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20:41: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三化学由于复习的时间很短,在复习期间,学生很少有机会再动手做实验了。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验的化学教学不是真正的化学教学。学生们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因此,没有实验的化学复习,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此,在初三化学复习期间,我们化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些实验的机会。偶尔去一次实验室最好,即使不能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让学生重温以前做过的实验操作程序。笔者在复习期间,经常播放一些实验“微课”,也能够达到一定的复习实验的效果。
二、复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有些老师只注重化学知识的梳理、归纳,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的。其实,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比复习化学知识更为重要。笔者在复习“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一章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究。他们通过泡糖水实验,发现并提出了很多疑问;他们通过合作交流,解决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了“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的问题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提高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初三化学的复习,第一轮大多进行单元知识梳理。由于距离中考的时间较短,课堂上复习的化学知识容量很大,节奏很快。成绩较好的学生还能够跟得上复习的节拍,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很吃力了。这部分学生有时会产生厌学甚至放弃的情绪。如此复习,怎能高效呢?这时,我们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效果就会好得多。首先,利用多媒体梳理化学知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其次,利用多媒体进行复习,比较直观、形象,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够用上,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如此复习,怎能不有效甚至高效呢?如复习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知识点时,仅靠空洞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让这部分抽象知识直观化,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四、践行合作精神,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初中化学总复习通常按照单元知识梳理、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的顺序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容量大,节奏快。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许多教师都存在困难或不足。尤其在农村中学任教的初中化学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受到正规、系统的化学专业训练(即非科班出身)。虽然他们有着比较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很想把学生教会、教好,但限于个人专业水平与业务能力等因素,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初中化学课程每周只有四节课(有的学校更少),每节课只有45分钟(有的学校是4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有时就是一天的教学。”为了确保复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集体备课”在总复习中就显现出它的生命力。我校的化学教师,在总复习期间每周二集体备课雷打不动。大家坐在一起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确立每一节课的复习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研讨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精心进行选题和编题,真诚地交流自己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达成共识,用集体的力量来提高全年级的化学成绩。实践证明:教师务实合作,复习效果提升明显。
五、实施分层复习,关注差生学习进步
初三化学复习课所复习的内容是刚刚学过的,许多学生对复习课有一种吃剩饭的感觉。而徐州市近几年化学这一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只有60分,有的学生思想上越来越不重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越来越差。初三化学复习要让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络化,提高分析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一定要做到有效甚至高效。
初中化学总复习进入综合训练阶段,许多教师总是不加选择地利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或综合模拟试卷,让全体学生进行训练,根本不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和可接受性,学生完全被淹没在题海之中。结果也就出现了下列情形:基础差的学生根本不会或不做,中等成绩的学生疲于应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因试题的大量重复而渐渐失去兴趣。这样的复习课怎能谈得上有效呢?当然,更谈不上高效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79-01
九年级化学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学生的学习新鲜感明显减弱,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增加了初三化学总复习的难度。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总复习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就成为了每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通过对近年来中考化学试卷的分析,并结合《化学考试纲要》的要求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如下复习策略。
一、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合理规划复习进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1、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2、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切忌过多过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3、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复习是初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把零散知识系统化。为了帮助初三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工作中,笔者采用以下策略。
一、抓住重点,及时复习突破难点
酸、碱、盐等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点,该章篇幅不多,但知识点多且关系错综复杂,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学生学习难度很大。因此,学习后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学习完该部分内容后,立即转入其他知识点复习,则容易导致学生对该部分内容遗忘更多、更快。笔者在讲授完该部分内容后,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巩固,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归纳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实质上是各物质相互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应注意:(1)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化学方程式,应围绕酸、碱、盐的通性来进行。(2)采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例如,开展化学方程式改错竞赛,书写各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比赛等。
