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度意识形态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1 15:11: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图书馆度意识形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图书馆度意识形态

篇(1)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4-0034-02

收稿日期:2013-03-16

作者简介:孟复(1985-),河南中医学院助理馆员。

*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学科)研究项目(2012-MYB-09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河南中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2年度课题(szyg-201216)的研究成果。1 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德育教育理念与当前社会现实衔接不到位

当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是保留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色彩,教育的理念比较传统。在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多元文化对我国青年一代冲击越来越大。这些社会现实对于高校德育教育传输给学生的知识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完全相悖。这些实际情况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在实际过程中显得极度缺乏说服力,学生的德育教育理念缺乏真实性。

1.2 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我国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过度的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尽管国家很早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但是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中学的升学压力,大学的就业压力都迫使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品德和体质放在了次要地位。这样的教育结果致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出现了较大的道德缺失,对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高校在培养学生的教育环节中,忽视体育教育的培养,学生将是残品;忽视智育教育的培养,学生将是次品;而如果忽视德育培养,那么将是危险品。这个认识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我们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改进。比如: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大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实践等等。但是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严峻的大环境下,再加之教育教学评估、德育经费不足等相关因素的制约,使得德育工作经常处于“我知道很重要,但是就是做不到”或者“只说不做”的尴尬境地。

1.3 社会实践不够重视,自我教育提高能力较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学生家庭条件都有较大的改善,生活相对比较富裕,城市的孩子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而对以前的艰苦生活条件基本上没有什么体会。而我国自70年代末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其效用在目前已经得到比较明显的显现。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在家中都是“公主”、“皇帝”级别的宠着。有的家庭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6个人宠着护着。对于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比较缺乏,不能吃苦。在进入高校后,年龄上符合了成年人的标准,但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还不够成熟,自我意识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高校德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目前还是以“灌输”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参与性往往重视不够。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不到作用,更不用说引导学生在道德教育上进行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了。而这又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备健康完善道德的关键因素和必然要素。

2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着重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

2.1 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是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迫切需要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而随着全球化不断加深,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多元化并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国门开放,外来文化不断涌入的情况下,维护并坚定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坚定信仰,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是我们高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在高校中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巩固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重要基础。

孟复: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孟复: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2.2 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是建设师生共同思想的迫切需要

思想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事业的胜利。共同思想是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是衡量一切工作可行性的标准,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有效杠杆。

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是保证大学生思想统一,坚定信仰的重要手段。首先,高校德育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观,抵制不良思潮,保证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变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高校德育教育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够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2.3 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

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本要求。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高校,构建和谐高校则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加强高校德育教育,以德育促发展,通过德育教育使得广大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基础,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并且在此过程中,增进共识、凝聚人心,促进高校的全面发展,共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

3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应发挥的作用

3.1 图书馆要发挥自身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作用

实践证明,就当前的高等教育来说,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靠课堂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成才目标的需要,也无法达到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因为就单单依靠课堂教学,必然会受到专业、教材、教师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图书馆则是具备丰富的文献资料,能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图书馆就成为了学生进行学习并且消化的场所。图书馆应该充分地把握这个人才培养基础的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场地、馆藏等功能,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大量购进关于德育教育,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并且具备新时代青年口味的书籍杂志,以吸引大学生阅读。通过大学生的广泛阅读,引领其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2 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板报橱窗宣传教育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区一般是无法建立橱窗板报的,大部分是在路边设置。这样对于大学生阅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许多同学一般不愿意专门跑到路边去阅读板报和橱窗里的内容。而图书馆则可以利用自己的场地优势,在大厅、走廊、过道等设立板报、橱窗,宣传一些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高校德育教育的宣传资料。比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资料等等。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深化,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学习和掌握,加强德育教育。

3.3 图书馆应举办各种小型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

一般高校的图书馆都会有较大的报告厅、阅览室。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利用这些设施,多组织一些宣传报告,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深化,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易于学生在其中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3.4 充分发挥网络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

当今世界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都在力图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网络和数字图书馆。这些设施都为教师、学生以及同外部的互相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服务。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构建为我们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大学图书馆在高校加强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利用网络,构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舆论环境,并且发挥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读物,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职能部门和教学辅助部门,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服务保障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工作不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环节,更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工程中,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色,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实现做出贡献。

篇(2)

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始终把人类根本价值即人文价值的实现作为自身价值的源泉和基础。离开了人文价值,图书馆的价值就无从谈起。人文价值正是图书馆价值观的核心,是图书馆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机构,被视为知识、智慧的象征,在社会中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的产生,图书馆作为“信息利用中心”的地位受到冲击,其社会地位与事业的发展面临明显的困境。本文就图书馆人文价值加以解读,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人文的优势,弘扬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一方面维持好原来的文化中心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提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通过强化服务观念,从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其人

文气息,为读者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图书馆人文精神及其人文价值体现

1.1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进程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图书馆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图书馆发展永恒的旋律。倡导人文理论,实现人文价值,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已经在我国图书馆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美国图书馆学理论和教育家巴特勒,P.(1886-1953)在其代表著作《图书馆学导论》一书中认为:图书馆学理论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强调图书馆学的学科地位,二是强调人文因素。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R.(1892-1972)于1931年创立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极其充分地强调人文因素。五条定律的前四条(书是为使用的;人有其书;书有其人;节约读者的时间)都直接面对读者,跟人有直接关系,充满着浓厚的人文价值思想。

尽管中国图书馆人文思想观念进展十分缓慢,但我国图书馆界不少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坚持不懈,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进行了努力探索,逐步形成了图书馆人文理论的学术流派。图书馆界在管理思想上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意味着图书馆人文精神构建的开始。在图书馆学理论文献中,蒋永福先生是最早(1991年)采用人文精神字眼的。他说:“人本主义图书馆学所极力倡导的是人的主体性,即弘扬人文精神。它要在现实的图书馆学土壤中,全面实现人性的复归。”这可以说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名称的雏型。1993年起蒋永福先生连续撰文多篇呼吁构建人文图书馆学理论体系,并初步构建了人文图书馆学的内容框架。

1.2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人文价值体现

图书馆若要实现人文价值,就要充分发扬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价值的最佳体现。朱晓华女士认为:传统人文精神在图书馆中的人文价值和意义表现有下述三点:(1)图书馆发扬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目的。在注重技术发展的同时,人自身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关注。(2)发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始终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化及思想道德为己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社会目标。人文精神正是图书馆价值观的核心,图书馆要实现自身价值,必须发扬人文精神。(3)发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实现社会职能和维持社会地位的必要手段。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实现这四项社会职能,依靠的不仅是政府的财政,更关键的是图书馆人热爱人类文化事业,通过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实现其社会职能。

