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3 00:03: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幼儿品德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幼儿品德教育

篇(1)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01-01

一提到早期教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怎样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的各项技能,使孩子更聪明,而常忽视了对孩子尤其是在幼儿期的品德教育。幼儿期开始就应进行正确合理的品德教育,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教育。

一、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天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假如德育工作跟不上,很轻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进行“制作五星红旗”的主题活动。通过对我们的国旗的制作过程,知道了国旗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幼儿萌发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2.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礼貌、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比如,幼儿在课间玩玩具时,为争夺玩具发生争吵,这时教师就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团结礼貌的教育,主动认错的教育,互相谦让的教育,讲文明的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应该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促幼儿良好品德的尽快形成。

3.在室内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讲故事、念唱儿歌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方面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讲故事是幼儿园最常用的教育形式。通过给小朋友讲故事、让小朋友看图学讲故事等方式,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和应该怎样做,使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4.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高跷、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等。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许多德育教育的契机,而这些隐藏着的教育契机也许会让孩子们终生受益。所以让我们蹲下来,关注生活细节;真正参与到孩子鲜活丰富的生活中去,用他们易懂、乐懂的形式去感染孩子,在点滴中教育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生受用不尽的良好品德。

二、教师要注重示范性教育影响

我认为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篇(2)

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仅重要,也非常复杂。智力开发固然重要,而让孩子怎样做人更重要。因此“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幼儿时期对幼儿实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让幼儿受益终身,可以说它是全部幼儿教育的基础和重心。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盲目中进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熏染中形成的。诸如琐碎的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都提出严格的要求,要不断把品德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易于理解的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使孩子们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自信自强,为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奠定基础。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

1.幼儿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不宜单纯,过多的进行练习并以此作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有一个实际感受。

2.幼儿的品德认识不是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以老师和家长灌输正确的道德认识来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幼儿优良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只有通过反复被动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能变成自觉行动。这样就能使幼儿在不必懂得很多道理的情况下,能自觉地按老师和家长教给的正确处事方法与待人接物;相反,如果只留意较为抽象的情感教育,轻视或忽略了行为规范的训练,那么幼儿品德教育就会像一串吹起的肥皂泡沫一样,呈现短暂的美丽,很快就会破裂、消失,因为幼儿不仅品德认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道德情感也极不稳定,可塑大,说变就会,极易反复。

3.幼儿的品德教育必须立足于于情感教育。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爱的情感,唤醒他们身上沉睡的对爱的情感。因为在人的生活中,如果说道德是浩瀚的星空,那么情感就像一条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河流。孩子的情感教育,是品德教育的真正基础,是理智的真动力,是人生生不息的力量,也是品德教育的内在动力。情感教育可以使良好的品德在孩子心中形成久久无法磨灭并影响他一生的记忆,并且受用终生。对幼儿来讲,优良的情感只有融会于实际行动中才有反映,而要让幼儿将老师和家长倡导的优良情感逐步融会在他们自身日常生活行动当中,才能将情感培养与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方能奏效。

4.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是在同步进行优良的行为习惯、优良性格和优良情感教育的同时,重点着眼于优良性格和优良的生活习惯的训练与培养。因为从幼儿品德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来看,基本的优良行为培养,不仅是幼儿品德教育的原始起点,更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最终归属。幼儿许多良好行为习惯是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的品德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财富,这是被人类公认为了的。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做法:

(一)要重视幼儿家庭品德教育的起步性。一开始就给幼儿大脑中留下非常牢固的、深刻的痕迹,做到先入为主,这就叫品德教育的起始性。不管孩子长大以后从事何种工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必须重视品德教育的起始性。儿童品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上,孩子出生后,最初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最熟悉的人是父母、懂得的第一个道理,也是父母这个第一任老师影响和教育的结果,父母对孩子的起始教育好比在纸上画画,第一笔怎么画、涂什么颜色,对今后能否画出美丽的人生画卷,是相当重要的。

品德教育的起始对一个人会产生终生的影响,老教育家吴玉章在回忆家庭的起始教育时说:“在我懂事的时候,父母教育我长大以后要做个顶天立地的人,祖母常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不义之财宁愿饿死也不能接受,并经常要求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一有空闲,长辈们就讲岳飞、文天祥的故事给我听,多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这些教育对我后来参加革命活动,培养民族气节,对我的生活习惯和作风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庭的儿童教育,父母的言行确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仅是用语言和直接的教诲,而且是浸注于家庭的全部生活,更重要的是父母怎样做人的行动,一个人的品德形成,除了社会道德舆论,学校教育的影响外,家庭儿童的品德教育起步也很重要。

