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分类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04 19:59: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设备事故分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设备事故分类

篇(1)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备,其共同特点是危险性较大,对人们生命安全有着较大威胁,在现实当中,有许多有承压类特种设备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的监管,正确的评价其运行风险,对于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指标

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体现着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大小,所以,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十分重要。在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按照其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者,按照指标代表事故发生率,可分为概率性指标和严重性指标。其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1.1 FTA法初步选择评价指标

FTA法即故障树分析法,是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来,制定相应正确的故障树,进而得到事故风险评价指标,其优点在于能够对事故原因作出准确、详细、全面的分析,综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过程较为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其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典型事故事件,并分析事故有关的各个方面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2)根据所得结果,对所有原因进行从上往下的逐级分析,以确定最根本原因,并根据逻辑关系绘制相应的故障树;(3)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最根本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性,将结构重要度最小的基本事件排除,进而得到事故的风险因素;(4)初选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上述得到的事故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定义和SMART原则,从严重性和概率两个层次和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初选相应的评价指标[1]。

1.1.2 根据风险重要性优选评价指标

初选得到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并不能准确地反应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等级高低,所以,还需要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优选,优选运用的方法通常是风险重要性评价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问卷内容直接明了,得到的问卷数据处理较为简单方便,十分适用于大批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对于剔除不重要或不容易获得的指标有着重要作用。

风险重要性评价法优选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分析初选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通常而言,指标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重要、普通、不重要和极不重要五个等级,采用五分制从高到低依次代表;(2)计算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将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到计算指标重要性系数,以便于对比评价指标的重要性;(3)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根据上一步得到的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将重要性系数值超过2.5且变异系数值在25%以内的评价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其它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去除。

1.2 锅炉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锅炉运行的各种典型事故分析,锅炉运行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其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在技术方面,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额定功率、额定工作压力、能源种类和制造商资质等。其中,额定功率的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14.0MW、[7.0,14.0)MW、[1.4,7.0)MW和

2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模型

2.1 基于风险大小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典型事故是指发生于设备使用运行期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善引起的,因此,在评价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时,要考虑现实风险和固有风险两个方面内容,以保证风险评价模型的全面、系统、准确。

以风险大小为基础建立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其出发点是预防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风险分级的基础是事故预防的技术、教育、管理理论和安全系统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要素理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数学函数和风险矩阵模型,从而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结果的严重性影响因素进行确认。

在本模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运行和管理三个方面,在风险评价指标上,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事故结果严重性程度上,主要包括对人员安全影响、对财产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事故本身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2.2 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的数学模型

在建立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数学模型过程中,识别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都是通过风险数学函数引入的,然后根据矩阵相乘的基本算法,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具体计算方法为:R=[P][M]*[L][N],其中,[P]、[M]分别是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的矩阵,[L]、[N]分别是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矩阵。

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M]=[mi]T,i=1,2,3……n,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N]=[ni]T,i=1,2,3……n,其中,mi和ni均代表各自评价指标的权重,两个公式中的n均代表评价指标的数量[3]。

在定量分级数学模型当中,根据计算得到的R值,通常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Ⅳ四级,并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便于降低设备运行安全事故概率。其中,Ⅰ级代表不可接受风险,主要通过终止设备运行和最高级别预控措施,直到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安全值后恢复运行;Ⅱ代表不期望风险,主要通过限制运行和中级别预控以及高强度监管措施,将风险降低;Ⅲ级表示能够接受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部分限制运行、低级别预控和较高强度的监管以及采取必要保护措施;Ⅳ级表示低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警告信息、常规监管以及企业自控。

3 结语

承压类特种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容易引起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保证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极为重要。而通过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的方法,将设备运行风险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当中,能够对设备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问题发生,提高识别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云,徐丽丽,崔文,黄强华,罗志群,葛升群,夏锋社.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01):98-102+107.

篇(2)

1 概述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运行改革之后,各地区电网相继实现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该种运行方式下,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同时兼顾电网监视与电网调度两种职能,调度员和监控员共用一个操作平台。因此,调控一体化系统不再像过去的EMS系统只采集变电站的事故和位置信息,而是要将变电站的各类保护信号、机构信号、公用信号等全部采集上送。这样就造成了调度员每天要面对大量实时上送的信息,调度人员需要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事故信息。如不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这种状态将严重影响调度人员对事故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2 解决方案

2.1 分类报警

2.1.1 保护信息分类

将调控一体化系统采集的所有保护信息和变位信息按监视设备的危急程度及信号特点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告警处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滤除次要信息,强调重要信息。信息共分为四大类: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和变位信息。

