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15:44: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养老护理员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53-02
引言
从客观角度来看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的养老事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并且在养老事业发展初期国家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就让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构建呈现了滞后的态势,这对于养老事业的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制约作用。另外伴随着老龄化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多,养老护理员在数量上也出现了一定的缺乏。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培训养老护理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如何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将是摆在养老事业面前的重要问题[1]。
1 当前养老护理员队伍所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养老护理人员在思想水平还有待提高:从某个层面上来看养老护理工作与其他护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平时面对的对象都是老年人,而在与老年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某些时候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阻碍,而部分护理人员则表现出了缺乏耐心,这就给具体的护理工作带来了影响。另外部分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没有抱着足够的责任心去服务于老年人,缺乏服务意识,这必然会让护理工作的质量出现下滑。如果要落实好养老护理工作,首先应该加强道德建设,在职业道德操守保证的情况下,养老护理工作的质量才能得以保障。
1.2养老护理员队伍整体业务水平较低:当前这支养老护理员队伍业务水平呈现出了参差不齐的状态,当然不否认部分养老护理员还是有着很强的业务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支队伍的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养老护理员对政策法规的应用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让业务判断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差从而使得整个护理服务出现了失衡的情况。
1.3专业技能不能满足服务需求: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养老护理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对于相关护理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它不仅仅涵盖了一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还涉及到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以及老年教育问题。但是很多护理人员对心理护理知识掌握的还不够充分,对于某些行为规范还不能进行透彻的理解,这样就在某些环节上出现了漏洞。总之当前这支养老护理员队伍在专业技能素养上还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
1.4法律意识低下:在养老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但是部分养老护理员的法律意识低下、法律观念不足、法律知识不够,这也就直接导致护理对象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另外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也不够到位,不够细致,在相关制度的执行力上还有待提高[3]。
2 如何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养老护理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首先严格执行凭证上岗制度,只有通过专门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并通过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才能够上岗。尽管国家在这一块的基础性建设已经逐步完善,但是某些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在业技能鉴定指导工作上还是没有落实好,这样也给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某些地区虽然制定了岗前培训制度,但是由于培训不够规范并且制度执行力也不够,这样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培训要求。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对于我国养老事业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相关机构、部门必须重视的,至于如何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笔者提出了以下观点,供与参考。(1)加强程序化意识培养。在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相应的工作程序,不管是老人的日常饮食还是其他的一些细节问题都有详细的护理流程,如果流程顺序出现了问题,就会让护理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程序化意识培养,让护理工作能够按照规范化程序进行从而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2)加强个人事项处理培养。在工作中护理人员的个人情绪势必会受到一定的波及,但是在工作中绝对不能带着负面情绪去处理问题。这就要求在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加强心理素质培养,让相关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样不但可以缓解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3)更新教学理念,确保培训课程质量。首先应该纠正部分养老护理员的护理观念,不仅仅要求他们注意生活照顾质量,还要向他们输送一些心理护理知识、康复护理知识以及急救护理技术,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老年人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手段来提升护理质量。在实际考核环节上设置“沟通交流考试”,以此来检验养老护理员的实际沟通能力。(4)部分养老护理员年龄较大并且学历较低,在护理工作中会存在一些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对于上述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并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教育[4]。
3 结语
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刻不容缓,通过加强程序化意识培养、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个人事项处理培养来提升培训工作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支专业性的养老护理员队伍,让养老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萨日娜,林毅,李秋萍,等.西部地区养老院护理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全科护理,2010(35) :123-124.
[2]黄少宽.广州市社区老人服务需求及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南方人口,2010(01):145-146.
