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25 14:48: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干扰设计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干扰设计论文

篇(1)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培养、锻炼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好检验,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学环节[1-2]。下面就如何组织实施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本科毕业论总结和探讨。

一、毕业论文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1.学生的就业、升学期与学位论文设计期时间冲突。

高校理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毕业生考研、实习、就业与论文成文工作交织,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题、定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对所研究的问题深思熟虑后,以提纲、报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教学总体安排上,将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适当前移,进行早期渗透,将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密切结合。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七学期课程适当减少或不排课,以利于学生提前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更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生对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质量;不少学生没有按预定的毕业论文计划开展工作,以致相关材料、工作进展记录、时间上的安排都无法跟上计划。针对这种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实现毕业论文工作由“重规范”向“重质量”的转变。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想方设法减少因学生就业、实习、考研等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影响。

3.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教师指导毕业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师工作热情很高,时间、精力也难以充分保证。强化导师对学生论文的首要责任并控制指导学生人数,可促使指导教师认真、严格对待学生论文,保证论文质量。把学生的学位论文设计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这样既便于教师进行科研和指导教学,又可增加校内教师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校外实习的毕业生,在确定毕业生论文校外指导教师的同时,配备一名校内指导老师,使得校内导师的理论指导与校外导师的实践技能指导相结合,避免学位论文设计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样,教师的知识体系得以更新,实习单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位论文质量自然随之提高。

4.经费的短缺使毕业论文的实施难度加大。

大部分学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无专项经费,也无专门实验室,致使理科类大部分做毕业设计(论文)实验的本科学生、研究生和指导老师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论文的实验无法正常开展。学校应充分重视此类情况,投入足够的经费,添置必要的图书和实验设备,举办有关训练项目;适当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便让更多的本校教师指导毕业论文;鼓励毕业论文整理公开发表,并对予以经费支持。

二、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的组织实施

1.结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1世纪,卫生理化检验采用的各种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和更新。许多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仪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卫生理化检验中。目前,在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卫生理化检验正朝着微量、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如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等已经在卫生理化检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我国的卫生理化标准检测方法中,仪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样品的前处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颖的分离技术,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压容器萃取、超临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较常规的前处理方法省时省事,分离效率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分析仪器自动化是卫生理化检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析仪器可以进行检验程序的设计、优化和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使检验工作大大简化,并处理大量的例行检验样品。例如蛋白质自动分析等,可以在线进行样品的消化和测定;测定食品营养成分时,可以采用近红外自动测定仪,样品不需要进行预处理,直接进样,通过计算机系统,即可迅速给出食品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装载了自动进样装置的大型分析仪器,可以昼夜自动完成检验任务。

仪器联用技术在解决卫生理化检验中复杂体系的分离、分析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仪器联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仪器连接使用,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点。近年来,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质谱(ICP-MS)等多种仪器联用技术,已经用于水质、食品、空气等样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机污染物和多种有害元素等的同时检测,如样品中的多氯联苯、二因、氯丙醇、多环芳烃、丙烯酰胺等的检测。

近年来发展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全微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的整体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过去需在实验室中花费大量样品、试剂和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检验,在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仅用微升或纳升级的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数十或数分钟)即可完成大量检测工作。目前,DNA芯片技术已经用于转基因食品等样品的检测,以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术将在卫生理化检验中逐步得到应用,大大缩短分析时间和减少试剂用量,成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绿色检验方法。

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样品的前处理、色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仪器联用技术、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卫生理化检验方向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领域。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研究项目,既保证课题的分量与难度适中,又保证课题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使毕业论文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2.卫生理化检验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在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待测物的理化性质、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进原方法。通常应该对影响分析方法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方法检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样品的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选用优化的分析测试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步骤,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对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标进行评价。

(1)检测条件的优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过程中,可以采用单因素条件试验或正交试验,确定各种影响因素的最佳条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优化的条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优化的条件有合适的显色反应、显色缓冲液种类和pH值、显色剂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气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应根据待测组分的性质,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进行选择,然后对柱温、气化室温度、载气种类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氢气和空气的流速等条件进行优化;液相色谱法在进行测定条件优化时,首选需要选择的也是色谱柱和检测器的种类,再对流动相的组成、酸度、流速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同时必须考察在所选择的最佳色谱条件下,实际样品中待测组分与样品中干扰组分的分离情况。

(2)校准曲线的绘制。

校准曲线是用于描述待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测量仪器响应值之间定量关系的曲线。测定时,所配制的标准系列,待测物的浓度或含量应在方法的线性范围之内。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二者的区别在于标准溶液的处理步骤不同。在绘制工作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和样品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中省略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