三、设计习题,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习题设计立足于一个“精”字,抓住一个“活”字,突出一个“新”字,强调一个“实”字,所选的每一道题都应符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切合初中学生能力要求,应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以致用,知识越用越活,只有经过实践应用的知识,才能牢固的活化在自己的头脑里,历久弥新。对于学生而言,最好的实践就是多练、多考,在练中学,在考中学,通过高效率的练与考来查漏补缺,强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四、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和提高实验技能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通过实验――思考――实践层层深入,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通过实验复习,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五、强化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化学知识、学习能力考查的出发点根本来源于课本。因此,通过教材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绝不可扔掉课本而沉溺于“题海”之中。要认真阅读教科书,在总复习中阅读教材,可以从全册教材的高度来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阅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阅读跟思考问题相结合。第二,注意弄清各种概念的含义。第三,注意阅读实验描述、化学符号以及各种图、表和举例、注解、附录等。第四,阅读时要动手、动笔。重视课本绝不等于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反复,而是要“会用”课本,特别提出要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知识的要点,要认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培养自己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药品、食品标签上有关成分的含量等等。
二、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系统复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再认识、再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传统复习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反复讲解、操练,复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越到最后学得越没兴趣。针对化学总复习的特点,同学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这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金钥匙。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依据。要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还要重视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中化学计算,仅知道原理及一般解题方法是不行的,必须选做一定数量的、典型的习题。复习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我们掌握已经学习过的实验,而且还可以学会应用实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例如:复习“物质的简单分类”这部分内容,先提出C02的属类概念有哪些?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关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归纳出C02属类的概念有:氧化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纯净物。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有关物质的简单分类的基本概念有纯净物,混合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金属,非金属等。再比如运用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探究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纯碱是一种碱;(2)实验室制氧气后的剩余物是纯净物;(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三、典题训练,突破难点
化学总复习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十分重要,我认为简单练习各地的中考试题,不加分析地见题就做,很容易陷入盲目的重复练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不是简单了结,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强调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等,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
例1 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已知A、C、F均为单质,其中F为亮红色固体,其它为化合物,其中J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份,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H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E:________
此题是一道推断题,同学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从物质的特征如颜色、特殊用途出发,展开联想,养成遇事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强化实验,注重操作
对近几年新出现的“实验探究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技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及其作用和安装;③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④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故障的排除;⑤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目的达到没有;⑥全面分析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总之,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原理要过关。还要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2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右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_(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_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题代表了课程改革实施后,中考化学试题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本题属于实验操作、实验理解、图像观察的考查。这类题目的绝对难度并不大,只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强化训练,针对性的培养分析问题情景、将题目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借助专题,解决弱点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8-0128-02
总复习是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对策:
一、复习时要注重基础,扎实有效
系统复习要以复习知识点为目标,依照课本上的知识点展开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问题,以小问题带动知识点,夯实基础。这一轮复习,教师要教导学生不要眼高手低,不能只看不做,或认为没必要做。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切记过快。专项复习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对考点、热点问题进行归类,可分成几个专题,一个专题做扎实之后再开展另一个专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先把大问题化小,再把小问题合起来,让学生触类旁通,达到解决综合问题的目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解答技巧,理顺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注重细节性错误,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最后一轮复习是模拟训练,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做模拟试卷,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其应对考试的能力,使之在心理和能力上都得到相应的训练,这时教师更应该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提醒学生会做的要做对,把水平发挥到最佳。
二、强化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元展开,因此,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应该也是复习课中的重要任务。首先,加强指导学生如何整理、归纳知识,让他们学会用问题、图表、比较、知识链、卡片等各种方式方法进行复结。在复习过程中,可指导学生通过知识的相似或相关而建立联系,也可通过个别结论、个别知识,引导学生去总结、推导获得全面、完整的知识;还可通过特定的化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其次,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会审题、迁移、表达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获得一定的解题方法,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注重教学效果,教学紧跟学生
1.注重教学反馈。在备课环节,教师都注意到了要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注意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但笔者认为,我们更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多年来一直教授初中化学的教师来说,我们更应把往届学生在化学复习中的出现的常见错误,包括重点与难点,都应当在教学当中加以渗透,这也是学生向教师反馈,教师再向学生加以强化的一个逻辑系统。另外,在具体的复习活动中,还应当注意,要积极鼓励学生及时将课堂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加以反馈,以便在以后的课堂中加以改正。
