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市场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01 10:14: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数据市场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数据市场调查报告

篇(1)

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831.7亿元,而同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217亿元。今年1~6月份,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496.2亿元,同比增长46.4%,用户数量达到4亿人。预计全年的收入将达到912亿元,远超电影产业预计的280亿;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8亿美元,同比增长66.7%。

据17173统计数据,全世界玩家目前为止花费在《魔兽世界》这款游戏上的总时间超过593万年,相当于人类进化的时长。在中国有600万人每周至少玩22个小时的游戏,相当于干了一份兼职工作。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网站17173每年为玩家推荐的游戏超过200款,平均每个月超过20款新游戏。这是汽车行业新产品速度的10倍、家电行业的5倍、电子产品行业的2倍。日本游戏产业已经达到国家GDP总值的20%,韩国游戏产业占其整个文化产业总收入的58%。从上述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游戏正在酝酿改变世界的力量。

17173媒体群总经理赵佳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游戏是非常普遍的娱乐方式,本身是单纯的,我们要对这个有客观的认知,不能把游戏看成是现实压力过大或者负面情绪的一个发泄渠道。我们要理解现在社会形态以及社会形态下用户的生活方式,理性看待游戏社会的价值和产业价值,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企业来关注中国游戏产业。”

大数据见证中国游戏产业发展

2009年,在中国经济陷入历史最低谷,各个行业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第一届“17173游戏风云盛典”的“年度中国游戏风云榜”和“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向外界宣布中国游戏市场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为中国整个游戏行业以及现场所有的企业和嘉宾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中国游戏行业。

2010年,第二届风云盛典的“年度中国网络游戏风云榜”上,国产网游首次超过半壁江山。由此中国网游正式告别了“追逐者”的时代,宣告由国产网游推动中国游戏行业发展的全新时代的开启。中国游戏行业的黄金期也随之到来,各方资本的纷纷涌入为游戏行业注入了更多活力。

2011年,第三届风云盛典的《中国网络游戏市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0年地级市网游玩家占到了29.6%的份额,已经成为国内网游的最大市场。面对二三线市场的崛起趋势,随后众多网游厂商纷纷调整以前一味追求高APRU的做法,针对二三线城市收入相对低于一线城市的状况,一批网游厂商推出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等全新运营模式。一场中国网游运营模式的革命开始酝酿,随后中国网游迎来了免费时代。

2012年的风云盛典上,17173媒体群总经理赵佳宣布,除了继续扩大17173中国游戏第一门户的媒体优势外,还将加强网站的服务和工具的功能性开发,提升和优化用户交互体验,把17173打造成一个为全球游戏玩家提供各种服务的平台。17173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它已经成为中国游戏行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成为联系玩家、厂商和渠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2013年,风云盛典在行业中首次联合韩国主流游戏媒体,进行了“中韩游戏用户的行为习惯对比调查”。结果显示,中、韩两国网游用户在获取游戏信息的途径、游戏消费方式、每天玩游戏的时间段、玩游戏的地点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这为中国游戏企业走向海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2014年,迎来第六个年头的“17173游戏风云盛典”在北京751D PARK时尚设计广场举行,盛典上了游戏行业首份《Hard Core(核心玩家)白皮书》。通过对17173超过1.5亿活跃用户的大数据分析,首次详细诠释了如何通过玩家群体金字塔尖上20%~30%的Hard Core用户,带动剩下60%~70%的一般用户的核心方式。赵佳在现场讲话中说:“得Hard Core玩家者得天下。能辨别出哪些玩家是对游戏行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这是营销过程中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厂商愿意把一手新闻、一手资料,以及营销费用放在17173上面的原因。”

游戏产业潜力巨大

篇(2)

人们在互联经济下更希望被当作独特的个体对待。与此同时,日益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刻意或不经意地共享了有关自身的各种信息。

大多数企业难以从互联经济中获取有价值的客户洞察的一大原因在于,当客户期待被当作独特个体对待时,企业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解整体市场而非个体客户。在IBM CMO(市场总监)调研中,至少70%的中国CMO仍然依赖传统信息来源(例如市场研究)来制订战略决策。

而那些已成功转型的企业都在学习使用客户分析技术以获得更好的业绩。这些企业会分析更多的客户维度,这些维度可能包括交易模式、客户选择店铺的心理特征、客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以及他们对公司的累积价值。这样,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信息,并为之提供个性化服务。

洞察客户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经济环境中,数据是一种关键的新“天然”资源。而了解如何有效地访问、分析和使用数据,对于理解和接洽个体客户至关重要。

广泛利用外部数据资源

完善自身视角,吸收外部数据资源,特别是社交媒体与合作伙伴的互补数据库,融合内部和外部观点,发现意料之外的洞察力。

整合零散数据信息

利用大数据挖掘能力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将关键的零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关于每个客户的完整信息。这些碎片信息可能来源于客户与其它人或机构的互动行为,而不只是和你的互动行为。

让前线员工具备预测分析能力

将洞察力嵌入一线人员的决策制定过程,确保由数据驱动的决策成为日常流程的组成部分。让员工更清楚应该在哪里倾注精力才能提高生产率和产出。

精准回应客户

我们要更准确地理解客户,其目的不是要用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去轰炸他们,而是为了突出你的差异化——只提供那些客户确实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是在他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他。互联时代带来的机遇是,客户直接通过各种媒介表达了他们的期望。为了获得更多洞察力,企业要有所选择且负责地与客户进行互动,但挑战也同样存在——如果不及时恰当地回应,可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其它新渠道

收集个体客户的心声,获取第一手信息,不能过度依赖市场调查报告中关于某个细分市场的信息,而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其它新渠道,例如用户撰写的评论、在线通讯和博客等,以获取来自个体客户的第一手信息。

从员工那里了解所见所闻

构建一个便捷的渠道,使员工在与客户交互时得到的信息能够为企业所获取,随后将这些来之不易的信息融合到大数据分析之中。

有针对性地迅速给予回应

研究每一位客户的接触点,更精准地回应客户,从而可以与客户创建更加密切的联系,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通常,当客户收到关联度强的反馈,他们会乐于分享更多信息。

提供独特价值

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客户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期待更即时、更贴近需求的服务,而组织也因此拥有巨大的机遇来创造即时性所产生的价值: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信息。

充分利用“移动改变一切”的事实

不要简单地把你的网站搬到移动设备上,而要充分利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和新的电子商务形式。例如,在客户位于运动场、购物中心或旅游景点等特定场所时,在其移动设备上即时弹出虚拟商店。

融合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

不要把移动设备当作唯一的渠道。利用增强现实技术,让移动渠道成为整合的、多渠道的客户体验的一部分。

互联时代更需要提供与众不同的价值

移动设备虽然增强了联系,但更容易让客户分散注意力。企业应采用能抓人眼球、有趣味的互动方式,最重要的是针对个人进行定制。

提供一致体验

在多渠道时代,网上商店、实体店、官方微博带给了客户多样化的渠道体验。如果客户在不同的渠道体验迥异,互联经济就会放大其负面效应。因此,企业必须使各个渠道的客户体验保持一致。