(1)事故信息 包括全站事故总信号及各间隔事故总信号、各间隔保护动作信号、主变火警、消防装置动作信号。

(2)异常信息 包括所有一、二次设备的异常与告警信号。断路器机构告警信号:分合闸闭锁、重合闸闭锁、SF6 告警闭锁、漏氮报警、油泵打压异常、断路器弹簧未储能等。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异常及闭锁信号:装置异常、直流消失、 通讯中断等。二次回路告警信号:TA、TV 断线、控制回路断线、直流接地等。其它异常告警信号。

(3)告知信息 包括断路器加热、储能、控制电源断电,油泵启动、空压机启动,交、直流环网失电,保护收发讯机动作,录波启动,保护启动失灵,事故照明,消防装置,生活水泵、环境监测等辅助设施信息。

(4)变位信息 包括开关、刀闸、手车等一次设备的变位信号,“就地/远方” 把手变位信息、风冷投入状态、备自投充电状态、直流均(浮)充状态等状态信息。

2.1.2 分类报警方式

将采集的信息分类之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了不同的告警方式及画面制作方法,表1说明了分类报警方式。对事故信息采取了响警报、报语音、光字牌闪烁、信息上告警窗和推事故厂站画面五种方式,以强调事故信息。而对次要的告知信息只采取了响铃和信息上告警窗两种方式。调度和监控人员可以直观的从图形及声音的不同处理方式上,来快速的区分告警信息的危急程度,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2 划分责任区

依据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监视和管辖的不同区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划分,不同的调度员负责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做责任区。调度员在工作站的控制台上选择本机的责任区,设置了责任区的工作站只接收该责任区中的告警等信息,只能对该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进行人工操作。由于对系统管辖设备进行了责任区划分,每个调度或监控人员只负责监视该责任区内的各类信息,其信息量大幅减少。

2.2.1 责任区定义

由于不同地区对责任区划分的依据不同,建立基本责任区的概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基本责任区。例如:(1) 依据地理区域分为城北责任区和城南责任区;(2) 依据电压等级分为220kV责任区和110kV责任区;(3)依据管辖设备分为断路器责任区和母线责任区。

责任区分为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复合责任区为一个或几个基本责任区之和,复合责任区所管辖的厂站(设备)为其包含的基本责任区管辖的厂站(设备)之和。如图1所示:

2.2.2 责任区选择

每个服务器节点或工作站节点都可以依据本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责任区,并对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负责。用户也可以在有权限的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之间进行切换,并为机器设置默认责任区。

2.3告警窗分类显示

篇(3)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062-01

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有两种分类理论为:两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两类危险源分类理论的研究者认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把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物质(能源或能量载体)、有毒的物质等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限制能量的释放或者控制危险物质的方法来防止第一类危险源的产生。但是有些情况下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防治措施会失效,而导致这些措施失效的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普遍认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三方面。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其在生产、生活中为利用能量,而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有序流动,转换和释放能量。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1]。

三类危险源分类理论认为,除了上述两种危险源之外,把由于安全管理决策、组织失策等人类活动的不安全行为、失误造成的系统失稳、失衡的情况称之为第三类危险源[2]。

2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来源

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皆是有因可查的,绝非偶然、独立的。事故的发生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那些能直接引起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造成周围环境的破坏的能量(如电能、化学能等等),能量的载体和有毒物质,即第一类危险源;事故的间接原因是是指围绕第一类危险源发生的事故,即第二类危险源,同时还包括上述的第三类危险源的作用,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固有危险源、诱发因素、组织因素。

对大量水利水电施工事故的统计研究发现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危险源主要为以下7类:高处作业、工程地质条件、生产环境因素、生产设备因素、生产材料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其它因素等[2]。这些因素分别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储存和运输能量的装置、设施、设备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主要分布在以下的施工场所:汽油储量在10以上,柴油储量在20以上的油库;一次性装药量在1以上或者施工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爆破工程;储存炸药在10以上的炸药库;额定蒸发量在1的锅炉设备;制冷、制冰设备;大量液态氨储存地质;易燃、易爆、有毒物质运输过程;大型运输设备的运输过程。

(2)在施工过程中使施工人员或者工具等具有较高势能的设备、装置以及场所等。这些危险源主要分布与:载人装置高度超过10,载人人数超过3人的情况;作为承重用的排架,平台所在的高度超过10,面积超过20的情况;高空作业的高度超过10,人数超过20人的情况;大型的吊机等起重设备以及起重设备的附属设备。

