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2 04:05: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

篇(1)

江苏是海洋大省,海岸线将近1000千米,海域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以上,全省海 洋资源的综合指数排在全国第四,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广阔,潜力无限。针对上述情况, 作 为江苏 省沿海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如何依据海洋经济文化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以图书馆人才、信 息资源、技术、设备为支撑,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向外延展和辐射,积极参与地区经济 、文化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及其有意义的课题。

1 沿海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要求高校图书馆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对社会尽一定的责任和 义务,利用自身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沿海高校图书馆除了为本院师生提 供服务以外,还要面向社会开放。在信息化社会里,沿海高校图书馆有着自 己独特的优势。

1.1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

沿海高校图书馆,占据所处的地域优势,秉承着数万年海洋文化历史,拥有德天独厚的文化 宝库。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为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发信 息产品,占领区 域经济市场提供了丰厚的信息保障。尤其是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简称CALIS)的建设, 使高校图书馆之间可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公共检索等手段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1]。如 我馆不仅拥有126万多册的纸质文献,还拥有海洋专题数据库、清华镜像站、万方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EBSCO数据库、国道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中文社会 科学 索引、人大复印资料、SbringLink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尤其是海洋专题数 据库,不但对我校的教学、科研有很大帮助,而与连云港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密切相关。

1.2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检索手段优势

随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多 沿海高校图书馆都拥有计算机、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等较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除此之 外,高校图书馆还通过“中国教育网”与全国高校相链接,与全球信息网接轨。再加之日 益强大的联网检索功能和网上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更具备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技术 、设备和检索手段优势。[2]如我馆除了利用传统的印刷型检索工具:《全国报刊 索引》《国外科技资料目录》《CA》《EI》《FSAT》等为检索手段以外,还利用功能强大、 快速、便捷的光盘检索、联机数据库检索、Iternet检索等现代化的检索工具,从而极大地 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和效率。

1.3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优势

信息服务是一项集知识、技术与智力于一体的创造性工作,能否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信息需 求,关键在于人才。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说:“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能够 充分挖掘馆藏优势、效率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也难以提供广泛有效的读者服务。”沿海 高校图书馆在长期服务、教学、科研的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情报信息专业人 员,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馆员为骨干力量的信息管理开发团队。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具备 较高的文献检索能力和较强的信息意识,不但在信息的搜集、检索、鉴别和传递等方面具有 明显的优势,而且在信息开发、整合方面也具有非凡的能力。如我馆情报信息服务团队由正 教授带队,其成员包括副教授1名,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2名,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 2名,计算机专家1名。除此之外,我馆还以本校众多的专家学者为依托,完全具备了 高层次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自2006年以来,由这支团队经常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的校企、院所,共合作完成各类项目300余项,申请专利100余个,累计创造直接、间接的社 会经济效益约50亿元。其中我校的阎斌伦教授主持的“河蟹秋冬季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成果已在江苏沿海大面积推广,据初步估计,这一成果仅在江苏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 超过十亿元。

2 沿海高校图书馆为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沿海高校图书馆要跟上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利用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借着海洋文 化的东风,打造海洋文献资源品牌,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2.1根据地域经济、文化特点,实现特色服务

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地处渤海与山东半岛的沿海城市——连云港。连云港海岸漫长,文物古迹 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西游记》《镜花缘》文化的发源 地,是一座山海文化交辉的海滨旅游城市。连云港港口是中国十大沿海港口之一,目前已和 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一千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国 际过境集装箱运输任务。[3]作为全国四大核电站之一的江苏田湾核电站也坐落在 连云 港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目前已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将为江苏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连云港地区经济和特点,淮海工学院图书馆,应在传承海洋文化,服务地区经济,创建 海洋文化名城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考虑以海洋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综合实力、港 口经济、核电站建设等为内容,建设特色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特色服务。

