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9-07 10:52: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随着行业体制的不断变革,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已转变为专业分工、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即省级商业公司已逐步退出两烟经营,市级烟草公司逐步成为经营的主体,县级烟草公司法人资格被取消。市级公司作为一个独立法人,在其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责任。县级公司作为市公司下属分公司,由最低一级的决策层转变为执行主体。烟草企业经济责任的全面履行,不仅要靠市级公司的科学决策和正确经营,也离不开县级公司的贯彻执行,此种形势下,我们就如何开展县级烟草专卖局的经济责任审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探讨。

一、对旗县烟草专卖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烟草企业自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执行以来,在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维护财经法纪,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市局(公司)内审工作中,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切入点,建立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在改进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经过实践,不断进行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程序,该程序通过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审计手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二、对旗县烟草专卖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

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内部“免疫系统”,筑牢内部监管防线,对市局(公司)所属的各旗县烟草专卖局负责人任期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具体审计内容包括专卖管理情况、财务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卷烟营销情况等。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可使审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目前烟草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主要为:一是审前准备。审计部门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组成经济责任审计小组,下达审计通知书,进行审计立项。二是进入审计实施阶段,根据审计方案,开始实施项目审计,进行审计取证,整理归纳审计记录,整理审计材料,编写审计工作底稿。三是审计终结阶段,对被审责任人任期内做出审计评价,征求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人意见,撰写审计报告,下发审计意见书,做出审计工作总结并进行审计资料归档。

三、对旗县烟草专卖局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坚持科学的审计理念,改进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对旗县级烟草专卖局负责人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仅局限于查看原始记录、实地盘点核对等方式进行。除运用审阅、核对、分析等方法审计外,还应采用观察、座谈、访谈、询问、函凋等方法掌握有关实际情况,必要时可运用外部第三方调查或者延伸到审计相关单位等审计程序。

(二)应不断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对任期经济责任的评标体系包括两类,一类是定性指标,一类是定量指标。定量指标中,目前烟草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指标评价体系,未来可根据行业发展或实际需要不断更新完善,如可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增加社会贡献率指标的核算。烟草商业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义务,还要承担维护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义务。社会责任的指标主要表现在环境保护、社会道德、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社区义务、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形象、社会评价等方面。但是,目前为止,烟草行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并未在本指标体系中体现。

(三)审计评价。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仅仅将审计结果简单罗列,并未进行深入分析。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可以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击其要害。但如果并未针对审计问题,结合企业内、外部因素及各种复杂的主客观条件对企业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的进行评价,就不能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此外,对各个旗县的审计结果及评价进行综合排名,以期各个旗县间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四)审计成果未被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应注意与日常审计、年度审计、内部审计等工作相结合,并及时、充分利用上述审计成果,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益。同时,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列入领导干部本人的干部考核(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职务任免的参考依据。

篇(2)

本文以陕西省高校为例,对各高校的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情况展开了实际调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

