师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应该毫不吝惜的对孩子表扬鼓励,经常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引导语言,如:“你今天的唐诗背的真好,带着饱满的感情”“你真棒”“你今天做的真好”“你唱的歌真棒”“你今天的表现真好”等等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教师的肯定。不断地成长,在赞美中得到自信和自我肯定。教育应该从尊重他人开始,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被他人更好地尊重,才能获得自尊,让孩子从小就在尊重的范围下生活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有重要的意义。反之,孩子思想还不成熟,自尊意识还在萌芽阶段,还比较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对孩子细心用心的观察。

培养一个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是受到多方面教学和多种活动影响的综合结果,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超限效应”从盘子里偷走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的作用久而久之就让人有不耐烦的心理现象。超限效应在一个家庭中时常发生,当一个孩子发生错误的时候,父母会一次,再次地对一件事进行重复地批评,导致孩子由原先的内疚不安到厌恶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从“被逼”到“反抗”的心理走向。可以知道,家长对孩子批评教育时,不能超过限度,孩子犯了错误,进行一次针对性的批评教育,要比反复强调,纠住错误不放来得正确。

篇(5)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而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家庭状况和教育方式均有关。《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有着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方面加以激励,对其不良方面加以矫治呢?首先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积累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教师缺失心理知识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 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 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 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 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扭曲,心理就会受到冲击。 相反,如果具有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

(二)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以“严师出高徒”为借口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氛围,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

(三)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

三、营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必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和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和关心太少。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几天、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篇(6)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有着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方面加以激励,对其不良方面加以矫治呢?首先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积累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缺失心理知识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教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扭曲,心理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具有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心理上抹上了一层灰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有“香港脚”,小便总撒在身上,如果我们说:“走开走开,你又脏又臭。”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会使其他孩子从小形成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染上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能否健康发展有深刻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以“严师出高徒”为借口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氛围,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比如,谩骂、侮辱、指责、压制、强迫、威胁、挖苦、无情的惩罚等。

2.办好家长学校,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学校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很有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幼儿的心理施以正面影响。

三、营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必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和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和关心太少。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几天、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篇(7)

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有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对幼儿智慧的发展、品德的形成甚至对幼儿整个人未来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康的情感,便幼儿完整的童心,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重视对幼儿健康情感的培养。

在情感教育中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情感的产生是建立在幼儿需要的基础上,我们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幼儿的精神需要,如:早上入园老师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主动和幼儿打招呼,询问幼儿一些生活琐事,谈话时以亲切的微笑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交谈时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能够愉快的进交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他们的想法总是天马星空,我们要给他的回答给于肯定的同时,修正幼儿不正确的认识。在游戏时鼓励幼儿积极的探索,大胆的游戏,在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的同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为幼儿设计各种活动中,要为幼儿创设有趣、宽松,方便幼儿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中我们会开展大带小活动,请大班的孩子帮助小班的幼儿穿衣服叠被子,大班的幼儿和中班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让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培养帮助、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中小班的幼儿就学产生快点长大的情感,并且努力学习本领。

在平时的活动中还要引导幼儿学习良好的平的习惯,有礼貌、讲卫生。并且教授幼儿情感调控的方法,去除消极的情绪,知道在不开心时不能出现跺脚、哭喊、打人、摔东西等行为。在幼儿有负面情绪时,教师给与适当的安慰提供机会和场合帮助幼儿进行发泄, 并且教会幼儿在生活中自己也要学会发泄,及时的去除负面情绪。在教授幼儿的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做到自我控制情感,面对孩子时时钟积极乐观,做好榜样,更加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对象。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自私,遇到事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自己总是对的,我们要告诉幼儿要结合别人的利益学会控制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的发展情感。情感教育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我们在每天早上都会进行晨间谈话,每天都有不同的主题,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趣事,让幼儿能够共同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悲伤,有快乐,还有各种道理。