2.1.1设立特色文献中心。 我校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面向海洋、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服务地方”的办 学思路。我馆乘势而上,本着服务于本校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宗旨,以海 洋品牌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具有海洋学科特色、地方特色资源的JALLIS海洋与核能 文献中心,成为我馆的品牌文献中心,形成特色资源。

目前,该中心拥有海洋与核能类图书11189册,馆藏海洋与核能类中文期刊50余种,自建的 海洋专题数据库已经拥有全文文献7万余篇。海洋与核能文献服务中心的建成,极大地促进 了我馆海洋与核能特色信息服务水平,深化了服务层次,扩大了淮海工学院的知名度。

2.1.2建设特色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沿海高校图书馆要想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服务;要想在信息服务市场中 确立自己独特的优势,必须加强特色文献的书目数据库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4] 首先,要 根据本地工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搜集、整理、研究、介绍、记述蕴含本地区政治经济、 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风土人情、土特物产等出版与未出版的文字、 声像等载体的文献。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研究,建成权威、系统地反映本地经济 和 文化特色的数据库。[5]其次,将自己馆藏海洋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整合国内外 的优秀涉海资 源,跟踪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前沿领域,建成高效共享的海洋信息资源平台,为地方海洋资 源开发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如我馆建成的海洋专题数据库,该库包括6个子数据 库,海外海洋数据库、海洋标准数据库、海洋法规数据库、中国海洋鱼类原色图库、中文海 洋数据库、海洋视频数据库。海洋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将填补我省海洋学科方面文献资源的空 白;将为我省高校向国内外展示我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贡献出一份成果;并可借助网 络为全省高校和地方科研机构最大限度地提供海洋文献资源的共享出一份力量。另外我馆还 开通了海洋科技信息网,保证了网络资源更快、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建立了海洋与核能文献 中心的专业博客(hywxzx.blogbus.com/),加大海洋与核能文献中心的宣 传力度,同时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

2.1.3挖掘海洋文化,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地方特色。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6]。海洋文化的发展不但可以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而且可以为 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因此,沿海高校图书馆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反映地方特色的 海洋文化体系,开发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数据库、阅览室或陈列室等,使地方海洋 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淮海工学院图书馆根据连云港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特点,通过与地域 文化研究基地合作,深入而系统地搜集海洋宗教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海洋鱼俗文化、海洋 旅游文化、海洋沙雕文化、海洋美食文化、海洋景观文化中彰显连云港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 信息,开发建成具有连云港海洋文化特色的数据库。重点挖掘、整理那些代表连云港古文明 的古遗迹和古文化。如:昭示万年之前,这里曾经出现人类文明起源的将军崖岩画;把华夏 文明传向东瀛诸岛的徐福东渡;帝王、文人墨客到此的巡游;谱写中华民族海运外交史新篇 章的“海上丝绸之路”。另外还有古东夷文化、古海州文化、古郁州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 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彰显连云港海洋文化特色。

《西游记》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发源于连云港、起源于花果山。 2004年花果山世界儿童联欢节暨《西 游记》文化节完全可以说明《西游记》文化不再只是中国人民自己的文化艺术,也是世 界人民普遍喜爱的文化艺术。因此,我馆在2007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期间,与本市《西游记 》研究学 者联合举办了“西游记文化陈列”展。展出的展品包括各种《西游记》版本、相关图片、文 字资料、摄影以及《西游记》中塑造的各种人物的历史版本、花果山的考证资料、吴承恩本 人在 海州地区生活的一些足迹等。通过大量的资料与实物充分阐述了西游记文化的渊源及影响, 此展受到了评估专家及广大读者的赞誉,不但弘扬了西游记文化,同时也提升了连云港 城市品位。

