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0 09:31: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在我校党委的关心与支持下,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对20毕业生的思想动态高度重视,并在党委副书记冷元峰的带领下,结合学院实际,明确重点与方向,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对20全体毕业生进行了“毕业生思想动态”的排查活动。
二、精心组织,开展排查活动
在排查活动中,团委副书记郑盈盈、辅导员司朝霞和姜沛老师,分别以谈心的方式对在校毕业生逐个进行交流,对于不在学校的毕业生,主要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在不经意的关心和谈话中着重了解每个毕业生当前的思想情况、对毕业后的人生规划及心理情况。
通过排查,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找到了工作,他们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大都比较满意,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表现出满满的热情。
但也有个别目前还没有签约的同学,对未来表现出一些迷茫,压力较大,针对这几个同学,由辅导员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对毕业生进行了思想教育,第一,鼓励他们对自己树立信心,并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第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三,要积极参加各种招聘活动,积极投身工作实践,以积累人生经验,在社会中用勤奋和努力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思想教育,学生们表示,一定会扬长避短,脚踏实地,用积极乐观、勤奋上进地态度面对毕业后的生活。通过本次排查活动,不仅能够了解毕业生的个人思想动态,也能够通过思想教育强化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坚定地思想基础。
本次毕业生思想动态排查结束后,学院党委进一步细化意识形态掌控工作,按照学校党委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明确领导分工和工作职责,对教学、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工作部门进行深入细致的再排查,并坚持辅导员定期与本学院各年级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坚持深入宿舍了解学生情况,确保第一时间掌控情况,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1.圆满完成2021年春季开学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为确保学生返校各项工作安全、顺利有序地开展,保卫处根据学校有关学生返校相关要求,制定学生返校安保工作方案,联合派出所、辖区交警大队,共同为学生返校工作保驾护航,圆满完成学生返校安保工作。
2.组织召开2021年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保卫处牵头组织学校2021年安全稳定会议,作2020年安全稳定工作汇报、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会上对2020年度“平安单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3.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根据学校机关党委有关工作要求,组织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岗位责任与使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4.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卫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领域风险排查工作。
5.持续加强校园门岗管控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按照校园安全防范要求,切实强化校园门岗管理,召开门岗管理专题工作布置会,发挥“云管控”智慧力量,实现人员进出“留痕管理”。
二、常规工作情况
1.组织开展校园安全检查工作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春季开学前后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平安办组织12个组,36人次对全校进行了安全检查,共发现隐患37起,并及时落实整改。
2.开展校内交通整治
对校内交通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替换老旧设备;整理筛查数据库,及时做好系统数据录入工作;完成人行闸机安装;对车辆停放区域进行划线,联合属地交警对辅道栏杆进行集中整治.
4.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消防组织建设,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校院二级工作管理的职责和要求;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坚持每日巡查和重点部位巡查相结合。
5.完成重大活动执勤任务
开学以来,治安办牵头做好重大活动执勤任务10起,拟定活动方案8份,派出安保人员300余人次,维护了活动现场秩序,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三、下阶段工作部署
1.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落实省市及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校园管控,管好大门,看好小门。所有人员出入校园须凭通行码,按非必要不进入校园的要求,严控校外人员进出校园。
2.加强师生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正面宣传,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让师生体验式参与演练。
3.强化警校联动协作
二、检查(自查)中存在的问题
为认真落实《XX县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方案》文件精神,XX一小党建工作紧扣“3+2+1”(三推两抓一围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成效显著。
一、推动家校合一,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定期召开家长会及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会后,每位家长还要向班主任进行意见反馈,学校把各班家长的意见汇总,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参考。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鼓励家长校访,一方面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电话联系、通过校信通、家访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还邀请家长来校参加学生的活动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如“中华经典诵读演讲比赛”、庆六一“成长在阳光下”学生素质展示活动、“感恩教育演讲活动”等,让家长来校和孩子们一起同庆同乐。家长通过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看到了自己孩子的长处,又欣赏到其他孩子的特长,倍受鼓舞,调动了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身文化的素养。定期表彰家长学校优秀家长和教师。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大力支持,为此,学校每学年都要表彰优秀家长,对家长学校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表扬。
二、推动课堂改革,构建以党建促进教研模式。以党建促进教研模式作为推动我校深化课改、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的抓手,建立学生“合格+特长+技能”发展的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贵州山区“牧童声”教学范式实践研究》课题为引导,以人文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巩固和提高标杆型品牌学校的建设。
三、推动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相结合,共育新时代好儿童。突出集团示范引领、对接帮扶、资源共享,发挥幅射作用,推动集团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根据集团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合理的从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强抓业务指导、提升教育质量、塑造学校品牌这几大方面开展工作,把具体实施任务职责分解到各部门各负责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引领作用,把红色教育、书法教学等特色通过师生辐射到乡镇集团学校,同时也学习乡镇集团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好的管理经验、做法。
