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00:24: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校本教研活动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坚持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在专职教师紧缺的现实条件限制下,本学期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足了课程。有能力的老师跨学科教学,同一学科由多位老师兼任。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坚决杜绝随意更换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在以往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市“教学四项规范达标”要求,教导处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就计划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以及教研活动等五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量分形式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加强教学“五认真”检查,并把它作为我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为着力点,精心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教学设计形成。每次检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书面检查情况表,以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正,作为今后“五认真”努力的方向。本学期经过三次检查,评选出语文组2位、数学组2位教学优秀教师,其他老师也在检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能认真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周二下午语文,周三下午数学)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切磋教法学法,上好课改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内容。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展现教学风采。本学期我校与桥下一小学结对帮扶活动在本校举行,给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教学新理念的平台,受到了老师们一致好评。5月份在市、县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组织下,我校与温州xx小学、小学举行随班就读“课堂有效教学”联谊教学活动,陈xx、柯xx俩位教师积极展示我校课堂教学风采。青年教师在一次次上课、反思、研讨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教学业务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积极参赛,凸现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新教师柯xx积极参加新苗评比,她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3人次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全获县级一、二等奖。
4.推崇务实求真,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本学期我们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学科的书面测试成绩,提升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开学初,结合本校教学规范管理相关要求,我要求每个班级建设后进生档案,针对后20%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帮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帮扶记录。学期中,教导处在对所有班级进行调研,及时汇总相关数据,肯定了一些进步的班级和学生,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教研活动形式几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又缺少专家的引领,活动效果不明显。
客观地说,做任何一件事情、一项工作、开展一项活动,都应该有一个目标,不管目标用多长时间来完成,不然达不到工作的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学校每学期都开展教研活动,活动的项目也安排得满满的,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几乎每一周都有教研活动,作为学校骨干教师的一员,参加教研活动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每次都有活动的主题参加讨论,时间久了,我总觉得有一种“被忽悠”、“被主动”的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觉得学校搞这样的教研活动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对教学工作指导性不强,服务教学的思想性没有落到实际当中,归根到底,就是没有目标性,或者目标性不强,通过调查了解,这种情况存在比较普遍,一些学校的校本教研也是没有针对性,没有一个较为长远的目标或阶段性目标,教研工作只是一种应付式或“随机”开展的情况,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校本教研没有实际的现实指导意义,教研的理论得不到提升,经验没能很好地总结和推广。这样下去,更有甚者,会滋生一些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积极性,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被动。于此,我认为,在当前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搞教科研是为了更新教学观念,更好地促进教学,我们不能让教学工作与教研工作存在着“两张皮”现象,要结合各校实际,明确各个时期的校本教研目标。目标明确后,才能认真围绕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内容充实是校本教研的载体
校本教研是以学生为本的一项基础教学活动,追求的是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和谐统一。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严肃的“反思者”。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作为教研的参与者,确定充实的教研活动内容是校本教研工作实施的载体。我认为可通过如下途径实施:
1.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反映某个地方、学校教育教学重视程度的方向,是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实例的教学研究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反映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载体。所以选择正确的课例作为研究的课题,在课例当中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挖掘其中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从中发现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生发新的疑问和困惑,然后再总结工作经验,从而促使更多的教师有效地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专家引领。为了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专业发展,我们可定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省、市有关教学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探讨,通过向专家、学者提问,解惑,加深对最新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消化,从而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课改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3.