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05:0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阅读推广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长久以来,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多是被动的,而在当下,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动服务已然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信息需求,微信的诞生无疑将极大地促进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服务。
为调查研究公共图书馆微信开展现状,笔者通过微信手机客户端输入关键字“图书馆”来查找公共图书馆的官方微信,发现有多数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信,笔者选择了郑州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的官方微信进行关注,通过近五个月的信息接收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一)微信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关注的公共图书馆微信消息推送服务内容来看,多数公共图书馆微信推送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图书馆介绍、通知公告、读者活动、馆藏查询、讲座公开课等信息。有些图书馆虽然开通了馆藏查询或是图书检索服务,但是打开后却发现其功能还不够完善或是无法使用。还有些图书馆虽然开通了图书续借功能,但打开后也无法使用。
总体来讲,国内多数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微信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图书馆微信服务形式主要是图书馆介绍、信息推送、通知公告等,缺乏与读者互动模式,其内容其形式较为单一,并没有实现微信信息交互的真正价值[2]。
(二)微信服务推广方式单一,形式古板
现阶段,多数图书馆微信推广采用到馆读者主动添加关注的方式来增加该图书馆的人气,而我们使用较多的微信“朋友圈”这一强大的功能很少被利用。如果图书馆使用微信朋友圈来增加本馆的微信关注量,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另一方面,大多数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多是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向用户推送消息,其实微信提供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信息推送过程中加入生动形象的视频或是语音消息,并及时回复读者的提问或是建议,吸引读者参与互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3]。
(三)微信服务缺乏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很多情况下,有些读者关注了图书馆的微信,并通过微信与图书馆进行对话,但往往得不到及时的答复,或者答复生搬硬套,疏远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图书馆应安排专职人员对本馆的官方微信进行维护,定期或不定期向读者推送消息,推送消息的频率应适中,太过频繁可能会引起读者反感,反之则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及时答复读者提出的问题,提高微信的利用率。
另外,微信编辑人员还可将读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将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做成常见问题列表发送给读者,为读者营造亲切舒适的阅读空间。
二、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进行阅读推广的建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微信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势必更加深入,但目前多数图书馆微信的应用还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公共图书馆应更加注重微信账号的推广
目前,多数公共图书馆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是关注其公众号并经常参与其互动的读者并不多,如何才能让读者主动关注并吸引其长期关注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首要问题。
公共图书馆开通微信公众号后,可以在其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布,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让读者知道关注微信后可以第一时间得到馆内的读者活动,绑定微信号后可以利用微信进行馆藏查询、图书续借、新书推荐、图书预约等活动,方便读者的阅读,让读者乐于使用。
此外,还可以鼓励读者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帮助图书馆进行官方微信的宣传,以便产生连带效应。
(二)重视微信编辑人员,培养高效能微信服务团队
公共图书馆要想通过微信这一传播工具来促进阅读推广,必然离不开一支高效率的微信服务团队,这就要求微信编辑人员既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及时把信息传播给广大读者,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视野。
另外,微信编辑人员还要对广大读者有足够的了解,尽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即使在节假日也不要间断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可以发出节日祝福或是通过微信推荐节假日图书馆举办的系列活动,让读者随时可以感受到图书馆的热情服务,无形中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反之,若是微信编辑人员没有主动推送消息或是推送消息过少,时间久了,读者关注图书馆微信的次数逐渐减少,或者直接取消关注,那么图书馆想要通过微信传播消息便无从谈起。
(三)不断完善和丰富公共图书馆的微信信息服务功能
现下,多数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向关注其的读者推送本馆的动态,近期活动安排等消息,有些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虽然显示了馆藏查询或是馆藏续借等功能,但却形同虚设,打开后根本无法使用。随着微信这一平台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微信平台的信息受众对其功能要求也将逐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微信编辑人员更应不断完善和丰富本馆的微信服务功能,以满足其信息受众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只有不断丰富和完善微信平台的各项服务功能,极大地满足读者需求并为其带来便利,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微信公众平台也才能生存和发展起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阅读推广才能实现。
可以说,公众阅读量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成功与否。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应该成为大家积累知识的重要场所,也需要成为全民终生阅读的重要伙伴。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就需要做好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当前,这一工作虽然做的比较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下面本文就简要分析这些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常见的问题
做好阅读推广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作用,为全民阅读提供重要的场所。但是当前来看,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缺乏长远规划。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读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着眼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全民的需求制定短期推广规划和长期推广规划,使这一规划方案符合民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也才能够使这一工作的效果真正的发挥。但是目前来看,部分图书馆虽然制定了阅读推广计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只是间断性的举行阅读推广活动,并没有将这一工作长期推行下去。这种缺乏统筹规划的推广手段将影响到其工作效果的发挥,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第二,阅读推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化。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读书会、名家讲座或者是新书展览推荐的形式,这些活动形式较为单一,读者参加一两次还有新鲜感,但是多次参加这样的推广会,就会丧失兴趣,进而将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加之当前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阅读方式使得读书成为一种泛读,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将会使更多的读者远离读书。为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需要创新阅读推广理念,实现推广的多样化发展。第三,推广经费的制约影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有经费的支持。但是目前来看,经费问题是图书馆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这样使得推广活动没有资金支持,实际的运行效果并不乐观。加之图书馆缺乏合作创新的意识,并没有积极的争取和出版社、企业以及书商寻求合作,也没有利用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策分析
