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员工作汇报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20 07:10: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贷员工作汇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贷员工作汇报

篇(1)

xxxx年7月16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通过层层选拔的我们,怀着共同的梦想,相聚在xxx工业区。俗话说:有工作就有挑战,有挑战才有超越!我们依然记得,从报到的第一天起,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及时为我们新员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培训是我们进入工业区的第一课。从此,我们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岗位,通过工业区这个崭新的舞台逐步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

为了避免我们少走弯路,尽快知晓工业区的现状,工业区领导特意为我们安排了资深的带教老师。老师们尽心尽力,把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无私、耐心地传授给我们,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适应了工作环境,并熟悉了各个岗位的业务流程。在老师的带教下,现在的我们,不仅能够独挡一面、熟练处理常规业务,而且对特殊业务也有所了解。同时,我们也积极地参与工业区组织的各种联谊活动。中秋晚会、春节联欢会、演讲比赛中活跃着我们新进人员的身影。我们逐渐融入这个群体,沐浴着勤勉细致的工作作风,体验着诚实谦逊的处事之道,感受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迈激情。在这 个过程中,我们已经从最初的激动和兴奋中冷静下来,开始以主人翁的心态,定位自己的目标,挖掘个人的潜力。“九头牛和鲶鱼”的故事,让我们时常不忘衡量自己值不值九头牛,是不是起到了鲶鱼的功能。作为新员工的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同时,也期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人价值,为工业区的发展和个人境界的提升而不懈奋斗!

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获,让我们的心得以沉静,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明净。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

一、踏实做事

篇(2)

“我开”是由美国姑娘魏可欣(CaseyWilson)和孟康妮创立的小额信贷机构,它的意思是:“我要开始做生意了”,它鼓励贷款者通过小商业模式来脱离贫困,改善生活。“我开”号召美国人把自己的闲钱捐献出来,专门为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中国贫困人口提供贷款。从2008年创办至今,该网站已经为249名中国穷人募集了近13万美元资金。

“我开”中国代表处的办公室,在东城区东四十一条的胡同里面,握着铜门环,推开一个四合院的门,正对着那个有着嫩绿色墙壁的正房,就是“我开”。

张圣在“我开”的头衔是中国区运营总监,但其实.他是“我开”唯一的一个全职员工。也就是说,他真正的部下,就是他自己。

每隔三个月,张圣都需要去四川仪陇和内蒙古赤峰的投资点实地考察一次,每个地方为期一周。除了接受合作伙伴的近期工作汇报,查看他们的账目,张圣还需要抽样回访一部分接受贷款的农户。有一些农民的家只能靠走路去,常常一走就是三个小时,还都是泥泞的山路。

而在采访的前一天,张圣才在国际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里介绍了“我开”。在近半年内,境内外媒体对“我开”的报道很频繁。知名度提升带给“我开”的,却并不都是好事。有一天,一个大妈推门而入,说她的丈夫是一个退伍的残疾军人,希望能从“我开”拿到资助。张圣只好抱歉地说:“对不起,这样的事情不在我们帮助的范围。”

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是十分理解“我开”到底是做什么的。

“我开”所展开的新生活

“我开”注册于美国,向全球募集捐赠资金,再贷款给农民,用于发展小生意。

《美国新闻周刊》称“我开”为“中国农民的facebook”。登录“我开”的网站首页,上面便排列着好多农民的照片,他们有的背着一捆草,有的赶着两头牛,还有的站在自己的小卖部里,这些是贷款申请人。

在他们照片的旁边,是一段文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着他们自己的故事:我是谁,住在哪里,家里面有几口人,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需要多少钱,想要干什么,这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实质性的改变。在他们照片的旁边还会有一个进度条,显示他们所需要的钱已经募集到多少了。

每一个捐赠人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申请人的故事.自行选择受助人并决定具体捐赠数额。目前“我开”所能接受的最低捐款是十美元。在申请人或者贷款人的故事下方,你可以看到有哪些捐赠人参与了这一次借贷。

由于募集资金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当地的信贷机构一般会在申请之后两周左右先行垫付贷款给农民,以便于他们适时地开展“生产”。“农民贷款要做的事情一般都等不得,比如买种子,要是等一个月才拿到钱,早就过了播种的时机了。”

更重要的是借贷之后的情况。作为捐赠人,你还可以追踪放贷之后的进程。每隔三个月,当地的信贷员就会去搜集每一个贷款人的最新情况并且拍照,然后把图文并茂的最新情况上传,而相关的捐赠人会得到电子邮件的提醒。