基于客户制定简单有效的渠道策略

渠道策略的制定不能仅基于组织设计的便利,而应充分考虑最终客户的需求。渠道的设计,不应追求复杂,而应充分考虑其实践的可能性,避免传统条块分割的渠道弊端。

扫除影响渠道体验的组织障碍

构建渠道系统平台,基于客户需求在公司范围内充分共享信息;构建值得信赖的上下游关系。

篇(3)

报业市场的总体环境

报业正面临结构性改变的挑战,报纸的付费发行量从长期来看处于下降趋势,广告客户持续从报纸转向网络渠道和一些新的媒体形式。这些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而且结构性的改变正因为全球经济的衰退而恶化和加剧。

尽管从长期来看,在线媒体的潜力是巨大的,但印刷版报纸仍是报纸出版业收入的主要驱动者,这样的态势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今报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印刷媒体和其在线媒体的广告收入、报纸订阅和零售收入、以及付费在线浏览的收入。

印刷版报纸和报纸网站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国家各有不同,高度依赖于本国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程度。然而总的来说,2007年,调查范围内各国报业80%~97%的收入仍旧来源于印刷版报纸的销售和广告收入,比2003年的90%~99%有所下降。

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影响了报纸出版市场的前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普及都促进了新的在线媒体商业模式的引入,并创造了一个大的移动设备市场。对于那些依赖信息传递平台的报纸发行人来说,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率是带来不同机会的关键因素。

例如,荷兰的互联网使用率在世界各国中处于前列,这为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视频和数据创造了机会;而在加拿大,数据传输市场的供不应求被认为是妨碍移动技术迅速应用的主要因素;瑞士的报纸发行人最近才开始投资于在线网站的行动,因为这个国家有很强的印刷媒体传统;由于新的3G移动通讯技术的引入使用,德国人正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他们的手机上,这需要报纸发行人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提供手机在线内容。

作为技术发展的结果,新的设备、概念和媒体平台出现了,在过去的10年中,这明显改变了媒体间的竞争态势。像Google、YouTube和Facebook这样的公司已经从这些发展中受益,并从传统媒体那里攫取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传统报纸媒体的运营商特别是报纸发行人发现自己很难适应新技术并利用新技术为其赢利。

世界经济正进入大衰退。对于全球报业市场的冲击将是巨大的,特别是减少了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入,大多数报纸发行人都认为这种状态到2011年之前很难改变。

报业的应对之策

全球报业市场规模在2009年将下降10.2%,并将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直到2013年。印刷版报纸的广告收入在2004~2007年间呈现了温和增长,但是伴随着经济衰退的恶化和读者、广告客户持续向在线媒体转移,印刷版报纸广告收入在2009~2013年间将以每年4.5%的速度下降。同时,在线广告在2004~2008年间,已有两位数的增长,尽管在2009年其经营预期将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但长期来看,前景很好。

几乎所有地区的报业经营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现在的经济形势暗淡的冲击,北美、欧洲等地的成熟的报业市场面临着更明显的发行量下降,特别是广告收入的下降。

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挽救经营形势的恶化。在一些国家,包括法国、荷兰和美国,报纸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发行量下滑造成的收入减少。对于一些美国报纸来说,报纸的需求非常具有弹性。欧洲和北美的窄众报纸和免费报纸在2004~2007年保持赢利,但是今后两年免费纸质报纸广告收入将减少。在一些国家,比如瑞典,周日版报纸仍旧保持赢利,一些发行人已经通过各种不同的订阅方式,成功地增加了发行量。英国有历史悠久的家庭投递模式,地方报刊经销商收取一定的投递费,把报纸送达订户家中。如今,一些英国报业集团正试图发展自己的家庭投递服务。《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已经开始了家庭直投服务,不过仅限于伦敦地区,以维持订户的忠诚度。

一些美国报纸已经不得不采取比较激进的方式来维持生存。《西雅图情报人》2009年3月印发了其最后一期,之后转型为互联网新闻的提供者。这一行动使报纸将雇员由165人缩减为20人。2009年2月份关闭的《落基山新闻》的雇员们,计划发起一个在线新闻出版物。这个网站将会提供一些免费新闻,用获得的广告收入覆盖一部分成本。付费读者需要以每月4.99美元的价格进行为期1年的订阅,订户将会收到更多的特稿,包括专栏、互动专题、手机版报纸等订户特别内容。很多其他的美国报纸,比如《费城问询者》和《明尼阿波利斯星论坛报》,正在进行组织机构重组,拥有《洛杉矶时报》等的芝加哥论坛报业公司,已经于2008年11月申请了破产保护。

地方报纸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国和英国,这一领域被认为有很大的风险。近日有预测说,今后5年中,英国地方报纸的2万个工作岗位中有一半将会被裁员。然而在加拿大,地方报纸市场特别大,并且仍旧相对健康。

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的广告量都在下降,这导致大的成本削减和组织重构。

相对于上面提到的一些趋势,报业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仍在成长之中。比如在印度,2008年他们的经济相对发展比较顺利,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继续稳步增长。印度报业非常分散,并且地方化严重。印度有超过6万种注册报纸,分别以22种印度语言印刷。近年来,阿拉伯国家的报纸规模显示了稳定的增长,而且未来年份的前景看好。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报纸的发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几个被访问者指出,他们已经拿出了几个更加“绿色”的解决方案。报纸转向互联网将会减轻人们关于报纸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的指责。这种指责尤其针对免费报纸,因为这种报纸造成了大量浪费,并产生垃圾。

“首选媒体”之争

在线调查的受访者被要求指出比较钟情于哪一种媒体来获得新闻和背景信息,以及他们这样选择的原因、他们喜欢在报纸上读到的新闻内容的类型;也要求他们指出愿意为不同内容付费的意愿,包括在线和传统报纸,以及他们在读了关于商品的评论后,是否愿意从报纸网站购买商品和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电视和互联网如今代表了受众用来收获新闻和背景信息的主要组合。关于人们每天花费在不同媒体上,用来获取新闻和信息的时间,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在电视、互联网的免费内容、报纸上花费的时间最多。电视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媒体,每天平均收视时间为43分钟,大约是一期有背景信息和深度报道的晚间新闻节目的时长。报纸排名第二,每天花费33分钟。消费者花费在付费网络内容上的时间大约是平均每天20分钟,花费在免费互联网内容上的时间为每天15分钟。每天花费在杂志和广播上的平均时间不到10分钟。

然而,假如价格不作为受众选择媒体的考虑因素,并且如果他们的媒体选择被局限在报纸、互联网、电子墨水报纸和移动电话范围内,调查结果显示报纸将是新闻消费的第一选择。来自7个不同受访国家的69%的受访者认为报纸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选择,29%选择互联网作为第一来源,其余2%选择电子报纸或者移动设备。

在接受调查的那些把忽略价格因素的报纸当作第一选择的人中,90%的人指出在线新闻来源将是他们新闻消费的第二选择。对传统报纸的选择在被调查的7个国家中相对一致。在这方面,美国是唯一的例外,只有53%的受访者认为报纸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美国的受访者中有43%的人把互联网作为新闻消费的首选。这比加拿大、英国和德国高10%,比荷兰和瑞典高20%。