(3)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样品的前处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环,是决定分析成败的关键之一。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样品的前处理包括样品的消化或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

对于金属元素或无机物的检测,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湿消化处理样品,并对其条件进行优化;对于有机物的检测,可以根据待测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并进行条件优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声波萃取、振摇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样品的分离和净化,可以选择并进行条件优化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挥发法和蒸馏法、液相色层分离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扰试验。

根据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成分进行试验。通过干扰试验,可以确定干扰组分的允许浓度,通常在标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扰成分,以测定值变化±10%作为是否产生干扰的判定依据。如果存在干扰,则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消除。

(5)实际样品的测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检测不同类型、不同基体的实际样品,说明方法的适用性。

(6)方法性能指标的评价。

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应给出线性范围、检测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对照等方法学指标的评价。

三、结语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检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学生从学校学习阶段走向社会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综合训练和实践机会,要重视毕业论文的导师遴选、选题和开题工作,加强毕业论文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保证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实施。对于卫生理化检验方向的毕业论文,尤其应重视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题目不宜过大,以免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实现预定目标,影响毕业论文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篇(2)

姓 名:

学 号:

报告日期:

论文(设计)题目:

智能天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music算法

指导教师:

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一、论文(设计)研究背景与意义

智能天线是3g的一项关键技术,作为当今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的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由中国自主提出使用的tdd方式的(时分双工方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td-—scdma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智能天线技术。在td-—scdma系统中使用智能天线技术,基站可以利用上行信号信息对下行信号进行波束成形,从而降低对其他移动台的干扰,同时提高接收灵敏度,增加覆盖距离和范围,改善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

智能天线是一种多天线系统,它按照某种算法来对准期望信号,使得期望信号得到最大增益,而干扰信号被压制。 智能天线系统的核心在于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它根据一定的准则,使天线阵产生定向波束指向移动用户,并自动调整权系数以实现所需的空间滤波。智能天线需要解决以下两个关键问题:辨识信号到达方向doa(directions of arrinal)和数字波束赋形的实现。在对信号doa估计的算法中,作为超分辨空间谱估计技术的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是最经典的算法之一。

本文针对3g的需求背景,研究智能天线技术及doa估计算法。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迅速增长和人们对通话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移动通信网在大容量下仍具有较高的话音质量。经研究发现,智能天线可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doa(directions of arrinal),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同时,利用各个移动用户间信号空间特征的差异,通过阵列天线技术在同一信道上接收和发射多个移动用户信号而不发生相互干扰,使无线电频谱的利用和信号的传输更为有效。在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情况下,使用智能天线可满足服务质量和网络扩容的需要。

其实就是一种多天线系统,它按照某种算法来对准期望信号,使得期望信号得到最大增益,而干扰信号被压制。因此需要知道期望信号到来的方向,即doa。music算法是经典的用来估计波达方向的算法。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智能天线的原理是将无线电的信号导向具体的方向,产生空间定向波束,使天线主波束对准用户信号到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nal),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达到充分高效利用移动用户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

波达方向(doa,direction of arrival)估计是智能天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上行多用户信号的分离,还是下行选择性发射,对用户信号doa的测定,都成为智能天线实现指向性发射的必要前提。在对信号doa估计的算法中,作为超分辨空间谱估计技术的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是最经典的算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智能天线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分类,及智能天线对系统的改进和主要用途。写出均匀线阵的统计模型,研究music算法的基本原理,用matlab仿真实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智能天线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技术分类;

(2)在均匀线阵的统计模型下研究智能天线技术的基本原理;

(3)重点研究music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matlab仿真软件实现;

(4)分析music算法的估计精度,得出全文结论。

三、论文(设计)的工作方案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XX年9月7日-XX年10月11日)查阅有关智能天线技术,music算法和matlab仿真等方面的资料,关注国内、外当前的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积累知识。

第二阶段(10月12日-11月8日)对智能天线的工作原理进行详尽地分析,给出均匀线阵的统计模型,研究music算法的基本原理,学习用matlab实现仿真

第三阶段(11月9日-11月22日)用matlab编写程序,程序调试

第四阶段(11月23日-12月20日)整理资料,结合设计经历撰写论文,备战论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刁鸣,熊良芳,司锡才,超分辨测向天线阵性能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电子学报,XX no.5

2) 何子述,黄振兴,向敬成,修正music算法对相关信号源的doa估计性能,通信学报,XX no.10

3) 张贤达,保铮,通信信号处理,国防工业出版社,XX

4) 刘德树,罗景青,张剑云,空间谱估计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

5) 李旭健,孙绪宝,修正music算法在智能天线中的应用,山东科技大学,266510

6) 陈存柱,浅析自适应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7) [美]s.m. 凯依 著,黄建国等 译,现代谱估计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94