本培训计划依据《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养老护理员(初级)职业技能培训。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
二、培训目标
坚持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持证上岗的原则组织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通过培训使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护理员素质普遍得到提高,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逐步满足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三、培训对象
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准备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热爱养老护理工作,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
养老护理是当前的紧缺专业,我院护理专业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及学生将来就业的实际需要,在三年制护理专业高职生中开展了中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中级养老护理员工作技能都与解剖学知识关系密切,而学生理解和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本文把培训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和较易出现混淆的解剖学内容进行了归纳,希望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一、养老护理员培训的社会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急慢性病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均寿命增长,我国2011年居民平均寿命为71岁,是解放前平均寿命的两倍。《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公报数据均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我国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即三级养老网络。旨在保证我国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保持愉快、健康的生活。但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是: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差、护理人员文化素质低、护理人员年龄偏大、专业人才培养不足,流失严重,人才严重不足,全国养老护理员约有2万余人,但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缺口很大。因此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数量和专业技能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解剖学知识与养老护理员工作技能的关系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也是护理专业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正常形态结构和相关器官的位置毗邻。对于养老护理员来说,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和器官功能上与青壮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就要求在老年人的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速度减慢、减少环境刺激等。中级养老护理员工作技能主要包括:1.生活照料;2.技术护理;3.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生活照料主要包括清洁卫生、睡眠照料与疼痛护理、饮食照料。护理技术主要包括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急救技术等。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主要包括肢体康复、老年人闲暇活动等。养老护理员主要工作技能中各部分内容都与解剖学知识密切相关。
三、解剖学知识在养老护理员工作技能中的应用
1.生活照料
①清洁卫生:压疮护理要注意不同受压部位不同。仰卧位:跟骨、尾骨、骶骨、尺骨鹰嘴、肩胛冈、枕外隆凸;俯卧位:髌骨、髂前上棘、肋骨、胸骨、下颌骨颏部、额骨;侧卧位:内踝、外踝、股骨内侧髁和外侧髁、股骨大转子、髂结节、肱骨外上髁、肩峰、耳廓软骨。
②疼痛护理:内脏疼痛定位不准确的是因为内脏神经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一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可以经几条脊神经出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包含几个脏器的感觉纤维。故内脏疼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准确,而且疼痛的传导较慢。牵涉性痛产生的机理被认为是内脏病变器官与相关体表部位感觉神经元在脊髓同一节段,内脏病变的神经冲动可扩散或影响邻近的感觉神经元而产生牵涉性疼痛。
③饮食照料:对于不能由口进食者,要采用鼻饲法提供营养。鼻饲法的基本操作就是插胃管术,具体方法是将胃管由口腔或鼻腔入路,经咽、食管插入胃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第一狭窄位于咽与食管的交界处,距中切牙15cm;第二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跨越食管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在胃管到达咽部第一狭窄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吞咽时会厌封闭喉口,使食管上口张开,有利于胃管进入食管。成人一般插入胃管45-50cm,不宜超过60cm。
2.技术护理
①给药:在眼部滴眼药水时,将下眼睑向下方牵拉,药液滴入下眼睑内,后用干棉球按住泪囊区,以防药液流入泪囊。在眼部,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其中,鼻泪管上接泪囊,下通下鼻道,长约17mm。因此,药液如果进入泪囊,就会流向鼻腔下鼻道和咽部,经粘膜吸收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②观察:观察操作技能包括体温、脉搏、血压的测量。其中脉搏测量常选动脉包括桡动脉(位于桡骨茎突稍内侧,肱桡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颞浅动脉(位于耳屏前方颧弓根部)、颈动脉(胸锁关节向上至下颌角与乳突尖中点的连线,甲状软骨上缘以上为颈外动脉,以下为颈总动脉的体表投影)、足背动脉(位于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测量血压常选用肱动脉(位于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肌腱内侧)。
③急救技术:A.出血种类:动脉出血(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含氧量高,表现为出血呈喷射状,色鲜红,出血量大);静脉出血(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含氧量低,表现为出血缓慢,色暗红);毛细血管出血(毛细血管管腔很细,管壁薄,分布广泛,表现为出血量小,呈血滴状,常找不到出血点)。
B.止血部位:头部出血(压迫耳屏前方颧弓根部的颞浅动脉);面部止血(压迫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相交处的面动脉);头颈部出血(压迫甲状软骨下缘,胸锁关节向上至下颌角与乳突尖中点的连线的颈总动脉);肩部、腋窝、上肢出血(在锁骨中点上方的锁骨上窝处向后下方压迫锁骨下动脉至第一肋);前臂、手外伤出血(可在臂中部将肱动脉压向肱骨);手指出血(压迫在手指根部两侧分布的指掌侧固有动脉);下肢出血(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足部出血(压迫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的足背动脉)。
C.吸痰法:对于危重、昏迷及神志不清的老人,在进行吸痰时会因病人的牙关紧闭,出现吸痰管插入口腔、进入咽部困难。由于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之间可以经过第三磨牙后方的固有间隙相通,因此可以经过此间隙把吸痰管插入固有口腔而到达咽部完成吸痰。]
3.康复护理与心理护理
①肢体康复:A.上肢被动活动:侧伸手臂与肩拉平(锻炼冈上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肱三头肌);手臂由体侧上举呈90°(锻炼三角肌、胸大肌、喙肱肌、肱二头肌、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屈臂(锻炼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伸臂(锻炼肱三头肌)。
B.下肢被动运动:抬起小腿,托住足跟,呈水平线慢慢屈伸(锻炼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腿伸直,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扳住足跟向旁扳动(锻炼臀中肌、臀小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②老年人的闲暇活动:医疗体操指导方法,与各关节运动密切相关。
A.起落呼吸运动(肩关节屈和伸);B.左右画圈运动(肩关节外展和内收,髋关节、膝关节屈和伸);C.展椿运动(髋关节外展和内收,肘关节屈和伸)。
