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7 02:13: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高中生消费调查报告

篇(1)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各种消耗的经济投入和观赏体育表演与竞赛方面的消费支出。狭义的体育消费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广义的体育消费指包括一切与体育活动有联系(包括直接和间接联系)的个人及家庭的体育消费行为,是作为社会一般消费中以个人及家庭通过支出货币所得到的各种体育效用,即各种体育的(包括物质的、劳务的、精神的)使用价值和效益,包括观赏性消费、参与性消费和实物性消费三大类。研究制约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具体因素,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必然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本文通过对高邮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具体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树立其科学、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意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江苏省高邮市三垛中学高中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140名,高二130名,高三130名,共同组成本文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问卷的设计:根据研究的需要,初步设计制定出学生调查问卷的基本框架,在广泛征询体育教师的基础上,对部分问卷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使问卷最后得以定型。

1.2.1.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问卷采取实地发放的形式,对三垛中学的400名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一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共395份,男生227份,女生168份,有效率为98.8。

1.2.2数理统计法。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结果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分析。

1.2.3访谈法。在家长会期间,对部分中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访谈的内容为中学生的日常体育消费情况。

1.2.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类别等逻辑分析法,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推理分析,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有关对策。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体育意识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及功能作用的认识与反映。这种意识的形式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一是物质基础,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是文化基础,即社会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心理以不成熟、不稳定和不平衡为主要特征,其中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骤然增强是核心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主要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在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中。并且,由过去的被动调节转为主动自我调节。因此,其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波动最大的时期。高中生具有较强的体育消费意识,无运动意识的人只占小份额。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与作用有了正确的认识。

2.2体育消费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原因。笔者在问卷调查时要求每位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直接、强烈的动机。

表1 体育消费动机调查表

从表1可以看出,高中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学生因学业压力大,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强身健体、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成为中学生的首选。但想获取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和想通过体育锻炼进行社会交往的人数却相对较少。

2.3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体育消费经额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体育消费水平。

高一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50~70元,高二、高三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50元以上。对于高中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费绝大多数来自于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家庭的影响。学生在经济来源受限制时,作为发展和享受消费的体育消费只能放在后面考虑。

2.4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经济消费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它反映出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也反映出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通过表2可以看出,在高中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的比重远远大于其他消费,在学校,体育服装鞋帽深受大学男女生的喜欢,并且能成为时尚,成为部分中学生衣着的主流。在女生的日常生活中,服饰类开支本来就占较大份额,部分运动服饰,如运动鞋,既是上体育课或其他体育运动时的必需品,又是日常生活中的耐用消费品,此类体育消费一举多得。

表2 体育消费结构调查表

2.5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

表3 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调查表

从表3可以看出,影响高中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为:(1)学习繁忙。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2)体育场所太少。由于在校学生大量增加,学校体育场地有限,场馆数量与学生人数不协调,造成参加体育消费的学生人数减少。(3)缺少经费、体育消费价格太高。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来自于家庭,是靠父母的省吃俭用,所以用在体育消费上的金额自然很小。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高中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明显,主要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等,这表明中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但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3.1.2高中生体育消费结构仍以实物消费为主,而观赏性消费和参与性体育消费比较少。由结果表明,工作学习繁忙、体育场地少、体育消费价格及意识是影响中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消费活动的最主要因素。

3.1.3高中生“花钱买健康”不仅在意追求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更在意如何通过体育消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便将来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3.2建议

3.2.1引导中学生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高中生消费水平低,决定了其体育消费水平也偏低,因此要树立其“健康也是一种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做一些成本较低、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买一些价格较低适合自己的运动器材和服装,摈弃“名牌就是好的”“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种体育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3.2.2培养中学生有偿体育消费意识,完善学校体育设施。租运动场地要花费,配置运动装备要花费,看比赛表演要花费。因此,树立体育消费意识很关键,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尤其如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正成为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健康体魄的唯一手段,明白众多体育场地有偿服务的道理。其次要向他们讲明优劣运动装备、场地与运动感觉技术水平的关系,以及需花费的体育社交正成为社会时尚。最后要向学生讲明中学体育场地收费的目的、校内外场地费用对比、场地少活动者众之矛盾和场租制定的依据。这样,道理明白了,自然会情愿租场运动、购买必要器械服装,体育消费意识自然容易形成。因此,完善体育设施,加大对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体育经费与学生人数同步增长,在现有的条件下科学配置体育资源,努力提高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

