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30 06:22: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企业培训良好外部条件的建立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根本保证,而培训的各个环节则会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培训质量。

一、做好培训需求预测

需求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企业及其员工的现有与应有状况的差距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其培训内容。煤炭企业的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可采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也可采用绩效差距分析法等来进行需求预测,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许多培训质量差,与培训需求预测不精确有直接的关系。

二、开发适用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在整个培训活动中具有核心地位,但在实践中企业培训课程照搬普通学校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成司空见惯的现象。培训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扣培训目标的课程体系方案。确定这一方案,必须根据课程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岗位的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结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并且做到:(1)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突破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的补充。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和项目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2)以操作目标体系为框架。围绕能力教学,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需求为依据,按照项目的要求,强化操作比重,淡化概念和推理。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都要体现以操作为主的原则。

三、开发适用的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质量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对培训质量高低有决定性的影响,行业培训教材 本来就缺乏,再加上各企业生产、经营、地质条件不同,更没有现成的培训教材可用。即使有现成的培训教材,往往也不能紧密结合本企业的生产实际,必须对已有教材进行编辑修订。因此开发培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1.教材的开发的方法有:(1)科学归纳法。就是将与培训专题相关的零碎不全的资料信息,按一定的模式归纳整理,并进行加工提炼后,形成序列和专题,并经反复加工,适用当媒介记录下来论证后形成培训教材,如安全培训教材,有些就是对若干事故的归纳提升后形成的。(2)科技同步法。指培训教材的开发要紧随最新科技前沿发展,将业内公开的最新科技资料,如使用说明书,文献资料,专利技术,操控说明,经过适当的修改,编辑或加工,就是一份很好的培训教材,对煤矿企业的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使用的培训教材开发可用此法。(3)科研法。对于一些前沿科技培训教材开发,可采取组织科研攻关,参与科研攻关等方式进行开发。科技质量高。而又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内容,通过科学实验予以确认,对科研过程进行较详细的观察、记录、整理、归纳成为教材。(4)科学预测告法。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对某些培训科目课题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广泛的讨论分析,最终达成共识,适应超前编写所需材料。(5)经验总结法。将工作生产岗位中的创造发明,及技能大奖获得者的岗位技能经验、案例、应急处理方法等进行系统整理、归纳,经过去粗取精后,整编成教材。(6)交流研讨法。就某一培训领域培训内容展开双向或多边、多领域科学的经验交流,将交流后的经验、观点理论、做法,经过分析论证,取其有关部分编辑成培训教材。(7)案例转型法。大范围搜寻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案例,可以成为很好的教材开发素材,经专家加工后,形成有价值的系列教材。(8)网上收集归纳法。从网上收集世界各地的素材,下载收集后,再进行编辑,其做法可极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之与时代保持同步。

2.培训教材开发的基本要求。要查漏补缺,对培训中急需而且又没有现成教材可用的,要优先开发,保证培训急需。做到:短,即教材要适应培训周期短的特征和短期培训特征,不断开发出内容简练的教材。快,即教材开发要快,注意时效性,要与生产活动保持同步。变,即教材内容要随环境变,随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变,随科技、新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新,即教材的内容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只要满足这些要求,我们的培训才能满足生产与发展需要,才能保证培训应有的效果。

四、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

培训课程确定之后,师资水平高低决定着课程的成败。人员数量少,女教师偏多,业务素质较低,是目前煤炭企业培训师资的突出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做教师,女教师按规定不能到井下锻炼,因此缺少一线生产经验,只能讲解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业务进修机会少,导致培训课质量差,一些教师甚至没有学员的水平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发展,对职工培训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专职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需求,企业也不可能配置众多门类的专职教师,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是企业职工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聘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专职教师要精、兼职教师要全”的新局面。在专家和拔尖人才队伍中聘任兼职教师,是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是企业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必要保证。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鉴定制度

培训考核鉴定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环,对培训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考核的培训往往是无效的培训。

(一)突出考核鉴定工作重点。在实施技能鉴定中,首先鉴定特有工种岗位的职工,然后在通用工种中推广开。对技术工种职工首先进行初次定级鉴定,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开始晋级鉴定。

(二)统一考核标准。结合单位实际统一职业标准、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核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颁发证书。对不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可以修订。既能达到规定、规范要求,又突出单位实际,满足企业实际要求。

(三)改进考核方法。在实际考核鉴定工作中,常常都是笔试,这是考不出实际技能的。专业理论考试可采用闭卷笔试考核。实际操作技能考试必须采用生产现场或模拟操作考核方法,当场确定考核成绩。技能答辩由考评员根据技能与业绩总结报告技术论文现场自述及解答问题的情况,综合确定成绩。

(四)逐步建立考核鉴定复评制度。为防止一评定终身,促进职工不断学习技术,建立定期复评制度,淘汰技术落伍的。

总之,煤炭企业员工培训要想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谋求发展,就必须要面对企业现状,根据生产实际,在新形势下不断的探索员工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效果得到不断增强。

篇(2)

作者简介:杨颖琦(1980-),女,福建厦门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厦门供电公司,工程师。(福建 厦门 3610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34-02

人才资源是当今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关键是必须有优秀的人才队伍。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高效有序的培训,而高效的培训则离不开企业内部高素质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基于此,在供电企业内部,如何推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创新与发展成为突出问题。

在供电企业内部,只有畅通兼职教师队伍的选拔、发展通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内部人才资源在员工培训与开发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供电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全员素质。

一、兼职教师队伍体系建设

1.选拔、发展通道建设

为鼓励企业各部门各专业专家、技术能手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中,充实企业内部业务培训,特别设立兼职教师的选拔、发展通道,为有志于加入内训师队伍的员工打开通道,并通过一定的程序筛选合格人才。首次参加兼职教师选拔的程序如下:

(1)申报: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计划工作需要,设置供电企业选聘专业(工种)。具体为:线路运行与检修专业、电气运行与检修专业、电网调通与自动化专业、用电营业专业、电力建设专业、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七大专业分类,细分为47项专业分支。由员工个人自荐,填写《内部兼职教师申报表》,由员工所在部门同意后报培训中心审核。

(2)甄选:由培训中心组织必要的考评,主要针对申报人员近三年绩效考评情况、工作业绩、技能等级、职业资格、目前从事岗位与工种等等内容进行考评。通过对专业(工种)设置需要和个人的专业技术技能进行初步的筛选后,通知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笔试、面试选拔。由参加人员提交一份所申请工种或专业的教案、课件及讲稿,由培训中心组织相应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再进行试讲及面试。对于“双师型”、具有国家企业培训师的人员优先考虑。

(3)聘任:对经过考评合格的申报者,由单位发文予以正式聘任,并发放聘书。聘期为2年,届满自动终止。

首次报名参加兼职教师选聘的可参加三级内训师选拔。对于任期届满的兼职教师,如继续申报下一任期兼职教师,需提交上一任期内各年度培训授课学时、年度教学质量评估及技能等级、职业资格等信息,符合条件者留任使用并发文公布后下发新一期聘书。

同时为充分发挥企业内部优秀人才的作用,对于企业通道六级及以上专业人才、省公司级别以上专家人才、首席技能专家、省公司聘任的兼职教师可以直接按相应级别直接聘为兼职教师。

2.动态管理

(1)采取业绩考评、逐级发展机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定级聘用,对兼职教师进行分级管理,分为一、二、三级兼职教师,一级为最高级。三级教师须具备初级职称或高级工及以上;二级教师须具体中级职称或技师及以上;一级教师须具备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依据年度及届满兼职教师考核结果动态调整兼职教师队伍,上一级兼职教师在相邻级别的兼职教师中产生,原则上不允许跨级别申报或聘用。一般情况下,三级兼职教师需届满且每年完成本级别培训任务,可申报上一级别兼职教师。

申报高一级别兼职教师,聘任前组织对拟聘等级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能力、技术水平和工作业绩进行全面评估和考察;对兼职教师及等级实行动态管理,聘期两年,期满时自动终止,重新参加选聘定级。

(2)加强培养促进成长。建立兼职教师课程体系建设。为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秀、能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兼职培训师队伍,使公司系统知识、技能、经验得以传承和共享,需不断加强兼职教师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开发能力。为兼职教师量身定制初、中、高课程体系,对兼职教师开展全方位专业化培训。初级课程为“TTT讲师表达基础训练”,主要内容包括:讲师授课表达技巧训练、学员风格与讲师风格分析、基本教法运用、培训现场掌控、游戏活动组织、案例运用与讨论组织、点评技巧等。中级课程为“TTT讲师技能提高训练”,主要内容包括:结合岗位需求的课程设计开发技术、定向课程内容研讨(讲师拟讲授的具体课程)、定向课程讲授演练、培训师经典教法研讨工作坊。高级课程为“培训规划与梯队人才培养”,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提升员工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培训工作者应了解掌握相关技术,综合应用;理解准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和规划是提升培训有效性的基础;提升对员工能力提升体系的整体理解认识,理解人才培养战略;提升培训专业水平和培训管理综合能力。根据兼职教师的等级,参加对应的学习课程。每年度参加教学专题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创新兼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手段。通过定期举办教学公开课和观摩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对兼职教师进行短期分专业培训提高,交流培训教学管理心得,全方位提高兼职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宽兼职教师培训渠道和培训资源,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培训交流学习工作,提升教师技能训练和教学指导能力。组织兼职教师多下班组,深入了解员工实际操作能力,认识和了解现场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完善网络培训系统,丰富网络兼职教师培训资源,建立远程培训常态化。尝试开发手机短信、微信学习平台,通过每日资讯发送教学专题培训信息,促进兼职教师学习与成长。