四、抓好党风廉政、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工作,树立新时代教师形象。强化教职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做到逢会必提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安全等保障教育工作。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分年级组、教研组或个人自学多种学习形式,及时结合身边实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牢固树立教职工的政治思想意识,提升教师个人师德修养。
五、抓好和谐校园环境建设,涵养美育文化。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分系列布置文化宣传栏,彰显校园文化浓厚气息,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分主题布置学校的各个区域,比如校门口的文化石、宣传栏、校园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三者好老师”“积德榜”文化墙,连廊宣传栏、班级宣传栏、教学楼道上的师生作品展区、景观园、还有待建设中的书法国学园。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逐步构筑出了一道道具有独特风格的校园美丽风景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随地不仅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同时还知党恩、感党情。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3-02
建筑节能制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制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建筑节能制度的研究,涉及许多理论领域,包括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已成为不同学科理论关注的焦点,现主要探讨了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国建筑节能制度,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制度变迁理论。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率更低的制度的过程称为制度变迁,其含义包含制度创新和新旧制度转换。节约社会资源,减少交易费用,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是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诺斯将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1]。
制度变迁的主体只要能从变迁预期中获益或避免损失,就会去尝试变革制度。通过制度的再安排,实现在现有制度结构中无法实现的潜在的利润。制度变迁的模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自下而上、受利益驱使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变迁只是在现存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作出制度创新,它是现有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具有渐进性、自发性、自主性的特征。另一种是由法律和政府命令引入和实行,由国家强制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突发性、强制性、被动性,诺斯认为多数情况下,制度变迁应采取渐进的组织演进方式[2]。
国家理论、产权理论、意识形态理论是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在信息成本、现存技术和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约束下,将制度变迁与产权理论相结合,解决问题的成本最小的产权形式将是有效率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C・诺思指出:取得潜在利润是国家给社会提供制度并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机,即获取一种在已有的制度结构安排中可以观察到,但只有通过制度再安排或制度创新才可以得到的好处。其结论在著作《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提出。诺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家中是独特的,诺思认为,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指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诺思看来,意识形态是降低交易成本的一种制度安排。
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分析
将制度变迁理论、科斯定理引入到安徽省建筑节能政策导向研究中。“科斯定理”认为:要使外部效应的问题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达到内部化,必须要把外部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产权明确下来,且交易费用为零。在保障资源的产权为前提的情况下,只要产权是明晰的,无论谁拥有产权,其自然趋势都是向社会最优点移动。诺思认为,在影响经济绩效、资源配置、人的行为决定等诸多因素中,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难以克服“外在性”等问题,必须把制度因素列入考察市场行为者的利润最大化行为。
2.1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兴起。1987年9月25日,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印发“关于实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通知”。同年,《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规定》文件出台。1988年1月,对污水处理、城市热能供应、给水工程、热力、城市道路照明等领域规定节能政策,颁布了《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1992年,国家计委和国家税务局规定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北方节能住宅的投资方向调节税税率为零,并颁布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条例》。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税务局于1993年3月印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节能项目等3个税目注释》的通知。
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住房建设部于2001年7月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2002住房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2005年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住房建设部于2005年陆续下发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组织建筑节能相关调研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
2006年财政部了《可再生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务院通过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2007年国家住房建设部《住房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财政部《关于的通知》,住房和城乡住房建设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工程验收办法》,国家发改委《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0年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与此同时,各个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建筑节能制度,北京、安徽、上海、天津、重庆、深圳、陕西、湖北、湖南、河北、青岛等地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条例,出台了相关政府令和资源节约及墙体材料革新等相关法规的省(区、市)数目分别为22个和15个,各地方初步建立了与行政法规相配套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经过2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初步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3-4]。
2.2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我国建筑节能制度