2.2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沿海高校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让信息资源走出校门,走向 社会,积极服务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实现资源价值利用的最大化。具体做法为:1)开 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沿海高校图书馆要凭借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网络通信等手段 ,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研究、市场需求、产品竞争、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 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如:检索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服务、文献传递、文献加工、带 查 带译、情报研究、企业策划等。2)建立专家、学者主题知识库,由情报信息员定期搜集 和采集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信息,不断充实到主题知识库中,为用户提供跟踪服务;3 )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据统计,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大量科研 成果由于缺乏宣传而被束之高阁,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宣 传、推广和交 流科技成果,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7]也可以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 手合作,为企业推荐相应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既可以为学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也可也帮助企 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4)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并根据用户的需 求提供针对性强、使用价值高的情报信息服务。5)建立信息导航,让用户准确、快 捷地了解与之需要的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和国际发展趋势,节省其搜寻信息所花费的时 间。图书馆应利用搜索引擎、BBS、网上信息指南、虚拟图书馆等各种方式,为用 户 提供信息导航服务。6)与地方企事业合作,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文化、经济问题研 讨班。7)与市图书馆、文化局联合举办信息管理与信息检索培训班,对本市大、中、小 学校教师、各企业科技人员等进行信息检索能力的培训。总之,要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当 好参谋,共同发展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2.3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在网络环境下,建设地方经济、文化,急需培养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图书馆要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管理学知识、广博地域文化知识、外语知识 和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并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并进行鉴别分析与加工整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应以培训、进修、引进等方式进行系统培养专门业务方面的人才。只有培养 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情报队伍,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3结语

沿海高校图书馆除了为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以外,还要顺应时展的需要,解 放思想,走出校门,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以沿海特色资源为依托,挖掘和宣扬优秀的 海洋文化,实行特色化服务,为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师晓青,宋云龙.中小城市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模式探讨——兼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 书馆服务地方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

[2]曾荣玉,闫道全,李宏伟.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最大效益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J].科 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

[3]李娟娟.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6).

[4]许维安.论海洋文化及其与海洋经济的关系[M].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2(5).

篇(2)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

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

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

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篇(3)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篇(4)

一、借助“学科教育平台”推进网络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而,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同时,不能只局限于信息技术知识目标的达成,还要利用信息技术课达成德育教育目标。教学中,我们要深刻解读文本,充分利用已有教育教学资源,让技术教育与德育教育并行。

如: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利用浙摄版(五上)信息技术教学光盘中的“学科教育平台”,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此平台安装成功后,向学生开放账户注册、作品上传、主题学习、论坛交流等。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按班级实名注册,让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此平台上得以“现实化”,培养学生上网时的责任意识,自觉规范言行。并对学生作品、资源上传建立审核制度,要求学生精心制作、坚持原创、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并通过评比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在论坛交流中注意文明用语,这些要求和做法都在学生心灵中留下烙印,为规范网络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陶学生,这是提高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在学科教育平台的新闻模块中,教师还可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如雏鹰网、童年网、迪斯尼网等),在网页上建立相关儿童网站的链接,让孩子在这些健康网站上“冲浪”,以减少和避免学生接触不良网站的机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制不良信息的关键。”学校信息组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到六年级,实现每节课都用到此平台,每人都用好此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体验,规范的网络行为已成为常态,网络道德教育取得了实效。

二、建立“班级博客”实施班主任管理电子化

博客(Blog或Weblog),一种简易便捷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网民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班级博客”,使得博客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班主任繁杂的管理工作,可在班级博客管理系统中随时、轻松、完整地记录,并能随时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积累经验,且易于与同事分享,互相学习、讨论,实现班级智慧管理、网络管理,兼顾学校德育考核工作,真正成为了班主任工作的电子手册。

在实施班级博客管理时,我们为全校33个班级、德育处教师开通博客,学校制定了《班级博客日志审核制度》,由班级博客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正式日志。博客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交流平台。

我们在班级博客系统平台开设“计划总结”栏目,学期初的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愿景、学期末的班级工作总结等都于此,班主任做到及时,德育处组织网络班级工作,实时而方便;“主题班队”栏目里,学校组织的和具有班级特色的主题班会、队会教学设计活动等内容,成为学校德育课电子教案集;“成果荣誉”栏目,记录着班级、小组、学生(队员)取得的成绩与荣誉;“班主任专栏”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的天地。而“佳作欣赏”、“成长手记”等栏目收集了本班同学的优秀习作、成长日记、艺术作品等。