目前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不少停留在口号上,人性化服务的开展不够深入。我们应该在服务中多从读者角度考虑,为读者分担困难,少一点行政强制管理,少一点惩罚,多一点温馨提示,多一点人性化服务,就能赢得读者的尊重和理解。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要把维护和关爱读者的服务渗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来到图书馆学习是一种享受。

2 图书馆精神文化及其人文价值功能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图书馆哲学、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精神、图书馆道德、图书馆风貌等内容,是图书馆意识形态的总和。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理解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含义:它是图书馆在长期实践中自觉培育形成的一种能够代表图书馆风格和形象的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一个图书馆独特的、鲜明的、具有时代性的办馆思想和个性。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实质是图书馆价值观。图书馆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文化是图书馆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人文价值的属性。图书馆精神文化的人文价值功能具体体现为:

2.1 图书馆哲

图书馆哲学是指图书馆在实践中观察和处理各种问题,使之达到既定目标所依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实质是更高层次的人文价值,用以指导图书馆价值观。

2.2 图书馆价值观

图书馆价值观是指图书馆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图书馆价值观是图书馆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图书馆意义的认识。弘扬图书馆人文价值,树立什么样图书馆价值观至关重要。

2.3 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识状况和思想境界,是现代意识与图书馆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图书馆的人文价值可以通过馆歌、馆训、馆规、馆徽等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图书馆人文价值与精神的统一。

2.4 图书馆道德

图书馆道德是调整图书馆与社会、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内部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是图书馆制度的必要补充。图书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体系,树立高尚的图书馆道德规范最能体现图书馆的人文价值,调整图书馆各种价值观念以实现图书馆人文价值。

3 图书馆组织文化及其人文价值功能

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图书馆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图书馆的全体成员共同信守的职业道德与精神风貌。图书馆组织文化既能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维持图书馆活动正常秩序,又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从图书馆组织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始终带有人文色彩,围绕图书馆人文价值来确立图书馆行为规范,具有如下人文价值功能:

3.1 图书馆组织文化在规范管理中的价值

图书馆组织文化是在长期的图书馆实际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并达到习俗化程度,就会产生比规章制度更具有约束力的规范作用,从而实现规范管理,并用公认的行为标准自觉地约束馆员遵守这一标准。

3.2 图书馆组织文化在对馆员价值标准导向中的价值

图书馆组织文化代表着一种价值标准,确定了馆员的价值取向,规定了馆员所追求的目标,对图书馆馆员的价值标准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这是因为图书馆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变为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

3.3 图书馆组织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

组织文化环境是人力资源开发和成长的重要外部条件,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规定性。美国学者富兰西斯曾说过: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热情,你也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物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组织文化而争取到。图书馆组织文化可以使图书馆全体馆员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相互依存、相互团结、齐心协力、乐于参与图书馆的一切活动,同时主动地将个人目标同化于图书馆的目标,最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凝聚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4 结束语

图书馆人文精神、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组织文化都带有浓厚人文色彩,具有人文价值属性。图书馆人文价值集中表现在图书馆人文精神和图书馆文化方面,崇高的图书馆人文精神,先进的图书馆文化,都会对图书馆人文价值的实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图书馆人文价值观和人文主义传统会促使图书馆朝着人文的和文化的方向和谐、健康发展。总之,人文价值是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从来都是人文的。人文属性是图书馆的根本属性,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依据。

参考文献

[1] 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1).

[2]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

[3] 蒋永福.人文图书馆学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4).

[4] 程焕文.图书馆人与图书馆精神[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2,(2).

篇(3)

图书馆管理道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两大部分:一是管理道德的价值理论;二是管理道德的实践结果。前者是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的思维准则,它指导管理活动的实践;后者是管理活动的行为结果。管理道德的价值蕴藏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并通过管理活动表现出来。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从作为价值学和哲学的一般范畴来看,是人们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将各种普遍现象和内容进行了本质的概括,将各种具体的、特殊的价值形态进行了全面的抽象和总结。说到底,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在于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无限追求的需要,满足馆员自我存在和管理活动的需要。当然,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有其自身的特点,并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1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特点

1.1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管理道德的价值和特定的文化氛围相联系,任何一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因此,他们的活动行为总是带有时代文化的烙印。每一个管理者的思想理念都深深受到他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影响。管理作为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整个管理过程,从决策到组织人员配备、计划、控制、信息沟通直至各个具体的管理环节,每一项职能无不受到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直接影响和制约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和实践。我们这里所说的“意识形态”,不仅指一般政治意义上的“意识形态”,更主要的是指民族、阶级、专业、职业、教派、政治团体等群体的观念、信仰、思维方式等。这些意识形态是受其各自群体的地理环境、气候、生活习俗、文化活动等环境所制约和决定的。因此,图书馆的管理者有必要了解价值观的演变,以便理解管理道德价值发展的基本力量,从而有效地控制管理道德的实践活动。而我们管理者的动机和行为都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价值系统的影响。所以,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服务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1.2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具有社会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总是属于一定的管理系统。现代化管理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在一个确定的管理系统中,都具有交互主体性。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它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图书馆,馆长、馆员、读者这三者之间是交互主体。管理道德的交互主体性要求把对方看作与自己平等地位,有着相同作用的主体或客体。尊重对方、尊重他人,从而互相承认,互相协作,形成一个理性的、和谐的公共生活秩序。图书馆管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馆员管理读者,读者以馆员工作条例或职业道德规范来监督馆员;馆长管理馆员,馆员以行政管理规范监督馆长;馆长同样也要抽时间管理读者,读者以人性化管理和管理条例不完善、不合理为由,要求修改管理条例,改善服务环境等,同样也督促着馆长改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环境。图书馆的这种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群体的活动。可见,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绝非某一主体或个人所能创造的,而需要馆长、馆员、读者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参与。这就是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社会性。

1.3管理道德价值的二重性

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要求将伦理道德作为一种扩展意义上的管理秩序,并形成为调整管理行为规范体系。管理道德价值是管理实践活动指导思想的准则,而管理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是管理主体,即图书馆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管理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为读者服务。也就是说,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读者的需要而获得社会效益。否则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这种为满足社会客体的需要,也就是对社会、对读者具有价值性。可见,管理道德的价值是以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价值。只有实现了价值的社会性,进而才能实现馆员的自身价值。这就是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二重性。没有第一个对他人(读者)、对社会有价值,也就没有第二个对自身有价值。其实,在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中,管理道德价值的社会性与馆员的自身价值是同时实现的,二者不分先后,不能分离。

