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员实习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28 07:27: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成本核算员实习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成本核算员实习工作

篇(1)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2-0024-06

成本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消耗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即对象化的费用,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泛,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成本是为做一件事情、完成某一任务、达到某一目的而付出的代价;狭义的成本特指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制造成本。从事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成本的含义也各不相同;不同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同,成本的构成内容也各不相同。

一、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成本对象

在企业会计的成本核算体系中,确定成本对象是首先要确定的一个问题,也是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由于企业所属的行业、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成本的核算要求等方面的不同,成本的核算对象也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产品、产品的集合或产品的拆分。它可以是所生产产品的品种、按订单的批次、按生产加工的步骤等,也可以是某个产品的类别或者是某个特定的产品、项目、工程等等。由于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既使是同样的成本要素,所核算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WTO“服务贸易协定”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范畴。这充分证明职业教育应该归纳于市场经济范畴,应该进行成本核算。按照财政部2012年12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当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1]。因此高职院校根据其教育教学的特点,完全可以参照企业对其教育活动进行成本核算。

二、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及成本对象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是指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它包括广义教育成本和狭义教育成本两种含义。广义的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个高校学生,国家、家庭和社会所耗费的全部费用之和。狭义的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是指高职院校从自身角度计算的用于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能用货币计量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本文教育成本即为狭义教育成本。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是指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高职教育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科学合理地确定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对象。基于企业视角,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本核算对象也应是高职院校的产品。但高职院校或高校的产品是什么?过去有过激烈争论。有的认为高校的产品是学生(或毕业生),有的认为高校的产品是学生知识和技能(劳动能力)的提高,有的认为高校的产品是其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2],与此相对应,高职院校的成本对象就分别有“学生”、“提升的知识和技能”、“高等教育服务”等,也有的将“教育成本核算单元”作为成本核算对象[3]。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功能和成本核算的目的决定着成本核算的对象,将向学生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作为成本的核算对象,和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一致,同时也符合人们的基本认知。核算对象可以按服务的具体名称或项目设置。如,提供的服务是住宿和管理,可以“住宿”作为成本对象;提供的服务是“教学”,就以“(某系部、某专业、某年级等等)教学”为成本对象。服务的核算期可以是一学年、一个日历年度、一个学期、一个培训期等等。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成本核算对象可以以教学系(部)、专业、班级、实习实训基地(车间)、专业课程组、教科研项目(或其他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优质课程建设、社会培训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学生等等为范围进行核算。如“某系部某年教育成本”、某专业某学期教育成本”等等。高职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培养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师资配备、实验手段、教学设备、实习实训要求等有差别,因而培养各类学生的成本费用不尽相同。

在很多时候,为了说明教育成本的高低并使之有可比性,我们会经常使用单位教育成本。由于高职教育产出的多样性,按在校生人数或毕业生人数计算的“生均教育成本”就成为常用指标。高职院校的首要功能就是人才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就如企业一样,要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成本”,即“生均成本”。这样的成本计算对象,既可以掌握生均办学成本,作为争取生均拨款和制订收费标准的依据,也可以用于对比各专业办学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依据。

三、高职院校确定成本对象的基本原则

由于高职院校教育产出的多样性,其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就呈现出多样性。一所高职院校具体将什么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考虑学校管理的需要。科学地确定成本对象的目的,就是要将各个不同的“服务对象”的成本准确地核算出来,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决策服务。因此,满足管理的需要是确定成本对象的最基本的原则。

会计核算上要可行。成本的计算要以完整的、准确的原始记录为依据,如果各项基础工作做不好,必然使成本的计算不可行,或者即使勉强计算出来,作用也不大,甚至是虚假的成本。

符合教育教学的特点。由于成本计算对象的多元性,因此科W合理地选择符合教育教学特点的成本对象,才有利于管理。有些看起来可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由于不符合教育教学特点,意义也不大。

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

四、教学系部的教育成本

(一)以教学系部为成本对象的必要性

教学系部作为一级机构,甚至是一个独立核算的教学组织,是高职院校向学生和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直接的、主要的承担者,和企业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一样,既是收入的主要创造者,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主要消耗者。故在高职的院系二级管理中对系部采用企业化管理是最佳选择之一[4]。因此,在计算成本时,以系部(教育服务)为成本核算对象就成为必要。

教学系部具有独立性、稳定性、核算基础好、针对性强等特点。按教学系部进行成本核算有较好的会计基础,不需要另行组织核算,只需要在原有财务管理的基础上按系部进行分类核算即可。其成本核算的结果,既可以直接用于部门的成本控制,为降低教学成本服务,也可以作为学校对系部进行二级核算的依据。

(二)教学系部的费用要素

教学系部的教育费用是教学系部直接和间接用于本系部学生教育服务的全部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直接费用是指由系部经费列支或由学校经费列支的,能直接认定为本系部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费用。间接费用是由学校经费列支的用于学校公共建设或支出,应由本系部分摊的教育费用。

1.系部直接费用。系部是学校基本的教学业务部门,承担的工作量大,费用要素繁杂。主要包括:

教学业务支出,包括专业建设经费、课程建设经费、实习实训教学经费(含耗材、专兼职实习指导老师经费等等)、日常教学费、教科研工作经费、实习实训指导与检查、教学水电、教学调研考察、教学业务费,教学设备折旧费等。

人员支出,包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专兼职任教师课时津贴、加班费用、师资培训与进修费、差旅费、教师企业煅炼等。

办公费用,包括邮电费、印刷费、办公耗材、小型教学设备维护维修等。

学生管理支出,包括寝室管理、心理健康、各类学生社团、创新创业、学生奖助支出、招生工作经费、毕业生就业指导等。

2.系部间接费用。系部的间接费用就是由学校支付的需要按一定标准分配到各系部,由系部最终承担的各项公共费用。

间接费用要素主要包括:

学校公共教育费用。是指由学校列支的在教学、教辅、学生事务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费、课程建设费、师资培训费、实习实训基地(车间)费用、教科研经费、教师社会实践费、图书资料费、数字化校园建设费等。

学校公共科研费用。是指高职院校为完成所承担的科研任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

学校公共行政管理费。是指高等学校为完成学校行政管理任务在校级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由学校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印花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管理费、精神文明、招生就业、财务管理费用、“三公”经费等。

后勤保障费。主要包括后勤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等个人支出、物业管理、安全保障、水电费、维修费等。

基本建设费及折旧。主要包括教学用房、后勤保障用房、体育场馆及设施、校园美化绿化、其它基本建设项目等。

离退休费用,是指高等学校负担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方面的各项费用。

其他公共费用,是指高等学校无法归属到本条上述费用中的其他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对附属单位的补助、上缴上级支出、财务费用、捐赠支出等。

间接费用的分配。

高职院校发生的公共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在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即M用分配或成本分配。分配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确定,受益多,应承担的公共费用就多;受益少,承担的公共费用就少。因此,公共费用分配的核心就是科学合理的确定分配的标准,要求选用的分配标准能够反映受益者受益的程度。

在以教学系部作为成本核算对象时,费用分配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将学校一级的公共教育费用分配计入到各教学系部。分配的时期可以是月、学期、学年或年度。

系部应分配的教育成本 = 全校公共支出教育费用总额÷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是影响系部教育成本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分配标准,其成本分担的结果也不相同,有时甚至差异较大。利用教育成本的目的不同,成本的分配标准也就不同,也即由于教育成本目的的多元化带来教育成本分配标准的多元化。分配标准可以是学生人数,也可以是非税收入、教学时数、资产投入额等等。因此在进行成本分配时,要灵活地加以应用,不能固定不变地采用一个分配标准。成本分配只有遵循多元性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成本在学校决策中应有的作用。

3.系部教育成本的核算

系部教育总成本 = 系部直接费用 + 分配计入的间接费用

系部生均教育成本 = 系部教育总成本 ÷ 该系部学生实际人数

以实际学生人数为标准,而不是以注册学生人数或其他学生人数为标准进行分配,主要是使成本计算的结果更加客观、真实。

4.系部教育成本的绩效考核。在对系部教育成本进行绩效考核时,既要考核总教育成本,也要考核生均教育成本;既要考核实际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其实际成本与定额成本(或必要成本)之间的差异。如学生教学和生活水电费支出,不同系部各不相同;同时,在评价时应以必要(定额)水电费支出为准。

五、实习实训基地(车间)的运行成本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落实学生在基地实习实训期间的各项教学任务,重点是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培养训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的技能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实体,它的主要产品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虽然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降低经营成本、实现收支平衡不仅是一个经济学上的要求,也是节约办学成本,维持培训基地良性运转的基础。因此,实习实训基地也是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重要对象之一。