个人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下转第40页)(上接第12页)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们知道,教学是双边互动的一个过程,是灵魂与灵魂的触动,是心与心的交融,不能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知识全部灌输到学生身上,教师要想把知识最大限度传授给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教学技能外,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当前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下,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认真完成备课、上课、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过程外,平时养成个人撰写教学反思已经是当前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略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有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课后认真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善于思考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败,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更加利于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方法,促进自己课堂教学水平专业化成长。
三、制度创新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在联片教研活动中,片区的每个学校既是基地校又是成员
校,每月以基地校为核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首先,成立联片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联片教研基地校校长担任,成员由相关成员校领导共同组成,全面负责组织、安
排、协调本片组的联片教研活动;成立联片教研工作实施小组(片区教研室),主任由联片教研基地校主管副校长或主任担任,成员由各学校中心教研室、教导处主任组成,具体负责联片教研实施工作;片区教研室下设各学科教研组,具体落实本学科研讨的内容、方式和措施,组长由各学校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担任。
其次,每学年初,联片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联络组内成员校,共同研究、制订学年联片教研活动计划,并根据全年教研工作计划确定每次活动的主题,在指定基地学校提前做好实施计划后安排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包括优质课、研究论文、课题成果等),并注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为总结交流提供依据。
最后,学期末,各成员校应将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成果整理成
文,并写出学期活动总结;领导小组对发现的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和课题教研成果,组织考核评奖、推广扩散等。
二、明确工作目标,丰富活动内容
1.合作开展常规教研,解决教学问题
开展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材分析研究、复习备考研讨等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合作备课活动,开展基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视听、教学交流、专题研讨等教研活动,养成教师教学反思、研究的习惯,解决区域内教学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
2.认真抓好校本培训,推动专业发展
通过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帮带、骨干教师示范引路,落实同伴互助;搭建平台,组织片区内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观摩交流研讨活动,组织片区内“教师论坛”“名师课堂”等专题活动,组织教学设计比赛、综合素质和技能大比武等,积极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激发教师学习热情,激励教师追求专业发展;聘请专家、名师来校专题讲座、教学咨询、课例会诊,组织学术沙龙,开展优秀教研成果交流展示等,形成教师发展的专业引领。
3.联合组织校本活动,促进质量提升
(1)积极引进外片、外地以研促教先进经验,组织区、校际教学管理互访互学活动,充分发挥片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合作开展聚焦课堂的教学教研督查,以点带面,校际互动,实现联片区域内教学教研工作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2)联合实施教法学法研讨、教学案例交流、学业评价研讨等,达成共识。(3)统一组织片区教学质量检测及统计,分析成绩,诊断问题,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4)开展课外辅导活动研讨,形成培优促特合作,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4.协作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1)尝试在片区内联合开展各个级别的立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2)在片区内开展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教学专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效果即结果”的教研思想,开展基于教育、教学、教研实际问题的小课题研究。(4)以“彰显学科教研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凸显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需求为立足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效率为着力点,结合学校实际、立足学科特色开发校本课程,通过联合开发,共同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落实管理措施,优化活动过程
李积雄:我县教研室的职能是:第一,指导中小学实施教育部确定的各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发开设适合的校本课程;第二,负责规划落实全县中小学教科研及校本教研工作;第三,指导中小学关于学科教学方面的教师培训;第四,负责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尤其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第五,指导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第六,负责指导中小学学生评价工作。
我们的具体工作是:指导中小学落实课程改革,起到宏观控制和规划作用;对全县教学教研工作起到规范、引领作用;发现、研究问题,帮助中小学解决教学教研中的问题,起到指导作用;为中小学提供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方面的智力及政策支持,起到服务作用;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起到助推作用。
《中国教师》:你们是如何开展教研工作的?有怎样的工作体制机制?
李积雄:我们选择了以校本教研作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各级教研机构,抓好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创新教研方式等措施,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我们以县教研室为龙头,在各完中招生区域内的初中组建中学中心教研组,下设各学科教研组;小学以乡镇中心学校为中心,组建各学科教研组,各中小学再组建本校的教研组,形成县、乡镇、校级网络结构。
教研室每年确定全县教研工作计划,召开教研工作会,部署全年教学教研工作,并且通过调研、指导和反馈,实现从宏观上把握教研动态,促进教学教研的目的。暑期组织召开教研工作经验交流会、教学质量分析会,年末组织工作总结会,不断改进工作,总结经验,推动教研。