8)徐明远, matlab仿真在通信与电子工程中的应用 XX

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篇(3)

 

“控制包括三个基本步骤: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为了实施控制,均需在事先确立控制标准,然后将输出的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若现有偏差,则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使偏差保持在容许的范围内。【1】”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干扰,所以,要设计一个优良的控制系统,设计者首先要能够对实现该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然后才能想办法“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何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出一个控制系统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就尤为重要。实际上,“什么才是干扰因素”这一问题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们还存在着很多疑惑,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授课教师让学生把一张纸折叠后,用吸管吹向天花板,课堂上有的学生吹的高,有的学生吹的低。老师在总结时说,“叠纸的形状、吹力的大小和方向、空气的阻力等都是影响叠纸吹高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些就是干扰因素”。这一说法在听课老师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这一说法是对是错呢?再如教材中出现的: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有那些;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干扰因素都是有害的吗等问题初中物理论文,对于我们这些非本专业的老师来说,解释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先要来了解什么是“干扰”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控制系统中的干扰因素的问题的界定有多种说法:如: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2】;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常常会有一些变化不定的因素对系统的行为造成不利的影响,这种有害的因素我们称其为干扰【3】;对于一般的控制系统来说,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称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如果削减系统生存所必需的输入也是干扰;对系统来说,不仅输入端有干扰,输出端同样有干扰,如制约输出或强制作过量的输出等都是干扰,制约输出,如企业的产品受市场制约而减少了销量,强制过量输出如“竭泽而渔”,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的“过与不及”都是干扰;对于复杂控制系统而言,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复杂系统由多层次、多品种的诸多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都有其自由度和相对独立性,各子系统间的输入和输出不可能配合得尽善尽美,必有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对于社会系统来说,其输入是自然界给予的一切,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空气、阳光、雨露,及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资源,这是社会系统“输入”的需要,但自然界会“发威”,各种自然灾害是社会系统所不需要的,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不得不接受自然灾害的干扰,而社会系统对自然界的“输出”,一方面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废物的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垃圾排向自然界,这是自然界所不需要的,但人类强迫自然界接受这些废物,就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干扰【4】。

由以上的论述可知,判断什么是干扰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初中物理论文,对于控制系统的整体而言,属于系统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便称为系统的干扰;另一方面,对于控制系统的部分而言,如果前一子系统的输出与下一子系统所需要的输入不匹配,就会造成下一子系统的输入的多余和不足,这种多余和不足的输入和输出就成了系统的干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由此可见,叠纸的形状是物体的结构设计问题,通过改变叠纸的形状可以减少叠纸飞行时的阻力,吹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控制的输入问题,这两个因素虽然是影响叠纸飞行高度的主要因素,但不属于我们的干扰的界定范围。所以不是干扰因素,把系统的设计问题和对系统所产生的干扰混淆的案例还很多,如:。对于电冰箱、空调等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门的开启、环境温度的变化、电压的变化等都是属于系统之外的可能引起被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所以这些因素就是这两个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于简单控制系统较为规范和严谨的判断方法是:先要确定所要设计的控制系统,然后对所设计控制系统本身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各环节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属于系统之外的,是多余的、不需要的、强制的“输入”),再分析这些干扰可能会对系统的输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哪些是必须考虑的,那些是可以忽略的,那些是要综合考虑的,那些事要独立考虑的,最后整理出系统设计所要考虑的主要的干扰因素,这样的分析才会针对性更强,对控制系统如何克服这些干扰的设计帮助更大。以下对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的分析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根据设计目的画出控制分析方框图(图一),分析方框图并不是最终的控制方框图,控制方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的结果,控制分析方框图是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就像设计草图一样,是用来进行设计分析用的。

第二,对控制系统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在这个控制系统中,可能受到的干扰因素有,在输入端,电源电压的波动、由于开关灯元件的原因输入电压可能降低;在控制器和执行器部分初中物理论文,随着使用时间的变化,控制装置的不稳定、各种元件、加热装置的老化等;热水箱的大小、保温性能的好坏、热水箱深浅、水的散热面大小、水箱装水的多少等;在输出部分,周围空气的流动、气温的高低、用水量的快慢等。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温度的干扰因素。第三,根据对干扰因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来克服这些干扰对输出的影响(比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取终端反馈的方式,当然,如果对水加温的时间有要求的话,这种控制方法就不能完全克服所有的干扰了,如图二)。