合理开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能够更好的提升全面阅读兴趣,增加阅读积累。上文中简要分析了目前在阅读推广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第一,统筹规划,合理实施。读者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好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说,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也需要长期进行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相关人员必须要统筹规划,制定完善的推广计划方案,并确保方案的贯彻和落实。
通常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是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执行的,这就要求该部门在制定推广计划的时候,要具有长远眼光和前瞻意识,能够以阅读对象为中心,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并将其纳入到图书馆日常的工作当中去,以便更好的为推广提供政策的保障。
第二,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实现多样化。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传统的思想束缚中走出来,实现创新化发展。这就要求推广人员要做好工作,先对读者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兴趣,制定科学的推广计划,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其中,让读者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要保证活动的覆盖面,其内容要涉及各类社会主体,对象要面对广大的群众,要实现推广活动主体的多样性,针对社会中不同行业、年龄、受教育层度的人员展开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在推广主题上,则要求具有感染力和创意,能够激发人的阅读情感,让人自觉的去读书。除采用传统的推广方式外,还可以举办亲自阅读会、中老年养生堂、青少年健康成长等板块,涵盖社会各个年龄段,让不同的人都能够从阅读推广工作中受益。
第三,扩宽资金渠道来源,为更好的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针对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资金短缺的现象,相关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寻求和各方的合作,拓宽资金的渠道来源,整合多方资金力量,将阅读推广工作做好。如要充分的发挥政府、学校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力量,冰妖和社会群体以及企业合作,借助多方的力量和资金的支持,营造全民阅读的浩大声势。
图书馆和企业进行合作,可以达到双赢的效果。图书馆可以借助企业的资金支持,将阅读推广工作更好的进行下去,而企业也可以借助全民参与的机会推销自己的产品,宣传企业,进而使自身的经济效益提升。因此说,在进行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寻求合作,借助各方资金实力发挥阅读推广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的培养其阅读推广人,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阅读推广服务团队,将这一工作更好的延续下去。同时,需要加强阅读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为读者营造更好的阅读环境,为阅读推广工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全民阅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的发挥阅读的作用,提升全民的知识积累,就需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本文就以此为中心,对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于今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任雪磊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第8期
[2]金秀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现代交际,2015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106-03
近十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9年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凸显了图书馆在倡导全民阅读,进行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重要性[1]。而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地深入,从最初的相关理念、理论研究,到现在的推广策略、实践研究,其前进的每一步,都可能通过相关的文献反映出来。笔者对近十年阅读推广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希冀对未来的阅读推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数据统计源
笔者利用超星发现平台,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以2006―2015年为时间限制条件,以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这四类常用文献类型为统计对象进行相关的统计,获得一组相应的数据。通过统计数据得到相关文献10,423篇,其中图书576种,期刊论文8,048篇,学位论文1,524篇,会议论文275篇。可以看出,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成果中,期刊论文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次是学位论文,说明各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对于阅读推广也非常重视。学术会议一般是研究成果的最新者,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国内也开展了很多与阅读推广相关的学术会议,这说明阅读推广研究是一个正在迅速向前发展的研究领域。另外,关于阅读推广的图书也超过了500种,说明学术界对于阅读推广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2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笔者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分别统计相关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的发文量,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学术关注度(见图1)。从2006年到2014年,关于阅读推广的研究论文数量处于逐年增加状态。2015年的论文数量还无法统计,不过2015年的总量应该会超过2014年,说明图书馆界对于阅读推广的研究一直是非常关注的。
从图1四条曲线可以看出2006年各类型文献的研究都比较少。如果以阅读推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不做时间限制,将获取的相关数据按出版日期降序排列,会发现所有类型的文献都是从2006年才开始有相关的文献记录,说明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都起始于2006年。这主要源于十六大将全民阅读作为建设学习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动。而在2010年,所有的文献类型发表数量都出现了激增,表明此时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进入活跃时期。之后在2014年文献发表数仍然在不断攀升,说明阅读推广活动在图书馆界是一个研究热点,这也与“倡导全民阅读”两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有很大关系。
3发文核心期刊统计分析
某个领域的期刊发文量可以显示该学科主题的发展趋势,在何种期刊上,可以显示出论文的水平。核心期刊是该学术领域比较认可的发文质量较高的刊物,所以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该领域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可以清晰展示哪种刊物更容易接纳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同时研究人员也可以根据这一结果更方便地找到相应的研究材料[2]。笔者统计发现《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这三种刊物刊载阅读推广方面的论文数量最多,都超过了70篇,因此可以说以上三种刊物是学科馆员方面的核心期刊中的“核心”,值得引起研究人员更多的关注。另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论坛》这三种期刊的相关载文量也超过了50篇,说明其在阅读推广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也是研究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
4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一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3]。通过跟踪核心作者的研究轨迹,可以对该领域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为研究人员查找参考资料提供依据。根据超星发现平台的统计结果可知,徐雁、范并思、吴三位老师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其发文量皆超过了20篇。另外,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也有24位,充分表明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人员范围较广,这也足以证明阅读推广在图书馆研究领域的地位。
5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4.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ways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campus in the current stage, and discusses two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ng scholarly campus, including the importance and experience of reading classics and parent-child reading, and points out that more theoretical research studies on reading promotion in campus should be made.