校本教研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本校教学问题,研究教师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是研究室,教学即研究,校长是校本研究的第一责任人等校本教研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们有了教学过程中自觉的反思,产生了在活动中和大家共研、共进、共荣的愿望。打开了封闭的教学心理,开放的心态促使教师主动而且愿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不断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做教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推进过程中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方式,形成了“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议课”三个板块,“背景介绍—确定并分配观课点—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做课教师说课—集体议课—活动总结”七步操作流程,使各教研组能够熟练驾驭,并且在模式创新中不断改进。目前,覆盖全县的课题研究、同课异构、磨课研究、中心教研组和所属学校之间的联动教研等11种校本教研和技巧正在全县各学校教研活动中广泛运用,使参与教师能够在活动中收益,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了研究的质量,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推进校本教研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不然会出现教研过程中的“视角疲劳”,教师会失去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研室在组织校本教研工作中力求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第一,开展研训一体化。我们注重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在中学大力倡导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因有理论培训作支撑而更有高度,使校本培训因为有研讨交流而更具深度。以2012年11月县二中的一次校本教研现场会为例,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教研组的研训一体化教研活动中,语文教研组以“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为研训主题,由骨干教师引领,将前置主题培训、课例前研训、课例观察、课例后研讨有机结合起来,给与会者展现了一场“骨干引领下的单课例主题研训”。英语教研组则以“在英语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小课题研究做引领,通过“课前会议—微型三课例对比观察—集体研讨—后置培训”,使“小课题引领下的微型课例比较研训”这种教研方式生动地加以呈现。
第二,抓“一题一课一报告”,这是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各中心教研组、各片内各学科教研组开展教研工作的主要方式。“一题”即一个主题,是由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转化而来。“一课”即围绕主题进行实践的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主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一报告”即把“一题”“一课”主题研究达到的效果和取得的成果撰写成结题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宣讲推介。“一题”反映了教学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向,在研究中起着引领作用,是研究过程的关键;“一课”反映了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手段,为教学研究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是研究过程的核心;“一报告”反映了教学研究的感悟、经验或结论,是研究过程阶段性的总结。“一题一课一报告”教研推行以来,各学校结合小课题研究和每周教研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基于教学突出问题的校本研究,校本教研取得了实效。
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例教研。教研必须要有课例,以示范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才有针对性。在教研室的引领下,各完中广泛开展了组织教师观看外地优秀教学光盘的“仿课”、要求教师人人奉献一堂体现课改精神公开课的“献课”、选派骨干教师到其他教研组上课的“送课”、倡导集体备课研究教法学法的“磨课”;开展了高一学段教学竞赛的“赛课”,家长到高一听课的“品课”,专家深入课堂问诊把脉的“诊课”,同课异构、一课三上的“微课”等活动,强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课堂组织结构的良性转变。
第四,教研室结合县级教学质量学校认定和教学常规管理检查等途径,进行命题教研活动,即依据研究课所确定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及学科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现场指定一个主题,由教研活动主持人选择教研活动的方式,诸如“同课异构”“同题异构”“磨课”“骨干教师示范”等组织教研活动。与此同时,我们培训教师掌握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和课后议课的方法,认真参与备课、课堂观察和议课,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第五,开展小课题研究。以学校为单位,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年度为一个周期,学科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微小的问题,如“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数学课如何利用错误资源”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研究和改进,取得一定进展后,向教研组汇报研究成果,并且得到大家的会诊,继续加以改进,直至完善,最后写出研究报告,或者面向教研组做课例展示,以达到结题的目的。
第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近四年我们认定了30多位县级中小学名师,依托这些优质资源,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每位名师带2~3位徒弟,并且定期组织活动,不但丰富了教研活动,而且带动了名师所在学校的更多教师一起成长。一是每学期组织一次名师工作站教研活动,围绕某个名师的学科,着力解决一个教学中的问题,或者为全县做出某个方面的示范;二是乡镇中心学校借助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师带徒活动,如上五庄镇中心学校提炼出了“徒弟上课,师傅会诊问题—二度设计,指导徒弟尝试—师傅示范,生成经验成果—应用成果,师徒跟踪提升”的教研模式,发挥了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
第七,走出去请进来。如土门关初中请帮扶单位西宁二十八中的5名优秀教师到校上示范课,学校派34名青年教师到二十八中听示范课。田家寨中学与湟川中学第一分校建立了“课堂教学帮扶”关系,通过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和开展协同教学、交流教学经验等措施,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我县各完中、各初中之间也广泛开展了教学教研考察走访观摩活动。
教育局从2013年开始,确定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样板校建设,旨在为全县树立标杆,辐射带动各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教研在当地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经验与成绩
《中国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贵室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效果如何?