3.2.3多给中学生提供一些相互交流的体育平台。学校应多组织一些集体的体育活动和比赛,让中学生能更多地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给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多办一些体育类的免费或收费较少的学习班,采用快乐体育、选项教学、体育俱乐部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通过体育角色的学习,大学生懂得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组织的基础,这有利于教育大学生懂得“做什么像什么”的社会意义,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时“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经过个人努力是可以扮演各种角色的,从而感受到人的主观努力是改变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在现在的社会里,这一点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梁均华.论普通高校建立终身体育目标教育[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5,15(4):77-81.

[2]夏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9-60.

[3]孔祥生.试论体育消费行为的流行与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21-1022.

[4]王莉华.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4,(2):157-159.

[5]左新荣,姚丽琴.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1):24-27.

篇(2)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篇(3)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篇(4)

但也有部分中学生花钱如流水,追求名牌,追求享受,他们只管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就发脾气,孩子是父母手中的掌中宝,就只得依着他们。据我所知有的学生一周的零用钱就有100块,有的甚至一天就有20、30元。身上穿的名牌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拿着钱请客,买手机,玩电脑,根本没想过父母赚钱多么不容易

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许多父母把舔犊之情集中体现在满足孩子的"物欲"上。要什么,给什么。长此以往,使现在的独生子女养成了惟我独尊的性格,在消费时很少顾及为其辛勤操劳的父母。不少孩子对父母的辛勤劳动熟视无睹,不会劳动,甚至厌恶劳动,形成"只知享受,不讲奉献"的不良思想。

实践总结和体会: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人们的消费观也逐渐形成,消费观的形成,受到每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民族传统文化,个人文化素质,宗教信仰等非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

现在,随着生产力水平地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以至在校园里出现了追求名牌,任意挥霍,攀比等不良的消费现象。消费观念对于初中生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现在上学的孩子,父母都会给零用钱,至于这些钱怎么花,这就由不得父母了,据调查,选择买零食的同学站了一半以上的优势,这也能看出中学生一般都以食为主,也有42%的同学选择了储存,以便下次要用的时候拿出来,中学生除了学习,当然也要注重于外表,所以卖书籍的与买衣服的站了平等的优势,选择朋友聚会的和其他的也不少,但有少数同学选择了进网吧,网吧不是中学生该去的地方,能少去就尽量少去。

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控制、监督中学生的消费。中学生的零用钱要从源头把关,家长不要过度的溺爱孩子,那不是真正的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防止这朵青春之花被这源源不断的肥水(钱财)冲垮,避免让这朵花儿在这花样的年华残疾,而失去自理能力;不然他(她)们将来该怎么办呢?家长们要积极的去锻炼孩子,让孩子不要过分的依靠父母,让孩子去尝试实践在休课时去打工的艰辛,帮家里干家务的劳累,从而培养其自理能力,真正地让他(她)懂得付出血汗之后得到果实的甘甜。家长也要引导中学生把这果实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所以说,家长有时“小气”点也是爱!

确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因为初中生们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自己选择商品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消费时切忌盲目消费。在消费时,可以先作出预算,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费,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与周围的人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生的零用钱也多了,尤其是中学生可以自己随便支配,有较多的中学生把零用钱使用在干嘛学习用品上,学习用品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个学生离得开学习用品?有较多的中学生都把钱使用在上网或玩游戏上,这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对中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却能让中学生不惜用青春和金钱去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可见中学生妥善使用零用钱的重要性

根据所得的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外出时都会到小店逛逛,在购物时也没有主见,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在校的平时生活也是比较“逍遥”,根本就没有一个合理的计划,有多少花多少,任意挥霍,然而他们对校园中种种不良消费习惯都是不以为然的。这说明了初中生还没有正确的观念,并且消费重心由学习转向饮食和娱乐。

对这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我觉得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因为许多不良的消费现象的产生都是个人虚荣心在作怪,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矫正不良的消费习惯。提高自己消费的科学性。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分配,因为精神消费在生活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于初中生来说适度的精神满足会陶冶你们的情操,丰富你们的生活,满足艺术享受的需要,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培养了德行。再次,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等方面来考虑制订出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既不抑制消费也不超前消费,反对浪费。