对于“在有些情况下,却可以[i]利用干扰因素实现某种目的【1】”这一说法也没有错,因为这种“干扰”是我们所要设计的控制系统的输出量,这一输出的最终目的是想使另一控制系统的目标不能实现,这种“干扰”对于第一个控制系统来说不是干扰而是输出,对于第二个控制系统来说这是系统需要克服的干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就控制系统而言,干扰一定是有害的,它是控制系统要实现控制的最终目标需要考虑和克服的

分析和判断控制系统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我们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干扰影响控制之前就进行必要的防范和修正,”使得控制系统能够“对控制对象进行有效控制以减小乃至消除偏差。”【5】所以要准确判断一个控制系统所存在的干扰因素,还要结合系统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进行综合考量,搞清楚这种干扰产生的原因、可能对控制系统所造成的后果和它将对控制系统的哪个环节产生影响等,这种干扰因素的分析才对我们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控制论》(美)维纳著;赫季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

【2】《技术与设计2》主编:顾建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3】《技术与设计2》主编:刘琼发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7

【4】《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马丽扬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

篇(4)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跟随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后10年,以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网络, 任何一个规模企业尤其开始依赖网络,没有网络企业就面临着落后.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篇(5)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8月12日,我有幸在临沂沂景假日酒店参加了临沂市人民医院健康教育办公室组织的学术会议。这次的学习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思考。下面,我汇报的是《科研设计与 SCI/SSCI 论文写作》

《科研设计与 SCI/SSCI 论文写作》是由山东大学护理学院副研究员崔乃雪讲述,分别从研究设计、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讲述。

研究设计的主要类型:以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为主进行分类

研究设计类型分为:调查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

1、观察性研究:

特点

(1)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干预和处理措施

(2)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3)调查性研究简单易行,可以为干预性研究提供研究的基础和线索

▪ 分类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现况调查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以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 应用

• 描述特点时间疾病或健康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分布

• 发现病因限速

• 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方

•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 用于疾病监测

• 其他,如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状况等

(2)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以确诊的患有某疾病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

不患该病的个体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

疾病发生之前对某可疑因素的暴露情况。属于从“果”到

“因”的研究。一般不能确证因果关系(回顾性观察,无法

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

▪ 队列研究:是将某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其不同暴

露水平分组,然后追踪观察其各自的结局,通过比较各组之

间结局的差异,进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

及关联大小的研究方法。属于由“因”到“果”的研究。

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确定研究对象

▪ 设对照组(如何分组?如何设对照组?)

▪ 确定观察指标和工具

▪ 统计方法

▪ 研究流程

1.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工作中的研究对象称为样本,它是总体的代表,需从样本的研究结果推论总体。

▪ 常用的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①单纯随机抽样         ①方便抽样

②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②配额抽样

③分层抽样             ③目的抽样

④整群抽样            ④网络抽样

2.样本含量估计

在抽样研究中,正确地决定样本大小至关重

▪样本含量太少,缺乏统计效能,所得的指标不够稳定(可信区间

宽),结论也缺乏充分的根据

▪ 样本含量太大,会增加实际工作的难度,不易做到对研究条件的严格控制,还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 根据设计类型,选择合适公式计算恰当样本量

3.设对照组和随机分组

设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提高结果的精确性。不是每个

研究课题都要设对照组,但大多数研究需要设对照组。

▪ 进行随机分组

• 随机数字法

4. 确定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项目、变量)是在研究中用来反映或说明研究目的的一种现象标志,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变量)

▪ 变量可分为:

• 自变量:指能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自变量不受结果的影响,却能导致结果的产生或影响结果,自变量是研究问题的“因”

• 因变量:指科研目的,它能随自变量改变的影响而改变,也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研究中,因变量正是我们想要观察的结果或反应。因变量是研究问题的“果”

• 外变量(混杂变量):指某些能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在科研设计中应尽量排除

• 中介变量,调节变量

5.确定测量农工局和统计方法

▪ 测量工具

• 生物学测量工具:实验、检查

• 心理学测量工具:问卷、心理范式

• 社会人口学测量工具:问卷

▪ 测量工具的性能测定:信效度检验

▪ 统计方法

• 统计描述

• 统计推断

论文写作

论文的分类

• 研究论文(论著、original research、articles…)

• 文献综述:integrated review,critical appraisal、系统综述、

meta 分析

• 案例报告

• 新技术、新方法类论文

▪ 学术论文原则

• 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可读性

研究论文的一般结构

题目:概括、准确、新颖、精炼

▪ 作者和单位

▪ 摘要和关键词

▪ 正文

▪ 中文期刊:前言、研究对象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 英文期刊:Introduction(background),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s, Conclusions

