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3 01:05: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国产业调研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问题的提出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融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框架内,而通过OFDI带动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则是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OFDI是有双重作用的,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投资经验,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中国OFDI对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分析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现状
从该数据中看出,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最初的投资产业重点――采矿业转变为目前的投资产业重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此可以看出,产业发展重点由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型向高附加值的转移。
(二)OFDI对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三种主要方式
(1)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中具有传统倚重的制造业,也出现了份额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对于国内产业升级的贡献度是最大的,而仓储邮政业、金融保险业的对外投资由于都是服务于其他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很难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升级。
(2)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海外并购等形式获得海外自然资源的掌控权和使用权,缓解了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并通过资源配置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自2003年到2010年,采矿业占15%以上,这与中国积极在海外寻求资源是分不开的,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通过对外投资,如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合作与开采,可以填补国内的不足,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优化和发展。
(3)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获取东道国的智力资源、研发机构等技术要素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上表的数据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都属于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并购发达国家的优质企业和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与研发中心等途径来实现,通过跨国研发和并购活动,不仅迅速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准,而且还将通过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竞争效应,促进中国加速实现从一般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部门为主体的产业结构。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重点发展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加大在高端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尤其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仍然依赖进口。通过直接投资中国可以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获取先进技术,及时追踪、获取国外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本国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化。其次,巩固并进一步推进市场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在加快制造业剩余产能转移。推进这些产业过剩的产能转移到具备更低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亚非拉国家,以此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国内更具备产业优势的制造业研发和设计领域,从而实现产业升级。最后,继续加大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鼓励瓶颈产业到海外投资开发资源。以资源为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增强企业自身实力的同时,保障母国战略性资源的稳定供给,使得国内资源瓶颈消失,相关产业得到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参考文献: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发展开放,金融规模随着实体经济增长不断扩大,金融结构也不断转变。金融发展的过程如何引起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学者们的更多关注,因此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的研究逐步成为热点。
关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goldsmith(1969)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间存在彼此相互推进的过程。rajanet al(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产业的规模构成及产业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wurgler(2000)、fismanet al(2003)从金融配置社会资源效率入手,肯定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步入新的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开发金融体系成为了中国经济下一个三十年的主要任务。因此国内学者就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如范方志、张立军(2003)根据中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细致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得出金融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影响。惠晓峰、沈静(2006)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东北三省各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得出了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杨胜刚等(2007)则通过具体的金融深化指标,利用实证分析进一步数量化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其研究中的数量指标推动相关研究的发展。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尽管国内学者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做出了扎实的研究,但从全国角度对东部、西部及中部的对比研究还较为少见。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传统区域划分方法,以单位根检验、协整、方差分解研究方法,考察作为内生变量的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相关性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比分析了当前中国的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第二部分阐述了金融发展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理论基础及内在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设计;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如何进行johansen检验等实证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依据实证结果得出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一)中国区域产业结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紧紧围绕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良性互动;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与农业结构明显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再不断优化升级中的重大调整。从gdp构成看,第一产业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现代经济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尽管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显著,但由于中国各地区之间的定位与发展模式的不同,东、中、西部地区的调整进程并不一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第一产业比较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第一产业曾长期作为主导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尽管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第一产业在这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gdp占比不断下降,但各地区间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截至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7 932.46亿元,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 669.4亿元与7 930.97亿元。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产值分别为中、西部地区的1.23倍与2.26倍。相比1990年各地区的产值2 261.51亿元、1 795.04亿元、1 012.36亿元分别增长了7.9倍、8.2倍、7.8倍,增长程度基本持平。
但各地区第一产业占比下降程度却并不相同。由图1可知,东部地区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2.5%下降至6.8%,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则分别由32.8%与34.1%下降至12.6%与13.2%,高于东部地区8.3个百分点与8.7个百分点。可见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比,其第一产业占比下降幅度更大,却并未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下降幅度低于东部地区,而其第一产业增长却并未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的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更高,产业内部结构更合理,而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产业内部优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
2.第二产业比较
3.第三产业比较
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与科技部门、社会服务部门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指示器。由图3可知,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增长,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截至2010年底,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3 083.5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0 939.72亿元与22421.14亿元;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中部地区的2.76倍,与西部地区相比,更是达到了5.04倍。
4.总结
中国的东部地区作为传统的经济优势区域,有着良
好的区位优势、工业基础与配套的服务业支撑,其第二、三产业的技术水平、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但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升级。相对中国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具有先天的要素优势,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但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上升期,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主导产业不明确,农业结构单一,第二产业发展缓慢,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与东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凸显,资本形成明显不足。中国的金融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贷数据可以很好地看出各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由图4可知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60%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5.2%和17.4%。且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的总和也仅为东部地区的54.2%。以上数据都体现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金融发展的巨大差异。但差异不单单只体现在总量方面,金融结构方面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个健全而发达的金融体系应拥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并以此向企业和居民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制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目前中西部地区国有银行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正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导致中国金融产业成长缓慢,尤其是中西部金融市场尤为明显。区域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金融业应有的优化配置功能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与东部相比较,中西部地区金融业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效率都有明显的差距,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时刻制约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二、中国区域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分析
在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金融发展对其重要的影响作用。金融资源通过产业选择被更多地被配置到区域主导产业中,从而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建立了产业竞争优势。不管是主导产业的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或退出,都需要有健全而便捷的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通过供给、需求和宏观政策等方面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