Keywords Scholarly campus. Reading classic. Parent-child reading. Collection of Scholarly Campus in China.
断文识字,读书求知,与一个人的成人、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徐雁教授反复强调,阅读,尤其是读好书佳作、名著经典,不仅有助于知识结构的形成、人文素养的培育,而且对于个人精神底蕴和文化实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读书可以助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1]。在当代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社会里,“书香校园”建设意义非凡。一方面,学生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需要书香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另一方面,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组织,联系着千家万户。张永洲先生主编的《华夏书香校园论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是一本有关“书香校园”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的论文集。全书分为“书香时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和“书香资讯”四辑。众多专家、学者、教师和图书馆专业人士从各个方面阐述了阅读经验、阅读方法和阅读的意义,总结了中原工学院等若干“华夏书香校园”建设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校园阅读推广取得的最新成果,对于把握当代“书香校园”建设的人文内涵,进一步推进校园阅读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价值。
1 “书香校园”与阅读文化
关于“书香校园”这一概念的定义,最早给出解释的朱永新教授认为,“书香校园”即是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进而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生的生活方式,从而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2]。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书香校园”实质就是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和支持全体师生的发展进步和健康成长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阅读活动是浸润、滋养校园文化,构建“书香校园”的一个重要途径。
围绕阅读活动出发,“书香校园”建设际上包括物质基础与人文内涵两个方面。物质基础方面,“书香校园”建设通过校园基础设施的改善来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改善图书馆、教室等阅读场所的硬件设施,诸如新建(增)阅览室,增加藏书数量,配置专门的馆员和老师,设立多媒体阅览室等,以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和舒适的阅读环境,多样化的阅读选择,从硬件上支撑阅读活动。从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实践上看,学校重视阅读活动,将阅读文化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利用积极的阅读文化,辅助教学,反映的是教育实践活动主体发展与学校自身发展的一种良好状态。“书香校园”的精神内涵创建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得热爱文化、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风尚蔚然成风。
在阅读活动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的引导。徐雁教授在论集中就介绍了“一本书主义”的阅读文化理念,即从受读获荐,或自我选读,甚至邂逅的一本恰当的好书开始,精读一本书[3]。除了精读,还有“结网式”“会意式”“检视式”等阅读方法。在校园阅读活动中,阅读方法的引导是最基本且不容忽视的。
“书香校园”还反映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中,阅读主体的情感体验及阅读活动对阅读主体发展的作用等内容。阅读成为习惯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寄托,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如春风化雨,文以化之,由此而形成一种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对阅读主体个人而言,是文化修养和学识的逐渐升华,对校园文化而言,是崇尚阅读的校风和学风形成的过程。
2 “书香校园”与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是校园阅读活动的一种具体类别,也是现阶段以构建“书香校园”为目的的校园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关于经典阅读的争论,近百年来不绝于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王余光教授认为,阅读经典,听圣人言,不管是“学而优则仕”,还是“耕读传世”的读书观,对于读书求知与做学问都具有特殊的意义。阅读经典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和气质大有裨益,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也影响深远[4]。
对权威性和影响深远的经典的学习,具体来说,具有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优良传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的深远意义。正是由于经典阅读对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人文素养意义重大,校园经典阅读活动的组织显得尤为关键。
基于现阶段学生经典阅读数量太少,对经典的力量认识不够,阅读方法不当,阅读途径单一,阅读效果不佳的现状,一些学校积极开设经典阅读课程和国学课堂,开展经典导读讲座,推荐经典阅读书目,采用多种形式,从经典阅读环境的建设,经典导读课程的设置,到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从教育教学的引导,到人文素养的培养,校园经典阅读这一系统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
3 “书香校园”特色阅读的具体措施和形式
阅读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其中,书香校园特色阅读是目前大多数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的主要内容。基于《华夏书香校园论集》中,部分学校对现阶段建设“书香校园”经验的总结,笔者综合各个学校的阅读活动和阅读推广形式,整理了“书香校园”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形式,希望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现阶段“书香校园”特色阅读的概况和特点。
(1)“读书节”“阅读月”形式。在特定时间段举行一系列促进阅读的活动,如图书漂流、专家讲座、读书征文、优秀读者评比、晒书会、图书展、“同读共享”等,是一种综合性的校园阅读推广形式。
(2)阅读专家讲座、教师授课形式。通过邀请阅读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通过教师开展阅读培训班、开设阅读课程等进行阅读推广。
(3)推荐书目形式。通过阅读协会或阅读专家、老师等为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适合书目。
(4)社团形式。在馆员的协助下,成立校阅读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定期举办读书活动,学习阅读技巧、阅读方式等。
(5)导读刊物形式。通过校图书馆网站或者其他校园媒体开设阅读板块,通报新书,发表书评,介绍各W科经典书目等,作为师生阅读交流和进行校园阅读推广的平台。
(6)竞赛形式。图书馆或学校举办各种阅读竞赛来促进学生阅读,如举办读书征文活动、相关知识竞赛、优秀借阅者评比、演讲比赛、“经典古诗文”朗诵等活动。
4 “书香校园”与亲子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与阅读发展史密切相关。阅读能够帮助个体不断收获知识、发展智慧、慰藉心灵、提升人格,从而影响和改变着人生的发展。孩童时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使人获益匪浅。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沐浴在书海之中,终身获益,是校园书香建设的终极目标。为使孩子养成“书本即乐趣”的信念,亲子阅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亲子分享阅读特指家庭情景中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故事书或图画书的一种亲子阅读活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说明家庭对孩子阅读的影响相当大。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家庭阅读指导,家庭对亲子阅读的价值的判断,对阅读策略和阅读内容的选择,是亲子阅读实践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首先,亲子阅读价值的判断,即是家庭对于阅读和对于家庭参与孩子阅读的认知。阅读对于孩子理解、表达、想象、审美等诸多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亲子阅读对于亲子情感沟通和家庭文化,以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行亲子阅读?根据《华夏“书香校园”论集》中相关篇目对亲子阅读的介绍,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一方面,家长需要陪孩子选择适合的读物,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己选择读物的习惯。所谓适宜的读物,既要与孩子的年龄和阅读能力相宜,又要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