综上所述,解剖学知识与养老护理员培训过程中的工作技能密切相关,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及其在养老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养老护理员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和目的性都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养老服务;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能力
养老护理员是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养老护理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总理在2013年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标志着老年服务产业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当前老年服务产业现状与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规模及日益增长的精神和物质需求相比,还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特别是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老年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建设一支正规化、优质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应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的教育与培训,使人才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能力与素质,适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需要,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目标。
一、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从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人员主要是指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我国养老护理人员严重的供不应求,无论是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不能满足老年护理的需求。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数据分析课题组通过对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中(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26日)239312个从业人员的统计分析,并结合社会福利中心2014年7月~12月赴东中西部13个省市54家养老机构调研情况得出,机构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薪金范围及职称等情况如下。
1.素质偏低
目前护理人员的水平较低,一般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只能达到基本照料的水平,缺乏医疗常识,绝大多数是边做边学,这不仅不能适应老人护理的需求,还可能带来一定风险。调查发现,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有效数据的70%以上。且护理人员多来自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学历以初中、小学学历为主,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养老机构及社区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缺乏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不了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满足不了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需求。
2.持证率低
照顾老人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但是经调查,仅有11.11%的从业人员取得了相关的职称证书。在取得了职称的从业人员中,初级职称16393人,占比6.85%;中级职称7549人,占比3.15%;高级职称2646人,占比1.11%。这表明我国现阶段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任重道远。
3.流动率高
随机抽取部分从业人员数据,从入职日期和离职日期可以看出,部分机构从业人员入职时间很短,有许多甚至不足一个月。另据广州市民政局一项面向全市养老机构的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一般在40%左右,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流失率高达八成。养老护理员紧缺,成了更为迫在眉睫的难题。这与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流动率高与其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认可度、福利待遇差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可见,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准入门槛较低、职业技能较差,存在着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待遇偏差、知识面窄、持证率低、流动性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结构调整和专业化建设。
二、制约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提高的因素
1.政策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训尚未真正融入“大人才”工作格局,没有真正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类养老护理机构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缺乏统一领导、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从内部环境看,养老护理人员的选拔、管理、激励与评价机制等都没有建立或完善。一是没有设立职业准入制度。二是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三是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养老从业人员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各机构对护理员业务水平的考核标准与要求不统一。
2.社会方面
首先是认可程度不高,认为照顾老人是一种“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尽管一些院校开办了养老照护类专业,然而相当多的考生不愿意报考,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也不愿意做,从而影响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发展的积极性;其次,老人及家属不愿意为养老护理员支付较高的工资,使得专业化前景不佳,工资低,人员流失率高,是人员队伍建设发展定制不前的重要原因;再次,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使得养老护理员无编制、无归属感,影响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稳定性。
3.个人方面
多数养老护理员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程度低、精力有限、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差,不愿意或没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专业培训难度大。同时多数养老护理员未经过正规岗位培训,这类人文化素质偏低,并且都是年龄偏大的无业人员,她们所掌握的技能基本是养老护理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并不一定具有规范性,与受过系统培训的专业养老护理员相比较,差距很大。
三、提高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能力的途径
养老服务职业观确立后,需要一支与这一职业相匹配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服务队伍。《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明确要求养老护理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较为丰富的医疗、康复、心理及护理知识,良好的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社会组织能力。在当下养老护理员短缺、业务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现有养老照护人才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途径:
1.机构在职培训