学生不应该过分在意吃穿,我们现在处于求知学习阶段,最紧要的任务是学习,但是,我们也应当明白,家长的钱来得并不易,家长已为我们创足了来学校学习的机会,这就是给我们的最好礼品,我们要珍惜。

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强。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如认为穿的显眼点,漂亮点,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发奇心,就把钱花在这上面,以为边走边打着手机,十分潇酒,风光。其实现在中学生大多设有必要购买手机,这样做很不理智,不仅浪费,还加重家庭负担,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使乱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绝不会空手,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的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每位同学都要自主地制订合理的消费计划,做好消费记录,进行消费总结。甚至可以和家长一起,制订家庭消费计划

作为年青的一代,我们应该要合理地消费,不能盲目地追求名流和时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校内就有小卖部,对于自制力较弱的同学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我建议,对校内小卖部加强管理,撤掉对学生无益的垃圾食品,增加有营养价值的、多样的健康食品

学校食堂的伙食不好,尤其是对住校生来说,影响很大。营养跟不上,如何更好地学习?有的去吃校外的小吃,安全、卫生的保障又少了很多。有些下午不愿回家而在学校食堂吃饭的同学也深有感触。或许,学校等有关方面可以给食堂一些补助,不求赶上通信大厦食堂的饭菜,最起码也要超过人家的一半吧

同时,我也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我认为,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是个逐步培养的过程,除了学校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外,更重要的是中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注意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做一个合格的消费者。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活动培养我们组员的实践和协作精神,借此提高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力。

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他们的消费状况如何呢?为了了解学生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我们从消费来源、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个别咨询的调查方法,共调查210人。调查以四中各年级学生为对象,其中初一学生120人,占调查人数的57.14%,初二学生50人,占调查人数的23.81%,初三学生40人,占调查人数的19.05%,男生100人,占调查人数的47.62%,女生110人,占调查人数的52.38%,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四中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

1.中学生是经济上不独立的群体,大部分同学消费趋于合理。

调查中发现有95.7%的中学生的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的劳动收入,有4.3%的中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亲戚或政府救济。对父母经济上的依赖是中国学生的共性所在。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趋于合理,每周的生活费用在50元以下的有57.8%,在50-100元的有32.2%,100元以上的有10%。平时上学,走路上学占38.7%,骑自行车上学占30.6%,坐公共汽车占10.7%,其他(坐出租车、父母单位的公车)占7.6%。在花钱时,能考虑到要节约、有计划或能想到父母赚钱辛苦的同学占78.8%。在穿着方面首先考虑到适合自己的有67.8%,不刻意模仿明星穿着打扮的同学占62.7%。这说明同学们能考虑自己的家情,做到适度消费。 2.少数同学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现象严重。 ……

3.学生的“人情消费”普遍,浪费现象严重。 ……

4.穿着消费趋于高档化 ……

5.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协调 ……

三、消费现状的原因的分析

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现象相联系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不合理消费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造成的。

首先整个社会在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现在的中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们格外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物质享受。只要有能力,家长对孩子们的消费很少会去限制。即使经济条件不怎么好,有些家长也会千方百计去满足孩子们的要求。于是,使孩子习惯了“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吃的讲营养,穿的要名牌,用的需高档,玩的求排场”的生活标准。

其次,在社会上一些厂商对商品夸大其词。如,美观诱人的各类学习文具广告,形形的各类高档食品、名牌服饰等,漫天飞舞使得缺乏辨别能力的中学生无所适从。同时,有些大众媒介、影视文化等传播不恰当的消费观念和宣传不适宜的消费内容,使得中学生们过早的熟悉了成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标准,于是便追求名牌、讲排场,一掷千金。

四、对策和建议

既然学生消费的误区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那么要转变学生的消费观念,纠正学生的不良消费习惯,就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篇(5)