地区选取与指标说明:
本文的实证分析选取东、中、西部三地区中的各一省或直辖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东部地区的上海市、中部地区的湖北省、西部地区的四川省。
本文所涉及的指标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因而本文选择产业结构优化率isr(即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与当地gdp之间的比率)好产业机构升级率isu(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率)来衡量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机构变动应该表现为经济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最终上升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图5显示了1991—2009年,东部地区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已经进入一个相对较高的层级,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产值之和占地区gdp的比重稳定在90%以上,且波动平缓。同时,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上升趋势明显,isu指数只在2002—2004年之间有所下降,2006年之后则以明显高于之前的增长速度继续上扬。
由图6可知,1991—2009年间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动趋势。相比东部地区上海市的产业结构,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在这二十年间,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优化的上升趋势明显,但是产业结构升级却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说明该地区主要是依赖于工业发展,依靠工业拉动经济,而导致第三产业占比的相对下滑。
图7描述了1991—2009年间,西部地区四川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变动趋势。总体来说,西部地区的四川省与中部地区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基本类似,即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有下滑现象出现,地区经济主要依靠工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相对停滞。
金融发展的内容包括金融结构、金融效率与金融深化三个方面,因此本文分别从这三个角度对各区域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衡量:(1)金融结构指标fs(直接融资额/贷款余额)用来反映金融发展中金融结构的变化;(2)金融深化指标fd(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gdp),用以反映金融深化的程度,总量上衡量金融发展状况;(3)金融效率指标fe(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用以反映金融系统配置资本的效率。由图8可知,1991—2009年间,上海市金融发展的变动趋势。二十年间,上海市金融深化指标fd均不断上升,显示出金融发展总量上发展迅速。与此同时,金融效率指标fe则呈现出下降的形态,说明金融机构贷款已经不再是企业发展融资的唯一渠道,其他融资途径所带来的融资正在逐渐增多,融资多元化不断发展。金融结构指标fs则呈现相对平稳并缓慢上升的态势,同样说明企业的融资正由主要依靠金融机构贷款进行融资,向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其他融资渠
道融资加以配套的多元化融资方式转变。
从下页图9中可以看出,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同东部地区的上海一样,在这二十年间,金融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相比上海,湖北省的金融发展波动相对较大,其中金融深化指标fd在2002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滑,直至2008年才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表明湖北省在2002—2008年间,金融机构总体业务增速相对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滞后,从而导致金融深化指标fd的大幅下滑。同时,由图中可以发现,湖北省的金融效率指标fe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高于上海地区,说明当时湖北省地区的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直至1998年后才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趋势。
三、计量分析
对于东部地区的上海,从协整方程中可以看出,对于产业结构优化,三个金融指标对于产业结构优化都具有正向作用,说明金融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深化指标fd与金融结构指标fs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均为反向作用,而金融效率指标fe则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说明上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资金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而直接融资手段并未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之后,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推进,沿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运营费用上升,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的外部需求减弱,沿海企业纷纷外迁寻求中西部更为廉价的资源与劳动力,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态势也愈加明显,我国区域间产业级差的不断扩大也为区域间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和条件。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及战略布局的重大问题。加速区域间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对湘潭九华工业园的企业和附近居民两个层面做了专项调查,并得相关结论。
二、 调查方法
自1992年以来湘潭开始建立产业园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湘潭市已经成为拥有国家级园区2个,省级园区、示范区5个,省级工业集中区1个的地级市。因此,湘潭成为湖南省城市化与工业密集程度最高的长株潭城市群的组成部分。但因为我们的时间不够,不足以详细的分析湘潭市所有工业园区的状况,但我们学校处于九华工业园附近,所以我们选取了九华工业园的企业和附近居民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调查主要采取自填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及查询统计年鉴三种方式进行。其中工业园附近居民的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而对九华工业园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采用访谈和查阅统计年鉴相结合的方式。此次共随机发放纸质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7.4%。问卷回收后,主要运用SPSS专业统计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调查结果
(一) 工业园结构分析
据我们调研发现,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开发建成面积约30多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131家,预计投产企业14家,我们以这145家企业进行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在湘潭政府政策的吸引下,有较多企业进驻园区。在这些企业中,湘潭本地企业占了很大比率,外资企业所占比率较小。
我们将这145个企业按行业进行归类,发现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12个行业里。从图2可以看出本地企业和非本地企业所占行业百分比的大小,其他服务业所占比例最高,机械工业居第二,其次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交通制造业”)、金属品冶炼及制品业(以下简称“金属品冶炼”),这些行业所占比率均超过10%,而电子电器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电子制造业”)的比率也达到了8.4%。非本地企业在纺织服装业(以下简称“纺织业”)、石化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以下简称“非金属制品业”)及其他制造业四个行业没有分布,且非本地企业在交通制造业所占比率远远大于本地企业。
图2 九华工业园企业所占行业百分比
我们在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房地产在其他服务业里占了绝大多数,从而导致其他服务业所占比率最大,达到28.24%。而金属品冶炼、机械工业、交通制造业和电子制造业所占比率大则是由于九华工业园旨在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和制造三大主导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
(二) 环境影响分析
我们查找了这12个行业的碳排放系数[1],如图3所示,金属冶炼业的碳排放系数值最高,石化工业居第二,其次分别是非金属制品业、造纸印刷以及文教用品制造业(以下简称“文教用品制造业”)。这些行业的碳排放系数都大于 1,属于高能耗、高排放的污染型行业;碳排放系数最低的是电子制造业,其他行业包括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机械工业、交通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其他服务业等的碳排放系数值均低于 1,属于低耗能、低排放的清洁型产业。
通过对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计算可以得到2011年工业各行业企业平均废水废气排放情况。因为货物运输及仓储业和其他服务业不属于《中国环境年鉴》里所定义的工业,所以我们无法得知这两个行业的废水、废气排放情况,在此我们没有详述。
通过图4、图5,我们发现文教用品制造业工业废水平均排放量最高,但化学需氧平均排放量和氨氮平均排放量较低。而废水各指标排放总体较高的是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及石化工业;总体最低的是非金属制品业。废气各指标排放总体较高的是石化工业、非金属制品业、金属品冶炼业和交通制造业。总体最低的是文教用品制造业。
结合图1至图5,可以得知九华工业园区,行业比重较大的金属品冶炼碳排放系数、氮氧化物排放量及烟(尘)排放量高但是废水相关指标排放量并不高。电子制造业废水排放量和化学需氧排放量稍高。非本地企业所占比率大的交通制造业除了烟(尘)排放量高以外其他指标都符合标准。而非本地企业没有涉及的纺织业工业废水、化学需排放量高,石化工业整体污染严重,非金属制品业碳排放系数、烟(尘)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高。
由于非本地企业和本地企业所涉及的都是既有污染较重的也有污染较轻的行业。且运用的污染指标也反应出各个行业并不是单纯的无污染或是污染严重,而是存在某一个(或几个)排放超标。基于数据的难以获得和所运用的方法较为简单等原因,我们无法给予产业转移所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对环境污染进行定量分析。
(三)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湘潭九华工业园引进工厂后,您的生活有改变吗?
调查得知,有9%的人觉得生活没有改变,但是有91%的人还是觉得有所改变,其中38%的人觉得有很大改变。通过我们了解,一半以上的人觉得空气质量变差,最明显的变化是开窗灰尘很大。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水质变差、噪音大且影响正常生活。而在附近有耕地的居民则反映九华工业园的发展使他们觉得垃圾变多,绿化面积在减少,土质变差。
2.对九华工业园的环境保护评价
我们可以了解大多数人对于九华工业园的环境保护是比较满意的,他们觉得园区设备齐全、提示标语醒目、未见到乱排放、员工都有环保意识、道路卫生干净。但还是有少数人觉得九华园区的环境保护做的不到位,其中包括没有任何提示标语或提示标语少、废水等乱排放、工业卫生差、设备陈旧、夜间施工造成噪音影响等。
3.你认为九华工业园的建立给周边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
我们访谈的绝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九华工业园所带来的发展,首先它初步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从而导致经济加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增加、带动了周边企业的发展、低收入者就业率增长,使周边居民商品房增多、生活更便捷,出台了对老人的各种政策。且不论九华工业园的建立给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但我们不可抹灭它对湘潭经济飞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4.你认为九华工业园对于周边环境的保护还需要实施什么措施?
根据访谈,我们将大家提出的措施汇总,其中包括员工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工厂卫生标准有待提高、工厂环保宣传力度有待加深、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废水废渣的排放有待合理化处理等措施。
四、结论及建议
结合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湘潭市地区碳排放、废水及废气转移的载体产业是多元化的:湘潭承接的产业中既有碳排放系数较高、废气和废水各项排放指标总体较高的污染型产业,也有碳排放系数较低、废气和废水各项排放指标总体较低的清洁型产业。但是,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总体上产业转移让湘潭产业结构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是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湘潭九华工业园节能减排的工作给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1.控制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九华工业园的管理者要严把园区准入门槛和土地使用权,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必须满足的土地、环保、节能等“六项必要条件”,要控制高污染行业的增长(如石化工业)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制定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强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在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及石化工业废水各项指标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周边加快水污染治理建设。对石化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品冶炼及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烟(尘)排放量较高的行业进行监督,督促其引进新的技术或设备,以减少烟(尘)及氮氧化物的排放。
3.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根据情况,对所有企业按行业划定CO2排放量。对于排放量超出范围的企业征收一定费用用以奖励给CO2 排放量少的企业,以促进企业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或清洁生产。
4.合理规划园区厂房
对于大多数居民反映的噪音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将厂房与住宅区,并在厂房内选择低噪音的生产设备或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传播方式。
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等活动。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到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纳入今年“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中。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和节能科普宣传活动,实施节能宣传教育基地试点,组织《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法》宣传和培训工作,开展节能表彰和奖励活动。(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基金项目: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S140071)
参考文献:
[1] 代迪尔.产业转移、环境规制与碳排放[D].湖南:湖南大学,2013.