1.1专项培训。专项培训,是强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及职业技能等级资质待遇制,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能力的主要措施与途径。针对养老服务人员在日常照护工作中应用到的知识、照护技术进行专项培训和学习考核。培训内容既要包括对养老服务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还要包括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及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应急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训形式上,可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在职轮训,逐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比如对长期卧床老年人进行翻身预防压疮,对失能老年人进行特殊口腔护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面的培训,然后定期进行考核,加强管理。也可通过养老服务技能培训机构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提高现有行业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下岗人员及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可以扩充养老护理员队伍,而且可以扩大再就业。同时要通过改进培训,拓展培训渠道,开展交流式培训和知识技能储备式培训,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并对养老护理人员获取职业技能认证提供补贴,激励更多的养老从业人员参与培训,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培训率和持证率。
1.2继续教育。在取得各个级别的职业技能资格后,不能一劳永逸,还要进行继续教育,让护理员掌握各种新的知识、技能。对于已获得上岗证的养老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其服务水平,使养老从业队伍的整体职业素质水平得到可持续发展。目前养老护理员的继续培训存在偏重医护、忽视生活照顾的内容,对此可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护理员培训的经验,它们的操作性更强,如具体怎样使用轮椅、怎样省时节力地移动老人、不同性别的便器如何使用等等。因此继续教育可包括:让护理人员掌握日常按摩推拿、康复训练、四肢护理、皮肤护理、特殊老年设备的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养老护理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慢性病护理方面的专业问题,因此还要加强对慢性病的预治等培训,更要着重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浙江省规定,经培训获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人员,每两年需参加一次在职培训。在教育方式上,由于护理人员很难脱离工作岗位,可以采取开展远程教育的方式,为养老护理人员学习、教育、培训提供方便,然后参加人力社保部门举办的测试,检验学习成果。
2.开展职业技能大赛
养老产业催生了专业养老护理员这一新兴职业。随着社会进步与“白潮”的来临,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养老行业的服务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其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正规化已成为必由之路。因此鼓励在行业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养老护理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提高广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全社会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文化美德;另一方面也会展现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采,彰显养老护理员的职业价值,加深社会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识和理解。例如由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定期主办的全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竞赛以《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密切结合养老护理工作实际,设置实际操作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试和个人职业展示三个环节,分为半决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在大赛中表现合格的选手在赛后可拿到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养老护理员学技能、比贡献的热情,培养了人才、发现了人才、激励了人才,促使越来越多技能精湛的养老护理服务人才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3.采用“送出去、接进来”方式
所谓“送出去”是指进一步扩大将养老护理人员送入本地专业培训机构或学校(如职业鉴定所、站及高等卫生学校等)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范围,提高持证上岗率;“接进来”是将具备相关资质的培训教师接入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实地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在时间、地点上便于养老护理人员接受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养老机构可以依托专业化的培训机构或已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高校,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这些单位做到资源共享。养老机构中患有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年人较多,但是护理员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缺乏深入了解,尤其在疾病的中晚期,护理员在照护这类老年人时普遍存在经验不足、无从下手的现象。养老机构可以请医院专家或者培训师对护理员开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指导,使照护者能够发现老年人的一些异常表现,进行日常照料和心理护理,逐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
4.尝试远程教育模式
当前信息化软环境的快速优化、数字技术的快速提升、数字资源的日益丰富为微课的制作与传播奠定了基础,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高效、便利、不可或缺的教育与学习形式。我们知道大部分养老护理员是直接从社会招聘的下岗或农村务工人员,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学员认知能力较低。通过将复杂深奥的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课件,它灵活、反复播放等特点能大大增强学员学习的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也能明显提高授课者的授课效果,同时也便于网络传输、共享资源,可降低认知负荷,提高学员的认知率及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如为老年人整理更换床单,在每个步骤配合文字及语音解说,这些护理技能的视频可帮助学员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反复模拟练习,降低训练难度,增强培训效果。对护理人员来说,有效的培训十分重要。采取机构自我培训、借助职业高校等模式实现培训资源的最优化、大整合,将日常工作实践与理论培训有机融合,注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培训效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和养老服务水平,并将培训成果有效运用于养老服务实践,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课题组.我国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全国养老机构数据直报系统239312名从业人员的数据分析[J].中国民政.2015.17.
[2]陈卓颐,黄岩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82-3.
[3]柴瑞章宋恺宁.广东省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现状及政策建议[J].社会福利.2015年7月.
[4]腾翀,高飞,尚红.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5]黄菲.辽宁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2:1-2.
[DOI]10.13939/ki.zgsc.2016.01.212
一个木桶是由多块木板制成的,它能装多少水,不是由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想让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其短板或将其加长才行。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滨州市养老护理要有一个既容量大、又要牢固的木桶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然而现实是木桶的木板长短参差不齐,缺口很多。要想切实将这个木桶打造成滨州市养老需要的木桶,就要从多方面着手。