从调查表、调查内容及情况分析,当今中学生的消费观有3大特点。

①、从每天的消费金额来看,大约是5—10元之间。

②、都比较注重音像制品的消费,如磁带vcd等等,在这方面,消费大约是每月20—100元左右,这个数字已经较大了,基本已远远超过了学习用品和书籍方面的消费。

篇(6)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xxx的325名学生进行匿名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2.方法:一是用书面形式的调查问卷,把拟好的问卷到同学班级去进行发放;二是用网络问卷,通过邮箱、留言板等工具把问卷发送出去;三是随机找一些愿意进行面谈的同学进行询问。第一种方法发放了150张问卷,收回了有效问卷139张;第二种方法,填写问卷调查的人数共有100名;第三种方法,共有86人接受了访谈。

二、现代中职生中职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伙食方面开销大: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不在学校饭堂就餐,而是到学校外面的餐厅就餐,这样子做既不卫生又浪费钱;还经常出现请同学吃饭的想象。虽说这种消费花不了太多的资金,但有很多中职生家庭经济还是有点困难,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父母给的,不应该这样拿着父母给你的生活费去当人情消费的“马拉松”。

2.现代通讯工具的使用费用过高: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中职生都购买了手机用于与外界联系,还有的中职生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如点歌、照相、彩铃订购、发短信等。手机已经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通讯工具,价廉实用的手机是大部分学生的首选,但手机费在逐步提高。据调查发现有25%的学生每月的通讯费用高达150元以上;有50%的学生通讯费控制在100—150元之间;经济比较困难一点的学生通讯费也在50元左右。根据此项调查,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有91.5%来源于家庭,14.3%来源于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及补助,8.1%来源于自己打工收入、7.4%来源于贷款、2%来源于其他渠道。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

3.形象消费高:经过调查发现,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大部分学生会去买衣服、装饰品、化妆品等;讲究牌子,追求时尚、潮流,喜欢与同学之间进行攀比等。绝大多数的学生家庭经济不怎么好,而这种消费又比较容易“超支”,因此,有些女同学为了得到一套名牌的化妆品或一套名牌的衣服,就会去向同学借钱,甚至去偷钱以达到自己的目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不懂得量力而行,虚荣心太过于强的心理。

4.休闲娱乐消费高: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在放假期间去旅游;有25%的学生会去练歌房、打台球、溜旱冰、开party;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则去吃好吃的,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等。

5.感情投资即恋爱所需支出较高:在调查中发现,有35%的中职生在谈恋爱,一部分谈恋爱的中职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5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10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将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的消费原则。

6.人际交往费较高:据调查得知,同学过生日、入党、获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

7.学习费用较高:中职生要考的证书相对其他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多。据调查,有的学生除了考自己专业的证书外,还报名参加考自己专业外的证书,自然而然,相应的报名费、书费、培训费等自然不菲。

三、现代中职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影响原因

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进入wr0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之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

的繁荣还有社会上的—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这些都给当代中职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中职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中职生的消费观。

2.家庭环境影响原因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

3.自身原因

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中职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中职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中职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中职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中职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今中职生的消费误区,应该相应地做出一定的消费指导,才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篇(7)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86-02

在国外,理财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中国,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财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少之又少。在一些教育专家的呼吁下,城市少数学校开始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理财教育,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理财教育研究重点偏向于大中小学,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则较少。本人觉得,对于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能在有限的物质财富下享受生活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那么,如何更好地管好你的物质财富,用好你的每一分钱――这是每个当代中职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旨在对我校学生的消费及理财状况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发现我校学生在消费与理财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我校相关机构工作的决策做参考,以帮助我校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习惯。

(1)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及消费水平。

(2)了解我校学生对理财的认识程度,掌握学生理财价值取向。

(3)提高同学们对个人理财的重视度,引导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2 调查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9份。问卷有效率74%。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职生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3 当前中职生的消费现状

3.1 中职生月生活费

我校学生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400~600元之间,占56.1%;19.2%的同学的生活费在400元以下,18.9%的同学生活费在600元到800元之间,而生活费在800元以上的同学只占到5.8%。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物价如此之高的今天,绝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并不算很高。

3.2 生活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资助,所占比例为88.5%;依靠校内勤工俭学的占6.5%,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同学占12.9%;有课余兼职的占3.1%,其他来源占3.9%。以上表明我校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是父母,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3.3 消费结构