(2)营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父母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将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可在家中设立亲子阅读区,减少区域内玩具对孩子的干扰。
(3)尊重孩子的兴趣。家长应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只有愉跃的、没有压力的轻松阅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快乐的,让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从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4)内容难易适度。孩子阅读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按孩子特有的思维结构来进行的。一般来说,阅读的内容难易程度可以略高于孩子已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而且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5)阅读过程中的正面评价。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多以孩子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表现,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表扬,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说,将阅读的素材表达出来,进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用阅读的方式让孩子积极思考、主动表达。
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的良好途径。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亲子阅读的价值,帮助孩子树立阅读意识,培养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5 结语
《华夏书香校园论集》所收录的篇目是由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研究会专业委员会(下称“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组织的“华夏书香论坛”等活动中,有关专家、学者、阅读推广人的文章,以及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对选点指导和培育“书香校园”过程中呈现出的先进典型的经验介绍。书后附有近年来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从事书香建设活动的综述,以及两份“阅读推广好书书目”。此论集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阅读推广人、阅读学研究专家、教育工作者对建设“书香校园”溢于言表的热情,展现着阅读文化思想和校园阅读推广情怀的生动成果。此论集对于各级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这一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够指导更多校园加入到校园阅读推广的行列。
由于篇幅限制,论文关于“书香校园”实践总结多过理论基础的探讨。校园阅读涉及的三大群体(未成年人、大学生和教师)的阅读心理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影响阅读群体选择阅读内容的因素,“书香校园”建设的现有政策和法规及存在的不足,“书香校园”建设的评估指标,针对未成年人阅读的分级阅读指导的可行性和操作规范等都是进行校园阅读推广、建设“书香校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基础问题。期待更多以“书香校园”“校园阅读推广”为主题的理论研究论文的发表,继续为“书香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1 ] 张永洲.华夏书香校园论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积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理论提升实践应用的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5年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提出大办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我们今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以及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要认真研究专业学位教育规律,把专业学位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就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因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发展的[ 2 ] 。10多年来,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背景,有效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密切学校与农业、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通过以应用型、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主线的教育后,他们的研究课题成果又很快投入到社会需求中去,在农村、农业建设中发挥显著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的持续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源于实践,深化理论,创新发展,应用提高的有效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业中最重要的环节。
19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对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硕士要求坚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且专门知识是成系统的;博士则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知识上呈现了逐级递进的要求。在工作能力方面,硕士除具备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外,还强调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不仅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要作出创造性的成果,突出了层层提升的能力要求。而研究型学位与应用型专业学位对论文的要求又突出了理论深化和应用转化的区别。推荐阅读: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毕业论文
学位授予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在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中。研究生学位论文以选题、开题、研究、分析、总结,到修改成文答辩的全过程也是对该生理论与技能、知识与分析理解的全面检验,也是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所以,撰写学位论文需要涉及的因素很多,它必须有前沿性、创新性,又必须要有应用性和前瞻性,要有技术性又要有条件利用性等因素[ 3 ]。
二、论文选题依据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1、要写明立题背景,即国内外趋势及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为什么要立此题,通过你所做的研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有何种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1、要求查询相关领域国内外近5年有代表性,能反映学科前沿水平的研究文献(主要是研究论文)不少于25篇;
2、通过阅读文献对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有基本的掌握,并做出评述。
3、在综述文献基础上,结合本人所在区域的实际,提出目前你所研究的问题。对于前人的成果可以借鉴也可以在其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不能重复他人的工作。
(三)文献引用
开题报告中凡引用他人的资料要按要求加以注释,并按引用先后顺序列于文献综述之后,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最好不少于25篇。
三、论文的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目标要明确,一般是通过什么方法探讨哪方面的问题,最终达到你要研究的目的,目标不易多,文字要精练。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应与研究目标一致,紧紧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写的具体。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科学,应与内容相对应,紧紧围绕每项内容列出采取什么方法,方法要写的具体。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反映研究的整体思路,可用方框图表示,也可用文字叙述。
(五)预期进展
“图书馆与经典阅读”研讨会成功召开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河北省图书馆学会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经典阅读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图书馆、承德市图书馆承办,北京阿帕比有限公司协办的“图书馆与经典阅读研讨会”,于2011年8月23日至8月25日在河北承德召开。
本次大会共收到国内外论文215篇,来自160家单位的281位作者覆盖了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新加坡。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共123人。
