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4 04:50:4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语文第一单元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95―01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它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辑排版的,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而“单元整组教学”这一思想的运用,可以达到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知识相融合的目标。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联系人教版语文教材知识,探究“单元整组教学”应用的形式,希望同行指教。
一、重视对单元整体性的设计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点体现在教学单元的编排具有整合化的特征,而“单元整组”教学的宗旨是教师通过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达到强化语文课文知识关联性的目标,同时实施拓展性的教学手段。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单元教学内容视为教学的起始点,在整体单元主题内的共同点、知识点、思考点等课程要素的配合下,运用“同理可证”的教学原理,达到主题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使本单元语文课文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而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目标,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巧妙地将《乡下人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整合在一起。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下d与乡村生活有关的资料,例如乡下人喜迎春节的图片、春耕秋收的农田忙碌景象图片,继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资料,你对乡村生活有了怎样的体验?”此时教师发现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的兴致是极为浓烈的,他们通过交流,总结了淳朴、乐观、勤奋等词汇。最后,教师回归课本知识,小学生又新学会了“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由此可见,单元整组教学思想引领的语文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效是非常不错的。
二、采用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升华情感体验
“课标”中提出如下观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知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组设计之时,应该紧紧把握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或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语文教师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以及《火烧云》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心思想进行梳理,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此时语文教师应用单元整组的教学思想,总结本单元的教学主旨――热爱自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一定要紧扣主题,使其根植于课文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健康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 对课程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
“学而不思则罔”,阐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与回顾存在的重要意义,“整体回顾 ”教学环节的启用一般是在“语文园地”模板的辅助下,学生总结学习本单元语文知识的规律,同时强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整体回顾 ”的过程就是小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展示学习成效的过程。
语文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整理和系统地掌握知识,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运用,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普遍提高。所以不可等闲视之。
教师组织语文复习的方法很多,我在这里介绍较实用的一种――“单元六步复习法”,即教师按“提出复习目标――强调重点难点――学生自学质疑――当堂检测练习――反馈评价纠偏――总结深化提高”六个步骤组织学生搞好每个自然单元的复习。
一、提出复习目标
这是组织好复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初中语文各单元内的课文之体裁一般是相同或相近的,这为我们组织学生运用某类文体知识进行阅读训练提供了方便。此外,各单元还安排有口语交际、写作训练、综合性学习三项内容。我们确定复习目标时要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才能抓住根本,在校短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1.弄清《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或省、市中考标准)对与教材相适应的学段所提出的阶段目标,要保证所选定的复习目标在总的语文课程目标的框架体系内。这是复习的根本方向。
2.了解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和学习重点、难点。特点要关注,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3.了解学生过去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是重点内容,学生已掌握,稍接触即可;掌握得不好甚至没掌握,要作为复习的重点目标提出来。
4.要考虑本单元内容与过去所学其他单元的课文内容有无关联处,如果有,也可以作为复习目标,以便实现复习内容的延伸和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复习的《沁园春・雪》时,就可以让学生回顾过去学习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情感、格调、意境、手法等方面将这两首诗词作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经过这样一番考察之后,就可以确定本单元的复习目标了。
从哪些方面确定具体的目标呢?基础知识如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逻辑、标点、语言的运用等,文学常识如文体特征、文章出处,作者的姓名字号、生活时代、文学活动等,还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都可以作为具体目标。但是,一节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达成太多的目标,因此,突出与本单元关系极大的几个重点目标,其余次要目标可以在复习各单元时穿插安排,或者是对有的内容如语法、修辞、语言的运用等进行专题复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上课时,目标可以板书出来,也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出来,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学生。而后两者更省时。
二、强调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学生能看懂的,教师提一下,主要让学生自己看书看资料。学生弄不明白的,就是难点,老师要引导学生弄明白,这叫“教学回炉”,是很有必要的一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填表格的形式把各篇课文集中起来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手法、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内容 进行鸟瞰式把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化繁为简,形成知识体系。
三、学生自学质疑
学生依据复习目标自己看课文和资料。这一步十分重要,学生要接触足够多的知识,吸收大量的信息,并记忆、理解、消化,所以教师要给足时间。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督促全体学生参与复习,不偷懒、不讲小话、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另一方面要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当堂检测练习