1. 实训基地的类型

高职院校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不同的类型。按建设和营运主体,可分为学校自建自营运和校企共建共营运两种模式;按生产和实训的比例,可分为纯实习实训型和生产性实习实训型两种模式。纯实习实训型基地,主要是运用模拟设备或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普通实验型、验证型实习实训,或者真实的生产设备没有用于生产,没有产品或生产的产品没有价值,其耗费不能从产品中得到补偿,因而营运成本较高;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以真实的生产设备,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生产真实的产品”,其生产的产品出售后有一定的收入,可弥补一部分费用,冲抵一部分成本。模式不同,费用的分摊、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方式也就不同。

2. 费用及成本类型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的成本按成本费用的归属不同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按成本的承担者不同可分为系部承担的成本和学校承担的成本。

按成本的属性不同可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高职院校用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可入账的、看得见的实际支出。它们的特点是有形的成本,一般成本会计计算出来的成本都属于显性成本,也是大部分人在账面上能看到的成本,如实习实训设备及折旧、设备维护维修费、原材料、水电费、实习指导教师工资福利等。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高职院校、系部或校内各部门等经济主体总成本之中,具有一定隐蔽性,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形成的原因较多,如决策失误、学生技术熟练程度低、废品率高、水电失控、擅自调整和改变实训计划、设备闲置率高等,它是由于经济主体有意或无意的行为造成的。显性成本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容易发现和控制;隐性成本则不易被发现,是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的成本。

3. 费用要素

实习实训基地的费用要素主要包括:(1)人员经费,包括专兼职实习实训教师工资、福利费、资金、津贴和补贴,交通补助费,社会保险等“五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协议和规定支付给学生实习实训报酬,其他支出等;(2)生产经营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及折旧、设备维护维修费、专用教学资料、水电费、燃料及动力费、实训耗材、辅助材料、基地内部运输费用、包装物、低值易耗品、销售费用等;(3)管理费用,包括实训基地专属办公费、日常支出、邮电费、印刷费、排污费、招待费等;(4)财务费用,包括专项资金利息、税金、罚款等。

4. 成本计算

实习实训基地成本,从性质上看,是实训基地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直接承担成本和间接分摊成本”之和。

从要素角度看,实习实训基地的成本是上述各成本要素之和。采用要素法计算出来的成本,是实训基地的实际成本,其中包含了合理成本,也包括了不合理成本。

5. 成本控制

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基地营运成本是其一定时期内总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并最终转化为生均教育成本,成为影响生均教育成本的重要因素。

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实习实训教学占重要位置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成本控制。特别是在系部未实行二级核算的情况下,更为重要。由于不考虑成本因素,系部管理的实训基地费用大量转嫁到学校公共成本上,虽然使得系部经费得以控制,但仍总体上加大了培训成本和办学成本,提高了全校的生均教育成本。

六、培训项目的成本

高职院校除进行全日制人才培养之外,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服务区域经济、为地方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如工人技术提升培训、企业管理培训、消防培训、农村人才培训等等。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高职院校开展的各类社会培训是可以盈利、也应该盈利的。因此,对其进行成本核算也是加强对高职院校各类培训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 培训项目成本

培训成本是指高职院校承担社会功能,在各类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培训之前的准备工作、培训实施过程以及培训结束之后的效果评估等全部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与培训对象的关系,可分为直接培训成本和间接培训成本。

直接培训成本是指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中,直接用于培训者与受训者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或者能够直接认定是用于某个培训项目的费用总和。如培训教师的费用,学员的往来交通、食宿费用,教室设备的租赁费用,教材印发、购置的费用,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各项花费等。

间接培训成本是指在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之外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或者是几个培训项目共同耗费的费用的总和。如培训项目设计费用,培训项目的管理费用,培训对象受期间工资福利,以及培训项目的评估费用等。间接培训费用需按一定的标准分摊计入不同项目的培训成本。

2. 培训项目的成本要素

(1)招生费用。包括招生人员工资福利及提成、市场调研与开发、广告及宣传费用、通讯费、差旅费等;

(2)管理费用。包括办公经费、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通讯费、差旅费、招待费、学员食宿费及交通费等;

(3)教学费用。包括教学人员工资福利费、教室等教学场地费、水电费、设备设施折旧、教材费、资料费、培训耗材、教育设备的折旧费等。

(4)其他费用。如缴纳的有关税费、违约损失等。

3. 核算原则

篇(2)

[关键词]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改革

一、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一)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已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其重要的竞争战略就是低成本战略,企业必须在不断提高或不降低产品(劳务)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降低产品(劳务)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越来越重要,也即成本会计越来越需要,相应地,成本会计人才也越来越需要。高职教育的宗旨是要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其重要特点在于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训教材是高职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随着成本会计越来越重要,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也越来越重要。

(二)成本会计内容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成本会计是为企业服务的,而企业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各异,导致了成本会计有一定难度,有诸多成本核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且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公式。如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有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而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又分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其中分步法又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分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和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分步又可按实际成本结转或按计划成本结转,而且由于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的结果不能正确反映成本的构成情况,还需进行比较麻烦的成本还原工作。面对如此繁多的方法,高职学生们大多是一片茫然和混沌。为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理清思路,巩固理论知识,必须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训,这也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三)成本会计实习难度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比较而言,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难度是较大的,对成本会计的实习更难。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是较难落实的,有的学生即便落实了实习单位,也由于实习时间短或单位业务少,难以熟悉成本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甚至根本没有成本会计方面的业务,达不到成本会计实习的预期目的。另外,目前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对成本会计的内容涉及的也很少很简单,同样难以达到成本会计实习的目的。为了解决成本会计实习难的现状,唯有加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建设。

(四)成本会计师资现状决定了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务知识,特别是成本会计教师,实务知识更是欠缺,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较差。尽管高职院校都试图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会计教师实务水平和能力,如组织教师外出培训或引进企业会计人员,但是,与成本会计学生难以真正走进企业实习一样,在校成本会计教师真正走入企业的难度也很大,而靠引进个别教师也难以改变大局。因此,成本会计师资缺乏实务知识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决定了高质量高仿真的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重要性。

二、高职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现状

(一)缺乏综合性

简言之,成本会计就是从费用到成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确定是关键,确定成本核算具体方法后,就要遵循核算流程进行一系列的费用归集和分配工作,各项数据之间有严格的承接、勾稽关系,这决定了成本会计实训内容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而目前大多数实训教材恰恰最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教材中的各个实训单元或模块的内容是割裂开来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完成所谓的实训后,对数据的来龙去脉、对成本核算流程、对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仍然根本没有概念,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还是支离破碎的。

(二)缺乏实践性

既然是实训,即有实际训练之意,要和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由于学生不能真正走入实际的企业,通过实训教材看到的实训内容更应该具有实践性,最起码应该具有仿真性,应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设计的实训内容在实践性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与实际生产情况脱离较远。教材中的企业是假设的“某企业”,且每个实训单元或模块都预先给出了大量假设数据,学生无需一步一步归集和分配费用,只需依照教材中的公式或例题套一下即可。这种实训教材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习题集,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收效甚微,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成本会计都有现成的数据等在那儿,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面对实际的成本核算问题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三)缺乏职业性

高职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目前绝大部分成本会计实训教材都忽视了这一点,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没有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的介绍,不利于学生了解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职责及其在财会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只重视成本计算工作,忽视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方法,更没有融入成本计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管理能力;第三,缺乏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过程、工艺以及企业成本管理要求的介绍,不利于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标准。

三、改革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思路

(一)总构想--编写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教材

成本会计案例实训是案例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训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近年来已广泛运用于许多教学领域,特别是哈佛商学院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更是闻名于世。为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针对目前成本会计实训教材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必须是案例实训教材。

(二)改革思路

1.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

为增加案例的仿真性、可信度,方便介绍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同时也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必须选取真实企业作为案例企业。当然,考虑到成本会计的很多资料属于企业商业秘密,教材中的数据可以模拟。

2.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为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改变编者闭门造车的现状,必须由校企合作编写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可以是广义的,有企业人员参与即可。先以学校教师为主提供主要编写思路和大纲,企业人员辅助介绍企业概况、工作流程和岗位分工职责,提供各种真实的单、证、票、账等资料,再由教师加以整理和变通后,变成实训资料。