中国图书馆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到会并讲话。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副部长杨学山,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在大会上分别做了题为《云环境下的阅读》和《阅读,与经典同行》的主题报告。10余位“图书馆与经典阅读”征文活动获奖作者做了交流发言。与会的专家学者们总结、交流、探讨了新形势下图书馆在推动全民阅读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社会阅读的现状,讨论了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使命和全民阅读的关系。
本次会议的重要特点是多元化,其标志有四点。一为参会者年龄结构的多元化:年龄层次分布合理,老中青济济一堂,反映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和经典阅读推广后续有人。二为与会人士的多元化:既有著名专家、大学教授、研究机构学者、研究生、政府高层官员、数字资源企业的代表、海外从业者,更有众多的长期工作在一线的高校与公共图书馆馆长和馆员们。这种研讨方式,可以说代表着一个方向,展示了一个范式。因为对于经典阅读的推广,既应有从理论上的倡导,强调正当性,更普遍的是一个个具体的图书馆针对诸如少年儿童、大学生等群体的长期而细致的引导和服务。广大图书馆工作者在经典阅读推广中投入的更多是情感,这是事业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三是推广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有通过传统的纸本阅读进行推广,有通过现代化数字手段大力而广泛地推广。四是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的多元化,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的较多使用和国外经验的探索与借鉴。
会议还进行了本次征文活动的表彰与颁奖,并对“红色记忆――燕赵少年红色文学经典读书知识大赛”进行了抽奖。
(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徐建华教授、江阴市图书馆馆长陈蓉供稿)
《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增刊(2)征稿启事
为了给图书情报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使更多作者的优秀科研成果得以发表,《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定于2011年下半年出版《图书情报工作》增刊(2)。内容涉及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发展态势、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事业建设、专业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
征文要求:1.主题明确,数据可靠,文字通顺,且一稿专投(即未在他刊上发表);2.建议登录本刊网站lis.省略在线投稿(投稿请注明“2011年增刊(2)”字样,并留下详细联系方式;3.请自留底稿,如稿件在30天内未收到录用通知,稿件即可自行处理;4.投稿前请按照本刊要求自行检查中文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等要求项是否齐全,并请按照本刊体例格式著录参考文献。
截止日期:2011年9月30日 联系电话:010-82623933 010名2626611―6637
联系人:王善军E-mail:tsqbgz@vip.省略
下期要目
用户满意度视角下微博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严炜炜)
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的逻辑构建 (张卫东)
组织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关系质量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肖冬平,彭雪红)
知识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流程的一致性:朗讯与思科的案例研究 (张永成,郝冬冬)
运用本体实现web文本挖掘研究 (阮光册)
电子商务下的多渠道供应链理论研究及发展趋势 (李海,崔南方)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问题研究 (彭希,马建华,李苑,华宁)
1引言
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信息用户广泛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阅读,这就为图书馆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巨大的用户市场。党的十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明确表示要着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国图书馆学会了“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这都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多维立体的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
2国内外研究情况
在国内,随着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的广泛应用,诸多图书馆纷纷利用此类新媒体工具开展多维立体的服务内容,推进全民阅读。作者在CNKI中分别以“阅读推广”并含“微博”、“微信”、“新媒体”作为主题词检索,限制学科领域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获得学术论文196篇,论文多探讨阅读推广与社交网络工具结合的理论可行性及实践案例,尝试确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阅读推广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双重探索,并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优化阅读推广步骤。
在国外,Facebook、Twitter也受到了图书馆界的重视。多家图书馆都积极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阅读推广活动(reading promotion),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多家公共图书馆等都通过Facebook发起倡导阅读的活动,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家的图书馆也利用多种社交网络工具倡导阅读,通过信息、回复提问和汇报成果等一系列内容提升公民阅读量,发挥图书馆信息中心的重要作用。
3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相关工作
阅读推广与新媒体方式的结合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和创新的重要方式,目前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多为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及各分图书馆的案例介绍,并未形成完善的操作系统和运营模式。对于两者结合后开展的活动内容也多从活动总结角度出发,并未客观综合的评价活动效果,缺乏有效的评估对比机制。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各图书馆目前多局限于依托新媒体平台馆内信息、推介阅读推广活动,展现阅读推广成果等,仍旧以图书馆为主体进行内容而为实现信息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的角色逆转,因此在举办活动过程中多利用社交网络的工具作用而未发挥其群体性凝聚性等优势。与此同时,各个图书馆之间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地区合作推进阅读的尝试较少。这些现实问题就为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出了挑战。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添加了绑定学生读者证的功能,绑定借阅证号后,学生们可以查看馆藏信息,个人借阅信息(如图1),另外绑定借阅证的读者也可以在读书节期间向图书馆的老师推荐馆内没有购买的纸质或电子书籍(如图2中的读者荐购)。
图书馆采编部的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读者的读书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采购方案。
另外,微信公众号还添加了图书馆官方网站新闻公告等内容的转码内容(如图3),读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网站的一系列新闻资讯等信息。
4云阅读平台的搭建
河北医科大学微信公众号集成了多种数据库资源信息,用户绑定借阅证后,可以免费地、不受地域限制地访问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数据库资源(如图4),目前开通的数据库资源包括,博看、维普、中科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爱迪科森、龙源期刊等,之后陆续还会有多种数据库资源添加进来。
云阅读平台的搭建,极大地突破了读者只能在电脑端访问数据库资源的局限,使得读者能够在关注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情况下获得一站式的服务。
另外,云阅读平台尚有一些医学特色数据库没有添加进来,这是我们之后需要完善的内容,争取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库资源。
5结束语
本文在了解了中外大学图书馆纷纷将阅读推广引入到社交平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情况,揭示了我馆在未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阅读推广的大致方向,为将来的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阅读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通过不断的功能和内容的完善,微信公众号在未来的阅读推广中一定会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健.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2).
