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11:17: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计模式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
2.1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特征
2.1.1系统性特征品牌价值链是指建立在品牌价值基础上的每个品牌运作环节的结合体,要求每个价值模块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整条价值链的无缝对接依赖于全部环节的合理规划,准确定位。因此,要建立系统定位的观念,从某个具体定位点切入,进行品牌运作的全盘规划[5]。服装品牌定位的内容与范围可以选自产品、价格、分销和沟通等全部营销组合要素中的任意一个,定位点的选择与实现均依赖于与其他营销组合要素的配合与所产生的协同效果。因此,借鉴品牌价值链理论的思想,形成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定制服装定位理论。2.1.2多层次特征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具有多层次特征。服装品牌的定位是展开营销战略战术的前提,服装品牌定位的内容包括:目标消费者、品牌文化、产品设计风格、品牌差异点、产品价格、品牌发展战略、产品功效、竞争优势、情感定位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世界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和消费群体的多元性,很难用单一的市场组合满足所有的服装消费者。因此,基于统一定位对品牌不同层次要素的组合搭配才是确保品牌顺利实现溢价的基础。其中,处于多层次结构中核心层的各定制服装品牌要素成为品牌定位点选择的备选项。2.1.3动态性特征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具有动态性特征。在进行定制服装品牌定位时,一系列定位要素,如消费者、竞争品牌、品牌自身、行业环境、经济政治环境等都处于持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品牌定位往往需要不断更新定制服装品牌要及时检查自身定位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因此定位又具有动态性结构特征。动态定位(DynamicPositioningModel),以品牌目标消费者、竞争品牌、品牌自身为定位的主维度,以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行业环境等内容为定位的辅维度,从多个内外维度收集动态信息实现对品牌的精准定位。图1示出DPM动态定位图。该模型以“变化”为前提假设,从5个维度实现品牌的定位与再定位过程[7]。
2.2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点分析
市场定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品牌目标消费者的偏好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令竞争品牌处于劣势的营销要素组合。为了建立各营销组合要素间的协同关系,需进一步甄别出一个最能体现品牌差异化的点,即“定位点”的概念。定位点是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利益或价值点,也是品牌各项营销战略、战术制订的基点,准确有效的定位点识别还是品牌实现差异化的根本[8-9]。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识别的具体步骤为:1)目标市场定位(即目标消费群的准确识别,并了解其需求);2)定位点识别(通过竞争分析,选取相应的品牌利益、属性、价值定位点);3)品牌定位(通过各项营销要素的组合运用实现定位)。表2示出不同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点选择。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选择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定制服装品牌的利益定位点大多集中在产品、体验、服务上。对于定制服装品牌而言,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产品属性带来的体验利益,因此利益定位点来源于购买动机或消费动机,诸如社会导向层面的炫耀、地位象征、独特、赠礼、精致等。
2.3定制服装品牌的需求特征
定制服装市场消费层次丰富,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需求共同勾画出一个多层次、具有特殊性的中国定制服装市场[10]。消费者的需求特征是品牌动态多维定位的起点,主流消费群的分类与需求特征分解是定制服装品牌动态多维定位体系建立的前提。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00个定制消费者样本进行分类。根据聚类结果,将定制服装消费群体分为3个子群体,分别占比为31%,25%,44%。通过对3类定制子群体的比对分析,可以将定制服装消费群的定制需求归纳为以下3类:商务、社交定制需求;特体定制需求;婚庆定制需求。
2.4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
为了更加准确地完成对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首先要基于动态定位模型,对5个主要定位维度进行分析;根据定制服装消费者对各个营销组合要素的需求,选择品牌相应的利益定位点、价值定位点与属性定位点。最后根据定制服装主流消费者的主要定制需求完成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通过调研找出顾客选择定制服装的影响因素,根据重要程度排列为:符合体型特征(64%)、产品可选择性强(58%)、符合工作及社交需求(55%)、享受定制服务(38%)等。将以上结论代入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可分解为3个步骤:S1动态定位过程,即对5个主要定位维度(消费者、竞争对手、企业自身、宏观环境、行业)进行分析;S2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选取过程,即基于定制服装消费者需求导向的营销要素组合分析,选取相应的利益、价值、属性定位点;S3定制服装品牌核心定位点识别与应用过程,即选取定制服装品牌的主定位点、次定位点、水平定位点,再完成定位范围、宽度、数量、过程的选择。定制服装动态多维定位体系的应用帮助定制服装品牌识别核心定位点,并应用到营销要素组合(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中,即:S1S2S3。
3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
3.1设计模式与模块化思想
设计模式是基于企业背景与品牌模式的设计完成方式与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是基于定制服装品牌模式与设计类型的设计方法研究。模块化是协调设计中多个需求,实现整体系统、创造多个不同的形态并降低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定制服装的设计系统进行探讨,有利于标准化的设计和规范的管理[11-12]。组成一个完整事物的各个环节处于离散状态时,这些不能形成合力的环节的作用将极其微弱;反之,当这些环节进行有序连接后,就能相互助推,发挥出该事物应有的联动效应。图2示出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的子模块结构关系。本文对模块化思想的借鉴正是将品牌设计过程中相关核心环节进行模块化整理,并使之相互连接起来并发挥联动效应。
3.2定制服装品牌的核心要素