这种在印刷媒体和在线媒体间的平衡说明了全球的报纸发行人需满足同时使用这两种媒体的大量受众的需求。具体到美国发行人,平衡这些需求的能力是在将来获得成功的关键。现在仅有2%的受访者把电子墨水技术的报纸或者移动终端作为新闻消费的首选,70%的受访者把移动终端作为其新闻消费的最末选择,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对这些技术不熟悉和终端难以阅读,开发市场通常是艰难的。受访者选择传统报纸的3个主要的原因:深度报道、可快速阅读和易读。

深度报道是年长读者选择传统报纸的主要原因。那些选择互联网的受访者提到,互联网提供了新闻的快速浏览,但是视频的使用和为客户量身定制内容,也是他们选择互联网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很有意思的是,视频内容给在线新闻赋予了电视媒体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被访问者没有提及关于接受实时新闻(包括重大突发新闻)的需求。

只有很少的受访者把电子墨水报纸和其他移动设备作为他们的替代报纸的第一选择,不将它们作为第一选择的原因如下图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者之所以不把移动设备作为他们的第一选择,主要原因是不易阅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些移动设备不能达到他们的阅读目的。与包含报纸的所有内容有所区别,移动媒体头条或者突发新闻可能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但这不在本次调查的范围之内。不将电子墨水报纸作为第一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这种媒体还不够熟悉。

这次消费者调查同时显示了受访者对于报纸内容类型的选择。根据调查,综合新闻是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报纸新闻内容的最大期待。

这些结果在7个受调查的国家中是一致的。年长的受访者对付费的高质量财经信息和体育内容的感兴趣程度要超过年轻受访者。高学历受访者也比较偏爱财经信息。

对于性别差异的调查显示,男性更倾向于财经和体育内容,娱乐内容更受女性欢迎。超过半数的男性和女性同时偏好体育和娱乐内容。

付费意愿调查

此次消费者调查还包括他们对传统报纸、在线媒体、电子墨水报纸和移动设备等不同内容平台付费意愿的调查。“付费意愿”被定义为受访者为产品付费的最大数额。然而在这个数额之内,如果质量相当,他们将选择最便宜的可供使用的产品。

为了估计受访者的付费意愿,调查使用了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允许参与者在不同的新闻选择方面进行多选。总的结果是,如果传统报纸与互联网新闻的内容相同,参与者只愿意为高质量的互联网新闻付出相当于报纸的62%的价格。

有趣的是,对体育和财经内容感兴趣的消费者,更愿意为体育和财经内容的在线版付费。

篇(4)

首先,《大数据行动纲要》寄予大数据重要使命。国家对新兴的技术领域和产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并对大数据在民生、经济、安全、科技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力争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大数据行动纲要》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二十几个部委参与纲要编制,全方位发展大数据;中央到地方落实纲要任务,各个层面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数据共享等全链条发展大数据,并以产业为主体,积极布局应用引领下的产业体系。

其次,作为国家层面促进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大数据行动纲要》涵盖大数据资源的采集、流通、分析和利用各个环节,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大数据行动纲要》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大数据产业的重视,将“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作为三大主要任务之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应用牵引和企业主体的作用,通过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体系,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最后,《大数据行动纲要》明确了主要任务,通过“十大工程”的方式来落实相应的任务。同时,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实和实施。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即围绕全面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这一总体目标,确定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是强化安全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围绕这“三位一体”,具体明确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

五个目标:一是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二是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四是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五是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七项措施: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十项工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包括推进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和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及新兴产业大数据应用,同时做好信息安全和规范管理等的相关工作。

《大数据行动纲要》如何落实?

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地和实施。未来工信部将向各地进行更细致的任务划分,协助各地认真做好行动纲要中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各地一是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划,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二是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项资源向产业倾斜,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支撑能力。三是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影响范围广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应用对产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四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避免信息孤岛和“烟囱”,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培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中央和各地的协同推进,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我国发展大数据的基础与优势

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活跃度高、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将会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高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其中我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20%。

拥有广阔市场空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以及促进信息消费、“互联网+”等,都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个人发展均需利用大数据加强创新和服务。

基于语言、文化特性的本土特色应用优势明显。依托中国语言和本土文化,在大数据领域有望再次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发展格局。

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和互联网强国。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增长超过20%。全球10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占据4席,前30家中占30%以上。这些都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数据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提升现有业务、开拓新业务。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开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库一体机等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

我国发展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仍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低,基本处于死锁状态,无法顺畅流动。

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全社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科学的认识,一些地方误将数据中心建设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盲目追逐硬件设施投资,轻视了数据资源汇聚、积累、处理与应用能力建设,未能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间的对接。

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需要从底层芯片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分析软件等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无论是新型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架构,还是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呈现方面与国外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需求。

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低。用户普遍不重视数据资源的建设,即使有数据意识的机构也大多只重视数据的简单存储,很少针对后续应用需求进行加工整理。数据资源普遍存在质量差、标准规范缺乏、管理能力弱、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

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缺乏,技术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不够,尚未建立起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约了大数据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综合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数据科学人才缺乏,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怎么保障大数据安全?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广业务系统防攻击防入侵通用保护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引入并推广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等业已成熟的大数据安全保护专用技术。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适用于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联盟规范指南,明确大数据安全保护的保护范畴、保护类型、保护级别、具体的技术保护要求和管理要求。

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

开展大数据安全流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规范指南,组织签署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自律公约,开展针对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安全保护状况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根据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结果大数据安全保护综合排名排序,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大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自我约束工作。

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促进网络安全相关数据融合和资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安全事件识别能力。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篇(5)