[2]岳修志.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05).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教育论文不同于专业理论工作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存在着时间紧、精力少、资料不足,接触面不广的局限性。本文试从教师的特点出发,谈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和教育论文写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课题的选择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英国科学家J·D·内纳也说过: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这充分说明了选题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选好一个课题,等于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选题呢?下面谈谈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原则。
课题的来源
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撰写论文,课题一般有以下三个来源。
1、从教育实践中选择课题
这是课题的主要来源,它包括四个方面。
(1)教育经验总结
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在某些方面积累较丰富的经验,掌握一定的规律,但这些经验常常是零碎的、粗浅的。我们可以从中选题,进行专题研究,使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逐渐完善,形成某种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用教育理论去分析、论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从而更具有科学性、典型性。
(2)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问题,迫切需要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尽快解决。有的问题还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好了,不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帮助,而且对其他老师也有启发和指导作用,这些问题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科研课题。例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转化提高后进生等等。
(3)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有争论的问题
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常常会出现了些教育热点问题。比如:“如何克服片面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教师下海”,“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冲击”等等。这些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特征,很值得进行研究。在教育实践工作中,教师还会对一些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产生不同的看法,进行争论。例如:“小学作文可不可以虚构?”“教师教案要不要检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市场经济意识的培养”等等。
(4)一些教育现象引发的思考
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每天可耳闻目睹各种教育现象,有的尽管很普通,很微小,只要有心,常常会引发我们作一些较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找出一些有普遍意义,反映本质问题的课题来。比如,小学生喜欢告状,经常来找老师说×××同学怎么怎么,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但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小学生喜欢告状?如何对待学生告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别人?类似这样的现象很多,只要有心,都可以从中找到我们科研的课题。
2、从教育理论文献中发掘课题
我们经常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文献,阅读各种教育刊物,这些文章都是他人研究的成果。我们在学习阅读时,不仅要了解学习掌握别人的教育思想,观点和方法,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思考,从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来。比如:别人已经研究了结果的课题,我们可以再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对己有定论的观点、方法,可以重新实验论证;可以运用文献的理论观点来解释,论证自己的教育经验或剖析各种教育现象;还可以把文献中的一些观点方法迁移到另一方面,从而确定新的课题。
3、积极参加各个教育部门和教育刊物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教育科研,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刊物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论文评选活动,提出一些科研课题和论文题目。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当前教育实践,结合教师特点,选题范围比较集中单一,针对性强,很适宜教师进行研究和撰写论文。
二、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教师科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因此,要选择那些紧密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对自己工作改善和业务提高有明显帮助,能帮助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课题。
2、实用性。选择的课题要有实际价值,对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强,容易仿效推广。那种比较空玄的纯理论性的阐述推导论证,不适宜教师去搞。
3、可能性。选择的课题必须是自己具备了进行相应研究条件的。具有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熟悉有关这一课题的情况,有较丰富的感情认识和实践体会;已经或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数据等等。
4、专题性。教师进行科研的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应太大,最好集中某一专题研究,容易钻深钻透。范围较大的课题,对教师来讲,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时间精力有限,难以占有众多的材料,也没有科研经费等等,不容易早出成果,甚至会中途而废。
5、典型性。所选的课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普遍性。研究的成果对多数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启发作用、推广价值。
三、教育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理论性。要用理论统率材料,不是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不是堆砌材料,谈谈体会,而是注意用理论去分析教育现象、教育过程,把感性认识、经验体会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揭示教育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概括出一些带有规律性典型性指导性的观点和方法来。
2、科学性。材料真实、数据确凿,观点正确,说理透彻,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特征,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3、新颖性。角度新、观点新、材料新、见解新,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充分运用新思想、新的成果、新的方法,揭示新的内涵。
4、逻辑性。论据充分,推理严密,因果相承,前后联系,环环紧扣,浑然一体。
发展趋势
战略规划
服务转型
队伍建设
经验交流
分类号G251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03