1.4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创造性

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是一种创新活动,它既不是现成的东西,也不能立即见效,而是通过管理活动过程中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馆内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条件进行变革、调整、重新组合,获得新的管理绩效,实践管理道德的新价值。可见,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过程,管理活动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求,达到社会效益。所谓创造性,是对过去的改变和超越,即改变过去的原貌原样,使管理活动出现新的气象、新的局面,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在管理活动中,馆员的个人奋斗目标和爱好,决定了管理道德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如果馆员对电脑及其自动化等方面很感兴趣,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自觉地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工具进行管理活动的改革与创新,为读者服务。从而实现了管理活动的目标:在服务管理中创造了管理道德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管理活动中实现了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创造。

1.5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审美性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的管理活动,无非是管人、管物这两大类。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包含着这两大类,既管人,又管物。所以,就需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既然是艺术,就存在着“美”的管理道德价值。“美”作为一种道德价值的评判标准,是指主体运用内在尺度在观念上去评判客体,它既有物质的价值,也有精神的价值,是物质和精神的综合境界。“美”的对立面是“丑”,而美的东西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美好的,为人们共同欣赏和赞美。

图书馆的管理活动与一般的管理活动一样,它不仅是一种单纯地追求绩效的活动,而且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个层面的意义。无论是管理的主体——馆员,还是被管理的客体——读者,都受到特定社会的浸染和熏陶。图书馆的管理活动是一种社会的集体行为,这种行为是要用审美的道德价值观来衡量的。馆员在管理活动中,既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管理活动本身也有助于提高馆员和读者的思想文化修养,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我们认为,文化心理是管理活动的灵魂,人才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决定图书馆管理效率和发展趋向的是具有各种各样的感情、欲望、思想所支配的无数个馆员的合力,只有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各种潜能才是发挥了图书馆管理活动的艺术精华。这也是图书馆管理道德美的所在之处。

2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观要求馆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树立起服务观念,做好本职工作,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馆员的服务得到读者的认可,从而在服务中实现馆员的自身价值。可见,管理道德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它可以引导馆员不断地努力工作,在管理中实现其自身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

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不是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的,而是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作用,通过内心信念的转变、调整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宣传引导,借助于社会舆论的力量,在读者和馆员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用良好的道德习惯来约束、调整、引导每一位馆员的职业管理行为,在服务中实现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2.1引导馆员成为知识信息的导航员

馆员不仅要充分了解馆藏,还要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思维、阅读需求与倾向,并针对读者的实际需求进行知识、信息、情报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相对应的服务。馆员要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排序,使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的知识体系,并使信息资源在馆员的加工、整理下不断地增值。馆员要方便读者,并引导读者进入知识的殿堂,利用各种形式为读者咨询,宣传网络资源及各种类型数据库的检索,开展课题查全、查新业务,编制二、三次文献等,以此来引导并服务于读者。

2.2引导馆员进行创新服务

2.2.1服务技术及其设备的创造与更新

服务技术与设备的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前提与基础。管理道德的价值导向性引导馆员利用图书馆的优势及资源进行设备的开发研究与技术的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料、馆藏载体、借阅设备、场所设施等进行优化、更新、改造。

2.2.2服务观念的创造与更新

服务要创新,观念必须先行。现代社会人们对知识、信息质量本身和与此相对应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得馆员必须改变传统办馆观念和服务观念,改变传统的“借借还还”、“重藏轻用”的老观念、老意识。树立起“开放办馆”的新意识,以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新观念。

2.2.3服务方式及其手段的创新与更新

服务方式及其服务手段的创新是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的导向作用要求馆员的服务方式必须多样性,服务手段必须现代化。除了传统的借还、复印方式之外,还要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为读者服务,实现服务手段、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2.4服务内容的创造与更新

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爆炸式时代。知识更新飞快,信息瞬息万变。这样,管理道德的价值就要求馆员进行“快”、“新”、“准”的服务。于是,馆员必须深化服务内容,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和虚拟网络资源的内在价值,充分实现服务内容的创新。

2.3引导馆员作为教育者

图书馆是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读者终身学习的场所。无论什么样的图书馆,其教育功能都非常突出。因此,馆员不仅仅是服务者,而且是一个教育者。在解答读者的提问过程中;在服务读者、引导读者阅读过程中,都默默地体现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这一社会理念。馆员对知识信息具有批评、审美、净化、整理的责任。在有声有色的导读活动中,能够促进读者文化素养的提高,接受健康思想的熏陶。馆员良好的管理道德形象、丰富的管理知识、有效的管理手段,都在潜移默化地引导读者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不断探索、提高。因此,馆员在读者中的教育作用是图书馆道德的价值观所决定的。

图书馆管理道德的价值指导图书馆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使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图书馆管理道德价值指导读者的管理思维是一种看不见的隐性网络,它把读者联系起来,把馆员统一起来,以一种共性的思维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活动。现代社会中的伦理观念是多元化的。因此,作为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者绝对不能用一元化的管理道德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管理活动,而应该自觉主动地应用多元化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来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活动,并把这种多元化的管理道德价值作为图书馆管理活动的总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1]万君宝等.管理伦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_个质和量相互统_的过程,量的增长主要是看毛入学率。质的变化要关注教育理念的变革、教育模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调整、管理方式的优化等等。这么多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过于关注前者,对于后者关注相对较少,也很少有人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图书馆的定位与变革,以寻求服务功能的完美实现。有鉴于此,笔者将做出努力,以求教于学界。

1系统定位,在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夯实服务基础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现策略之_就是要系统定位,在部门协作的前提下夯实服务基础。这就要求科学界确定图书馆在“教书育人”大系统中的位置与作用,实现与其它职能部门良性互动。系统论指出:“系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千要素所构成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书育人”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涵盖了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它是由党团组织、行政、学院、图书馆等各个子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力而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层次都有其明确的功能定位,层次不同,其结构、要素、性质、活动形式就有其特殊性。各个子系统在“教书育人”大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在“教书育人”的大系统中,图书馆应该是在为学生服务中达到育人与益智的目的,其功能实现的途径是“寓教育于服务”。

系统除了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系统之间还具有关联性。系统论指出,“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式往往决定了整个系统质的优劣和功能大小。”这就告诉我们,在整个“教书育人”大系统中,图书馆如果单兵作战或者越俎代庖就难以收到成效,必须与其它子系统处于良性互动之中。在日常的理解中,图书馆为学生服务无非是在借还资料方面提供便利。其实这是片面的,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图书馆不应是站在学生圈外的旁观者。为此,大学图书馆应与学院、宣传部、团委特别是一线骨千教师建立起密切的信息沟通渠道。对于急需的资料,紧急购买、编目、利用,对于利用率很高的资料,增加收藏数量,加强服务的针对性。现实的一些图书馆,由于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选书的源头工作上,驾驭不了出版物的质量,不能厘清版本的优劣,把握不住通俗读物和经典著作的配备尺度,尤其是出版物良莠不齐的大背景下,对图书馆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系统定位,与其它职能部门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书馆和广大学生之间建立起_个有力的桥梁。