[2] 何艳秋.行业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应用[J].统计研究,2012:67-72.
[3] 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研究,2011:79-83.
[4] 向求来.湖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低碳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12.
“动漫”已成为一个大街小巷众所耳熟能详的词语;“动漫产业”也逐渐成为朝阳产业;“动漫产品”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产品,特别受到未成年人的青睐。“动漫产业包括动画播出市场、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游戏以及动漫形象授权在服装、玩具、饮料、文具、图书等行业生产中的衍生产品,是典型的创意产业,其中衍生产品是动漫产业链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环节。”动漫产业已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动漫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乃至于提升国家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较快,一批动漫企业崭露头角。但也要看到,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差距则更大。
杭州享有“动漫之都” 之誉,连续两届动漫节花落杭州,这不仅仅是幸运和偶然。杭州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我国动漫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杭州动漫产业还存在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我们通过对杭州市民的抽样问卷调研以及部分动漫制作公司、广播电视台、营销者等的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了一些现状,看到了一些问题,可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一、国产动漫发展的现状――以杭州市为例
我们的问卷调查是分别针对不同群体来设计的,总共有40道题目。选择每年一度的杭州动漫节的举办地武林广场、西湖景区等地作为调研对象的采集地,最后回收有效问卷400余份。我们对这些问卷作了认真的统计分析,概括、提炼出以下六大主要的调查“亮点”。
1.人们普遍对动漫有较高的兴趣,但了解不够
我们设计了两个这方面的题目来了解观众对动漫的兴趣与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很少有人接触过动漫产品却对此不感兴趣,这说明动漫产品还是吸引了大多数的人。有74%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喜欢”或者“非常喜欢”动漫;只有3%的被访对象回答“不喜欢”动漫,这主要是老年群体。详见图1。
问卷同时也设计了一些有关国产动漫发展的“知识性”题目(如“您听过哪些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您了解动漫黄金时段禁播令吗?”等),以此来影射民众对国产动漫发展情况的了解度与关心度。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能比较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可见人们对这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多,关心也不够多。详见图2。
2.动漫观众主体是全年龄层,而不仅仅是孩童
有关年龄层的问卷结果比较符合我们的预设想法,即认为动漫观众年龄层是全年龄的占到了四成。另外,认为是13岁~25岁的青少年群体的合起来也逾四成。这与以往的“成年人看电视,小孩看动画”的落俗看法和思维定势有了显著的差异。无独有偶,本研究与另一项调查研究的结论极为一致:“动漫的主要核心受众大致上可以划分为 6岁~14岁,15岁~18岁,19岁~35岁等年龄段,而3岁~5岁, 36岁~45岁,46岁~60岁是动画的次要受众。对于成年人动漫来说,主要以16岁~35岁为核心受众。”这种观念上的改变使得国产动漫的群体面向走向多元化,选材范围更广,这十分有利于国产动漫的发展。
3.进口动漫产品受到青睐,日本动漫尤甚
观众对动漫产地的认可情况也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是欧美、日本产动漫占了80%,国产动漫受欢迎的比例只有7%,另有1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其他。有非常大的一部份人选择了日本,这反映了日本作为动漫强国对我国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动漫产业的发达,日本动画片制作实力的强大,或者说他们的作品更符合观众的口味。
进一步分析原因,对于国产动漫,大多数人认为故事情节老套无趣,内容太幼稚等等,褒少贬多;对于国外动漫吸引观众之处关键的还是内容的丰富。可见,就国产和国外动漫的对比来看,国产动漫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内容方面。观众主要关注动漫的内容情节等方面,这点和成年人看电视剧一样,动画片传达给人们的信息与电视剧也是类似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动画片面向的人群是全年龄层的观点。
4.影视作品动漫化成为卖点,但剧情应精炼
调查发现,幼教类动漫产品已不能吸引大多数观众并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像奇幻类、推理类影视作品由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节约成本,而且能更真实表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所以大多数观众喜欢这类作品。奇幻类和推理类两类的比重比例占到了66%。而在作品的长度上的要求是不要太长,集数不要太多。调查表明,又长又咯嗦的剧情会失掉观众,除非是非常吸引人的优秀作品,越长则越会得到观众的期待。
5.观众需求引领动漫市场,经典作品长盛不衰
人们对国产动画片和国外动画片作品的了解情况是本调查研究的一个重点。问卷中有两道题目列举了国产和国外的主要著名作品,其中有的作品在国内时下非常走红,有的作品是多年前的经典作品。通过统计后发现,国产动画中高居榜首的是《葫芦娃》,该作品是十几年前中国最红的动画片;国外动画中高居榜首的是《灌篮高手》,该作品在日本和我国国内都有很大的反响。可见,人们最喜欢的都是一些经久不衰的作品,比如国外的《龙珠》、《一休哥的故事》、《猫和老鼠》,国内的《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阿凡提》等。而且,在国内电视台也经常播出,成为经典。
然而,调查进一步发现,国外的《反叛的鲁路修》、《凉宫春日的忧郁》等一些在日本非常走红的作品国内了解的人却很少。这说明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时下我国对外来动画片的引进在减少,只有动漫爱好者才有机会了解这些作品,这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问题选项中我们也设计了许多大投资、大制作的作品,比如国产的《魔比斯环》、《勇闯天下》,国外的《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同样,认可这些动画片的人也很少。从中可以看出,真正经久不衰的作品不一定是大作品、名作品,只要符合观众的需求,对得上观众的口味,能使观众产生共鸣的才是真正吸引观众的产品。
6.民众对国产动漫前景怀有信心,群众基础较好
我们主要通过人们对我国政府相关动漫产业政策的认可态度来了解我国动漫产业的群众基础。如问卷涉及2006年9月1日开始的“禁播令”以及之后的“分级制”。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国家的相关政策,并予于支持和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国人对民族产业的支持和一定程度上的爱国情怀。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另外,有62%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前途光明”或“比较有希望”。不少调查者表示非常期待中国能推出更多好的作品,并在国际上有所成就。总体上看来,对于我国国产动漫产业的未来,民众还是很有信心的;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积累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看好前景者大有人在。
二、国产动漫更快更好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现阶段,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正方兴未艾,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国产动漫发展。但是,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熟品牌有限,产值偏低,还没有真正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动漫企业,“动漫之都”仍未真正发挥应有的龙头效应。通过对杭州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国产动漫的发展急需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国产动漫产业发展应让内容、理念先行
诚然,动漫制作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就连画面、音质等都需存在技术性的问题。然而,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真正最终决定动漫产业发展的命运的还是文化内容、理念层面上的跟进、创新,要在好的理念指引下设计合乎观众需求的产品。如上述日本著名动漫《灌篮高手》最吸引人的是它的内涵。在一个视觉文化泛滥的时代,俗套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翻上荧幕,既浪费金钱也浪费时间,很容易受到观众的指责;而简单地凭借技术上的“亮点”来获得观众的眼球,终究会被观众所抛弃的。因此,内容题材创新是动漫市场不断完善的关键。而立足中华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将为我国动漫的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提供深厚文化底蕴,如《秦时明月》,整部动画强调了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文化,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具有相当高的声望,所以将作品定位在民族文化这一范畴,能够起到国内市场与国
际市场并重的双重效果;在策划定位和理念上,该动漫重大特色就是将受众群定位在12岁~24岁的青少年,而故事古典与时尚完美结合,恰到好处地符合了这一年龄段青少年的喜好特点,受到他们的青睐。
2.国产动漫应面向全年龄段人员的需求
国产动漫仍然存在消费面定位狭窄,成人市场长期被忽视的现象。“国产动漫的全年龄段面向”是一个观念适切转型的问题。如果说早期动画、动漫具有“孩童乐园”的印记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的动漫产业已经明显地表露出了“全体面向”的特征。日本动漫作品的现状正是这样,其受众涵盖儿童、青少年、青年、成年甚至老年。日本著名的动画制作公司东映的制作理念是“向世界的所有小孩和大人们赠送梦想和希望,通过观看动画,可以让小孩子向往未来,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品质优良的动画作品能‘治愈’人们的内心,给予大家对明天的希望。”因此,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人员的需求特点来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动漫,这可能是我国动漫产业制造商急需重视起来的一个大问题。对厂商来讲,不仅需要纯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更需要一大批了解不同群体心理、精通民族文化精髓的专家。