(二)要注意幼儿的品德教育的科学性:

1.在表扬和鼓励中进行教育,当儿童第一次做好事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当你的孩子帮助邻居老大爷、老大娘取牛奶、扫楼梯时,当别人家的小朋友到你家做客时,小孩热情招待,把大苹果让给小朋友吃的时候,当他对叔叔阿姨有礼貌的时……,做父母的应及时给予赞赏,鼓励他以后继续做好事,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就会激发内心的光荣感,经常这样做,就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品德,相反,如果父母对儿童做好事无动于衷,就会失去儿童起始性品德教育的良机。

2.把错误消灭于起始之中,当儿童做错了事的时候,内心会产生自责和过失的情感,父母应及时地批评和阻止,便能引起他的羞耻感,制止以后,不再发生不良的行为,但是孩子第一次做错了事,父母不应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应该仔细地分析原因,给予开导,比如幼儿说谎,有时因为害怕,想避免父母的打骂而造成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勇敢的承认错误,千万不要训斥和打骂,但对孩子真正说慌时,不要马虎从事,要严肃地指出错误的性质,提出严格的要求,鼓励孩子以后要改正。如果父母对孩子做错了的事情,听之任之,就会使孩子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三)要抓住幼儿品德教育的黄金期:

幼儿两三岁到六七岁是其品德、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时间抓品德教育最好,因为这时期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刺激。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品德起步教育,放任自流、溺爱迁就、纵容护短,认为孩子还小,以后会变好等等错误想法,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和唯我独尊等恶习,以后很难纠正。时间证明,对一个人的不良个性、不良品德的改造,往往比培养一种优良品德要难的多。对此古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俗语说的“三岁事,论到老”等等历史和现实事例说明在黄金时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既要抓早、又要从严,还要讲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好的效果。

篇(3)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包括对于生活习惯的培养、文明行为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对幼儿开展随机教育。当同伴遇到困难时,鼓励幼儿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谦让,共同解决问题。这些点点滴滴的行为习惯,能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铸造着自己的个性心理和品格,发展着社会性情感。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

篇(4)

一、要善于利用周围环境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幼儿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我们善于从周围环境中,从幼儿容易接触到的、易理解的事物着手,并把他和祖国的形象联系到一起,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培养幼儿热爱周围环境,热爱周围人的情感。培养幼儿要由小及大,逐步向外递增。如由爱自己的家、幼儿园到爱自己的国家。也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再到农民、工人、公司经理等。

2.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画册、影像等方式进行宣传,把英雄人物形象化,让幼儿对革命传统教育有一定的认识。

3.培养幼儿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培养幼儿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对英雄烈士的敬仰之情。

4.进行初步的国际主义教育。让幼儿了解到在这个地球大家园里还有很多国家,各国家之间就应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更要去敬仰国际友人,感激他们为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努力。

二、要适时对幼儿进行集体友爱的教育

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是离不开集体生活的,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关心伙伴的意识非常重要。要依据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要求,如小班幼儿需要愉悦地在一起,中班幼儿需要知道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大班幼儿则需要懂得帮助自己的同伴,能评价自己的行为。

三、要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劳动,劳动创造一切。为此,十分有必要对幼儿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教育幼儿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者的成果,初步认识劳动者们劳动的社会意义,学习初步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此外,我们还要教育幼儿不说谎话,有错误要勇于承认,不把错误推给别人,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教育幼儿要诚实,不隐瞒所犯的过错,敢于承认。

篇(5)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把握这个有利机会,从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奠定良好基础。我觉得德育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要使汗水和心血交融的德育耕耘获得金色的收成,有几点至关重要:

一、教师的榜样作用

陶行知曾说:“德高为范,学高为师。”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幼儿教师只有自身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与幼儿的道德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幼儿产生影响。有一次,我带小朋友外出散步,路上看见工人倒垃圾,我掩着鼻子说:“臭死了,快走!”万万没想到,这无意中的言行竟然产生想不到的后果,事隔不久,在一次教育幼儿尊敬劳动者的道德认识的谈话里,竟有孩子说:“清洁工,臭死了,我才不尊敬他们呢!”听了孩的话,我深感内疚,这难道不是教师道德情感的偏差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吗?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影响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形成。所以说,幼儿德育应该从树立榜样,激起情感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主。