2解放思想,在知识管理的细节中优化服务职能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实现也要解放思想,在知识管理的细节中优化服务职能。‘‘教书育人”与其它社会系统一样,是个有领导、有组织、有意识的开放系统,图书馆只有以其优质的服务,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素质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要做到以下两点。

2.1解放思想,改变服务理念

虽然“读者至上”“以读者为中心”口号在图书馆系统喊了许多年,但真正落实到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长期以来,大学图书馆常处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图书管理员缺少进修深造机会,也很少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导致业务素养与工作积极性不足,因而常被指责“服务意识比较淡漠”,职业道德修养不高”、“业务水平较差”等等。欲要改变外界对自己的看法,首先要改变自身的做法;欲要改变自身的做法,先要解放思想,改变服务理念。前提是明白图书馆工作肩负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1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一切”,自觉地把读者满意度作为自我评价的首要标准。工作动力的形成源于内外两个层面,,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持续实践,不光要求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具有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高校也要健全机制,如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降低学历、职称门槛,给予每一层次的工作人员以平等的学习机会、培训机会,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这是保证图书馆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2.2细化知识管理,改善服务质量

“知识管理”是个新名词,世界范围内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图书馆作为知识密集区,更应重视知识管理。有学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知识及其相关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6]。

这种形象的概述,描述简单,落实困难。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收藏的纸质书刊及大量的网络信息,根据其内容要求,按照一般图书馆文献与网络管理的模式分门别类的进行数字化排序处理,淘汰过时的、观点模糊的、不适用的信息和含金量较低的材料,保留相对重要的书籍、文章,介绍其内容,提炼核心观点及创新成份,将大量分散庞杂无序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可用的知识,还能够在不同学科的信息资源之间寻找到内在联系,把多种文献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编制了专题书目、索引、题录、综述、评述等二、三次文献加工的知识收藏。

上述工作的落实,本质上要求工作人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纽带,在“工作”与“人”之间、“书本位”与“人本位”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触发点”和价值观,使图书馆千部和员工各司其责、各尽所能(才肯能,对图书馆形象、图书馆目标和图书馆规章制度形成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3对接学生,在服务学习的前提下实现服务目标 3.1在调查中了解学生需求

学生需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_是内容需求,二是服务需求。就内容需求而言,在文化多元的今天,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就必须了解学生最渴望阅读什么类型的书和资料。根据调研,我们发现,当代学生阅读书籍资料的动机具有共性,主要表现为:更喜欢电子资源和多媒体资源,更喜欢浏览艺术、体育、旅游、休闲等通俗性读物,更倾向实用性的阅读,比如各种考试、考证方面用书。就服务需求而言:_是希望工作人员能给予迅速查阅资料的方法指导,二是书架上找不到需要的书,对于查询系统中显示“此书未借”需要得到快速解释回复,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费时费力效果极差大海捞针式查寻会失去耐心,三是能否提供更好的阅读环境。对于上述内容需求和服务需要,只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有效落实。

3.2在落实中满足学生需求

对于当代大学生需求量较大的图书资料,馆藏应该尽最大努力给予满足,这一点不难做到。重点是服务性需求的满足,方法有很多,重在落实。如可以实行“跟踪请求”的借书方法。当学生在网页检索系统中查到某本书的流通状况为“在架可借”但在书架上却找不到该书时,可以向图书馆发出跟踪请求,要求工作人员给予协助查找,并及时给予反馈,制度上理应规定,这种“跟踪请求”原则不能超过二次。此外,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现今大学基本都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程,但许多学生的实践能力仍然不强。为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应充分合作交流,提供信息资源和实践环境,将各类信息资源检索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纳入到课程教学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把文献检索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把通用文献检索与专业检索结合起来,让广大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易懂易记管用;与此同步,教师又可以改变传统的书本式教学,在对话、质疑、交流的学习氛围中达到传递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的教学目的。

3.3在满足中引导学生需求

目前大学生耐不下性子读经典,更爱读电子书、通俗类读物。这与大学“研究高深学问”的精神是不一致的。对此,有积极引导的必要。其实,引导方法也是很多的,重在落实。如可以创办“经典图书阅读走廊”,由各学院选派教师定期指导,小组实行开放式活动,由教师作启发式的精讲后,师生共品名著,自由讨论,交换心得,再由同学做主题发言。图书馆专门腾出两间配有电脑和会议桌、墙上挂有白板的办公室作为讨论室,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预约登记。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不仅启迪心智,开阔视野,激活灵感,而且还体验到知识传递的乐趣,培养出共享知识与彼此信任的情感。

对于经典的作品需要引导阅读,对于意识形态的经典更应重点引导。大学既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之_。意识形态教育需要群策群力,图书馆也有担负教育的职责。方法也很多,如可以制作专门网页,提供国内外_些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定期以图书馆为基地,开展大讨论,激起学生阅读时事政治类书籍,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热情。

4结语

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011-02

图书馆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末才产生的一个新概念,它是图书馆内部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管理作风、精神面貌、道德标准、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高校图书馆文化跟图书馆文化一样,也是工作人员在长期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逐步形成和建立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也是社会文化信息的重要转播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是高校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年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遇到了很多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瓶颈。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文化的定义与内涵

对于一所大学的图书馆而言,图书馆文化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成果,是影响广大借阅者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文化可以说是一所学校学风、教风、师生文化素质和科学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和良好象征。图书馆的文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图书馆物态层面的文化、行为层面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三种层次的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物态层面的图书馆应该建立起具有行业特点的馆舍及馆藏文化,为广大借阅者提供洁净、明亮安静和优雅的阅读环境。这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硬件平台,是良好思想修养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而行为文化是图书馆所扮演的文化传播的角色,要开展文化传播活动,开展经常性的主题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来讲,新校区图书馆的环境已经有很大的改善,馆藏图书以航空航天特色为主。作为该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应该将重点发在航空航天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上,开展航空航天主题文化展、开展航空航天论坛、开展航空航天相关知识竞赛等。而对于图书馆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建设,就要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同时定期开展图书馆相关管理制度的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借阅者的素质,也是提高图书馆整体文化的集中体现。