(3)某些失控的设备、仪器、场所如果失控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释放,导致重大事故的情况,这包括:高度大于20,坡度大于60°的边坡(容易引发滑坡、塌方、石块掉落)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深度、宽度均大于1,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在滑坡体附近施工,施工工期超过3个月、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出施工的竖井、斜井和隧洞等施工项目;易发泥石流区域的施工期雨季工期大于1个月的,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情况。

(4)危险场所、大型的群众集会以及突发事件分布于:重大的集会等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员工、居民的生活区、娱乐场所、办公楼等;大型聚会还有可能导致集体的食物中毒,流行病的感染与传播;突发的不可避免的天气、地质等自然灾害。

(5)自然灾害及危害,包括:高原地区使人产生的高原反应、野外无人区的火灾、雷区的雷电伤害、地震多发区的地震,泥石流多发区的泥石流灾害、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等。

3 水电施工伤亡事故的特点

(1)高概率、高危害、高损失事故较集中。容易形成群体伤亡的事故,主要集中在:坍塌、放炮、提升车辆伤害、冒顶片帮等四类。四类事故的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为1.54人/次,比统计平均事故死亡严重度高30.5%。其中放炮和冒顶片帮事故居低概率事故。

易形成物毁人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事故类别有;坍塌、火灾、起重伤害、提升及车辆伤害。这四类事故的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为5.4万元/次,比统计平均经济损失严重度高1.47倍。其中火灾事故属于低概率事故。

(2)违章事故多。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涉及到人和物两个方面的原因、从人的方面来看.主要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安全意识差、忽视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水平低、临危应变能力差等。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因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总数的86.9%,其中违章作业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事故统计数的63.1%、而习惯性违章则占41.8%。

(3)特种作业人员事故率高。特种作业是指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在水电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特种作业主要有:电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爆破作业、金属焊接(气割)作业、机动车辆驾驶。建筑登高架设作业、压力容器操作等。

(4)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于年轻工人中的居多,文化程度低者中居多。

篇(4)

【摘要】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实验、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科研的重要基地。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国内外大量高校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例子,结合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现状及特点,整理出目前高校实验室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种类及一般表现形式,从而引以为戒,减少事故发生。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现状

0 引言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及国家教育经费的持续高效投入,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随着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实验室内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长,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和类别越来越多,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是当前重要的研究目标。

1 高校实验室的特点及现状

随着国家及高校对实验室投入的加大,目前已建成的高校实验室门类繁多,使用的仪器设备多样、使用人员集中及种类多样,从学生到教师、校外人员等,以及实验用房的紧张、实验人员操作及安全意识的层次不齐,使得安全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实验室本身实验功能的特殊性,涉及水、电、气、火等的安全使用; 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化学试剂尤其是有毒试剂的正确使用和管理等。高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一些实验需要在如高温、强磁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有些实验还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变得相当突出。

高校实验室的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①实验室拥有大量贵重精密仪器、大量化学药品、试剂、有毒物品等。②实验室存有多种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甚至是放射性物品; ③实验室使用频繁,未经培训的实验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

这些年,随着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通过对以往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积累经验教训,以便更好的开展实验室教学、科研。

2 高校实验室事故的成因及一般表现形式

2.1 成因分析

通过对大量安全事故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存在人为因素。粗心大意,麻痹疏忽,设备的维护不到位,抱有侥幸心理等是大部分实验室事故的根本原因。人为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个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事故占据较大比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人为引起的事故比例占到 98%。可见,人在事故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2.2 安全事故分类

关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分类主要有根据实验室类别分类的方法和根据具体的事故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国内目前的比较经典的分类方法比如按照实验室类别划分为生物、化学、机械电子三大类;还有按照实验室事故进行分类时采用了根据事故原因进行分类的分法等。

按照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大小来分,一般将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4 种形式: ①爆炸;②火灾; ③机械伤人;④有毒物质。

火灾事故多数由于非正确使用或管理电源、不当操作、线路老化等原因造成;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品或压力容器的实验室; 储存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易发生毒害性事故; 机电伤人事故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内容易发生; 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和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多与违规操作、设备老化和管理不善等原因相关[2]。

3 结语

高校实验室肩负着传授专业知识、树立良好实验习惯,从而培养理论与动手能力共有的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使用人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充分认识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自身与他人,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5)

一、 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分类

1、 按伤害程度分: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94),职工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

(1) 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 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5) 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2、 按经济损失程度分: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事故通常分为:

(1) 一般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以下的事故。

(2) 较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或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3) 重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 特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 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 特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 重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 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应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所有统计火灾应包括下列火灾:(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2)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3)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4)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三、 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的第16号令《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员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船舶交通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四、 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国务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根据公安部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各类的标准如下:

1、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五、 铁路行车事故分类

1987年12月10日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按照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将行车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一) 重大事故

1、 客运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中破1辆;

(4) 货车大破1辆;

(5) 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或影响本列车满2小时。

2、 其他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大破1台或中破2台;

(3) 动车、客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4) 货车报废1辆或大破4辆(大破2辆折合报废1辆);

(5) 单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2小时。

3、 调车作业(包括机车车辆整备作业)发生冲突或脱轨,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时,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大破1台;

(3) 动车、客车报废1辆;

(4) 货车报废3辆;

(5) 单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2小时。

4、 由于铁路技术设备、其他临时设备破损或货物装载不良,致使铁路技术设备破损,造成2款各项后果之一时,构成重大事故。

(二) 大事故

1、 客运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中途摘车或货车中破1辆;

(3) 重型轨道车报废;

(4) 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1小时,或影响本列车满1小时;

(5) 报废钢轨200米及其以上或钢筋混凝土轨枕500根及其以上。

2、 其他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中破1辆;

(4) 货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5) 重型轨道车报废;

(6) 单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1小时;

(7) 报废钢轨200米及其以上或钢筋混凝土轨枕500根及其以上。

3、 调车作业(包括机车车辆整备作业)发生冲突或脱轨,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时,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4) 货车报废1 辆或大破2辆;

(5) 重型轨道车报废;

篇(6)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

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

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中,以运行人员、继保人员、检修人员的责任最为突出,是人员责任的主体。其中,属运行人员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共27次,包括误操作9次恶性误操作,3次一般误操作,占全部人员责任的50%。

2.2、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外部运行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3南方电网的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70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46.98%,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首要因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2.3、电网结构薄弱,事故影响面大: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发轻供”的影响,一些电网的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不能满足相关安全准则的要求;220kV及以下系统,特别是110kV系统中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方式较多,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

2.4、继电保护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1—2003年南方电网一般电网事故中,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可见,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一般电网事故,应该说我们各电力部门、单位都一直在努力改善。笔者认为,构成一般电网事故原因往往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因此,要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我认为必须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1)重点做好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防雷、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线路跳闸率。(2)根据季节特点,严密关注线路走廊的变化,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对变电站、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加强电气性能检测的同时,还应做好其机械性能的检查。特别是对运行年久的刀闸及其引线接头要运用红外测温或无损探伤技术检查接触状况和机械强度;对管母开展变形观测;对支柱瓷瓶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机械强度;对接地网根据运行时间和土壤情况,开挖检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及时掌握临近电力设施或线下施工作业情况,向施工作业单位通报有关安全要求,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作业监护,防止施工碰线、车辆撞杆等外力破坏。

3.3、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建设和电网结构调整受资金、通道与站所资源、建设周期以及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不可能见成效。因此,当前应加快单电源供电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改造,且认真做好其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重点做好线路的防雷、防污闪工作,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同时,应做好变电站的下一电压等级侧运行方式的管理,安排备用电源,并安装自投装置,以防止供电线路故障时变电站全站失压。

3.4、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2)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3.5、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操作中的唱票复诵、核对、监护等过程管理。制定防范违章解锁、带地线合闸、误碰压板、误接线、误整定等电气误操作和误调度事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杜绝误操作事故。

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工教育应面向生产实际,注重职工的岗位技能、异常情况分析判断和缺陷发展的预见评估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为,控制和减少生产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人员责任事故。

结语

电网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有效遏制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确保网内各地区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电网经营企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般电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文献:

篇(7)

一、前言

目前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工业生产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国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隐在的危险也是同时存在的。在我国非煤矿山大多数是以小矿山的形式存在的,生产条件极其恶劣,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每年因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在全世界居首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年,我国有1300多起非煤矿事故发生,并且发生事故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1935多人,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也构成了一定的危害,并且使得我国非煤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首先让我们看看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概念。危险因素其具有突发性,是对人类造成突发性伤亡或则对事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其所产生的危害是瞬间发生的。有害因素其强调的是积累的作用,是对人的身体影响在一定时间内积累产生危害、疾病,或则对事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其所产生的危害是在一定时间内积累而发生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将两者加以区分,而是将两者统一的称作为危险、有害因素。

非煤矿山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以及没能够很好的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控制,使其发生并造成了事故。没有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漏洞。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通常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按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二是依照我国所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进行分类、再就是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类。