李积雄:湟中县作为第一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伴随着先行实验,为后继地区提供经验支持的思路和要求,在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全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齐心努力,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是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每一所学校已经由原来“留得住”的管理层次逐步提升到“学得好”的层次,由过于关注教学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由原来只关注教师“教”的研究,逐步转向对学生“学”的研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得到渗透。
其次是课堂教学发生一些转变。十年里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三次变革:一是新课程刚刚起步的2001—2005年,是教学观念重建,新课程教学思想逐渐渗透的过程,呈现了“新”“活”的特点,但不免出现“浮”“乱“的弊端。二是学习洋思中学等三大名校课堂教学的2006—2008年,我们带领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做法,再组织二级培训,辐射带动全县教师积极进行改革。这一阶段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当堂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逐步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灌输中走出来,走向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是2009—2012年,教研室提炼出了符合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多种教学模式,中学“六环节学案导学”、小学“导学·展交·训练”得到全覆盖,并且组织了密集的培训,通过大量的讲课示范、校本教研的研究课和教师学科教学的竞赛课,促使教师们理解掌握了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和教学结构、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再者,我们先后四次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逐步把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组织、效果)、合作学习(次数、分工协作、效率)等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和参与“教”的互动方式、人数、效果作为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通过多次的培训和竞赛活动,使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提升了教育质量。
最后是积极探索中考中招改革。出台了《湟中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除传统的语数外等考试科目外,增加了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考查和体育身体素质测查。依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各校中考教学与复习的指导,每年8月份进行高、中考质量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对初中毕业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一贯坚持将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评价结果采用等级方式呈现。三是建立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改变以升学考试各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体育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共同作为录取的依据。
依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评价的若干意见》,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阶段认真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六个维度,一周一登记,一月一评价,一学期一总结。由于抓住了过程引导和管理,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得到进一步落实,学风班风和校风明显好转。
十年磨一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铸造了一个时代的成就,在我们分享和感受辉煌的同时,依然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由于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其难度越来越大;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学校课堂教学、校本培训等工作依然比较落后;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缺编,课堂教学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等。
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探索出新思想、新方法,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沿着“抓管理、抓教研、促质量”的思路,扎扎实实走下去,使湟中的教育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教师》: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贵室实施了哪些有效的举措?
李积雄:一是通过对乡镇中心学校的岗位考核,促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二是提炼“导学·展交·训练”教学模式,引领教师突显学生主体,转变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三是组织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四是面向所有学校所有学科,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每个学期组织召开两次课堂教学及教学质量现场观摩会,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对策。自2004年起的中考和2007年后的高考,湟中教学质量大幅度攀升,领先全省各区县之首。
《中国教师》:在接下来的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新课标新教材实施方面,您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贵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重心?
李积雄:积极修订教学常规管理中的制度,即制度重建,以制度保障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坚持课堂教学这个重心,指导帮助每位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引导教师提升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优秀教师评选等措施,继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从精细化角度,改进教学常规管理,发挥管理效益。
教研队伍的建设
《中国教师》:大家都说“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谁能担当这样的角色呢?您可否谈谈作为一名县级教研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李积雄:敢于牺牲自己的时间,用于潜心研究,具备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坐在教室里会观课、会指导教学的专业水平;具有走上讲台能够和教师一样上课、研究交流问题的能力;学校或者教研组提出问题,能够主动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方法和措施,并主动加以解决的能力;具备教师培训、现场指导校本教研、总结梳理的口头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总结提炼和概括的文字书写能力;具有较强的和同伴和教师进行协作的能力。
《中国教师》:也有人说,教研员就是考官,评教师、考学生。一名县级学科教研员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您认为,在我国基础教育工作中,教研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李积雄:评教师、考学生是教研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部分,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12年的今天,教研员的工作重心在研究、服务和指导方面。教研员在基础教育工作中起到了规范管理、主动研究、加强教学指导,服务师生的教与学等示范、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
《中国教师》:教研员作为老师的老师,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尚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能力?贵室在教研员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积雄:必须认真研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科课程标准,深刻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必须提高学科教学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提高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具备的备课、上课、反思等能力;必须具备学习、收集先进地区和优秀教师教学信息的能力;必须提升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我们在教研员队伍建设方面,有以下几条措施:一是把好入口关,教研员必须从教10年以上,在自己所任学科教学中有显著成绩,担任过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担任过教研组组长,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二是进入教研室必须在自己的学科教研中组织指导一个课题研究,凭借课题研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三是必须建立3所学校,作为教研员教学教研的基地,长期蹲点,取得经验,不断推广到学校;四是每年有针对学科教研员的岗位目标考核,并且重视过程指导,年终及时落实。
对我国教研工作的建议
《中国教师》:目前,在国家的层面,好像主要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各个学科教育分会在密切地联系与充分地组织调动全国的教研队伍开展一些工作,另外还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各地教研部门开展一些国家层面的教研工作会议。您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国家层面的教研室吗?该教研室应该具有怎样的行政职能与业务职责?