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文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的重心,是一个学校留给毕业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仅是提供了人文关怀和优雅环境,而是在于良好人文文化的普及和传承。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建设不仅仅是要求图书馆馆员具有高尚的人文情怀,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播。要用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更要用切身的实际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图书馆有主人翁意识,有爱家、爱馆、爱学和爱文化意识,培养出不仅仅学业优良的毕业生,同时也是具有高雅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爱国人才。在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广泛的文化宣传活动和职业培训活动可以大幅度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凝聚力和规范性,同时也提高竞争意识和先进意识。优秀的图书馆文化对读者的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品德的修养、情操的陶冶、文化的积累、知识的拓展等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今高校综合素质文化教育的主要基地。

三、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教育原则。即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丰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等。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即任何建设、工作都必须以为读者为中心,以读者的满意度为中心,让读者感受更好的服务。基于上述原则,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应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

1.加强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建设。要着力打造图书馆的文化特色,首先在图书馆的第一层次上做工作,即物态层面。建设图书馆的建筑、合理设计图书馆的设施摆设、优化设计整体布局。同时购进先进的现代化设备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创建一个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举例来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在建筑风格上采用了航空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整体上具有航空特色。该馆的文化基调就是航空情怀。类似的相关摆设布置在图书馆的每个角落,著名的航空人物、重要的航空产品、航空历史等。另外,优雅的环境也体现在绿色环境和环保理念的体现。图书馆摆放了大量的植物,可以说就成为了一个小型的植物园,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绿色氧吧。努力营造出一个优雅、恬静、深邃而又轻松的学习环境;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在这里成为一种不由自主的习惯。另外的硬件环境就是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文化资源,要把图书馆建设成高校文化中心,首先要完成和完善图书馆的馆藏文化建设。图书馆所能提供的丰富的图书资源及历史史料是吸引读者的必要条件。只有具有了充分的图书资源及普遍可查的图书资料才能使阅读和科研成为可能,才能使走进图书馆成为可能,才使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成为可能。而在图书馆的文化资料选择和筛选上图书馆都应严格过滤,确保给读者呈现出优秀、先进的文化,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要积极向广大师生推荐内容健康、思想向上、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精神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2.加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建设、重视人才引进。在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文化建设中,软环境是关键,这里说的软环境是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没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谈不上图书馆的文化建设。甚至一个好的图书馆馆员起的作用及影响要大于一名高校教师的作用。同时,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也影响着每个阅读的学生。每个职工的高素质、爱岗敬业、团结和谐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前来阅读的学生。因此,每一名馆员既是学生查找资料的引路人,又是学生文化学习的指路人和行为规范的榜样。还有就是对图书馆馆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就是知识传播、服务社会。高校图书馆员应该有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馆员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自己具有丰厚的文化知识和崇高的文化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大学生读者服务,才能了解每个学科体系和知识脉络,也才能以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和培养人才。

3.高校图书馆应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当前是各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媒体及信息资源以多种形式普遍存在。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和文化。所以,高校图书馆要完成从传统意义的只提供有形的纸质资料到无形的电子资料的蜕变,要完成以年或五年为单位的更新速率到以天为单位的更新速率的蜕变,要完成智能提供有限新资料到能够完全提供最新资料的蜕变,要完成硬件服务到数字服务的蜕变。

4.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给高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一服务并不简简单单的像大型超市一样,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摆设整齐就可以的。这种服务更多地体现在图书馆给广大师生所呈现出的软实力,这种软实力的增强需要图书馆不断地创新服务。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在平时的教育和积累中不断形成的,这与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先进性管理方法的创新性和文化底蕴息息相关。所以要将培养软实力的意识渗透到平时管理与各种文化活动的每个细节当中。创新活动要紧密围绕文化建设、围绕先进技术与先进信息,这直接反应了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水平,也影响到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首先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展服务领域。例如,开展富有新意的各种科普活动,面向各个二级学院开展富有专业性的专业知识展览。其次,要鼓励图书馆馆员、学生及老师参与或组织创新活动,大量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和老师的新想法,并使其灌输到文化活动当中。目标,奖励有贡献的老师、学生,设立相关知识的贡献奖,鼓励具有学术先进性的专业在图书馆设立专项奖,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使图书馆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四、文化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最高领导的馆长,要注意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要将图书馆的文化建设放在首位,而不是片面追求大而空,空而静。图书馆应力求在每一个空间都有特定的文化反映,在每一段时间都有不同的学习氛围。要用气氛感染人,要用服务感化人,要用文化培养中国建设的栋梁人才。只有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力才能使图书馆建设不断跨越新台阶。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要以主人翁的服务意识和思想为指导。

参考文献

[1]陆琦.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简论[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02):107-110.

[2]郭红转,李琛.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25-27.

[3]李莉芳.关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03):136-137.

[4]周虹.浅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0,(36):252.

[5]卢增强.浅谈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205-207.

篇(6)

[2] 邬书林.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EB/OL].[2015-03-01].http:/// zxww/2015/03/01/ARTI1425199609359296.shtml.

[3] 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2015-09-02]. http:///2015-09/02/content_324775.htm.

篇(7)

谈及图书利用率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图书利用效率。图书利用效率可以大致概括为两类:一是“内在效率”另一个是”“外在效率”,内在效率是图书馆本身运作的效率,外在效率是指图书馆搜集、汇总、融通、信息的效率。其中内在效率直接影响到外在效率。美国图书馆家谢拉提出了“社会认识论“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把图书作为整个社会组织的独立要素进行研究。

1 图书馆利用低下的原因分析

了解图书馆利用低下的原因是我们提高利用率的前提,在今天科技日益发达,信息传播迅速且日益繁杂化的背景下分析高校图书馆图书利用低下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图书馆利用不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体制不健全是图书利用低的根源 图书馆传统的体制是以行政关系为基础,按照领导隶属关系进行运作。首先缺乏健全的体制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如文献的重复和遗漏、大量有价值的资料缺乏。再加之有些员工缺乏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发生问题时,难以发现和改正,也容易延长解决问题的时间。

1.2 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善以及流通不畅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从外部因素来看图书馆之间没有形成协调和分工机制,图书馆内部各部门之间也未形成良好的协调。另外,很多工作人员都不是图书情报专业,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也不够,在文献信息大量需求的现在,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从业者业务水平低下制约着效率的提高。

1.3 服务设施不完备,服务形式单一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读者第一”观念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服务形式大多局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而且新书宣传又不够到位,大大地影响了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此外,目录组织不健全、著录不标准等给读者检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使得一部分学生使用图书的积极性受挫,影响了他们的借阅效果。这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影响图书利用的重要因素。