3.案例应具备综合性、一体化

真实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会计人员面对的资料是庞杂的,是最原始最基本的原材料领料单、职工考勤记载、固定资产卡片或登记簿、水电费通知单等,不可能有那么多现成的数据。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的案例必须是综合性、一体化的,是“从一而终”的,除提供原始的模拟数据(可以比实际情况简化些)外和必要的经济业务外,每个实训环节或模块都不得再提供所需要的数据。学生要利用这些原始数据,结合企业特点选取合适的方法归集和分配方法完成材料费用、薪酬费用、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模块的实训,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工作,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尽管为了训练需要,要分成多个模块,但整个实训是一个综合实训,各个实训模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是不可分割的,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勾稽、逻辑关系。

4.要适当介绍企业

成本会计之所以比较难,其主要难点在于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繁多,如成本计算有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六、七种之多。为什么存在这么多方法?是因为不同企业的企业规模、所在行业、业务流程、组织形式、成本管理要求不尽相同,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方法。在成本会计案例中介绍企业的目的,除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训练学生根据企业特点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的能力,这是作为一个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5.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意义

这里所说的典型意义,不是指案例企业的规模或名气,而是指案例企业的生产特点。其典型意义体现在,通过对该案例实训后,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的重要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笔者认为,选取采用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企业较具典型示范作用,因这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综合的,基本能涵盖成本会计的知识要点,能比较全面训练学生的成本核算能力。

6.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

由于目前很多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实训内容和要求很简单,让学生产生了一个误区,以为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是两回事(甚至以为成本会计不需要审核凭证、不需要登账),以为领用材料、自制半成品的数量、价格以及职工薪酬等都是现成的数据,是不需要计算的。为消除这种误会、全面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定要尽量融入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除让学生遵循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登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外,还应训练学生确定领用材料数量和价格的方法、计提折旧的方法、计算职工薪酬的方法等,甚至可以融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成本会计中是没做重点介绍的,但并不表明在成本核算中用得不多,因此必须加以训练。

7.教材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

成本会计的核算本来就比较复杂,案例实训因其综合性,更增加了实训的难度,整个实训如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有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先简要介绍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让学生先回顾理论知识,为进入案例实训做理论准备,否则学生面对庞杂的原始资料时根本无从入手;然后再进行先导案例实训,这个实训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方法--品种法,为综合案例实训打下基础;最后才是综合案例实训。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达到成本会计实训的目的,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真正掌握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欣.高职教育会计实训教材的开发与改进[J].价值工程,2009,(7).

篇(3)

一、成本核算单元划分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以每核算单元为最小单位,对医院开展业务所发生的收入和成本进行归集、分摊、对比和分析,以使经济效益的产生和成本的发生更明晰,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促进医院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业务要素的优化组合[ 1 ]。核算单元的划分应本着重要性、一致性、可比性、相关性的原则合理划分,根据我院成本核算体系中责任中心的定义,对其划分做几点归类如下:

(一)按成本分类:分为直接医疗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管理服务类科室。

1.直接医疗类科室是指能体现最终医疗结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直接为病人服务的科室,如门诊、住院科室。

2.医疗技术类科室是指为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或为直接医疗科室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的科室,包括CT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医技科室和药品供应类科室。

3.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指提供动力、生产、加工及辅助业务,服务于直接医疗和医技科室的科室,如收费处、挂号室、电工房、修理组、传达室、保管室等。

4.管理服务类科室是指为管理和组织医院医疗业务开展的行政管理类科室,如财务科、医教科、信息科、院办、后勤保障科等。

(二)按会计分类:医疗部门和管理部门。

(三)按行政分类:按医院现行组织架构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四)按医学分类:分成临床诊疗类、临床护理类、医技检查类、药品供应类、医疗辅助类、行政管理类、其他。

(五)按收益模式分类:成本中心(自身不产生收入的科室)、半收益中心(医技、药房科室)、收益中心(诊疗科室)。

二、人员角色的划分

人力资源成本,是医院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员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2]。

为方便查找全院所有员工的详细信息,需要对人员工号、姓名、所属责任中心代码及名称、行政分类、人事分类、职业分类、技术职级等重要属性进行全面盘点,统一规范全院人员名册。

(一)成本分类:根据人员是否直接创造效益的特点,将类别分为创效人员A(具有开单权限并且在统计收入时可以归集到个人的人员,如临床诊疗医生)、创效人员B(不具有开单权限在统计收入时归集到科室的人员,如放射科、心电图室人员)、非创效人员A(不发生收入、为医院在职、参与医院公用支出分配的人员,如后勤人员)及非创效人员B(不发生收入,非医院在职、不参与医院公用支出人员,如离休、退休人员)。

(二)会计分类:是根据财务会计核算要求,分成医疗和管理两类;

(三)职业分类:是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同时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设置人员职业类别,如医生、护士、会计等;

(四)行政分类:是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设置行政职务级别,如单位领导、科室领导等;

(五)人事分类:是根据人事管理有关要求设置相应类别,如在编正式员工、实习员工等;

(六)技术职级:是设置员工在不同岗位上所具有的技术职称,如主任医师、主任护师等。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存在一个人承担多重角色的情况,比如,张三既是普外科主任同时又是业务院长,李四既是医教科科长同时又是内科医生 。对于这种情况进行人员角色定义时,先根据岗位进行成本分类,岗位身份为业务院长、医教科科长时,其成本分类为非创效人员A;岗位身份为临床医生时,其成本分类为创效人员A。再根据其考勤工时,计算角色系数,如张三,某月在普外科上班5天,按每月工作日25天计算,他作为普外科主任的角色系数为0.2,作为业务院长的角色系数为0.8,若当月归集到张三的成本费用为8000元,则分配到普外科的成本为1600元,分配到院长室的成本为6400元。

三、总结

医院做好成本核算单元和人员角色的划分与设定,在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中起着关健作用,为成本核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核算单元设置科室名称、科室代码等信息,实现绩效管理、会计处理、成本核算统一编码,相关数据只需录入一次便可以直接从成本核算系统中调用,更有效、方便地进行院科两级经济核算;对人员角色的划分和设定,尤其是多重角人员角色系数的计算,为合理分摊人力资源成本提供依据,医院可以通过经济杠杆手段,科学合理地成本控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1] 胡淑芳,等.军队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探索. 卫生经济管理,2010,2(1).

[2] 包大恒,单李岩,赵迪.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与成本核算体系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3):73-75.

篇(4)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教育成本 成本核算

教育成本核算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育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和成本进行核算,计算耗费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劳动价值总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从整体上看,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资金不足,办学条件差等薄弱环节,中职学校在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已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通过教育成本核算,为财政部门投入教育资金提供有力的依据

由于中职学校本身不具营利目的,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因此各级政府在教育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中职学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保障作用。通过教育成本核算,可以全面掌握教育经费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跟踪考察人、财、物的消耗情况,为财政部门投入教育资金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通过教育成本核算,为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提供基本的数据参考

目前,中职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中职学校必须根据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向学生收取学杂费、实习实验费及住宿费等各项费用作为教学经费的补充。通过教育成本核算,可以准确掌握学校用于培养学生的总教育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等教育成本信息,为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提供基本的数据参考。

(三)通过教育成本核算,促进中职学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

教育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中职学校管理中的各方面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学校各部门可以通过成本计划指标,事先控制成本水平和监督各项费用的日常开支,促使各部门努力降低各种耗费,通过成本的对比和分析,及时掌握节约或浪费情况,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挖掘潜力,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能力。

(四)通过教育成本核算,提高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效益,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

提高办学效益,就是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以较少的教育成本,实现较多的教育成果。当前,中职学校之间在办学方式、发展规模、专业设计、教学质量、降低生均培养费用、就业分配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竞争,只有重视教育成本核算,加强教育成本控制,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使中职学校在办学效益得以提高的同时,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

二、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原则

为了核算教育成本,进行教育成本管理,中职学校在遵循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必须遵循以下会计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是指会计主体收入和费用成本的确认,均以权利的形成和义务的发生为标准。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而依据目前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职学校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现金是否收到或支出为标准。显然,收付实现制不能正确地反映当期的实际收入和费用、成本。因此,为正确核算教育成本,凡涉及到成本核算的项目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其他则可采用收付实现制。

(二)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又称为收益成本配合原则,要求成本费用与其相关的收益相配合,即将某一会计期间的费用成本或归集于某些对象上的费用成本与有关的收入或产出相配合、相比较。教育成本核算必须运用配比原则,才能准确地计算出一个时期的教育成本和一项教育产品的成本。如中职学校购入下学期用的教材资料、实训工具等,就应计入下学期的成本支出,属于本期的人员津贴,即使在下期发生,也应计入本期成本。