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变迁,是一个对旧制度的改良、变革或创新的过程。技术和社会条件约束着制度变迁过程。行为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是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而由于制度变迁还涉及到成本问题,仅存在潜在利润也不一定能够促使制度变迁,除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外,制度变迁主体实施制度变迁成本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制度均衡能否被打破。
建筑节能行为主体对建筑节能这一行动的成本收益之比的判断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行为主体推动直至最终实现制度的变迁的前提是,其认为通过制度变迁可能获取的潜在利润大于为这种利润而支付的成本。促成或推迟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变迁的主要因素是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而建筑节能成本又取决于利益变迁主体能否形成有效的组织,这与建筑节能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即所谓制度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决定了我国建筑节能制度的产生与否,我国建筑业制度必须随着我国建筑业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必然会降低。当制度效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就成为必然,我国《节能法》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能源和鼓励节能技术进步做了规定,它的实施为中国的节能行动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一经典理论带给人们的启示在于,建筑节能制度再发展属于制度变迁的范畴,是节能制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外部环境变革所作出回应。制度变迁是一个缓慢、反复“试错”的过程,我国建筑业制度创新要经过长期“博弈”,才能确认最适合的制度,建筑业制度的“试错”和“博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和很大的风险,国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渐进式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同时还可以把国家的强制性和当地建筑企业的能动性充分结合起来,共同为我国建筑业制度变迁而努力。
3 我国建筑节能制度工作的改进措施
3.1 制定新的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已经出现,但还需在范围和广度上有所加强。目前国家对新型建筑材料与新能源都出台了经济扶持政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但经济政策的覆盖面还比较窄,还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国家和地方专项节能基金、建筑节能补贴、建筑节能税收优惠、建筑节能贷款优惠等多项经济政策的力度。可以对建筑产品达到一定节能标准的房地产开发商给予一定的优惠贷款,对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机构应给予贷款贴息,以鼓励和培育节能服务市场的形成[5-6]。
3.2 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不断完善基于建筑市场的节能新机制
建筑节能领域需要市场与政府各司其职,在推动节能工作中,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政府应对建筑节能中存在的部分市场作用失效的情况进行适当干预和调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规则和监督协调2个方面。建筑节能的主体是投资商和建筑业主,国家还应该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鼓励主体主动进行节能,增加全民节能意识,引进和采用国外节能新机制,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监督。同时,完善我国建筑市场激励机制,遵循有效性原则设计建筑市场激励机制,保证开发商按政策规章执行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政府通过以规范制度,激励建筑节能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4 参考文献
[1] 孙萍,宋琳琳.我国建筑节能政策研究述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3):8-12.
[2] 伍进,章林伟.我国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探讨[J].建设科技,2005(13):62-63.
[3] 陈甲斌.我国现行节能政策述评[J].中国能源,2003(3):28-30.
引言:工程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一些工程技术的支持,同样的,也会给工程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整个工程建设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单纯就针对测绘工程而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地形,要提出相应的测绘技术方案,如果不将测绘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而是单纯的使用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受到了很多因素的限制,无法更好的进行准确的测绘了,更不能好的为整个测绘工程进行服务了。所以针对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相关的技术人员应该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使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测绘工程,使整个测绘工程行业能有一个良性的发展。
1.测绘工程的主要内容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1.1测绘工程的主要内容
通常我们所说的测绘工程就是指在通过对一些地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使用画图的形式,将这个地区的地面形态以及该地区的空间结构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用测绘技术方法,不仅能够将地球表面的空间意识形态表现出来,而且能够针对一些星球进行测绘。测绘工程包含很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表面上的地形、地质以及种类,而且需要通过地质勘探以及地表形态两个方面的结合。在整个测绘工程的实施之前,相关的测绘技术人员需要通过测绘技术对测绘工程实施地区进行相关的测绘研究,以方便掌握被测绘地区的地址问题,这项工作在测绘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主要原因是为了防止被测地区的地区因素给测绘工程带来麻烦,造成测绘工程的质量不达标等,所以,尤其是针对城市建
设以经济地区发展的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开展前的测绘研究一定是必须进行的一项工序。
1.2测绘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测绘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已经经历了十余载的发展历史,相关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渐的趋于成熟,通过对相关的测绘技术方案的总结和创新,现在,我国的测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了 内外行业的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管理,测绘技术的高端智能化等等,无一不证明这整个测绘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当前的整个测绘工程行业,已经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整个测绘工程的项目组织呈现出了精准化,自动化,经济化的发展趋势。更有许多的先进的测绘技术不断地进入整个测绘工程中,许多的高精准的测绘仪器也更是不断地提高,使得整个测绘工程的专业化水准也是空前的提高。
2.测绘工程殊地形的测绘方案
测绘工程的测绘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形式制定出不同的测绘方案,在我们国家,由于我国的国土幅员辽阔,大部分的测绘工程都是在特殊地形中进行的,所以,就我国的这种测绘工程的发展趋势而言,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的制定深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重视。由于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方案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普通地形的测绘方案的制定,所以,在整个方案的制定过程中,要针对被测绘地区的地形、地质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对特殊的地形进行可靠的掌握,之后,相关的测绘工作人员才能根据特殊的地形制定出测绘技术方案,还要针对技术方案的各个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要意识到整个测绘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特殊的地形进行精准的测量。接下来就针对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探讨。