3.国产动漫的发展需要积极学习他人经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关于国产动漫产业发展建议的开放性问卷以及部分访谈对象普遍认为,我们要根据中国国情吸收别人的长处,加快国产动漫的发展。在当今动漫产业激烈的竞争中,国产动漫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国产动漫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更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善于发挥后发优势,要结合国情学习借鉴国外成功实践的先进经验,在某些方面尤需以动漫大国日本为师。“日本动画由模仿起步,以民族风格立足,远师迪斯尼,近学中国,但始终以自古相传的和制漫画、浮世绘、东洋画为根本,加以变通和发展,形成了一套东西合璧的动画技法。”日本动漫的经验足以表明立足自身的向外学习的重要性。惟其如此,国产动漫才能发挥“后发优势”,缩短前人在黑暗中摸索的历程。
动漫无疑是近几年来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国党和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而“改变观念、创新内容、学习先进”是国产动漫进一步又快又好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缪 景:动漫之都.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抉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7):47
[2]王 芳 刘磊珂:对中国动漫产业的几点思考[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3):56.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民族化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对动画片的创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精美的动画造型能够为整部影片的质量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再好的故事,如果没有性格鲜明、造型生动、形象美观的角色的演绎,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可以说动画角色造型就是一部动画片的生命力所在。
不少人指出过国产动画缺乏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我们只有一个孙悟空”——说明有人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国产动画从盲目追赶发展到开始寻求有别于主流动画的独具特色的面貌。
我国动画发展的早期与欧美、日本动画对比,有自己的独特的韵味。例如,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主角小蝌蚪就是借鉴了赫赫有名的齐白石老人的写意花鸟形象,这种形象打破了传统动画僵硬单一的形式,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风格的造型,给动画世界增添了全新的艺术范式。其他如《九色鹿》融入北魏佛教绘画风格,以及结合中国京剧脸谱创作的《骄傲的将军》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别国所没有的全新的动画风格,所以被称为“中国学派”。
进入21 世纪,国产动画从重视程度到产业规模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也生产出不少优秀作品。但和之前国产动画相比一个显著的不足是缺乏独特的艺术风格,许多影片似曾相识,从主题到形式都不免模仿的痕迹,尤其缺乏具有鲜明特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形象,以致“孙悟空”之后再无来者。
目前国产动画的产业环境还需改进,企业的维持相对艰难。这也是国产动画不能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致力于风格上探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从长远来看,整体推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产动画,避免同质化陷阱,是国产动画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途径。而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动画形象,是塑造民族动画品牌的第一步。因此在动画角色造型上可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深入研究民族特征,塑造特色鲜明的中国人形象
迪士尼动画大片《花木兰》在国内上映时,花木兰父亲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长脸广额、颧骨高耸、单眼皮长下巴,是典型西北人的造型。形象令人信服,也把观众带进西部边陲的故事场域。这是一个美国制作的取材于中国传说的动画片,创作人员注意到了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物形象特征,遗憾的是在国产动画中反而见不到这样的认真态度。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物形象都有身高、外形上的特点,一个认真敬业的动画艺术家,应该在角色造型设计中注意并加以运用,使形象更令人信服。
动画是一种崇尚夸张的艺术,动画造型设计有许多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很好地彰显了动画艺术的特色。比如日本动画的美少女造型,还有超现实的半人神形象,都很好地发挥了动画夸张的表现力。国产动画创作中也借鉴了这些表现形式,然而并没能做到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创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有想象力的艺术表现方法。所以在国产动画片中有时会看到类似日本忍者、战国武将的古装人物,甚至实拍影片也有这样的情况。借鉴止步于形式而不是方法,仅以外观的模仿为满足,国产动画自身面貌的形成就无从谈起。
也许从非人类的造型设计中更容易看清楚这一点。以动画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怪兽为例,目前国产动画中的怪兽形象乏善可陈,大多似曾相识,但没能超越《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的水准。理论上怪兽没有现实依据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想象力。但在国产动画中出现的怪物,往往摆脱不了美日动画和大片的影子。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可资利用的丰富的资源,比如《山海经》插图,其中的怪兽形象无论是在创意上,还是在美观上都有很高的水准,更不用说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完全达到了拿来就可以用的程度,可是在国产动画中见到太少。
二、深入发掘建立在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民族性格精髓,塑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涵的动画形象
有关民族化的探讨在各个文艺领域都展开过认真的讨论,动画也不例外。但从结果来看,即使是致力于民族形式的探索,也以外在符号元素的运用居多,内在精神层面的挖掘显得不足。目前国产动画角色形象,从外观来说固然不难做到像中国人,但行为举止常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或多或少模仿的痕迹。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特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含蓄、内敛,讲究礼仪,讲究温良恭俭让,并非迪士尼式活泼幽默充满弹性的行为方式所能涵盖。同样的情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表现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中国人的亲人之间很少拥抱,即使内心激动到达顶点,外表可能依然喜怒不形于色。虽说夸张是动画重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之一,但夸张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中国动画来说,更含蓄、更内敛也是一种夸张。曾有人提出过需要研究“中国式运动规律”,探索有中国人行为特色的动作设计,笔者以为是很好的建议。
三、发挥文艺的导向作用,引领观众的审美需求
国产动画形象的创新不足,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在于不能科学地对待所谓“市场调研”。现代企业对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一个动画片的立项少不了充分的调查论证。动画企业往往预制不止一套造型设计样本,拿到幼儿园和中小学进行调查,藉此决定最终的方案。应该说这是一种认真负责任的创作态度,但如何对待调查结果却是对创作者的决策能力的一种考验。被调查者通常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选择结果,但这种喜好又是在长期的观影实践中所形成的,由于国产动画起步较晚,被调查者的观影实践大多建立在美日动画之上,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也多以此为主,选择结果自然不出这个范围。因此在这样的模式下,国产动画进入一个原地踏步的自循环:被调查者是看着美日动画长大的,他们的选择以所喜爱的美日动画形象为主,为了符合市场调查结果,企业生产出来的影片也均以美日风格为主。
并非所有的动画制作人都没有看到这一点,但由于动画产业依然步履维艰,投资人没有足够的胆识和财力冒风险,市场调查的结果至少让人看到了假想的受众群体,抱着求稳的心态,宁可作品平庸。因此,国产动画真正的精品、真正的“中国学派”面貌从根本上讲还有待于产业环境的改善。