(三)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原则

资本性支出通常是为取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性资产而发生的支出;收益性支出通常是用于人工、材料等经常性项目的支出。这一原则要求通过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合理确定哪些支出应计入当期费用,哪些支出不能计入当期费用,从而提高教育成本核算精确性和科学性。在中职学校中,如大量购入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都应作为资本性支出,以折旧的方式分别计入各个会计年度。

三、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内容

按照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核算的要求,结合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可将中职学校教育成本项目设置为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折旧费、修缮费、学生费用、其他费用。各成本项目所归集的内容如下:

(一)人员经费

指中职学校支付给教师和为教学服务的行政、教辅、后勤、临时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包括:

1、基本工资,包含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薪级工资、地区生活补贴等;

2、补助工资,包含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取暖补贴、伙食补贴、粮价补贴等;

3、其他工资,除上两项以外的费用;

4、职工福利费,包含工会经费、公费医疗费、病休教职工工资、独生子女保健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二)公务费

篇(5)

一、引言

从20世纪末高校扩招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招生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1年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达到675万人,比1998年扩大了6.25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众多高校负债经营,高校教育资源管理水平远不能与高校招生规模增速相匹配,以致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高校教育成本问题。2009年财政部下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通知》要求高校改进会计核算制度,增强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情况的透明度,促进高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内部成本核算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二、高校内部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校内部成本就是将一定时期内高校运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性质分类、汇集和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高校运营的费用总和。成本核算可以及时地为高校管理层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为高校管理层的运营决策提供数据信息。以B高校为例,当前的高校成本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不当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普遍忽略对内部成本的核算,忽视对成本构成的分析。高校按照旧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时长期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而新制度要求高校的会计基础变为权责发生制,由于缺乏经验B高校在固定资产折旧提取方面处理不当,例如桌椅、沙发等资产并没有按照质量和使用频率等划分折旧年限,而采取一刀切的折旧年限处理。另外,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按照现今高科技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推算,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折旧年限不合理,导致成本虚低。固定资产折旧处理不当导致高校内部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成本信息失真、财务数据缺乏稳定性等问题,使高校内部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第二,高校内部没有设置成本核算科室和相应的工作岗位,导致高校内部成本核算过于简化,使得高校不能从会计报表中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利于高校内部成本的考核和控制管理。例如,B高校的成本核算是按照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但B高校不但有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还有非学历的培训班。B高校在计算成本时,并没有按照教学对象将支出分开,而是所有成本记在事业支出中,培训班的成本和日常支出被加入到学校的成本中,导致学校的成本虚增。另外,B高校将本校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联合承担的科研项目费用列入了科研成本,但此部分支出与培养学生无关,应与B高校承担的社科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支出分别进行会计处理,不计入高校成本中,以避免高校成本虚增。

第三,高校内部缺乏成本控制意识,成本核算观念淡薄。当前的高校普遍缺乏资金成本观念,对于应收应付账款缺乏积极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财务人员注重对资金流动情况的记录,忽略资金的使用状况和资金的时间价值,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费用占总成本的相对比例只升不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增加了高校降低内部成本的难度,薄弱的成本核算观念使高校将更多的精力、物力用于投资和高校扩建,而忽略了对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第四,无形资产的核算不详细严谨。B高校目前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申请过程中发生的部分费用记入了公务费和材料费中,报销人员并未将申请无形资产产生的费用从日常业务费和材料费中细分出来,导致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高于账面成本。此外,负责科研的教授没有将与教学无关的材料单独记账,造成内部成本虚增。高校的数据信息和技术与产品等无形资产是学校的长期投入,能为学校提供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成本核算时并没有纳入核算范围。对于高校自创的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成本的核算通常仅以申请时所发生的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而忽略无形资产的附加价值,造成内部成本虚减。

三、高校内部成本核算模型

当前我国各高校采用的财务软件不统一,高校成本核算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所以高校成本核算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开展。随着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入,高校财务信息将逐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高校急需建立适用于自身情况的内部成本核算模型。本文基于作业成本法建立高校内部成本核算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

(一)定义成本核算模型的五大要素

建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成本核算模型,首先需要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1.高校内部成本核算中的资源是指为培养学生而进行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教职工费用、教学经费、管理费用、部分科研费用、无形资产投入、固定资产折旧费等。高校的资源账户是一系列的具有层次结构的资源集合,通过细分资源账户实现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2.以往高校成本核算中,常以教职工的课时作为教职工作业的量化标准,但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数教职工不但要承担讲课教学的任务,还需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研究生的导师在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投入,也应该按照科研成果产出所支付的费用作为研究生培养费用计入教育成本核算中。

3.高校成本核算的成本对象是在校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不包括非学历的培训班学员等。

4.成本动因是指高校资源分配的原因,涵盖了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动因。

5.高校成本核算的分配路径是按照科研、教学作为一级节点,按照年级、专业和学历划分二级节点。此外,当前的高校会计年度也应当根据教育周期、学校教学的组织、学费的收取等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学年划分。

(二)建立成本核算模型

按照高校当前的学院专业设置情况建立n个学生培养中心,选择资源动因,根据资源动因把各项资源消耗向学生培养中心进行分摊,形成成本库的成本。

设学生培养中心的成本库成本矩阵为C0,如公式1所示。

高校的组织结构通常为下设多个二级学院,二级学院再下设多个专业。在计算高校内部成本时,可以由各个专业先按照各自实际情况计算出培养学生成本;再由二级学院汇总到学校。采用从下到上的多层级成本核算,不但可以为学校管理层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信息,还可使各级管理者分辨出工作中的增值工作和非增值工作,有利于高校减少无效的作业,降低高校内部成本,提高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使高校教育科研资源合理高效分配和使用。

四、高校内部成本核算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北京B高校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某班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成本为例,本科生班级人数与硕士研究生人数均为23人,为方便计算分别简称为甲组和乙组。

假定管理学院该学年仅招收一个会计专业本科班和硕士研究生班,首先确定作业中心。学校培养学生需要经过教学(简称教学作业)、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简称科研作业)、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简称实习作业)和相关学生工作(简称学工作业)。

确定作业中心之后,根据学院会计记录汇总归集各作业中心成本库费用、计算成本动因率。参照2010年和2011年管理学院的历史数据,学院全部运营费用为40万元,且学院所有运营间接费用都是由以上四个作业引起。成本核算期为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根据学院会计账目记载,成本核算期间内消耗的人工费用为17.6万元,折旧费用为12.4万元,材料费用为6.4万元,管理费用为3.6万元。为了简化计算,财务费用等计入管理费用。

以教学作业为例,教学作业消耗三种资源:教师人工、教学材料和资产设备折旧。学院的管理费用为2.5万元,工资成本额为3.5万元,资产设备折旧为2.5万元,材料成本额为1.6万元。教学作业成本单如表1所示。

按照相同的方法计算科研作业、实习作业、学工作业的成本单,计算出各作业成本库的总成本额依次为14万元、6万元和2万元。根据计算出的成本单,确定各作业的成本动因及成本动因量,计算各作业的成本动因率,如表2所示。

列出成本单并计算出成本动因率之后,统计各作业的作业动因率,并计算出甲乙两组学生各自的教育成本,如表3所示。

按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甲组和乙组的教育成本是相同的,也就是在计算教育成本时,以高校总的教育费用支出除以在校生人数得出单位教育成本,而忽略了在培养不同学历的学生时需要投入不同的教职工人工费用和科研材料费用等,使得教育成本并不能如实反映实际情况。本文采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模型,得出不同学历的学生教育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如表4所示。

高校内部成本核算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为求数据准确而使财务人员增加过多的工作量,或者由于内部成本核算流程过于复杂而导致管理成本明显上升。建议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计算出某些专业不同学历的学生培养成本,求出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教育成本差异倍数,再以总成本除以加权学生数求得平均的学生教育成本,不但可以增加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避免过度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五、结束语

2012年来多数高校负债运营带来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已经引起多方重视,高校在面对高考人数降低、高校生源减少、职业技术学院竞争力增强等考验时,完善高校的内部成本核算将有利于高校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有利于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使高校在激烈竞争中争取到优秀生源并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晓兰.公立高校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09(23).

篇(6)

The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st checks the research of problem

Abstract:Along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business, the landscape is green to turn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enterprise to increase increasingly but the our country park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hecks the aspect in the engineering item cost, existing the system not perfect, manage the level not high wait the problem, result in cost expend greatly, lowly and bad situation of performance. This text checks the process to the engineering item cost to pass the category constitution that checks to the cost in the existent problem;The expenses returns to gather and allotment and costs of cost check the contentses such as problem and solution etc. of medium emergence, the stud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cost checks the problem.