2.1野外草图的绘制
在进行测绘工作的时候,在进行简单规划的地区的草图绘制时,这样的草图往往给人的感觉就比较清晰直观,并且整个草图在布局上也是比较的完整合理,这样就能使得整个的测绘工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不过,如果在整个测绘工程的前期没能进行合理的工程规划,就会导致整个草图绘制后并不能清晰直观的看清整个地形的变化,测绘人员也会由于对某些地形测绘不准确导致整个草图的布局也不是那么的清晰合理。针对这种类型的草图绘制,可以通过只进行对能够观察到的地形进行测绘,然后再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后期的处理绘制草图。
2.2野外数据的采集
在野外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针对一些地理位置图像相对密集的地区,一般的测绘工程测量距离的速度非常快,可以充分采集接近需要进行采集的数据点,所以在测量过程中一般都应用特殊精准的仪器来保证测量的精准度。但是在最实际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具体的问题,导致测绘人员无法进入实地去进行精准的测量,这样就会直接的影响到测量的进度,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应该在测量点区域的其他高度通过GPS对零碎的点进行精准的测量。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跟上测绘的进度,也不失为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测绘方式。
3.测绘工程的质量控制
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测绘工程项目的相关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的职责以及分工,将参加测绘工作的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同时要建立以测绘工程质量控制为中心的责任制体系,并建立健全合理完善的责任制度,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在施工前玩制定完善的测绘技术 方案,并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现象事先做出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相关的测绘人员要提高测绘的质量控制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工作的意识。
结束语: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和创新。在整个测绘工程行业中,特殊地形的测绘技术受到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重视与研究,掌握一个良好的关于特殊地形的测绘方案,在特殊地形的测绘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强化预案编制管理,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工作体系。组织落实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起草修订县级总体应急预案(草案),对全县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进行梳理,明确部门专项应急预案管理清单25项,涉及专项应急预案管理单位15家。重新梳理机构改革后的应急联动单位、分管领导、联络员和24小时值班信息,共确定应急联动单位51家,开展应急联动拉练4次,确保应急联动工作开展有序,应急指令畅通。摸清应急救援队伍家底,现有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1队8组159人,其中消防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65人,消防车11辆;专业应急救援队16队455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类应急救援队伍46支396人;乡镇应急救援队伍15支455人。今年9月,新组建成立了县内第一支社会应急力量-岱山民安公益应急救援队,为应急救援力量添新军、作补充。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增添应急救援设备,投资1079万购置55米进口云梯消防车1辆,已完成合同签订。
(三)夯实防汛基层基础,进一步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完善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对全县838名各类防汛责任人进行重新明确,对84个社区(村)和1个经济合作社的防汛防台形势图进行补充完善。组织修订了《岱山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基层防汛体系及防汛物资储备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易洪易涝区、避风渔港、避灾场所等157处,检查乡镇、社区村21个,发现各类安全隐患47处。有效应对6轮梅汛期强降雨和5个台风侵袭,2次启动防台风Ⅰ级响应,共转移群众55540人(包括渔船人员、鱼山人员),出动抢险救援队伍26支3856人次,未发生大的灾情险情,达成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积极推进避灾场所规范化建设,对全县37个避灾场所进行调查摸底,通过重新登记造册、落实责任人员、完善标志设施和提升改造,已完成高亭养老服务中心等11个省级规范化避灾场所建设,进一步有效提升我县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四)突出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守牢安全生产防线。一是牵头开展海上安全铁拳专项行动。深刻吸取浙岱渔02611号船“3.12”碰撞沉没事故教训,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提高”行动,严厉打击涉海涉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整顿海上交通安全秩序和渔业生产安全秩序,共检查44个渔业村社,核查渔船“一船一档”1967艘,整改问题渔船187艘,强制停航12艘,移送公安7起17人,治安拘留15人;水上交通方面开展现场检查51次,检查运输船舶152艘、港口企业10家,查获违规船舶10艘次,共立案40起。开展海上联合大巡查2次,3名无证船员移交公安边防处理。二是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大检查。“3.21”江苏响水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我局迅速行动,邀请危化专家对照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隐患清单表和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对危化品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检查危化生产企业3家、油品储运企业2家、加油站6家、经营带储存企业3家和烟花爆竹批发企业2家,下发整改指令书5份,均已整改完成。并制订了《岱山县危化船修理安全基本技术要求(暂行)》,进一步规范危化品船修理行为。三是部署落实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综合整治。深刻吸取宁波宁海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9.29”重大火灾事故教训,组织召开全县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专项整治专题会议,及时制订下发了《岱山县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方案》、《岱山县工贸行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建立了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综合整治包片督导工作机制。目前,各乡镇、部门开展安全联合检查12次,排查企业225家次,排查隐患251处,整改223处,整改率88.8%。