客户对品牌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最终产品的认识来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产品包括许多要素,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最终产品质量与功能的提高往往取决于其中几个关键因素。本文将对整个产品质量功能起到关键作用的要素称为核心要素。通过对现有文献、3种访谈结果的整理,确定了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核心要素评价体系,分为定制服装品牌形象、定制服装品牌产品、品牌定制服务、定制服装品牌市场网络4个二级指标及相关的19个三级指标,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中国定制服装品牌评价要素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采用专家评价和核心定制消费者滚雪球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采集数据并构成判断矩阵。根据中国定制服装品牌要素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准则层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权重并最终合成权重,表3示出中国定制服装品牌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各指标的组合权重为W=(0.0064,0.0144,0.0309,0.0030,0.0087,0.0122,0.0411,0.0636,0.0180,0.0913,0.0279,0.3178,0.1484,0.0309,0.0663,0.0138,0.0663,0.0064,0.0309)T,所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CR)均小于0.05,比较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被接受。由此判断,基于成衣品牌业务延伸的定制服装子品牌的核心要素为:C31(0.3178)、C32(0.1484)、C26(0.0913);次核心要素层为:C42(0.0663)、C34(0.0663)、C24(0.0636)、C23(0.0411)、C13(0.0309)、C33(0.0309)、C44(0.0309);要素:C27(0.0279)、C25(0.0180)、C12(0.0144)、C41(0.0138)、C22(0.0122)、C21(0.0087)、C11(0.0064)、C43(0.0064)、C14(0.0030)。
3.3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的构成
对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进行分解,定制服装品牌的设计模式包括以下4个模块:1)定制服装品牌的三维设计模块(ISS),即整合设计(IntegratedDesign)、标准设计(StandardDesign)、系统设计(SystematicDesign);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模块(S3);3)定制服装品牌的要素分层模块(Y),即通过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判断各个要素的权重,将19个三级指标划分为定制服装品牌的核心要素层、次核心要素层和要素层,从而实现对有限定制服装品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品牌核心定位点的选取;4)定制服装品牌的营销要素组合模块(MTM4P),即根据品牌定位点的选择过程,分别从利益定位、价值定位、属性定位的角度对各营销要素进行分析,进而识别品牌的核心定位点、次核心定位点和水平定位点。4个模块的有机复合,推导出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的复合架构。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如图4所示,包括4个模块:1)定制服装品牌的三维设计模块(ISS);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模块(S3);3)定制服装品牌的要素分层模块(Y=0.0064X11+0.0144X12+0.0309X13+0.0030X14+0.0087X21+0.0122X22+0.0411X23+0.0636X24+0.0180X25+0.0913X26+0.0279X27+0.3178X31+0.1484X32+0.0309X33+0.0663X34+0.0138X41+0.0663X42+0.0064X43+0.0309X44)+(MTM4P);4)定制服装品牌的营销要素组合模块(MTM4P)。将4个模块组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个时间轴的概念,即再定位的过程(W),即得到基于动态多维定位的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Fashioncustomizationbranddesignmodel,FCBDM)的基本框架。
2项目分析
2.1优势分析
交通便利。园区位于襄城县以东,北临省道,南依汝河观光大堤。在城市规划的外环之内。田园风光秀丽迷人,温泉资源丰富,周边乡村风情、果品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民俗旅游基础较好,休闲服务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客源辐射范围及腹地不断扩张,有利于聚集人气与营造通畅的服务网络。地形丰富。园区外部与城郊地势平坦的农田野林和城市外部河流接壤,其内部地势低洼,水位较高。利用原有地形基础,挖低成河、加高成山,挖湖堆山、塑造空间。打造秀美的山水格局,营造清新桃源的优美意境。良田美景。襄城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种植历史悠久、资源基础良好,农田和果园有着都市农业发展的必要基础。呈现着一派迷人的田园风格。基于如此良田美景,可结合规划项目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多样化发展,充分发挥潜在优势。丰盈水系。园区南依北汝河堤,北汝河起源伏牛山脉,自古水清势淼,文人墨客倍相咏之。有唐代殴阳詹的《汝州行》:“湛湛清流九曲湾,浮沉澈底似拖蓝。扁舟一叶无人系,风动横移向碧滩。”如今的北汝河堤已建成防洪堤坝和防护林带。行于河堤之上,其绿树成荫花竞相放,不见西湖柳岸却闻汝河莺啼。
2.2存在的问题分析
任何项目的开发和运作都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对生态农业园进行分析可以防止一些消极现象的产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受时间、空间、劳动力的制约,旅游观光业主要受时间制约。在花果期后游客的数量减少,旅游接待设施闲置,与旅游相关的企业收入减少,不利于吸纳企业资金的再投入,限制了观光旅游规模的扩大[2],因此如何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丰富产品种类,拉长服务链,提高单位土地的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是解决问题关键。依据国家土壤分类标准。将许昌市土壤划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4个土属,45个土种。总土壤面积38.41万公顷,其中中低产田有6.78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褐土和潮土土壤类型上[3]。规划区域其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层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效养分含量低,因此应合理有效的采取措施改善农田的土地性质。人为因素的入侵,交通工具的气体排放,以及噪声污染,会破坏生境斑块。而农业生产同样存在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和农村农作物生产废物,其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有难度。在生态农业园创建的过程中应着重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3总体规划设计模式
3.1规划设计模式的理念
君豪生态农业园规划理念为“农业生产为核心”的以循环农业、休闲、生态综合模式的有机融合。突显“青绿新襄、桃园新境”的主题。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展现观光园区的景观特色。通过“以农业带休闲、以观光促生产”的模式,发挥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与观光产业相辅相成,营造园林式的生态农业园区,以探索创意农业的综合新模式。
3.2规划设计模式原则
3.2.1生态性原则在农业园中,主张施用有机质肥料,在“自然”状态下种植、养殖;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外部“低输入”。实现以科技为先领,以生态环保、规模适当为准则,生产绿色产品,探索式发展。生态性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4]。
3.2.2经济性原则观光生态农业的兴起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以农业和旅游业为基础,带动了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加工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协调发展,繁荣了农村市场与农村经济[5]。在规划设计中把经济生产融入到园区的建设中,充分发挥采摘园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注意非采摘季节的景观规划吸引游人,提高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