Keyword: The cost management ;The cost checks the object ;The cost check

引言

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机构成了成本管理系统。组织好成本核算,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日益增多,但由于园林行业与建筑行业又有所不同,成本核算不能照搬建筑行业的核算方法,而应该有自己的行业特点。

1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

成本核算对象,是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为归集和分配费用而确定的承担工程成本的工程项目。

1.1成本核算对象确定的原则

成本核算对象一般应根据工程承包合同的内容、施工生产的特点、生产成本发生情况和管理上的要求来确定,要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不能划分得过粗或过细既要便于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又要考虑适当减少成本核算的工作量。有的园林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不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与生产经营管理相脱节。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划分的过粗,把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合并起来,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不能反映独立施工的工程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考核和分析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当然,成本核算对象如果划分的过细,会出现许多间接费用需要分摊,增加核算工作量,又难以做到成本准确。

1.2成本核算对象划分的方法

(1)园林绿化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这是因为按单位工程确定实际成本,便于与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成本相比较,以检查园林工程预算的执行情况。对大型园林工程(如主题公园施工)应尽可能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2)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3)同一工程项目,由同一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工程量较小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作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这样可以减少间接费用分摊,减少核算工作量。

(4)一个单位园林工程会由几家施工企业共同施工时,各个园林施工企业应都以此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本企业完成部分的成本。

(5)喷泉、大树移植等若干较小的单位工程,可以将竣工时间相近,属于同一园林项目的各个单位工程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这样也可以减少间接费用分摊,减少核算工作量。

1.3工程成本明细帐的建立

成本核算对象确立后,所有的原始记录都必须按照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填制,为集中反映各个成本核算对象应负担的生产费用,应按每一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工程成本明细帐,并按成本项目分设专栏,以便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2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

为了按照用途归集各项费用,划清有关费用的界限,正确计算工程成本,应设置“工程施工”、“机械作业”、“辅助生产”、“间接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科目。

2.1“工程施工”科目

其中“工程施工”科目,应设置二级科目,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该科目贷方记录已完工程成本。材料费应按使用的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如:土方、苗木费、水费等。

2.2“机械作业”科目

“机械作业”科目运用应注意该科目是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应按承包工程和机械类别设置二级科目;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其他业务支出”和“专项工程支出”等科目的费用。

2.3“辅助生产”科目

“辅助生产”科目运用应注意该科目是核算企业非独立核算的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施工、产品生产、机械作业、专项工程等生产材料物资、提供劳务(如设备维修、构件现场制作、固定资产清理、风水电供应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贷方记录:分配计入“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和“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的费用或成本。

2.4“间接费用”科目

“间接费用”科目运用应注意该科目是核算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单位为组织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现场性费用支出,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核算人员往往把握不住这点,比如,工资分配时,把所有的工资都计入本科目。

3费用核算与分配工程成本核算

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有关资料,通过“工程施工”科目进行汇总,然后再直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3.1人工费的核算

工程成本的人工费,是在施工过程中直接从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绿化工人以及在施工现场直接为现场直接的工程制作构件和运料、配料等人员的工资、工资性津贴、奖金、劳动保护费等。人工费的具体构成项目应该与各地区绿化工程预算定额中的人工费的口径保持一致。内容包括:

(1)基本工资是指发放生产工人的基本工资。

(2)工资性补贴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冬煤补贴、住房补贴、流动施工津贴等。

(3)生产工人辅助工资是指生产工人有效施工天数以外非作业天数的工资,包括职工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调动工作、探亲、休假期间的工资,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假期在六个月以内的工资及结婚丧、产假期的工资。

(4)职工福利费是指按规定标准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5)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是指按规定标准发放的劳动保护用品的购置费及修理费、徒工服装补贴、防暑降温费、在有碍身体健康环境中施工的保健费用等。

劳动工资部门每月向财务部门提供“单位工程用工汇总表”,财务部门据以编制“工资分配表”,按受益对象计入成本和费用。采用计件工资制度的,费用一般能分清为哪个工程项目所发生的;采用计时工资制度的,计入成本的工资应按照当月工资总额和工人总的出勤工日计算的日平均工资及各工程当月实际用工数计算分配;工资附加费可以采取比例分配法;劳动保护费的分配方法同工资是相同的。

3.2材料费的核算

一般可根据绿化工程施工预、决算中计入直接费的项目来确定。施工企业的材料除了主要用于工程施工外,还用于临时设施、福利设施等非生产性耗用。因此核算时应根据发出材料的用途,划分工程耗用与其他耗用的界限,只有直接用于工程所耗用的材料才能计入成本核算对象,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耗用的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所耗用的材料,应先分别通过“间接费用”、“机械作业”等科目进行归集,然后再分配到相应的成本项目中。发生的应记入工程成本的材料费,借记“工程施工”帐户,贷记“库存材料”、“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等帐户。

3.2.1材料费内容

(1)材料原价(或供应价)

(2)销售部门手续费

(3)包装费

(4)材料自来源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的装卸费、运输费及途中损耗等

(5)采购及保管费

3.2.2材料费的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1)凡领用时能够点清数量、分清用料对象的,应在领料单上注明成本核算对象的名称,财会部门据以直接汇总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费”项目;

(2)领用时虽然能点清数量,但属于集中配料或统一下料的,则应在领料单上注明“集中配料”,月末由材料部门根据配料情况,结合材料耗用定额编制“集中配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3)既不易点清数量、又难分清成本核算对象的材料,可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本月实际消耗量,然后根据核算对象的实物量及材料耗用定额编制“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据以分配计入各受益对象。

(4)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应按实际领用数量和规定的摊销方法编制相应的摊销计算单,以确定各成本核算对象应摊销费用数额。

3.3机械使用费的核算

施工机械使用费是指定列入定额的完成园林工程所需消耗的施工的机械台班量,按相应机械台班费定额计算的施工机械所发生的费用。

机械费用一般包括第一类费用:机械折旧费、大修理费、维修费、材料费及擦拭材料费、安装、拆卸及辅助设施费、机械进出场费等;第二类费用:机上工人的人工费、动力和燃料费;以及公路养路费、牌照税及保险费等。其分配方法如下:

3.3.1台班分配法

即按各成本核算对象使用施工机械的台班数进行分配。它适用于单机核算情形。

3.3.2预算分配法

即按实际发生的机械作业费用占预算定额规定的机械使用费的比率进行分配。

3.3.3作业量分配法

即以各种机械所完成的作业量为基础进行分配。诸如,以吨公里计算汽车费用。

3.4其他直接费的核算

其他直接费是指直接费以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其一般都可分清受益对象,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内容包括:

(1)冬、雨季施工增加费;

(2)夜间施工增加费;

(3)二次搬运费;

(4)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

是指施工生产所需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及检验和实验用具等的购置、摊销和维修费,以及支付给工人自备工具的补贴费。

(5)检测实验费

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实验室进行实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以及技术革新和研究试制试验费。

(6)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

3.5间接费用的核算

间接费是指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为组织施工和进行经营管理以及间接为园林工程生产服务的各项费用。

3.5.1施工管理费

施工管理费是指施工企业为了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施工所需要的各项管理费用,以及为企业职工服务等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费用总和。

3.5.2其他间接费

其他间接费是指超过施工管理费所包括内容以外的其他费用,一般包括:

(1)临时设施费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所必须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临时设施费用等

(2)劳动保险基金指国有施工企业由福利基金支出以外的、按劳保条例规定的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和6个月以上的病假工资工资及按照上述职工工资总额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3.5.3间接成本

从性质来看,类同于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发生的间接成本,通过“工程施工——间接成本”明细帐户进行核算,期末,将汇集的间接成本,按照直接成本的比例、预算间接成本的比例等进行具体的分配。所选用的各项分配标准应该与编制工程预算时的取费标准一致,也就是,在工程造价预算中,如果间接成本的取费是按照直接成本的比例确定的,分配间接成本时,应以直接成本为标准分配间接成本。如果在工程造价预算中,间接成本的取费是按照人工成本的比例确定的,分配间接成本时,应以人工成本为标准分配间接成本。

4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核算程序依次为: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注意问题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实际成本;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结转期间费用。