数据表示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伙食,伙食费在学生的总体花销中占主要地位(图3)。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伙食费在300元以下的占49.7%,300~500元之间的占40%,500~800元之间的的占8%,800元以上的占2.3%。而花在学习上的费用则太少,100元以下的占66.7%,100~200元之间的占17.5%,200~300元之间的占8.1%,300元以上的只占5.7%。在其他方面的花费上,衣服的费用相对较多,50~100元之间占45.2%;通讯、日用品费用30~50元的居多,分别占40.3%、39.2%;娱乐方面的费用最少,20元以下的占了55.9%。由此可见,伙食费和购物花费是学生们资金的主要去向,其他方面占得比重较小。

如图4,数据显示,当学生获得助学金时,有66.2%的同学会留作生活费,21.4%的同学会用于学业投资,4.9%的同学会用于应酬、请同学吃饭,1.6%的同学会用于班费,5.6%的同学会用在其他方面。可见,中职生对于助学金的合理使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4 中职生的理财观念与认知

(1)如何处理盈余生活费

对于月生活费盈余的处理是一门大学问,每个人的消费观、理财观不同,自然处理方式也不同。如图5,就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选择将盈余存入银行的同学占28.6%,选择逛街消费的同学占到26.8%,请客的占3.8%,40.8%的同学选择用于其他。就此问题的处理差异可见学生目前的理财观念不是很强。

(2)当生活费紧张时所做出的选择

(3)对自己的理财能力评价

(4)对理财目的认识

调查显示,70%的学生认为理财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做准备,20.2%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花钱更合理,可见同学们对理财的目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

4 当前中职生消费与理财现状分析

4.1 中职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中职生年龄偏小,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其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只有3.1%的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62.7%的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48%的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14.2%的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可见现在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

4.2 消费结构不是很合理

学生们除了把大部分的钱用在生活费上外,其余的钱大多都用在购置衣物上面,用在学习上的比例则很少(包括对助学金、奖学金的使用也如此)。当问到“如何处理盈余生活费”的,有26.8%的同学选择逛街消费,还有40.8%的同学选择其他。由此可见,很多学生在支配金钱的时候并没有严格的计划,平时没有记账和编制预算的习惯。

4.3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是吸引中职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注重质量仍是当前中职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的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物美价廉的商品。由于各种社会活动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品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4.4 理财观念淡薄,理财能力缺失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中职生的理财认识与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大家对“理财”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同时大家的理财意识并不是很强烈。很多学生不懂得合理分配自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选择将盈余存入银行的只占28.6%,逛街消费的占到26.8%,40.8%的同学选择其他。当出现生活费紧张的情况时,有20.2%的学生选择向父母要,20.3%的学生向同学借钱周转。59.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理财能力一般,而对自己的理财能力很自信的同学占2.4%。当问到“如果学校里面有关于个人理财知识讲座,您是否有兴趣去听”时,绝大多数同学兴趣不大或没兴趣,只有37.2%的同学表示有兴趣且一定去听。大家对自己的理财能力满意度很低,没有具体的理财知识和能力,迫切需要得到专业指导。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中职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而理财意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应当趁早了解相关的理财知识,养成一种理财的习惯,树立理财的意识。结合自身的消费情况,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详细的编制自己的理财计划,并努力将其实现,显得迫在眉睫。同时,在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开设理财课程,帮助学生实现理财计划的实现。

篇(8)

据悉,这次调查方式为问卷式,分别在《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上刊登调查问卷,同时,在课堂内外官方网站设立“2010中国小学生成长状态调查”专区,点击后进入相应的问卷调查栏目。问卷的统计采取随机抽样统计。另外,通过网上调查专区填写问卷的,其调查数据自动进入信息统计库。这部分青少年必须是有上网条件和上网时间。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往往来自城市和城镇,在周末集中上网的比例很高。一些青少年在回寄问卷的时候特别写信说明,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但因为住校上网受限制,或者上网填写问卷需要注册,不如直接寄信来方便。

2010年青少年成长调查从今年1月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共回收邮寄以及网络有效问卷超过十万分。采样范围包括中国内地所有地区,来自生活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问卷占大多数,其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这部分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自我认知。

网络游戏并不是狼来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中小学生对于网游的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每周玩两个小时网游或者基本不玩的小学生占到了64.21%,这一选项在初中是84.30%,高中生则达到了88.37%。

