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14:34: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何当金络脑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快走踏清秋上一句:何当金络脑。意思是: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锋陷阵飞驰在那的战场!这句是出自《马诗其五》: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译文:平沙覆盖着大漠宛如白雪茫茫,如弯钩的月亮高挂在燕然山上。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
(来源:文章屋网 )
1、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来源:文章屋网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译文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催榜渡乌江[1],神骓泣向风。
君王[2]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3]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当我回想起大诗人李贺写的赞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我读完这首诗时,我知道这首诗写得非常悲惨凄凉,诗人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的心情打动了我!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大沙漠白得像雪似的,燕山的月亮弯得仿佛是一个钩子。什么时候我才能得到金辔头给自己的马儿戴在头上,在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我骑着马儿在战场上自由地奔跑。读完这首诗后我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了这样气势恢宏的气氛和场面。
沙漠白得像雪一样,燕山上的一轮明月像钩子似的挂在天空中。当我骑着这匹头上有金辔头的这匹马的时候,顿时有了一种骑着马在战场上杀敌的感觉。我要为祖国建功立业,为祖国争一口气,不再受胡人的欺侮。同时我也证明了自己不是大将军但是也同样能上战场为国报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同样能上战场打一个胜仗。我骑着马,在战场上躲过嗖嗖飞来的箭,避开剑的刺杀。我手持宝剑,身穿铠甲,光气势就可以吓倒许多人。
当我们打了胜仗,我就先骑着马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自由地驰骋。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情感的所托,而诗歌更是诗人情感之所结。正所谓言为心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只是诗歌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意象来与读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只要读者找到了这种介质,就可以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所以,掌握意象是诗歌鉴赏的首要技巧。
一、掌握意象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意象是指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感彩的词,是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读者只要捕捉到这些留有诗人情感信息的语言,就已成功地踏上了沟通之路。
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笔下的意象有灿烂的阳光、绚丽的江山、和暖的春风、竞放的百花、衔泥的紫燕、静睡的鸳鸯。这些都是世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事物,能正确地理解这些事物,就可以准确地解读诗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透过这些意象,诗人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初春灿烂阳光下,明静绚丽、生意盎然的春景图。他是在告诉我们:春回大地,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他的心情是多么地畅快和欢愉!
杜甫律诗《登高》描绘的是截然不同的画面,体现的是完全相反的感情。在凄凉、萧杀的秋天里,诗人感觉到的是猎猎的秋风;看到的是辽阔的苍穹、荒凉苍白的沙丘、徘徊的飞鸟、凋零的树木、流逝的长江;听到的是落叶的“萧萧”之声、猿鸣的悲切之声。苍凉的秋景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无尽的悲凉。只有读懂这些意象,才能感受到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沉痛,对不能改变自身命运和国家命运的忧愤无奈。此时此刻,读者就会如临其境,如变其人,如遭其遇,痛诗人所痛,愁诗人所愁。
当然,要通过意象来理解诗歌,读者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而且要读者与诗人有着共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尺度,并具有一定的传统审美习惯。如见流水落叶即伤年华消逝,看梧桐细雨就感凄切悲凉。作者笔下的一些意象,已经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而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提炼和发展,有了深厚的象征意蕴。诗歌一提到“羌笛”,我们不仅要想到它是一种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这声音之中的别意和乡情。
以下是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杨柳――惜别,月亮――思乡,长亭――离别,落日――惆怅,大漠――苍凉,黄昏――感伤、悲愁,杜鹃――凄凉、哀伤,鸿雁――思归、书信,――恬然自处、傲然不屈……
二、感受意境
将个人情感经历融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上,从个人体验出发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沟通的另一条捷径。这是鉴赏古诗的第二种技巧――感受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诗人通过触景生情、缘情写景、寄情于景等方式营造意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读者只要深入到诗人描绘的特定情景中,就能设身处地去体验作者的感受。领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就如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如杜甫《客至》首联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为读者描绘了这样的生活图景:居所四周是碧水茫茫,少有人踪,只有水鸟在水面上飞来飞去。这时,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体会到: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害怕孤单,喜欢热闹,诗人远邻而居于水之中央,少有人到访,显得寂寞不堪。他时时依门远望,盼有朋到访,但不见人来,只见水鸟在飞来飞去……读者此时绝对没有村居生活的闲适之情,因为诗人在告诉我们,他村居生活寂寞,盼有人来访,但总是失望。
又如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第一、二句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塞外边关图:万里平沙在月光下铺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山上的月牙像一把明晃晃的银钩。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可知塞外边关历来是战事频发之地,古来仁人志士皆盼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在马背上取得功名。这一幅悲凉肃杀的战场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心声:期望能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以实现人生的价值。“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就更直接地点明了这一点:什么时候我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建树功勋呢?