近些年,我国金融体系不断扩张发展,商业银行也在不断改革进步,银行业也开始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同时,快速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新的风险,特别是市场利率化的改革,不仅加剧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根据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7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信用风险继续上升,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和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现状都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信贷风险度量的准确性和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对商业信贷风险的度量和管理研究是银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与管理的相关理论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在银行开展各项信贷业务中受外在和内在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损失不确定性,如债务人不能履行借款协议,信贷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资产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产)7月18日了《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商业银行真实风险与账面风险偏差有所扩大,银行信贷风险一定程度被低估,而当大中城市房价下跌20%-30%时,银行贷款损失将超出其承受能力,这也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压力。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则主要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用最少的成本将信贷风险降和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阶段,通过对信贷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有效避免和减少银行经营风险,从而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和银行正常运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首先,银行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完善是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内部制度不完善,对借款人或企业没有全面的进行调查,缺乏深入现场调查借款人实际情况,借款审查流程过于形式,后期对借款的使用监控也过于松懈,贷后风险管理主要依据客户经理对借款人的财务数据录入,而这些数据又缺乏及时性和客观性,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监测滞后,无法实现真正的风险预警。其次,借款企业信用体系缺失是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少企业在拿到银行贷款后并非像计划那般用于公司发展壮大,而是对借款管理不善,资金没有真正得到使用,事后更是通过篡改会计报表或注册资金上的数据继续骗取银行借款,日复一日最终无法偿借款还则采用拖、赖、哄,不完善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致使银行资金无法得到有效回笼。最后,金融环境的影响,全球金融体系都在不断完善,我国亦如此,在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金融风险,同时,体制的不完善也会导致信贷管理的不规范,从而产生信贷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从2003年至今,我国银行借款规模增长了十多倍,但仍满足不了急剧扩张的贷款需求。我国贷款需求和客户数据急剧增长,各银行也一直很努力,不断在提高贷款条件,控制资金使用质量,不良贷款占比和不良贷款余额都有所下降,但距离世界公认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较高的不良贷款率无疑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并为风险管理工作加大难度。2.不健全的信贷风险预警制度良好的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制度并不完善。贷款企业或多元化经营,投资渠道丰富,资金多向流动,或企业大股东自主投资范围较宽,且自有资金与企业资金混用,单一的信用监测手段无法满足对企业的实时经营监控。此外,传统的专家分析法及信用评级预警方法存在一定滞后性,不能及时发现信贷问题,并未真正达到实时监测贷款风险的初衷。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念落后且人员缺乏不管是企业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的缺失,还是行业投向风险监测功能的弱化,问题的归结应该是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念的落后,信贷管理仅具备形式要求,却无实质功能。此外,我国商业银行高素质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匮乏,缺少能力强、素质高、态度好的优秀风险管理人员。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加强信贷环节的管理实践结果表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自有资本都是负相关关系,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自有资本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是-3.837和-1.935,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自有资本每提高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预期违约概率分别下降3.837和1.935个百分点,因此,为控制银行信贷风险,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应保证银行资本充足率。信商业银行应该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贷款审批与发放部门相对分离,并建立完整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管理与监督、资金回笼管理机制,实现贷款业务的科学管理。还应秉承加强内部管理、防范信贷风险观点出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规范信贷程序,合理操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修订,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完善信贷管理。2.利用大数据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互联网+已经悄然来到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金融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十分庞大,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加注重于大数据对于用户信息的获取、挖掘,结合场景化,以此来进行营销推广或者风控建模。大数据主要为银行风险管理带来以下便捷:一是有利于贷前对企业的调查,大数据的精髓在于它拓展了数据分析的抽样方法和范围,也就是说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发现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甚至预测其经济行为,解决客户不透明的问题。二是实现银行信贷前中后台信息的贯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借款企业的海量数据,并进行有效的整合、贯通、过滤、整理来分析预测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并加以防范。三是从风险政策、信用评级、信息披露、风险监控、风险评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入手,实现对资产的识别、筛选和风险等级评定。四是利用风险共享系统,共享行业黑名单,极大地扩充风控数据库,将有效避免“一人多贷”、“老赖”问题的发生,提升信和大金融风控整体水平。3.强化信贷人才培养,提高银行信贷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与道德修养首先要加强对信用评级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加强对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成立一支高素质、精技术的人才队伍,为信用评级系统的完善储备更加强大的能量。其次,建设银行特色信贷文化、让员工有归属感,有力的信贷文化不仅能有效识别与规避信贷风险,还能引领信贷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众和道德观。最后,落实信贷经营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注重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同时,还需要一套科学并行之有效的薪酬和绩效评价机制,这既能有效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还能有效防范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卞伟力.新经济.2016(02

篇(6)

消费者非常精明,他们关注的商品有了任何改变,他们都能察觉到。而且他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语言申诉,尤其是通过社区网络、博客和线上社群讨论区的方式。现在消费者关注的目光都转到了媒体“公众意见风潮”上―在视频网站YouTube、微型博客Twitter或是其他由消费者制造言论和信息的网站上,高知名度的品牌或是被赞美,或是被攻击,他们就是想让生产商对产品和包装做出一些改变,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质性的利益。

四个指导性原则

尼尔森基于自己的100个客户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些客户在过去的5年里进行过成本削减方面的创新。调查表明,掌握以下四个重要原则,有助于生产商明智地做出成本削减决策,并为消费者所接受。

缩减包装规格:这是稍为带有风险的举动,对于品牌的重度使用者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在缩减包装尺寸的同时能够给消费者一些额外的利益,就可以将负面影响减轻。

扩大包装规格:这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选择,但是也有陷阱,比如说新的定价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底线,或者消费者很难在大规格包装和产品价格提高之间建立关联性,认为这仅仅是生产商想赚更多的钱。

更换包装材料:这是一种提高毛利率的策略。然而,不能因为更换包装材料而牺牲产品的功能性、结构完整性以及品牌资产。

更改原料配方:这是一种高风险的举动,前提是不能降低产品质量认知和产品功效,损害消费者体验。

缩减包装规格

尼尔森基于40份成本缩减的实地调查以及59份包装调查进行了研究,发现仅仅依靠缩减包装规格或者包装量(比如,将原来的6件装改为4件装)是一项有风险的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表明,当生产商考虑在现有的产品线上增加一个较小尺寸的产品,从销售数据看,新的较小尺寸的产品所带来的购买频率不足以抵消先前那些不太有利的商品对于业务的影响。

也有一些例外,譬如,新增加的较小包装的产品具有如下特点:其一,采用了独特的分销渠道;其二,引进新的特许经销商;其三,与先前的大包装产品形成区隔,有着独特的使用方式。

缩减包装规格策略中最为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将这项策略和创新联系起来,而这种创新能够为消费者带来额外的积极利益及消费体验。更重要的是,创造这些利益的同时并不需要增加成本。譬如,推出一种可以重新封口的小包装,同时采用不同的包装图案以及不同的包装形态,把玻璃瓶改为塑料瓶,等等。这些变动将为产品体验加分,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价值,从而抵消掉缩减包装规格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尼尔森的分析报告还表明,缩减包装规格策略比起价格提升策略,更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在保持原有价格的前提下,缩减包装规格策略在以下情形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生产商是所在行业的领先者,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包装规格缩减要针对行业内的最小单品;

包装规格的缩减百分比小于12%;

缩减包装规格的产品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消费性。

扩大包装规格

消费者喜欢相对经济的大包装,生产商关注的是规模化经济以及工厂生产能力的高效利用,而大数额购买商品却延长了消费者的购物周期。经济的或者是加量不加价的包装尤其能够为消费者接受,因为他们看到了其中更高的性价比。

在运用扩大包装规格策略时,有几个绊脚石,包括单件产品定价过高,或是由于提供的商品数量过大,可以长期使用。在一个案例中,双倍增加厨房、浴室清洁剂的容量给消费者带来了更高的价值感知,但是此项交易并没有给厂家带来预期的利润。其中的一个原因是购买者在家居存储物的大小上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另一个原因则是消费者过去并不需要容量如此之大的清洁剂。其他例子表明,一件产品尽管具有功能上的优势,但消费者会关注产品的绝对价格。因此,能否坦率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将影响着你的努力成果。

另一个要考虑因素的是零售货架。商品如何包装才适合在零售货架上摆放并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呢?此外,选择合适的分销、零售渠道也非常关键。比如,某些消费者可能对大包装商品缺乏兴趣,因为这样的包装和他们之前购买的商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更换包装材料

富有创意地更换包装材料是很有潜在价值的,它不仅仅对于生产过程的成本削减有利,同时,对于带来积极善意的媒体评论也是有好处的。这样的改革创新包括采用一种花费更少的包装密封法,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数量,或是省略包装中的某个环节。这样的创新手法往往能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新奇的感受,给生产商带来的风险或许较小,但与此同时其影响及效果也更加难以确定。

另一个相似的做法是使用不太昂贵的包装材料以取代先前比较昂贵的包装材料,将包装材料成本降下来,直接提升利润空间。然而,更换产品包装不能减弱消费者对于品牌资产的认知或是影响客户的产品体验。相关饮料测试结果表明,有的饮料生产商将饮料瓶由玻璃装改为塑料装,而先前消费者对于玻璃装饮料是广泛接受的,因此,这一改动或许会对饮料生产商的品牌资产产生长期的影响。