二、如何对非煤露天矿山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

依照我国所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对非煤矿山事故种类的划分方法,将造成事故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起因物体、致害物以及伤害方式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并结合非煤露天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以及人们对其进行专业划分的习惯,非煤露天矿山在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塌方

物体在外力或者重力的作用下,其所承受的力量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力量的极限或者是其结构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从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我们将这种事故称之为塌方。在非露天矿山所发生的塌方事故中,主要变现为边坡失去稳定性以及遭到了破坏。边坡所遭到破坏主要呈现以下几种模式:平面遭到破坏、楔体破坏、圆弧形状的破坏以及倾倒破坏。

能够造成塌方事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以下几种原因是造成塌方事故的主要原因。⑴岩体中存在地下流水;⑵边坡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⑶爆破所带来的震动;⑷所确定的边坡角不合理;⑸人为的因素;⑹地震所带来的影响。

塌方是非露天矿山煤矿事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的一种,其一旦发生会对人员造成重大伤亡,对设备、设施等造成巨大的损坏,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爆破

爆破伤害也被人们称作放炮伤害,伤亡事故是在爆破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爆破事故的发生在非煤露天矿山伤亡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伤亡事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⑴早爆事故。在爆破工作中,由于受到某些外来特殊能源的影响或者是由于操作不当,使得雷管或者炸药的爆破时间比预定时间要早;⑵迟爆事故。实际爆破的时间比预定的爆破时间晚。⑶对于盲炮处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在爆破的过程中如果对于盲炮未能够及时的发现或者在发现后所采取的措施不适当,则会有很大的危险所潜在发生,往往会因为误触到盲炮或者打残眼以及摩擦震动等而引起盲炮爆炸,从而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⑷在爆破的过程中警戒不够严格、在爆破的警戒范围内无关人员未能够及时的撤离爆破现场而造成的事故。

爆破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在爆破发生后,人们没有达到规定的时间而过早的进入了工作现场;⑵爆破现场警戒不够严格、信号指示不明确、安全距离不够。在爆破作业时,在爆破警戒范围内的无关人员没有完全撤离时,便开始装药进行爆破;⑶导火线燃烧过快或者过慢,导火线和计时导火线没有使用标准型号,操作方法不当或者点火方法失误;⑷爆破器材存在质量问题;⑸爆破人员没能够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考核,爆破操作人员不具备爆破资格证;⑹避炮设施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建造。

爆破事故经常发生在以下场所:安装炸药爆破的工作面;在爆破范围内的装运场地以及破碎场所;加工爆破器材的场地等。

爆破事故一旦发生,其亦可以对人员造成重大损伤,对设备以及设施造成严重的损坏。

3.火药爆炸

火药爆炸是指在火药、炸药以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贮存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以下几点原因是火药爆炸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⑴运输设备存在缺陷;⑵临时存放爆破材料的存放室没能够达到存放要求;⑶在运输或者临时存放的时候,雷管以及炸药与火花相接触,或者炸药间相互摩擦、冲击等;⑷在运输、存放以及加工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了解爆破器材的性能,操作不规范。

火药爆炸事故一旦发生,人员伤亡以及设备损坏情况十分巨大。

4.职业危害因素

⑴粉尘。粉尘危害是非煤露天矿山开采作业中最大危害因素之一。粉尘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细小颗粒状矿物质或者是岩石的粉尘。其在凿岩、爆破以及矿石装卸运输过程中均能够产生。粉尘的分散程度以及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组成粉尘的物质决定了粉尘危害性的大小。一般情况下随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大,粉尘的危害性也增大,不同粒径的粉尘,呼吸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最强。

⑵噪声以及振动。矿山中的噪声强度均很大,而且声音的等级高,噪声的声源众多,干扰时间较长,并且噪声连续。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摩擦、振动、碰撞均会有噪声所产生。

三、结束语

笔者经过多年从事非煤矿山的生产管理工作,结合取得的经验对非煤露天矿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为非煤露天矿山生产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而可以降低企业生产的风险程度,使得矿山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升,从而使得事故率降低、减少损失、达到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篇(8)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7-02

1、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

2、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1]。

(1)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1)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①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②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③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④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2)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2)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 [2]。

3、节目播出应急方案及故障的判断处理

各种播出事故原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有节目本声的问题,也有系统软件或硬件问题等等。

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采取静止画面过度,备用活动画面垫播等,按照预案处理要求,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连锁事故。具体而言,值班员应应加强责任心,时刻检测播出画面,时刻监测设备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要冷静分析原因,判断事故性质,实施最佳预案处理,以最快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一时难以处理,应汇报领导,做出节目内容等相关处理程序。

