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管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11 08:43: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学生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学生管理论文

篇(1)

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也更为明确;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将教学资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进行有机的融合,进一步突出教学主题,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也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对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2)交互性强、适用范围广。

由于“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视频多较短小,可以很便捷地网络上进行传播、交流;这也更便于学习者在线观看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进行实时的学习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查看、解答、评价等手段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也进一步推动“微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应用范围,如学习者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或交流。

二、微课程的分类

(1)讲授型。

既以传统教学为基础,进行知识重点、难点、疑点的讲授;这也是最觉的“微课程”形式。

(2)答疑型。

既以教学实践中的典型例题、试题等以“微课程”形式进行讲解分析为主,但其重点侧重于解题思路以及分析过程上。

(3)答疑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则是针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各种疑问,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或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解答。

(4)实验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一些理科课程中的一些典型实验进行的相关设计,其重点则多放于实验的步骤、操作、演示上。

(5)活动型。

该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学习活动所进行了探究、讨论。

三、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本”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前期,必须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微课程”来进一步调动初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趣味性原则。

“微课程”教学也无法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教师可以实时进行管理与监督,这就容易出现学生不爱学、懒得学等问题发生。因此,地理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充分把握趣味性原则,并在“微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体现,使得“微课程”教学更具趣味性,以进一步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适度分解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须合理掌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并将其适度分解。分解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微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等。

四、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1)选题设计。

“微课程”在选题时,一定要针对某一知识点,不宜有较多内容,仅以将某一个知识讲清、讲透即可。

(2)时间设计。

受“微课程”的“微”、“小”、“精”所限,其教学时长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间内完成。

篇(2)

1.实验前的预习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堂上的知识内容和问题设置,还要设置一些活动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就能自主预习.例如,“练习使用显微镜”这节实验课,笔者在学生走进实验室之前,就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内容,课前自主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关内容,通过该环节的设置,有如下几点好处:(1)学生对显微镜有了初步地了解,课堂实验时步骤变得连贯了,摆脱了边看书边实践的陋习;(2)能够发现自己在阅读文本时的疑惑,便于在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最终释疑.

2.实验前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

由于初中生物课少,实验课也不多,所以有时候学生进入实验室,就比较的兴奋,看到实验台面上的仪器没等教师布置任务就忍不住会乱摸、乱动,造成课堂秩序的紊乱,也容易破坏器材,为此,我们在编排学习小组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任命有责任心,稳重的学生做小组长,并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要管理好小组内部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要就探究任务在组内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确保实验探究有序开展,在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实验器材准备

实验教学,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完成实验探究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课前必须要结合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将实验仪器、药品等物质准备落到实处,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还要适当准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接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减少在教学内容之外的时间损耗.

二、优化探究过程管理

有效的实验教学必然是有序的,我们教师在生物实验课上要有时间管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意识.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生物老师要有效益观,即要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强化管理来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课前要认真设计好整个教学流程,思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保证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流畅、紧凑,朝着预定的教学目标稳步推进.学生的思维是需要特定的环境进行激发的,我们不能够灌输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点,同时没有任何信息提示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摸索,耗时太大也是不符合课堂教学实际的,那么,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可以围绕实验的主旨,给学生适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帮助学生理顺探究的方向,确保实践劳动的有效性.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地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容易导致学生分心的因素,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专注率.

三、抓“四表”管理

从初中生的学龄特点来看,当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活泼好动,同时接受的信息量就比较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到了实验室,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容易导致秩序的混乱,或导致实验器材的损坏,或导致药品的浪费,或导致实验探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设置了4张表格,“座次表”、“教学情况记载表”、“教学情况反馈表”、“学生实验收获表”,借此强化对实验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的实际效率,减少耗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

1.学生实验座次表

实验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而学习小组的构建应该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笔者按照“优、差生搭配,个性心理相融”的原则组建学习小组,并给所教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室内编排固定的座次,学生的座位相对固定,有利于小组内部学生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学生与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提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大丰收.

2.教学情况记载表

内容除应包括实验时间、年级、分组编号及实验内容这些传统的项目外,笔者还添设了学习委员和任课教师签名,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使用的仪器的重要性,继而在实验室就会注意,尽可能地减少损坏情况;除此之外,通过填写该表,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内容、所用的仪器及名称,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秩序和爱护实验仪器的习惯,提高实验素养。