(一)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对象。本文选择陕西省内最著名的四十三所本科高校为调查对象,其中包含:部属“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陕西省属高校、新升格公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以及独立学院(第三批本科院校)。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方法。审计信息公开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查阅可以获得的文件资料、浏览学校审计处室网站、电话邮件传真调研、专业技术人员个别访谈、同行集体交流探讨等。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发现,陕西各高校目前只有少数出台了比较成熟的审计信息公开实施办法。具有代表性的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学审计部门根据本校校务公开的相关制度规定,相应地制订了《西安交通大学校务公开审计信息公开实施暂行办法》,对审计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对象、途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日常审计工作中,该校审计部门也能做到公开相关内部审计信息。本文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简要分为:基本信息、工作信息、制度信息、服务信息、学习信息等种类;而将高校审计信息的公开程度分为:公开、部分公开、不公开三大类。(1)审计项目审前公示、审结公告、审计结果、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信息公开。陕西省高校开展的审计工作业务范围比较宽泛,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一般常规进行的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工程结算审计等项目基本上都有审前公示、审结公告,信息公开比较普遍。但是,高校实施的财务预算执行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干部经济责任??计、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审计调查、工程结算审计、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等各项内部审计工作,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等结果、结论类审计信息,本次被调查的全部高校均未予以公开。(2)审计部门组织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置、审计工作经费来源、审计人员培训计划信息公开。在被调查的高校中,除新升格公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等少数高校未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外,绝大多数高校审计部门都是独立设置的,并且组织机构设置、审计人员配备等信息都是公开的,非常容易获得相关审计信息。审计经费的来源及充足性,审计人员培训计划及经费保障等信息,各大高校均未对外公开披露。(3)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文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工作动态、审计简报、办事指南等信息公开。陕西各大高校均对外公开披露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文件、岗位职责信息,审计工作动态、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办事指南等信息也大都是对外公开的,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或者社会公众都能容易地查询、了解以及浏览。西安工程大学定期介绍工作动态的审计简讯,公开学校一定时期内的内部审计信息。(4)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信息、审计部门领导班子及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年度考核信息公开。西安财经学院在本校审计工作网站上公开了审计部门领导班子及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信息,陕西理工学院在本校审计部门网站上公开了每年审计工作计划等信息,而其他高校未被发现此类内部审计信息的相关披露。 (5)审计部门办公地点、网站域名、联系电话、E-mail等信息公开。除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的高校外,陕西省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审计部门办公地点、网站域名、办公电话、邮政信箱、E-mail等信息均予以公开,信息使用者可轻易获得。从总体上来看,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方面,教育部属“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明显优于其他各层次高等院校,而陕西省属普通高校也要好于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第三批本科院校)。

二、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经过实际调研,陕西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情况并不容乐观,大多高校公开审计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无相应规范可循。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审计信息披露和利用的效果并不理想,公开的审计信息不齐全、不及时,而且不是重点、重要信息,对于内外部的信息使用者而言,这些审计信息的参考价值很小,基本上失去了信息公开的意义。

2.高校审计信息更新滞后,公布内容过于陈旧。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信息的价值,审计信息更是这样。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各高校公开的审计信息都相对比较陈旧,最近几年的信息很少,而五年前甚至更早年的审计工作信息随处可见。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公开近三年的审计信息,可查询到的都是三年以前的审计工作动态、审计项目公示以及审计案例、学习资料等审计信息。

3.高校审计信息公开缺乏统一规范和适当媒介。高校审计信息公开的平台和方式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受众范围,审计信息公开的统一规范则有助于信息公开的实际操作,提高内部审计信息的利用价值。陕西省部分高校采用内部的审计工作简报、简讯、通报、工作交流会等方式和媒介公开一定的审计信息,具体的审计简报内容和样式也是各式各样、不尽相同。要从不同的媒介和载体中搜寻并整理出有用的审计信息,信息使用者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信息公开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二)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问题的原因分析

1.高校?炔可蠹菩畔⒐?开办法尚不明确。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是推动高校校务公开、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出台统一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和实务指南,也没有采取进一步措施推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陕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要想开展好信息公开工作,一来无章可循,二来动力不足。同时,出于审计信息保密等因素考虑,陕西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开始时间相对滞后,进展也比较缓慢。

2.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认识不到位。一般认为,高校内部审计是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着眼点在于学校内部,传统的固有认识和功能定位决定了审计信息公开局限在学校内部很小的范围内,信息公开不受重视,工作比较被动。

3.高校对审计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陕西省高校审计部门对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普遍不够重视,主要是担心本校审计工作秘密对外泄漏,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而大多采取不披露、少披露、非重要信息披露的态度和做法。而各高校负责人也大都对审计信息公开工作未予关注,尚未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公开工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不愿意大力推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

三、高校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公开的改进建议

篇(3)

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结合审计机关工作实际,开展了审计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