3.2.3特色性原则农业园的开发应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规划设计要与实际结合,因地制宜[6]。景观规划为园区服务,突出区域的特色,为园区带来更多的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3.2.4多样性原则农业园以满足园区经济效益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注重园区多样化的发展,建立以农业生产为主体,休闲服务为辅助的双向经营方式。拓宽农业和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新景观,丰富园区品种,使园区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3.3园区空间结构园区设计模式
与襄城县打造“清绿新襄、市秀人和”水系新景观的举措相符合,设计注重体现中原良田美景的元素,如花果繁茂的果园、速生阔叶林地、鱼荷共存的池塘、色彩丰富花园等,彰显中原现代生态的特色。通过地形整理、集雨灌溉、挖湖堆山、养鱼种树的措施,形成园林式现代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
3.4功能分区
结合不同的设计手段将豪放秀丽的山水风貌强化,形成“山水情怀、桃园意境”的格局。即“一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如图2)。中部—清理河道,整修水形;西部—平地建筑、交通集散;东部—纳土造岭、再造丘陵果园;南部—风景防护林。“一带”—水系景观带:主体水系流向为从南至北,水系支流环绕园中局部,形成园区大的山水格局和小的林荫花溪。围绕水系布置景观,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结合给排水设计和水体生态处理,符合生态、节能、环保的理念。“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高档水果种植、观赏、婚纱外景和休闲餐饮;休闲娱乐观光区:休闲采摘、水上游乐、湿地景观、户外休闲、野炊烧烤;林景休憩区:林中小居、花园休憩、迷你健身。
4规划设计模式策略
4.1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君豪生态农业园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通过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科学制定全区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发展特色农产品,形成生产、加工、观光、风味餐饮一条龙产业。让人们体验“农”的氛围,参与“农”的生活,享受“农”的风和文化。加大现代科技农业、农业科研基地、示范基地、培训基地的开发建设力度,同时结合休闲旅游,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的活动综合服务园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农业。对原始农业进行新包装,引领农业景观由乡土走向时尚[7]。
4.2注重休闲、景观功能的体现
在农业园规划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某种农业元素放大,农业主题公园、植物专类园、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等均是将农业、景观与旅游相结合,以主题特色为依托的休闲观光农业园的体现形式[8],既具有农业景观、林地景观的农业本质,又具有艺术景观、水体景观、园林文化等的创新特性[9]。本项目根据生产的重要性和活动的性质把园区分为6个功能区,即文化餐饮区、节庆活动区、欢乐水谷区、休闲采摘区、林园小憩区、江南庭院区。文化餐饮区。文化餐饮区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生态停车场、珍奇花果树木展示。文化餐饮区是进去园区后的第一站,包含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生态停车场。以君豪商务餐厅和生态餐厅为主体建筑,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具有前台接待、科普展示、水果品尝、采摘打包结算、办公室等功能。其次具有珍奇花果树木欣赏区域,参与园艺艺术的趣味活动。节庆活动区。此区域地势平坦、道路和广场较多,紧邻餐厅。有玫瑰花园、喷泉、观鱼池、欧式小火车、铁轨道、瓜果长廊、音乐休闲吧、灵犀喷泉广场等。设计中有玫瑰、薰衣草等构成浪漫的基调,花海中设置有景观构筑物,如:即如走进了一个浪漫的世界,这里即将成为一处表达爱情、婚庆、求婚等节庆活动,还有企业聚会、寿宴、庆典、户外会议等商务活动。欢乐水谷区。利用周边的高地形和中间变化多样的水体形成欢乐水谷区,其起点为喷泉、欢乐壁泉、林影花溪、荷花池,经过虹桥、情人岛、月光平台、水上游乐、板桥,到达椰林盛景、白沙滩、抓鱼池、芦苇荡等,翻越出水闸而出。一路景致涟漪、一谷欢歌笑语。休闲采摘区。休闲采摘区有爬坡上山、游览观光、休闲采摘、渔翁垂钓、滨水游乐、自助野餐等。利用水系、山体和植物营造山水、桃园、新境的美好愿景。以桃树、梨树、葡萄、樱桃、冬枣为主,具有较长的采摘期;树下的黑皮花生、紫红薯、草莓等保健农作物也丰富了休闲采摘活动。林园小憩区。它处于园区的东南角,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容有林园小居、林内娱乐、林下小观。它是园区的高端游憩产品,能够独自运营接待游客。同时,作为园区一部分,整体风貌也于其它区域相统一,整体景观同样是以林木果树和少量花卉来营造,打造一个环境优雅的林下浪漫意境。主要项目有:林园小居、林内娱乐、林下小观。江南庭院。江南庭院相对独立,服务于宾馆人群。有江南竹韵、凌霄花架、顽石迎宾等。以江南特色为主打造恬静的景观,供游人欣赏。
4.3注重生态建设
园区的建设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的规律,在保护、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确保景观格局的连续性、完整性,达到整体生态协调、功能连通和景观和谐[10]。君豪生态农业园中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殖等理论和技术,形成“果园-瓜菜”、“果园-保健作物”,水体种荷养鱼,水与废弃物循化利用等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提供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通过防护围墙的立体绿化、游泳馆的半地下建设、宾馆建筑的高林遮荫、温室的内部种植、户外小筑引入林下等等措施,创造农业园优美自然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 ;选题;质量控制
Key words: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mbined ;graduation design (paper); topic;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165-01
0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体现,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1选题体系的建立
根据我院稀土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并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情况,本校具有的教学优势,合理的设置符合实际的选题,将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偏向于能力训练和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要求,在选题方面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根据学生择业方向、特长,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四年级上学期末,由学院教学主管部门汇集全院教师申报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初审通过后,下达给每位毕业生,学生依据自己实际兴趣、特长自由选择,下学期始上交所选题目,学院要协调好研究型、设计型、工程应用型、调研综述型四个方向选题比例。
1.2 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积极联系签约、实习单位,由单位人力资源部委派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边实践边做毕业设计(论文),经过这一特殊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毕业生“上手快,动手强”,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选题要与科研相结合,该模式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模式。具有科研项目的指导教师,要结合该项目研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可行的研究内容,这一模式既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形成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良性互动。特别考虑到稀土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与科研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