1 加长养老护理的短板,大力推动滨州市养老护理事业发展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养老问题已经是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养老问题的解决,为了切实解决好滨州市的养老问题,2014年3月滨州市向民政部培训中心申请在滨州市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站,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设在滨州市技术学院,基地投资200万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同时配备住宿、就餐,一次可承接200人的培训任务。鉴定站设在民政局下属的滨州市儿童福利院,使滨州市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点的地级市,滨州市成为全省首个具备养老护理员培训、鉴定考试能力的“一站式”服务基地。
基地自设立以来,不断加大软件、硬件投入。在硬件方面,逐步完善基地建设,基地以居家养老的模式设计,配备国内先进的教学及实训设备。全力打造一流的养老护理培训示范基地。在软件方面,邀请民政部培训中心及北京社会管理学院的专家领导到基地指导授课,聘请台湾专家指导基地建设和培训。引进台湾先进的培训模式及经验。同时基地派出专业教师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打造自己的培训师资队伍。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和鉴定站的设立是滨州市实施养老护理人才战略的进一步探索,这一策略对滨州市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及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加速了滨州市养老事业的迅速发展。
2 切实了解滨州市老龄人口的实际情况,养老任务重、迫在眉睫
滨州市现有人口约378万,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滨州市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都高于同期的全省全国老年人口比例。
另外,滨州市老龄人口还呈现高龄化趋势。2010―2013年,滨州市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由57952人增长到90902人,从占全部老年人口的10%一跃到13.85%。高龄老人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滨州市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数字就像一个警钟,时时提醒我们滨州市的养老问题不得不加大解决的力度和速度。这两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养老的相关政策,滨州市政府及社会共同努力,养老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公办和私营养老院的建立,这些机构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专业护理员的大量缺乏,成为养老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怎样弥补养老护理员的缺口,提高养老护理质量,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3 通过培训及到养老院的调查,了解到滨州市养老护理员的实际情况
3.1 养老护理员工作强度大,工资低
在滨州市,一个40多岁的下岗女工,经过培训学习做月嫂,工资可以从3000元很快涨到7000~8000元。如果她做的是养老护理员,工资最多3000~3500元。养老护理员对技能以及职业的素养的要求绝对不比月嫂少,他们要有“养”的技能,养老护理员每天大约工作12小时,要服侍多位老人起床、穿衣、洗漱换尿布、换床单、做房间卫生,还要给老人喂饭(一日三餐),帮助翻身、大小便、洗澡等;还要有“护”的技能,比如有老人做输液治疗、翻身预防压疮等一般护士具备的专业技能。此外养老护理员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要不怕脏不怕累,对老人有爱心、耐心,更要细心。“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以看出护理老人的工作不好做,养老护理员要常年照顾各种状况的老人,尤其是那些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员,他们做出的付出可想而知,但是工资报酬不高。
3.2 改变当前的紧缺职业门前冷淡现状,养老护理员需要解放思想,提高社会地位
目前,养老护理员属于市场“非常紧缺职业”,但是由于长期低待遇、高强度的工作以及人们在思想上的歧视,使得从业者逐渐改行,养老院护理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笔者接触到许多农村的学员,培训完之后干了不久就改行了,问他们为什么,他们的理由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亲朋好友面前觉得丢人,家人也不支持。这也造成了现在好多养老护理员很不自信,甚至不愿意说出自己从事的行业。要从根本改变养老护理工作是伺候老人、不光彩的工作,就要加大宣传让人们认识到这是一个职业,一个当前国家社会非常需要的职业,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高尚职业,更要靠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提高养老护理员的待遇及地位。
3.3 滨州市当前在岗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比较低,在职护理员队伍年龄偏大
2014―2015年上半年滨州市养老护理基地对滨州市在职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087人,培训由滨州市民政局组织。学员来自滨州市各县区国办及个体养老院,护理员年龄从二十几岁跨越到五十多岁。
滨州市在职培训养老护理员文化程度统计。
上表中本科人员多数是养老院的管理人,大专多数是养老院的医务人员。护理员年龄比较大,文化层次低,导致接受新知识慢,工作中多数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习惯为指导,技能科学性较低。这些人平时对于行业发展趋势,新护理技能等接触比较少,多数人没有关注行业发展技能提高的意识。把养老护理工作单纯的作为一项生活照料工作来做。严重限制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妨碍了护理技能水平的提高。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切实地体会到养老护理队伍文化素质低这一突出特点。文化较低的护理员很难达到更高水平的培训学习,严重影响到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
4 加固滨州市养老护理的长板,在现有资源上求快速发展
(1)2014年滨州市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对滨州现有在岗养老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滨州市养老护理行业水平整体提高一个高度。使养老护理向专业化、技术化发展。
(2)开拓高素质的养老护理员资源。滨州市加大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力度的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护理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定向培养养老护理人才。鼓励初中毕业生学习养老护理专业,并给予学习补助。2015年滨州市技术学院第一个设立养老护理专业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并且与民政部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实现对口升学。学生全部是免费入学学习。毕业后学校全部安排就业,学生也可以自主择业、劳务输出到多个国家就业。大力调动学生从事养老行业的积极性,提高养老护理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3)2015年8月滨州市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和滨州市民政局联合举办“福彩杯”滨州市第一届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此次大赛给滨州市养老护理员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将滨州市的养老护理事业推上新的台阶。
滨州市培训基地准备通过正规培训、定向培训和中长短期多层次培训,让滨州市养老护理队伍走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道路,建设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熟练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养老服务队伍。为滨州的养老护理事业走向辉煌的明天全力助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在滨州市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走出滨州市养老事业的新里程,为滨州市养老打造出一个全方位牢固的高质量木桶。
1.2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基本情况问卷对我国养老护理员进行现场调查,自设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6项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及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水平、是否受过职业培训、有无职业资格证书、是否签署劳动合同、有无社会保险、养老机构性质等8项从业情况资料。由黔南民族医专护理系教师担任调查员,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发放、讲解,学员自己填写,调查当日收回。发放问卷188份,回收180份,有效问卷175份,有效应答率93.1%。
1.3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常模的比较采用两样本u检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结果