当然,这要求读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一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感受者和艺术家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至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早已想表达的(列夫・托尔斯泰)。”
三、沟通情感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隽永,诗人都会把自己的情感隐藏得很好。但当抒写到了一定程度时,诗人往往又会情难自控,在诗歌的结句中浓烈的感情喷薄而出,以情作结。所以在鉴赏诗歌之时,通过鉴赏尾句,可以破解作者的思想,可以与诗人进一步地交流情感。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鱼送李胄》,前三联从“暮雨”落笔,着意渲染,描绘出一组暮雨中的景物:被雨打湿的风帆是那样的沉重,缓缓驶来;被包裹在苍茫暮色中的归鸟是那样的艰难,飞去迟迟。遥望前方,海门不见;远树含着水气,一片迷蒙。这些景物描写的言外之意,要仔细揣摩,才能发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但正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和蓄势,所以结尾一联,诗人情不自禁,直抒胸臆,“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自己惜别的情意深深,以至于泪下如雨,沾湿了衣襟。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的是摒弃功名利禄,决意归隐山林的思想,所以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灌注在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景物之中,情境交融,水到渠成。
其实,在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强调的是能够读懂诗,明白诗中写了什么景物,描绘了什么画面,景和画中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要求读者能够与诗人心神交会,达到“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王国维语)”的境界。只不过我们要借助一种特殊的媒体――诗,通过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来达到而已,可用下图来表示。
参考文献:
[1]吴泽霖.托尔斯泰的“艺术情感说”的中国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7(05).
[2]钱叶春.真境物与真感情的至高境界――兼谈杜甫的《登高》[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04).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马到成功”,“千军万马”。马因为速度快、耐力好、负载多、机动能力强,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广泛活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战场上。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抒发了对优秀军事人才的渴望与由衷赞美。王绩在《野望》中说:“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翰《凉州词》中写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杀敌的豪情壮志让人热血沸腾。唐朝诗人李贺的《马》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英雄画卷:“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王维的《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可谓快马加鞭、痛快淋漓。杜甫《前出塞》:“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阐述了他的战略、战术,可见“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多么的可笑。他的《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直抒胸臆、栩栩如生。而宋朝名将宗泽“伞幄垂垂马踏沙,山长水远路多花。眼前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则多了许多思考与抑郁。岳飞的《池州翠微亭》:“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作为军事家的他心里的波澜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说得清。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十五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中说:“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把忧国忧民、渴望统一、富国强兵的梦想让人扼腕叹息、怒发冲冠。“花无百日红,鸟尽良弓藏”,战马大放异彩、独领的时代一直持续到冷兵器完全退出历史后台,马匹才正式退出军事斗争的后台。“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也才成了历史的回音与绝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南关马不前”,反映了谪贬之后的复杂心情和对国家未来和形势的担忧。“皇帝亲小人,远贤臣”,怎不让诗人忧心如焚、寝食不安呢。
1 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善于把生活中小不见经传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用优美精炼的语言来刻画。如《游园不值》、《春晓》等诗。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从诗文入手,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使他们新奇地体会到,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又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教学,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理而下,自然就领会个中意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水光潋滟晴方好”转为“山色空蒙雨亦奇”,诗人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风采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2 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编入教材的这些诗具体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人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对封建专制和邪恶势力的鞭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作所描绘的诗情画意,引导他们进入诗的意境,进入了诗的意境才获得真正的思想启示和艺术享受。