(五)坚持多措并举,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共治。一是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出资139.6万元引进安全生产第三方服务机构,主要对全县规模以上船舶修造企业、重点危险品企业常年开展专业性、针对性的安全服务。目前,已完成检查指导船舶修造、危化、涉燃爆粉尘等各类企业286家次,帮助企业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826处;核查在修油轮26艘,提出整改项148项;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52家次,取得较好成效,并得到广大企业认可。二是推进科技兴安工作。继续推广使用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系统,并专门发文明确各单位任务,督促各单位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事故防控体系,切实推进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目前,已推广安装智慧式用电安全管理系统1082台,比去年增加了158%。三是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矿山、危化、涉燃涉爆等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前,已完成小微企业规范化创建验收20家,在4家矿山、1家洁具、2家涉燃爆粉尘、7家船舶企业全面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四是加大重大隐患单位治理力度。挂牌督办市、县二级(市2家、县12家)14家重大安全隐患事故单位,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和整改期限,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销号。完成2处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增配改造任务。同时,积极落实《舟山市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励办法》,确定2家住建、3家交通、4家工矿商贸为示范企业,并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首先,新闻出版单位“分类改革”的总体思路已经确定,即分为时政类、公益类和非时政类三类。其中,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涵盖中央级、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如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人民出版社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时,要严格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采编业务部分作为事业法人,经营业务部分转企改制为企业法人,同时,由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给时政类报刊较多的拨款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所需。公益性报刊出版单位包括单纯依靠自身经营很难生存但又确需发展的,则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由国家给予相应的补贴或拨款,如一些纯学术性杂志。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包括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可以实行采编经营合一,改制成相对标准的国有文化企业。此外,由于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
其次,转企改制取得了实效。当前,在传媒业改制实践方面,主要有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广东模式”,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等为代表的“浙江模式”,以辽宁出版传媒集团为代表的“辽宁模式”和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上海模式”等4种模式。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268家地方出版社和103家高校出版社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已组建完毕29家出版企业集团公司;14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制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其中有6家已率先完成转企任务,另有18家已完成了清产核资、核销编制、职工参保、工商注册等转企所必需的工作,其他大多数出版社改制工作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共计核销事业编制1.8万多名??。在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同时,报刊出版、影视制作、新闻网站等单位的分类改革也稳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1251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和注册为企业法人,10多万家国有印刷复制单位、3000多家国有新华书店转制为企业??;截至2010年上半年,需转企改制的35家电影制片厂、204家省市电影公司、293家影院以及58家电视剧制作机构也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改制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一批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的大型传媒集团公司,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已经有31家出版集团、47家报刊集团、29家发行集团和13家印刷集团。此外,新闻出版类的上市企业已经是上市的文化企业中数目最多的,2010年达到45家,年底总市值达到5740亿。??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体制改革是一次巨大进步
首先,目前,已经确定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时间表和对象,要求按照“中央和地方同步推进,分批次进行”的原则,在2012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此次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共涉及5000多家出版单位??。按照这种改制思路,将在更大范围内把更大规模的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更加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这种改制思路在保持了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既有利于国家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媒体,是新闻出版单位改制的巨大进步。
其次,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原则从以前所有的报刊出版单位都必须实施“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即采编部门是事业法人,经营性部门是企业法人的原则转变为“采编经营合一”的原则,即分期分批按照规范的程序改制,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进行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与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照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这种“采编合一”的改制思路能够更有效地实现采编和经营的良性互动,真正按照企业的自身发展规律来发展,极大地释放体制的生产力。
第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将能够提高报刊出版单位的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力。由于改革必须坚持“党管媒体、党管干部和党管导向”的原则,因此,改革能够在保证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市场竞争,深刻把握读者阅读趋势和市场发展趋势,提升报刊出版单位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仍存在诸多问题以待解决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能有效地解决报刊出版单位数量过多、实力过弱、规模过小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善产业结构和强化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进入攻坚期,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以待解决。
一是出资人问题。《公司法》第四条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因此,出资人能否科学合理地行使其权利将决定着一个公司的成败。对于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来说,一方面,由于其所经营业务具有不同程度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多为国有独资,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其出资人的职责需要多部门行使,其出资人职责更难履行也更为明确确定。当前,在改革中,对传媒业的出资人安排主要有以下4种方案:一是由当地政府担当出资人,授权给传媒集团的相关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如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就是由广东省政府当出资人,并授权给南方报业集团管委会经营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并履行出资人职责,但是集团资产仍在省财政厅名下;二是由当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传媒单位的资产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三是由财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目前,中央级报刊转企改制之后其资产由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四是由宣传部履行出资人职责。上海市的传媒单位多采取这种方式,如新华传媒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显示的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从上述出资人的几种方案来看,虽然方案林林总总,但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的出资人制度。