二、师爱的鼓励作用

教育不能没有,师爱是转换幼儿思想工作的先导。思想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是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礼的巧妙结合。孩子在家需要父母爱,来到幼儿园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对幼儿的帮助和教育。我班的佳佳小朋友,由于父母在外跑生意长期不在家,由保姆照顾,缺乏父母的爱,性格孤独、散漫,动不动就打人,我主动亲近他,关心他,用爱照顾他,不久,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说的话他愿意听,喜欢和我在一起,我经常以故事的形式教育他。有一次,保姆很迟接他回家,我把他抱在怀里,安慰他说:“老师做你的妈妈好吗?”他点点头,把我抱的紧紧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是情感上的满足,从此以后佳佳变了,不但不打人,而且学习认真了,守纪律了。讲礼貌了,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师爱不仅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改变幼儿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动力,是作好思想转变的一把金钥匙,它将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比如:对于聪明活泼的孩子,通常拥有许多崇拜者,大家都喜欢,顽皮、笨拙、能力差的幼儿则容易受排斥而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越是这样的孩子,老师要给他们多几分关怀和爱护,使他们知道老师喜欢他,从而增强自信,最是幼儿满意的是老师的爱。此外,还要善于观察,了解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尽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提高进步,当有点滴进步时,应在集体中给予表扬,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样受到大家的关注。人非草木,爱心和关怀常能感化思想和行动。

三、教育活动的渗透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音乐课“好朋友”,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语言构成艺术形象,给幼儿养的感受,同时教育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由于幼儿喜爱音乐,在演唱中受到教育。体育课:《送伞》通过游戏让幼儿进行平衡练习,同时针对关心他人进行教育,让幼儿进入角色,分享帮助别人后那种快乐情绪。其他学科也要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篇(6)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谚语阐释了品德的重要,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像与生俱来的一样,长大了都不会轻易改变,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应重视幼儿期对孩子进行的品德教育,完善其人格魅力,使其成为已个品德高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教师要尊重孩子,树立现代儿童观

我国的特殊国情培养了一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既有积极的个性品质,如自我意识强,自信,活泼开朗,也有不良倾向,如自私,任性,独立能力差等。有针对性的帮助儿童个性康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热爱孩子是对幼师职业的前提要求,也是幼师的一种社会责任。教师只有爱孩子,了解、关心、体贴孩子,特别是不歧视那些有缺点或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要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道德成长的良好环境。其次,作为跨世纪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体察孩子的感受,尊重和信任孩子,从而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并且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们的善良品质,还要保护幼儿的羞愧和内疚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更何况是人,我们幼师应视每个孩子为完整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密切同孩子交往,聆听孩子的心声,注重孩子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有时要注重自身形象,言传身教,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孩子善于模仿,这是众所周知的,幼师的言行举止和品德行为习惯对幼儿起着表率和榜样的作用,因此,幼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和修养,特别在幼儿园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文明行为的要求。尤其要注意生活中的小事和细节。如:自己的物品要摆放整齐;给幼儿拿杯子要先洗手;带幼儿活动时,教玩具物品的取放要井然有序;不同其他教师大声喧哗;看到垃圾悄悄拾起;每天的表情要和蔼可亲等等。这些细小不起眼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品德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老师每天在门口迎接幼儿入园,见到孩子面带微笑问声早上好,这时孩子会微笑回敬您老师早上好,久而久之,是孩子养成讲礼貌的行为习惯;老师每天晨午检,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讲究个人卫生的行为习惯;每天点名,可以帮助孩子明白按时入园,不迟到,不旷课,有了向老师请假的习惯;上课发言要学会先举手,一个说了一个说;同伴交流时,会讲悄悄话,知道不影响他人的行为习惯;喝水,玩大型玩具不推不挤的行为习惯;遵守常规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现代人必须的品格,因此有了科学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还需要我们教师贯彻执行到底,大家都知道,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让他们主动的按一定的行为准则去做会有一定难度,这还需要教师将严格要求和耐心管理相结合,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逐渐演变成习惯行为。

四、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一日教育活动中

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拔萝卜”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团结友爱,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通过规则游戏体验各种规则的重要性,通过区角活动使幼儿学会助人和自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学会正确的接人待物方式,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体验和认识上的共鸣,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应学会相互谦让,互相帮助,友好相处。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

五、合理运用评价,强化良好行为,使其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篇(7)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91-02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那么,怎样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真正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呢?