2.1一般资料175名我国养老护理员,男55人,女120人,年龄<30岁43人,30~49岁120人,50~59岁12人。汉族106人,少数民族69人。未婚32人,已婚130人,离异12人,丧偶1人。小学1人,初中43人,中专或高中47人,大专58人,本科及以上26人。健康167人,患慢性病8人。工作年限<5年123人,6~10年21人,11~15年12人,15年以上19人。管理岗位77人,服务岗位98人。月收入<1000元37人,1000~2000元55人,2000~3000元55人,3000~4000元20人,4000~5000元6人,5000元以上2人。受过培训54人,未培训121人。有职业资格证11人,无证164人。签订劳动合同88人,未签订87人。办理社会保险118人,未办理57人。养老机构性质:公办135人,集体14人,民营26人。
2.2我国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我国养老护理员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及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常模。SCL-90总均分为(1.53±0.39)分,与常模(1.44±0.4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75,P<0.01)。
2.3我国养老护理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2.3.1SCL-90各项因子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SCL-90量表9项因子分别作为因变量,以14项一般资料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收入情况、劳动合同、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进入方程。
2.3.2SCL-90总均分与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SCL-90总均分为因变量,以14项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健康状况、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劳动合同进入方程。
3讨论
3.1我国养老护理员一般特征与同类研究比较与黄菲等研究比较,相同点有女性为主、培训率及持证率低。与前者研究所示养老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不同,参与本调查的我国养老护理员以青壮年为主,没有文盲,中专或高中以上学历约占75%,收入相较于黄菲等研究显示相对偏高。这是由于调查对象为贵州省“我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班”第一、二期学员,是各养老机构选派的骨干、机构负责人等,另有少数的民政部门管理人员,管理岗位人员占44%。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问题和重大的社会问题。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提供的数据,目前,社会上约有1000万名养老护理员的人才需求。养老服务业为社会创造出众多的就业岗位,但是,由于受传统世俗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不大愿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从全国各地养老服务调查情况看,现有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低,基本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其业务技能通常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难以应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老人的多样需求。我院作为河南省首家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本研究旨在对我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现状水平进行调查,为更好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的养老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于2011年10月对参加河南省首批养老护理员培训的来自郑州、许昌、鹤壁、南阳、信阳、开封、焦作、三门峡8个地市75家养老机构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问卷主要包括2部分,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护理员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等;专业水平现状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是否有医学学习背景和是否接收过有关养老护理的培训等。由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让学员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
1.2.2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采用频数和百分率来表示。2 结 果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沟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山东青岛的郭爱萍刚迈过50岁门槛,家里却有两个卧床的老人:西屋住着中风瘫痪的父亲,东屋里躺着去年因突发心脏病成了半植物人的母亲。每天全科医师都会到家里巡诊,老人有什么不舒服,一个电话,不出半小时大夫就会上门。郭爱萍说:如果没有“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我是不可能这样轻松的。
“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是2012年青岛市建立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用制度解决因年老、疾病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参保人员的医养难题。
这项制度分为“家护(在家护理)”“医护(在医院护理)”“老护(在有医疗资质养老院护理)”3种模式。符合条件的参保居民可以选取任何一种,不需额外缴费,符合医保政策的所需药费和医疗护理费,由医保基金支付。“家护”和“老护”费用,个人自付4%,“专护”自付10%。
“俺爸妈都是老年人,病情比较稳定,但是离不开人,不仅需要医疗更需要护理。他们长期住院不现实,况且医院床位紧张。以前,老人只要住院,就得自掏三四千元。”郭爱萍说,她为爸妈办理了 “家护”手续,今年一季度,两位老人医疗费加起来才500多元。
青岛市人社局医保处处长马青说,医疗护理保险的资金一部分来源于职工医保基金、居民医保基金,达2.8亿元。同时福彩金每年拿出2000万元补贴参保居民。目前,青岛市护理保险基金支出2.2亿元,受益老人2.4万人。
在没有开展养老护理险的城市,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因为护工短缺,不得不长期泡在医院里。在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痴呆病科室床位几乎到了“只进不出”的程度。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25天,进院的老人很有可能一住就是一两年。有些老年人虽然已经进入康复期,不需要留院治疗,但老人宁愿在医院享受可以报销80%的医疗照护。
“美国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5天,而在国内的大医院平均住院时间在11天以上,原因就在于住院有医疗保险,而出院后没有护理保险可以报销,因此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泰康人寿副总裁、泰康之家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发现中美两国的病人住院时间差很大。
“现在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医疗现象,很多失能老人常年住在医院,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这是困扰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方面。”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表示,发展护理保险十分必要。他指出,2012年修订的《老年人权益法》提出了老年人监护和长期护理的保障制度,为建立中国特色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预留了立法空间。
宁愿当月嫂,不愿做护工
除了居家养老护理费用不能医保报销,失能失智者老人对医院的依赖更多是因为无法聘用到专业养老护理员。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机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均呈现“三高三低”――社会地位低、流动性高;收入待遇低,劳动强度大,职业风险高;学历水平低,年龄偏高。家政服务业培训也出现“两极分化”,家政从业者更喜欢伺候小孩,却不愿意照顾老人。目前无锡市拥有育婴师资格证书的人数,远远多于养老护理员。去年参加培训的育婴师约有2000人,而养老护理员仅有500人,相对于育婴行业的社会关注度和职业稳定程度,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更苦、收入也比育婴师低,因此流动性更大。
“都是伺候人的活,养老(护理)员收入低,时常受气,而且没有前途。”四十出头的保姆小张是甘肃人,曾在一家民办养老院做了半年护理员,当时月收入1200元。为了改变命运,她一咬牙交了3000元培训费,学做月嫂。现在,月收入7000元,接单接到手软。
“护理人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有时还需要忍耐力,比如有些失智老人很可能经常和你闹情绪,甚至冷不丁打你一拳。”一位养老护理院经理说,很多人因此不愿意当养老护理员,民办养老机构当护理员的多在40岁以上,且大都文化素质偏低。某家政公司的李群英说,这部分人的确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可是后期培训他们难度很大,“送他们培训,也不会做笔记,你怎么和他们沟通谈提高服务水平呢?”
