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09:31:5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副高职称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目标及内容建构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航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和依据:一是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状况,二是社会需求状况。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备如下特点:
2.1开发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为依据。岗位划分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也有兄弟院校,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表一)
2.2课程设置遵循“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双证书”教育制度。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获得大专文凭外,还应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可顺利毕业,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公关员、安检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导游师、茶艺师、调酒师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3构建与职场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顺利融入职场、与职场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课程占所有课程的一半或以上,它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二)
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理论,学习经验组织包括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两种方式,垂直组织指的是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水平组织是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经验组织有三个准则:第一,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或内容的重复出现。第二,顺序性,是指先得知识成为后得知识的铺垫,并在某些方面更广泛、更深入。第三,整合性,是指课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应能把所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②(图1)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在时间安排和顺序上体现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达成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性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安排上,第一学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达成,要求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知。在第二学年,则要求学生在对专业认知和具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加深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因此,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集中在这一学年。而在第三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为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迈向职业岗位做准备,同时也注重了技能和知识的拓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人才是IT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力量,截止2014年年底,随着IT服务与外包产业的不断地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405万人,带动了我国企业对IT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对IT类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并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对IT服务外包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索,如:系统改革了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优化等方面。IT业是服务外包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了“三个不断线”的教学模式,构建了IT服务与外包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体系。
1我国IT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IT服务与外包产业人才缺口巨大,从业人员需要开发700万,IT人才供不应求。同时根据劳动保障部统计,国内30万软件测试人才需求缺口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能担当软件测试职位的不超过5万人,有3万人具有三年以上的从业经验,而具有五年经验极少,还不到1万人。其次,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到2020年全球潜在市场需求为2.65~1.8万亿美元,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2011年,我国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统治》,IT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另外,很多服务外包企业将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书面每年以28.23%的速度递增,但是因为毕业生中只有10%能达到IT服务外包企业人才标准,因此IT服务外包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服务外包人才。这是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校企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需求与培养互动生态圈。并且加之学校普遍侧重理论考试,学科式的课程体系落后于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弱化了技能培养,从而降低了学校IT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造成了IT服务外包企业缺乏人才。
2高职IT服务与外包人才培养定位及现状
根据国际经验,合理的IT外包人才比例结构为6:3:1,人才结构呈金字塔状态,人才基数由大到小形成梯次,即:软件蓝领、工程师、分析师的。但是目前,我国TI外包人才队伍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师、桥梁工程师等相对缺乏,IT蓝领人才缺口较大。IT服务外包行业具有多样性,因此,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个人素养,并且IT服务与外包行业的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化等特征,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因此,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职业技能等。在IT服务与外包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首先,高职学制三年,IT开发技能和外语能力比较弱;并且学生对IT服务外包产业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职业规划不明确;其次,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不能适应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要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另外,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3高职IT服务与外包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3.1实施“三个不断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
高职院校要按照IT专业“2+0.5+05”的方式,根据IT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实施:1年专业基础教学,接着根据技术方向实施1年专业核心能力教学,最后在校内、企业各进行半年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如何实施课程设置呢?可以实施编程能力训练、外语能力教学、项目实训实践等不断线,即:“三个不断线”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校内半年实训和企业半年顶岗实习,学生不间断地进行项目训练,增强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融会贯通,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
3.2IT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IT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体系,要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以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点,以IT类开发的“需求分析、编码实现、部署与维护”工作过程为基础,要根据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按照能力需求,来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取向主要是欧美服务外包企业和对日服务外包企业,外语教学要贯穿2.5年,分英语和日语两个体系,28个学分。如何安排专业技能课程?第一学年为专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增加服务外包通识和素养课程,为JAVA、NET两个专业方向,如:服务外包概论、商务技巧等课程。为了形成三级项目课程体系,以面向能力培养为中心,课程体系通过开展IT服务与外包行业企业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大纲。课程设计要避免因课程门数过多割断了学科联系,要尽量综合化、避免课程丰富化、小型化和面面俱到。