科学明确的出资人制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媒单位转企改制的成效,因此,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统一、明确的出资人制度,笔者建议可以成立独立的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直接由现有的国资委进行管理或者由财政部成立专门的部门来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范围问题。目前已经确定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所属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行业性报刊出版单位,隶属于企业法人的报刊出版单位,要先行转制??。可以明确看出,省级、副省级和省会城市党委机关报刊毫无疑问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而其旗下所属的其他单位可以认定为非时政类报刊。但是为数不少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刊是属于时政类报刊还是属于非时政类报刊尚未明确,这也使得地市级报刊的转企改制缺少指导性原则,会导致其无所适从。
三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认定标准问题。目前已经确定晚报、都市报和财经类报刊不同于一般非时政类报刊,承担着重要舆论引导职责,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的要求,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的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省级和副省级及省会城市党报党刊所属的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出版单位,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一方面,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等有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其转企改制应该更加慎重,另一方面,如果能把这些报刊单位转企改制并全面推向市场,将能极大地促进中国报刊业的改革与发展。有关精神指出“经批准可进行转制”,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由谁进行批准?如果是由当地的主管部门进行批准,则不同的地方认定标准肯定会存在较大差异,也会对晚报、都市类和财经类报刊的转企改制造成一定影响。
四是科学地实现党管媒体的问题。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管媒体、党管干部,确保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由于非时政类报刊也具备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无疑要实现党管媒体和党管干部,但是如何更科学地实现党管媒体呢?任何媒体和企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高管人才,因此,只要管好了干部就能有效地管好媒体,会对媒体的具体管理要充分体现专业化、精细化和科学化造成一定影响。
五是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中涉及的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须严格按照有关精神,制订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方案,方案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和保障本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转企改制中,人员分流安置等问题是核心问题,一方面牵涉到经济补偿问题,另一方面牵涉到接续社会保险关系问题,而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又在于标准和资金来源。
六是主管主办资格问题。规定:实行严格的报刊出版市场准入机制,从主管主办资质、内容导向、资本来源、资产规模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市场准入条件,同时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报刊出版资质和违规出版以及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报刊出版单位,切实提高报刊出版业集中度;按照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和职责的要求,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资质。不具备资产重组条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后原主管主办关系暂时不变。探索建立主管主办管理体制与出资人管理体制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实现报刊出版业的集中度,就必须大幅度减少主管主办单位,否则报刊出版单位的资源分散现状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必须要从各方面条件严格限制主管主办单位资质。其次,由于报刊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切实担负起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的职责。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要成为报刊出版单位的出资人,因此,这就要求主管主办单位必须具备出资人管理能力,建议报刊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单位由大型传媒集团担任,切实履行相关职责。
七是刊号资源是否进入企业问题。报刊出版单位的刊号资源作为市场准入的牌照资源,对于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极其重要,目前,相关规定尚未明确刊号资源能否进入转企改制之后的企业。目前,一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进行整体转企改制,这些企业本身成为主管主办单位,其刊号资源也只能放入企业,而如果不允许刊号资源放入企业,那这些企业的刊号资源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难题。
八是税收问题。按照目前的改革方案,转制后的报刊企业其税收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重复缴纳反而显著提高,这也导致很多报刊企业迟迟不愿转企改制。
九是具体改革规程问题。近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正式公布,规程包括成立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转制工作方案,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与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人员安置和劳动关系调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八个部分。该规程仅适用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且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由于该规程针对的主要是中央各单位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而对于更大范围的地方性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制尚缺乏可操作的改革指导原则,因此,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较为具体的改革指导意见。
注释:
?????????吴娜:柳斌杰谈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光明日报2011年8月10日。
????刘丽靓:中国股市新主角:双百亿传媒集团呼之欲出,证券日报,2011年5月25日。
??新华社记者: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纪实,新华网,2010年8月12日。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业发展司:201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我们区历年来都十分重视党报党刊的宣传发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及早着手部署,加强督促协调,狠抓任务落实,每年都超额完成市上下达的征订任务,从整体上保持了党报党刊征订发行量稳中有升,有力地巩固和加强了党的宣传思想阵地。