一、有机融合、注重环境的潜移默化效能

一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人的道德情感主要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并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愉快情绪,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发现、分辨身边世界中的真善美,诅咒、厌恶身边的假恶丑,让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中受到熏陶。

二是创设展示道德美的环境。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品德教育需要布置环境。如:以"我是中国人"主题的爱祖国教育环境,以"谁的小手本领大"为主题的爱劳动教育环境,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爱父母、爱家庭教育环境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幼儿的品德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环境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可开展"娃娃家"、"图书大家看"等活动,帮助幼儿培养友爱合作、慷慨大方、共同分享等良好品德。

二、有效整合、注重教育教学活动的潜移默化功能

一是在各科领域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抓住各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有机渗透。教唱《毕业歌》时,开展"我要感谢的人"活动,让幼儿表达、交流:"我们就要毕业了,在幼儿园学习的这几年里你最想感谢的是谁呢?你怎样来表示感谢呢?"有的说要感谢老师,有的说要感谢阿姨,有的说要感谢XXX小伙伴,还有的说:我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有的互相抱在了一起。天真稚嫩的话语,留下了他们对老师、阿姨和小朋友的爱。再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之后,开展"扣纽扣、系鞋带、穿衣裤"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己穿鞋系鞋带、穿衣系纽扣、互相帮助等自理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一年四季有不少的节日,可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的感恩教育:教师可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幼儿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妇女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引导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节日贺卡献给妈妈、老师。还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懂得了尊敬妈妈、奶奶等长辈,知道了感恩。结合"五一"、"十一"、"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幼儿收集、倾听、观看、说唱、表演、绘制、剪贴等,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深化幼儿道德认识和情感。

三是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应当从情感教育入手,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入园时,启发幼儿"问好"、说"再见"; 盥洗时,提醒幼儿排队不推也不挤、节约用水等,教育幼儿守纪律,讲谦让;进餐时,要求做到碗里、桌上、地上都干净,进行爱惜粮食、不挑食的教育;午睡起床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与衣服、翻好衣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让幼儿轮流做值日生、归类玩具、摆桌椅、整理图书、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进行竞赛性游戏时,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使幼儿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跳皮筋、跳绳、拍皮球游戏时,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器具;走独木桥有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教师及时而恰当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篇(8)

其次,精心组织品德教育活动,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3~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他们还难以理解那些抽象的德育思想。因此,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易于幼儿接受,如用《长鼻子的皮诺曹》教育幼儿知错就改,做个诚实的好孩子;用《孔融让梨》《子路借米》等故事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这些故事中的人和物,能够启迪处于成长阶段的幼儿,让他们从故事中汲取经验,学习做人、学会做人。也可以结合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重阳节”进行尊敬老人的感恩教育,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节日里还邀请他们来园参加活动。

篇(9)

1 利用游戏荫发幼儿情感,渗透品德教育。鲁迅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通过游戏,萌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寓教于乐,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务,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可行性。角色游戏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创造性地把想象活动和现实活动结合起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积极、愉快、自愿地设计和发展一定的情节,学习着社会行为,反映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情感。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当“妈妈”的幼儿下班回家主动到厨房做饭,“娃娃”有病了,“爸爸”、“妈妈”一起抱“娃娃”上医院。模仿医生看病、打针时,嘴里还说着“别哭,别哭,不用害怕……好了!”等等,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均与社会生活有关,体现着幼儿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程度和自发形成的不稳的、肤浅的道德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时,应从幼儿兴趣出发,循循善诱,不硬性地约束幼儿,不能训斥和死板说教。如:幼儿在模仿做“结婚”这一游戏,男孩儿拿一些碎纸屑一边往女孩头上撒,一边叫“娶媳妇喽!娶媳妇喽!”眼看就要发生男孩搂抱、亲吻的动作,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大吼“干什么!干什么!”怒指男孩子“你,放开手!”幼儿吓得不知所措,四散跑开。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还会做这种游戏,说不定还把沙土、草、叶子等撒在女孩头上。如果发现这种情景老师走过去,以欣赏的口气和颜悦色地说:“哟,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了,白雪公主真漂亮,怎么头上脸上这么脏呢?快去洗洗吧,洗完了好和王子一块做饭。”这样幼儿的游戏兴致既不会被老师的批评所浇灭,也能体会到好朋友之间团结协作的快乐。