1、以“做中学”为抓手,结合新课程的实验、实施,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2、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把握能力。从更深程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
3、结合身边科学、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教研为途径和方法。注重研究实效,及时推广研究成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教学中还能将德育渗透到科学教育当中。
4、不断完善学科评价体系。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激发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在科学教学中,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注重养成大胆心细、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的情感。
6、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主题科学实践活动。
7、观察能力是科学工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能力的训练,自然也是科学工作者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创造条件(机会),诱发或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中去质疑、去评议、去推想、去验证。
8、了解和预测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准备和提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尽量及时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同时,还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时间、空间以及体验的机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我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将不断学习,更好地开展各项活动,争取取得更大成绩。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二】
本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教师天职是为了每个学生全面生动的发展的观念,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师生的整体科学素养,为了提高我们组每一位科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教研组在本学期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活动做如下小结:
1、教研活动以点带面
能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是每一位教师梦寐以求的事。本学期,本教研组老师都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多次活动中都能畅谈学习体会与经验,然后与其他成员共同交流讨论、共同反思,共同成长。回校后又将获得的信息与方法与没有及时参与培训的科学教师一起研究,使他们也一样在业务上共同进步。
2、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迅速成长的关键环节
本学期我们组的每位科学教师都严格执行教研组的工作计划,我们教研组虽然人员少,老师担负的教学任务重,但他们都能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新课标、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写好教案。本学期,沈莉敏老师开设了展示课《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得到了参与老师的好评。
3、在反思的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准备一桶水”教师如果不学习,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组认真学习新教材和新科学课程标准,学习学科刊物,了解教改信息,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本学期初,我们组举行了科学实验培训。一学期来,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善于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一些典型课例进行案例分析;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后继教学工作积累有价值的素材。除了积极投身与教科研研究,我们科学组的老师和致力于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文。本学期,沈莉敏老师撰写的论文《为孩子准备一个百宝箱》发表在《新课程研究》。期末,我们科学教师又聚一起相互交流自己本学期的点滴体会。通过交流,教师们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启发。另外,就各年级的科学课内容而言,其难度已是老教材难以相比的了,有一部分内容甚至于涉及到高中阶段的,但我们的科学老师们一方面注重自身的学习提升,另一方面多多地互相学习。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一学期来,本组教师精诚团结,互相帮助,相互之间教研气氛浓厚。我们打算在下个学期多开展“以互听互评研究课”的活动,通过听、评活动,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争取在一次次真情的评课中,促使教师逐步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的教学风格,提升听课教师的看课、评课能力,每位教师有所得有所获,每位教师有所思有所悟,为本教研组教师锤炼业务素养造梯搭台,从而达到使我组所有科学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
5、反思与改进
反思我们组的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失误和不足,我们的教科研计划的制定和具体步骤相应的实施还不是百分百落实,有时候只流于形式;还有教学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缺少许多实验设备和器材,使很多教学计划都难于落实。
上述的点点滴滴,说明了我校科学组老师对科学教学研究的真诚与执着,面对新的世纪,面对如荼如火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我们确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明天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我们定将沿着确定的目标前进,进而寻求新的突破,追求新的超越。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总结【三】
我们科学教研组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下,共同努力,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教研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水平业务,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发展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教研组组风建设。
按规定,科学教研组必须做到期初,组里有计划,人人有计划,期末组里有总结,人人有总结,每项活动有记载。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式下,及时认真学习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切实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严格贯彻教育局有关政策、规定,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和实验工作有效扎实;循循善诱,努力使每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科学思想,具备良好科学素养,掌握好最基础的科学知识、技能。这些是我们科学教师的共同目标。