在播出部门,要预备一些应急方案。例如,所有直播节目,应有主备路信号,甚至四路信号,并且各路信号都应保证保证畅通、互不交织。每次在进行直播前都应进行设备调试、技术检测,还要进行相互转换测试;直播节目也应有一定时间延时。应备有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应为公益广播宣传语,如节水、防火、绿化等内容,以备随时之需;还应备有一些活动画面,例如音乐风光欣赏等,机器进行滚动播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如晚会的直播、重播等重大节目,需采用双带播出来备份节目;在机械手自动播出内有两台录象机循环播出,系统另外设两台备机,以防止机械手顺序错乱或播出应急使用。

如何能快速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类故障和问题的预判能力,值班员带头脑中备有各种故障的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如录像带播出信号中断,最先想到的应是录像带是否合符制作标准等。节目播出带要求开头铺设1分钟彩条,30秒黑场,节目从头到尾应连续,节目后不能有其他素材或内容,每个上线播出带应倒至带头等等。如果播出设备是机械手自动播出方式,应先将播出数据输入电脑,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应一丝不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的闪失可能造成重大播出事故。节目起止点与机身单填写不一致容易造成节目录入不准确,导致播出中出现黑场,有时编辑制作部门疏忽大意,忘记将素材插入预留空间,导致黑场,一盘磁带多个内容,多段时码,导致机械手找头失误。有的事故往往是值班员责任心不强,未将磁带倒至带头,导致播出事故。广告、收视预告等播出带往往是一盘磁带多段内容,此类节目往往时长较短,出入点精确到帧,并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节目制作、技审单填写、程序录入等等都各个环节都要求仔细核实准确无误,出现问题处理时间不充裕,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形成连锁事故,影响恶劣,所以要提高值班员的责任心,做到精益求精,防患于未然。

现场直播时,由于节目内容环节较多,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多,必须仔细校对节目直播的时间、地点、内容、信号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并与节目部门导演共同做好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理。了解节目信号源走向,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及时采取措施,有的直播信号从现场转播车直接经由主控机房分配到播出线播出,有的要途经演播室包装后再送到播出线播出,如运动会的现场直播,前后方节目播出系统包括节目准备系统和播控系统,是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对比测试而搭建的机械手、播出平台、广告硬盘、切换台、监视器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网络故障,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节目准备系统是待播节目登录微机,多路信号和时间的分配调理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节目传输网络中断,无法调出准备界面,节目数据有出入,无法向播出线的电脑发送节目等,直接影响当时上线节目准备和次日节目程序制作,此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抢修,对临时直接送往播出线的节目与播控值班员协调进行手动播出,确保各套节目安全有序播出,待系统恢复后,仔细检查播出程序及相关磁带信息,以免误作删除程序。

播控系统出现故障,有机械手、切换台、广告硬盘机、监视器、字幕机故障等,应根据事故类型作出紧急处理。设备的故障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类型作出判断后相应处理。每年有“两会”、运动会直播、晚会等重大活动,一般重大活动都会系统设计,同时还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具体为:首先,任何节目或中心的直播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授权谁能在现场指挥节目更改,并由被授权人的联系方式;其次,根据播出系统的特点,紧急节目更改的详细指令必须在十分钟前到达,以确保安全播出;再其次,重大宣传活动时,播出部主任必须在岗,科长、领班加强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上报,敏感时期保证24小时有科组长在岗值班;要求重要录像节目双带播出;最后重大宣传活动的直播节目,要求相关节目部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垫播节目[3]。

4、结语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安全播出包括内容安全、传播安全、设施安全、人员安全。其中,内容安全,是指传播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合法合规、完整准确,发现有非法内容等异常信号时,必须立即切断异常信号的传播,并在可能情况下倒换正常信号;传播安全,是指按规定时间、信道(频率)和技术指标,连续不间断地传播应传播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设施安全,指包括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实施、广播电视信号专用传输设施、广播电视信号监控设施在内的广播电视设施安全;人员安全,是指参与广播电视传播及相关活动的人员的人身安全。

2.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1]。

3.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2]。

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①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a.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b.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c.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d.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②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

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3]。

4.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发生安全播出突发事件时,安全播出责任人应当遵循下列处置原则:

(1)播出、传输、发射、接收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受到侵扰或者发现异常信号时,应当立即切断异常信号传播,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倒换正常信号;

(2)发现无线信号受到干扰时,应当立即报请所在地人民政府无线电管理部门排查干扰;

(3)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或者设施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在保证人身安全、设施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播出;