3.激励约束机制

(1)创新激励方式。完善课酬机制,根据兼职教师在单位内承担的各类培训、练兵与比武活动,其在过程中的授课、辅导、答疑、考试出卷、评卷、监考、裁判以及参与大纲、教材、题库、课件、标准、方案编写评审工作均可以享受一定数量的教学津贴。津贴主要按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及教师级别对应的标准进行发放。

业绩评先向优秀教师倾斜。兼职教师的培训业绩与其参加申报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技能等级鉴定、竞聘上岗、评选专业拔尖人才相挂钩,在同等条件下,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培训师享有优先权。每一年度评选一定的数量的“十佳内训师”、“优秀培训工作者”等等,对优秀教师除进行大会表彰颁发证书及奖金,连续两年获得“十佳内训师”的,可以直接晋升二级兼职教师。

优先享有培训进修权。兼职教师可优先获得必要的培训进修机会。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兼职教师每年可根据培训中心的安排或自己的需求,至少参加一次本专业技术培训和学术活动,费用由单位承担。另外由培训中心每年组织1~2次全体兼职教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或聘请资深人员、外部专家指导、培训,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

享受教师节慰问待遇。每年教师节,全体受聘兼职教师可享受教师节慰问待遇。由培训中心和工会向全体受聘兼职教师开展慰问活动,发放教师节津贴及节日礼品。

继续学习专项费用。为鼓励兼职教师学习综合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拓展视野,由培训中心向承担培训计划教学课时任务的受聘兼职教师每年提供500元书券。

企业培训师认证鼓励。为鼓励兼职教师考取全国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证,对当年获得该资格证者除报销培训期间费用外一次性奖励1000元。

(2)完善约束机制。兼职教师教学要求:兼职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前期培训需求调研;承担培训教学任务,形式以理论授课、讲座、技能操作指导及网上答疑等为主;每年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少于30课时(含技能竞赛全脱产教练授课课时)。二级兼职教师需达40课时及以上,一级兼职教师需达到60课时及以上。兼职教师应根椐授课任务书认真备课,开发设计课程,如培训标准教材、辅助材料、案例及游戏、授课PPT演示文档、试卷及标准答案等,并定期改进以上资料。同时,应参与考后阅评卷工作、后期培训跟进、答疑等工作,协助课程组织工作;对其他兼职教师的授课技巧、方法、案例、课程内容等提出改进建议;协助培训中心完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

兼职教师参与培训工作要求。兼职教师应参与本单位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大纲、各岗位培训标准的制订和审定;参与教材、题库、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编写,并做好培训质量信息反馈。

兼职教师继续学习及人才培养要求。兼职教师每年应参加不少于24学时的继续教育,深入钻研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参与培训方法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需承担本专业年轻员工结对培训任务,与其签订结对培训协议,做好业务指导和传、帮、带工作。

兼职教师考核机制。为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及考核,对兼职教师进行约束和促进,制订兼职教师考核办法。考核主要分为项目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方式。由培训中心负责培训教师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培训师本人和所在部门,并记入兼职教师档案:

1)项目考核。采用学员测评和培训中心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培训项目结束后进行。培训中心对内训师授课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抽查、评估与跟踪,并形成年度培训质量综合评估意见,测评结果作为兼职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2)年度考核。年终后进行,培训中心在兼职教师填写《个人培训工作总结表》的基础上负责组织的兼职教师年度考核,主要包括年度培训项目、培训学时、培训效果等内容,并根据考核结果评选表彰年度“十佳内训师”。

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在企业内部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师资队伍,能够弥补专职教师不足,减少企业的教育成本,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篇(3)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企业呈现出全方位的竞争态势,随着高耗能小机组不断淘汰,大机组不断上马,至使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人才作为企业最宝贵的第一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发电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技能最佳捷径。

一、做好培训需求预测

目前,虽然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培训对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却缺乏长期、系统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企业及其员工的现有与应有状况的差距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其培训内容。发电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具有多样化,可采用全面分析的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也可采用绩效差距分析法等来进行需求预测,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许多培训质量差,与培训需求预测不精确有直接的关系。

二、开发适用的培训教材

培训教材质量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对培训质量高低有决定性的影响,行业培训教材 本来就缺乏,再加上各企业生产、经营、地质条件不同,有限的可用教材。特别是针对专业性强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材少之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适合本企业的生产实际,必须对已有教材进行编辑修订。因此开发培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的开发的方法有:(1)科学归纳法。就是将与培训专题相关的零碎不全的资料信息,按一定的模式归纳、整理、加工、提炼,形成序列和专题,并经反论证后形成教材。如安全培训教材,就是对若干事故的归纳提升后形成的。(2)科技同步法。就是紧随最新科技前沿发展,将最新科技资料,先进设备操控说明,专利技术,经过整理、归纳形成教材。发电企业的运行维护人员教材开发可用此法。(3)科学预测告法。通过组织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对某些培训科目课题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广泛的讨论分析,最终达成共识,适应超前编写所需材料。(4)经验交流总结法。将工作岗位中的创造发明,及技能获得者的岗位技能经验展开多领域交流、案例、应急处理方法等进行系统整理、归纳,经过去粗取精后,整编成教材。(5)网上收集归纳法。从网上收集世界各地的素材,下载收集,经过分析论证后进行编辑,其做法可极大丰富教材内容,使之与时代保持同步。

三、确定培训目标,构建实用的培训课程

培训目标是整个培训活动的核心。培训目标一经确定,就必须研究开发构建一个紧扣培训目标的课程体系方案。确定这一方案,必须根据培训目标所界定的规格层次及岗位的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组合课程结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并且做到:(1)以能力教学为核心。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突破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的补充。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确保和项目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2)以操作目标体系为框架。围绕能力教学,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需求为依据,按照项目的要求,强化操作比重,淡化概念和推理。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都要体现以操作为主的原则。

四、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内容做到:短、快、变、新

短,即为了适应培训周期短的特征和短期培训特征,不断开发出简练内容。快,即培训内容开发要快,注意时效性,要与生产实际保持同步。变,即培训内容要随环境变,随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变,随科技、新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新,即培训的内容要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只要满足这些要求,我们的培训才能满足生产与发展需要,才能保证培训应有的效果。

五、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

随着企业机组不断扩大,对职工培训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专职教师队伍已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需求,企业也不可能配置众多门类的专职教师,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是企业职工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聘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专职教师要精、兼职教师要全”的新局面。在专家和拔尖人才队伍中聘任兼职教师,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从而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六、建立科学的考核鉴定制度

培训考核鉴定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环,对培训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考核的培训往往是无效的培训。

1、统一考核标准。结合单位实际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核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颁发证书。对不符合本企业情况的可以修订。既能达到规定、规范要求,又突出单位实际,满足企业实际要求。

2、突出考核鉴定工作重点。在实施技能鉴定中,制订全员技能培训计划。全体人员必须经过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技能考试合格,持证上岗。通过技能鉴定,使员工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高,有效地保证机组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率。

3、改进考核方法。在实际考核鉴定工作中,必须采用专业理论闭卷笔试考核与生产现场或模拟操作实际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考核方法,当场确定考核成绩。

4、逐步建立考核鉴定复评制度。为防止一评定终身,促进职工不断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建立定期复评制度,淘汰技术落伍。

七、建立长久的科学的岗位培训机制

知识信息时代,新的生产技术、管理知识日新月异,即使昨天是个合格的技术人员、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不继续加强学习,今天或者明天就有可能落伍。因此,企业要通过内训、外训、专家讲座及岗位交流等方式,建立一整套企业科学的岗位培训机制,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知识,使他们能够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期能够持续胜任本职岗位要求。

总之 在发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形势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发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因此发电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做好高技能人才员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企业才得以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楠、施晨越。《企业员工培训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篇(4)

【关键词】

金工实习;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金工实习又叫金属加工工艺实习。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是车工、铣工、钳工、刨工、磨工、铸造、锻造、焊工、热处理及特种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等。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选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通过学习金工实习课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现代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弄懂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

(2)学会使用基本的工夹量具,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操作技术的习惯。

(3)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4)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型方法,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5)在金工实习的学习工程中,可以培养、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劳动观点、质量和经济观念,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金工实习属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机械类专业及近机类专业培养人才时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工业职业学院金工实习,在秉承国家“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培养能力、激励个性、提高素质”人才培养思想指导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通过金工实习实践教学,带动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管理与运行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从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创新,使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安全第一

金工实习是一门具有危险性的实践教学,所以实习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能明确理解各工种的安全操作技术,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实习前应通过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介绍一些案例,以使学生对安全操作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和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基础

(一)设计科学的金工实习实践课程内容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要有机结合,将实践教学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原理、技术和方法整合到实践课程内容中去,解决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衔接问题。再者,实践教学内容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项目有机结合,使学生了解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金工实习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内容与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拓宽思路,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开发设计课程内容,使实践课能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课程设计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调动他们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把金工实习自身连续、动态的特点,形象而直观地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

(三)金工实习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要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三、注重学习效果评价与教学效果评价

金工实习通过实践考勤、实践习惯、实践操作、实践课堂提问、实践报告和实践考试等评价方式统筹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在校生、毕业生和教师采取综合问卷、跟踪调查、网上反馈、师生座谈等方式进行金工实习教学效果评价,并及时向师生反馈和沟通有关问题,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打造金工实习实践教学团队

没有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就无法保证金工实习的正常进行,更谈不上使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践教师要求既从事科研,又承担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以科研带动实践教学,到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人员采用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组建教授(高讲)牵头、老中青结合的实践课程建设和教学梯队,初步建立起一支教育和管理理念先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精通实践技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团队。