2 重视幼儿行为培养

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不正常的行为必然有其心理方面的原因。教师要告诉幼儿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心理是否健康,人的行为表现最为明显。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个别幼儿搭积木时,如果想要一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他都会去哪,如果玩玩具时不小心掉在地上,当作没看见,整理玩具时放下玩具就走,所以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儿正确的是非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主动地去帮助、发现班级中的椅子桌子不整齐会去调整,地上有垃圾看到了就捡起来扔到垃圾桶,知道游戏结束就要整理材料。请幼儿带来的玩具图书能够和伙伴分享,并且爱惜。教师在发现幼儿的好行为时要进行表扬,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另外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也是十分重要,保护环境也是幼儿要了解的重点,不可以乱扔垃圾、吐痰、乱涂乱画。在园内进行饲养和种植,培养幼儿的爱心和细心。

3 重视幼儿成功体验

重视幼儿的成功体验,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以鼓励为主, 良好的成功体验能让幼儿主动地进行学习, 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促进的作用。

成功的体验是产生正能量和自信心的良好途径。要给每一个孩子机会, 就算他做不到也要帮助他进行, 一但幼儿获得成功,他所体验得到的不止是快乐,还有自信。在活动中鼓励有大胆的尝试,失败了也不用灰心别人能成功自己也一定行。大班孩子在学跳长绳时都很害怕, 怕被绳子甩到, 这时我们要进行鼓励,给孩子多一点的机会去尝试,一但跳过了一次,他就会明白越是害怕越是跳不过去,只要大胆的往前跳一下就行了。在幼儿跳过去之后及时的给与他表扬,其他的幼儿就会有动力。

篇(8)

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它需要科学合理的教育以及有效的引导,要通过家园合作的方法和措施,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具体措施和渠道,通过家园合作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的意义分析

1.提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

由于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习惯,也与幼儿的家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此,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状态和身心健康水平有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拟定适宜的、针对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和策略,更好地查找幼儿心理异常行为的根源,较好地达到纠正幼儿心理行为偏差的效果。

2.创设全方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和手段,可以创设全方位、多角度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将幼儿家庭与幼儿园连接成为整体,共同促进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好地弥补幼儿心理行为中的异常现象和问题,最大程度上发挥教育环境的效能。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对这一环境的创设,需要教师与家庭的密切配合,给予孩子最为温馨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幼儿去正确地获得社会上的各种认知,全面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关注度不足

尽管大多数家庭都关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然而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却没有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认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自身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

2.幼儿园与家庭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不足

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在这方面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不够畅通,没有形成长久、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主要依赖于班会、家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然而,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难以高效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之,幼儿园和家庭在知识结构、个体立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难免造成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这就无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措施探讨

1.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的重视度

要使家庭和幼儿园都充分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家园双方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做好幼儿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工作,使幼儿心理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

2.搭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平台

要搭建多样化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合作平台,开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渠道,通过家长开放日、节日庆祝活动、亲子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较好地促进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还可以将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引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平台之中,建立家园合作联系单、网络信箱、家长QQ群、微信聊天群等,增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的日常化、网络化,较好地通过家园合作平台讨论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为偏差,并通过商议的方式拟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更为通畅和充实。

3.建立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檔案

为了更好地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情况,避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偏差问题,家庭和幼儿园要加强联系和合作,搜集、整理和归纳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情况,要了解幼儿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状态,及时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细微变化,从而较好地把握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发育规律,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完善和优化。具体来说,应当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记录幼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心理特征、幼儿园的日常表现、家庭的日常表现、幼儿作品分析等,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状况进行及时、完整的记录,以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成长情况的综合分析。另外,还可以拓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俱乐部,使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都融入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俱乐部的活动之中,共同关注幼儿的心理变化状态,更好地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4.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针对幼儿新生入园时表现出的焦虑心理和情绪加以关注,并适当开展幼儿入园适应教育活动,帮助幼儿解决入园时的环境不适应心理问题。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可以选取一定的主题,开展以幼儿为主体、家长为指导和协助的角色游戏活动,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增强在社交活动中的心理适应性和抗挫折心理能力。

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可以搭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桥梁,通过丰富多样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方式和策略,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优化幼儿的心理健康程度,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1(48). 