当学生对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了基本的把握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当堂检测练习。其方式有三:(1)做复习卷;(2)口头回答教师提问;(3)教师用多媒体打出复习题,让学生写出答案,不抄题干,只要写出答案的题号。
需要注意的是:①复习题难易度要适中。太浅,不经思索就能做出,不能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无用;太深,反复思考,做不出,学生畏难,积极性遭打击,也无用。②复习题量不能太多,几道题就行,否则时间不够。③现代文阅读文章最好从课外选出,难度略低于本单元课文。④学生做题时,教师要巡回检查,督促每个学生都动手做题,不让一个人空闲着,以实现人人参与、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反馈评价纠偏
学生完成检测练习之后,教师抽查一个组的答案,了解学生练习情况。然后提供参考答案,让学生自评打分,再针对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解,纠正学生理解的偏差和错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总结深入提高
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新课程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评价新思想,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
在值周工作中,按时到岗到位,严格要求,力求能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督查教师到岗到位工作中能按原则办事,力求多发现多记载好典型;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一如既往地喜欢语文,并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统考中能保住第三的位置。在办公室工作中能厉行节约,协调好各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个人发展
研究课堂教学与语文教学新思想,努力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参加各项校本研修活动,形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及时物化个人研究成果,力争能在国家级报杂上发表文章。
工作措施及方法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
1、研究学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2、研究备课及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作业,分层要求,力求落实,扎实有效;
4、研究阅读与写作教学,真正做到应付考试与提高语文能力完美结合。
在行政工作中:
见《新岗位新想法——办公室学年工作计划》
教学进度及教学活动安排
周别起止日期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1 2.24——2.28寒假作业检查评比、课文第五单元 《与朱元思书》
2 3.1——3.7 第五单元教学(作文评改实验)
3 3.8——3.14第五单元复习与第一单元教学(语文古诗词积累考核)
4 3.15——3.21第一单元教学
5 3.22——3.28第一单元教学与复习
6 3.29——4.4 第二单元教学(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考核)
7 4.5——4.11 第二单元教学与复习
8 4.12——4.18第六单元教学
9 4.19——4.25第六单元教学与期中复习考试
10 4.26——5.2 期中总结分析与第六单元教学(第四届语花杯作文竞赛)
11 5.3——5.9 第六单元教学与复习
12 5.10——5.16第三单元教学
13 5.17——5.23第三单元教学与复习
14 5.24——5.30第四单元教学(古诗文及经典阅读评比)
15 5.31——6.6 第四单元教学与复习
16 6.7——6.13 其它教学工作
17 6.14——6.20期末复习
18 6.21—6.27 期末复习
19 6.28——7.4 期末复习、考试
初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努力奋斗!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七个单元,除了“精读”、“速读”以外,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七个单元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面五个单元是现代文章,一是后两个单元都是文言文。每个单元都注重了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
本册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洋溢时代气息、跃动着生命活力的文质兼美的新课文。只要很好的引导,学生一定会感兴趣。
根据课改精神与语文教学的方向的把握,我初步拟定本学期的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知识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班情分析:我担任的142、143两个班是同年级中的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的教学中有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还有少数人的学习积极性有待加强,如142班的肖耀,143班的胡学礼,写作文一点也不动手的。143班是本人接的班主任,要好得多,142班必须花较大的力气。
具体措施: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精心备课,尤其是备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推广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和练习。
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语文科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
组织采访和调查至少一次。
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教学时间安排: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遇到好的文本喜欢条分缕析,大到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写作手法,小至一句含义深刻的话、一个重点词、一个易错字,甚至一个标点,都想一股脑儿教给学生,这样看似面面俱到,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相反,如果我们整合同一主题不同文本内容,选择文本间的融合点,重点落实,使教学目标更明确,课堂效果也会更显著。
1. 抓住一个问题
《日月潭》和《葡萄沟》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以“家乡美”为主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两个地方的共同特点――“美”。然后,抓住“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美”这一主线索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阅读、交流文中的关键语句,从而体会日月潭和葡萄沟不同的美。接着,顺势引导学生口头表达:你认为家乡哪里最美?从何见得?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文章主线,学会了抓关键语句的方法,也有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把握一种结构
总分总结构在三年级的课文中十分常见,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先请全班学生齐读第一段,再请各组学生轮流读中间三段,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末尾一段,读后引发思考:首尾两段与中间三段是什么关系?分别起什么作用?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明白了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我还把《秋天的雨》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同是写景主题的课文整合在一起读,找出两篇课文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学生对全文总分总结构和构段方式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
3.学会一种修辞
《翠鸟》一课中,作者仔细观察,充分想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有序、生动地展现了翠鸟外形的美。精读课文第一段后,我又讲了郑振铎写的《海燕》一文,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在更丰富的阅读材料中体会修辞之美、语言之美。接着,我出示熊猫、孔雀、大象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比喻句有序、生动地仿写其他小动物的外形。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收到见木知林的效果。
4.习得一种策略