2.注重情感反馈。在具体的化学复习课堂中,我们时常会感觉到每节课堂的学习气氛都有所不同,有时课堂会十分热烈,看到学生们群情激昂,有时则看到他们昏昏欲睡,眼神迷离。这些课堂情境都与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对此,教师要了解清楚具体影响他们的心情与学习劲头的原因,并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对于生活中的难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解决。如果教师在复习题型的难易程度、层次梯度选择等方面存在不足,课下就要注意做好调查与反馈,以便在下面章节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加以纠正,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检测、反馈。初三阶段,自然是大考小考不断,有很多学生都十分反感这种压榨式的考试制度,影响他们的复习兴趣与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讲,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阶段性检测与综合性检测的时间安排与试题选择。在阶段性检测方面,一定要注意在以阶段性知识为试卷试题主体的同时,逐步渗透综合性试题意识,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意识与能力;在综合性测试阶段,在试题选择上也不能全部是综合性的难题,更要让那些学困生看到一些希望,让他们也能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毕竟,我们检测的最终目的不是检测本身,而是了解学生情况,促进学生复习。此外,不能仅仅以考代练,教师要对每次检测及时作出分析,根据检测情况调整复习策略,让检测反馈效果落在实处。
四、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在复习时,要求学生能由此及彼,由某一信息源可以多方面地获取不同的信息。如通过一个化学方程式,可能很多学生仅能获取一点信息,但是如果学会以此为线索就可以联系出很多的知识。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方程式,可以反映出其反应物的性质,生成物的可能制备,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具有还原性,同样氧化铜具有氧化性,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氧化铜可以与同样具有还原性的一氧化碳和碳发生类似的反应。同时我们还可以得知,可以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来制取铜和水,当然这只是可能的制法,在实际中是否用到,我们又要综合考虑操作、经济、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因素。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相关的实验角度获取信息:如这一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相关的实验现象等,并以相应的元素和化合物作为获取信息的载体。如从水这一常见的化合物出发,我们就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联想到它的性质、用途,又从社会角度联想到水污染的形成及防治措施,等等;从二氧化碳这一物质出发,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联系到它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等,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想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等。
五、精心选编习题,强化训练
在当前提倡生本教育,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已逐渐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轨道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因此,在章节复习课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编习题上下功夫。在习题的选编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落实基础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多做基础题。因为在中考化学试卷中,基础题占了相当大的份额,这是中考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第二,选做一些跨学科知识的练习,在复习中有意识地对这些方面进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加强一些开放性试题和研究型试题的训练,通过这类题目的训练,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四,选编的习题应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这样更能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之能力。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注重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结构化的形成过程,并注重学生的复习情感和态度,狠抓学生的能力发展,只有这样,复习课才能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发展能力,激励信心等目的。
1.缺乏师生互动。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的学校均采用填鸭式教学。由于课时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就不得不把大量信息灌入到学生们的脑海里。就造成了学生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时间长了难免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很有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成绩。
2.忽视图表作用。教材的撰写和编排都是经过研究的,浓缩了教学精华,同时也是编者们的心血。化学教材中不仅有文字叙述,同时也有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直观生动,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它可以让学生们对化学实验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有些老师认为这些插图没有什么作用,在讲课过程中忽视了它们的存在,没有对插图进行讲解或者实验。
3.理论联系实际较差。化学教学通常都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讲到燃烧和氧化这一课时,老师们通常会将满足燃烧的条件和氧化的定义教给大家,并没有和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联系。
4.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学生们只是在台下看着老师一步步的操作实验,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差,而且印象不深,不久就忘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还是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增加学生印象的同时还能寓教于乐,这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环境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二、提高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1.课前准备是基础。教师课前给出学生课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要探究的目标。如在学习初三化学新教材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课之前,先列了一些提纲,由学生针对提纲预习,自己查找资料,写出预习报告。教师要精心备课,在引导过程中,要创设的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
2.课堂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教师应努力营造出自由、平等的氛围。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可能有一定的反差,教师应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要给予肯定;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
3.课堂上营造讨论的气氛。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三化学新教材《奇妙的二氧化碳》这一节的内容比较零碎,和生活比较贴近,可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先列出研究的提纲,学生先进行准备。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四人一组,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来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同时又适当插入新的知识进行讨论。通过这么一节课,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参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4.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化学实验是引导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药品,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
5.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一些实验室很难完成的实验,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录相的形式播给学生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