5工程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已完工程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应根据工程价款的结算方法来决定。实行工程竣工后一次结算工程价款的工程,平时应按期将该工程施工中发生的工程成本,登记到“工程成本卡”中的生产成本加总,该加总数就是该工程的完工实际成本。实行按月或按季分段结算工程价款的工程,月末应汇总“工程成本卡”汇集的工程成本,并对该工程进行盘点,确定“已完工程”与“末完施工”的数量,然后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并按已完工程的预算价格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补偿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并结转实际的盈利。本期已完施工实际成本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5.1汇总本期施工的生产成本

根据各成本计算对象的“工程成本卡”汇总本月施工所发生的生产成本。为了防止记帐与汇总时发生差错,各成本核算对象汇总的本月生产应与“工程成本明细帐”中的汇总生产成本数相核对,然后再与“工程施工”总帐本月发生数相核对,保证帐帐相符。

5.2未完施工成本的计算

未完工施工成本是指已经进行施工,但尚未完成预算定额所规定的全部内容的分部工程所发生的支出。已完工程实际成本的计算,必须首先计算未完施工的实际施工,这是因为本月某成本计算对象施工发生的生产成本,既包括已完施工工程发生的耗用,也包括未完施工所发生的耗用,只有从本月的生产成本中扣除未完施工成本,加上月未完工程的生产成本,才能计算出本月已完工程的实际成本。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的各个分部工程组成内容不同,因而不像一般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即将生产成本总额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约当量之间平均分配,确定在产品实际成本。园林施工企业未完施工成本只能先折合为完工产品数量,套用预算单价计算其预算成本,并以计算的未完施工预算成本代替其实际成本,从生产成本总额中减去未完施工的成本。

6成本核算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6.1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

成本的均衡性问题施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人、材、物的投入也有其不同,每个阶段的成本核算也都有其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注意这些。

筹建期存在的问题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是一般是没有产值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工程开工后分期摊入成本。也就是说,成本费用在当期不体现,这样可以避免工程项目在筹建期就出现人为亏损的现象。

正常施工期存在的问题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费用发生,发生的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应计入相应科目核算,如果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则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予结转,待开工后一次或分期结转,否则直接计入当期成本。

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这样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也能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6.2分包工程核算问题分包工程分两种形式

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属于主体部分的要与自营工程同步进行,体现出分包工程利润。在实际工作中,分包工程的核算往往是以款项的支付为依据,而不是采取应收应付制,造成成本不均衡,而且分包工程的利润体现在自营工程之中,无法直观反映二者各自的经营成果,与整个核算体系相分离。

6.3预算与会计的不同

成本口径差异问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

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如会计上的管理费用,期末转至当期损益。该项费用只与时间相关。

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中的劳动保险费与会计核算中管理费用——劳动保险费相对应;其他间接费用项目中的临时设施费与会计核算有所不同,会计上通过“临时设施”科目归集临时设施费用,并通过“工程施工——其他直接费”科目摊销。

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的一些差异。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的费用。

7园林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现存问题及解决

园林施工企业实行项目法管理,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是加强施工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但在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忽视施工成本核算,管理粗放,项目管理人员只蛮干,不会算,绝大部分搞“秋后算帐”等各种行为仍时有发生,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在实习公司的实习就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部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以下结合本公司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7.1加强工程项目部对施工成本核算意识观念的转变

改变现行项目成本核算员的管理体制由于一些园林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仍然没有从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意识上彻底地转变,不仅削弱了各自职责的协调发挥,也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经营核算部门作为一个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的职能部门,深刻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离开了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动作,将直接制约、影响或迟滞着项目施工管理。项目所有的成本核算员应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成本核算员进行施工成本核算时,必须具有独立性。因此改革现行成本核算员管理体制,实行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由公司对各工程项目核算员实行统一委派,集中管理,不定期轮岗,定期或不定期学习、交流、考核,激励竞争上岗。使工程项目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分离,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变被动为自觉地走向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发展轨道。

7.2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增强成本核算员的责任感

各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自觉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本公司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保持自律,不利用职权或工作便利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成本核算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公司职能部门应积极监督、引导和各工程项目负责人积极协调配合,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实行施工成本核算时确实发挥实效作用,对工程项目施工生产中发生与施工成本相关的工程变更项目,及时收积整理并办理签证手续定期向公司经营部门上报审核,以便及时准确地控制施工成本井掌握工程施工进度情况,也给工程竣工结算防止不必要的损失提供有利的保障。公司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对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做出成绩的成本核算员,公开进行表彰,鼓励和保护,对那些不如实上报或工作敷衍了事、弄虚做假的成本核算员进行严格查处,坚决取消上岗资格。

7.3加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对全面提高成本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些成本核算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未按要求持证上岗,业务不熟悉,无法保障成本核算员的质量和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要提高成本核算员的道德素质,部分成本核算员缺乏职业道德知识和敬业精神,在业务上敷衍了事,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得过且过,还有的迫于压力、干扰,明知违反规章制度,却依旧照错不误,强词夺理,从而形成一种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给业务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公司要加强这方面的力度,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对成本核算员的业务知识能力的强化学习、培训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水平,自觉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

7.4控制项目施工成本的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工程要干好,企业要增效。项目部在抓好项目管理时,要始终围绕“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认真分析影响施工成本的主要因素,强调项目在抓质量、抓进度的同时,必须抓好效益,对工程中的人、机、材费用实行“预测预控分析对比”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使项目施工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为调动工程项目部降耗增效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安心组织生产,公司应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后顾之忧。

7.5明确岗位责任,规范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全员的,不只是哪一、二个人的事,所以要按照范围明确责任人,将会计数值同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评相结合使每位管理人员都必须从大局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反映实际核算成果的有关会计数值,人而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施工活动。

要想使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园林施工企业要坚持抓好先算后干,只有算得清楚,才能达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开支,只有算得清楚,才能达到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开支,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所以,每当一项工程开工前,项目负责人应当要求预算员编制施工预算、工料分析,会同施工员、质检员、工长、会计、材料员、保管员共同研究商讨降低工程成本的控制计划,并将责任成本目标分解到每个人,明确项目部各组成人员成本核算和管理具体范围和内容,以确保成本核算得及时、完整和真实。

具体操作方法:每项工程任务到手,在设计交完底图纸会审后,项目负责人、施工员、预算员、工长,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要求,共同编制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以周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工期,使各级控制点正点到达,这样可以选择最佳施工方法,合理安排劳力,避免出现有事没人做、缺乏劳动力现象,或有人没事做的窝工现象,从而保证工期按期或提前完工。工程能提前完工,本身就减少了工程中一系列的施工管理费用。预算员完成整个工程施工预算和工料分析的基础上,再按详细的施工作业计划(或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并下达定额任务单,经项目负责人核实签字交会计、保管员、材料中、工长各一份,定额任务单必须明确完成该工程量所需定额工日、应耗材料规格种类及数量。材料员根据工料分析表、材料汇总单和定额任务单有计划地采购,保证工地用料需要,大批量的材料采购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会计、预算员、材料员共同把关,共同签订合同,坚持出厂价采购,并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送货,尽量减少库存,避免资金积压。材料进库存时,要由材料员、保管员、工长、质检员共同核对数量,查验质量,办理入库存手续,材料的领用由工长同意后,使用人员方可凭出库存单签字领用,保管员应严格按任务单限额领料。如出现材料需用量大于任务单用量时,要经项目负责人、预算员、工长查明原因后,补单并审批后方可发放,每月终了或部分项工程结束,保管员要将材料消耗表与任务单一并交财务,如出现出库数大于任务单定额数,由保管员负责赔偿,严惩的调离或开除。对于任务单下达的定额工日,由工长或班排长按工程量下达到个人,并且施工现场谁施工谁清理,保持文明整洁,浪费的要处罚。任务完成后,需质检员、工长在任务单上签字后,班组长方可记工到人,月底班组长将所记工分边同任务单一并交财务。作为成本核算中心的财会人员在收到每月耗用工、料的原始材料后,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检查用工、用料是否合理,提出能反映盈亏的经验教训、改进措施方法的成本效益报告,报给项目负责人,为领导提供施工管理决策依据。

8园林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的自身特点

作为一名在园林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园林施工工程的成本核算,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注定在园林施工企业做会计肯定与在普通工业企业做会计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会计本身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通过毕业实习工作,我体会到,只有做到以下具体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园林施工企业的会计,才可以优秀完成园林工程的成本核算工作。

8.1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实际情况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虽施工程序大体相同,但具体内容仍存在一些差别。作为成本核算人员,应在充分了解施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第一手资料,从前期的换土、移植、地形处理,到整地、挖坑、栽种及后期养护等各项工序,均应详细了解。