包装创新的另一个好处在于,它能够减少包装材料中某种材料的数量。譬如,百事公司的阿夸菲纳(Aquafina)矿泉水,它在新闻界为百事公司赢得了好评,原因是通过采用新的包装方式,百事公司使用的半升瓶子减少了20%的塑料用量。

更改原料配方

一方面是产品成本的提升,而一方面却要保持价格像以往一样低廉,这对于生产商而言或许是一种诱惑,让其产生缩减生产成本的念头,并由此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然而,尼尔森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询问消费者:“在当前低迷的经济环境中,你希望生产商做些什么?”生产的产品质量可以稍微降低一点,但是价格要和以前一样―这就是消费者对生产商的期望。

优越的产品性能是生产商在市场上长期生存下去并站稳脚跟的关键,它能给生产商带来忠诚度以及强劲的销售后劲。更改原料配方作为生产商对于经济低迷环境的直接反应,会让消费者与产品疏远起来,以后要想不增加更大的投资就把他们的心再次赢回来,是不可能的。就其本身而言,这种策略具有较高的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更改原料配方策略就应该完全被排斥,从而丝毫不考虑将它列为成本缩减战略之一的可能性,毕竟一些生产商采用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在特定的市场形势下,生产商可以考虑更改原料配方,但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更改原料配方能否提高消费者体验,产生正面影响?

产品的风味曲线如何,是单一,还是复杂的?更改原料配方之后,能否丰富产品的风味曲线?

更改原料配方,能否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

首先,生产商要了解自己的产品,弄清楚消费者对于自己的产品口味感知是单一的还是复杂的。巧克力就是一种单一口味的产品,一旦更改了配方,很可能就会改变巧克力的主要口味。而冰冻披萨饼则是一个复杂口味的产品,它是由多种口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味道,改变其中的一种成分,对于消费者体验或许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消费者寻求价值

篇(7)

搜索改变世界

王圣双是上海一家泵业制造企业的销售经理。对于这样一家冷门行业的小企业来说,20多岁的王圣双一直在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客户知道他们的存在。

几年前,还在他父亲掌管业务的那个年代,跑销售,通常都是招很多业务员,分散到各地去找客户,要么就是花心思印刷精美的宣传材料,毫无目标地发往各地,期待客户能看到自己的存在。是进入客户的视线还是直接被扔进垃圾桶,那就要看运气了。人力、物力消耗了不少,可是全国有多少目标客户的存在,又有多少是对自己的产品感兴趣的,这些都是未知数。

自从王圣双接管公司业务以后,学计算机出身的他,深知网络的意义。他知道,在现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采购员们也都换成了爱好网络的小年轻,他们做什么都喜欢先到网上看看,足不出户就想知道有哪些供应商,而对于王圣双来说,足不出户就能让客户知道他们的存在,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于是,他所在的上海边锋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加入了搜索营销的行列,每天收到的报价请求从原来的20多个上升到了100多个。通过搜索营销,公司轻轻松松就把营业额提高了很多,现在每年销售达到3000多万元,而且现有的客户里有60%-70%都是搜索带来的。“想让全天下的客户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你,非搜索莫属,在这上面花钱,值!”王圣双说。

搜索引擎作为一种营销工具,正发挥着其独特的魅力。每天都会有几亿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找不到想要的信息时,谷歌(Google)或者百度(Baidu)一下,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的点击和非同一般的用户粘性,使得搜索引擎在给企业做营销方面展现了非凡的魅力,也给搜索公司指明了一条赢利之道。

据CNNIC《2007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44.71%的网民经常使用(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每天使用一次搜索引擎的用户也占到17.2%,也即每日使用搜索引擎用户数高达61.91%,这意味着已有超过半数的网民开始依赖搜索引擎的使用。基于这种用户基数及构成,搜索引擎已经成为企业市场推广的重要营销工具。

行商变坐商

“报纸广告人家看完就扔了,周期性太短,电视广告的时间段选择很麻烦,我不知道在播放我的广告的那个时间有多少是我的潜在客户在看。”这是上海洁丰干洗公司副总经理洪亮的顾虑。

寻找针对性强、有效期长的营销方式,是洪亮所要做的。在尝试了多种营销方式之后,他转向了搜索,从此一发不可收,与多个搜索引擎网站都建立了合作。洪亮毫不隐讳地说:“搜索是我们目前最有效的营销手段。”

现在,网络营销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搜索引擎推广、网络黄页、在线广告、网上交易平台、中文网址等等,都有可能给企业营销创造新的机会。不过在相关调查中显示,企业最认可的网络推广手段是搜索引擎,认可率远远超出其他网络营销手段。

洁丰干洗公司是一个连锁加盟性质的企业。做连锁一定要有知名度和广阔的市场渠道,要针对性地找到加盟客户,洁丰干洗公司从2001年开始与几大搜索公司合作,每年仅在百度公司提供的搜索服务上就投入上百万元。不过洪亮表示,虽然钱花得多,但是效果也非常好,现在,行商变成了坐商,他基本上没有主动去找过客户了,每天坐在公司不出去都要接待好几拨客户。公司的营业额也因此至少提升了50%以上。

类似于洁丰干洗公司和边锋泵业公司这样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搜索营销同样吸引着他们。

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的数据显示,2007 年,中国中小企业共有约3000万家。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i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01年中国仅有7万家企业使用搜索引擎技术作为企业的推广方式,到2006年使用搜索作为营销手段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64万家。搜索营销的潜在市场还相当大。

什么样的企业才适合使用搜索营销呢?目前使用搜索营销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领域相对较窄,是一个绝对细分市场。对这类企业来说,搜索营销是最为有效的营销方式。另外,对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的中小企业而言,要迅速打响知名度,让全天下的客户知道他们,是不容易的。而通过搜索,他们就能让有意愿的潜在客户在搜索时找到他们。

竞价还是固定

选择搜索营销是不错的生财之道,但搜索营销的主要方式又有固定排名搜索和竞价排名搜索,到底选择哪种方式?这是很多初入搜索营销领域企业的困惑。

固定排名搜索是指在用户进行关键词搜索时,广告客户的网站将出现在关键词搜索结果页面中的固定位置(名次),并按照预先确定的价格支付广告费。

而竞价排名搜索是记录下有效点击次数,并以点击次数为收费依据,也就是按效果付费。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其中,竞价排名的效果得到了很多企业用户的认可。

洪亮认为,选用哪一种搜索排名要看企业自身的需求、经济实力等因素。“我们在百度上做竞价排名,在搜狐上做固定排名。但我觉得,选择竞价排名搜索是企业实力的象征。”洪亮说。在竞价中排第一名,需要竞拍价格,如果行业中参与竞拍的企业越多,最后成交的点击费用就越高,这不是任何企业都能承受得起的,所以,在竞价排名中排第一位,洪亮认为这“绝对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洁丰干洗公司现在每天在各类搜索引擎上的点击量就两三千次,有的关键词点击一次最高费用达到20元,由此可想而知,洁丰干洗公司在竞价排名上的花销的确是不菲。