老师应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暗示游戏的规则,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守纪律等品质。如:在“开火车”的游戏中,由于上车的人多,有的孩子就走开了后门:“王师傅,咱们是熟人,你先让我上车吧。”这时老师可以列车长的身份过来巡视:“王师傅,今天的人可真多呀,他们是不是文明排队上车呀?”一转身,似乎发现了什么:“呀,这儿有一位老大娘,年纪大了上车不方便,先让她上车吧。”这样参与、指导,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接受了“排队上车”这一规则,暗中提倡了谦让、不挣抢、乐于助人等良好行为。

总之,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抓住每个教育契机,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幼儿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又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因此,重视对幼儿品德的培养,对整个社会的德育水平有很大的影响[1]。目前我国幼儿教育阶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做好幼儿德育工作,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整个幼儿教学活动中。

1、幼儿德育概述

所谓的幼儿德育主要是对幼儿的德行、品德教育,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和指导,促进幼儿构建积极的心理和品德,其主要内容既包括幼儿情感教育,还涉及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等。而德育教育的渗透主要指的是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幼儿教学内容中,将其作为教学内容重要的一部分。

2、当前幼儿德育教育中问题分析

2.1、忽视品德教育在游戏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阶段的教育大多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教师是组织者和设计者,在游戏目标的设定中,儿童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发挥[2]。如在小朋友出现矛盾问题时,有时候教师甚至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或者是命令的口气等,不懂得通过引导化解,也没有教会幼儿学会交流沟通和分享,这也从一方面反映出了游戏教学中缺少德育渗透。

2.2、教学活动中缺少德育教育

在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往往重视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技能,忽视对其情感道德的培养。如在音乐课堂中,其教学目标一般是指导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学习简单的蹦跳动作,根据自己的理解跟着音乐节奏进行表演,这些教学目标都是对学生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培养儿童合作团结的精神,此外,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关注儿童的品德教育,如在幼儿跳舞中若出现一个幼儿不小心将另一个撞到时,教师一般只是批评犯错误的幼儿,而不是借此机会指导学生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如学会道歉,善于理解他人,懂得原谅等,这也是教学活动中局限性的表现。

2.3、日常生活中缺少德育教育

从现实调查来看,教师对幼儿日常活动给予的关注很少,将主要精力只是集中在教学活动中,如早晨幼儿上学中缺少问候、平时幼儿的交流中很少使用“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用餐中也缺少良好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德育工作不到位的表现。儿童的生活中很多细节问题都不能忽视,很多小事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契机,但是教师却很少关注,长此以往,对幼儿的发展带来小计的影响。

3、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教育中的方法探讨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品德教育缺失和出现的问题,要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心得策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知行合一,重视游戏活动中的品德教育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要引导儿童学会团结他人、遵守相应的游戏规则,做文明礼貌的小朋友,谦让诚实[3]。这些都是基本的品德,教师在游戏设计中或者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注意把握好机会,及时进行德育渗透。如出现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他人玩具的时候,要教会小朋友说“对不起”,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记得说“谢谢”,看到小朋友礼貌的行为时,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并让其他幼儿进行学习模仿,如果出现不和谐的现象,要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其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

3.2、培养品德情感

幼儿教学活动中,帮助儿童提高认知能力和水平是重要的方面,但是也不能忽视品德教育工作。这也是幼儿健康成长需要重视的问题。如在教学《拔萝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团结协作的在重要性,认识到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同时明白帮助他人也能快乐自己等,这样不仅能完成教学设计目标,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意识产生影响,还比如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活动,如在国庆节,让幼儿了解祖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在母亲节、父亲节等,组织儿童与父母一起参加活动,理解长辈的辛苦等,让儿童理解、尊敬父母等,这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3、关注儿童日常生活,杨晨良好习惯

如在早晨进幼儿园时,让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相互问好,鼓励儿童使用礼貌用语,并指导其规范性;在用餐时,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不挑食、不剩饭,文明用餐,注意节约等,培养幼儿从小养成文明进餐、勤俭节约的习惯等。生活中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言传重于身教,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在生活中做好幼儿的表率,长时间、重复对幼儿的行为意识进行指导,最终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结语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高尚品德的培养有几集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游戏活动、幼儿教学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指导幼儿成为文明礼貌的小朋友,对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也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物流运输管理 下一篇: 财务审计工作要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