1.4 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不熟悉图书馆服务业务,在使用图书馆之前没有先熟悉各项规章制度,部分读者在借阅图书时乱拿乱放,导致图书乱架。有的读者在没有找到所需图书时,不是向馆员求助或反映,而是寻找其他的书凑合,或是放弃借阅,空手而归。有些读者对图书乱涂乱画,有的更是撕下图书里书页,影响了其他读者的使用效果。另外学生学习并掌握有效正确的检索技术,对我们查找图书很有帮助作用。在高校图书馆实行网络化管理的今天,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我们提供相关的一系列培训活动。

1.5 图书馆学的教育和研究跟不上实际发展的要求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接纳人次,已经跟不上实际发展的要求。在国际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网络信息资源爆炸,人们的信息需求各有其特定性和个性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用户获得信息时,在选择上必然困难。以公共查询和文献管理的服务模式不再完全适应用户的需求。采取多种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才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而现实情况却是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模式的建设远远没有成熟,还需要加快设计、开发、建设和改进,然后真正做到应用户之所想,满足用户的需求。

高校是各类人才聚集的地方,其图书馆服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更有效地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图书馆的多元化主要是读者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及民族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主要是以为主流的价值观,同时还有一些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追随”。民族多元化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学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充满兴趣,对本民族的文化和习惯有不可割舍的感情,总喜欢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阅读和记载文献,上述两个主要特征是我们做好图书馆工作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2 提高图书馆利用率的措施

高校图书馆利用低下是对图书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提高我国图书馆效率的对策除进行体制改革之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提高:

2.1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馆员要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图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个性化信息服务专业技能的提升。领导应主动了解员工的发展需求,要加强重视继续教育,提供给工作人员学习升造机会,以便员工提升业务水平,顺应时代的变革,逐步调整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员工。

2.2 加强用户教育 培养用户文献检索意识,加强宣传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的具体技能加以辅导,如本馆目录介绍、查询目录、识别著录标识、利用检索工具等,给读者主动利用图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图书利用率的目的。传统的图书馆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承担和完成此项工作,所以做不到高质量的培训和宣传,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上的完成。也只有让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员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才能让用户掌握利用图书馆文献的各项具体技能,做到图书馆利用效率的提高。

2.3 完善科学管理,改革领导体制加强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协调,保证其高效运作。同时本着精简机构的原则裁撤一些不需要的部门,简化关系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加强人才的培养,增加图书专业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重视继续教育,逐步改善图书馆的人才结构。这需要在用人制度上进行大力改革,才能使人才结构得到调整。

2.4 强化监督机制,提高内部的工作效率。高校应该加强对图书馆的监管工作,制定一系列奖励和约束机制以充分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文献信息服务。最后在数字化图书馆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采用最新的服务和管理技术,这样才能从技术层面保证图书馆效率的提高。

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全开架服务,尊重人、重视人。并且在人力资源配置、文献资料配制、设施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使得图书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未能从根本得到改变。在当前的条件之下高校图书馆需在技术、管理、服务等诸方面进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的需求。

3 结语

图书馆是大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一环,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对高校来说极为必要,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解当前导致图书馆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我们改进工作的极为必要的一环,在了解这些因素之后我们便可以采取相应的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图书馆的效率,以便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采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相应地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改变传统的理念变简单的借书还书到为读者服务。采用技术与加强管理并举,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一定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王玲.提高图书馆馆藏书利用率的有效策略[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2).

篇(8)

一、校园文化

1、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楼群的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地、花园、树林,各种牌匾、校园文化石、小桥、流水等美化校园物化形态的内容。还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是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对提高师生的文化道德素质,拓宽师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2、校园文化的特征

第一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乃至数代人共同缔造的,而且薪火相传,相沿成习,生生不息。

第二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全校教职员工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学校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也是巨大的。

第三渗透性。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校园文化,像明媚的春光一样,飘洒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言谈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交友、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3、校园文化的功能

(1)提升素质。校园文化,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不能简单地用经济价值去衡量,不能简单地用货币进行交换。它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得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们时时、处处、事事却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可以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图书馆是知识的集散地,把知识变成文化,是素质提高的关键。文化的高度是思想,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厚度,而思想是一所大学的高度。[1]

(2)陶冶情操。校园文化可以陶冶人们道德情操。学校的一切活动,比如各种论坛、演讲、大型文艺表演、体育竞赛、社团活动、野外旅行、团体操、扶贫帮困、爱心捐赠……这些活动都可以展示师生的博爱之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还可以搭建一个舞台,给师生展现才华的机会,给领导、教师发现人才、利用人才的机会。可以极大地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3)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教职员工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追求、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任何说教所无法比拟的。

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机构

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更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机构。高校的知识是共同体,高校的全部活动以知识为连接:高校的教育是传播知识;高校的科研是创新知识;高校的服务是运用知识。而图书馆是收藏和散发知识的地方,也是知识汇聚、交流的场所。但知识不等于文化,当赋予知识以灵魂的时候,知识才能成为文化[2]。图书馆可以提供并丰富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食粮,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3]

2、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家与国家的实力的较量,已经不再是经济、军事的硬项实力,而更多地体现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文化引领的软实力上面。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四个方面,文化影响力为第一要素。校园文化是国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图书馆汇聚着几千年来中华的优秀文化,汇聚着几千年来人类的文明成果,这是具有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的。因此图书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图书馆是传承文化的场所

图书馆通过多年的收集、整理、保存了我国大量的优秀文化资源。这些优秀文化资源,经过学子们的学习、利用、消化、吸收,使之成为创新的基础,成为人格升华、心智开花、事业结果的前提;这些优秀文化资源,对教师传播知识、教学改革,科技进步;对全校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对外来的文化交流与吸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图书馆也是育人的基地

总书记说:“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4]图书馆凭借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料及服务能力,在提升校园文化中,承担着文化育人的责任。不仅如此,还肩负起了环境育人的重任。走进图书馆,即使是冰雪严寒的冬天,你也能看到迎面绽放的鲜花,青翠欲滴的植物。在阅览室的廊柱上、大厅的墙壁上、电梯旁,随处可见装裱精美的名人字画,催人奋进的古诗词,励志的散文,还有镌刻在古香古色的瓷器上的名言名句。这优雅、恬静的环境,无处不浸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营造了一个启迪智慧、陶冶心灵的场所,使人们能轻松、愉快的在知识海洋中畅游,汲取智慧,净化心灵。因此图书馆不仅具有文化育人功能,还具有环境育人的功能。[5]

5、图书馆是文化的充电器

图书馆是提供读者阅览学习的场所,读者随时都可以在此获得学习阅览的权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与时俱进,多数人会来到图书馆补充、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写作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及各种能力。校园文化,只有在满足了师生员工对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才能让大家对校园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才可以说这个学校具有较强的文化实力。图书馆以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保证全体师生员工充分享受我国悠久文化遗产及古老文化的发展成果为己任,促使更多的人能接触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文化需求日益高涨,文化现象随处可见,促进学校文化的实力日益增强。