但是,价格高昂的竞价排名并没有吓跑客户,王圣双与洪亮有着同样的看法。

目前,边锋泵业公司在百度总共注册了200多个关键词,点击一次的最高费用达到18元,单从百度,边锋泵业公司每天的网站点击量就有500次左右。“我也曾经尝试过采用固定排名的方式,但是效果明显不如竞价排名好,竞价排第一名的市场推广效果非常好。”王圣双表示,如果有同行竞争第一名的位置,边锋泵业公司会不惜血本地拍到第一名的位置。

尽管固定排名成本相对较低,但王圣双认为,固定排名的投入产出无法预估。“就好比赌博一样,很有可能这笔包月的费用投出去后,到月底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点击量。”他说。

这也同样是为什么有的搜索引擎采用竞价排名赢利,而有的却采用固定排名赢利的原因。对于Google、百度这些浏览点击量超大的搜索引擎说,按点击量收费无疑会带来更多收入,而对点击量不够大的门户网站来说,按点击次数收费就远没有按固定收费挣得多了。

固定排名是比较传统的搜索排名方式,灵活性和广告效果相对比较欠缺。调研公司的报告也显示,固定排名广告市场的增长速度最为缓慢。

对于那些担心在竞价排名中遭受恶意点击的企业用户来说,使用固定排名无疑可以放心很多,但大多数企业都表示只要营销效果好,即使有恶意点击也在所不惜。

实际上,像洁丰干洗公司这样的企业,都是与多家搜索引擎合作,做竞价排名和固定排名两手准备,不放过任何一次被客户点击的机会。选择竞价排名还是固定排名,一方面要看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对市场的判断和市场推广的需求,另一方面还是要看企业对不同搜索引擎的熟悉程度,不能人云亦云。

搜索只是第一步

在选择搜索营销之后,企业如何把握好搜索带来的资源十分关键。

“用了搜索营销的企业也不一定会成功,搜索引擎只能把潜在客户带到你的网站上,最终成不成还要看企业自身网站的建设程度、自身实力等等。”这是洪亮的心得。

不止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搜索引擎只是把客户带过来,能否成交要靠企业自身。很多企业网站做得很糟糕,客户会望而却步;有些企业网站做得非常好,但是企业本身实力不强,甚至是有蒙骗性质的,网站效果与企业自身名不副实,也做不成生意。

客户使用搜索之后到达的第一站是企业的网站,因此企业网站的建设非常重要。企业网站不是用来当油画、当名片的。洁丰干洗公司网络负责人何平认为,企业网站的内容应该更充实、形式更专业,并且要加强互动性,做企业与客户的桥梁,可以设立论坛、邮件来往,对客户的邮件,要及时回复,让企业与客户的沟通更顺畅。

边锋泵业公司在2007年7月正式上马了他们的电子商务网站,有一套完善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客户到达其网站之后,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产品查询和订单交易。“客户来到我们的网站,搜索引擎的贡献就算终止了,后来的谈判交易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了。”王圣双说,“所以,我需要把我们的网站建得更专业、更完善。”

上海苗苗液压设备有限公司也是一家规模不大的制造型企业,在与搜索引擎合作了几年之后,积累了一些国外的客户,去年成立了英文网站,这在同行业中是领先的。董事长康丽表示:“要拓展国外市场,就必须要在搜索引擎之后做好与国外客户的沟通,我们建成英文网站也是为了让国外的客户更了解我们。”

搜索的管理经

除了为企业提供营销手段之外,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体会到搜索的魅力。

Google、百度等搜索巨头们在排名及广告上找到赢利点之后,又在探寻新的赢利方式,利用他们的优势搜索技术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服务。搜索引擎正担当着搜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的重任。

前不久,Google公司已经推出一款名为“Mini”的硬件产品,试图帮助小型企业对公共网站进行搜索,使企业员工能对内部网络信息进行快速查询。

Google Mini是一款软硬件集成的搜索服务工具,它能够将公司内部网站或者公共网站的所有内容作出索引,使用户能够通过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得到他们想要的内容。它能够对220多种文件类型进行统一搜索,并将搜索结果迅速呈现,企业管理内部信息变得方便了。

零售网站卓越网则采用了百度高端数据库检索系统构建商品检索平台。由于客户众多,访问规模很大,卓越网由此决定采用专业的数据库系统提升其检索系统。

百度高端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可以支持卓越网大数据量的全文检索,可以实现百万条数据亚秒级响应,可提供200次/秒以上的并发检索。对于像卓越网这样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来说,这样的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能通过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吸引用户,提高销售收入和利润。

同样,在实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之后,海尔集团的日常情报信息流量就达到20多万条,有价值的、可供决策层辅助决策的情报4000多条。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耗费一整天时间做信息收集和信息整理的工作,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只需要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信息采集效率大大提高了。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搜索营销之于外部营销和内部管理的魅力同样无法抵挡,他们对未来搜索引擎的服务方向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洁丰干洗公司的何平表示,希望搜索公司的服务越来越完善,能够帮企业分析数据,包括企业有哪些客户、主要的客户都分布在哪里等等。按照这些想法,搜索公司利用搜索引擎掌握了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从而对企业管理和营销进行指导,这样又可以咨询公司的身份为企业提供服务。

搜索营销五大误区

国内三大搜索服务提供商之一的雅虎,曾针对国内5000家中小企业关于搜索营销的应用调查基础上《2006年雅虎搜索营销行业调查报告》。报告对比研究了2005年和2006年雅虎搜索营销服务企业数据,并抽取客户样本,对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搜索营销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猛,每年都保持在60%以上的增长势头,但是由于行业特点、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很多企业对于搜索营销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偏差,在搜索营销的应用上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一:过于浮躁、急于求成。企业在初次接触搜索竞价后,都对搜索竞价抱着非常高的期望值,在选择了关键词开始投放后都迫切想要马上见到效果。但是有些企业在看到一段时间内没有显著的效果就对搜索竞价开始失望,认为名不副实,并减少甚至取消搜索竞价服务。

其实,对于初次投放搜索竞价的企业来说,开始制订的关键词方案并不完全适合企业的情况,它需要在投放一段时间后不断的修改完善,最终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投放方案。因此,在这个时间段企业客户应该保持一定的耐心,而不要太急于求成。

误区二:关键词过分保守。一些客户担心消耗成本太高或者认为应该更加精准的投放,因此只选择了有限的几个关键词,孰不知这样会使投放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某订房网在使用搜索竞价初期仅仅投放了“我的房间”、“订房”等几个企业名称的关键词,效果始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关键词选择范围过窄。这里要明确的是搜索竞价是按照点击付费,并不是选择关键词越多投入越大。在悟透这一道理之后,该订房网先后添加了“北京订房”、“上海订房”、“广州订房”等几十个相关关键词,几周下来反馈电话就比原来增加了1倍。由此可见,在选择关键词时,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充分了解目标客户搜索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更多的有效关键词,通过不断优化实现消耗成本和推广效果之间的最佳平衡。