▪ 参考文献

▪ 其他:Funding sources, acknowledge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authors’ contribution

论文的写作体会

标题:具体、传达出研究目的/问题、突出研究特色

▪ 前言:注意切题、逻辑,准确描述研究问题、产生研究问题的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研究方法:清晰、详略得当

▪ 研究结果:准确解释,语言标准化,与图表一致

▪ 讨论:总结研究发现,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解释原因

▪ 局限性:实事求是

▪ 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启示:契合杂志的scope

▪ 书写语言:目标读者

篇(6)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篇(7)

1 GPRS网络体系结构

图1给出了GPRS网络的基本网络体系结构框图。GPRS网络中新增两种重要的网元SGSN和GGSN。在GPRS阶段2(GPRSPhase2)中又引入一个重要的网元-点对多点服务中心(Point-To-MultipointServiceCenter-PTM-SC),它专门用于GPRS网络中的点对多点业务。为了增加安全性以及便于在PLMN网际之间的互联,另外定义了一个网元称为边际网关(Border Gateway-BG)。PLMN网内和PLMN网际间的骨干网都是基于IP网络的新网元。除此以外,GPRS中还有一些新的网关,如计费网关(Charging Gateway)和法定监听网关(Legal Interception Gateway-LIG)。

2 无线网络优化问题分析

GPRS网络从一期建设经过试商用期,到现在的正式商用阶段,网络优化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下面就其中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列举。

2.1 PDP激活成功率低

(1)MS未送APN(接入点名称)或送上的APN错误,HLR中没有通配符;

(2)QoS协商失败;

(3)用户使用终端设备与网络不匹配,SGSN在收到其PDP context激活请求时立刻拒绝或不加处理。

2.2 随机接入和立即指配成功率低

(1)RACH(随机接入信道)或AGCH(允许接入信道)配置不合理;

(2)由于无线干扰(如直放站、信号屏蔽器等的干扰)或基站硬件设备故障导致无法解码消息;

(3)网络存在上下行频率干扰;

2.3 RLC(无线链路控制)重传率高

主要由C/I(信/干比)低引起,可能导致C/I太差的原因有:服务小区的信号功率弱、干扰信号太强、干扰小区的功率大、带外干扰严重、小区覆盖不合理、微蜂窝小区过密、直放站干扰、室内干放干扰、CDMA干扰等。需要注意的是,重传时各设备厂商策略的不同会导致时延差异较大,需要厂商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3 GPRS优化设计

在保障语音业务的质量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全面提升GPRS无线性能和服务质量稳定性,改善用户满意感知度,以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GPRS无线网络优化经验进行介绍。

3.1 容量优化

因需要与语音业务竞争无线资源,GPRS的容量问题逐渐成为严峻的挑战。IP吞吐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容量短缺的限制。我们分析了容量受限主要影响因素(预清空参数、共享系数、PCU拥塞、GSL设备利用率、下行TBF时延等等),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和调整建议。

我们谈的PCU的处理能力问题,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个是RPP上所能支持的GSL设备数的多少,一个是RPP对于PDCH信道数的处理能力。

另外要注意的是当处理GB口链路的设备数小于18(加上1个设备用于链路同步,共19个设备闭塞)时并不会比等于18时使用于PDCH处理的设备数增多。也就是说GB口链路的设备数小于18或等于18时对PCU在PDCH处理方面的资源是一样的。

3.2 干扰优化方法描述

第一、硬件问题

基站载波硬件或室内分布系统故障会造成干扰问题,在统计上表现为IP吞吐率低、无线层速率低等现象。另外一般还会伴随有GPRS/GPRS接入成功率、TBF建立成功率低,可以通过查看统计PREJTFI、PREJOTH和TBF建立成功率发现。

第二、网内频率干扰

像话音频率干扰影响一样,GPRS的频率干扰会造成C/I值低、无线块误码率高、重传多,最终影响传输速率。在统计上主要表现为无线层速率低,另外无线原因导致TBF非正常释放比例大,也就是统计LDISRR数较多。要解决频率干扰,可使用语音频率干扰优化的方法。

第三、网外干扰

通常由于网外干扰比较强,影响范围较大,可以比较容易辨认出。一般可以通过在终端使用指令“RLCRP:CELL=cell;”来查看上行干扰发现。统计上主要针对上行的无线层速率,另外当存在较大上行统计时IAULREL也会较多。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需要使用扫频仪器现场查找干扰源,待干扰源清除后就可以解决。

第四、过覆盖问题

小区过覆盖会造成较大的信号干扰,要检查小区是否过覆盖可通过分析MRR工具的TA值得出。当发现TA值较大时,小区过覆盖的可能性较大。另外一方面,小区重选参数设置不当也会造成小区的过覆盖,这时需要对小区重选参数,比如:CRO、CRH等参数作检查。

[参考文献]

[1]高疆,等.GPRS无线网络优化探讨,[会议论文].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2002年.