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学校的图书馆的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数字技术、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更新推动者我国学校图书馆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然而,我们都知道,要想充分的全面的发回图书馆的作用,不能只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图书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等各项软件指标的建设和提高。

图书馆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的阵地和平台。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图书馆宣言》曾经这样指出:“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一所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图书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知识性和专业性,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常有效展开,这是关系到图书馆内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正因为如此,学校在选择和物色管理人员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仅仅要有必要的文化素养,热爱图书管理工作、敬业奉献、勇于开拓和进取也是图书管理人员选拔过程中最应该看重的基本素养。同时,我们也应该打破旧时代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区,图书管理工作不是无足轻重的,图书管理事业是现代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必要组成部分。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就是争取做好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工作。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知识和智力背景的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图书馆,是向广大师生传播文化,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毫无疑问的将站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图书馆作用于效能的发挥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工作者。那么,一名具有好技能高素质的图书管理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一下几方面的素养:

一、有强烈的社会担当意识,有严谨治学、工作的优良作风和态度。

选择图书管理工作就是选择了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在日常琐碎的图书管理中发现教书育人、严谨细致的精神内涵。同时对图书管理工作具有一腔独特的热爱,将图书管理工作视为教书育人的一方面来进行,通过细致、认真的工作给广大师生创造出井井有序的学习环境,从而使自己也能够深入领悟图书管理工作的深刻意义和独特的作用。图书管理工作也是教书育人的一部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专业素质过硬,业务熟练,能够具备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学校里面,尤其是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对图书馆藏书简单的分类、整理,而是逐步演化成一项学术性、创造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的今天,专业黑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仅仅凭借一腔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具备扎实的图书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做到既遵循图书管理的规定和独特性,又能够充分熟悉图书的分类依据以及检索的方法和流程,从而全面掌握图书馆图书收藏的范围与特点。

三、人际交流过程中学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

在学校,图书馆建设和管理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培养口号,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最终实现图书馆效益最大化发挥的目的。正因为如此,在图书的管理方面,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预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广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贡献力量。同时,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也是调动广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图书馆对广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时代的我们正处在意识形态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艺术管理人员扮演的脚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育人的双重职责。

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合而言,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给广大师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来充分发挥图书馆对学生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图书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要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些基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图书管理工作者在与广大师生的交流中能够了解到不同的师生对图书馆的不同期望,从而发现自身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更好的改进工作方式,为广大师生服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补充,积极锻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与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完善自己的工作。

五、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紧跟时展的潮流。

基于以上的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想充分的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就必须积极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从细节出发,从小事入手,全面提升自我: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新型学校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紧跟时展的大潮流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因为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信息技术迅速进入到图书管理工作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复印技术、录像照相技术、视听资料的保护和使用技术等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应用更加普及,在日常的学校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能够熟练地用计算机对各种图书资料进行管理和编排,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文献信息等为广大师生服务,充分的满足学生和老师的需求全面提升图书馆在广大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要有敬业奉献的精神。

无论到什么时候,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人员一定是热爱图书管理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的人。因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工作者才会拥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不图名利,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将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视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

结语:图书馆对广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学生时代正处在意识形态塑造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定型,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图书管理人员扮演的脚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者更是承担着育人的双重职责,在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业务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给广大学生起到一个导航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广大师生求职和向往的圣地,是学校里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品牌;品牌定位;品牌策略;品牌推广;品牌危机

Key words: college library brand;brand positioning;brand strategy;brand promotion;brand crisis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80-03

作者简介:吴倩倩(1976-),女,山东泰安人,本科,广州特种作战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事业研究;岑维康(1981-),男,广东恩平人,本科,广州特种作战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馆事业研究。

1 图书馆品牌的内涵

对于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图书馆品牌内涵的释义上,本文的观点是,在用户赞同和认可图书馆所提供的具有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信息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依靠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图书馆在行业竞争中可长期保持在优势地位。

图书馆品牌主要形式有:其一,网络信息和文献资源组成的资源品牌,具有时代特色的、能真正解决用户实际问题的。其二,是一种为用户提供超想象、超预期、超附加值的服务品牌。其三,是一种用户高度赞同并自觉维护的群体意识,并能增强全体馆员的精神动力(内聚力和向心力),文化品牌。

2 高校图书馆品牌战略SWOT分析

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的品牌战略同样受限于内外环境因素,其在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同时,对其有影响的也包括内部因素。

2.1 机遇 其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普通高校图书馆潜在用户(在校学生)已超过二千五百万人,高校间的竞争表现在:师资、科研力量以及学生质量等方面,在彰显高校竞争优势方面,高校图书馆占据绝对地位。其二,当前用户茫然面对网络世界里凌乱无序的信息,产生了希望有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收集、加工、存储、整理网络信息的依赖性需求。其三,加入WTO,享受到惠国待遇、低关税、无贸易壁垒,原版图书、期刊、电子信息资源价格较之前降幅巨大;信息技术引进、技术转让及合作更加便利,高校图书馆在收藏和利用文献方面收益颇丰。

2.2 挑战 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组织体系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完善,用户可无地域限制,灵活方便获取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是用户获取信息唯一途径的固有格局被彻底粉碎。高校图书馆掌控用户市场的霸主地位遭遇严峻挑战。高校图书馆垄断信息资源提供的时代已一去不返,甚至某段时间一度出现“图书馆消亡论”的说法。最先受到市场的冲击的公共图书馆,为适应市场竞争加大了硬件条件的改善,做了理论和实践上涉及电子书,电子、数字、虚拟图书馆等方面的大胆尝试。并推出了自我、个性新概念服务,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2.3 优势 其一,信息工程建设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不少高校都进行了信息网络技术的建设改造。地区间、馆际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成效非凡。高校图书馆藏占全国专业性文献总藏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并兼具鲜明的学科特色。其二,人才优势。近年来,人员杂、层次低、素质差的高校图书馆不良现状已逐步得到改善,“引入留住”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对高素质、高学历人员制定的策略目标。人才聘任选拔、馆员竞争上岗、实施绩效奖励;每一位馆员都能在自己适合和满意的岗位上工作,并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高校着力注重对馆员的再教育再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如请专家进行专门业务知识培训以及大型数据库的培训;送馆员参加各类学习,提升业务能力;采取参观方式加强馆际间的馆员交流,支持馆员在职继续教育,壮大高素质馆员队伍。