误区三:只选一家搜索服务提供商。有相当多的企业客户在选择搜索竞价时认为既然都是搜索引擎,选择一家就是了。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搜索服务提供商有三大巨头,分别是百度、雅虎、Google。三大巨头占据了整个搜索营销80%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客户首选的三大搜索竞价服务商。三大搜索引擎虽然同样提供搜索服务,并且技术水平不相上下,但是其各自面对的目标用户和使用群体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比如百度的使用对象年龄最小,大部分是年轻学生,其网民搜索娱乐性内容居多;雅虎35岁以上的使用者比例最高,其商业流量最高;Google在学者、年轻白领、技术人员中影响力较大。企业在投放关键词时,应该根据不同目标用户选择两家甚至更多的搜索引擎进行组合式投放,这样就可覆盖更多的目标用户,达到更理想的推广效果。

误区四:投放方案不及时维护。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搜索竞价产生了实际的推广效果,企业客户非常满意。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却发现效果不如以前了。

篇(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调整步伐随之加快,人才需求关系亦发生变化。纵然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也无法培养出完全符合生产服务一线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1]。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改革势在必行,最终要落实到各高等教育院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的合理转型上。高校转型发展是国家层面顶层设计的重大战略举措,能够增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内在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高校办学思路转型,有利于真正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财经类专业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招考的热门专业,与之对应的社会职业社会认可度极高[3]。然而财经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比重较大,往往造成实际教学过程中轻视课程实践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现象。再加之目前财经类专业持续火热的生源,导致该专业毕业生比其他大部分专业人才过剩更加严重。因此,财经类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更需要优化和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4]。

一、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为某省属本科院校的财经类专业,主要专业为金融学、会计学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中外合作和校企合作专业,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政与税收等。目前,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与之对应的实践课程没有足够的课时量为保障。在前期高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授课学时学分不断被压缩,为保证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只能减少或取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或与学生互动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环节[5]。与课程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更是严重削减。有些没有实训环节的课程也不再增加实训课程,原来有实训环节的课程也逐渐从有到无。如表1所示。以上是导致课程改革尤其是实践环节不能顺利实施从而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前期购置的软硬件设施无法更新升级,甚至出现闲置浪费的情况的原因。再加上目前推行的所有课程都必须采用教考分离的课程考核方式,使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到诸多束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学生良好的卷面成绩,教师只能更加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设定要求进行授课,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点的延伸,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讲授给学生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疲于应付考试,被束缚在固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不利于思维的开拓。而这些恰恰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时所必需的应对能力[6]。总之,课时量不足再加上教考分离的实施,使得财经类学生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而脱离社会需要的情况愈发严重。

二、课程实践环节优化调整具体措施

(一)管理学课程实践环节

管理学是财经类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管理的具体职能,涉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课程结束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企业非常有必要。因此,课程亟须增加为期1—2周左右深入企业参观考察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课堂中所讲述的管理职能、企业组织架构以及人财物销的经营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如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人力资源的招聘与解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企业对“人才”的理解,也更能直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基本周期发展,面对供给需求的变化做出不同决策,使学生真正体会决策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与竞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双面性等。

(二)经济学课程实践环节

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大课,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6—8个学分。其中微观经济学以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自行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也非常有必要。通过与其他高校的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合作,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打破了人们对“经济学是非实验性科学”的局限认知。学生完成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学习后,在可控的实验室环境里以简单、抽象的形式模拟在市场和其他经济交往中出现的情景,按照一定的现实规则,以实验仿真的方式创造与实际经济现象一致的实验室环境,通过不断改变实验条件和参数,得到不同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对已有的经济理论进行验证,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经济学会在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课程融入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有意义的启示。这种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影响巨大、不容有失的重大改革方案和决策出台之前的有益探索中,从而增加保险系数,为市场经济的成熟提供决策支持。

(三)应用统计学课程实践环节

应用统计学本身就重应用轻理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将统计理论知识与生产管理和经济发展中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应用统计学的课程实践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相关的统计软件或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找到数据背后隐藏的真实规律,为具体决策的制度提供数据支持,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因此,课程原来设定1—2周的实践教学环节必须保留[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3—5人分工合作,最终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结合应用统计学所学理论和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选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步骤,最终达到数据决策支持的目的。具体包括: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数据的解读与总结;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整个课程实践运用的软件平台为SPSS与Excel。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能有效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财政与税收学课程实践环节

财政与税收学作为一门涉及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及实务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财政运行体制及制度,掌握国家税法制度的立法原则,是每个财经专业从业人员的基础。只有对国家的财税制度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经营单位的财税问题,做到有效利用国家财税政策并正确科学纳税。因此,课程专业定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目前培养方案中没有独立安排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极大影响。财政与税收学课程涉及的实务内容包括企业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处理等,利用已经购置的实训软件,开设纳税申报或税务筹划实训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检验。如在纳税申报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准备开业税务登记材料,如各种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等的原件与复印件;学会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能够申领和缴销发票事务;掌握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计算和申报等。这些环节可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措施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是将所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实践的重要机会,通过参加大赛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真正关联,也是对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补充。高校学生每年都有大量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机会,高校转型期到来后大赛数量更是有增无减。目前,国内面向财经类的各类大赛中影响力比较大的综合性大赛有“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地方性、行业性的大赛有商业精英挑战赛、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应用型本科会计技能竞赛等创新创业类大赛。在参加比赛完成项目创业计划书的过程中,学生将企业经营相关的理论分析、市场调研、技术分析、经济分析等环节与社会生产经营中的具体行业、具体岗位相关联,使实践能力充分得到提升和锻炼。整个过程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引和任务分配,具体工作由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因此,各成员在完成最终任务的过程中,既要分工又需合作,充分发挥“1+1>2”的效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参赛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创业项目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和所属行业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提前把握就业方向,从而更早的确立就业目标。为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及未来的成功转型打下基础。

四、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发现,课程课时量不断压缩、考核方式的限制等“内忧外患”因素是造成实践教学环节不能顺利推行的根本原因。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财政与税收学等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对各门课程实践环节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再加上与专业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都为学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建设性措施,为培养出高质量的毕业生、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最终目标提供良好建议。

参考文献:

[1]凌日平,安祥生.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困境与推进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44-47.

[2]董建蓉,赵川.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J].大学,2021(21):118-120.

[3]张锦华,郑春荣.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26-31.

[4]王红芳.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103-105.

[5]王景波,刘忠诚,朱海涛.合作办学模式下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应用统计学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5):7-8+11.

篇(9)

1.要明确教学对象,制定切合实情的教学目标。

按照现代教育理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两者只有类型之别,没有高低之分。但就现阶段来看,高职教育还多为专科层级,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要低。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学生甚至连一般的通知都不能正确拟写。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相结合,起点要放低。此外,由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就业定位各异,所以课程教学必须与社会对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相结合。例如,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用文写作,除了要求学生会写通知、请示、函、计划、总结、启事等日常应用文体外,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营销策划书等这类与专业相关的实用文写作,但无须像文秘专业的学生那样具有较高的应用写作理论水平,必须掌握通报、消息、欢迎词、答谢词等实用文体的写法。即便是高职的文秘专业,也切忌将教学目标定在熟练掌握机关公文写作上,因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不是机关事业单位,所以,教学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