篇(8)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分散控制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系统,让这个系统的通信网络遍布各生产基地的监控站,监测站,并以通信网络将操作管理站和相关需要集中操作的地区连接起来,实施集中管理,统一操作。分散控制系统很早便在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得到了推广运用,并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火力发电厂都已经采取这种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日渐成为整个控制中心的中枢,对保证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保持电力的稳定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虽然,分散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但是,在整个系统中,来自各处的线缆都会和系统相连,各种外部干扰很容易以电源或者是各种线缆为媒介侵入,加剧干扰的负面作用。在现阶段的分散控制系统生产使用中,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内部使用了很多电子产品或者电子元器件,电磁干扰显得更为严重。因此,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加强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的研究。

二.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干扰来源分析

探究各种干扰的来源对于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总体而言,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组成了影响整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干扰来源。

1. 系统内部干扰

系统内部干扰主要是因为分散控制系统内部装置的各种电子设施或者是电子元器件的应用而产生,主要包括过渡干扰和固定干扰,当电路在动态工作时候,引发的干扰便是过渡干扰,当接触面上的电导率具有很大差异或者不一致时候,会产生接触干扰,此种干扰类型称为固定干扰。

2.系统外部干扰

系统外部的干扰主要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和分散控制系统的各种元件没有直接联系。系统外部干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电源线传导来的电磁干扰

在电厂中,分散控制系统在 用电母线处安装有各种动力设备,风机,凝结水泵等。由于这些设备的功率很大,运转时候会产生交变磁场,产生电磁干扰,开关设备时候,会让电压波动,产生低频干扰。

(二)从信号线、控制线传导来的干扰

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有着各种接线,这些接线也是各种外部干扰进入的路线来源。一是通过现场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干扰;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当发生信号干扰时候,会大大降低测量的精度,甚至损坏各种元器件,或造成逻辑数据的变化和系统设备的误动或是死机。

(三)接地系统混乱时引起的干扰

接地系统在产生电磁干扰,抑制电磁干扰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不合理的接地,会产生严重的干扰信号,让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难以正常运转。正确的接地可以防止电磁干扰,同时也可以减少设备向外发出干扰信号的频率。因此,分散控制系统的接地是一把双刃剑。在干扰来源中,如果接地系统混乱,比如每个接地点的电位分布不平衡,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机械设备间接地电位差距很大,地环路电流情况严重,系统干扰严重,使得整个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三.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探究

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整个电厂运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要保障其正常工作,必须做好内部外部的抗干扰措施。从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得出,要坚持从抗干扰措施开始,本着控制干扰源,切断或弱化电磁干扰的路径,优化系统装置,提高系统自身抗干扰能力等三方面的原则,科学是设计,使用高质量的设备和元器件,规范安装,并做好各种维护措施,保证整个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究。

1.科学合理选择系统设备

(一)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设备选择在抗干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选择抗干扰性能较好的设备产品,保证含电磁兼容性。比如采用浮地技术加强抗外部干扰的能力,使用隔离性能较好的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要选择耐压能力较强的系统设备,使得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可以再电场强度高,频场较高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二)做好电缆的选择

电厂的电缆选择是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的重要环节。要保证强、弱信号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信号电缆应尽可能避开电力电缆,避免与电力电缆平行布设。在传输距离较小时,可以选用单根导线或一般控制电缆传输,在传输距离较大时,宜选用总屏控制电缆或对绞|总屏计算机电缆;模拟量信号在现场传输中应选用屏蔽电缆,对于信号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可选用对绞分屏计算机电缆或对绞总屏计算机电缆。

2.做好隔离措施

(一)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设备的隔离

在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中,要本着电气设备电缆用量最短原则,要将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安装在主厂房之间,设备间内部要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要使用钢筋作为接地引线,做好接地工作,要把强电设备或者电路设计安装在远离硬件设备安装间,以便隔离电磁干扰。

(二)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电源的隔离

为保证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运行,要使用交流电稳压器对分散控制系统的电源进行稳压。由于未屏蔽的电源变压器之间耦合电容大,共模干扰很强,因此,要在电源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设置屏蔽层,来减少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干扰,隔离变压器可以切断变压器两端的低频共模电流。但有时隔离变压器初次级之间的寄生电容仍能够为频率较高的共模电流提供通路,因此隔离变压器的屏蔽层必须良好接地。