阅读同一主题的文本时,“求同比异”的策略非常适用。学生习得这种策略,在以后的阅读中便能举一反三,提高阅读能力。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在主要角色、主要事件、表达主题、表现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可能各有异同,教师在充分比较和考虑的基础上,设计阅读单,激发学生比较异同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今后自主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习惯。这样的整合学习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与表达能力。
二、“并列式”整合单元内容
每个单元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应以单元导读课点出其共性,再针对不同文本的个性,寻找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的融合点,使学生每课都有不同的所得,到单元综合实践课再将这些所得联系起来,形成单元内同一主题下并列的知识结构网和能力结构网。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章都表现了人间真情,但《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以对话为主表达父母深情,《七颗钻石》《她是我的朋友》以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主人公的赤诚爱心。这样的合并、归类、整合,能避免相同训练点或近似主旨的重复,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在不同课文中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24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前后相连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全面地把握好整个中学语文教学。
一、通览教材,高屋建瓴
初高中语文教材面向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如果我们不通读教材,不做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在教材的处理、知识的把握、教学的衔接上出现偏差,不利于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以初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板块为例,初中六册语文教材(人教版)均是按照四个板块进行编制,即“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而高中必修五册教材(人教版)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将初高中语文教材板块设置进行对比,不难看出,两个阶段的教材均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说的能力。可以说,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无疑是在初中教材基础之上的拓展,是符合中学生语文学习规律的。
二、掌握学情,有的放矢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掌握学情。例如,语文摸底考试、高一新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学生交流等。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掌握学情后,就能根据学生的现状与特点适当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精心教学,温故知新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l展区’。”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新内容时,可以找准时机适当地引入初中语文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一个支架,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这也是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初高中教材中有许多教学衔接点值得教师重视。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第一单元为现代诗单元,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也是现代诗单元。学习戴望舒《雨巷》时可联系《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可联系《我爱这土地》。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是对诸子百家的深入探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可先从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包括《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入手,让学生先回味曾经学过的内容,再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或可激发学生对先秦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四、指导学法,授人以渔
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初中阶段提高不少,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几种做法或许能够给我们些许启发。
1.总结归纳,不断提升。以文言文学习为例,在一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相关文言知识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作总结归纳。某个字或词可能在本单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或是有多重含义,我们可指导学生联想初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并附上例句,归纳到指定的笔记本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积累大量的文言字词,熟练掌握各种文言语法知识,进而逐步读懂课外没学过的文言文。
二、主要任务
1、了解学生语文整体成绩、语文素养,根据学生特点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2、 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
1、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
1、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
1、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
1、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
1、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
1、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整体来看,班内语文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需继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共为六个单元。有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有关于人与自然。有关于民俗文化,有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
三、教学目标
本着“聚精会神抓教学”的宗旨,本学期重点放在课堂效益的提高上,问课堂要效益,问课堂要成绩,把课堂内外的知识加以整合,把课堂教学的效益加以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两大部分构成,其中阅读又分为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两大部分,现代文阅读注重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紧抓知识点的剖析,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以阅读促写作,提醒学生注意模仿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把相关内容化为己有。
文言文的阅读贯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读读背背”的原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理解文意,难懂的字词学会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境界。使得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得到保护和发挥。
写作教学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平时材料的积累,指导学生摘录、点评、写随笔,让他们积累广泛的感受材料,以备不时之需;第二步是规范的写作训练,这是指编排在课本中的表达部分的指导与训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指导学生学会规范的表达,作文的批改规范到位,以正面鼓励为宜。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