6.课后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的实践之中,使学生动手做实验,尽量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也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到社会中调查研究,选择切合实验的小课题研究,如调查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何,水环境如何等等。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布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小论文,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7.总复习是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抓住重点及时突破,对于难点、重点做到及时复习和巩固。具体做法有运用列表法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强化酸、碱、盐通性规律;让学生选做“水样、土样酸碱性测定”及“几种盐的鉴定”,并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抓住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关键。归纳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实质上是各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归类和总结。复习时注意掌握各物质相互联系规律及其化学方程式应紧扣酸、碱、盐通性,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等。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1 紧扣新课标精神,抓考点、热点
新课标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选择了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再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技巧,而是要能够与生活的实际相联系。
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其内容有:①活动与探究;②课堂讨论;③演示实验;④家庭小实验;⑤调查与研究;⑥插图;⑦资料;⑧选学;⑨阅读;⑩表格等。其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教材改革理念,深挖资料的教学功能,灵活地实施创新性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尖子生的水平。
2 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复习材料
要搞好化学总复习,必须通观《安徽中考化学考试说明》。什么内容要求知道,什么内容要求理解,什么内容达到会的层次,都要在总复习之前做到心中有数。
总复习不是把学过的知识简单、机械地复述一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分析、对比。经过教材的组织,设计一套启发思考题穿线结网,则可以把这些“珍珠”串起来,进行“熔炼式”的复习。在组织总复习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选定重点;②攻破难点;③找出联系。
3 改进学习方式和复习方法
3.1 重视平时的复习。
3.2 改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总复习中要提倡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更不是上课不用听老师讲,专心听讲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必须要始终坚持。但自主学习的要求更高。首先是在总复习开始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其次,在每一次复习课前,把有关的内容先进行概括、总结。有时需要将这些内容归纳、比较,形成图表。自主学习还要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重点地复习自己尚未掌握或掌握不好的复习内容。
3.3 认真阅读教科书。在总复习中阅读教材,可以从全册教材的高度来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阅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阅读跟思考问题相结合。②注意弄清各种概念的含义。③注意阅读实验描述、化学符号以及各种图、表和举例、注解、附录等。④阅读时要动手、动笔。
3.4 勇于探索和思考,大胆提问。在学习过程中,经过思考,提出一些问题自己研究或者与同学一起讨论,向老师请教,都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4 让学生掌握做化学实验的方法
4.1 实验――学习化学的手段。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
4.2 观察实验要与思考相结合。化学实验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别进行观察。观察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思维。例如:在观察将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4.3 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一、二、三”。①实验室取用固体粉末时,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即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部。②实验室取用块状固体或金属颗粒时,应“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③在液体的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口,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烧杯要紧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末端要轻轻地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就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初三化学的复习单靠加班加点、加课时去为学生提供“充足”时间的做法是违反时间运筹的效率原则的。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提高初三化学复习课效率,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化学中考说明》,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化学中考说明》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其它各种渠道获取的所谓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化学中考说明》进行取舍。认真研究《化学中考说明》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往年《化学中考说明》比较对照,对不作要求的内容要大胆放弃,对变化后的要求,要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准确把握变化后的要求;还要注意研究《化学中考说明》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通过研究例题明确考试内容是怎样通过试题来体现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化都要认真思考。切忌选择一些需用特殊方法才能解答的试题来进行所谓的能力训练。中考往往是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生活实际、先进科技、工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创设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描述、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所以中考复习时也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引导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教育学生关心科技、关心环境、留心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化学复习教学带着时代气息,注意化学和相关学科的联系,懂得知识对于人类自身和社会进步的价值,从而达到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的目的,在中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复习前制定合理、周密的计划,安排好时间。
每年3月底将进入初中化学总复习阶段,4月到5月中旬是系统复习阶段 ,5月中旬到6月初是专题复习阶段,6月初到中考前是查缺补漏阶段,教师要先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即列出较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时间段、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检测方法等。另外,还要详细安排各轮复习的子项,最后把的复习计划向学生说明,把教师的复习计划转化成学生复习计划,学生也就很清楚我们复习时间是怎样安排。在整体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再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让整个复习过程十分紧凑,使效率达到最高。
三、精选和自编例题、习题。
选编和自编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习题,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题有目标性,习题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练习选择上做到三点:一是“围绕重点集中练”,就是结合所复习知识,围绕重点,及时练习巩固;二是“变换形式灵活练”,就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变换形式,稍加难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三是“新旧结合综合练”,就是将新旧知识结合,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