3.科学合理的接地

在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中,合理科学的接地是整个系统网络畅通的保证,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转的基础。混乱的接地会产生强大的干扰,严重影响到设备的工作。因此,在进行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时候,必须综合多种因素,科学合理的做好接地措施。

(一)采用统一的接地网

系统中的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屏蔽地、安全保护地之间应保持严格的绝缘,在总汇集板汇合后再用一根接地电缆接到接地网上。所有接地点应与接地网牢固连接,且应尽量减少接地点与接地网的距离,但要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二)信号线采用屏蔽电缆,并且合理接地

信号线的屏蔽层接地必须保证单点接地,避免多点接地。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源侧接地;信号源不接地时,屏蔽层应在系统侧接地,这时就应将屏蔽层接地点改在信号源侧接地。如果信号源端系统侧都要求接地,则对信号必须采用变压器隔离或光电隔离等措施,并且屏蔽层应在信号源侧接地。信号电缆中间有接头时,在接头处的屏蔽层要妥善连接,并将屏蔽层的部分用绝缘带包好。

四.结束语

电厂的分散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具体的干扰来源,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整个系统抗干扰要采用内外干扰相结合的考虑方法,从设备抗干扰性能,线路的敷设,接地等各个方面做出抗干扰措施,保证整个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向立清 对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的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6期

[2] 郭护林 白艳丽 火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期刊论文] 《西北电力技术》 -2005年3期

[3] 张新闻 分散控制系统的噪声抑制技术 [期刊论文] 《电力建设》 -2001年9期

[4] 周倩 鲁学农 张文景 火电厂DCS系统信号抗干扰研究及实例 [期刊论文] 《中国电力》 ISTIC PKU -2012年4期

篇(9)

    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鲜明 、最精练的概括。也是最恰当、最简明的逻辑组合。是

    读者认识全文的窗口。读者根据所阅 读的文题,即可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既

    需要起到画龙点睛、一语到破的作用。 如"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quot

    ;一文,是采用了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具有 较大的学术意义。但题目未

    反映设计科学、论证可靠的研究精华,显得有些平淡。若将其改 为"干扰素治疗慢

    性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则提高了该篇论文的科学性与可信性。 因而,题

    目一定要确切扼要。一般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词,或100

    个书写符号(包括间隔在内)。题目即可以是以目的和对象为主,也可以是方法、

    结果或论点 为主,以文题和内容相符合为原则。文题有两忌:一是空泛,二是烦

    琐。要避免使用笼统、 空洞、模棱两可、夸张、华而不实以及与同类论文相雷同

    的字眼。此外,许多作者习惯于用 "研究"、"观察"、"体会"、"探讨"等词语,或

    把病例数列出,如:"××例报告" 、"附××例观察"、"××例体会"等。其实,

    除特殊情况外,这些一般都是不必要的。 另外,还应尽量少用副词,并且避免使

    用系列论文的形式,如:"研究之一"、"研究之二 "等。 文题的格式还有几点要

    注意:(1)尽可能不用简称、缩写词,若一定要用时,应以常用并含 义确切者为限

    ,如冠心病、DNA、CT、等。(2)10以下数字用汉字,10以上数字用阿拉伯字。 (3

    )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

    2作者姓名 作者署名的作用是对论文内容负有责任,也是便于读者与作者

    联系交流,而且还是对作者的 尊重和应有的荣誉。此外也可以便于进行文献检索

    、查阅。 作者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顺序一定要慎重。在投稿时即应确定,并取得

    本人同意,以避免论文 发表后引起纠纷。署名者不可太多,必须是参加全部工作

    或部分工作,或参加论文撰写,对 本文内容能负责并能进行答辩者。而有些部分

    工作参与者,或负责某一项的实验的测试人员 等,可列入文末的致谢中。署名的

    顺序应按对本文的大小排列,第一作者必须是论文的主要 负责人。作业业务领导

    人只有确实参加本项工作,才能列为作者之一。 集体署名只有在特殊的一些情

    况下才能使用。但必须在文末着名执笔者或整理者。学位论文 作者的署名,研究

    生列前,指导导师在其后。在国内外发行的期刊上时,作者工作 单位的

    名称应译成英文,作者姓名要写成汉语拼音。

    3摘要 一般是要排列在正文开始之前,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引用

    。摘要的作用一则可以使 读者确切的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

    全文;二则也为情报检索人员的检索 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摘要的内容要求高度

    浓缩,要准确、简练、完整地介绍论文研究的"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构式

    的四要素)。摘要胁挥α芯倮ぁ⑼肌⒈怼a href=//huaxue.7139.co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化学结构?、表达式等非文字性资料,