66.67%的小学生、72.36%的初中生和62.06%的高中生认为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不沉迷就好。”网络游戏在中学的盛行度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重。

韩寒不敌郭敬明,鲁迅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

在中学生最喜欢的80后或90后作家中,郭敬明虽然饱受抄袭门、炫富门等种种非议,但仍显示出其强大的人气力量,在初中生中以50.63%的支持率超过了第二名韩寒(43.72%)以及第三名张悦然(10.18%)。在高中阶段,郭敬明仍以43.17%的支持率超过了第二名韩寒(29.36%)以及第三名徐鹏(18.31%)。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90后作家无论影响力与支持率仍旧无法与80后作家们相抗衡。

与80后和90后作家之间的竞争相比,现当代作家之间的选择则显得平和许多,初中阶段的前三名分别为鲁迅(50.75%)、冰心(39.20%)、朱自清(29.40%),高中段的鲁迅仍旧成功成为第一(33.87%)、余秋雨则以21.37%的支持率紧追其次,金庸的排名是第三,支持率为19.19%。

90后消费更显理性,国货整体不如国外品牌

在消费分栏调查中,71.10%的高中生和68.86%得初中生认为质量是第一位的,价格其次,但在外形、款式与功能上,初中生更注重前者,说明针对初中生的产品在外形设计上要更加前卫时尚,满足他们追求“酷”的性格特点。高中生则没有太多区别。

在同时的“2010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消费领域,在休闲衣物、食品等方面,国货整体支持率要高于过国外品牌,出电脑品牌外,绝大多数电子消费类产品均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国货品牌仍未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多数中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消极心理

在关于心理方面的调查中,68.49%的初中生和78.11%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但有时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其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得高中生认为已普遍出现过焦虑情绪的体验,同时,来自身边人的影响(尖子生、学习竞争、找不到朋友)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个别人产生自卑、嫉妒、封闭心理。

面对这种心理焦虑,极少数同学作出的类似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等极端行为,对此,大多数高中生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成绩不好,学习、升学压力太大,其次是心理有障碍,认为是因为家庭不幸、不适应社会、失恋的比例要低于初中生的选择,说明高中生更愿意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篇(9)

调查全面,学生参与度高

据悉,这次调查方式为问卷式,分别在《课堂内外》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上刊登调查问卷,同时,在课堂内外官方网站设立2013中国小学生成长状态调查专区,点击后进入相应的问卷调查栏目。问卷的统计采取随机抽样统计。另外,通过网上调查专区填写问卷的,其调查数据自动进入信息统计库。这部分青少年必须是有上网条件和上网时间。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往往来自城市和城镇,在周末集中上网的比例很高。一些青少年在回寄问卷的时候特别写信说明,家里有电脑可以上网,但因为住校上网受限制,或者上网填写问卷需要注册,不如直接寄信来方便。

2013年青少年成长调查从今年1月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共回收邮寄以及网络有效问卷超过十万分。采样范围包括中国内地所有地区,来自生活于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问卷占大多数,其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了这部分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和自我认知。

网络游戏并不是狼来了

调查结果显示,当今中小学生对于网游的选择上更加趋于理性,每周玩两个小时网游或者基本不玩的小学生占到了64.21%,这一选项在初中是84.30%,高中生则达到了88.37%。

66.67%的小学生、72.36%的初中生和62.06%的高中生认为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不沉迷就好。网络游戏在中学的盛行度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重。

韩寒不敌郭敬明,鲁迅成为中学生最喜欢的现当代作家

与80后和90后作家之间的竞争相比,现当代作家之间的选择则显得平和许多,初中阶段的前三名分别为鲁迅(50.75%)、冰心(39.20%)、朱自清(29.40%),高中段的鲁迅仍旧成功成为第一(33.87%)、余秋雨则以21.37%的支持率紧追其次,金庸的排名是第三,支持率为19.19%。

90后消费更显理性,国货整体不如国外品牌

在消费分栏调查中,71.10%的高中生和68.86%得初中生认为质量是第一位的,价格其次,但在外形、款式与功能上,初中生更注重前者,说明针对初中生的产品在外形设计上要更加前卫时尚,满足他们追求酷的性格特点。高中生则没有太多区别。