3.学生实验收获表

对于一些探究性实验,学生实验后作好记载,可以鼓励他们去改进实验,以便发现和辅导冒尖的学生,点燃学生科学“研究”之火,实验收获可以采用“学生实验收获表”进行记录.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就是在于对事物的好奇心较强,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这一点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以此来对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就结合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培养进行相关的研究论述,其主要观点就是在于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一、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素材的搜集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学生自身的阅历过少,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学生自身对于生活中周围事物观察过少所导致的。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充分看出,生活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点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从以上论述过程中,我们就能够充分地看出其重要性所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元素不能与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生活的认识并不是十分的彻底,导致教学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并不够细致,很多学生认为自身在进行作文创作过程中没有丰富的素材,写不出很好的文章,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自身的生活观察较为缺乏,对于这一点我们教师朋友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在平时教师自身对于生活的观察应该做到进一步的加强,进而带动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这是我们在进行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存在不足的主要表现所在,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广大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不能够得到摒弃,很多教师还是以“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自身的注意力不能够得到充分的集中,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观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还应该做到进一步的改进,在后面的论述过程中就这一问题我个人会做出相应的解决。

(三)教学情境运用明显不足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以单调的教学形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注意力并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带动,所以导致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一现状我们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

三、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方法所在

(一)鼓励学生自身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在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对于周围的事物并不是很在乎,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学生自身对于教师自身的作文培养感到十分单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周围事物应该提起高度的重视,使自身的生活实际与作文教学能够做到紧密结合,同时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自身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会得到同时的培养,这也是我们对于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所在,希望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转变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教师应该得到不断的转变,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简单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这样学生通过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宽才会将自身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对于周围的事物进行相互的联系,这样学生自身的作文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对于教学手段的转变有很多种,比如说开展竞赛或者是小组竞猜等等,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身观察能力的基础。

(三)提倡教学情境的转变

教学情境是让学生从内心思想得到转变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生自身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作文题材对于教学情景模式的设置,这样学生在结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自身的观察就会变得更加彻底,使自身的情感能够得到带动以及抒发,这是我们在进行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我们对于这一点还应该加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应该做到充分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观察状态。

四、结论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相关研究以及论述过程,对于其重要性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并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我们广大教师朋友进行分享。希望我个人的论述观点,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存在的不足还希望我们广大教师以及相关学者能够多提自身的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张健.培养观察能力提高作文水平[J].教学交流,2009(10).

篇(4)

[关键词]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脑血管病;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147-04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XUE Shouru HAN Xuefei CAI Xiuying DUAN Xiaoyu DONG Wanl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teaching method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for foreign students. Methods In theory teaching of CVD for foreign students education, the method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PBL teaching mode was designed to follow the case as a guide and the problem as a basement, with the full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PBL teaching method could help to manipulate the primitive of foreign students (98.3%) and improve foreign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related to CVD (95.0%, 94.2%). Foreign students could master CV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using PBL teaching method.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odel has also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VD course, and it is worthy of recommending.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Theory teaching

[基金项目] 苏州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编号2009-sz-027)。

[作者简介] 薛寿儒(1967.4-),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变性病的基础和临床。

国内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脑血管病教学内容极其重要,占据临床神经病学教学的核心地位。在传统教学中,遵循“灌输式”教育,即“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和教材为主”模式,该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思维不够活跃、动手创造能力不够强、探索未知领域意识薄弱等缺点,其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钩。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1-3]。PBL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弊病。其特征是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由于脑血管病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的各种症状体征复杂,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留学生常常感到枯燥难懂,教学效率低,因此,十分有必要应用PBL教学方法改善脑血管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接受该教学方法的132名留学生(共4个班)课后随机发放120份调查内容相同的问卷,并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

1.2 PBL教学对象及实施方法

1.2.1 留学生课前预习 上课前2周告知留学生脑血管病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通知学生课前认真学习脑血管病课的内容,主讲教师通过校内局域网发送脑血管病章节的学习目标和相关问题,让留学生(每班分5组)围绕学习内容查阅资料,并鼓励留学生上互联网查询脑血管病最新进展信息。由学生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并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主要有:①如何问诊,即详细的病史询问应该主要包括哪方面内容?②如何体检,即针对病史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哪方面内容?可能的体征是什么?为什么?③如何辅助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按轻重缓急顺序,主要安排哪方面实验室与辅助检查?实验室与辅助检查的可能结果是什么?④如何诊断,脑血管病的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何?应该如何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⑤如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原则是什么?每一小组负责制作并讲解其中的一部分幻灯片。对小组讲者的要求:幻灯片张数适中,每张幻灯数不能超过5张,每张幻灯字数不能超过20个;要求其思维清晰,语言流利,讲解完需准确回答听者提出的问题。对听者的要求:积极配合提出问题,并可能回答讲者不能回答的问题。

1.2.2 教师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教学课件制作 应用我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多年来在脑血管病教学研究工作中收集的大量典型病例、脑CT、MRI、MRA、MRV、DSA、CTA、SPECT、PET等典型影像资料,结合既往典型病例的腰穿脑脊液资料作为素材。以PBL教学方式为先导,围绕脑血管病的两大要素:主要脑血管分布和脑功能区分布及构造设计学习目标的问题,并围绕脑血管病的两类主要问题,即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1.2.3 知识梳理安排 各组分别展示课件,讲述有关内容。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可针对一些关键知识点提出问题,以突出重点,加深印象。例如:有肢体瘫痪的患者一定就是脑血管病吗?回答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决定由自己回答或将问题布置为课下作业,由学生借助各种学习工具获得答案。教师对学生课件制作的质量、讲授水平、课堂提问与回答的踊跃程度等进行简要小结。