1.4 难易程度要适当。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教学要求,题目的难度与工作量应以保证一般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宜。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有不同的要求,为每位学生提供可行的研究和创新空间,另外,要考虑课题所需的客观条件,包括可查资料库、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
2设计(论文)质量控制
毕业生确定题目后,是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实践证明,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学院、指导教师和实习、签约单位的过程管理尤为重要。下面针对“产学研”培养模式过程中提出几点措施,希望能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有所帮助。
2.1 指导老师的正确定位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老师的角色重要而特殊,他对该工作的顺利开展、顺利完成和设计(论文)深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老师的任务和责任随着设计(论文)的不断开展而变化,指导老师要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在校指导教师每周必须至少一次不定时的进行过程管理。在初始阶段,由于学生是首次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实际开展工作,常常有一个不适应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如何根据任务要求顺利开展设计(论文),如专著选用、文献调研、实验方案等。随着学生对过程逐渐了解和熟悉,老师的作用应转入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如对稀土湿法、火法工艺系统设计,稀土功能材料开发等。而到了设计的后期,指导老师要着重把握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防止“临时抱佛脚”。
2.2 毕业设计过程中有效监督和师生互动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论文)的过程,在这一长时间(一般为15周左右)过程中,指导老师如何有效地对设计(论文)有效监督、如何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双向交流是关系到设计(论文)成败的关键。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学生完成选题后,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设计的整体安排。每一个阶段,指导老师要密切跟踪,确保完成了上一个阶段的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任务。在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老师都要对学生工作进度进行监督,适当安排和控制学生参加考研复试、招聘会等,保证设计(论文)所需要的时间。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老师、工程师和学生密切联系和交流的过程,与以往的课程学习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和体现,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交流和互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中后期。
2.3 建立公正的评价与考核机制评价和考核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阶段,公正的评价与考核机制是促进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保障,也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认可。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和审阅教师、答辩和外文翻译几个部分,为避免指导老师一个人决定学生的成绩,还有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
目前,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开展模式仍是采用先学生选题后分组指导的方式。这种模式的问题首先出现在选题的方法上,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从教师出的专题论文题目中进行选择,选择了哪个教师出的题目就跟哪个教师的小组做一般部分设计。教师出的专题题目往往和学生人数相等或者稍微多一些,这样以来,选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多人选一题),尽管后来采用了“增加志愿”的办法进行协调,但效果仍不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由于将设计方向和选题挂钩,就容易造成“选择方向”和志愿从事的设计方向不相符,使得学生更加无所适从。因此,这是一种被动的选题,失去了原有的选题意义。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不是从老师给定的题目中选,而是自己拟定题目后与老师沟通、讨论后确定,这才是真正的选题。目前这种被动的选题方法常常导致学生勉强接收、被动应付。还有就是没有经过合理的控制分配,造成分组后常常是各组学生的素质差别太大,给指导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从整体上说,需要对目前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进行调整,采用较为灵活的模式来满足实际现状的需要。
(二)指导模式缺乏高效性
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也是采用分小组指导的传统模式,然而由于专业特性,这种分小组的指导方式在本专业应用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目前交通土建专业设计分为公路、桥梁两个方向,每个设计小组跟随一个指导教师就一个方向进行设计,小组之间相互独立。那么,对于公路工程方向来说,采用山区地形进行设计必然会遇到建设桥梁的问题,基于工作量的考虑,学生此时往往“重公路轻桥梁”,导致桥梁方案容易出现方案不合理的现象,影响整体的工程方案质量;对于桥梁工程方向来说,抛开工程背景环境单纯对某种桥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计算的成分过多,设计的成分太少,学生的专业思想训练过弱,这种指导方式无法完整地锻炼和表现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技术素质。另外,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说,每个教师的专业侧重不同,而路桥工程涉及面较广,遇到的技术问题多变,有时难免对偏离个人专业的细节技术问题把握不好,单独指导不如小组配合指导更加有效。为此,目前指导模式的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为解决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设计内容模式改革
第一,将目前各自独立的设计方向改变为综合设计,即基于一定设计原始条件,公路和桥梁同时考虑,合并设计,将桥梁设计放在公路设计地形的大背景当中,这样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原有的桥梁设计简单方案化以及过于程序化。当路线行进过程中,需要设置桥梁的时候,桥梁的方案对于路线影响其实是很大的,综合考虑有利于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以来,整体设计重点突出方案的考虑,加强设计思想的锻炼,适当降低纯计算的内容和工作量,而使得总工作量和原来大致相同。第二,以公路、桥梁设计为主,适当增加城市道路、隧道、地铁的设计内容,总体上使得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达到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置设计背景进行体现。原有的设计背景大多数是选择距离城市很远的地区,这样的背景决定了设计以公路为主要对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城市交通愈发重要,也造成了一定的相应人才短缺,为此,可以将设计背景设置于城郊地区,从而形成以公路为主,近城部分涉及城市道路以及地铁等设计,以迎合市场需求。