“授人以渔”―一个三百块改变人生的故事

在接受小额贷款之前的五十多年里,刘显民(化名)和弟弟连玉米都很少吃。他已经五十多岁,因为较严重的驼背,身高只有一米五几;和他相依为命的是他的弟弟,身体健康挺拔,却是个聋哑人。他的耳朵和嘴,加上弟弟的身体,才刚好构成一个健全的人。除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干一点农活儿,剩余的时间里,他们会在村子里四处打短工。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能干的事情并不多,回报通常是一顿饭或者一些粮食。

直到小额贷款机构在他们村里建立,兄弟俩思前想后.决定借300块钱去买一只小猪仔。卖掉这头猪后,刘显民赚了一千多块钱,便又用这个钱买了一头牛犊。牛犊比猪好,它的口粮是自然生长的草。等小牛长到半大的时候,还可以帮人耕地。每耕一次地,刘显民能赚十几块。这是2008年7月左右的事情。

2009年6月,当“我开”的张圣再见到他们兄弟俩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两头牛。

这是一个典型的小额信贷的故事。它跟我们很多人所熟知和习惯的扶贫故事不大一样。他们不再是直接给穷人一笔钱,而是提供一笔贷款,贷款的借贷周期通常是一年,还款则是从借款之后的第一个月就开始,共分24或25期还清,平均年息为10%。

要想获得这笔钱,你就必须事先规划好,你会用这笔钱去做什么,怎么获得收益。如果你严格按期还款,这样你将会建立良好的信用,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不断地贷款。

虽然是无抵押款,但小额贷款有着自己特殊的信用机制。农民世代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如果为了违约而背井离乡,他们就无房无地,也没有了亲戚朋友。对于他们来说,违约的实际成本其实远远大于借来的这些钱。

除此以外,当地信贷机构的信贷员们本身也是农民,他们跟客户的关系就是朋友,几乎每周都见面。除了业务上的往来,信贷员们还会传授各种农业知识和技能。”不按时还钱,我们都不好意思。”这是农民们常说的话。

曾经有一个农民,借了3000块买了一群鸭子,之后鸭子全部生病死了。他不得已只好外出打工。但在走之前,他跟信贷员讲好,说他会按时汇款回来还款。果然,他的还款每个月都如期而至,直到全额还清。至今,“我开”的还款率是100%。

这是我最理想的工作”―“我开”员工的幸福生活

关于“我开”,魏可欣说:“这就是我最理想的工作,我热爱我们所能带来的影响,我觉得那些改变世界的想法很棒。”

魏可欣的专业是经济和金融,她原可以像很多她的同学那样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了做公益事业,这很大原因来自于父亲对她的影响。她的父亲老威尔逊出生于英国奥克兰市一个贫穷的家庭。靠着个人奋斗,威尔逊成为了一家知名地图绘制公司的老板。但富有的威尔逊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贫穷出身,他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穷人获得幸福。

起初,威尔逊先生利用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在假日里免费为穷人们打官司;后来,他干脆卖掉公司,成立了一笔基金去全职帮助穷人。“我开”的成立,同样少不了他的资助。魏可欣说:“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拥有爱心和回报社会两个最重要的美德。”

对于中国人张圣来说,“我开”则完全出自他自己对人生的选择。

在来到“我开”工作之前,张圣先后有两份工作。大学毕业后,张圣先在天津总工会工作了三年。辞职之后,他选择了一家广告公司去试探自己的能力,几个月之内,他就拿下包括“宝马”在内的好几笔大额业务。在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信心之后,张圣迅速地全身而退,开始仔细思考人生的价值。“到了死的那一天.回想起自己这一辈子,竟然一直在为房子车子这样的事情疲于奔命,我想,我一定会后悔的。”

篇(3)

25岁的魏可欣是一个阳光的美国女孩,出生在旧金山。从小就对中国人和中文一点不陌生,因为那里有许多华人,魏可欣也有不少华裔朋友。从念大学起,她就开始向一位中国留学生认真学习汉语,并从这时候拥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

以优异的成绩从经济金融系毕业后,魏可欣本可以像她的许多同学那样,在美国拥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过安逸生活。在纽约一家投资公司实习时,老板也很赏识她的才华,曾许以高薪想留住她,但女孩却做出了一个惊人选择:去中国做公益事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很大原因来自于父亲对她的影响。“从小到大,像父亲一样去创业和帮助世界,是我的理想。”魏可欣的MSN头像就是爸爸的照片,她视父亲威尔逊为偶像。

威尔逊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年轻时饱尝生活艰辛。为改变命运,他拿出百分百的努力去工作,从一名普通员工,拼搏成了美国最大的地图绘制公司的老板。经商之余,他还自觉帮助社会,利用自己的法学专业知识免费为穷人打官司。威尔逊从没有忘记自己的贫苦出身,他希望能帮助更多穷人获得幸福。79岁那年他卖掉自己的公司,把全部收入捐献给了一个扶助基金会。后来魏可欣在北京初创“穷人银行”机构时,同样少不了父亲的慷慨捐助。“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拥有爱心和回报社会两个最重要的美德。”