(4)恢复节目信号播出时,应当遵循“先中央、后地方;先公益、后付费”的原则。

5.重要播出期保障制度

(1)重要节假日(元旦、春节、十一等国家规定重要节日期间)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要会议、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赛事期间均为重要播出期。重要播出的起止期由安全播出办公室提前通知。

(2)特护期以总局、省局下发的“特殊播出保障期”为准。

(3)在重要播出期间、特护期,由移动电视台安全播出办公室领导指挥移动电视台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和省局对重要播出保障期的工作要求和规定,全力以赴保证重要播出。

(4)重要播出期前,采取相应的维护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排除隐患,保证主要设备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状态,确保安全。检查和准备处理故障所需并经检验合格的器材、仪表和工具,便于应急抢修使用。重要播出保障期前应与有关单位联系,保持通讯联络的畅通,确保重要播出期间的供电、传输线路的安全。

(5)重要播出期间,各级负责安全播出的人员应保持各种通讯联络畅通,遇本单位安全播出出现重大异常情况处置,要赶赴一线组织调度指挥。重要播出期间,网络运行管理部门除抢修外,应停止主要设备及主干网络的维护工作。无线发射、传输部门暂停除值班工作以外的一切工作,包括设备的检修和测试。重要播出期间,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工作,向无人值班的机房和变电站等处理临时派遣值班人员巡视、监视和监听设备的运行情况;加强对室外设备的巡视,制止可能危及设备正常运行的意外事件;技术主管应掌握播出动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6)重要播出期间,一旦发生停播及其它播出事故,应立即将事故起止时间、事故分类、事故起因报移动电视台安全播出办公室和上级安全播出主管机构。每天执行零报告制度。

(7)重要播出期结束后,及时总结并向移动电视台安全播出办公室书面报告安全播出情况。

6.应急播出处理流程

(1)信号异常处理

①值班员若发现中央台某套节目异常,应在一秒钟之内切器选择其它正常的信号源,并检查该节目所处线路上的其它相关节目内容是否正常,一有问题,模拟系统同时处理,并报告相关负责人,调查、确认事故原因。

②值班员若发现某数字电视节目异常,应立即关断该节目射频及ASI输出,确认事故原因,将情况报告相关负责人。

③值班员若发现省内节目异常,应立即切断该节目射频及编码器的ASI输出,并通过技监调查落实情况,确认事故原因,然后报告相关负责人。

④值班人员应集中注意力,做到“眼不离屏幕,手不离控制台”,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中断非法信号播出。

⑤若发现中央一套或省台节目主输出信号中断,按如下流程处理:

A、将模拟、数字电视系统迅速切换到备路信号;

B、查明信号中断原因,若属信源问题,根据情况通知相关单位予以配合解决;

C、若属我方原因,则迅速处理或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D、对事件经过作出详细记录并报告主管领导。

⑥监视墙上某套节目内容异常,按如下流程处理:

A、迅速切断该节目的射频及ASI输出信号,继续观察和进一步确认,报告机房主管领导;

B、准确记录非法信号被发现和终止的具体时间及内容。

⑦若发现监视墙上某套数字节目信号出现黑屏,按如下流程处理:

A、迅速切断该套节目的射频及ASI输出信号;

B、将控制台上的技监设备切换到该套节目,密切留意是否出现非法信号的图像和声音,一旦出现,迅速报告机房主管领导;

C、若图像和声音恢复正常,则恢复该节目的射频输出信号。

⑧若发现节目因加密不能正常收看,通知相关人员。

⑨切实做好每次信号巡视工作,包括声音与图像内容的正确与质量。

⑩若出现机房设备故障或电力供电故障,参照中心机房维护手册处理。

(2)设备故障处理

①卫星接收机、编码器、模拟调制器等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更换;

②复用器、加扰调制器等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通知NMX网管执行热切换;

③其它仪器设备在器材库都有备份,应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替换;

④机房供配电柜、UPS、配电箱的显著位置粘贴有应急处理流程,值班人员可以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7.结论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台都应根据本台特点,结合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甄伟锋.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制度研究[J].广电传媒,2009(3).

[2]消亮.技术管理工作的体会与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 2010(12).