(二)教学组织开展模式改革
对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开展模式进行改革,重点是选题和分组的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对设计工作进程进行控制,主要的办法是变目前“先选题后分组”为“先分组后选题”。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以及扎堆现象。一旦选题扎堆,最终还是仅能满足一个同学的选题,其余同学需要重选或者命题,于是先选题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先分组则可以将选题人数化整为零,小组内进行选题必然效率更高,同时,先分组的还可以考虑小组间学生成绩、能力的均衡,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设计过程中,一个小组的设计进度和质量需要有1~2个领头羊,形成一种设计工作氛围,无形中促使着整个设计小组工作的前进。分组后的选题由“指导教师出题学生选”这种被动状态变成“学生拟题再与教师商定”这种主动选题。而对目前的过程管理,则应该改变现在的“大阶段制”为“小阶段制”,即需要将检查节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事实反复证明粗放式的管理容易使设计工作失控,往往形成了赶设计进度的现象,设计质量难以保证。通过教学组织方式改革,总体上使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客观化和灵活化。
(三)指导工作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采取的独立小组指导工作模式进行改革,配合设计内容模式的改革,主要采用设计指导小组的工作模式。将设计内容中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合并设计时,当然需要相应方面的教师参与指导,为此,应由2~3名教师组成设计指导小组,其基本组成原则为小组成员的专业搭配合理,尽量兼顾职称、年龄的搭配,并考虑工作量等因素,每个教师平均指导人数可以与原来相同。这样以来,由原来的一名教师指导全部设计内容无法对每个方向进行精细掌握的状态,改为整个设计小组共同控制,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发挥各小组指导教师专业优势进行设计分部指导和质量控制,总体上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校企间交流研讨和调研,对模具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人才标准、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获得充分的认知。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参与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设置与企业实践相衔接的实训教学模块,构建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同企业共同制订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块、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通过清晰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两个平行并列体系,我们制定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完善一体化教室建设,实现场景教学和岗位教学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进行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建设,实现各模块教学任务的一体化教学。一体化实训教室建设主要包括:一是建设模具设计及三维造型技术实训教室,保证了Mastercam课程教学、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仿真加工等课程的教学。二是建设精密检测技术实训教室,实现精密测量技术的场景教学。三是建设电加工实训教室,保证电加工教学模块的顺利开展。四是建设金工实训教室,满足铣床加工、磨床加工实训的岗位教学要求。五是建设模具钳工综合技能实训教室,突出学生模具制造能力方面的综合训练能力的培养。
四、外引内培,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对内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企业实践锻炼,开展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训技能专项培训和讲座,组织开展三维设计软件使用与开发、精密检测与逆向工程、电切削加工、模具零件表面抛研加工、激光焊接技术等专项技术培训。对外从企业引进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行业专家,从高校引进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五、建立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按照校企共建、互利互惠、双向互动的原则,对合作企业加以遴选,同优秀企业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企合作年会,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等模式,推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做的统一。加强对校企合作运行情况的督导与管理,根据学校教学进度与企业用工的要求,制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与质量评估方案、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学生下厂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指导校企合作健康开展。
二、“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作用和意义
学科竞赛是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特别是通过建立以实战性学科竞赛为切入点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可以对原本单一、固化的教学活动产生多方面重大且深远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从学生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科学检测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构架体系,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其中主要包括知识转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以及创业就业能力等几个方面,使学生真正做到由学生向设计师蜕变,成为懂知识、有素质、具技能的专业人才。其次,从教师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加强教师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的联系、了解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改进现有的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实践训练方法、调整固有的教学计划、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之外,还可以进一步调动教学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不断加快自我提升,实现自我价值。再次,从学校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推动学校完善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实践教学新平台、强化校企合作力度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彰显专业优势,树立一流教育品牌。最后,从企业的角度看,实战性学科竞赛除了可以提供崭新的合作途径和广阔的研发平台、给予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之外,还可以进一步为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社会影响力,并借以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推进目标