,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至关重要。我区将继续把这一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了切实做好的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在提高思想认识上抓好落实。党报党刊作为党的主流舆论阵地,担负着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引导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做好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对于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将把党报党刊的发行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提高对党报党刊发行征订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迅速传达和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立即在全区进行动员部署,努力做到认识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一、常态长效,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一)网格包保不懈怠。继续按照《XX区2020年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组织干部职工每周五到包保社区网格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秩序整治,进行文明创建宣传、不文明行为劝导,参与帮助包保社区网格解决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
(二)点位达标不反弹。继续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实地考察点位标准(2020年版)》,对全区所有测评点位进行常态化包保,定期对包保点位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着手整改,建立点位包保常态长效机制,保证所有点位都有人问有人管,确保点位随时处于达标状态。
(三)志愿服务不打烊。由主城区各街道办事处继续组织干部职工及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社会志愿者到城区主要干道、主要交通路口,配合各路段路口执勤交警,针对市民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横穿马路翻越栏杆,非机动车不按规定行驶、逆行、乱穿马路、随意乱停等不文明行为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四)宣传发动不停歇。区深文办督查组定期向区融媒体中心提供线索,继续在“文明同行·曝光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以文字+短视频或图片的方式进行曝光;区属各媒体平台持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 树新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等类别进行宣传,保证宣传力度不减,深文热度不降,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知晓率。
同时,将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作为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四全五化六心”工作法,坚持构建全员参与体系、全域文明矩阵、全民创建网络、全时宣传格局,打造优良秩序;创新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法制化、智慧化管理,打造优美环境;优化交通环境,打造宜居环境,守护舌尖安全,挖掘XX元素,净化市场秩序,注重旅客体验,让游客“行之顺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娱之开心、购之称心、游之舒心”。认真总结,及时梳理,2020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资料汇编及工作亮点材料汇编已完成编制并如期报送。
二、稳扎稳打,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系列活动,规范“文明村镇”创建,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三年行动方案》《XX区2020年“四在农家·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按照“8+N”创建标准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环境卫生整治为着力点,将文明村镇创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丰富文明村镇创建内涵。截止2020年10月,共创建省级文明镇3个(其中板桥镇已申报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市级文明镇3个,区级文明镇2个,文明镇创建占比100%,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市级文明村11个,区级文明村44个,文明村创建占比达88%,预计2020年底,文明村镇创建比例达100%。
三、久久为功,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
根据市文明办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对照省、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明确区级文明单位体系内容和标准,积极发动辖区内区级文明单位复查及各行各业单位申报,将辖区内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纳入区级文明单位创建。通过上报材料,初步筛选、考察走访、组织讨论、征求意见等环节复核评选出区级文明单位,把工作做实做细。截至目前,XX区累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省文明单位5个、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6个,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4个、区级文明单位30个。下一步按照工作部署,预计2020年11月完成复查考评工作,并将在年底进行表彰。
四、绵绵用力,认真做好文明家庭评选
(一)开展标准化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挥家庭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良好家风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建设文明家庭出发,形成促进社会文明和谐氛围。创新推出“五有”“6+N”标准化创建品牌,结合实际,印发《XX区2020年文明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发动全区家庭积极参与评选,2020年申报省级文明家庭 户,获评1户。截至目前我区现有全国最美家庭1户,省级文明家庭4户,市级文明家庭2户,区级文明家庭397户,镇(街)级文明家庭1500户。
(二)开展示范化创建。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培育良好家风等为目标。积极认真打造XX区大连路街道成都路社区和XX区板桥镇板桥村两个文明家庭示范点,目前已完成验收相关工作,并且稳步推进开展活动。
(三)开展成效化创建。一是榜样引领有示范,通过鼓励文明家庭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更多家庭积极参与创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形成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道德新风尚,推动优良家风家教家训走进了每一个家庭,有力促进了家庭和社会和谐;二是凝聚群众有突破。架起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创建活动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便于参与的形式和方式开展工作和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种互敬互爱、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居民对文明家庭参与率达90%以上,村(社区)综合满意率提升5各百分点,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文明进步的良好风貌;三是文明程度有提升。在创建过程中,以提高家庭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群众文明程度为目标,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使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社区文明成为一种常态,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主动贡献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更加凝聚积极向上,文明进步和谐氛围。
五、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文明校园创建,我区各级文明校园共58所,其中全国文明校园1所(XX区第十三小学)、省级文明校园1所(xx航天中学)、市级文明校园15所、区级文明校园41所。