二、 有序进行常规教学。
每学期初,我们教研组集体进行新课程标准学习,大家先自学,然后互相交流,互谈感受,结合自己所任教的年级教材,明确自己所教教材内容和要求,制订好相应的教学计划,为有序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教学实际,严格抓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一丝不苟。工作做细致,要求更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评价性。经常开展集体备课,要求在课后有教后感,以便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课堂上,我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教学方法多变,形式多样,民主宽松,评价多元化。科学是基础学科,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兴趣、能力是首位,这些有了,知识自然而然就掌握了。我们教师要跟着形势,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法和学法,并及时总结、交流、反思、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水平。
根据我们所教学科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小实验、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口头的、书面的、动手的、观察的,形式不限。考核这块,我们要求做到备课适当超前,教研组教师互查,学校抽查想结合,对检查结果有记录,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三、加强校本化培训,保证高质量的研究。
高素质的教师是科学教学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自主体验自主创新的过程,发展科学创新的重要使命,也是探索构建新的自然教学体系的核心力量。要引导学生走自主创新之路,教师首先要开展自主创新性学习,以学导教,边学习,边指导,我们教研组制定了个项学习制度、计划。从而能让教师有目的地调控教与学,使学生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意识、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及社会价值有所认识,并能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1、以高效课堂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本学期紧紧围绕以高效课堂研究为中心,各学科要开展系列性研讨活动,每次教研活动力求做到精心策划、精细组织、精致展示、精彩讨论,指导教研组研究符合本学科教学规律有效率的导学,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化有效课堂研究成果,使有效教学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四思:即课前反思预设、课中反思应变、课后反思调整、集体反思。认真做好三环节导学式高效课堂的实施细则。
2、青蓝工程:师徒带教、共同提高。它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服务是学校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各教研组按教研室的工件计划,开学初要快速拟定好帮扶计划,有明确的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时间,要有一一对应的结对关系。做到行动有序、计划落实、过程有效、相互受益,有活动时间安排和课堂展示,青蓝结对教师互听课时不的少于4次,有信息反馈与总结,并做好跟踪记录。
3、深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着相互学习,共同促进,规范教学行为的原则,组织相关人员定时或不定时深入课堂听课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各教研究组要做到授课、听课、评课一体化,尽力实现不同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确保我校课程改革深入实施,提高素质教育成效,每人每学期听课次数不少于17次,做好听课记录并及时评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在组内(校内)开展一节高效课堂展示课,真正做到共同学习,互相交流,稳步提高。
4、以校本教研为阵地,提升教研实效。校本教研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途径,校本教研更是开展有效课堂研究一个突破口。本学期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备课组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对同一教材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特别是对教学模式、方法的作为重点研究,选择最佳授课方式,解决教学中一些知识性和教法性的问题。采用三环节导学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深入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解决教学活动中一些针对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备课组长提前收集问题,同组教师共同加以研究确定主题,进行专题性教研活动。
5、以骨干教师研修为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学科骨干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培训教师,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通过主题讨论、教学设计、上课、反思、评课、展示、总结,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骨干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形成教学的辐射与引领作用。一些课堂教学效果较好的学科组和教师个人,学校将在学期初举行课堂教学优质课立标活动,树立典型,进行典型引路。以达到教师人人有章可循,人人又有所创新。
三、落实完善集体议课制度,强化检查评比
实行一周一议的集体议课制度,各议课小组长提前一周给教师通知议课内容,要求教师学习准备,并写出书面议课稿(详见《xx二中集体议课制度》)。议课时通知各教研组长及蹲组领导参加,加强观摩指导,开展学科议课竞赛,各议课组在本学期内要精心准备一次议课活动,进行展示验收。
四、深化课题研究、试题研究
各课题组,一定要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按步骤实施各项研究,保证各项课题能够顺利结题。已经结题的课题组要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教研室将根据各课题实施方案,如期对此项工作进行跟踪监督。教研室将引导教师做好近年来中考试题的比较、分析从中探索命题规律,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为九年级中考和全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驾护航。
五、加大校本教研培训力度
1、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培训制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争取最大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对全体教师作报告,对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2、继续通过示范课、观摩课教学的辐射作用开展校本培训。
3、组织好高效课堂赛教活动,发现并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依此促进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让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4、召开课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专题讲座23次。