篇(9)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89-0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家庭状况和教育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值得认真关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国早期幼儿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0—14岁儿童有2.2亿人,根据近年来有关报道发现: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则在13.97—19.57%之间,大约在3000—4300万人左右,这是多么庞大的群体。问题幼儿的表现为:多动、违纪、焦虑、抑郁、任性、孤僻等,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现。以北京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90年代为12.9%,到了本世纪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上升为18.2%,儿童行为问题的不断攀升,已经引起了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未来人才的素质,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阶段年龄在3—6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积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对于培养我国未来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开展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迪。

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目前幼儿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幼儿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究其原因,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到教师和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存在一些片面性,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许多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达标

篇(1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均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尤其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内容选择就是其中核心问题之一。

一 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来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当前,我国尚未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因此,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探析将以对其核心概念,即“幼儿心理健康”的考察为切入点。关于健康的定义,普遍为人们所认可的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7年提出的:“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使用了相似的定义:“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但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至今尚未有定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研究者普遍认为不能将关于成人心理健康的界定直接推广到婴幼儿身上,婴幼儿心理健康有其独特性。

国外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界定相对清晰。如美国0~3岁任务联合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把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为:在家庭、社区和文化背景下,儿童从出生到5岁才形成亲密、安全的人际关系,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探索环境和学习方面一直发展的能力。总之,国外研究者普遍认同幼儿心理健康基本等同于健康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与早期社会―情绪发展(early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可互换使用。因此,国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主。从内容来分析,《指南》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适应、情绪的表达和调控两方面。这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也是相吻合的。

二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不清,存在概念混淆。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均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界定模糊的现象,表现为:在当前少量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中,大多偏重心理学,侧重对幼儿异常心理和常见的行为问题的介绍、诊断和治疗,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笔者认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预防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概念做出区分。此外,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片面地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诊断、个别心理辅导与治疗当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至于时常觉得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

第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零散,缺乏有机整合。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开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相关知识零散见于学前卫生学、幼儿园健康教育等课程。致使幼儿教师普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认识不清,常常出现重身体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教育活动或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活动数量十分有限;其次,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凌乱分散,除健康领域课程之外,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课程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幼儿园教育之中(如性教育的缺失),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这导致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第一,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为主线,适当扩展。我们已经明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为主。如张辉娟建构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内容包括自我适应和社会适应两项主要内容。此外,研究者普遍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内容涵盖了幼儿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情感、性教育、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一项在上海实施的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比和朋友”课程包括了感情、沟通、建立和破坏关系、消解冲突、面对改变和失去、面对新环境的策略六个单元。毋庸置疑,这些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二,侧重于预防幼儿可能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而非解决幼儿已产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针对全体幼儿,侧重于预防。对于个别化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予以个别辅导,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教师不应也难以承担相应的治疗任务。及时识别并通过家园合作、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来解决这一问题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具有共性的、时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值得学习。虽然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有其价值,但是价值大小不同。如针对儿童遇到的共性问题 “我是从哪儿来的”、“不开心怎么办”等内容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就比以仅仅发生在少数幼儿身上的“攻击”为内容的活动显得更有价值。还有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如过度依赖电视、电脑而出现的“电视孤独症”,大多数独生子女自私自利、耐挫折能力差等都可以纳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中来。

第四,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可以在拓展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背景下反复开展。很多教师在找寻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困难。事实上,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情绪情感教育可以在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反复开展,但是在组织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如情绪方面的教育内容大概应遵循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这样的顺序。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 县委半年工作总结 下一篇: 培训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