2.要增删教材,调整内容,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应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贴近专业实际,避免过于理论化或学科化。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处理教材。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课,除了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文学知识进行较系统地梳理和综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作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外,还可以通过对教材的增删、整合,强化以下教学内容。一是结合先秦诸子经典的教学,选讲仁、义、礼、智、信、孝悌、中庸等传统文化精髓,教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为人处事之道,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敬业、诚信、仁爱的职业素养。二是结合《蒹葭》《山鬼》《山居秋暝》《将进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再别康桥》《雨巷》《致橡树》等古今诗歌教学,开展诵诗、吟诗、画诗、舞诗等活动,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朗诵、吟唱、绘画、舞蹈等专业素养;三是结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会感恩》《我为什么活着》等现代文教学,学习演讲词、辩论词的写作,举办主题演讲赛和辩论赛,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四是结合《空城计》《月光斩》《麦琪的礼物》《马》《窦娥冤》等中外小说、戏剧作品的学习,以寝室为单位举行故事会,模拟给幼儿讲文学作品中的故事,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改编故事、讲述故事的能力。此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其文本多元解读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日记、教育论文等的写作,使其掌握学前教师常用文体的写法。只有在体现高等性的同时强化职业性,突出实用性,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才会接地气,才会充满活力和生气。

3.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应正确把握自己任教课程的定位,并根据专业的特点,切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人才要求为导向,以实践实训为主要教学模式,在理论够用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高职语文课程的本质是通过综合实践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母语的运用。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课堂必须改变纸上谈兵式的、理论化的教师一言堂教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终身受用的语文应用能力。前述以诗歌为题材的朗诵、吟唱、绘画、舞蹈,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演讲、辩论,根据小说编讲的故事等,就是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的要求,有机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再如,结合应用文教学,让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学校食堂、大学生消费、社团活动等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访谈,撰写调查报告,并将调查报告递送有关部门;让文秘专业的学生模拟学校迎新活动组委会,正确拟写活动策划书、会场联系函、活动邀请函、请示、通知、总结等相关应用文书。这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校园、社会为学习背景,在课程教学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容易使学生进入职业角色,运用有关的学科知识积极、主动、快乐地去学习,这对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成职业核心能力,毕业后尽快适应专业岗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误区二:强调实用性、抛弃学术性

高职教育发展了十几年,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十几年,于是一部分教师从原先只注重教学内容高等性的误区中走了出来,但又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味强调实用性、抛弃学术性的新的误区,将高职课堂与中职课堂混同起来,致使学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后劲。高职教学如何走出这一误区,公共基础课如何兼顾实用性与学术性,是目前高职教学改革中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职公共基础课要体现学术性,还是离不开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先说“教什么”。不管专家、学者对高校的功能和高校课堂的任务有怎样不同的描述,其灵魂一定都是创新精神。而要具有创新精神,首先就要学会思辨,敢于质疑。因此,高职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应在已有高中或中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加深和拓宽,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在指导课文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学生不仅仅满足于理解作者的见解,还要大胆寻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要把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质疑、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听了一些高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后,笔者发现教师对课程中常识性、资料性的内容还是讲得很多。其实在今天网络环境下的大数据时代,这些内容学生随时随地用手机上网就能查到,而且比教师讲的更详细、更全面,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再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学《贾宝玉人物形象鉴赏》,关于曹雪芹的生平、《红楼梦》的写作背景等这类学生通过百度就能知道得很详细的东西,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自己查阅,课堂上教师少讲、甚至不讲,省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重在引导学生思辨与探究问题,诸如贾宝玉在他父母、亲友和外人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贾宝玉的性格与以往传统文学中的花花公子有何异同?形成贾宝玉“昵敬”、“爱博”这一性格特征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红楼梦》塑造的女性形象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有何本质区别?贾宝玉的“女尊男卑”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等等。同样,在诸葛亮、孙悟空等文学形象鉴赏中,启发学生思辨这样一些问题:诸葛亮巨大的人格魅力真的是源于他的智慧和忠义吗?孙悟空事业成功就是靠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能腾云驾雾的专业本领吗?如此,高职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也不再是机械地重复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那些人云亦云的内容,而是有思考、有疑惑、有争辩、有碰撞,于是教学便有了灵性,有了活力,有了实效,这样的高职课堂自然更受学生的欢迎。再说“怎么教”。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要做到“教有疑”,教师应先选“讲不清”的问题为教学切入口,再尝试将“讲不清”的问题给“讲清楚”,最后,再次有意“不讲清”,“留白”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生疑—释疑—再生疑—再释疑”的学习、探究过程,变原来教学的单向、单元传输为多向、多元传输,充分体现高校课堂较中职、中学课堂更加自由、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学术性。学生已经“讲得清”的,即已经理解的东西,即便你让他们背得滚瓜烂熟,那也不能称为“学习”。真正的学习是思考那些不懂的事情,是探索未知的世界。曹雪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为什么要塑造贾宝玉这个形象?对此,学术界尚且不能完全讲清楚,学生自然更是“讲不清”,以此为教学内容,就能很好地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贾宝玉性格、思想和典型意义的解读,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尝试解开谜团,力求把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讲清楚”。最后,就当学生自以为已经理解的时候,又以曹雪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结,有意“不讲清”,留下教学的“空白”给学生,激发学生课后再去思考、再去探究。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初期目的就是要唤醒学生对经典的亲切感,激励、鼓舞学生去阅读经典、解读经典、亲近经典,以求改变大学生远离经典、甚至抛弃经典的现状;最终目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术修养。当然,面对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在体现学术性的时候要把握好度。同时,教师的点拨、讲解应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切忌教学语言学术腔太重、学究味太浓。总之,高职课堂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性,但千万不要有过重的学术腔。

三、误区三:突出人文性、轻视工具性

高职课程,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无可厚非。问题是,近年来,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背景下,出现了教学脱离课程本体、过度凸显人文性的现象。语文从古代的科举取士,到如今的应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敲门砖”,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听说读写在大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向来被格外重视。就是当年国家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也只强调知识领域,于是直接误导语文教师只把课文当作语言文字的范例来讲,把主要的教学时间用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常的讲解。后来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价值有了新的定位,明确要求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于是,很多语文教师从过去只重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在思想性和人文性上大做文章。近些年出版的众多大学语文教材,几乎都是以主题思想为板块来选编课文的,课后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来设计思考与练习;高职语文课堂也多是围绕作品人文内涵的挖掘和理解来组织实施教学,甚至脱离课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大谈爱国爱民、自强不息、热爱生命、珍惜光阴等思想情感,把大学语文完全变成了人文修养课;一些高校学者也纷纷撰文,认为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审美性高于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应以人文性教育为本,强化人文性教育,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阵地作用。于是矫枉过正,大学语文又走入了突出人文性、轻视工具性的教学新误区。其实,教育部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在学习语文知识、方法、技能,掌握这一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并重,不能分割,不可偏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理应能够正确地使用母语,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水平。但真实状况是,来自高考录取最后批次的学生,尤其是五年一贯制的高职生,其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都大不如人意,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都很一般,不爱阅读、不会阅读、惧怕古文等现象也较为普遍。面对这样的实情,笔者认为,高职大学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以学生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让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说话,自会读书、自会写作。同时,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受到文化、艺术、思想、情感的熏陶。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实情,在教学中轻视甚至抛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热衷于深挖作品的人文内涵,就必然会导致语文课堂或是教师越俎代庖式的人文说教,因曲高而和寡,或是热热闹闹徒有其表,好似空中楼阁,使大学语文失去了自身的本质特性,成为高、大、空的“假语文”。

上一篇: 教师自荐信 下一篇: 大学迎新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