5、聘请知名专家做专场报告会。拟对如何开展试题研究和怎样做好小课题研究两方面进行专家培训与指导,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6、组织进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钢笔字、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大赛。
六、调研、检查向纵深发展
七、各周工作安排
第一周:1、制定教研计划
2、与教务处协调配合,修订各类计划、制度
第二周:1、各组计划的检查与落实
2、教研组长会
第三周:1、新教师汇报课安排
2、青蓝工程结对安排
第四周:1、上学期教研成果评比奖励
第五周:1、课题开展情况检查
2、调研听课
第六周:国庆长假
第八周:各组高效课堂展示
第九周:1、业务检查
2、青蓝工程跟踪检查
第十周:1、调研听课
第十一周:中期考试
第十二周:中期考试分析
第十三周:观摩课教学
第十四周:示范课教学
第十五周:调研听课
第十六周:观摩、示范课教学总结
第十七周:1、业务培训专题讲座
第十八周:1、青蓝工程验收
二、工作措施
1.教学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教发[20*]73号文件精神,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教学流程的管理落实,指导检查常规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全学科,开足学时,严格按教学进度上课。加强非工具学科的教学管理。加强听课指导,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要求。重视英语学科教学,缩小校际之间、班级之间英语教学质量的差距。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抓课堂教学,追求4个精致,1个反思。备课精致。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位教师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材,驾驭教材,独立处理教材。备课以教师个人钻研为主,辅之以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学年组为单位隔周一次。上课精致。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上课精致的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基础是吃透教材内容,条件是了解了学生状况,关键是优化教学结构,手段是利用农远资源。练习精致。精心选择习题,防止机械重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辅导精致。着力帮扶学困生,一抓基础、二抓巩固、三抓提高,追求辅导的实效性。做好教学反思。
2.教学研究工作
抓好平时的学科教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展示成果提供平台。学校应真正以教学为中心,利用一切时间调动一切人的积极性,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质量。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不断完善教研制度,加强新课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学困生质量提高的研究。各校每学科一学期至少搞一次相关人员参加的教研活动。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电教手段和农远工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培养典型教师,推广典型教师经验。
开展好“教学开放周、校长进课堂月”活动。九月份要开展好“教育开放周”活动。做到让家长了解教师,让市民了解学校,让社会了解教育。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育教学为主渠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十月份要继续开展好“校长进课堂月”活动。校长、主任深入教学一线上课、备课、评课。做好活动总结。
3.质量监测工作
质量监测要坚持随堂测、周考、月考,月考后做好质量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4.校本培训工作
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集体培训,强化自主学习。每位教师至少写2篇完整深刻的教学反思,每名教师自学笔记在5000字以上,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开展校本教研。按照“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思路,进行理论培训,学年组内同伴互助,教师对自己设计的每堂课,进行“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系列教学活动,走“边教边研”之路,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
5.教育科研工作
一、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力度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数学组组织数学教师认真学习,把握课标,抓住课改关键,积极开展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文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驾御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2、深入研究,不断探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有了更新,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改变了过去教师一人上演独角戏的局面,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有效度明显提高,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逐步向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
如在学校组织的一堂课活动中,张玉双老师在上“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课时,让学生自己通过所学的知识探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别方法。冲出了“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张老师充分的相信学生有创新的潜能,更有创造的欲望,因此他把自我发展的抉择权交给了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于是学生猜想出各种判别三角形相似的一些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验证猜想。这样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一种无拘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由此也优化了师生关系,使教师从居高临下的“主宰”课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淡化了教师的权威意识,增强了教师的引导、服务意识。
3、建立教研常规:
①提出要求:备课要“深”、上课要“实”、教法要“活”、手段要“新”、作业要“精”、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②完善制度:各备课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进一步规范校本教研的时间,要求备课组每两周举行一次,学校进一步规范了教研组、备课组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作用,切实利用好这个时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关注教研的实效性,重点实践“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系列活动,坚持周周清活动,鼓励教师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重视资料整理和总结工作,提升学校教研活动的水平,构建具有茅坪中学特色的教学文化。