在讲习题时,要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道题。讲题前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就题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正确的思路恰好是同学们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恰好抓住症结,对症下药,这样的效果更好。
四、复习紧扣“三点”,加大课堂“思维量”的训练。
紧扣《化学中考说明》找出化学复习的重点、难点(包括疑点和易错点)和考点(包括热点)。
在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一些教师十分注重“面面俱到”,惟恐某些课堂里没讲到的知识点在中考中被考到,在“面面俱到”观念指导下的的初中复习课,往往是教师甲、乙、丙、丁,平铺直叙、口干舌燥地“满堂灌”,满足于“中考考到的知识点我都讲过了!”。这样的看似容量很大的复习课,其“效率”一般很低,是师生双方“两败俱伤”的“弱”课、甚至“废”课。
在初中化学教师在复习时,应把“采用什么措施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方法讲清疑点,采用什么手段暴露学生的易错点”做为备课内容的重中之重!那些学生很容易自我消化的、淡而无味的内容就让学生自学。只有这样的课才会增加课堂的思维量,才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实效性。
五、进行学法指导,及时反馈,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学法指导在复习阶段尤为重要,而在教学中又最不易把握。因为学习方法或解题方法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练习、琢磨出来的,学生确实感觉有效,并能指导这一类习题的完成。学法指导和落实是帮助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跃出“题海”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针对一定的解题方法选择典型习题,有的习题是为引出方法而练;有的习题是为巩固、应用方法而练。总之,要将方法作为复习课的核心内容。
教师的作用是及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激起学生间的争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问时要有针对性,例如:区别稀硫酸和稀盐酸是比较简单的习题,就可以专门提问学生水平较低的学生;而稍难的习题就可以提问中等水平的学生。对于水平低的学生,可以只要求说出一种方法;而对于水平高的学生,就可以要求尽可能多的方法。要避免盲目的提问,也要避免过多的齐答。通过有针对性的问答,教师随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使每一个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六、教学后认真反思和发现
课后反思是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每一节复习课后或下一节复习课上教师都可以利用短暂时间做个小测试,了解学生对这节复习课的掌握程度。此外,教师可以尝试同一复习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并在不同平行班进行教学,进行行动研究。“教无定法”,复习课更无定法,教师要擅长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逐渐提高教学水平,使复习课的效率达到最高。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要多善于发现,多发现学生在复习中点滴闪光,就会使学生尽可能多点发现,多点创新,就会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67-01
复习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缺一不可。为了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还需要不断总结,检查复习的效果,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纠正失误。学生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总结自己的复习。
1 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
总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复习时要把握好主攻的方向——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适用)》所规定的教学要求。无纲或超纲的复习,对达到复习的目的都是不利的。在本附录的各部分的复习纲要中,列有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的四个层次: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望同学们复习时注意,并通过阅读“解题指导”和自己做练习题等来检查是否已达到要求。
2 克服学习的两种障碍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学者感到困难的是:知识庞杂,记忆内容多,条块分割明显,彼此联系不紧密,因此学习往往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概念的记忆以及不变的思维模式上,而缺少分析、对比、综合、推理等能力的训练。在初中化学总复习阶段,要注意克服两个障碍:一是分析、对比、综合、推理等能力的薄弱;二是由此引起的自卑心理。
3 遵循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时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过越过两个障碍,除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学习积极性,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外,还需釆取科学的复习方法。
3.1 把精力放在疏通课本的内容上。做习题固然重要,但对课本没有节节清、章章明,想越过障碍,提高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疏通”二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把握基本规律、“工具性”知识、必备技能等。
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规则、置换反应规律、复分解反应规律等。
“工具性”知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机物相互关系图等。
必备技能:有关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能、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技能、识图和绘图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设计技能等。
(2)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
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字、词都有其特定含义,不能随意省略变换。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浓溶液”与“饱和溶液”是有所区别的,“一种”、“全部”、“多数”、“任何”等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所谓概念的外延,简单地说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不掌握概念的外延,就不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化学范围内,置换反应的外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即金属与酸溶液(通常为稀硫酸或盐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前者金属应比氢活泼,后者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除钾,钠,钙)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另一种是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之间进行的,主要指碳、氢气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内因),但反应必须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这是外因)。懂得了内涵和外延,才算真正掌握概念。
(3)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例如,氧气的性质、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酸和碱的性质等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加以佐证,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如果把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对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一一对应,就能记得牢,且理解得深刻。所以说,疏通课本内容的重要环节是将化学实验与具体化学知识一一挂钩。
(4)在按章和按块复习完成以后,可用“网络是否形成”衡量学习效果。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应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时用来思考的时间超过看书的时间,就像消化的时间往往超过吃饭的时间一样。“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多思、多问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切不可坠入茫茫题海中。把化学事实和原理从教师及课本那里学过来,再经过前段时间的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意味着已经真正掌握课本内容了。
3.2 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应在教师引导下,针对复习实际进行各种适应性训练和查漏补缺训练。每次训练应明确目的要求,主动把自己的复习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情况,做针对性讲解,再作矫正性训练。
此阶段,可按毕业水平和升学水平进行训练,教师和学生应携手共勉,用勤奋和智慧共同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2012 新教材完全解读.