在同时的2013中国青少年成长状态调查排行榜可以看出,在消费领域,在休闲衣物、食品等方面,国货整体支持率要高于过国外品牌,出电脑品牌外,绝大多数电子消费类产品均是洋品牌的天下,而国货品牌仍未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爱。

多数中学生承认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有消极心理

在关于心理方面的调查中,68.49%的初中生和78.11%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心理比较健康,但有时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其中69.75%的初中生和67.84%得高中生认为已普遍出现过焦虑情绪的体验,同时,来自身边人的影响(尖子生、学习竞争、找不到朋友)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个别人产生自卑、嫉妒、封闭心理。

面对这种心理焦虑,极少数同学作出的类似离家出走、自杀或犯罪等极端行为,对此,大多数高中生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成绩不好,学习、升学压力太大,其次是心理有障碍,认为是因为家庭不幸、不适应社会、失恋的比例要低于初中生的选择,说明高中生更愿意从当事人自己身上找原因。

篇(10)

一、前言

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截至2016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为2.71亿人次,庞大的网民数量充分的展示了网络的覆盖规模。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亿。网络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我国网购出现了白热化,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9715.8亿元,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12.5%。其中,高中生作为网民的主力军群体,对网购的发展起着重要地推动作用。

二、我国高中生网购现状

1.高中生对网购的追捧热度高涨

为充分了解当代高中生的网购现状,现对某校高中生网购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其中被调查的人数为男女生各100人。

通过表一的调查数据显示,高中生高达78%以上都存在经常网购的情况,而没有网购情况的只占2%,通过对高中生的网购意愿得知,有些高中生不经常买东西与自身的经济情况有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高中生对网购的购买度还会继续增加。

通过表二的调查数据显示,所调查的200名高中生中只有5%的人年消费金额低于500元,其中年消费额度超过2000元的高达23%,充分显示了当代高中生对网购的追捧热度高涨。

三、“网购热”对高中生生活的影响及对策

1.积极影响

网购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产物,对于当代高中生而言,网购是一种新型的购物模式,正值青春期的他们追求新鲜、刺激和新潮,高中生思想开放追求奔放,喜欢个性化的购物方式。网购的兴起不仅满足了他们对物质的需求更迎合了他们追求新鲜事物的思想。在网购的过程中,高中生可以不出门便挑选学习用品,给正值学业繁忙的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高中生理性对待。

2.消极影响

(1)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由于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现在的网购已经不局限于在电脑网页上对商品进行浏览。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很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商品选购,有些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弱,上课期间会拿出手机进行网页浏览,这样便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长此以往便会影响学习成绩。在对高中生现实状况进行细化观察会发现,很多学生可能会借口请假上厕所为由出去取快递。部分网购多的学生,一节课要取几次快递,严重的影响了正常学习生活。

(2)影响身体健康

网购与传统的购物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省去了去实体店的亲身体验,这对时间不充裕的高中生来讲节省了购物时间,本应是件好事。但是,网购的购物媒介是电脑,而长期面对这电脑的显示屏会对学生的视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且电脑作为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辐射,忙于学业的高中生平均体质较差,加上用脑过多休息不好,长期的电子辐射会对其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3)影响生活开支

网络消费是通过支付宝、银行转账等方式实现的,在支付的过程中无法对金钱的流动有直观的体验,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容易因购物过度而出现“超支”。在对部分住校的高中生进行细化了解发现,许多高中生的生活费是每月固定发放的,若因网购出现超支,多数学生因怕家长的埋怨而选择借钱生活。对此,有学生笑言:“月初吃肉,月末喝粥。”

3.高中生过度网购的对策

高中生肩负着建设社会的重大使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职责所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举办健康网购的宣传课来对学生的网购观念进行梳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网购观念;家长要对学生制定可行的理财计划,在孩子进行网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帮助他们合理理财。在出现大金额购物时要和孩子积极沟通,共同决定是否购买;高中生自身也要对自己的网购行为作出反思和总结,预防过度网购发生。

四、结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覆盖,网络购物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购物方式,它符合新时代下发展的要求,是现代人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它的出现是以为方便大众生活而出现的。预防高中生不健康的网络购物,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全社会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网购习惯,以免自控能力不成熟的高中生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班组日常工作计划 下一篇: 计算机互联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