充分发挥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党委政府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抓手的职能优势,主动作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重点关注“放管服”改革、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着力推动我市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扎实做到“以审促优”,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全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以国家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为抓手,持续关注企业减税降费、经营性收费、社会服务性收费、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行政许可审批等情况。连续进行了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跟踪审计、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等审计工作。2020年重点对全市10家政府部门及1家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偿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通过审计,基本杜绝了违规收取涉企保证金和乱收费行为。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按照上级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决策部署,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目标,聚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规范行政审批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等相关政策措施开展专项审计。重点关注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运行、企业不动产登记、中介服务机构及事项清理、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的清理承接以及办理建筑许可等方面情况。

一是加快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末,政务服务事项已认领5386项,未认领88项,事项认领率98.37%。已申请事项1402项,网上办理事项1402项,全程网办事项1140项,网办率100%,全程网办率81.31%。已申请办件数42881件,受理件数42084件,办结件数40303件,线上办件数37302件,线下办件数3001件,网上办理率92.55%。

二是完善了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出入境自助服务区、金融自助区、政务服务智能自助服务区等实现了7×24小时便民化服务。对抽查的4项服务事项均能按承诺的时限保质保量完成。

三是抽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情况,包括“多测合一”、“多规合一”、“多图联审”以及“多验合一”进展情况均进展良好,符合相关规定。

四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情况。审计抽查了市交通局、市住建局、小汉镇政府等2020年政府采购情况,未发现违规设置限制条件、提高门槛等限制公平竞争的情况,但也存在个别单位个别采购事项未履行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跟踪检查了民营企业诉求事项办理以及投诉情况,2020年无强迫企业提供赞助或捐赠、无接受指定的检测及咨询服务、无随意检查和罚款、无强制企业加入协会(商会)等行为的投诉情况。

针对审计发现的直达资金监控系统部分数据不完整不准确、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未按政府采购规定购买项目设计服务等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和意见2条,进一步推进完善软硬件建设,补齐短板弱项。通过审计,提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的审计建议,更好助力企业应对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复市,服务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信用体系建设

为深入贯彻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我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打造“诚信审计”为目的,大力整顿和规范审计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扎实推进我市审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

及时调整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协调,明确由办公室、法规股具体承担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制定了工作方案,确保信用体系工作平稳有序有效推进。

(二)突出重点,落到实处

1.推进审计制度化建设。在审计项目管理中全面实行信用承诺制度,所有审计项目均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作出书面的信用承诺,对所提供会计资料、业务资料、以及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承诺并负责。为推进我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篇(4)

截止5月20日,我县共组织政府采购物资类46次,采购物资按市场价预算金额为348.15万元,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成效金额为300.45万元,节资47.7万元,节资率为13.7%;并对8个原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我县在围绕掌管财政资金分配权较大的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的单位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单位和领导干部近期拟提拔的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四个方面进行广泛调查摸底;结合人大述职评议工作,完成了选择审计对象和制定审计方案等工作,确定对县林业局县物价局县司法局坌处镇江东乡五个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前审计部门已进点五个部门开展工作。

三“三公开”工作

(一)县直机关政务公开

我县政务公开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以县人民政府政务公开为重点,推动我县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全面开展。截止5月20日,30个县直机关(包括三个办事协调机构)均根据各自的工作内容进行了10至12次的政务公开,总分开次数为152期,且公开的内容大都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形式也在不断的更新。

1乡镇政务公开情况。已开展政务公开乡镇16个,占100%,建有规范公开栏47个,公开216期,16个乡镇共建有回音壁21个,回音18期,16个乡镇建有意见箱,并建有公开档案。全县153个站所,有公开栏138个,占90.2%,公开223期,建立政务公开领导小组16个,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的乡镇16个,占100%。

2村务公开情况。全县共326个行政村(居委会),已开展村务公开的村(居委会)326个,占100%。建有公开栏326个,其中规范的305个,不规范的21个。目前,累计公开309期;建有意见箱的村66个,建有回音壁的村29个,建立村务公开档案的326个,建立村各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的村326个。

(三)厂务校务公开情况

全县有国有企业14家,进行厂务企务公开的14家,公开率100%,公开期数16期。全县257所学校,进行校务公开的257所,公开率100%,公开期数342期,公开的内容主要是学校收费标准项目上学校开支人事调整职称评定等。