五、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组建金工实习、机械制造等实训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充分的调动起来,实训中心实行全方位开放,真正实现了教学实训中心的实体化运行,使得各种优质资源充分共享。与此同时,针对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全面系统的日常管理方法,建立实践教学网站,该网站兼备实践预习、实践仪器、实践演示和实践互动等功能,不仅方便学生学习,而且也方便了日常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教学全过程的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和水平,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六、充分利用实训中心的优质资源,发挥辐射作用

(一)加强实训中心对校内外师生和社会开放力度,使优质资源充分共享

我们实训中心可以为一些企业培训技术人员,为一些学校培训实训教师,为地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接纳中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

(二)积极承办各种会议和研修班,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训中心建设搭建经验交流平台

我们承办各种会议、培训班和研修班时,积极选派有关教师参加,并总结经验和大家进行交流。特别是通过教学联合体和职教集团等形式,加强区域内职业院校之间的协作,加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双赢的理念,建立长远、长久、长效的实践中心共建机制。

(三)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教学中心建设成果列为教学类立项评优的重要方面

在国家、省、和学校三级联动的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成果评奖和教改课题立项等奖励机制中,都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训教学中心建设成效作为重要的条件标准,划拨实践教学方面专项推荐名额,保证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和实践教学教师所占比例,激励广大教师重视并参与。

参考文献:

篇(5)

0 前言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专业的发展,决定了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而教学改革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有精干高效、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来保障。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是实施质量工程的核心。通过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路与措施以及对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及过程

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校企合作为宗旨,以课程和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教学改革、技术服务、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校企合作,共同承接课题、申报教学成果奖、参加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焊接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交流,凝聚成专兼结合稳定的专业课程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1.1 调整教学团队结构

构建《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从团队教学人员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专兼结构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专兼结合教师梯队。通过建设,使得团队教师100%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双师比例达100%。

1.2 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进一步明确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工作过程与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

(2)以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方法为主线,以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规定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工考核项目来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分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技能要求,确定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以丰富的课程资源、真实的实践环境作为课程的基础和支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课程融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与素质为一体的教学形式。

(3)《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不同的任务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实施,强调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

1.3 加强《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优化课程整体设计,选择更为典型的教学项目,并分解成与其工作岗位更为接近的教学任务;完成《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教学资源及课程教学网站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生产过程中的案例。完成《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教材的编写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通过《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结构件》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2 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

以江苏省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和服务产业重点专业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1)以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为平台,强化校企合作,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其主要功能就是按照特种设备制造相关标准为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培训及考核焊接技术人员,教学团队成员将在与企业合作培训及考核焊接技术人员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行业标准的应用能力,并能有效地把工程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江苏省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和服务产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中都把焊接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项目,课程教学团队将在现有焊接培训的基础上,在工艺研究和技术服务上又将开辟新的领域,并把工艺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成果与学生能力提高相结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2)加强教师培养,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理念

每年不少于1人次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兄弟院校组织的职业教育研讨会,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具体程序、项目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把握、学校实训资源的配置及学校课程网络化问题、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创新、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组织中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总结提炼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能力。

(3)课程教学团队教师主持教学研究课题,提高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团队参加教学研究课题,课题将包括课程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中心运行机制、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等。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专业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内涵和形式,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能力,更好开展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4)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提高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按照学院《关于实施青年教师“1358成长计划”的意见》,针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采用“1帮1”以老带新制度,作为助教参与指导老师的项目化教学,转变青年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提高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下厂实习,通过下厂实践,能够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工程经验,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好的服务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

(5)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评聘合作企业中技术能力强、技能水平突出的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开展日常教学规范、项目化教学方法和能力的培训与测试,促进兼职教师熟悉职业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将最新的生产技术、最精的操作技能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库,构建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3 结束语

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始终是高校改革发展中的永恒课题。通过以上的措施,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建设了3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团队结构合理,教学能力突出,协作能力强,团队教师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及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2-0031-06

挪威是北欧国家中面积第二大、人口最少的国家,30年前曾经是北欧最穷的国家,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名列第三、人均年收入高达10万美元的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先后被国际组织评为最适合人居住、发展潜力最大、社会福利体制最完善的国家。

与此同时,挪威的教育和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有这些,都与挪威历届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机构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战略规划、统筹布局、抓住重点、突出前沿、加大投入等重要举措分不开。挪威教育规划通常由挪威研究理事会负责,鼓励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根据国际、国家和机构及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并经评估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挪威研究理事会先后制定了正在执行的《2009-2014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和《2010-2020年国际合作战略》。

受此影响,各有关大学、大学学院、科研机构等也纷纷规划各自的中长期战略计划。这些计划对挪威国家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工业竞争力的加强、在重点领域创建研究与革新领先的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本文拟就上述两个计划及具有代表性的大学长期规划进行介绍。

一、背景概述

2008年,也就是在执行《2004-2008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挪威研究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工贸部和地方政府与地区发展部部长联名撰文,明确提出挪威若要进一步发展福利社会,就必须为挪威每一个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整个教育课程中,必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态度、知识和教育,认为学生在获得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

众所周知,学生和年轻人天生好探寻、具有好奇心,这也是杰出研究人员和具有活力企业的特点,要让社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不断激发好奇、发现好奇,教育与培训体制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探寻知识、创建创新型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中的培训给学生和年轻人提供了非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也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实习可以帮助改进实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这为国家提供知识型和挑战型的劳动力是相当重要的。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依靠这些创新型人才,他们才是能将想法变为创建新企业并在现存企业中推进改革的新生力量。面临当今的经济危机,就要为学生创造财富和革新提供基本的条件。企业培训可以让学生熟悉他们所在地、商业生活以及当地社区所面临的挑战。这样一种教育培训机制更能使他们在互动和合作的现实生活中看到希望。因此,挪威政府坚信为应对地方和地区发展的各种挑战,在全国利用现有的企业作为学生实习的作坊、推行教育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这种为学生在企业中提供培训的做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故挪威研究理事会又于2008年制定了《2009-2014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

挪威研究理事会通常是挪威负责制定研究战略和拨款研究基金的国家级机构。该理事会为挪威政府、行政部门和研究团体在研究政策方面提供信息和建议,其任务包括确认挪威在研究领域的需求及向政府建议重点研究领域。挪威研究理事会是集拨放资金、从事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挪威研究领域的国际化做出了积极努力,以促进挪威在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这些领域的研究对挪威提高研究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以及巩固其在国际研究界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挪威研究理事会还与国际组织积极沟通联络,促进共同研究议题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并向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有关在挪威从事研究的相关信息。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教育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加之欧洲《博洛尼亚宣言》的实施,挪威面临强大的挑战。为迎击当今全球性的挑战,挪威认定只有加强全球性合作才是打破国界、融入国际社会的唯一出路。为此,挪威一方面加紧同欧洲博洛尼亚宣言国家的联系,并直接参与到其中;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扩大与欧盟以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采取切实措施巩固双边关系,并于2010年制定了《2010-2020年国际合作战略》。

二、内容分析

(一)《2009-2014年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培训实习的行动计划》

该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教育培训实习,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一是发展提高个人素质,即具有主动参与的能力和愿望、具有革新和创新的能力、具有敢于冒险闯天下的愿望和勇气、具有十足的自信、具有善于合作和社会交际的能力;二是通过采用企业的工作方法学习科目和基本技能;三是学习有关商务发展和创新过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上所述,在当今时代,学生将是创造未来价值和实体的新生力量,挪威政府旨在采取更加现实和实际的措施,培养可从事多种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加强企业文化氛围并密切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企业培训。挪威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将企业教育与培训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该行动计划的目标是要提升在教育体制内的多层次、多领域企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规模,使挪威成为国际教育与培训企业的主要力量。该计划主要针对高校,旨在培养众多应对未来挑战、掌握当今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并在高校实施高学历教育的教育体制。该计划的定义是教育与培训企业具有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并在众多社会领域产生效率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鼓励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外国资助、发展项目及文化部门投入教育与培训企业,加入相关的革新与创新研究工作。参与该计划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教育机构的领导者、所有者、教职员工和学生。教育与培训企业必须执行挪威的教育政策:即把教育与培训放在优先位置,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适合个人能力和需求发展的需要。不管私立教育机构组织开展怎样的企业培训,都需要与多个机构进行合作和努力,比如私营企业中的工商业企业,组织机构中的学生组织、社会伙伴机构、挪威初级年轻企业成就组织、挪威启动组织及挪威地方与地区当局联合会等组织机构。公立机构包括:挪威创新组织、挪威研究理事会、市政当局、国家行政机构、地区发展组织、挪威教育培训署、挪威教育研究部、挪威工贸部、挪威地方与地区发展部等。

在开展企业教育培训时,必须考虑让教育系统内的所有教育机构参与,如小学、初中、高中、高等职业院校、大学和大学学院等。规定学校必须遵守执行小学和中学的教育培训学科课程,核心课程、质量标准和学科课程应以学校如何规划实施培训的计划为基础。职业技术学院必须依据挪威评估机构对学校课程的评估确定教育培训课程,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国家行政机构要确保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重点放在国家、地方和地区急需的重点领域的培训,培训资金由国家行政部门依据学校提供培训大纲的种类给予拨款。高等院校依据行动计划不受外来干扰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包括研究、艺术或科学发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涉及师范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护理教育及工程教育等领域的培训。鼓励大学及大学学院的学生通过企业培训,建立个人私人企业、小型企业。与此同时,高等院校还在企业开设适合个人特点的课程,在大学开设针对教师、经济学者、技术人员、旅游业人士的提供学历教育的跨学科课程。目前在奥斯陆大学、斯塔万格大学、阿格达大学、挪威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都开设了各种企业中心以及创新与革新小组等。在斯塔万格大学还设立了“学生孵化器”,奥斯陆大学学院设立了“准孵化器”,挪威科技大学直接设立了“创新中心”。同时,在奥斯陆大学、挪威科技大学、阿格达大学以及博得大学院等高校还开设了企业博士课程。