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中国动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我们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影视动画创作经验,给国产动画注入新鲜血液,而挑战是国产动画如何平衡继承传统和突出特色这种独特的发展动力。作为一个动画人,我们必须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跟上时代的脚步,摆脱掉“幼稚呆板”动画的帽子,努力制作出个性鲜明,人见人爱的动画明星。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国产动画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韩宇.动画角色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王冀中.动画产业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简单来说,动漫产业是以漫画,卡通,动画,游戏以及多媒体内容产品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相比产业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石油,汽车,金融,动漫产业更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是许多人从孩提时代就接触的可持续发展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无烟的朝阳产业”。近年来,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速,是世界各国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动漫市场更是备受瞩目,据统计,2009底年我国国内动画产值(包括国外动漫品牌在国内的授权收入)共180亿元元左右,国家提出要在5年至10年内至少占GDP的1%,这意味着我国动漫产业未来至少具有1000亿元的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我国动漫产品的直接消费群体约有5亿人,但在这个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面前国产原创动漫明显不足。例如,中国动漫市场效益排在前五位的:史努比,米老鼠,Hello kitty猫,皮卡丘,机器猫。但目前市场上动漫形象80%来自日,美,韩,而国产只有不到20%。相比欧美、日本等,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动漫消费市场。这个市场产生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近几年以来,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声势大为高涨,政府鼓励引导,业界积极响应,全国目前有超过300所大学在办动画专业,在校的人数已经接近6万人。各方面都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但国内动漫原创力量与产业发展明显依然呈现弱势。笔者认为,我国动漫产业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动漫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漫产业管理低效,权责分散等问题
2007年4月,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开展了一系列与动漫产业相关的调研和决策咨询。与此同时,各地动漫基地纷纷成立,举办动漫展,动漫周等,不少城市还拿出了具体财政资金和奖励措施支持动漫产业发展。虽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的发展,但动漫产业设计策划,制作,出版等多个方面,而现行的文化产业政策却是单兵作战。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有明确的总体意图,但涉及财政,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职能时,却没有总体安排。而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具有众多相关领域的交叉特殊性,由于一些重要的文化生产力要素存在于传统文化部门之外,因此文化部门单独颁发的政策,就难以在具体政策中实施,因此尽管政策的导向不可无略,但动漫产业更需要有效的支持。
另外,动漫产业的整体管理上也存在着不足。2008年2月,民进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的文化方面的提案中指出,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产业的管理格局中,普遍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缺乏统一协调”的问题。提案表明,动漫产业从创作、播映、出版到衍生产品生产等各个环节,分别由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教育部等不同部委交叉管理,各部委权责不清。另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全国共建设了60余个动漫产业基地,包括国家授牌的基地有42个,但分别由多个部委授牌。但红火的表面下,基地投资人变身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发展模式雷同而导致基地抢企业和基地资源闲置的现象出现太多。当前,出现了不少动漫相关的行业协会,但由于政府采取多重管理方式,公司和作品注册时必须要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因此各类动漫行业协会也因各政府部门的利益纠葛而变得复杂而混乱,组织名称多种多样,覆盖对象交叉重叠,主管部门五花八门,缺乏整体规划,令人无所适从。更大的弊病是,中国的行业协会在角色扮演上出现了相当大的定位偏差。大部分动漫行业协会难以保持其“非政府性”,甚至基本处于“二政府”状态,根本无法体现完全针对企业主体的服务价值,直接导致公信力不足。企业认同度无法提高,行业协会便形同虚设。
2.动漫作品商品化滞后,国产动漫周边衍生品市场不完善,配套服务缺位问题
目前,日本动漫产业的年营业额已达230亿日元,已经成为了日本第三大产业,广义动漫产业已经占日本GDP十几个百分点。其中漫画,动画,图书,音像制品和特许经营周边产品在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巨大的成功表现出日本动漫作品已经成功地走向商品化,完善的配套市场制度给日本动漫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中国目前整个动漫产业链不完善,动漫作品商品化低,也没有建立对动漫有利的相应政策与服务,更别说动漫周边衍生品了。如在义乌这个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的年产值约为300亿元人民币的地方,动漫产品占到了1/3左右,即100亿元人民币,但国产的动漫衍生品只有5亿元。
这可以反映中国动漫行业流行的一句话:“一流的制作,二流的编剧,三流的营销”。它生动指明出中国当前动漫产业的现状。中国原创动漫缺乏适当的社会环境,动漫作品营销上也存在弊端,与国外动漫产业比竞争力明显不足。
3.国内的动漫受众低幼龄化,动漫消费范围定位狭窄问题
目前比较热门的国内原创动画代表作品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回顾一看也有能给人留下印象的《黑猫警长》《哪吒闹海》《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从中普遍能发现国内动画受众较为低幼龄化,动画内容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因此国内动漫消费人群范围就被自然的限制在了12岁以下的儿童上,成人市场几乎没有打开。
我们可发现日本与美国这两个动漫出口大国的受众划分更加广泛:美国娱乐软件分级部门将游戏分为三岁以下低幼、6岁以上、10岁以上、13岁以上、17岁以上、仅限成人和分级未定几个等级;日本CERO[1]对游戏的分级是大体为:12+、15+、18+、全年龄、教育内容、分级未定六个级别。日本动漫作品不单单是针对低幼儿童,也有针对青少年和成年人。
4.缺乏富有灵魂的动漫品牌与经典作品,动漫创意人才的缺乏问题
创意产业概念是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在1998年提出的。该小组在其研究报告中正式将“创意产业”释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中国的创意产业明显滞后,回顾从2003年到2009年,动漫作品数量增加,动漫制作量增多,但具有持久影响的原创动漫作品太少。
中国的动漫作品缺乏灵魂与创意,用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金德龙在通报2007年全国动画产业发展情况时的话来说:“大量的国产动画片,主角就三种人――历史片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神话片就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教育片就单调说教。人物模式化太严重,低水平重复,而且内容胡编乱造、崇尚恶搞、颠覆经典,比如白龙马拿左轮手枪、猪八戒是风流帅哥、沙僧成了流沙河的下岗工人,秦始皇在浮士德的怂恿下发动战争,
李白变成考试不及格的小混混。”
二、关于动漫创意与动漫产业的建议措施
1.动漫教育机制的重新定位与革新
为了高等学校应该在发展我国动漫教育中发挥中坚作用,就应该适应市场对动漫教育重新定位,进行动漫教育机制的改革。
(1)动漫教育机制的改革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在充分做好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学校的培养模式不应固步自封,在强调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促进动漫人才的培养市场化具有实用性。
(2)在课程设置上应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原创能力、技术能力、编导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努力在世界动漫文化中构建中国的动漫创意产业学派.形成中国特色的动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学生的原创能力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创意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实上我国拥有一大部分技术上的动漫优秀制作人才,但是能综合制作出优秀动漫作品的少之又少。中国优秀原创少女漫画家夏达凭借其清新的画风和立意独特的题材在日本集英社连载《子不语》,成为国内唯一一部在国内走红后打入顶尖漫画杂志杂志的原创漫画。这从侧面反映出动漫人才的审美原创能力带来的竞争力拥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2.充分利用中国本身资源,在借鉴中促进动漫内容发展
虽然中国可以说是最早发展动漫国家之一(《小蝌蚪找妈妈(1961年)》),但其后却被日本,美国等国超越,并不是说中国缺少可以创作优秀动漫的资源。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与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国土面积,本身就拥有了动漫故事的丰富源泉。中国目前也不乏优秀的高等艺术院校,也有优秀的创作人员,有朝气蓬勃的企业,问题在于这些资源、能量过于分散,没有聚集在一起.从而制约了我国动漫产业与动漫教育的良性互动。因此需要整合各项中国本身资源,建全动漫产业链。
3.政府出台有效措施促进动漫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动漫作品商品化,健全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在有了动漫创意优良的动漫作品后,应千方百计地把创意成果转换成生产力。但是动漫作品到商品的转化,需要有好作品。如果有了合适的动漫形象,再进行严谨的市场调研,就可以大大减少动漫周边衍生品开发的盲目性,降低开发风险。
健全动漫产业链有市场本身的规律,但也需要国家给予有效地政策支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在财政,财政,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出台具体的支持政策,全力支持动漫产业的发展。同时调整和优化动漫产业结构,合理调节动漫产业链流程中各个步骤的资源分配,重点建设薄弱部门,维护整个产业链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
4.加强对动漫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动漫出版体制进行改革
国内动漫原创力量不足,除了动漫创意人才缺乏的因素外,对动漫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从而使利润流失减少动漫相关人士坚守热情与信心也是重要原因。只有加强对动漫只是产权的保护,严格打击盗版动漫产品,才能塑造优秀的动漫品牌,否则漫天泛滥的盗用品只会使国产动漫的市场效应更加低劣。
到目前为止,能拿得出手的国产动画电影品牌仍然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然而这个“特殊时期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特例”,并不能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产业逻辑提供一个可复制的模板。
尽管今年上半年整个国产电影面临严峻形势,但鉴于对中国电影市场和动画电影发展空间的看好,人、财、物还是在不断涌进这个行当。人们在“广种薄收”的翘望中,等待着更多“喜羊羊”的出现。
差不差钱?