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目前,全县39个有审批权的单位共有行政审批项目204项。其中实行“一厅式”联合办公审批的单位有5个,实行“一个窗口”办公审批的单位有3个。

五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对收支两条线的实施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的有96个单位,并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的票据使用情况进行了清理整顿,纠正收费罚没收入中的不规范行为。到目前为止,我县纳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收入586万元,罚没收入52.03万元,全县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上交财政178.8万元。取消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113个。

二是部门预算试点工作在去年24对个单位进行部门预算的基础上,以全面铺开,全县96个单位都拿入为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单位,实行综合财政预算。

三是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去年对16个乡镇全部实行“零户统管”的基础上,加强对各乡镇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是会计核算中心在去年对86个单位进行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1个单位,共计87个单位;截止5月20日,拒付违规票据12张,金额1.17万元;退回补充更正票据10张,金额174.21万元。核减教育系统人员经费31216.3元。同时国库集中管理工作正在筹备中。

六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工作

上半年,我县共组织出让国有土地3次,出让面积13880平方米,收取出让金831.4万元。其中公开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6宗,面积420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12.6万元;公开拍卖经营性土地1宗,面积9660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528万元;公开拍卖军产1宗,面积3800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290.8万元。我县出让的3宗国有土地都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执行的,没有发现违纪行为。,其交易金额为290.8万元;比评估价271.6万元增加财政收入19.2万元。

七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篇(5)

一、战略管理理论

(一)战略管理的含义 关于战略的定义,比较权威的是由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明茨伯格(H Mintzberg)提出的“5P”概念,即:战略是一种计划(Plan)、一种计策(Ploy)、一种模式(Pattern)、一种定位(Position)或一种观念(Perspective),其体现了战略的丰富内涵。关于战略的本质,有学者(谭力文,2006)认为:战略是保证组织发展的管理工具,由人来制定,是人类的一种管理活动;所谓战略,是决策人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去分析、看待决策需要涉及的环境(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内部条件)要素,以求得组织内外条件的平衡、决策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的平衡的结果,是决策人主观判断的产物。后来,人们又引入“战略管理”一词。战略管理将计划和意图与对内外部环境状况的评估联为一体。对于战略管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布莱克韦尔战略管理学百科辞典》中的定义是:战略管理包括制定战略的决策和行动,以及通过战略实施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一般认为,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实施以及评价三个组成部分。战略制定是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手段,确立组织的目标。在战略制定阶段,须分析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以找出优势与劣势,分析组织所处的经营环境,寻找环境中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即所谓的SWOT分析。再根据组织的使命与目标、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在各备选战略方案中确立一套战略计划,即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战略实施是战略贯彻执行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以最高绩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战略执行上,战略管理人员必须考虑战略与其他六个S的匹配是否恰当,这六个s包括组织结构(Structure)、共享价值(SharedValues)、人才(Staff)、领导风格(Style)、技能(Skill)与体制(System)。如假设组织要推行全球化战略,则组织结构就必须更具弹性、组织文化更具包容性。另外,全球化战略也需要更国际化的人才、不同的领导风格、不同的管理体制来因应不同的经营环境,以及不同的控制技能来管理分散于各地的组织。战略评价是对战略管理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这是一种管理控制过程,目的是纠正偏差,防止偏离组织目标、组织使命的问题出现。这一阶段包括战略评估与修正行动。战略评估主要是衡量战略目标的达成程度,若达成预定目标,则代表整个战略管理程序的完成,但若没有达成目标,则需采取进一步的修正行动。此种修正行动既可能促使整个战略制定工作重新进行,也可能只是因为战略执行上出现差错,所以只需对战略执行行动进行修正。战略管理程序是旨在追求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循环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战略管理的目标是取得组织长期的高绩效。