行动计划还规定师范教育要开发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的师范教育计划,每年挪威教育培训署投入约800万挪威克朗用于上述培训。关于参与知识创新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行动计划明确规定要尊重和保护参与创新人员的权利,他们可获得专利权。大学和大学学院的商业化的研究成果对社会是有益的,尤其是在创建企业、办理证件和出售技术时更是如此。

行动计划还特别强调在推行企业教育培训时所要采取的十四条有力举措:

(1)完善高等教育质量框架标准,也就是说各层次学历教育计划和课程要有助于创新竞争力的提高。到2012年,所有大学和大学学院要对所有学历教育计划进行修订,详细介绍学历课程计划,以进一步显示出明显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创新方面。

(2)每年在高等教育领域为高校和企业创造超过3 000个全日制岗位,在继续教育领域创造超过800个岗位。由此,政府部门将增强企业教育的规模、扩大企业教育的覆盖面。

(3)为鼓励在大学和学院进行企业创新,政府鼓励在企业创新方面开发更多的学习计划和新的教学方法,并可申请相应的资金支持。

(4)知识产权在当下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商业战略显得一样重要,未来的企业和雇员在上述领域必须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为此,挪威政府每年投入200万挪威克朗作为高校创办新企业课程的启动资金。

(5)为继续教育领域的教师提供与企业有关的旨在提高竞争力的培训和实习。政府每年提供200万挪威克朗用于高校开发与师范教育有关的企业培训计划,以及教育学学科和相关的教学工具方面的培训,提供继续教育课程、在职培训计划、经验交流和其他利于竞争力提高的各种培训。

(6)在对工科教育进行评估后要修订国家工科课程。要面对评估后发现的一系列挑战,并将重点放在解决入学难方面。

(7)针对企业设立企业商学博士计划,提高对一般博士计划的部分资助,尤其是在企业就业的在读博士生的资助额度,使现行3年的博士资助额度提高50%。

(8)审视高校调研的企业数据报告,以求得数据的可见性和正确性。

(9)强调知识创新改革。在企业设立如何同学校各学科开展合作的指导规则,以成功的案例为主要内容,为企业创立企业教学计划的“资源库”。企业教育的内容应包含数学、自然科学、科学和专业技术等。

(10)为在企业进行中小学教育与培训建立数码教学辅助网站。

(11)为“挪威初级年轻企业成就组织”继续注入资金支持,每年拟达到2 000万挪威克朗,用于鼓励各级学校的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参与企业培训,认识创造财富及在商务生活中进行革新的重要性。

(12)为获得更多更好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和经验,必须加强对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着手对企业教育与培训的评估。各类报告、数据和反馈信息显示,学生经过企业培训后自信心更强、激情更高、学习效果更好。政府将依此使教育与培训更加实际和实用,以降低辍学率。

(13)组织召开国内、国际会议,分享企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为挪威企业和学校争取更多的国际机会。

(14)政府将继续努力,通过“挪威创新”组织为学生、年轻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创建企业营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二)《2010-2020年国际合作战略》

该合作战略的背景是研究机构和私营企业的研究活动正在打破国界,采取跨国的国际合作方式,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面向国际人才市场招揽员工,以知识为驱动的公司正在和最具活力的国外研究机构密切合作,用于以国际合作为基础的资金以及以研究项目为基础的伙伴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合作模式。研究性与国际化是合作与竞争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必须加强合作以应对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它们为了吸引最好的科研人员和国际研究基金又不得不相互竞争。倘若寻求答案,各国都必须解决全球性挑战这个问题。这就意味着大家都需要发现更好的合作方法,并获取更多的合作研究资金。该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研究使挪威获得:有助于应对社会的全球性挑战;增强挪威科学研究的质量和能力;确保挪威更加接近国际化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挪威工商贸易的竞争力;促进挪威在有选择的领域成为主要的研究与创新型国家。

为达到实现一系列国际合作的目标,挪威确定了该战略的行动要点:

(1)挪威研究理事会的所有活动、计划、开放性的竞争领域、特别的启动项目、以研究机构为基础而制定的种种措施和其他形式的支持都必须包含明确指定的项目和国际合作的计划。

(2)鼓励挪威参与跨国的联合研究计划,这在应对共同的挑战、加强挪威的研究能力、增强基于工贸知识产权为目的研究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3)支持挪威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提供资金支持。

(4)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挪威研究人员、公司和研究机构更多地参加国际合作和有竞争力的项目。

(5)将更多地关注国际合作及流动性研究的资金申请,简化申请程序。

(三)大学远期战略规划

以挪威科技大学为例,该校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为期十年的发展计划,其基本情况是:该校成立于1910年,由原特隆赫姆学院、挪威技术学院、艺术学院、自然历史博物学院、考古学院等几所高等院校合并而成,是挪威理工类学科当中最优秀的高校。挪威科技大学是挪威第二大高等院校,现设7个学院,53个系,100多个研究室或实验室,在校各类学生2万多人,教职工4 800人,其中一半是教学与科研人员,涉及2 000多个研发项目,与世界各地24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拥有共同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挪威科技大学的科研成果属于世界前沿。有关北海石油技术和创新、培养健康的三文鱼养殖技术和解析挪威9 000年人类史的研究等皆诞生于此。自从1910年建校以来,挪威科技大学走过了100余年的历史,为挪威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石油工业、搜索引擎,还是爵士音乐新标准的制定方面都有挪威科技大学的参与。

挪威科技大学还在挪威建立新兴的石油产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现如今,挪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气出口国之一,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近海开采技术。同时,该校承担着挪威技术领域的教育和科研重任,甚至培养了挪威80%的工程师。可以说,一个世纪以来,挪威科技大学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挪威科技大学在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研发达到了世界较高水平,在医学技术、材料科学、海洋科学、海事研究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挪威科技大学与其合作伙伴——科学与产业研究基金(SINTEF)开发的产品和提供的解决方案价值达数十亿美元。

挪威科技大学坚持在科学研究领域所秉承的价值标准,高举“创新性的、建设性的和批评性的”大旗,追求所有科研活动的合作、公开和高道德标准。创新和创造是一切科学的基本要求,但对挪威科技大学来说却具有特殊的含义。挪威科技大学强调跨学科合作、技术转让,以及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现在世界移动通讯所采用的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技术是挪威科技大学最早开发的;主要互联网搜索引擎所采用的算法技术也是在挪威科技大学发明的;世界各地医院采用的3D成像技术也是挪威科技大学的专家研发的;汽车轻合金技术研究也是在该校开展的。

该校于1950年建立了科学与产业研究基金(SINTEF),现已经发展成为挪威最大的独立研究机构,着重应用研究。挪威科技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科研重点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主要负责挪威工程类研究生的培养,同时又涉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建筑和医学领域的教育和研究,提供自然科学、技术、人文、审美研究、健康研究、社会科学、金融和经济等学科领域的课程。挪威科技大学还在技术、医学、心理学、建筑、艺术、音乐、绘画艺术、建筑和师资等方面开展职业教育。

挪威科技大学的科研具有国际视野,在特殊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享有学科口径宽的跨学科优势。挪威科技大学在以下六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学科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能源和石油,资源和环境,全球化,信息和通讯技术,医疗技术,海洋与海事研究及材料技术。

挪威科技大学战略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第一,与社会互动,通过维护、创造和播撒知识发展和管理研究项目;第二,提供与社会、个人相适应的高质量的、以研究为基础的教育,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识;第三,为区域的、国家的和全球的价值创造和社会福利作出贡献。

与创造性的互动、建设性的解疑和批评性的评价体系相适应,挪威科技大学建立了理想的工作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不分性别、信仰和文化,共同努力奉献,倡导宽容,寻求创新和可持续性地解决国内乃至全球挑战。

科研和教育是全球性活动,势必导致人力和资源的持续竞争。在这种形势下,挪威科技大学提高各项活动的质量,力争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大学,在某些强势学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欧洲成为理工类前十名,在国际综合大学进入前1%行列。对挪威来说,拥有强大的、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和科研环境是至关重要的。要想生产出知识密集型产品,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必须建立具有竞争力的教育和科研体系。挪威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成功,必须建立高质量的、高学术水准的大学。为此,挪威科技大学战略规划明确提出:

(1)通过提高教职员工的竞争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培养适应创新性社会需要的科研团队,以提升学校的学术和科研质量。

(2)提供宽泛的科研项目,创造具有竞争力的科研与学习环境,吸引优质的生源和科研人员。

(3)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录用更多的女性从事学术活动。

(4)通过向全国乃至国际宣传和推广挪威科技大学的强项,提升挪威科技大学的知名度。

(5)通过共同关心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步骤支持重点科研活动,以建立充满活力的科研体系。

(6)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言论自由、积极参与,保持和提高大学的民主特性。

篇(7)

《劳动合同法》实施两年多以来,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改善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起到很好作用,有效促进了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但同时也给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带来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完善和调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偏重于代表企业利益,一定程度将企业利益建立在员工利益的牺牲上。但是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其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兼顾雇主、劳动者以及社会利益,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顺应潮流,改变一些不合时宜的做法,以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建立基于素质需求的招聘制度

过去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与甄选是基于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但这样选来的人却不一定认同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不一定能融入该企业。而且依据劳动者的过去来招聘,可能会出现这种恶性循环:劳动者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选择离职;再次应聘时用人单位强调个体过去的经验,劳动者选择对象匮乏而只能从事原来类似工作;由此将导致劳动者潜力未被发掘、兴趣未被调动、更不喜欢现在工作而消极怠工,最终考虑再次离职。