如李贺的《马诗》,通过概括描写环境,衬托人物,精刻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立意含蓄深刻,选材详略得当。讲授时,可随学生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懂画面上描绘了多少景物,确定诗人观察事物的立足点;(2)理清画面的层次结构,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顺序和展开想象的思路;(3)弄清楚字、词、句的确切含义,体会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及怀才不遇的愤慨;(4)有条件的还要尽可能考查诗人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评论作者的才华以印证诗作。这样既感触到了诗人苦恼与孤立无援的处境,又坚决坚持自己“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愿望与理想。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238-01
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因此对它的复习教学也就很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根据近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看,对于小学古诗的复习教学,我觉得应该抓好如下几点:
一、要了解作者
学习了一首古诗,首先应对其作者有所起码的了解。要知道该作者的生存年代、朝代、字(学名)、号或别名、籍贯,还有其主要文学成就等。
比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马诗》后,就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李贺(790——816年),属晚唐诗人,其号长吉、鬼才、诗鬼等,尤以诗鬼最为著名。属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因其一生体弱多病,27岁就去世。他作诗认真严谨,力求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
二、会背诵、默写古诗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人皆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因此,学习一首古诗,一定要将其内容熟读成诵,并且做到字音正确、节奏分明,然后能一字不漏、不错地默写下来。对于篇幅较长的古诗,虽然有些学生全部背诵和默写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也要挑选重点或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背诵和默写。在组织学生进行默写练习时,教师要反复强调难写易混字的正确书写。只有这样,学生在考试中解答按原文内容填空和默写古诗时才不会轻易失分。
三、理解诗句
学习了一首古诗,一定要让学生会讲诗歌中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会对其中关键字词进行正确而恰当的解释。比如在复习《马诗》这一首古诗时,就要将其中四句话的意思一一理解如下:“大漠沙如雪”,茫茫大漠上的沙石就像白雪一样。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的“如”字是一个关键词,属比喻词,意思是“像”。“燕山月似钩”,挂在燕山头上的一弯新月就像一把金钩。此句表达方式完全同上句。以上两句可合并活解为: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此句中的“何”“当”“金”“络脑”四个词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何”应解释为什么时候;“当”要作能够套上理解;“金”不能当金子或金色理解,应作镶金的理解;“络脑”学生更难理解,其实就是马头上套的笼头。“金络脑”指的就是贵重的鞍具,象征马受重用。“快走踏清秋”,任意驰骋在秋高气爽而辽阔的原野上。这是最后一句,其中的“走”“清秋”两词学生不好理解,“走”在古代汉语中常当跑讲,而“清秋”则要理解为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而不是清冷的秋天。后两句也可合起来活译为: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考试中解答古诗释词释句题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四、了解诗文大意,感悟体味意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道理
诗是语言的精华,其含蓄往往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学古诗必须培养小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感悟能力。因此,在复习一首古诗时,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古诗所描述的大意,感悟体味诗的意境,明确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说明的道理。就拿《马诗》来说吧,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沙如雪”“月似钩”的边疆战场景色,并通过咏马抒发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渴望和怀才不遇的愤慨。
五、会改写、扩写和续写古诗
诗的灿烂滋润着已步入古诗世界的小学生,也丰富着师生的文化底蕴。古诗中存在许多“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如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于空白处求精彩,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很好的练笔。所以把古诗作为学生写作题材,在学习古诗之余,对古诗进行续写、扩写、改写,也可算是古诗文复习教学中的最后一大环节。实际上,各种形式的写也是对古诗教学的深化、拓展和延伸。
在学生理解诗意,感悟意境的基础上,以诗歌作为参照物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或改写或续写或扩写,写出诗中景和事,抒写诗中情,这样读写结合,效果更为理想。
1.大胆尝试,鼓励改写
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写作训练,就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大意,将其内容用白话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当然,这不仅需要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还要进行必要的补白,从而做到既文通句顺,又明晰表达原诗的意思。
2.根据需要,扩写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