魏可欣知道。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排在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按照世界银行贫困标准测算,仍有不少农村贫困人口,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25美元,他们需要帮扶。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吸引了她:“我觉得当我在这个国家工作、生活几年后,就会亲身了解到,为什么在西方世界放缓了发展脚步纷纷出现危机时,中国依然发展迅猛。”基于这些想法,魏可欣于2006年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国。

初到东方世界的魏可欣,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每天不知疲惫地踩着新买的自行车,穿梭于什刹海、北京胡同及郊外的乡野间,感觉新鲜极了。懂汉语的她与中国人沟通起来毫无障碍,这更让女孩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当年9月,在清华大学的一个培训班上,她结识了另一个漂亮的美国女孩――日后的合伙人孟康妮。这位学信贷专业的女孩来自芝加哥,当时已经在中国做了3年的小额信贷工作。

从此,两个同岁的美国女孩既成了清华室友,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同样的背景和志趣让她们越走越近,两人经常在中国各地一边旅游一边做调查。经过实地考察,她们发现了大部分美国人所不知道的中国。

“没想到这里和美国完全不同,城市与乡村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农村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两个女孩去了不少地方,被种种所见所闻触动,她们认为:要想真正帮助那些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民,最好的办法不是捐款捐物,而是“授人以渔”――为其提供起步资金,让他们自力更生去创业。

魏可欣与孟康妮一拍即合,决定用她们的热情和所学的金融知识,投身于中国的扶贫事业。两人商讨后认为,小额贷款是帮助穷人开启新生活的金钥匙,但中国的小额信贷产业还发展不足。

她们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尤努斯创建“格莱珉银行”,专门帮助穷人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决定独创一个名为“我开”的小额贷款网站,吸引网上捐款,然后再用捐资为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中国穷人提供贷款帮助。

“我开”问世,智圆贫困家庭创业梦

魏可欣说,她们给这个非盈利性机构命名为“我开”,是因为它代表着创造力,也代表着挣扎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可以大声谢。我要开始自己的事业、开始美好的生活了!

但和所有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样,在把创意付诸实践时,她们很快就遇到了问题。首先,作为外国人,魏可欣和孟康妮无法在中国注册合法的非营利性机构,她们只好在美国注册了“我开’,基金组织,再回到中国申请开设代表处。

2008年10月,一间位于北京东四街老胡同里的四合院正房,成了“我开”设在中国的办公室。在这里,魏可欣和孟康妮两位“穷人银行”创始人,带领着她们在北京惟一的员工――刚招聘来的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张圣,开始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筹建网站,并在网上做募款宣传。

刚开始,一切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月过去了,不仅没有收到一笔捐款,反而有人怀疑她们是借此骗钱,向当地司法部门举报了魏可欣和孟康妮。魏可欣和孟康妮被迫接受相关调查。好心没好报,有人替她们叫屈,但两人却用中国成语“好事多磨”来安慰自己,耐心地向调查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办案人员得知实情后,被她们的善举所感动。主动把她们的事迹捅给了媒体。当地报纸和电视台的报道,使“我开”网站一夜间知名度大增。很快,就有一名商人捐来1000美元,此后,更多的捐款纷至沓来。因祸得福,“我开”的生意终于开张了。

为了打消捐款人的疑虑,魏可欣和孟康妮还将“我开”定位为一种“人对人”的互动模式,帮助全世界的捐款者和中国的穷人建立起了联系。在“我开”网站上,贷款者可以通过贴照片、挂视频、写博客来与提供贷款的人产生互动。这样可以保证钱款用途的透明,让出资者更有信心。

登陆“我开”网站,首页上排列着许多农民的生活照,他们有的背着一捆草,有的赶着两头牛,还有的站在自己的小卖部里……这些都是贷款申请人。在他们的照片旁,是各自的求助信。比如,40岁的王桂莲丈夫早逝,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她想借2000元人民币买两头小猪仔来养;内蒙古的五云高娃48岁,她想借4000元钱买点草来种;韩小山想贷款5000元,投入到奶牛身上,赚钱了将来把喜欢摔跤和踢足球的儿子送到市里的体育学校……每一位捐赠人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申请人的故事,并自行选择受助人及捐赠数额。

65岁的潘钦太是四川仪陇县周河镇方坝村的农民,家境十分贫困。为了改善生活,他在村里开了一家副食店,但因没有足够的资金,导致货源缺乏,经营一直很惨淡。虽然他多次找当地银行寻求贷款,却因手续繁杂而迟迟难以如愿。魏可欣和孟康妮了解这一情况后,于2009年6月贷给他4000元,老潘用这笔钱补充了