篇(10)

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电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变电站是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对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电网系统变电设备的监控中,监控运行人员只需要对监控中心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就能准确的了解变电设备的运行状况,但由于变电信息在收集过程中,会有许多的干扰信号,对监控人员的分析判断结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调度监控信息进行优化分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调度监控信息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网系统逐渐实现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目前,调度监控管理大多数针对单一的变电站进行设计的,没有综合的考虑变电站集中监控过程中,信息的规范处理,导致在进行变电站集中监控管理时,各个设备使用的信息描述语言不相同,增大了监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监控运行人员不能及时的找出故障设备,对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造成调度监控信息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有设备生产厂家不同、设计人员不同、安全调试人员的习惯不同、早期信息需求不同等。

1.1 设备生产厂家不同

目前,电网设备生产厂家比较多,各个厂家对设备的功能解释和信息描述不相同,即便是相同的设备,不同厂家对设备功能信号描述也不尽相同,导致在实际运行中,监控运行人员不能准确的分析各中信号的来源。

1.2 设计人员不同

目前,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主要依靠厂家提供的图纸资料,没有统一的信号描述、遥信上送等设计规范,由于各个厂家对设备的功能解释和信息描述不相同,加上设计人员的个人习惯不同,导致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上送的信号杂乱无章。

1.3 安装调试人员习惯不同

安装调试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都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安全调试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个人习惯对设计图纸进行更改,从而导致调度监控信息不规范。

1.4 早期信息需求不同

在建设电网时,为满足现场需求,工作人员经常过多的传送信息,使得在早期监控中心收集到的信息比较大。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变电站过多,监控中心接收的信息比较杂,许多不重要的信息会将重要的信息掩盖住,导致信息丢失,严重的影响了监控运行人员的正确判断。

2 电网调度监控信息分来的标准

为保证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必须对电网调度监控信息进行详细的分类。根据信息对电网系统的影响程度可以将调度监控信息分为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变位信息、越限信息、告知信息等五类。事故信息主要指在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引起保护装置动作、断路器跳闸等现象,事故信息是需要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异常信息是指反映电网系统设备运行异常,有可能对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的信号,异常信息也是需要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变位信息是反映电网系统运行发生改变的信息,是需要进行监控的信息;越限信息是反映电网系统测量值超出上下限的信号,这类信息需要进行监控处理;告知信息是反映电网系统运行状况的信号,这类信息需要定期的进行检查。

3 规范调度监控信息的措施

3.1 加强设备规范管理

电力企业在接受变电设备时,要加大设备监控信息规范化检验,不仅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还要检查设备信息的规范化,对信息不规范的设备,要求厂家进行改进,确保相同变电设备的信息相同。

3.2 加强设计安装管理

设计人员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使用规范的国际绘制图纸,在进行信息标注时,要使用统一的信息描述语言,确保设备上送信息的统一、规范。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在安装设备时,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安装调试人员不能随意的更改设计图纸,当需要更改图纸时,要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保证设备监控信息的统一、标准。

4 信息优化和展现

4.1 对调度监控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电力企业要加强设备调度监控信息的分类管理,在监控中心设定信号分类分级显示功能,根据不同的信号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对于事故信息和跳闸信息用红色显示,对于异常信息用黄色显示,对于越限信息用绿色显示,对于告知信息用蓝色显示,从而有效的提高监控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事故信息和异常信息的报警声音要和其他信息有明显的差异,确保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4.2 事故信息的优化和展示

当电网系统发生事故时,电网系统的各种保护装置会发送出大量的相关信息,这时监控中心接收到的信息比较多,监控运行人员不能及时的找到引起事故的信息,因此,要增加监控系统智能判断功能,保证监控系统能对事故信息进行智能扫描,从而减少监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

4.3 异常信息的优化和展示

在变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可短时复归的信号,这类信息会对设备正常运行监控信息造成干扰,因此,要在监控系统中设置智能屏蔽功能,当这类信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归,则在异常信息显示窗口不会出现该信息,当这类信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复归,则会显示在异常信息监控窗口,监控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异常处理。

4.4 越限信息的优化和展示

电力企业要采用定值单管理模式对电网系统进行管理和设置,由于母线电压越线信息量比较大,因此,可以在监控系统中设置延时功能,当达到规定时间后,越线信息没有复归,则对越线信息进行告警,监控运行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处理。

4.5 告知信息的优化和展示

监控中心要根据监控人员和设备运行管理人员不同的职责,对告知信息进行分类监控,防止大量的信息对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干扰。监控系统的监控界面要有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变位信息、越限信息的监视窗口,不需要在监视界面设置告知信息监视窗口,但监视界面要求有告知信息查阅功能,保证监控人员能在任意时间查看设备的运行状况。

5 总结

调度监控信息的规范管理对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调度监控信息进行分类管理,能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监控效率,减轻监控运行人员的工作量,确保变电设备和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锅炉工岗位责任制 下一篇: 药店人员聘任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