3.3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IT服务外包产业职业素养包括知识、方法、个人能力等,要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其中知识的学生的专业能力,个人能力是毅力、抗压能力等,方法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从业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4高职IT服务外包课程改革的实施
4.1教学方法、手段与课程改革相互结合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IT服务外包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对基础理论实施改革,由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构成的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围绕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手段需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素养等展开。
4.2建立教学质量监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
在IT服务外包课程改革中,可以引入CMMI2质量标准,建立符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并使其能够与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管融合在一起,并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实施。该体系实现了教学管理、学生工作和督导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不但规范了过程化考核和资源共享及题库管理等工作,建立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平台,还进一步的规范了教学质量检查和学生考勤,从而使所有课程都实施课堂反馈机制。
4.3服务外包知识课程化
在IT服务与外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服务外包产业的认识,在每个学期中,高职院校不但可以邀请IT服务外包企业、行业的领军人物来校讲座,还可以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讲座的内容涉及IT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概况,讲座不低于16课时,不少于4次,并且讲座的内容还要涉及技术发展趋势和人才能力分析以及商务礼仪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实行差异化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分成日语和英语快慢两个班,在减少外语课时量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和日语兴趣、动力不足的问题,慢班相应地增加IT开发方面的课程。并且课程设置要增加外语课时量,去掉一些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等部分理论性偏强的课程,每个学期选取30%的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
5结语
高等院校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对于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来说,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但是课程改革比高职院校越来越困难和缓慢,这是因为本科院校多年形成的学科体系所造成的。近些年来,一些高职院校以“双师”建设和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突破,以培养IT服务外包人才为重点,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效果,在IT服务外包企业的就业人数上,使毕业生每年增加了40%以上,促进了高职院校IT服务外包课程体系的改革。
作者:喻会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高位颈椎骨折常伴有神经根或脊髓损伤,且损伤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枢,症状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论文百事通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护理体会
1.1密切注意生命体征改变。颈椎骨折常由意外事故引起,由于暴力大常合并有脏器、肢体等复合伤,常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入院后护士要密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呼吸、血压、心率等变化,积极配合医师抢救生命,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吸氧、导尿、计出入量;同时注意其它部位复合伤,纠正休克、保证呼吸道通畅,并行简单有效的局部固定。
1.2心理护理。高位颈椎骨折患者由于突发意外致重伤,常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伤感、自怜、悲观等情绪,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护士应该加强病人心理护理。给病人真诚的关怀、抚慰,介绍成功病例,鼓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勇敢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1.3护理。颈椎骨折护理相当重要,若姿式不当,不但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甚至无明显神经症状者会出现瘫痪甚至导致病人死亡。故在搬运及翻动病人时,务必保持患者身体纵轴的一致性,严禁躯干颈部扭曲旋转。
1.4颅骨牵引的观察及护理。术前常规头部备皮颅骨牵引术后,保持头高足低位,头部抬高15°,以达反牵引作用,经常观察牵引的效能,且应该根据骨折和移位的不同种类采用过伸牵引或是采用屈曲牵引。特别是需要大重量牵引以便立即复位者,更应该密切注意牵引的重量、时间、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牵引针口应该常更换,外敷酒精纱,预防针孔感染。
1.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患者应该卧气垫床,在休克期尽量减少翻动病人,待休克纠正后每2~4小时协助翻身1次,预防褥疮的发生,协助病人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结石、多食含纤维素食物,作腹部按摩,给缓泻剂,必要时灌肠,防止便秘。
1.6功能锻炼。做好被动、主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防止肢体静脉血栓形成,防止骨质疏松,每天至少做2次各关节全方位动,被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次数、程度。给病人详细讲明基本病情、注意事项、主动、被动活动的重要性、持久性,减少并发症,降致残率。
2结论
高位颈椎骨折患者操作部位靠近延髓生命中枢,症状重,死亡率高,并发症多。通过精心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高位颈椎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与致残率。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哈尔滨市职称论文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 地铁 轻轨 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持城市的持续发展。
3.城市轨道交通是巨大的综合性复杂系统
(1)建设规模大,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千米至数百千米。
(2)技术要求高,几乎涉及到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所用高新技术领域。
(3)项目投资大,每千米造价达3-4亿元。
(4)建设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
(5)参与单位多,有成百上千家。
(6)信息海量。建设、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很大,处理工作非常繁重。
(7)系统复杂,要考虑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城市发展的关系,考虑轨道交通线网布局、建设次序、资源共享的关系,考虑到轨道交通工程策划、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的关系等。
二、快速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目前,中国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将对未来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刺激作用,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恶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因此,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必须与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及其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的优势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降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总之,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量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我们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四、轨道交通系统给一个城市或地区所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对于提升城市结构,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看了“哈尔滨市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