1.3 临床PBL课实践

病史询问:指导1名学生按时间顺序,沿逻辑思维进行问诊,其余同学倾听。教师需在病史询问过程中对学生的病史询问方法进行必要的引导,如病史询问所用词语不能过度专业化,询问顺序不能杂乱无章,不能偏题,不能有重大遗漏等。病史询问结束后可由其他学生补充。

体格检查:指定1名学生进行神经系统针对性的体格检查,注意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前后上下顺序、手法以及查体过程中爱伤观念的体现。查体结束后首先体检者汇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阳性结果,然后由其他学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部分的补充与纠正。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由指定学生根据前述的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结果,提出为确立临床诊断进一步需要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由学生进行分析。其中,脑CT、MRI、MRA等典型影像资料与脑脊液结果的分析是重要基本功,教师要结合病例,对典型影像资料的临床意义、脑脊液结果的判断与临床价值、脑CT和MRI的阅读顺序及异常表现进行必要的讲解。

诊断的提出:指导学生用专业语言精简总结,并提出临床诊断及其依据。

鉴别诊断的分析:由指定学生提出主要的临床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治疗原则:由指定学生根据临床资料,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用药原则和一般治疗,要求注意观察判断病情进展的指标及必要的处理方法。例如:1例脑血管病患者,如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首选的治疗措施是什么?如果用药3 d以后效果不佳,应考虑有哪些恶化的原因?应给予患者哪些检查?如何调整用药?对于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布置为课下作业,并推荐主要的参考文献或网络资源供学生查阅参考,待下次课由学生做出回答。

讨论总结:讨论围绕临床脑血管病病例引导出来的学习目标进行,留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最后提出诊疗意见。如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呕吐和肢体瘫痪,相应提出如下问题: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原因、瘫痪血管分布特点及如何处理等。留学生围绕问题运用新学知识综合分析、判断,经过讨论做出正确的处理。讨论过程中注重充分运用教学课件演示脑血管构造及分布。对课堂上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通过局域网进行交流探讨,以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定: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小结,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结果

PBL教学法在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留学生对PBL教学形式与效果普遍评价较高,大多数留学生认为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法能很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理论实践相结合能力。见表1。

3 讨论

3.1 我校留学生的教学特点

我校自2006年起开始招收临床医学类留学生,我校留学生主要来源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和极少数欧美国家的应届高中生,目前在校生400余人。我校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是:①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留学生之间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较大,但其医学知识相对匮乏;②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主要受英联邦国家语言环境的熏陶,他们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英文阅读和写作水平普遍较好,虽然大多数留学生入学时能用英语交流,但由于留学生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带有浓重的地域口音,而英语毕竟不是他们的母语,表达相对不够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式交流;③这些学生大多信仰印度教或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深受该文化背景影响;④他们思维活跃,自学能力强,课堂气氛热烈,随时可能会打断教师授课而提出问题,但组织纪律性较差,上课迟到、早退时有发生;⑤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回国参加本土医师执业资格或执照考试。尽快熟悉这些情况,使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在授课前应该熟悉和尊重来华留学生所在国的国体、政体、民族、文化、宗教、历史等特点,并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建立师生友谊,为对外医学专业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师生氛围,这是取得留学生信任和认可教师教学权威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助于利用有限的高校资源改善留学生的教学效果。因此,对留学生用英语授课,要求任课教师同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4]。目前神经内科留学生的授课教师主要由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出国留学经历的中青年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在语言、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较易与留学生沟通,且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而脑血管病理论教学时间达4课时,占整个神经病学理论教学的1/8。因此,选择脑血管病内容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其目的是以病案为基础、问题为核心,培养留学生运用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达到熟练掌握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3.2 PBL教学法在留学生脑血管病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PBL最早始于1969年,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得到推荐,此后在国内各医学院校开始尝试,并得到较快发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PBL是以重视能力培养代替重视知识传授、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PBL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互动,因此密切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际交往和互助共事的交流能力;同时,PBL教学还可以提高组织调查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创造开拓能力等。在脑血管病教学中应用PBL教学,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留学生对脑血管病内容产生深刻准确的记忆,加深对脑血管病知识的理解。

3.3 PBL教学法体会

PBL教学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以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案等问题为核心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它弥补了传统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是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它推动高等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成为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热点[1,4-5]。留学生由于思维较为自信活跃,敢于发言提出问题等特点,采用PBL教学非常适合留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激发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神经病学理论教学内容枯燥难懂,尤其脑血管病理论教学更加如此,PBL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汇集了图片、录像、动画等音频及视频材料,使抽象、枯燥难懂的脑血管病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对脑血管病各类抽象症状体征的理解。