二、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1)健全网络,创设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科组、学校、区三级教研活动,力求“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重视。教研活动做到三定五有: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教研组经常性地开展学习有关理论,互相听课、评课、疑难问题探讨等小型多样的活动,形成“平时随时研、隔周重点研”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目标明确,研究深入,扎实有效。
(2)依托载体,展亮成果。以校教育科研信息信息中心组织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为载体,要求各备课组通过不同形式的课来展示茅坪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通过上汇报课,观摩课、录像课等活动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打造教学品牌。
(3)合作研讨,学科交流。我们实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学习研究教学理论,探讨教材教法,通过“对话、交流、互动”,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成为主流。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课件资源,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2、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
积极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从日常教学中的难点、疑点、热点入手,组织教师展开研究、探索。
(1)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网络优势,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利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我组数学教师积极发表教学论文、精彩教学片段、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2)抓好课题研究。注重“自修反思”、“学、探、议、练”的课题研究。将这三个课题融为一体,制作课件,采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进行编排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结合所上的课写课后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今天活动圆满结束,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同时也为老师们的精神所感动着,鼓舞着。今总结如下,与政治同仁共勉。
一、本次活动目的
通过说考评活动,创造一种教研氛围,推进教师深入教研,提高教研水平。从形式上来说,也是展示了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的有效组织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进步,就要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实现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通过研究考纲高考题,提高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深度,提高专业水平。
二、本次活动优点
1.老师们都高度重视,做了认真准备,达到了教研室组织本次活动的目的。尤其是,在活动的间隙,许多教师还积极学习,准备,这种好学和认真的态度令我敬佩与感动。我们全县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政治学科取得的优异成绩,就是因为老师们的这种精神,这种干劲。
2.教师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这是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对教师水平的检验,经过检验,教师们都过关了,也体现了我县政治教师的群体教研实力是过硬的。当然,也验证了教师们在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3.老师们说课与评课的基本思路是科学合理的。可见平日的教研活动也是务实的,也说明老师们经过了精心研究准备。
4.在说课中,一点共性的是都注重了主体探究原则的贯彻,坚持了情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部分教师结合学案的实施进行了设计。这很好。
5.教师的基本素质来说,都语言清晰,思路条理。这是教师的第一素质。
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有的老师在说课时浮于表面,泛泛的谈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不具体分析。应该着重谈出知识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如何处理解决达标。
2.教法上都谈了情景探究教学,但应该具体结合本部分内容指出设置怎样的情景问题,如何探究?学法上都谈了要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那要结合具体内容指出如何引导实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教学程序环节的设计上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做到生活化,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要照本宣科,理解枯燥。
听评课是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几轮听评课活动,每个周期历时11天,分5个听评课小组进行,每轮听评课50余节。现根据各方面反馈的情况对校本活动总结如下。
一、好的方面
1.从思想上,老师们对周期听评课活动都非常重视,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在听课、评课各环节,都非常认真扎实,较以前有很大进步。这也是每位老师人心思进,共谋发展的具体体现。
2.老师们准备较充分。在备课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主要体现在,对教材挖掘到位,课上语言流畅自然,学案运用趋于规范。
3.上课都注重了学生的活动。老师们能积极主动的向新课标靠拢,认真安排了学生活动的环节,有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王春英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表演小品,使学生在欢笑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4.评课不流于形式。我主要参加了政治、历史、地理和语文组的评课活动。在评课中,老师们发言都比较积极,特别是同科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很透彻,起到了很好的教研效果。授课教师也能主动要求多提缺点和不足,气氛热烈,出现了一些精典的评价。特别是吴炳博教师,在评课中多次提到听完课后询问学生掌握情况,注重了学生的反馈,这是很值得提倡的。
二、存在的不足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突出。教师还是不敢把问题大胆地放给学生。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领”(教师说上句,学生应下句)、“满堂问”(学生活动无外乎回答提问),学生听课比较被动。
2.识记性的东西较少。无论怎样课改,基本的概念、基础的知识,该让学生记的、背的还是应该让学生记住、背牢。在听课中,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专用概念和术语一点也用不上,连语言都组织不好,这样势必会影响今后的成绩。
3.板书不规范。板书应体现讲课的精华,要精心设计。特别是知识性目标,一定要落实到板书上。听课时,有的老师的板书太简单甚至基本没有;有的老师板书随意性太大;有的老师书写太乱。这样会使学生掌握不好重要的知识点。
4.学法指导较差。老师们应想方设法对学生“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我听的所有课中,刘金山老师设计了“学法指导”效果最好。
5.学生活动有点流于形式,实效性差。主要体现在活动不够充分,活动效果较差,学生听课笔记写得太少。
附一:集思妙语
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出现了一些精典的评价,现摘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