同时老年服务与护理专业人才培训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国仅有60多所院校开办养老护理专业,每年毕业生不到3000人。再看美国,根据1976年美国高等教育老年学会的调查,当时已有1275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养老相关课程,目前开设该课程的学校还在继续增加。另据了解,日本目前也有394所大学设置专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可见,我国目前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上投入的教育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显然还远远满足不了老龄事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制约养老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一环。
养老护理能否成为体面工作
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养老护理员短缺的燃眉之急怎解?
上海市正在积极研究养老护理员报酬行业指导价,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还将会同人保、财政、教育等部门共同研究人力资源储备、培训和激励机制,从用工机制、待遇保障、职业培训、学科建设等方面支持鼓励,提升专业化水平,力争形成10万人的专业养老服务队伍。上海市已将“养老护理员工种”纳入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家政服务人员参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能力或技能等级培训后,经鉴定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培训费补贴。在大中专院校、职业专科院校等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和师资队伍。
财政部门研究养老护理人员岗位补贴。目前,部分区县已经对持证率提出要求,有的区县已经实施岗位津贴、工龄补贴等办法,来推动行业人员队伍建设。
而在这些计划、规划付诸实施之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外来务工人员已是申城养老从业“主力”,如何让他们有动力不断提高服务技能,让有资质、有能力的从业人员留下来、做下去?
为了让养老护理员成为体面的职业,今年8月1日,广州市2014年积分入户工作启动后,养老护理员首次进入入册职业工种,在积分入户中获得单列计分资格,今年将有20名合乎资格的养老护理员能在广州退休,并把家乡的子女接来求学、就业。此举属于全国首创,目的就是有效缓解广州养老护理员紧缺困境。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人口老龄化,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增加,对老年生活照料、长期护理、健康管理、情感慰藉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社会需求[1]。其中人文关怀能力是养老护理的核心,能否运用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是现阶段政府及养老机构管理层所要重视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养老护理本身的工作性质将使护理员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加,工作疲溃感增强,包括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和工作无成就感等[2]。本调查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了解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的人文关怀能力及工作疲溃现状,为今后政府和护理管理机构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人文关怀素质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内容,选取石家庄市20家养老院,在获得院方同意的情况下每家根据实际情况选取2~6名护理员进行调查。最终共计99名受访者,其中男6名、女93名,年龄(49.73±6.8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名,初中55名,高中21名,大学2名;所在养老机构性质:公办34名,民办65名。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应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3],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10~20min的问题式访谈并进行笔录和录音。访谈开始前调查者需选定访谈环境避免无关条件的干扰,向被访者说明调查目的,解释此次访谈录音的必要性,问卷编号由01、02、03等表示,以代表不同受访者,保护其隐私。调查者事前准备好访谈内容:①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护理老人类型等;②第二部分为护理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判定,如是否能将老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并站在老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等,鼓励护理员发表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③第三部分为护理员工作疲溃程度的了解,如养老护理工作是否使其感到筋疲力尽或麻木不仁等。由访谈者提问并记录,根据访谈提纲把握访谈进度,进程速度要适当,避免对受访者的意向引导;访谈内容应灵活掌握,在不烦琐的前提下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并及时笔录以补充录音的不足。访谈结束后保存、整理录音及笔录,谨防资料缺失。1.2.2资料分析调查结束后将所有访谈内容以Giorgi的现象学分析[3]方法进行资料的分析与处理,选取10个典型护理员进行深度分析。首先统计受访者的基本资料,其次整理录音及笔录,详细分析二者提炼出与本项研究相关的有意义的内容,从而确立主题、分主题,最后进行整合。
2结果
2.1主题一:年龄大且专业知识缺乏