招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更需要及时发现过去体系中的问题,基于素质需求进行招聘。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从广义上还可包括技能和知识,是一个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员工的行为是以素质的隐性部分(如个性,价值观,动机等)推动素质的显性部分(知识,技能)起作用。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其价值观、个性、动机等隐性素质很难改变,要选到适合企业的人必须承认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此企业在选人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这个合适指的不但是技能,更是其价值观与个性。选人的成功,将极大避免员工日后的离职,也为企业节省了一大笔的费用。正如韬睿咨询公司高级咨询专家陈国涛所说:“员工是否留下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早在最初招聘、选拔时就已经被决定。”

按照素质来选人,首先要建立企业各职位的素质模型;在招聘时尤其是要关注员工的隐性素质部分,通过进行“行为面试”,从求职者对过去的行为描述中,发掘其个性、价值观等,结合本企业素质模型,判断其是否符合职位要求、企业要求,从而找到适合企业文化、认同企业价值观的人。同样,这样进行招聘,也可以使劳动者在企业的职位上能更有潜力发展。这样才能使劳资双方共赢,为以后的人力资源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制度

培训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很多企业所一直担心的“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显得更加突出。

过去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的层次很不分明,许多企业对各种培训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许多需要集中、脱岗、培训师指导的培训需求,企业给予相应满足。但是面对更多可以分散、在职、自我指导学习的培训需求时,企业同样对其采取集中、脱岗、培训师指导的培训。这样,企业培训成本没必要的上升,培训风险也由此大大增长。

一直以来企业用约定服务期限、约定高额赔偿金来平衡这一风险,而现在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这时我们需要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系统,建立多层次的互利培训制度。

1.对于一般的培训,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并不一定要求相当实力的师资、硬件设施,合理满足这种类型的培训需求,关键在于要选择一种可以最大限度不影响企业日常工作的培训方式。(1)可以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学习。员工自己分析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模块、确定学习时间,而企业只负责给予相应的指导,并且通过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度,引导和鼓励员工。(2)可以采用一些职位轮换、在职学习等方式,在工作中对员工进行培训,如IBM的Work Embedded(嵌入工作中的学习)。这既可以提高绩效,又可以节省成本。(3)让培训经常化,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不要等积累到必须要选择占用上班时间来进行培训的地步。

2.对于较复杂、专业性高、企业没法完成、需要花大成本的培训时,应该使这种培训尽量满足《劳动合同法》中可以进行违约金约定的条件。即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培训费用,让劳动者接受6个月以上脱产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建立个性化的留人制度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常用的员工的留人措施将会效力大减,以竞业限制、培训补偿金留住人才的方式也受到了限制。尤其是核心员工,他们人数很少但却对很重要,一旦离职将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如何留住他们,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难题之一。

留人可以通过很多方法,传统的有谨慎招聘、事业留人、薪酬留人、感情留人等。现在很多企业从共享、互利方面着手,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如说给予员工认可、给予有特色的福利来传达企业对员工的关注;通过收益分享、利润分享、股票期权等方式,让员工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利益分享,让其有主人翁感;通过关注员工的心理、生理健康,制定员工援助计划(EAP)为员工提供辅导、咨询等一系列帮助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

但事实证明这些是不够的。只要企业要留住的员工在劳动力市场有一定的通用性,其核心人才所拥有的核心技能在其他公司同样被看重,那这种“标准化”的员工的流动率就会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而现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却正因为直接费用上的节省而倾向于招聘、使用、培养、提升这种“标准化”人才,却忽视了这种行为的潜在风险,这也是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存的问题。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去反省过去的做法,建立个性化的留人制度。

1.为企业量身定做个性化核心员工

在日本的企业员工流动率是很低的,这除了因为其特有的文化外,还因为日本的企业分工非常细,每个企业的都不大相同,在一个企业学到的在另一个企业并不管用。因此如果我们也能适当的让核心人才差异化,为企业量身定做核心员工,这将大大降低员工流动率。这需要我们做到:(1)工作设计差别化,让企业的核心岗位与其他企业的相似岗位不同,这需要先了解其他企业相应职位、密切结合本企业特殊实际来设计工作岗位。(2)培训切合本企业实际,让培训的内容与企业特色相融合。在培训过程中要不断灌输本企业文化,如利用培训开始时、中途休息时、结束时播放企业文化的小短片,以增加受训者对企业的认同感。

2.建立个性化知识库,通过留智,进而留人

核心员工在企业的长期工作中积累了许多独特的知识,这些知识密切结合企业实际、融合其自身知识与技能,是比核心人才更重要的企业个性化知识。只要可以通过知识管理,建立个性化知识库,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学习其知识,企业将不但在留人方面更有主动权,而且能提高员工知识水平、业务水准,使劳资双方共同发展。在知识管理方面要做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鼓励员工交流经验心得,以一个开放的组织文化为保障,并通过相应制度进行引导。(2)进行流程控制,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材料,使核心员工的技巧文档化,便于其他员工学习。(3)召开经验交流会交流成功经验,并将其变成企业的故事或案例,以供学习和参考。(4)在绩效考评和奖金发放中,对知识交流做得好的员工、部门进行奖励,并持续不断的强化。

这样不但可以留智,还可以推动企业形成一个持续学习的文化,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3.做好核心员工接替计划,积极培养接班人

可以让核心员工担任导师,不但可以满足其心理成就需要,也可为企业培养核心人才个性化知识的接班人,以防其离职时无人接替。

通过建立个性化的留人制度,配合传统的方法,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留人风险,还可以帮助员工提升业务深度,提高人岗匹配度。

四、建立平衡的员工退出制度

原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一大缺陷就是重进不重出、人员有进无出、进出失衡。长期积累下来导致机构臃肿冗员过多、人岗不匹配、员工缺乏激励而失去活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最后只能采取极端的裁员措施。

现在《劳动合同法》的约束下,企业不能随意因为员工绩效辞退员工,也不能随意裁员。这种条件下企业急需建立一个平衡的员工退出机制,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人员的退出制度以保证人员的进入和退出相平衡。

1.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加入人员退出规划。在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板的规划后,制定退出规划,使之与整个系统协调,从整体上保证人员进出的平衡。通过制定、落实人员退出规划,从宏观、战略层面保证整个员工进出工作有序进行。

2.健全企业人员内部退出制度,即将不匹配的员工先内部退出至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我们认为内部劳动力市场包括内部待业市场和内部流动市场,是位于企业内部的就业制度安排,对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有着重大作用。员工在进入企业时,由于最初的信息不对称、或者是绩效变化、员工能力的变化等,使企业需要在内部流动市场对员工进行再配制。这些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在与员工协商后,通过定期的岗位轮换、竞聘上岗等方式使企业人力资源保持活力。我们在使用末位淘汰制时,可以先将员工淘汰到内部待业市场,让其接受培训、竞争上岗。这样既保留了末位淘汰制的激励性强的优势,又体现了企业的人性化,而且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3.完善企业外部退出制度。员工的外部退出可以包括以下情况:合同自然终止的退出;合同制定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重大改变而使合同无法履行;员工符合《劳动合同法》中企业可以单方解除合同的要求;硬性要求的培训未达到要求,常见的如入职培训考试的失败等。通过充分利用外部退出制度,使企业不需要的员工有多种退出渠道,以保证企业人员的进出平衡。

建立一个平衡的员工退出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合理的流动率,使企业人力资源保持适当的稳定和活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用工制度

由于形势的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要有相应变动以适应变化了的现实,尤其是关于以前被忽视了的工会与劳务派遣。

1.工会方面:工会的地位正在上升,但是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是需要不断努力。(1)工会需要运用法律来保障自身权力的行使。工会的权力是法律赋予的,它只有行使其应有的权力,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务必要转变态度、尊重工会的权利以及其自,与工会和谐相处。

2.劳务派遣方面:人力资源工作者要逐步学会利用劳务派遣,在利用时,应该注意:(1)使用时选择相适应的行业、职业、工种。对于一些稀缺专业技术化人才、或者是一些季节性强的行业,都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新兴用工方式。比如说一家海南的酒店,在冬季旺季时就可以与一家长沙或者其他在此时处于淡季的酒店建立劳务派遣关系,平衡双方人员需求,而且招聘过来的员工也不需要酒店再投入大量培训资本,大大节省了企业用工成本。(2)选择可信的派遣机构。为了避免被骗,企业在选择相应派遣机构时,要先调查该机构的注册资本、信誉度,在签约前多接触、试探,以判断该机构的可信度。(3)利用合同规范派遣关系。要在合同中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通过书面形式保存、备案,用法律来规范劳务派遣关系。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强调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即推崇个体学习、个体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而用人单位考虑到人才的流动性,为了降低成本,希望对大学生的教育采取“拿来主义”,普遍不愿意接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这就迫使高等学校进行实训改革。高校与企业培训最大的不同是组织模式,高校是以人为教育单位,培训机构以小组为培训单位,强调技能及协作能力的训练。目前工科大学推行的实训课程不仅可以模拟实际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而且通过同学间的协作互助,可以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触及的问题,如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开发等[1-2]。

然而,实训与实验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异,以往高校强调的实践能力多数是停留在知识体系的验证,如验证性实验较多,集成性或创新性实验相对较少。究其原因是教学时间受限,以及学生知识体系没有建立之前高校不具备开设创新性或综合性实验。这就导致许多高校较少开设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课程,这部分训练只有少数同学才有机会完成,如大学生的各种创新大赛等。这就导致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前缺乏这部分训练,而用人单位又要求大学生具有实战经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力,高校推行了实训课程的