班级博客中的日志、相册均向网友开放,家长、学生、教师可跟贴评论交流,突破了传统教育封闭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干群之间自上而下的、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方式,体现了“时时教育、事事教育、人人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三、运用“校园资源库”创设德育评比与展示窗口

“校园资源库”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建成互动化、多媒体化的共享式资源仓库。“班班通”是应用好校园资源库的前提。运用资源库开展德育活动的评比与展示,是我校管理的创新之举。

例如:学校德育处把班级学生的黑板报拍成数码照片,上传到校园网站,教师或学生就可坐在计算机前评比打分,还使评比工作公开、公平,达到了展示与提高的目的。学校德育活动照片、音频也悉数上传,网络存档与风采展示可谓一举两得。

把传统的音像节目(如VCD、CD等)转化为流媒体格式,在校园网中播放,做到既娱乐又学习。如:利用学生的午休时间,用优秀的影视片对学生进行教育;给低年级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中高年级可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观看与之相应的战争故事片。还有结合安全、法制等教育的专题片,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革命影片和大家喜闻乐见的寓意深刻的艺术作品引领着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利用“雏鹰QQ群”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QQ群作为一个团体的即时通讯工具,快捷方便,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学校少先队利用学生们对QQ群的喜爱之情,要求每个中队建立一个“雏鹰QQ群”。学生在群上讨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辅导员在群上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生活动态,巧妙地进行引导、指点。

QQ群因其私密性而更容易搭建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如:学校某班教师和学生约定,每周固定三个晚上,有“黄金约定时间”,师生在网络上见面。在QQ平台上,师生在一起谈学习、话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许多中队辅导员已经把QQ群作为开展班级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工具。

五、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学生爱护公共物品的意识明显下降,依托“物业报修平台”进行爱护公物教育成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建立了“物业报修平台”,在报修平台中设置部门及物品清单,给每位教师建立一个报修账户,中高年级再设立一位学生信息员,协助教师负责本班的物业报修报损。班级一旦有公物损坏或出现故障,需及时在“报修平台”上报修登记,信息中心人员及时上门维修、解决,最后在报修平台中提出反馈意见。

借助网络平台,探索德育的新渠道,创新德育管理新方法,对于我们来说还刚刚开始。总之,我们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利用网络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让青少年通过互联网使自己成长得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 蔡丽华.网络德育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10- 15.

[2] 江阴市河塘中心小学课题组.德育走进网络 网络文化促进学校 德育. http://www.cjsy.net/ReadNews.asp?NewsID=686.2006.

[3] 海盐教师博客.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实践的新探索.

http://www.jsblog.cn/user1/351/91813.html.

[4] 王连飞.小学科学课“视频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 技术,2011,(6):11-13.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37-01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1999年以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 当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当前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德育教育形式主义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心连心活动、学雷锋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人文基地建设等活动等,但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目的性和功利性过强,一些德育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而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为了保持某种荣誉或利益才开展的。

1.2高职德育模式缺乏特色

目前高职德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袭普通高校的德育模式,如在德育教学内容方面基本和普通高校相似,而与高职学生密切相关的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有些院校则没有开设,有的即使开了,也是随意性大,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滞后性。德育方式仍然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脱离实际的说教式、训导式、笼统式、消防式的方法。德育工作脱离学生生活,不能做到知、情、意、行的有效结合。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面前只是纯粹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德育模式使得德育在广大高职青年学生面前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变成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

1.3德育内容陈旧滞后

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德育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去正确看待分析出现的社会问题。但在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真实的、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教育还很不够,德育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

2 改变高职德育现状的几点对策

2.1注重德育创新,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边性、差异性明显增加,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德育工作,既要讲科学又要讲艺术,要发扬好的传统,同时又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做学生思想工作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在办实事中贯穿德育工作。要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自我教育,使德育工作的要求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努力做到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