2.4 劣势 一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才人十分匮乏,在品牌定位、品牌系统建设、品牌推广、品牌危机等方面都还不是很成熟。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的范围和方式上局促粗放,超过半数的工作量还是简单的借还。对于文献信息的深加工,知识的挖掘还很不够,用户层次深入、多样化的信息需求,目前还不能满足。服务中情感淡漠,部分设备十分陈旧,规定没有人性化考虑,用户关系松散,宣传不到位,用户对图书馆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偏低等劣势表现。

3 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创新措施

3.1 图书馆品牌定位

把握用户心灵真实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品牌定位的基础和重心。定位方向有三,首先,着重于对用户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其次,着重于用户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和满意,最后,着重于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竞争优势。如:对品牌建设有杠杆作用的,用户还不是很了解和熟悉的;用户可以通过特色品牌获得利益的;可为特殊目标用户提供个性差异化服务的,能弘扬时代活力的等都纳入高校图书馆品牌定位思路范畴之内。

3.2 图书馆品牌建设

3.2.1 品牌服务建设 一方面,加强服务的“主动”和“三真”性。提倡礼貌、微笑、耐心的真情用语;鼓励有换位、具个性、无代际、大跨越的真心思考;践行有爱心、讲人文、主动热情的真情行动。使每一位用户在切实感受“主动”+“三真”服务的过程中被高校图书馆所吸引。另一方面,重视咨询和导读服务。其一,咨询服务辐射到线上与线下。线下,在读者高峰时段设立馆内临时咨询台。线上,高校图书馆主页有信息平台和在线咨询服务,通过QQ群、聊天室、BBS,第一时间回复用户提出的问题,用户对导读工作的建议和想法及时向领导反馈。其二,加强“三新”导读,以新生为基础,组织新生观看图书馆宣传片,新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以新资源为重点:馆内设置新品推荐专栏,定期与不定期,及时向用户介绍新资源;以新颖为目的:结合纪念活动、政治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馆藏精品、经典、热门资源的宣传工作。

3.2.2 品牌环境建设 其一,LOGO要鲜明统一。在图书馆馆徽、图书馆设备标识及馆员的服饰和胸牌等方面彰显LOGO特征,加深用户对图书馆的认识程度;其二,布置要科学合理。在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室内用具的使用和利用率前提下,布置要方便实用、清新舒适,色彩要醒目合理、个性同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思维。其三,口号和标语要生机活泼,墙面、宣传橱窗等适当位置的标语、口号设计时要起到座右铭的作用,使“爱护图书”、“讲究卫生”等育人细无声的正能量通过借阅卡传递给用户。

3.2.3 品牌制度建设 首先,用制度规范服务,为更加深入、细致、规范地开展高校图书馆各种网上服务,配套管理制度全面完善建设,用制度来规范高校图书馆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使高校图书馆品牌制度的积极促进作用彰显出来。其次,用制度提升服务,着力开展陈旧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制度改革,制定出品牌鲜明助力高校时展的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全新制度,依据新制度开展精细服务,实现:阅览座位量多质优,馆藏文献无保留开放,用户自由选书,馆内一证通借,跨校区借阅图书资料,在线查询馆际间资料目录;借助馆内终端机、手机、网络的人机互动,完成各种服务。高校图书馆逐步从流阅分离过渡到流阅一体直至实现大流通大阅览。最后,用制度延伸服务,鼓励支持有益于延伸高校图书馆品牌服务的相关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为计算机技术能力低的用户提供特殊、多媒体阅览室及资源导航实行馆内免费提供、开馆时间按需延长等方面都制定出对应的制度规定。

3.3 图书馆品牌推广

3.3.1 整合推广 在高校图书馆网站上快节奏、小密度地各种形式的高校图书馆品牌推广信息;与电台、电视台、报社合作,使高校图书馆品牌特征多得到“声、影、字”全方位及时报道;高校图书馆宣传活动融入CIS识别系统,结合名人效应,范围要覆盖到社区、军区、灾区和校区;针对目标客户的公益广告要形式多样;高校图书馆LOGO设计要有品牌特性等;开展高校图书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在社会上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展开宣传攻势。

3.3.2 公共关系推广 挖掘各种关系,在社区开展读书会、在学校建立读书沙龙、在灾区办爱心图书角、在社区打造熟读擂台、在企业开展高校图书馆署名赞助等推广活动,逐步建立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品牌认同感,使高校图书馆用户群逐步扩大。

3.3.3 广告推广 通过现代、时尚、醒目的广告形式,高校图书馆品牌所具有的特色、特征、优势、获益度更加鲜明地展示给目标用户。在过目不忘、顺口道来的广告作用下,短时间高频度正面宣传高校图书馆品牌。

3.3.4 加强日常业务的品牌塑造和传播 馆员要时时事事传递品牌服务给用户,以诠释图书馆品牌价值精髓;图书馆的各项服务MISH和BISDE统一、彰显LOGO特征;引入现代营销机制,个模式,张扬服务特色。使用户在新颖的服务形式中更深刻透彻地体会到高校图书馆品牌。

3.4 图书馆品牌维护

3.4.1 培养全员危机意识 高校图书馆的危机关系到每一位馆员,不仅是领导和部门考虑的问题,只有全体馆员共同树立危机意识,才会使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一方面,领导带头重视危机,为使品牌危机系数降至最低,通过短期培训、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品牌危机教育,另一方面,建立品牌危机管理小组,危机处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负责人,通过品牌危机教育,树立起馆员的危机意识,提高馆员危机紧迫感、遭遇危机的心理承受力和处置危机的应变能力。

3.4.2 妥善处理品牌的危机 事前危机预案,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与设计预案相吻合的危机爆发所带来的危害,但危机很难按预设发生。突如其来无法预防的才是真正的危机。因此在妥善处理品牌危机上,要分步进行,第一步,当高校图书馆发生品牌危机时,要及时做出科学决策,有效控制危机局势。通过与媒体沟通纾解社会舆论,最大限度降低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第二步,严查危机发生根源,总结危机教训,坚决杜绝同类危机重演。第三步,重树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危机平息后,对品牌危机管理效果、品牌运营协调程度开展调研,在整理分析调研基础上及时制定品牌恢复计划。通过加大高校图书馆与广大用户的联系,让用户了解危机后的新进展和新局面。借力广泛宣传,赢得用户理解,重塑高校图书馆品牌形象。

4 结语

实践的创新虽不完美却充满活力,网络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固有优势冲击激烈,极大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创新,展现了信息时代主旋律的活力。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兼顾了学术支撑、校园文化推进的功能。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创新效应的起航,使高校图书馆蜕变为学术交流、知识加工和文化传承的中心,化身为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一流高校的腾飞助

力器。

参考文献:

[1]牛世建.高校图书馆品牌服务策略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3(07).

[2]袁永军.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

上一篇: 护士推荐事迹材料 下一篇: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