(二)战略管理的两大理论工具价值链管理的两大理论工具指价值链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理论。(1)价值链理论。价值链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85年为了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率先提出。其含义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由采购、生产、销售、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质量、服务等基本活动构成,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就称为价值链。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其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明言其意图就是用价值链这一工具将战略的制定与战略的实施沟通起来,并进一步指出价值链是“用于判断竞争优势和寻找方法以增强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而在相互竞争的组织中具有竞争优势是组织取得良好绩效的根本保障。价值链理论的提出,不仅为揭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抓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绩效审计师审计组织绩效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武器。(2)平衡记分卡理论。1992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大卫・诺顿(DavidP,Norton)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平衡记分卡:良好绩效的测评体系》一文,标志着平衡记分卡的诞生。平衡计分卡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的业绩评价系统。平衡计分卡是一套能使高层管理者快速而全面地考察组织的业绩评价系统。该方法对组织绩效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平衡评价,全面地考虑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解决了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只注重于财务指标而过于片面、单一、肤浅、近视等问题。财务指标是企业追求的结果,其他三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是取得这种结果的动因,这种因果关系的建立解决了经营管理中业绩评价指标之间关系混乱的问题。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指标根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要求管理者从四种角度选择数量有限的关键指标,因而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战略远景上。二是战略管理系统的基石。平衡计分卡帮助组织弥合了过去存在于企业中的一个鸿沟: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之间的脱节。通过四个管理程序,平衡计分卡使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日常行动。这四个管理程序是:阐明并诠释愿景和战略;沟通和联系;计划并制定挑战性目标值;战略反馈和学习。

二、绩效审计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一)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亟待引入科学的管理理论作指导1978年,著名的审计学家尚德尔教授在其著作《审计研究》中指出:在最近的150年中,没有一个学术领域像审计领域这样沉寂。进入21世纪,Aage等人仍然发现绩效审计受到如此少的学术关注。我国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有一种“会计为学,审计为术”的观点,认为审计中切实可行的法则是由经验得来,这种思想观点从根本上窒息了审计理论研究的氛围。陈宋生在其《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一书中,对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现状进行了广泛的检索和回顾,得出的结论是这一领域历来难以得到学者的垂青,研究成果较少,体现在学界关注度、顶级杂志文章发表数量、学术研讨会召开情况、出版界出版的书籍等方面都受到冷落。只有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一直在努力推动这方面的研究,因而国内外绩效审计理论研究过去与现在都处于困境之中。长期以来,审计理论发展的步伐远落后于会计学,更不用说经济学、管理学大家庭里的其他学科。绩效审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制约了绩效审计的实践,这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副所长、研究员邢俊芳认为:国家审计机关对在中国条件下如何实施绩效审计,缺乏战略性认识,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的

思路;没有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绩效审计标准;绩效审计方面有组织的理论研讨、人才培训很是欠缺。深圳市审计局陈志刚局长中也指出,当前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困难之一是缺乏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评价标准,而这是一项审计成功的起点。绩效审计主要是现代管理学学科交叉产生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宽,除了现有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外,还既需要经济学知识,又需要管理学知识,如一般管理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甚至还需要有关的科技知识。因此,在绩效审计理论研究中,全面系统地引入和借鉴战略管理理论,不仅是审计学科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审计实践的需要。这样,既可以促进绩效审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又可以极大地扩大绩效审计视野,丰富和完善绩效审计方法论。

(二)战略管理理论为绩效审计从全局高度把握组织绩效提供了方法论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在复杂多变、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组织如何进行全局性决策以取得最佳绩效的科学和艺术。20世纪60年代后,战略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也造就了一批战略管理大师级的人物。如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一书的出版,开创了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著名论点。1980年以后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等一系列竞争战略理论名著,逐渐取得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地位。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早期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重点转向核心能力论,90年代后期至今的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方向转向战略联盟与共同进化论等方面。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均是抓住影响组织全局绩效的问题深入剖析,寻找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绩效的对策和路径。这种战略思维,可以帮助绩效审计人员从总体上、全局上、根本上全面把握被审计对象的绩效,抓住重点。同时,在战略管理理论丰富的成果中,有些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理论推敲和实践检验日臻成熟,如SWOT分析、价值链理论、平衡记分卡理论等,这些理论方法可以帮助绩效审计人员科学系统地衡量和评价组织的绩效。