概念,即模拟未来工作的实际场景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3]。但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推广这一教学模式,如何实现实训质量的控制成为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4-5]。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非师范性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进行了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模式,可以确保高校在实训过程中的质量掌控,同时也结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节约实训成本。因此认为未来的实训教学主体仍应该是高等学校,论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介绍,并指出高校实施实训课程应注意的五点建议。

1实训课程开设现状

国内实训课程的开设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模式。

1.1高校建立专业的实训基地

如在我国推行的软件学院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按班授课,教学进度相对统一,便于教学质量的掌控。不足之处是投入大,受实训教师的限制,实训案例的种类相对单一,实训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导致实训的效果不太理想。

1.2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任务

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这种模式。即将毕业生分组送到不同的IT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与未来的就业趋向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实训教学。该模式的不足之处是:①接收能力受限。一般的中小型IT企业接纳的学生人数有限,通常是在10人左右,无法满足按班教学的需要。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小型企业承担实训教学是分散进行,高校将实训内容完全交给不同的企业进行,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实训质量难以掌控。③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型IT企业承担实训教学,通常是由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他们多数出自于工科院校,在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缺乏教学方法和知识接受过程等认知规律方面的掌握,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进行传授,具有师傅带徒弟的性质。④收费较高,高校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实训教学。中小型企业进行的实训教学通常是按时间的长短进行收费,许多高校为了节约成本,安排的时间都比较短,因此学生在企业中只是按照企业以前的产品进行部分功能模仿式开发,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设计、功能设计、过程设计、详细设计等训练,这种实训模式导致学生缺少过程体验,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训练,对毕业后解决新问题的帮助较小。⑤高校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被动性。由于学生在实训中对企业的贡献较小,对企业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普遍存在企业对承担实训的积极性不高。

1.3专业公司承担实训任务

国内成立的许多实训项目培训学院或培训公司就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实训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班组织教学,通常有专业的实训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实训费用高,实训案例更新较慢,实训内容多数相对陈旧。这是由于IT业发展迅速,技术更新快,实训企业缺乏新技术的研究,一般几年后教学效果难以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放弃该模式。

2模拟实训课程

为了进行高校实训课程的探索性改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进行了探索性教学改革实验,该探索过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小范围实训。这一阶段是在网络安全选修课的教学与考核过程中,挑选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同学,将课程的实训成果作为考核内容,形成同一班级不同考核标准。实训内容是以信息隐藏的知识点为主线,将选取的12名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3人,分别对声音、文本、PE文件和图像等不同格式的文件进行信息隐藏技术研究与实现,这部分内容只是在课堂上以一个专题进行了2个小时的讲授,然后对这部分同学按照软件工程流程进行分组指导。从实验结果看,各组都基本达到了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在同学之间产生了较大影响。第二阶段是按班级实训。本阶段在应用平台开发技术的选修课上进行,分别在2009~2010年对学院2006级与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推广。这一阶段的重点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组织与管理。

2.1实训项目的选取

实训过程是将全班同学根据爱好分成了多个小组进行实训实践,实训项目是由授课教师给出指导性题目,一般要求涉及4个以上的领域,最终的题目是教师与每个小组的同学协商确定。2009年和2010年选取的实训项目名称如表1所示,这些题目是选择业界较新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实训教学,如软件数字水印就是先研究,其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研究技术与算法设计;网页游戏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瘦客机型的C/S游戏形式,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符合互联网游戏的发展趋势;Android是2006年才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及中间件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开发的资料相对较少,因此这些选题都具有较强的探索性与先进性。如图1所示为Android系统下基于Google Map的地图查询系统,该系统具有地址查询、交通线路规划与公交线路查询等功能。从实训效果看,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训目的,对训练学生创新性的系统开发非常有帮助。

图1Android系统下的线路查询

2.2实训要求

实训从三个方面进行要求:①进度要求。实训教学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方式,根据进度管理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通过第一次课程教学中提供的软件工程材料模版,在不同的阶段,要求提交相应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分析报告、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代码和汇报的PPT材料等。②考核要求。将教学目标放到项目过程考核之中,重视过程的训练与指导。③团队要求。由于学生存在实践能力的差异、男女性别的差异,在团队组建时,尽量兼顾这些差异,做到合理搭配项目团队。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之前对班上同学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

2.3模拟实训过程

这一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性较多的过程。该过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①角色的转换。教师由授课者变成监督、检查和指导;学生则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单一知识点掌握到系统化的知识理解与思考。②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通过项目组长和副组长的管理模式,训练了部分同学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③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由教师授课变成教师与学生研究讨论,上课时间变成小组的协商与讨论会,教师参与到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了解该小组存在的问题、进展情况、下一步的任务及目标等;尤其是在项目进行到中期时,部分学生对项目进展表现出了畏难情绪和一定程度的迷茫现象,这时教师的及时引导和鼓励就非常重要。同时,组织各小组进行一次中期汇报,让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2.4成果验收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各小组之间进行团队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让不同小组内部进行必要的总结,发现自己小组工作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其他小组的长处,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提前通知各组组长进行必要的准备,包括项目总结报告、软件系统打包、汇报的PPT材料和成果演示录像等。尤其是引导学生编写测试报告和项目总结报告,以及指导学生进行PPT的汇报与成果展示,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汇报的PPT材料要从选题背景、技术现状、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分析、详细分析、测试结果、项目总结与项目感言等内容进行介绍。汇报前教师要对PPT材料等进行必要的把关,包括PPT制作的细节和质量等。这一阶段的不同是将课堂指导变成课前指导,课堂只需要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有利于不同组之间的比较与总结,有利于同学们寻找差距,为后续的项目开发打下基础。

2.5教师点评

这一阶段是要教师分析本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对不同小组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小组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要指出各个小组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项目开发与项目管理等打下基础。通过这种模拟实训过程,再加上大学四年级的企业实训体验,200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在2010年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而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将再进行1~2次模拟实训实践,预计这种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将会进一步显现。

3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

模拟实训课程是高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对集中和系统的应用性综合训练,它不同于毕业设计,它是将高校的创新等活动进行普及与推广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1~3次模拟实训。根据我们实训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五点模拟实训课程的开设建议。

3.1时间选取

建议将实训时间选择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这是考虑到目前的大学四年级临近毕业,学生中大部分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面试等任务,以及学生的企业实训体验等,难以有效地组织与集中学习。因此,在大二进行模拟实训,有利于同学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对就业定位和对就业单位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后续的大学学习中,还能进行1~2次模拟实训,则每学期可以进行1次,这样学生不仅目标更明确,而且实训的效果更佳。

3.2新知识的处理及要求

实训课程的开设要求在大学的主干课程结束之后进行,有利于同学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与理解。实训时对选题中涉及到的部分知识与内容若没有讲授或未列入教学计划,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国家或省市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学,部分技术也可以参照硕士生与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按需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文档撰写范例引导,一般要求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项目文档的要求与组织方式,锻炼学生文字组织与处理能力。

3.3教师选取

实训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该类课程推进的挑战之所在。由于实训涉及到的知识点一般较宽泛,且许多内容涉及到技术的前沿领域,同时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指导。建议教学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若单位具有硕士或博士点,则这样效果就更好,可以将指导硕士和博士过程中的科研案例等用于本科教学,则能明显提高实训的教学效果。

3.4场地要求

由于将实训课程演变成以讨论与交流为主,同时要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将模拟实训课程安排到能够

接入互联网的实验室或网络机房进行,同时必须配置投影仪,以方便后期的讨论、汇报、总结与交流。

3.5教学管理

这种模拟实训课程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课程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科研能力、投入时间和教师的责任心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建议教学单位对该实训课程可以采取特殊的管理模式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这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有助于吸引其他教师参与。

4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只是从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的角度进行了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从教学效果看,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实训课程训练;从教学内容看,这种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从课堂的组织形式看,实训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不仅会弥补一些学生的技术短板,还能培养协作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与发展。

这种“校内模拟实训+企业实训体验”的实训模式特点有:①实训的前期工作可以在高校进行,通过校内实训来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改变目前学校教育的传统模式,给学生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这也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②经过学校的前期实训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项目能力与经验,这样到企业可以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之中,也便于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能够受到企业的欢迎。③从高校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模式能够明显地节约实训成本,减少企业实训时间。学生只需要到企业进行短期地体验,重点体验高校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不断地完善这种实训模式。④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式,如团队协作与探索创新精神,符合国家对未来大学生培养的要求。

这种实训探索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具有借鉴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可控的实训质量保障等。

参考文献:

[1] 杨凯,安江英. 构建基于工程实践的“工程化”师资队伍和教学模式[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15-16.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08(5):16-19.

[3] 王红. 民航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16):139-142.

[4] 唐浩坤,刘宴兵. 以工程实践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C]. 2009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7-40.

[5] 应宏,刘福明,熊江,等. 团队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C]. 2008年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21.