2.2大力开展网络德育工作

调查显示,现在的高职学生极大多数每周都要上网冲浪,网络文化正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择友标准、学习方式和生活模式。许多的网络新词甚至已经收入到辞典和辞海里,网络能为高职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机遇,延伸高职德育的时空。因此,高职德育工作者也应该多从网上吸取养分,从网上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德育教育思想隐含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中,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使高职德育更具有人情味、亲和力,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6)

1.受到学生素质的困扰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也是其他工作的基础。班级管理工作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扩招,导致中职教育逐渐降低入学门槛,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中学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个很难管教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甚至还会违反校规、上课顶撞教师,这些都加大了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

2.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协调家庭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三观。但只依靠中职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中职学生还没有完全从家庭中脱离,因此,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这也有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原因。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但是中职学生的家长不够重视德育教育,甚至向学生灌输错误的观念,导致德育工作更加艰难。

3.教师队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中职学校的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教师结构也不够科学。从年龄层次看,中职教职人员中中年人比较少,大多都是年轻人;从知识体系看,缺乏师范专业的教师,而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比较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出现问题,工作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只是做到了上传下达。班主任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难点对策

1.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中职班级管理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的素质比较差,因此,需要狠抓班级班风建设。班主任要选任班干部,建立具体的班规,开展班风建设。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选出那些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建立班委会和宿管会。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让这些学生明确自己在班中的角色,通过互相协作,大家一起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要结合校规校级,以本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和班干部一起制定班规,并且建立检查制度,建立具体的监督体系。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特殊的管理手段,突破管理障碍。班主任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课余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帮助学困生,鼓励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利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集体氛围,使学生回归集体生活。

2.经常联系学生家长

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德育工作的效力。班主任可以利用电话和短信,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家长形成关心学生的习惯,当家长没有回复班主任的短信时,班主任可以主动询问家长,使家长有效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与家长建立联系,随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与家长分享,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对策。这样,家长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约束,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在班级活动和校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促使家长重视道德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3.强化培训系统

学校要对不同专业的班主任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在思想方面,班主任要熟知党的政策和方针,使中职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有效增强。班主任要注意掌握中职教育管理方法。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使班主任适应当今时代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在管理上,学校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重视年轻班主任的发展,帮助他们总结工作经验。

篇(7)

二、德育管理的基本环节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制定计划

1.制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方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二)安排实施

1.建立小学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运用多种方法

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

(三)评估效果

1.制定标准

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

2.评估效果

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三、思考总结

一个时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

四、开展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工作职责要求教师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是崇敬老师的,并且是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的,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就得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水平,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眼中美好品德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有对学生的爱护之心,怜悯之心,同情之心。当学生失意时,能倾听他们的诉说;当学生无助时,能向他们伸出热情的双手;当学生无望时,能用最亲切、最感人的话语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愿意和教师沟通、交流,也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取得实效。