严格遵守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基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加大信息技术与课件整合为教学提供服务。利用网络,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教学中,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精心备课,尤其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5、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6、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避免欠交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33-01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语文学科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更有英雄用武之地。然而,语文教学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过去一贯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已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便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呢?笔者认为,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教学模式,这里我就单元导学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如下:
一、必须转移两个重心
(一)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这两个方面称为“导学”,就是把教师上课习惯用的以讲为主,把学生上课习惯的以听为主变成以自己学习为主,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和探索研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前,教师整节课讲个不停,学生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听众”,笔记也记得不少,这样学生听多、记多,却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教师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学生只是纯粹被迫性地将知识点暂时塞进头脑,并没有很好消化,这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得不到增长和提高。因此重心应转移到作为课堂主体作用的学生上。使他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高阅读和理解语文的能力。
(二)把以学知识为重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重心,“双基”与“能力”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不但要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能够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使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把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普通生能掌握基础知识,优等生又能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单元导学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
(一)导学教学
1、导学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自觉地对教材进行自学的过程。绝对以学生为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读、去写、去练、支背、去查,学生自己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便给同学们讲如何有效地学好语文这一课题。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扫除所学单元的所有生字词障碍,做到字字都懂,然后通过朗读熟悉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并且增强语感。
2、导学课的教学步骤: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教师指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数,教学重点与难点知识,学生自学过程应配备好工具书。使学生在学习前有一个思想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二是做好导学提纲。教师课前准备一块小黑板,预先设计好本单元的导学提纲,并把重难点知识用几个启发性问题体现出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有一个总体轮廓,把握住整单元的轮廓及带着问题自学,使整个自学过程井然有序。
三是讨论提纲。教师允许学生对所设提纲进行讨论,对提纲中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等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是课堂小结。教师对每堂课学习情况给予适当评价,指出学习中应掌握的重点及易错易混之处,使学生对一堂课中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有一番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以后考试复习提供方便。
(二)启发提问。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启发课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启发提问的过程,引导学生把导学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强化、深化和系统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容,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讨论――启发提问――练习――总结的程序来进行。
教师课前设计好启发思考题,突出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自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同学围绕这些启发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强调学生课后就启发思考题进一步讨论,互相交流。讨论时应紧扣问题进行,教师应适时给予点拨、指导,使问题得到解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69-02[ZW(N]
[作者简介]郑芳(1982―),本科,杭州市金成外国语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教育观念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机械性的重复抄写、背诵、默写的作业较多,形式单一,没有层次性和开放性。部分教师甚至不愿设计作业,直接用教辅材料代替作业。这些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学得死,教师教得累”的局面。语文的有效教学必须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之路。在小学中段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语文小报的开发与建设能将语文学科与其他课程整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学生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一、初探:投其所好定版面,新颖别致呈内容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只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教学必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平时喜欢涂涂画画,如果把枯燥的语言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片,那必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于是,笔者便把小报作业的设想告诉了学生,他们个个欢呼雀跃。那怎样才能使语文小报既体现语文特点,又图文并茂呢?大家经过激烈讨论,共同提出了语文小报作业的几点要求:(1)统一使用8开铅画纸。(2)形式有单元小报、主题性小报和期末复习小报。(3)题目要新颖,要体现个性。(4)要图文结合,文详图略,干净、整洁、美观。(5)除开设“日积月累”“选择正确的读音”“看拼音写词语”等固定栏目外,还开设“自由天地”等不固定栏目。一张张小报,代表着一份份“轻负高质”作业。于是,学生热情被点燃,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被激发。