2016年9月28日至29日,第九届全国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在河南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主办,河南大学图书馆承办。来自全国83所高校以及《图书与情报》杂志社的200余位图书馆界专家学者与会。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提升品质增强效益规划未来”,深入探讨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新理念和新探索,为图书馆事业增强效益、提升品质建言献策,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论坛由五个专家报告和一个主题报告、两场主题发言和大会优秀征文主题报告交流三个板块组成。来自上海海事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的8篇优秀论文进行了交流。本文对论坛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1.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必须积极更新理念,适应时展,同时图书馆服务技术的进步也受益于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变革。2013年,国际图联第一次了《图书馆趋势报告》;2014年8月,国际图联里昂年会了《图书馆地平线报告》,提出了未来5年图书馆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1)大学图书馆服务嵌入课程;(2)重新思考图书馆员的角色与技能;(3)收集和保存研究数据的数字化产出并纳入馆藏;(4)发现系统的选择竞争;(5)支持积极变革的需要;(6)持续推进整合、互操作与协作的项目。北京大学的刘兹恒教授以“图书馆发展的十大趋势”为题,阐述了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环境网络化、资源数据化、功能智慧化、阅读移动化、空间创意化、用户自主化、工作规范化、馆藏仓储自动化、事业社会化。未来图书馆的服务是泛在化的,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甚至用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却已经利用到了图书馆的资源或者得到了图书馆员的帮助。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实行的“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模式,通过公共集成服务平台,将数字化文献资源和网络化信息服务推送到科研现场,使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办公室、野外场站和家里就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开展面向一线创新基地、研究所、办公室、课题组和个人的学科化服务,努力“融入一线,嵌入过程”,致力于提升科技自主创新的文献保障能力和学科情报服务能力。未来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都可以通过网络来提供,图书馆之间实现深度整合,共建共享真正成为现实。未来的图书馆不论大馆小馆,在云环境下连为一体,各自分工,开展资源建设和服务。图书馆有了参与数字出版的条件,打破了当前出版社和图书馆分处于信息资源的生产、流通上下游的秩序,创造了信息传播的新业态。图书馆不再只是信息资源生命周期中处于下游即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机构,随着网络化开放存取的进展,图书馆将会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数字出版机构。
刘兹恒教授从“如何对图书馆的服务及其未来角色进行重新构建、教育数字化给图书馆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图书馆怎样在所在社区发挥实体和数字化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宣传自身成就”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图书馆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服务、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南开大学的柯平教授分析了我国图书馆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指出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制定图书馆战略规划首先要进行科学定位,每个图书馆要基于自己的特色进行定位,避免同质化。已经制定好的规划都建立在对当前形势的描述上,没有做环境扫描和情景规划,这样很难进行科学的定位。战略管理方面进展缓慢,在战略规划工作上,图书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变革方向
2015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图书馆应不断提高文献服务水平,采用现代化技术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空间,注重用户体验,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应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图书馆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加强队伍建设,辅助教学变革,支撑人才培养。论坛就此也邀请专家作了报告。
2.1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要嵌入科研过程,重视新技术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认为必须立足于支持教学和科研来进行图书馆定位,大学图书馆应该重点关注服务的转型和创新,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智慧图书馆。要重视标准化,以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发展。面对海量异构分布的资源环境,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指出,引导读者快速发现学术资源并有效获取是图书馆必须夯实的服务基础。图书馆要提升面向多角色的数据支撑能力,要融入数字学术支撑环境建设,图书馆要在科研数据的出版、共享、引证等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协作创新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认为研究支持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高校图书馆要进行研究服务的创新,要搭建科研数据管理平台,开展数据收集和分析服务。
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要从门户开始,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应该是构建在文献元数据仓储上的图书馆门户。他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图书馆建设元数据管理平台的具体工作以及基于数据平台进行的馆藏分析、文献推荐、读者交互、构建专题资源库和课程资源库、虚拟图书馆等创新型服务工作。重庆大学图书馆和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建设图书馆区域联盟――“智慧图书馆服务门户联盟”。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指出,D书馆具有很强的技术敏感性,图书馆服务的每一个飞跃都受益于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变革。图书馆服务必须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她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读在清华”和“数据支撑服务”应用案例。面向读者的服务方面:图书馆积极整合需求与服务,综合利用数字化、虚拟书架、多源数据集成等技术,建设开放弹性的一体化服务平台――读在清华。该平台的数据准备简单,馆员应用门槛低,可以快速部署虚拟专题书架,可面向老师直接服务。面向机构的数据支撑服务满足了机构对学术产出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针对学者对学术影响力追踪的需求,为每位学者建立学术主页,打通了数据源获取渠道和校园内部身份数据获取渠道。
针对图书馆如何深化科研服务的问题,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认为从“科研项目申报”到“研究过程”以及学术成果的“发表和评价”等环节都离不开图书馆的重要支持作用。另外,武汉大学图书馆王新才馆长从“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特色”的角度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特点和实现路径。他指出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特色的实现要素主要包括馆员的知识素养、技术运用能力、策划与实现能力、争取经费与政策的能力等;图书馆服务要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对服务对象进行细分,对馆舍空间布局进行改进和重设;阅读推广活动要重视品牌塑造。他从师资队伍、图书推荐、新生入馆教育、阅读推广活动等方面介绍了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具体实践。
2.2图书馆空间再造和馆际合作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和变革对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和馆际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空间的改造和功能重组是近几年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黄朝荣教授介绍了香港NT大学图书馆在优化空间、支援研究、跨校协作等方面的创新以及未来发展的要点。优化空间方面:聚焦读者需求,区划不同的空间配置,构建灵活多变的功能布局,提供超过600个座位的24小时开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使用需要。创建跨学科的互动空间来辅助学习,引进多类型文化活动吸引读者。在跨校合作方面,由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主导,香港八所高校共同参与开发及推行共享、互动的多媒体课件,以提升香港高等教育中的资讯素养教育水准。课件以真实个案建构情境,利用互动及多媒体的形式,加强学生树立科目共通的信息素养概念。另外,八所高校依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学图书馆联席会,建设共享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联合编目、目录共享、联盟采购和馆藏建设合作。