Research on Simulated Practice Training in Computer Science

WU Zhenqiang, QIU Guoyo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篇(9)

年度培训计划表1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示范校创建面100%。

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年度培训计划表2一、年度发展总目标

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接受继续教育,分分秒秒为自己补充能量,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加强专业教育技术能力。

1、学习上,钻研教材课标,阅读多本教育专著和杂志,纵观当前国际教改动态,丰盈理论层面的教育教学新鲜血液。

2、教学工作上,多参加听评课,取长补短,通过实践,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交流反思中促进步。

3、科研实践上,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成为一名善于创新尝试,善于反思总结的“科研型、成熟型”的教师。

二、实施过程

1、充实思想,积累学习素材

今年我要重新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阅读教育专著《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多看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等积累教学案例或优秀教案、课件资料,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我。

2、兴趣培养,绽放人格魅力

学生能被老师深深吸引,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潜在动力。我要针对自己的特长,在写作、朗诵、表演、书法等方面继续深造,作文教学中与其网上找范文,还不如老师写“下水作文”更有吸引力。

3、加强基本技能,蜕变教学

首先,加强“三笔一话”的技能,本年度做到每篇课文备课时先朗读,课堂多板书、多范读,课后作业多批注,迹工整优美。

其次,针对自己的教学特点查漏补缺,我对教学环节、体态把握到位,但对教学设计与内容的落实比较生疏,课堂缺乏闪光点,这就要求自己花时间熟悉教材,翻阅的名师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捕捉他们的教育手段与思路。

4、“行”中反思,提升管理能力

作为班主任,除了教学方面,班级管理也可以体现一个教师的修养,优良的班风形成、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养成都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教导。理论上,我要阅读《班主任之友》等书籍,博览教育家们的管理机智;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随时填写班主任手册的个性分析;并做好家校联系,给父母一定的教育建议,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平时我要多关注身边优秀班主任的管理措施,遇到棘手案例与他人讨论,吸取建议与经验,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

5、教学相长,科研探究

“学为人师,身为世范。”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进取意识的同时,自己也要有不安于现状,充满质疑,渴望钻研的干劲。在现今信息开放的时代,要想独树一帜,只能自己创设课题研究,勤于发现,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此外,积极参与其他科研能手的课题中,主动申请加入,帮助查找资料,学会如何设立课题、进行研究、最后结题。

细节决定成败,每一个计划只有落实下去,才能见成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都应具备的观念,教师更要詹准时代的脉搏,努力创新,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加强专业理论、业务水平学习和继续教育,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年度培训计划表3一、重点工作

(一)实施管理层领导岗位轮训。通过对管理层领导的轮训,一是提高他们的政治和职业道德素养,以及领导力、决策力的培养;二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增强企业管理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三是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制度及法人治理结构的运作实施。

(二)继续强化项目经理(建造师)培训。今年--公司将下大力气组织对在职和后备项目经理进行轮训,培训面力争达到50%以上,重点是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要求--公司各单位要选拔具有符合建造师报考条件,且有专业发展能力的员工,组织强化培训,参加社会建造师考试,年净增人数力争达到--x人以上。

(三)重点做好客运专线施工技术和管理及操作技能人员的前期培训。客运专线铁路建设对我们是一项新的技术,是今年--公司员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围绕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及管理,选择优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委外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吸收和掌握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技术标准和工艺,成为施工技术、管理的骨干和普及推广的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会同工程管理中心及成员各单位,积极组织客运专线铁路施工所需的各类管理、技术、操作人员内部的普及推广培训工作;确保施工所需的员工数量和能力满足要求。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技能鉴定步伐。今年,--公司将选择部分主业工种进行轮训,并在兰州技校适时组织符合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员工进行强化培训、考核,力争新增技师、高级技师达--x人以上。使其结构和总量趋于合理,逐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职业技能鉴定要使35岁以下的技术工人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完成初次鉴定取证工作。

(五)做好新员工岗前培训。对新接收的复退军人在兰州技校进行一年的岗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新招录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各单位组织培训,重点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和基本技能,企业概况、文化、经营理念,安全与事故预防,员工规范与行为守则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要注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引导,实现个人与企业价值观的统一。培训率达100%。

(六)加强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训。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自学和参加各类组织培训,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培训需求相统一。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向不同管理职业方向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向相关专业和管理领域拓展和提高;使施工作业人员掌握2种以上的技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七)继续“三位一体”标准的宣贯培训。--公司在建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要利用各种机会,采取不同形式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宣贯普及培训,并按照贯标要求做好培训记录。

(八)抓好在建工程施工人员的培训。

1、做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取证和复证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

2、在建工程项目经理部,要按照“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施工生产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以及施工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应急预案的演练培训,确保人力资源满足施工生产要求。

3、要把外协队伍人员的培训监管纳入管理视野,实行指导和有效的干预,消除隐患,切实维护企业信誉。

(九)开展职业技能比武,促进年轻优秀人才的成长。--公司今年将选择3-5个主要职业进行技能比武,同时选择适当的职业与兄弟单位进行技能对抗赛,并通过专业比武的形式,选拔培养年轻优秀高技能人才。

二、措施及要求

(一)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业务部门要积极参与配合,制定切实有效的培训实施计划,实行指导性与指令性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在开发员工整体素质上,树立长远观念和大局观念,积极构建“大培训格局”确保培训计划开班率达90%以上,全员培训率达25%以上。

(二)培训的原则和形式。按照“谁管人、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分级培训原则组织培训。--公司重点抓管理层领导、项目经理、总工、高技能人才及“四新”推广培训;各单位要重点做好新员工和在职员工轮训及复合型人才培训工作。在培训形式上,要结合企业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外送与内训相结合,基地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演练、技术比武、鉴定考试等灵活多样形式;在培训方法上要把授课、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现场观摩等方法相互结合。选择最佳的方法和形式,组织开展培训。文章由。

(三)加强培训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一是充分发挥职工大学和技工学校培训资源和专业特长,积极整合,合理开发,使它们在--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中发挥骨干作用;二是各单位要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发挥自有的培训基地、职校功能。选择专业或课题,组织编写适合企业特点的培训教材或讲义;三是要加强企业专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行资源的有偿服务。

(四)确保培训经费投入的落实。各单位要按国家现行规定,即按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教经费,由培训主管部门掌握使用,财务部门监督,其中0、5%上缴--公司统一协调使用,严禁将培训经费挪作他用。

(五)确保培训效果的真实有效。一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完善制度。--公司将对职工大学、技工学校及各单位和在建工程项目培训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与指导;二是建立表彰和通报制度。对培训工作成绩显着,扎实有效的单位和培训机构给予表彰奖励,并在培训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倾斜;对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员工培训工作滞后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员工培训写实反馈制度,坚持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本人培训期间的培训经费及工资、奖金挂钩。实现员工自我培训意识的提高。文章由。

(六)加强为基层单位现场培训工作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深入现场解决培训中的实际问题,扎扎实实把年度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七)--有限公司办班培训及员工外送培训要严格按照《----有限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程序和要求组织落实和实施。各主办部门(单位)要做好开班前的策划及教学设计,各单位要做好学员的选送工作,确保培训质量的有效性。

年度培训计划表4一、指导思想:

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1、抓师德教育,树立师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的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2、内部挖潜,择本校之能人,训本校之教师。

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4、做好“请进来”工作。

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

9月份,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校本教研。

除“同研一节课”之外,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9、继续开展“读书工程”,采取必读与选读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读书沙龙,撰写随笔、畅谈感悟,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10、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培训工作,开展“与班主任牵手”活动,干部与班主任成为工作伙伴,增强沟通交流,共议金点子,共谋金措施,彰显大智慧,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

其次,学校还将班主任分为低中高三个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定期开展主题研讨,突出班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指导、班队会设计、班级工作艺术等培训,解决班级管理实际问题。定期召开班主任论坛,畅谈感悟与体会,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

年度培训计划表5为提高我院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水平,根据我院对全院护理人员分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我院各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我部特对全院护士的培训工作做相应的分级别规定,以使各级护理人员能掌握不同的内容,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一、新毕业护士上岗培训

(一)培训目标通过上岗培训,使新护士了解我院的基本概况,树立爱岗敬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护士行为规范,履行护士的职责,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护理知识和技能,以良好的职业素质走向护理岗位。

1、培训时间:护理部上岗培训半天

2、培训内容

(1)致欢迎词,介绍院史。

(2)爱岗敬业系列教育:内容为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院规院纪、各项制度教育等。

(3)护理规章制度及医疗安全系列教育:内容为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

二、各级护士规范化培养

(一)一级护士(毕业后工作1年以内或所有不能独立承担护理工作、未取得执业证者)的培训

1、教育内容

(1)专业知识:了解护理职业道德,护理工作的组织,规章制度,护理质量监控等方面的知识,巩固所学的护理理论知识,掌握所在科室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学习现代知识,了解护理专业的最新发展。

(2)技能: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监护,学会使用临床各种仪器设备,独立完成各班次工作,掌握各种护理文件书写,初步学习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病房管理工作。

2、教育形式

(1)由各病区带教干事或护士长进行育。

(2)举办各类科内讲座和自学相结合。

(二)二级护士,(取得执业证,毕业后工作2~4年的护士)的培训

1、教育内容

(1)专业知识:掌握所在科室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重症监护病人的护理知识,了解本专科的发展状况,鼓励参加护理高等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2)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本、专科的各项操作技能,掌握本专科急、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病情观察,掌握临床各种仪器的使用,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文件书写,了解临床教学工作,参与中专护生的实习带教工作。

2、教育形式

(1)每年考核1次。

(2)由各病区教育干事、主管护师、护士长作具体指导。

(3)参加全院性的各类讲座和科室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和自学相结合。

三、三级护士(护理师、工作5年以上护士)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

1、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熟练的专科护理技能(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输液泵应用等)。

2、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3、熟悉危重患者的观察方法,掌握急救技能,掌握配合专科抢救的知识和技能。

4、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

5、能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

6、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继续提高学历层次。

(二)培训方法

1、参与临床护理工作

2、参与临床实习护生、轮转护士、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

3、参加院内、院外护理继续教育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护理学术活动。

(二)考核方法

1、完成基础护理理论考试每年1次,操作考试1次,成绩达标。

2、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科内业务学习。

3、能胜任本护理单元的各岗位工作,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4、通过主管护师晋升考试,达到主管护师任职资格。

四、四级护士(主管护师、专科护士)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

1、具有本专业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2、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和处理本专业复杂问题的能力。

3、具有一定的带教临床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

4、参加护理继续教育学习。

5、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开展护理科研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1、参与临床护理工作