(二)抓好课堂教学

1.利用教材资源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教师要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又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好各学科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语文、品德、社会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中国近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音、体、美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课也在各校普及,它具有获取信息快、直观性强的特点。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首先,是防患于未然,应在青少年上网前就向青少年传播有关上网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碍产生的方法,使青少年尽量避免上瘾。其次是对已患上上网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矫治。如适当控制上网时间,要求青少年在上网的同时不要忽视与同学、家长、教师的人际交往,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正确指导孩子上网等。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抵制不健康的网站和信息,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3.利用本土资源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利用当地和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样化的认识环境和空间。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家乡、学校的德育资源,用鲜活的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增强自豪感、自信心;用典型的事例感召学生,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说教,使德育更具有实效性。茅以升事迹陈列馆是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座落在优美洁净的茅以升实验学校内,馆内陈列着反映茅以升先生事迹的部分文化生活用品以及反映茅老先生在桥梁事业方面的成就的文字与图片等。馆内立有茅老雕像,并有多媒体设备滚动播放纪录片《架桥人——茅以升》,以大量生动的事实,展现茅老奋斗进取、无私奉献的一生。为贯彻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生活品质,2008年1月,茅以升事迹陈列馆作为首批列入“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场馆名录”的71座场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借此契机,学校依托少先队和德育干部的力量,围绕展馆建设和宣传,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以“桥”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做好场馆的内部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认真组织开放,在做好迎接广大青少年、市民参观的各项工作之余,也形成了自己的德育工作特色,吹响了德育的“集结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德育工作既要有内容,还要有载体,有趣味,而有意义的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因此,要经常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活动促德育。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结合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德育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班级活动或召开主题班级会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的程度,有层次地安排活动。如低年级可以安排一些使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健康、家庭负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活动;中年级可安排一些培养对他人负责的精神,培养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与人友好相处、诚实守信等品质方面的活动;高年级要侧重从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精神的角度安排活动,即培养学生对学校、对社会、对环境、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之关心班级、热爱集体、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大自然、热爱家长、热爱祖国、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全人类。

2.结合社会实践

开展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意愿,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搞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提出一个总目标,具体的地点、活动的方式、采取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培养,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3.结合家庭教育

人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在德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提出教育学生的明确目标,教师要与家长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创建良好的环境

篇(8)

一、坚持学习 提高自我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一直倡导教师“读书、写作、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1.坚持写博客、暮省

现在我校教师的博客、暮省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全体师生都坚持写博客,大家都在悄悄地进步,慢慢地成长。本学期完成了第三本博客文集,在文集中留下了岁月的足迹。反思回味,从不了解、不习惯写随笔、博文到如今写的津津乐道经历成长的过程,在这期间每一笔描画,每一次涂鸦都是用心的诉说,都是真情的流露。在这本文集中同样记录了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少先队开展的情况......看似和以往相同的内容但却有着不同的故事。

2.坚持学习,开拓进取

在工作中,我坚持从书本中学习,从同行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网络中学习。在从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我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已经完全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教师“论坛沙龙”活动,我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论坛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向同行学习宝贵的教学经验,活动开展的不但有意义而且很有实效性,是教师沟通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学习知道,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这个社会,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做好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历练成长

1.紧抓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分为教科书的教学任务和快板教学,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上好快板课,今年所教的四年级的快板课这学期快板技巧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已经掌握了六种快板花样,看着他们快板打的流畅、整齐,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

2.“培养卓越口才”坚持不懈

回想起“培养卓越口才”这一项工作在这学期也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从一开始摸索学习到现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轻松驾驭,这学期孩子们表现的更是淋漓尽致。

各班级除了坚持“魅力展示”、“课前励志”、“引导之星”这三项版块之外还把学生成果充分展现在活动中。本学期按照开学初的计划实行,相继开展了演讲比赛、庆“六一”活动、“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等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大显生手,人才辈出,同时我们也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很有表演能力、表现能力,只要我们不吝啬多给孩子们一些展示的平台,他们总会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发挥,不会让你失望。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学期各班级坚持上好班队会课这项活动,在班队会课中逐步的在培养了一批有能力、有自信,阳光、健康的学生,他们在队会课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一个培养卓越口才的过程,而且我们还不断的看到培养的结果,所以说我们不仅要积极开展好学校的各项活动,还要认真安排好班队会课的内容,不要放过每一次培养卓越口才的机会。

3.德育工作从不懈怠

德育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活动,二是常规管理。本学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力争以活动为载体,为队员们创造锻炼的机会,相继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各种主题队会、缅怀先烈祭扫活动、演讲比赛......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在活动中同学们不断成长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常规管理中我坚持做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少先队大队部的管理,本学期学校建立了“监督岗”协助大队部常规管理,班班设立了“监督员”对班级进行管理,还实行了“班级责任田”划分管理,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人都是监督员,人人争做文明守纪的实验小学生,通过实施学校的常规管理明显好转。