(一)强化领导。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体制机制上实行“五个纳入”,纳入全区“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全区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体系,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印发转发《xx区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贵州省中小学创建文明校园活动评估细则》等文件,确保目标任务、责任主体、项目经费、考核督促落到实处。
(二)强化统筹。指导各学校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两个体系(贵州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贵州省中小学文明校园测评细则),制定文明校园八标准(组织机构、校园文化、德育体系、德育阵地、教师队伍、特色课程、活动文化、文明礼仪)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师生的文明素质。
(三)强化教育。始终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活动全过程,通过设置永久性公益广告、经典朗诵作品征集、举办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使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彬彬有礼xx人。
(四)强化宣传。在聚焦XX、903频道等区属媒体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专栏,广泛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学校开展创建活动的先进经验。全区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和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宣传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目标、措施等,不断提升广大师生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和选树先进典型,开展区级先进评比,择优往市级,省级、国家级报送,2020年共计表彰了区级“三好学生”1040名,优秀学生干部220名,先进班集体200个,获评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名,对广大师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五)强化管理。通过听取汇报、查看资料、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督查,全面掌握各学校贯彻落实情况,在全区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同时目标管理考核中扣除贯彻落实不力的单位一定分值,并取消往上级报送文明校园的资格,督促学校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六、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统筹城乡互动,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明风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一)制定实施方案。以中央、省、市有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文件精神为指引,结合实际制定《XX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有序推进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展示阵地打造工作。
(二)整合阵地资源。认真学习借鉴赤水、清镇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的经验做法,整合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道德讲堂等资源,按照“六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识、有专人负责、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内容、有工作资料)打造文明实践场所阵地,在50个社区挂牌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
(三)开展志愿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全区组织开展义务宣讲、环境保护、健康医疗等群众喜乐闻见的志愿服务活动达300余场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平台,建设“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
七、狠抓落实,不断强化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少年宫24所。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6所,贵州省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7所、市级财政支持的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10所,市、区财政支持的社区少年宫1所,实现全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受益学生30000余人。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场地落实。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一室多用、一地多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空间(墙壁、长廊、橱窗),作为少年宫活动、作品的展示阵地。全区共落实乡村少年宫专用多功能室300余间,落实室内活动面积6000多平方米,落实室外活动场地40000余平方米,所有乡村学校少年宫均建有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用于科普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实验操作室、用于少年儿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多媒体室、电脑教室 、用于文艺训练、展演的文化艺术活动室等场地。
(二)抓设备落实。指导各项目实施学校在对原有设施进行改造修缮的基础上,通过上级资金支持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对教学仪器、科普设施进行更新配套,添置书画用品、音乐器材、体育运动器材等相关活动器材,少年宫的各项配套设施能基本满足少年儿童教育学习活动需要。
(三)抓人员落实。在动员学校积极发展现有教师加入辅导员队伍,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的同时,鼓励各项目实施学校积极聘请校外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有能力承担课外辅导活动的文体骨干、先进人物、民间艺人等担任志愿辅导员,基本做到了每个学科、项目活动都有1至2名教师或辅导员负责组织、管理、指导。目前,全区共有900余名中小学教师担任“乡村少年宫”辅导员,并吸纳“五老”人员、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15人,聘请书法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协会的会员23人,并面向社会招募各个活动中所需要的志愿者30人担任辅导员,进一步充实了少年宫师资力量,丰富了授课内容。
(四)抓活动落实。充分运用“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育人载体,在全区不断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道德品质。2020年9月,XX区承办“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举行“送一盏月亮给祖国”主题作品征集展,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作品150余幅,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乡村少年宫学校。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周六和寒暑假,开设“兴趣爱好班”、“四点半学校”、“特色活动课”等趣味性活动项目。航天小学本着“沐浴活动阳光、享受活动阳光、和谐健康成长”的办宫理念,开展语言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社会服务五大类活动,共设活动项目24个,十三小学在正常开展书法、美术、音乐等项目的基础上,到裁缝店收集废旧布新开设布贴画活动项目等,XX二小少年宫注重寓教于乐,在美乐思维空间中开设科学类项目共计7个,包括声、光、电科学体验室、STEAM、机器人作坊,航模、校园电视台节目采编。
同时,各乡村学校少年宫按照“一宫一档”的要求,及时对各项活动资料进行了收集和整理,使每项活动有方案、有总结、有详细记录,形成了详细完备的档案资料。
八、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本年度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常态长效化管理有差距。虽然已经部署了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但在动态管理方面仍存在差距,老旧小区、农贸市场问题容易反弹,长效机制尚未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