2、承担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如承担护士长、教学干事等工作。

3、参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如实习护生、轮转护士、进修护士临床带教工作。

4、参加市内、院内外护理继续教育学习、院网络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护理学术活动。

(三)考核方法

1、完成基础护理理论考试每年1次,成绩达标。

2、参加院护理部组织的、科内、病区内业务学习。

3、承担院内、科室内教学工作,至少每年3学时临床教学工作如小讲课、示教等。

篇(10)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1-0052-06

“十二五”伊始,南京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职业教育“双十提优工程”,计划通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创建10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所国家优质特色职业学校,构建适应南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圆满完成“双十提优工程”,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职教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

一、实践困惑:

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四大“瓶颈”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南京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亟待突破的四大“瓶颈”。

(一)合理的教学梯队尚未建成

南京市教育系统所属职业学校现有专职教师3622名(不含人社部门和行业办学学校教师,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下同),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不匹配。35岁以下教师1456名,占40.20%;36—50岁教师1675名,占46.25%;50岁以上教师491名,占13.55%。

2.职称结构不如意。无职称444人,占12.26%;初级职称721人,占19.91%;中级职称1384人,占38.20%;高级职称1072人,占29.60%;正高职称1人,占0.03%。

3.技能结构不理想。在3622名专职教师中,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2195名。在2195人中,无技能证书的341人,占15.53%;初级工65人,占2.96%;中级工183人,占8.34%;高级工567人,占25.83%;技师705人,占32.12%;高级技师334人,占15.22%。

由以上三张图可知: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类型结构还不够合理,高水平、专家型的领军教师严重不足;年轻教师队伍庞大,教育教学实践和智慧有待丰富;拥有“技师”以上证书(含“技师”)的教师不及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一半。如何加快建成以年轻教师为基础、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名优教师为领军的合理教师梯队是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大难点。

(二)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不够

英籍匈牙利思想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语言、数学公式、各类图表、盲文、手势语、旗语等)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种我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指深植于教师内心,蕴含在教师头脑中的在教育教学工作场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方法、教学和科研技能、教育机智、观念、情感与智慧等以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发生的特殊的人际关系知识。它是构成教师知识的重要基础,它需要通过教师之间不断地互动和交流以及教师个人的反思总结、提炼等过程实现共享。

目前,南京职教系统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还存在诸多障碍,这既有隐性知识固有特征、教师主体因素、隐性知识共享技术限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如多数学校按专业划分教研组(学科组),不同系(部)、专业缺乏制度化的有效的交流互动机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

(三)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氛围不浓

即使同一专业的教师,由于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同伴互助的氛围还不够浓郁,文人相轻、猜疑妒忌、业务封锁等习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四)教学效益不能高效发挥

南京职业教育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致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时期,许多重大课题(项目)等待攻坚克难,这些课题(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单靠某个教师或某个学科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师组成团队,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科研效益。然而,当前南京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二、系统设计: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框架

在正视南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现实基础上,在人力资本理论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经过认真学习和调研,2011年初,南京市教育局成立市级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研究制订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明确建设目标,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指明方向

1.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全国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全市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教师队伍机制创新为途径,以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立足南京职业学校实际,遵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培养规律,把建设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作为“双十提优工程”重要内容,为加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可获得性、易获得性作出新贡献。

2.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建设40个“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20个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全市重点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加大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公共基础课程的统筹规划和调整力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老中青教师相结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资源开发,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体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制订遴选标准,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选好对象”

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制订了《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两个规范性文件,对团队组成人员、团队带头人、团队发展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有志竞聘的团队有据可依,让团队遴选和建设工作有章可循。这里对《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作简要介绍。详见表1。

(三)完善保障机制,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驾护航

1.组织领导。该项目由市教育局潘东标副局长分管,市教育局职社处牵头组织实施,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具体落实。

2.经费投入。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市教育局设立1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只用于立项团队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对立项的试点团队采取市、校共建的方式,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由市教育局给予相应的启动经费,学校同比安排相应经费;项目实施后,经团队、学校申请,通过专家组评估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一次性奖励。

3.校企合作。市教育局创造条件推动全市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保障职业学校所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保障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保障校企双方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评价体系。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的达成,注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工作,积极探索行业企业评价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作用,努力形成行政部门、专家和行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行为跟进: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管理

1.组织申报。2011年,市教育局下发《南京市职业教育“双师型”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南京市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要求各校对照标准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向市教育局一次性申报全校规划建设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

2.严格选拔。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根据申报材料,2012年分两批共遴选出60个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其中专业课教学团队47个,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13个。

3.开通专题网页。2012年8月,建成并开通南京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专题网页(http://),及时介绍各团队建设资讯,分享建设经验和成果。

4.组织团队负责人研训。2012年6月,市教育局组织首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浙江大学参加高级研修班第一模块学习培训。2012年8月,组织第二批立项的3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到东南大学参加高级研修培训。2012年12月,组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在南京浦口大吉训练基地、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金陵中专)、南京高等职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南京高职校)分两个阶段举行高级研修班第二模块的培训。

浦口培训首次引进企业培训师为团队负责人开展了如何提升团队建设执行力的专题培训,学员们在互动式的培训过程中,加深了对高效团队的理解;金陵中专的培训采用了特色课程、师资团队建设介绍以及沙龙活动的形式,引发了团队负责人对团队建设及专业课程开发的深入思考;南京高职校举行的团队展示活动则独具匠心地提出了“团队·船·航行”的主题,告诉各团队负责人必须通过弘扬团队的正气、凝聚力,重视青年教师力量,重视营造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锻造出一支真正优秀的团队,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

5.召开工作推进会。2013年3月,在南京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召开全市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由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分享团队建设经验。南京高职校李燕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该校电子商务团队建设工作;金陵中专的苏娅、汪晴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该校语文团队和信息技术团队在个人规划、搭建平台、团队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

6.加强中期检查和过程管理。按照建设方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批准立项建设后第二年进行中期检查,第三年进行总结验收。2013年11月至12月,市职教教研室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利用新一轮教学视导契机,做好各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中期检查和深度推进工作。

四、效果反思: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及思考

(一)效果: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斐然

南京市教育局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努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全市职业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

1.优秀教学团队在夺取全省技能大赛金牌“七连冠”中功勋卓著。在2013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我市夺得90枚金牌、111枚银牌、93枚铜牌,金牌总数再次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七连冠”目标。全市60个优秀教学团队为夺取“七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团队成员夺得金牌27枚(其中12人是一等奖第一名)、银牌20枚、铜牌31枚,团队辅导的学生几乎包揽了我市学生组奖牌。

2.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在省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中摘金夺银。自2012年开展团队建设以来,团队成员共获得省信息化大赛一等奖8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13个,获得国赛一等奖4个,获得省“两课”评比大赛示范课34节、研究课37节,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3.综合高中教学团队助推南京对口单招实现历史性突破。2013年对口单招考试,本科上线人数505人,全省排名第五。江宁中等专业学校、浦口中等专业学校、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溧水中等专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教学团队(综合高中·中高职衔接教学团队)狠抓综合高中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对口单招教学管理与技能训练规范要求,为对口单招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精心打造实习就业民心工程。在南京市职业教育实习与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组织引领下,2013年,南京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市中职人才交流会,将“南京市中职人才交流会”这一公益性品牌打造成一个充分展示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平台,促进了全市职业学校与429家驻宁合作企业(含世界五百强企业20多家)之间的沟通交流,推进了“订单式”培养,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保民生、促就业”中的应有作用。近三年,全市职校毕业生技能鉴定通过率达到94%,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都保持在97%以上。

5.优秀教学团队带动全市品牌、特色专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7月,全市职业学校共有35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品牌专业、17个专业被确认为省级特色专业,在全省遥遥领先。在5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中,有36个专业为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所在专业。优秀教学团队有力带动了全市专业建设的快速发展。

6.优秀教学团队在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中肩负重任。优秀教学团队在加速构建南京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9月,南京已经开展了中高职“3+3”、中职与普通本科“3+4”、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段培养模式,搭建了职校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优秀教学团队相关专业在其中肩负重任。以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模式为例,南京高职校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团队,金陵中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团队,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团队等承担了相关分段培养专业中职阶段的培养重任。

(二)反思:开创优秀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境界

为进一步实现成才学生、成长教师、强劲企业、强盛南京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优秀教学团队及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南京职业教育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教师是职业学校最主要的资源”观点的认识。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看作资源,而且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就职业学校而言,教师毫无疑问是最主要、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

当前,南京职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由第一次教育现代化阶段向第二次教育现代化阶段跨越,即由注重教育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阶段跨越。各级教育管理者及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的价值,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资是职业学校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要把重视学校物质基础建设的目光及时切换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上,在具体实践中,要把工作重点和教育资源向师资队伍建设倾斜。

2.进一步创新教师队伍“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经营管理好这笔资源,让这笔资源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南京市教育局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入1500万元(各校配套投入除外,实际截至2013年12月,已投入1635万元)重点打造60个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的做法,是教师队伍“经营管理”方面的创新之举,开了个好头。但这只是开头,今后在加强优秀教学团队成员师德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课程开发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60个团队成员只占全市职教系统3622名专业教师的一小部分,怎样以点带面,覆盖和带动全体教师,还有许多创新之举需要我们去探索。

3.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和机制。南京市教育局在《关于开展南京市职业教育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作出了明确规定。随着团队建设向纵深发展,保障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如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的渠道和政策(2013年11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已正式出台《关于落实职业学校聘用教师经费政策和中等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对职校引进兼职教师给予了政策支持);不断优化职业学校人力资源配置,使教师配备能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教师管理制度,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将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Excellent Teaching Faculty Construction in

Nanj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Hong & WANG You-yue

上一篇: 安检工作计划 下一篇: 时尚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