近年来各省市的老龄化问题愈演愈烈,对护理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有资料指出,训练有素的养老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服务非常关键[4]。而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部分养老院仍采取传统的方式运营管理而非实施专业化建设。据采访的护理员基本资料显示年龄41~50岁占47.5%、51~60岁占34.3%。在没有任何专业技能的指导下也只能基本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并不能满足每组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当代养老建设追求的是运用专业知识使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好转并保持心情愉悦而不仅仅是维持其生命。就学历而言,小学及以下占21%、初中占55%、高中占21%、大学占2%。数据结果充分显示了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和专业培训的缺乏,访谈过程中,大多数护理员对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诊断等专业名词表示不理解,一些问题也只能转化成白话向其解释。如1名护理员在谈话中想要表达床挡却无法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在问及是否会及时开窗通风以及通风时长的问题时,多数护理员表示:会通风,开一会儿或感觉冷了就关上停止通风,由此看来大多数护理员并不能正确了解老人房间所需的正常温度和湿度。
2.2主题二:人文关怀能力较强
我国于2010年起开展并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护士作为人文关怀护理的直接提供者,其职业认同将影响到工作态度,进而影响护理质量,积极的职业认同对护士高质量地完成工作意义重大。对于养老护理员此说法依旧成立。当受访者被问及是否能将老人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不仅仅关心他的健康时,所有受访者的回答均为是,多数护理员表示他们已经将老人看作自己的亲人了。就翻身叩背此项工作而言,每个养老机构都有自己的严格规定。护理员01在访谈中提到除了日常翻身叩背、喂饭、协助大小便等工作,她还会注意老人睡觉时呼声的变化以及时发现问题,注意观察每日大便的量及性状等;护理员02在访谈中提到她在护理过程中会密切观察老人的动作手势和表情变化以及时发现老人用语言表达不出的问题;由此看来即使未接受过专业培训,但随着工龄的增加及人文主义精神,护理员都可以做到尊重老人、换位思考,熟悉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而对老人进行更认真细致的护理。在谈及对老人进行洗脚、协助大小便有无嫌弃时,多数护理员均表示嫌弃的人不会做这份工作。安全方面,护理员会根据老人状况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护理员03表示:对于拄拐杖的老人会在拐杖下方垫上防滑皮垫,楼道里配有扶手;护理员02表示:对于坐轮椅的老人会使用轮椅上的约束带,地面也用大理石地板砖代替瓷砖防止老人摔倒。激发老人诉说最有成就感的事以及帮助老人寻找精神寄托方面,护理员01表示:这是作为护理员来讲最主要的事,同样老人也喜欢向别人提及年轻时有成就感的事并且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如下棋、聊天、看电视等,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生活有意义。
2.3主题三:工作疲溃感中等
Kennedy[5]对养老护理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与工作怠倦的产生密切相关。走访的99名护理员中有3/4是连续工作24h再休息,更易产生工作疲溃感。就工作出发点来讲,护理员06表示失业下岗后找了这份工作;护理员07表示:由于家庭原因,孩子在石家庄上学,要找份工作补贴家用。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理员工作的出发点是失业下岗维持生计。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多数为24h,少数为12h,护理员07表示:嘴上说不累是假的,工作结束后感觉浑身痛,也有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的时候,但是睡一觉就没事了。护理员09同样也表示:24h的工作太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睡觉。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均会使护理员身心疲惫。关于养老护理员的压力源,护理员08表示:刚开始接触老人会有压力,因为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脾气性格,即使工作已经做得很好了被老人骂也是常有的,不过时间久了相互了解了就没有问题了。由此可见,无论是对老人的照顾还是护理员本身的情绪调节,时间都是个很好的武器。照顾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老人无缘由的责怪护理员,这会使之产生情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护理员01表示:老人有什么样的情绪你护理员都不能有情绪,说句不好听的话,护理员没有闹情绪的资格。其他护理员也表示即使有情绪问题也会理解老人,因为工作性质而定,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自己处理。
3讨论
3.1养老护理队伍年轻化、力量化、专业化
经过调查走访的养老护理员年龄多为50岁左右,且以女性为主,在调查的99名护理员中仅有6名男性。相反,老年护理是一个需要极大体力与精力的工作,这样的养老护理结构不仅不会适应当代社会,反而会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职业歧视、护患关系加重等。借鉴胡斌春等[6]针对当前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压力大、分配不合理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管理层必须重视解决护理人力资源问题,同时关心其待遇、业务提高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有关部门也应重视这个问题,从优化养老护理结构开始,首先保障现任护理员权利,使其得到应有的待遇,其次要开展老年护理班吸引年轻力量,让养老护理队伍年轻化、力量化。麦克林(McGlothlin,1964)强调护理是一种专业,认为专业是以“人”的幸福为目标,应以制定“伦理的标准”为指导[7]。从调查研究结果整体来看,石家庄市养老护理员均可以完成基本护理工作,人文关怀能力也较强。但养老护理员缺乏必要的护理专业和知识,不能满足对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照顾,如不能针对老人作出适宜的个性化护理诊断也没有独立的护理措施。因此,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现状,对不同阶段的养老护理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如对于大部分缺乏知识的中年护理员来说,引进一小批经过专业训练的年轻护理员对她们进行指导培训等;小部分的年轻护理员则可以外出进行培训,以此使养老队伍更加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