对于施工中的一些较复杂环节,需特别加以注意。如绿化工程中常需一些地形处理,因绿化工程的地形处理多模拟自然地势,形状不规则,且微地形处理较多,因此用土量计算较复杂,机械使用多于其他工程中的地形处理,而这些工序所需费用均应在成本核算中有所体现。再有,近几年兴起的模纹栽植及大面积草坪铺种的绿化模式,其苗木、草皮用量大,核算人员应深入施工一线,准确掌握苗木、草皮用量,方可做好绿化工程成本核算。

8.2掌握市场行情,控制工程造价

苗木是绿化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的高低。苗木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大,成本核算人员应通过多种渠道,充分了解各类苗木的产销地市场价格,了解哪些苗木在哪些地区是优势品种等情况。另外,同种苗木因规格不同,栽种时期不同,价格也会有较大差别,需特别注意。

8.3套用定额时,需注意的3个问题

(1)要正确使用相关定额,认真进行成本核算。一些地方性园林绿化工程定额只包含绿化项目,其他如土方倒运、地形处理、破除原有路面或垫层等项目,应参照相关的市政工程定额及机械台班使用定额;还有一些工作,如后期养护、施肥、打药等定额中未包含的项目,可依当地实际情况计算,或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2)目前部分地区使用的园林绿化工程定额,主要针对在普通土地上种植植物而言,而街道绿化、广场绿化等经常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其所需费用应依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栽种行道树的地方多为路基处的三合土,施工难度较大,因此人工费计算应按土质情况将原定额乘以一定系数进行调整。

(3)绿化施工中的同种苗木规格大小不同、栽植类型(带土球或裸根)不同,因此挖坑大小、换土量、相关定额子目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应认真区分,以真实反映工程造价。

结论

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园林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一样几乎完全暴露在各种风险之中,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判断与应变能力,以工程合同为纽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园林绿化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机遇与挑战,高瞻远瞩树立企业品牌效益和规模效益,品牌规模效益的好坏将决定企业工程成本造价,对于新兴的园林绿化企业应努力树立自身品牌,扩大规模,降低工程成本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城市绿化工程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实务全书,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4年5月

[2] 市政工程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使用手册,吉林电子出版社,2003年11月

[3] 董三孝.园林工程成本概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1月

[4] 焦跃华.成本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

[5] 于中城.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中国建筑出版社,1995

[6] 陈良华.成本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7] 王淑慧. 成本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1号

篇(7)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岗位不仅需要及时并准确核算产品的成本,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同时应该参与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此,众多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均把《成本会计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但在教学中,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成本核算虽以工业企业为例,但缺乏制造环境的模拟,导致学生对产品的业务流程不清晰,不能理解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且当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举一反三。(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成本核算的讲授,但对成本控制和分析讲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脱离,无法满足会计服务于经济管理的要求。(3)教师讲授了许多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学生到实际当中,无法自如选择。(4)大多数院校将成本会计教学分两个阶段,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校内理论教学,包括材料费用核算、人工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废品损失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或校内模拟实训),但都比较孤立,不成系统,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且业务以文字提示,与实际中的单据不相符,所以学生只识提示,不识单据,很难在实际中开展核算。(5)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6)成本实训较繁琐,学生又缺乏耐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7)校内成本实训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但实际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探索成本会计教改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

树立熟悉成本形成过程、形成环境,成本的分析、控制、决策与学习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两段式成本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模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实践三段实践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教学模式,突出满足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成本会计岗位技能性要求高的学习要求。

第一阶段: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的每道生产工序,整个工艺流程,并加以记录,分析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并与成本核算人员交流,询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使学生对成本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学生对企业产品成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结合成本会计理论,模拟一个企业的完整成本业务,对与成本有关的业务用文字加单据的形式提供,在讲完每一成本业务所需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后,学生开始实际操作。这属于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在成本各单项基本业务熟悉的基础上,将成本实训穿插于综合实训,对成本核算再巩固。

第三阶段:把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定任务目标和要求,布置成本实习内容,要求完成成本课程实习报告。

三、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教学改革实施

我们选取了两届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该实践教学,教学贯穿三个学期(见下页表)。

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将1个班50个学生分为五支团队,分行业选取五个温州支柱型产业的调研基地(展升眼镜公司、东洋打火机公司、报喜鸟集团(服装业)、康耐集团(鞋业)、长江电子有限公司(机械业),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调研该企业行业类型、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详细生产过程,企业的生产车间类别、车间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的方法、近两年成本的变化趋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摄像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一件产品的成本构成,要求学生完成企业产品流程图的绘制。每支团队调研完毕后要制作PPT在班级、全系作汇报交流,并写出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上学期。

我们选取长江电子有限公司的真实成本资料并进行加工作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素材。在授课前先讲解成本核算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点,然后给出相应的成本核算票据,在教会学生识别票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应的成本核算。比如,材料的归集和分配核算。我们提供学生1个月的所有车间领料单、材料购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材料入库单。理论讲授:材料费用的归集包括购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和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通常,购入材料按实际成本计量,要求学生拿出购入材料的单据(发票、入库单)确定成本。对于发出材料成本的计量,按照领用车间归属,能明确归集到车间某一产品的直接计入该车间该产品的成本,如果不能明确归集的,需要先归集到车间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车间的产品中去;此时,要求学生拿出领料单,将材料的耗费归属相应的产品,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后,教学生如何将成本归入相应的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实践操作要求:①正确计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②对不同的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所需的材料数量归类,编写材料耗用明细表;③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④计算原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确定每一车间材料耗用成本;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原材料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为便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每张票据均附文字说明)。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手工操作,其中成本表格的编制、数据的计算可以通过EXCEL编辑。

第二部分为综合实践教学。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

在实际中,成本核算并不孤立存在,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中,我们模拟两个公司的全部经济业务,将成本实训贯穿其中。在这一实践环节,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核算企业成本,而且要求学生结合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我们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全班分成十个团队,其中五个团队做一账套,其余团队做另一账套。十支团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往来,赋予双方采购权、筹资权、投资权,让学生自主决策采购的数量、采购的价格,生产的数量,资金的需要量、筹资的数额、应收账款的赊销期,投资的数额等。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将手工操作与用友软件相结合,除完成成本的核算外,还需对企业作出财务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安排在大二暑期。对大一上学期分成的十支团队,重返调研企业,重点调研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的种类、成本核算项目、设置成本会计科目、开设成本账簿、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原因、采购量的确定、生产量的确定、资金量的确定方法、成本的考核、成本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要求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会计实习,实习结束后,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在大三开学初,进行实践公开答辩。

篇(8)

作者简介:徐丹琦(1975-),女,浙江台州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会计准则、企业财务管理、高职会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码:1001-7518(2012)08-0052-02

2004年,教育部与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联合颁发了《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重点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设计理念,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选要求把“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作为高职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之一。《成本核算与管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笔者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实践专家座谈,并在课程开发专家的指导下,选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路径和步骤进行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开发探索。分析、归纳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行动领域,并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将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具化到学习情境设计中,最终完成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行动领域归纳与职业能力分析

(一)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走访企业,运用工作分析法,确定和描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与内容、工作组织与方法、工作要求等。

1.工作过程与内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过程与内容具体包括:分析企业生产工艺与生产组织;确定成本核算方法,确立成本计算对象、成本项目、设置账户;制定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各项制度,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协调仓库、生产车间、成品库的数据登记与核对;汇总各种与成本核算有关的原始单据或及时输入软件;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开展成本分析;制定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开展新产品成本预测;制定、调整目标成本;进行成本控制。

2.工作组织与方法。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组织与方法具体包括:与仓库管理员与车间核算员传递数据资料;仓库管理员与车间核算员应按规定报送原始资料;与技术部门沟通制定各工序消耗定额;向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及时成本信息和分析报告;向营销部门提供所需的成本资料;与仓管和生产负责人沟通出现的异常;向财务主管汇报成本核算结果,提交分析报告;与其他财务人员沟通协调。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确定成本核算范围;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仓库及车间报送的各相关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整理、汇总;通过各种方式与仓库管理员、车间管理人员、财务主管、营销人员进行良好沟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制作PPT汇报成本报表与分析结果。

3.工作要求。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工作要求具体包括:各成本核算员之间、与完成任务涉及的其他部门相关人员之间进行熟练的专业沟通;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合理归集与核算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满足经营管理者对成本管理资料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报告和有关分析资料;对核算的过程材料与最终结果及时存档;监督成本费用发生的合规性和合理性;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水平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制定并随时修订标准成本。