目标是出发点,同样也是落脚点。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下的实战性学科竞赛推进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目标,只有这些阶段性目标串联为一体,才能真正体现出实战性学科竞赛在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的无限价值,发挥出其对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体阶段性目标内容如下:目标一: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加速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有机转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目标二: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转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修正学习评价方式,不断自我充实和完善,深刻把握行业发展和市场动向,并通过奖励措施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目标三: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调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双向介入,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专业的实践环境、切实的技术支持、丰富的资金帮助、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广阔的就业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目标四: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参赛的成功经验推广至环境设计专业的各门课程教学之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立更为全面、科学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和技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提供保障。目标五: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创作作品质量,高质完成学科竞赛创作任务,并力争获得竞赛项目奖项,借以提升学生对专业和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目标六:通过实战性的学科竞赛进一步将学生的设计创作成果加以转化,在行业市场中进行检测、推广和应用,努力实现设计创作成果的商业价值,真正体现出产教研的一体化。
四、“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实战导入式”教学模式中,实战性学科竞赛的实践环节具有一定连续性,且较为复杂,每一个环节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保证学科竞赛目标的有效落实。
(一)赛前的动员组织和准备
多渠道广泛搜集和环境设计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在确定参加某一赛事后,教师要对赛事进行宣讲,具体分析赛事的主办机构、参赛规则和参赛要求,并着重指出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可与企业协同制订参赛计划,明确职责分工,并结合具体赛事为学生提供多个社会实际案例项目选题,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专长进行选择,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参赛选题项目设计创作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对参赛选题项目现场进行深入调研,客观了解项目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战设计创作,其中包括草图绘制、初步方案图绘制、最终方案图绘制等。双方指导教师要进行不定期的设计创作方案检查,通过每一次和学生的交流、研讨,及时了解他们当前创作的进度,发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技术上的难点等,不断引导学生对设计创作方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和丰富。
(三)参赛设计创作方案论证
待学生完成参赛设计创作方案后,学校和企业双方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方案论证,包括艺术性论证、审美性论证、实用性论证和应用性论证等几个方面。学生不但要对设计创作作品进行自我陈述,还要结合指导教师现场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通过这一环节的开展进一步促使学生查找参赛设计创作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借以创作出较为优秀的参赛设计创作作品。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先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皮亚杰提出人类认知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同化:学习者对外界刺激输入进行过滤或改变使之变为自身一部分的过程;顺应:学习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原有图式无法使之同化时,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平衡: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他认为,人类认知受到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平衡。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所需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①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念的启示是,教学模式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核心,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利用会话、情境、协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协作伙伴;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工具,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空中教室”的设计过程也深受该理念的启发,其结构设计以及模式运行都以学生为中心,不再以教师为主导。
(二)多元智能理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1999年,他又补充了三种智能“:自然智能、灵性智能与存在智能。”这些不同的智能代表了不同的潜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而且每个人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智能倾向(人人有才),每类智能又并非均衡发展(人无全才)。该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发展多种智能的需要,我们要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发现和发展他们的多元智能,同时,每个人又是有个性差异的,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因材施教。“空中教室”模式就是受到该理论的启发,试图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考评标准,实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以及考核标准的多元化,既培育学生的各项智能,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优势智能。