2.3图书馆服务的绩效评估
如今,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领域,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推动图书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一套完整的图书馆绩效考核制度应包括考核目标、考核依据和办法、考核主体、考核对象、考核的反馈与应用、激励机制等。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考核目标、考核依据和办法以及激励机制。”针对大学图书馆服务不同层次的目标:满足用户需求;提升读者的学习、研究和决策效率,提升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科技进步、文化发展和社会繁荣;传承人类文明等,同济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慎金花从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的组成要素、理论背景、现实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图书馆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并指出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
3.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经验交流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15年,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战略,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为我国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制定新的发展目标,重在服务的转型和创新。因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高校图书馆业界的专家们分别基于各自图书馆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信息分析服务辅助管理决策”、“信息素养服务支撑人才培养”、“馆员队伍建设”、“构建创新服务体系”等问题并交流了服务和管理的实践经验。
东南大学图书馆馆长顾建新认为,随着教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图书馆服务要立足于辅助教学变革,支撑人才培养。图书馆的任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铁虎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以信息分析为核心的学科服务工作:为科研团队提供定题服务、文献传递等个性化服务。收集推送“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为学校高端人才引进提供决策参考等。
河南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郭鸿昌从“文献资源采购、基础服务、跨部门岗位设置、学科信息服务、阅读推广”等方面介绍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创新服务。重点介绍了图书馆构建的“3+3+2服务体系”,包括三个创新服务平台:360导读平台、部室博客和QQ群、馆读互动信箱和图书馆官方微信微博。三样温馨服务:一净、二心三引导(即干净的阅览环境;对待读者贴心,回答问题耐心;即引导学生养成文明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做文明的读者,引导学生强化公民意识。)。两种学术沙龙:定期举办资源利用学术沙龙和科研学术沙龙。信息服务方面,开展了情报分析、学科评价、专利信息服务。该馆对ESI、SCIE等13个数据库中的河南大学发文量及被引量进行了全面统计分析,完成了《河南大学优势、潜力学科及高被引文献分析报告(2004-2014)》《河南大学论文产出能力及学术影响力统计分析报告(2010-2014)》《河南大学ESI最新统计数据(2005-2015)分析报告》《河南大学专利(2015)分析报告》。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万国从学术交流新生态与文献资源建设角度,阐述了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联盟的重要性。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宇从建设高素质的馆员队伍角度,介绍了该馆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创新举措。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玉海重点介绍了该馆在文献保障、课题跟踪、学科评估、机构知识库建设等方面将服务嵌入科研过程、辅助管理决策的具体实践。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周跃红认为,图书馆的全部业务包含三个维度:资源维、服务维、管理维。资源是基础,服务是核心,管理是关键。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存在馆舍有限、阅读空间面积不足、电子阅览室窄小等实际问题。根据该馆共享空间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物理空间建设:以小见大,挖掘空间;接入互联网+,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凝聚文化氛围,灵活利用空间。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源相对缺乏,在有限条件下进行提升和合理配置是问题获得缓解或解决的关键,应升级电子设备,为技术应用提供支撑、保障;优化馆藏布局,实现一站式信息获取;整合数字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4.优秀论文交流
在论坛的优秀征文报告环节,共有八篇优秀论文的作者作了汇报交流。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陈灏、顾亚竹、梁伟波、王慧的论文《“平台战略”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文化服务平台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海大人文”平台建设为例》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近年来所建设的校园文化服务平台“海大人文”为例,从“平台战略”的视角,探讨了当前大学图书馆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新作用,并对这一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李燕、魏群义、孙锐、王英的《面向一流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与利用策略研究》,首先分析了重庆大学图书馆目前在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服务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四个维度对一流学科的文献需求进行了{研,找出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与一流学科文献资源需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了面向一流学科的数字资源保障策略及有效促进资源深度利用的服务模式。
东南大学图书馆的石明兰、陆美、钱鹏、程宏、陈卫红的《JALIS学科服务平台查收查引模块设计与实现》,通过网站调查和文献调研,对既有的图书馆查收查引系统及查收查引工作流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查收查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开发JA-LIS学科服务平台查收查引模块。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块解决了手工排除自引时因人为原因而可能出现的他引结果数据不同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该模块还实现了查收查引业务数据的存档和再利用,为机构知识库建设准备了数据。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史慧丹的《大学生阅读推广:关联与创新――以39所985高校网站调查为例》,以我国39所985高校图书馆的网站调查为基础,通过对该类高校的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的一系列关联活动的考察,提出了“设置专门的阅读推广小组”“加强区域协作”“注重活动可持续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一系列措施,并探究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后期评估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孙媛媛的论文《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向全国31个省高校图书馆发放的“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人员结构、实施分类管理、重视馆员培训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应采取的策略。
三亚学院图书馆游凤霞的论文《高校图书馆核心服务绩效评估和创新服务》,提出高校图书馆要对自身服务进行自我的纵横向评估,对自身的服务绩效特别是核心服务要有一个常态的监测,掌握核心服务成效,这样才能发现图书馆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朱金德、钱承军的《学术评价中期刊在论文评价中的作用边界》,主要探讨了期刊对于论文评价的作用、期刊评价指标及其分类以及期刊对论文评价的作用的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