(二)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以上行动领域的描述,《成本核算与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进行企业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管理工作。具体包括:

1.能够分析各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并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2.能做好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制度、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手续制度等。

3.制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与各成本核算员之间、与完成任务涉及的其他部门相关人员之间进行熟练的专业沟通。

4.能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等,并能根据企业实际能够混合应用。

5.能够利用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和有关资料,编制成本报表,完成成本分析报告。

6.能与生产、技术人员一道制定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等消耗定额和各种费用定额,制定成本控制所需的目标成本,并开展成本控制。

7.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记录、存档和总结反馈。

8.能与各相关部门有效沟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二、学习领域与学习情境设计

在上述行动领域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转化成学习领域。它包括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见表1),并通过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

为了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开展成本核算与管理,培养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笔者通过模拟不同生产类型企业的工作任务和背景,将成本核算与管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在学习领域框架内以工作对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序、以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为目标设计3个学习情境(见表1),分别是“单步骤生产”成本核算与管理、“多步骤生产”成本核算与管理以及“单件小批生产”成本核算与管理。这些学习情境是在企业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进行设计,尽可能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并在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的选择上让学生自由发挥与体验,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其中第一个单步骤(简单)生产企业为背景设计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比较简单,主要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也就是成本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表现为能熟练运用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和技巧完成具体工作。第二个以多步骤(复杂)生产企业为背景设计的学习情境则要求学生根据企业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学习任务涵盖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表现为完成一项整体性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第三个以单件小批生产企业为模板设计的学习情境考验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设计

教学评价对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逐一进行设计,形成了一套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案。其中终结性考核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通过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撰写成本分析报告,制定成本规划方案,占最终考评成绩的40%。过程性考核以3个学习情境学习过程为依托进行考评,占最终考评成绩的60%,考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项目完成质量、团队协作能力,分别由学生自评、组长评定和教师考评综合形成,比例分别是20%、40%、40%。其中学习态度涵盖出勤情况、课外学习准备情况;课堂表现涵盖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主动发言、成果展示情况;任务完成情况涵盖及时性,准确性、独立性、清晰性;团队协作涵盖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四、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

(一)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学习任务为导向,基于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工作过程,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6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手、脑、心统一”。在此,以学习情境“单步骤生产”成本核算与管理为例(见表2)。

(二)教学实施效果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真正了解并熟悉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生对企业成本不再紧紧局限于对成本核算方法的掌握,还包括对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前期准备、规章制度的制定、成本控制方法的理解与实施等等,实务操作的领悟程度明显提高。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从生产性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企业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成本核算员与成本会计岗位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岗位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9)

组长:李树强

副组长:韩瑞功、李建刚

张君、齐素红、苗翠萍

二、顶岗实习目的

顶岗实习是落实党和国家高职教育政策、是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我院人才培养水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的实操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公共技能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强化岗位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矗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技能,达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择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能力,为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基矗

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培养、锻炼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三、顶岗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要与实习岗位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为主,对会计专业的基本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操作实习。主要包括: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性质和特点,了解企业(或单位)生产技术的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了解财务会计岗位的设置。

2、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方法及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建账方法、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的方法与程序、登记现金的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分类账的方法与程序。掌握结账、对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的基本技术。

3、熟练掌握各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操作的基本技术,其中包括产品成本的构成要素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再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等。

4、了解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等,务处理程序,掌握常见税种的业务处理程序、计算、核算与交纳的方法。

5、熟悉财务软件,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业务。

6、初步了解企业筹资、投资等资金管理业务,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审计工作的实施业务。

具体采取按岗位轮岗实习的方法。会计岗位一般分为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账务成本核算、资金核算、总账报表等,具体分为出纳的职责、明细会计岗位职责、主管会计岗位职责等。

四、顶岗实习组织方法

顶岗实习单位的落实采取学生自己落实与系部帮助落实相结合。顶岗实习指导实行院内指导教师和生产单位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

五、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

1、实习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实习单位的考勤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先请假;要严格执行实习单位的保密纪律,严守商业秘密;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有重要的事情应及时与辅导员、班主任联系;

2、要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做到嘴勤、手勤、腿勤,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在短时间内上岗打下基础;

3、实习开始后三个月内,实习学生必须将接收单位开出的《聘用函》寄给辅导员。

4、指导教师负责与实习学生的定期联系与理论指导;实习过程中,原则上实习学生不得随意变动实习岗位,因特殊情况要求调整实习单位或岗位的学生,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同时提供在上一个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表以及下一个单位接收函,方可变更实习单位。

5、实习过程中应注意积累资料,及时填写实习周记、实习结束后写好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6、学生实习完成后必须提交:①实习周记;②实习单位鉴定表;③实习报告。

六、顶岗成绩评定

依据实习周记、实习鉴定、实习态度及实习报告等,由实习指导老师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综合评定成绩。

实习成绩评定:满分100分,其中纪律考核成绩20%,劳动态度考核成绩20%,技能考核成绩30%,实习单位评定成绩30%。

七、附件:实习报告要求

1、实习报告要按时独立完成。实习报告是衡量实习效果和评定成绩的重要依据,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一旦发现由他人或抄袭他人的实习报告,按不及格论处。

2、实习报告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1)实习单位概述和生产工艺流程

(2)实习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状况

(3)具体实习内容及完成工作的情况

(4)实习体会或收获。

3、实习报告要求:3000字以上。实习报告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行文流畅,符合逻辑,文字简练。

4、实习报告格式要求:排版打樱

一级标题:宋体,小二号字,加粗;

篇(10)

二、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

该实习单位的业务除了日常的财务处理外还要对全省的各个××部门进行审计,规划和计划全省的××部门的财务资金及相关工作。其日常的财务工作主要是通过“用友财务通标准版”进行操作的,其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日常业务和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2)、审核凭证,试算平衡。

(3)、对账

(4)、结账

(5)、编制本月的相关报表

(6)、打印会计凭证,与原始凭证粘贴装订成册。

三、实习内容

1、了解单位的情况,该单位为行政单位,了解其各职能部门的设置。行政单位的主体是行政单位;对象是执行单位预算过程中各级行政单位财政资金的领拨、使用及结果;原则为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清晰性、收付实现制、专款专用、实际成本计价、重要性;特点为目标是行使政府职能,经济业务活动范围较窄,业务活动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以预算拨款为中心,收支核算必须严格服从预算管理的要求,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2、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单位的主要工作与相关职能。

3、了解工作部门—规划计划财务处的主要工作与职能以及记账方法、会计制度等。

4、帮忙送文件、打印和复印文件、会计凭证等,熟悉工作环境及适应工作环境。

5、查阅相关会计凭证,了解主要会计科目与主要业务等。其主要的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和支出类。主要会计科目有暂付款、固定资产、暂存款、拨出经费、经费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应付工资等。我们接触到的主要业务是报销和借款。

6、手工对账10年1月—6月份,主要是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理解和掌握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一账户。

7、运用excel表格制作固定资产明细表,掌握和运用excel表格的功能。了解到该单位的固定资产与企业的固定资产处理方法不同,该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摊销。

8、整理和修改XX年年会计凭证,了解其主要业务、会计科目及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相对应及粘贴方法等。

9、了解“用友财务通标准版”的主要功能及与学校学习的用友软件的不同。运用用友软件的好处,包括:采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促进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现代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为整个现代单位的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更加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10、运用“用友财务通标准版”记账,主要是10年7月份的业务。主要业务是报销和借款。

11、修改错误凭证,理解和掌握主要业务的记账方法及各会计科目的作用,熟练运用和掌握“用友财务通标准版”。

四、实习心得体会

这两周的实习给我的感触太深了,仿佛一下子长大成人,懂得了更多地做人与做事的道理,真正懂得学习的意义,时间的宝贵,和人生的真谛。让我更清楚地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看到了自己的位置,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下面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会对计工作的认识作以下总结:

一、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单位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单位发展的步伐,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我认识到专业课的重要性,使我有了动力,也对会计工作产生了兴趣,我决定回学校以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1、学习好预算会计,掌握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不同:1)会计核算基础不同,预算会计为收付实现制,企业会计为权责发生制。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预算会计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3)会计等式不同,预算会计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企业会计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预算会计为: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与投资基金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办法;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一般没有损益的核算。2、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熟练掌握用友软件,虽然用友软件在学校曾经学习过,比较熟悉,但与实际操作中的用友软件有一定的差别,学习得还不够系统与全面,仍需继续钻研与学习。

上一篇: 作业平台调研报告 下一篇: 医药招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