篇(9)

随着道德危机的加深、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以及学校教育对于德育工作反思的深入,各国学校普遍强调德育在全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而研究学生德育的习得,不难发现,有无一支相对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更需要有一支相对专业的德育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以及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其他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厘清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可以明晰中等职校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方向,从而不断提高中等职校的德育品质。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内涵

德育队伍专业能力是指作为专门从事德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人员,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能利用德育工作理性和德育工作经验,灵活地应对德育情境,做出敏捷的德育行为反应,以促使学生德育的习得。它是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中提出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而发展是指人或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者是变化的趋势。因此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可以理解为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实践中德育理论、德育工作技能不断提高,德育成效不断增强,在德育发展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

1.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中等职校专门从事德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德育队伍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确立专业能力发展目标,首先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里所指的“人的发展规律”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人的发展是有梯度的,确定能力发展目标也应考虑其梯度性,应设立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二是人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过程等都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确立能力发展目标必须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三是人是有差异的,确立能力发展目标应尊重这一差异,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的不同个体应提出不同的能力目标。

2.突显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需要哪些能力,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其实际工作。中等职校德育队伍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承担的德育工作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基础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德育工作专业能力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中等职业教育更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于德育队伍而言其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也应与此相呼应。以信息处理能力为例,发展的目标应更突出对现代信息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以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并合理地引导、指导。

3.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确立是否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程度。现在我国正在加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因此确立发展目标也必须与现代职教发展相适应,突出现代职教的发展。如现代职业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及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要求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与教师的生产劳动观念、生产技能等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现实生产力的教育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求中职教师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传播媒体,以形成符合时展的德育技术与技能、技巧。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确立的基本思路

1.认同生产劳动,奠定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心理基础

囿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和社会看法的片面性,人们历来对生产一线工人的认同度不高,总是认为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就是“低人一等”,并且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教育机制。一部分中职教师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缺失了必要的职业幸福感,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不够高,培养的学生没有发展空间与前途,从而导致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动力不足,德育效率低下。

提高中等职校教师生产劳动的认同度,首先,学校要在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活动中,妥善安排好时间,让公共基础课、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或者管理,真正体验生产生活,培养劳动观念。教师顶岗锻炼的内容还应该包含教师对于企业生产纪律、职业道德等的认识与认同,便于教师体认职业素养,丰富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德育认知。其次,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既有的、偏误的人才观念,将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学生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要有积极期待,充满信心。只有相信学生的未来,产生对学生未来的美好希冀,“罗森塔尔”效应才会在中等职校的教育生活中不断显现。再次,教师要树立充分的德育自信,相信自己的德育技术与技能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自己一定会有办法转化好后进学生。无论如何,中职教师一定要摒弃“孺子不可教”的旧观念、旧思维,不拔高、也不贬低中职学生的发展基础,灵活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以适宜的目标指引学生健康发展。

2.遵从核心价值,确立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向目标

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服务于社会”。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显然,教师与社会在价值追求上保持高度一致是教育有效服务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德育尤其如此。

现今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重要基石。中职教师一方面要全面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将社会主义道路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中职教师要潜心钻研中职学生德育特点,挖掘德育资源,设计好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班团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的德育融合,具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具象为中等职校德育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德育新知。

在中等职校的德育工作中,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一般地,我们仍然坚持着中职教育办学的就业导向,普遍追求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好就业”,因此,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也应依此发展。中职教师要具备基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学生职业(专业)认同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指导、学生创业帮扶与跟踪咨询等技能、技巧。

3.熟悉德育方法,提供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技术保障

纵观当前中等职校德育发展趋向,教师在德育专业能力的发展中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一是要发展德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注重营造、渲染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德育氛围;二是要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能力,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合理设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是要发展班团活动的组织能力,在集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四是要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在德育中融合好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