“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出这么棒的动画电影?”从影院看完《马达加斯加3》出来,类似的感叹就不绝于耳。而这也是动画从业人员扪心自问好多年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的答案仍是未知数。
“我们的观众是国际眼光,但我们制作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群飞说,“一个是绿巨人,一个是小矮人,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差距在哪里?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CEO武寒青说:“什么都缺。”
相比真人电影,动画电影更趋“长线投资”类型,投资多,风险高,制作及回收周期长。因而很多投资基金和风投机构对动画电影项目和公司都非常谨慎。“VC也许对一些资质相对不错的公司会进行战略投资,但介入度不大。目前资本市场对中国动画电影创作能力的持续性还有所怀疑。”一壹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经理罗万里表示。
青青树从2008年开始就有了风投的介入,“清华启迪等VC对我们的投资是战略性的,而非项目性的。”武寒青向记者介绍,“魁拔”是一个品牌形象的运作,而不仅仅是运作几部动画电影。整个项目包括5部电影、256集的电视剧,以及衍生品、出版物的授权等,投资配比为影视创作、消费品研发、营销各占1/3,“我们现在还处在投入和品牌树立阶段。”
“乱世”——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袁梅用这个词来形容当前动画电影的投资环境。“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但是有些资金很不专业,很多要投我们项目的资金,我们都不敢要。”其欣然的融资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即将上映的《神秘世界历险记》为例,通过与江苏广电旗下的优漫卡通等少儿频道的媒体合作,达到了快速让观众形成形象认同。通过与晨光文具的资源置换,借力其数千家门店精准与目标观众实现对接。出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这一融资的思路在业界已经非常普遍。
“项目股权与公司股权是不一样的。”有着金融从业背景的高路传媒董事长张路伟正在转向专业出品人的路上。他认为,对于项目而言,资金永远是缺乏的,尤其是与项目匹配的资金。“动画电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其产业流程绝对是内容驱动型而非投资驱动型。融资是为了实现内容,制作是生产内容,运营是为了推广内容。”
站在资本层面,张路伟认为,资本是趋利的但却是理性的,其功利性不是表现在急于求成,而是表现在安全的盈利性上。“动画电影运营思维应该是倒过来的,有什么样的观众做什么样的投资,有什么样的剧本做什么样的投资,有什么样的收益决定什么样的投资。”
动画电影本来是个门槛很高的行当,但“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当低门槛做了”。
于是,国产动画产量年年走高,其中动画电影数量也在疾速增多。但“在好莱坞做动画电影的也就是迪斯尼、梦工厂等6大制片公司,而且每年上映的也不会超过5部”,黄群飞表示,现在是时候由量到质进行转型了,“电影市场没有那么多空间予以消耗。”
把钱花在哪儿?
中国动画电影究竟差不差钱?
在黄群飞看来,一边是等着投电影的上百亿资金,一边是苦于资金所限难有突破的国产动画电影。也许这个悖论的根本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没有安全的盈利模式。事实上,国产动画项目在运营上的确存在致命的盲点,因而如何合理规划项目流程和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成为制作人面临的一大考验。
一个共识无法回避——国产动画最大的问题是制作流程的不规范,特别是前期不充分。无论是二维,还是三维,动画电影制作有一套相对标准的工艺流程,其差异仅在于制作二维动画需要更多人工,而三维更多借助精密的电脑技术和模型。
“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理解这句话的制片人不是好的制片人。
匆忙上马、事后返工的代价高昂。“一个动画电影至少做五年,那就要用三年做前期调查。前期要长,中期要快,后期要准。”这是袁梅的切身体验;另一个项目《魁拔》,其运作流程中,前期、中期、后期的比为4:3:3,即前期可占到总投入的40%;更有甚者是美国的皮克斯,他们会不惜全部制作时间的3/4仅仅用于打磨故事。
“在项目管理上,我们应该重视和细化前期流程。”卡通先生影业有限公司总裁王磊也强调,前期一直是国产动画电影制作流程中的一大缺陷,“对市场和目标受众,我们需要更科学的调研系统和方法;创作过程中,市场前期介入对确定产品的方向尤为必要,故事要为产品方向服务。”
常规流程中,前期一般包括市场调查、策划、营销方案、故事立意设定、编剧、分镜等,直到能在故事板(storyboard)中基本看到完整的故事和人物。除却技术性环节,和市场对接非常重要,调研市场最常见三个方法:发行商、目标受众、样片及衍生品市场测试。比如“魁拔”这个片名是青青树团队到小学去做问卷调查和网络投票确定的,“神秘世界历险记”也不例外,确定了核心观众为6到10岁后,出品方从北京、上海、南昌、南京四个城市选了1000多个孩子做问卷调查。
这样细致的工作是制作团队的诚意与敬业,但以业外人自称的张路伟却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这是产能不足,分工不专业的“小农经济”,“我相信专业的力量,但现在情况是,制作团队往往身兼调研、制作、宣发、衍生品开发等数职。行业内缺少专业的市场调研机构和专业的营销发行商。”而这正是王磊的卡通先生影业公司和张路伟的高路传媒所致力的业务方向。
“重视营销与懂营销是两回事。” 美国每部影片的全球营销费用平均超过3000万美元,只要是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的电影,其宣传营销费用与制作费基本是对半分,与之相比,国产电影宣传营销方面的费用在全部电影制作费用中的占比不足5%。国内除了中影、华夏等以做大片为主的发行公司,懂市场且真正从事中小成本影片专业营销发行的公司太少。“小成本大营销也许是未来中国动画电影应该探索的路子。”
“正确”的盈利模式
“六·一”上映的《戚继光英雄传》把动画从业人员雷得“外焦里嫩”,按武寒青的说法,那不是一个圈儿里的人,游戏规则完全不同,“这部电影越界了,其实待在他们自己的“圈儿里”玩,挺好。”
相信不管是哪个“圈儿里”的动画从业者,都曾受惠于2004年以来出台的各项扶植政策,但政策需要不断完善,随着产业的发展,有必要适时做出修订。《戚继光英雄传》的出现正是一个反思的机会。目前,全国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出台了专门的动漫产业扶持政策,而多数政策仍以播出补贴制度为主。继而养了一大批靠“吃分钟数补贴”为继的动画公司,播出的分钟数越多补贴越多,粗制滥造在所难免。
但为观众做电影,埋单的就是市场。“我们现在还处在动画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正准备赚钱的时候。”王磊表示。
通常,人们认为动画电影的盈利方式包括影视发行、版权授权和衍生品开发。据武寒青介绍,一般动漫品牌的盈利比例,如果投资为1,则发行、出版物及新媒体授权、衍生品分别为1:2:9。吸取《魁拔》第一部的教训,青青树在线上线下、国内国外、平面、网络、周边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布局。
张路伟对于动画电影的盈利方式有新的思考。“是时候抛开旧的盈利模式和思维了。”他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深深影响了受众的观看习惯,让DVD、平面等媒介受到很大的冲击,衍生品更像是传播方式而非盈利方式,而迪士尼主题公园的亏损所给出的信号也是不言而喻。所以,“未来的盈利结构必然是大银幕+小屏幕。”
同样基于对时代的判断,尽管张路伟看好《魁拔》作为动画品牌的发展,但他认为在动画日趋视效化的今天,三维动画电影才是发展的主流。袁梅也正是看到国际市场对三维动画的需求,才将二维动画项目《奇异家族》转型为三维视效的《神秘世界历险记》。
日本模式?好莱坞模式?