PBL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自己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勇于参与、善于表达、乐于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并分享学习体会。因此,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充分调动其交流积极性。研究中有98.3%的学生认为PBL教学能够提高其自身主动积极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可见其调动了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科学思维精神,活跃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在PBL教学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查阅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和记忆,强化专业知识的吸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研究中,有91.7%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知识的创新和理解记忆。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全面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完整的体格检查,合适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采用PBL教学后,学生需要自己发现临床疾病的不典型性,并加以鉴别诊断,最后才能形成准确的临床诊断。95.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有助于增强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虽然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习惯了课堂上被动听教师上课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充满激情活力的PBL教学,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接受的。研究结果中,有95.8%的学生觉得能够适应PBL教学。可见,PBL教学在临床神经病教学中是值得推广和实践的。

传统教学中,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师,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PBL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发生了角色互换,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了组织协调和指导帮助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开拓创造性,达到使学生有效掌握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PBL教学法的组织设计和有效管理以及对学生积极参与的帮助和激励促进。因此,PBL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目前PBL教学虽然在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普遍,但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尚属起步阶段,而且各个医学院校实施的方法也不同,目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普及该方法还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5-7],包括:①全才型的优秀教师严重缺乏,全才型师资力量薄弱。②缺乏系统有效的PBL教学教材和配套培训资料。③典型病例难易程度的控制。病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病例过于复杂,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④有些学生对PBL教学法不适应。⑤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PBL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灌输法教学,突然转变教学方法,有些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加重,不能有效适应。

总之,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脑血管病教学,有利于调动留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解决当前医疗环境下教学资源短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0]。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PBL教材及配套培训资料的开发和典型病例难易程度的控制[5,11-13]。该教学模式弥补了目前医学教育存在的动手能力较差和创造性思维不强的问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J]. Med Educ,2005,39(7):732-741.

[2] 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3] Hofman K,Hosokawa M,Blake RJ,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outcomes:ten years of exper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chool of Medicine[J]. Acad Med,2006, 81(7):617-625.

[4] 姜春明,王竹颖.PBL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1(9):1348-1350.

[5] 尚宏,王鹏军,付锦,等.七年制临床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2):1483-1485.

[6] 张旭祥,念馨,左帆,等.PBL教学法在内分泌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2011,1(9):156-157.

[7] 厉岩,马建辉,雷红英,等.综合性大学医科PBL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59-61.

[8] 姜东辉,曹赋韬.医学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8(32):65-66.

[9] 石玮玮,杨正刚,张丽平,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化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49-150.

[10] 李海燕,曹励民,贺红艳,等.PBL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15(8):73-75.

[11] 杨淑华,刘艳阳,李碧丽,等.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 (7): 38-41.

篇(5)

现今,在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管理的随意化,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下降,法制观念淡薄,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初中班级管理的力度,进而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益,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顾,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了。笔者在深入学习学生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十多年来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内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项工作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整个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此思想相对应的现实情况就是绝大部分班主任仍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他们认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象是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心理不够成熟,能力也较弱,于是从班级管理的制定、班委会的确立、管理和监督的实施以及学生的评价,都是由班主任全权决定,一个人说了算,严格控制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发挥着绝对的权威作用,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没有任何参加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机会,完全失去了其班集体的主体地位。

(二)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工作方式呈现严重单一化的倾向

1.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学生的最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在的学生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的含义,过分的看重学生的成绩,只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拿高分,却忽略了一系列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没有向学生强调学习的意义,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了。

2.工作方式严重单一化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却是由于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例如班主任对纪律差的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在教室的角落里安排他们的座位,这些受到“特殊照顾”的学生尽管表面上依然是我行我素,但其内心却十分难过,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感觉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对自己全是鄙视,进而对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工作不配合,严重扰乱课堂纪律。这种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虽然费时少,见效快,但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二、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在当今这个追求平等的社会已经不合适宜了,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初中学生仍然处于一种心理的半成熟化状态,班主任依然要对学生的人生做好引导作用,教会其做人、学习、与同学合作的道理和方法,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益友,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以一种交流、友好、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关心学生,从内心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班委会的选举、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建立民主的机制。

(二)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他认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学生行为的塑造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采取单一进行惩罚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训斥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彼此敌意增加,更加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心理畸形发展,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完全相悖。因此,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负强化的手段来消除学生的消极行为,而且应该慎重对待惩罚这一负强化,因为负强化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班主任应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励学生的良性行为,消除其消极行为,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以上两方面着手,才能提高管理效果,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崔江南 .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6).

上一篇: 助残帮扶工作计划 下一篇: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