同时,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德育目标随之改变,中等职校的德育也不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了。一方面,人的个性化成长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因人而育的个性化德育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德育的空间,为新的德育途径的开辟创造了现实条件,一对多,多对一,甚至一对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式育人网络成为可能。由此,中职教师必须具备网络德育的基本技能,不断发展自己的网络技术,熟练掌握网络语言及网络沟通的技巧。

4.追求德育风格,实现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

所谓德育风格,就是教师在长期德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德育价值观、德育方法和技巧等的独特整合和一贯表现,是教师德育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表现。一所学校德育队伍的德育风格一旦确立,就会形成一定的德育贯性,提高德育效率。事实上,德育风格也是学校提升办学品位、铸就办学品牌的一条重要路径。

篇(10)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良好素质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认真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坚持抓好德育工作,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思想,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学校要致力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自强有为的人。1.从爱国爱校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以行为习惯做起,加强行规训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学校行为规范教育月,让学生熟记《守则》、《规范》。 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强德育基础工程建设

认真抓好德育制度建设,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基础。①召开班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提高班主任业务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②学校要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③少先队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升旗仪式、队干部的培养等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素养,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队员得到全面发展。

二、坚持质量立校,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要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重视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在研究、反思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1.加强教研组建设。要结合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认真制订活动方案并精心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活动要有过程纪要、要有经典案例、要有专题研究成果。

2.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要坚持开展每周的教研活动,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形式多样化。要与中心小学安排的活动有机结合,重点进行备课、

磨课、听课、评课和作业布置与批改、培优补差、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活动由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召集,每次活动要做好较详细的记载。

3.关注教学质量。要重视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积极动员和鼓励学生及家长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要扎实抓好各学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

4.重视和突出体艺工作,加强特长生培养。要开齐、上足,教好新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各类课程,重视和突出艺体工作。要营造育人氛围,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一日不少于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加强特长生培养,选派有有经验的老师加强辅导。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1.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要认真组织教师制定研修计划,建立和完善好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强化考核,认真记载,留下教师一学期工作情况的原始资料。

2.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积极引导教师在提高备课的实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做有益的探索;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电脑资源,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三)抓实教学常规,提高管理水平

抓常规管理一要科学,要遵循教学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要规范,要严格执行教育局常规管理实施意见和中心小学出台的实施细则;三要细节,要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细节入手,从一言一行做起;四要过程,立足于管好今天,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养成雷厉风行、追求完美的的工作作风。学校将不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检查结果应及时进行反馈,要与教师岗位目标考评紧密挂钩。

(四)深化课题研究,优化科研过程

要把教科研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课题研究中努力做到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关注学校发展,关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针对性;注重课题运作的规范性,克服功利主义,重视过程性资料的积累,杜绝“教科研工作仅发表几篇相关文章即可”的现象;树立明确的课题研究意识,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时注意围绕课题研究进行,避免盲目开展。要注重资料的积累,做好阶段总结,早出有个性的研究成果。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具有高度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富有改革创新,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精神的师资队伍,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是实现学校腾飞的决定因素。

(一)改进和完善各种制度,以人为本,提高管理层次,以德为先,努力培养“团结、严谨、创新、勤奋、奉献”的校本精神。学校领导以及中层干部要廉洁奉公,要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精神,树立全局、服务、创新、榜样、责任意识,多联系教师,倾听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意见或建议。改革评优评先方式,采用自荐与校评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成长。

(二)加强政治及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坚持政治业务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切实做到边学边思,边做边改,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新内涵,以积极平稳的心态迎接教育改革浪潮的严峻挑战,真正做到热心爱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优质施教。要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以“从教为人民用真情,执教为学生用真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铸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提倡广大教职工要奉献“一颗爱心”;增强“两个意识”即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意识;提倡“三种精神”,即爱岗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精神和乐于奉献精神。组织教师们学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尤其要注重树立宣传身边能吃苦耐劳、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先进典型。

上一篇: 同一首歌教案 下一篇: 民商法学硕士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