1.依据《课标》,吃透考纲,夯实“双基”
近年的中考化学考纲的显著特点是考基础,约占总分数的70%,因为基础的东西才是最能体现同学们素质、个性、品质和发展的东西。“双基”是中考化学的第一依据,“双基”不扎实是中考失分的主要原因。
所谓“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夯实“双基”包括:复习的基点要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从课本入手,从“双基”入手,牢固掌握基础知识,透彻理解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基本技能。切忌盲目做题,搞“题海”战术而忽视课本和“双基”。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考纲精神,严格按课标,按考纲去复习。在抓好“双基”的同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前后联系。“双基”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就单个知识点而言是简单容易的,但综合起来就比较复杂困难。因此,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串联和综合,围绕具体知识点从其外延、属性、相似、互逆等方面进行类比和比较;从思考问题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去实施复习。这样,既可以避免知识的零碎和繁杂,又可以避免死记硬背、不会应用。这样,才能实现对“双基”的全面理解、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
2.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培养能力
在初中化学考纲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一直是重点,共占中考化学总分的40%-50%,在复习过程中处理不好,直接影响中考成绩。所以,对三大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的复习成为重中之重。要将这些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制取方法、用途和特性、实验操作和现象等有机地联系到一起,以点连线,以线成面,由面结网。同时,要注重抓好化学实验这一块,在实验复习中除了培养基本操作能力外,还不能忽视科学探究能力、综合素质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能力方面,除了培养好考纲上规定的学科能力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1)实验操作和简单设计能力。在复习时,重要的实验应重做,进一步认识实验目的和操作方法,并认真进行研究:为什么用此装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与其他相似实验进行比较有什么异同,用此装置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如何对此实验进一步完善和改良等等。(2)观察分析能力。要注意分析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及物质,如能源、健康、环保、化工、农业、赈灾、广告等。养成全面观察、思考、分析的好习惯,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化学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同时注意课本上的插页和彩图的含义。(3)创新思维能力。精练习题,挖掘习题的功能,通过一些具有开放性条件的题目,如联系社会、关注环保,有多余条件,或一题多解的,同学们进行探究,通过体验思维的挫折和困难,引发思维的变换和创新。当然,要严格控制题目的难度,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干,避免题目的“偏、难、怪、繁”,强化题目的基础性、灵活性、能力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时代性。
二、关注社会热点,探索知识规律
重点、难点及热点往往就是中考试题中的考点,从命题趋势和命题原则来看,适当减少题量,控制试题难度,扩大考生的自主性,增强试题的开放度等做法,无疑给同学们在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上的发挥提供了条件,这样更凸显突出重点、强化热点的重要性。复习时要抓住中考的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探讨热点问题的形成规律,从而提高对热点问题的解决能力,如“神六”飞天、禽流感、纳米技术、可燃冰、毒气泄漏等都可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分析,培养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复习时还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善于将化学知识的复习置于鲜活的实际情境中,不能死抠书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是要注意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的有机联系和结合,将已被提炼出来的书本知识还原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会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件。
三、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化学可实施以下“三步走”的总复习步骤:
第一阶段:按章节扫描 进入总复习,先按教材的章节次序(含基本实验与操作)加以复习,这样可构建网络化的化学知识体系,此阶段不可像单元复习那样只局限在某一章节,而应与前后章节联系对比。复习时可采用“先学后评再练”的方式。通过“先学”既能使自己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大大减少了复习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又能使自己进入学习情境、问题情境进一步理解重点概念,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同时提高了阅读、观察、记忆、理解、归纳、自学等能力。“后评”是在“先学”的基础上,进行释疑解难,进一步理解重点关键,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是“再练”,即通过时间充分的练习形成能力。