幕前,1月份上画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开心闯龙年》劲收超过1.5亿元票房;幕后,这个动画品牌出现了意马国际、迪斯尼等资本的身影,而最初的投资人与创作者卢永强、苏永乐、黄伟健等已纷纷离场,其“原产地”广州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也并未成为这个品牌价值的最大受益人。但“喜羊羊”这个品牌已经生发出一套自我的生态循环系统。
中国动画产业模式有两种: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不管是哪一种,动画电影这个品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无论是基于原创,还是基于网游,动画电影只是被当作挂靠在形象品牌或公司品牌下的“线下业务之一”,因为其自身还不足以产生令人信服的品牌溢价。所以3500万元可以当作“魁拔”的宣发费,所以淘米网坚称自己不是网游公司,而是卡通品牌经营者。所以有点资源和能力的公司都想要打造、产业链。“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溢价权。”张路伟认为,市场的不规范降低了市场的信誉度,如果不大小通吃,会非常被动。
“提产业链的概念没有错,每个平台都有这个权利,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能做成功的都是强者。当市场扩大,自然会吸引更多合格的投资人、制片人、公司等等了解市场方向的专业人士。”王磊表示。
摆在中国动画产业前面的有两个标杆,一个是好莱坞式的大工业生产模式,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一个是日本以工作室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的模式。
经编机虽然最多却不最强
“最早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进入中国,当时的协议就明文规定,此设备不能用于军事用途,那时候很多技术和原材料也是对华全面封锁的。而后来中国经编机能在技术上提升一大步,是因为海宁等地方更多引进了卡尔迈耶的设备,同时还与卡尔迈耶合作了一个设计院,这才得到先进的技术。而到了现在,国内已经有10家经编机企业,这不得不说是国产经编机的突破。”杨世滨对国产经编机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他介绍说经编产品在服装领域涉及到莆丝花边和保暖内衣,而扩大到更广的范围,导弹、航空航天、医药、水利、风力发电叶片、游艇等产业的部分材质都来自经编。显然,国产经编机技术的突破,会为中国很多产业的发展带来动力。
“我这有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全世界生产经编机共4.5万台,而其中的3.8万多台都产于中国,从中不难看出国产机的巨大产量,但要在技术方面做到最好,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杨世滨坦言经编机的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都要求很高,这与服装产业完全不一样,而中国现在能在经编机方面叫板国际水平的,非常州的润源经编机莫属。“我还记得润源当时生产出第一台经编机之后做了设备鉴定,鉴定完之后就成了德国企业的强大竞争对手。当时德国一台经编机卖200万元人民币,而润源的机器比进口机便宜的不是一星半点。”
在杨世滨的回忆中,润源的发展与其坚持不懈的研发紧密相连。“以前的润源,工厂里200个工人中就有50多个开发人员,可见他们对科研的重视。而中国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最重要的也是装备和人才。所以整个产业领域一定要推广国产设备。”于是在此基础之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决定于2013年共同举办全国纺织行业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目的有三个:万里挑一选能手,给农民工一个城市的根,推广国产装备。”
推农民工向技能工转型
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吸纳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主要集聚行业之一。建设纺织人才强国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一批适应我国现代化纺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手。
目前,从事经编操作的工人有几万人,但这些工人的操作基础理论水平参差不齐,操作熟练程度差异较大,熟练操作工数量严重不足,全能型操作工比重不高,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举办经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是为了提高经编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助推纺织“农民工”向纺织“技能工”转型,保障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有条不紊的向前迈进。同时,号召整个产业和社会,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关注一批农民工追求进步的需求,关注农民工对文化休闲、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实际问题的要求,转变农民工“非农非工,似农似工”的职业定位和城市临时工的尴尬身份。
希望更多企业用国产机
从调研企业情况看,纺织行业整体经济运行平稳,特别是棉纺、毛纺、化纤、服装等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应密切注意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原材料上涨压力等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将使我国纺织行业整体经济效益面临较大的影响。
(一)棉纺织类企业
今年棉纺类企业主要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由于受到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实施,部分地区政府对印染企业排水量加以限制,造成印染企业减产,致使上游棉纺织市场需求受到影响;二是针织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使棉织类企业效益略有回调,尤其是色织类企业受到影响较大。以上海某企业为例,2007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流行品种的变动,牛仔布行情波动较大,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该企业今年1―5月同比减产12―15%,预计全年企业净利润率同比去年的5%有所下降,河南某棉纺企业也同样存在这一情况。预计今年利润率比去年的1.3%进一步降低。
虽然,今年棉纺织类企业整体效益略有回调,但对行业龙头企业,如华茂集团、鲁泰集团等企业仍是例外。这些企业由于坚持科技进步、塑造品牌、产品质量第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保持较好的经营业绩。安徽华茂集团2006年主营业务收入12.68亿元,利润总额1.2亿元,利润率达到9.4%,是全行业平均水平的2.6倍。预计今年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比去年还有进一步提高。
(二)化纤类企业
今年,由于化纤市场需求状况好转,以及原油价格的稳定,化纤类企业总体生产状况普遍有所改善。以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该集团的主营产品包括聚酯、短纤、瓶片三类。由于化纤行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以来短纤处于下滑阶段。于是新项目开工在近两年减少,但市场需求却一直维持在8%的增速,直到今年供需矛盾才有所缓解,短纤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应好转。近几年,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带动,瓶级切片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仍是三房巷集团企业的盈利品种。受此影响,三房巷集团经营状况有很大改善,今年该集团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94亿元,自营出口3.1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自营出口超过7亿美元。
(三)服装类企业
虽然服装类出口企业受到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议价能力的存在,企业经济效益基本上能够维持在原有水平。其中,以加工贸易为主营业务的杭州爱梦妮亚服饰有限公司仍能够维持5―10%的净利润率。以内销为主的服装类企业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迅速提高,服装类市场销售价格普遍有所上涨,企业整体盈利状况较好。另外,从服装交易市场来看,丝绸、服装等交易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国际品牌服装的价格明显高于国内服装品牌价格。
(四)纺机类企业
近年来,我国纺机行业经过快速发展,企业已有相当的进步,但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国内企业间竞争主要表现在产品的价格战。虽然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但纺机产品价格却有所下降;第二,国内企业为争夺客户资源,允许下游企业赊账;第三,国内纺织企业对国产纺机产品具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预计纺机行业2007年上半年企业毛利率水平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上海某机电集团的毛利率也比去年的10%有所下降。
二、企业重视创新能力,研发投入有所增加
企业普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进工艺和研发新产品。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也确实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利润。
以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生产的精梳纱约占纱线总产量70%,其中紧密纺占20%。纱线无结头率和无梭布比重均达到100%。企业每年可开发500个品种的新产品,新产品产量约占全年总产量的40%,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45%。依靠先进技术、创新能力,该企业产品以品种新、质量好、档次高享誉国内外市场。
很多中小企业也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创新。杭州吉成化纤有限公司规模并不大,但企业坚持认为,重复投资一般化产品进入低价竞争,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企业求发展根本上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开发出差别化纤维,以赢得市场。在项目验证上,投入一定资金调研市场。