(三)绩效审计与战略管理的手段相通、最终目的相同 绩效审计的终极目标是促进被审计组织绩效的提高,而一个组织实施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尽量提高组织绩效。战略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不仅可以为被审计对象所用,同样也可以被审计人员用来分析评价被审计对象的绩效情况,就像财经法规既是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财务管理的依据也是审计人员作出审计判断的依据一样。无论是战略管理者还是绩效审计人员,不会因为使用者身份的不同而改变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功用。这种共同性使得战略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技巧可以为绩效审计所借鉴和利用,二者在服务目标上不仅没有利害冲突,而且具有相同性。

(四)当前我国绩效审计实践亟待科学理论来指导和规范 目前在绩效审计领域,一方面审计报告偏重于揭示绩效不佳的结果、忽视产生绩效问题的过程和原因,对于绩效问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绩效评价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基本的标准。有的审计评价只使用了财务评价指标,对于组织的绩效缺乏全面性的评价;有的是抽查审计了什么就评价什么,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还有的甚至是照搬照抄被审计对象的工作总结,缺乏客观性和说服力。因此,借鉴战略管理理论,对被审计对象的绩效作出全面、科学、系统的审计和评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战略管理理论的引入,必将对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战略管理理论在绩效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一)借鉴战略管理理论识别、评估被审计组织的战略目标任何组织若要取得优异的绩效,首要条件就是要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包括清晰的组织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因此,开展绩效审计之始,审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并对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1)识别被审计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使命(Mission)是指组织存在的目的或理由,是组织对目前所从事的经营活动的界定,其为组织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一个好的使命定义包括:顾客需求,即满足什么顾客需求;服务什么顾客群体;以什么资源、技术、经营方法和能力满足顾客需求。愿景(Vision)表明了组织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组织,愿景反映管理者的远见能力。战略目标是组织使命和功能的具体体现,表示组织在实现其使命和愿景的过程中要达到的长期结果,进一步对组织使命和愿景起着具体化、明确化的作用。战略目标一般应具备可接受性、可衡量性、可行性与挑战性、灵活性及匹配性等特征。被审计对象的战略目标有的是明示的、成文的,有的却不是。而明示的、成文的战略目标,有时可能不是被实际遵循的。再者,无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每个组织都有其自身的具体使命,其战略目标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组织其在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也会有差异。因此,在开展绩效审计之始,绩效审计师必须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被审计对象的使命、愿景、战略目标等方面的资料及证据,经过分析和核实后从绩效审计的角度查明被审计对象的使命和战略目标,为评估被审计对象的战略目标打下基础。(2)评估被审计组织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是为了实现组织使命服务的,是管理者根据组织使命,通过收集信息和分析判断做出的战略性的价值决策。由于战略目标是人的价值决策,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个人价值观、能力、水平等个体因素、各种利益因素以及信息不充分和信息质量不高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使得最终确立的战略目标存在偏离组织使命、不能适应组织环境的可能性,造成战略目标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因此,绩效审计师有责任和义务检查、评估被审计对象的战略目标是否偏离组织的使命,并予以客观评价。战略目标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基本方面:一是审查战略目标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程序的科学性来促进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审查战略目标的适当性,战略目标既不能太高而挫伤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也不能太低而起不到激励作用,同时战略目标还应具有可衡量性;三是审查战略目标与组织内外环境的适应性,检查战略目标是否具有灵活性,是否已经僵化和失去指导意义;四是审查战略目标体系的一致性。检查总目标、职能部门目标、个人工作目标等各层级之间的战略目标是否相互匹配、保持一致;五是审查战略目标是否兼顾了必要的社会责任,是否关注了重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具有可接受性。一个经过审计评估确认为科学、合理、可接受的战略目标体系,还可以作为绩效审计的重要判断基准之一用来衡量和评价组织的绩效。