(三)分层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是以承认受教育者存在个体差异为出发点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个体之间明显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整体素质不齐,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一。分层教学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分层,一个分层是对教学内容的分层,根据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层次上的划分,以适应学生学习的渐进过程,另一个分层是对学生的分层,根据他们的知识背景、领悟能力等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受到该理念的启发,“空中教室”按照“分功能,分教室,分梯层”的理念进行设计,对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进行分层,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让每个学生“吃适合自己的、吃得了、吃得好的东西”。
二“、空中教室”模式的设计思路
二、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
广告设计专业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方式,其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并将过程反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二是将教师的单方面评价方式改为让学生及团队参与到评价中来。
1.广告设计专业总体考核标准
为了配合广告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实践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探索相应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30%;专业课结合各课程考核的结果,占总评分值的60%;学生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遵守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则占总评分值的10%,
2.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考核标准
(1)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教师为主的。目前,结合“项目式”教学模式,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以目标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考核方法进行系统的制定,规范了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的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掌握各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专业技能包括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效果和目标性的考查结果。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自我评价(30%)+教师评价(7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2)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成绩登记标准。结合广告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设置情况,按照其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特点,编制了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考核成绩登记表,代替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登记表和作业批改登记表。综合考核成绩表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包含: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上课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等)、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20%;课程知识(应知部分)、作业、各项目学习成果等过程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50%;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综合方面的考核占总评分值的30%,如图3所示。课程综合考核成绩表作为任课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可作为点名册、课程提问、检查学习情况、检查作业等多项纪录表。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各项考核成绩计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3.广告设计专业课考核标准
专业课程主要通过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职业能力包括项目制作过程、完成效果和项目拓展情况。各课程总的考核方式将采用综合评价,即小组互评(40%)+教师评价(60%)的权重得分,最终按照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得出各项的总分。
二、激活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教学环节的结构,有的放矢
由于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在合理设计教学环节的前提下,应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结构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艺术设计课程直观生动的优势,采取一个问题方式多个方位解决,一个课题多个方案组合完成的学习形式。如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将实践课题纳入作业,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市场采风、调研等,再让他们将实践中的不同问题、不同答案带回课堂研讨,将实践性的案例教学与理论性的教学灵活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环节的结合有效而合理,使艺术设计类的成人教育有的放矢。
三、调动艺术设计类成人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主性
培养创新意识受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潜意识里已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定式化、等待式的学习模式,有的学生由于在职工作等因素的干扰,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甚至部分学生存在着修满学分即满足的敷衍状态,以及上网抄袭作业和论文的憜学行为,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早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用型、技能型和创造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面的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专业探索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而不是培养只能纸上谈兵,空有一纸文凭的应试型“人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仅仅完成“传道”“解惑”是不够的,应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图形创意课程,应该根据不同的设计专业设置创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教师艺术素养,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过程