尽管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仍是现阶段纺织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但客观上,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和一些在行业内寻求长远发展的企业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开始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利润偏低,缺乏研发投入所必需的资金还是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企业重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但国产设备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对于技术装备问题都比较重视,每年都投入一定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对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保证产品品种和质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通过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运行效率,节约成本,提升利润。
在装备国产化方面,安徽华茂现有设备中80%为国产设备。华茂认为,国产设备在价格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一些技术差距不大的设备,如纺纱设备,企业倾向于使用国产。但很多国产设备在技术方面尚有欠缺,比如织布设备尚不能用国产替代进口。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所属的上海一纺机和中纺机也认为,纺机企业的竞争以技术为核心。随着纺织产品结构调整,对中高端纺机的需求将增加,“高速、节能、减负、环保”将成为纺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但主要的问题在于部分国内纺机企业利润较低,研发投入不具备应有的资金,新产品开发比较缓慢。
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通过了解企业的市场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而竞争不仅来自同行业国内企业之间,也来自不同行业之间,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杭州星盛纺织提出,由于针织品在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扩大,梭织市场正在相对萎缩,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上海申南纺织表示,今年牛仔布的出口行情不好,影响了企业利润。南京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对于牛仔布出口减少所做的解释是,过去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无法生产档次高、质量好的牛仔布,因此大量订单停留在中国。而随着这些国家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的面料品种、质量与中国产品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之这些国家的产品价格更低,很多订单开始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流失。
另外,我们调研的企业均为规模较大、经营规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反应,行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的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发展。这种不公平竞争主要来自经营不规范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不严格遵守国家税收法律制度,不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此经营成本很低,导致大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这些小企业为了达到以低价占领市场的目的,主要生产低档产品,产品质量也不高。这不仅挤占了市场份额,也严重破坏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国际形象。
五、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培育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缺失是我国纺织工业现阶段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贴牌加工的利润低廉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问题。调研组在走访中也亲身感受到了这一点。但调研组此次对于贴牌加工的另一点认识是,抛开加工费低廉的因素,贴牌加工实际上也能够在扶助我国自主品牌成长、壮大方面发挥作用。调研组走访的华西村服装公司和阳光集团从不同角度说明了这一点。这两家企业都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加工生产,产品全部出口,加工利润很低。华西村服装公司在从事贴牌的同时,已经创建“华西村”和“Ren Bao”等自主品牌。该品牌由最初的团购销售市场向零售市场过渡,并选择城市开设专卖店。该公司认为,从事贴牌加工能够让企业在服装版型设计和时尚潮流方面借鉴到很多东西,有助于为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经验。同时,贴牌加工风险较小。在创建自主品牌的初期,保留贴牌加工可以为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提供稳定的经济条件。江苏阳光集团现有庞贝、威尼帝等自主服装品牌,同时也为国际知名品牌Hugo Boss贴牌加工。该集团认为,国际品牌在品质方面的苛刻要求能够督促企业发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贴牌加工其实也是促进企业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
另外,虽然品牌的作用主要是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锁定消费者的情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上游产品也开始重视品牌,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比如安徽华茂的纱线品牌“乘风”,阳光集团的呢绒品牌“阳光”在市场上都享有盛誉。其品牌产品价格均高于同类产品,销量依然很好,为企业带来声誉和利润。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及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使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临严峻考验。主要表现在:人民币升值减少出口利润,增加风险;出口退税率下调降低企业的利润空间;贸易摩擦肯定影响企业的出口;中欧协议即将到期,一些主要出口欧盟的企业已经有意向在2008年年初扩大对欧出口规模。如果过多企业有这方面的计划,必将再次由出口井喷引发剧烈贸易摩擦,破坏来之不易的中欧纺织品自由贸易;国家近期频繁调整外贸政策,且政策逐步趋紧,使得出口环境缺少稳定性,给企业增加很多压力。
六、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日趋稀缺
通过对杭州萧山区、江苏省江阴市、上海市三地区调研,可以发现制约这些地区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劳动力不足、土地成本上涨以及土地审批困难。
目前,这三个地区土地成本均呈直线上涨趋势。在上海,由于土地成本上涨以及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多数纺织企业均搬迁至邻边省市,市区内纺织生产企业非常少见。
同时,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整个纺织行业。其中,劳动力密集型的服装、纺织企业所受负面影响巨大,而化纤、纺机由于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相对较轻。从走访的数十家纺织服装企业看,无论是江阴的阳光、安徽的华茂、萧山的民营企业,为了吸引员工,目前工人待遇普遍有所提高。工资方面,近年来一直以每年7―8%的水平上涨。根据部分服装加工企业反映,因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生产能力下降,企业接单较为慎重。
七、纺织集群优势显著,将延缓纺织服装行业的梯度转移
此次,我们重点调研杭州萧山和江苏省江阴市两个纺织产业集群地。萧山是我国著名的纺织产业集群地,纺织工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40%以上。预计2007年该地区能够实现GDP3000亿元,化纤、纺织、服装产值约1600亿元,占总产值的43%。纺织企业在该地区具有非常显著的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该地区政府官员高效的服务意识、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家间的信息共享以及周边专业市场(如中国轻纺城等)提供的及时信息。
江阴市是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基地市,纺织工业是该地区传统支柱产业,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达30%以上。目前,江阴市政府把纺织行业列入了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重点发展精纺面料、高档纺织品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全面提升纺织行业整体水平。
讨人喜欢的“盒子”形象、追梦的探险情节、丰富的表情画面……动漫节上,杭州产3D动画电影《昆塔》正式了预告片,被业内誉为一部迄今最具“好莱坞范儿”的力作。“从前期剧本创意到后期制作合成,我们确实是按照好莱坞标准制作的原创动画。”出品方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李炼说。
除运用自主研发KMOKE9轴全自动逐帧拍摄设备和多项国际领先的3D立体影视拍摄和CG制作技术外,《昆塔》还借鉴了好莱坞动画大片做法,首创国产动画电影国内国际两个版本同时上映的模式。李炼表示,之所以投资1亿元、耗时3年打造这部动画电影,一来是在摸索动画电影制作的国际化标准流程,二来也是想用好作品为国产动漫提振信心。
“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应该着力研究解决如何切实提高作品质量。”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说。在“精品导向”日益成为业内共识的当下,我国动漫产业已经开启自身的“净化”功能,由注重产量、规模,转为强调动画作品的质量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