篇(6)

一、提高认识

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关系到国家信息安全,关系到民族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加强自主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工作大局,是树立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良好形象,履行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承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级各部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2年4月,市级机关已完成了软件使用需求情况摸底调查,正版软件招标采购,国家机关、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正在推进。但是,同国家和省上的要求,以及与其它地市工作进度相比,我市一些部门、机关和企业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责任不明确、工作进展缓慢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全市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有效进程。按照中省要求,市级要于12月底前完成检查整改任务,县区于2013年12月底前完成检查整改任务,重点是推进市、县两级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各级各部门、各有关行业组织和企业都要从维护国家安全,树立诚信政府和企业形象、加强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带头推广和使用正版软件,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按照省上要求,我市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完成时间为:1、市级机关。市级机关的正版软件采购资金必须在2012年6月底前落实到位,9月底前完成正版软件采购安装,10月底前全部完成软件正版化整改工作任务;2、县区级机关。县区级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进度参照市级机关进度安排实施,确保在2013年12月底前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一)落实购置经费。市、县区级政府将正版软件采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对需要购置的正版通用软件,要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按照《政府采购法》及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招标采购时,要对软件兼容性、升级等售后服务提出具体要求,维护软件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建立软件采购机制。财政、国资部门要充分发挥软件集中采购的优势和作用,推动解决软件销售中存在的价格垄断、价格歧视、价格混乱等问题,构建价格合理、产品质量好、服务有保障的软件集中采购服务平台。

(三)加强软件资产管理。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各有关行业组织及企业要制定软件资产的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并加强软件资产管理。各正版软件使用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指定专门部门负责软件资产管理,做好本单位的软件登记、统计、购置、升级、更换、培训等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统一管理。

(四)严厉打击侵权盗版。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将严厉打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打击侵权假冒专项治理工作、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行动。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会议相关场所周边的侵权盗版活动。

(五)构建纠纷调解机制。要综合运用行政、司法、调解等多种纠纷解决手段,妥善解决列入软件正版化推进目标的企业遇到的投诉或诉讼,将软件企业的自发维权纳入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机制,形成健康、统一、有效的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推进秩序。为加强对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对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如下:

市工信局:负责推荐正版软件产品名录,介绍不同软件的性价比,推荐国产优秀软件。协助开展软件市场及使用正版软件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市公安局:加强对计算机软件企业的监管,对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及时立案侦查,对行政执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或线索及时审查,重点查办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案件。

市财政局:负责市级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的资金保障,将正版软件购置经费及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对软件采购指导,把通用软件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建立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将软件作为资产纳入部门资产管理体系,对达到固定资产价值的软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协助开展使用正版软件的检查和督导工作。

市商务局:明确我市推进外地投资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范围和重点,对鼓励和引导外地投资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行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对推进外地投资企业使用软件正版工作的宣传、指导和督查,协助开展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督促检查。

市审计局:负责对市级政府机关软件采购资金管理使用和软件资产管理情况的审计工作,相关审计结果纳入审计报告。

市工商局:加强软件市场监管,维护好软件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加强对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督促检查和宣传。

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加强软件市场监管,对侵权使用软件问题突出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并曝光,依法查处情节严重的软件侵权行为。组织开展软件版权保护知识宣传培训工作。

市工商联:明确我市推进民营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范围和重点,对鼓励和引导大型民营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进行规划,提出工作目标并组织实施。加强对推进民营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检查督导。

市国资委、银监局:进一步巩固国有企业、大型银行机构和大型保险企业等大型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

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市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全市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部署、检查和督导;负责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向市级机关各部门通报全市推进使用正版软件的工作情况;协助将年度检查情况报告省政府。组织开展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总结以及表彰和奖励活动。

各县区政府要参照市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健全组织机构,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业务指导、信息通报、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的职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文件有关要求,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政府和机关单位、各企业主要负责同志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将软件正版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使用正版化软件。

上一篇: 办公室心得体会 下一篇: 统计学实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