二、实践:分析总结重过程,完美效果显成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份语文小报的诞生尤为重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语文、美术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分工合作,经过不懈的努力,做出了第一期单元小报。由于是初试,很多学生的小报呈现图画过多、内容抄写不认真、图文结合不当、图文明显分离等情况。针对这些不足,教师鼓励学生多找找亮点,让做得好的学生展示,鼓励那些平时作业不够认真而小报编辑却完整美观的学生。这样,教师适时抓住时机鼓励指导,学生修改后再次展示的作品精美别致,效果惊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善于总结与反思,学生就会创造更多的惊喜。
通过分类分析与总结,笔者将几大问题板书出来,接着展示符合要求的小报,最后通过板书总结、个别指导、集体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回去修改原稿,并于当晚在校讯通中表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及虚心学习的学生。实践证明,无论什么作业,学生既然做了,就应及时反馈,进行二次检查,这样作业才会有效果。小报作业也是如此,学生做了后就要批改,并要将意见反馈学生,让学生继续交流、总结,以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三、强化:合作学习展才能,交流互助促提升
语文小报作业并不是仅仅采用单一的教师批改评价方式,笔者还采用了小组交流学习、互相批改等方式,以此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完成小报分两步,首先是画好图、设计好相关内容,做草稿。要想语文小报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必须先在头脑中有相关的设计,然后在小组讨论中确定美术编辑的工作范围和内容,接着再让文字编辑找资料,把内容填充进去。这样,每个人就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就真正实现了小组合作完成的目的。其次是完成相应的内容,如填空、写词语、欣赏等。草稿出好后,学生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组内进行交互评价、欣赏,提出建议。完成内容后,组内互相批改、检查并订正。这样,学生不但可以肯定自己的劳动,也可以了解同伴的优点,看到并学习同伴的长处,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在参与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是快乐的、主动的,想跟同伴交流的心情是迫切的。在交流中他们欣赏到了组内成员的优秀作品,给同伴提出了诚恳的建议,体验了做“小老师”的成就感,实现了与同伴的心灵沟通……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收获是丰富的。
四、创新:立足教材现知识,单元整合创形式
在学期中,小报以单元小报和复习小报为主。一单元学习结束,可将识字写字、课内阅读知识点系统整合起来,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小报内容丰富多彩,选题新颖独特,形式多样,有“拼音书架柜”“古诗词大闯关”“日积月累大比拼”“片段剧场”“资料袋”……
对于这样的单元整合习作的小报编写,学生都很积极,他们再也不是机械地完成教师的作业了,而是认真投入到显现自己能力和个性的创造当中,作业效果明显。为了让个人小报更加出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这就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
五、评价:创设平台激兴趣,快乐分享培能力
在制作小报活动中,我们建立了较多的激励制度。譬如,按时完成一份小报的,小组每人得到一颗星,贴在每周的各项作业统计表上;根据小报图文整体效果,再结合内容的准确性,由教师最终打分,小组平均分较高的,也将成绩纳入统计表。对于特别优秀的小报,我们会将其贴在班级的展览板中,让大家在欣赏中互相学习,争创更好的成绩。经过学生精心制作的小报由幼稚走向成熟,学生快乐地学习着、幸福地收获着。制作语文小报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单元重难点的把握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拓展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自创编小报以来,我班的语文成绩连续三个学期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让学生创办语文小报是对作业设计的一次全新尝试,小小的8开纸成为了学生施展才艺的大舞台。学生再也不把做作业看成一种负担,而是当作一种快乐的活动。他们不仅能按时完成,而且完成得好。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迁移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经验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这一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终于对迁移过程中复杂的认知活动有了较完整而科学的认识,发现迁移过程是由审题、联想、分析类化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成分构成的,即首先必须形成对有关问题的最初映象,让映象激活头脑中有关知识结构,然后统一分析新问题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具体问题归入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概括化联想,从而解决新问题,构成一次完整的迁移。
这一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概括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进而达到独立写作的迁移,不断用原有知识解决新课题的迁移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下面仅就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的培养和提高谈几点看法。
一、抽象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被纷繁复杂的外表所掩盖
文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生活实质的,那么要了解文章的内涵就需要通过对外部形象的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比如《风景谈》一文,主题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通过六幅风景表现出来。如何通过阅读抓住其主旨呢?如果仅凭借语言文字逐一讲解分析,最后点明主旨,学生固然也能接受,但其抽象概括的能力未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采取图画教学,即选其中两三处风景制成图画,只是减去原文中人物活动部分,上课时先让学生看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然后翻看原文,两相对照,找出自己描绘的风景之所以不如原文有韵味的原因,除语言不够准确精美外,主要是缺少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己的描述中缺少了“人类的活动”,因而缺少了那份鲜活的神韵。这时文章的主题已揭去朦胧的面纱,显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然能概括出“自然之所以伟大,风景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有了人类的活动”这一主题。
二、归纳概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具有共性的
运用各种方法,把零散的、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则对某种事物有了完整、准确的认识,形成规范的知识结构。这种概括能力应当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以文体组织单元,按难易排列顺序,划分系统而科学,每单元所选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结合单元知识进行概括,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有四篇散文《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难老泉》、《我的空中楼阁》,虽然这四篇文章在时间上、地域上跨度很大,在表达方面也各具特色,但它们都紧扣题眼写景状物,《雨中登泰山》围绕一个“雨”字大作文章,《长江三峡》写出了“三峡”各自不同的特点,《难老泉》突出“难老”二字,《我的空中楼阁》抓住“空中”的特色,于是我们归纳出这一单元散文的一个特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其他单元依此类推,学生会归纳出议论文“观点与材料相统一”的规律,会明确复杂记叙文“线索联缀全篇”的要求,会概括出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特点。然后,对所学文章定期做整体的归纳概括,从单元括展到一册书再到全部课文,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三、总结概括
第一步是观察。让学生注意日常生活的人和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时时加以总结。比如手发抖这个动作很常见,这是人在感情上有波动时的外在表现,但仔细观察,有的是由于高兴激动,有的却是紧张恐惧,还有的是恼怒气愤,情况各不相同,那么在分析别人作品时就可以通过这类动作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透视人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