教师要切忌照本宣科和依赖PPT进行宣读式的教学,要将案例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当角色,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做能使教师的艺术素养得以发挥,使学生从中得到学习要领,使教与学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中多种模式的实施,和任课教师的艺术素养和学识水平是分不开的,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艺术素养,一是不断储备自己的专业知识,厚积薄发,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添新鲜而有生气的教学内容,使教师“教”和学生“学”形成良好的互动。二是在已有教学量化之外补充生动的案例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及时将课程内容付诸实践,指导学生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作业方案,使学生的学习目标、领会程度、掌握技能有全方位的提高。三是教师应储备积累艺术设计纵向高、精、深的专业理论,广纳吸收横向学科的广、博、宽的相关理论,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将无限的知识储备资料发挥到极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设计的视觉元素
1.网络包装的文字。文字是包装设计重要的一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相关信息,比如产品的名称、成份、规格、日期、厂商等信息。能够便利和清晰地传播文本信息,是包装设计与目标消费者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文字的本质是描述性的,通过文字说明,可以轻松地告知目标消费群产品的属性,文字有一定的宽度、深度和灵活性,它是建立品牌识别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包装成功传达信息的决定性因素。文字本身又具有图形的属性,不同的字体和组合添加独特的元素,并引导消费者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解读,有些字体看起来严肃保守,有些字体看起来轻松活泼,字体个性是建立品牌个性认知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师可以选择或创造具有品牌所需要的属性与特征的字体,以此作为强化品牌的定位。在网络包装设计中,可以使用图形化文本、动态化文本、超文本等新的方法,引向产品的认知个性或属性等方面。
2.网络包装的图形。确定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摄影图片、插画等展示产品。在包装设计中摄影图片常用来表现产品本身的肌理与美感,又不适合直接展示的产品,如饼干、薯片等。具有传播多种信息的功能,它除了扮演提供信息的基本角色,比如展示一个产品的形状,或者说明如何使用一个产品,还扮演了更多的、更复杂的角色,摄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它可以简单地展示产品,提供清晰明了的信息,也能激发某种情感,勾起人们与品牌相关的感觉,设计师在后期的制作中,可根据产品的属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自由地定义照片的不同风格,如双色调、正片负冲、灰度模式、高反差、大景深、过饱和等艺术效果,取得不同效果以及多样性的风格,以适合产品包装的不同诉求点。而在网络营销中,一些具有一定物理形态、但不适合直接表现的产品,如茶叶、礼品等,往往需要利用插画的形式来表现,插画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说明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插画的简单使设计师能够迅速地向消费者解释一个产品,或是传达一个概念,以此来说明产品的价值和用途,插画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如中国画、木刻、线描、水彩等,可以描绘产品的可能激发的特殊情感,使设计师能够传达与产品相关的内在价值。当选定某种风格的插画后,设计师便可将此风格拓展到同一品牌的其它产品上,从而创造出一个品牌的延续感,使产品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3.网络包装的结构。包装可以设计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而且独特的包装结构形式有助于品牌建立传播信息的叙事,如直线条的结构,展现出理性、刚直的特点;曲线条的结构,展现出感性、女性的特点;而不规则的结构,则展现自然、活泼的个性特征。随着不同的材料和成型工艺的广泛应用,设计师在创造物质层面和审美层面都能反映品牌核心特征的包装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包装的结构形式,以及这个结构形式的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关系到产品包装使用户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4.网络包装的材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包装材质首先必须考虑到适合快递,首选那些主要功能在于保护产品,在受挤压或发生一定程度的物理震动时,能形成物理防护层的材料,比如硬纸板、高密度聚乙烯塑料,其中硬纸板较为常用,硬纸板包括一系列不同等级、具有不同性能的重型纸产品,可用于不同的包装功能,从存放独立产品的卡纸,到具有三层或五层的瓦楞纸或纸箱纸,都属于这一类材料,具有易回收和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属性。
三、电子商务模式下包装设计的表现
1.建立品牌的视觉区隔度。包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挖掘一个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差异点,这个差异点建立在产品自身的显著特征之上,包装设计必须强化这种差异化特征。一个产品可能有许多种不同的属性,包括材料、成份、工艺、品质等,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本身与竞争品牌的产品之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区隔,除去产品的包装,消费者是很难分辨这些同类竞品的。在网络销售中,地域特色通常可塑造出独特的卖点,以使消费者能够因为对地域的人文历史信息,快速识别出不同的产品,形成一个品牌视觉区隔,使目标消费者形成对产品的看法,并与品牌建立能够引导其购买决策的联系。
2.提炼具有触感的视觉元素。网络销售相对于传统货架式销售,缺少一种直接的体验,而包装带给消费者的触感体验会影响消费者对一个品牌的信心,然而消费者在网上商店购物时,并不能在购买商品时接触到商品的实物包装,包装的触感元素只在消费者收到商品之后才发生作用,所以设计师必须在包装设计时,通过图片肌理等手段,强化包装的材质质感,通过三维演示、交互式说明等手段增加在网络中展示包装形象的触感特质。以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增加对产品的多维体验。
3.构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关联。网络消费者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时,不仅要获得产品的某种功能,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品牌表达自己的价值主张,彰显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包装设计时不能一味地强调产品的属性和功能,忽略消费者的情感因素。一个触动消费者内心世界的情感诉求往往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而长久的记忆,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时激发出一种直觉,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包装设计是消费者表达个人偏好,建立与特定产品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包装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向消费者呈现产品不同的情感内涵。网络包装设计应将品牌理念很好地符号化、概念化,利用网络动画、音乐、表单等综合的手段,制定出与消费者情感相关联的综合识别形象。例如中秋月饼礼盒是以民族风格为主,设计理念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而吸引到民族情感兴趣的消费群体。[4]
4.强化网络营销的体验。一个品牌的包装设计可以选用不同的材料,以创造和限定不同的用户体验,比如提供平衡的、具有触摸手感的表面来与用户进行互动,充分考虑在网络销售环境中,对产品外观的视觉及使用体验,如包装设计中为拖、拉、握等不同动作设计相对应的部件,包装作为三维的立体物,设计师可以把对外形的探索和创造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