货源,并简单装修了门面,使店里的生意大为好转,月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七八百元。

潘钦太高兴地说:“‘我开’的手续很简单,能解资金周转燃眉之急。从借款开始,我每半月连本带息还款180元,现在已经全部还清了。如果以后需要资金,我还会从‘我开’贷款。’,老潘从网上贷到款的消息很快在周河镇传开。很快,全镇就有80多户农民从魏可欣她们手里贷了款,用于做小生意和发展养殖业。

在接受小额贷款之前的几十年里,王安民和弟弟连鸡蛋都很少吃。他已经50多岁,因为较严重的驼背,身高只有1.53米;和他相依为命的弟弟,身体虽健康挺拔,却是个聋哑人。他的耳朵和嘴,加上弟弟的身体,才刚好构成一个健全的人。除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千一点农活儿,剩余的时间里,他们会在村子里四处打短工。因为身体的缺陷,他们能干的事情并不多,回报通常是一顿饭或一些粮食。

2008年11月,“我开”与当地的小额贷款机构合作,在他们村进行了宣传。兄弟俩思前想后,决定借300块钱去买一只小猪仔。卖掉这头猪后,王安民赚了1000多块钱,便又用这笔钱买了一头牛犊。牛犊比猪好,它的口粮是自然生长的草。等小牛长到半大的时候,还可以帮人耕地。每耕一亩地,王安民能赚几十块钱。2009年底,当下乡走访客户的魏可欣见到这对兄弟时,他们已经有了两头牛。

野心勃勃,办世界上最大的“穷人银行”

也许有人会问,农户能按时还钱吗?万一有人把贷款挥霍了还不上,“我开”怎么办?其实,在创办“穷人银行”之前,魏可欣和孟康妮已经考虑到了这些问题,并想出了对策。

她们通过考察与洽谈,与中国各地一些信誉最好的小额信贷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平时只需把“我开”募集到的捐款转给这些机构,由它们负责具体的借贷事宜。“那些懂方言、了解风俗的小额信贷机构,比我们更适合做贷款的发放者。”魏可欣说。

要想从“我开”获得一笔贷款,你就要事先规划好,会用这笔钱去做什么,怎么获得收益,相当于提供一份创业“可行性报告”。地方上的小额信贷机构工作人员,还会受“我开”委托到农户家里核实情况。如果你按期还了款,就会在“我开”网站上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需要的时候还可以不断地贷款,办理流程也变得更简捷。

虽然无须任何抵押,但“我开”小额贷款有着自己特殊的信用机制。与魏可欣合作的各地农村信贷机构的工作人员,本身也是农民,他们与客户的关系就是乡邻和朋友,几乎每周都见面。除了业务上的往来。信贷员们还会传授各种农业知识和技能。“不按时还钱,自己都不好意思。”这是农民们常说的话。

曾经有一个农民,向“我开”借5000元钱养了一群鸭子,之后鸭子全部生病死了,他不得已只好外出打工。但在走之前,他跟镇上的信贷员讲好,会按时汇钱回来。果然,他的还款每个月都如期而至,直到全额还清。

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捐款,“我开”网在收到受益人的还款和利息之后会继续使用,再将这些资金贷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如此循环往复。运营近两年来,魏可欣的“穷人银行”一直保持着100%的还款率。

“我开”的捐款者80%是和中国有关系的人,比如华人,以及在中国留学或生活过的美国人,还有收养了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此外,也有一部分来自加拿大、香港和大陆等地的捐赠。尽管只是每笔一两百美元,甚至10美元、20美元的捐款,但正如“我开”网站上所写的宣传口号――“您的举手之劳能使他们生活得更好”。把几个人的捐赠提供给一个贫困农家,就能让他们摆脱困境,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

关于资金的募集,“我开”在旧金山、纽约、西雅图、北京、香港都设有志愿者的分支机构,一共拥有150多位热心公益的成员,他们会在晚上或周末安排一些慈善派对之类的活动,并四处做演讲,为“穷人银行”做募捐宣传。此外,“我开”还与几家大公司达成了合作,比如与航空公司联手推出了“买一张机票就捐一块钱支持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公益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受资金限制,目前“我开”只能先与四川、内蒙古两个省区的贫困农村合作。每隔三个月,魏可欣和两位同事,都要昼夜坐火车到这两个省份实地考察一次,每个地方为期一周。除了接受合作伙伴的近期工作汇报,查看小额信贷机构的相关账目,魏可欣还会抽样回访一些接受贷款的农户。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她甚至要翻山越岭走上三四个小时的泥泞小路,才能到达那些农民家里。看到一些农户用“我开”提供的资金改善了贫困生活,甚至走上了致富路,听着他们朴实的感谢,这位美国女孩觉得很幸福。

上一篇: 英文演讲 下一篇: 人口统计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