    也不应自作评价。此外,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语。

    一般中文的摘要为150~250字,英文摘要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

    4关键词 丶视殖浦魈獯剩俏挥谡螅冱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贮BR>    钅芩得魑侍獾摹⒋砺畚? 特征的名词或词组。它通常来自于题目,也可以从论文

    中挑选。一般每篇论文要求2~5个关 键词。每个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检索论文的信

    息,若选择不当,会影响他人的检索效果。医学 上现在客观存在美国《医学索引

    》(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 ings,MeSH)最新版作

    为规范,亦可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翻译地英汉对照《医学主 题词注释

    字顺表》。非主题词表的关键词为自由词,只有必要时,才可排列于最后。有些新

    词也可选用几个直接相关的主题词进行搭配。

    5正文

    (1)前言 这是论文的开头部分,要求以简洁的文字叙述该研究的背景(历史

    )与动态(现状),前人或本 人以前与之有关的主要研究工作或论点,以及要求解决

    的问题,欲达到的目的和研究的价值 与意义。前言一定要切题,不要将其他的,

    诸如方法、结果、及讨论放入前言。

    (2)材料与方法 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事关研究的质量。目的是交代被考

    察的对象与特征,以及实验及测 定的方法和过程。 根据科研内容以及期刊的要

    求,也可以改称为"病例选择"、"临床资料"、"研究对象" 等。 在实验研究中,

    应注意交代: 实验对象:包括人和动物的选择标准(如年龄)与特征(如性别);

     实验方法:主要是仪器设备、试剂的规格与来源、操作方法等; 分组方法:

    对照组、实验组等,是否随机; 观察方法: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出现的问

    题及采用的方法; 实验程序:数据的获得过程。 在临床疗效观察中,应注意交

    代: 病例选择标准:诊断与分型标准(如Ⅱ型糖尿病); 病例一般标准:病情

    、临床分型、传染病史、过去治疗史; 随机分组情况; 治疗方法:药物剂量

    、剂型、用药途径、疗程等; 疗效观察项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无效或死亡。 此

    外,对于实验方法,若为规方法或重复前人的方法,只需要注明文出处即可,而对

    于创 新方法要详细的具体叙述。此外,为了防止偏倚或混杂等因素的干扰,凡采

    用了预防或排除 处理的措施者(如排除PCA患者应用度冷丁),需予交代。而采用的

    统计学分析方法、软件等 也是必须要交代的内容。

    (3)结果 将调查及观察所得的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获得

    科研工作的结果。在处理 这些原始资料时,应客观的、实事求是、随机的加以分

    析,不应有意无意的加以挑选。对于 临床研究,各组病例的数目应吻合一致。各

    种研究结果应注明统计学的差别与意义。 所有的结果项目均应围绕研究的主题

    ,要有逻辑、有层次的一一罗列;与主题无关的不宜全 部列出。在结果还应将图

篇(10)

二、注重思路培养,实行开题报告制度

开题报告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保证,它着重解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大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知识综述能力以及科研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课题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帮助理清设计或研究思路,合理安排工作进程。学校和各院系要对开题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正式工作阶段。开题报告未通过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有条件的院系,可举行开题报告会。

三、加强两风建设,确保教师和学生精力投入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是对学生大学学习情况的考察,更是对指导教师工作态度、投入精力和教学水平的考验。鉴于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工作,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增强责任意识,要求指导教师有足够时间与学生交流。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辅导实行签名制,要求每周至少辅导3次,否则扣减本周指导工作量。对不能按学校要求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人员及教师,一经查处按教学事故处理。为减少就业、考研等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精力投入的干扰,要将毕业设计(论文)中指导老师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遴选、外文翻译、资料的收集及相关调研等部分工作提前至第7学期及寒假完成,从而排除了学生在第8学期找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为保证学生在3月中下旬后能够全力投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学生出勤情况抽查,凡抽查累计三次不到者,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降一级,五次者降两级,七次者取消答辩资格。对毕业设计(论文)中原创性或在某研究领域有新见解的学生予以奖励;对那些在毕业设计(论文)中东拼西凑、甚至抄袭他人成果者,根据其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教育、二次答辩、取消答辩资格的处理。

四、引入竞争机制,启动二次答辩制度

上一篇: 智能技术论文 下一篇: 教务主任述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